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评价论文十篇

2024-09-12

高考评价论文 篇1

看问题的视角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在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评价之前, 我们应该形成明确的评价标准。但对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标准历来众说纷纭, 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对命题者来说, 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每年高考作文命题一公布, 各路专家、学者、发言人等或批评或赞扬, 各有各的道理, 让命题者一头雾水, 不知所措。本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与各地区的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总结概括出几点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标准, 予以参考。

1.符合主流价值观

高考作文题要有引导所有考生将目光投向社会主流思想和文化的教育导向, 既能选拔出优秀的人才, 又能昭示或鼓舞全体青少年健康成长。现代社会是文化开放的社会, 高考作文题应发挥文化的导向作用, 进行正面引导, 避免青年学生迷失在多元的文化环境中, 使他们认清主流意识形态, 认清自己与群体的关系, 这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有利于他们对生存现实的思考。这强调高考作文命题要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

2.结合考生的生命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对“表达”的第一条要求是“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高考作文的对象是高中考生, 命题者应充分考虑命题的对象, 站在考生的角度, 结合他们的生命体验, 为他们提供创造的天地, 触发他们创作的激情, 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够表达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

3.具有哲理意味

2007年, 我国教育部颁布的高考作文考试大纲将“发展等级”中的“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调整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考查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各种关系进行思维的能力, 这属于哲学范畴的内容。如果高考作文命题没有体现哲理意味, 那么, 评价标准“具有哲理意味”就显得毫无意义。由此可见, 针对高考作文题进行评价, 是否具有哲理意味显得十分重要。

4.具有一定的选拔性

因为高考已经不再是义务教育范畴中的考试形式, 肩负着为高校选拔人才、为国家输送高等优质建设者的艰巨重任, 因此, 高考作文命题并不能满足大众的期待心理, 要有一定的难度和离散度。如果所有考生的作文分数不相上下, 高考就会失去其根本的意义。但, 高考作文命题也不能忽视公平性, 要适应不同性别、不同地区考生的心理特征, 难易适中是高考作文命题最理想的境界。此外, 作为选拔考试, 高考作文应该有较好的区分度 (见表1) 。

二、关于高考作文命题的评价

纵观近几年各地区的高考作文题, 我们会发现, 有一定的突破, 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本文以上述4个标准为依据, 针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评价分析。

1.优点

第一, 贴近考生生活, 让考生有话可说。高考作文题应面向全体考生, 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要求, 但一些省市为了反押题、反猜题, 将题目出得或偏或怪, 使考生无所适从。例如, 某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以一首诗引入, 完全没有办法读懂命题者想要考查的内容。辽宁省另辟蹊径, 作文题目来自学生实际生活, 又略高于学生实际生活, 显示很强的开放度, 如2007年的《我能》, 结合考生的生命体验, 启发考生对人生的思考。2013年江西卷的《学生有三怕》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与开放的平台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这样的考题就不会导致学生无话可说或者文章千篇一律。

第二, 始终贯穿哲理性。教育部考试中心原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评2010年高考作文题时, 指出辽宁省当年的高考作文题是“最有哲理”的作文题。高考作文命题总体上要蕴含一定的哲理, 有一定的难度, 体现高考的选拔性。同时, 命题者应该把握一定的尺度, 是有限度的哲理性, 毕竟高考面向的18周岁上下的学生, 并不是哲学家, 哲理性的东西只能是点缀, 不能成为主体, 否则会物极必反。

第三, 引导考生关注现实。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都在努力将考生引向现实, 或是对社会现象的评析, 或是对道德修养的考察, 或是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或是对考生价值观、人生观的考核, 如2013年山东卷关于莫言的高考作文命题, 紧跟时代步伐;四川省2008年的“坚强”等, 引导考生将目光不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而是放眼看世界。

2.问题

虽然各省市的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都在试图努力达到新课程标准与语文考试大纲对写作的要求, 从关注现实生活转向关注考生的精神世界, 体现出对考生本体的尊重。然而, 高考作文命题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 引导有余、尊重不足。以辽宁省为例, 自2004年以来, 辽宁高考作文命题看似给考生较大的自主空间, 变教化为引导, 但实际是引导有余、尊重不足。2005年, 高考作文命题是《今年花胜去年红》, 要求考生必须说今年比去年好, 但实际上未必如此, 命题融入太多命题者的主观因素。2008年, 高考作文命题是有关“青少年价值观的调查”, 为考生预设几种情景, 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考生思维发展, 难以超越。2009年, 高考作文命题是有关“明星代言”, 虽然材料中给出多种看法, 但对考生来说, 并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 即明星代言、诚信为先, 但“诚信”是不能被讨论的, 这就会约束考生观点的表达, 削弱可选择空间。

第二, 命题内容单一化。虽然高考作文命题一直都在追求多元化, 但始终没有实现真正的双向性。2013年高考 (湖南卷) 的《我愿意》, 这是考生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命题, 甚至有很多类似的“下水文”供考生备考。大部分考生会沿着固有的思维定势写作, 这会禁锢考生的思维, 出现考生套作的情况, 并没有引导考生进行独立思考, 更别提考查他们的写作水平。

第三, 命题材料的逻辑性有待提高。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在评价2010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时指出命题者的初衷是好的, 考查的内容富含哲理性, 对考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然而, 细读这段材料, 我们就会发现语言逻辑上存在无法类比的错误。以辽宁卷为例, 它在第一段材料中指出太贪心必会有所失;第二段材料说明控制贪婪的欲望虽然会有所损失, 但精神上会有所收获;第三段材料则说明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彼此之间的逻辑性并不严谨。

三、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1.增强文体意识

1999年, “文体不限”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出现, 一直保留到今天, 也依然会出现在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中。但, “文体不限”并不意味着毫无限制的完全自由。考场作文五花八门, 甚至一些文章看不出文体类型,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考生文体意识比较薄弱。因此, 教师要在平日的写作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文体意识, 理解最基本的文体特征, 加强训练。一些考生标新立异, 忽视作文的文体要求, 有些作文甚至无法分辨文体,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符合文体要求”依然是高考作文评分的基础等级, 评分标准没变, 只是命题形式和内容有所开放。因此,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命题者也应该在命题中对“文体不限”稍加说明, 增强考生的文体意识。

