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的报头三篇

2024-09-11

报纸的报头 篇1

报头位置的确定

报头位置一般都在第一版的上端, 横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左, 竖排报纸大多在上端偏右, 也有把报头放在上端正中的。主要是因为横排报纸是从左往右排文, 竖排报纸是从右往左排文, 读者读报的顺序自然就是顺着排文的顺序。因此, 对于横排报纸来说, 一个版上最具有版面强势的位置是左上角的位置, 而竖排报纸最具有版面强势的位置是右上角的位置。换言之, 从阅读心理来看, 横排报纸的左上角最吸引眼球, 把报头放在左上角理应有助于报纸的品牌营销。相应地, 竖排报纸则放在右上角。

解放前, 我国报纸为竖排报纸, 报头大多位于上端偏右位置。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报纸至今还是以竖排为主, 报头大多仍位于上端偏右的位置。目前大陆的报纸为横排报纸, 报头绝大多数位于上端偏左的位置。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各地新创刊的都市类报纸 (含晚报、都市报、早报、晨报等) 多为四开报纸, 不少把报名放在版面上端的中间位置, 整个报头的宽度多与版面宽度一致, 如《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等。

报头居中且与版面同宽是国外英文报纸的惯常做法, 这是因为英文的每个单词中含有不少字母, 报名又要用大字号, 这样报头就得占用不小的宽度, 报头与版面等宽似在情理之中, 而汉字则不一样。再者, 报纸版面乃寸土寸金, 如果报名的字数不是很多, 报头未必要与版面同宽, 以免占用过多版面。

值得注意的是, 国内已有少数报纸的报头位置安排打破常规, 如《沈阳今报》 (沈阳日报主办) 在版面右上角辟出一小块版面作为报头位置, 报名四个字还分作两行排列。另外, 《重庆时报》、《都市快报》、《常州晚报》、《宿迁晚报》等虽然整个报头与版面宽度一致, 但把报名放在上端偏右的位置。笔者认为, 如此“标新立异”的报头设计值得商榷。虽然报名放在哪个位置并无定式或硬性规定, 但也不宜过于随意。依据传统的阅读习惯, 读者通常从报纸 (指横排报纸) 左上角或上端中央位置去找寻报纸的名称。另外, 从报纸销售角度看, 报摊上各类报纸通常是从左往右依次叠放供读者选购。如果一份报纸的报头放在版面上端靠右位置, 刚好它又被夹在众多报纸中间, 读者就无法一下辨认这份报纸的报名。可见, 报头“藏”在右端未必是件好事。

报头在版面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 但在某些时候也可作临时调整, 如有的报纸在某一特定日子或有重要新闻报道时临时变动报头位置。

报头在版面中所占的空间因报纸的幅面大小 (开张) 而异。对开报纸的报头所占整块版面的空间约十五分之一, 四开报纸的报头所占整块版面的空间约十二分之一。“报头所占版面空间的比例是办报人多年工作的结晶, 若大于或小于这个比例, 都是不合适的。报头过大, 则大而无当, 影响版面的整体格局;若过小, 则缺少气势和美感。” (2)

报头字体的设计

报头到底采用何种字体, 我国的报纸很有讲究。“西方报纸的报头显得单一, 这与那些外文字母有关, 再变化, 特点也不突出。汉文就不同了, 报头不只是该报的一面旗, 也是一碟艺术菜。” (3) 综观我国的报纸, 其报头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国家领导人题写。在我国的中央及各省级党报中, 这种情况最为普遍。为我国报纸题写报头最多的是毛泽东。毛泽东自成一体的书法奔放豪迈、挥洒自如、灵动秀气而不失雄劲挺拔, 较适合作报头用字。除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纸外, “在现有31张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中, 除浙江、安徽、湖北、陕西、广西、贵州、重庆、海南等8家日报是集鲁迅等人墨迹或由邓小平等人书写外, 其余20多家日报的报头均出自毛泽东的手笔” (4) 。此外还有《南方日报》、《石家庄日报》、《兰州日报》等百余家由毛泽东墨宝经科技集字而成的党报报头。

“邓小平为报纸题写报头, 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他大规模地题写报头, 是在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初。他题写的报头之多,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 仅次于毛泽东。” (5) 邓小平的书法凝重丰满、气势恢弘、走笔健秀、结构严谨。如《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农民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妇女报》、《检察日报》、《国际商报》、《中国体育报》、《重庆日报》、《海南日报》、《今晚报》等都是邓小平留下的墨宝。

