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十篇

2024-05-07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 篇1

当然, 阅读教学离不开抽象思维, 更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 在实际教学中, 一般教学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性因素, 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 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 经过肢解、剖析, 只剩下干巴巴的几根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 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 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 锻炼思维能力, 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下面, 我就谈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

一、朗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具体包括“精读、略读、浏览”三类。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重视朗读教学, 因为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也有利于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思维、理解和记忆。古人所说的“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即说明了这个道理。此外, 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哪种表达, 都要求做到用词准确、生动, 语句通顺、连贯, 句式灵活、多样, 内容具体、清楚等。朗读可以使学生对读过的文字印象深刻, 通过朗读课文, 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 把握各种句式, 学到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 从而促使其说话、作文能力的提高。

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语云:“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教育心理学家向我们揭示:“学的思维过程是从问题开始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有目的地设置问题, 形成各种不同的问题情境, 从而引起学生认识兴趣和认识上的矛盾, 形成探究的愿望, 造成一种心理紧张, 是激发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思考, 进行阅读实践的有效方法。可以说, 有效地提问是学生主体性阅读教学下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一个重要的外显标志。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后习题, 结合本班实际, 设计教学问题, 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并促使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三、拓展阅读范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要把读书讲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 通过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 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 学会读书。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用适宜的活动形式, 设计生动形象、活泼有趣的活动过程,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 既可以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 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语文, 又可以把语文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结合起来, 促使学生各科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达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

打破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空间, 构建平等的教学氛围是阅读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倾听学生,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 教会学生互相交流彼此的阅读体验, 以期引起学生的共鸣。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在此基础上, 教师还应有效挖掘教材, 拓展教学空间, 让他们在各学科领域自由驰骋。

总之,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 有锻炼思维、发展智力、陶冶性情、培养品德的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们要接受的信息和知识越来越多, 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 认清自己的责任, 探索出更多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 篇2

一、树立正确阅读理念,创新阅读思想

阅读不是为了做课后题,也不是为了回答老师的问题,而是自己的一种愿望,想要从书本中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明确这一观点,摆正自己的阅读态度。 而老师不要将阅读的任务提前给学生,最好先从“ 你对文章有哪些理解和问题” 开始,让他们轻松阅读,深入思考。 阅读如同给人输入新鲜的血液一样,能唤醒人的活力,同时也开阔视野。 小学生就要有这样的阅读启发,不断创新自己的思想,让自己一直处在学习的非饱和状态。

二、丰富阅读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上课之前,老师都会有教案,但是这并不代表课堂会按照老师的规划进行,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是无法预料的。 因此老师要更丰富自己的阅读教学方案,多准备一篇阅读, 防止有意外情况的发生。 而且老师还要积极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小意外,可以灵活教学,而非随意教学。 创新教学手段,积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结合阅读的内容进行最恰当的扩展和改变。

三、情境阅读教学法,身临其境阅读

阅读之所以能够开阔人的视野, 就是因为在自己身上从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或是没有进行过这样的思考。 所以我们阅读的东西是新的,是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的。 小学生还没有这样深入思考的能力,就需要老师进行有效的诱导。 如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给学生创造阅读中的客观环境,然后将氛围也烘托起来。 之后让老师进行情境想象的阅读方法,自己去体会作者的心态。 在这样的情境教学当中,学生能够对文章做最清晰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不是用眼睛或嘴巴读书,而是在用心读。

总之,创新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其本质就是让学生体会阅读的本质,深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让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件乐事,而非一种学习压力。

摘要:语文阅读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技能。其实阅读与其说是一种学习能力,不如说是一种生活能力,一种从书本获取信息,从文字中思考的能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满足他们好奇心的同时培养他们正确的阅读习惯。以此为目的,简单谈一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策略。

行走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之路上 篇3

关键词:语文;阅读;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我们今天的阅读不但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丰富感性认识,更是为了让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课文的语言特点和语言表达规律。阅读教学要达到这一目的,应该从何入手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阅读教学策略是非常有效的。当下,不少语文教师积极实践,在探索中总结感受性阅读教学的良策,这两年我任教新课程小教中高段语文,尝试着阅读实践教学之路,以中高段人教课文为例谈谈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选准感受文本的重心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在新年前夕的夜里,天很冷还下着雪小女孩光着脚穿着单薄的旧围裙,希望有人能买她的火柴,可是她一根火柴也没卖掉。她又不敢回家,又冷又饿的她只好缩在墙角,点亮一根根火柴来取暖,幻想着她和祖母在一起幸福的时光,最后被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小女孩那种无以言表的可怜、痛苦深深地撞击着我的心灵。此时,我想文本的大半文句小女孩的可怜和痛苦,在课堂上好好引领儿童感受。

教学时,我发现小女孩的可怜、痛苦也深深地走进儿童的心灵,儿童沉浸在小女孩的受冻挨饿可怜和痛苦中难以自拔,很难走出那痛苦的心灵环境,对感受大家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爱的文句产生阻碍。我深思中推测,这喧宾夺主的文本解读重心取向的不当是主要原因。其实,这个文本倡导的主题是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不是感受小女孩可怜和痛苦。教者要在文本倡导对弱者的同情和关爱的平台上解读文本。于是,第原来的教学思路做出调整:

1.初读全文,思考后回答: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再读全文,划划找找:从哪些文句感受到小女孩需要同情和关爱,用“─”划出来。

