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性教学十篇

2024-09-13

激发性教学 篇1

一、选择合适的课题, 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首先, 探究问题的选择要符合认知适度原则。这一方面指的是工作量上的适度:探究的内容既不能过于复杂, 需要太长时间进行探究;又不能太过简单, 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结果, 失去探究的兴趣。每一次探究中, 一般只含一个中心问题, 进行一次探究循环过程即可解决。另一方面, 适度性原则是指难度上的适宜。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探究问题的难度应是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 即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的提取和综合, 可以进行探究并得到结果。如在学习化学必修1钠的化合物时, 教师提出“为什么相同的条件下, 碳酸钠溶液的碱性比碳酸氢钠溶液的碱性强”的问题, 这跟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没有联系, 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若问题太容易, 激不起学生的兴趣, 如“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吗”这个问题学生一看书就能知道结论, 探究的价值不大。从学科知识看, 探究问题的解决还得要自成体系, 知识不能太零碎。如果涉及内容过于庞杂, 知识较为零碎, 那么在探究时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要求就非常高, 探究就不容易达成目标。

其次, 探究问题必须具有一定价值, 或具有知识建构价值, 或具有能力发展价值, 或具有社会发展价值。如在讲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 可根据工业上烟气脱硫的原理, 给出两个化学方程式:一个是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 另一个是亚硫酸钙被氧气氧化成硫酸钙, 这两个反应是工业烟气脱硫的原理。通过这个原理,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可以分析出二氧化硫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通过硫元素的变价可以分析出二氧化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教师可让学生设计实验去验证“二氧化硫可以与水反应”和“二氧化硫可以与碱反应”;再让学生去验证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这时可设计一个药品的选择, 提供氧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硫化氢、氯气和浓溴水。在进行药品的选择和分类之后, 可让学生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这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好的培养作用。

二、营造民主环境, 鼓励学生勇于探究

探究需要有勇气, 有了探究的勇气, 学生才会大胆地尝试, 在尝试中发现, 不断创新, 在探究活动中充分享受科学探究的乐趣。这就需要营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环境首先是要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影响下的以自己的意志主宰整个课堂的做法, 应以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协调者的身份出现。应具有亲和力, 体贴、关心、爱护学生, 为学生的学习创造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展现个性, 就具有了学习的主体性。其次是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在学生思考、回答问题的时候, 不管其正确与否, 教师鼓励地注视和专心细致地倾听都会极大地鼓励学生。

三、学会探究方法, 引导学生善于探究

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 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才能在探究活动中少走弯路, 提高探究效率, 最终取得探究的成功。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探究兴趣的重要手段, 而经常性地成功, 就不断使学生得到满足, 增强其自信心, 从而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会探究方法。那探究方法有哪些呢?实验、比较、制图表都是重要的探究方法。

1. 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实验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科学素养,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而通过让学生亲自做实验去探究发现新知识, 体验探究过程, 这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 又能使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得到很好的培养。

2. 比较:

比较是在头脑中将同类事件、人物、现象进行鉴别, 找出异同、分清正误的思维方法。通过比较, 将相似知识点加以区别, 并明确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 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复习概念的时候就可以把四个“同” (即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放在一块来比较, 从而使学生对它们的内涵和外延有更清楚的认识。

3. 制图表:

在探究教学中利用制图表进行探究, 可以使探究对象变得形象直观, 数据罗列条理, 变复杂为简明, 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探究。如在教学平衡常数时就可以让学生根据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完成表格, 探究在温度不变时, 起始浓度不同时各平衡的联系, 从而得出平衡常数的概念。

四、体会探究乐趣, 促使学生乐于探究

教师应反思、总结探究的过程, 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通过挖掘、表扬, 让学生体会到探究奇妙、艰辛、快乐, 获得探究的成就感。只有当学生体会到探究乐趣, 才能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 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 课堂教学就会化被动为主动, 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

在元素周期律的探究教学中, 在进行结论的总结交流时, 学生会发现:探究是多么的奇妙,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居然会导致元素的这么多性质发生周期性变化。这样会使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有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也感悟到探究的乐趣。在进行元素周期表的探究教学中, 通过总结探究过程中的方法, 学生会认识到:元素周期表把元素纳入到一个系统内, 反映了元素的内在联系, 这也证明了物质世界是对立统一的。在元素周期表中也具体体现了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基本规律。通过反思、总结, 学生感觉到了科学方法的力量是无穷的, 从而更乐于进行探究学习。

进行学生访谈时, 在谈到关于探究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时, 有学生是这么总结的:快乐中也稍含着些痛苦。探究活动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来分析得出结论,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中学到了方法, 培养了能力, 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合作探究中还与同学增进了感情。从这点上来看, 探究是非常快乐的。但是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 自己无从下手, 非常痛苦, 有时几次想罢手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 也通过自己的努力, 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时的高兴是无以言表的。同时在探究中我们也真正懂得了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艰辛。不管前面是多么困难, 我们都会在探究的道路上大踏步地往前走。