此外, 周恩来、叶剑英、胡耀邦、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都为中央或地方报纸题写过报名。

采用文人或书法家手迹。采用文人或书法家的手迹作报头用字有两个途径:一种是集字, 一种是直接请其书写。如郭沫若题写的《乌鲁木齐晚报》, 茅盾题写的《合肥晚报》, 赵朴初题写的《福州晚报》, 舒同题写的《南昌晚报》、《西安晚报》等。从文人、书法家遗墨中集字选拼而成的, 如《浙江日报》、《杂文报》、《南方周末》、《兰州晚报》、《贵阳晚报》、《沈阳晚报》、《钱江晚报》等报头用字, 均选自鲁迅文稿。而《春城晚报》中的“‘春’字从元代书家鲜于枢《亭云馆法帖》选出, ‘城’得自《中华书法大字典》所录古代佚名者书作, ‘晚报’二字辑自王羲之手迹” (6) 。

当然, 不是所有书法家的手写体都适合作报头。只有那些易认, 比较厚重、古拙、典雅的书家手写体才适合作报头。如新疆《克拉玛依日报》原是请我国一位著名书法家题写的。“这位先生书法造诣很高, 但可能不太了解报名题写的特殊要求, 因此, 他所题写的报名, 从总体上看比较呆板, 庄重有余, 气势不足;规范有余, 变化不足。” (7) 于是, 报社从2006年6月12日起, 更换了报头。新报头字体是从毛主席的遗稿中搜寻相应手迹, 用电脑对字样进行组合而成。

从电脑中提取。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 电脑的普及, 电脑印刷体甚至手写体也日益多样化, 一些报纸的报名便选用电脑里的印刷体或手写体作报头。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新快报》、《三湘都市报》等。这种做法虽然省事, 但报名字体很难突出个性, 因为谁都可以选用, 无法使此报与他报相区别, 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 笔者主张用人工书写的手写体。汉字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手写体最具个性特征, 可以说, 每个人写的字都不一样。另外, 好的手写体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品位和欣赏价值。

报名字体除了以上几种来源外, 有的报社还采用向外界征集的办法或由自己的美术编辑设计。不管是采用哪种办法, 报名字体宜美观、大方、易认, 与众不同。

报头标示的内容

通常, 我国报纸的报头除了标示报名、出版 (主办、主管) 单位、刊号、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等常见内容外, 不同报纸还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标注其他内容。据笔者做的调查统计, 这些内容总计达30项左右。

主要标示的内容。出版 (主办、主管) 单位。如同产品必须标明生产厂家一样, 报纸也必须标明出版单位, 表明报纸是合法的出版部门出版的, 如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等报纸均在报头位置标明“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出版”字样。

刊号。正式出版物均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严格审批, 有国内统一刊号, 无刊号的报纸是不能公开出版发行的。

出版日期及总期号。我国的大多数报纸除了标明公元纪年日 (公历) 和星期几外, 大多还标明农历日。出版总期号即从报纸创刊第一期开始对每份报纸所编的期号。

版数。每份报纸均需要标明当日出版版数 (分叠出版的报纸还标明了当日各叠名称) 。只有标明版数, 读者才能了解自己拿到的报纸有无缺页。尤其对于日报来说, 各天出版的版数并不完全一样, 就是一样的版数也需标明。

网址。几乎每一份报纸都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专用网址, 每天把主要内容放到网页上供读者浏览。在报头标明网址可方便读者从网上浏览、检索报纸内容。

选择性标示的内容。通常报头除了标示以上的内容外, 不同的报纸由于其性质、定位不一样, 通常还在报头位置选择性标示下面的内容:

天气预报。综合性日报一般在报头位置标示当日简要的天气预报。

邮发代号。邮发代号是国家邮政部门编定的代表某一种邮发报刊的专用号码, 有助于简化发行业务处理和进行科学管理。通过邮局发行的报纸通常在报头处标明邮发代号, 自办发行的报纸则可以标明“自办发行”字样。

