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十篇

2024-05-07

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1

古今中外教育家都非常强调兴趣的重要性。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也说明了让学生“感兴趣”是他们进入课堂角色的根本因素。而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启而不发,隐而不语的情景每天都在重演。究其原因:一是训练少;二是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少,孩子们心理上有自卑感,总认为说不好,不如不“说”。如果这两条是一块 “绊脚石”,那么教师就应该激起他们 “说”的欲望这个内动力,将“绊脚石”搬开,鼓励他们自尊自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新生的教学尤为重要,我们要利用这个时机为孩子们打好“说”的基础。让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消除胆怯与不安,保持 “童言无忌”,多为孩子们“搭桥铺路,扫除路障”,创造说的平台,激发说的兴趣。例如,开课第一天,鼓励孩子们轮流上台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出生年月、姓名、家庭地址和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干什么工作、自己的兴趣特长等, 并在他们表述“卡壳”时给予适时的帮助和鼓励,引导他们尽量大声说,说长些。对于说得好的同学,奖给小红花以示表扬。在这种引导与激励下,孩子们的天真和表现欲望被激发,“话”也说得越来越好。

二、丰富学生“说”的内容

首先,要立足课内,加强说话的专项训练。课文中有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因势利导,抓住这些内容给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一课的最后一段时,可抓住结尾的一句话:“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假如你是一名科学家,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型玻璃?学生的兴致马上提了起来,纷纷动脑设想,畅所欲言, 既在热烈的气氛中锻炼了说话能力,又渗透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同时,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等多种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其次,辐射课外,组织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实践中多体验,多练习。 如“九九”重阳节那天,给孩子们布置一项特殊的作业:为家中的老人做一件事情,返校后将自己是如何做的,家人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与同桌说一说,然后让全班同学围绕“爱老敬老”的主题进行交流。又如:孩子们参加完清理白色垃圾的任务后,让学生进行“我与环境”的主题讨论,这样既渗透了尊老教育、环保教育,又进行了 “说”的训练。

第三,鼓励学生多读书,养成做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收集积累材料,一旦该“说”的时候,就不用为“无米”而犯愁了。

三、教给学生“说”的方法

第一、在课文朗读中渗透“说”的方法。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使用的训练方法之一。小学低中年级的课文,大多音韵和谐,朗朗上口,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读出韵味,读出情趣,进而形成准确、流畅、有感情说话的习惯。朗读训练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作出具体指导,并亲自垂范。可采用领读、 齐读、个人读、分角色读和边表演边读等方式,指导学生从朗读中体会怎样吐字,别人才能听得清楚,怎样对话才符合人物性格,才能获得表情达意的效果,从而将书面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第二、要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如:怎样做到发音准确而清晰,怎样把握语调、语速、停顿,怎样使说话内容条理分明、衔接连贯,怎样根据不同的目的、场合、对象来确定说话的内容和方式,怎样运用表情、手势、肢体来增强说话的表现力。

四、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1. 朗读课文。“开火车”朗读是最好的方法,可打破以往常让朗读能力好的学生的常规做法,让每个学生都得到 “说”的训练机会。

2. 开设“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 具体做法是:每节早自习课前三分钟, 按座位请三名学生到讲台上,按要求说话,时间不超过两分钟,然后大家评议。 说话要求:举止端庄,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贴切。说话内容:背诗歌,讲故事,讲名人名言,讲一句话新闻,刻画一个人物等。通过“三分钟说话训练”,使学生树立了说话的自信心,同时也掌握了一些说话技巧。

3. 上好“说话课”。具体做法是:说话课由学生主持,采用竞赛方式,以组为单位选出三名学生参加。说话课的内容有:成语接龙赛,故事会,演讲会,辩论赛等等。

4. 进行说写结合的口头作文。比如 《我最喜欢的水果》、《我最爱看的一本书》、《我的妈妈》等等,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人物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提高小学生说话能力 篇2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说话兴趣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通过赞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 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老师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激励的手势都能给学生带来充足的自信。在充满自信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轻松、自由、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以下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请一位不敢举手的女生回答问题)你是不敢举手呢,还是心里没把握?

生:害怕。

师:一听这声音就知道是有些害怕。你现在勇敢地看一看下面听课的老师,看一看周围的同学,再仔细地看看于老师。

生:还是有些害怕。

师:深呼吸,再深呼吸,好些了吧?

生:好一些了。

师:有于老师和同学们给你撑腰, 能不能把第一自然段读一读?

生:能。

师:好,试一试,错了没关系。

(生读,尚好)

师:你看看,多好啊!掌声!(生齐鼓掌)没有一个字是读错的!