3.呈现句子,研读小女孩受冻挨饿时的可怜和痛苦的句子,感受他需要同情和关爱。

4.划找词句,研读感受大家对小女孩的同情和关爱。

和本人原来的教学过程虽相似,但是文本解读的重心却截然相反,第一个学案儿童在解读文本中感受语言的心向与文本的价值南辕北辙。选准文本解读的重心是开展好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同理,如《别饿坏了那匹马》则应该把文本解读的重心选定在“感受真情的美好”这一主题,然后从这一视野去感受有关描写残疾青年乐于助

二、朗读明白作者感情

解读文本如果走理性之路,儿童很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很难和文本、作者心贴心零距离对话,很难感受平淡语言中蕴含的和谐之美,心灵之美,人文之美。反之,引领儿童走感性解读文本之路,学生容易慢慢地走进文本,走进平淡语言中蕴含的和谐美、心灵美与人文美之中。

《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课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虽然是学生熟悉的童年生活话题,但他们还是很难体会文情美,这不仅因为骆驼和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去甚远,还因为骆驼对笔者的学生实在太陌生了,再加之课文采用朴素的语言蕴含美的语言方式来抒发质朴而深浓的情感。如果没有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没能以作者的视角与心灵去感受语言,要求从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又是多么行不通。教学中,我摸准感受语言的路径,引领儿童走感性解读文本之路。

艾略特说,艺术作品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是寻求一个“客观对应之物”,换言之,一组事物,一个情况,一连串事故,为某一特定情感的公式;于是,当必须终止于感官经验的外在事物出现时,那个情感便立即被引发出来。在教学《冬阳 童年 骆驼队》的过程中,我力求让儿童通过感性的画面感受语言,从而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用作者的情感撞击儿童的情感,用文中语言蕴涵的美感动儿童,他们“那个情感便立即被引发出来”。

三、掌握语言感受的策略

巴金不愧为大作家,用简约而不简单的形象性语言描绘出景美、文美与情美交相辉映的《鸟的天堂》。我是这样引领儿童感受语言感受天堂的生命力之美、和谐之美和作者对榕树与鸟的

挚爱。

1.在语义实践中去阅读。解读“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时,我引领学生“簇”与“堆”等词体会榕树的茂盛;从外表和形象的兩方面感受大榕树的强盛生命力,儿童自然而然理解了作者深爱大榕树的挚情。又如,解读“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起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引导儿童从情感体悟的角度比较语义。正如他们所说,“热闹”给人的感受是心旷神怡的,“吵闹”使人感受到心烦意乱。如此,学生从“热闹”一词感受到鸟的舒适生活和作者爱鸟的那份深情。

2.在想象体验中去阅读。读着“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时,儿童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看所写“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的鸟,会感受到形状在“大的”和“小的”之间、颜色有别于“花的”和“黑的”、动态有别于“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的无以数计、各种各样的鸟。

3.在感情朗读中去阅读。让学生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感情真是一种好办法。如“真是一株大树”感情朗读的教学过程如下:

(1)指名试读。(学生读的平淡而空泛,缺乏感受和体验)

(2)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带着感受读句子。(通过本校校园11亩来感受18亩榕树的大,学生再读句子就有了惊奇、赞叹的感受。)

(3)联系上下文语境指导朗读。(学生在解读“这句话回答了前文的什么问题”后,自然就读出了恍然大悟之情)

客观地说,阅读教学是发展儿童语言和提升儿童语文素养的沃土。但我深知感受性阅读教学符合儿童语言发展和语文教育的规律,能体现小学语文语的特点。因此,我会和学生一起在阅读实践中让心灵的感受在语言魅力中穿行。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论文 篇4

第四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探析

摘要: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奠定学生基本学习能力与人文理解能力的基础环节,而该课程教授过程中的阅读教学是其重点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教学的大力推广,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的弊端在逐渐暴露和落后于时代。因此,教师应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情感朗读教学方式,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感朗读;有效性分析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模式,需要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营造良好的阅读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充满学习自主性与对知识的渴求欲望投入到阅读课程中来。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提出,各种各样的新型教学方式层出不穷。情感朗读就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常用教学方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简要分析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具有的教学效果。

一、有效阅读教学无法实现的原因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信息与建立基础能力的关键时期,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课程的内容设计对学生能力激发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追求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研究也是理所当然。只有保证了教学课程的有效性才能促进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和筛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是,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课程中依旧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需要教师在教学课程中加以重视与注意。

(一)教师的专业水准参差不齐

面对同一篇优秀的阅读文本,不同的教师所表现出的教学效果千差万别,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性水准有差异。平庸的教师采用固定不变的教学流程,将一篇优美的课文也讲得黯然失色,所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学生难以融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中,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专业性水准高的教师,能够突破教学环境局限性,充分调动身边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灵活的教学手段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教学能力平庸的教师则为学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加上了人为的阻力。

(二)教学方式的僵化与单一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单一性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却忽略了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过程缺乏特色,阻碍教学效果的顺利推进。在教学中缺乏创新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新鲜感,难以调动学习的热情,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二、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必要性

