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十篇

2024-06-15

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 篇1

一、团队精神的涵义与作用

团队精神, 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 交流, 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愿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成员之间协同合作, 目的是使全体成员与企业领导在企业中产生凝聚力, 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实现统一, 团队精神是企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柱。缺乏团队精神的企业, 对内没有凝聚力, 对外没有竞争力, 更不会有高的绩效产生。拥有团队精神的企业, 每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和使命感, 成员之间也会相互信任, 产生协作意识。同时, 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向心力, 激发团队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有利于成员之间的合作力度加强, 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促进企业的和谐快速发展。有团队协作精神、有配合默契的凝聚力的优秀团队,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生存能力必然大大的提高了。

团队精神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 团队精神对于现代企业中成员的向心力, 凝聚力培养有重要作用。企业中团队精神发挥的最好表现是全体成员中个人与个人, 个人与集体的利益达到了统一一致, 成员之间相互协作, 共同为团队的目标而努力。良好的团队精神必需具备感召能力, 它感召着企业中每一位成员, 并且使每一位成员认同该企业的团队精神, 自愿的、积极的加入团队, 为实现企业与个人的目标而共同奋斗。其次, 团队精神对于现代企业中成员的工作绩效有激励作用。很多企业存在着一种共同的现象, 就是大部分员工认为自己的努力与付出并不平衡, 也可以说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这种回报, 并非仅限于物质的加薪或晋升, 他们最需要的是在精神方面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肯定。良好的团队精神能够充分的尊重团队成员, 不管是在成员的工作方面还是在成员个人的素质与道德修养方面, 总会赋予团队成员具有价值的角色, 倾听其心声并且充分肯定他们的每一分付出。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对于工作的热情度与使命感, 对团队成员为企业努力的热情与产生的绩效有着重大的激励作用。

二、怎样培养团队精神

团队建设是现代企业构建企业文化的重点。而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团队建设的重中之重。企业价值观对团队精神的塑造起着重要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取向, 它是指企业内部的绝大部分人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 是由企业和员工的需要构成的价值体系, 是企业文化的基础、核心和实质。企业价值观也是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的过程中所推崇和信奉的基本行为准则。企业的创新、文化的特征都是以此为源泉的;企业的基本抉择、行为规范是以此为轴心加以调节、变动的;企业的存续、发展都是以此为核心的。

1. 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

首先, 领导者应具备引导企业发

展的能力。由于科学技术进步以及组织间变革竞赛的日益激烈化, 客观上加剧了未来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这就决定了未来的领导者应该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需要具备预测未来的能力和变革创新的能力。通过企业的意愿以及社会变化的趋势, 不断地尝试新事物, 并且能够对变革结果有充分的预测。领导者必须具备准确洞悉社会的变化的能力, 在社会的变化中对企业进行变革, 在变革中求发展, 是未来领导者应具备的首要理念。他们应该比一般的领导人看得更高、更远, 在组织还在蓬勃发展的时候, 他们就已经开始发现危机并加以铲除。所以说, 未来的领导者必须具备驾驭变革的能力。其次, 领导者应具备激发成员内在动力的能力。愿景是潜藏在人们心中的独特的推动力, 提供愿景是知识经济条件下领导者的一项重要职责。未来的领导应该主张以愿景为导向的团队合作, 强调领导者应为团队成员提供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共同愿景, 并倡导组织成员应为实现愿景而实施变革。领导必须在愿景和愿景实现的可信度之间建立明确的联系, 使组织成员对这个愿景的实现充满希望, 并且使组织中每个成员都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企业的最终目标才能实现。最后, 领导者应具备引导创新的能力。一些突发性的、难以预料的事件会超出了领导者个人的预测能力和掌控能力。组织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 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使领导者和追随者不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 不断适应、选择和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 提高自身的创新和学习能力。

2. 设定团队共同的愿景。

愿景由组织内部的成员所制订, 借由团队讨论, 获得组织一致的共识, 形成大家愿意全力以赴的未来方向。首先, 共同愿景的建立要基于员工个人的愿景。真正的愿景必须植根于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中, 必须综合考虑全体员工的愿景。当然, 共同愿景不可能面面俱到, 但至少要考虑大多数员工的最突出的愿景。抓住这一点, 也就抓住了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的交叉点。其次, 共同愿景要通过不断的互动沟通与研讨才能建立。共同愿景的建立不是一次性的工作, 它要经过反复研讨、互动沟通才能真正建立。当一个共同愿景提出的时候, 首先要吸引大家讨论, 讨论的过程就是共同愿景与个人愿景碰撞的过程。讨论互动是一个很好的把共同愿景变成全员行动方向的措施, 而且能从根本上把每个层次的员工、企业的方方面面工作融为一体。其次, 要把愿景作为工作的导向, 引导和决策个人的行为。这里尤其要强调领导层的作用。在处理日常工作时, 领导层心中不能偏离愿景。同时, 一旦发现员工中有偏离愿景的行为, 应立即予以纠正。最后, 共同愿景的实现要靠一系列阶段性的目标来巩固。由于共同愿景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但如果愿景实现的时间过长, 可能会影响一些人对愿景的热心度和奉献进取意识。要解决这个问题, 就需要将愿景划分为一系列阶段性的目标, 靠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来推动愿景实现的进程。企业要围绕愿景, 在每个方面制定阶段性的保障措施, 制定企业规划, 逐步落实具体目标, 一步步实现愿景。

3. 全方位的进行沟通和交流。

在沟通过程中, 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 对积极反馈的感知都比消极反馈的感知要快和准, 而且积极反馈几乎总是被接受, 而消极反馈往往遭到抵制。因此, 要想在各个层面, 就各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沟通, 实现企业和谐, 还需要认真的思考和揣摩, 而企业的领导者将在沟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 领导者与员工必须进行平等的, 双向互动的交流。真正的交流只能在所有员工之间有活跃的双向交流气氛时才能出现。如果管理者真正要和员工建立亲密关系并使他们热诚工作, 领导者应抱着真诚的态度和他们相互交流, 并且要为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要达到有效的沟通目的必须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 如建立起以工作为乐的价值观和奋力拼搏的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并且领导者带头身体力行, 使这种企业文化通过上行下效成为对企业员工的一种无声的激励;通过实行民主化沟通管理, 使员工之间、上下级之间可以实现方便的随时随地的交流与沟通, 充分营造一种尽可能宽松从而使员工心情舒畅的投入工作的氛围。其次, 通过沟通一定要让员工达成一致的观点和行动。聆听是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最精明的投资。倾听是没有成本的, 或者说几乎无需付出代价。认真去聆听, 就有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 或者也可能会发现你以前一直不知道的市场盲点。管理者的积极聆听也会让员工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和得到了认可, 会增强员工的主人公精神, 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和企业的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最后, 企业还应建立沟通反馈机制。没有反馈的沟通不是一个完整的沟通, 完整的沟通必然具备完善的反馈机制。因为单向的传递容易导致信息失真, 从而使沟通的效果大大降低。反馈机制的建立需要信息发送者和信息接受者的共同努力。信息发送者在发送信息的同时应该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鼓励接受者提供反馈信息, 并注意观察接受者在接到信息后的反应和行动, 这些都有可能隐藏着重要的反馈信息。而信息接受者必须把握他们在信息反馈中的主体地位, 排除一些心理干扰和可能的权力威慑, 客观准确的做出信息反馈。总之, 在企业中应该设法使自上而下的沟通和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 建立完善的双向交流机制, 使企业真正的实现卓越成效的沟通。

4. 设定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就是组织通过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 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 借助信息沟通, 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组织成员的行为, 以有效的实现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首先, 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激励文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 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 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 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 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其次, 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 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 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 如发现不合理的地方要及时更正, 并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 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 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 坚持以人为本, 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按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 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 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 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工作岗位以增加员工的责任感, 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 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责任感, 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总之, 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 才能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要让人才聚集在一起形成合力就必须加强团队精神的建设, 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 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让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越走越宽, 越做越强。

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 篇2

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 企业营销的队伍专业化建设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企业在进行营销队伍的建设中, 要以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为基础, 才能打造一支业绩突出的营销人才队伍。我国目前的企业营销队伍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 没有形成一套专业、系统的营销管理制度。各企业在营销队伍建设中, 开展了一系列的强化式培训, 逐渐建设了一支符合企业要求和行业要求, 有战斗力的营销队伍。但是在营销队伍建设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 例如:团队管理相对松散、团队成员普遍缺乏主动性、创新性的工作思维等。加强现代企业营销团队的管理,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加强企业营销团队的文化建设

企业营销团队建设的基石是:团队目标和团队文化建设。完善的团队文化是营销团队取得较高业绩的基础。现在的企业营销团队普遍存在“企业文化体系模糊”的现象, 部分企业的营销人员大多学历较低、专业知识也较差、缺少营销专业基础和经验, 导致营销人员对市场的把握、营销方式的应用都难以满足实际工作要求。上述问题归根结底, 都是因为营销团队的文化建设工作没有真正

(4) 共享平台——在建立起可靠的信息平台基础上, 将关键计划信息通过平台共享。

(5) 信息分析和预测——企业需要提供足够的运营数据做分析与预测。

4 VMI的局限性

VMI由上游企业拥有和管理库存, 下游企业只需要帮助上游企业制定计划, 从而下游企业实现零库存, 上游企业库存大幅度减小。但VMI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1) VMI中供应商和零售商协作水平有限; (2) VMI对于企业间的信任要求较高; (3) VMI中的框架协议虽然是双方协定, 但核心企业处于主导地位, 决策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协商, 难免造成失误; (4) 系统集成不够、缺乏足够的协商等。

5 VMI的改进——联合库存管理 (JMI)

(1) JMI的概述:所谓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VM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

(2) JMI与VMI的根本区别在于:在VMI中供应商可以了解到客户的存货数据并负责维护客户所需的存货数量, 并通过流程管理来实现。其中补货是由卖方通过定期的现场盘点来进行的;而JMI的管理团队是由客户与卖方的员工组成的, 通常团队成员地处相互临近的地理区域以便经常性召开见面会。

得到落实, 所以必然影响到团队的业绩。

1.2 加强企业区域营销团队的建设

企业对于区域营销团队的建设与管理是基础的业务工作之一, 关系到区域市场的营销业绩、新市场的开发、新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等重要的企业销售问题。区域营销团队主管要善于整合人力资源, 能够知人善任, 重视和强化团队的系统化建设与管理。企业要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 对区域营销团队成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更全面的行业知识和职业素养, 更快成长为营销人才。

1.3 要培养企业营销人员的团队精神

现代的社会, 从事任何工作都需要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保证工作质量, 团队的力量不容轻视。企业营销团队的建设, 尤其要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 营销行业任务重、工作繁杂、需要接触的人和事也很多, 这些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 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才能做到更快、更好。企业可以通过强化拓展训练的形式, 应用亲验式探索学习的哲学, 引导团队成员认识到团队精神在营销工作中的重要性, 以达到逐步打造一支团结、友爱、和谐的高素质营销团队的目标。

(3) JMI的实施模式:从实现机制的层面上分析, JMI策略在实际应用时, 主要有四种实现形式:货存供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货存需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存货第三方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和客户铺底的联合库存管理形式。他们各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6结语

以上所提到的都是围绕供应链展开的管理活动, 可以明显观察到一个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整个供应链管理的集成度。无论是VMI模式, 还是JMI模式, 都是在追求企业专业化分工利益的前提下, 通过强化企业之间的协调、沟通、理解和信任获得额外的价值。VMI作为一种库存管理方法必然有它的历史性, 未来, 它会被阶段更高, 集成度更高的库存管理方法取代, 而客户将会被置于更加中心的地位, 客户价值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储雪俭.现代物流管理教程 (中级) [M].上海:上海现代物流教材编

写委员会, 2003.