激励性的语言增强了这位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克服了心理障碍,变得敢说、乐说,同时于老师善于捕捉这位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合理因素,发现其语言表达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 增强了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当教师以民主的精神、开放的态度、合作的方式、宽松的环境进行课堂管理,课堂教学就会成为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土壤。” 教师还可根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调整课堂的组织教学。只要学生在尊重他人、 不影响课堂秩序的前提下,就可以自由站立发言,也可以坐在座位上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的温馨、和谐。这样一来,课堂上学生往往能思路畅通,踊跃发言。

二、巩固汉语拼音,指导练习说话

汉语拼音作为入学儿童规范性、系统性的语言文字学习内容,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基础且重要的内容。汉语拼音的发音练习,字母的书写记忆,拼读的烦琐陈规,都给孩子们的学习带来了不少的困难和厌倦感,导致不少刚入学的孩子产生了学习的畏难情绪,甚至有孩子开始出现了厌学的现象。这时若能在孩子们入学前已有的语言感受和表达的基础上让拼音教学渗透说话训练,既可巩固拼音知识,又可拓宽多项思维,还可活跃课堂气氛。

我在教学复韵母“ɑi”时,先把一对同座的学生请到讲台上背靠着背站好,引导学生观察回答:“谁挨着谁站? 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学生的说话欲被激发起来了,小手举得高高的。然后又让学生们站起来,一边与同座比划, 一边练习说话。最后小结:“高矮”的 “矮”和“挨着”的“挨”,发的就是 “ɑi”的音,然后出示“ɑi”进行练习。

三、结合识字教学,进行说话训练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但要教学生会认会写,而且要能记住它,运用它。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死记硬背、机械模抄的现象,学习脱离了实际的运用语境,使汉字变得孤寂而缺乏生命。我在教学中掌握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识字教学这一载体,结合孩子们的生活实际,进行识字与说话能力双结合的训练教学。 我在教学小学语文第三册识字课中生字 “情”“晴”时是这样进行的:

师:刚才我们已学了“情”字和“晴” 字,并且会用这两个字组词了。(课件出示“情”“晴”“心情”“晴天”) 谁能用“心情”说一句话?

生1:今天我的心情很好。

师:为什么呀?

生1:因为我帮助妈妈做家务,妈妈表扬我了,所以我心情很好。

生2:今天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 我们的心情很激动。

生3:今天我爬树,老师批评了我, 我的心情很不好!

师:大家说得很好。声旁“青”加上不同的形旁可以构成字义不同的形声字,请同学们看屏幕,根据图意选择以 “青”为声旁的形声字。

(课件出示蜻蜓、清水、晴朗的天空、小男孩请老爷爷喝茶、眼睛等图片及汉字“蜻、清、晴、请、睛”等。)

(学生依据图选字,并简要说出字理。)

生4:第四幅图还可以选“忄”旁的“情”字。因为小朋友很有礼貌,请老爷爷喝茶,老爷爷心情很好,高兴地笑了。

生5:还可以选“氵”的“清”, 因为小朋友请老爷爷喝一杯清茶。

师:大家说得真好!你们真聪明! 还能根据图意说一句话吗?

生6:爷爷,您喝茶!

生7:爷爷,请您喝茶!

生8:爷爷,请您喝一杯清茶!

我在进行识字教学中依据汉字的构字特点教学,注意揭示形声字的组合规律,还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所学的生字纳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质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结合文中图画,培养说话能力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指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在低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每一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能激起孩子无尽的想象和表达的欲望,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独特理解。

如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书上有四幅插图。第一幅是小蝌蚪在水池游,这时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贯说一句话。第二幅是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碰到鲤鱼妈妈,此时,可让学生展开充分想象,问:“小蝌蚪与鲤鱼在干什么?说什么?”学生可以说出不同的想法,如:“小蝌蚪在问路”“小蝌蚪想找食物吃”等。老师还可引导学生先观察第一幅图与第二幅图上的蝌蚪有什么变化?然后再观察第三幅图、第四幅图并说说不同点。

这些问题可以启发学生开动脑筋, 弄懂图意。观察单幅图,或由上到下, 或由近及远,或从左到右,或从人物到景物,或从景物到人物。观察多幅图, 要一幅一幅地看,不仅要看懂每幅图的图意,而且要能把几幅图联系起来思考, 分辨几幅图之间人物与环境的联系和变化,并能补充有关内容。这样一来,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其思维的有序性、条理化,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语言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合阅读教学,提高说话能力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对话”就意味着倾听、表达。教师就应该在教学中把这种最基本的本领传授给学生,教学时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去训练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一一受益。

1.通过朗读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朗读是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经常采用教师范读或录音范读,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标准和榜样。范读后,让学生多进行集体朗读,这种方法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除了以上两种方式之外,还可以采用个别读、分组读、接力读、同桌读、表演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低年级的课文内容浅显,生动易懂,故事性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环节选择适当的朗读训练方式。比如人物多、对话多的课文适合分角色朗读,在实践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上台表演,以动作神态促进口头表达能力训练,防止口头语言的干涩与呆板。

