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行为五篇

2024-09-13

会计人行为 篇1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它意旨回答语言是怎样用之于“行”,而不是用之于“指”这样一个问题,言语行为理论的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J.Austin,他首先区分了言有所述和言有所为两类话语,在他后来的研究中,发现这一区别存在不足,于是,建立了一种新的模式来解释人们使用语言是如何来“行事”的[1]86-92。根据这一模式,他认为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 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指的是“说话”这一行为本身,它大体与传统意义上的“意指”相同,即指发出的语音、音节,说出单词、短语和句子等; 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指通过“说话”这一动作所实施的一种行为; 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指说话带来的后果,例如,通过语言活动,使听话人受到了警告,或者使听话人接受劝告,不去做某事,或者使听话人去做了我们想让他做的事等等。[2]

在这三种言语行为中,语用研究最感兴趣的是言外行为,因为它同说话人的意图一致,说话人如何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听话人又如何正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这是研究语言交际的中心问题,因而,在Austin提出了这三个包括三种行为的言语行为理论后,学术研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言外行为上来了。[1]93与言外行为相比,言后行为在语用学研究领域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着重从听话人的角度试图分析产生言后行为的三大因素以及产生言后行为的条件,并用于人们的交际中,以期提高人们交际的成功率。

二、产生言后行为的三大因素

当发话者说出一句话,实施一个言内行为的同时,通常还实施了一个言外行为。此时,言后行为不一定会发生。言后行为是否能够产生,还得取决于听话人。本文主要从听话人的角度,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言后行为的产生。

1.听话人的理解能力

人们有间接表达意义的习惯,通常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图或目的,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这就需要听话人揣摩、理解、推敲说话人的意图。

例1 客人:It’s cold in here.

主人:I’ll close the window.

在寒冷的冬天,屋内窗户开着,主人与客人在屋里聊天,客人感到冷,然后说:“It’s cold in here”,言外之意是想让主人把窗户关上。在这种情况下,主人理解到了客人说这话的意图,很快关上窗户了,这就实现了说话人的意图,言外之意也被成功实施了,那么言后行为产生了。

例2 教师: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学生:It talks about how to bake bread.

教师:Yes, you are right. You answer the question gently.

教师让一位同学回答问题。这位同学的声音比较小,教师很费劲地去听,才听清楚了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内容,教师在对该同学的答案做了评判后,又说了一句“You answer the question gently”,教师说这话的字面意义是说这位同学很温柔地回答问题,其言外之意是想让这位同学下次回答问题时,声音放大点。如果该同学理解到了教师的言外之意,下次回答问题时,会尽量把声音放大,那么教师说此话的意图,即言外之意也就被成功实施了,言后行为也就产生了。如果该同学只从字面上去理解教师说的最后一句话,把它当成是对自己说话方式的一种肯定,仍然保持较小的音量回答问题,那么教师说此话的言外之意就没有被成功实施,言后行为也就没有产生。

2.听话人具备实现说话人的意图的能力

在交际场合中,如果听话人听懂了说话人的意图,理解到了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但是没有能力去实现说话人想让他完成的事情,那么说话人的言外之意也不能被成功实施,言后行为没有产生。

例3 (一对恋人在郊外散步,来到了一颗结满果实的苹果树下)

女朋友说:“这些苹果又大又红啊!”

男朋友说:“这些苹果挂在树上让人赏心悦目啊!”