[2]陈连丁, 罗键.VMI对供应链管理的影响[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004, (25) .

[3]千结.对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 的一些基本观点的汇总[C].中国物

流智库论坛, 2008, 12.

[4]马士华, 林勇, 陈志祥.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5]王英.双汇巨贸打造供应链管理扁平化[J].企业家信息, 2003, 3.

2 现代企业营销团队中人才激励机制的具体内容

在现代企业营销团队的管理中, 相关的管理理论有很多, 但是经过实践证明, 最行之有效的就是人才激励机制在团队工作中的运用。我们要用全新的思路和方式解决企业营销团队中的人才激励机制问题。从理论上讲, 人才激励机制有两个基本内涵:一是营销团队成员在一定的规则下, 其投入科研获得预期的回报;二是在所设定的机制下, 每一个团队成员即使追求个人目标, 团队所有成员行为集成的效果, 也能达到机制所要求的预期目标。在企业营销团队中实行人才激励机制, 要以共享原理为基础, 才能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1) 传统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根据业绩、成就, 进行相应的加薪与晋升, 这些做法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了。现代的人才激励机制要求将员工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绑在一起, 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具体来说就是“无形贡献有形化, 有形贡献股份化, 股份报酬期权化, 期权兑现评估化”的激励形式。企业营销团队在激励机制制定时, 也要加以更新和完善, 让营销人员将更多热情和精神投入到工作中, 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 实现个人价值。

(2) 激励机制的形式和鼓励措施。激励机制除了金钱奖励外, 还有岗位提升, 以及员工用人合同的延长及下岗、降级等方法。在企业营销团队中, 竞争上岗、竞争提升等都是激励机制的重要内容。同时, 企业对营销人员要培训与激励相结合, 实行良性循环的人才激励制度。营销人员的工作业绩主要体现在产品的销售上, 薪酬的增加、职位的提升都与销售业绩有直接的关系。

(3) 以激励机制激发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营销团队实行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以优厚的条件, 激发营销人员的正确动机, 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充分发挥营销人员的治理效应, 从而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 互惠互利, 实现企业与营销人员的双赢。对营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 不但可以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使他们的经济收入和职位有所提升, 同时对于企业而言, 营销人员的业绩提升, 自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收益。企业与营销人员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营销人员脱离企业, 就失去了工作和经济来源, 而企业没有营销人员, 就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和自身的发展。

3 如何依靠人才激励机制, 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在现代经济社会,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必然要以业务量的提升为基础。有些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活力, 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实施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企业的成功, 要依靠把人才潜在能力显现和挖掘出来, 而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和方式。如何才能以人才激励机制,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3.1 以激励机制, 吸引高素质人才

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 对于营销团队而言, 优秀的营销人员就等同于较高的效益。优秀营销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专业的营销知识、较高的职业素养、出色的口才、较强的交际能力等。企业管理者都希望将营销人才网罗到自己手下, 帮助自己进行产品的经营和销售工作。但是销售人才在帮助企业实现经济利益的同时, 也会要求自己的劳动得到相应的回报。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吸引人才的主要措施之一, 对于不同能力、不同工作态度的营销人员, 就要给予他们不同的待遇, 要让营销人才看到, 他的付出得到了合理的薪酬和职位, 只有他们感觉到自己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 他们才会乐于留下来, 才会利用自己的营销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3.2 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

企业的管理者要清楚认识到, 虽然企业是你的, 所有的厂房、机器、设备都是你的, 但是并不代表你拥有这一切, 就一定会获取可观的经济收益。企业的主体应该是员工, 而营销团队作为企业的重要部门之一, 营销人员的作用自然不容忽视。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的制定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 那就是要将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相结合, 两者是共存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制定营销人员激励机制, 其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依靠营销人员, 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收益。如果企业都没有收益, 那何谈个人的收入增加呢?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并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 而应该是共同分担, 共同发展的密切关系, 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试想一个企业的营销人员因工资、待遇等原因, 而消极、被动工作, 那么企业就将面临着倒闭的威胁;企业的收益在逐渐的提升, 但是营销人员的薪酬、职位却始终如一的保持在某一阶段, 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营销人员还会为企业卖力工作吗?因此, 企业要依靠对营销人员实行合理、有效地激励机制, 实现企业利益和营销人员收入的双提高, 这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之计。

3.3 企业的激励机制要与严格管理相结合

对营销人员实行激励机制, 并不代表企业的管理制度就形同虚设, 激励机制在激励营销人员尽职工作的同时, 严格管理也要同步进行。高素质的营销人员不但要完成本职工作, 更应严格遵守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 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企业要有严格的管理, 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家良.金牌营销团队建设与掌控[M].湖北工商大学出版社, 2007.

[2]孙铁生.薪酬统筹设计法—人才激励黄金组合之一[M].现代教育学出版社, 2009.

团队——浇铸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 篇3

这里,我们给“团队”下一个定义——“团队是由具有互补技能,愿为共同目的、业绩目标和共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人组成的特殊功能群体。”

现代企业团队的基本特征

①技能互补。正确的技能组合是团队成立的前提,团队队员每一种技能都是为达到特定目标互补余缺所必需的。一个只有工程师的研发小组不会比既有工程师又有市场营销人员组成的小组更成功,互补技能组合可以产生1+1>2的增值效应。②共同的目的和业绩目标。“共同目的”有利于统一团队成员的认识,业绩目标帮助团队记录成就并保持自信。③共同的方法。形成共同方法的核心,一是更适合于共同实施的计划;二是使团队成员对彼此的优势给以认可,对对方弱点相互包容;三是使彼此间在一系列关键问题上意见一致、操作一致,这是衡量团队成熟程度的重要标志。④相互负责的意识。承担责任是团队成员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的承诺,责任和信任是维系团队的保证。包括:由“老板让我负责”的命题转变为“我们自己负责”的意识;团队成员拥有对各方面工作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己的思想观点得到公平对待并被充分倾听的权利。

“团队精神”的典型形式

“团队精神”可以定义为“特定团队队员在实力、意志、攻势、协同诸方面凝聚形成的一种作战精神或工作态度”。团队犹如球队的阵容排列和战术组合,而“团队精神”犹如赛场上的风格、作风、行为模式等。其典型形式可列举如下:

中国古代兵法中的“势、识、活、锋”

“势”——“摧敌气以立兵势”,是说作战时须把将领威势、士卒阵势、车马气势结合起来形成压倒敌方的优势;“识”——“谋敌变以占先机”,意谓作战一方对另一方具有察事惊之、彼动觉之、计出洞之、掩伏烛之的智慧水平;“活”——“兵活而动,计活而行”,意谓战役操作能察势而灵活行动;“锋”——锐利,“团队合阵凝势而胜”,意谓不同功能的编队所产生的“合阵”气势有助于取胜,如亲军(中军)护卫主帅,愤军(先锋)驱生死前列,骑军(奇军)飞驰两阵,游军(后备)视战场变化随时响应,五军协同形成合阵,才能有力。

古罗马军团的团队精神

古罗马早期的军事单位是“百人团队”,后来发展成“千人军团”,作战时以重装步兵为骨干,以方阵密集队形摧坚或固守,以纵队灵活阵形突袭或猛攻,军阵井然有序;在军事指挥方面,带兵出征的执政官必两人协议,将领间亦强调协同配合。因此在古罗马军事史上有一个少见的现象——在数百年间大小千百次的战斗中,真正雄绝当时的军事天才很少见,战争的胜利完全凭靠“千人军团”的团队素质。

现代日本企业精神

有人把日本企业的高效归功于其“家族团队”的企业文化,其主要标志是使员工建立与公司同舟共济意识。包括:员工受聘后必须进行入社教育,培养团体意识、企业情感和依赖心理;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管理事务,培养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各级管理人员实行“走动管理”制度,以利上下沟通,及时消除误解,藉管理人员之勤而补科层决策之拙;公司经常采纳员工合理化建议,管理者主动帮助员工实现其建议,从而使员工树立一种自我成就感。东京西武百货公司的“热情发电图”(西武精神)被全球传诵,公司所有办公室里挂有一张巨大的人头像,头顶一个铁塔,塔尖向四处放射闪电,象征员工的热情化为智慧,推动公司事业的发展。

团队精神的基本构成

①业绩观念——这是团队精神的核心。首先,业绩挑战是建立团队的前提。出色成就的追求、生产增长的新记录、产品开发的加速度等意义重大的业绩挑战给团队以能量;其次,业绩是目标,团队是手段。强烈的业绩观念把高层主管的远大理想拉近到可触距离;再次,业绩追求是团队活动的中心和基础。团队要求其成员必须以业绩目标调整自已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另外,业绩记录也是团队价值的唯一证明。②员工价值——依靠员工的力量改善业绩是团队精神的价值体现。主要表现在:鼓励员工调整行为方式适应新环境、工作程序和制度,建立新业绩;团队的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必须由多数员工参与。③与员工沟通,使其了解任务或目标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及对个人的价值,克服科层制管理中普遍存在的暗箱操作,使团队主管意愿转变为员工意愿。④在权力到位、利益到位的基础上使责任与能力相称。

生命体征

这是团队精神质量的定性标准,也是一个健康团队生命力的象征。主要包括:①主题和认同感——团队必然是围绕一系列主题组合起来的。团队的主题就像一种专用语言或密码,反映团队内部“什么重要”、“追寻什么”等共同意志。②热情和能量水平——团队内部积蓄的能量和热情不是由上级命令产生的,而是在团队成员的相互影响下产生的。③个人责任感——团队成员间对彼此的成长和成功有强烈的责任感,这是团队优于其它组织的与众不同之处,它使团队的业绩理想得到延伸,也使团队成员共同遵循的工作方法更有效率。④心智模式的完善——所谓“心智模式”,是指每个人理解与看待周围事物的思维模式。青年人心智可塑性较大,成年人心智基本定型。在团队内部一些新的变革、设想、发展规划的实施往往会遇到阻力,其心理根源就是这些新事物与团队成员固有的心智模式相抵触。因此,一项新计划的推进必须使团队成员有认知,调整团队整体的心智模式。

