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十篇

2024-08-22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篇1

关键词:财务风险,风险识别,企业管理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类与特征

(一)企业财务风险分类如图1所示,企业财务风险在资金的筹集、投入、消耗、回收、分配五个环节都存在风险。其中,资金的筹集与分配可以被归纳为资金的筹措管理,产生的风险称为筹资风险;资金的投入、消耗与回收都是发生在生产过程中资金使用阶段的经济活动,可以被归纳为资金的投入,产生的风险称为投资风险。企业财务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如图2所示。

(1)筹资风险。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筹资活动中,预期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而产生的风险。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宏观经济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资金供需市场发生变动,期限结构发生改变等。

企业资金来源分为两种:一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金,称为自有资金或权益资金;二是向社会或金融机构借得的资金,称为借入资金或债务资金。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如果负债规模过大,利率与期限结构、债权结构以及币种结构等不确定因素突变,就为债务的偿还增加了风险,这种风险称为债务筹资风险。如果企业在股票发行过程中,预计的发行数量、时机以及成本等因素使企业面临风险,称为股权筹资风险。股权投资的规模、企业的资本结构、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市场环境都是可以引发股权筹资风险的诱因。

(2)投资风险。企业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与对外投资两种形式。对内投资主要包括对固定资产、流动资金以及无形资产的投入;对外投资主要包括企业现有产业之外的其他产业进行投资,或购买有价证劵等金融产品。企业在投资活动中,预期获得的经济收益与实际的经济收益产生的差异而诱发的财务风险称为投资风险。就对内投资中的流动资金而言,投资风险之一是存货风险。存货的数量过多,会导致资金周转率过低,致使资金的积压;存货的数量过少,资金的周转率提高了,但会由于无法满足市场与客户的需求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对外投资如果采取的是购买有价证劵的方式,有可能发生系统风险和非系统分风险。系统风险是指金融市场上由于政治、经济、外部环境发生不确定因素,通货膨胀的出现,利率与汇率出现动荡,使企业的投资无法正常收回而带来的风险。非系统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内部因素影响投资的回收而产生的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特征

(1)客观存在性。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转移,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采取应对措施尽量减少其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但是不能彻底地消除它。

(2)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就是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因此,风险也同样具有不确定性,有效地控制不确定因素,是预防财务风险的最有效措施。

(3)可度量性。企业财务风险的客观存在性虽决定了风险无法根本消除,但是人们可以通过其出现规律的把握,采用先进的分析工具,对其出现的机率进行预测,对其可能产生的损失进行评估。

(4)双重性。企业财务风险具有损失与收益双重性。损失即给企业财务资金带来的损失,收益则是指提高了企业风险控制水平,提高了人们对财务风险危害的认识,有利于人们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来管理财务风险。

(5)覆盖全面。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筹资与投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管理不当都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常用方法

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前提。对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方面风险的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对风险的大小及影响度进行初步的判断,为财务风险的度量与处理提供更多的依据。财务风险的识别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类型的确定,财务风险诱因的分析,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运用。常用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可以分为统计类预测法与非统计类预测法,如图3所示。

(一)定性识别方法财务风险定性识别方法分析企业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判断管理中是否存在风险因素,以此作为预测企业是否会发生风险的依据,判断企业是否会出现财务风险。这种识别方法的优点在于考虑全面、判断依据可靠,依赖于人的知识水平与经验进行预测,适合内外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它的缺点在于工作量大,识别成本高,依赖人的知识水平与经验,容易受个人主观意志的影响。

(1)财务风险结构性质识别矩阵。如表1所示,可以将企业有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划分为高、显著、中、低四个级别。将财务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分为轻微、较小、中、较大、危机性五个层次;将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分为肯定发生,发生的可能性较大,一般、较小与发生的概率为零五个层次。将财务风险对号入座,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结构性质估计表。企业要重点处理发生概率大,对企业影响大的高风险级别的财务问题。在企业动态运营的过程中,也要实时监测各种财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发生的概率及风险大小是否发生了变化。

(2)四阶段症状分析法。此方法的研究重点是财务危机。依据财务风险中危机的演变过程中可以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恶化期与实现期,企业会在每一个阶段产生有代表性的症状,如图4所示。四阶段症状分析法就是以其表现的具体症状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处于哪个阶段,并以此为依据,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

(3)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1964年提出的。它通过组织多位专家调研企业的内外环境,凭借专家专业知识与丰富判断企业财务管理中是否存在诱发财务风险的因素,以此作为预测财务风险的依据。

(二)定量识别方法定量风险识别方法是以数据为根据对财务风险概率进行判断的。此风险识别方法客观、准确,只需要收集被分析企业的相关数据,再与标准值进行比较就可得出结论,简便易行,分析成本低。但是,此风险识别方法作出的决策是根据若干个变量进行的,不同的变量反映的问题是不同的,得出的判定结论也是不同的,结果的不唯一性让相关人士对财务风险定量识别法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

(1)单变量模型判定法。单变量分析法通过对单一的财务比率值进行预测,来判断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最重要的财务比率有现金流量/负债总额、资产收益率以及资产负债率。单变量模型判定法的使用先要选定一些发生财务风险的企业作为样本,企业样本的产业、资产规模、发生时间与被分析企业要相近;将发生风险的企业与被分析企业的财务比率计算出来;确定分类误判率的最小分割点;验证分割点的准确性;利用经过验证的分割点对被分析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

(2)多元线性判别法。多元线性判别法的的使用主要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建立判别函数;第二步是利用相互排斥的案例建立判别函数,不仅具有分组信息,同时还具备其他特征信息。多元线性判别法可以避免单变量模型应用于同一公司的相异变量预测其结果会自相矛盾的后果。多元线性判定模型也有不足,例如多元线性判定模型建立在自变量服从于多元正态分布的假设并非总是成立的;建立模型的一些变量是理想值,与实际差别较大,并且固定影响假设和完全线性补偿假设是线性判别函数无法解决的逻辑问题。

(3)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企业运营实践中,财务比率在相对的范围内发生上下波动并不会增加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只有财务比率接近临界值时,财务风险的发生概率才会提高。财务风险概率并不是逐渐增加的,因此,财务比率值与财务风险概率有可能是非线性的,那么,单变量分析法就可能会失效,而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是此种情况下进行财务风险概率分析最适宜方法。

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财务风险识别

当前,多元判别函数被广泛有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上,采用这一方法进行财务风险的研究,结论与选择的变量及变量前的系统数有关。模糊层次分析法将模糊数学和层次分析法综合到一起,用于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chyProcess)由运筹学家塞惕(T.L.Saaty)提出。此方法是通过将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再将每一个层次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解决复杂问题从解决简单的小问题入手,将人的主观判断的表达与处理结果都用数量的形式表示出来。这种方法对于解决那些复杂的无法定量进行分析的问题是十分有效的。

(1)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层次分析法的运用主要有4个步骤:

一是层次的划分。具体为:进行财务相关活动的调查;理顺问题所涉及因素的内在关联结构;将关联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层次,例如,操作层、制约层、准则层和目标层。操作层是指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制约层为影响问题解决的诸多制约因素;准则层是指解决问题过程中必遵循的准则;目标层是指解决问题的目标。

