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十篇

2024-07-03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篇1

一、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体育教学的前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更强调师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因此创建一种民主、和谐与亲密的师生关系势在必行。在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应丛敬业爱生;改变教学作风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尊重、信任学生;摆正师生位置, 调整师生关系等几个方面来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二、让音乐走进课堂

在体育课上我们不仅只有重复的身体练习还要有美的享受, 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师的讲解、示范, 播放轻音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 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 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 寓教于乐。

三、体育游戏化、比赛化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等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中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 游戏和比赛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 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 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 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 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 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或比赛的手段来提高兴趣, 使课变得生动多姿, 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 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

1.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参与教学活动, 与学生亲密接触, 就能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体能状况, 对教学的实施目标有了全面的了解, 才能制订出相对应的运动负荷和技能培养目标。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篇2

一、有效的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

在数学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现在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经验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经验的获得要靠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现实生活中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用生活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情境化,增强学习材料的亲和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识、新问题。

1. 合理采撷生活经验。

《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要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经验进行总结和升华,感受从社会生活中抽象出的数学,促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数学学习的真实意义。

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但联系的事例要真实准确,要能反映数学的本质属性。如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例子。有学生举例:“妈妈买来1个西瓜,切成10块,我拿了一块,用分数表示为(%)”,“水池里有5条鱼,我捞上来2条,余下(%)”。这两例就不符合分数意义中“平均分”的涵义。再如,在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一课中,当教师要求学生举例生活中所见到的圆时,有学生这样举例:“爸爸妈妈的脸是圆的”、“葡萄是圆的”。这两例也是不符合概念要求的。如果教师一味予以肯定,那么,学生刚建立的数学概念就会模糊不清,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疏导,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寻符合要求的与上述学习特征紧密联系的例子。当学生举出不符要求的例子时,该否定的就要否定,不能一味实行教育“减法”使课堂失去很多东西,就像“满堂灌”扼杀了教学的生命力一样,用教育“减法”减出来的一味自主建构,丢失的将会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标。

2. 情境导入,任务驱动。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有活力与灵性,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是学生常见却被忽视的。教师要捕捉住这些生活现象并在教学中把这些生活原型在课堂上重现,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设置悬念,引起思考,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的感受打开思维的闸门。

二、实有效真的教学要尊重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

学生学习数学是以原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通过调整、内化,把新知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但是,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不注重旧知的复习,不注重寻找重新知识的衔接点,要么旧知的复习与新知没有联系或者联系甚少,新旧知识各一张皮,要么不注重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注重在旧知的复习中渗透新知,横空出世,突兀地将新知展示给学生,造成因知识的连接不到位而增加学习的难度。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是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夯实基础,使学生对新知的学习不是无源之水;二是要通过情境的创设,语言的激励,动手操作实践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要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设计介于新旧知识之间,学生学习的亚目标,充当新旧知识联系桥梁。

三、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的稳定,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讲《圆柱的表面积》时,我手里拿着一个带商标纸的铁皮罐头盒走进教室,说:“老师昨天从超市买了一个铁皮罐头,请同学们看,老师想知道师傅做这样的一个铁皮罐头盒需要多少铁皮,需要多大的商标纸呢?你们能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我留给同学们一段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认为可以通过计算圆柱的三个面的面积来求需要铁皮的面积,而要求商标纸大小需要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我先让学生动手测量计算时所需要的数据,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学生轻松地学会了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这比利用课本中的例题抽象的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利用表扬、鼓励、树榜样等方法让学生认真听讲。例如:看××同学听得多认真,坐得多端正,相信大家也一定能与他一样。

在课堂上要想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课,我觉得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修养,自身的素质。我们在听一些名师讲课时,会发现学生不会开小差,更不会交头接耳,而是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讲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充满了智慧、恰如其分的评价无不吸引着学生的眼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因此,我们只有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做一名富有魅力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才会更精彩,学生才会乐而忘返。

四、学生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手和脑、脑和口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动手可以使脑得到发展,动口可以发展思维。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在二三十年代就主张“教、学、做合一”,“手和脑一块干”,“教育学都以做为中心”。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运用这些方法,坚持少讲多练多实践,使手、脑、口有机结合。如在教学乘除法应用题时,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小商品,在课堂上让一部分学生当售货员,另一部分学生当顾客,学生在买卖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而且培养了文明待客,礼貌待人的好习惯。

