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之熵三篇

2024-07-08

家电下乡之熵 篇1

更深层的考虑在于, 面对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下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 政府及国内产业界究竟应当将该项计划视作短期应急方案, 还是将其作为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从根本上摆脱政府主导下的外向型桎梏、继而革新为内生型供需生态的契机?

就国家动员能力而言, 中国政府毋庸置疑冠绝全球, 除了上层建筑的强大号召力, 更有自先秦以降的深层儒学影响。欧洲及中近东地区历史上曾经有过拜占廷及亚历山大, 但君主立宪制最终被边缘化, 欧陆的分而治之格局也使得西方政治没可能达成中央集权。利弊姑且不谈, 在人类迎战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时, 我们至少可以从宏观层面看到二者效率的高下立分, 但同样需要警惕微观领域的公平与公正性——这是一个始终存在巨大争议的敏感话题。许多时候, 我们困惑于制度与文化之间的背离:一方面, 国民在马不停蹄地执行全球化, 而决策层却对部署效率与公平的“融合”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重视。实事求是地说, 政府在尝试将三公返还给国民之际, 经济危机作为政策口径平台虽然再恰当不过, 却为今后循序渐进的体制改良埋下了隐患。

财政解决一切?

在回答中央如何实施对农村及中小企业扶贫帮困的时候, 人大财经委员会吴哓灵给出的药方是“财政杠杆”, 其中有一个隐晦的关键词在于适度鼓励民间放贷。与此同时, 两会期间已有一些人大代表集体呼吁发改委放权, 指称当前许多项目的审批流程太过复杂。

人大小组讨论时, 浙江省代表团的意见颇为典型:发改委只要出台一个产业政策导向目录就可以了, 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评要求的, 你管企业是投资1个亿人民币, 还是1000万美元?你还管企业投产之后有没有效益?很多民营企业的决策, 私人老板远远比政府研究得透彻, 很多真金白银的项目都是在地方反复论证了多次, 却都要到发改委这里来审批。光排队都要半天——发改委应该让权给地方。值得重视的则是地方配套资金的来源。在4万亿元投资中, 中央财政投一万多亿元, 余下的需要地方政府资金配套, 而现实中的各地市、县财政困难很大。

有代表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筹集资本金的三个渠道:一是地方财政直接出资。但由于现在经济形势不明朗, 财政吃紧, 地方政府出资的能力和余地越来越小;二是原来可以用国家开发银行的放贷作为政府注入项目的资本金。但如今作为具有国家政策性支持性质的国开行却关闭了这项软贷, 使得地方政府无法享受政策性支持;三是在今年分配到地方债券的盘子中申请一部分, 然而能拿到手的实在太少, 缓解不了筹资压力。

针对家电下乡的具体实施, 商务部长陈德铭3月2日明确提出了“简化补贴手续”, 并表示商务部将与财政部门一起研究简化家电下乡补贴手续, 方便农民领取补贴, 同时研究完善监督办法, 防止骗补——后者可谓对执行过程中的潜在隐患一针见血。为此, 商务部联合财政部、工信部推出了“家电下乡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就政策法规、服务举措、管理目录和技术科目等作出了统一发布和部署。

不过, 面对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 积重难返的产业弊端和供需瓶颈, 难道仅仅动用财政杠杆就能轻易扭转乾坤吗?

显而易见的一个弊端是, 有许多意见、规划甚至政令均出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利益集群。两会进行当中的最大争议在于释放流动性的节奏和力度——没有人真正确定当前我国实施的究竟是宽松还是紧缩政策, 因为同样没有人真正确定眼下我国面临的更大威胁到底是通胀还是通缩。

把责任强加于任何个人或部门都有失公允。在历史性地跌破1美元面值沦为“仙股”之后不到两天, 花旗银行股价3月10日令人瞠目结舌地暴涨近4成——在泥沙俱下的全球危机恐慌中, 即使最成熟先进的资本市场同样也表现出了非理性的一面。