报名英文译名或汉语拼音。我国的很多报纸都在报名旁边标出英文译名或汉语拼音, 有些少数民族地区出版的报纸则标出民族语译名。

报徽。报社正式规定的代表本报的标志 (以图案为主) , 类似于Logo。随着报纸品牌营销理念的加强, 现在很多报纸都精心设计了报徽并在报头标示, 如《羊城晚报》的报徽是个旋转变体后的“羊”。

报纸广告语:这是为自身宣传规定的简短口号。它以最简洁的文字体现出报纸理念的精髓, 试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让人一听到或看到这条广告语就联想起特定的报社或报纸。如《新民晚报》在报头标示其广告语:“飞入寻常百姓家。”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外, 报纸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在报头位置标示新闻 (报料) 热线电话、发行热线电话、报纸零售价格、创刊时间等。

提高报头设计的规范性

据观察, 中央及各省级党委机关报在报头的设计方面是比较规范合理的, 少数都市类报纸及其他种类的报纸的报头设计存在一些问题。看来, 提高报头设计的规范性很有必要。

报头用字应规范。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1992年8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第五条指出:“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报名、刊名、封皮等用字, 必须使用规范汉字。”目前我国少数报纸的报头用字不是很规范, 如有的报名过于潦草, 读者难以分辨, 有的报纸的报名则简繁体字混用。

报头应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不宜遗漏。报头设计可以五彩纷呈, 但报头所应包含的一些基本内容是不宜遗漏的。这些最基本的内容包括前面所述的出版 (主办、主管) 单位、刊号、出版日期及总期号、版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报纸的报头中都包含了这些基本内容, 但也有两个问题相对比较突出:一是没有标出版单位, 有些挂靠在某一部门名下出版的都市类日报 (属严格意义上的“党报”系统外的报纸) , 如西安的《华商报》、云南的《生活新报》都没有在报头标出版单位, 也没有在其他版位标示。二是没有在报头标出当日出报版数, 如《常德日报》、《周口日报》等少数地方性报纸, 在其他版位也找不到当日出报版数的标示。

报头不应嵌入广告。报头作为报纸上的一块相对独立的“自留地”, 应尽可能保持其纯洁性, 除了在其中标示与其相关的内容外, 不宜掺杂别的内容。笔者发现有少数报纸在报头位置嵌入一些小广告, 如2008年4月13日《石家庄日报》在报头的报名下面刊登有一则小广告, 2008年2月16日的《张家港日报》在报头的报名下面甚至刊登有两则小广告。这种做法极为不妥, 仿佛一个人脸上硬生生长了一颗黑痣, 有碍观瞻。对于报纸来说, 不仅是影响版面观感, 更重要的是, 过于商业化的运作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报头一旦确定, 应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报头的稳定性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报头所用的字体、字号等要素一般不要轻易调整;二是报头位置不要轻易变更 (除了前述的特殊情况作临时变更外) 。变更报头意味着放弃原来的品牌形象而重新构建新形象, 意味着品牌价值的流失。再者, 作为报纸的“面部表情”, 报头每天同读者见面, 读者对其是再熟悉不过了, 轻易“变脸”读者未必接受。

参考文献

[1][2]任根珠:《实用版面编辑学》, 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 1995年版, 笫45页, 第46页。

[3]阿房:《报头欣赏》, 《新闻知识》, 2002 (2) 。

[4]向纯武:《毛泽东的报头书法艺术》, 《新闻界》, 2005 (5) 。

[5]向纯武:《邓小平挥毫书报头》, 《四川日报》, 2004年7月30日。

[6]曾祥其:《组合报头拾趣》, 《市场报》, 2000年7月29日, 第5版。

报纸的报头 篇2

汀汀点头:“怪不得看着这么潇洒呢!”

妈妈反问汀汀:“报纸第一版的上部叫报头,你看除了报名还有哪些内容?”

