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抗菌药物论文十篇

2024-06-03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随机抽取2015 年1~8 月出院病历1200 份。

1.2 方法每月随机抽查出院病历150 份进行医嘱点评。共抽取出院病历1200 份, 对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等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统计分析。对医嘱进行点评, 分析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情况。

2 结果

在2015 年1~8 月抽取的1200 份出院病历中, 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38 份 (53.17%) 。①2015 年1~8 月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②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见表2。

3 讨论

从表1 可知, 某院的住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要求,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2]。这与某院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开展抗菌药物临床专项整治活动, 以及定期采取抗菌药物专项点评、公示、奖惩等一系列的有效管理措施有关。

抽取的1200 份病历中, 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有638 份 (53.17%) 。其中, 不合理用药的份数有147 份, 占23.04% (147/638) 。不合理用药使用具体情况见表2。3.1 给药频次不当抗菌药物的给药频次应根据药动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来确定。如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属于浓度依赖性药物, 可一日给药一次;而多数 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等消除半衰期短, 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应一日多次给药。本次调查发现, 一日一次静脉滴注抗菌药物的情况比较多见, 这可能与方便护理执行医嘱以及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有关[3]。

3.2 联用不合理本次调查发现, 联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情况较多。如注射用青霉素G和注射用头孢硫脒联用抗感染等。

3.3预防给药时机不合理合理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仅可以预防术后感染, 还可以避免术后长时间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产生的某些不良反应。本次抽查的病历中发现29例术后才开始预防用药, 不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1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 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 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万古霉素或氟喹诺酮等由于输注较长时间, 应在手术前1~2 h开始给药[3]。

3.4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 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 诊断不能成立者, 以及病毒性感染者, 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4]。本次调查发现有诊断为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 同时联用抗病毒药物和抗菌药物, 属于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3.5 遴选的药品不适宜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抗菌谱、药敏试验结果、抗菌药物的体内分布特点, 这三方面来选择。本次调查发现遴选药品不适宜的情况有对肾功能减退的老年患者选用氨基糖苷类或一、二代头孢类药物, 以及用药起点过高。

3.6 换药无指征抗菌药物的更换应根据临床病原学检查 (药敏试验) 结果, 并结合临床疗效来考虑, 不建议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本次调查发现, 存在一次病程中, 在没有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的支持下, 频繁更换抗菌药物的现象。盲目频繁更换抗菌药物使细菌更易产生耐药, 延误患者的病情。

4 小结

综上所述, 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符合要求, 但仍然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因此, 在今后的工作中, 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应加强行政监督和干预, 同时, 应加强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相关知识、法规的培训, 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 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新谦, 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34-115.

[2]医政司.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卫办医政发[2013]37号[S].北京:2013.

[3]杨益.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调查[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8 (3) :80-81.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6月住院患者405例, 其中男194例, 女211例, 年龄3~84岁。

1.2 方法

按着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使用调查方案”填写相关项目。内科填写项目有:患者性别、年龄、诊断、有无感染性疾病、有无手术、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目的、疗效、抗菌药物通用名称、使用时间、有无病原学检查、有无药物敏感试验等。外科填写项目有:除内科填写项外有手术名称、手术切口等级、手术时间、术前中后有无使用抗菌药物等。

1.3 采集方法

运用电子病例系统, 采取随机抽样法, 随机抽取我院病历共405份, 其中内科165份、外科240份。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基本使用

使用抗菌药物的病例245份, 使用率为60.5%;抗菌药物用于治疗感染78例;抗菌药物用预防感染122份;送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有26份。内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明确应用指征59例, 无明确指征19例;外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有预防用药指征99例, 无预防用药指征23例;特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52例, 非特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193例;感染微生物检查情况:送检阳性22例, 送检阴性25例, 未送检31例。

2.2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单一用药的有166例, 占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66.94%;二联用药的有68例, 占27.75%;三联用药的有13例, 占5.31%。

2.3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

疗程不合理25例, 疗程合理220例。≤24h 44例;24~48h 68例;48~72h 80例;7d及以上53例。

3 讨论

第2季度在抽取我院住院病人405份病历中, 245例应用了抗菌药物, 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5%, 高于国内报道的平均水平43%, 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使用率。联合用药者占使用抗菌药物总人数的33.06%。临床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为89.80%, 不合理使用率为10.20%,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较为合理。

3.1 无指征用药或指征性不强

19份内科病例菌药物的使用无应用指征或指征性不强。在日常工作中最常见的是经验用药, 未认真研究基础病的性质, 未重视病原学的探讨, 经验用药治疗以及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是导致细菌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2];23份外科病例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无指征或指征性不强。其原因是对预防用药原则认识不够, 认为抗菌药物能预防所有细菌。如髋骨压缩性骨折, 无感染指征, 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身体素质较好, 术前、术后使用抗菌药物作为预防用药。抗菌药物在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是抗菌药物的滥用极易导致耐药菌及多重耐药菌的增多, 特别是长期大量使用头孢类抗生素, 尤其是二、三代头孢可诱导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 ( ESBLs) 细菌, 目前ESBLs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多重耐药菌。