我们可以从这一对话中,推断出两个言外之意。首先,在结满苹果的树下,女朋友说苹果又大又红,其言外之意是想让男朋友爬上树摘个苹果。假设男朋友理解到了女朋友说这话的真正意图,想让他为她摘个苹果尝尝,如果这位男朋友根本就不会爬树(在这里假设女朋友不知道她的男朋友不会爬树),也就不能为女朋友摘苹果,那么,女朋友的言外之意就无法得到实施。我们再看男朋友所回答的内容,即这些苹果挂在树上让人赏心悦目啊,他的言外之意就是对女朋友说不要摘苹果了。他说这话委婉地拒绝了女朋友的要求,同时又很巧妙地掩盖了他不会爬树这一事实,在女朋友面前留住了面子。

3.听话人的意愿

说话人的言外之意是否能够被成功实施,言后行为是否能产生,与听话人的意愿紧密相连。一方面,听话人理解到了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另一方面,听话人也有能力去实现说话人的意图。此时,如果听话人愿意去做说话人想让他做的事情,那么言后行为产生了;如果听话人不愿意去做,那么说话人的意图不能实现,言后行为就没有产生。在这里言后行为没有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听话人与说话人关系不是很好,还有可能是听话人如果去做了,就会损害到自己的利益等等,所以就决定不去做。

例4 甲:It’s cold in here.

乙:Yeah, it’s cold in here.

甲乙两人在屋里聊天,窗户开着,正好甲感冒了,就说了句“It’s cold in here”,甲说此话的目的,是想让乙关上窗户。乙明白甲的意思,也有能力关上窗户,但是乙想如果关上窗户,空气不流通,甲就有可能把感冒传给自己,这时自己的利益就会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听话人就会对说话人的目的或意图不予理睬,或者就会附和地说上一句“Yeah,it’s cold in here”,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就不能实现,言后行为就没有产生。

三、言后行为产生的条件

要让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能够被成功实施,在本文的第二个部分中,我们分析了三个因素,即听话人的理解能力,听话人是否具备实现说话人意图的能力以及听话人的意愿。这三个因素缺一不可,如果只满足三个因素中的某一个或某两个因素,言后行为都是不能够产生的。比如,听话者理解到了说话者的目的或意图,并且也愿意去做说话人想要他去完成的事情,但是没有实际能力去做,那么说话人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同样地,如果听话人理解到了说话人的意图,并且也有能力去完成,但是不愿意去做,这时说话者的目的也是不能被实现的。最后,如果听话人根本就没有理解到说话人的意图,那么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能否被实现更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这三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缺少任何一个因素,说话人的意图就不能实现,言后行为就不能产生。

四、言后行为与交际成败

Sperber和Wilson 指出,交际是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的一个明示—推理过程,它们是交际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个明示过程,把信息意图展现出来;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一个推理过程,根据说话人的话语,结合语境,寻求语境效果,获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3]交际效果指语言交际中语言事件最终所产生的结果,交际者的最初意图能否实现取决于最终的交际效果,这一效果决定交际成败。一般说来,如果交际实现了说话人的最初意图,我们就认为交际成功了;反之,若交际未能实现说话人最初的交际意图,我们就认为交际失败了。[4]其实质就是,交际的成败取决于说话者的言外之意是否能被成功实现,而说话者的言外之意能否被成功实现又取决于我们在第二部分中讨论的产生言后行为的三大因素,换句话说,交际的成败直接取决于这三大因素,它们的关系如图一和图二所示:

说话者想要达到说话的目的,实现成功的交际,就要注意同时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把握听话者的理解能力或领悟能力。如果说话者把自己的意图或目的表达得过于委婉,以至于听话人不能理解或不能正确理解到自己的意图,那么言外之意不能被实现,达不到交际目的。二是把握听话人是否有能力去实现言外之意。说话人说出一句话的意图是想让听话人去完成某件事情,如果听话人没有这个能力去完成,就达不到说话人预期的目的,交际也就算失败。三是把握听话人的意愿。想让听话人去完成某件事情,还要把握听话人是否愿意去做。如果听话人不愿意去做,也达不到交际目的。

五、小结

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说话人通过口头上发出一句话,让听话人做出某种反应或采取某种行动去实现他说话的意图。如果听话人未能理解到说话人的意图或者听话人没有这个能力去实施或者听话人不愿意去完成,那么说话人的意图或目的就不能被实现,也就不会出现言后行为,而这正是有悖交际目的的。本文通过分析,提出说话者想要实现成功的交际,就要同时把握三个策略,以达到产生言后行为的目的,即成功地实现交际。

参考文献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AUSTIN J L.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62.

