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课程五篇

2024-06-30

乒乓球课程 篇1

一、乒乓球课程的潜在功能与特征

1. 乒乓球课程的健身功能

人的健康标准可概括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性。乒乓球运动所具有的功能特点能够满足人的健康要求。乒乓球运动是一项适合人们终生运动的健身运动, 而且越来越倍受人们喜爱。首先, 从身体活动来说, 它要求运动者快速移动, 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并配合相应动作进行还击。使人的反应速度、协调性和应激能力得以发展。其次, 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疾病及心理障碍, 使人轻松愉快, 心情舒畅。同时使参与者满足精神、健身和发展需要。最后, 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 在活动中将获得顺利与挫折、胜利与失败、优势与劣势等各种体验, 使人们摒弃封闭, 产生与人交往的意识, 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可见, 乒乓球运动有着极其重要的健康价值。中小学开设乒乓球课程有利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 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适应能力和社交能力。

2. 乒乓球课程的教育功能

(1) 提高知识和运动能力的教育。乒乓球课程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经常参与乒乓球运动可以开发智力, 培养创造文化财富和提高享受文化财富的能力。且能提高速度、力量和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 使肌肉发达、健壮, 关节更加灵活稳固, 使人身心健康。

(2) 提高思维及创新能力的教育。乒乓球是一项速度快, 变化多的运动, 这对人的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起促进和教育作用。每次击球技术的运用都需要瞬间的思考, 其技、战术思维的变化要求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快速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这是现代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这种多变的特点吻合了创造性动态思维和所获信息快速变化性的特征, 提供了独立思考、快速反应和自我钻研的空间, 有利于人们活跃思维、不断创新。

(3) 提高非智力品质和毅力的教育。乒乓球运动是一项竞技性很强的对抗性运动, 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人的精神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并承受对比赛结果可能发生影响的刺激, 是意志品质的较量, 主动与被动、领先与落后交替的出现, 需要参赛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毅力。在比分落后时不气馁, 奋起直追;在领先时不骄傲, 每球必争。即不因暂时胜利而盲目乐观, 也不因暂时的失败而丧失信心。培养拼搏进取的人生观及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正是现代教育必须关注的培养中小学生非智力品质的核心和关键。

3. 乒乓球课程的文化功能

中小学校开设乒乓球课程有利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文明, 乒乓球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它具有的传承性、时代性和民族性的文化特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得以体现。19世纪末, 它以游戏的形式从网球运动中剥离并向竞技对抗方向发展。自1926年第一届世锦赛起, 以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赛为代表的世界乒乓球赛事已形成传统;既而又举办各种世界性大赛和各种商业性比赛, 这系列比赛把乒乓球运动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 进而乒乓球的传承性得以证实。从乒乓球运动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看, 从1926年至1951年, 胶皮颗粒球拍的改革创新, 孕育了削球和旋转技术;到20世纪60年代初, 海绵拍的兴起与弧圈球的产生。再到20世纪70年代, 创造了弧圈结合快攻和快攻结合弧圈打法。从这三个阶段看其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传统, 人们是用本民族的文化代码来理解和认识它的本质规律, 因此, 乒乓球运动无不被打上民族的烙印。欧洲人严谨、理智、喜欢表现而不失大胆冒险与灵活机智, 其打法类型几乎全是横拍两面弧圈结合快攻。亚洲人聪明伶俐, 头脑清晰, 反应快速, 因此采用的是直拍近台快攻以及直、横拍快攻结合弧圈型打法。由于各民族的文化水平、民族习惯、先天遗传等因素的不同, 人体的形态、素质、技战术发展水平和认识方法等呈现差异, 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风格和打法, 体现了乒乓球文化的不同社会形态遗痕。

4. 乒乓球课程的政治功能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处于恶劣的政治环境中, 中国领导人创造性地提出以乒乓球运动为突破口, 展开了新的外交攻势……“乒乓外交”, 使“小球推动大球”的创举传为佳话, 也成为体育与政治相得益彰的最佳注解, “乒乓外交”为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乒乓球运动在提高国际威望, 增进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乒乓球运动在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政治历史背景下, 体现了为国家外交服务的政治目的。中国乒乓球队从建队至今的五十多年里, 拼搏不息、攀登不止, 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 创造了世界体坛罕见的长盛不衰的奇迹。乒乓球运动的胜利,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和民族的威望, 为国家的腾飞、民族的昌盛提供了精神动力。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我们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 用乒乓球这种直观语言说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五十多年来, 乒乓球健儿在夺得一座座奖杯同时, 也铸炼出一批精神成果。“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爱国、奉献、团结、拼搏, 从一板一球做起”……这些掷地有声的口号充满了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是中国精神文明宝库的璀璨明珠。而这一切又是我们基础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体育课程应该以弘扬民族精神为核心目标和主要任务。而教育是需要载体的, 所以我们应该突出乒乓球的“国球”地位, 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怀, 从而达到实现新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这一重要的教育目标。

