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十篇

2024-07-24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1

一、创设情境

课堂教学情境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和无意识的心理特征以及客观现实条件所创设的一种引起学生情感和心理反应的, 对学生帮助学习和促进学习作用的氛围和环境, 可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营造一种学习氛围, 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认知过程.

创设情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是活跃课堂的催化剂, 是知识构建的突破口.情因境而生, 境因情而设.情使教师涌现出极大的感召力, 境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数学课堂教学中, 课题引入需要情境, 概念分析需要情境, 定理推理需要情境, 例题讲解需要情境.正因如此, 情境的创设, 要有利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学习心向, 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考.创设情境, 既要发挥情境的作用, 又要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 提炼数学问题.创设情境, 要具体、明确、有创意、有启发性, 要贴近学生生活, 回归生活.在当今社会, 学生要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 所创设情境要具有一定时代信息.所以, 我们要适当地、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 保证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创设情境, 可采用竞争、实际操作、讲解故事、做游戏, 制作教具、多媒体课件或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形式,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好奇心, 使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教师引导下思考、探索, 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使自己品尝到发现的乐趣, 探索的欲望, 成功的喜悦.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和热情;才能与教师一起体验问题情境, 一起梳理问题思路, 一起探究问题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养成一个良好的探究习惯.有了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便构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减轻了学生学习的压力, 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 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 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情感教学

人总是有感情的, 教师对数学教学的执着;对数学的热爱;对学生真挚的情感, 积极的鼓励, 会心的微笑, 殷切的希望, 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要为学生创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建立自信, 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动, 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探索, 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1. 营造和谐的师生情感, 分层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活动对人的自信心, 人的大脑思维和语言思维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作为初中数学教师, 首先要唤起自己对学生父母般的热情, 要善于运用情感这种似乎“无形”的因素, 却能取得“有形”的效果.课堂上, 学生成功的数学学习归功于情感因素, 它会使课堂上的学生感到兴奋、自豪, 充满自信.这些情绪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增强了学习的动力.

我所担任上一届初三年级的一位中等生, 她曾经对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老师, 我的每一节数学课都认真听你分析、讲解, 自己认为懂了、学会了, 也很认真地完成了作业.为何每次仅60多分呢?在讲题时, 自己感到不熟练, 准确率不高, 所学数学思想方法想不到, 只会照搬原题型, 遇到新的问题就束手无策.”看着她那迷茫的眼神, 困惑的表情, 我走上去抱着她, 拍拍她的背, 用鼓励的眼神, 说:“我帮助你找原因解决, 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她听后高兴地跳起来, 说:“老师帮助我的话, 我就有信心了.”此后, 我经常找她谈生活, 谈学习心得.在课堂教学期间观察了一个月, 终于找出了她存在的原因:课堂上, 没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 把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真正落实;没有对知识进行梳理.她的思维在学习知识时处于被动状态, 即使努力地学习, 也很难激发思维能力, 从而导致自己学习困难, 缺乏自信.此后, 经常给予生活关爱, 学习方法指导;当她回答问题回答正确时给予肯定, 调动全班掌声鼓励.慢慢地, 她有了信心, 还经常提一些问题与同学们一起探索, 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她变被动为主动, 时刻参与到整堂课的学习活动中, 让她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点燃了思维的火花, 让她在原有知识形成过程的基础上再创造, 再获取新的成果.后来在中考中获得了143分的优秀成绩.

上一届我们班的另一名同学刚转进时, 数学成绩仅20多分, 有许多不良行为习惯, 经常抄作业.一次数学课上被我发现, 坐在他身边, 笑着盯着他.他随口一连串的“对不起, 对不起, 下次我再也不抄了, 保证认真写作业”的道歉话语.我马上表扬他道:“你的想法很好, 有学好知识意识.”并帮助他认真分析、讲解, 重复几遍, 直到听懂为止.他抬头望了我一眼, 说:“老师你太好了, 若是遇上以前的老师见我抄作业, 不是打便是骂.”又一次他为了抄作业而与同桌发生了争吵, 同桌讥笑、挖苦、歧视他, 害得他抬不起头, 我走过去拍一拍他的肩, 笑着说:“你不能瞧不起同桌伙伴, 若是他奋发图强, 努力学习的话, 并不比你差, 可能会赶上你, 甚至会超过你.”这时的他满脸涨得通红, 拍着胸膛说:“老师, 以后我一定努力学习, 让你这句话没白说.”此后, 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关心、帮助他, 课堂上指点他, 看着他一天比一天勤奋、进步, 及时表扬打气.曾有几次, 他因困难而退缩, 我便重复他说的话激励他, 经常给予肯定、信任, 让他总是学习在“希望”之中.曾有几次, 我看到他因一道题而艰难地思考时, 我忍不住去帮他指导分析, 却遭到他的拒绝, 他笑着对我说:“老师, 你不知道, 当我独自把一道题攻破时, 非常高兴, 特别有成就感.”他就这样刻苦了近一年时间, 中考获得了118分.这两名同学, 正是有了这种情感体验, 有了自信心, 才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当遇到困难想退缩时, 正是这种情感支撑着他们.有了学习劲头, 有了信心, 才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究、独立思维的良好习惯.因而情感对学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 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点滴滴;用心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投以真诚的目光, 给予热忱的帮助;特别是对待易犯错误的学生, 教师要拿出“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的精神.

课堂教学中, 教师只有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努力振奋的内心状态, 师生活动才能互动;才能发展学生的潜能, 促进学生的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2. 建立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人只有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 才能发挥应有的聪明才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要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是学习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问题, 是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双方积极、健康、富有活力的活动过程.要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具有饱满的精神动力, 幽默的语言, 亲切的表情课堂教学中, 要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构建民主、平等、公正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愿学、乐学, 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合理设计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活生生的人, 具有一定发展性的人教师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使课堂高效.这就要求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设计.