五、积极开展课外兴趣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篇3

【关键词】 创建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8-047-01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中,高效课堂已经成为现代教学方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研究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幸福作好准备,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长期以来,“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影响、指导着千百年来的为人师者。然而,“传”、“授”、“解”的主体都是“师”,如此一来,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把老师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切都由老师唱主角,课堂成了老师表演的地方,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显然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索的翅膀,“天下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何况是活生生的来自不同家庭、具备不同资质、拥有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们呢?因而,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以自由翱翔的广阔天地,成了时代的呼唤。如何让学生主动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探求知识的宝藏?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主动性”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它具体表现为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有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气势。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教师的激发及引导。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协调,师生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进入学习的角色,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一种能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情境,就是发挥情感在学习中的作用,唤起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机。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故学生在学习中没有问题就没有兴趣,没有思维没有创新。问题出自于怀疑,不怀疑就没有问题,不怀疑就不能见真理。而学生能不能提出好的、标新立异的问题,关键是教师要解放思想,转化教育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创设条件给学生大胆猜测想象,并给予引导。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波利亚曾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并纳入认知结构中。例如,“分数意义”的教学,教师可让学生事先准备充分的材料(实物、长方形和正方形纸、小棒等),上课后教师提出:“你能把这些物体或图形平均分吗?平均分之后你可以得到哪些分数?”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学生都很有兴趣地投入到自主探索的活动之中,充分自由地选择材料,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索实践。通过这个实践操作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分数产生的过程,亨受到成功的愉悦经历。

四、及时激励评价,体验探究乐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习结果,又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因此,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而且要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为只有让学生获得成功,才会保持足够的探究热情,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给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对学生探究过程中的点滴成绩,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要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实施分层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强烈更主动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商不变规律”时,先出示一组算式: 6÷3=2, 60÷20=3,600÷300=2, 6000÷3000=2,然后提出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各有什么变化?商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学生探究学习,在探究过程中,对于学生得出的结论,老师都能及时评价,给予充分的表扬、肯定。有学生提出: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商不变。老师马上表扬他是个肯动脑筋的孩子,但说得不够准确,鼓励他继续探索。不一会儿,他又高兴地举起了手,还没等老师喊他,就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回答:“应该是这样的: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老师又及时肯定他:“你真棒!但你说的只是同时扩大相同倍数时的情况,同学们想想在什么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马上有学生回答在同时缩小相同倍数的情况下,商也是不变的。

学生都获得了探究成功的体验,大大提高了探究的热情,顺理成章地探究、总结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如何创建语文高效课堂 篇4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教学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化的学习过程中,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进一步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整体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识字教学。众所周知,汉字结构复杂、相似性大、字形多,学生学习起来有着相当大的难度。如在教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丁丁冬冬?W识字》时,笔者尝试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可使学生乐于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将汉字中的音、形、义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语言紧密结合起来,做到练习与识字相结合,进而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教师可尝试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分组、归类识字教学,让学生认识“木字旁”“苹字头”和“竹字头”的字,通过练习掌握生字。其次,让学生在练习中认识生字。一练,语言尝试――“读一读”。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白板一体机上观看一些字词图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生字的写法和读音有大致的了解。二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写一写”“比一比”。积累巩固所学的生字,使学生不仅对已学过的旧知识进行了巩固学习,又使学生对新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了简单的积累,更扩展了学生对其他词语和句子的运用方法。三练,特点特征的发现――“金钥匙”。教师让学生通过看图认识“休”“看”等会意字。单纯的识字、学句等学习方式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枯燥、乏味。但是通过教师设计的这样一种多媒体学习方式,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进一步探索并获取知识。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会层层推进、有序积累,从而将识字、认识事物与说话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达到识字的目的。

一、借助多媒体延伸课文内容

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车的世界》一课中,笔者尝试着借助多媒体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和延伸。首先,借助多媒体语音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其次,将课文内容延伸,使学生认识各种车辆和交通法规,懂得要遵守交通法规、注意交通安全等。通过观看城市、农村中的各种车辆并说出它们的名称、用途,初步认识交通规则。考虑到学生年纪小及知识能力较弱的特点,加上学生本身生活在农村,对于交通规则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笔者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介绍交通规则方面的影片并制成课件。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小影片,加深了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最后,课内外相结合。当学生了解了交通问题、唤起了交通安全意识时,他们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笔者就让学生畅想应该怎样遵守交通规则。教学中的一个例子只是教材上的一篇课文,教学目的是通过例文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二、借助多媒体培养学习能力