[3]SPERBER D,D 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Press,2001.

基于需求理论分析会计人行为 篇2

【摘 要】本文以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五大需求层次理论作为基础,将需求理论与当前现状结合,利用二个典型案件,分析了会计人在工作中对应心理需求层次及表现行为。通过对案例存在问题的分析,有利于会计人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对企业的发展有好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需求理论;会计人;行为;案件

一、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在这经典理论中,把人的所有需求都归结到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的五个层次,从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需求。也就是说,只有在生理、安全、情感与归属这些需求依次实现后,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大相对高级的需求才能真正起到激励行为的作用。对于会计人而言也同样适用于这五大类需求。每个会计人在不同时期表现出来的需求也不一样,而且只有在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相对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成为影响会计人行为的主要因素。

我们把需求理论与当前会计人行为结合可以发现:

1、生理需求的激励作用已经大大降低

生理需求是最低层次的一种需求,表现为会计人对于温饱方面的物质需求。这类需求也是最根本的需求。就如今的社会环境来看,每个人的工资绝大部分可以保证这方面的需要。因此生理需求已成为一种潜在的需求。

2、安全需求基本已经满足

如今国家都处于和平年代,冲突较少;国家的法律制度相对比较完善,社会稳定。不用太过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问题。因此安全需求影响会计人行为的可能性不大。

3、情感和归属需求可能被忽略

由于翻译的原因有许多不同的解释。本文把情感需求表现为与同事领导之间的感情或友情的需求,即归属感和认同感。但我们发现这层需求还没有引起社会广泛的认识。社会关注更多的是会计职业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外在表现为会计职务、职称、资格证书和报酬等方面。对于会计人工作上的情感关注度还远远不够。

4、正确的尊重需求不能忽视

对于尊重的需求也不可忽视,这包括了自重。当今社会对于尊重的理解有些偏离,会计人也不不例外。尊重是建立在金钱和权势上的,钱和权成为了成功的标志。拥有了钱就可以被瞧不起受众人羡慕。这样的误解,往往会导致不良行为(会计)的发生,给经济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5、自我实现是最终目标

只有在前四项需求同时被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求才能真正发挥其在工作中的激励作用。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会计人会真正热爱上自己的工作,真正做到敬业和乐业。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案件回顾分析

1、上海银行柜员“借鸡生蛋” ——情感和归属需求欠缺

从《案件聚焦》这档真实的法制节目中,我们找到这样一个案例。女大学生傅某大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某银行工作,可以说工作体面,工资可观,并且在工作中认识了某贸易公司的会计李某,成为男女朋友。前途看似一片光明的情况下,两人却选择利用双方职务之便,内外勾结,通过傅某编制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借鸡生蛋”,转移公司400万资金据为己有。最终案情被识破“鸡飞蛋打”双双入狱,大好前程断送。傅某在狱中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些话,“岗前培训三个月后就独自工作,没有同事和师傅的帮助”,“工作生活压力非常大,内心非常孤独,没人认同”等等。虽然傅某认罪态度较好,但是其行为已经对企业和银行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触犯了法律。

我们从傅某认罪的这些语言里可以发现,傅某作为一个会计人,看似拥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而且薪金报酬方面都很可观,但是她却是一个“孤独”的人。在工作中,没有得到同事、领导的关心帮助,业务水平得不到提高。对于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在银行里均得不到满足。这时男友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需求的空缺,傅某开始被男友影响走向犯罪道路。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情感与归属感的缺乏,小之可能影响会计人工作心情,大到可以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因此对于这一类需求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的。

