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传染性角膜炎防治六篇

2024-09-11

奶牛传染性角膜炎防治 篇1

1 发病病因

因舍内拥挤、潮湿、空气污浊、阴暗、卫生不良, 加上外界强刺激, 如紫外线辐射等引起。

2 临床症状

该病过了3-7天的潜伏期后, 畏光、流泪, 有时晃头, 后期有黏稠的脓性分泌物, 眼睑红胀、不适, 直到眼不能张开。病牛初期患眼流泪, 羞明怕光, 继而眼睑红肿, 结膜充血潮红, 眼内分泌物变成黏液性或脓性, 粘住上下眼睫毛;球结膜血管呈树枝状, 眼内压增高, 随后发展成在角膜中央部形成黄豆大的红色增生物, 视力下降;最后整个角膜形成白色角膜翳, 严重的角膜穿孔而致失明。一般无全身反应。

3 类症鉴别

应注意与眼外伤、恶性卡他热等病相区别, 眼的外伤常为一侧性, 有其他创伤附带部位且常限于个别牛。恶性卡他热除眼的病变外, 还伴有高温、口腔黏膜和呼吸道的炎症变化。

4 预防措施

将病牛隔离, 划定牧区, 改善环境。舍内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 避免强光刺激。注意病牛不适时发生磨伤、碰伤而加剧眼病。犊牛应单头饲养管理。

5 治疗方法

奶牛传染性角膜炎防治 篇2

1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 少食或不食, 腿软无力, 站立不稳, 行走困难, 缩颈昏睡, 俗称“缩脖病”;眼睛和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 使眼眶周围的绒毛连在一起, 咳嗽, 打喷嚏;病鸭发生腹泻, 排绿色或黄绿色稀粪;在发病后期, 病鸭无法站立, 出现阵发性痉挛, 摇头点头, 头颈歪斜, 倒退等神经症状, 最后倒地抽搐死亡。剖检观察病鸭内脏器官可以发现:腹腔内有大量的灰白色或浅黄色的渗出液, 在肝脏和心脏表面附着黄色干酪样渗出物;肝脏和脾脏肿大、充血, 有明显的肝周炎、气囊炎和心包炎。鸭传染性浆膜炎往往与鸭大肠杆菌病形成交叉感染, 互相影响, 病理解剖很难确诊, 确诊需要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别。

2 发病原因及防制

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的综合治疗 篇3

关键词:奶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6-54-1

1 发病情况与临床症状

2013年6月,公主岭市某村屯一农户因从外地购进一头眼睛有病的奶牛,并与村里其他 牛一起放牧,造成全村几十头牛患上同样的眼部疾病。病牛轻者眼睛发红、肿痛、流泪、眼角有黄色的分泌物,重者眼睑外翻或眼球凸出外面,多次请当地兽医,并且自行购入了許多眼药水治疗,非但没有效果,反而病情加重,故请求前去医治。现场检查:患牛以结膜充血、羞明流泪、眼睑肿胀、角膜混浊及角膜上出现白点等为特征。全村共21头牛发病,大多为一眼发病。患眼初期畏光、结膜潮红,眼分泌物量多,初为浆液性,后为脓性且粘在患眼的睫毛上。触摸眼部疼痛敏感,眼睑肿胀,严重时眼睑红肿外翻,树枝状充血,胬肉逐渐增生,如同蚌肉,眼睑高肿,影响视力。患牛极度痛痒,常常在患眼部揩树擦桩或用后肢扒挠,病情进一步发展,形成溃疡,化脓。炎症可波及到角膜,致使角膜混浊,形成云翳,视力逐渐减退,重牛可导致失明。多数患牛全身症状不明显,患牛产奶量总体下降。根据病史调查及临床所见,诊断为牛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2 治疗方法

2.1 内服

可用龙胆泄肝汤加减。方剂的组成及用法:龙胆草(酒炒)45克,黄芩(炒)30克,栀子(酒炒)30克,泽泻30克,木通30克,车前子20克,当归(酒炒)25克,柴胡30克,甘草15克,生地(酒洗)45 克,煎汤取汁,取汁后的药渣趁热装入小纱布袋,先温敷于患眼10分钟。然后灌服药汁,每日1剂,连用5天。

具体应用时可随症状加减:肝胆食火较盛,可加黄连;热毒壅盛者加用金银花、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加大黄、芒硝;湿热蕴积者酌加藿香、茵陈、苦参;血热壅滞者加牡丹皮、桃仁、红花。