3.2 广谱抗菌药过多使用

特殊使用的抗菌药物使用的例数为52例, 使用比率较高, 其中部分病例使用至出院, 持续使用时间较长;建议应定时获知本医院内耐药菌株流行的相关信息, 治疗时在选择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控制严重感染后, 应按照降阶梯疗法和序贯疗法, 尽可能地使用窄谱抗菌药。

3.3 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低

78例感染病例, 送检例数47个, 送检率较低, 在抗感染过程中, 抗菌药物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 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院, 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 先留取相应标本, 立即送细菌培养, 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3.4 不适当的联用使用

二联用药占27.75%, 三联用药占5.31%。分析主要原因为未掌握病菌性质, 对抗菌药物作用机制认识不够, 无药敏送检指导, 同类药物或有配伍禁忌的药物联用, 这样对疾病的治疗起不到积极作用, 还会导致菌群紊乱, 耐药菌增加或严重的二重感染。

3.5 疗程过长

25例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过长。对大多数细菌感染, 疗程为7~14d[3], 特殊感染可能更长, 如结核、支原体感染等。如需长时间使用, 应慎重考虑其指征及适应证, 随时根据使用中病情的变化予以尽早停用。

综上所述, 我院本次抽查联合用药81例, 其中发现各科室联合用药现象有所上升, 且联合用药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涉及的方面和问题较多, 各临床科室应遵守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原则, 在有明确疾病诊断的指征下选用恰当的抗菌药物, 选用适宜的剂量与疗程, 达到抑制或杀灭病原菌从而控制感染, 同时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 如增强患者的免疫力、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促进疾病的痊愈或好转。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在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的前提下, 尽量杜绝不合理用药, 按临床病原菌或药敏试验结果,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减少不良反应。提出以下建议: (1) 一类切口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超过24h, 二类切口术后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超过48h。 (2) 加强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 必要时必须通过2位或2位以上副主任医生和临床药师讨论后确定有用药指征方可使用。 (3) 积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送检, 做到有针对性用药, 合理选择用药方案。 (4) 临床药师应建立的抗菌药物动态监测系统, 及时掌握抗菌药使用情况, 给予必要的干预措施。目前, 由抗菌药物的滥用带来的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的严峻问题。长期以来的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致病菌的耐药菌株越来越多, 全球耐抗菌药物感染发病率上升, 使可治疗的疾病难以治愈, “超级细菌”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因此, 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用药的监督、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的培训与再教育, 更新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治观念, 全面提高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北京, 2004:3.

[2]李培杰, 高青华, 邵廷亮.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状况调查[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 38 (1) :70-71.

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篇3

【关键词】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44-01

抗菌药物是临床疾病治疗和预防应用交普遍的的一类抗菌药物, 合理对症的抗菌药物与治疗的效果密切相关,有与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强弱也相互相互联系。掌握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对发挥抗菌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在临床治疗中比较严重 ,出现了用药过程中伤害到患者的治疗需要,而一味追求药物利润,给患者带了沉重的经济压力。

1 临床资料:

1.1随机选取2013 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200 例 , 男124例 ,女76 例 年龄16-76岁 , 平均 46岁。

1.2方法:

对抽取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按设计的表格将患者资料逐份填写进去,其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病案号、年龄、住院时间、疾病诊断情况、感染病类别、细菌学检查、药敏测试、用药记录,用药记录包括药名、用法、用量、用药时间、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等,将所有资料进行分析统计[1]。

2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3 结果:

3.1 疾病诊断所有患者中,被诊断为感染的患者共106例,占52%。患者的原发病包括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慢性肺气肿、急慢性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急慢性胃肠炎、急慢性胆囊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尿道炎。其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胆道感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56例,胃肠道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18例,胆道感染12例。

3.2病原学检查

抗菌素应用状况本组200例患者中 ,以被诊断为感染106 的患者为例 , 其中主要包含了泌尿系统感染 、 胆道感染 、 胃肠道感染 以及呼吸道感染等 。 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有136 例 , 使用率为68% , 主要抗菌药物为青霉素类 、 头孢类、氨基糖昔类、大环内脂类等 。总的来说,我院抗菌素的使用率68%,感染率32%,具有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6例感染的患者中,有52例患者送病原学实验室检验,病原学检出率为49%,其中有19例中检测出带菌者,7例检查出真菌感染。

3.3 抗菌药分级应用情况

按照药物分级管理要求, 所有患者中,限制性应用抗菌药79例, 其中包括美洛西林、青霉素G、头孢呋辛、庆大霉素、甲硝唑等, 非限制性应用抗菌药88例, 包括头孢他啶、头孢地尼、克林霉素、替硝唑等, 特殊应用抗菌药8例, 包括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等[4]。

