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十篇

2024-07-15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1

1 临床资料

320例均健康, 初产妇230例, 经产妇90例, 婴儿出生时阿氏评分8~10分, 胎龄在37周或以上, 双胎妊娠3例, 低体重儿5例, 巨大儿4例, 都实行母婴同室, 母乳喂养。

2 原因分析

2.1 精神及体位因素

剖宫产术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麻外, 需要平卧6h, 因体位及活动受限, 产妇疲劳及情绪低落, 首次哺乳时有焦虑心理, 加上家属已没有耐心, 认为术后无法哺乳, 有235例, 占73%。

2.2 手术后疼痛因素

产妇因腹部切口疼痛, 哺乳时压迫伤口, 害怕影响伤口愈合, 使产妇不愿接受早开奶, 早吸吮, 使母乳喂养不能顺利进行。320例中有278例, 占86.9%。

2.3 术后各种导管

手术后有导尿管、输液管、输氧管、心电监护仪各导管连接, 使哺乳体位受限, 产妇认为已无法哺乳, 影响了按需哺乳的信心。有260例, 占81%。

2.4 喂奶姿势不正确[2]

由于术后产妇体位受限, 未能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 造成乳头皲裂, 发生疼痛而影响哺乳, 还有的认为乳头凹陷、乳头过大, 婴儿无法含接而造成哺乳困难, 没有信心。有210例, 占66%。

2.5 误认为乳汁不足, 而无信心按需哺乳

很多产妇认为术前术后禁食, 术中失血, 在未排气前限制饮食, 营养物质不能及时补充, 误认为会导致乳汁不足, 不能满足婴儿需要, 而未做到按需哺乳。有190例, 占59%。

2.6 子宫收缩乏力

术后阴道流血多, 影响产妇情绪, 焦虑, 导致不能正常哺乳。有102例, 占32%。

2.7 夜间停止哺乳

父母担心夜间影响产妇休息, 就停止哺乳, 添加代乳品。有56例, 占18%。

2.8 产妇担心母乳喂养后体型变化而放弃母乳喂养

尤其一些追求美感的产妇, 担心母乳喂养后激素因素影响体型恢复, 而拒绝哺乳。有32例, 占11%。

2.9 术后应用抗生素

因术后静脉输液抗生素类药物, 害怕药物影响婴儿的健康, 而拒绝哺乳。有10例, 占3%。

3 护理措施

3.1剖宫产术出生后的婴儿在30min内不能够吸吮产妇的乳头, 产妇建立生乳反射和泌乳反射的时间延缓, 其次产妇缺乏阴道分娩时的应激过程, 造成泌乳素及催产素分泌减少, 从而影响母乳喂养。很多妇女受到传统思想影响, 认为产后一段时间没有乳汁, 放弃给新生儿哺乳。还有妇女认为婴儿不哭叫, 并不饥饿, 不给予哺乳。哺乳时间间隔太长, 若没有使用吸奶器, 容易引发乳腺炎, 影响正常哺乳。

3.2乳汁的分泌与产妇的睡眠、情绪密切相关, 护理人员应为产妇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保证产妇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医务人员要加强责任心、细心观察, 为产妇提供更多的实际帮助。让其家人多给予关心。给予产妇精神的鼓励, 及时有效地沟通, 排除心理顾虑。同时鼓励丈夫体贴关爱妻子, 使产妇心情愉快。根据产妇个体情况, 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 减轻切口疼痛, 消除产妇紧张、焦虑、郁闷等不快情绪, 提高乳汁分泌[3]。

3.3母乳喂养对产妇恢复生殖器官有利, 因为在母乳喂养时, 婴儿的吸吮动作可以刺激神经垂体将缩宫素释放出来, 从而促进子宫收缩并预防产后出血。因此, 哺乳的妇女排卵以及月经复潮会相对延迟[4]。母体里面的铁、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产后闭经可以得到储存, 对产后恢复有利。有关研究表明进行哺乳的妇女卵巢癌、乳腺癌的发生率会较低。

3.4剖宫产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 在乳汁中含量极少对婴儿不会造成不良影响, 最好在用药后2~4h后喂奶。

综上所述, 医护人员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进行术后心理护理, 通过积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耐心指导帮助宣教母乳喂养知识, 指导正确的哺乳姿势, 给予充足的营养, 可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母乳喂养积极性和母乳喂养率, 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原因, 及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加强母乳喂养的宣教, 心理护理, 指导正确母乳喂养姿势, 纠正母乳不足的观念, 消除产妇顾虑。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

参考文献

[1]汪新菊, 舒新莲, 王乐霞.规范化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34) :4009-4011.

[2]刘素梅.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8 (21) :26-27.

[3]郭慧芳.影响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原因及护理措施[J].河北医药, 2012, 34 (11) :1737-1738.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经阴道分娩产妇174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7例。产妇中位年龄26.8岁;孕周38~42周;均无妊娠并发症及产后并发症。婴儿均为足月儿;体质量2500~3500g;母婴同室, 无母乳喂养禁忌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新生儿不实行早吸吮和母婴皮肤接触, 开奶时间晚, 可喂水或代乳品, 等母亲自然泌乳后再按需进行母乳喂养。试验组产后30min内在保温情况下, 婴儿裸体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 同时实行早吸吮, 间隔时间不得>3h。按需进行哺乳, 不得给婴儿喂水或代乳品。观察2组产妇产后72h的乳汁分泌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试验组产妇乳汁分泌量足及量多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 乳汁分泌量少者比例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 论

早吸吮即产后30min内让新生儿吸吮母乳, 其打破了传统的新生儿喂养观念, 标志着新的科学喂养方法的诞生。吸吮反射在胎儿期30~36周就已发育成熟, 婴儿一出生即具备吸吮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能力, 在产后30min内进行早吸吮练习可巩固婴儿的吸吮能力。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15~20min开始觅食。此时应让产妇配合婴儿进行吸吮。早吸吮还能使新生儿一出生即接受母亲乳头, 避免造成乳头错觉和出现拒哺情况, 从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而新生儿吸吮刺激乳头的神经末梢并传递至腺垂体, 从而促进缩宫素释放并作用于乳腺细胞使其泌乳[1], 这种反射在分娩早期十分明显, 与刺激的强度、次数及持续时间有密切联系, 产后吸吮10min, 即能使产妇泌乳素水平升高至基础水平的8.5倍[2]。母乳是婴儿的天然营养品,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尤其是初乳, 含有丰富的免疫物质, 对提高新生儿的抗病能力非常有利, 有专家认为初乳对新生儿起初次被动免疫作用, 应尽早进行[3]。