具备了以上要件,团队成员及其活动自然会产生如下结果——在组织凝聚力上,对业绩挑战保持全力以赴的精神状态;在“同事”的“共事”关系中,相互负责和彼此坦诚相待,克服竞争关系中防卫心理和幸灾乐祸心理;在归属感上可以产生一种个人把他人事和团队事当作自己事,群体则把个人事当作团队事的情感;在精神面貌和荣誉感上,有共同分担责任的乐趣和对团队群体能力的信心。

团队构造模式与团队精神建设的基本原则

现代企业团队的构造按其业绩曲线可划分为五种基本模式:①工作任务小组。这是在没有重大业绩增量要求情况下的一种群体,团队的组织目标仅是督促每个人尽职尽责,许多临时组建的工作组、筹委会、核查小组都属这类团队。②伪团队。虽说有业绩增量需要但重点不在集体业绩上,并且也不真需要实现集体业绩的一种群体。它对共同目的或业绩目标不感兴趣,其整体效应小于个人潜力的总和。③潜在团队。这是有重大业绩增量需要而且确实想改善业绩成果的一种群体,它有较明确的目标或工作产品,有通过约束而形成的共同工作方法,但缺乏相互负责的群体责任感。科层制单位的处、室多属这类团队。④真正团队。由具有互补技能、愿意为共同业绩目标和工作方法并相互负责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其工作方法多依赖于在业绩水平上的相互提高。⑤绩优团队。它具有“真正团队”的各种技能、目标、方法和责任心,不同之处在于其成员真诚奉献的程度和相互支持的深度。每个人都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人实现个人目标或专业目标,团队目的更加高尚,业绩目标也更加紧迫。“一人败,全盘输”成为共同警语,成员间相互关心并互相补位,易形成工作情趣和轻松的幽默感,这是理想的团队模式。

团队按其功能分类,大体可以划分为管理事务的团队、对事物提出建议的团队、生产或做事的团队等类型。

团队精神是团队的灵魂,没有团队精神的团队只是一具空壳。企业进行团队精神建设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①业绩原则——效率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业绩增量或显著成果的团队不成其为团队。②员工原则——员工是提高生产率的源泉。谁以通过员工的力量来改善业绩而著称、而且效果总是超过期望值,谁就是团队主管。③顾客原则——“为顾客服务”、“顾客至上”不只局限于口号,而应成为所有成员的真实心态和共同意志。凡让员工或顾客恼火的事情都应尽量避免。④创新原则——不断创新是企业再生和延伸企业寿命的良药,也是团队生命力的体现。因此,不拘泥惯例、不死守已习惯的经营模式和行为方式,持续不断地学习、创新是团队组织修炼的首要任务。

论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 篇4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和工作方式日趋集团化,使得人们对人际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大大提高。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员工间相互沟通、交流和合作已成为一种必然。只有团队成员间实现了精诚团结、互助合作,企业的发展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因此说,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企业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精神力量。本文主要围绕团队精神的涵义,团队精神在企业中的作用和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以及在现代企业中如何进行团队精神塑造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并得出相应结论。目的是从研究中探微塑造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此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可鉴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团队,团队精神

目录

摘要„„„„„„„„„„„„„„„„„„„„„„„„„„„Ⅲ 引言„„„„„„„„„„„„„„„„„„„„„„„„„„„„1 1.团队精神的概念界定„„„„„„„„„„„„„„„„„„„„„1 1.1团队精神的涵义„„„„„„„„„„„„„„„„„„„„„1 1.1.1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 „„„„„„„„„„„„„1 1.1.2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凝聚力 „„„„„„„„„„„„2 1.2对团队精神认识的误区„„„„„„„„„„„„„„„„„„2 1.2.1追求趋同是团队精神的核心„„„„„„„„„„„„„„2 1.2.2严明的纪律有碍团队建设„„„„„„„„„„„„„„„3 1.2.3过分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3 1.2.4团队内部不需要竞争„„„„„„„„„„„„„„„„„3 2.团队精神的作用以及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4 2.1 团队精神的作用 „„„„„„„„„„„„„„„„„„„„4 2.1.1目标导向功能 „„„„„„„„„„„„„„„„„„„4 2.1.2凝聚功能 „„„„„„„„„„„„„„„„„„„„„4 2.1.3激励功能 „„„„„„„„„„„„„„„„„„„„„4 2.1.4控制功能 „„„„„„„„„„„„„„„„„„„„„4 2.2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5 3.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 „„„„„„„„„„„„„„„„„„5 3.1团队精神理念的塑造原则 „„„„„„„„„„„„„„„„„5 3.2企业家精神决定团队精神 „„„„„„„„„„„„„„„„„6 3.2.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6 3.2.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 „„„„„„„„„„„„„6 3.2.3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6 3.3塑造团队精神是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 „„„„„„„„„„„„6 3.3.1培养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6 3.3.2培养主动做事的品格„„„„„„„„„„„„„„„„„6 3.3.3培养敬业的品格„„„„„„„„„„„„„„„„„„„7 3.3.4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7 3.3.5培养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7 3.4塑造团队学习精神„„„„„„„„„„„„„„„„„„„„7 3.5塑造团队创新精神„„„„„„„„„„„„„„„„„„„„8 结论„„„„„„„„„„„„„„„„„„„„„„„„„„„„8 参考文献 „„„„„„„„„„„„„„„„„„„„„„„„„„8 致谢„„„„„„„„„„„„„„„„„„„„„„„„„„„„9

II

论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杨雷

引言

一个好的企业首先应是一个团队,要有鲜明的团队精神。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形成团队,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如果一个团队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就不会有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就不会有战斗力;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灵魂,就没有生命的活力,没有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企业精神。团队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持,是企业冲锋的号角。现代企业管理所面向的主要是团队,而不是散漫的个人。因此,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背景下,塑造团队精神对于一个企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团队精神的概念界定

1.1团队精神的涵义

团队精神,就是团队成员在领导的指导和带领下相互沟通,交流,协同一致为了共同的原景而奋斗的精神。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它包含了三层含义:首先,要有一个团队共同认同的目标,有了目标也就为行动确定了方向,使成员的努力有的放矢。其次,团队成员要良好的沟通,相互的信任,成员之间和谐相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能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完成任务

[1]。

团队精神有两层含义,一是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二是与人合作的能力。团队精神的基础———挥洒个性。团队创造团队业绩。团队业绩来自于哪里?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于团队成员一句话,团队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里恰恰不要求团队成员都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要求团队成员都发挥自我去做好这一件事情

[2]

。也就是说,团队精神的形成,其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设置不同的岗位,选拔不同的人才,给予不同的待

遇、培养和肯定,让每一个成员都拥有特长,都表现特长。这样的氛围越浓厚越好。1.1.1团队精神的核心———协同合作

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进行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1.1.2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凝聚力

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是从松散的个人集合走向团队最重要的标志。在这里,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鼓励所有成员为之而奋斗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向心力、凝聚力来自于团队成员自觉的内心动力,来自于共识的价值观,很难想象在没有展示自我机会的团队里能形成真正的向心力;同样也很难想象,在没有明了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下能形成真正的凝聚力。那么,确保没有信任危机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损害最大的莫过于团队成员对组织信任的丧失

[3]。

1.2 对团队精神认识的误区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更加强调发挥团队精神,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难免会走入误区。1.2.1追求趋同是团队精神的核心

很多企业认为,培育团队精神,就是要求团队的每个成员都要牺牲小我,换取大我,放弃个性,追求趋同,否则就有违团队精神,就是个人主义在作祟

[4]。

诚然,团队精神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强调团队合力,注重整体优势,远离个人英雄主义,但追求趋同的结果必然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湮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

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这项工作。

团队的综合竞争力来自于对团队成员专长的合理配置。只有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不断地鼓励和刺激团队成员充分展现自我,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潜能,团队才会迸发出如原子裂变般的能量。1.2.2严明的纪律有碍团队建设

不少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严明的团队纪律是有碍团结的,这主要表现为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

纪律是胜利的保证,只有做到令行禁止,团队才会战无不胜。三国时期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马谡与诸葛亮于公于私关系都很好,但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最后还是按律将其斩首,维护了军心的稳定。

严明的纪律不仅是维护团队整体利益的需要,在保护团队成员的根本利益方面也有着积极意义。比如说某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这就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贻患无穷。如果他从一开始就受到严明纪律的约束,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那么对团队对他个人都是有益的。杰克·韦尔奇有这样一个观点:指出谁是团队里最差的成员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文过饰非,一味充当老好人1.2.3过分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

团队首先是个集体。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可以衍生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论断”。但在团队里如果过分推崇和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可能会导致两方面的弊端。

一方面是极易滋生小团体主义。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整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来说,又是局部利益。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从维护团队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常常会打破企业内部固有的利益均衡,侵害其他团队乃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企业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最终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容易导致个体的应得利益被忽视和践踏。如果一味只强调团队利益,就会出现“假维护团队利益之名,行损害个体利益之实”的情况。作为团队的组成部分,如果个体的应得利益长期被漠视甚至侵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遭受重创,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的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团队的总体利益也会因此受损1.2.4团队内部不需要竞争

[6]

[5]。

。有人认为,讲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就不能搞竞争,这种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这里提及的竞争,往往很自然地被我们理解为与外部的竞争。事实上,团队内部同样也需要有竞争的存在。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打破大锅饭。如果一个团队内部没有竞争,在开始的时候,团队成员也许会凭着一股激情努力工作,但时间一长,他会发现无论是干多干少,干好干坏,结果都一样,那么他的热情就会减退,在失望、消沉后最终也会选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方式来混日子。这其实是一种披上团队外衣的大锅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实行赏勤罚懒,赏优罚劣,打破这种看似平等实为压制的利益格局,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团队才能长期保持活力

[7]。

2、团队精神的作用以及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2.1团队精神的作用

企业的团队精神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早已成为所有成功企业的共识。日本企业强大竞争力的根源,不在于其员工个人能力的卓越,而在于其员工在工作中的敬业精神、相当高的整体素质;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那种弥漫于其中无处不在的团队精神。团队精神的形成来源于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来整合企业,并被员工自觉接受且付诸工作实践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大力倡导和弘扬团队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具有以下重要意义。2.1.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2.1.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2.1.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2.1.4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8]。

2.2 团队精神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然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有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诸如松下、惠普、诺基亚、海尔等无不是这方面的楷模。有远见的企业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他们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产,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企业文化建设与团队精神建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获得持续的发展,仅仅依靠其体制的科学性是不够的,还需要建设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并努力使这种文化得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否则,企业团队精神的形成是根本不可能的。任何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成功的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企业文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壮大和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必然趋势

[9]。

美国兰德公司、麦肯锡公司、国际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通过对全球优秀企业的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世界500强胜出其他公司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这些一流公司的企业文化同普通公司的企业文化有着显著的不同,他们最注重四点:

a)一是团队协作精神; b)二是以客户为中心; c)三是平等对待员工; d)四是激励与创新。

凭着这四大支柱所形成的企业文化力,使这些一流公司保持百年不衰

[10]。

3、现代企业中团队精神的塑造

3.1团队精神理念的塑造原则

首先,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协作原则。协作原则是团队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企业制度安排要注意强调协作原则,企业对人员的选聘及安排要体现协作原则,企业的岗位设计也要贯彻协作原则。其次,塑造团队精神,要坚持优势互补原则。优势互补原则把发挥人们各自的比较优势作为核心,在发挥人们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第三,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有的企业内部人员互相瞧不起,看不到对方的优势,结果内战不断,从而严重地影响了企业的整体发展。所以塑造团队精神,要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原则。最后,塑造团队精神,要重视发挥团队个人能力与依靠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