首先, 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新课标要求, 要考虑到学生的实用性、可操作性;要适合不同学情的学生;板书设计要精美, 让学生一目了然;教学难易程度既不能过大, 也不能过小

其次, 课堂教学中, 应具有诙谐、幽默的教学艺术, 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教学中, 多给学生创设独立思考、推理、讨论的空间;多采用赏识教学, 当遇到个别学生不认真时, 用巧妙的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而不伤及自尊心;给予学生信心和勇气, 克服不会做题的心理障碍, 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整堂课的学习活动中, 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最后, 教学内容重、难点点拨要到位, 详略安排要恰当课堂练习内容要有针对性, 把握好教学时间.在课堂学习中, 绝大多数同学都有展现自己的欲望, 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予展现的机会, 及时表扬、鼓励, 使其有成就感, 从而激发他们认真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摘要:基础教育新课程指出: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 让学生经历情感体验, 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 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 建立自信,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创设情景,情感教学,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与课堂实施者对话.北京: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2

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著名的教育家霍懋征就说过:“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教师首先应当是学生心灵的征服者, 然后才是学习的指导者。因为只有从情感上打动了学生, 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进而产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应该深情地关心每一个学生, 用心去感化, 启迪他们。

在细节部位, 作业中的错误的地方, 多用红线、问号、划圈等符号提示或直接点明;对待那些考试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来说, 应是多鼓励, 尽可能的减少批评, 并期望和相信他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当学生有所进步时就要及时表扬, 让他们可以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产生自我激励的心理状态以及奋发向上的力量。

二、提高教学效率之课前准备具有目标意识

课前准备是否充分可以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 备课不光备教材, 还要备学生, 备例、习题。备教材就是指应该把握好教材的目的, 联系学习的实际, 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教学设计要抓住思维的主线;备学生就是指哪些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哪些知识不易接受, 对于难的知识或者是疑点来说教师应当进行合理的设计;备例、习题, 就是指例、习题联系到哪些知识、运用了哪些解题方法以及数学思想, 对于课后习题涉及到的且在例题中没有出现的, 教师应当进行适当的补充以及延伸。 (下转第195页)

(上接第194页) 学生自己发现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和最富于独特的个人特色的知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是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学既是知识信息的传输, 也是思想感情的交流。教师要带领全班学生向陌生的知识领域探索, 既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同时又要打开每个人的心扉,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由知识接受层面向着知识的运用层面推进, 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由理解向着灵活运用发展。只有激发学生积极探究, 增强学生求知欲望, 才能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培养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

1. 学生要学会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学习环节中重要的一环, 教师在指导预习时, 要列出有利于归纳课本知识以及那些具有启发性的预习提纲, 使学生的预习有计划、有目的。留学生自己看书的学习, 预习时先估计老师将会讲多少内容的新课, 再对这些内容认真地看一遍。初步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 熟悉课文的内容大意。要边看书、边想, 想想新的内容, 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与旧知识有关?看书上讲了哪几个问题?主要思路是什么?或者把有关的定理、公式试证明、推导一下。还可以试着做一点课后的练习题。这样做, 分组加深了对新课的理解, 还可以检验预习的效果。

2. 教会学生听课

要带着问题上课。在听课时, 还应当把自已在预习中找到的重要问题和疑难问题带到课堂当中去, 紧跟着老师的讲课的思路走。把这些问题逐个解决, 在课堂学习上, 应正确处理好听课与做笔记的关系:听课为主, 做笔记为辅。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延伸, 学生经常会孤立地学习或应用各个数学主题, 他们很难认识到如何把在某一领域中学习的主题应用到另一领域中, 他们常常觉得每一年要学习许多数学技能, 由此感到畏惧。转换可以将看上去分离的数学领域联系起来, 加强数学学科的美与逻辑性, 论证数学思维的效用和多功能性。进入了中学阶段, 学生的转换思想不断深化, 他们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一步探索对称、扩大、缩小、相似等思想。作为教师来说应当随时鼓励学生去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扩大、缩小、相似, 从而体验转换思想。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使得教学要求不能够仅仅是照搬教材, 而是要将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要达到讲求实效以及提高效率从而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压力的目的。而当今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仍在持续不断的增加, 但与此同时课程却在减少着, 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就需要提高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数学教学,提高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毅.初中新课标数学教学感受点滴。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2243

[2]刘兼, 孙晓天主编.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高;有效性

一、应用多媒体实施教学

在目前的信息社会中,教育教学中已经渗透以计算机网络作为中心的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显著的长处,它强烈地冲击着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教学思想。多媒体有着声像俱备和图文并茂的特点,能够使得好的交互界面形成,并且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刺激,借助立体化的演示、改变的色彩等,能够使得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化以及繁琐的知识简单化,能够有效地突破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且可以拓展知识。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兴趣。特别是针对数学课程来讲,其逻辑性与抽象性非常强,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比较困难,倘若教师的教学实施不适宜的教学方法,那么就会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或者是抵触数学的学习。为此,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关键。而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以及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切实做到了寓教于乐,能够以动听的音乐、美丽的画面、动态的文字、艳丽的色彩,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最终让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从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二、通过悬念创设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灵活地设计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悬念属于心理上的学习反映,通过悬念创设相应的问题教学情境,能够使得学生固有的认知平衡打破,并且在悬念的激发下让学生创建新型的认知平衡,可以指导学生进一步地认知到学习数学内容的局限,进而持续地完善知识存在的不足之处,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幂运算的时候,要求学生由4、5、6这几个数中选出两个数组合成为一个新数,并且确保它有最大的结果,进而将幂的有关知识引入。事实证实,教师以这种方式实施教学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务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实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兼顾多种因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数学人才。

参考文献:

高建芳.浅谈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式学习[J].学苑教育,2011(18)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4