朗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语言能力,增强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以实现良好阅读效果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对文本朗诵的过程实际上是与作品内容同化和顺化的过程,将文章的思想情感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朗读教学实际上就是学生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断内化的过程。朗读教学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将对文本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能力起步的初级阶段。而朗读这一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经常被教师所采用。在朗读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必须将文本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可以理解的元素再将其表达出来。而将这些元素的内化过程远远超过了教师对文本讲解的刺激强度。比如,在学习《荷花》这篇文章时,在教师反复引导学生朗读文章的情况下,很容易让学生对荷花娇艳欲滴的形象有一个切实的感受。特别是作者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种排比句式,既加强了对荷花的细节描写又规整了语言的表达形式。所以,朗读教学过程可以演变为学生的语言习得的过程。小学阶段的教学是学生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最好的时期,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过程中了解语言的表达形式,并运用语言熟练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对文本的理解能力。朗读教学能增强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朗读教学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必须督促学生在对文本的反复诵读中调动自己原有的语言背景与学习素材,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把握,从而将对文本内容的感性理解逐渐上升为理性层面。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难以持续的保持注意力,而朗读教学则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专注度的操作方式。而且,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发声速度比认字速度要快,可在诵读的过程中反复理解,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部分文本在阅读中难以理解的含义一经学生朗读就可以顺利掌握。比如,在学习《看雪》这篇文章时,对文章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段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强调两岸人民希望祖国统一的愿望。对此,教师可带领学生深情朗读原文,从中体会到看雪这一日常行为中所包含这思念祖国故土的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注意对原文生字词的掌握,更需要把握对文章的断句、节奏、强调等朗读技巧的重视,并帮助学生在朗读的训练中提升语言表现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依据文本内容的差异性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采用朗读的方式加强多文本内容的理解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诵读的教学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过程。诵读的教学方式绝不仅仅是有口无心式的表层教学,学生在对文本朗读的过程更是调动思维能力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比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重点抓住“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作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立足点。这句话中的金色代表了草地或者自然界的生物在作者的眼中代表不一样的意义,那么文章背后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此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也可以调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回忆自己心目中金色的草地。这样,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字词,从而可使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现在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在对文本内容朗读的过程中运用声音将文本形象再现,可以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与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运用抒情的朗读方式将学生带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三、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的注意事项

1.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朗读时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认知基础的薄弱以及心理特征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以持久的集中在课程上,再加上学生认识的字不够多,这就给学生的朗读带来了直接的隐患。面对这些教学挑战,都需要教师舍得投入时间与精力,在带领学生重复朗读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具体表现在,教师可以在初次阅读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而在第二次阅读中就需要教师依据学生不懂的知识重点和难点重复教学,在不断的反复中强化学生的记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2.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承担者,而且,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身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在博采众长中提升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报,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请教教学方法,不断地以更高的要求敦促自己,从而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民教师。

3.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活动。

由于地域的差异性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环境都有很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教学环境的现实情况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学生来说,个人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且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陈旧落后,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大多数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上。对于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来说,教学重点应该主要集中在训练学生掌握流利的普通话,让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得到保证。

4.处理好讲解与朗读之间的内在关系。较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师在课程上的讲解为主,但对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多少则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讲解是为学生的理解服务的。因此,教师应该处理好讲解与导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地去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与文本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情感朗读方式是较为常见的,且能够激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能力的教学方式。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思维理解能力都能够在内化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因此,面对朗读教学所产生的正面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增强个人教学的专业化水准,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吸收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建立自己的思维意识,培养个人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看待问题的独特角度,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思想内涵,使得学生在对文本内容的深入解读中获得批判研究能力,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吕珠源 单位:广东省海丰县海城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8).[2]孙艳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4):1.[3]陆云峰.素读:多维文化冲突中的根性觉醒———对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积极审视与本质探寻[J].江苏教育研究,2008(6).[4]邱旭红.入文境感文情知文律———阅读教学感悟语言的三个层次[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9(10).第五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浅议

摘要:

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不可不提的一项内容。尤其是小学阶段,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缺乏一定的学习能力,而阅读教学是为学生更好地输入知识的途径,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渠道,因此其地位尤其重要。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了阅读教学的效率。为此,本文将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展开研究,并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施对策 引言:

阅读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只有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不断输入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注重阅读教学,着眼于阅读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阅读技巧不足、缺乏读写意识、阅读习惯不良等问题,影响了阅读水平的提高,亟待引起重视。

1.1阅读技巧不足:

阅读需要讲求技巧,技巧是弥补学生阅读理解的重要砝码。然而,由于刚刚接触阅读的时间不长,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技巧,而教师也较少传授阅读的技巧,导致小学生在阅读方面事倍功半,逐渐丧失了阅读的信心。

1.2缺乏读写意识:

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中,听和说是相辅相成的,读和写是互补共进的,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具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意识,那么不仅可以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升。然而当前的小学生以及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并没有树立良好的读写意识,以致阅读效率也难以提升。

1.3阅读习惯不良: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尤为重要的。但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阅读时坐姿不正确,句子读不通顺、不当返读、指读、逐字阅读等,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到了学生的阅读效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尤其需要引起重视。

2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对策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传授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读写意识,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多措并举促进阅读教学的实施。

2.1传授学生阅读技巧:

小学生缺乏阅读经验,所以在阅读技巧方面存在欠缺,为此教师应该注重传授学生阅读技巧,教给学生一些小策略。比如:在阅读过程中,从题目入手,重点阅读文章每段的第一句话,阅读结尾,因为这些句子都是能体现文章主旨的语句;抓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这是文章的文眼;读问题,带着问题去进行阅读;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画出本课生字词,并注上音„„这些技巧都可以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经验更丰富,使其阅读效率得以提升。

2.2培养学生读写意识:

读和写之间存在着互补的关系,理清这个关系,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齐头并进。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有意识地带领学生理解课文的表现情况,理解语言的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写作知识,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样立意、选材、安顿层次结构和遣词造句的。可是教学中一定要将有关知识用最浅显的、适应小学生认知本领的语言来表述。假设,不妨将“立意”说成是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或中心意思,将“选材”表明为针对主要意思所要写的内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写作知识了解了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通过阅读技巧又了解了写作的要点。读写结合,大大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