3.2企业家精神决定团队精神

一个先进的企业要有卓越的领导者指引团队前进,企业家精神决定团队精神。3.2.1领导者要有魅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巨人集团的老总史玉柱在最困难的时候,在企业即将破产的情况下,很多部下一直追随他,即使不发工资也甘心跟着他干,就是因为史玉柱身上有一种吸引力和感召力,能让员工喷发出激情。3.2.2领导者要有凝聚力和协调能力

百看不厌的《西游记》中唐僧就是一个凝聚者,他用自己西天取经的坚定意志和宽容的胸怀,把实干家沙僧,推进者孙悟空,协调者猪八戒这样的团队凝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的高效团队。3.2.3领导者要德才兼备,善于倾听,善于决策

几年前三星集团主席李健熙在汽车投产130亿,最后落得血本无归,你能说是他不善于决策吗?是因为他不善于倾听,导致了决策的失误。善于倾听和善于决策是密不可分的。

3.3 塑造团队精神是企业每一个成员的责任

要营建一支有效的团队,培养协作精神,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它一方面取决于组织者,一方面取决于劳动者个体。作为团队成员,要培养团队精神,必须注重以下能力和品质的培养。3.3.1培养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表达与沟通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不论你的工作做得多么出色,不会表达,不能让更多的人去理解和分享,那就几乎等于白做。举例来说,作为辩论赛的一员,不管是组织者、辩手、评委、主席,只有注重各团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注重培

养各个小团队精神,才能逐渐上升为大团队精神,才能使整个辩论活动圆满成功。3.3.2培养主动做事的品格

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渴望,但是成功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努力做出来的。任何一个团队成员,都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应该主动去了解集体要做什么,自己要做什么,然后进行周密规划,并全力以赴地完成。3.3.3培养敬业的品格

各团队的成员都要具有敬业的精神。有敬业精神,才能把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拥有了责任心,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3.3.4培养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今天的事业是集体的事业,今天的竞争是集体的竞争,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集体中才能得到体现。成功潜在的危机是忽视了与人合作或不会与人合作。有些人的动手能力强,点子也不错,但当他的想法与别人的不一致时,容易固执己见,不知如何求同存异;有的团队成员谈到自己的同事时,对同事很挑剔,缺乏客观看待事情的能力;实际上,团队中的每个人各有长处和不足,关键是成员之间以怎样的态度去看待,能够在平常之中发现对方的美,而不是挑别人的毛病。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与人相处的心态,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不仅是培养团队精神的需要,而且也是获得人生快乐的重要来源。3.3.5培养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

团队精神不反对个性张扬,但个性必须与团队的行动一致,要有整体意识、全局观念,考虑团队的需要。团队成员要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配合,为集体的目标而共同努力。所以在工作中,有意识地培养全局观念极为重要。

3.4塑造团队学习精神

团队在组织中渐渐成为最关键的学习单位,团队学习可以将团队成员共同得到的认识化为行动,并可产生有巨大作用的团队智慧,形成更优秀的团队精神。面对信息时代,团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的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团队学习精神由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向内部标杆学习。内部标杆可以是员工、管理人员、一线岗位、职能部门,只要他们有成功的行为,就应该成为技能学习和团队精神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11]

。企业可以在内部形成相互学习的氛围,可以达到员工之间的相互欣赏和相互合作,增强团队成员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消除上下级之间的距离和部门之间的隔阂;内部学习还可以带来大量的资料共享,达到有效的沟通,更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形成。二是向外部标杆学习。每一个成功的企业都可以找到其特殊的成功之处,他们都有最佳的作业典范和最优

秀的团队精神:本田公司的品质管理、沃尔玛公司的零售创新等等。外部标杆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向竞争对手学习。为自己的企业找寻一个竞争对手,哪怕是假想敌。三是向顾客标杆学习。把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的学习标杆,有助于员工的不断成长,不断学习,不断进取。标杆学习能有效的形成员工的内部驱动力。综上所述,学习不仅有利于团队成员及整个团队的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团队沟通、协作等优秀团队精神的形成[12]。

3.5塑造团队创新精神

过去,在人们的潜意识中,把创新看作是冒险。当今是个求变、求新的时代,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实质就是不断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企业创新在观念。塑造团队创新精神,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提倡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变革。探索是革新之父,风险是经营固有的特征,没有团队能超越风险,但面对风险是否愿意为创新去冒险、去探索、去开拓,则是一个团队的根本。成功的团队必定是一个优秀的革新者,必定知道如何大胆探索,并树立一种探索革新的风气去感染引导职工,这样才有生机和活力,才有发展和进步。塑造团队创新精神还要保持激情,敢于竟争。保持竟争和不断改进是保持创新力始终如一的关键,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团队会更加进步,安全更有序,队伍更稳定,管理更有效,效益更显著,那是因为他们致力于更加先进的目标。不断改进已经成为现代管理的陈词滥调,但真正做到却很难,只有经常培养团队的竟争激情,才能保持持久的创新力[13]。

结论:

现代企业塑造高绩效团队问题分析 篇5

一、高绩效团队的含义及其特征

在现代社会中, 团队是高效组织对付广泛变化环境的最好方法之一。团队是指在工作中紧密协作并相互负责的一小群人, 他们拥有共同的目的、绩效目标, 以及工作方法, 并以此自我约束。团队合作是所有成功管理的根基。高绩效团队是一群人针对特定的任务或问题, 共同参与、共同形成决策, 然后一起执行, 最后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责任。

高绩效团队是所有企业团队所追求的目标, 高绩效团队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 高绩效团队具有清晰的共同目标。高绩效团队要清楚地了解所要达到的目标、意义和价值。同时, 这种目标还能激励团队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的目标融合。高绩效的团队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 并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担当的工作及任务, 用最好的方法完成任务。

第二, 高绩效团队成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素质。为实现目标, 高绩效团队成员应具有高水平的技术与能力, 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的合作特征, 从而出色地完成任务。并且后者更加重要, 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团队精神”。同时成员之间相互信任是有效团队的显著特征。也就是说每一个成员都对他的品行和能力都确信不疑, 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大家都会体会到信任是十分脆弱的, 它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培养和维护, 但却很容易遭到破坏, 而且只有信任他人才能换来他人所信任, 不信任的结果只能导致他人的不信任。

第三, 高绩效团队具有良好的沟通与一致的承诺。团队成员通过畅通的渠道交流信息。此外管理者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这一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有助于管理者指导团队的行为, 消除误会。高绩效的团队成员对团队表现出高度的忠诚和承诺, 为了使团队获得成功, 他们愿意付出代价。我把这种忠诚和奉献称为“一致”的承诺。

第四, 高绩效团队具有超强领导力。有效的领导者能够让团队跟随自己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因为他能够为团队指明前进的方向, 同时鼓舞成员的自信心, 帮助他们更充分地理解自己的潜力, 优秀的领导者不一定非得直接指示和控制, 高绩效团队的领导者往往是教练和后盾的角色, 他们对团队提供信息和支持, 并不试图去控制他。

第五, 高绩效团队拥有支持性的资源环境。为了创建一支高绩效的团队, 管理层应该努力营造一种支持性的资源环境, 从内部来看, 团队应该有一个合理的结构, 包括适当的培训, 一套容易理解和实施的成员业绩评估系统。从外部条件来看, 管理者必须给予团队完成任务所需的各种资源。这些支持性的做法将帮助组织向团队合作迈出重要的一步。

二、我国企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缺乏科学而长远的团队目标

在我国的大多数企业中虽然建立了团队, 但是在团队的管理过程中却没有确立科学而长远的团队目标, 有的企业有时为了完成某一任务而临时组成一个团队, 任务完成了, 团队也宣布解散了。还有的企业其团队成员根本不关心团队目标是什么, 反正只要能拿到既定工资就够了, 他们认为团队的目标与自己无关, 目标是经理们的事情。更有一些团队把目标当作空洞的口号喊喊而已, 团队成员根本感觉不到这个目标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做法使团队成了事实上的摆设, 对企业没有任何意义。

2. 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阻碍了高绩效团队的建设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采用传统的金字塔式组织结构模式, 金字塔的顶端是组织的领导者, 中间是管理层, 金字塔的底层则是从事具体事务操作的广大员工。这种组织模式给团队建设造成巨大障碍的原因首先是最高领导层实施控制难以激发迎接未来挑战所需的创意和敏感度, 它最大限度地制约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 团队没有充分发展空间。其次, 最底层员工在决策实施过程中, 当领导者旨意与客观要求不一致时, 员工处于两难境地。团队绩效自然很低, 甚至团队也是名存实亡。

3. 企业团队缺乏自主权

高绩效团队需要团队成员对完成任务或工作的方式、方法等能够自己做决定。当然团队大的目标和方向应由企业环境、企业高层领导所决定, 但在即定的目标与方向下, 条条大路通罗马, 团队成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完成。而由于我国传统的首长式的领导方式, 一些企业领导为了大权在握而不愿意将权利下放给团队, 导致团队的工作方式、方法不是有团队成员而是由团队以外的业领导所决定, 这样导致团队成为了名存实亡的工作工具而不是有思想有能力的团体群体。

4. 团队领导缺乏相关的素质与经验

一个团队创立以后, 其发展状况、业绩如何跟团队领导人的领导方式有很大关系。我国的许多团队领导是团队成立时由企业组织任命的, 他们缺乏团队领导应具备的相关素质与经验。我国很多企业团队的领导者喜欢在工作中自己决定团队的一切。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资料、总结可供选择的方案, 向下属宣布后施行。他们可能考虑下属的反应, 但是不给下属参与决策的权利。这样的团队领导不能充分发挥团队工作优势, 会使团队成员失去工作热情。

5. 企业团队缺乏一种支持的环境

一支高效的团队需要在支持性的环境中运行。支持性的环境包括物质的支持和精神的支持。如果团队缺乏有效运行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那么就不可能期望团队能够进行积极的工作。在我国很多企业中, 常常会看到团队虽然建立起来了, 管理者说“你们可以工作了, 要拿出成绩来”。但是当团队需要资源支持时却说“有了困难要自己解决, 不要总是依靠组织。”团队不能得到组织应该给予的资源支持, 这样造成团队成员没有归属感, 导致团队的挫折感。

三、企业塑造高绩效团队的策略

1. 有效设置团队目标

目标是团队存在的理由也是团队运作的核心动力。要建立高绩效团队, 首要任务就是确立团队的目标。团队目标是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来完成的, 因此, 团队设置的目标要得到全体团队成员的认同, 最好是由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目标设置, 不应由管理者强加到他们身上。正如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先生所说的:“中国的企业团队中有很多优秀的人才, 这些人才好比一颗颗珍珠, 需要一根线把他们连接起来, 组成一串美丽的项链, 这根线就是企业团队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能够引导大家共同去追求, 去努力。”