激发性教学 篇2

一、深挖教材, 提出质疑

按一般认识规律是“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求知欲旺盛并好探索, 对世界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 这是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有经验的教师很重视青少年的这种心理状态。在历史教学中, 总是能在教材内部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素材, 设计一些带有思考性、探索性的问题, 在讲课当中恰如其分的提示给学生。从而在学生平静的心灵中投以知识之石, 掀起层层波浪, 激起求知、探索的兴趣, 使学生始终能处在积极地学习状态中。如讲美国的历史, 有位教师先向学生发问:“美国是当今的超级大国, 实力强大, 但你知道220多年前的美国是一个什么样子吗?美国是怎样建国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弄清这个问题。”一个设问就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的学习。因而作为教师在讲课当中能适时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 以启发学生思维去深入探索。如讲秦末农民战争历史意义时, 课本提到“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 教师提出“什么是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呢, 哪位同学能分析出来?”再如讲完文艺复兴后, 课本提到说文艺复兴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教师设问:“其‘思想解放’的含义是什么?我们还学过哪些思想解放运动, 它们的‘思想解放’又有什么含义呢?”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提出一些带有哲理性的问题, 使学生的思维升华, 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如学完商鞅变法后, 向学生提出:“从商鞅变法中, 我们可以得到哪些有益的启发呢?”这样就能使学生对改革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习不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一步, 这也适应青少年好问个“为什么”的心理状态, 激发学生兴趣。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 (1) 问题带有启发性, 千万不能用“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问题, 而是问个“为什么”, 或“前后联系”让学生有所“动”。促使他去思考问题, 而且有所“得”。 (2) 注意量力性, 就是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思维水平, 从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出发, 提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求知欲的问题。 (3) 问题有探索性, 有的问题书中不一定有现成答案, 而可以在教师提示或指出方向的前提下, 经过分析思考得出答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经久不衰。

总之, 求知欲望和积极地探索精神是当代青少年的心里特征。抓住这一点, 针对青少年的需要, 精心设计发问, 通过质疑、释疑定能激发学生兴趣, 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二、加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青少年最不爱听干干巴巴的课, 最喜欢听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历史课。因而在教学中增强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增强教学趣味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⒈运用历史典故。如在讲到秦灭六国的长平之战时, 教师问:“你们知道‘纸上谈兵’的故事吗?它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我们得到什么启发?”这样的历史教学, 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 对学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这样好的典故, 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楚王问鼎”、“三顾茅庐”、“草木皆兵”、“罄竹难书”等等。如果运用得当, 就能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⒉运用诗词、民歌, 有助于学生形成鲜明的历史表象, 点出事物的本质, 使思想情感沉浸于历史画卷之中。如有位老师在讲完张骞通西域后引用了“不是张骞通西域, 安能佳种自西来”的诗句, 生动的歌颂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功绩。又如讲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时, 有位教师引用龚自珍的诗“不论盐铁不筹河, 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 屠牛那不胜栽禾”。刻画出鸦片战争后,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横征暴敛, 弄得民不聊生, 起义反抗是历史地必然。好的民歌同样也具有这样的作用, 既具有启发性, 又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还有很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如讲世界史中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时, 可以引用英国一首古老的民歌:“出发时只有一艘, 归来时已有二十艘。要知道是什么东西?满船货物都摆在眼前。人们问这都哪儿来的?请不要追究它的来源。”它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 西欧殖民者对亚非等地血腥掠夺情况, 措词含蓄, 但意思不言而喻。总之, 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诗词民歌的确能增强感染力, 能起到激发兴趣的作用。但在运用中应注意: (1) 要选择最典型, 最生动的材料, 有助于形成鲜明的历史表象; (2) 要选择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本质的材料,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 选择富有教育意义, 能激起学生爱憎分明的材料, 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思想品质。

⒊引用歌词, 激发情感。在历史教学中, 适当引用一些好的歌词, 可以增强教学的情感和感染力。如讲到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地区, 震撼世界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取得完全胜利时, 可以朗诵一首《红军会师歌》:“三大主力军, 西北高原胜利会师了, 欢呼三个方面军, 百战百胜英雄兄弟。团结我们工农红军全部力量, 走向抗日的最前线。两万五千里长征, 经历十一省险阻与山河, 铁的意志, 血的牺牲, 换得伟大的会合。为着建立人民政权巩固的基础, 高举红旗向前进!”歌词质朴, 铿锵有力, 寓意深刻, 使学生受到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又如讲到抗日时期的大生产运动时, 引几句《南泥湾》的歌词:“往年的南泥湾, 处处是荒山, 没 (呀) 人烟;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又战斗又生产, 三五九旅是模范。咱们走上前, 鲜花送模范。”这就生动地展现出大生产运动结出了丰硕果实, 激励学生热爱新生活, 热爱共产党。但要注意选材时一定要目的明确, 围绕中心, 穿插恰当, 画龙点睛, 切忌过多、过滥、过长。

⒋穿插讲述历史小故事, 能使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心驰神往的激情。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 是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 在历史课中, 适当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 如战斗故事、历史人物故事、乡土故事等等, 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如古代名医扁鹊的故事, 赤壁之战的故事, 近现代北伐名将叶挺的故事, 抗日时地道战、地雷战的故事, 世界史上林肯的故事, 二战名将艾森豪威尔的故事等等。但要注意在穿插讲述历史小故事时, 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 听后让学生有所动, 有所感, 有所悟, 引起共鸣, 受到鼓舞。切忌兴之所至, 漫无边际地讲, 或把趣味庸俗化, 带来消极的作用。