2.2 点眼

可用拨云散。方剂的组成及用法:炉甘石30克,硼砂30克,青盐30克,黄连30克,铜绿30克,硇砂10克,冰片10克,共研极细末,过筛,装瓶备用。方法是:取一直径3毫米的塑料管,一端蘸取药末,将其吹入眼内或点入眼内,每次5克~10克,一日二次,连用5天。

2.3 顺气穴插枝

2.3.1 穴位定位 牛的顺气穴即为鼻腭管开口处,又称嚼眼,位于口内硬腭前端,即切齿乳头两侧的小孔,左右侧各有一穴。

2.3.2 治疗方法 将患牛牵入六柱栏中,妥善绑定牛头。用一长约30厘米,直径约为3厘米~4厘米的短木棒横放在病牛口腔中,使嘴适度张开,提起上唇暴露顺气穴。取一段鲜柳枝或榆树枝,枝条的粗细、长短要根据牛体的大小而定,一般长20厘米~25厘米,直径0.2厘米~0.3厘米,树枝选用软硬适中,且较为挺直的端部削成钝圆形,用小刀刮去皮、节,慢慢顺着顺气穴插入,深达眼下角,一般左眼患病插入右顺气穴,右眼患病插入左顺气穴,插入深度为20厘米~30厘米,直到整条树枝插没为止,枝端不要留露于齿板外,此时可以从鼻腔孔触及或掀开鼻翼看到树枝,插好树枝后,剪去外露部分,除去口腔中的木棒,任其自由活动采食,枝条不用取出。枝条插入后不取出,病愈后会自行脱出。

2.4 自家血穴位注射

抽取静脉血,分别注射于睛明、睛俞穴。

2.4.1 穴位定位 睛明穴位于下眼眶上缘,两眼角内、中1/3交界处,左右眼各一穴;睛俞穴位于眶上突下缘正中,左右眼各一穴。

2.4.2 针法 首先用生理盐水对患眼进行彻底清洗,纱布擦干,在病畜采血部位及睛明、睛俞穴进行局部消毒,然后用注射器静脉抽血6毫升,睛明穴需上推眼球,注射针头眼球与泪骨之间向内下方刺入3厘米,注入自家血3毫升;睛俞穴需下压眼球,注射针头沿眼球与额骨之间向内后上方刺入3厘米,注入自家血3毫升。

经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治疗3天后,21头患牛病情显著好转,患眼畏光、流泪、疼痛症状减轻,分泌物明显减少,充血减轻,翳膜大部分消退。5天后有13头牛患眼溃疡面愈合,翳膜完全消退,视力恢复,上下眼睑启合如常,痛感消失,痊愈。剩下的8头患牛继续治疗,10天后7头完全痊愈,有1头由于病情较重,未能及时治疗,左眼角膜混浊没有完全消退,治愈率达95.2%。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篇4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疲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一种传染病,主要侵害1~8周龄的`小鸭.介绍了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流行特点,总结了其诊断与防治方法,以期为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防治提供参考.

作 者:吴立芬  作者单位:安徽省枞阳县畜牧兽医局义津中心站,安徽枞阳,246735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2009 “”(14) 分类号:S585.32 关键词:鸭传染性浆膜炎   临床症状   诊断   防治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 篇5

1 病原

鸭传染性浆膜炎病原为鸭疫里默氏杆菌 (RA) 。鸭疫里默氏杆菌, 属巴氏杆菌科里默氏杆菌属, G-, 无芽孢, 不能运动, 有荚膜。单个、成双或呈短链状排列, 大小为0.2~0.4μm×1.0~5.0μm, 瑞氏染色呈两极浓染。鸭疫里默氏杆菌血清型复杂, 目前国际上已确认有21个, 各型之间无交叉反应, 我国有13个血清型。该病原抵抗力不强, 在室温条件下, 在固体培养基上多数菌株存活3~4 d;4℃条件下, 在肉汤培养物中存活2~3周;55℃条件下, 12~16 h细菌全部失活。生化反应不恒定, 多数菌株不发酵碳水化合物, 但少数菌株对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肌醇发酵, 产酸不产气[1];不产生吲哚和硫化氢;不还原硝酸盐;不能利用柠檬酸盐;M.R和V-P试验阴性;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阳性。