当前新课改的目标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语文《水乡歌》一课教学中,笔者借助多媒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我们生活在北方,对江南水乡的美景无法亲观,所以笔者在课前利用互联网,搜集一些南方优美山水的图片资料,并在课堂上插入多媒体课件。第二,学生借助多媒体学习,教师须引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水乡水多的特点,教给学生“看一看”“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的学习方法。第三,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能力。学习小组自主选择学习水乡的其他特征,教师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交互式教学,实现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第四,小组汇报,在交流中进步。学生借助多媒体进行汇报交流:配乐朗读,说说对江南水乡的认识,并展示风景画让学生欣赏。

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发展,另外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为学生创设一种乐于学习的情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对课文内容进行发散、延伸,将课堂内外的活动相融合。目前我们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探索重在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也就是软件制作中的“优化处理”。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应更广更深,要想改变传统的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就应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整合,探索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论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改革

一、引言

在新课程进行新教学改革的推动下,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是教师的追求和梦想。面对新课改的挑战, 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 如何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这是一个值得去深思的问题。

二、教师的精心备课, 有利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校课堂

1. 教师的精心备课是创建小学数学高校课堂的前提

教师在备课前, 教师需要对所教的教材研究与钻研, 教材的领悟要更深化, 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制有深刻的理解, 明白小学数学教学的本质, 明确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 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难点, 要了解并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灵活运用、创造性的去利用数学教材, 丰富教学内容, 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与优势, 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要了解小学数学教材里的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单元, 每一个例题甚至课后练习题所出的位置及作用。在课堂上精讲细讲, 让学生多练习, 打造出一个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2. 教师对学生充分了解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起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设计编写数学必须先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 小学生学习数学由被动到主动地去接受信息, 在学生拥有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 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教学前先了解学生, 改进知识体系, 知识结构重新建造、重新组合, 对创建高效课堂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3.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精心制定直接决定了小学数学课堂的高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决定了老师教学的方向, 也影响者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所有的小学学生, 没有考虑到小学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当然, 教学目标不可能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但是, 把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制定还是可以的。在数学计算时分成三个目标, 基础差的学生只要能掌握计算方法就可以, 基础一般的学生要会运用多种算法, 基础好的学生要熟练运用多种算法, 并且还要学会用最适合的方法, 制定分层次目标, 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原有水平。

三、老师优化教学过程, 有利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1. 营造学习数学的良好环境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是平等的关系, 和学生一起交流、讨论、学习和合作。共同营造出一个快乐、轻松的良好数学教学环境, 有利于数学课堂的发展, 老师可以用自身的激情来带动学生学习数学的氛围,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可以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眼神和微笑等来活跃数学课堂的氛围, 课堂变得很有活力, 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 学生快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

2. 通过设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布卢姆说: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 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 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 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巧妙的提出问题, 针对数学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在合适的情况下设置悬念, 激发出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进去, 积极主动的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自主意识。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将学生分成小组, 规定小组任务, 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又有相互的联系, 共同完成任务, 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 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当然, 老师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会倾听, 并正确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善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堂效果才能达到最好。

3. 将小学数学课程与生活密切联系

数学课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 数学源于现实生活, 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并且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求老师讲课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 把一些数学问题给学生提炼出来, 然后再把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增强在生活中对数学的学习意识, 发挥聪明才智, 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体验到数学的实用性, 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对数学学习理解的更加深刻, 善于将数学知识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激发对数学学习的欲望, 学以致用。

4.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把数学知识的抽象化变得具体化、简单化, 更加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多媒体电脑制作的课件上课, 图文并茂, 小学生会比较感兴趣, 在知识构建时把图片变静止为动态, 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简单为复杂, 从而解决一些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问题, 对内容的精讲, 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大大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在一个自由愉快的环境里学习知识,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主动性, 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知识, 学生轻松掌握数学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师紧抓学生的课后学习, 有利于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的前后知识都是衔接的, 联系性很强, 课后复习有利于巩固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还给学生了一个发展的空间, 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有针对性的复习, 找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题目去复习, 让学生多多练习数学的基础, 加强对数学重点、难点的演练, 让学生在演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引导学生能够受到启发, 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并把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提高上去, 有效地延伸了课堂效果。

五、总结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教师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和合作者,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 小学教学课前、课堂、课后都是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刘士芹.浅谈如何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12) :20-21.