⒌运用多媒体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可以制造幻灯片、课件, 甚至可以从网络上下载历史小电影和Flash动画, 并可以随时增加和更新教学前沿内容, 正因为它能通过学生的视、听器官, 刺激大脑皮层, 产生兴奋情绪, 使注意力集中, 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学生对奥匈帝国的领土变更一目了然。

三、开展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主要侧重于按大纲规定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面向全体学生。而第二课堂活动可以不受大纲的约束, 努力做到丰富多彩, 饶有兴趣, 知识性强, 并便于因材施教。多年来我曾做过以下活动:历史人物讲座, 组织历史性趣小组,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 办历史小报, 撰写评论历史人物小论文等。这些活动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培养了自学能力, 阅读能力和搜集历史资料的能力, 也从多方面激发了学习历史的兴趣。

激发兴趣是搞好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是很多的。但必须明确一点, 在历史教学中, 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力才是历史教学最主要的目的, 一定不要喧宾夺主。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的三点方法:一是深挖教材, 提出质疑。二是加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如运用历史典故, 巧用诗词、民歌, 引用歌词, 激发情感, 穿插讲述历史小故事, 运用多媒体教学。三是开展第二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生成性教学下英语课堂兴趣的激发 篇3

关键词:生成性教学;兴趣;学习成就感

中图分类号:G633.4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7-0140-02

教育部2001年发表的义务教育阶段英语的课程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育部,2001)。教育部把激发学生的兴趣放在一地位,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情感因素(Williams & Burden,2000),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一、生成性教学

(一)生成性教学的概念。生成性教学是与传统的预设性教学相对的,它由瑞吉欧教育机构首先运用于幼儿教学中。指的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学生的需要和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的及时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学习的教学形态。它既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计划的执行,也不是儿童无目的的,随意、自发的活动,而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构建的过程(郝永华,2010)。实际上它是一种过程性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活动指导和总结。

(二)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课堂中随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就是课堂中生成资源。如教师正在教学生学习one,two,three,four……时教师外面突然放起了鞭炮,这时教师如果停下来等鞭炮响完了再教学的话显得整个课堂是松散的毫无趣味可言的,而且大的多数的孩子的心可能就“收不回来了”,那么教师应该怎么做才能充分的利用这样的资源让其成为自己课堂的润色剂。答案就是利用学生们对这样突发事件的好奇心,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不忽视反而利用这样的资源。教师可以马上叫学生们和她一起数这个鞭炮响了几下,这样,孩子们的积极性就充分的调动了起来,因为事情本身很有趣所以孩子们会数的格外投入,而这堂课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在这样一个互动的生成性教学环境下,教师要怎么做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兴趣为自己的课堂添砖加瓦呢?

二、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遵循固定路线没有激情的形成”(叶澜,2002)。“国培计划”首席专家杨晓钰教授也曾说过,做为一个教师,你应当永远让你的学生对你又所期待而不是你一走进教室他们就知道你接下来要干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相对简单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对教师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很多时候学生们是先爱上教某一门课程的老师才爱上了这门课的。那么教师的素质显得尤其重要。教师的言谈举止,渊博知识,语言艺术和教师的学术成就,教师的一切,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最伟大的教师是那些善于激发学生的教师。”(“The great teacher inspires”)(束定芳&庄智象,2008)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让其主动参与其中的教学是成功的,这时学生会与教师进行互动主动地利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最终学会自我学习。

(二)注重有效性课堂提问。生成性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而互动中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形式则是提问。提问是主要的教学策略之一,教师提问作为课堂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有效的课堂生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周蓉,2009).有效提问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实际需要而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其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出相关的、完整的答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Ur,1996),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问题放入理解和掌握,监控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刺激学生的课堂参与(张晓兰,2004)。例如,教师要帮学生复习过去时态,教师A采取的是询问“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而碰巧昨天是周四,学生们都在校里面学习,所以这个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反而会对这个任课的教师产生反感,觉得教师是在走形式而非真诚的与其交流。教师B则询问的是“What did I do last evening?”,学生们知道白天老师和他们一起再学校学习,那晚上老师的生活是他们所不知道的,所以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大家竞相举手回答甚至还有男生说:“I think you had a date with your boyfriend.”由此而引发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教师B也灵活的运用这个生成性的资源激发和保持学生们学习、参与课堂的兴趣。

(三)注重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学习资源不但指学习材料,还包括学习的手段和条件,如多媒体和互联网、广播、电视、录像等(束定芳&庄智象,2008)。目前我国除了有统一的人教版教材外,各个地方版的教材也不断涌现出来,地方教材很多时候更能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的学校采取“合二为一”的方法,取人教版之长补地方版之短。大多学校也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但是要真正做到借此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需要注意选择材料的针对性、充实性、趣味性和启发性。另外,可以通过时事导入这样更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引起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们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是闭门造车;还可以通过背景知识导入,这样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对那些成绩中下等的学生是一种提高,能更好的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的手段也可以是丰富的,不拘泥一单一的一种,要相信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们爱上学习,有学习的动力。