4 讨论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要科学,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抗生素进行科学的选用 ,另外要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进行准确 的评估[5]。世界卫生物质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一定指导性的要求 , 一般要求使用率要低于30% [6]。

通过对住院患者回顾性的研究和探讨,发现内科住院患者抗菌素使用情况很高,而且高出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的使用范围,高出我国卫生部门规定抗菌素是使用规定范围。在临床治疗中,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必须严谨、科学、严格遵循用药适应症并结合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抗生素进行科学对症的用药,另外要对抗生素治疗中可能产生的一些副作用进行准确、科学的判断和评估。 如果发现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的感染时 ,应综合判断和评估对患者进行联合抗生素用药治疗,比如头抱吠辛和阿奇霉素的联合使用时,一个是抑菌剂,一个是杀菌剂 , 这种联合用药就不够科学[7] 。 联合用药能够给患者带来及时有效的治疗,一定做到做到科学、严谨、认真、负责 的态度,体现良好的医德风貌。在临床抗生素的治疗中,抗菌药物频繁更换使用,而且没有详细注明更换药物的具体原因,导致抗生素滥用,最终出现耐药和真菌感染等严重后果。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时会选择价位高的药物的现象,而忽视的患者的承受能力,为了保障临床抗生素用药地安全有效, 院内应该加强抗生素科学安全的管理 ,在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时要有必要控制和监督,来提高临床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经调查,对内科抗生素的应用存在不合理的使用的现象,需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加强对临床抗生素用药的监都和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科学、正确的用药指导,增加患者的用药常识。

参考文献:

[1]陈雪清,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当代医学[J]2011,11,25

[2]陆卫英.20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分析[J].中国药师,2009,05:635-636.3.

[3]李进杰.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08:2018.

[4]王瑞臣,沈钺,杨又力,等.92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 (1):89-91.

[5]瑞臣 沈钱 杨又力 医院感染现患率及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01)

[6]张丽娟 王彦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当代医学2009(15)

[7]石宝莲 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探究.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01-15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4

1、每张处方不得超过(C)种药品。A、3 B、4 C、5 D、不限

2、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B)A、20% B、30% C、40% D、50%

3、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C)DDD以下 A、20 B、30 C、40 D、50

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B)

A、20% B、30% C、40% D、50%

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治理中抗菌药物不包括(D)

A、抗细菌 B、抗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C、抗真菌 D、抗病毒、寄生虫

6、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第一责任人是(D)

A、药剂科主任 B、医务科主任 C、临床科室主任 D、医疗机构负责人

7、合理用药原则包括(D)

A、安全 B、有效 C、经济 D、以上均是

8、促进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正确的有(E)

A、制定合理用药相关的临床应用指南 B、严格医师和药师资质,建立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C、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体系

D、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 E、以上均是

9、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描述有错误的为(A)。

A、对G+ 菌作用甚强,大于第一、二代 B、对G-菌作用强 C、其中一些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杀菌作用 D、肾毒性较小

10、列为特殊使用类抗菌药物的是(E)

A、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应抗菌药物; B、需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 C、上市不足五年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的; D、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药物; E、以上均是

11、抗菌药物分级管理“限制使用类”抗菌药物使用权限为(B)A、住院医以上 B、主治医以上 C、副主任医以上 D、主任医师

12、越权限使用上一级抗菌药物时间权限为(C)A、8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13、门诊患者需要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医师开具处方可以选择(A)A、一线+一线 B、一线+二线 C、一线+三线 D、二线+二线

14、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规定,门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不超过(B)A、20% 50% B、20% 60% C、30% 70% D、30% 80%

15、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临床应用?(A)A、75% B、80% C、90% D、50%

16、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将预警信息及时通报有关医务人员?(A)A、30% B、40% C、50% D、60%

17、患者确诊为肠杆菌属感染,下列那个药物不应选用:(B)

A、氨曲南 B、万古霉素 C、环丙沙星 D、头孢噻肟

18、不符合抗菌药物常用用法的情况是哪个?(D)

A、氟康唑 0.2 qd B、青霉素 160万单位 ivgttt q6h C、头孢噻肟 2g ivgtt q8h D、阿齐霉素 0.5 tid

19、以下哪种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C)。

A、红霉素 B、四环素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20、以下哪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菌DNA螺旋酶,阻断DNA的复制?(C)A、四环素类 B、氨基糖甙类 C、喹诺酮类 D、磺胺类

21、以下属于时间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是(C)。

A、妥布霉素 B、环丙沙星 C、阿莫西林 D、阿奇霉素

22、以下属于浓度依赖性的抗菌药物是(B)。

A、克林霉素 B、左氧氟沙星 C、青霉素 D、头孢美唑

23、抗菌药物分几级进行管理(C)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24、以下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的是(B)。A、青霉素和磺胺 B、头孢菌素和氨基糖苷 C、红霉素和克林霉素 D、氯霉素和克林霉素

25、感染患者行细菌学检查的最佳时机应是(C)

A、应用抗菌药物之后 B、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 C、应用抗菌药物之前 D、以上都不对