[2]惠卓萍.分层教学,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学生之友, 2013, (7) :15-17.

[3]杨洁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实验研究[N].天津师范大学.2012.

[4]温静.浅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D].中小学电教, 2012.

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篇6

陶行知曾说:“唤起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治学以兴趣为主,兴趣愈多,则从事弥力,从事弥力则成效愈著。”小朋友天生好玩好动,对新事物都很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能充分把握学生的童趣,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有利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在喜欢的领域不用你督促就很努力,比如有的孩子游戏机玩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足球踢得非常好,而且不知疲倦,这是兴趣所致。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喜欢的游戏把信息技术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我让学生先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游戏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单纯练习鼠标的操作是枯燥乏味的,我安排了纸牌游戏。要求学生自己研究怎样启动纸牌游戏,怎么玩。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特点的CAI软件,通过计算游戏、拼图、简易加法、赛车等富有童趣的游戏,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落实了教学任务,懂得了平常课堂中很难理解的回车键、空白键、上档键、光标键、退格键的作用与使用。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二、 自 主 探 究,学以致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绝招”“金点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学生都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变成了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了“观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我布置学生用两周时间完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以“环保”为大主题的电子演示文稿,学生为了完成这一课题,查阅资料,确立小主题,编写小文章,绘画小插图,设计排版时,学生的成功喜悦尽写在脸上。

三、实施任务驱动,体验成功

由于小学生具有好动、缺乏毅力等性格特点,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让学生带着真实而具体的学习任务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在一个寓学于实践的教学情境里,充满兴趣、愉快地进行学习。这种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在《图形变化》时,我提出三个任务:“让蝴蝶飞到花朵上”(移动)、“把小动物复制到画图文档中”(复制、粘贴)、“添加自己的创意,展示个性”(体现层次性);在讲画图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幅“中山公园的喷泉图”;在学完《制作表格》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本校功课表;又如“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我要求学生用计算机做一个有创意的电子贺卡,用E-mail发送给好朋友。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把各种孤立的计算机技能融合在一起来解决问题,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经历了活动、实践和心理的体验,体验了创作的成功,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不少教师总是对着教材上的例题进行讲解,接着让学生跟着做,忽略了课本习题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教师应该设计一些与教材知识点相关的习题,设计的习题要满足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的特点,满足小学生学习的心理,促使学生去发现、去讨论,和其他同学共同探索,寻找正确答案。通过对习题的探究、讨论和解答,挖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只有不断地思考、探究、再思考的过程,在学会观察、操作、交流、总结等活动中逐步体会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信息技术的魅力,同时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操作。

总而言之,要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就要探索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精心设计每一堂课,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学、乐学、爱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及时“充电”,更新教育观念,上好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课。本文从利用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学以致用;实施任务驱动,体验成功;注重引导,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四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

低年级数学教学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篇7

我师范毕业担任教育教学工作后, 大部分时间都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 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这种情况下,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创建高效课堂呢?我从听、说、讲、做等四个方面积极引导, 尝试了一系列提高学习效率的举措, 为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创建了实施途径。

二、创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 让学生仔细听起来

听课是课堂上学生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 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少的首要因素。课上我都会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 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 我就适时的表扬。如, “你看, ××听讲多认真呀, 小朋友们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 我都会用目光加以暗示。低年级学生很单纯, 都爱受表扬, 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一些。

低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 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 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 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 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 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 老师一讲课, 学生都自觉地听起来, 课堂自然走向高效。

(二) 让学生积极想起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 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 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分计算棒一边思考, 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 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十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 我才刚开讲, 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 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 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 有的算法清晰, 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 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12-9=3……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 从而重新思考关于十几减9的相关知识。这样, 有说自己的算理、算法的, 有进行验证、补充的, 从而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 让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 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三) 让学生大胆讲出来

讲出来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 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 必须表达清楚, 使别人能听懂, 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 所以讲出来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让学生发言, 但一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 有的学生按捺不住, 提意见:“老师, 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一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 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 老师都看见了, 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 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 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 一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 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 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 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 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 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 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 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一次遇到这样一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 后面有3个人, 这一排一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 有的说是9个, 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 后面3个人, 5+3=8, 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一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 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以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讲出来, 为高效课堂的形成推波助澜。

(四) 让学生随时做起来

做起来就是动手操作, 它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 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经验, 在“做中想, 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 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低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 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 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 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

三、结论

低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 在教学中光靠老师的工作是是难以创建出高效课堂的。信任孩子, 信任学生, 在他们天性活泼好动的驱使下, 让他们仔细听起来, 积极想起来, 大胆讲出来, 随时动手做起来, 课堂教学必将步入高效

参考文献

[1]夏敏.新课程背景下学习规则的思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9 (9) .