2.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

高考的主体是高中学生。要想让学生将内心情感真实地抒发出来, 需要命题者的激发和教师的启发, 激发他们写作的内驱动力。对命题者来说, 高考作文的特殊性与作文心理规律和操作过程之间具有难以规避的矛盾, 这一点着实给命题者出了一大难题。纵观高考作文, 在形式上先后采用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以新材料作文为例, 要想很好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动力, 命题者在材料的选择上要下很大的功夫, 既不能直接套用成型的材料, 在组织材料时又要注意逻辑关系, 避免逻辑混乱, 使考生读得一头雾水, 而且所给材料应包含多重角度, 给考生提供开放的构思空间, 这要求命题者要具有一定的材料储备与材料组织能力。教师在平日的写作教学中也应注意启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 带领学生多读、多写, 养成勤动笔的好习惯。只有不断磨炼, 学生才会在紧张的高考考场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

3.实现考与教的有效对接

高考评价论文 篇2

2006年, 根据教育部统一部署, 浙江省启动了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与这项改革相配套, 需要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改革。

据介绍, 浙江省新课改高考方案以现行的高考为基础, 改单一的统一选拔考试为学业水平测试 (高中会考) 、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把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 作为高校选拔新生的重要依据, 进入考生电子档案, 在学校投档分数线上, 作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继续坚持以文、理两大科类为主线, 以“语文、数学、外语”三门课程为主体, 根据高中新课改实际和各类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上的差异, 分三类设置考试科目。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类别, 高考后逐类逐批划定分数线、填报志愿。

高考评价论文 篇3

近年来受国外尤其是美国关于作文评价的作法影响,我国的高考作文评价体系经历这样的几个发展阶段:从整体上的模糊评价印象分,发展到分项分等评分,直到分“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进行作文评分。我们现在实行的作文评价标准还在实践和完善中。综观多年的高考作文评价,它的主要缺点有:

1.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活动以教师作为主宰,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过程之外,他们只能充当被评价的对象,而无法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在以往的考试评价中,只有教师进行试题设计、阅卷评分和试卷分析,致使评价过程变成只有教师参与的单项活动。在评价中总是教师说了算,教师说好就是好,教师说不好就不好,这样使评价结果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广大学生、家长和社区人员的评价权利被剥夺了。

2.评价方式单一。本来评价有很多方式,但我们在评价实践中只注重他人评价、量化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系统测试。甚至把系统测试作为唯一的法宝,显然这片面强调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评价中的作用,把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衡量学习结果、评价具体的课程方案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唯一指标。换句话说就是把考试同评价等同起来了。

3.评价功能单一。高考作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一项,它的主要功能是选拔、甄别。

4.命题限制严格。命题考试是写作训练效果测评的重要方法之一。虽然近几年来,无论是各地中考还是高考作文题开放度都比较大,但在命题上对学生还是有严格的要求,同时命题考试的实施时间也是有限的,由于受到考生紧张智力劳动可能持续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一般不能很长(如四十五分钟到三个小时);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一般有不可能回答完从待测内容可能编出的所有全部问题。因此,不能把待测的所有内容都编成问题,用于同一次考试,只能从待测内容中选取部分内容,或从可能编制的全部问题中选取部分命题,令学生作答。这样就难免出现某些学生恰好只对这部分命题较熟悉而考分较高,某些学生恰好只对这部分命题较生疏而考分较低,这样,检测的结果与学生的真实水平便会出现差距。即使划等给分达到了客观、准确,分数本身也很难说明相差若干分(如5分)的明确含义。我们不能说获80分的学生所掌握的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恰是获40分学生的一倍,不能说得0分的学生一无所知与毫无写作能力,也不能说得满分的学生在写作知识与写作能力的掌握上已是完美无缺了。一般地说,分数只是为约略的排次提供一份数据,不应将其绝对化。

体现在教师批改作文的具体实践中,就会产生以下一些问题:

1.过分批改。有的教师拿到作文本就从上至下的认真批改,错字病句统统不放过,长此以往不但教师受累,学生也失去了基本的主动性。

2.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常常是评价起点高,学生难达标准;评价模式单一,束缚学生思维。

3.过奖或过责。面对水平不一的学生,总是对水平高的学生在评语中或者课堂上大加赞扬,而对基础差的学生视而不见或者是专挑毛病。

4.信息反馈过慢。忽视了作文评价的时效性,影响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评改结果。与高考作文评价有所不同,个性化作文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它又被称之为“自由作文”,是近几年随着作文评价改革而出现的一种以张扬学生个性为主要特点的作文,老师对作文放宽要求限制,淡化文体训练,给学生作文题让学生自己自由地写或者是让学生自己选自己感兴趣的写,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不再是作文束缚学生,而是学生主宰作文。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写作主体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表现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思维品质。古人说得好:“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只有勤于观察与积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与思维品质,坚持写日记、随笔之类的东西,才会获得进步。再次,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写作者表现童心、抒写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明代思想家、教育家李贽也说,作文当“言语真切至到”,又说,“童心者,真心也”,认为作文者当“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第四,建构个性化作文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写作主体的创新能力,展示创新精神。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文评价,应该摒弃以往已经被发现的缺点,在改革的道路上继续摸索,不断完善评价体系。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关注评价过程

⑴关注习作材料的准备过程

教师应该淡化习作结果的评价,关注材料获得过程的评价。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作文材料,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人、事、物、景,提供学生交流所见、所思、所听、所感的时空。对积极地通过观察、实践、调查、体验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好的评价。

⑵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

教师在引导学生修改作文时应注意学生的修改方法。对认真修改的学生加以表扬,对学生中涌现出的好的修改方法加以推广。学生改完后,教师要阅读改后习作,进行总结,好的适时表扬,对学生在修改中表现的态度、情感加以记录,为教师批改时酌情提高等作为依据。把修改后有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和学生一起比较品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

二.丰富评价内容,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

⑴自我评价。引导学生都参与到作文评价中来,教师有目的、分层次的创设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这不仅是尊重学生人格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加强学生自我认识、肯定优点、找出差距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自己评价时如何更客观更公正。

⑵学生互评。让学生在互评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在修改习作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⑶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写作水平好的学生和写作水平差的学生得的“优”应该是不一样的,但这渗透着教师的鼓励,教师对个体差异的关注。

⑷家长评价。家长的参与在客观上形成了家庭与学校的合力,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这种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方式,给学生多方面的反馈,可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有利于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三.评语注重感情交流

我国当代的作文教学强调学生在作文中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但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限制,老师担心学生的真情实感容易出问题,学生也担心自己说了真话有时连及格都难保,所以双方都回避,显得很保守,至少能够求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感情上的交流在评语上就无法实现,教师的评价更多的是在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上下工夫,这种倾向下最经典的做法便是“精批细改”。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被剥夺了,激情兴趣都被抹杀了,只剩下令人头疼的写作了。因此教师在写评语时要满怀深情,尊重学生的不同语言表现,多一点鼓励和表扬。