奥巴马行使总统权力以来, 美国失业率继续攀升、申请破产的金融机构仍在增加、企业财务窟窿陆续曝光、美元仍然无法形成足够强势、大宗商品及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公众预期持续悲观——所有围绕财政的努力并不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迅速产生效力, 更多的表现则是为整体经济走出危机提供了某些缓冲——财政只能延缓某种趋势, 而无法彻底扭转趋势, 乃至于贸易保护这样的多输原始手段也被迫采用。

厂商的目标盲区

电脑下乡名单于3月6日正式公布, 参与投标的21家厂商中, 联想、惠普等14家PC厂商顺利晋级, 而明基、华硕等7家厂商落选。稍早之前, 北京、天津、上海等国内8省市家电下乡招标结果也已出炉, 此次招标产品包括热水器、计算机、空调3类家电, 其中空调是首次进入家电下乡产品范围。从招标结果来看, 美的、海尔、格力、LG、松下等多家厂商均有产品中标。有券商分析师认为, 中标企业本已占领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家电下乡实际上成了一个普惠政策, 但行业龙头企业和部分地方性品牌企业受益更为显著。

有厂商代表表示, 由于出口受到部分冲击, 因此扩大内需对于家电公司是很重要的一环, 农村市场也是很有潜力可挖的。空调下乡工作组被定为“一把手”工程, 从研发、生产、品质、售后等方面提供全方位保障。而该项计划也使得公司在乡镇等三、四级市场拥有了完善的渠道和良好的品牌基础。

研究人员预计, 家电下乡将给中标企业带来收入的增长, 但对盈利的贡献不会太大, 原因是在限价政策下, 产品的毛利率普遍比较低——倒是去库存化的预期更理想一些。令人担忧的是, 厂商的局部扩张措施能否成为今后市场的常态。

事实上, 刚刚发生的“超限门”事件 (目录产品零售价格超出指导价上限) 已显露出“和尚念歪经”的不良迹象, 其直接令市场产生了怀疑:有多少人是打着“内需”“惠农”“振兴”等旗帜, 将国家的长远规划扭曲为近期解困的“短平快”逻辑?

●品牌商

柳传志重出江湖之后, 杨元庆提出了联想的整体扭亏新思路——电脑下乡, 将目光锁定五年来一直悉心经营的农村市场, 而且加大了对农村市场的覆盖力度, 未来三年联想将建700家县级地标店, 同时将建设7800家渠道销售网点, 深入32万个行政村, 逐步实现让用户能够在一小时车程内购买到联想电脑。

2008年的调查数据表明, 联想电脑在县级及以下的市场高居榜首。事实上, 电脑之所以能搭上家电下乡的“班车”, 联想功不可没。据知情者透露, 在国家出台家电下乡政策之前, 杨元庆牵头国内其他PC厂商提出申请并获得政策批准。个中缘由颇为有趣:央视“CCTV2008经济生活大调查”节目所做的“最受农民朋友欢迎的家电产品”中, 电脑远远超过其他类别产品名列榜首——超过40%的被调查农民将2009年最打算购买的产品投给了电脑。

以接近1亿美元的净亏损结束2008财年的联想, 将扭亏作为下一财年的首要目标丝毫不奇怪, 毕竟这是联想11个季度以来的首次亏损。与此同时, 联想为了应对目前全球经济危机, 对其组织架构以及高层进行了重大调整。

对于联想走出困境, 无论是柳传志还是杨元庆都将重点放在了新兴市场之上, 杨元庆在出席两会时也对外表示, 希望中国和新兴市场成为联想集团未来盈利增长的动力, 其中, 大中华区依然是联想的业务主力, 而大中城市市场目前已经相对成熟, 与之相比, 农村市场则潜力巨大。在某种程度上, 电脑下乡是联想乡镇市场开发战略的延续。

●山寨系

从2月10日广东省家电下乡活动启动以来, 作为全国山寨策源地之一, 东莞已有近400家手机门店顺利完成了“家电下乡”备案工作。业内人士透露, 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手机下乡产品销售的情况排名居后, 出乎意料的则是非中标产品反倒先火了。