早吸吮不但能提高婴儿免疫力和促进胎粪早排出, 还能提高母乳喂养率, 刺激乳头产生缩宫素和泌乳素, 使产妇泌乳反射尽早建立。首先, 母乳所含的营养物质最适宜新生儿机体特征及需要, 有利于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 避免微生物的侵袭, 预防呼吸道感染和肠道疾病, 是天然的营养品, 早吸吮为婴儿提供了第一次被动免疫;其次, 初乳是婴儿排泄的天然泻药, 可促进新生儿排泄含有大量胆红素的胎粪, 避免胆红素被重复吸入血液, 而母乳能增加肠蠕动促进粪便的排出, 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从而避免发生黄疸[4];再次, 早期授乳可增加产妇血中缩宫素的浓度, 有报道称早吸吮使母婴皮肤相贴30min, 可使产妇泌乳率达21%[5]。大多数进行早吸吮的产妇乳房充盈, 乳汁分泌较多, 通过有效吸吮刺激缩宫素释放增多, 起到提早泌乳作用。早吸吮还能明显降低产后出血, 促进胎盘剥离排出及血管和血窦迅速闭合。早吸吮刺激乳头的冲动传至下丘脑, 兴奋室旁核和视上核, 促进脑垂体后叶合成并释放内源性缩宫素, 产生宫缩剂样作用, 可预防产后出血。新生儿吸吮乳头, 通过刺激感觉末梢神经敏感地传递给下垂体, 使其后叶分泌缩宫素加强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 加速子宫复旧。

本文试验组产妇实行产后30min内早吸吮, 产后72h内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说明早吸吮不但有利于促进乳汁分泌, 还可促进子宫收缩, 减少产后出血。总之, 早吸吮是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 既使乳房泌乳及乳房充盈时间提前, 乳汁分泌量增多, 又能显著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玉全, 罗月亮, 黄碧珠.剖宫产初产妇术后乳房按摩对泌乳影响分析[J].吉林医学, 2010, 31 (10) :1374-1375.

[2]蓝兰英, 刘慧玲, 徐玉苑, 等.两种减轻剖宫产术后乳房胀痛理疗方法比较[J].广东医学, 2009, 30 (7) :1200-1201.

[3]王文娜, 王玉霞.产后早吸吮的好处[J].医学信息, 2011, 24 (1) :30.

[4]曾春鲁.早吸吮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医学信息, 2011, 24 (2) :12.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666-01

1 婴儿哭闹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方面

1.1 不舒服 衣着不适,室温过冷、过热,未及时更换尿布等都会引起婴儿哭闹。

生病或疼痛:这时哭声和平时不同,会伴有疾病的一些表现,如吃奶减少或拒奶,呕吐腹泻,发烧,反应差等,需要母亲注意分辨。

1.2 生活规律被打乱 来访者太多或活动过多可使婴儿感觉疲乏,环境变换引起不适等。生长太快引起的饥饿:有时孩子在几天里显得特别饿,可能是因为他长得比以前快了。他频繁要求吃奶,这一现象在孩子2周、6周和3个月左右时最为常见。

1.3 母亲的食物 有时当母亲吃了某种食物后,孩子就烦躁,这是因为食物中的某些物质排入乳汁。任何食物都可能引起上述现象,但无法明确哪些食物母亲不能吃,只能靠自己多加注意。母亲饮食中某些食物所含蛋白质可能引起婴儿过敏,像牛奶,黄豆,蛋类或花生都可能产生上述问题。

1.4 母亲用药 咖啡、茶、可乐中的咖啡因会进入母乳,并使婴儿烦躁。若母亲吸烟或食用其它药品,她的孩子往往比其他孩子哭闹得厉害,家里其他人吸烟对孩子也有影响。

1.5 母乳过多、流出太快 婴儿吸吮过频、过久,使乳房所受刺激增多,导致泌乳量增加。如果母亲先用一侧乳房喂孩子,且这侧乳房的奶未吃完,就把孩子抱开,让他吸吮另一侧乳房,这时往往引起产奶过多。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前奶吃得多,而后奶吃得少,这可导致孩子大便稀绿,体重增长缓慢;或虽然生长正常,但哭闹多,总想吃奶。尽管母亲母乳足够,但她可能认为自己的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1.6 肠绞痛 有些孩子是一种规律性的哭闹,每天在某一固定的时间连续哭闹不停,多在傍晚或晚上。哭闹时,孩子绷直双腿,似乎他有腹痛,有时像是要吃奶,但又无法使其安静下来,以这种方式哭闹的孩子,可能是因为肠蠕动快,或有气体,具体原因还不清楚。这种孩子通常生长良好,3个月以后哭闹就减少了。

1.7 高需求的孩子 有些孩子哭得比谁都凶,他们总是要人抱着或有人陪着。如有的母亲抱着孩子去参加社区活动,这时孩子较少哭闹,若把孩子留在家,睡在那儿,他就会哭个不停。

1.8 婴儿哭闹的处理原则是 尋找原因,帮助母亲建立信心给予支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基于母亲实际的帮助。

2 婴儿拒绝母乳喂养,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2.1 生病或疼痛

2.1.1 挫伤疼痛(吸引器,产钳)。

2.1.2 母亲使用镇静剂。

2.1.3 鼻塞。

2.1.4 感染。

2.1.5 口腔痛(鹅口疮,长牙)。

2.1.6 体弱儿吸吮协调困难。

2.1.7 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

2.2 母乳喂养技术上的困难

2.2.1 奶瓶喂养,安慰奶嘴。

2.2.2 得不到更多的母乳。

2.2.3 含接不正确。

2.2.4 哺乳姿势不正确。

2.2.5 母乳太多或喷乳反射过强。

2.3 变迁引起婴儿不高兴(特别在3-12个月时)

2.3.1 与母亲分开。

2.3.2 新护理员、护理者太多。

2.3.3 家庭常规的改变。

2.3.4 母亲生病或乳腺炎。

2.3.5 母亲气味变化。

2.4 表面上拒奶

2.4.1 新生儿——寻找乳房。

2.4.2 4-8个月——婴儿分心。

2.4.3 1岁以上——自动断奶。

3 拒奶的处理原则

去除拒奶的原因,帮助母亲和孩子再次喜爱母乳喂养。

4 婴儿拒绝母乳喂养的处理方法

4.1 去除拒奶的原因 治疗疾病,如肺炎、鹅口疮;解除不适,如鼻塞,清除鼻堵;比平时勤喂,每次时间短些;缓解疼痛,如头皮血肿或擦伤;帮助母亲选择适宜的哺乳姿势。

4.2 改善母亲喂养技术 奶太多,出奶速度太快,帮助母亲改进婴儿含接姿势。建议每次喂奶只吃一侧乳房,直到他自己吃空该侧,这样他就能吃到足够富含脂肪的后奶。下一次喂奶时,喂他另一侧。喂奶前挤出一些乳汁。用剪刀式握持乳房以减慢流速

4.3 变迁使孩子烦躁 尽量减少母婴分离和环境改变 。建议母亲停止使用新的肥皂、香水或食物

4.4 表面上拒奶 如果是寻找乳房,这是正常的,母亲可把孩子抱到乳房处触碰乳头。帮助母亲抱紧孩子,使之易于含接。如果是精神分散,建议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喂奶,问题一般会解决。