二是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度的确定。相对重要性的比例标准如表2所示。

三是评价。采用确定的比例标度,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因素两两进行比较。评价过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与企业决策者进行沟通,建立判断矩阵;第二步,计算出权重系数;第三步,检验其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所得的权重系数可以接受,反之则需要重新进行上述操作。

四是排序。以评价总目标的关系为依据,计算各个方案的综合评价结果,按计算结构,对方案进行排序。

(2)层次分析法的优势与不足。层次分析法的优势在于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层次,思路明晰,结构条理性强;采用两两对比评价的方法,使评价的结果更客观科学;将定性判断与定量判断综合到一起,结果的可靠性更强。层次分析法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是仍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AHP采用1~9之间的整数及其倒数作为构造判断矩阵的标度,这种方法忽视了人的判断具有模糊性。扩展AHP在模糊环境下的应用可以提高判断的科学性,这一扩展就为模糊AHP。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人的主观决策具有一定偏差,如果进行一致性的调整,则有些盲目。AHP虽然客观合理,但是如果评价因素数量较多,标度的工作量就会变大,容易出现判断失误。

(二)模糊层次分析法

(1)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原理。模糊的判别方法一般会用于处理一些不确定环境下产生的问题。财务风险处于不确定环境,因此,对不确定现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可以采用模糊理论。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就是模糊分析研究的重要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是模糊条件下层次分析法的(AHP)延伸与拓展,判断矩阵的构造是通过运用三角模糊数的比较判断实现的,消除了在层次分析法使用中人的主观因素对结果产生的影响。

模糊层次分析法既参考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还使用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评判技术,运用了层次分析法的思想,将模糊一致性矩阵应用于权重集的构建上,它被广泛应用于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它将非定量事件进行定量分析,也就是将人的主观因素客观化,它是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应用。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篇2

(一)定性分析法

1.季度资金周转分析法。企业能否盈利是判断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企业是否具备足够的周转资金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资金作为企业的血液,必须足量才能维持正常生产所需经营资金支付的需要并进行短期债务偿还。所以,判断一个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就在于衡量企业按季度制定资金周转表,资金周转通常是检查赊销额占总收入的比例、销售额和付款票据之间的比例来计算。这种定性分析方法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应对随时变换的财务环境,保持企业的短期资金需要,给企业的资金安全提供高水平保证。

2.德尔菲法。德尔菲法起源于17世纪,是学者Dalkey和Helmer研究并开发使用的,作为一种定性分析方法,其主要途径是群策群力、集中众人的智慧,从而预测财务风险。德尔菲分析法要求一些具有风险管理经验的专家组成专家小组,调查人员向相关专家寄送写有问题的资料,回收专家答复,调查人员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通过信函的方式将反馈意见返还到专家手中,如此反复、多次进行,最终得到相对一致的观点和意见。

在这个过程中专家只和调查人员发生联系,专家之间不互相讨论和交换意见。

3.幕景分析法。幕景分析法要求企业首先运用幕景分析法是企业进行状态分析的重要方法,主要通过数据、图表或者曲线对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投资收益情况进行分析。企业需要研究某些因素变化时对应的财务风险。企业在各种情况下的发展趋势可以通过对暮景的探索和分析来预测,从而识别出风险。幕景分析法的关键点在于分解问题并将之划分为若干个幕景。企业财务活动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如果逐个分析和考虑,那么会增加很多工作量,幕景分析法比较适合进行风险识别。

(二)定量分析法

1.变量模型。变量模型分析方法可以划分为两个类别:单变量模型分析和多变量模型分析。单变量模型分析,顾名思义,是一种运用个别财务比率来预测财务风险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方法的关键点是在于确定哪一种财务指标可以重要到可以单独起到预测财务风险的作用,让单变量分析模型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确定阀值。从总体来看,单变量模型分析因为只针对一个指标进行财务风险判别,所以相对简单、适用性较差,不能综合反映财务报表特征,在识别风险的过程中缺乏精确性。多变量模型是指运用多种财务指标进行财务风险分析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通过构筑多元线性函数进行财务风险预测,多变量分析模型中常用的有F分数模型和Z分数模型。

2.多元回归模型。线性分析方法往往受到很多假设条件的约束,多元回归模型可以克服这些困难并进行财务困境预测分析。多元回归模型首先要根据多元线性的判定模型计算出公司的平均破产值,然后进行公司的破产概率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来判断企业的财务风险。根据企业的管理经验来看,财务比率的数值和财务风险之间并不一定是线性相关的,这种模型由于线性模型的关键之处在于其放宽了假设条件,使得线性方程能够摆脱统计假设的束缚,多元回归模型具有更广阔的适用范围。

3.主成分分析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是将具有相关性的一系列分析指标重新整合,使之成为一组相互并无关联的综合性指标。这些主成分综合指标保留了原来的指标的一些重要信息,并且彼此无关,能够体现重点,化繁为简。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其中很多变量蕴含的信息是重叠的,我们要找到其中比较关键的、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将尽可能多的变量信息反映其中。主成分分析就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运用该方法建立的财务风险识别模型的信息含量是很丰富的。

二、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的应用原则

(一)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方法选择

两种方法各有优劣,企业要对财务风险的成因进行本质的挖掘和根本的分析,结合自身所在行业的特点和企业自身实力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特征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比较和借鉴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的优劣,择优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体系,恰当的财务风险识别方法还需要后续的手段将之执行和贯彻下去,笔者认为选择的方法、原则、范围对最终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预测风险的有效性都有重要影响。另外,在选择方法时应该考虑成本。

(二)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可以结合使用

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二者是相互融合和补充的。定性分析法是定量分析法的前提,定量分析法量化、合理化、科学化定性分析法的额结论。因此,笔者认为这两种财务风险识别方法可以结合到一起,有效避免各种主观因素和经验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到科学的结论。与此同时,为了避免在定量分析模型在同一事件中得出相悖结论,要适时分析财务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摘要:笔者对识别财务风险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探索了如何应用财务风险识别方法,为企业更好的进行财务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财务风险,识别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爱丽.企业财务风险浅析[J].财会研究,2004(3).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识别 篇3

企业并购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一个企业获得其他企业经营决策控制权的产权交易活动。并购可以使企业规模和股东财富成倍增长,开辟了财富增长的新途径。所以,只要有适当的诱因,就会引发企业并购的发生。

(一)每股收益最大化的需要

尽管由于衡量企业价值的每股收益未考虑风险因素,而计量企业价值的股票价格却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风险因素,每股收益最大化并不意味着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至少在理论上,每股收益最大化已被每股股票价格最大化所取代。然而由于每股收益最大化主要受理財因素影响,而影响股价的可变因素除了理财因素之外,还受市场炒作和人们心理因素等非理财因素的影响,故每股收益最大化的操作性和可计量性又优于企业价值最大化,所以每股收益最大化事实上又取代了企业价值最大化而成为管理报酬契约中最主要的构成内容。

管理报酬契约作为解决代理问题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对经理人管理报酬构成内容的约定,规避经理人员的自利行为而导致的与委托人的利益冲突,激励经理人主动实施可增加股东财富的活动。每股收益最大化作为管理报酬契约的核心和基点,无疑会诱导经理人追逐于那些不一定符合本公司战略意图和股东长远利益,但却能够提高本公司每股收益率的并购对象。

(二)实施反并购策略的需要

稳定而优异的经营业绩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股票价格的稳定、股东财富的增长以及企业经理人员代理权的巩固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在面对现有的和潜在的代理权争夺者的威胁时,坚挺的股票价格以及由此造成的高昂的收购成本将是最佳的防御武器。