26、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首选(D)。

A、头孢菌素类 B、氨基糖苷类 C、大环内酯类 D、万古霉素

27、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哪些(D)。

A、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和光毒性 B、骨关节损害和跟腱炎 C、心脏的损害和肝毒性 D、以上皆是

28、在头孢菌素中,抗阳性菌活性最强的是(A)。

A、一代头孢 B、二代头孢 C、三代头孢 D、四代头孢

29、Ⅰ类切口手术(清洁切口),主要感染的病原体是葡萄球菌等G+ 球菌,所以从药物抗菌谱考虑,应首选(C)。

A、喹诺酮类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第一代头孢菌素 D、氨基糖苷类 30、手术前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D)。

A、切口感染 B、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

C、肺部感染 D、切口感染和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感染

31、对绿脓杆菌有效的头孢菌素是(B)。

A、头孢唑啉 B、头孢他啶 C、头孢氨苄 D、头孢拉定

32、乳腺纤维瘤手术属于几类切口?(A)。

A、I类切口 B、II类切口 C、III类切口 D、IV类切口

33、腹外疝手术属于几类切口?(A)。

A、I类切口 B、II类切口 C、III类切口 D、IV类切口

34、成人伤寒沙门菌感染的治疗,首选哪一类药物(B)

A、四环素类 B、氟喹诺酮类 C、青霉素类 D、氨基糖苷类

35、青霉素类的药物对以下哪些细菌不敏感(B)。

A、肺炎链球菌 B、绿脓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肠球菌

36、亚胺培南属于哪一类抗菌药物?(D)。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碳青霉烯类

37、针对耐药菌,可以采取的措施是(D)。

A、了解病人对细菌的耐药状态 B、针对耐药研发一些新的抗菌药物 C、合理用药 D、以上皆是

38、头孢吡肟属于第几代头孢类抗菌药物?(D)

A、第一代 B、第二代 C、第三代 D、第四代

39、喹诺酮类可能引起儿童:(A)

A、软骨损害 B、肾毒性 C、耳毒性 D、心肌损害 40、肝功能减退感染患者应避免使用的抗菌药物是:(A)A、磺胺药 B、青霉素 C、头孢唑啉 D、头孢他啶

41、VRE是指何种耐药细菌?(D)

A、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 B、耐甲氧西林金葡菌 C、耐甲氧西林表葡菌 D、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42、医院感染中常见的MRSA是指何种耐药细菌?(A)

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B、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大肠埃希菌

43、以下不属于广谱抗菌药物的是(A)。

A、氨曲南 B、头孢曲松 C、哌拉西林 D、氧氟沙星

44、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应考虑(E)

A、某类(种)感染病原菌及其流行病学分布规律 B、病情 C、抗菌药物知识 D、耐药情况 E、以上均是

45、引起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B):

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 C、真菌 D、支原体

46、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何种不良反应?(A)

A、青霉素脑病 B、肾脏损害 C、肝脏损害 D、胃肠道反应

47、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最好是在皮肤切开前(A)。A、0.5-2小时 B、6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48、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在多长时间最为合适(B)。A、12小时 B、24小时 C、48小时 D、72小时

49、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感染源及感染途径包括:(D)

A、医护人员 B、环境中的飞沫、尘埃携带细菌 C、病人 D、以上都是 50、短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优点是:(D)

A、减少毒副作用 B、不易产生耐药菌株 C、不易引起微生态紊乱 D、以上都对

51、治疗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可选用(A)

A、甲硝唑 B、诺氟沙星 C、氨苄西林 D、克林霉素

52、治疗厌氧菌感染可以选用:(D)

A、庆大霉素 B、头孢唑林 C、环丙沙星 D、甲硝唑

53、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E)A、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B、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C、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D、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E、以上都是

54、万古霉素属于哪一类抗菌药物?(C)。

A、氨基糖苷类 B、β-内酰胺类 C、糖肽类 D、氯霉素类

55、老年人和儿童在应用抗菌药物时,较安全的品种是(B):

A、氟喹诺酮类 B、氨基糖苷类 C、β-内酰胺类 D、氯霉素类

二、是非题

1.大环内酯类(除酯化物和克拉霉素)和头孢菌素类可妊娠全过程应用(√)2.治疗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氟喹诺酮类(√)

3.治疗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感染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X)

4、SMZ--TMP适用于治疗卡氏肺孢菌子肺炎(√)5.严重肾功能不全时禁用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6.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不宜用于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7.头孢唑啉可用于治疗MRSA、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所致感染(X)8.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宜用于未成年人(√)9.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万古霉素(X)10.两性霉素B静滴时较少发生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事件(X)

三、填空题

1、处方正文书写内容有药品分列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2、处方权的获得: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由医务部按规定授予处方权,同时在医务部与药房签名留样备案后,方可开具处方。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5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限定日剂量,用药频数,合理用药

抗感染药物在医院中是应用最广泛、消耗量最大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如果不合理应用, 不仅会给患者增加负担, 而且会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使抗生素的抗菌活性降低。为了解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 对我院2010年1月—3月住院患者160例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0年1月—3月出院患者的病历, 从不同科室, 随机抽取病历160份进行综合分析。限定日剂量 (DDD) 来自《新编药物学》 (第14版) 及药品说明书;DDDs (用药频数) =用药总量/DDD;DUI (药物利用指数) =DDDs/实际用药天数。

2 结果见表1~4.