2.3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阅读不仅需要阅读技巧,更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以下几种阅读习惯:(1)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阅读坐姿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视力,还影响到了学生的脊柱发育。为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保持良好的阅读坐姿,对不良的坐姿进行督促和提醒,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2)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恰当使用工具书,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阅读辅助方法。为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教学生在预习、朗读、自学的过程中适时使用工具书,利用工具书及时解决疑惑,加深印象。(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卫生习惯:阅读卫生,就是阅读过程中爱护书籍,不在书本上乱涂乱画,勾画重点时要整齐、美观。(4)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很多时候,学生阅读过后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此阅读就会低效甚至无效。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边读边记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字词,抄写优美的句子等,以加深印象。(5)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所谓专心,就是身心合一,聚精会神。为此,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阅读环境,阅读时应尽力避免干扰,做到安静,空气清新,光线适度;保证学生作息合理,因为作息不定时是分散注意的主要因素,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有利于专心阅读习惯的养成;保证学生的学习地点的固定,学习场所单纯固定,可以控制心理倾向;还要培养学生形成默读的习惯,因为默读能提高阅读速度,提高阅读专注度。做到这些,就能逐渐使学生养成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3结语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是一项重点,也是一项难点。由多年教学经验可以得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从一点一滴出发,教授学生阅读技巧,使学生掌握技巧,游刃有余;培养学生读写意识,使学生的阅读同写作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使学生在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终身。当然,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创新阅读形式、加强课外阅读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得出更完善、更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作者:田云友 单位:湖北省来凤县翔凤镇小学 参考文献

[1]李振国.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1(17).

[2]蔡银霞.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之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05).

[3]谢启华.论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13).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漫谈

哈维兰曾经说过:良好的阅读对于心灵就如良好的眼镜对于眼睛一样,它带你遍及于生活的细微之处.在我看来良好的阅读不仅可以让小朋友看到生活当中的细微之处,还能让小朋友建立好的价值观,为今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所以我认为新时代的阅读应该有明确的阅读理念,激发阅读兴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应该扮演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

1明确阅读理念,以读为本

著名文学家王登峰说道:吟诵是我们中华民族、中华儿女引以自豪的留给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会带给我们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成果以更真切的了解,已经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要有中国心、中国情。爱国首先就是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吟诵对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文化修养,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小学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着重培养他们读的能力,在慢慢吟诵的过程中了解作者的情感,慢慢感受,慢慢领会,直到自己能理解。例如在课文《东郭先生和狼》一文中,狼伸伸腰,舔舔嘴,对东郭先生说:“我现在饿得很,先生,如果找不到东西吃,我一定会饿死的。先生既然救了我,就把好事做到底,让我吃了你吧!”说着,就向东郭先生扑过去。在读这一句时有些小朋友读出了狼的狡黠和奸诈,而有些小朋友的语气却很拼平淡,没有当时那种场面的感觉„„在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

2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做什么都没那么吃力和无奈了,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定要有耐心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到《我的伯父鲁迅》许多同学都遇到了困难,自信心顿时没有了,我提出一个问题:伯父的鼻子为什么又塌又平呢?有针对性的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学生很快的能进入情境,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并乐于去发现问题,并解决这个问题。兴趣是学生阅读的源泉和动力。

3把主动阅读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都是以课堂,教材,教师为中心,很明显孩子没有主动学习的权利,都是老师的满堂灌,但是自从美国学者杜威提出了新三中心说:以学生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其实在阅读方面也是如此,孩子才是阅读的主体,而且他们也有自己观点和意见,他们想要主动去阅读,老师就应该给他们机会,主动阅读习惯的培养,孩子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培养表达方面的能力,对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帮助。

4抓住契机,适时引导学生

在《课程标准》里有提到,老师应该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提供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在孩子阅读出现误区或者困难的时候老师不应该直接就告诉他们答案,这样没有意义,也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著名教学家苏格拉底也比较提倡“产婆术”即启发法,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一步一步进行引导和启发,让他们自己探索出最后的结果,这样才能让小朋友在学习中成长和进步,老师也可以以同伴者或者阅读中的角色介入来帮助他们。作为老师要抓住时机,适时介入。

5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学贵有疑”,知识往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必要前提。阅读也不例外。能抓住重点,抓住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能力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阅读中要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探讨疑难问题。阅读应是开放性的,阅读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如图书馆、网络等。阅读应是挑战性的,要敢于探究未知的,要张扬个性,要有创新。阅读还应是实践性的,要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所以丰富的积累、良好的语感,全部通过阅读来实现。首先要加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有益读物。另外还要注意在阅读中的积累,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的篇段,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思维材料以及佳词好句,以此来增强语感,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7重视阅读感受的体验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阅读又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在阅读中要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要充分尊重学生鲜活的生命存在,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过程中要落实“对话”的理念,转变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感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在相互讨论中,在小组交流中,在合作学习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阅读,去理解词句。学生有自己的心得,有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有自己的评价,有自己的体验,有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快乐的精神体验的过程。

8结语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平台,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引导,老师的协助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互配合,相互合作,最终达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的。老师也不能故步自封,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创新的作用,让课堂充满吸引力和魅力。

作者:帅瑜 单位:江西南昌市洪都小学

第七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因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发生许多颠覆性变化,师生之间要适应并切实贯彻新课改后新教学理念,运用生动、民主、引导探讨的阅读学习方式。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现状,阐述了其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并对其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所助益。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方式