5 帮助母亲做以下事情

母乳喂养影响因素和护理干预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0年3月1日—2010年4月30日, 在本市玉山镇和开发区预防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健康检查4个月内婴儿母亲400例。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4个月内母乳喂养调查问卷, 由专人负责面对面地询问与填写。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保健与喂养情况、对母乳喂养知识了解情况三方面30项。喂养方式评估依据是《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包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本调查婴儿母亲400例, 年龄27.32岁±3.79岁;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21.75% (87/400) , 大专29.75% (119/400) , 高中或中专42.00% (168/400) , 初中及以下6.5% (26/400) ;职业:干部、科技人员10.75% (43/400) , 工人30.25% (121/400) , 农民6.25% (25/400) , 个体18.25% (73/400) , 服务业7.50% (30/400) , 其他职业15.5% (62/400) , 无业11.50% (46/400) ;家庭平均月收入:2 000元以下14.50% (58/400) , 2 000~4 000元33.00% (132/400) , 4 000元~6 000元21.25% (85/400) , 6 000元以上31.25% (125/400) ;分娩方式:生理产55.75% (223/400) , 剖宫产44.25% (177/400) ;婴儿出生平均孕周 (39.11±1.53) 周, 出生平均体质量3 371.28 g±521.91 g。

2.2 母亲保健与指导情况

本调查表明, 母亲首次产前检查在孕3个月内为80.50% (322/400) , 产前检查5次以上87.25%;母亲接受母乳喂养指导产前产后分别为38.5% (154/400) 和62.00% (248/400) ;接受产后访视服务率70.00% (280/400) 。

2.3 母乳喂养状况

本调查表明, 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44.50% (178/400) , 混合喂养率为43.75% (175/400) , 人工喂养率11.75% (47/400) 。其中生理产和剖宫产纯母乳喂养率分别是47.09% (105/223) 和41.24% (73/177) ;文化程度高中或中专学历的纯母乳喂养率最高为57.34% (96/168) , 大学本科及以上最低为26.44% (23/87) ;职业农民纯母乳喂养率最高为68.00% (17/25) , 服务业最低30.00 (9/30) ;家庭月收入2 000元以下纯母乳喂养率最高为51.72% (30/58) , 6 000元以上的最低为39.2% (49/125) 。

2.4 母亲对母乳喂养知识的了解情况

本调查表明, 认为母乳喂养宝宝更健康更聪明79.75% (319/400) , 对母亲产后恢复更好81.00% (324/400) , 更加经济实惠93.25% (373/400) , 配方奶营养成分多效果好20.00% (80/400) , 担心没有泌乳能力或乳汁太少婴儿吃不饱缺乏信心38.75% (155/400) , 认为自己身体条件不好自己的乳汁质量肯定不高14.00% (56/400) , 家庭成员中有人认为吃奶粉好12.50% (50/400) , 宝宝要他人照顾只能喂奶粉19.25% (77/400) , 母乳喂养很费时间影响休息和身体恢复12.25% (49/400) , 母乳喂养以后体型会变形发胖影响社交活动12.25% (49/400) , 产后疲劳过度伤口疼影响哺乳15.50% (62/400) , 没有掌握好母乳喂养的技巧遇到奶胀乳头皲裂即放弃18.75% (75/400) 。

2.5 母乳喂养困难与求助对象分析

本调查表明, 母亲存在母乳喂养困难率25.25% (132/400) , 母乳不足或无母乳、乳房胀痛、乳头皲裂、乳头凹陷等。当母亲出现母乳喂养困难时求助对象依次为医务人员49.25% (197/400) 、丈夫23.50% (94/400) 、母亲20.25% (81/400) 、朋友3.00% (12/400) 。

2.6 人工喂养的因素分析

本组有47例母亲对婴儿实行人工喂养, 其因素分别是乳头凹陷2.13% (1/47) 、母乳不足31.91% (15/47) 、无母乳27.66% (13/47) 、认识问题38.30% (18/47) 。

3 讨论

3.1 加强母亲产前产后系统保健及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护理指导

本调查资料表明, 母亲产前与产后保健情况不乐观, 接受母乳喂养宣教率低, 对母乳喂养好处认识不足, 部分母亲认为配方奶营养成分多效果好, 母乳喂养很费时间影响休息和身体恢复, 以后体型会变形发胖影响社交活动等错误认识。因此, 要加强母亲产前、产后保健检查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和技巧护理指导, 同时邀请其丈夫、母亲等家属参加, 使他们认识到纯母乳喂养重要性, 从思想上接受并决定母乳喂养, 呼唤为婴儿健康成长奉献爱心[3], 消除母乳喂养误区, 尽可能坚持母乳喂养。

3.2 加强母乳喂养困难人群帮助与护理指导

本资料显示, 有近1/3的母亲认为存在母乳不足、无母乳、乳头皲裂等母乳喂养困难, 甚至有部分母亲由此终止了母乳喂养。因此要重点加强这类人的帮助与护理指导。首先要利用母亲认为医务人员是第一求助人的信任、依赖心理, 讲解自觉乳汁不足的产妇, 实际上泌乳正常, 其母乳量完全可以满足婴儿需要[2], 婴儿多吸吮可促进乳汁分泌, 只要做到按需哺乳, 母亲摄取足够的营养, 多进食汤类饮食, 就会有足够乳汁来喂养自己孩子。对乳头皲裂、乳头痛的产妇, 护士要耐心指导产妇及家属母乳喂养技巧, 帮助婴儿吃奶时正确含接。同时积极处理皲裂的乳头, 使母乳喂养得以延续。社区护士要加强产后访视服务, 与产妇建立联系, 随时解决母乳喂养困难。

3.3 加强影响母乳喂养社会因素的护理干预

本资料显示, 母亲文化程度高、服务业、家庭经济收入高, 婴儿纯母乳喂养率相对偏低。这是由于竞争及工作压力大, 职业需要怕哺乳改变体形, 产后恢复工作早, 哺乳时间少或没有, 加上有条件选择奶粉喂养。在分娩方式方面, 剖宫产手术麻醉、术中出血、术后切口痛、限制进食等原因使产妇平均泌乳时间迟于生理产[4], 从而使剖宫产母亲纯母乳喂养率低于生理产。因此要加强影响母乳喂养社会因素的护理干预, 一是对高学历职业女性, 社区医生要加强护理指导, 指导母亲挤奶、储奶技巧, 为母亲上班时坚持纯母乳喂养做准备。另外企事业单位要关心哺乳期妇女, 在工作场所提供哺乳条件, 为母亲工作间隙哺乳或挤奶提供方便。二是淡化人工喂养的意识, 利用媒体大力宣传母乳喂养知识, 严格执行国际代乳品销售守则, 禁止向哺乳母亲宣传、推荐、馈赠奶制品。三是要加强孕妇及家属对分娩方式选择引导, 讲清生理产与剖宫产利弊, 开展导乐与无痛分娩, 降低无指征剖宫产率。对剖宫产母亲实行自控镇痛, 术后3 h进粥, 6 h进营养流汁, 以促进乳汁分泌[5]。总之, 要加强影响母乳喂养社会因素护理干预, 创造母乳喂养有利环境, 提高婴儿纯母乳喂养率。

参考文献

[1]朱秀, 陆红.产褥期妇女自我效能感对其母乳喂养行为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2) :48-50.

[2]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乳喂养咨询培训教程[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7:25-26.