2、绿大地财务虚报——尊重需求的偏颇

云南绿大地公司成立于1996年,其主要的业务是设计及施工绿化工程。2004年到2007年之间,公司就涉嫌虚增资产和利润,06年虚增的银行存款金额就占货币资金余额的一半多。该公司上市后也是周而复始,对财务报表进行造假。通过银行回款的方式虚增收入。08年公司三度更换财务总监与变更审计机构,导致内部混乱人心不稳;09年公司的业绩报告五度都一致;10年涉及更严重的违法行为,例如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凭证、隐匿并且销毁会计证据等等。造假案发生后,股价暴跌导致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绿大地是国内的一家大公司,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谋求更高利润,提升公司在整个市场的地位。以为达到此目标就会得到同行或社会的尊重。但该公司并不是通过正当手段来获取盈利,而是利用不良的行为来谋取。如果该公司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得到所谓的尊重,那么,该公司也不会落到如此地步。所以,公司应该正确地理解尊重需求,避免不良行为的发生。

总之,从小的方面讲,人们都有各自的心理需求,不同的需求会有不同的努力方向,企业应多关注员工的心理需求,增强员工的满意度,为财会人员提供宽松舒适的环境。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培训机构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完善再就业渠道,让每个会计人员都能有就业机会。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在同行中的竞争力。

从大的方面讲,企业也有自己的需求,一般都是对尊重需求的渴望,都想获取更高的利润,在市场经济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正确的盈利方针,脚踏实地把企业经营好,赢得社会的尊重与认可。另外,政府需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监管部发现虚假会计信息要及时纠正并制止,对有关人员要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孙冰峰.浅议财务人员心理需求——基于需求层次理论应用的分析[J].现代业,2013,02:194-195.

[2]刘晓波,王玥.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J].会计之友,2013,05:62-65.

[3]蔡继红.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述评[J].理论界,2011,05:86-88.

[4]刘永.上市公司绿大地造假案例分析[J].中国市场,2013,45:76-77.

让人反思的行为论文 篇3

优质的魔芋烂在田里,香喷喷的绿色营养猪肉窝在山里,黑灿灿的煤炭藏在地下……由于大山的阻隔,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们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世代清贫的日子。为了改变这一切,19户农民咬牙决定:自筹资金,在山中打出210米的隧道,一解百年阻隔之痛。本月,这条五峰首条由农民筹资建设的隧道正式开工。

看了这条新闻,笔者对这19户农民不惧困难、不畏艰险,自筹资金建设隧道的“愚公精神”深表钦佩。为了改变生存状况,为了打通致富之路,这19户农民从自己并不多的收入中挤出资金,动员和带领村民向大山宣战。这正是目前我们战胜危机,共度难关的信心之所在,力量之所在。

但是,在钦佩的同时,笔者也有一个深深的疑问:这个百年阻隔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发展和致富的大山存在了不是一天、两天,它给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生产和生活带来的不便也不是一天、两天才有的。当地政府的官员难道完全不知情?难道根本没动情?是当地官员完全没有深入基层?还是当地官员对群众完全没有感情?农民把一点有限的资金都投入到建设隧道上,又哪来资金用于正常的生活消费?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消费,又怎么能够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如果说过去因为经济实力不足,国家的投资要集中用在解决那些影响全局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工程上,对这些不会影响全局的小项目、小工程还顾不上的话,让农民继续忍受这种阻隔之痛,或是让农民自筹资金建设隧道,还能够让人理解、让人接受。但是,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国家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家把影响民生困难的一些基础设施、影响群众生活的一些细小项目也作为投资重点,通过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实施了通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影响农民生产、生活、出行、发展的项目。应该说,在国家实施的这些项目建设中,象阻隔怀抱窝村古城山村民致富这样的“拦路虎”是解决的重点。但是,国家的对农村通村公路等项目建设已经实施了几年了,但怀抱窝村古城山村却好象是被春风遗忘的角落,到如今没有得到党的好政策的眷顾。他们还是在大山的阻隔下“守着一片沃土,却过着世代清贫的日子”。

前不久,国家又决定拿出4万亿资金用于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对于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们来说,应该是又一次利好的消息。因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的出发点,还是从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们的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来说,阻隔他们发展、致富的这座大山都应该在国家的这4万他投资中消除。然而,现实情况是,怀抱窝村古城山的村民们再一次被遗忘了,他们还是需要咬牙决定:自筹资金建设隧道。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困惑、感到遗憾!