礼纪中学王光月

关键词:提高兴趣、教学目标、教学效率、教学氛围

文章摘要: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落后不是表现在你不前进上,而是表现在你前进的加速度大小上,办任何事,都在追求效率,教学工作亦不例外。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最基本的,那就是学生通过40分钟的一节课,获取了知识,学习到了方法。随着时代步伐的加快,近些年来,教育已经由知识的满堂灌转向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按照《规定》学校重新安排了课程和时间,教师上课的时间缩短了,学生自主利用的时间多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不断减少,但我们依然要完成同样的知识教学任务。如何利用比原来少的时间完成原来的教学任务,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每一门课程,确实给我们这些老师以极大的挑战。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课堂是高质量的课堂? 是以教师的“讲”为标准,还是以学生的“学”为标准,是以教师所预设的公式化的课堂程序为标准,还是以学生会不会,能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为标准?好的课堂不仅有质而且要有量.如果教师一节课讲了很多,而学生一点都不会,就不会是好的课堂.如果一节课只让学生学习,讨论一个小问题,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学目标也不能算是好课.高质量的课堂要求教师既有既定教学目标,又能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教师要优化课堂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中有所提高;教师讲解问题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组织讨论不在花哨而在实用,合作互动不能天南海北而要联系教材。尤其要联系我们所教科目的实际情况,了解我们所教的科目特点,比如数学有自己的特点:

一、由一系列的概念、定理、法则等组成的体系,具有较强的确定性、准确性和逻辑性。

二、它既是一门纯理论的学科,从知识的应用过程具有应用科学的特点,又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学科;

三、内容多、观点新、要求高。所以不但要求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具有应用知识的能力。

当前,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普遍存在着课堂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的问题。很多的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是十分感兴趣,这造成了数学教学的难度,主要原因有以 1

下几点:(1)数学课比较枯燥,缺乏生动和活泼,学生提不起兴趣。(2)搞“题海战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每天为了做题而做题,心里挺压抑。(3)“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法,学生被动接受,没有消化的时间和空间。(4)课堂教学没有针对性,重点不突出。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能力,必须解决课堂教学效率。什么是效率?这实际上是教学最优化的问题,也是“减负提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从下面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学生心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学生的心理状态,每个学生带着某种情绪来参加学习的,积极地如喜欢、愉快、满意,消极的如紧张、烦躁。如果这种情绪是积极的,将会对学习起到推进作用,相反如果是消极的,将会起到副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该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状况,积极引导,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记得在一次课堂教学中,外面突然刮去大风,电闪雷鸣,一会就下起了大雨,教室里的同学立刻就骚动起。情绪不能稳定,也不能专心听课了,我没有批评他们,想到孩子们的心理,我就大声宣布:“同学们,我们欣赏雨景吧!”同学们就亮声欢呼。几分钟后,我再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此时我发现学生的积极性都比原先提高了很多。所以我每次备课,不仅认真钻研教材,还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知识掌握的差异,透视学生的心理状况,努力尊重每个学生,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是上有提高。每位学生都看到自己在进步着,所以也对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学生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就会乐此不疲,也就是说:“乐学之下无负担”。

我们现在的中学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多于实践技能的学习。这样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每况愈下,大多数对学习还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是家长、老师“威逼利诱”的结果。面对这样的现实,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前提是:我们所做的这一切必须要引起学生的共鸣,若引不起学生的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所做的一切就都是徒劳的,“言者有心,听者无意,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昏昏欲睡”正是没有引起共鸣的写照。引不起学生共鸣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我认为最主要的是所讲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学生不想听,不愿听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所学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无关。理论知识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晶。究其本源,无一不是来源于生产实践。

如何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看似空洞的理论之间架起一座认知的桥梁?这是师生共鸣的关键,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关键,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材处理能力,找出教材中理论的实践来源,将高雅的通俗化、将抽象的形象化。使学生有了理论源于实践、跳一跳,够得着、努努力,能学懂的感觉。就物理课而言,就是能将所学理论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使学生不觉得物理晦涩难懂,而是与生活密切相关,有意思。优秀教师的课,无论导入还是举例,总是就地取材,信手拈来。

二、明确数学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化解难点。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每一堂数学课里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化解的难点。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教学目标是对期望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的概括性表述,学习者通过某课程的学习之后在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所产生的行为变化或变化的结果。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在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

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三、教师教要得法,让学生学要主动。

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我们要结合课堂内容,充分利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俗话说:“教无定法,贵要得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各种教学方法的运用,都是为一定的教学任务服务的。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易于接受,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样的教材,善于表达的老师则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化深奥为浅显,化腐朽为神奇,内容讲得深入浅出。这样的课,能使学生听着不累,但却是效果百倍。有的老师腹有诗书千万,但却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来,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鸡,事倍功半;同样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标。为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讲课艺术,增强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态度和蔼、语言幽默

前苏联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说过:"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态度和蔼可亲方能清除学生的畏惧感,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的听

课兴趣。例如,在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时,一边板演,一边给学生总结了口诀“先脱括号,后排队,分别相加,再相减”。又如,讲直线公理前,用一个钉子把一根细木条钉在小黑板上,可以发现木条绕着钉子转动,当用两个钉子把细木条钉在小黑板时,可以发现细木条被固定住了。我边操作边念道:一点晃悠悠,两点定终身。通过实验及点拨得到结论: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而且只有一条直线。再如:我高中时的化学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化学课,抓住农村孩子了解农民的辛苦和对化学向往,说“我们学好了化学,将来就不需要种田了,工厂里可以造粮食,如果我们将化学与生物研究透了,每人肚皮上涂一些叶绿素,再晒晒太阳,肚子就胞了”。通过幽默的方式,生动的语言,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较高的学习意境。