[3]张文坤, 郝波.中国部分城市社区婴幼儿母乳喂养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杂志, 2004, 20 (1) :14-16.

[4]张传荣, 张传秀.母乳喂养早期存在问题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2) :41-42.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分娩产妇360例, 平均年龄 (25.0±3.2) 岁, 孕周为37~42周, 均无妊娠合并症或手术并发症, 无哺乳禁忌证;母婴健康, 新生儿体质量≥2500g, Apgar评分≥9分。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产妇进行调查, 发放问卷360份, 回收360份, 回收率为100%。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并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母乳喂养情况

360例新生儿中, 纯母乳喂养278例 (77.2%) , 人工喂养82例 (22.8%) 。

2.2 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阴道分娩产妇母乳喂养率为85.4% (135/158) , 高于剖宫产手术产妇的69.3% (140/202)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3 开奶时间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产后30min内开奶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89.2% (185/208) ;30min~12h内开奶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75.8% (67/91) ;12h后开奶产妇的母乳喂养率41.0% (25/61) , 开奶时间早者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开奶时间晚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4 乳头异常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乳头扁平、凹陷或粗大86例, 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为58.1% (50/86) , 低于乳头正常产妇的81.8% (224/274)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3护理干预

3.1 产前护理干预

产前由护士评估产妇心理、精神状态, 并为其制定详细的哺乳时间和过程, 用适当的语言和案例向产妇及其家属讲明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使其消除心理顾虑, 乐观接受母乳喂养。

3.2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新生儿出生后30min内由产房或手术室护士协助进行母婴皮肤接触, 开始母乳喂养。因婴儿出生后30min内即开始吸吮乳头, 而吸吮能促进产妇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和催乳素, 母体内催乳素获得反馈后浓度逐渐提高, 同时开始源源不断的分泌乳汁[1]。值得注意的是, 婴儿出生20~30min内处于兴奋期, 吸吮力最强, 易使吸吮成功。

3.3 产后24h, 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

首先纠正产妇及家属认为平卧位不方便哺乳的观念, 产妇回房后护士再次指导家属参与母婴皮肤接触、母乳喂养30min, 同时用语言暗示产妇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并置新生儿保持正确的吸吮姿势, 从而建立以吸吮反射为基础的乳头反射[2]。有研究表明, 胎儿娩出后2h对产妇进行有节奏的乳头刺激能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 促进新生儿早期吸吮, 有利于母乳喂养[3]。因此, 要认真实行产后24h母婴同室, 按需哺乳, 同时禁止过早使用奶瓶, 以缩短开奶时间, 提高母乳喂养率。

3.4 纠正异常乳头

乳头异常是导致母乳喂养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护士在面对乳头异常的产妇时, 应全面评估其乳头及婴儿吸吮情况, 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同时加强心理护理,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主要措施:对于乳头内陷的产妇, 教会其做乳头伸展练习, 空针抽吸, 提捏乳晕, 借助他人吸出乳头;如果乳房过度充盈, 乳晕皮肤张力过大, 可挤出一些乳汁, 使乳晕变软, 以利于婴儿含接到乳晕;产妇乳头过大, 先用乳头轻碰婴儿上唇或鼻尖, 当婴儿产生觅食反射, 嘴张得足够大时, 用拇指和示指将乳头送入婴儿口中, 使婴儿的嘴唇和舌头尽量完全包裹乳头和尽多地包裹乳晕, 以免引起产妇乳头疼痛和皲裂[4];有乳头皲裂者, 每次哺乳完毕, 再挤出少量乳汁涂抹在乳头裂口处, 以减少疼痛, 促进愈合。

3.5 剖宫产母乳喂养的护理干预

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1) 术后切口疼痛影响了产妇休息和睡眠, 未及时、有效地哺乳; (2) 术前、术后限制饮食, 导致产妇营养不良, 影响了乳汁的分泌; (3) 术后输液或使用某些抗生素使产妇活动不便或担心药物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干预措施: (1) 剖宫产后按需给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 (PCEA) 治疗镇痛。有研究表明[5], 产妇在无痛状态下更乐于授乳, 吸吮反射的产生又使乳汁分泌增多。 (2) 指导产妇术后6h进流质饮食, 以高热量、高蛋白饮食为宜, 注意均衡合理, 从而为早期泌乳提供营养储备。 (3) 产后应尽量避免服用任何不利于泌乳的药物。 (4) 术后6h由专业护士指导产妇做功能恢复操, 3次/d, 连续3d, 并鼓励产妇早期下床活动, 以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刘昌丹等[6]报道恢复操可以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活动, 克服其担忧、恐惧心理, 督促早期活动, 从而增加肠蠕动, 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恢复操为我院自制, 共5节, 具体内容如下, 第1节:平卧位, 双手上举过头, 再放回两侧, 共10次;第2节:腿部伸直向上抬, 与躯干成90°后再还原, 左、右腿各10次;第3节:双手置于颈后, 交叉重叠, 抱头屈颈, 使下颌抵及胸骨柄处, 共10次;第4节:仰卧位, 两腿屈膝, 与肩同宽, 以足、肘部及肩胛部为支撑点上抬起臀部、腰部、背部呈现角弓反张状, 然后还原身体, 共10次;第5节:深呼吸, 以腹式呼吸为主, 共10次, 若有痰, 指导行有效咳嗽。

3.6 心理护理干预

对于担心母乳喂养影响体型的产妇, 护士应告知其体型改变主要是由于对产后保健知识了解较少, 无限制地增加营养未及时正确地进行产后训练所致。只要正确饮食, 坚持母乳喂养, 并进行锻炼, 不仅能保证婴儿营养和自身的健康, 体型也很容易恢复。有研究表明, 产妇对自己母乳喂养能力的自信心, 决定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7]。医护工作者应根据已有的专业知识, 把婴儿的各种表现正确归因, 同时借鉴母亲及周围朋友的成功喂养经验, 树立母乳喂养信心。另外, 产后抑郁症与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呈负相关, 产后抑郁无论从行为、心理还是内分泌角度, 都严重影响泌乳, 而泌乳量的减少又作为负性心理事件间接加重产后抑郁的病情,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直接影响母乳喂养率[8]。因此, 医护人员应做好母乳喂养宣传, 让孕产妇正确认识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及树立较强的母乳喂养信心。同时, 加强对产妇丈夫等重要家庭成员的宣教, 为其提供广泛的社会支持, 努力营造利于母乳喂养的家庭氛围, 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

总之, 产后应用护理干预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实施指导, 能有效提高其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水平, 促进母乳喂养大力开展, 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润梅.提高母乳喂养的措施[J].全科护理.2009, 7 (2) :144.

[2] Rigo J, habibi F, senterre T, et al.Postdischarge feeding for preterm in-fants:recommendations on milk, vitamins, iron and weaning[J].ArchPediatr, 2010, 17 (6) :744-775.

[3]刘素娥, 零恒莉, 葛圆, 等.产后2h内刺激乳头对早期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09, 24 (24) :45-46.

[4]闵丽华, 尹琼英.乳头异常的母乳喂养护理[J].四川医学, 2004, 25 (10) :1159-1160.