四.重视作文的实用性

作文教学这一明确的“实用性”指归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作文教学的使用价值观念的继承。老一辈教育家吕叔湘等都强调作文要切合实际,认为作文实用性的基本内涵是培养人生存发展的基本能力,是形成和提高中学生适应生活的作文能力,而不是为了培养文学家,因此反对进行个人抒情色彩浓厚的作文训练。作文教学的这一明确的“实用性”指归也是与国际作文教学接轨的。当前,重视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为世界上很多国家重视。日本规定学生除了写“表现自己的文章”外,还要写记录通讯报告等以沟通思想、交流信息为目的的文章。美国也非常强调语文能力的实用功能,在《提高作文技能》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写,是为了有效的交流。并在书中例举了一个美国高中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两周内的作文活动包括“写两份广告、填一张保险单、写两份说明书、一份抗议信、一份收款信、一份家书、一份申请书”。提倡学生将写作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运用得好的加以表扬。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评价方式是否得当,评价效果的好坏,都关系到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新课改全面进行的今天,我们对写作教学观念要有一个更为清晰地认识和把握。将个性化作文评价与高考作文评价融合,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一次尝试,也是我们在自觉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上的前进,但其成效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思考。

高考政治-评价类问题高考题集锦 篇4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图9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8分)

(2)说明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对该项目建设的益处。(6分)

(3)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4)指出在该项目合作中体现的中俄两国各自的优势。(4分)

【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该项目)工程量巨大,设计成不同模块,可以由不同地区的工厂同时生产,缩短工期;模块运至现场拼装,减少现场(恶劣自然条件下)施工的时间和难度。

(3)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4)俄罗斯的优势:资源(能源、天然气)丰富,(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技术强。中国优势:资金雄厚、制造业实力强、运输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等。

2018年全国I卷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10)。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泥;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解析】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即可。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正反均可言之有理即可。同意应从外流河的优点角度分析。外流河加快水流速度,促进水循环和更新,可以防止盐分富集和污染物的富集,减轻水体污染;同时流速加快,可

减少泥沙淤积;以及河流中营养物质增多,会扩大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意应从保护湿地角度分析。工程措施的建设会破坏湿地环境,减少生物多样性等。

2018年全国II卷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

(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展的产业。

(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

【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

(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

(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组以数据中心的建设为载体,考查工业区位条件、产业集聚的条件和意义、以“数据”为中心的产业、区域产业发展措施的评价,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数据中心为技术导向型工业,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主要从基础设施、市场和人才等角度作答。如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相应的通信、市政配套设施完善;东部地区工业发达,数据需求大,接近用户,且多高端人才,方便数据的分析和利用。

(2)贵安新区数据中心集聚的有利条件,主要结合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特点,从政策、生产成本、地理位置三个方面分析,如根据贵安新区是国家级新区,可以判断其政策支持力度大;结合该地区气候凉爽、用电成本低、自然灾害少的这一特点,可以推断该地区生产成本低;根据图中贵安新区与贵阳距离较近,可以判断其贵安新区距离贵阳近,基础设施较好。益处的实质是分析产业集聚的地理意义,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利用、企业间的相互联系等。

(3)以“数据”为原料贵安新区可以发展的产业,关键信息是“数据”,只要列出的产业以“数据”为中心即可。

(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要采取节能降耗措施的原因。从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采取节能降耗措施对生态环境的积极意义。从没有必要的角度,主要分析贵安新区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用电成本与东部地区相比的差异。要注意论据与观点必须一致。

【点睛】工业集聚的优缺点

1.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2.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2018年全国卷III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图8)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

图8

(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

(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8分)

(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表平坦。

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

(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可用地广(地价低)。

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础设施不足(投入高)。

(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

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8年天津卷

14.(21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在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如图12文字所示)

(1)图12中所示内容是京、津、冀的产业发展定位,请分别列举三地实现各自产业发展定位最具优势的一项区位条件。(9分)

为实现天津市“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的定位,天津港将原有的煤炭、石油、矿石运输业务分别转移到周边其他港口(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

(2)这对天津港和周边其他港口分别有何好处?(6分)

河北省为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定位,因地制宜采取了相应措施。

(3)为保护生态环编,河北省的山区和平原地区在农业方面应分别采取何种措施?(6分)

【答案】(1)京:科技力量雄厚(科技人才集中);

津:现代工业基础好(制造业技术水平较高);

冀:传统工业基础好(与京、津两市相邻;劳动力丰富;土地资源丰富)。

(2)天津港:促进港口转型升级(促进港口设备更新;减少港区污染);

周边其他港口:增加吞吐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专业化运输功能)。

(3)山区:大林业比例(建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

平原地区: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减少衣药、化肥的使用)。

2018年浙江

29.【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左图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右图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1)21世纪以来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3)简述利用暗管技术排盐碱的主要优点。

(4)有专家认为,与商品谷物农业相比,该地更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你认为专家提出该观点的理由有哪些?

29.(1)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

(2)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3)节约用水;节约用地;降低地下水位;排盐碱快

(4)灌溉水源紧张,缓解水资源压力;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河三角洲不断改道的成因、土地盐碱化的成因以及治理措施、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等相关知识。

(1)黄河三角洲不断改道,主要是由于河流含沙量较大,泥沙不断在河口堆积,从而形成地上河,洪水泛滥导致。由于我国对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治理,使得中上游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轻;水土保持工程发挥效益,泥沙减少;流域用水量增加,河口径流减少;河道疏浚,加固堤岸,不易泛滥,从而黄河三角洲河道也未发生摆动。

(2)黄河三角洲,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排水不畅,地表积水增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位于河口的位置,在枯水期,海水容易倒灌,从而导致水质下降,土壤的盐分增加;再加上在干旱季节,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土壤盐碱化产生。

(3)本题主要考查治理盐碱化的措施。读材料分析可知,该地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一方面可以节约用水;另一方面,管道铺在地下,能够节约用地;而且对地下水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排盐碱的速度较快。

(4)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主要从气候、土地以及经济效益来进行分析。该地位于华北地区,年降水量较少,灌溉水源紧张,发展大牧场放牧业,用水量减少,可以缓解水资源压力;另外该地的土壤盐碱化较重,相对适宜牧草生长;畜牧产品市场扩大,牧业经济效益更高。

2018年海南

24.[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答案】在工厂里进行集中生产建筑的部件(部品),可减少扬(灰)尘和废水排放,降低噪声污染,降低能耗。可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弃物,以及减少废弃物对周边土地的占用。运输装卸过程中,散落少,污染小。(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0分。)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2017年全国I卷