5. 乒乓球课程的经济功能

(1) 提高学习能力及学习效率。乒乓球运动的最大特征是速度快, 变化多, 要求练习者在短时间内对不同的速度、落点、旋转等瞬息万变的击球有较强反应和应变能力。中小学生通过乒乓球课程的锻炼, 能够发展人们灵敏、快速、准确等智能素质, 有效地改善学生人体的形态、机能, 提高身体素质。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人的思维锻炼和智力发展, 也有助于较快地掌握劳动的技能, 提高技术的熟练程度, 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能力, 增强学生体力和精力, 延长学生学习和劳动的使用时间, 提高学习能力与学习的效率。

(2) 乒乓球运动当今社会新经济增长点。“体育既制造快乐, 也带来财富”。体育的发展必然改变人类的消费结构, 它促进大众体育、运动训练与体育比赛有关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 从而对经济产生强大的辐射力。虽然, 乒乓球运动的经济效动与欧洲足球及美国的N BA等不能相提并论, 但乒乓球运动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新经济增长点, 乒乓球产业的运作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和奋斗目标。随着乒乓球进入奥运会等赛事日益频繁, 以及大众化程度的提高, 爱好乒乓球运动的人口以及各种类型、层次的比赛日益增多, 人们用于乒乓球运动的消费日益增加, 拉动了体育消费的大幅增长, 从而推动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促进乒乓球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现代体育指出:“让学生喜欢上一种体育项目, 继而让他为实现孩子终身锻炼打下基础”。开展乒乓球运动, 首先我们应该分析校园乒乓球运动的优势到底在哪里?为此, 我们对乒乓球课程的常态化实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简要的论述:

⑴乒乓球是一种全身性运动。健身运动最好不是单独局部肌肉的运动, 而是全身的肌肉器官同时参与锻炼, 因为体育锻炼的最终目的是强身健体, 而乒乓球运动既没有冲撞, 而且运动量适中的全身性运动项目, 是一种十分适合中小学生的体育健身运动。

⑵乒乓球运动对于场地要求很简单, 容易找到场地而且运动器械也很方便, 乒乓球运动场地不需要很高档的场所, 随便一间屋子里, 一副球台就能开展运动, 易于操作, 不需要很大的投入, 不属于贵族运动, 人人都能开展, 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开课。

⑶乒乓球运动是一种不受天气影响, 有利于长期坚持的健身运动。所有的运动贵在持之以恒, 有些运动项目容易受天气的影响, 训练不得不中断, 然而乒乓球室内运动不受气候、温度影响, 只要有时间, 24小时皆可, 球随心动、想动就动。

⑷乒乓球运动是一种充满竞技性、挑战性的运动。因为具有竞技性的运动才能激发人们对该项运动的爱好。有竞争才会激发自己不断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 才会有求胜的欲望, 激发自己的运动潜能。恰好乒乓球运动, 前面站着的往往是不同的对手, 所以要求必须不断自我调动身体潜能, 调整心理状态,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先机, 最后战胜对手。这样的课程符合新课程的新理念, 这样的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竞技水平。

⑸乒乓球运动的运动量、运动强度适合广泛的人群。不需要有很强的力量, 不需要有很好的耐力, 不需要有很强大的爆发力, 身高体重不受到限制, 年龄也不受影响。运动节奏的快慢可以自我调节, 一年级小学生到七、八十岁的老人都可参与, 老少皆宜, 适合运动的人群广泛。

⑹乒乓球能极大的锻炼人体的协调性。经常参加乒乓球运动训练可以保持正常的平衡协调能力, 不会因为年纪变大而迟钝, 相反长期坚持的人, 到了老年期一样的身手灵敏如同小学生一般, 因为乒乓球对人的反应能力、灵敏度、平衡能力、协调性都有非常好的锻炼作用。