据中域电讯介绍, 广东省内全部门店均纳入家电下乡网点范围, 并将在县镇市场拓展授权点。截至3月4日, 大地通讯完成备案的门店已有100多家, 现在主要是对省内各区的加盟店进行备案。由于备案流程必须在当地经贸委完成, 且手续也较为繁琐, 而一旦通过审批, 各方面的工作进展将非常迅速。“现在到达东莞的产品型号不是特别多, 我们主要的工作除了在已备案完的门店积极备货销售之外, 还在不断地寻找货源。”大地通讯方面有关人士这么认为。

非中标产品销量上涨是意料之中的事, 通过家电下乡带动非中标产品的销售, 是所有中标企业都不会错过的契机——中域电讯表示, 所有非中标产品进行的规模让利, 幅度甚至比国家13%的补贴还要大。另一个意见来自素有渠道“价格屠夫”之称的国美——“家电下乡”不符合东莞这样的富裕地区:一方面城镇居民较多, 农民年收入普遍在1万美元以上;另一方面由于购买家电下乡产品手续繁琐, 导致购买时间成本加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珠三角、长三角等富裕地区, 并且该项现实悖论必将贯穿于“家电下乡”的整个过程。

“家电下乡”遭遇尴尬, 除了市场环境的复杂, 更与农民难以揣摩的消费需求有很大的关系。通常情况下, 下乡产品的主流型号恰恰是山寨系列的强项。

●业界

在经由美的电器收购之后, 小天鹅于3月5日发布的首份年报显示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14.15%, 净利润大降87.99%。曾被国内产业界寄予厚望的产业整合之路的艰难性逐渐引起了真正的疑虑, 盲目乐观和一厢情愿的舆论氛围突遭寒霜。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波动、劳动关系变化、房产市场变化、投资收益的大幅下降及全球金融危机等等客观因素, 整个家电行业步入下行周期似乎还有更本质的原因。

被美的电器16.8亿元收购后, 小天鹅整合成为美的扩张洗衣机业务的大本营, 跑马圈地的规模扩张将成为小天鹅2009年的重要经营策略。而通过在小天鹅项目的资本运作击败长虹、默洛尼等家电巨头, 美的电器与小天鹅在产品结构上形成了互补, 并使得中国白电业整合告一段落, 海尔、美的、海信、长虹和格力构成的新“五大”雏形已显。“小天鹅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非常符合我们的需要。”美的方面这么认为, 并表示双方都将积极参与“家电下乡”。

如果说企业并购须经历不可避免的磨合期, 小天鹅业绩的暂时下滑不难理解。不过, 在如此短的时期内产生如此巨大的悬殊, 显然不仅是一个金融危机可以解释的。前有中投、汇金甚至外管局的投资失败, 也有平安、中铝等国企资本运作惨遭败绩, 不得不提出的思考在于:将产业整合或资本运作计划融入经济振兴范畴, 中国企业是否真的做好了足够准备, 中国政府是否真的具有足够能力?

贸易壁垒下的选择

由于美国参、众两院分别表决了2009年综合拨款法案, 中国来自山东、黑龙江、内蒙古、广东等省的超过100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抗议, 并建议政府采取强硬立场暂停从美国的禽肉进口。中国畜牧协会和食品进出口商会皆明确表示支持这一建议。因为该法案中有一条“根据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拨款, 不得用于制订或执行任何允许美国进口中国禽肉产品的规则”, 中国食品土畜进口商会认为, 如果这一条款通过, 中国禽肉产品5年内都不可能重返美国市场。

联系到此前奥巴马已经签署了钢铁、机械工业等美国国内相关保护法, 并在人力资源 (包括招聘、培训、引进等) 领域执行境内外人员的差别待遇, 美国事实上已经正式展开了针对他国 (中国受影响尤甚) 的贸易壁垒政策, 即使遭到来自欧盟及中国的强烈反对, 奥巴马在美国国内危机的巨大压力之下看起来也不太可能改变这一做法。