如教师在教学《骆驼和羊》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骆驼和羊,骆驼说:“长得高多好啊!”羊说:“不对,长得矮才好呢!”它们的对话表现了它们对自己优点的自豪,还伴有互相争论时的表情。学生在朗读时很容易进入角色,并达到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在朗读课文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品味出语言内含的意义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意义的情绪需要来决定采用何种语调。语句里有了声音高低升降的变化,语音就有了动听的腔调,抑扬顿挫搭配得当,听起来就更富有音乐美,更能细致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和语气。对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描写也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朗读时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探讨文章中人物形象不同的特征,恰当处理。有的文章要读得慢些,有的则要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间;有的应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这种快慢的变化必须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这样的诵读训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 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从中学到许多口头表达的技巧。

2.加强背诵训练,提高说话能力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根本途径,不是分析讲解,而是朗读背诵。背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清人唐彪说过: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可见背诵能让学生将课文中规范的语言积累起来并化为己用,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课文题材多样,文质兼美,兼顾古今中外,大多出自名家之手,对这些文章、诗歌的优美语言进行反复诵读、背诵,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很有益处的。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背诵要求,如诗词以及一些简短且优美的文章等就要求全篇背诵,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选择背诵精彩段落。除了背诵书本上的学习内容之外,还应选择一些课外学习资料库中的经典内容、名段让学生背诵,以使学生头脑中储备越来越多正确、规范的语言,这样对于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说话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学会积累运用,提高说话能力

如一教师的《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片段):男女分角色朗读课文,师从中选出一对同学上台表演。

师:为什么小鸟说天无边无际呢?

生:因为天非常大,大得看不到边。

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地方无边无际?

生:大海无边无际。

生:草原无边无际。

师:你能用“无边无际”造句吗?

生:轮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航行。

生:牛羊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悠闲散步。

生:我坐着宇宙飞船在无边无际的宇宙里飞行,探索奥秘。

生:我骑着一匹骏马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奔腾。

师:说得不错,能在句后面加上“?” 或“!”吗?

生:看!一群可爱的白鸽正在无边无际的蓝天上自由自在地飞翔呢!

生:老师,我说的句子可以把“?” 和“!”都加上。你去过无边无际的大草原吗?那里的景色美极了!

学生们能用“无边无际”说话,并能在体会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的基础上,会用这两个标点。可见, 学生不仅仅是了解了,而且在阅读中积累了语言,运用了语言。

六、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多说多练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舞台,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源和展示的空间。因此, 我们将大、中、小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多元化、多角度地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让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全方位的提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身边充满着可以利用的说话教学资源,教师应采取灵活丰富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带领孩子们走进神秘美妙的植物园,走进趣味横生的动物园,指导他们观察动、植物的外形、神态、生活习性、兴趣爱好等方方面面,边观察边指导,让其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并用绘画作文的形式将他们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的部分记录下来。 到校后,教师组织“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植物(动物)”的说话比赛活动,看谁说得最准确、最生动、最形象。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说,人人都开口说,越说越想说。

另外,教师也可在低年级多组织讲故事的活动,这对讲故事者和听故事者都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 教师在组织时要注意分步进行:首先让学生选定自己喜欢的故事各自试讲一遍,再让学生在小组内讲述,然后由各小组推荐在全班上讲,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论。

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情境式口语模仿训练,如:家中来客、 借还物品、商场购物、跳蚤市场交易活动、外出旅游等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班级内还可适时举办游乐会、趣味活动等主题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和游戏,在玩中学说, 达到想说、敢说、爱说的训练目的。

总之,培养学生说话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要能起到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作用,就是成功的开始。“万丈高楼平地起”,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努力、去探索,一定能有更新、更大的收获。

摘要: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与外界接触不多,语言表达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语文教师应多渠道、多形式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使这些孩子能够不畏惧说话,不担心说错话,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锻炼说话的能力,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激发学生想象,提高学生说话能力 篇3

关键词:想象;说话能力;小学语文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为主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想象力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如果一味照本宣科,学生提交出来的成绩也就只能是“之乎者也”了,为此教师应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引导学生将想象的东西表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讲趣味故事,让学生通过想象编写结尾

教师在讲每一篇课文的时候,都可以结合课文内容给学生讲一些趣味的故事,故事一定要吸引人,能够让学生产生各种联想,然后故意将故事的结尾掐断,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从而引导学生在独立想象过程中更好地对故事进行思考,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与全班学生共同分享。

比如,在讲授《徐悲鸿励志学画》这篇文章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挥想象力,在上课前没有直接让学生朗读课文,而是先将这个故事简单跟学生讲了一遍,教师很详细地将徐悲鸿学画的艰辛和学画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歧视讲述出来,最后讲到徐悲鸿画完毕业作品受到人们的赞叹之后,连那位嘲笑他的外国人都主动过来承认错误,并说“有眼不识泰山”,学生听得很带劲,最后教师询问道:“如果你是徐悲鸿,下面你会说什么?”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趣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由于学生已经深受故事感染,因此,回答起来也非常投入,有同学说道:“不用客气,当时我确实实力不行,你教育得对。”“我还要感谢你呢,你说的那番话给了我很大的刺激和鼓励,也正是这些话让我更加努力,才取得现在的成绩。”学生纷纷想象着徐悲鸿应该说的话,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二、挂悬念图片,让学生通过探讨猜测含义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图画的作用远远要比文字的作用高出很多,很多学生在看图片时能更加专注。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将一些趣味性强、悬念性大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猜测其中的含义,并引导学生通过探讨的方式与其他同学共享,从而在猜测含义中提升学生的说话能力。