(二)科学提问,启迪思维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迪思维、开发智力。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和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像。问题太简单,不仅无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还容易浪费课堂时间.在听课过程中经常遇到这种情况:老师把题目分析得一清二楚,之后再问学生是不是,对不对.这种提问的必要性暂且不说,只从学生异口同声地喊“是”或“对”即可知其效果:看似学生都会,实则是“花架子”,把学生当成听课机器,根本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根本不留时间给学生思考,不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困惑.如何才能科学地组织问题呢 首先,要科学选择提问内容.太简单的内容自不必说,但如果问题太难,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白白浪费掉很多思考或讨论时间也于事无补.可见,设计的课堂问题既要有思考价值,又要考虑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他们通过思考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其次,提问之后要“等一等”,哪怕只是几十秒钟.让所有的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为解决问题作出自身努力.经过这一点时间的思考,他们也许就能恍然大悟,不仅省去教师讲的时间,而且有利于面向全体,提高课堂效率.四、创设民主、平等、尊重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率。

(一)、首先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教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三).尊重、理解、爱每一个学生。爱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除此之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位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当然,教师的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间接因素,必须以学生的自我认识为中介,有自卑感的学生,不会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探索、创新、总结归纳、反思,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课堂外及时反馈信息,及时给予评价,及时给与指导和鼓励,与学生关系融恰,促使学生充满信心,富于探索,敢于创新,这对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必要,也是促使学生坚持自主性学习的重要因素。

五、调控好课堂纪律,提高教学之外,还激发学生强烈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教学的质量是教育教学的生命,要保证教学的质量,首先就必须有良好的纪律。俗话说没有铁的纪律就没有铁的保证。这句话告诉我们,纪律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形式更加灵活,提倡多让学生进行合作探讨.一些教师为保护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而不敢限制学生纪律,其后果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学生不但没有因之增长能力,反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课堂纪律应该做到严而不僵,活而不乱.即使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也要把握一个“度”,要让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又能使班级整体学习气氛高涨.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既要提高教师授课效率又要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只有两者都得到提高,并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调整教学方法,保证在最佳时段内完成主要任务,解决关键问题,然后再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或讨论等,使教学过程一直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进行,保证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内均有所获.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的、直接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觉的、主动的学习知识,让学生爱学、乐学,产生学习数学的巨大动力,这样在课堂中学生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大大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质量。

参考资料: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5

一、数学领域中的解题反思重要性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曾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话动, 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的动力, 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话动和探索行为, 是同化, 是探索, 是发现, 是再创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解题反思, 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有助于对客观事物中所蕴含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 使其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因此, 教师要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 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 强调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二、解题反思教学是提升课堂效率的重要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 下面选取部分典型的教学案例将从以下三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解题反思能力, 从而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效率。另外, 通过实践研究发现, 这种解题反思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锻炼其数学思维意识, 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1. 审题是解题关键, 培养挖掘隐含条件的能力。

学生的审题能力直接关系到解题能力。审题最主要是弄清题目的条件和结论。那些简单的基本题目, 只要认真审题, 一般来说解题也就引刃而解。然而对于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就在此。为此, 教师就应当指导学生反思审题过程, 在反思过程中要考虑:这个题求什么?知道什么条件?以前学过什么知识?解这样的题目需要应用哪些知识?一般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解?有没有一些特殊的方法呢?……这些考虑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数学能力的提升。接下来, 先看下面这道题目:

例1已知某△ABC三边的长分别为a, b, c, 且满足, 试判别△ABC的形状。

这道题学生们刚开始拿到感觉无从下手, 通过参与审题思路的反思分析、讨论、总结, 立即使得解题思路显得自然、有条理了。学生们一旦了解解题的困难是什么, 如何转化条件, 就能解决问题。解题前反思:对于这道题目, 首先考虑到非负数性质知识内容, 已知项中每一个数学因式都等于0, 即a2-12a+36=0, b-8=0, c-10=0, 那么解这三个数学因式实则转化为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再判断△ABC的形状就简单多了。因此, 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就清晰了。解:根据非负数性质得a2-12a+36=0, b-8=0, c-10=0, 三个数学因式分别得a=6, b=8, c=10, 又a2+b2=36+64=100, 即为10的平方, 发现符合a2+b2=c2, 三角形中的勾股定理, 即两角边边长平方和等于斜边边长的平方, 故△ABC是直角三角形。可见, 教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们要经常进行审题过程的反思, 让他们养成在解题前多读题、审题的习惯, 这样学生能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找到解题的关键;待理清解题思路后, 进行解题就会觉得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这不仅提高了解题效率, 还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 策略是解题思想, 培养掌握数学基本思想方法。

初中很多数学问题不是孤立的, 这些知识其实是有着某种相互联系。教师就必须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曾经做过的练习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而且能够让学生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如, 在学习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例题后, 教师可以出3个类似题目:

例2在高为4m, 倾斜角为30°的楼梯表面铺地毯, 求地毯的长度。

例3如左图, 梯形石坝的斜坡AB的坡度为I=1:4, 坝高BC=6米, 求斜坡AB的长。

例4数学实践课上, 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们去测一条南北流向的河宽, 如左图某生在A测对岸C, C在A北偏西30°的方向上, 沿河岸向北行20米到B, 再测C在B北偏西45°处, 求河宽。

看完这三道题后,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对3个题目进行类比反思。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以下问题:请同学们再看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例题的解题过程, 通过类比反思你能发现什么?这3个题目在解题过程中有何相同点?

3. 方法是解题手段, 培养优化解题过程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 不少学生都觉得做了那么多练习, 还是感觉到自己数学解题能力没有太大的提高。其实这些学生的原因在于他们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答案, 而对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从来没有认真考虑。在他们的练习中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逻辑混乱、叙述冗长等情况, 这其实是制约着学生的思维创造性水平。通过教师对解题的讲解, 学生再进行反思, 使老师的方法真正运用于自己以后的数学题目中。

例5把四张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卡片 (如图A) 不重叠地放在一个底面为长方形 (长为m cm, 宽为n cm) 的盒子底部 (如图B) , 盒子底面未被卡片覆盖的部分用阴影表示, 则图B中两块阴影部分周长和是 () 。