应该说,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与改革开放前是不可同日而语。但是,相比其他阶层的发展,相比城市生活的变化,农村经济的发展还不是很快,农民生活的变化还是太慢,农民收入的`增长还是太少。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农村经济发展太慢、农民收入增长太慢,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就会有阻滞的作用,对整个社会的和谐也会有不利的影响。国家出台的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政策也就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会计人行为 篇4

【关键词】行为;作风;素质;传承文化

老一辈子的人的思想到底能影响我们几代人?有句俗话说“为什么人的素养的改变需要三代的时间”这句话点讽刺,歧视。但是,细想一下这句话说的不无道理。我們可以把这句话改一下“中国人的行为习惯需要多少年才能改变?”人的行为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1 从韩国用中国字警示牌谈起

有一次和朋友到韩国旅游,在明洞的街道旁有一张用中国字写的警示牌“不要乱扔垃圾,罚款人民币500元”,看起来不起眼的警示牌为什么只用中国字来写?是写给谁看的?答案一目了然,只是给你们中国人看。当时做为一个中国人我真的很愤怒,但是愤怒下的只有无奈。这个警示牌每天会有多少中国人看到?又有多少人会对它有愤怒?每天有无数中国游客从它旁边经过又有多少人会自觉?又有多少人会感到愤怒?在台湾街道上没有垃圾桶没有环卫工人,他们认为与其把钱用在这上面不如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台湾人民认为我们只要注意不乱扔垃圾,把自己的垃圾自己处理就可以省下这笔开支,可以把钱用到教育或者更多事情上去。他们的学校没有围墙,他们的学校设施是公用的,因为他们知道去爱护去珍惜去维护公共设施,这种行为这种意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习过来的。

2 从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出家长的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省。一次在上课时做在旁边的一个学生忽然吐痰,当时正在上课的我也着实吓了一跳,课后我找他谈话,建议他下次可以吐在纸上,可是学生很惊讶的说老师这有什么啊,我爸爸是这样,我爷爷是这样,我感觉没什么啊。就像纹身一样,老师你为什么没有纹身,没有纹身很怪噢。当时我问他为什么怪呢?学生说我爸爸有纹身,妈妈有爷爷有所以我看你没有就感觉很奇怪。看到这里我不禁扪心自问行为习惯真的可以影响几代人吗?60年前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文化底子薄,对自己的行为习惯不注意,说话声音大、乱扔垃圾、乱吐痰、不讲卫生、有的甚至习惯说脏话觉得大家都这样不觉得有任何不妥。现在是21世纪,无论是知识素养还是行为习惯都不是60年前的那个中国。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家庭还保持原有的“作风”,为什么不改变自己所谓的习惯呢?三代人有着共同的习惯想法,从不想着前进,只把自己人为习惯传承下去,如果这样下去中国人再过50年也不会有任何改变。

在学校总有一些顽皮的学生,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有时跑来问我学习有什么用?读书有什么用?我爸爸也不认字没文化现在不是也能赚钱,也挺好的啊。我们平时买菜不用数学的,为什么要学?我们认字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学语文呢?他们不知道何为耻何为荣?经常把荣看为耻把耻当成荣。学生的这种想法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受长辈们长时期的影响,慢慢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行为习惯往往是家族式的,想改变只有从“根”部开始抓起。在美国有专家在100多年内对两个家族的跟踪调查一个家族罪犯层出不穷,另一个家族总统出了好几个,这项研究表明家人的行为习惯对下一代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3 对中国人不良行为习惯的反思