阅读是增加阅历、获得知识、扩散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同时,阅读还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形成。小学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由传统机械“填鸭式”教育方式逐步向启发探讨型教学方式转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授课模式由植入变为导学。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也应当与时俱进。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1.1基础知识不牢:

基础知识是任何课程的学习前提。以前,部分语文教师将冗繁的课堂或家庭作业当作基础知识训练的唯一手段,学生被动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质量大打折扣。学生的知识量少,知识面窄,知识基础不牢,致使学生课本乃至学生生涯的学习能力都备受影响。对此,加强对学生在阅读基础方面的能力,成为当前加强阅读的重要的方式。

1.2教学课程枯燥乏味:

目前我国小学学生学习时间分配主要在课堂,语文课程教学中长期由教师领导教学为主,单一的由教师领读或点名学生阅读等语文阅读学习模式,让学生哈欠连连,索然寡味。学生没有参与感、没有情感交流,无法真正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的。

1.3不重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老师,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知识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然而在我国升学机制影响下,教育机构注重学生学科成绩,长期强调升学率,对学生植入式教育,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得不到培养,甚至被生生浇灭。

1.4阅读教学模式死板: 语文学习是艰苦而复杂的脑力劳动,语文学习目的的实现需要长久持续的努力。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习习惯是思维定势和行为定势。其中思维定势由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来决定。作为授业者,不能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这对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形成严重阻碍。但是,在阅读教学中模式单

一、死板,如在教学中仅仅通过教师的讲授,忽视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因此,加强在阅读教学中合作、探究、讨论等方法的应用,成为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重要的方式和方法。

2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2.1牢固语文阅读知识基础:

阅读知识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体系的基础,这一要素在阅读过程中不可缺失,否则无法开展往后的阅读学习活动。阅读的整个思想构架和阅读的效率以及课堂的精彩性很大程度决定于小学生阅读知识的丰富量。鉴于阅读知识教学与其知识教学的区别,要牢固学生阅读知识基础,教师应使用各种有效工具及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趣味性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加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增加阅读的全面性。为学生整体阅读能力和语文学科学习能力提供帮助。

2.2设立合理阅读教学流程: 阅读课设计应先划分大板块,在建立大框架后,根据每一课具体内容进行填充重组。就小学阅读教学而言,课程中的情境设置非常实用,其通过创立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此外,根据文章语言特色,还应设立语言情境,加深学生阅读理解。通过这些步骤,真正让学生沉浸在阅读中,沉浸在作者文章的思想感情中。

2.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个体而言并非一成不变的,就群体来看也并非如出一辙的。学生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和不同的学习阶段其阅读兴趣表现出极大差异性。群体阅读兴趣间则因性别、性格的不同各有所好。小学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兴趣,认同学生的阅读感受,引导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根据学生求知欲特性,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化、多角度的阅读兴趣。在兴趣的牵引下,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发展,学习的主动性和执着性也能被调动起来。

2.4锻炼学生思维能力:

洛克威尔说过:“真知灼见,首先来自多思善疑”。善于思考,多有疑问,可以保持思维发散状态,发展思维维度。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好问性、求知欲都处于高度活跃时期,教师应抓住机会因材施教,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提出问题,运用动脑、动手、动口的方式为自己的问释疑佐证,再通过课堂课外与同学或家长的争辩讨论、观察试验达到释疑。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定性积极思考,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学习参与感,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更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思考质疑方法,提高学生独立思考水平,从而养成好的阅读、学习习惯。

3结语

新课程理念影响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具有更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除教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外,还应着重锻炼学生阅读质素和阅读精神。小学语文教师只有辩证科学的审视语文阅读教学,从思想上、行动上真正转变教学观念,才能充分挖掘出学生学习潜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课堂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聋校语文阅读教学要引领学生创新 篇5

一.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富有创新的情境, 引导学生多思, 激励学生多问, 不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关怀》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 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片断:

师:我们一起来看作者是怎样写周总理关怀我们的。一起读“周总理轻轻地走进来”。

生读句子。师纠正手语。强调“轻轻地”的逼真样子, 分析“走进来”的合适手语。齐读这句。

师:谁会做一回周总理的?生演示句意。

师:思考, 周总理轻轻地走进来, 说明总理怎么样?

明确:这个动作说明周总理怕影响我们上课, 体现出总理对我们的关怀。板书:轻轻地

师:指名ABC读句子———周总理一边和老师握手, 一边说:“老师好!同学们好!”。师纠正手语。齐读这句。

师:谁来做一回周总理?生演示句意。

师:思考, 周总理一边和老师握手, 一边说:“老师好!同学们好!”, 说明总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这个动作说明周总理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 体现出总理对我们的关怀。板书:一边…一边…

师:你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吗?

生说句子, 师指导。生写句子。师讲评。

师:现在我们把这两个句子放到课文第二段中, 连起来读一读课文。

二.教学中要体现人格的平等, 师生互相尊重, 教者鼓励学生自由探索, 勇于创新, 让学生得到足够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机会, 以达到“以情启情, 以情启思”。

教学《关怀》第三自然段时候, 我是这样设计的:

师:我们一起读“周总理让大家坐下。他走到教室后面, 看墙上的学习园地, 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

师:指名ABC读句子。师纠正手语。强调“大家”的手语不能分成“大”和“家”2个手语。 (大家是大房子吗?学生笑着摇头。) “后面”“墙上”“园地”的手语合理性。指出“点头”这个词不需要手语, 演示动作即可。齐读这句。