(四)注重学习“成就感”的培养。顺利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在某一次评估中(包括考试)中获得高分或较高的评价、在公开场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和同学的肯定与表扬,尤其是自己所学的知识可以在实际的语言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运用并取得城东等都能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和决心,而且可以形成外语学习的良性循环(束定芳&庄智象,2008)。每个学生都渴望被教师肯定都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成就感”,不仅表扬成绩好的同学还要关注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或者已经处于落后状态的同学,只要进步就表扬即使没进步也要发现他的优点,让学生们体会到这种“成就感”,否则他们可能完全的丧失对学习的信心。而这种“成就感”的实现其实不难,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就会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比如学生A 的表演能力很强就可以通过演英语小品的方式进行学习;学生B的歌唱的好就可以鼓励他多学习英文歌曲来学习;学生C的口语很好就可以鼓励他参加英语演讲比赛。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自信的,能过在社会中准确找到自己角色定位的优秀人才。

三、结束语

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通过多种教育机制加以培养形成的(陈琦&刘儒德,2007)。在倡导生成性教学环境下,教师应该始终把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放在第一位,充分利用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培养学生学习“成就感”,这样外语教学才能真正变得生动而高效,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Ur, P.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Williams, M .& Burden, R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47-153

[4]郝永华,“课堂因生成的实现而精彩”[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1):14-18

[5]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160-161

[7]叶澜,“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J]. 教育研究,2002.(10):23-26

[8]张晓兰,“英语有效课堂提问研究” [J].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4):72-75

激发兴趣教学双赢 篇4

平定县冠山联校东关小学

[论文摘要]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总之,我们一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就会喜爱语文,就会深钻细研、感悟创造,促进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激趣熏陶竞优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正文]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并不高涨。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切入口,它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发展为主线”的现代教育思想。激发兴趣对语文教师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能达到语文教、学的双赢。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一点尝试。

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会起到悄无声息的“熏陶”作用,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学生的模仿行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声情并茂,并适时、适地背诵一些名人名言或名家名篇,这样不但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会使他们耳闻濡目染,无形之中感受、体会到语文其乐无穷,明白学语文要日积月累,从小处做起,从现在开始,并慢慢地喜爱上她。

二、竞优比赛激发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好胜心强,喜欢竞优比赛,所以我在班级坚持实行“语文学习小组竞赛”活动,将学生划分成十个“语文学习小组”,每小组设组长一人,依据竞赛成绩月月轮换。把学生的预习质量、写字效果、作业质量、单元考试成绩、课外积累等都纳入学习小组的竞赛内容,每月一小结,每学期一总结。此举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深钻教材因材施教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和头一颗火星包含在教师对课堂上所讲解的材料,对材料加以分析的事实的处理方法中。”可见,激发兴趣的方法有两个,首先是要深钻教材。教师要细细研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课文结构和表达方式要全面把握,精细地揣摩,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掘课文的智育、德育和美育因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学生的表演欲极强,在教学文言文《学弈》的时候,分别让学生扮演角色,学生自告奋勇抢着上台,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语调乃至性格特征在表演中得到充分表现,变得具体可感,从而

轻松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其次是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语文成绩当然参差不齐。要让好的更好,差的变好。老师就要平等对待,提出不同要求。我们对好学生不能骄惯,要求精益求精,比如让他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更难的作业,抽出时间参加班级活动等。这样既不让他们变成“小书呆子”,又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我们可以每次少布置作业或布置较简单的作业,让他们慢慢找回自信,对学习产生兴趣。当然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人为拔高,要一步一步,循序渐进,达到逐步转化。

重视兴趣激发提高教学质量 篇5

一、情境式教学

教师在讲课时若激情高, 则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各种语言情境, 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中练习说英语。另外, 充分利用对话, 把课文编成短剧, 让学生当堂扮演。

二、尽可能利用电教手段来教学

电教媒体具有趣味性、直观性、灵活性等特点, 这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积极性的调动, 比如利用幻灯讲解语法, 效果就比较好, 可以把枯燥的语法用直观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 使学生看上去一目了然。如让学生听录音机预先录下的下雨声音, 先体会下雨时的情景, 再学习有关下雨的对话内容。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课堂情境和英语气氛, 从而乐于接受教学内容。

三、充分利用实物来教学

实物教学尤其适用于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 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实物来配合教学, 如在教my clothes时, 老师指着不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告诉学生white shirt, blue coat等, 然后让学生学习这些内容, 使他们很快得到直接概念, 并流利地唱出编有各种衣服名称的歌曲。

四、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可分三部分进行: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研究与思考;解决问题。通过理解与学习, 促进形成牢固知识, 最终使学生形成自信心。但要注意的是, 在解决问题前要明确目标, 对问题要进行简单的阐述, 要给予恰当的提示, 让学生通过事物的现象, 深入问题实质。

五、利用竞赛激发兴趣

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平时高得多。教师应经常开展竞赛活动, 比如在教学单词时, 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记单词, 然后分成组, 每组派一个代表上讲台进行比赛, 看谁记得多。通过活动使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单词, 但是在竞赛时要注意, 学生之间差距不能过大, 否则, 达不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篇6