当然, 设立目标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团队的能力, 目标不能过于理想化, 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设置目标的关联性也是有效工作团队的一个重要特征, 目标关联性可以激发团队成员完成目标的动机。因此, 团队成员个体所设立的目标也应该与团队目标互相关联。

2. 建立高效程序委员会

程序委员会又被称为执行委员会、理事会、协调组。它在团队建设、维持、发展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在组织建立团队之前, 组织应建立程序委员会去估价它的可行性。如果可行, 程序委员会的任务便转变为建设团队设计组。程序委员会最关键、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设计企业的高绩效团队的组建方案。在团队组建成功后, 它的任务则是维持团队目前的结构, 并且作为团队资源的提供者, 驱动团队有效运转。当遇到棘手或烦琐的工作时, 高效程序委员会必须及时准确地对其的利与弊进行评估。因此, 程序委员会是否有效, 对于团队绩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建立高效的程序委员会, 要慎重选择成员。首先, 程序委员会成员不应仅仅包括高层管理者, 而应包括人力资源部门, 以及未来的一些团队成员, 因为这样可使各种水平的员工的共同参与, 提高沟通水平, 更有效地进行决策制定。其次, 程序委员会的成员应该选择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因为他们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想法。另外, 程序委员会的成员还应该选择能与企业所有包括高、中、基层次的员工进行沟通的成员。

3. 提升团队领导力

有了团队目标, 团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 而团队领导力是使具有不同特长的团队成员能够朝着团队的即定目标奋斗下去的调控力量。古人云:“千军易得, 一将难求!”。领导人是团队的核心人物, 有效的领导和管理团队被视为企业成长、变革和再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提升团队领导力至关重要。

提升团队领导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选择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团队领导人。对于一个团队的领导人来讲, 知识就是财富, 就是利润, 就是产品质量, 就是团队的前途和命运, 就是组织和社会的责任。广博的知识是一个团队领导人成功的基础。第二, 除了博学之外团队领导人还应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很难取得卓越的领导成绩。第三, 团队领导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语言素质和道德素质。第四, 领导者要学会向团队授权。团队管理的真正奥妙不在于团队存在这事件本身, 而在于向团队授权的方式, 去开发团队的全部能量。

4. 培育团队精神, 对团队成员进行体验式培训

团队精神是团队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 是显现的团队成员工作心理状态和士气。企业在塑造高绩效团队过程中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营造互信的合作氛围、加强团队沟通和团队激励等方式来培育团队精神。

体验式培训是高绩效团队组建、维持、发展过程中一个极其有效的工具。多数体验式培训是为帮助组建和维持团队而设计的。培训的目的就是将团队建设中的疑难问题提到问题桌面上来、加强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培养个体和群体反省的习惯, 以及发展一种积极的氛围。在体验式培训中, 往往让团队成员参加一些工作活动之外的集体活动。团队成员经历了体验式培训后, 沟通能力会得到提高, 从而创造出高绩效工作团队所需的特征, 提高团队绩效。

5. 建立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

企业高层领导们往往很关注绩效不好的情况, 对绩效不好的团队很敏感, 批评很及时。但是, 有时却对团队成员工作中的亮点注意不够。成功的管理者应该以正面激励为主。对团队工作中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及时肯定、赞扬。让团队成员始终处于一种自信、兴奋的状态。这样, 才能激发出团队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工作热情, 工作绩效才会达到最佳。

激励机制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而有效的激励机制可能成为团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重要因素。建立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要很好地设计能配合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性业绩评价指标, 开展战略性业绩评价与激励;激励机制要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环节相互联结、相互促进;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调动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摘要:团队的运作方式几乎已经蔓延到所有的企业中。但是, 并不是任何企业的团队都有良好的绩效。只有高绩效团队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企业的发展, 一大批觉醒的企业正不遗余力地致力于企业高绩效团队的建设。本文从我国企业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 通过对高绩效团队特征的描述, 提出有效设置团队目标、建立高效程序委员会、提升团队领导力、建立有效的团队激励机制等五个策略来打造高绩效团队。

关键词:绩效,团队,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倪东生:打造能赢的团队,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2年5月第一版, 第43页

[2]菲利浦.霍斯:蚂蚁军团,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2004年9月, 第1页

《现代评论》的“独立精神”表现 篇6

关键词:现代评论,现代评论派,自由主义,独立民主,矛盾,批判精神

《现代评论》于1924年12月13日在北京创刊, 终刊于1928年12月29日, 是一份综合性的周刊, 以发表政论时评为主, 主要撰稿人包括时称“十三太保”的王世杰、陈源 (陈西滢) 、周鲠生、丁西林等人及胡适之、徐志摩、钱端升、李仲揆 (李四光) 、郁达夫、陈翰生、沈从文等。《现代评论》受英美文化的影响比较深, 同时它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在影响, 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在《现代评论》身上均有所体现。

《现代评论》内容复杂, 据刊载在此刊创刊号的启事, 内有政治、经济、法律、文艺、哲学、教育、科学各种文字, 由此可见《现代评论》主要并不是一种文学期刊, 按栏目安排顺序上, 先是“时事短评”, 后是政治学论文, 再后才是文学创作和评论。

一、《现代评论》“独立”的编辑思想与文学创作

1、自由主义的编辑思想和开放的作风

在创刊时, 《现代评论》就表明了自身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现代评论》创刊号的《本刊启事》就强调:“本刊的精神是独立的, 不主附和;本刊的态度是研究的, 不尚攻讦;本刊的言论趋重实际问题, 不尚空谈。”《现代评论》在其存活的四年中, 以主要精力和极大的热情关注着政治、文化生活中的是非曲直和新文学的成长与发展, 与当时的左翼文学相映衬, 形成了一股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繁荣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甚至更晚的文坛。

对于一个包含了政治、经济、社会等诸问题的综合性刊物来说, 能独立于各种纷纭的思想之外, 说自己爱说的话, 说自己想说的话, 是一种很高的境界。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现代评论》作为一份内容丰富的周刊, 各栏目执笔人本着独立的精神, 无偏党, 无附和的言论。这份刊物秉持开放、独立、研究、尚实的态度, 在独立和个性、思想和气度等方面都给今天办刊众多启示。

2、《现代评论》是自由的“公共论坛”

《现代评论》在其第一卷第一期的本刊启事就表明自己要办一个超越同人性的同人刊物:公共论坛。

首先, 《现代评论》拥有庞大的作者群, 包括了当时社会上有所影响的各界知识分子, 他们就国家时局的变化和民族国家的建设等各种公共事件和公共问题各抒己见, 展开理性的讨论。其成员的构成, 十分复杂, 政治立场左、中、右三派都有。从文学社团流派来看, 有创造社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 原新潮社的杨振声、汪敬熙, 新月社的闻一多、徐志摩, 文学研究会的蹇先艾、滕固、俞平伯、周建人, 语丝社的林语堂、冯文炳等。

另外, “通信栏”也是《现代评论》公共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信栏作为编者和读者、作者与读者之间对话来往的空间, 声称“本刊的通信栏, 本系读者的自由论坛, 凡通信有相当的理由和事实, 不论正反两方面, 在篇幅所能容纳的范围以内, 本刊都不吝予登载”。如果说刊物前面的时事短评、专论文章, 作者是单向的各自独语, 那么通信栏不仅是不同观点交锋对峙、双向平等的对话, 而且它也形成了和前面文章的呼应共鸣, 事实与观点互相支持、互为补充。

3、《现代评论》的杂文创作

杂文是《现代评论》上占主导地位、最有生气的部分, 特别是自1925年第19期起开设的“闲话”栏目, 曾十分引人注目, 为不少刊物所效仿。于是, “现代评论”派以杂文这样的文体话语, 始终对政治、文化等现象保持着“独立的”、“不主附和”的批判精神, 用主帅陈西滢的话说就是:既“攻击公认的仇敌, 还要大胆地批评自己的朋友”, “非但反抗强权, 还要针砭民众”。而“闲话”则是和“时事短评”共同成为《现代评论》中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栏目, 这两个栏目在当时实际上分别承担了“报告实事”和“唤起思想”两个不同的任务。它们的存在共同保证了“思想的杂志”的办刊宗旨在技术层面上得以顺利实现。同时, 以《现代评论》为中心的文人团体也由此构建了阐述自我的舆论氛围, 并借此影响干预了公众社会。

二、《现代评论》与在若干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表现与政治主张

1、善后会议

1924年10月直系军阀政府被冯玉祥推翻后, 皖系军阀段祺瑞被推为临时政府执政。段祺瑞为了巩固其反动统治, 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 于1925年2月1日在北京召开善后会议, 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相对抗。在全国人民的强烈的反对下, 善后会议于同年4月瓦解。《现代评论》对善后会议召开前后的公众舆论、善后会议中所出现的危机以及善后会议后段祺瑞的措施等方面, 对善后会议的性质、任务及其结局都作了粗浅的剖析。《现代评论》以民众参与者的身份对这次会议进行了追踪报道, 批判段祺瑞政府标榜民主、实为独裁的作风, 很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时的《现代评论》通过针砭时弊的论文很明确的表达出了自己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思想感情, 具有相当的进步倾向。

2、五卅运动

作为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思想代言人的买办知识分子, 在中国人民历次的反帝爱国运动中, 总是充当了帝国主义反共反人民的帮凶。“现代评论派”在“五卅”反帝爱国运动中起到的破坏作用, 就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本。《现代评论》以刊登政论为主, 兼有发表文艺制作、文艺评论等。但是这样一个作为向民众传达思想信息的媒介, 却公开反对国民会议运动, 支持军阀;并在五卅运动爆发后, 发表了文章公开为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辩护。后来, 现代评论派又与蒋介石合作, 由此《现代评论》成为了拥护蒋介石反动行为的刊物。这时的《现代评论》已经和当初自己所设立的立场背道而驰了。

3、关税会议

1925年10月26日, 关税会议开幕, 北京教育界及其他团体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 要求无条件的关税自主, 反对妥协的加税办法, 遭军阀政府镇压。《现代评论》对此评论说, 政府镇压群众旨在“取好于洋人”。关税会议召开后, 中国代表提案同意将裁厘同国定税率同时实行, 《现代评论》对此讥评说“中国人被不平等条约束缚了80年, 一说到关税自主, 反觉得自惭形秽, 扭促怯儒, 不能出诸其口……”《现代评论》指出, 中国人民所要求的关税自主是无条件的, 假若关税会议做不到这一点无疑, 中国即应宣言自行解除关税条约……从这些都可以看出, 《现代评论》在这一时期, 坚决反对外国的侵略, 同时, 严厉抨击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 并肩负起了媒体的舆论监督之责, 具有高度的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同鲁迅的论战