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说中国人的素质低,我们自己想想他们有说错吗?有人说;“不要把外国人说的多伟大他们也有“垃圾”啊,何必这样看我们中国人呢,不要崇洋媚外。”如果你只看外国人的“垃圾”只和他们去比那我们从何而来的进步。每个国家都有“个别”人只是这些人所占的比例不同。我们不是看他们有没有,而是要看比例是多少,不去看优秀不去和优秀的比我们怎么进步。一次和朋友聊天,她在外国留学时曾打工当过翻译,当时内地的一个老板过来玩,当走到一个广场时那人忽然用手去擤鼻子,弄好后想把手中的鼻屎扔掉这时发现整个广场非常的干净,无一丝杂物,这时他本人感觉这样扔下去不妥但手中的鼻屎怎么办。朋友告诉我当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出国旅游的人回来都会说外国环境怎么好啊,人很文明啊。这些“好”难道我们做不到吗?我们只会对别人的改变有所期待,对自己却放任不管,要求和规矩永远只对别人和自己无关。在杭州城市戒烟已经持续很久但是还是有人在公共场合抽烟这是为什么?难道讲公共文明要把你排除在外吗?

在学校学习知识是为了开阔我们的视野,我们可以从书中了解我们不知道的世界,从而可以影响我们自身的判断力。我们必须要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为了我们下一代必须去改变。从现在做起还不晚,至少在我们孙子那个年代可以挺直胸膛,为生为中国人而自豪。

要想改变就要从会欣赏他人学起。我们喜欢美丽的东西,喜欢买漂亮的衣服,对于个人的行为我们也应该学会欣赏,会欣赏了就有下意识的模范,久而久之慢慢变成自己的,时间长了就影响到你周围的人或事。一个人为了漂亮可以花重金去美容,忍受痛苦去手术,为的就是美。人的外貌的美是可以影响路人的眼球,但是行为上的美更能打动人心。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不容易改变,也很难改变,但是我们不能因为难而不去面对。

人类总是要进步,家庭总要跟随历史的步伐而改变,就像我们不能以30年前的规矩来规定现在的人。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老习俗”延续下去。去学习欣赏美的行为,去模仿,去改变。当然对于美的东西我们也要传承去保护,不能把老祖宗的汉文化给代谢掉。对于古人的礼贤下士、尊老爱幼是非常有必要传承和发扬的。

我们要学会直视自己的缺点不要逃避更不要找借口去搪塞。就像是小孩子犯错家长不要一味的责骂,每个人都会做错事,知错能改就是好事,所以我们不怕犯错,只要我们知道错在哪里改在哪里就好。不好的行为习惯要改,不要找借口蒙混过去,即使刚刚开始不习惯,只要有心想去改变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如果想让世界人们高看你,那么我们必须要改变。总之,为了我们更能自豪的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努力改变吧。

作者单位

会计人行为 篇5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对企业的会计行为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找出了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主要途径并探讨了新准则体系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体系 会计行为优化

0 引言

我国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中实施,并将于2009年在全国所有企业中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实施,将有力地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企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会计准则体系给予了企业在会计政策选择上的更大空间,同时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财务报告透明度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1 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企业会计行为的影响

1.1 新会计准则对原会计准则进行了颠覆性改革 新会计准则的出台不仅是内容上的丰富和更新,更重要的是会计原则的改变和新会计概念的引入。新准则在理论上改革了会计核算基础原则,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唯一的基本原则,而更强调了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的重要性,尤其是“公允价值”概念在新准则中广泛运用,将大幅改变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新准则引入了全新的会计概念,比如金融工具、投资性房产等,此外,对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企业合并等的会计处理做出相应的变动。

1.2 新会计准则将对整个企业的运作产生根本性影响 新准则强调会计信息要真实地反映企业经济实质,将财务会计工作提高到企业经营活动核心的高度,强调企业要有一个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以保证财务信息可靠、及时、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同时,新会计准则更着眼未来,要求财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决策有前瞻性和指导作用,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因此,不论是从深度或广度来看,新准则对企业都具有深远影响,新准则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要求企业的每个人、特别是企业的管理层都参与到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活动之中。