A.4m cm B.4n cm

C.2 (m+n) cm D.4 (m-n) cm

解法一:设小长方形的长为x cm, 宽为y cm, 依据题意得, 小阴影长方形边长:2 (m-x+n-x) , 大阴影长方形边长:2 (m-2y+n-2y) , 两式相加, 总周长:4m+4n-4 (x+2y) ∵x+2y=m (由图可得) ∴总周长=4m+4n-4 (x+2y) =4n cm, 故选B。

解法二:为了算法简单方便, 可以假定n为8 cm, m为10 cm, 这样把解法一中过于多的字母用一些数字替代方便运算。

对于选择题目, 很显然第二种方法更加便捷, 利用数字代替能让题目简单易懂。为此, 数学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己所选择的解题方法是怎么想到的, 是否还有其他解法……这些解题反思能让数学课堂产生高效的成果。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是息息相关的。解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由之路, 一个学生的数学能力的高低与其解题的质量有关。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有助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因此, 关注学生解题水平, 提炼数学本质,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是数学教师一直探索的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 让学生观察、操作、猜想、发现等一系列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对解题进行反思的能力是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从在数学课堂上, 教师利用每一堂课、每一个细节抓起, 培养学生解题反思的各项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提升数学学习效率。

摘要:中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数学思维主要表现在运用数学知识的探究技能。文章结合笔者多年长期教学探索经验, 选取部分数学解题教学案例, 运用解题反思的教学方法给数学课堂带来高效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反思教学,提高效率,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昊.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 2011, (02) .

[2]李剑.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提高教学效率[J].学园, 2013, (01)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6

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中要遵循客观规律, 在现有的时间内, 尽可能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 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实现教学的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教学活动的规律,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 集中人力、精力、物力, 达到教学的目的, 实现教学目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思维理解能力, 体现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1. 课堂学习机会差异悬殊。

初中数学教学不是精英教育, 而是大众化教育, 让所有的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和学会应用数学知识。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能够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要求是课堂教学必须达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 虽然教学的时间一样, 但是每位学生理解能力上的差别所造成的对知识理解上的差别很大, 这种差别是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

在初中数学应用试题的教学中, 我发现有40%的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比较强, 能够对应用题的全过程进行分析, 而50%的学生能够分析应用题的部分, 只有10%的学生完全不懂应用题的解法, 不能独立完成数学练习题。

2. 课堂教学密度的影响。

在仅仅几十分钟的课堂上所有学生达到高效的学习是不可能的, 时间因素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但是对课堂时间的利用不科学是导致课堂效率低下的主要因素, 课堂教学的密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课堂教学密度是指高效的教学时间与课堂时间的比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要尽可能地将课堂时间都充分利用。

在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处理一些与本次教学无关的事情, 如惩罚学生学业不规范等问题。也存在着片面提高课堂密度的现象, 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如忽视了对以前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深或者不透, 影响着学生的后续学习能力。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及方法

1. 驾驭教材框架, 进行宏观把握。

教师在教学中, 首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 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学生也要对教学内容有个整体的理解和认识, 才能对具体的知识点深刻地理解。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中, 建立一个知识建模框架, 有助于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知识学习网络系统, 与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 在学习思路的调整上, 教师要以教材为指导, 设计数学问题, 建立数学学习思维, 提高学习的效率。

2. 提倡探究式学习。

数学具有概括性、逻辑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一道数学题可有多种解法, 一种解法可能解决多种不同的试题, 所以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不能有效解决数学学习的问题, 只有深刻理解了数学的知识点, 才能达到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交点问题讲解上, 可以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探讨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从而得出3个相关的二次函数:y=x2-x-6、y=x2-2x+1、y=x2-x+2, 让学生画出y轴与x的轴坐标图像, 描述多着二次函数在图像的焦点不同, 分析焦点不同的原因, 进一步提出二次函数图像上的焦点与什么有关?从而提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 重视课堂的互动。

课堂不仅仅是教师教的场地, 也是师生互动的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强调教师教, 学生学,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师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与对话的机会。在新课改下, 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给予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学的机会, 并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对教学活动做出适当的调整。

4. 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任务。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在教学中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内容, 成为教学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当前教学中出现的“课时严重不足”和“学生压力过大”等问题影响着教师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制定。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突出教学的重点;其次是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给予学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点的交流和互动机会。

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

1. 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高效率的课堂教学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随着课改不断的深入, 教学方法也百花齐放, 如讨论法、探究法和引导法等。这些教学方法是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被大众认可的具有高效的方法。但是每种教学方法都是相对的, 不一定能够在任何环境下都适应任何教学对象, 所以在不同的教学环境, 教学内容中和面对不同的学生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才能做到教学内容灵活应用。因此, 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就必须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 克服其劣势,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使方法缩构协调、合理, 各种方法优势互补, 长短相济, 立体结合。

2. 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合理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等已走进课堂, 这些手段使教学内容通过声音、图画、色彩等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 从而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落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 多媒体教学不具有普遍性, 教师在课件的制造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如果使用现成的课件, 其教学的针对性和具体性很难实现。而平常的PPT制作比较简单, 但是这种简单的课件只是代替了板书。却限制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发挥, 使教师和学生在既定的设计框架下进行教与学, 教学的效率比较低下。因此, 在教学中, 要适当地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李平.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分析[J]民营科技, 2013 (3) .