由女师大风潮所引起的“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的论战”, 把现代评论派和鲁迅都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鲁迅以一种极其嘲讽的方式将现代评论派称之为接受西方教育以在中国实现西方式的现代化为理想的“特殊知识阶级”和骨子里却又是中国传统的“正人君子”的统一体。其实这不仅是一场派别思想间的论战, 更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 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上的一次激战, 它显露了现代评论派在后期发展中的局限性, 同时也是鲁迅自身的思想得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发展, 从而形成了鲁迅创作的一个高潮。

三、“现代评论派”的自由主义思想与困窘

“现代评论派”是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自由主义的政治文化派别。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团体, 而是涉及政治、经济、科学、文艺等多方面, 以抨击时政、参与社会而见长的团体, 它的政治主张多种多样、文化态度横跨东西、内涵丰富、思想复杂。“现代评论派”在倡导启蒙、改造文化等方面做过许多工作, 在中国新文学发展史和新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 以《现代评论》为核心的“现代评论派”倡导自由和民主, 把《现代评论》打造成在当时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思想阵地。“现代评论派”是以自由主义的态度来参与新文化和新文学的变革的, 希望以理性的态度重振中国的文化之路。“现代评论派”在主张文学独立和文学家自由的同时, 仍关注社会现实的文化变革。其文学观念融合了“功利”和“超脱”两种精神, 是一个极为注重理性的文化派别, 强调思想启蒙和社会改良。他们崇奉的是人道主义和自由主义相融合的文学思想, 在文学批评上也强调只限于作品, 倡导“不论派别”的批评原则, 力图使中国文坛产生一种公平、客观、自由的风气, 这是一种颇有见地的文艺思想。

“现代评论派”在五四后曾为新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它始终对政治、文化等现象保持着“独立的”“不主附合”的批判精神。但由于自身性格的软弱、政治立场的左右摇摆以及传统文化积淀的负面影响等诸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现代评论派”也表现出矛盾惶惑的心理状态。他们总是抱着允许不同立场、不同观点并存的自由主义态度, 但其思想倾向和政治态度有着矛盾性和摇摆性, 如对待北洋军阀政府的态度和立场上, 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惨案的表现上, 都呈现出比较复杂的情况。

因此, “现代评论派”不断受到左翼的批判, 后来的学术界、文化界把对“现代评论派”看作是“反革命政治派别”, 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 “现代评论派”被简单地定性为敌我矛盾。从同鲁迅论战开始到70年代末这段时期, “现代评论派”一直得不到全面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陈漱渝.“现代评论派”史料拾零[J].鲁迅研究动态, 1989, (09) .

[2]倪邦文.论“现代评论派”的创作[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95, (03) .

[3]姜振昌, 王连仲.杂文家的窘迫和失重-重评“现代评论”派[J].东岳论丛, 1997, (05) .

[4]颜浩.《现代评论》的两个专栏:“时事短评”与“闲话”[J].北京社会科学, 2003, (03) .

[5]剑华, 晏洁.两种启蒙话语的对立与冲突——论鲁迅与“现代评论派”现代性价值观的思想差异性[J].云梦学刊, 2006, (06) .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性精神 篇7

一、现代文学中的科学理性

1、文学观念的进化性

在“五四”运动以后, 当时我国科技落后、国力衰败, 人民向往国家安定富强。因此, 代表先进科技的自然科学的理性渐渐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精神主流, 从严复的《天演论》阐述的物竞天择、人文进化等观点开始, 以进化论为标志的科学理性精神就渐渐在文学作品中开始扎根、发芽。其后, 在许多作品中, 都可以看出这种理性精神的体现, 如茅盾的《文学与人生》、梁启超的《新民说》和鲁迅的许多作品等, 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文学与科学的互相融合, 共同发展。文学观念因此也如物种进化一样, 不断淘汰和更新, 推动着新文学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前进浪潮。

2、文本主题的科学性

科学理性在近现代已成为中国新文学的主要思维方式, 并对文学作品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我国现代文学发展先后经历了“五四”文学运动、左翼文化运动、工农兵文艺时期, 改革开放文学复兴等阶段, 并先后出现了启蒙文学、革命文学、都市文学等各种文学主题。在这些文学主题中, 都可以找到理性精神及思维方式的痕迹。在当时特定的社会时期, 这些文学主题对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变革都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3、创作方式的现实性

我国的现代文学, 在辛亥革命后, 由于受西方现实主义的影响, 创作原则及方法都或多或少受到科学理性精神的渗透。创作法则尊奉“文学由科学确定”, 作品强调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要求作者通过细心观察、亲身体验、根据客观实际来进行创作, 不能脱离实际、凭空猜想地去非理性创作。

二、现代文学中的人文理性

1、关于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中心内涵归纳起来主要是“自由、自觉、超越”。在现代文学中, 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宽容”与“反抗”这两种理性精神方面, 体现了人在与自然斗争中不屈的精神以及在社会中为了生存和尊严进行的妥协与奋争。

2、人道主义原则

人道主义精神在现代人文理性中是一种以肯定、发展自我为前提并尊重、惠及他人的理性主义。它与个性主义有机融合, 就形成了“幸福、自由、尊严、平等、民主”的现代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因此, 现代文学中所描写的个体与群体对于幸福、尊严、平等、自由的不断追求和斗争, 正是人文理性精神中对于个性自由、人类幸福、相互平等、生命尊严等本质内涵的具体体现。

3. 人本主义理念

一位伟大的作家曾说过“人与一切理性的存在, 都是以人本身的存在作为目的”。因此, 人的存在体现了人的意义与价值, 也是理性精神存在的生理基础。现代文学中也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本主义理念, 如:以“人民”为对象, 追求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理想主义文学;以“个体”为对象, 关注个人命运和生活尊严的现实主义文学等等;

三、现代文学中的价值理性

1、文化批判理性

从社会进步的角度看, 我国现代文学所反映的是由半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转变, 推翻旧中国到建设新中国这一段时代的背景。正是因为这段历史的需要, 文学承担了体现当时主流社会价值的责任, 将理性批判的方向指向了封建残余、独裁反动和愚昧落后思想, 这对当时的人民运动启蒙、倡导科学以及法制建设等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2、文化反思理性

反思主义主要出现在“文革”结束以后, 并逐渐从初期只对政治模式的是非讨论, 演变为理性主义对社会进步影响方面的思考, 力求取得与时代社会潮流相符合的评价标准和价值观。作家们用新的理性角度, 重新审视一些已被历史固化的看法, 以另类的角度向大众表达了对传统结论的质疑, 来尝试还原历史的客观理智真相。这深刻体现了当时整个民族对于社会发展道路中的倒退进行忏悔和觉醒的自我反省精神。代表作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王蒙的《蝴蝶》等。

3、文化正义理性

正义理性一直是文艺作品中超时代、超民族的永恒思想主题, 也是文学在人类文化思想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灵魂所在。在中国几十年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 虽然受到时局、政治、经济等影响, 但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对正义理性和人性光辉的追求和向往, 从鲁迅、茅盾、巴金到高晓声、张一弓、路遥, 正义理性的光芒始终在一直闪烁。再比如当代作品《黑洞》、《深度较量》、《蜗居》等作品, 作者勇敢承担起社会的先锋责任, 用直逼现实的作品, 去揭露中国当代社会阳光下的邪恶面和黑暗面, 用极其现实的震撼力来反映了民意, 直击社会焦点, 引领当代文学对于正义的追逐。

四、现代文学中的感情理性

1、从压抑到解放

在文学作品中, 情感与理性向来是对立而统一的。辛亥革命以后, 我国社会制度发生的颠覆性变革, 人们不再受封建主义的压抑和束缚。在文学作品中, 这种从压抑到解放的情感诉求通过文字体现出来, 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并最终形成了当代文学中理性精神层面的表达。

2、从被动到主动

当社会经历了每一次变革、每一次进步, 人民的思想和感情都得到了进一步的解放, 而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也随之变化。以往, 只能被动的承受现实, 渐渐地变成了对光明幸福生活的主动需求和争取, 并成为了现代文学中理性精神的主流。如鲁迅的《祝福》中, 小说与改编后电影的比较就明显体现了这个特点。小说中, 祥林嫂对感情只是随着命运的安排随波逐流, 而电影里, 改编为主动重新选择婚姻, 充分表现了当时作品对人物刻画的时代需要。

五、总结

理性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时代的进步和变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追求正义、光明的坚定决心和不屈精神。展望未来, 理性精神在文学作品中将承担起时代作品赋予的历史重任, 继续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亮.文学理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6

现代文明中的精神苦难 篇8

关键词:《瓦城上空的麦田》 现代文明 精神苦难 悲剧实质 审美意义

《瓦城上空的麦田》写李四在六十岁生日时出山寻找住在城里的儿女,命运阴差阳错地改变,最后他用死亡对抗亲情缺失的事实。这一出悲剧的起由只是一次生日,偶然的事件却导致两个家庭的破碎,三条生命丧失。在叙述的层层的推进中,事情的内核步步剥露出来,让人感到窒息,无限的苍凉无望引发了关于人性情感和精神的哲学思考。

一、神苦难的悲剧

(一)偶然中的必然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1]《瓦城上空的麦田》是一系列的偶然事件组合成必然的悲剧结局。似乎从李四踏出大山的那步起,苦难就接踵而至。他自认为儿女记得他的生日,因而自己说明来由。他自始自终都用沉默对待一切。整个事件有太多的偶然。这些偶然都有另一种极端的可能,只要小的转折就可以改变整个局面。鬼子完全抛弃假设的可能,用一个个偶然设置了生活的圈套,将人物一步步推进生存的困境中。

突如其来的偶然改变了人物的命运,背后有更深刻的原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城乡二元化逐渐一体化,但是两者之间的差距是无法消除的。在乡土中国中,父亲就是家园,是精神权利和社会的象征。李四在大山里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让三个孩子成为城里人。从心理学上分析,父爱是有条件的:我爱你是因为你实现了我的愿望,因为你尽了职责,因为你像我。李四是一个地道的中国式农民,很勤劳却很倔强,生命带有一股向上的韧劲,不肯服输。当他骄傲地让孩子成为城里人时,更渴望孩子回报他、关心他。当一次次受到冷落时,他像广大农民一样,选择沉默,期望能用行动撞击孩子早已麻木冷漠的心灵,重建灵魂的家园。李四的乡村传统的价值体系和三个儿女的城市现代的价值体系就在此刻发生碰撞,说不出谁的对与错。这就是悲剧的有现实性而无现存性。

(二)欲望中的苦难

在鬼子的小说中,悲剧的开始往往都是一个小小的事件。《上午打瞌睡的女孩》的一块肉,《走出意外》的一张彩票,《一条水做的绳子》的两本作业本,《瓦城上空的麦田》的一次生日。这些小小的需求归结为抽象的含义便是欲望。

人的欲望有物质的和精神的,李四作为一个父亲因三个儿女成为城市人而骄傲。每次进城后他都要来到瓦城的城墙上看着上空漂浮的白云。“我在我们那里,是最能干的,也是别人羡慕的,因为别人的孩子,别人的麦田,他们都在山里呆着,永远在山里呆着,就我李四,就我李四的孩子,就我李四的麦田,全都一块块地飞到瓦城来了。”[2]麦田是农村人安身立命的资本,李四把孩子们比喻成麦田,可见孩子有出息对他的重要性。但是他更想从已经飞向瓦城的麦田上得到精神的慰藉。