代理权争夺市场是现代企业外部治理的一种重要机制,它不仅有助于解决代理问题,而且为各种管理资源的最优配置提供了可能。因为在强有力的外部约束机制和接管者的挑战之下,管理层如果不能够适时地以股东利益为导向调整公司政策,便很可能因此而丧失代理权。目标企业经营不善、业绩低劣或者股票价格被市场低估的时候,往往是现有的和潜在的竞争者与现有管理层争夺企业控制权的最佳时机。因为管理质量越是低劣的企业,被接管之后其价值得以提升的空间就越大,现有管理层失去控制权的风险也越大。所以代理权既可能因被并购而丧失,当然也可以通过并购而得以巩固。因为通过企业并购至少可以使公司业务“多元化”,降低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和经营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风险,达到反并购的目的。

(三)以税收政策为导向进行合法避税

世界各国税收制度尽管有很大的差异,但对于并购亏损企业普遍持支持态度。这种以税收政策为导向的企业并购是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即通过税收优惠鼓励绩优企业取得亏损企业的控制权,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增进社会福利之目的。

企业并购后,需要依照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并入资产的账面原价按照市场公允价值属性重新计量。在稳健性会计原则盛行的今天,账面资产往往会因评估而增值,从而有可能加大所得税前扣除项目的金额。按照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企业并入的资产可以按评估后的价值作为入账成本,并入资产以前年度的亏损如果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可由并入后的企业按规定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以上规定说明,我国税法是允许企业通过并购部分地规避企业所得税的。

(四)扩大企业边界,降低融资成本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市场参与者必须要为自己的每一笔交易承担相应的交易费用,作为市场机制替代者的企业由此产生并发展起来。尽管企业配置生产要素也要承担相应的组织行为成本、管理运作成本等形式的交易费用,但是如果组织内部的协调能够比市场机制带来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更高的利润时,传统的小企业便会自发地合并而成大企业或者是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倾向于集中发展往往都是出于提高组织配置生产要素的能力从而达到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

二、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的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等。而这些环节中都可能产生风险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

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有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会产生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其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

(二)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尤为突出。由于采用现金收购的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变现能力就越高,企业越能迅速、顺利地获取收购资金。这同时也说明并购活动占用了企业大量的流动性资源,从而降低了企业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快速反应和调节能力,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自有资金投入不多,企业必然采用举债的方式,通常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负债比率和长期负债都有大幅上升资本的安全性降低。若并购方的融资能力较差,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则流动比率也会大幅下降,影响其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资产流动性风险。

(三)融资风险

并购的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按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而如何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金渠道在短期内筹集到所需的资金是关系到并购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如果企业进行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待适当改造后重新出售,这就需要投入相当数量的短期资金才能达到目的。这时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还本付息的负担较重,企业若届时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目标公司,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需要,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因此并购企业应针对目标企业负债偿还期限的长短,维持正常的营运资金,使投资回收期与借款种类相配合,合理安排资本

结构。比如用短期融资来维持目标公司正常营运的流动性资金需要,用长期负债和股东权益来筹集购买,该企业所需要的其它资金投入等,在并购企业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

三、企业并购后的财务风险

美国经济学家施蒂格勒对美国企业成长的路径考察后指出: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形式的兼并收购而成长起来的。并购又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企业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会为其带来管理上的挑战和管理成本的提高。

如上所述,企业并购的财务动机是复杂的,但是战略目标实现的前提是要有能力对并入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否则随着并购而造成的组织管理跨度加大和组织管理成本的提高,由规模经济到规模不经济的时候,盈余管理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企业并购总是与盈余管理联系在一起的,而且盈余管理把组织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和经营风险隐藏在了表面的繁荣景象之下,因而具有较大的欺骗性和危险性。而表外融资活动则把组织必须承担的财务风险隐藏在了财务报表之外,加大了组织所面临的经营风险。所以,正确认识和防范企业并购后的盈余管理和表外融资的风险是十分必要的。

(一)盈余管理风险

盈余管理与调控或操纵利润在表现形式上往往难以区分,所以符合会计制度并且适度的盈余管理被认为是有益无害和可以接受的,如利润平滑可以向股东传递企业经营稳定的良好形象、公正评价管理业绩、稳定股价、保护股东利益以及防止公司被恶意收购,但过度的利润调控或操纵往往会给报表使用者和整个集团带来巨大的风险。因而过度的盈余管理既有悖于公认会计原则,而且还会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严厉监管。

与单一制企业相比,集团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法更多也更巧妙,通过关联交易的第三方虚构收入是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法之一。通过关联交易的第三方虚构收入的方法是集团公司一方按市场价格将产品或服务销售给第三方,然后再由集团公司另一关联方从第三方购回。通过关联交易的第三方不仅使虚增收入在形式上实现了合法化,而且可以避开关联方直接销售必须在合并会计报表中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必須予以披露的约束。

(二)表外融资风险

表外融资可以避免债务融资在会计报表表内反映,相对降低负债比率,有效地改善财务指标,维持企业再融资能力,因而表外融资现象在我国企业中大量存在。担保方由此而产生的或有负债依据会计准则之规定勿需在资产负债表表内披露,当然也不会体现在负债比率等财务指标当中。表外融资使担保方的债务负担隐性化,从而加大财务风险。

鉴于表外融资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大量存在和严重损害股东利益的事实,我国证监会已明文要求上市公司在财务报告中披露资金被关联方占用情况,并且禁止上市公司向母公司、非控股子公司及其它关联方提供债务担保。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篇4

潘孟婷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过去只看发展速度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企业稳定已经成为目前我国企业发展面对的主要难题。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研究在国际企业风险理论研究中起步较晚,传统的理论研究过于零星、分散,难以形成体系,预警能力有限。笔者结合多年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研究,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做进一步分析,希望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企业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财务风险,积极促进企业财务系统的健康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关键词: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控制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从宏观环境方面分析。首先,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对企业财务风险有宏观影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更加积极参与其中,从而在整体经济环境、法律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形成影响,是企业财务风险的宏观环境因素;其次,国家政策的变化带来融资风险。企业融资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如提升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商业银行贷收紧,企业的资金供给首先受阻,融资风险增加;再次,利率水平和外汇汇率水平的影响,利率的增加造成了企业的付息压力,以及相应的财务风险。同时当企业进行融资时使用外币时,外汇汇率浮动对企业也会形成财务风险;最后,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是银行融资,而银行融资受政策影响较大,并且银行融资门槛对大部分企业过高,因此,银行融资渠道不流畅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从企业自身方面分析。首先,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淡薄,企业管理者和企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意识淡薄,重视程度不高,使企业财务风险容易存在于企业交易过程中,特别是赊销环节,如果对客户信誉了解不够,会给企业财务造成严重风险。其次,财务管理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决策失误而产生财务风险。如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筹资规模和结构决策不当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等;再次,企业存货和应收账款机制不健全,存货和应收账款机制不健全对企业流动资金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加大财务的风险;;另外,企业各部门间的财务关系多样性,资金使用与分配等管理分工不清导致的混乱现象,进一步促使企业的资金流动性安全性降低,严重时会造成资金流失的问题。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