[2]吴军.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08 (8)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初中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相对于小学数学而言, 初中数学无论是在课程的深度上, 还是在课程的衔接性方面, 都有很大的不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采用多形式的教学策略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的提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何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首先是要能够善于总结和发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工作实际, 归纳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大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 数学与英语、语文等语言学科对比而言相对枯燥, 与物理、化学等理科课程相比参与实验的次数较少, 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精力不集中, 走神的现象, 无法能够使学生有一个全身心的状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其次, 初中数学课程难度逐渐加深, 特别是几何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往往会无法适应抽象图形思维。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学生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这就导致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参与过程中无法真正的将课堂教学内容吸收, 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打了折扣。再次,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也会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大幅度下降。有些教师往往采用老套的教学方法, 学生会在课堂中感到昏昏欲睡, 无法使学生学习与教师课堂教授能够有效的融合, 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下降。第四, 有些教师不注重差异性的教学, 也使得一些学生对于课堂听讲感到厌烦,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2.1 充分利用教具, 增加课堂教学互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运用教具, 增加教学互动, 使学生可以真正的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比如教师在讲授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 通过利用教具, 增加师生之间的讨论来进行讲授。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 (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 教具来进行拼接、度量, 从而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这种教学互动, 教具使用可以使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能, 使学生的学习思想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

2.2 要能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 师生关系的培养对于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能够使学生能够爱上教师所教的课程, 在课堂中尽情的展示自我, 充分发挥自我的学习潜能, 还能够让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勇于与教师沟通, 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 从而让教师能够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 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使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能够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而言, 更加抽象, 枯燥。幽默的数学教师能够更好的让课堂教学气氛活跃,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课堂内容, 从而使学生更加愿意学习。其次, 教师要能够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些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 往往存在不专心, 不注意听讲的现象, 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心理。一方面可能是学生由于对于某个知识点的学习产生畏难情绪, 不愿意进行学习, 另外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学生厌倦课堂学习。教师通过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 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难题, 使学生不断的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中, 整个课堂学习的效率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3 教师要能够加入现代化的教学元素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初中各科教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而许多课堂教学的变化都来源于多媒体、计算机等信息技术元素的应用。因为, 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需要增加以上信息技术元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多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工具, 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教学的生动性。比如教师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等性质定理的讲解时, 通过将以上图形借助幻灯的形式投射到屏幕上, 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到相关图形的立体结构, 从而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教学内容。又如教师在进行轴对称图形的讲解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和网络将相关图形以立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愿意去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学生感觉这种课堂教学方式更加刺激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使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结语

初中数学是既是一门基础性学科, 又是一门培养和拓展学生学习思维的学科。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最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尽管课外学习辅导等方式可以有效的为整个课堂教学进行补充, 但课堂教学对于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学习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效果。对于初中生而言, 教师要能够善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 有效的提高他们对于课程的热爱。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善于挖掘学生的学习心理, 充分利用数学这门课独有的优势, 将整个现代化的教学元素融入到相关课堂教学中。除此之外, 教师还应该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 改善他们的数学学习方法, 让整个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充分的发挥, 为初中数学整个课堂教学更好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瑞旭.关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J].亚太教育, 2016 (05)

[2]常法时.对初中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策略的探究[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3 (22)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探究 篇8

一、恰当运用语言艺术

(1)语言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我在教学中主要把握如下两条:①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了解透彻。比如: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最小的整数就是0”之类语言的错误就是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②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即要求教师的语言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落,重要语句不冗长,简捷概括。如果教师的“口头禅”太多,就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破坏了教学语言的连贯和流畅,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

(2)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只有通俗明白,学生才会听得有滋有味。为此应做到:①解释抽象概念的语言要形象化。一般来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語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②对描述性的语言要精心锤炼。数学教学如果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定会不同凡响。

(3)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幽默是一种较高的言语境界,它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①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②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同学心悦诚服。③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二、通过对数学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1)活动性:留给数学活动课程一席之地。要注意区分活动课与课外活动:二者虽有联系,但有着本质的区别。要多形式、多内容,积极组织开设并搞好活动教学的研究及评价。

(2)科学性:数学的发展规律是来源于实践,又最终服务于实践。如学习黄金分割后,我就让学生知道0.618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当外界环境温度为人体温度的0.618倍时,人会感到最舒服;古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由于高和宽的比是0.618而成了举世闻名的完美之作;画人像时腿长与身高的比是0.618的人体最美;二胡的“千金”分弦的比为0.618时奏出的音调最和谐;华罗庚的“优选法”也采用了0.618等等。

(3)实用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发展为能力,进而增长才干、学以致用。教学的内容要加强实际联系,如:利率、证券、风险投资方面的应用。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重视学习环境对学生主体的促进作用。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例如:在讨论课上我精心设计好讨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指导,学生之间进行讨论研究。这样学生在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群体学习环境中,既独立思考又相互启发,在共同完成认知的过程中促进了思维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从而挖掘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潜能。

(2)重视学习方法对学生主体的推动作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活动。

(3)重视学生主体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全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促使学生眼、耳、鼻、舌、身多种感官并用。具体做法如下:①让学生多观察。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等,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②让学生多思考。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抽象、公式的提出与概括,题目解答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③让学生多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达到交流进而共同提高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开展数学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这些都是21世纪公民所应该具有的素质。

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此外,还应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只要掌握了合作的方法,以后再合作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我一方面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指导,让学生体会到新课程下应采用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及合作学习的方法步骤,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并及时进行总结。如在教学八年级数学“条形图与扇形图”,统计空气质量为各级别的城市个数时,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开展合作学习,一人从地图中按顺序读出数据,一人判断该数据应分组别,一人划记,一人监督划记是否正确。通过四人合作,大大提高了统计正确率,节约了教学时间,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如果教师能把语言艺术、培养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合作学习综合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历史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篇9

张金平2016.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回应社会变革、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我国也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重建学校课程。这次改革将实现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因此,为了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社会变革和新的课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教学优化的策略,即打造新课堂,赋予课堂教学与学习新的文化内涵,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时代功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对中学生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历史科教学,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先从教师如何去做这方面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1.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 具备这一条件的老师不但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马克思说:“性格是环境的产物。”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生。

2.教师人格的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 在老师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我们老师要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老师不仅是学生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老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更要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3.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与宽容 老师在课堂上不应一味地灌输、包办代替,而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中享受成功,老师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学生有他自己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情感去感化教育他们。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愈深,爱之愈烈。其次对学生的关怀要落到实处,以此形成一种学生尊重老师、老师关爱学生的新型师生关系。

4.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老师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要毫无私心杂念的投入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理想,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应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铸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的美好去描绘学生的美好,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去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