[5]曹文, 岳崇玉, 崔华, 等.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现代护理, 2008, 8 (11) :678.

[6]刘昌丹, 李玉尚, 刘春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恢复操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06, 21 (4) :31-32.

[7]陈永凤, 欧阳艳琼, 吴松.武汉市医护工作者母乳喂养现状调查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10, 25 (2) :3921-3923.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6

1 研究对象

娄底市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三至五年级部分学生, 由于一至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成绩具有偶然性, 故未列入调查对象。每所小学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100名小学生, 不足100名的从第三个班补足。本次调查共抽取小学生1 200人。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表, 对小学生的一般情况、母乳喂养时间、各学期学习成绩等方面进行调查。同时, 在调查过程中加强质量监控。

2.2 调查内容

2.2.1 小学生母乳喂养时间

(1) 一般情况:编号、姓名、家庭住址、电话; (2) 家庭人均年收入:2 000元以下、2 000~5 000元、5 000元以上; (3) 是否参加特长班并注明种类; (4) 是否聘请家庭教师; (5) 父母情况: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 (6) 小学生母乳喂养时间按月计, 20个月及以上者按具体时间计。

2.2.2 具体要求

(1) 母乳喂养天数达30天才算1个月, 如1个月至1个月29天, 选1个月~; (2) 职业分干部、教师、工人、农民、个体服务业、军人; (3) 文化程度分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

2.2.3 小学生学习成绩调查研究

(1) 一般情况: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学校、年级、班级; (2) 1~5学年2学期语文、数学成绩。

2.3 分析方法

2.3.1 有关标准的确定

(1) 母乳喂养时间标准的确定。本次研究, 母乳喂养时间达8个月及以上为长, 小于6个月为短。 (2) 学习成绩标准的确定。本次研究取70分以下者为学习成绩差, 90分及以上者为学习成绩好。

2.3.2 数据处理方法

对所收集的数据, 采用FoxPro和SPSS10.0软件包进行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不同年级小学生母乳喂养时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按照上述标准, 在可比条件下, 按不同年级进行分析比较。

3.1.1三年级小学生母乳喂养时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见表1)

4所小学的三年级小学生中,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7人,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2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45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112人。

注:χ2=7.398 4, P<0.01

由表1可知,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学生比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学生所占比例大,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可以初步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小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3.1.2 四年级小学生母乳喂养时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见表2)

4所小学的四年级小学生中,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8人,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4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48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137人。

注:χ2=7.291 8, P<0.01

3.1.3 五年级小学生母乳喂养时间对学习成绩的影响 (见表3)

4所小学的五年级小学生中,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6人,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2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48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118人。

注:χ2=5.573 1, P<0.05

3.2 在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父母中, 母乳喂养时间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3.2.1 父母有一人为干部且均是中专以下文化程度 (见表4)

注:χ2=5.239 4, P<0.05

3.2.2 父母有一人为干部且有一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见表5)

注:χ2=4.613 6, P<0.05

3.2.3 父母职业为其他且是中专以下文化程度 (见表6)

注:χ2=5.271 1, P<0.05

3.2.4 父母职业为其他且有一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见表7)

注:P<0.05

3.3 3个年级中母乳喂养时间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见表8)

4所小学三、四、五年级小学生中,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21人, 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8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短者有141人,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长者有367人。

注:χ2=25.970 8, P<0.05

由表1~8可知, 学习成绩好且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小学生比学习成绩差且母乳喂养时间长的学生所占比例大, 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可以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 小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分析上述各种情况, 发现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母乳喂养时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并且在同等条件下,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 小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3.4 母乳喂养最适时长 (见表9)

在10~12个月的母乳喂养中, 小学生学习成绩为最佳。由此初步确定, 从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来看, 母乳喂养最适时长为10~12个月, 这与目前提倡的8个月以上母乳喂养时长相一致。

4 讨论

4.1 智力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条件

母乳中含有多种有利于婴儿智力发育的营养物质, 对提高婴幼儿智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在影响婴幼儿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 (3岁以内) , 母乳是婴幼儿最理想的食物。足够的母乳喂养时间是提高婴幼儿智力的重要保证。只有智力发育完全, 学习成绩才有可能提高。因此, 母乳喂养时间关系到儿童智力发育, 也关系到其学习成绩的提高。由此可见, 在同等条件下, 母乳喂养时间越长, 小学生学习成绩越好。

4.2 该课题研究的社会意义

本研究初步探明母乳喂养时间对小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可以认为学习成绩与母乳喂养时间成正比。这一研究成果为提倡母乳喂养提供了重要依据, 对增强全社会哺乳期妇女母乳喂养意识, 重视母乳喂养并自觉和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 这一课题的研究, 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4.3 今后研究方向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7

【关键词】孕产期;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哺乳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1-0126-02

母乳中含有出生4~6个月婴儿健康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便于消化、吸收,并且含有多种抗体和免疫因子,能显著提高婴儿的抵抗力[1]。母乳喂养是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产妇本身,孕产期喂养知识的宣传指导对于提高哺乳质量也至关重要[2]。笔者选取我院3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孕检直至分娩的36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0例,对照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6.79±5.67)岁,顺产101例,剖宫产79例;实验组产妇平均年龄为(27.13±6.01)岁,顺产110例,剖宫产70例;两组产妇年龄、生产方式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孕检和传统的基础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宣传指导:①护士向孕妇及家属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使其充分认识到母乳喂养的优点及重要性,发放母乳喂养知识指导手册,对有心理障碍的孕妇着重宣传指导,对于有乳头凹陷现象和文化程度低的孕妇单独指导,已初步了解母乳喂养知识的孕妇反复复习直至熟练掌握,然后护士对其进行口头考核;②孕妇孕28周后组织其观看母乳喂养的相关录像,并用婴儿模型和乳房模型现场示教,然后指导孕妇利用模型演练,孕妇住院后,继续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并宣教分娩知识;③分娩后鼓励产妇在30min内即对婴儿早吸吮、早开奶,指导产妇以正确的方式喂哺,按需哺乳,婴儿以正确的姿势含接。此外,向家属宣教喂哺技巧,督促并协助产妇完成喂养,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量,睡眠保证充足,心情保持愉快,充分保证泌乳量。在出院前进行考核,比较两组产妇对哺乳知识的掌握程度。

1.3 评价标准 ①认识到母婴同室、按需哺乳、早吸吮的重要性。②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几点好处。③能够掌握哺乳、含接的正确姿势。④自愿在婴儿6个月大之前一直纯母乳喂养。⑤知道几种增加泌乳量的方法技巧。哺乳知识掌握程度评价:完全掌握:掌握以上五点;部分掌握:掌握以上2~3点;未掌握:仅掌握以上0~1点。掌握率=完全掌握率+部分掌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产妇哺乳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对照组掌握总数(率)为59(32.78%),低于实验组179(99.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大力提倡的科学育儿方法,母乳可供给婴儿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免疫因子,促进婴儿生长发育、提高免疫力[3],产妇可通过喂养母乳增进母子感情、降低乳腺疾病发生率。在孕产期宣讲喂养知识、指导正确的喂养方法能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及质量[4]。