2 流行病学

鸭传染性浆膜炎主要感染鸭, 鸡、火鸡、鹅及部分野禽也容易感染。不同品种鸭死亡率、发病率差异较大, 其中番鸭、樱桃谷鸭、北京鸭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在自然情况下, 1~8周龄尤其是2~3周龄雏鸭容易感病, 在污染鸭群中, 死亡率、感染率分别为5%~80%、90%以上。1周龄内和8周龄以上鸭不易感染发病, 成年鸭可带菌而不显临床症状[2,3]。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生受外界因素影响明显, 如育雏舍鸭养殖密度过大, 管理不完善, 卫生状况、空气湿度、空气质量不合格。另外, 由于饲料搭配不合理, 饲料配方中维生素、蛋白质、微量元素含量较低, 饲养中出现的各种外界应激等均会促使该病的发生。该病主要经皮肤伤口或呼吸道感染, 地面育雏也可因垫料粗硬、潮湿使雏鸭脚掌损伤而引起感染[4,5]。被细菌污染的空气是重要的传播途径, 经蛋传递可能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原因。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春冬季多发。

3 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潜伏1~3 d甚至1周, 但最急性病例常没有任何症状就发生死亡。急性病例病鸭嗜睡, 精神沉郁, 共济失调, 缩颈, 嘴拱地, 行动迟缓, 没有食欲或食欲废绝。鼻孔、两眼周围出现分泌物, 粪便稀薄, 黄绿色或绿色, 部分雏鸭腹胀。死前有摇头、痉挛、背脖和伸腿呈角弓反张, 抽搐而死[6]。病程1~2 d。而4~7周龄的雏鸭, 病程1周以上, 呈急性或慢性经过, 表现为食欲减少, 精神沉郁, 肢软卧地, 呈犬坐姿势, 共济失调, 有摇头、痉挛症状, 呈仰卧姿态, 部分鸭只头颈歪斜, 转圈, 后退行走, 病鸭消瘦, 呼吸困难, 最后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广泛性的纤维素性炎是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主要病理特征, 最明显的是纤维素性肝周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纤维素性气囊炎。心包膜被覆着淡黄色或干酪样纤维素性渗出物, 心包囊内充满淡黄色渗出液、黄色絮状物[7]。肝脏表面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纤维素性膜。气囊混浊增厚, 气囊壁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脾脏有时肿大, 呈红灰色斑驳状, 表面有纤维素性薄膜。脑膜及脑实质血管扩张、淤血。慢性病例肿胀出现在跗关节、胫跖关节, 关节液增多[8,9,10]。少数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病鸭常出现脑膜血管及脑实质充血、脑膜炎等神经症状。

5 实验室诊断

5.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脑、心包液或肝脏涂片, 瑞氏染色, 镜检, 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5.2 细菌的分离鉴定

无菌取脑、心包液或肝脏等病变组织, 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或胰酶大豆琼脂平板, 放在37℃条件下5%~10%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4 h, 可见直径1.0~1.5 mm、表面光滑、稍突起的圆形露珠样小菌落。取典型菌落以标准阳性血清做玻片凝集实验或荧光抗体染色进行鉴定。

5.3 荧光抗体法检查

无菌取肝、脾或脑组织触片, 丙酮固定, 用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进行检测, 可见组织触片中的菌体周边荧光着染, 中央稍暗。细菌呈散在分布或成簇排列。

6 防治措施

6.1 疫苗接种

我国已研制出油佐剂灭活菌苗和氢氧化铝灭活菌苗, 3~10日龄注射1次即可。由于该菌血清型较多, 所以制苗时最好针对流行菌株的血清型制成自家灭活菌苗。

6.2 药物防治

可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如氟苯尼考、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头孢噻呋、林可霉素、喹诺酮类或磺胺二甲嘧啶等药物进行防治, 能够有效控制病鸭的发病与死亡[11,12]。由于鸭疫巴氏杆菌易出现抗药性, 为达到较好的防控效果, 并防止其产生抗药性, 药前应进行药敏试验, 交替用药。

6.3 加强饲养管理

卫生状况、饲养管理水平对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因此, 应避免饲养密度过大, 注意通风和防寒, 使用柔软干燥的垫料, 并勤换垫料。每周带鸭消毒2次, 注意不要用刺激味太大的消毒药[13]。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出栏后彻底消毒, 并空舍2~4周。发病鸭场要采取综合防疫措施, 消除传染源, 以控制病情的发展蔓延。

7 结语

7.1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由于鸭传染性浆膜炎与鸭大肠杆菌病、鸭衣原体病极为相似, 所以应注意与大肠杆菌病、鸭衣原体病相区别。

7.1.1 与大肠杆菌病的鉴别诊断。

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相似, 大肠杆菌病出现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大肠杆菌病剖检时有特殊臭味, 病鸭肝脏、心脏表面常附着干酪样渗出物, 不易剥离, 颜色较重, 肝脏肿大呈铜绿色。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肝脏、心脏表面附着较薄的渗出物, 颜色较淡, 一般较湿润。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有神经症状, 而大肠杆菌病没有。鸭疫里默氏菌在普通琼脂与麦康凯琼脂不生长,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生长, 不溶血。而大肠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的菌落形态特征为鲜桃红色或微红色, 菌落中心呈深桃红色, 圆形, 扁平, 边缘整齐, 表面光滑, 湿润。