一、注重榜样引领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所以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用榜样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方面就是合理安排时间, 采取多种形式, 让学生了解中外数学家的故事, 尤其是了解中国数学家为祖国争光的故事。时间可以安排在课前、课中、课后或者课外。方式上一是老师讲数学家的故事;二是学生学习教材上数学家的故事;三是让学生收集数学家的故事, 学生可以向家长了解、在报纸杂志上了解、在互联网查找;四是开展“我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我喜欢的数学家”等的班队主题活动;五是开展“我心目中的数学家”、“我和数学家”等主题作文。比如教学“圆的周长”时, 学生通过探究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后, 让学生阅读63页祖冲之的故事, 然后让学生说说阅读后有什么感想?当学生们说出很多想法后老师要因势利导:同学们, 只要你们现在认真学习好数学, 数学领域里面的很多还没有被发现的知识将会被你们发现, 你们现在愿意好好地学习吗?就这么几句简单的话语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另一方面就是教师要利用好学生身边学习数学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 鼓励学生向这些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学习。学生身边学习数学的典型人物恰恰就是他们的同学, 这些同学的潜移默化作用远比老师的说教更具感召力和感染力, 比如每学期开展一次班级作业展评, 评比一批“数学学习之星”、数学喜好者等, 让他们学习数学的行为去感召、感染身边的其他同学。

二、重视联系生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 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 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用生活中的实例, 让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 让学生懂得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 在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后, 让学生说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些物体时长方体?是正方体?从而让学生感知到长方体和正方体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必须要学好。紧接着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棱长后让学生求出某房子四周夜晚彩灯的长度, 让学生深知用数学知识能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激发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发挥老师作用

古语云:“亲其师, 则信其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老师的喜欢。教师的情感、态度会影响全体学生, 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自己饱满的热情、高涨的情绪、积极的态度去影响、调动、调节学生学习的情感, 使学生随时都处在学习数学的亢奋之中。这就要求老师课堂上始终面带微笑, 不断用富有激情甚至幽默的语言, 以及带有一定影响力的姿势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老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娴熟的解题技巧、高尚的师德去赢取学生的爱戴和尊重, 但切忌在学生面前高高在上, 不屑一顾, 要做学生解决困难、解决问题的伙伴, 生活上的朋友。心理学家强调, 在人们精神生活中有一种相当强烈的“被尊敬、受重视”的高层次需要”, 并相信人强烈地而且是本能地需要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用此教师要尊重学生, 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更要多给予关爱。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上你这位数学老师, 也就会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正如有人说过的那样:“教师对学生的爱有多深, 学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爱也就有多深。”如在小组探究学习、学生练习时深入到学生中去, 以及课后多抽时间到他们中间去, 这样可以了解他们的动向和想法, 有时还可以指引、点拨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加强自信培养

“自信是通向成功的阶梯”, 自信是一种自我激励的精神力量, 能够激发潜意识, 释放出无穷的热情、精力和智慧, 帮助人们获得成功。人做任何事情, 一旦有了自信心, 可以说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作为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所以教学中老师应加强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要多用赞扬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或者特点并加以表扬, 不要一味的指责学生, 怪罪学生, 要用一颗包容大海的心去包容学生的一切, 从而达到让每一位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同时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 鼓励他们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可以在作业后面加上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的批语;也可以个别交流, 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指出正确的方法。

五、创设有效情境

实践证明, 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 使之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参与到探究及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如果教学中创设了生动有趣、理想有效的情境, 教学活动也就成功了一半。因此,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 运用实物、挂图、游戏、讲故事、多媒体等手段, 创设生动、具体的有效学习情境, 并把教学内容融入学习情境之中,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质数和合数”时, 一开始我就告诉学生, 先来做一个猜数游戏, 要求学生说任意一个自然数, 我能一口说出这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学生开始将信将疑, 学生说了5个左右的数后, 我告诉学生:“我是利用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并把100以内的质数记住了, 才有这个效果。如果同学们今天认真学习了, 我相信比我的速度还快, 大家有没有信心学好?”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有!”这节新课的导入我通过猜数游戏把学习内容——找到并掌握质数和合数的特点及熟记100以内的质数告诉了学生。这样,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的有所了解, 对新知识的学习在心理产上生了一定的需求, 就会积极主动地进入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

创新教学手段 激发课堂活力 篇7

一、目前教学的现状

一直以来, 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 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 学生就怎样学。教师的教, 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 重在知识的接受。“教”控制“学”, “学”无条件地服从“教”, “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这就导致了现行教育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扼杀学生的灵性, 教学活动中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从头到尾“满堂灌”, 更严重的是“堂堂灌”, 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很可能是由教师“一讲到底”, 无论教师讲得精彩与否, 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 毫无个性可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只有道可传、业可授, 而无惑可解了。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与单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更加脱离了现实生活, 难有创新。面对这样的教学状况, 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创新改革。

二、新课改的需要

新课改要求教师真正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努力把教师的“讲堂”转变为学生的“学堂”, 要求教师做到少讲精练, 当好“引桥”, 实现从“主演”到“导演”的角色转换;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主体和主导的关系, 学生为“主演”, 变被动为主动, 教师是“配角”, 变主讲为主导。在课堂中, 教师要努力把自己定位在引导点拨、解难释疑的“导演”位置, 使“导”成为教学中最有价值的活动。这与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高度吻合, 让学生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生成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既是新课改的要求, 更是少教多学的直接体现。