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剑麻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剑麻纤维韧性强,耐海水腐蚀,是制作船用缆绳、汽车内衬、光缆衬料等的上乘材料。非洲坦桑尼亚曾是世界最重要的剑麻生产国,被称为“剑麻王国”。自1999年,中国某公司在坦桑尼亚的基洛萨(位置见图5)附近投资兴建剑麻农场,并建设配套加工厂,所产剑麻纤维主要销往我国。该农场一期种植1000多公顷,雇佣当地长期和临时工超过1000人,预计2020年种植面积达3000公顷,年产剑麻纤维1万吨。该公司还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卫生所等。

(1)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原因。(8分)

(2)据图指出与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公司在基洛萨附近兴建剑麻农场的有利条件。(4分)

(3)说明剑麻收割后需要及时加工的原因。(4分)

(4)简述当地从中国公司兴建剑麻农场中获得的利益。(6分)

(4)增加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基础(民生)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但是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兴建剑麻农场对当地的影响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

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

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保留村落的原生活状态,可满足外来旅游者的体验需求;尊重原有的传统,传承和保护富有浓郁文化传统的遗产,保护村落的生命力;激发村民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豪感和保护古村落的热情,在开发与保护、生活与旅游之间维持良好的平衡。

2017年全国III卷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西班牙是欧洲发达国家中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西班牙阿尔梅里亚省(位置见图6a)的甲地附近干旱少雨。1956年当地勘探到深层地下水后,灌溉农业得到发展。1971年引入滴灌技术,日光温室(不需人工增温)快速普及,生产的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出口量大增,主要出口西班牙以北的欧洲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甲地温室农业进入集温室安装维护、良种培育与供应、产品销售、物流等为一体的集群式发展阶段,产品出口量加速增长。图6b示意甲地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内变化。

(1)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原因。(6分)

(2)分析20世纪70~80年代甲地温室生产的农产品出口西班牙以北欧洲发达国家的优势条件。(6分)

(3)分析甲地温室农业集群式发展对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6分)

(4)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地处地中海沿岸,冬季温和(最冷月最低气温为8℃左右),日光温室可满足蔬菜、瓜果生长需要;当地干旱少雨,日光温室可减少蒸发,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2)蔬菜、瓜果成熟早,可反季节供应;冬季气候温和,温室设备简单,不需要加温,生产成本低;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

(3)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保持产品质量的优势;能及时维护、更新各种设施、设备,保证生产的稳定和供应的连续;完善的销售网络与现代物流业,能将农产品快速运达市场。

(4)赞同理由:当地气候条件适宜,温室农业技术基础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高,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理由:沿海平原土地有限,地表水资源缺乏,扩大生产规模将会增加水资源、土地资源供给压力;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海水入侵等环境问题。

2017年天津卷

14.(15分)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13所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请回答两项。(6分)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据图13所示信息说明原因。(3分)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6分)

【答案】14.(15分)

(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2017年上海

(三)“水到白洋阔连天”,被誉为“华北之肾”的三百里白洋淀,在建设雄安新区过程中称为生态保护重点。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20分)

白洋淀(淀为浅湖)是华北地区主要的淡水湿地分布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流域人口激增,工农业发展较快,大量开采地下水,上游大批水库截水,毁林开荒,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积,入淀水量明显下降。

29.2017年4月1日,我国正式发布设立雄安新区的重要决定。从人文地理角度,概述白洋淀所在的雄安新区的区域开发优势条件。(4分)

30.从气候的角度,分析白洋淀1、2月和5、6月水位偏低的原因。(6分)

31.概述白洋淀在调节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具体表现。(4分)

32.20世纪80年代以来,白洋淀几度面临“干淀”困境。为解决这一困境,雄安新区在建设中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6分)

29.【答案】交通:公路、铁路网络密集,交通便捷;临近北京空港,航空运输便捷;

科技:临近北京,便于引进先进的产业、技术和人才。政策:政府政策扶持。

人口:现阶段人口介绍,城市开发程度低,开发成本低,发展空间宽阔。

30.【分析】从自然角度看,白洋淀主要补给方式是降水,其水量取决于降水量和蒸发量。此处千万别写春耕用水量大,这是人为原因。【答案】1、2

月:此时受冬季风控制,降水量较少;5、6

月:此时,夏季风未临,降水量较少;气温回升快,蒸发量教大。

31.【分析】这考的是湖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从气、地、水、土、生这几个角度考虑。

【答案】气候:调节气温,使得气温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减小;增加蒸发量,增加降水量。

水文特征:调节河流径流量,使得径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洪峰推迟。涵养水源,使得河流含沙量减少。生物:保持生物多样性。

32.【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对策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考虑即可。【答案】开源: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展节水农业(滴管或喷灌);防治水污染等。

2014年北京卷

40.(24分)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

“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读图20,回答第(2)题。

图20

(2)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10分)

2013年北京卷

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3)与南岛相比,说出北岛经济发展的地理条件优势。(12分)

北京卷2012年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高考评价论文 篇5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语言学派之一, 韩礼德在伦敦学派弗斯 (Firth) 语言学思想的基础上发展和创立了系统功能语法。系统功能语法从社会学角度出发, 用功能方法研究语言, 主要包括“阶和范畴语法”、“系统语法”及“功能语法”。阶和范畴语法主要探讨了能够描述语言材料的语法范畴及把范畴和语言材料联系在一起的抽象的“阶”;系统语法旨在揭示作为系统网络语言中的内在关系或意义潜势 (meaning potential) , 该网络包含一些子系统, 语言使用者从中做出选择。功能语法试图揭示语言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手段, 其理论基础是:语言系统与组成该系统的形式是由它们的使用或承担的功能决定的。系统和功能是密不可分的概念。人们在用言语实现某一功能、表达某一意义时, 必须在语言系统网络中做出选择。因此, 选择就是意义。

韩礼德在1968年第一次提出了系统语法的四个功能部分, 即经验功能、逻辑功能、话语功能和人际功能。1970年他对四个术语作了进一步的调整: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合并为概念功能 (ideational function) , 话语功能被改为语篇功能 (textual function) , 人际功能 (interpersonal function) 保持不变, 这三个功能被称为“纯理功能”或“元功能”。概念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 (包括内心世界) 中各种经历加以表达的功能;人际功能指的是讲话者运用语言参与社会活动的功能;语篇功能指的是语言使本身前后连贯, 并与语域发生联系的功能。概念功能主要由及物系统和语态体现;人际功能主要由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语篇功能主要由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体现。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视域中, 对人际意义的研究即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的主要研究核心是语篇中作者的态度。然而从广义上讲, 这种态度的所指既有针对作者的, 又有针对读者的, 作者的态度是指渗透在语篇中的作者的主观态度。对特定语篇中态度的研究已超越了词汇、语法层面, 语篇层面的研究也不仅仅限于纯语言研究的范畴。它涉及功能与符号学研究所关注的语篇、修辞与交际。评价理论由评价系统和评价应用两大部分构成。