如何创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创建策略

创建高效语文课堂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要做好这项工作,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组织艺术,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全身心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气氛,营造氛围

语文课程蕴含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体验。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出动人的教学情境与氛围。选进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教师设计导语时除了考虑知识传授外,还必须把握文中的“情”,以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移情、冶情。

二、创建“充满真情实感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用情感调动学生情绪,从而达到学知与育人的完美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基点就在于“情感”,源头就是对学生的爱。“爱与责任是教师的灵魂”。一个没有激情、没有爱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呢?只有把语文课变成“情感的课堂”,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才能夯实高效课堂的基础。

三、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只有在学生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因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质疑过程中不断创新,培养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推陈出新、前所未有”的精神。如教学《詹天佑》时,在学生熟读自悟的基础上,教师创造性地设计出办詹天佑展览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办展览这一创造性练习,展示学习所得,培养能力。教师先让学生讨论展览的一般内容:前言、事迹(图片、文字、实物)、结束语等;然后小组讨论合作,根据课内外学到的知识,有的写前言,有的写事迹,有的画詹天佑的设计图,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各组推选解说员进行解说。学生在这种创造性练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得生动、学得扎实。

四、采用异步教学法,面向全体学生

语文教学具体实施中,我采用异步教学法。对成绩优秀的学生,除指导他们超前学习之外,课堂上我还让他们创新思维,从不同角度分析、思考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照顾中下生,让他们在40分钟内有较大收获,并注意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会做为前提,针对他们的思维力,多启发提问,对于他们的闪光点则给予充分肯定,作业难度适中。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发展,下层学生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使各类学生经常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把学习自主权交给学生,使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教师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之在表现中提高兴趣,逐步把他们引导到教学目标上。教师必须把握面向全体,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层次性原则,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重视个性技能发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注重语文能力培养有机地和知识教学过程相结合,将语文能力培养寓于知识的领会、理解、运用、掌握之中,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培养不同个性技能,使他们的能力不断提高。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学习方式,已为广大教师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设计怎样的问题成了合作学习的关键。讨论的问题必须是高质量、有探究价值的,那么应如何设计问题呢?可以这样操作:如请同学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一一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三维模式。小组学习中获得的知识无疑比通过老师讲解获得的印象更为深刻,从而为高效课堂提供有效手段。

六、组织有效的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最有效的检验知识掌握度的手段,练习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可以此制定出更有效的教学手段。以往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这样的假象,上完课后感觉课上得挺顺利,课堂气氛空前地好,学生能配合老师教学,效果应该不错。结果大出所料,家庭作业质量极差。归根结底在于课堂上学生没有通过充分、有效的练习巩固新知,教师不能通过课堂练习反馈查漏补缺,及时调整教学过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应承认学生的差异,在练习设计上更应该承认学生基础的差别,因材施教地设计不同层次练习,让不同层次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构建语文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

七、优化教学评价

人人都喜欢听赞美自己的话,尤其小学生年龄小,各方面发展都不成熟,教师无意中一句鼓励的话,他们都能高兴半天。我们在课堂上要不吝啬赞美学生,每当学生回答完我提出的问题,都应该说:“真棒,你的回答很符合老师心目中的答案。”“哇,这样的想法老师都没有想到。”“没关系,我期待你下节课的表现,大家来鼓励一下。”等等诸如此类的话。这样简单的话语能对小学生产生特别大的鼓励作用,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为了构建起高效的教学课堂,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寻找更多适合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武宏.小学语文高效教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如何创建高效课堂 篇9

高效课堂,就是指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收获较高的教学成果的课堂。其具体指的是以有效课堂为基础,进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加快教学进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果,对社会及教学都有着积极作用的课堂。以下简要论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方法,希望对我们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所帮助。

一、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单调地讲解知识内容,学生麻木地记录笔记,背诵知识点,教学进度缓慢,效果较差,同时禁锢了学生们的思想。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可以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大胆提出问题,展开自身想象的翅膀。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应广泛阅读书籍,拓宽自身知识面,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优化教学过程