三、创新教学手段, 把课堂还给学生

基于以上认识, 笔者尝试以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为教学指导的出发点, 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自主思考、实践体验的机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课堂更具活力。

1.让课堂活起来

教师要相信学生, 放心让学生做“小老师”。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实践告诉我们, 学生能否持之以恒地学习, 与教师的信任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 首先让学生欣赏几幅富春江的风景图, 然后出示本文的学习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品味语言,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围绕目标让学生读课文, 把朗读文本的权利放心地还给学生。学生每一次读前, 教师做适当的指导, 使学生明确读的要求。“读书百篇, 其义自见。”经过多层次读, 加上教师适当的引导, 学生更直接地熟悉文章的内容。接着让学生说说富春江两岸美景, 说说作者的情感, 把课堂说话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上, 学生相互讨论, 相互质疑, 相互探究, 他们自由提出问题, 再由其他学生充当“小老师”解释。教师充当“导游”的角色, 在教室里巡视, 指导、点拨学生质疑的地方, 放手让学生自己学, 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如此, 这篇文言文所要掌握的知识, 学生在自己的讨论质疑中愉快地吸收、理解了。结果, 我看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情绪高涨, 思维活跃, 课堂气氛轻松, 整个课堂给人感觉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在涌动, 在开花结果。

正是教师的“少教”, 给学生“多言”, 才使“小老师”多起来, 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这种寓教于乐, 知识性和灵活性结合的教学方式, 让学生走上讲台, 改变角色, 促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 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目的。这样的课堂必然会散发出迷人的魅力, 语文教学定然会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2.让学生说起来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是语文学科的关键所在。农村学生往往“说”的方面是一大缺陷, 教师更应该以真情实意尊重学生, 创设一个和睦协调的课堂环境, 激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大胆说出来。在教学《三峡》时, 开始学生很害羞, 提问时没几个举手发言。经过教师适当引导, 先提问简单的问题, 如实词“阙、沿溯、襄陵”等的意思, 学生可由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 然后由浅入深。经过教师鼓励, 渐渐地一个、两个、三个, 学生活跃起来, 由一个个点带动一个个面, 由面组成片, 其他学生受到感染, 自然也大胆起来, 各个争先恐后, 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在学生进入状态后, 教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长江三峡的风光片, 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情绪后, 教师问:“同学们, 三峡很美, 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 峡的美, 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一个学生毫不犹豫地说道:“三峡的山美, 你看, 七百里三峡, 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 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 重重的悬崖, 层层的峭壁, 遮蔽天空, 挡住阳光。”接着说水美的, 说树美的……学生们滔滔不绝, 说得头头是道。只要教师课堂掌控得当, 问题设计巧妙, 那自然能让学生有话可说。课堂中能持之以恒, 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 这样的教学必然会让学生在多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各种能力也会大幅度提高。

3.让教师解放出来

传统课堂中, 一节课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拼命地想把知识全部教给学生, 结果弄得教师身心疲惫, 声音嘶哑。而学生在下面正襟危坐, 似听非听, 表情木然, 效果欠佳。如果教师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注重“学生教学生, 让学生当教师”, 训练学生的交流能力、辩驳能力, 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师在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在学生有困惑时适时点拨、引导, 那么教师的“导”就成为教学活动中最有价值的活动, 学生就会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主动求知, 成为课堂的主体。当学生的观念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从“学会”的认知提升到“会学”, 教师就成了一个“导演”, 真正从教学中解放出来, 也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造的有着无限潜能的个体, 如果我们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他们, 让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灵动的课堂, 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发展。他们就像一群想要展翅高飞的鸟儿, 给他们开创一片广阔的蓝天, 他们就可以自由地飞翔, 我们就会看到亮丽又富有活力的景观。

解放学生、发展学生, 是学校教育的追求。如果教师能把课堂转变成学生表演的舞台, 让学生充分张扬他们的个性, 展示才华, 真正做到“课堂大舞台, 人人展风采”, “少教多学”自然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新课改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少教多学”的教学思想则顺应了这一教学规律的要求, 显现出丰厚的思想内涵和实践价值。如何正确处理好“教”和“学”, 还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只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实践, 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我们有理由相信, 用“少教多学”来引领课堂教学, 就一定能构建活力四射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6.