例 (%)

例 (%)

3 讨论

由DDDs排序前18位的药物可以看出, 我院用药频数较高者依次是青霉素、氧氟沙星、甲硝唑等。青霉素以其高效、低毒、价估低廉的特点在临床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 排名第1位。而喹诺酮类由于对多种革兰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作用, 不良反应小, 已成为治疗感染性疾病 (儿科、孕妇除外) 的常用药物。随着今年来细菌谱的变化, 头孢患者噻肟钠, 头孢哌酮钠、头孢曲松钠分别位于第7, 9, 10位。阿米卡星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肾毒性相对较低, 在临床用药中仍有一定的位置, 位居第6位。

金额DDDs位次比反映了药物使用金额与数量的同步性, 该比值越大, 说明药物使用人数越多, 治疗费用越低。表1的数据显示, 我院使用的抗感染药物中, 用药金额与DDDs位次比大于2的药物有青霉素、氨苄西林、甲硝唑、头孢噻肟钠、阿米卡星, 这是因为他们的价格较低, 导致药物的日治疗费用较低。用药金额与DDDs位次比小于0.5的药物有头孢曲松钠、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等, 说明它们价格相对较高, 导致日治疗费用较高。总体看来, 我院DDDs排名前18位的抗感染药物中, 大部分药物用药金额与DDDs位次比不小于1.0.

DUI用来衡量药物使用剂量的相对合理性, DUI>1.0, 说明该药物使用剂量大于DDD, 有滥用的可能;DUI≤1.0, 表明剂量比较合理。由表2可以看出, 我院DDDs排名前18位的抗感染药物中大部分药物的DUI≤1.0, 说明我院抗感染药物使用剂量比较合理。

由表3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我院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比例为100%, 其中术前3 d和手术中使用抗感染药占42.55%, 术后使用抗感染药占100%, 反映了我院临床医生对抗感染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依赖性很大。在联合用药方面的比例为45%, 单一用药为55%.除了内四科、耳鼻喉科联合用药的比例较低外, 其余均较高, 而且大部分科室联合用药到三联甚至四联。联合用药共72例次, 其中二联占77.78%, 三联占19.44%.事实上绝大多数感染用一种抗菌药物即可控制, 无需采用二联或三联[1,2]。临床使用抗感染药物时须注意联合用药的指征。

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 我院在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方面 (病原学检查为痰、关节液等细菌培养) , 全院平均为1.3%, 与卫生部要求的抗生素药敏试验率不小于70%相差甚远[3], 说明我院临床医生使用抗感染药物大都为经验用药。临床医生应该尽量在使用抗感染药物之前行药敏试验,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 以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长庭.抗生素临床应用、细菌耐药机制及其新药[J].药物与临床, 2000, 15 (6) :45.

[2]戴自英, 刘裕昆, 汪复.实用抗菌药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76-81.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6

1 资料与方法

专家小组在一天时间内走完全院所有病区,共32个。到每一个病区后,随机抽取规定比例的正在住院的患者病历,通过询问病史,对截至到当天的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患者,按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进行调查。表格的填写在调查前已统一标准,共填写有效表格135份,其中,15个内科病区64份,17个外科病区71份,按设计好的内容,将全部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评价标准见表1。

2 结果

2.1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在调查的13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使用指征总符合率为89.9%,病原学送检率为28.5%;二线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符合率为45.2%,二线抗菌药物使用主治医师指示率为67.6%;三线抗菌药物使用指征符合率为31.3%,三线抗菌药物使用主治医师指示率为37.5%;联合使用指征符合率为55%;治疗好转率为77.0%。调查结果汇总见表2。

2.2 抗菌药物使用例数前10名

见表3。

3 讨论

3.1 用药指征的把握

治疗用药指征的把握明显优于预防用药,调查统计无指征用药共13例,均为预防用药,外科高于内科。

3.1.1 内科及小儿科预防用药

《指导原则》[3]指出:对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调查中发现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在无咳痰等症状下给予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持续7 d预防使用,对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主要在于缓解气道阻塞,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该属于治疗用药,而非预防用药;1例入院诊断为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待查患儿无症状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5 d预防感染,该药虽证实可有效地用于儿童,但对血液系统仍存在不良反应,预防应用可能给患儿带来不利;1例乳腺癌骨转移腹泻患者,病历中未叙述原因给予左克+依克沙(异帕米星)预防,同样预防无指征,且选药档次过高。