⑺乒乓球是脑力与体力充分结合的体育运动。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主动, 就要求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不仅仅要求有很好的基础功底, 还要不断地观察对方, 分析对手, 比如站位、球路、对手擅长、漏洞等, 继而不断想出各种套路来应对, 乒乓球运动是技巧性的运动, 充分体现在挡、拉、挑、劈、旋转、回位等进攻与防守中, 充分体现脑力与体力的结合。

⑻乒乓球运动是建立感情的纽带、是架设友谊的桥梁。乒乓球是一种体育竞技的运动项目, 竞技就需要有对手, 但是, 不管是否认识、不管是否是真正的水平对手, 这些竞技运动时的对手全部都会成为运动中的好朋友, 生活中的好伙伴, 往往越是朋友, 带动的人就越多, 交的朋友也就越广, 慢慢的运动就变为了次要地位, 友谊就显得更为重要, 通过乒乓球运动结识志同道合的新朋友, 延续友谊、其乐无穷。因为乒乓球技巧无边、魅力无穷, 因此, 乒乓球运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乒乓球课程 篇2

在此期间, 我们始终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 在乒乓活动中注意渗透全面教育思想的同时, 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乒乓活动的特点, 将分层原则、游戏原则和多元原则等教育原则贯穿于幼儿乒乓活动的始终。

1 制订适合幼儿的分层活动目标

首先, 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和开展幼儿乒乓活动的根本宗旨提出了总目标:在乒乓活动中, 培养幼儿的运动兴趣和综合运动能力, 增强幼儿体质, 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大胆、自信、勇敢的个性心理品质, 感受国球文化并体验胜不骄、败不馁, 敢于尝试、敢于拼搏的体育精神, 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其次, 根据幼儿不同的活动能力, 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目标与要求。

小班幼儿———愿意参加简单的乒乓游戏;初步了解乒乓球的特性。

中班幼儿———愿意参加乒乓游戏;人人会拍乒乓球;初步会抛接乒乓球;喜欢乒乓活动;喜欢强身健体运动。

大班幼儿———能主动积极参加幼儿乒乓游戏;掌握一定的乒乓技能, 人人会颠乒乓球;初步会对着墙拍乒乓球;热爱乒乓活动, 养成主动参与强身健体运动的习惯。

2 课程领域渗透教育

要求老师每周渗透一节乒乓游戏活动内容。乒乓游戏与教育融合为一体, 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发展。幼儿为了达到游戏目的, 要克服一些困难, 这调动了幼儿积极主动、勇于克服困难的意识和能力, 使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玩具、选择场地, 这使幼儿学会自己控制活动。在开展幼儿乒乓活动的过程中, 教师们采用游戏手段, 提高幼儿开展乒乓活动的兴趣和实效。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因此, 教师在乒乓活动中运用拟人化的手段, 可激发幼儿对乒乓活动的兴趣。如在运用练习板进行的停球活动中, 教师设计了“小羊过桥”的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扮演“羊妈妈”, 幼儿扮演小羊, 在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小桥”上, 将“食物” (乒乓球) 送给对面的“羊奶奶”。活动中幼儿非常高兴, 个个争先恐后地将“食物”送过去, 但有的幼儿过急, 时常把“食物”掉在“小河里”, “羊妈妈”就非常着急地提醒“小羊”要当心, 别掉下去。其次, 引导能力强的幼儿走难度高的“桥”, 并用游戏的情节、拟人化的口吻暗示过桥时可走得快些, “对面‘羊奶奶’的肚子饿了”, 以使幼儿的持球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则循序渐进地提高他们的板上停球能力, 使他们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成功。

在乒乓活动中,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满足他们需要的自由游戏和学习的空间与环境, 使幼儿能按自己的兴趣在自由的游戏和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如在练习停球活动中为幼儿设计了情景游戏“运鸡蛋”, 创设了“小树林”的情境, 在场地上设置了很多障碍物, 请幼儿将“鸡蛋”放在“盘子”里绕过“小树”安全地送到小动物的家中。通过情境创设, 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更激发了幼儿对乒乓活动的兴趣, 又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使幼儿在轻松的活动中习得和感知了乒乓球的玩法与性能。

3 日常生活渗透教育

利用幼儿园日常活动是向幼儿进行乒乓游戏活动的重要途径。日常活动的主要指比较分散的自选活动。各班老师见缝插针, 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将幼儿园乒乓游戏活动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中。例, 利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活动、自由活动、户外体育活动等时间, 引导幼儿自由结伴或个别活动, 非常轻松愉快地参加乒乓活动。提高幼儿参与乒乓活动的兴趣和强健体格的意识。