可就是他这个小小的爱和尊重的欲望都无法得到满足,他用沉默反抗。但是一切都是徒劳的,李四从无言到无语,从寻找到丧失,再寻找再丧失,他毫无退路可走。最后用死亡对抗着这亲情的丧失,精神的异化,灵魂飘荡在瓦城上空。

小说蕴含着鬼子的苦难主题,正如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一样,命运有那么多的偶然、神秘、不可预测又无法抗拒。洪治纲评论说:“这是人类无法超越的自身局限,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创特征的悲剧根源。”[3]鬼子在访谈录中说《走出意外》的创作:“现代社会人们充满着欲望,在欲望和现实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就是一种落差,我的这篇小说就是想表现这种落差所带来的悲剧。”[4]这也是《瓦城上空的麦田》的主题所在。

二、悲剧审美意义

(一)生命的力度和精神拯救

“悲剧的美感过程充满着矛盾,特点是复杂、强韧、猛烈,撼人心灵,动人肺腑。”[5]鬼子小说的悲剧力量就是来自这种残酷异化的现实和崇高精神灵魂不可调和的矛盾形成的张力。如果说这是李四顽固偏执的性格悲剧,倒不如说鬼子赋予他这种倔强的性格让读者感受到生命的强大的力度。

当李四无法得到儿女的认同时,依然艰苦卓绝地证明自己的身份。他用身份证打开李香、李瓦、李城家的房门,搜索出家书、衣服、照片,一切可以证明自己是他们的父亲的东西。李四用真情去叩击儿女们冰冷的心灵城堡,最后不得不用死亡对抗无法抗拒的现实。孤独的灵魂依然飘荡在上空,托梦给“我”为他报仇,实质上是精神拯救。无数的苦难使人们陷入一个个困境,只有自我拯救才会有出路。李四用悲剧性的毁灭和现代城市扭曲的灵魂对抗,映照出城市文明中的病态和阴暗角落。荒诞的结局包含着作者对底层人们生存困境的悲悯情怀。鬼子不仅一针见血地指出城乡一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引导了解决困境的方向,对所有的苦难,自我精神拯救才是出路。

(二)人性的鞭挞与温情的呼唤

鬼子将让人充满温暖的亲情放置在一个现代化进程中冰冷漠然的城市背景下,强烈的对比中突出了主题。小说中有三组人物:作为城市的夹缝中生存的“我”;瓦城人的李香三姐弟;由麦田来到瓦城的李四。从乡里到城市的李四感受到精神的创伤,他渴望在物化的城市里寻找乡村式温情,城市虚无飘渺的梦让他陷入绝境。

而在夹缝中生存的“我”也是多么的迷惘和无助。感受过世间的冷暖“我”还是满腔热情地帮助李四寻亲。这不仅是出于对同类的同情和道义,更是“我”的灵魂依然保存一块净土。一个陌生人可以对父亲如此仁义,有着血缘关系的三姐弟毫无心心相惜,灵犀相通不复存在。鬼子像一个技术精湛的医生,拿着手术刀慢慢解剖着人们的灵魂,残酷的现实鞭挞着人性,缺失的温情成了读者和作者心底最深情的呼唤。小说给人窒息的紧张感,只有在结尾出才体会到一丝的温情。在此之前“我”认为“瓦城是别人的瓦城,不是我的”,可现在“我”却飞奔去我的瓦城。明知前面是无望的逃离,却毅然前行,这就是苦难所在,也是现代人无法抗拒的宿命。

鬼子怀着悲悯的情怀注释着底层的人们的精神苦难,小说平静地叙述了一个充满着悖论和矛盾的故事,由偶然走向必然的悲剧。城市文明的深层缺憾和危机让人类重新审视自身。很平常的事情却窥视出整个社会的深层机制。鬼子曾说:“在生活场景的表现上是一些物质上的东西,但是它的深层的意味是精神的,是人的深层的困境。”[6]苦难的叙述让读者在苍凉无望的结局中获得思索的力量和深层的震撼,精神的拯救才是唯一的出路。

注释:

[1][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诗学·诗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2]鬼子:《瓦城上空的麦田》,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52页。

[3]洪治纲:《宿命的体恤——鬼子小说论》,转引自《无边的迁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4][6]张钧:《通过苦难理解人类——鬼子访谈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5页、第238页。

[5][西班牙]乌纳穆诺:《生命的悲剧意识》,段继承译,广州:花城出版社,2007年版。

参考文献:

[1]鬼子.瓦城上空的麦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4.

[2]陈望衡.当代美学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3]朱立元主编.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蔡勇庆.寻父:无家可归者的精神悲剧——解读鬼子《上午打瞌睡的女孩》[J].株洲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1).

[5][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陈晓明.无边的挑战[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93.

[7]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8]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 篇9

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打造高效电力营销团队

作者:张海华 张佑祥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14期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营销的概念和新的目标;然后讨论目前电力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是人才的问题;根据电力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本文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一些电力营销人才解决措施,包括如何打造高效电力营销团队,包括提高电力营销团队的执行力、建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企业文化平台培养电力营销员工的忠诚度和改革招聘标准。

关键词:电力 营销 现代企业 人才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5(b)-0209-0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营销的概念和目标

电力营销是指供电企业以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对客户电力需求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实时满足客户的电力需求。过去几年,供电企业基本是卖方市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供电企业渐渐改变过去建立在卖方市场基础上旧的供电管理模式,即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通过供求关系,给电力用户提供安全、周到、合格和经济的电力产品。

面向市场经济,电力营销需要采取市场导向的管理模式,在追求电力营销效率最大化的情况下,与电力客户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帮助客户节能高校用电,改变供电企业在用电客户中的形象,建立适用市场需求充满活力的市场营销体系和机制。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相应电力营销新的理念和目标,主要包括:(1)树立以用电客户为中心、提供满足用电客户需求的意识。客户是上帝,电力企业除了完善供电配电网络满足客户需求之外,电力营销需要与时俱进,借助先进的网络、通信、计算机等技术,为用电客户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高效、体贴、全方位的服务。(2)建立和完善服务流程、提供优质的服务。电力营销可以借助现代企业的经营手段建立和完善服务流程,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并提供差异化服务,以严格规范的管理将各项业务纳入流程进行监控,为用电客户提供优质廉价的电力产品、提供满意的服务;同时服务流程可以降低用电客户的消费以及供电企业的营销成本。(3)不断加强管理和改革电力营销机制。市场经济营销的特点之一就是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变化,电力营销需要加强电力用户的信息反馈的收集,把握市场发展动态,基于充足的数据预测市场的发展方向,并进行评估,实时调整电力营销策略和针对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有效维护老的用电客户以及开拓新的市场[1]。

本文第一节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营销的概念和新的目标;第二节讨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达到新的电力营销目标,目前电力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第三节根据电力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提出一些电力营销人才解决措施,如何打造高效电力营销团队,包括提高电力营销团队的执行力、建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企业文化平台培养电力营销员工的忠诚度和改革招聘标准;第四节作出结论。目前电力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

由于电力企业历史发展的原因,电力企业围绕生产为导向的电力营销理念。多年来,电力企业一直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使得电力营销团队不重视用电客户的需求。具体表现总结如下

[2]:

第一,观念落后,服务意识不强。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局限在发传单、上街服务或者推出微笑服务,并且只对电力设别进行升级改进硬件条件,电力企业没有像银行一样进行对终端客户的特性进行分析,对用电市场进行消费需求、用电潜力的分析不够,因此电力营销滞后于用户的需求,缺少完善的电力销售之前和之后的售后服务,不能为用电客户提供快速办电、稳定供电等深层次问题,制约着电力市场的销售和正常发育。

第二,有制度和流程,但是不够完善,特别是缺少足够的执行力。目前的电力营销每年都会制定一些电力销售的制度,也在制定更新一些电力销售流程,但是这些流程不是很完善,造成电力企业工作不到位、信息不全,造成电力市场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在电力销售的过程中没有足够执行,造成停电损失无法寻找原因细究到个人。形成了用电需求和供电结构矛盾共存的电力销售市场,无法满足用电客户的需求。

第三,管理松散,人员只进不退,没有建立淘汰制度。电力企业目前认为是工作稳定的国有企业,不少人通过各种渠道进入电力企业,一方面,一些与电力营销专业无关的人进入电力销售队伍,没有专业知识,很难做好销售;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淘汰制度,缺少内部管理机制,目前的电力企业管理还在产品导向不是需求导向,因此尽管电力销售队伍庞大,造成电力销售队伍松散,尽管制定共同任务和计划,但是各个职能环节存在各自为政,最终造成无人管,上面催一下下面动一下的局面。

总而言之,当前电力营销存在上述服务、制度和人才方面的问题,最终可以归纳为如何管理人和如何引进人的问题,因此电力营销还没有随电力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而电力企业盖革的方向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企业,就需要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电力营销队伍和策略进行改造,建立适应电力市场的经营理念和营销方式,树立崭新的营销理念,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发展。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打造高效电力营销团队

20世纪80年代,椰树集团董事长王光兴率先在全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实行破“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等改革,大力鼓励开发新产品,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推行一套不讲职称高低,看能力;不讲职位大小,看效益;不讲工龄长短,看贡献的绩效考核制度,大大推动

了天然椰子汁等新产品陆续成功开发,使得椰树集团蓬勃发展。王光兴董事长的做法为中国现代企业人才评价体制作出很好的榜样。

3.1 提高电力营销团队的执行力

洛德·福特曾经讲过“成功的企业经营所需具备的要素是:热衷于货品的产出,确切熟知产出成品,责任感以及有效地派任职务。经理人员必须能让部属充分发挥自我才能,独立作业以担负份内完全职责;也必须将企业组织内每一个人视为追寻共同目标的一份子”。一个优秀的人才尽管需要付出不菲的薪酬,但他们所做出的绩效却是普通员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而那些相对平庸的员工尽管薪水不多,但是几十个平庸的员工也干不出一个优秀员工的业绩。也正好是这些优秀的人才,才能将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从优秀走向卓越[3]。

电力企业营销经理需要有伯乐的眼光,应多花心思让优秀的人才变得更加优秀,逐渐淘汰平庸的人。那么如何判断优秀人才和平庸人?第一,从工作态度方面进行判断。优秀的人才具有积极工作、产生榜样、激发出其他员工的工作热情;而平庸的人传播懒散的情绪,排挤优秀的人才,给优秀的人才制造谎言;第二,从企业文化方面进行判断。优秀的人才创造企业的文化,用实际行动影响周围的人,让周围员工变得更加优秀,并同化平庸的人;而平庸的人才为企业创造负面影响的文化,评论是非,影响其它人的工作,使企业变得官僚,没有生气,创造官僚作风;第三,从影响力方面进行判断。优秀的人才执行企业的使命,在执行过程中,发展企业的经营、理想、工作理念、服务理念是新员工的导师,传递者;而平庸的人才恶劣时抵触企业的使命,不求上进、保守,会使企业变得丧失活力,逐渐老化企业的中间员工[4]。