汀汀看到报名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

汀汀问:“写这些有什么用?”妈妈说:“这就像你们学的课本要署上编著者的姓名和出版社的名称,表示对书报的质量负责。你不是少先队员吗?这是你们的队报,为你们服务嘛!少先队是受共青团领导的,所以主办单位是共青团中央,而编辑、印制、发行报纸的是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汀汀发现报头的右边除了年月日、刊期、邮发代号,还有知心电话和网址,便问:“为什么叫‘知心电话’?”妈妈说:“你拨这部电话,会有知心姐姐帮你解答一些问题呢。” “那网址有什么用?” “网址是某一网站在互联网上的地址。报头上公布了报社的网址,读者就可以登陆这个网站去查阅报纸的内容,也可以参加有关的讨论。”

汀汀又发现报头右上方另有一行拼音文字,可是仔细看又不像汉语拼音。妈妈说:“这是3个英语单词:‘CHINESE’是‘中国人’,‘TEENAGERS’是‘10多岁的’,‘NEWS’是‘新闻’,这几个词合起来就是‘中国少年报’的英文译名。”

毛泽东题写报头的故事 篇3

2012年05月15日 09:28:4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0

【字号:大 中 小】【打印】

【纠错】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领袖,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书法家。尤其是他挥笔题书的报头、刊头,已经成为了一部难得的书法宝典。毛泽东最早题书的党报报头是《陕西日报》的前身、1940年在延安创刊的《边区群众报》,该报1948年易名为《群众日报》时,其报头也是由毛泽东题书的。据统计,由毛泽东题书的省级党报的报头达24个之多,再加上中央级和有关地、市(县)级党报,总数至少在34个以上。

毛泽东1950年为《郑州日报》题写了报头,1964年又为《郑州晚报》题写了报头。这让当时《洛阳日报》报社的同志非常羡慕,早在1954年筹办《洛阳日报》时,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题写报头,他们就借来影印的《鲁迅日记》,几个人埋头翻阅找出了“洛阳日报”4个字,经过精选比较放大拼接,成为1955年元旦《洛阳日报》创刊时的报头。后来他们又请郭沫若题写了报头。而当时全国著名的报纸和大部分省报,都是毛泽东题写的报头,于是《洛阳日报》社的同志也希望毛泽东主席能为他们题写报头。

就这样,当时《洛阳日报》的负责同志,向市委书记处书记赵守攻同志汇报了想法。在赵守攻的努力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洛阳日报》社的同志就接到电话,毛泽东题写的报头已经到了河南,要他们尽快去取。第二天刚好是1965年的元旦,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洛阳日报》的报头在元旦之日和读者见了面。

河南鲁山县的《鲁山报》报头也是出自毛泽东主席之手,这背后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1958年5月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鲁山籍的代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文香兰,除了参加会议之外,还接受了当时县委领导的委托,担负着请毛主席为《鲁山报》题写报头的重任。

文香兰是个20多岁的小姑娘,任鲁山县张良乡刘庄大队党支部书记。1955年3月鲁山县办了一份《鲁山报》,报纸的总编由县委书记担任。出发去北京参加党代会前,县领导找到文香兰,郑重地嘱托她一项重要任务:请毛泽东主席为《鲁山报》题写报头。文香兰怀里揣着领导写的字条上路了。字条上的内容,她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不差一字:“请主席给俺写个《鲁山报》报头。”

开会的时候按照姓氏笔画排座位,文香兰的姓是四画,刚好是排在了第三排,位置比较靠前。大会开始了,文香兰就是不敢递这张纸条,一想起自己只是个20多岁的农村小姑娘,她就愈发不敢递。直到第三天开会之前,她终于把纸条递给了前排的人:“请把这个转到主席台上,转给毛主席”,就这样,前面的人一排排地往前传。

文香兰的心情当时是无比激动,大会还没正式开始,她就看到毛主席坐到主席台上,查看着会议资料。这个时候,她的眼睛紧张地随着那张纸条一点点地前移,终于到前排了,由执行主席将字条儿递到了毛主席手中。毛主席打开字条儿看了一眼,也没有吭声,就把纸条放在一旁的资料里。接下来的几天里,文香兰也不敢多问,一直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会议一天天地过去了,直到闭幕的时候,文香兰已经拿到了返程的车票,主席题字的事情还是没有一点消息。上午会议闭幕以后,中午还没到吃饭时间,文香兰回到所居住的前门饭店,正在犯愁,大会秘书处一名工作人员找来了,他带来了一个信封,打开来,毛主席亲笔题写的《鲁山报》报头赫然显现。那是一张16开宣纸,主席写的“鲁山报”三个字,豪放酣畅、遒劲有力。当文香兰回到鲁山之后,县里还专门开了热闹异常的庆祝大会。

上一篇:信息传递层次性下一篇:美学及全球伦理的构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