美国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我国从业农民的利益和行业的稳定。家禽行业涉及8000万农民, 每年为中国农户创造纯收入2000亿元。目前中国大量从美国进口低价禽肉制品, 特别是家禽内脏, 这些产品由于在美国不用于食用, 所以价格非常低廉, 非常轻易地占据了中国市场, 并且压低了价格。因此对于中国养殖户来说, 养殖家禽变得无利可图, 养殖——饲料——粮食整个行业链条都受到影响。

奥巴马政府上任以来, 其强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一直为外界担忧。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非常明确地表示, 这是典型的歧视性贸易保护主义, 肯定违反了WTO的非歧视性原则。然而, 中国政府历来对外谈判的折中主义宗旨决定了贸易报复并非首选策略, 商务部仍然希望通过双边协商或多边谈判解决这一问题。WTO之于中国, 在今天重新审视的时候, 我们往往会发觉得到的与失去的一样多, 我们或许太迷信让步和妥协了。

如果说禽肉产品遭遇出口瓶颈削弱了农林渔牧业的创收能力, 那么, 作为我国经济最大盘子的制造业一旦陷入贸易壁垒, 则将大规模动摇“促就业、拉内需”的政策根基。学术界和政府、企业围绕“就业提升内需”和“内需带动就业”的争议始终没有定论, 眼下中央的政策实施也是边走边看, 毕竟在如此复杂的内外环境下, 事情的轻重缓急面临太多不确定因子, 留给决策层思考的时间的确不多, 所谓“救场如救火”。

不过, 当涉及数千万就业人群的制造业因贸易争端而停下脚步, 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冲击将是灾难性的, 现实的难题则是: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摆脱对出口贸易的严重依赖——无论借助外储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政府, 还是冀望订单实施去库存化的生产企业——我们现在还能找到其他新的增长点吗?

3月10日公布的CPI及PPI继续双降, 2月PPI同比降幅达到4.5%, 创下近10年来新低, 这与同期信贷激增过万亿元形成强烈反差——2009全年预计放贷总量的1/4却依旧无法提振工业, 全面通缩的概率已被无限放大。这绝非单纯国际市场低迷所能解释, 其反映的是更为严峻的事实:企业即使获得资金, 也不再敢于启动新的投资或者扩大生产。紧缩—减产—再紧缩—再减产的恶性循环已经凶兆毕露。

与此同时, 国企与民企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深。所有的优质资源和利好政策变本加厉地朝国企倾斜, 承载85%就业群体的民营企业反而面临前所未有的鸡肋命运。

商业陷阱与监管缺位

事实上, 商务部在两会的报告当中明确提出了“今后外贸形势依然严峻”的口径, 至少2月份的统计表明我国的出口业务继续呈现负增长。工信部李毅中部长也对工业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 2008年6月至12月的数据表明, 工业增速降幅高达66%, 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情况看来只会更糟。

针对业界关心的山寨机问题, 参加两会的一些代表认为, 山寨机是市场自然现象, 但山寨厂商应该纳税, 否则是不正当竞争——这被媒体喻为给山寨“转正”。

TCL董事长李东生认为, 山寨机在效率、速度等方面可以做到登峰造极, 超低价不是它的缺点, 但它的竞争方式值得商榷——不能偷税漏税、坑害消费者。走私零部件是损害国家利益,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则属于不正当竞争。不过, 他同时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为什么苹果和诺基亚不怕山寨机, TCL通讯就怕山寨机, 这是企业自身经营产生的问题。

中国移动的部分官员则表示, 从国家产业政策上支持山寨的正规经营发展, 应该有一个更有效的推进的措施, 毕竟它活跃了经济。

客观现实表明,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商品匮乏, 而社会大生产的中心是城市。中国家电协会认为, 若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今年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收入有望达到300亿元以上, 这将是以出口为主的家电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同时, “家电下乡”对于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保经济增长也具有积极意义。根据相关部门测算, 家电下乡财政补贴政策实施4年以后, 将累计实现销售6亿台, 拉动国内消费约16, 000亿元。