(一)企业财务风险的主要识别方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1、报表分析法

主要是指通过企业财会的各类报表对企业各项资产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报表为突破口,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类财务风险。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省去一部分繁琐的资料收集工作,进而提高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报表本身的编制质量,直接分析由此可能引起的财务风险。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受地域限制,数值可比性较差;行业性质相近或者经营方式、规模相同也会限制比较分析法的应用;单纯用大量数据表示,缺少对问题实质的挖掘。

2、指标分析法

主要指根据企业财会的各项数据,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监测,从而对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便在企业发展中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并对进行科学分析,使企业现实的经济发展中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这种方法运用的优点是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分析,需要考虑的指标包括销售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存货周转率等等,这些指标涉及企业的基础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企业的财务报告和统计表,应用效果较为显著。【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这种方法运用的缺点:企业数据可靠性有待查验,基础数据真实性不足,也会影响结果判定。

3、概率和数理统计法

主要指对财务风险因素的发生进行梳理统计,以便将结果应用于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中。

优点:研究范围包含很多不确定因素,以及样本的总体情况和分析情况,并且可以推及社会研究和科学探索高度,可以进行统计性预测。

缺点:过程较为繁琐,应用不过程便捷性不高。

(二)识别方法的改进

1、创新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式

第一,补充盈利能力的指标

首先补充净利润现金比率,该指标可以反映出在企业利润中现金支持的比例,使用者由此可分析利润的现金保障程度;其次,补充主营业务收现率,该指标是评价企业销售质量的指标,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清楚的掌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中有多少以应收帐款的形式存在,其中有多大比例转换成了现金。

第二,完善偿债能力指标

如现金到期债务比和利息保障倍数,现金到期债务比指标能有效地反映企业所有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到期债务的保障程度,能稳健的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利息保障倍数能有效地反映经营活动现金偿还债务利息的能力。

2、加大企业财务风险识别方法综合性进程

要全面地看问题,而不是孤立片面地只看到个别财务指标的高与低,就得出好与坏的结论。使用企业的财务指标考察结果,在不同场合以及时间对某一对象进行评估,得出的结论可能是天差地别的。所以,企业在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能只孤立地考察一些指标的某一方面作用,而要通过分析某具体指标对于不同方面所施加的影响加以综合分析。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一)从财务制度方面进行控制

1、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

完善对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要成立董事会直接领导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负责监控企业管理人员管理运作情况,对企业重大风险管理事项进行集体决策。

2、推进落实风险控制相关制度

公司应当完善并严格实行投资分析和投资决策机制,加强研究对投资决策的支持,防止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公司应当建立完善投资授权制度,明确界定投资权限,防止投资管理人员越权从事投资活动。

(二)从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进行控制

1、强化风险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离不开企业强有力的财务风险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要居安思危,对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要早作安排,树立风险观念,以便应对突发财务风险,及时反应对策,将损失降到最低。所以,企业管理者要对企业这些方面加强财务风险识别与防范意识。

2、鼓励企业全员风险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仅仅依靠企业管理者是不够的。要鼓励企业全员加强财务风险意识,要明确在企业各个经营环节财务风险发挥的作用,以便对其进行监督检查,防范风险的发生。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学习和掌握风险管理理论与方法,这就需要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加强业务学习,才能有效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三)从财务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控制

1、加强财务管理机制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

面对市场环境的顺息万变,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定要做好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使财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应加大资金使用与管理的监控体系,在公司债务、资产、投资回收和资产增值等方面的管理和监控进一步加大,积极有效的管理好贷款和担保等事项。

2、创新科学的财务决策机制

所创新的投融资决策机制必须科学、高效,实行以财务指标为核心评估标准的制度化措施,确保决策形式的科学性,对融资成本进行整改下调,实现投融资利益的提升。企业集团要加快风险抑制有效机制的创建,完善风险辨别与预警机制,量化评估内在与实际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技术管理方法来降低财务风险。另外,还要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相符的产权与财权机制,如子公司财务管理办法、代表产权报告机制等。

(四)从财务预警系统方面进行控制

要建立短期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其主要作用在于考察企业的现金流动,因为对企业来说,是否能够进一步发展,除了实际的盈利情况外,还必须考察是否有足够的流动资金维持不同的支出。短期预警系统可通过对现金的流量的分析实现编制现金流量预算。通过现金流量分析结果可全面反映出企业动态的现金流动情况。如果企业存货或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产品库存积压少,货款回笼情况较好,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反过来看,投资者应高度警惕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小于净利润这种情况,如果应收款项及存货上升,则企业经营能力下降。应收款项、应付款项及存货项目中的任何一项失衡,都会导致企业危机产生,可将这三个项目作为短期财务风险的警源。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将各具体目标进行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第二,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是由于举债等导致的,企业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从综合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方面入手防范财务风险。

从资产获利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表示每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能力;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从偿债能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该比率越高,偿债能力就越强;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息越多,同时财务风险也越大。

从经济效率分析,监测的指标有:反映资产运营指标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产销平衡率。

从发展潜力分析,监测的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综合以上各方面分析,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对策主要有从财务制度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风险意识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控制、从财务预警系统方面进行控制这样几个方面,随着对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理论研究的深入,将从更多的方面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控制,以保障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小惠.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防范[J].经济师,2014(02).【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核心期刊网】——中国权威论文发表平台,我们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发表咨询和论文发表辅导!

企业财务预警模式下的风险识别 篇5

1 企业财务风险类别的识别

企业做到防御风险, 首先应识别风险, 根据风险构成的因素分类, 企业特有的风险主要包括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两种;根据投资的主体分类, 则风险又可分为市场风险与企业特别风险两种。具体分析如下:

1.1 根据风险构成的因素分类

1.1.1 经营风险即因生产经营状况的不确定而使企业招致的风险。

企业经营风险的原因有许多, 且经营风险是广泛存在的。譬如产品销售决策的不利、产品成本的不明确、固定成本的占比很大、产品价格的动荡、市场产生新的竞争对手、消费用户的选择改变等, 这部分不确定性因素是企业无法控制的。

1.1.2 财务风险即因为负债筹资而导致的股东收益之可变程度与偿债能力的不稳定性, 以及因财务信息真实性等导致的其他风险。

其在各类财务工作管理当中, 因受各项很难预料抑或控制的因素影响, 财务状况存在不确定性, 进而让企业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1.2 根据投资的主体分类

1.2.1 市场风险也叫做不可分散风险抑或系统风险。此种风险没有办法借助所持证券的多元来消除。

譬如因国家内部政治局势和国际政治局势以及大自然带来的各种灾害等因素导致的供求关系的变化。此部分因素能够对大部分投资者产生消极因素, 所以没有借助多元的投资予以分散, 企业没有办法规避, 此最能够诱使企业出现的市场风险, 因此亦称做不可分散风险;

1.2.2 企业特别风险也叫做非市场风险抑或可分散风险。

譬如个别企业遭遇火灾, 企业在市场竞争方面的败北、诉讼方面的败北、新产品开发方面的败北等。换句话讲, 企业特别风险能够利用把资金投入多项资产予以充分地分散风险。

2 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2.1 明确识别风险理念, 确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领导及全员在思想上确立识别以及防范风险的观念, 要掌控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那么, 怎样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方法即:唯有集中整理了有关资料, 运用相应措施与研究方法, 对企业予以必要的研析, 揭示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信息反映, 对风险预警指标予以分析、判断与应用。则可以找到有关的应对方法, 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系统。