比如,在讲授《虎门销烟》这篇课文时,教师专门将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投在投影仪上,然后向学生提问:“大家看看投影仪上的这个图片,猜猜画面中画的是什么?”学生对着这幅画看了好久,一时不知道如何进行表述,教师引导道:“大家仔细看看,发挥想象大胆地说。”于是有学生大胆猜道:“画面上的人有长辫子,妈妈说长辫子是清代的人。”教师向他跷起了大拇指,其他同学备受感染,也纷纷猜测:“有人在搬箱子,有人在锄东西,他们好像在干活。”有学生补充道:“周围好像都是烟,应该是着火了。”这时教师发现大家想法有点偏,于是说道:“箱子里装的是鸦片。”这时学生眼前一亮:“鴉片战争,我看过这个电影。”其他同学也纷纷表示赞同,于是有学生说:“这应该是销烟的一个场景,清代官兵拿着铁锨将鸦片倒入火中进行销毁。”学生讨论得非常投入,在探讨中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品优美句子,让学生通过理解表达想法

每篇小学语文课文中的句子都写得十分优美,且都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时,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品读这些优美的文字,在品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更好地对语句进行理解,让学生在想象中欣赏语句,在语句交流中提升自身说话能力。

比如,在讲授《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时,当教师讲到课文第二段(极目远眺,碧绿如丝绒般的在草原上……),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一段内容,采用逐句欣赏语段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大家想一下,极目远望是什么意思,有没有其他的成语能替代,为什么要采用极目远望。”学生:“……”教师:“大家仔细看看全文,描述风景的词语还有哪些?”学生:“碧绿如丝、绿意盎然、鲜艳的郁金香。”教师:“非常好,大家结合这些词语想象一下草原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一望无际、绿色的海洋、五彩缤纷。”教师:“非常好,那么大家猜一下极目远眺的含义。”学生:“应该是一眼望不来的意思,极目表示用尽全部的力量去看,仍看不过来,形容非常广阔。”教师表示赞同。如此,学生展开了想象,理解了词语,也训练了说话,一举多得。

总之,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仅靠盲目地练习是不行的,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和教材的实际情况,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同时,能更好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其他同学进行探讨。有了之前想象内容的基础,生生、师生之间的沟通将变得更加简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提升。

参考文献:

[1]冯会杰.谈小学语文习作中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6(36):179-180.

[2]刘建娟.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想象能力培养途径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6(11):14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4

枫边中心小学:李跃明

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课改下的今天,它显得极为重要。通过说话训练,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说话占有非常重要位置,它与阅读,作文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为用。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呢?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肤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说。

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想说呢?

首先:必须在课堂上创造一种学生敢于说、乐于说的情境。要创造这样一种情境,教师必须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有趣的说话题目,让学生有话可说。如:讲过《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周总理现在就在你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从他的身上,你学到了什么?讲过《童年的发现》可让学生回忆小组讨论“你的童年有哪些趣事?能说出和大家分享吗?”

其次:通过复述和讨论的方式,创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上除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基本的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的方式外,可以经常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或全文内容的概说,或对某一景物的描述,或对某一人物外貌的刻画,都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有好处。如:讲完了《黄河象》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这种复述,由于对原文要进一番增删的处理,或多或少留下学生思维成果的痕迹,对他们的记忆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作用。

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说。

1、在课堂上创造条件组织学生讨论。

课堂讨论,是针对教学中较难或较重要的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研讨,共同解决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课文《一个苹果》的让苹果的部分中,可以提这样的问题进行讨论:你认为谁应该吃这个苹果,为什么?说出你理由。在讨论中,由于彼此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反驳或补充他人的意见,思维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他们不仅思考对问题的见解,而且思考证明观点的论证方法以及用来表述观点的语言文字。如果自己的语言文字不足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们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一种强烈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一种需要,它会促使学生对掌握语言即说话产生兴趣。

2、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开展比赛,给学生说话提供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可以在在一个学期中有计划地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演课本剧比赛等。如:我在讲完了《包工审驴》这一课后,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开展了一次课本剧表演赛。学生兴趣高涨,都积极投入其中,他们都很想把自己的角色

演好,自然就必须把人物的语言说好,才能演好。这样,在多次的比赛中,学生的说话就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三、加强指导,让学生会说。