传统的基础护理无法确保孕妇尤其是初孕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甚至部分母亲对喂养婴儿母乳存在恐惧心理,不良情绪及错误的哺乳方式均会对乳汁的分泌产生不良的影响[5]。系统的母乳喂养知识宣教能够有效提高孕产妇对哺乳知识的掌握程度,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母乳对婴儿来说是最安全无害、最营养丰富、最有益处的食物,喂养母乳能够使母子肌肤相亲、促进婴儿智力发育,从而愿意在婴儿6个月大以前始终采取母乳喂养[6]。孕产期向孕产妇以形式各样的方法讲解这些益处,帮助其建立成功喂养的自信心,这对于建立泌乳反射大有益处。通过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录像,利用模型进行演练等方式均能对母乳喂养的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7]。母亲正确的喂养姿势及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勢能够确保哺乳质量,避免婴儿的不适以及婴儿吮吸对乳头的损伤。指导产妇合理均衡膳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在产后恢复体力,保证泌乳量和营养价值。

本实验中,仅进行基础护理的对照组产妇对哺乳知识的掌握总数(率)低于实验组产妇,表明接受系统喂养知识宣教的产妇对哺乳知识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基础护理的产妇,哺乳质量有着很大程度的提高。

综上所述,孕产期接受母乳喂养知识指导的产妇能更熟练掌握喂养知识、提高哺乳质量,有利于母婴健康成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晖.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对母乳喂养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8):907.

[2]王凤妓.健康教育路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8):120-121.

[3]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30-431.

[4]孙渝,陈红,金玲玲.产前母乳喂养的健康宣教[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8):239-240.

[5]王宏,范岩峰,蔡李倩,等.孕期营养评价及干预措施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2):1609.

[6]李静,何静.健康教育与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9):3259.

[7]牛建民.孕期健康教育及指导的规范化[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7):495.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8

由于剖宫产术对产妇造成的心里、生理的刺激, 首次母乳喂养时许多产妇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 影响产妇母乳喂养的积极性[1]。

1.1 心理因素

因担心手术切口疼痛, 大部分剖宫产妇主要是怕授乳时压迫切口产生疼痛、还有一部分产妇因婴儿吸吮乳汁时使子宫收缩引起疼痛, 从而导致产妇缺乏母乳喂养的信心。产妇的情绪、休养环境影响乳汁分泌。产妇疼痛、焦虑、生气等负性情绪, 影响下丘脑及垂体的功能, 从而减少或抑制催乳素的分泌, 使泌乳量减少;而心理应激会使乳汁分泌明显下降, 这些均是乳汁分泌不足的不利因素。

1.2 术后体位因素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麻醉需去枕平卧6h, 产妇身上有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等导管, 使体位受到限制。

1.3 哺乳因素

由于术中失血以及术前、术后需要禁食导致产妇身体情况差, 产妇认为恢复饮食后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补充营养, 最主要的是产妇由于知识缺乏, 自觉乳房不胀, 认为乳汁不足, 对母乳喂养的认识不足, 不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 因此给婴儿添加替代品。产妇术后喂哺经验不足、喂奶姿势不当、乳头含接错误、挤奶手法不当、喂哺时未将乳头及大部分乳晕送入婴儿口中, 只将乳头含在口中, 造成乳头皲裂, 引起疼痛而影响哺乳;婴儿吸吮不顺哭闹, 导致产妇及家人情绪紧张而引起乳汁分泌延迟、入量不足。部分产妇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认为产后3d才会有乳汁, 不积极进行早吸吮增加乳汁的机会, 造成乳汁分泌不足。产妇乳头平坦或凹陷, 乳头过大使婴儿不易含接, 如果再不及时喂哺, 使得乳汁不能排出, 乳房肿胀更影响婴儿吸吮, 乳汁会因此而停留, 这就出现了产妇及家属所认为的“没奶”现象, 所以更没耐心进行喂哺。

1.4 社会因素

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 很多产妇在产褥期就奔波于事业, 没有时间进行纯母乳喂养婴儿;代乳品广告的大肆宣传, 使得广大的孕产妇难以抵当诱惑, 产生了错误观念, 认为代乳品比母乳更有营养, 从而忽视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公益宣传深度和广度不足, 使孕产妇无法认识到母乳喂养的好处, 导致难以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决心;还有一些产妇担心哺乳期要求饮食富于营养而且多样化, 容易导致发胖改变体形, 以及母乳喂养后乳房下垂而拒绝哺乳。

另外, 产妇术后静脉输液或者使用了抗生素, 产妇怕药品副作用会影响孩子健康, 往往选择暂时不哺乳。

2 护理措施

2.1 早期围产保健时进行母乳喂养健康教育, 让孕妇树立母乳喂养的观念。

为新婚夫妇及孕产妇免费发放母乳喂养小手册, 普及对母乳喂养的认识;让孕妇及家属知道母乳能减少新生儿疾病的发生, 促进新生儿身体, 心理健康成长, 同时哺乳可促进产后身体恢复, 降低产妇患患乳腺癌、肝癌的危险性, 通过咨询门诊、孕妇学校、网络、电视等加大宣传, 定期举办母乳喂养知识讲座, 用布娃娃示教喂奶的姿势, 用假乳房示教挤奶的手法及乳房的护理方法, 住院时护士一对一地为产妇及家属讲解保健知识和宣教母乳喂养技巧。

2.2 早接触、早吸吮、早哺乳。

硬膜外麻醉的剖宫产产妇神志清醒, 术中婴儿娩出断脐处理完毕后及时让其爬在母亲胸部贴贴脸, 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同时告诉产妇, 此时吸吮出的初乳虽然较少, 但对新生儿的呼吸和消化道都能起保护作用。术后母婴一同进入病室后要针对产妇所产生的不良心理进行耐心指导, , 进行疏导。术后护理人员进行一次完整的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 将母亲乳房用干净湿毛巾擦洗干净, 协助婴儿吸吮乳汁30min, 并向其家属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 克服产妇体位受限制, 输液管、导尿管影响的心理。产妇坐位哺乳是最佳体位, 护理人员一对一指导喂奶姿势, 使产妇找到适合自己最舒适的姿势。

2.3 饮食护理

饮食是乳汁分泌的基础, 术后6h开始指导产妇进食流质饮食, 产妇肛门排气后, 指导产妇多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以汤汁为主, 注意营养的合理搭配, 只有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自身代谢和泌乳的需要, 以利于泌乳。忌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4 乳房护理

乳头凹陷或扁平者于怀孕7周左右无早产征象即可开始向外牵拉乳头纠正, 产后早期进行徒手乳头伸展与牵拉练习或吸奶器贴于乳房反复抽吸, 直至乳头突出立起, 然后让婴儿吸吮立起的乳头。乳房发胀时先挤出少许乳汁, 使乳晕变软后再喂奶, 让婴儿含住大部分乳晕, 哺乳完毕用手指压婴儿下颌, 使婴儿慢慢放开乳头, 切不可强行用力拉出, 强行拉出时不仅加重疼痛, 还容易导致乳头皲裂[2]。若乳头已有皲裂, 可在两次哺乳间挤出少量乳汁均匀涂在乳头及乳晕处, 可促进乳头表皮修复, 每天用清水纱布清洁乳头乳晕。乳房肿胀时用热毛巾湿敷, 进行简单的乳房按摩, 鼓励产妇按需哺乳, 协助其将剩余乳汁排出。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护理

参考文献

[1]植敏.影响母乳喂养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 2009, 20 (1) :138-139.