5.教师人格魅力来源于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 老师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老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我们老师要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老师,必须首先做一名充满美好人格魅力的人。

二、教师角色应由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者转换为重学习过程的谋划者、组织者和参与者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师的角色。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的主要活动就是讲述、板书和布置练习。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把学生看成了接受器,课堂中的问答多半是复述教材中的文字,教师充当了知识和结论的灌输者的角色。

在新课程要求下,教师的角色已不再是结论的灌输者,而是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如何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如何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并能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如何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使教师自身由知识传递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从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讲台上走下来,和学生融为一体,共同活动,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如何使班级、小组合作和个体学习各环节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真正达到促进人的发展的目的,这都需要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组织。靠教师灌输的学习的被动局面。上课时在沉郁激越的《满江红》背景下,学生的情绪异常激昂,他们急于要把自己知道的岳飞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有的学生还拿来了在将军山拍摄的岳飞“还我河山”的图片。教学中师生互动得到很好的体现,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有的提出:“老师,不是说落后就要挨打吗?可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均落后于北宋的金为什么竞能灭宋呢?”学生们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激烈的讨论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思辩能力。这样的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表现了学生丰富的创造力,个性得到极大的张扬,也达到了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

中学历史教学面临许多根本性的挑战,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就要求教师从传统角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塑造自己的新角色,这是提高课堂效率成败的关键。

三、教师应加强内在素质,以便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时代越发展,要求教师要有越高素质。我们千万不能象毛泽东同志笔下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一课,讲到“红军飞渡泸定桥”时书本中没有提到指挥这一战役的是谁,教师就应当通过阅读一些资料,才懂得是福建闽西长汀籍的杨成武上将,课堂中应当指出,而且还可穿插其它介绍。这样一来使学生更加注意,同时也觉得更趣味,使得干巴巴的几个字,拓展开来。

四、教师应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效率历史教学的问题相当程度是语言的运用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借助于语言来向学生传播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人们常说“文史不分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所以教师除了有内在素质外(即人们常说的“内才”)还需有过人的“口才”。以致上课时能充分发挥,讲起来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形象生动,讲起人物故事栩栩如生,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反之,如果教师上课“语无伦次”,学生学得眉头苦皱,影响课堂效果。例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第6课中《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中讲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讲清“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要从当时复杂的形势来透析,说明清楚国民党内部亲日派何应钦的企图,如何想夺取统治地位,同时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最后如何迫使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教师要把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的语言,以提高课堂效率。

五、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指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情绪表现。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纽斯也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学中由于人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兴趣和愿望,能最大地激发内在动机,特别是个人的兴趣常常是影响各门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潜在因素。现行的历史教材中,每一课都有“课前提示”,它不仅具有导入新课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多种功能,所以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合理运用“课前提示”。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次上课,我都注意使用“课前提示”把课前提示设计成一个个问题,边讲边问,从而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神圣抗战的开始》时,我把课前有关提示设计成下列问题,“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回事?它标志着什么?在民族危急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是否同共产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中国军队是否能粉碎日军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犯下了那些滔天罪行?”最后再问:“想知道这些有趣的问题吗?答案就在这一课里。”这样一来,既能指出这一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以制造悬念,埋下伏笔,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寻求正确答案,从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六、合理运用“课前提示”,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现行教材的一大特点是:图表量的增加。书中配有相当数量的图表,有历史地图、表格、历史、漫画等。图表是教材为学生提供的直观教具,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理解力、记忆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等方面的功能。历史知识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过去性。这一特点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面带来很大的困难,而借助文中的图表去认识历史,引导学生神游历史的殿堂,去感受已往时代脉搏的跳动,是学习历史的便捷途径。在讲到《红色政权的建立》一文中,我充分利用了书中的“图表”这课中的一幅《怎能忍受那许多人的吸吮》的漫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的农民受到地主贪官、污吏、劣绅、军阀、土豪、帝国主义者等人的剥削和压迫,被榨取了血汗、变成一个骨瘦如柴的农民。文中的《当时架在农民身上的三把刀》的歌谣: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像牛毛”,反映了农民所受的剥削重,生活困苦。以及文中提到当时农民很少土地,而且绝大多数没有土地的情况,这些图表和文字部分,进行形象而又具体的分析讲述,既可加深学生印象,也由此揭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进行土地革命的原因,”可见不少“图表”既生动又深刻;若能充分运用,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七、利用中学历史巧记速记法激发学生兴趣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狠。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字头法。抽出核心字(多为首字),串在一起,押韵更好,然后多念几遍即可。例1.清朝最后的九个皇帝依次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记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南向北),记为“广厦福宁上”。2.谐音法。基本方法同“字头法”,只不过要精选核心字及其谐音,使其既押韵,又有一定生动的意义。例: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共八人一-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日昌,编为“新(訢)翻(藩)译(李)坐(左)洞审(沈)日昌”。

3.奇特联想法。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例:军阀割据时,冯国璋、曹锟、段祺瑞控制的地盘及其支持者可联想为“曹锟靠在一棵日本梨树(直隶、江苏)上饿(湖北)得快干(赣)了,段祺瑞端着一大碗(皖)卤(鲁)面(闽),这(浙江)应(英)该很美呀。”

4.歌谣法,即以“核心字”为基础,通过反复挑选排列,使之成为形式对仗,合则押韵的顺口溜,最适于记年代。例:中共早期有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一大;1922年7月,二大;1923年6月,三大;同期国民党有一次,1924年1月,一大,可编为“一大21、7,二大22、7,三大23、6,国民党一大24、1”。

5.排比法。即认真分析历史事物,从中归纳提炼出或连续或对仗的“核心词”,作为记忆的载体,有事半功倍之效,此法适用范围很广。例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主要内容有5点,可总结为“三外一赔一开”。赔款和开放口岸 是近代绝大部分不平等条约都有的内容。“三外”指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船(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例:1927年中共三大起义的意义,可总结为“三个第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秋收起义建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支军队。广州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府。