然而我们必须看到, 目前中国城乡在社会结构、社会保障水平、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环境等方面, 城乡人口在购买能力、询价能力、产品知识、维权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的差异——农产品价格偏低而工业产品价格偏高, 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大发展是建立在农民工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 仅靠产品下乡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

从操作层面来看, 产品下乡也存在诸多诟病:领取国家补贴的手续过于繁琐, 或者领取补贴所付出的成本高出补贴本身, 致使农民无法方便地享受国家提供的惠民政策;某些家电下乡产品价格会高于市场价, 或者有的产品是库存积压产品;许多不法商家打着家电下乡的幌子, 利用农民普遍缺乏产品知识的特点, 以次充好……法律监管和处罚力度的紧迫性甚至超过了家电下乡政策本身的大众预期。

业内不少评论认为, 眼下国家的振兴经济计划对发生在监管之外的争议性问题实际上保持着模糊的立场——寻求市场转暖和严惩违规违纪之间永远需要一种平衡的态度, 而广泛存在于国内商业领域的偏门行经和潜规则即使必然造成不公, 也无法从政策执行层面予以彻底消除, 甚至在某种程度上, 消费市场已经习惯性地接受了政策默许下的这种脱轨文化, 谁也不愿意怀疑它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利益。

反思下乡之路

无论是作为国家促进内需的政策使命, 还是提供企业克服危机的重点渠道, 家电下乡都有着明显的“做市”痕迹, 本质上是与自由经济背道而驰的。

代表全球消费市场萎缩的典型事件就是沃尔玛在3月初被花旗等评级机构从“买入”调降为“持有”, 并不排除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我国两大A级终端之一的苏宁电器在持续了7个季度的高成长之后, 也大幅放慢了步伐, 其2008年报利润同比增速有可能下滑40%甚至更多。同期, 受困“操纵门”的国美电器也暂停了新的投资门店计划, 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市场对未来3C销售前景的担忧。作为产业链上游的A店面临如此的尴尬, 无疑是整个产业陷入萎靡的缩影。横跨家电、通讯及IT的众多上市公司几乎同步交出了乏善可陈的2008年度业绩报告, 不仅对所在行业形成了压力, 同时也敲响了我国产业经济部署随时面临剧烈动荡的警钟。

产品下乡是否意味着我们把拉动内需的重任放到了最缺乏消费能力、最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民身上?鼓励农民消费是否会降低农民未来的抗风险能力?政府是否更应该把目光投向促进富裕阶层消费的举措, 而不要聚焦在大多数并没有多少钱的农民身上?

惠农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也需要详细分析。在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富裕地区, 农村的富裕程度不亚于城市, 当地农民消费水平与城市几无差别, 产品下乡毫无价值;而在全国很多农村地区, 农民也不见得一定有更新换代现有家电产品的必要;在山区和西部边远贫困地区, 捉襟见肘的补贴更是没有多少吸引力, 也许只有无偿赠送才具有操作意义。从长期来看, 惠农的核心其实并不在于刺激农民消费, 而是通过提高农副产品价格、扩大农民就业领域、为农村提供更广泛有效的社会和医疗保障。

至于家电企业, “去库存化”并非秘而不宣的敏感事件, 这是一个在全球紧缩下, 所有生产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区别在于如何因应由供需失衡导致的市场瓶颈。我们只是希望, 建立在保增长、促内需良好愿景基础上的产业进程不要再次坠入无序的境地。危机既可以判断为一种难得的契机, 同样也是濒临崩溃的预警。

在我们看来, 无论是品牌山寨化、山寨正规化的建设性探讨, 还是产品下乡、惠农补贴的政策性指导, 均无法根本性地突破家电产业的隘口。全球市场事实上的饱和趋势越来越明显, 产能与库存的不断提增只会进一步堆积买方市场的优势, 未来一旦不能从产品升级层面打开新的增长区间, 家电业的整体衰退无可避免。产业的最终导向毕竟是要回归产品这一基本面的, 倾斜政策或整合运作所能解决的也许仅仅只是效率问题, 而发展的原动力始终在于下一代家电产业能否推动新的需求、而非对现有需求的强化——那才是消费者关心的。