影响母乳喂养的原因 篇9

虽然母乳喂养与儿童肥胖的关系仍存在争议, 但学者们还是对母乳喂养对儿童肥胖影响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可能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对摄食行为的影响

在婴儿期, 建立自我摄食调节对儿童乃至成人的营养平衡都是极其重要的。父母不能准确感知婴儿的饥饿信号可能增加后来发生肥胖的危险。由于忽视了母乳, 代以配方奶喂养, 由于配方奶的剩余量是可见的, 母亲在婴儿吃饱的情况下可能仍让其摄入剩余量。这就导致婴儿的摄食量完全由父母控制, 父母忽视婴儿的食欲信号, 从而完全毁坏了儿童自我摄食调节的建立。研究发现摄食量受父母严格控制的学龄前儿童对能量摄人的自我调节能力低, 且在女孩中肥胖率较高。相反, 在母乳喂养中, 婴儿可自我调节母乳和固体食物能量的摄入, 母亲对婴儿母乳摄人量及摄食频率的反应性更好。

1.2 降低热量和蛋白质摄人

有研究表明, 同等单位的奶量母乳喂养儿摄人的热量比配方奶喂养婴儿少。另外, 母乳喂养儿的能量代谢以及蛋白质摄人量明显低于非母乳喂养儿, 而一些追踪研究和动物试验都已证明过早的蛋白质摄人对动物的葡萄糖代谢以及体成分具有长期影响。相似研究也发现在婴儿出生后巧周之前添加固体食物与其在6~10岁时身体更胖及体重更重有相关关系。

1.3 瘦素的作用

乳腺可能会产生瘦素并且瘦素能被婴儿所吸收, 因此母乳可以影响婴儿的生长和发育及体成分的变化。瘦素是由肥胖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类激素, 它可能通过以下机制来调节能量平衡, 降低体重:循环中瘦素升高→被转运通过血脑屏障的瘦素增加→与下丘脑的瘦素受体结合→神经肤Y减少, 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增加, 下丘脑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食欲下降, 能量消耗增加→体重 (脂肪组织) 减少。最近的研究表明进行母乳喂养儿童体内血清瘦素含量的确显著高于人工喂养儿。

1.4 母乳里的其它生物活性物质的影响

除了瘦素外, 母乳里还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 如TNFα (肿瘤坏死因子α) 和表皮生长因子。TNFα对脂肪组织有直接作用, 包括刺激脂肪分解、抑制脂肪合成、诱导脂肪分化, 阻止前脂肪细胞的分化等。最近的研究表明, TNFα可诱导人脂肪和前脂肪细胞的凋亡。表皮生长因子在体外可抑制前脂肪细胞的分化, 延迟脂肪的形成。另外, 人工喂养婴儿血浆中胰岛素浓度显著高于母乳喂养儿, 这将导致脂肪沉积以及脂肪细胞的早期分化;此外, 母乳中脂肪含量高于配方奶, 易于产生饱腹信号, 从而可预防婴儿的过度摄食。

2 母乳喂养与儿童营养不良

2.1 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营养不良

人们早就通过经验发现母乳喂养可能有预防儿童营养不良的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婴幼儿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1岁以内, 特别是6个月以前忽视了母乳喂养, 而以主含谷类代乳品为主食的人工喂养代替。发现非母乳喂养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母乳喂养营养不良发生率, 两者有显著差异 (P<0.01) 。在农村进行婴儿营养状况调查, 发现不同喂养方式的婴儿, 其营养不良患病率不同:人工喂养儿患病率分别为4.9%, 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的1.5%, χ2检验, 差异有显著意义。发现在不同的喂养方式上, 母乳喂养和混合喂养发病率显著低于人工喂养儿, 且母乳喂养儿患病较轻。这种预防作用的机制可能是比较其他代乳品、配方奶, 母乳的营养成分更均衡、比例更适当, 喂养量通过自然调节, 更能适合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 另外母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可以促进儿童健康, 避免多种儿童常见病, 从而也可通过预防疾病间接的预防营养不良。

2.2 延长母乳喂养与营养不良

虽然在发展中国家, 早期 (4~6个月) 的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作用正逐渐被公认, 但延长母乳喂养是否会导致儿童营养状态下降一直存在争议:有些研究认为延长母乳喂养对是有益的, 为了儿童健康, 应力争继续母乳喂养到儿童2岁或更大年龄。然而, 另一些研究却表明延长母乳喂养不仅对儿童营养状态没有好处, 而且可导致营养状态的下降。尽管完全断奶孩子的食物吸收类型与部分断奶孩子无差别, 但在食物吸收数量方面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尤其在面包、牛肉、牛奶、脂类、水果、蔬菜、蛋、鱼、茶类等方面, 且完全断奶孩子的腹泻发生率低于断奶孩子, 而皮肤皱折厚度及臂围长度却高于后者, 从而提示延长母乳喂养不利于儿童营养发育。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认为母乳喂养同儿童营养状态存在着密切联系, 无论对于肥胖亦或是营养不良, 母乳喂养状态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尽管许多问题仍需继续探讨, 但是在相关问题没有彻底阐明前, 从公共卫生角度出发, 为保护绝大多数儿童的健康, 我们仍须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广泛宣传添加辅食知识, 这对整个人群的儿童营养健康状态仍然是有益无害的。儿童肥胖和营养不良与遗传也有一定相关性, 未来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胡玉蕾, 高松, 刘昆, 等.儿童不良饮食行为的人为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 (2) .

特殊宝宝的母乳喂养 篇10

经常溢奶、吐奶

溢奶、吐奶多发生在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身上,这与宝宝的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关系密切:小宝宝的胃比较浅,并且食道下1/3的环状括约肌尚未发育完全。在喂食后,因为胃部胀大产生压力,括约肌的收缩强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所以宝宝往往会出现吐奶、溢奶的现象。溢奶、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

如果宝宝吐奶量比较多,甚至呈喷射状,吐的奶有酸臭味或混有黄绿色胆汁,甚至吐出咖啡色液,或同时伴有食欲不佳、腹胀、发热,排便异常、黄疸加深,以及吐奶后出现气急、呛咳、青紫、使劲啼哭等异常情况,这很可能就不是正常的吐奶了,需要及时带宝宝到医院就医。

应对方法

正确喂奶 避免平躺着给宝宝喂奶,最好抱起宝宝,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哺乳的过程中不要喂得太快,中间可让宝宝休息片刻;如果是因为吃奶过多引起的溢奶、吐奶,就要减少喂奶量,并延长喂奶时间。