2.2 构建完善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监督机制

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与信息体系可以针对财务风险予以有效的防范与监督, 达到风险的全面监督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要求针对企业出现的财务问题予以风险梳理与防控, 结合企业的现实状况制定科学的风险防御方案。譬如:利用财务杠杆原理防控投、融资风险, 筹措资金风险。结合市场变化及时有效地整合风险防御方案, 防止由于风险预警没有落实而导致的财务损失, 应把上市改制企业财务风险减至最低。全面的监督机制可以保证上市改制当中企业财务风险创优管理的科学合理性。财务风险的出现有一些因素是因信息的外泄与人为因素造成, 强化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可有效防止人为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与问题。强化全面监督机制是保证财务风险管理有效实施的关键性手段, 只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 方能有效防御财务风险针对企业上市改制造成的障碍。

2.3 注重预警信息成本, 确保预警信息反馈畅通

企业财务预警体系的架构应当让发生预警信息的价值高于发生预警信息的成本, 确保系统的建立不仅经济而且有效;财务预警体系一定要以数量极大的动态信息做基础, 此则要求强化信息管理, 使其可以完整正确及时的往财务风险预警体系输送信息。必要情况可配置专门的职业工作者, 让预警信息可快速反馈至领导层进而及时采取对策。

2.4 强化税收风险意识, 构建企业税收控制预警机制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进行税收的核查, 企业需要检查会计工作可否实现了正确、及时地落实, 同时针对错误的会计行为予以纠正。这属于财务审查的关键性内容。因此, 强化税收风险防控意识变得极为关键。强化税收风险意识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

应掌握税收风险管理针对企业上市改制的关键性意义, 及其在改制当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2.应强化对税收风险防控意识的宣传, 让广大企业员工特别是财务管理者与企业管理者全面意识到财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性作用, 在改制的当中提升对税收风险防控工作的注重。

强化税收风险防控意识, 还必须实施具体的手段来保证风险防控的有效性, 此则要求构建企业税收防控之预警机制。构建税收防控预警机制, 让其渗透于企业改制的所有环节, 实现税收问题之事前预测、事中防控、事毕评估。财务税收预警机制要求根据企业发展特点、根据企业上市改制目标与发展计划、根据企业筹资计划、根据企业投资计划等财务事项实施分析研究, 尽量防止税收不利影响的产生。

2.5 强化对现金流量表的使用

借助现金流量表让投资人掌握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 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与管理举措。运用现金流量表要重视现金流量趋向分析、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增减变化原因分析, 以及借助运算分析一部分经常应用的现金流量比率指标, 以充分地把握现金流量同企业的支付能力、现金流量同偿还债务能力以及现金流量同收益质量等之间内在联系。

2.6 风险预测要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不可仅仅重视定量分析, 还要根据非量化因素方能提升预警体系的效用。因定量分析具备灵活性极小, 针对特定方法均具备统一的模式, 极少顾及到企业的个别状况。非量化指标因无必要全面的数据资料, 要求凭靠群众的经验针对财务风险的趋势予以定性分析, 有时比定量分析愈加真实有效。

结束语

总之, 利用财务风险产生、发展状况分析, 及财务风险的构成原因、现象、模式等探索研究, 能够看出:对于企业来讲, 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有着特别关键的意义, 可谓现代企业于市场竞争过程中可以获得胜利从而实施战略管理的重要模式。所以, 企业构建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是极其必要的。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关键就是对或许产生的主要财务风险实施事前的识别与管理, 以规避因财务风险演变的企业财务及企业生存的危机, 进而让企业得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企业财务风险类别的识别方法的分析, 探讨提出了完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财务,预警模式,风险,识别

参考文献

[1]胡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会计之友, 2011. (2) .

[2]张洋, 孙丽燕.浅谈现代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的构建[J].财会月刊, 2010. (3) .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篇6

一、从现金流量角度识别财务风险的优越性

1.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质量

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容易被管理者所粉饰, 如:工程公司确认收入是以工程完工进度为依据的, 造假企业可能会人为地调整账面工程进度, 以达到调整收入及利润的目的。现金流量表是按照收付实现制编制的, 被人为粉饰的可能性较小, 弥补了传统收益指标的不足。

2.更可靠地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

现金流不足以清偿企业到期债务是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直接因素, 传统的以利润为核心的指标不能可靠解释企业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还债务, 而传统的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也不能真正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 因为存货和应收帐款等主要流动资产变现能力较弱, 无法很快变为能够用来偿债的现金。因此造成许多资产状况较好, 账面利润较为可观的企业, 似乎一夜之间就突然面临破产倒闭。由此看来, 基于现金流量计算的偿债能力指标比传统的偿债能力指标更可靠, 更敏感。

3.更直接地揭示财务风险

企业现金在流入流出数量上的差异直接反映了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 从本质上来讲, 影响企业财务风险因素的形成, 归根结底是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决定的。因此, 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内容。

二、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缴纳税金等直接相关的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正常情况下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了要维护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周转外, 还应该有足够的补偿经营性长期资产折旧与摊销、支付利息和现金股利的能力。此外, 在企业稳定发展阶段,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还应该为企业的扩张提供现金流支持。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投入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奠定基础的长期资产及对外投资形成的股权、债权及其收益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可分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对内投资现金流量应先流出, 且流出后应由经营活动补偿, 补偿的速度取决于折旧速度。如果对内投资现金流出净额为负数, 一般表明企业在扩张。对外投资现金流量应能自求平衡。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

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是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在整体上反映企业融资状况及其成效。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应该适应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对现金流量的需求, 避免进行不当融资行为。如果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大于零, 应适时还债;如果经营活动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小于零, 应动用储存资金或开拓新的融资渠道, 如借款、增发股份等。

三、现金流量的构成分析

1.从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比重的角度分析

首先, 分别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的比重, 了解现金的主要来源。一般说来,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占现金总流入比重大的企业, 经营状况较好, 财务风险较低。

其次, 分别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占现金总流出的比重, 分析企业的现金使用方向。经营活动现金流出比重大的企业, 其生产经营状况正常, 财务风险较低。

2.从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结构的角度分析

利用上表进行财务风险分析时, 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1) 上表中未考虑正数和负数的金额大小, 在实务工作中, 应通过计算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量的比例, 来判断企业财务风险的严重程度。例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经营活动现金流入量, 计算结果在0~-5%之间, 可认为财务风险程度轻;计算结果小于-30%, 则可认为程度较严重。

(2) 企业经营因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 造成财务状况复杂多变, 因此不能仅以一期 (“期”可以是年, 也可以是季度、半年) 的现金流量数据来判断财务风险, 应该综合观察3~5期现金流量情况。例如:企业第t期出现上表中的情形5, 应该结合第t-1期的现金流量情况 (如: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否为正, 是否预收了第t期的大量货款等) , 来分析第t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的原因, 并观察第t+1期企业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是否转正, 最后综合判断企业第t期的财务风险。

四、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 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进行质量分析和结构分析后, 即使是非财务专业的企业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的主要数据, 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进行财务风险的简易识别。如需进一步深入分析财务风险, 则需计算以现金流量财务指标为主的财务指标体系, 并通过功效系数法、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 建立财务风险评价及预警体系。

参考文献

[1]杨瑶.基于现金流量的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预警实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11.

[2]田月昕, 伊基红.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识别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J].财务分析, 2011, (6) .