内容设计具有多样性。研究乒乓游戏和基本技能的练习, 采用个别的、分散的、集体的、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形式, 既调动了幼儿自主性, 又调节了幼儿活动量, 保证了幼儿参加活动的持久性。

内容设计具有趣味性。教师以灵活多变的教学艺术设计和开展游戏, 以自己对游戏的满腔热情, 调动幼儿情绪,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促进了幼儿身心发展。

内容设计具有整合性。我们没有把乒乓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孤立起来进行研究, 而是巧妙地把体育、语言、科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机整合在一起, 如在训练幼儿的掂球技能时, 我们创编了生动、有趣的儿歌配合进行教学, 从而让幼儿的语言、运动等能力都得到发展。活动形式的有机整合, 可以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条件和发展机会, 为此我们灵活运用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 满足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幼儿的需要。

通过乒乓游戏活动, 许多幼儿的运动兴趣和动作协调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打乒乓球使脑体运动有机结合, 不仅动脚、动手, 更重要的是动脑, 即使是持球、颠球等乒乓游戏也必须通过观察、判断、思考不断调整自己的手脚和体位, 打每一个球都要通过手眼脑的协调, 这种脑体运动的结合, 对保持神经系统的功能有重要作用, 必然促进人的思维能力, 促进智力发展。开展幼儿乒乓活动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摘要:幼儿是在游戏中成长起来的, 生动的乒乓球游戏可以提高一些乒乓球技术方面的要求。在乒乓球游戏中,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乒乓球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如:抛接、投掷、滚动、拍打等等。因此, 根据幼儿园的园本课题以及孩子的特点, 我们以乒乓游戏化的方式来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乒乓球校本课程教学心得 篇3

一、激发学习兴趣,在游戏中学知识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第一步,观看乒乓球录像资料,接着在室外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有步骤地分别学习乒乓球握拍—原地乒乓球颠球—对墙击—台上自发球—师生喂球—同学间的练习及家人练习。在此基础上开展自由练、计时颠、计数颠、接力颠、比谁击的准、台上比谁挡的多、乒乓球比赛简单规则、记分比赛等。总之,始终把学生放在问题情境中,让他们既能体会和掌握乒乓球动作要领,又能领略到在游戏、竞赛中的挑战成功和快乐感。以此达到进一步激发和巩固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

二、提供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为此,我在教学颠球时将学生分成4个合作小组,并注意引导学生间的观察、交流、合作学习机会。如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他比我颠得多?为什么小小乒乓球就听他的话呢?接着就请颠得多的学生示范和交流。而对起步较快的学生不断地给他们设计新目标。如学生获得“老师”挂牌后,紧接着就开展“老师”间的比赛,即比谁带的“学生”进步多。在乒乓球课堂教学中掀起一场“兵教兵”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热浪。课堂中出现了“一对一”、手把手、头碰头、耐心细致地教与学的可喜局面。

三、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适时地使用赞赏或鼓励性的语言。“你真棒!你聪明!你能行!真了不起……”总之,在不同年级乒乓球教学中,根据不同的学生而采取不同的即时评价。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

任何教学活动中都存在个体差异。不讽刺、不挖苦、不打击学生,关注、关爱每一个学生。相信他们最终都能先后达到终点。事实证明,我所任的六个班级教学中,迟到达终点的优秀学生不乏有人。

总之,通过校本课程乒乓球的学习,我深深懂得了要做一名好老师,就一定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并使课堂教法不断地适应学生的学法,同时,还应善于捕捉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智能因素,从而开发他们的潜力,为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带来动力。

乒乓球课程感想. 篇4

从大二可以开始选体育课,我就一直选乒乓球,这学期终于选到了。因为我一直对乒乓球很感兴趣,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所以想通过选这门课系统的学习一下乒乓球的各种技巧。

由于是自己特别喜欢的课,我这学期没有一次缺课,对每节课老师的讲授内容都认真学习、消化,课下也经常和班上同学一起练习,现在对乒乓球的一些技术都有了一定的掌握。这一学期里,老师主要介绍了一些乒乓球打法,包括正手平击发球、正反手推挡、发旋球以及一些基本步法等等。由于初次接触,有一些动作对我来说还是比较有难度,需要一定的身体协调能力,像老师说的“用腰发力”,这个我就是练了好久才明白这个动作的要领。