态度、介入和级差是语言评价系统的三大主题, 其中的态度是整个评价系统的核心。语料出处源自表达情感反应、行为及价值判断的语言内容。介入则关注的是态度来源及语篇中不同声音的作用。级差系统的研究对象为调整情感强度与范畴纯度的语言资源。态度是作者由内而外的情感反应, 人际意义是由态度资源构成的, 其中主要的是表达态度的词汇。然而, 有些语篇中没有明显的表态词汇。尽管如此, 这并不意味着作者没有态度, 态度完全可以通过概念意义的词汇表达, 只是强弱的问题。这里将态度分为显性和隐性。介入系统是关于主体间定位的研究, 介入系统的研究对象是作者如何在语篇中通过投射、情态、极性、让步、评注型状语等语言资源, 确立他的价值立场及应对这一立场可能引发的潜在反应。级差系统包含两个度量维度, 一个是语势系统, 即通过强度或数量提高或降低态度资源的评价程度, 另一个是聚焦系统, 即通过典型性和精确度清晰化或模糊范畴界限。

2. 文本类型与文化语境

卡塔琳娜·赖斯在1984年与弗米尔合著的书中, 提出了一个具体的理论———文本类型说。文本类型理论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卡尔·布勒 (Karl Bühler) 1934年提出的语言功能“工具论模式”。赖斯和其他几个德国语言学者都对文本的两种分类形式作了区分, 两种分类法的抽象程度不同:一方面文本类型按照主体交际功能 (传意、表达、使役) 分类, 另一方面语篇体裁或变体则按照语言特征或惯例常规分类 (如划分为演讲稿、政府公文或广告等) 。

传意性文本的主要功能是告知读者真实世界中的事务现象, 语言形式和语言风格的选择都从属于这个功能。表达性文本中, 审美部分补充甚至统治了传意部分。使役性文本中, 内容和形式都从属于文本所要达到的言外效果。每种文本类型都包括多种不同的体裁, 但一种体裁不一定只涉及一种文本类型。

韩礼德等认为, 语言系统是人类用来表达意义、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 但它又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形成、发展并发挥作用。意义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因此, 韩礼德等人始终把研究语言意义的产生、传达和理解与研究语言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系统功能语言学将实际运用中的语言作为研究对象, 对言语发生的语境尤为关注。韩礼德关于语境的思想, 可以追溯到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 (Malinowski)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话语的意义并不来自于构成话语的词的意义, 而是来自于话语与其所发生的情景之间的关系, 语境一旦改变, 语言的意义就可能会随之改变。他进而区分话语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 话语语境指的是语言内部的语境, 被分析的词句前后出现的词语或句子, 有的时候也称为“互文”;情景语境是指交际事件发生时, 参与者是谁, 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交际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交际的渠道及交际的内容和交际的正式程度等一系列因素;文化语境是指语言根植于的社会文化习俗, 人类产出的话语只有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才得以解释。

六十年代, 韩礼德建立并发展了系统功能理论, 突出强调了语言所行使的社会功能。在研究语言和社会系统的互动过程中, 韩礼德发展了语类 (genre) (即体裁) 和语域 (register) 的概念。

文化语境制约语篇的体裁结构, 体裁结构是指有阶段、有步骤的语篇纲要式结构 (schematic structure) , 它所代表的是人们在日常社会活动中的一种抽象化形式。

语域是由语场 (field) 、语旨 (tenor) 、语式 (mode) 等情景要素决定的语义构型 (configuration of meaning) 。语场, 即“话语范围”, 指交际双方正在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及交际的特定目的, 也就是主题事件。它构成语言系中的经验组分 (experiential component) , 或者说用于揭示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和看法的意义表达。语旨, 即“话语基调”, 关心的是交际活动的参与者及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语式, 即“话语方式”, 指交际的方式, 或者交际是如何展开的, 是一种语言载体形式, 语言活动所采用的媒介或渠道。语域的三个变量与语言的三个纯理功能相互对应, 语场体现了概念意义, 表达了概念功能;语旨体现了人际意义, 表达了人际功能;语式体现了语篇意义, 表达了语篇功能。

3. 解读“高考英语新趋势”

新闻语篇是一种承载价值并由意识形态决定的, 对读者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微妙影响的语篇。新闻语篇中, 语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说话人想要构建怎样的“主体间关系”, 作者将评价语言作为信号, 邀请读者分享并认同自己的观点, 以求能够说服读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同时, 新闻报道为了维持其“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准则, 当预期读者存在不同甚至相左的观点时, 就会用相应的语言策略规避冲突, 将修辞手段和意识形态隐藏起来, 形成一种隐性的动态的评价模式, 巧妙地引导读者接受作者的价值定位, 使读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换言之, 人们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 就被导向词语使用者所期望的地方去了。评价理论是基于人际意义的理论, 在读者的价值和信仰系统自然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修辞手段。目前, 语言学界对评价的研究热潮有增无减, 其中以马丁的评价理论影响力最大, 成为该领域的热点。评价理论是对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 可以概括为关于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涉及的情感的强度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的词汇系统网络。在新闻语篇中, 由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准则, 需要新闻作者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语篇中, 隐性评价手段常常是依赖语境的, 需要分析者采取动态的观点。以下是一篇有关“英语考试新趋势”的新闻报道节选。

教育部通知:社会化英语考试的分数满分也是150分。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 (135分以上) 才具有报考资格。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 (120分以上) 才具有报考资格。非211一本要求C级以上 (105分以上) 才能报名。二本要求D级以上 (90分以上) 才能报名。三本要求80分才能报名。英语重不重要已经不需要讨论了。

整篇话语表达充满了数据与要求, 貌似与作者的主观态度无关。首先请看第一句:“社会化英语考试的分数满分也是150分。”这里的“也是150分”强调了英语考试的分值没有缩水, 可以看出作者欲通过“也”字提醒读者重新审视英语考试的变化———不是不重视, 而是同以前一样重视英语。例句2:“985大学要求达到A级以上 (135分以上) 才具有报考资格。”这里的“985”是什么概念, 相信任何考生及家长都不陌生, 30所世界级国内名校应该最具有说服力了, 那么接下来135分的门槛就足以说明问题, 相信读者读到这里应该会与作者在价值取向上慢慢趋于共识。例句3:“211大学要求达到B级以上 (120分以上) 才具有报考资格。”211大学作为广大师生耳熟能详的中国重点大学, 是多少考生梦寐以求的圣地呀!而120分的录取要求无疑是在昭示天下:英语的权威重要性。尽管这里的话语无任何色彩修饰, 单纯的概念词汇却丝毫没有影响作者态度的流露。例句4:“非211一本要求C级以上 (105分以上) 才能报名。”在这句话里, 虽然没有了985、211的十足底气, 但一句“才能报名”又赢回了气势。这种咄咄逼人的态度让人不敢小觑英语不退反进、不减反增的影响力。例句5:“二本要求D级以上 (90分以上) 才能报名。”和“三本要求80分才能报名。”与例句4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者的态度没有因为分值要求的降低而示弱, 反而有“即使是报考二本对于英语的分数也有要求哦”的强势。在最后的一句“英语重不重要已经不需要讨论了”中, 作者傲慢的态度溢于言表。