3.1.2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调查中发现外科预防用药41例有10例应用不合理。2例术前预防用药超过4 d,术前预防用药时间过长;4例Ⅰ类切口术后预防用药分别为10、6、5、1 d;Ⅱ类切口分别为1联4 d 1例、2联2 d 1例、2联4 d 3例、2联5 d 1例,用药时间明显超过指导原则;还存在有选用药物档次过高的问题,一例肺癌术后预防应用头孢吡肟7 d。

3.2 药物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2.1 品种选择

共有20份病例被专家认为药物选择不合理,其中,5例选择抗菌药物档次过高,2例未按药敏结果改用抗敏感菌药物,7例为无使用适应证,3例频繁换药;另外还有11例专家没有给予评价,说明药物选择存在分歧和难度,有待进一步探讨。病原菌送检率为28.5%,其中,内科送检率占检查例数的44.9%,外科送检率占14.1%,内科明显高于外科。低送检率说明临床医师病原学检查的意识还不够,经验用药仍然占主要地位,尤其是在外科更加明显。

3.2.2 给药剂量

135例中仅有3例用量过大,超出常规剂量,说明大部分医师对剂量的掌握较好。

3.2.3 给药次数

不适宜的给药次数主要表现在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上。对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常见致病菌MIC的时间长短[4],因此,这些药物的日剂量通常应分次给药,使血药浓度超过致病菌MIC的时间尽量长;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药物为浓度依赖性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浓度越高杀菌作用越强,因此,这些药物的日剂量可一次给药。本次调查有28例给药次数不合适,其中,β-内酰胺类1次/d使用的8例;喹诺酮类2次/d使用(重症除外)的19例;氨基糖苷类2次/d使用的1例,而氨基糖苷类日剂量一次给药还可降低耳、肾毒性。

3.3 联合用药指征

联合用药指征不够明确。联合用药在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单一用药较难控制的重症感染时才使用。对单一用药治疗有效的感染,不需要联合用药。调查中的不合理联用,问题主要在于联合用药指征的把握上,许多是单一用药就可以控制的感染选用了联合治疗。有2例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联用,阿莫西林为广谱青霉素,抗菌谱已覆盖青霉素,此处联合用药无意义。

3.4 分级管理

具体落实情况不太理想。医院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办法规定,二线药物属于控制使用的药物,要求有对患者需求的明确诊断,主治医师在医嘱上签字;三线药物属于严格限制使用的药物,要求有对患者严重感染的明确诊断,主诊医师或科室正、副主任在医嘱上签字。本次调查统计分级管理的抗菌药物,二线药物使用指征符合率为45.2%,主治医师指示率为67.6%;三线药物使用指征符合率为31.3%,主任医师指示率为37.5%。管理落实尤其是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落实不理想,仍需加强这方面的宣传。

虽然本次调查的只是住院患者一天的用药情况,但是通过调查,仍然发现抗菌药物在预防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病原学送检、给药次数、联合用药指征、分级管理落实等环节依然存在不少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仍需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尤其是外科医师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用好抗菌药物,造福于广大患者。

参考文献

[1]孙定人,齐平,靳颖华.药物不良反应[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4-125.

[2]杨晓华.123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房,2001,11(2):106.

[3]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抗生素药物使用的患者400例的资料,对其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年龄18~65(37±2.6)岁;其中,男262例,平均年龄(39±1.8)岁;女138例,平均年龄(35±2.7)岁。本次400例样本数据来源于医院各类科室,主要包括:内科92例、外科120例、妇科60例、儿科75例、五官科53例。所选病例对象,在临床治疗期间均采用抗生素药物,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治疗、手术抗感染处理等。

1.2 方法

本次400例调查对象中,主要使用抗生素种类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大环内脂类、糖肽类抗生素等,对抗生素使用进行干预指导,提升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参照抗生素使用评估标准,对几种抗菌药物进行使用干预,科学地使用抗菌药物。调查400例药物治疗使用的满意度,主要分为:(1)非常满意:对抗生素抗菌效果很满意,彻底消灭细菌,感染症状完全消失;(2)基本满意:抗菌比较满意,基本消灭细菌,感染症状基本消除;(3)不满意:抗菌效果不理想,细菌消灭不明显,症状无改善;(4)非常不满意:症状无改善,无抗菌效果,有不良反应发生。

2 结果

抗生素是医院临床治疗抗感染的常用药物,普遍存在滥用抗生素等现象,严重危害了患者的病况恢复效果。临床对患者提供抗生素使用干预服务,明显提升了几种主要抗生素的使用效果。本次400例患者使用抗生素,医护人员提供使用干预服务,正确指导患者用药,从用药品种、剂量、时间等方面科学指导,全面提升了抗生素的杀菌效果,抑制了各类症状发生。400例抗菌药物使用干预满意度调查,见表1。