因此选择一些优秀的营销人员充实电力营销团队,可以提高电力营销团队的执行力。

3.2 建立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电力营销文化平台

企业中的每个岗位都承担着一定的企业职能,一个员工,一旦爱上了自己的职业,他的身心就会融合在职业工作中,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就是员工按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电力企业经营人应千方百计地创造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培养的平台,为电力营销的人才创造环境。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创造电力营销的文化平台[5]。

(1)建立与员工平等的对话机制。保持对话渠道,在任何情况下,员工有机会将自己的想法,建康建议,意见,牢骚反馈给自己认为应该反馈到的领导身上。

(2)尊重员工的创造。只要对公司是有利的建议,公司不仅仅物资、平台奖金、人员方面给予支持外,还给给予奖励,保持员工的积极性,主要性。

(3)为员工创造培训和再教育的机会。只是员工提出是与公司工作密切相关的培训,电力企业就必须负责承担培训的费用。

(4)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在企业处方面的效益增长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待遇容不得拖延,让电力营销团队的员工福利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让员工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5)为员工规划职能发展。从电力企业的机制里保证员工的努力工作得到薪酬、升迁的回报。

(6)委以重任,即使只有十分才能,给予十二分的重担,往往能使受激者变压为动力,快速适应岗位的需要,这种高质的信息和期待,将让员工不断考核,把过来取得成就将进一步激发潜能。

3.3 培养电力营销员工的忠诚度

在双向这个社会里,企业一直处于主动的位置。应该培养员工对公司的忠诚,这是因为企业是以赢利目的社会组织,企业和员工是一种是法律上的劳动分子,员工永远考虑的是自己的付出能从企业拿到的物质利益,企业能用员工,员工能为企业创造多少经济效益。因此电力营销企业需要采取措施,不断为员工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考核员工的工作技能,提供与之相符的薪酬[6]。同时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存在。职业道德是企业员工在生产工作中依靠各人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非强制手段来维系、评判意识和行为的对错。职业道德的作用之一是调节人与人、人与企业的利益关系。职业道德以体现整体利益为原则,倡导集体主义,有利于形成企业的凝聚力。

当电力营销团队慢慢长大,管理模式也需要从金字塔式变为类矩阵式的管理结构,从组织结构看,类矩阵式管理是一种复合组织结构。纵向是为制定战略和策略的职能系统,横向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而组成的项目系统。这种管理模式要求各个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通过互助网络,对问题反应迅速做出反应。如在一个项目立项时,各职能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负责相应的工作和责任;当项目开始实施时,各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的需要抽调合适人员参加项目的工作;当项目完成时,如果该部门不再丰艳,所有原职能部门的人依然回到原职能部门继续工作。此时就牵扯到部门的利益问题,或者说部门利益应服从企业的整体利益。营销团队负责人和其管理团队应以切身行动劳动向下属的各个部门,树立榜样。当企业的员工付出之后,员工会加倍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自己的力量,从而实现忠诚的双向。

3.4 改革招聘标准

在企业当中,企业团队中的各个管理者之间的教育背影和为事风格的差异,因此在用人的观念上也不一样,往往从事经理推荐的候选人被用人经理否决,而用人经理看候选人又得不到人事赞同,为了提高企业的招聘效率,必须建立一个公认的招聘的标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选人有两条标准:第一是看有没有上进心;第二是看悟性强不强。因此电力销售经理和人事经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招进销售需要的人才。

(1)电力销售企业招聘有类似工作经验的人,可以节省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培训,并且可以立即从事工作。但是电力销售经理需要注意的是,有工作经验并不是由工作年限来决定的,而是与从事的工作种类和其投入工作的程度来决定。什么是有工作经验的人员?两个标准:第一,从事某一工作一段时间;第二在工作中取得良好的业绩。电力销售经理通过这两点或任意一点均可作出判断。

(2)能力是企业用人的一个标准之一,根据人才的能力来安排工作,即人尽其才。能力包括动手能力、工作能力、领导能力、沟通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社交能力、销售能力等等。每个人的能力特长不一样,电力销售岗位职责需求的能力也不一样,电力销售经理需要根据岗位的标准,根据岗位的要求来确定选人,做某项工作的能力越强,做好工作的可能性越大,效率也越高。

(3)工作态度非常重要,一个人光有经验,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工作做不好;一个人光有能力,没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也做不好工作。所以态度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有了积极的态度,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即使缺乏知识和能力,也可以通过学习和工作来弥补的。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遇事都是消极对待,没有正确的认识,牢骚满腹,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很难做出成就出来。

(4)学历是每一个企业招聘的必备条件。尽管目前高校的教育和培养机制很难培养学生毕业之后就能工作,还需要企业培训。但是学历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专业知识;一个学历高的素质不一定高于某一个低学历者,但是一群高学历者的素质一定高于一群低学历者。在大学中,大学生得益最深的应该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也就是学习能力的形成,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只有学习才能具备竞争力。

(5)人的个性是与工作的适配性相关的。比如一个易轻信别人的人不宜从事采购工作;不能承受压力的人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不宜作出决策的工作岗位;一个不活泼的人不宜从事公关工作;一个坐不住的人不宜从事研发工作;等等。电力销售职位在招聘时很难一眼相准,需要专门的知识和经验,所以该部分应由专业的电力销售人员来筛选。结论

本文讨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目前电力营销团队存在的问题,指出关键是人才的问题;并上述问题,借鉴企业管理模式本文提出一些电力营销人才解决措施,希望对现代电力企业在电力销售方面的改革有些帮助。

参考文献

现代企业的团队精神 篇10

关键词:传统美德,现代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对策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 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导, 以宣传、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 严格按照创新求进、务实宣传的要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这一过程中, 必须要找准传统文化美德和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点, 只有将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脚步。

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内涵与外延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来, 在劳动与社会交往的过程中累积的优秀道德传统, 这不仅是历史上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也是当代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从古到今, 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都贯穿在我国传统的文化道德之中, 这也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 如三国时诸葛亮的忧国忧民、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道德追求、明清顾炎武“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崇高思想、谭嗣同挽救国家的英勇献身精神等, 这些追求与行为都蕴含着深深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些精神共同构成了爱国主义的宝贵思想。

2. 为民族、国家的奉献精神

在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之中, 十分注重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家庭之间的关系, 强调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以集体、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如《诗经》中的“夙夜在公”、“以公灭私, 民其允怀”;《墨子》中的“举公义”等等, 都是强调为国家和民族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崇高理想, 这种思想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以西方思想最大的区别。

3. 仁爱宽厚的人际关系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仁者爱人的思想, 孔子也将“仁”作为儒家思想的道德核心,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思想都是“仁爱”的体现;在墨家思想之中, 也提出了“爱人无差”、“爱人若爱其身”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协调人际关系都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尊敬父母、尊老爱幼

早在《尚书》之中, 就提出了“义父、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五教”, 孟子也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思想, 这些道德思想, 除了维护封建等级思想的糟粕应该抛弃之外, 其他的思想对于改善人际关系, 维护社会安定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这些思想依然是我们应该遵循的传统美德, 实际上, 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 随处可见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积极作用。

5. 吃苦耐劳的精神

儒家思想主张, 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前提之下, 每个人都应该有吃苦的思想以及向往理想的人格,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舍身成仁”、“临财勿苟得, 临难勿苟免”等均是传统道德吃苦耐劳精神的重要体现, 这些精神均凝聚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品质。

6. 尊师重教的精神

教师是传播文化的使者, 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 在封建社会之中, 几乎每个人家庭的正厅都摆放着天地君亲师位, 将教师的地位与天地、皇帝和父母等同, 尊师重教成为一种永恒的思想, 也是传统文化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谦逊礼貌的精神

“满招损、谦受益”、“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很多成就卓然的为人都依然保持着谦逊礼貌的美德, 他们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 将目光集中在他人的闪光点之中, 积极的向别人学习、充实自己, 如唐代的杜甫, 其创造成就显著, 但是依然赞赏初唐四杰的成就, 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穷”, 称赞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这种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也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美德。

8. 强调正身, 为民执法

在封建社会, 虽然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但是却有着公正执法的精神, 如“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这便是公正执法精神的重要体现, 鲁迅也曾经说明:“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 也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也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我国的转型阶段, 弘扬公正执法的精神, 严格的依照法律来办事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文明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融合策略

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传统的文化道德对于民族精神、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将这份珍贵遗产融入到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也能够促进现代精神文明的建设步伐, 那么如何有效的将传统美德融入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中呢?

1. 正确处理好传统美德的集成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实际上, 早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就已经指出, 要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吸收人们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 在社会主义实践中, 创造出先进的精神文明。人类的精神文明有着继承性的特征, 道德是精神文明的核心之一, 同样有继承性的特征。

道德的继承性主要由道德连续性来决定, 人们的道德与历史雷同, 是一个不断积累与不断发展的过程, 这一过程中不可以分割, 生生不息的, 不会以任何人与组织的意志为转移,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除了继承性以外, 道德还具有改造性与选择性的特征,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 不同历史时代的的人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面都具有时代局限性, 尤其是在阶级社会之中, 道德都有着显著的阶级烙印。在建设现代化精神文明的过程之中, 应该从人民群众和无产阶级的利益作为出发点, 批判的继承中华民族道德遗产的各类规范和原则, 分离出其中的精华与珍品, 抛弃其中的糟粕, 提升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增加民族责任感, 全面的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2.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在社会转型的重要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理论得到了不断的升华, 则对于加强现代化社会住同一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问题, 要更好的完成之一任务, 必须加强党政干部的建设。党政干部必须要认识到自己道德标准与社会道德标准之间的区别, 在日常工作中, 做到对社会无私奉献,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境界。此外, 在改革开放的深入之下, 党政干部的个人行为与价值取向往往会对社会的道德产生一些影响, 因此, 必须要加强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 加强马克思道德理论教育

为了做好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必须要帮助他们正确的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 搞清楚社会主义道德与封建主义道德的本质, 意识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分清美丑、善恶、是非、真假的界限, 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奠定好坚实的基础。

其次, 提升党政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

作为优秀的党政干部, 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倾向,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为主导, 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服务大局的安排, 同时, 要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为国谋私、为民谋福利、任人唯贤, 严格的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来办事。

最后, 引导党政干部学习十八大文件, 深刻的理解十八大的鲜明主题, 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识, 坚持改革开放, 保障民生, 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 将思想统一至十八大精神中, 将力量凝聚至十八大的任务之中。

总而言之,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们坚信, 只要正确的处理好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继承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的精华, 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 定能够全面的推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论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及其在当今的重建与调适[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02) .

[2]王淑霞.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J].管子学刊, 2003 (02) .

[3]宋晓维, 李冰梅, 严占波.谈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1) .

[4]张善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民族道德素质[J].道德与文明, 2009 (01) .

上一篇:电励磁同步电机下一篇:农用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