7.1.2 与鸭衣原体病的鉴别诊断。

鸭衣原体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 病理变化表现为肝周炎、心包炎、气囊炎, 与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的病变相似。鸭衣原体病粪便呈黄绿色水样, 气味恶臭, 而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常排白色黏稠样粪便。鸭传染性浆膜炎病病鸭表现头颈震颤、歪斜等, 而鸭衣原体病不表现神经症状。

7.2 药物选择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篇6

1 临床症状

患鸭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 有的鸭嘴抵地面、咳嗽、打喷嚏、眼眶、鼻腔流出浆液性或黏性分泌物, 并在眼周围留下一个湿润的污秽圈, 排淡绿色、黄色或黄白色稀粪便, 带有明显臭味。患鸭少食或不食, 离群独立、不愿下水、缩颈、闭眼、打瞌睡、腿软、行走不稳, 部分患鸭呈现腿软, 出现运动失调, 行走不稳, 不愿走动或伏卧, 站立时呈犬坐姿势, 痉挛性点头或左右摇摆, 翻倒后仰卧不易翻转, 有的患鸭还表现头颈歪斜、转圈或后退、抽搐等特征性症状。

2 解剖病变

剖检10羽病死鸭, 主要表现在浆膜面上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以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璧的炎症为主。心包及心外膜表面有大量黄白色纤维素性物渗出, 病程长者可干酪化。心包液增多、呈淡黄色;肝脏肿大, 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膜覆盖, 呈纤维素性肝周炎。气囊壁增厚, 不透明, 有纤维素性物覆盖;胸壁有淡黄色胶样渗出物;输卵管发炎、输卵管内有干酪样渗出物;脾脏肿大, 呈红灰色斑驳状;脑部水肿、充血, 脑膜有点状出血;病程稍长者可见关节肿胀, 关节液增多。

3 实验室检查

3.1涂片、镜检取病死鸭的肝、脾涂片, 革兰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取心血、脾、肝涂片, 瑞氏染色后镜检, 可见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3.2细菌分离培养无菌取病变组织脑、心包渗出物、肝等接种于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 置二氧化碳培养箱中, 37℃培养24~48 h, 可见巧克力琼脂平板培养基上长出表面光滑、稍有突起、直径为1~13 mm的凸起、透明圆形露珠样小菌落。之后, 取典型菌落以标准阳性血清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结果为阳性。

4 诊断

根据患鸭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及实验室对病原的分离、培养, 菌落形态和细菌染色特征等确诊为鸭传染性浆膜炎。

5 预防与治疗措施

1) 保证养殖场卫生环境。规模养鸭场应选在远离村庄、公路, 地势较高, 周边无燥音, 水质干净, 冬暖夏凉的区域建场, 保证养殖场的干净、安静。注意鸭舍的通风、防寒、保持空气流通。

2) 搞好育雏室的卫生。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重在育雏阶段, 因此, 在育雏阶段要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湿度和饲养密度, 每天要定时清理鸭舍内粪便, 保持干净卫生, 防止潮湿。地面育雏要勤换垫草, 用具、饮水器、料槽等要定期清洗消毒。对于受污染的水体要及时更换, 保持鸭群活动水域的清洁卫生和鸭舍内的通风良好。

3) 做好免疫接种,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 不到有疫病的地区引种。对常发该病的鸭场可在易感日龄使用敏感药物预防, 雏鸭在7~10日龄皮下注射鸭疫里默氏菌灭活苗0.3 m L;成鸭每羽皮下注射0.5 m L, 可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4) 选择敏感药物治疗。对发病群鸭使用浆膜速治 (50 g/瓶) (主要成分为10%氟苯尼考粉) 每150 kg饲料加入50 g混饲, 连用5 d。同时用金氟平粉剂, 每400 kg水加本品100 g混饮, 每天1次, 连用3~5 d。对出现症状的患鸭, 每千克体重用庆大霉素按4 mg肌肉注射, 每天2次, 连用3 d。

5) 加强饲养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和封闭式饲养管理模式, 禁止无关人员进出养殖场。在日常饲料中应添加优质全价饲料及足量的多维素和微量元素, 以满足雏鸭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从而增强雏鸭的抗病力, 提高成活率和肉料比, 促进养殖业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上一篇:无障碍电影发展下一篇:蚂蚁搬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