1、在“听”中学会说话。

听是学生学习语言最基本的途径之一。人从一出生学说话就是听周围的人说,才学会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上课时,除了要准备要讲得课文内容之外,还要特别备好自己的语言表达。优美的语言,学生听了陶醉,自然也学到了;一个善于听话的学生,他就会源源不断地吸收大量的信息充实自己。如:有的小孩子看了电视,他能学着电视上的语气把这些语言讲出来。而一个缺乏听力的学生,常常听不懂别人说话的内容,所接受的信息是片面的,不完备的,久而久之,不但提高不了说话的能力,对学习也会失去兴趣。让学生多听,可以怎么做呢?可以通过让学生经常听新闻、广播、课文朗读录音、有趣的故事,精彩的报告等等,培养他们的语感、学会说话,表达。

2、在“读”中学会说话。

读又是学生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从一上学就开始与有字之书打交道,“读”是他们从书本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贯穿整个语文的学习;一个善于读书的学生,它能从书本中吸收大量的语言文字,一段精美的话,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优美的词语,他都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用到自己说话上来,从而能够源源不断地吸收语言文字,提高说话能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词可吐。这就要求教师平时要让学生多读书,做好读书笔记。例如:当学生读过《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描写山、水的优美的句子,学生说话时就可以很好用上。相反,一个不善于读书的学生,他即使能善于说话,他的语言来源是有限的,只能听人家说学到一点,所以只能说些陈词滥调,不能具有自己说话的风格和特色。

怎样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篇5

一.培养学生说的心理要求

学生刚刚进校, 开学第一节课我就给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讲学习语文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能说会写, 告诉他们能说会写是社会交际的需要, 现在不练不行, 练不好也不行。这样促使学生自觉走上讲台说。学生有了“说”的心理需求后, 我给他们创设“说”的机会, 每节课都有三分钟的固定“说话”时间, 学生分组轮流上台来说。教学过程中的朗读课文, 复述课文, 课堂讨论以及定期的口头作文都让学生上台来说, 凡是敢上台来说的同学都要给予鼓励, 表扬。这样逐步培养起了同学们“说”的兴趣。第一学期我所带两个班级的百名学生全部上台“说”过“话”, 有的还说过两三次。班内有个说话不太清楚因而上课不敢发言的同学上台“说话”后, 我热情地给予鼓励, 表扬他有胆量, 能主动上台说话, 他看到同学们不笑他, 还受到老师的表扬, 如释重负, 从此不管上什么课都敢发言了。家长感激地说老师的训练项目解决了他们最担心的孩子不敢说话的难题。还有一位同学开学初担任班内学生委员, 周末总结时不敢上台发言, 只写一个条子递给班长代他总结。一次上台“说话”训练后, 我表扬了他。老师的表扬使他赢得了同学们的羡慕的目光, 以后他信心大增, 每次“说话”训练他都争着发言, 老师推荐他当班长, 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每周的班会都由他主持, 成了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恰当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巩固了学生“说”的积极性, 说话训练也给了同学们自我表现的机会, 增强了自强自信的情感。为了进一步巩固同学们的“说话”的积极性, 我制定了考核评比制度。我把“说话”训练的成绩作为语文考试成绩的一部分, 因此同学都十分重视“说话”训练, 轮到自己时都要认真做准备, 这样坚持堂堂练, 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在教学中增加说话能力训练的内容

在教学计划中, 我制定了“说话”能力训练的内容。我把这种训练制度化, 除复习考试期外, 凡上语文课, 每节课都有三分钟的“说话”训练时间, 固定在讲课前进行, “说话”的顺序按小组人员不定, 说过的一般不再说, 每学期每人至少能说2—3次, “说话”的内容遵照循序渐进, 逐步提高的原则来制定。第一学期“说话”内容可自由选取, 无论时街谈巷议, 家庭见闻, 还是学校班内发生之事, 也不管是心得体会, 还是影视评论, 都可以作为“说话”的内容, 要求说清楚为宗旨。第二学期的“说话”训练限定内容。老师结合教材要求事先布置题目, 学生可以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说”。这个学期以说明为主, 要求说清楚物品的形状、性质、功能, 说明白建筑物的结构, 规模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等。第三、四学期还是以有准备的“说话”训练为主, 训练学生叙述, 说明外加评论的能力。以教材中的诗歌为主要内容, 要求叙述诗歌的内容, 说明诗歌的作者, 诗歌的出处和当时作者所处的背景, 还外加一些简短的评论。同时在表达上要求又高一些。目前我们的训练还处在有准备地说这一阶段, 后两个学期将进入无准备训练阶段, 即老师当堂出题, 学生当即来说。经过前四个学期的训练, 我们的学生不但敢上台, 而且能说的清楚明白, 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围绕活动训练说话