从外向型经济转变为内需导向经济, 无疑需要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生产关系变革与解放生产力绝非朝夕之间能够达成——保增长与促内需很难说一定存在正相关, 但它永远是政府与民众的共同目标。只是, 目前我们还看不到政府对保增长的热切期待与民众对消费预期的乐观倾向之间能达成和谐统一。未来, 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与增长内容也许都有必要重新塑造, 民生并非简单的政策扶植, 更需要符合宪法精神的制度化保障。

回到家电产业, 当决策层执迷于去库存化和对盈利边际的极度渴望中, 还是留一点清醒思考一下:存货归零或者盈亏平衡的那一刻, 是否预示着新的危机即将降临?毕竟, 我们丝毫也没能真正改变整体产业生态, 这意味着我们离大众越来越遥远。不妨设想:据传苹果公司开始推进平价10寸上网本, 已近增长临界点的国产本的空间究竟还剩多少?

延伸阅读1

商务部出台促内需指导意见

商务部长陈德铭指出, 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对那些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乡村, 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各地方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 着力解决配送成本高、低效益的难题, 具备条件的地区可支持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 鼓励农民团购。

就围绕城市消费结构升级的“双进工程”, 陈德铭指出, 要抓好公益性服务消费平台建设, 推广“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 增强社区家政、早餐、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功能。规范发展网上购物、电话购物等新型销售方式, 促进银行卡刷卡消费业务健康发展, 培育信息产品、家政服务、休闲旅游、文化教育、绿色饮食和汽车等消费热点。

在改善消费环境方面, 陈德铭指出, “放心工程”要求各级商务部门履行好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能, 实施食品放心工程, 支持社区标准化市场改造和建设, 促进大型屠宰场健康发展, 推进酒类流通溯源信息化管理, 完善举报投诉系统, 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商业欺诈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此外, 社会各界对家电下乡提出了下述建议:

1.严禁不法商家利用政策, 通过制假制劣、翻新废旧产品等手段牟取不法利益;

2.严格控制列入产品下乡计划的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3.产品下乡的同时, 做到服务下乡、渠道下乡, 加大力度建设配套服务设施、物流渠道, 健全农村家电产品流通网络, 并为相关人员提供培训;

4.简化领取国家补贴的手续, 或将补贴直接计入产品价格。

延伸阅读2

六问惠农政策

1.“家电下乡工程”是否满足农民的真需求?

在大量外出农民工失业、收入减少, 农村家庭现金收入降低的现实状况下, 通过低微的补贴试图让农民购买并不急需的家电产品, 这种“家电下乡”政策到底有没有可行性?究竟农村地区的消费潜力是否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大?是否大多数农民手中有钱只是“惜购”?是否农民只需少量补贴就愿意购买企业的积压家电产品?

2.为什么“家电下乡工程”不能直接补贴农民?

按照现有补贴模式, 只有购买了指定家电产品的农民才能获得相应的补贴。此外, 在这种招标和补贴影响下, 产生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政府“有形的手”扭曲了资源配置, 真正面向农村消费市场的企业反而得不到补贴, 而在政府扶持下的品牌则进一步加强垄断地位。为什么不把这笔钱直接给农民自己, 让市场说话, 让农民的需求说话?

3.“家电下乡”的招标管理模式合理吗?

采用政府招标、政府主管的模式, 尽管一再强调公平, 毕竟存在较多的寻租空间, 这使参与招标的企业不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产品质量、如何满足农民需求上, 而是以迎合政府主管部门的喜好为目标。目前这种模式下的“家电下乡”工程, 与其说是为农民提供实惠, 不如说是以消化企业的积压产品为目的, 并非专门针对农民需求生产, 更没有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层次农民的需要。

4.为什么农产品的产地价和销售价差别如此大?