3 讨论

从表1统计结果来看,抗生素使用干预后,用药满意度92.00%,不满意8.00%,干预后用药满意度>90%。其中,32例不满意患者,主要是药物使用方式、指导方法、监测工作等方面缺失,影响了抗生素药物使用效果[2]。在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上,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抗生素滥用:一是在大医院在以药养医体制下的逐利行为,造就了滥用抗生素土壤;基层医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同样导致抗生素不合理使用;二是药品零售企业法制意识淡漠,抗生素销售异常随意;三是群众合理用药知识匮乏,不合理用药行为普遍存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布置了几项重点工作,涉及到对医院的监督检查管理的,包括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3]。卫生部已经对全国2万余名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和微生物检测技术培训。各地也通过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滥用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正变得越来越危险[4]。有研究表示,卫生部高度重视对于抗菌药物及其他药物的合理使用,下一步将多措并举,以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问题为突破口进行相应的专项治理整顿。

3 结论

临床抗生素使用普遍,对患者进行使用干预可提升用药的合理性。医院对待抗菌药物需进一步明确医疗机构职责,明确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强化处方点评制度,对医务人员抗菌药物处方资格进行限定,全面强化抗菌药物使用干预力度,提升药物使用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 任艳丽,孙楠,张海礁,等.对1536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8):37-39.

[2] 张淑敏,朱熠,娜依兰,等.2008-2010年应用抗菌药物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6):1198-1199.

[3] 张澜.2008年上半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9,9(1):31-34.

抗菌药物,啥时候服用好? 篇8

需空腹服用的抗菌药物

服用时间: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以后

一些对胃肠道刺激小、吸收易受食物影响的药物需空腹服用,最大限度避免药物与食物接触。抗菌药物口服用于肠道感染时,要求肠道内药物浓度较高,进食会降低药物浓度,降低疗效。这类药物有:氨苄西林、头孢克洛、阿奇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诺氟沙星等。

Tips:诺氟沙星不但需空腹服用,每次还需同时喝250ml水,避免药物在尿道产生结晶。

以空腹服用为佳,如觉肠胃不适,可与食物同服的抗菌药物

服用时间:饭前1小时或饭后0.5~1小时以内

某些药物在胃肠道吸收的速度会因食物的存在而减慢,因此会减慢药物发挥作用的时间。但吸收的药物总量,即生物利用度不受食物影响,所以这类药物空腹或与食物同服均可,即通常所说的饭前、饭后均可,但以空腹服用为佳,但如病人服药后感觉有肠胃道不适的症状,可改为与食物同服。这类药物有: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克拉霉素、螺旋霉素、克林霉素、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康唑、阿昔洛韦、乙胺丁醇等。

必须在饭后立即服用的抗菌药物

服用时间:饭后立即

某些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需要依赖食物的帮助,因此必须与食物同服,如脂溶性药物在高脂饮食后服用可增加吸收。酮康唑、伊曲康唑于进餐后立即服用,吸收的程度最高。这类药物还有:头孢呋新酯、呋喃妥因、特比萘酚等。

Tips:呋喃妥因须和蔬菜一起服用,可使其在碱性尿液中增加溶解度,提高疗效。

建议与食物同服的抗菌药物

服用时间:饭后0.5~1小时

有些药物尽管在饭后服用比空腹服用吸收要差一些,但空腹服用会有胃肠道反应严重,病人不能耐受。饭后0.5~1小时内服,则用有助于减轻症状,易于被病人接受,从而坚持服药。这类药物有:红霉素、环丙沙星、替硝唑、磺胺类等。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9

为了解我院肾内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 提高临床疗效, 更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 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肾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所收治的3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现将具体实施方案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肾内科于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所收治的3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62例。其中男184例次, 女140例次, 年龄31~70岁, 平均年龄 (40.8±15.7) 岁。入选患者所患病种包括: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高血压肾硬化、通风、多囊肾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同意参加本实验,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患者临床症状其病情特点, 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于尿路感染患者, 可依据患者尿路细菌感染的检测结果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

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给予患者头孢克肟片进行治疗, 口服, 每天2次, 每次1片, 连续使用8 d。

1.3 疗效判定标准[2]

(1) 显效: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消失, 患者可进行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2) 有效:患者血尿、尿频、尿急、尿痛、腰痛等症状明显减轻; (3) 无效:患者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时, 两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连续治疗后, 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实验组显效120例, 有效4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显效98例, 有效48例, 对照组无效16例, 总有效率90.12%。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 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相比,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肾内科涵盖的内容较多,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尿毒症、Ig A肾病、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各种尿路感染、肾性贫血、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间质性肾炎、药物性肾损害、尿路结石病、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血尿、蛋白尿、肾损害等[3]。由于肾内科患者病情多较复杂, 常发多种并发症, 因此, 抗菌药物在肾内科的使用频率较高。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 许多问题逐渐先露出来。医务人员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往往不能做到安全、科学、合理, 抗生素滥用、过量使用的问题常有发生,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患者容易产生耐药性, 为以后的疾病治疗带来困难。此外,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 多种药物代谢都是经过肾脏儿排除体外的, 若抗生素长期使用不当, 对患者的肾脏功能有严重损伤, 长此以往, 对患者的病情将非常不利。因此, 医务人员应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重视, 注意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抗生素。