激发兴趣优化教学 篇8

一年級的学生刚刚脱离幼儿园,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弱,上课时很难静下心来听课,他们的注意力最长只能坚持20分钟,时间长了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而一开始的拼音和汉字学习枯燥无味,如果学生学习时注意力分散,心不在焉,就很难集中在学习上,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和认识学习内容。但要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认为在新课程理念下学习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孩子们可以在玩中学会知识,发展能力,享受学习的乐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的兴趣呢,我认为方法有很多:

一、运用合理的导语,激趣导入

在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要根据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口头表达能力差,而想象力丰富,表现欲强,好奇心大的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导言是每节课的引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好的导言设计不仅能承上启下,顺利地导入新课,还能一上课就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导言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每次上课之前我都会根据每节课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导言设计,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一上课我先给学生猜了一个关于乌鸦的谜语。学生对猜谜语都有很大的兴趣,以谜语引入课堂,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又促使了学生积极动脑。接着我顺势导入,“可是今天小乌鸦遇到了一点困难,让我们一起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吧。”这样学生都愉快地进入了学习状态,这节课也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保持兴趣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形象的,容易在直观的教学中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语文教材通常都是色彩鲜艳,图文并茂,孩子们一打开书本就会被吸引,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如在教学汉语拼音第一课时,教师提出画面上有谁,在干什么呢?图上还有什么,又在干什么呢?这时,学生的兴趣可大了,都仔细地观察,积极地思考,接着让学生模仿图上大公鸡打鸣,再教学生正确的发音方法,学生争相模仿,老师再正音,通过有趣的图画到轻松的学习,模仿正确的发音方法。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轻松的,也是愉快的。

三、寓教于乐,活动中识字

根据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可以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做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同时在课堂上,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来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心”字时,有些同学总写不好“卧钩”这个笔画,放不对三点的位置,我就和大家一起合作,编了一首儿歌来记忆:一口锅子炒豆子,一共炒了三颗豆,两颗掉在锅两边,一颗左来,一颗右,还有一颗在中间。如此形象生动的儿歌,再加上还有自己的创作,我相信小朋友们都会牢记这个字的正确位置,不会再写错了。此时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四、积极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适时、适当的鼓励、表扬,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生动的、充满童趣的评价方式,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跃跃欲试,大受激励,也会使课堂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

例如在写字教学中,谁的写字姿势正确,谁的字有进步,谁能坚持一笔一画把字写端正,我都会及时在课堂上当众表扬。对于一些写字写得稍差的学生,更是一发现有进步就及时表扬,其他学生听了马上会更认真写字。而有些学生即使他的字达不到优,但他认真写了,有进步了,我都鼓励他们,给他们打优。通过这些积极的评价,孩子们的识字写字兴趣得到了提高,写字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五、丰富课堂教学语言,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用短小、精炼的顺口溜唤起学生的倾听意识

一年级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一切新奇多变的事物都能吸引他们,改变他们注意的对象。所以,能否在一节课的开始,当学生的兴奋点还停留在课间所从事的活动中时,把学生由“课下”引到“课上”,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我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学生唱些有关学习习惯的儿歌。例如:“铃声响,坐端正,静等老师来上课。”这样,有助于将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迎接新课。

(二)以趣味、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幽默的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在教学中,我也常会采用一些趣味、幽默的语言。例如,有时当我范写生字时,总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于是我就停下一会儿,当学生都安静地看向我时,我就说:“老师怎么总听到‘嗡嗡嗡’的声音呢,看来我们班好像飞来了一些小蜜蜂来给大家捣乱呢,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它们在哪儿吧!”这样说着,学生便都闭上了嘴巴,认真地听讲了。

作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课堂改革的新形势,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孩子们才会从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我爱学。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篇9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江苏省沭阳县官墩九年制学校李玲

【摘要】

作文一直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词汇量、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小学作文的教学效率一直较低,对学习作文的兴趣也不高。兴趣是鼓励学生学习最好的驱动力,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作文中感受乐趣,对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方法兴趣乐趣

小学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如何写作文成为他们非常头疼的一件事情,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何处人手开始写,也有的学生知道自己想要写什么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心中所想恰当的表示出来,所以语文老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使他们从以往的怕写作文变成爱写作文。本文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介绍:

1.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写作兴趣

这一个方法主要是解决学生不知道作文里写什么这个问题,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任何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生活阅历到了什么地方,其文章才能体现出什么内涵。所以可见生活对于学生写作的重要性。因此笔者认为要想小学生会写作文首先就要让他们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取相应的写作材料,并将这些材料经过一系列的艺术加工变为作文,呈现在纸上。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相同,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而小学生需要的就是意识到这本书的存在,并将其中的部分段落抽取出来,变为一个独立的文章。对此老师可以帮助学生去发现和体会到生活的美丽之处,例如老师可以让学生放学的时候,注意观察路上的行人,观察他们的着装、神态、表现等方面,选取其中两个较为有特点的进行具体描述,并推测其背后的故事,这样学生在放学之后便非常仔细的观察周围的人,并和家长一起猜测这些人的身份,并为其编写了一些小故事,有的小朋友说看到了一个阿姨,手里拿着一个篮子,里面放了一些肉和菜,可能是家里来了客人,准备为客人做些好吃的。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可写,而且会感到愿意去写作文,感受到作文中的快乐。