企业财务危机的识别与预测探讨 篇7

关键词:财务危机,识别,预测,沃尔评分模型

一、财务危机特征

财务危机是由于企业内外的各种原因导致的企业财务状况不断恶化, 财务风险持续加剧, 出现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信用危机, 直至最终破产的一系列事件的总称。财务危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特征:

(一) 渐进性。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是一个渐变的逐渐累积的过程, 企业的筹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筹资成本过高, 投资决策失误可能导致资金不能及时回收, 生产过程中运营不力、成本增加均有可能导致风险的积累, 引起企业财务状况的不断恶化, 最终陷入财务危机。

(二) 多样性。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总是因其周围和内在的环境的转变而受到影响或制约。企业筹资、投资、运营、分配过程中的任何一次失误都可能成为引发财务危机的原因, 比如环境的变化, 技术和工作方法方面的变化, 产品和服务方面的变化, 管理及工作关系的变化, 组织结构和规模的变化, 并购, 等等。而财务报告、质量控制数据、预算和标准成本信息是企业财务信息的主要内容。这些数据可以显示外部和内部力量的变化状况。利润率下降、市场份额下降明显地表明企业竞争力量减弱和需要进行危机管理的迹象。

(三) 隐蔽性。

财务危机的累积性决定了企业财务危机发生之前往往没有明显的预兆, 财务危机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四) 可逆性。

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发生之前有较长的潜伏期, 在这一阶段, 如果能采取措施缓解和消除财务危机, 提前控制和化解, 就可以扭转企业恶劣的经营状况, 使企业转危为安。

二、财务危机发生与发展过程

如前所述, 财务危机的发生与发展有一个时间过程。在财务危机发生初期, 企业销售收入异常减少、主营业务萎缩、平均收款期延长, 存货超储积压、周转率下降, 存货与销售的比率超出一般标准, 交易记录恶化, 企业出现经营亏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不足, 现金支付严重不足, 开始依赖银行贷款、关联企业等外部资金, 利息负担加重, 财务经营信誉持续降低, 市场竞争力减弱, 如果企业不积极应对或者应对不当, 则进入危机恶化期。这一阶段主要财务指标显著变化, 显示出财务状况恶化, 如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 现金流量严重入不敷出, 现金支付严重不足, 主营业务发生严重亏损, 产品销路不畅, 存货大量积压, 存货周转率和变现率持续下降至异常水平, 资金周转困难、偿债能力持续下降、债务到期违约不支付等。如果企业没有采取相应的策略将走向破产, 企业不能以财产、信用或能力等任何方法清偿到期债务, 只有通过破坏性的拍卖资产以清偿各类债务。

三、企业财务危机识别信号

财务危机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通常存在各种早期表现, 通过这些早期信号, 我们可以判断出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 生产领域征兆。

对企业来讲, 企业的生产领域是基础领域, 只有基础领域发展的好, 企业才能谋求更好的发展。事实表明, 当企业的生产方面出现以下异常情况时, 往往是财务危机的先兆。

1. 盲目扩大企业规模。

企业可以通过两种形式进行规模扩充, 一是企业内部扩充, 即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如新建厂房、购置固定资产、对原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大规模翻建等, 如果企业没有相应的能力和资金流相配合, 很容易造成大量资金沉淀, 流动资金不足。二是外部扩张, 如兼并收购其他企业或生产线等。收购、兼并是企业外部扩张的表现, 这种行为有很大的收益, 当然也面临极高的风险, 企业必须认识其所带来的风险, 加以防范, 否则也会为财务危机的发生提供可能。

2. 存货变动异常。

对于季节性生产企业来讲, 可能存在某一时期存货的大幅变动, 但是对于大多数企业如果存在这一情况, 可能是存货周转的不正常现象。尤其对于非计划存货的积压, 很可能预示着财务危机的到来。如果某个月的存货与销售比率超出了这个一般标准, 必须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因为存货的积压会造成资金的被占用, 可能是财务危机的早期信号。

3. 产能过剩。

产能即指产品生产能力。产能过剩, 即是某一段时间内, 企业的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大幅增加, 企业产品的产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或者产品增加, 但是大量产品不能成功的被营销出去, 从而积压在企业中, 占用企业资金, 引起资金周转不灵。

(二) 经营销售领域征兆。

在产生财务危机的企业中, 很多表现为销售下降和经营的不善, 所以当经营、销售出现下列情况时, 可能意味着财务危机的来临。

1. 销售非预期下降。

销售下降不仅仅是单纯的销售问题, 更表现为严重的财务问题。企业应当把销售的非预期下降同其他财务危机的征兆结合分析, 如果一个企业销售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但是仍在向客户赊销产品或同时进行规模扩张, 那么必然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压力。

2. 平均收款期延长, 交易记录恶化。

收款期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企业管理层应当密切关注应收账款的收款期的变化趋势。因为收款期延长会增加企业在应收账款方面资金占用量, 会出现账面盈利但现金流为负。当大多数客户的收款期都在延长时, 大量资金被占用, 很容易引起严重的财务问题, 存在演变成财务危机的可能。

3. 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减弱。

如果企业的产品无法销售出去, 在市场上不受欢迎, 就会发生市场占有率下降;或者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仍具有一定的份额, 但是由于新的竞争者出现, 企业产品的价格下降, 从而导致企业盈利空间变小, 也说明市场竞争力的减弱。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持续减弱有可能将企业带入财务危机。

4. 企业信誉下降。

企业的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所独有的资源, 它是在企业的长期经营中积攒起来的优越条件。企业在市场经营中, 不守诚信, 在商业中进行恶性竞争, 拖欠债权人和银行的贷款, 拖欠员工的薪水等都会造成企业的信誉下降, 必定影响财务的安全。

(三) 财务管理领域征兆。财务管理领域的征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利润严重下滑。

获得利润是企业存在的最终目的。企业的日常业务盈利能力下降或是投资项目不能实现预期的收益都将导致利润的减少。企业开始亏损并不断持续, 是几乎所有发生财务危机的企业经历的阶段。

2. 财务结构明显恶化。

筹资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长短期债务搭配不当, 资产结构与资金不匹配, 这都可能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 出现不能到期偿还债务的情况。

3. 关联企业出现严重困难。

企业除了关注自己的经营状况外, 还应关注关联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 看其是否存在财务危机前的各种征兆, 如产品市场占有率、资金流的状况、管理层的状况等, 关注这些特殊关系的企业的状况, 不要对其形成过分依赖, 防止其为了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需要, 突然停止对企业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支持而造成的无法挽回的后果。

4. 其他方面的征兆。

无法按时编制财务报表, 企业的人员如管理层及高级经理、董事会人员、财会人员离职或出现大幅变动, 企业资产注销, 领导人行为异常, 组织士气低落, 信用额度或评级降低, 变更会计师事务所, 股权变动频繁, 滥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等, 通常表明企业存在财务隐患。

四、企业财务危机定量预测

财务危机的定量预测主要是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资料, 综合分析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 从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成长能力, 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 从量的角度预测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沃尔评分法是一个简便易行的定量预测方法, 但是传统沃尔评分法存在某些技术性缺陷, 如指标选取不全面、权重分配不合理等, 因此将沃尔评分法应用于财务危机的定量识别, 应当对其进行改进。