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尝试与探索 篇6

一、及时激励, 培养自信

我所任教的学生都生活在农村, 一般都胆小害羞, 不敢在公共场合 (含课堂) 发言, 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勇气与自信, 更主要的是因为缺乏锻炼。我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让他们鼓起勇气, 敢于开口说话, 每接一个新的班级, 每上第一节语文课时, 我总会先让学生逐个登台自我介绍。平时上课, 对那些也很想说但一开口就脸红的同学, 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发言的同学, 对那些说话扭扭捏捏不大方的同学, 对那些口齿不清说话结结巴巴的同学, 我尽可能给他们提供说话的机会, 让他们得到锻炼。即使他们说话语序混乱、缺乏条理或吐字不清、重复啰嗦或答非所问, 不知所云, 但是, 只要他们开口说了, 我就给他们以鼓励, 并请全班同学为他们很小的进步鼓掌, 以增强他们说话的自信心。这样, 学生说话的兴趣增强了, 说话水平也一天比一天提高了。

二、读说结合, 相得益彰

在语文教学中, 每一篇课文我都让学生先读后说, 要么说中心, 要么说读后感想, 要么说写作特点。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 同学们都认为“三拳”描写精彩逼真, 我就让同学们复述这部分内容。为了复述好, 同学们反复阅读了“三拳”描写部分, 从而起到了以说促读的作用。再者, 每周开设一节自由阅读课, 让同学们读后谈最大的收获, 有的谈立意, 有的谈词语, 有的谈句子, 有的谈选材, 这些也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写交织, 水乳交融

在作文教学中, 我一般让学生先列一个写作提纲, 然后说一下自己准备写的内容, 最后动笔写作。如写记叙文, 我让学生先行说说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说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学生说的过程就是选材的过程, 又是布局谋篇的过程, 也是确定文章中心与写法的过程。先说后写, 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们的选材构思、遣词造句的能力。

四、活动载体, 以说促写

在实际语文教学中, 现在所盛行的目标教学的导入部分都有课前谈话这一步, 我把它逐步演变为课前五分钟小演讲活动,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事先确定演讲的题目, 划出范围, 内容由学生自己准备, 如朗读诗歌、散文、小小说、课外精彩片断或发表对某人某事的看法, 如有的同学在我讲《还乡梦》这节课前朗诵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 同学们的感情真挚地讲述了对家中父母的牵挂与思念。课外, 我组织学生开办故事会, 评出故事大王, 举办20分钟口头作文赛, 评出最佳口才奖。由于课内外以活动为载体, 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说话水平的提高。

中学生说话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7

一、传统教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注意不够

首先,在人类发展史上,人们过去因受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限制,“声不能传异地、留于异时”,所以人们利用声音、发挥声音效能的领域非常狭窄。人类一开始要想办法用简单的线条、符号等来克服声音的这些缺陷,诸如“结绳记事”之类,所有这些,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书面语言(文字)的发展。这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上的共同特征,也是口头语言本身在当时社会条件下的最大局限。

其次,由于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的影响,人们对说话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相当大一部分的人还是把能说会道与花言巧语等同起来,甚至有人把“祸从口出,少说为佳,不说为妙”视为至理名言、生活哲学。直到今天我们不少人仍然信奉“沉默是金”的所谓“生活真谛”,这是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积淀给说话能力的培养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建国后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些人以“大老粗”为荣,不注意言辞的表达;而近来一些所谓“大款”也往往是口出狂言、语不成篇、错漏百出,所有这些,对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

最后,对中考升学率的片面追求,也影响了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毋需讳言,现在的中学教学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围着“中考”这根指挥棒转的,因中考时没有专门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进行考核,故而不少学校对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很忽视。

基于历史的积淀及现实的原因,中学语文教学严重忽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读完了高中还不敢在众人面前讲话,即使有时“硬着头皮上阵”,也是结结巴巴、期期艾艾,或者含糊不清、层次混乱。这种情况不单出现在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身上,就连那些“优等生”有不少也是如此,这种情况应当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二、说话教学意义和作用

说话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语言学科的工具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

(一)交际工具的作用。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它包括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虽然运用口语交际会受时空的限制,但说话仍然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是因为以说话的方式进行交际既经济、方便又有实效,它不需要什么特别设备,不需要什么特别原料。不管多么复杂的意思,人们都可以用适当的话把它说出来。因此,有资料显示,在人类使用的各种交际工具中,说话交际仍是最为重要的。

(二)思维工具的作用。

说话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将内部语言借助于语词,按一定的语法结构快速地转换为外部语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为了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总是边想边说、边说边想,内部思维与口语表达迅速传递,不断交错进行着。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在语文教学中,说话教学和思维训练是同步进行的。说话要边想边说,这就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敏捷,智力的迅速发展。一个思维混乱的人,不可能会说出很有条理的话。

(三)定向交流工具的使用。

口语具有“定向表述”的特点,说话人是在一定场合对特定的对象进行讲述。为使表达收到最佳效果,就要使讲话合乎对象的社会地位、身分、知识修养程度及所处的心理状态等。这即是说,在说话时要考虑在不同的场合下,对不同的人该说什么样的话才适合。哪些话该说,说到什么程度;哪些话不该说,如何随机应变,如何换个措辞、换个方式去说才恰当,甚至如何注意说话的声音技巧,等等。此外,说话还可以借助“人体语言”和“副语言”进行表述。这是口头语言表达的一个最大特色。因此,说话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发挥语言的工具作用。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不大敢说话,其原因主要是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意识的影响:“师道尊严”、“大人说话小孩听”,反映在课堂上便是“我讲你听”的教师“一言堂”。另外,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生理变化,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学生自我封闭心理产生,因此,学生不敢也不愿多说话。