师:谁来做一回周总理?生演示句意。

师:思考, 如果去掉“一边看一边不住地点头”可以吗?用纸片遮住这一部分。指名学生演示, 比较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个动作一方面把句子写具体了, 另一方面说明周总理对我们学习很满意。体现出总理对我们的关怀。板书:不住地

师:指名ABC读句子———后来, 他在我身边坐下来, 拿起我的语文课本, 轻轻地问:“是讲这一课吗?”我连忙回答说:“是的。”

师纠正手语。齐读这句。

师:倪老师现在做一回周总理, 谁扮演文中的“我”和倪老师演示一下这两句话?师生演示句意。

师:思考, 句中的“轻轻地”可以去掉吗, 如果不可以, 说明总理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明确:这个词语说明周总理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人, 体现出总理对我们的关怀。板书:轻轻地

师:现在分角色读, 请男同学读周总理的句子, 女同学读写我的句子。生读句子, 师讲评。注意纠正手语。提醒学生:读句子时注意手语规范, 口型正确。

师:指名ABC读句子———周总理戴上眼镜, 认真地看课文。看完课文, 他把眼镜拿在手里, 跟我们一起听讲。

师纠正手语:“戴上”和“把眼镜拿在手里”可以直接演示动作, 不要逐字打手语。齐读这句。

师:谁来做一回周总理的?生演示句意。

师:思考, 句中的“眼镜”和倪老师戴的眼镜一样吗? (启发:为什么看课文要戴上, 听讲时要拿在手里?)

生:不一样。

师:什么地方不一样?

生:颜色、镜框。

师: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不一样:倪老师的是近视眼镜, 周总理的是老花眼镜。所以周总理看课文要戴上, 听讲时要拿在手里。

师:说明总理怎么样?

明确:这个“眼镜”的描写说明周总理年纪大了。进一步体悟:周总理年纪大了, 工作那么忙, 还到我们小学校来视察, 和我们一起上课, 体现出总理对我们是多么的关怀。板书:认真地

师:现在我们把这几个句子放到课文第三段中, 连起来读一读课文。指名学生依次个别读第三自然段的6句话。注意纠正手语。提醒学生:读句子时注意手语规范, 口型正确。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 篇6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每天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对于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来说,阅读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但是现在的阅读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过去的陈旧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长久处于封闭的状态,学生没有阅读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阅读,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信能力。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的探究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阅读教育也一改传统的教师灌输方式,代之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是学习这一活动的主角,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灵活运用语文教材,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阅读不只是课堂上的阅读,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针对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引导学生拓宽阅读视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资料进行阅读,教师不要干预学生的课外阅读,只起到引导的作用,给学生的阅读范围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2. 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教会学生独立阅读。

阅读需要技巧和方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最终教会学生独立阅读。首先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在学生刚开始阅读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篇幅比较短小、内容比较丰富的文章,比如《读者》、《知音》等杂志上的短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随着学生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散文和短篇小说等等,当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再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比较深奥的文章和中外名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一定不要急躁,否则容易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阅读热情。其次在阅读的方法上,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发表各自的见解,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学生之间不能够达成共识的问题,语文教师不要直接给出答案,要和学生共同探讨,引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答案,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更锻炼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高阅读兴趣。

3.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认真思考,自我感悟,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要鼓励学生突破教参的束缚,发散思维,锻炼创新思维能力,独立阅读,自主体会,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欣赏和鉴别阅读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题目,叫学生独立阅读的时候,认真思考,产生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独特见解,然后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了解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和不同见解,从而完善自己的思维方式,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综合其他同学的意见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4. 引导学生多途径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途径进行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最终使学生养成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要精心设计一些阅读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比赛等,培养学生的实践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另外语文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社会活动,接触社会,阅读社会这一百科全书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各种途径的阅读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并最终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

5. 教给学生怎样设疑,开发学生思维。

质疑是思维的源泉。有了疑问,学生才会主动去思考探究。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设疑,有了疑问可以及时说,如果对教师所讲的内容有疑问,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群策群力,共同把砂锅打破。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碰撞出新思维的火花,才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更好地培养其创新能力。

新的世纪已经对当今的中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教师一定要改变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运用创新思维,让学生多途径阅读,最重要的还是要教给学生怎样设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心中一定要装着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他们当成课堂的主人,教会其自主探究的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我们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这样去做,创新人才一定会在我们的语文大课堂中成长起来。

摘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创新教学是新世纪对中学语文教师的要求。创新教学指的就是不满足于让学生直接获得答案, 而是让其运用创造性思维, 把所学到的内容加以创新运用, 去适应新的情况, 即教会学生自主调控学习进程和学习策略的方法。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 篇7

一、论培养低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阅读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要靠后天长期阅读积累或在实践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1. 自主阅读能力不仅仅对语文学科有帮助,还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有所帮助。就像我们如果想学习其他科目的话,都想先去查看一下内容,而这就需要学生掌握这种阅读技巧,而这也将是学生未来应该掌握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会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2. 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能间接提升其审美能力。

审美的要求是对现实和艺术作品中对美好的事物进行准确的认知和理解。而这种阅读能力就是从学生的视觉上转换过来,最终转换成一种感知、情感。不难看出,一种自主的阅读能力不仅能获得大量的知识,还能开发思维,丰富自身,逐渐养成一种好的品质。

二、适当增加师生互动

教师在讲述文章时,首先可以以范读的形式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蕴涵的情感,同时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添加设置以形体、音乐、语言的形式来带动学习氛围,以此来唤起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欲望,使他们有更良好的学习态度。