农民辛辛苦苦一年种出的农产品, 只能以极低的价格销售给中间商, 国家采用“托市”等政策带来的农产品价格提高, 很多好处并没进到农民的腰包, 反而被各种流通环节占有。从近几年的趋势来看, 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增长较快, 而农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在国外, 种植者作为产业链的主要环节是主要的利益分享者, 而我们国家则恰好相反。

5.“万村千乡”工程的实施效果究竟怎么样?

商务部从2005年启动的“万村千乡”工程目标提得很好, 是要建立新型农村市场流通网络, 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但是项目实施以来, 似乎没有看到显著的成果——能否让公众看到评估结果?当前经济形式严峻, 贸然推进大型项目, 事前不公开论证, 事后不认真评估总结, 把大量财政资金白白浪费掉, 是否很不合适?

6.如何防范外资恶意渗透, 如何保障产业安全?

我国大豆产业遭遇的外资侵占危机是一个被提了很多次的教训,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局面?大豆之后, 下一个受害的行业又是谁?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制定政策严防外资进入控制我国关键产业, 但很多时候不是中央政府一道命令就能防患的。当大量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 地方政府想方设法招商引资, 为虎视眈眈的外企提供了可乘之机。应对这种情况, 我们需要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延伸阅读3

2009年《社会蓝皮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表示, 今年居民收入增长率达到7%, 但是这比去年下滑了一半左右。刚刚发布的2009年《社会蓝皮书》称, 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2007年为13%) , 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也达到增长7%左右。

今年一个特殊情况就是20多年来首次出现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和城镇居民的增长率差不多的状况, 而过去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要快于农村收入增长4到5个百分点。所以当股市、房市不景气的情况下, 刺激了居民靠储蓄来规避风险的行为趋向。尽管银行利率不断下降, 但储蓄仍然在快速增长, 对于居民消费也会产生较大影响。

延伸阅读4

改革开放30年农民收入增长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 增长的6个阶段是:

◆1978年至1984年是高速增长阶段。农村改革为农民收入增长带来了强大动力, 短短6年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增加到355.33元, 增长2.66倍, 年均递增17.71%;

◆1985年至1990年是缓慢增长阶段。此阶段农民收入波动非常明显,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97.6元增长到686.31元, 扣除物价影响年均递增2.97%;

◆1991年至1996年是回升阶段。农民收入出现了强劲的回升趋势, 至1996年达9%;

◆1997年至2000年是增幅持续下降阶段。2000年收入增长速度只有2.1%,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下降, 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第一次;

◆2001年至2004年是恢复性增长阶段。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366.4元, 比上年增加113元, 增长5%, 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实际增长4.2%, 此后几年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05年至今是稳定增长阶段。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 比上年实际增长9.5%。榷——不能偷税漏税、坑害消费者。走私零部件是损害国家利益, 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则属于不正当竞争。不过, 他同时指出了问题的核心:为什么苹果和诺基亚不怕山寨机, TCL通讯就怕山寨机, 这是企业自身经营产生的问题。

延伸阅读5

投资与出口

据海关总署3月11日信息显示, 全国2月份进出口总值为1249.48亿美元, 同比下降24.9%。其中, 出口总值648.95亿美元, 同比下降25.7%;进口总值600.54亿美元, 同比下降24.1%, 且贸易顺差同比降幅超80%。

国家统计局同日提交的报告指出, 今年1月至2月, 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0276亿元, 同比增长26.5%, 远高于此前的预估。其中, 国有控股完成投资4486亿元, 增长35.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398亿元, 增长1.0%。

“家电下乡”不如“家电券下乡” 篇2

据报道,“家電下乡”在具体落实中的主要乱象在于:一是部分下乡产品价格虚高,有些刨除财政补贴之后,甚至仍较市场价格高出不少;二是经销商高呼“连喝稀饭的钱也挣不到”,一些商家甚至把那张家电下乡的“产品标志卡”抽出来,找个农村朋友去骗取国家补助的退款,再把本来应该优惠的电器按正常价格卖,一举两得。如果“家电下乡”果真遭遇到如此“两头不落好”的窘境,那么财政直补的好处又被谁拿走了呢?