据此,为鼓励学生敢说,我们必须创造良好的“语境”,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首先,教师要实行教学民主,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摆架子,要充分利用“身体语言”和“副语言”,鼓励学生,允许学生平等地与自己讨论。其次,教学要引导学生打破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自觉“对外开放”,训练学生适应“语境”的变化,大胆发言。有些学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使“语场”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内外结合,反复训练,使学生“敢说”。这是从外因入手,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二)教会学生说话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会说”。

重视说话训练 提高读写能力 篇8

【关键词】口语表达 读写能力 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

社会的飞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语文新课改的推进,对语文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且还专门在教材中设置了“口语交际”板块,足以突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人们常常注重读写能力的训练,而忽略、甚至抛弃了听说能力的训练。原因很简单:一是高考不考,二是误认为作为母语的汉语口语交际很简单,在日常生活中就学会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的手脚。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说话流利的孩子,表达清晰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力比别的孩子要强,在将来的社会竞争中会处在比较优越的位置。我一直认为:语言是心灵的血液。所谓“言为心声”,语言训练不但不干扰影响读写,反而能促进、提高读写能力。说的能力的培养与读写能力的培养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几年来,我重视学生说的能力培养,尝试着将说与读写训练相结合,以说促读,以说带写,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一、以课文为蓝本,重视“课堂训练”

生活即“语文”,但我们也不可忽视课堂教学中对“说”的能力的训练。在课本教学过程中也可进行口语训练,让学生说起来,以此促进读,带动写的能力提高。有些课文本身趣味性很强,能吸引学生,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因素,调动学生积极性,诱发表达欲,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演讲等。如:在学习《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月色;学习《林黛玉进贾府》,可让学生说一说几组人物的形象;学习《项链》,可以让学生说说玛蒂尔德后来的命运;学完《我与地坛》,可以让大家谈谈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亲人对自己的关怀,感受亲情的伟大等等。平时课堂问答、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都是课上锻炼学生说的好方法。

二、以课外读物为辅助,设置“课外阅读交流课”

课外阅读交流课,就是利用课上时间,将自己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信息给大家说说,交流一下。据专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靠阅读获得,只有20%的知识是靠亲身实践得来的。目前学生获得新知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但阅读仍然是最主要的途径。大家知道,学生作文的最大难处在于“无米下锅”,以致“无病呻吟”。好多同学说的、写的干瘪瘪,毫无文采,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阅读量太少,肚子里没货。“课外阅读交流课”的开设,就能使学生摆脱“无米下锅”的窘境,因为说促进了读,也带动了写。学生课下阅读,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又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这样达到了说与读的结合。“课外阅读交流课”是沟通读与说的桥梁,两者互相促进。

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换,就有了两种思想。同样,一个学生猎取的材料,分享给班级五十多名同学,反过来班级五十多名同学获取的材料,交流起来,那么学生的素材库中将会有多少材料,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即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开阔了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以学生素材为切入口,上好“作文训练课”

作文训练课分为口头作文课和作文评改课。口头作文,是训练学生说话的好形式,是达到说与写相结合的一条有效途径,练说带动写。因为口头作文也需要“打腹稿”,说什么?怎么说?而且说的时候要面对大家,边说边想,边想边说,出口成章。比写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这样的能力训练,甚至有写作都无法达到的效果。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有意识地进行口头作文训练,以期达到说写结合,以说带动写。例如描绘景物,描写人物,描述一个场面等等,这样的片断,内容少,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构思,便于说。听的同学又容易整体把握、分析、鉴别。同学之间,写作灵感相互撞击,写作思路相互补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很浓。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上作文评改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师说,学生听的做法,每次讲评课,把学生作文印制成篇,兼顾优劣。课上,请同学根据自己的体会,发表见解。好文章,给学生以启迪;差文章,以学生以警示。同学的发言,就是一个再写作的过程,这是以说带动写,促进了写的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课前五分钟,开展“课前说话”活动

每天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进行说话训练。范围不限,可以是国内外的、校内外的、班级的、家中的各类事情;内容广泛,经济、文化、政治、科学、人物、体育、文艺等均可作为话题;形式多样,可以讲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条消息或是耳闻目睹的一件事情等,不光要说,而且还要说出自己的看法及感想。

同学们为了准备说,课下认真去阅读,细心观察周围的生活,成了生活的有心人。他们读来的,听来的,还必须再经过自己的一番咀嚼、思考,加上自己的看法或感想。这样就把说读写融为一体了。

“课前说话”,一人说,大家听,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素材库”,将说、读、写三者融为一体。

当然,提高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途径还有很多,以上只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以说话训练来提高读写能力。以说促进读,带动写,这样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简单4招让你快速提高说话能力 篇9