例如,在学习《秋天》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选择用表演的方法来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秋叶飘落的唯美意境。在讲述《玩具和游戏》时,如果想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到文中介绍的“毛绒小熊”的样貌,教师同样可以选择用表演的形式来向学生介绍文中小熊的各种状态和动作。

通过这种互动的方式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让学生参与的课堂上的活动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好地感受到阅读带来的乐趣。

三、巧妙运用阅读的方法,把握重点

学生在在课堂上的时间终究是有限的,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教师也不可能把课文里的所有内容都教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在讲课之前提前对课文进行探究和分析,有效地把握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教学《奇妙的海底世界》时,教师就应该运用和重视学生对“奇妙”“世界”等词语的理解,让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性,也能深刻知道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时候,更可以深切地懂得大海固然漂亮,但是不保护环境的话,再美丽的大海也会慢慢被人类的污染所破坏,并一步步走向“破碎”。通过这样的形式学生才可以更深入地去感受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并能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再如《司马光》,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对司马光砸缸的举动进行简要分析,突出他们自己的意见,因为在当今社会有的学生会认为司马光的行为是出于乐于助人,但是也会有人认为他这种举动对物品造成的破坏是不正当行为。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他们把对文章的看法和意见写出来,教师在课后在进行整理统计,对想法过于偏激的学生予以矫正。这样在提高他们阅读水平的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阅读是低年级学生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教学当中,教师也要不断改进和纠正教学方法,积累正确的教学经验,并且还要在课堂上积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这样才能更好地、及时地了解他们的想法,进而才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阅读环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重视对课本的利用,这样才能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在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改革中,来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训练,让学生积极起来,从而来提高教学效率。

摘要:中国的汉语乃是国语,因此语文的重要性不用多说,最近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众人的关注,尤其是教师和家长们。而近年来阅读作为低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想要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而想要在实际阅读教学当中发挥作用,就应该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进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的学习乐趣。不断地积极改革和创新,从而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主阅读,创新研究

参考文献

[1]董迎来.小学低年级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21).

[2]张启奇.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J].新课程,2015(2).

[3]王秀梅.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浅谈[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模式探究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27-01

怎样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应清楚地认识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从“读书百遍,其意自现”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诵背十分强调,但在我们的眼中这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只有读熟了课本才有可能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过去和当前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使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因而阅读教学应做到让学生感知后有所领悟,只有这样我们的阅读教学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当然,在读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用标准的普通话读,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流利。

二、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如果不培养学生养成自觉、专心的思考习惯,阅读就会毫无效果。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然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

当然,阅读还要培养学生勤动笔的习惯。动笔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段落,也可以在文章中作出记号和批语,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写读后感。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我认为要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已知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产生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会产生什么问题,或想知道些什么?或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当学生怀着某种愿望或为达到某种愿望而进入阅读活动时,他的整个阅读过程会始终充满着阅读的期待、思索和探索,始终保持着阅读兴趣,阅读成为学生轻松愉快自主建构的过程。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四、多形式练,促进孩子感情朗读的快速成长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更是如此,要想学生都能有感情的朗读,多练习,多种形式的读是关键。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学生的朗读水平才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在教学中,应由教师的指令性转为学生的选择性,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进行多种形式感情朗读,如比赛读、分角色读、边演边读、配乐读、师生共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等,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学生主体了,积极性也就高了。

五、具体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如《草原》一课教学中,教师课前可播放赞美草原的歌曲,播放描绘草原景色的课件,创设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起学习课文的兴趣。教师在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时,抓住景物品词句,先读出感受再读出情感,从而体会作者老舍先生是如何触景生情的,然后把作者的感悟转化为学生自己的感悟。后面描写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时,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这样,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作品,加深了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六、互动评读,提升孩子感情朗读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在读时,采用评读,学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让每个孩子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的潜能,快乐地学习,提高孩子的朗读能力。

课堂上,我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学习主人,常鼓励学生互相评,互相合作,常对读不好的孩子说:别人的点评就是对你的最大帮助。读不好没关系,老师和同学会帮助你,所以,你要勇敢的站起来。听老师这么一说,一部分原来胆怯的孩子勇敢了,有信心了。这正如第斯多惠说的: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总之,语文中的阅读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只要我们教师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一个班出现几个读书出色的学生不难,难的是让全班同学能够有滋有味地读书,爱读书,这就不容易了。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要重视平时的课堂教学的中指导,同时要求学生养成有感情朗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孟庆伟.注重现代学法指导,凸现学生主体地位[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03)

[2]范雪娇.浅谈合作学习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1(09)

[3]梅妙聪.“图式”与快乐阅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 小学教学设计. 2009(15)

[4]潘建忠.图式与句式教学:一个转折复句的教学实验[J]. 心理科学. 2000(06)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 篇9

语文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是现代化进程中对教育的迫切要求,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本文就创新思维与语文阅读的关系,提出了三种有效的`提高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方法,即运用比较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运用同中见异比较分析的方法提高求异思维能力和运用避直设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作 者:李雪针 作者单位:汝南幼儿师范学校,河南,汝南,463300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创新思雏能力 比较阅读 同中见异 避直设曲

语文阅读教学创新之路 篇10

新课改以来,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越来越重视。就语文学科中的阅读教学而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内容、方法、途径和评价等,进行了全新的描述和界定。新课标的颁布,不仅要改变学生的语文阅读方式,而且也将改变语文教师践行职责的专业工作方式。其中《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阅读作用的表述是一致的:“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应该是在教师的专业引领和指导之下,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素养为目的,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标志性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