从招标家电生产企业专门生产特定型号的家电产品,到招标流通企业负责来定点销售,现有“家电下乡”模式充满了一种计划色彩,似乎一切尽在早已计划好的调度之内。但不难看出,这种计划色彩明显的“家电下乡”,既破坏了商业竞争的公平——即便招标过程完全公正,政府出钱补贴少数企业生产和销售的行为,也没有任何公平性可言;又限制了农民对家电产品的自由选择权——农民只能选择贴有“家电下乡”标识的特定商品。

倘若农村市场不能形成充分自由竞争的格局,就不会给农民带去财政补贴之外长期可持续的真正实惠,倘若农民不能享有对家电产品的自由选择权利,商家就不会去着力开发生产真正适合农民需要的物美价廉商品。因此,无论是基于激活农村消费市场的考虑,还是基于反哺农民消费者让农民真正得实惠的考虑,都应该高度重视市场的充分竞争和农民的自由选择。

家电连锁巨头失手家电下乡 篇3

另外一方面,1―8月份家电下乡数据显示,素有现代家电“三种神器”之称的彩电、冰洗、空调等所代表的家电产品,累计销售306.02亿元,占整体销售的比例高达93.75%;而手机、计算机等所代表的3C消费电子产品,家电下乡累计销售额17.53亿元,仅为传统家电的5.73%,占总体销售额的比例也仅为5.37%,由此折射出家电下乡市场中3C家电与3A家电的悬殊对比;农村消费市场传统家电普及加速,而传统家电的主战场也正在由城市市场向农村市场转移。

业内分析人士进一步表示,上述数据一方面显示出家电下乡的主战场――农村市场,传统家电的普及化正在加速;另一方面则折射出转型3C连锁的大家电连锁受制于乡镇渠道、售后服务网络不健全的因素,并没有成为家电下乡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反而给人一种“失手家电下乡”的质疑;相反,扬州汇银、牡丹江广汇、浙江百诚电器以及武汉工贸等“城市+乡镇”双栖型家电连锁零售商以及10多万家、制造商专卖店、乡镇电器店、手机店等成为家电下乡政策的主要落实者和最大受益者,从而改变了我国家电流通业大家电连锁一枝独秀,垄断化势头加剧的态势,客观上延缓了家电流通业的两极化发展的进程,

上半年美苏两大巨头在传统家电市场面临增速放缓、盈利能力下降以及市场影响力削弱的市场困境,同时反作用到其赖以生存的城市市场。新七天、世纪电器网等家电网购门户网站、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佳世客等外资商超巨头,步步高商业、苏果、物美等内资商超巨头以及各地百货龙头商场,一方面借助供应商钳制两大连锁巨头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则依靠低成本或体验式购物等差异化战略,在加入城市市场中城郊农民消费者家电下乡消费市场争夺的同时,分别从“高、低”两端抢夺着两大家电连锁巨头的顾客群体,将后者逼入“不上不下,进退两难”的中间地带。由此,家电流通业出现了商超、百货等传统业态“复活”以及网购、电视购物等新兴业态“抬头”、家电连锁巨头“看衰”的分化趋势。

另一方面,在计算机、手机、数码相机等为代表的“新三种神器”市场,亦即家电连锁巨头所引以为豪“华丽转身”的3C消费电子市场,宏图三胞、福中电脑、百脑汇、华海电脑、海龙等为代表的3C IT连锁,迪信通、恒波、讯捷、中域电讯等为代表的手机连锁,再加上远望、赛博、鼎好等为代表的数码大卖场以及数码相机、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网购及电视购物风靡于新锐消费群体的风潮,3C化的家电连锁巨头强势领域传统家电市场优势弱化的同时,消费电子新兴市场同样面临着“不上不下,夹缝中生存”的尴尬。

上一篇:基金投资省钱攻略下一篇:社会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