多争取上台讲话能显著提高说话能力,上台说话才能消除胆怯,提高说话的能力。如果你能在台上也能很自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的话说话能力已经算不错了。

二、多看书报可以提高说话能力

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视野,看书读报可以让你掌握大量的信息,平时才能有谈资,跟人家聊天也不会觉得没有东西可以说。

三、多参加社交活动提高说话能力

平时一定要多接触一些陌生人,多参加社交活动,这样对你的说话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有意识锻炼自己的说话能力会提升得很快。

四、坚持写日记也可以提高说话能力

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说话能力研究 篇10

关键词:语文教学,能力培养,说话训练

说话,顾名思义,就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同周围的人交往,交往就少不了要说话。学生更是如此,课堂上要为一道题的答案和别人争论,要用自己的话概括某个人物的形象等,这些都要说话。然而,在部分学校,课堂上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老师提问了,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回答,勉强回答了,说话也是如嗡嗡蝇声,前言不搭后语,语无伦次。这种现象,越到高年级就显得越明显。显而易见,当前对学生的说话能力训练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要让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讲究说话的艺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要让学生敢于说话、善于说话,首先要会读书。会读是会说的前提。因此,在训练说话之前,老师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把读书的钥匙交给学生,是提高学生读书能力的关键。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读书的基本方法是:略读、细读、精读和熟读。(1)略读。主要是疏通文字, 了解作者的时代背景和课文大意。这是认识事物的感知阶段。 要训练学生的默读能力,如阅读速度等,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2)细读。主要是理顺文章结构,明确课文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中心。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精读。这是在细读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不仅要把握课文内容,还要把握课文写法、特色,并要把阅读同平时的写作结合起来。(4)熟读。学完课文后,要总结学习所得,把一些精彩的句子、段落抄录下来, 作为写作和说话的素材。通过以上“四读”训练,能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读书素质,从而为敢于说话、善于说话打下基础。

二、要教给学生背书的方法

会读是会说的基础,会背同样是会说的基础。因此,会背、 背得多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常看到一些学生为了背诵某篇课文,死记硬背,虽然花了不少时间,但事倍功半,有时甚至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越背越糊涂。这里笔者介绍一种方法,大家可试一试。背诵可分为机械性背诵和理解性背诵,我们背诵课文要采用理解性识记。首先,学生要弄懂字、词、句、段、篇的含义,其次,学生要读懂读顺课文。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背诵。这就是理解性背诵,比机械性背诵的效果要好得多。在具体指导学生背诵时,可让学生顺着课文的思路将课文内容像放电影那样一幕一幕地在头脑中再现。最后,巩固、 加强,熟练地背诵。当学生把课文大概内容记住后,还要让他们全神贯注、入境入情地朗读几遍。这是巩固,直到合上书,那字字句句都如刻在脑海中,便大功告成了。学生背得多了、背得熟练了,说话就会更加流畅。

三、要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

看图说话是作文的起步训练,也是发展儿童语言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也能为日后观察生活、记叙事物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努力探索通过看图说话这一形式,培养学生观察、 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1)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语文课里有很多插图可供学生练习说话。有的学生注意力较差,观察时常常无目的、无秩序,不能达到准确表述图意的目的。因此,必须教给他们方法。如观察动植物静态图,告诉学生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如观察带有背景和人物活动的画面时,就告诉他们先看整体明确画的主题,然后再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观察;描绘建筑物的画面,笔者就指导他们先看全体再看部分,由表及里,再以方位为顺序进行观察。(2)注意说话要完整、规范。看图说话,首先要把图中的内容说完整,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根据复杂的图画内容说一些复句。同时,还要注意训练孩子说规范的语言。学生的语言毛病较多,如用词不当、结构不完整、语序不合理,有的乱用土语和令人不解的词语等等。这些毛病,除在语文教学中注意纠正外,最重要的是教他们说话时,要说浅显易学的语言。(3)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有些学生情绪容易激动,对周围新鲜事物容易引起兴趣,但是,他们的兴趣难以持久。这就要求老师要善于应用各种方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的积极性和热情能够持久。让那些爱说话的孩子并且说得好的孩子到讲台前复述课文或看图口头作文,给大家起示范作用。有时让孩子们在说话课上进行讲故事比赛,讲后让他们评议谁讲得好,好在哪里。这样既是讲评又是赞扬,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总之,教孩子们看图说话要持之以恒,要循序渐进,要善于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通过训练说话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通过读图来训练学生说话能力,效果非常有效。

四、结束语

学生如果有了会读书、会背书、会看图说话的能力,并积累一定的素材,敢于说话、善于说话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加强说话训练,因为说话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学习、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个人气质、修养的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教学生学说话,使之敢于说话、善于说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田芹.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江苏教育,2010(12).

[2]张晓霞.语文课上“说”出你的精彩——浅谈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3(01).

上一篇: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策略下一篇:形成条件: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