1.3 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会计准则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会计信息的新理念,然而我国会计人员由于素质参差不齐,对准则和制度理解上的差异以及不同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而会计人员是否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操守、是否可以做出恰当的职业判断已成为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极为关心的问题。就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来看,要作出准确的职业判断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将影响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的进程,从而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会计工作的成本提高 首先,由于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企业不得不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在职培训经费;有的企业由于现有会计人员无法胜任新会计准则的具体实施工作,不得不聘请胜任的人员开展工作,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成本。其次,由于新会计准则赋予企业在会计处理上更多的职业判断,相应地会计监督的水平也必须提高,财政部同时发布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提高审计质量,进一步强化专业监督提供有力支持,从而提高了会计工作的监管成本。

1.5 新会计准则仍然存在可能的利润操纵空间 新会计准则充分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并考虑了我国特殊的经济和会计环境,体系更加完备,减少了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的选择项目,大大压缩了寻租的空间,能更加全面地规范企业的会计行为。但无论新旧会计准则,企业都能从中找到寻租的空间,因为各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它们所面临的经济环境也是各不相同和复杂多变的,政府不可能包揽企业会计处理全部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只能就具有普遍性的、共性的会计规范即通用会计准则做出规定,而将剩余的特殊会计政策留给企业自主选择,这就为上市公司的政策性会计寻租活动提供了土壤。例如,在新准则体系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在上市公司出现亏损的情况下,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其他目的,通过债务重组或以优质资产换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也可以利用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来操纵利润。此外,企业还可通过对无形资产研发支出资本化、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等的调整,便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主要途径

企业会计行为优化是指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在优化的企业会计行为观念指导下,遵循企业会计行为规范的要求,采取优化的手段和优化的组织结构,以尽可能小的行为投入与耗费生产出数量尽可能充分、质量尽可能高、令有关各方满意的会计信息。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标准应该是会计信息效用最大化和会计信息成本最小化。其中,会计信息效用最大化是指会计信息能使其使用者获得对企业财务状况、营运能力等方面情况的全面了解,使其决策中的不确定性降低到最低程度,对其决策产生最大的正效用。效用最大化的会计信息,在会计信息使用者素质既定的条件下应符合下列质量标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充分披露和重要性。会计信息成本最小化是指企业会计行为主体以最小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人、耗费,生产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质量最高、效用最大的会计信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各种契约人的需要。通过会计信息成本最小化,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可以将节省的时间和费用投入其他方面,得到额外的回报。依据上述企业会计行为的优化标准,结合我国会计环境,笔者认为实现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企业行为优化 实现企业会计行为优化,须先实现企业行为优化。企业行为优化的标志就是合法化和合理化。合法化就是企业行为应符合《企业法》、《公司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的要求,依法经营、依法纳税和依法分配收益。合理化就是要建立能照顾到各契约人利益的企业台理结构,使企业行为理性化,使各方利益得以均衡增长。企业会计行为主体只有在这种企业行为优化的环境下,才能不受外来不良因素的影响,才能遏止或消除不良行为动机,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最少的劳动耗费,提供最优的会计信息,使企业会计行为效益最大化。

2.2 监督制裁机制优化 优化的会计监督制裁机制,应包括三个方面:其一,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监督机制。它又包括三层意义:①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系统内部分工协作机制,健全审批手续以及科学的帐表、凭证传递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②企业内部各系统间的相互监督与牵制。③内部审计系统。其二,所有者的监督制裁机制。主要是指企业产权所有者依据公司法及其他法律而成立的监督、制裁企业及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的机制。其三,科学的外部会计监督制裁机制。企业外部会计监督机制,应建立以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主,以工商、税务、银行等政府部门为辅的社会监督体系。内外会计监督机制,构成了一个科学、优化的会计行为监督体系,遏制了管理当局对会计人员的操纵,有力地制约了会计人员的私欲和偏好,促使企业会计行为规范得以贯彻执行,促进企业会计行为优化。