4. 结语

随着各类文化大餐的登堂入室, 读者的视觉、味觉得到空前的冲击与满足。但是要让读者真正与作者达成思想共识, 就不得不依赖评价理论。通过从作者的态度入手, 挖掘读者的心理, 在走进读者内心的过程中传递作者的态度。在现如今的快餐文化中, 作者的文字往往只能解决读者的一时之渴, 这绝不是文字工作者的最终诉求。没有读者的共鸣、没有与读者心灵的交流, 任何作家、作品都是短逝的。有关人际意义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话语背后的作者态度, 还教会我们去了解话语功能的真谛。新闻语篇身负重任, 对于新闻语篇的分析、解读, 会让我们更与时俱进, 然而此方向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摘要:评价理论作为功能语言学理论的延伸, 其对话语中人际意义的分析与研究是语言学走向应用的重要标志。Martin的评价理论成了各类语篇中人际意义研究的试金石, 不同的文本类型、不同的文化语境会产生不同的态度。在新闻语篇中, 对于事件发生的评述, 要求依据新闻撰稿的特点:客观、真实。尽管如此, 人际意义在新闻语篇中是客观存在的, 对于新闻报道中人际意义的分析, 有利于正确把握新闻的主旨与方针。

关键词:功能语言学,评价理论,文本类型,文化语境,人际意义

参考文献

[1]胡壮麟, 朱永生, 张德禄, 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1.

[3]王天华.新闻语篇的隐性评价与动态读者定位[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4]岳颖.评价理论中“级差”的语篇功能研究概述[J].外语学刊, 2012 (1) .

高考评价论文 篇6

试题一 (201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Ⅱ卷“统计和概率”文科试题)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 从A, 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40个用户, 根据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 得到A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数分布表.

(Ⅰ) 作出B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并通过直方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 (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 给出结论即可) .

(Ⅱ) 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 将用户的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

估计哪个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说明理由.

试题二 (201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Ⅱ卷“统计和概率”理科试题) :某公司为了解用户对其产品的满意度, 从A, B两地区分别随机调查了20个用户, 得到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评分如下:

(Ⅰ) 根据两组数据完成两地区用户满意度评分的茎叶图, 并通过茎叶图比较两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 (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 给出结论即可) ;

(Ⅱ) 根据用户满意度评分, 将用户的满意度从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

记事件C:“A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高于B地区用户的满意度等级”.假设两地区用户的评价结果相互独立.根据所给数据, 以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相应事件发生的概率, 求C的概率.

二、试题评价

2015年高考数学新课标全国Ⅱ卷“统计和概率”试题, 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考查“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思想

用样本的数据特征, 估计总体的数据特征, 用样本数据的频率估计总体中事件的概率, 实施科学的预估和决策, 避免主观臆断, 这就是“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思想.上述高考试题, 通过抽样获得用户对产品满意度评分的样本数据, 以此为背景考查了“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思想, 间接考查了考生的“统计观念和概率意识”.

2.遵循考纲, 紧扣教材, 展现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与大纲版教材相比, 新课标增加了“统计”部分的课时, 充实了“统计”部分的内容, 使得学生在小学、初中初步学习统计简单知识的基础上, 深入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基本方法, 让学生学会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基本方法.尤其对于“概率”部分的课程设计, 新课标作了很大变动.在大纲版教材中, “概率”部分的课程被安排在“排列组合”之后, 教材给出概率的描述性概念后, 重点讲解古典概型, 用排列组合知识计算概率, 与统计学关系不大.新课标人教A版教材, 先在必修3第二章安排“统计”的知识, 包括随机抽样、用样本估计总体 (介绍样本容量、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频数、频率、方差、标准差、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等)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三节内容, 这是统计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随后在第三章安排“概率”的知识, 学生在初步具备统计观念后学习概率, 用样本数据频率的 (渐趋) 稳定性去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 打破了用排列组合计算概率的僵化定式, 更有利于学生认识概率的本质.在数理统计中, 概率是统计的工具, 统计是概率的基础和应用, 两者血脉相连.新课标淡化了烦琐的概率计算, 把对概率概念的理解和对概率模型的研究作为教学的重点.新课标教材在用统计观念描述概率概念后, 给出基本事件、互斥事件、独立事件、和事件、积事件等概念及相关关系、概率公式, 更有利于学生形成概率意识 (随机意识) , 也间接地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观念.理科教材选修2-3第二章设置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三章设置了“统计案例”;文科教材选修1-2第二章设置了“统计案例”.通过教学这些内容, 学生的统计观念和概率意识有了提高.

上述高考文科试题, 给出A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和B组数据的频数分布表, 以及用户满意度等级的划分, 要求考生作出B组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并借助频率分布直方图比较两个地区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值及分散程度, 估计哪个地区的用户满意度等级为不满意的概率大.试题指出不要求计算, 给出结论即可.命题意图不在于考查计算能力, 而是重点考查考生分析数据图表的能力.试题第 (Ⅱ) 问的中心在于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中某些事件的概率.理科试题直接给出两个样本的原始数据, 第 (Ⅰ) 问要求考生作出两组数据的茎叶图, 根据茎叶图比较两组数据的平均值和分散程度, 第 (Ⅱ) 问的实质是用样本频率估计总体中某些事件的概率, 同时考查和事件、积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的概念和概率计算等 (可能因试卷容量所限, 对传统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列及期望等问题没有进行考查) .文理科试题都非常基础, 完全遵循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 紧扣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较好地展示了新课程标准对“统计和概率”的基本要求.

3.源于实践, 贴近生活, 背景公平

调查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用百分制评分来刻画满意程度, 这是现代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试题源于实际, 贴近生活, 对所有考生都是公平的.试题也体现了“统计和概率”的知识与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整套试卷对实际应用问题的考查.

4.题目文字冗长, 阅读量较大

在试卷中, 与其他题型相比, “统计和概率”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文字描述较多, 题目较长, 图文并茂, 能有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考查学生耐心和细心的品质.