喂奶后拍嗝 每次喂完奶后,可让宝宝趴在妈妈肩上,用手轻拍宝宝背部,直至其打嗝。也可以让宝宝坐在妈妈的腿上,用手托住宝宝下巴,再轻拍其后背。如果宝宝打不出嗝,可以将他竖着抱起来,或者给他垫高后背,使上身保持倾斜,过30分钟左右再让他平躺。

喂奶前后有禁忌 按摩、抚触、洗澡、换尿布等都要在喂奶前进行,以防喂奶后过多翻动引起宝宝溢奶、吐奶。不要在宝宝过饿或大哭后喂奶。在喂奶之后,不要让宝宝太兴奋,别急着逗宝宝玩或者大笑,抱起和放下宝宝时动作要轻,活动度要小些,也不要随意摇动宝宝。

鹅口疮来捣乱

鹅口疮又叫雪口,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宝宝,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多由于乳具消毒不严、乳头不洁或喂奶者手指污染所致。检查可发现宝宝舌头或口腔上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状的斑片,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感,吃奶会很痛苦,因此,宝宝常会拒食。

如果发现宝宝有鹅口疮,应及时带其看医生,以尽早开始治疗。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但也易复发。关键在于持续、规律地用药,用足疗程,症状消失后,还需要再继续用药几天,以巩固疗效。如果间断用药或白色斑片刚消失就停药则容易使病情反复。

应对方法

坚持母乳喂养 鹅口疮一般不影响吃奶,但如果整个口腔都布满白斑,宝宝也可表现为不愿意吃奶,哭闹或烦躁。母乳中除了含有宝宝所需的各种营养素,还含有各种特殊的营养成分、细胞因子、免疫活性成分等,这些成分具有天然的帮助宝宝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力,帮助宝宝早日康复。

哺乳前要进行清洁 为了避免传染,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应先洗手,清洁乳头。但不建议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来对乳头进行清洁,用清水擦拭后就可以让宝宝吃奶了;宝宝吃奶后用水漱口进行清洁。

哺乳后涂抹药物 喂母乳的妈妈要注意乳房局部的卫生,喂养宝宝后保持乳房及乳头干燥,并且要每天清洗内衣。另外,母乳喂养的妈妈还可以在乳头上涂抹些药物,以避免真菌在母亲和宝宝之间反复传播。

唇腭裂宝宝的烦恼

唇腭裂就是俗称的“兔唇”,是一种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不仅影响面部美观,而且严重的还会造成吮奶困难。这是因为,唇裂宝宝的上唇口轮匝肌发育畸形,不连续,宝宝的吸吮能力相对会差一点,吃奶时容易疲劳。但由于他们的口腔与鼻腔并不相通,这样吸吮时口腔内仍然能够保持正常的负压,只要妈妈有信心一些,耐心一些,其实并不会影响宝宝吃奶。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旦喂奶过程中发现奶水从鼻孔流出来,就说明给宝宝喂奶的速度过快,需要立刻调整喂奶速度;如果宝宝鼻孔里奶水流出的量很多,则需要暂停喂奶,再用棉签将鼻孔中的奶水擦干净;如果喂奶时发生呛咳,不要惊慌,马上把宝宝的头朝下,轻轻拍背,这样奶水就不会流入呼吸道了。

应对方法

注意哺乳姿势 如果采用母乳喂养,要特别注意喂奶的姿势。应采取头高脚低的方式,把宝宝斜抱至与地面成45度角,以免奶水流入鼻腔或者呼吸道。

少量多次 由于唇裂宝宝吸吮能力较差,因此,每次喂奶时间不要过长,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喂养。每次的奶量不要过多,以60~80毫升为宜。如果宝宝吃奶时出现呼吸急促,或面色潮红、脑门出汗的现象,就表明宝宝已经吃累了,应及时停止喂奶。

使用专用奶嘴 现在市场上有专门针对唇腭裂宝宝设计的专用奶嘴。其特殊的样式可以帮助这类宝宝顺利地用奶瓶喝奶。母乳喂养的妈妈可以用吸奶器将奶水吸出来,然后用专用的奶嘴来喂食宝宝。

遭遇母乳性黄疸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也逐年增高,目前已达20%~30%。如果发现宝宝的黄疸明明已经消退了,可又再次出现,或宝宝出生后10天左右皮肤开始发黄,说明宝宝遭遇了母乳性黄疸。如果停喂母乳3~5天后,宝宝的黄疸明显减轻,就能确定为母乳性黄疸了。

母乳性黄疸有喂养不足史,或妈妈母乳不足,因饥饿而导致宝宝黄疸加重。因此,为了减少母乳性黄疸,建议母乳喂养的妈妈尽早开奶,尽量让宝宝多吸吮,增加奶量。

应对方法

继续母乳喂养 当明确为母乳性黄疸后,现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喂养,按顺时针方向轻轻给宝宝按摩腹部以增加肠蠕动,多晒太阳,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黄中成药促进胆红素的排泄。

暂停母乳喂养 如果母乳性黄疸比较严重,当胆红素水平超过15mg/dl时可暂停母乳喂养几日,以配方奶粉替代,经过观察,如黄疸明显下降,仍可再次进行母乳喂养。

舌系带短要不要切?

舌系带过短指的是连接舌头和嘴底部的膜(就是舌系带)要比正常的短。一般来说,舌系带短的宝宝,在牙齿萌出之前,往往舌头活动受限,不够灵活,不能伸出;严重的情况,会因舌系带过短,舌头紧紧贴在口底,几乎不能活动。于是,有些宝宝吃母乳时就会遇到问题,因为他们不能用舌头按压妈妈的乳头和乳晕,每次吃奶需要的时间都很长,而且频繁地要吃奶,同时容易疲劳,经常咬或者啃乳头,导致喂奶时妈妈乳头很痛,裂开,甚至流血。

如果宝宝的舌系带短比较明显,比如紧紧贴在口底,不能伸出,不能活动,建议尽早手术。宝宝出生后头几周,舌系带还很薄,可以毫无痛苦地剪开,最多流几滴血,甚至有可能连血都不流,而且这样对以后发音等影响往往较小,甚至没有影响。

应对方法

进行压舌练习 通常舌系带过短的宝宝,吃母乳时会有些吃力。如果确认宝宝舌系带过短,可以在每次哺乳之前给宝宝进行“压舌练习”,方法比较简单:将洗干净的食指伸进宝宝的口腔,指甲朝下,让宝宝吸吮30秒,而后慢慢地将手指翻过来,指肚朝下向下压宝宝的舌头,同时慢慢地抽出手指。这样的练习效果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如果马上喂奶,宝宝的舌头就会平且外伸。

及早进行手术 如果通过调整喂养姿势和哺乳技术不能缓解喂养困难,可能就需要口腔外科治疗了。剪舌系带是一个快速、无痛的小手术。舌系带过短的宝宝,舌系带被剪开之后,妈妈会立即发现喂奶舒服多了,效率也高了很多。有时候舌系带看上去很紧,但如果宝宝吃得很好,能得到充足的奶水,妈妈的乳头也不疼,那就没有必要剪开。到底要不要手术,需要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上一篇:国外虚拟现实发展情况下一篇:高频信号注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