2.3 激励机制的优化 激励机制的优化是会计行为优化的重要途径之一。首先,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行为的优化不仅需要正面激励,而且需要给予一定的处罚。其次,要做到尊重与信任。尊重与信任也是会计行为主体的一种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后,就能激发工作热情,消除畏难和偷懒的心理。最后,要给予公平的待遇,会计行为主体积极性的发挥不仅依靠奖惩,还要依靠公平的待遇,即按其贡献大小给予相应的报酬。

2.4 会计人员的素质优化 会计人员的素质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①政治思想品质优化;②知识结构优化;③技能优化;④心理素质优化;⑤较强的社交能力。上述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几个途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企业行为优化是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基础;会计监督制裁机制优化是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外部制约机制;激励机制优化成为企业会计行为优化不可缺少的方法;会计人员素质优化是企业会计行为优化的关键。企业行为优化和监督机制优化,这都是企业会计行为外部条件的优化,而实现真正的企业会计行为优化还必须仰仗于内部条件优化,即激励机制优化和会计人员素质优化。

3 新准则体系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具体措施

3.1 加大教育力度,提高会计主体行为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 促进新旧会计准则在实务操作中的平稳过渡,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者和有关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这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根本所在,也是制约利润操纵的长久之计。经营者是利润操纵结果的直接受益人,通过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增强他们法制观念和执法自觉性,可从源头上降低利润操纵行为的发生。因此,在新会计准则下,必须将该准则的意义和指导思想贯彻到每个企业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会计人员是利润操纵的参与者,他们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一方面,应完善会计人员的后续专业技能教育。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仅仅依靠在学校的专业学习,更多的是在实际工作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另一方面,应完善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我国会计职业界的法律风险相对较低,导致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也较低。因此需要强化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业自律意识,严格执行与遵守有关规范。

3.2 不断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并加强与有方面的协调、沟通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新会计准则,企业重新设计财务报告流程,确保管理层在新的框架下编制财务报告时能够获得充分、真实的信息,尤其是提高披露水平,为重大会计估计和判断提供适当的支持。企业应积极制定新的会计手册、整合新准则体系下的报告系统,预算管理、业绩考核和财务报表等制度与日常的管理活动都需要重新调整,企业系统应尽快更新根据财务报告编制和信息披露的要求认定新的数据统计口径。提供财务信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沟通。所以,交流信息的重点是让投资人和分析师明白,实施新会计准则后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发生了什么变化,其中包括哪些项目采用了公允价值计价,以及对传统的财务比例和主要业绩评价指标产生了什么影响。此外,企业会计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有关行业监管部门的协调、沟通。

3.3 企业应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保证新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 新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加强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这也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上,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营造良好内部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在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第二,完善治理结构,确立董事会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完善董事会构建机制,避免董事和经理层人员重叠,保持董事会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强化董事会下设各专业委员会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第三,成立和完善审计委员会,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地位。第四,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与调整。第五,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

3.4 加大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实现会计人员行为的优化 会计行为优化是在交易费用可以承受的条件下,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化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实现这一目的,还必须采用科学的会计行为手段和合理的会计行为方式,运用适当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实施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3.5 加强企业外部监管 企业行为的不规范,市场交易的不真实,都给会计信息失真创造生存的土壤。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外部监管不力造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如加强证券监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对企业信息披露加强管理与监督;加强外部审计监督,提高审计质量;对于企业不轨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要让任何人都清楚地意识到被惩罚的后果将超出自己的承受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俊飚.会计行为优化的探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4.3.

[2]翁雪萍.新准则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中国总会计师.2007.6.

上一篇:儿童入园焦虑期论文下一篇:社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