三、教学建议

1.明确目标, 把握新课标对“统计和概率”的要求

高中数学新课标, 增加了“统计案例”和“茎叶图”两个内容, 对原有“概率”章节进行了重新编排和优化, 使得“统计和概率”的知识更加完备.让高中学生通过学习统计、随机现象及其概率, 理解基本的统计概念和统计分析方法, 理解基本的概率知识和方法, 学会简单地推断和决策, 培养基本的统计观念, 形成一定的概率意识, 养成不主观臆断、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态度.教师需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对“统计和概率”的基本要求, 把握教材中“统计和概率”的表现形式,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提高教学效率.

2.重视基础, 注重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学习

“统计和概率”的教学, 要紧紧把握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研究教材、尊重教材、用好教材, 避免把问题复杂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理解并掌握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方法, 如, 数据收集方法 (随机抽样:简单的随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 , 样本数据的整理、描述、分析方法 (样本容量、极差、组距、频数、频率、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频数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茎叶图) , 科学地估计和推断 (用样本数据特征估计总体数据特征, 用样本的频率估计总体的概率) , 回归分析法, 随机事件及 (统计观念下的) 概率概念, 基本事件、和事件、积事件、相互独立事件及其概率, 条件概率, 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等.如果学生学好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会解决一些简单的“统计和概率”问题, 就基本实现了课程目标, 也就能够从容应对高考.

3.实践探究, 体验感悟, 重视案例分析, 在感性基础上理性化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 “高中数学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材对“统计和概率”知识的介绍, 离不开现实背景, 需要引入许多来自具体生活实践的例子加以分析, 但如何教学呢?这就需要学生动手实践, 亲身体验感悟.教学既要有活动性, 也要有思辨性, 要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辨.在“统计”部分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合理地抽取样本, 从样本数据中提取所需要的数字特征.不宜把“统计”视为单一的数字运算和图表制作.教师在教学“统计”部分的概念时, 没有必要追求严格的形式化定义, 而要结合具体问题加以归纳提炼并进行描述性说明“.统计”的教学, 离不开分析一些典型案例, 教师应借此机会引导学生经历较为系统的数据处理的全过程, 让学生从中学习一些数据处理的方法, 并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例如, 关于样本数据的分析处理, 可以直接选取本班的一次数学考试成绩 (既是总体, 也是一个特殊的样本) , 指导学生亲自确定极差、组距 (通常为10分) , 分组, 确定频数, 计算频率, 制作频数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 寻找中位数和众数, 制作茎叶图, 求平均数、方差和标准差, 根据图表特征描述全班成绩情况, 说明平均数、方差等数字特征所代表的基本意义.像这样, 以本班的考试成绩作为实际案例, 亲切自然, 学生不仅兴趣浓厚, 而且印象比较深刻, 既有助于他们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 掌握统计的方法, 又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理性的统计观念.

在“概率”部分教学中, “随机”和“可能性”是两个核心词, 准确理解“随机现象和概率的含义”是教学的关键, 是学习“概率”部分其他后续知识的基础.教学需要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 组织学生动手试验, 正确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大量试验中随机事件发生频率的稳定性, 用频率的 (渐趋) 稳定性揭示概率的存在性和数量表示 (比如, 教材安排的“抛硬币”试验, 教师不能片面地认为简单费时没必要, 要克服“想当然”的毛病, 具体的有限次的试验与预测结果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 这恰好体现了事件的随机性.所以, 一定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感悟.学生动手试验后再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模拟“抛硬币”的试验, 可以使试验次数充分多, 有利于理解概率统计的意义) .关于古典概型的教学, 等可能性是个抽象的概念, 教师需要从感性到理性, 通过典型案例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两个基本特征.例题教学的重点在于学会抓住古典概型的两个特征, 学会把相关的实际问题化归为古典概型问题处理, 教学的重点不在于“如何计数”, “计数”只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而已.

4.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高考试卷中的“统计和概率”试题, 篇幅较长, 阅读量较大, 这是“统计和概率”部分实际问题的一大特点.作为高考试卷中考查实际问题的代表性试题, 总要设置一定的背景, 考查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基本能力.即使是教材, 对问题背景的陈述也大都比较冗长.不少学生由于见到“统计和概率”问题就没有耐心读下去, 结果导致考试失利.高考中的“统计和概率”试题, 属于简单或中等难度层次, 对于多数学生, 只要读懂题目也就会解答了.因此, 阅读审题就显得很重要.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之一.在“统计和概率”的教学中, 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主阅读理解的重要性.教材的文本内容和问题的陈述内容, 一般篇幅较长, 建议教师不要代劳, 要留给学生自主阅读, 并让学生在阅读理解后,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相关内容, 这是很有效的训练方法.

高考评价论文 篇7

【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校在进行人才招收和培养的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选拔提出了不一样的要求。现阶段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急需做出调整,既要能够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适应,还要能够深入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新时期,国家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人才能够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同时还要求人才能够拥有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建构主义理论在培养人才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我国在进行高考改革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要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 高考改革评价体系 构建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8-0042-0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现阶段我国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要求人才能够拥有创新的思维和能力,还要求人才提高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时期时代发展的要求下,我国实行了高考改革,在高考过程中要能够以多种方式和形式来对学生的素质进行测试和评价,这就是高考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而建构主义理论的提出,对于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国在进行高考改革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建构主义理论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一味地进行知识的传授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交流下,再加上科学合理的课堂环境中构建起相关知识意义的过程。所以合作、交流、情境和意义构建四大因素构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代表的规律、性质及同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相关的图式即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掌握知识,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彻底的颠覆[1]。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高考改革评价体系构建中的运用

建构主义理论提倡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转变了我国传统的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对我国人才的全面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建构理论下,我国在进行高考改革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能够转变传统的只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模式,促使多元评价成为我国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考试科目多元评价

高考改革评价体系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考试科目的改革评价。学生学业能力要通过考试科目来进行反映。多年来我国高考过程中存在着文科和理科两种不同内容的考试科目,其中政史地和语数外是文科考试的科目,而理科考试科目是理化生和语数外。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希望通过考试科目的改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因此,我国实行了“3+X”科目设置方案,并首先在不同的省份进行了实验,其中“3”代表的是語数外三大主科,每一个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要进行这三个科目的考察,而“X”则要根据高等学校不同的要求从化学、物理、生物、历史、政治、地理这六个科目中自行确定一门或几门考试科目。这种高考制度的改革,体现了考试科目多元化评价,是对学生兴趣爱好的肯定和支持,同时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权利。