在当前教学背景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具有清晰的文本意识。语文课本是由多位专家依据课程标准、课程知识点进行编着而成,并不是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编写的,学生在进行知识探索时,原有的知识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讲解知识时应全面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帮助学生更为快速地掌握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为教学任务,对高效课堂中的教学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教师应在语文教材的内容挖掘及内容设计中下工夫,不仅要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熟练掌握,同时还要有规划地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授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能力,设计符合学生们的教学过程,进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例如:班级学生喜爱玩耍,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添加一些同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小游戏,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如果班级学生都喜欢音乐,教师就可以找寻一些轻音乐在课前播放,为学生创建一个舒适、轻松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等等。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创建高效课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课堂中。多媒体可以为学生展现一个更形象、灵活、丰富的世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让学生自主进行学习,探索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解《黄河颂》一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一些关于黄河的图片,让学生体会黄河的宽广,再利用多媒体播放与黄河相关的歌曲《黄河大合唱》《黄河颂》等,进一步让学生对课文中描写的黄河进行体会。当然,多媒体技术也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辅助方法,教师在利用时应注意尺度,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引导。

四、注重对学生习惯的培养

创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篇10

一、高效课堂的内涵

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 单位时间内高效、高质完成教学任务, 提高教育质量。高效课堂就其内涵, 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其外延涵盖课前预习、课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 从而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般来说, 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为: 课堂充满激情, 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 学生思维活跃, 目标达成。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 乐不乐学, 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是否达成。

二、数学课中让学生“说”

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 也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 反过来, 良好的逻辑思维又会引导出准确、流畅而又周密的语言。在教学实践中, 不少老师只强调“怎样解题”, 而忽视了“如何说题 ( 说题意、说思路、说解法、说检验等) ”。看似这是重视解题, 实则这是忽略了解题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 加强课堂教学中的“说题训练”, 不但能养成学生解题的思维习惯, 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一, 每解答一道应用题时, 不必急于去求答案, 而要让学生分别进行顺思考和逆思考, 把解题思路及计划说出来, 再把说出的意义与原题对照, 看看是否一致, 如不一致, 则要重新分析、认真检查, 直到说出的意义与原题一致为止。第二, 对于题中某一个条件或问题, 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转换的思想, 说成与其内容等价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使学生加深理解, 从而丰富解题方法, 提高解题能力。这样, 学生解题的思路就会开阔, 方法就会灵活多样, 从而化难为易。第三, 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自由争辩, 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发表不同见解的思维品质, 寻找到独特的解题方法。

三、明确教学目标

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就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 拟定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 做到基本能力、道德情操、教育基础知识等方面相得益彰。例如, 简易方程的教学目标为: (1) 初步了解“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 等式与方程, 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以及检验格式, 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3) 注重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磨砺并形成知难而进的坚强意志。把这些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各种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既掌握了基础知识, 又发展了智力。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教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四、充分的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 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 也是杂乱无章的, 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 充分用好这40 分钟的每一秒, 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 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 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 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标准》, 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对照执行。首先, 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 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 自然就丧失了信心; 而篮筐太低了, 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 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其次, 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 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 缺一不可。再次,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 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 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 以上的学生掌握80% 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 而对于那些后进生, 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 让他们循序渐进。

五、合理运用多媒体, 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多媒体的应用, 无疑给数学课堂带了许多的便利和欢乐, 尤其在解释一些非常抽象的内容时, 多媒体的音频视频动画配合能够给儿童一个很直观的印象。小学阶段的数学, 我认为最难的就是应用题, 因为他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考量, 也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提升。在我的班级里, 最受欢迎的课堂模式就是多媒体动画的讲授方式。例如, 在讲应用题时, 我就采用了中美军舰行驶的动画: 中美两艘军舰不停地往返于两个军事基地之间巡逻。中方舰时速12 千米, 美方舰时速9 千米, 两舰从两个基地同时相向出发, 第一次相遇时恰巧用了6 小时。这两个军事基地之间有多少千米? 这种形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还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思维的扩展。

综上所述, 高效课堂其实就是一个趣味的生态课堂, 他是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也是走进数学世界的基石。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 更应该做一名引路人, 用更完备的专业知识和更具责任感的心来为他们做好前进的引航人。

摘要: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 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以教学理论作指导, 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 不断总结, 不断完善和创新, 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培训管理下一篇:绿色营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