我国语文教育改革数十次,其中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我国的语文教学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语文范式的转变。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转型的特点,代表了语文教学转型的方式。阅读教学范式是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和学生对教与学的价值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的总和。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型标志着阅读教学的根本性变革,是各类因素促进的结果。同时,新课程改革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等等。针对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阅读教学的转型是一场必然的结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人才质量的需求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语文学科作为所有学科的基础性学科之一,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地位。在阅读教学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决定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所以,为了能顺利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教育工作者们正在进行探索阅读教学的最优化和创新阅读教学过程。

一、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观的主要地位

传统语文教学观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传统阅读教学的一大弊端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独裁解读”“一元解读”代替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即学生群体中不同学生对文本解读的汇总。传统的阅读教学习惯于“满堂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模式制定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也很难让学生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导致学生在阅读过程难以从开放的视角进行思考。教师的传统阅读解读“一元解读”和新时代的“多元解读”之间的矛盾就是传统阅读教学与创新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矛盾。所以,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广大教育界大胆创新阅读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等。传统的阅读教学范式与新课程改革中所形成的阅读教学范式的重要的区别在于教师和学生的课堂地位问题,即是以教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归根结底是没有树立科学观念和人文意识。其中在教学中人文意识淡化的突出表现是压抑学生阅读创新的潜能和热情、个性和灵性,装在了传统等教育模式的“套子里”不能自拔,不敢越雷池一步。

(二)应试教育使得课程内容复杂

在我国,“应试教育”可以说是深入人心的,无论是教师,学生、家长还是社会都将其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这也造成了一些对于教育教学的不利局面,长此以往,语文阅读教学必然会陷入灌输式的教学困境不宜自拔。其中究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考察最多的就是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知识的理解力,而非语文能力的考察。与此同时,应试教育所考核的教育内容复杂,应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知识的容器,成绩是从的教育,也体现不出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尽快扭转这种教学的不利态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创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语文教学水平,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的飞跃和突破。

(三)鼓励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高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工作者尝试着新的探索和创新。鼓励创新,但不消极为之。新的阅读教学范式它具有自身的生成性、对话性以及变动性。教师应该理解创新阅读教学的真正的含义、掌握进行创新阅读教学的应用策略才能真正地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双翼尽可能平稳地翱翔在广阔的蔚蓝天空之上。创新是在自身阅读和研讨的基础上,自己个人把文章内容以及文章形式的某一方面,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文学素养、文化知识、思想情感等思考,通过比较、扩展、联想和推测,总结或者对比出某种和“教科书参考”不同的内容,求同存异,并用简要的、总结性的语言或者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迫于学校、家长、升学等各方面的压力,这个环节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方面积极性不高,有待加强。教学中教材只是个“例子”,把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通过“例子”创新教学。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积极主动地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做出合理的、积极的评价。

二、中学语文创新阅读教学实施的策略

(一)教学目标要准确明确

在新的课程背景下,为了有效地显现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特点,就需要在进行教学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特点,来制定出适度的、完整的、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教学创新。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一定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进行目标设计。语文课程改革,制定新课程目标采用了崭新的思路,突破传统和过去的应试教育课程体系,重视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的束缚,一定要强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新要求。考虑信息社会的特点,着眼于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频繁,实用的要求,淡化对系统语文的知识传授的要求,重点突出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的本质。

(二)教学方式要灵活新颖

传统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独白式讲解为主的。教师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或者是他人,如:教材编写者、学科研究者的理解通过言语传达给学生。教师唱“独角戏”,课堂“一言堂”。新课程改革由于强调师生平等,强调师生的平等性,主体性,特别是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教学成了阅读主要的教学方式。对话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创新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就是这样的真正的学习,而不是有教师独裁,由教师越俎代庖。学生要自己亲自去尝“梨子”的味道,而不是去吃教师咀嚼过的“馒头”。教师不仅仅要上好课,还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新颖。“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调动学生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设氛围和情境。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一些读书展评、背诵比赛、写诗大赛、查字典比赛、默写比赛、书法比赛、角色表演等活动。通过这种积极竞争比赛,使得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心情愉悦,获得知识的前提下,锻炼了能力。学生通过努力取得成功,能再感到成功喜悦的同时,保持创新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要及时更新

新课改倡导开放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场所不能局限于课堂,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大语文”教学观,不能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而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与外界的新鲜事物多接触,通过生活的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立足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让学生在广阔的学习空间里开阔视野,学习语文知识,丰富情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获得语文知识,应用语文知识,学会学习,才能有所创新。

最后,创新阅读教学有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呆板僵滞的现状,有利于设计和贯彻好的教学方法,从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创新想象、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等,更有效地推动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和新颁布的“课标”的贯彻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而言之,语文创新阅读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宗旨的教学。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方式,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就一定会柳暗花明,取得最佳效果,在此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需要不断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为整个语文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摘要:在推广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创新阅读教学,是针对传统的接受性阅读教学而言的。创新阅读教学则是教师积极采取开放性教学方式,把学生视为阅读的主体,赋予学生质疑问难和讨论发言的权利,产生不同于他人的新见解的一种教学方式。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通过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有关前沿理论,联系阅读教学范式的转变。针对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其创新阅读教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最终实现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质的突破和飞跃。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理念,阅读教学范式,创新,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央教科所.创新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潘洪刚.新课标下的教育理念[N].语文报(高中版),2003.

[3]潘文富.新理念新教法新角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4).

[4]严小玲.语文教学应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3(6).

[5]郑洪根.如何组织新课标理念下的合作学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8).

[6]中央教科所编.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上一篇:草原工作下一篇:细化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