(二)考试方式多元评价

当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的评价模式弊端凸显,因此,在建构主义理论下,希望通过考试方式的改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需要构建出多元化的评价模式,以会考制度的融入以及考试次数的增加为改革创新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考核。首先,以会考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来实现对学生学业水平的有效考核。将会考成绩纳入到高考录取标准中,并逐渐减少考试的科目,旨在有效衡量学生学业水平的基础,降低学生高考的压力与负担。其次,增加考试机会。自2000年以来,北京、上海以及安徽三省践行教育部“两次高考,两次招生的精神”,将春季高考这一项内容进行推广,以增加学生的考试机会,确保学生的真实学业水平在高考中得以真正的发挥,但通过实践表明这一方式的可行性不大,进而被取消。但是,增加考试次数这一评价模式的构建并没有止步,目前一系列的新方案不断被提出,将笔试与面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已成为当前我国高考评价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

构建主义最初被提出的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己动手能力的提高,同时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自己的努力,构建起知识的框架,更有利于学生深入掌握知识。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为了加强对人才的全面培养不断进行了高考改革评价体系的构建,并在构建中积极应用了构建主义理论,建立起了多元化的高考改革评价体系,通过实现高考内容的多元化和高考方式的多元化,实现了对人才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高三高考学生自我评价 篇8

本人思维敏捷活跃,上进心强,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良好的创新能力,我曾在20xx年获得过“中华杯”创新作文大赛三等奖。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也不忘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我喜爱篮球运动,曾在高二学年度与队友密切合作,勇夺年级男子篮球联赛第二名,为班级争得荣誉。我还注重计算机应用的学习,因而成;为班上计算机与多媒体的管理员,我对工作认劳认怨,使得修理计算机更成为我的特长之一。我本着学以致用的精神做出了大量出色的工作,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肯定。

然而,高中生活的磨练,更让我真切体会到生命与人生价值的内涵!我被高一时自己的那份夜以继日的勤学苦读而感动;被高二时自己的那份坚持不懈,极力追赶的韧劲而自豪;更为如今的自己,一个不再心存放弃,充满自信与都只的自己而无怨无悔!曾经地那份勤奋现如今已化成了我即将冲刺的动力!

在课余时间,本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也热爱劳动。

学生的高考档案自我评价 篇9

时光如梭,转眼即逝,当毕业将即,回首三年学习生活,记忆犹心。三年里,在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后很强的分析能力,成绩优良。我喜欢交朋友,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同时,我还具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由于我始终相信,朋友对一个人相当重要。作为一位团员,我首先思想先进,积极投身实践,时刻预备为祖国奉献一分气力。开朗的我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学校举行的****、****等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我还在爱心捐赠活动中感遭到了情感的意义。

在课外,我和同学一起参加弄研究性学习,在顺应时代的条件下,探讨了我们最感爱好的课题,这对我来讲一样重大,由于它使我了解了社会,体验了社会。其他方面,由于爱好爱好,我参加了运动会,足球,篮球比赛,为班级争光。三年的学习生活,使我增长了知识,进步了素质,培养了全方面的能力,这为我以后贡献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固然,我也 发现我的不足,吃苦精神不够,韧劲欠缺。固然,我会努力完善我,用全新的面貌往应对新的挑战。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行将离别中学时代的酸甜苦辣,迈进高校寻觅另外一片更加广阔的天空。

高考评价论文 篇10

江苏题:绿色生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命题导语将考生思维引向深处,而考生要做的就是如何在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实例。

“绿色生活”不仅可与我们生存自然与社会环境、吃进的食品有关,也可以指向我们健康的心态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绿色是生气、生机、健康、愉悦等的代名词。

这道题有时代感,联想到上海世博,我想上海考生一定有话可写。

湖北高考作文题:幻想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这个命题没有在写什么的问题上难为考生,但角度过于单一,我想真正有主见的考生写起来一定觉得“憋”。

山东题:光明和阴影构成一切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请据以上材料写文章。

--这是一道充满玄思与妙想的题目,它为考生提供了自由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光明与阴影”对应的关系可理解为:

阳光与阴影、成功与挫折、喜悦与悲伤、欢笑与泪水、花开与花落、高山与深谷、白天与黑夜、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爱与恨、情与仇、失去与得到等等等。

“一切”可以具化为:个人的成长、艺术的魅力、人性魅力、自然的魅力、个性的魅力、历史的魅力等等。

就我个人而言,喜欢这样的命题。

20陕西高考作文题:“环境改造人”

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这道题虽有些老生常谈,但后一则材料的补进,让考的关注点跳出一般思维圈。构成我们生存的环境,不仅是自然,更有社会,更有社会中的人。一个人常常在一个被肯定被赞扬的环境中长大,他的潜力更易得到发的发掘,当然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

年辽宁高考作文题:幸福是_____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幸福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真实地填充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111月19日中国青年报做的关于“幸福和屋子的关系”的在线调查显示,八成中国被调查者以为“幸福和屋子有关系”,不过对此结果,日本网友的意见大相径庭,约九成以上日本网友以为幸福和屋子没有关系。

材料2一位哲学家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被救上岸后,他说出的第一句话是:呼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活着就是幸福,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所谓的幸福”葬送了自己。

材料3有人认为:人生的幸福最浅层的是欲望、物质带来的,欲望和物质的人生是永不能满足的。

材料4有人认为:每个人在追求幸福,但你不能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坑害了别人,甚至坑害了国家。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幸福是”为题(空线处填上你选的词语或短语);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同的人有不同幸福观,一个人是否有幸福感与他的欲望密切相关。这道题没有什么难度,考生有话可写,也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重庆题:“难题”

2010年重庆高考作文题:“难题”。

--这道题很宽泛,因为谁都会遇到“难题”,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直面难题,化解难题,并如何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积累人生的经验。

“难题”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集体的、社会的,甚至是人类的。

福建作文题:格林童话的来由

材料说的是格林兄弟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是当他们收集很多传说后又找不到确切的关系而作罢,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他们整理的东西,并联系出版社出版,这就是最后的《格林童话》。

--材料不全,无法评说。

2010年安徽高考作文题:吴兴杂诗有感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上善若水”,你看它,可流成绕城的风景,可散无数溪水供千家饮用,流成田可种稻,注成塘可种荷。水的善变与适应性的确给予人类诸多的启示。

江西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

江西:命题作文《找回童年》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

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

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找回童年的什么呢?是纯真、率真、质朴、爱心、善良、幻想、活力、激情、赤子之心、质朴之心……

海南高考作文题为《参与》

--这道题,没有什么难度。

2010四川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出炉: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好此题的关键是要想好“点”的类比义。这个点可以指一个人、一个偶发事件、一处风景、某个失误等。

再用联系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一个人活在世界可能没有任何影响,也可能影响一个时代;一个偶发事件可能无关他人利益,也可能影响整个地球(如墨西哥湾的漏油事件、希腊债务危机)……

上一篇:医院重组下一篇:改革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