头孢克肟是第3代口服头孢菌素, 属于光谱抗菌药物, 对多种致病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如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大肠杆菌及淋球菌等, 但对多数葡萄球菌、肠杆菌属、绿脓杆菌及部分假单胞菌属无抗菌作用[4]。此外, 头孢克肟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良好, 可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肾内科患者极易发生医院感染, 据文献报道, 肾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0.00%, 故采用科学的措施预防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从源头上减少抗生素滥用的有效措施。医院感染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消毒、灭菌和隔离, 通过较少感染源达到预防的目的;应注意调节患者饮食, 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提高患者自身集体的免疫力;加强病房的管理, 控制每日探视的次数、时间和流动人员的数量;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 特殊条件下可针对患者病情入住单间, 避免交叉感染;改善病房的通风条件, 结合患者病情变化增强对患者的呼吸护理, 保持病房内光纤充足;提高患者卫生意识,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一旦发现患者有感染征象时, 应依据病原学检查机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熟练掌握各种免疫抑制剂的适应证。通过全面的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头孢克肟对多种感染症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通过观察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治疗效果, 可以看出头孢克肟片可以有效地治疗多种肾内科疾病。故医务人员应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摘要:目的 探究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 为抗菌药物在肾内科临床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肾内科自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所收治的32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对照、双盲的原则, 随机将32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62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 实验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抗菌药物头孢克肟片进行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过连续治疗后, 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其中实验组显效120例, 有效40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98.77%;对照组显效98例, 有效48例, 对照组无效16例, 总有效率90.12%。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抗菌药物对肾内科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抗菌药物,肾内科,临床分析

参考文献

[1] 万启军, 何永成, 贺争鸣, 等.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单中心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08, 24 (7) :1179-1180.

[2] 林丽容.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 2011, 17 (1) :4-5.

[3] 王枢群, 张帮燮.医院感染学[M].重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 1990:116.

住院抗菌药物论文 篇10

关键词:住院病人,交叉感染,抗菌药

医院感染主要是指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 主要表现在住院期间感染并出现症状或住院期间感染但出院后出现感染症状[1,2]。患病率也称现患率, 主要是指某一时间段、住院人群院内感染的实际病例数的百分比[3]。本研究对灵川县中医医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现状以及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 从根本上加强对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灵川县中医医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5283例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 男3170例 (60%) , 女2113例 (40%) ;年龄1~82岁, 平均44岁。

1.2 方法

综合分析患者的诊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病原学检验结果等, 计算该时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分析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感染的影响因素。医院感染的诊断执行标准均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试行) ” (卫医发[2001]2号)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执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卫医发[2004]285号) 。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率与报告情况

住院患者5283人次, 实查5030人次, 实查率为95.2%;医院感染38人次, 感染现患率为7.6%;迟报4人次, 迟报率为7.1%;未发现漏报人数。详见表1。

2.2 医院感染部位

56例感染患者中, 呼吸道感染45例,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4例, 下呼吸道感染11例;56例感染患者中有5例为外科手术切口部位感染。

2.3 抗菌药物的使用

5030例患者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为70.0% (3521/5030) , Ⅰ联使用率为55.0% (1936/3521) , Ⅱ联使用率为42.0% (1478/3521) , Ⅲ联使用率为3.0% (105/3521) , 详见表2。以治疗为目的的使用率为68.00% (2394/3521) , 以预防为目的的使用率为32.00% (1127/3521) , 详见表3。

3 讨论

评价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最有效的监测方法之一是对医院感染现患率的调查[4,5]。本调查结果显示, 医院感染56例, 医院感染率为1.1%, 迟报感染病例数4例 (7.1%) , 无漏报例数。同时本院的医院感染中内科和外科的感染率较高, 主要是由于本院内科、外科人员配备不足、实习等人员流动性大, 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及感染防控知识相对培训不足, 院感控制意识相对欠佳所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率高, 而院内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低, 缺乏有效的科学指导;其中以治疗为目的的使用率为68.00%, 以预防为目的的有32.00%。Ⅰ联使用率55%。

本院内科、外科、妇产科住院患者易发生院内感染, 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有漏报医院感染现象。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率为70.0%, 相对较高。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知识以及感染防控专业知识培训, 提高各科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加强院内感染预防措施的落实和考核可降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率, 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综上所述, 本院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低, 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率较高, 应该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和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院内感染迟报率较高;没有发现漏报的医院感染例数。

参考文献

[1] 张骥.2010年贵州省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分析[D].第三军医大学, 2013.

[2] 刘敬伟.长沙市医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流行病学研究[D].中南大学, 2011.

[3] 唐亚娟, 张素红.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和院内感染调查[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3, 28 (2) :105-108.

[4] 张莹, 龙训琴.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5 (13) :1176-1177, 1183.

上一篇:关爱服务下一篇:钢结构抗震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