我是习惯于横排打法,经过这个学期的学习和练习,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比如之前打球的时候由于不晓得球的上升期、最高点和下降期这三个阶段,所以打球时,球击出去总也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比如打不上案或者想往左边打时打到右边去了,现在我知道推挡或进攻的时候应该击球的上升期,而如果要拉远球的话则击球的下降期。上课的时候我也请教过班上其他同学来指出我动作上的不足,他们告诉我击球的时候我有两点做得不对,一点是球拍没有一直保持拍面稍微前倾,而是在击球前有一个翻转拍面的小动作,这导致求会被打飞,另一点是击球过程中手腕太活,使得球拍发生偏转,所以球会被打偏。现在,虽然我这两项都还没彻底改正,但已经有了很明显进步。

还有就是这次的考试,第一次很遗憾没有达到30拍。其实和搭档一起练习的时候很多次都达到了50板,但是也就是像老师说的吧,平时打的好不一定会考试,平时不好不一定考试考不好,这里面有太多因素,不只是技术,其他的像心理素质和发挥也都有很重要的影响。不过还好老师给了一次补考的机会,相信我可以在补考中达到要求。

总之,经过了这一学期的学习和教学比赛,我对乒乓球认识更加深刻,技术上也有极大的进步,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经常练习,不断巩固自己的技术。

乒乓球课程 篇5

一.前言

乒乓球堪称我国的国球,几十年来我国的乒乓球运动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乒乓球运动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设备简单,室内室外都可进行,运动量可大可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条件的人均可参加此项活动,因此在基层深受群众的喜爱。经常进行乒乓球运动可以提高人的灵敏、协调、动作速率和上下肢活动能力,改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中学乒乓球的教学任务,是结合教学教育学生勤学苦练,培养互帮互学精神,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的一个部分。它是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出的多样性的、有选择性的课程。其灵魂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学生、学校的需求是开设校本课的动因。它有利于调动学校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特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对一所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则是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

二.乒乓球校本课程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高中是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脑力高强度活动时刻。通过增设乒乓球课程和乒乓球活动,协调身体的全面发展,消除大脑疲劳,更有助于文化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乒乓球训练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特长,一专多长;通过乒乓球运动使学生建立自信,有助于中下等学生的转化工作;通过乒乓球校本课程研究实施,达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融合新课改精神,完成高中学生运动参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目标。三.乒乓球校本课程目标

(一)了解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明确其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习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

1.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3.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三)在活动中充分形成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渗透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执著与热爱,培养健康的人性观。

(四)在学习实施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过程中培养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四.乒乓球校本课程的课程内容

根据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我校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掌握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安排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内容。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理论课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乒乒球运动概述及乒乓球运动简史;乒乓球运动技术特点及身体锻炼价值;乒乓球简单裁判法;乒乓球片断欣赏。

第二部分: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基本技术部分和基础战术部分。1.基本技术部分

(1)乒乓球站位姿势、握拍法、步法。

(2)发球技术:正(反)手发平击球、正(反)手发上(下)旋球、正手发左侧上(下)旋球。

(3)接发球技术:接平击球技术、接下旋球技术。

(4)推挡技术:平推、快推(介绍加力推、推侧旋球)。

(5)攻球技术:正手近台快攻、正手远台攻球(介绍快点、滑拍)。(6)搓球技术:正(反)手快、慢搓(介绍搓转与不转球)。其中第4、5项是技术部分学习的重点。

2、基本战术部分

(1)攻对攻

(2)发球抢攻战术

(3)左推右攻战术

(4)对攻战术

第三部分考核部分,根据学生技术掌握情况,重点考核推挡和攻球技术。五.乒乓球校本课程的教学评价

根据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对本课的考核在学期末进行,考核的内容结合学期所学的基本内容进行考核。综合评分:考试成绩80%+平时成绩(出勤)20%。

(一)评价内容:挡球、推挡球,发奔球,正手攻球

(二)测评方法:

1、两人对推

2、发奔球

3、两人对攻(三)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满分10分。2.技术达标:满分40分

(1).两人对推40次为20分,每次为0.5分。

(2).发奔球10次为10分,每次1分。(3).攻球40次为10分。

3.动作技评 :(满分30分)每一项为10分。

4.学习态度 :(满分20分):课堂表现10分;出勤10分。

开发校本课教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一年的校本课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编写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乒乓球教材是至关重要的。集全体体育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不断的摸索中前进,我校的乒乓球校本课程将在发展逐步得到中完善。

高二体育组

上一篇:开启能力下一篇:经历礼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