八、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具有实践性、主体性、综合性、多样性等特点。各种有益的活动有利于学生接触人生、接触社会、吸收信息、增长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事、学会创造。除课堂外,在课余时间应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以促进第一课堂,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举行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历史教学的吸引力。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即使是一堂课也可以应用多媒体信息传递,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给教育者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课题,因此,如何上好一门课,除了教师方面,我认为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有助于学生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愉快地学习知识,完成历史学习,改变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感受。1.“亲其师,而信其道”。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情感教育目标,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注入情感,与学生能融洽相处,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进而能使学生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特殊、奇妙的作用。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对这位教师给予的教育产生接纳感,才会带着良好的情感来正面理解教师的语言,接受教师的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

2.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幽默艺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品质,它能带给人们轻松和笑声;幽默是智慧的闪现,是教育家最主要的、第一位的助手,它具有多方面的、独特的教育功能。所谓教学幽默艺术,是指用富有情趣、意味深长的表现手段进行教学,以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能力,渗透教育、培养幽默感和乐观主义人生观为目的的教学艺术形式。对于每位教师而言,加强教学幽默艺术修养,掌握教学幽默艺术的必要技法,无疑是有益于增进自己教学艺术的情趣和魅力、乃至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和特色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可以运用的幽默艺术方式术。在教学中根据内容的需要,可引用或设计幽默诙谐的典故插曲,即可达到内容与笑典相映成趣的效果。如讲到南朝士族的腐朽时,可用建康令王复的孱弱无知、“马”“虎”不分的故事:“真是马虎到家了,敢情‘马虎’这词就源于此”。

3.以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的激情。一个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老师,怎么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精神振奋呢?我一直有个原则,不能把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不愉快的情绪带进课堂,不能影响我的学生。不管有什么烦心事,不管多么疲劳,甚至生病了,只要走进课堂,我就要让我的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热情的,充满活力的老师。只要老师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自信乐观的精神状态,就一定能感染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即使老师口才再好,如果每节课都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也会厌烦的。怎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呢?我进行了历史专题讨论课的尝试。比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我安排了一节活动课,让学生就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举行一个辩论会。那节活动课上,同学们的表现令我惊叹。他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昂,立场鲜明,论述充分,并不乏个性色彩,高潮迭起,情绪热烈。原来,给学生一个舞台,就给了学生一片自由的天空,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给了他们伸展心灵的空间。除了这样的辩论会,还可以组织历史剧表演,历史歌曲比赛,历史典故故事会等等。这些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正可谓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5.利用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初中生在思维特点上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事物的认识处于感性认识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而多媒体教学手段是现在的中学生最乐于接受的了。记得在讲《南京大屠杀》时,我制作了一个电脑课件。搜集了很多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图片,并配以文字说明。还配了若隐若现的背景音乐,以烘托气氛。最令学生震撼的是我剪辑了电影《南京大屠杀》中的片断,血淋淋的场面让学生无比悲愤,很多学生甚至义愤填膺,握紧了他们的小拳头。此时,不用我过多讲述,学生自然明白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滔天罪行,也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而达到了本课的思想教育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利用这些课件,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图文声像并茂,生动感人,形象逼真地再现已消逝的历史现象,创造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学习主动积极性。

6.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题,积极激发学生思维。人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由疑问而产生的,更何况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恰当的给学生设置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外在的信息刺激,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的品质。在《鸦片战争》这一节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些思考题: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其直接原因是什么?(中国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的鸦片走私活动。为了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大门,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进行禁烟运动?(英国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其表现„„)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入鸦片?(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入超,英国为改变这一不利局面)。英国为什么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入超地位?(主要是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清政府闭关自守政策,再加上中英出口对方的商品在对方国家的需要不同)。这样就把鸦片战争爆发跟中国的经济特征和中英两国经济发展状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接着,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那么,鸦片战争是由于中国的禁烟运动引起的吗?”或者“鸦片战争是中英之间贸易纠纷所导致的吗?”在给予否定的回答后,我就联系国际国内形势分析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揭示出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又培养了学生全面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篇10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 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思想落后. 教师的教学思想,可谓是教学设计的支撑. 教师具有先进的教学思想,才能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但是许多初中数学教师没有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仍然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自身教学成效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指标. 这些教师往往会选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无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更很少在课堂中进行师生互动,影响了数学知识的高效传授,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 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高. 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比,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难度明显有所提升,一些学生便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自信心,认为自己学不会这些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 另外,教师死板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部分学生没有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认为一切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满足家长与教师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导致课堂学习积极性不足.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法

要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需要教师丰富教学方法,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快速提高.

(一)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多媒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逐渐提高. 多媒体,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也是让课堂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与形象的法宝. 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形象,易于理解. 加上多媒体可以利用声音、动画、图片与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视觉与听觉冲击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以及初中学生兴趣爱好,找到学生兴奋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比如在讲解《轴对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轴对称图形,让学生在观察形象的轴对称图形之后,对轴对称的概念进行总结. 在多媒体的引导下,让学生探索数学概念,远比让学生直接理解课本上的数学概念要简单得多. 丰富多彩的课件内容, 有利于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利用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正所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初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 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问题.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知识,会让数学课堂乐趣有所提升. 教师要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出发,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主动性.

比如在学习《平移》和《旋转》的时候,教师只给学生一种图形,让学生通过一种图形的平移、旋转去绘制一幅他们认为具有美感的图画. 这样的活动具有挑战性,能够激发初中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深入到数学学习中,全面理解数学知识.

(三)利用反思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反思,对于课堂效率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一些问题可以很容易地在课堂中解决,但脱离了教师,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很有可能找不到解题思路. 如此可见, 学生对教师形成了过强的依赖性. 而引导学生进行日常总结与反思,有利于学生将更多的课堂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以此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时候,经过课堂练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失误与不足,积极总结,认识到自己学习问题.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反思成果,对于数学课堂效率的提高较为重要.

三、总结

上一篇:智能规划下一篇:政府扶持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