2.充分阅读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时间都是在阅读中度过的,读新闻、读小说、读科普读物、读办公文件等等,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小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来了解这个世界,通过阅读积累知识,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这些正是作文所必须的。而且有很多著名的作家都是因为自己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才开始写作的,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来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所以老师应当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并增加他们的阅读量。在这方面老师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首先是对于课本的阅读,小学语文中所选的教材都是一些较为经典的文章节选或缩编,且是适合当前小学生阅读能力和心理的,内容积极向上,所以语文课本本身便是一种非常好的阅读材料,对于语文课文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精读,在学习完课标所要求的内容之后,老师可以站在作文的角度为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结构,以及其中的脉络等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典型性文章,阅读起来更加具有针对性,对作文也更有指导性。其次便是一些课外阅读,对于课外阅读老师应当精挑细选一些时下较为流行的少儿读物,尽量选择一些内容健康向上,较为符合当下学生心理和流行的,也可以选择一些科普性较强的读物,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在无形中为学生积累较多的素材。在阅读完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注意把握作者是如何写的这篇文章,并用一个专门的小本子记下来其中自己觉得比较好的句子,在阅读之后要仔细回忆其中内容,并根据这篇文章进行改写或续写,也可以写一篇关于这篇文章的读后感,及时的练笔来巩固阅读中的体会。

3.注意评价激发学生兴趣

有很多著名的教育家都曾经说过,教育的本质并不在于传授学生知识,而是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引导、激发学生,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表现,从而锻炼他们的能力,对此老师应当善于利用评价。首先在评价上要区分对待,每个学生的基础是不同的,性格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况,根据他最近的表现和以往的基础来进行评价,例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是随着一段时间的努力,能够将以往不流畅的话语写的流畅了,错别字也少了,那么老师便可以对其进行鼓励。另外,在评价的时候要以鼓励为主,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便是他们最为尊敬和信赖的对象,所以当受到老师夸奖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表现的更为积极和努力,这种夸奖和鼓励的影响非常大,相对的批评的影响也是非常严重的,很可能会直接打击到学生的积极性,所以老师一定要本着鼓励为主建议为辅的原则来进行评价。例如,当学生在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的时候,老师可以在鼓励内容有所进步的同时,对学生提出来如果错别字少点就更好了,这样既不伤学生自尊心,也能够使他更加重视这一问题。

4.结语

营造教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篇10

一、营造民主开放的教学情景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 教师精心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实现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新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栏目。活动与探究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教师是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创设问题情景, 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认识知识的发展与形成, 体验学习的方法与过程, 培养学生研究意识和技能。如在《燃烧和灭火》一节课中, 拿出几根蜡烛, 让学生在1分钟内用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学生顿时激情澎湃, 你争我抢, 积极上台, 灭火之后马上转到灭火的原理进而到燃烧的条件, 让学生一步一步探讨出来, 学生的思维很活跃, 而且很轻松的掌握了知识。再如在探究CO2制取的实验时, 提出问题:“我们知道C在O2中充分燃烧生成CO2, 还有哪些反应能生成CO2呢?”请把化学方程式写在黑板上, 很快学生总结出四种方法。“这些都能用于实验室制CO2吗?”学生中展开了激烈地讨论, 经过七嘴八舌的补充、完善, 得出制取CO2必须是药品易得、操作简便、反应安全、反应速度适中等等。接着通过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三个实验, 让学生根据观察的现象对比分析, 得出制CO2的最佳方案。在探究过程中, 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 参与探索、发现等获得知识的全过程, 使他们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 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在教学中, 教师要不断创造给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总结。

二、营造富有激情的教学情景

老师的语言平淡, 没有激情, 课堂就好象一潭掀不起波浪的死水, 学生听得昏昏欲睡, 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 使教与学和谐发展。如学习“CO2和CO”一节内容时, 黑板上写了“评判CO2和CO的功与过”几个大字, 学生顿时一片哗然, 怎么物质也有功过呢,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着把学生分成两组展开激烈的讨论, 一组论功, 一组论过, 把黑板用线隔成两部分, 同学们争相上台写, 不一会儿, 功过分明了。课堂上, 学生学习热情洋溢, 思维活跃, 一幅动态的教学图景跃然眼前, 教学效果显著。

学生的学习激情来源于兴趣, 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的老师。老师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娴熟的实验操作技能, 极大地赢得学生的信任;富有活力的教学语言, 能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营造的一个个鲜活的教学场景, 让学生充满好奇和渴望, 跃跃欲试。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教学中, 以“骄傲的金刚石和谦虚的石墨”说了一段对白, 物质的人性化表现形式, 激起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使他们快乐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学过程是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的, 教师必须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 使课堂教学有活力、有情趣、有赞许、有鞭策。课堂教学是人与人心灵最微妙的相互接触, 教师亲切友好的教学态度, 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就像朋友, 师生间有了真情实感的交流, 这样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就会悄然形成了。

三、营造互助合作的教学情景

在课堂上,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集体观念和互助合作的意识, 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而尽心尽力。学期初, 建立学习小组, 在课堂或课外开展多样化的学习竞争活动, 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竞争中相互扶持, 互相促进。教学过程中, 例如在复习《空气和氧气》的时候, 采用分组竞答的方式, 通过学生抢答、轮答、分组讨论、代表答题等多种形式, 很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效果很好。又如在探究氢氧化钠是否与CO2反应时, 分小组让学生合作设计实验装置, 教师在后台当指导, 然后进行作品展示, 学生富有创意的设计, 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互动互助、协同合作过程, 将师生共同融到教学场景中去, 学生兴趣浓, 学习积极性高, 乐于参与, 增强了课堂的吸引力, 大家学得轻松, 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上一篇: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下一篇:PTCR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