(一) 重新选择财务指标。

从企业的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中重新筛选财务指标, 并考虑现金流量的重要作用。注重偿债能力的分析, 特别是短期偿债能力, 改变盈利能力占主导地位的比重分布, 建立以偿债能力为主的指标体系。主要指标有:流动比率、经营现金流量比率、已获利息倍数、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现金流量、营业收入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

(二)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个指标赋予权重。

由于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不能偿付到期的债务, 流动资金严重不足, 所以偿债能力分析应当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其指标的重要性要高于其他类指标;同时, 通过财务危机的征兆分析可知, 财务危机并不单单表现为偿债能力的减弱, 还表现在多个方面,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赋予盈利、营运能力相对重要的地位, 适当减弱成长能力指标的比重。通过层次分析法, 最终确定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成长能力指标的比重为0.423, 0.2274, 0.2274, 0.1222。同样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 得到各指标的权重。

(三) 改进传统的评分方法, 确立新的评分体系。

新的评分体系为:

综合得分=评分值+调整分

调整分= (实际比率-标准比率) ÷每分比率

每分比率= (行业最高比率-标准比率) ÷ (最高评分-评分值)

其中, 标准比率为行业平均值, 行业最高比率为行业中85%的指标值, 最高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1.5倍, 最低评分为所设定评分的一半。

应用改进的沃尔评分法用于财务危机的识别, 可以在EXCEL表中进行, 以便于企业定期地对财务状况进行评价。改进的沃尔评分法具有简易性和成本的低价性, 便于企业随时在内部诊断自己的财务状况, 通过综合得分判断出企业的危机可能性。

企业的财务危机是一个动态、不断恶化的过程。企业应加强对财务危机早期征兆的发掘, 并善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定期检查, 建立健全财务危机识别和预测系统, 将财务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Beneish M.Press E.Interrelation among events of default[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5, 12 (1) .

[2].Laitinen E K.Financial ratios and differ-ent failure proces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1991, 18 (9) .

[3].王海山.宝硕股份财务危机的解决方案研究[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7.

[4].王淑萍等.财务报告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刍议企业合同内部管理的风险识别 篇8

关键词:合同管理;合同风险;风险识别

一、组织结构风险

公司的组织结构设置是其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所以首先研究公司组织结构对于合同管理风险的影响。

(一)公司合同管理体制对业务的对应性

公司应该根据其行业性质、规模大小、市场外部环境、内部机构设置等因素设置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体制通常分为集中管理和授权管理。对于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管理层级扁平的公司,可以采用合同集中管理方式,而对于规模业务复杂、规模较大、管理层级较垂直的公司,一般采用合同授权管理方式。在集团公司,性质重要的合同和合同标的重大的合同,应交付总部直接审核和管理。不同公司可以根据其不同的业务环境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合同管理体制。

(二)公司专门合同管理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有些公司,会有专门的部门设置合同管理岗位,但更多的公司,并未设有合同管理岗位,这种职能由财务部门、企划部门、行政部等其他职能部门担当。一般而言,其合同管理部门设置在越高级别的部门,就越有助于公司的风险防控。

(三)合同管理部门功能的健全性

合同管理部门的功能除了对于合同提出法律意见、审查合同条款、合同标的价格审查等一些专业的法律业务和合同审核业务,同时更多的工作是与其他部门进行相互协调,比如与工程部门沟通合同中有关工程的问题,与财务部门沟通有关款项收付问题等等,而这些沟通结果都会反映在合同条款中。一旦合同签订,合同的风险就已经确定。所以合同管理部门想要对风险进行一定程度的有效控制、保障企业安全运营的目的,其功能是需要十分健全的。

二、人力资源风险

公司合同业务是由合同管理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同完成的,考虑到法律的专业性,人力资源的风险不仅包括从高到低各层级管理人员的风险,还包括从横向方面其他相关部门对法律事务的支持。

(一)公司高层的法律意识

合同管理部门是公司与其他公司经济往来的纽带,很多风险都产生于此,控制好此环节,潜在风险就不一定会转变成现实风险,小风险也不一定变成大风险。公司高层对法律工作的重视程度会影响所有部门合法合规运营的态度,增强整个公司对待风险态度上的谨慎性。

(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人的法律知识和能力

中层管理者不但处理对上和对下的关系,而且对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负有一定责任。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人要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生产技术、财务及管理等相关知识,同时在法律业务能力、管理沟通能力、管理决策能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等方面也要掌握。

(三)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

公司需要对合同管理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操作能力要求。合同管理人员是直接操作实际业务的基层人员,他们对业务的判断能力、熟悉程度以及职业敏感度会受到其学历、工作经验、工作态度等一些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三、合同管理制度风险

每个企业所制定颁布的管理制度,需要企业内每一部门、每一员工遵守,所以企业的管理制度制定的是否完善合理,会对整个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合同管理也同样需要一整套健全合理的制度去规制合同管理行为,以此实现企业合同管理的合规化。

(一)合同管理制度健全程度

企业运营中的每个部门,每个步骤和环节都要在现行的管理制度中进行。所以制度的健全性尤为重要。要做到有制度可依,其制度必依。否则企业运行中的管理就会缺乏执行标准,行为结果的合理性更无从谈起。

(二)合同管理制度调整性

制度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新业务,发现一些新问题,如果固守执行以前的制度,不但会使老问题未解决,还会使问题的产生近一步的严重性。

四、合同业务流程风险

流程作为制度的具体体现,一般企业都有相应的业务操作规定,高层制定管理制度,底层员工对流程的执行进行具体操作。所以对流程的探究不同于对制度的探究。

(一)合同业务流程规范性

公司从上到下要对其设计的流程进行统一性的执行。所以其流程要规范统一。需要明确落实流程过程中由谁经办业务,由谁财务保管,由谁审核记录。并且要充分把这些业务的不相容性及需要的效果一并考虑,进而使设计出的流程保证一定的效率效果,以规定、办法的形式下发到全企业予以执行。

(二)合同业务流程效率性

不同的企业对于合同的招投标、签订、履行、变更或解除、终止等流程有着不同的规定,公司对其业务流程的设计,要保证其公司具有高效的效率。

(三)合同业务流程可操作性

在保证规范流程的基础上,若果流程无法进行正常操作,在工作的实际操作中困难,这些流程就是不合理的,需要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陈通,任明,宫立新.企业合同管理风险辨识及评价分析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阀门更换风险识别教案 篇9

一、检修内容:

FT-6044、PT-7012更换仪表保温箱,更换孔板取压阀4台。

二、培训时间

2014年8月

三、培训人员:

车间管理及监护人员、吉化集团吉林市北方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电仪分公司人员 四:培训目的:

通过此次培训,从人的不安全因素,工艺生产环境及检修过程确定保温箱、阀门更换存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落实相关风险消减措施,确保此项检修工作顺利完成。

五、检修时间:

2014年9月

六、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施工人员资质、不安全行为和安全意识淡薄。

2、工艺介质危害。

3、工器具使用不当。

4、发生火灾事故。

5、监护人监护不当。

6、劳动保护佩带不全。

七、风险消减措施:

检修前统一由车间管理人员联系工艺车间提供检修条件,将设备管道降至常温常压,仪表设备断电,并同工艺和检修单位人员共同确认后方可施工。

1、对施工单位检修人员资质进行审查,确认具备仪表工作业检修资格并持证上岗,对参加检修的相关方施工人员进行一次全面检修施工安全交底和考试,检修前确认施工人员身体无重大或不适合检修作业的疾病,检修现场设熟悉工艺状况和检修项目的监护人,监督检查施工人员“三违”现象,并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2、熟悉工艺环境条件,合理制定检修方案。FT-6044介质为异丙苯,易燃有毒;PT-7012介质为氢气,易燃易爆。

3、选择使用的工具必须无损伤,不能使用重新焊接的工具进行施工。在易燃易爆场所使用防爆工具,拆卸时检修人员应站在孔板侧面,拆卸螺丝不可用力过猛,不可使用长度超过800MM的套管,严禁加套管使用活扳手。不得随意抛掷工具。

4、动火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工业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4.1、严格执行《工业用火管理规定》,严禁吸烟,严格动火审批手续,做好防火工作。

4.2、禁止用汽油或易挥发性溶剂洗刷机具、配件、车辆和洗手。4.3、焊接(切割)作业必须设看火人。

4.4、动火地点周围易燃易爆物质应清除干净。附近的井、沟等其它设施可能漏出可燃气体时,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4.5、焊(割)作业的工具要符合标准,焊(割)具的风、气门应严密,氧气减压表要灵敏可靠,氧气软管应耐压2Mpa。

4.6、氧气瓶与乙炔瓶须分开存放,使用时二者距离不应少于5米,其间明火距离不应少于10米(高处作业时,应是垂直于地面处的平行距离)。

4.7、使用乙炔瓶时,必须装设专用减压器和回火防火器,开启时,操作者应站在阀门侧后方,动作要轻缓。

4.8、乙炔气瓶必须直立使用,严禁斜放或卧放使用。

4.9、气瓶内气体不允许用尽,氧气瓶至少要留有0.05MPa的剩余压力。

4.10、气瓶严禁靠近热源和接触油脂,并防止日光曝晒。

4.11、气焊(割)停止时,不允许将连接气瓶的焊(割)具放在容器内、管道内,以防止乙炔气漏出遇明火爆炸。

4.12、电焊工推拉开关时,身体要站在侧面,并要一次推足,然后开启电焊机,停机时,要先关电焊机然后再拉下电源开关。

4.13、电焊机电源要独立设置电闸,焊机二次线路及外壳必须接地良好,焊条的夹钳必须绝缘良好。

4.14、电焊机接地线、零线和焊接工作回线不准搭在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上,也不准接在管道或电力、仪表保护套管上。

4.15、在清理焊皮敲击焊渣时,必须戴好防护眼镜,防止渣粒迸出伤害眼睛。

4.16、在容器内或潮湿地点进行电焊作业时,必须采取绝缘措施。4.17、焊接作业中,要配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在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检修作业时,应配戴防毒面具和口罩。

5、每项施工任务车间和检修单位分别指派一名责任心强,熟悉工艺及检修项目的监护人,严格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不得擅离职守,不能干与工作无关的事,监督和督促施工过程,查处野蛮施工和“三违”现象。

6、合理佩带劳动保护,如安全带、安全绳、防滑鞋和安全帽。

工业用火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目的

为加强工业用火安全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特制定本规定。2 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大庆石化公司所属各单位,包括在公司范围内所有从事项目建设、改扩建、检修、维修作业的外来施工队伍。3.职责

3.1甲、乙方监护人的职责:

3.1.1应持有“用火作业票”第三联,对“用火作业票”中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发现制定的措施不当或落实不到位及未按“用火作业票”规定用火等情况,立即制止用火作业; 3.1.2对用火现场负责监护,用火作业期间不得擅离现场。如发生火灾要立即扑救并报警。3.2 用火人的职责:

3.2.1应持“用火作业票”第二联作业,做到“四不用火,”即“用火作业票”未经签发不用火;“用火作业票”提出的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用火;用火部位、时间与“用火作业票”不符不用火;监护人不在场不用火;

3.2.2 出现异常或监护人提出停止用火时应立即停止用火; 3.2.3 对于强行违章用火的指令有权拒绝; 3.2.4 用火作业结束应清理现场,不得遗留火种。3.3 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用火项目负责人(由车间领导指定)对用火作业负全面责任,必须在用火作业前详细了解作业内容和用火部位及周围情况,主持和参与用火安全措施的制定、落实,向作业人员交代作业任务和安全注意事项。

3.4 用火分析人的职责:

用火分析人应对用火分析手段和分析结果负责,根据用火地点所在单位的要求到现场取样分析,在分析报告单上填写取样时间和分析数据并签字。

3.5 车间安全员的职责:

负责对特殊工种资质的审查,负责分析报告单数据的确认和填写,负责用火作业票的管理,检查监督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随时纠正违章作业;作业完成后,组织检查现场,确认无遗留火种。3.6 批准人的职责:

各级用火作业的批准人在审批用火作业时,必须到现场了解用火部位及周围环境,审查《用火作业票》上的所有内容是否符合要求。在确认准确无误后,方可签字批准用火作业。3.7 施工作业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施工作业风险措施的制定和风险削减措施的落实。4.内容与要求

4.1 生产用火:指锅炉、加热炉、焚烧炉等生产性设备用火,此类用火安全管理执行操作规程和安全规程。

4.2 固定用火:指在生产厂区内的安全地带经常有明火作业。此类作业场地称为固定用火区。固定用火区域的审定由固定用火申请单位向区域所在单位安全部门提出申请,对设置的固定用火区域进行风险评价并制定相应安全措施,画出固定用火范围平面图,经区域所在单位安全部门审查,单位(厂、处级)主管领导签字后,报公司安全部门审批。固定用火区域审批有效期不超过一年。

固定用火区必须具备:

1.边界外五十米范围内不准有易燃易爆物品; 2.制定固定用火区域管理制度,指定防火负责人; 3.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4.设有明显的“固定用火区”标志,并标明用火区域界限; 5.建立应急联络方式和应急措施。审批后的固定用火区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4.3 临时用火是指在生产区域内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明火作业。主要包括:

1.电焊、气焊、钎焊、塑料焊等焊接切割作业;

2.电热处理、电钻、砂轮、热煨管、风镐等及临时用电作业; 3.喷灯、火炉、电炉、喷砂、熬沥青、炒沙子、黑色金属撞击等明火作业;

4.机动车进入正在生产的炼化装置、在生产区域内设置自带动力源的发电机和自带动力源的空气压缩机。4.4 根据用火部位危险程度,临时用火分为三级。4.4.1在以下地点用火为一级用火;

1.爆炸危险场所以内区域,处于生产状态的工艺生产装置区; 2.各类油罐区、可燃气体及助燃气体罐区、有毒介质区、液化石油气站;

3.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助燃气体及有毒介质的泵房与机房; 4.可燃液体和气体及有毒介质的装卸区和洗槽站; 5.工业污水场、易燃、易爆的循环水场、凉水塔和工业下水系统的各种井、池、管道等(包括距上述地点15米以内的区域);

6.危险化学品库、油库、加油站等;

7.储存、输送易燃、易爆液体和气体的容器、管线。4.4.2 在以下地点用火为二级用火:

1.装置停车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经主管部门组织相关部门检查认定后,可以按二级用火管理;

2.运到安全地点并经吹扫处理用火分析合格的容器、管线; 3.爆炸危险场所区域以外的场所用火;

4.在生产厂区内,不属于一级用火和特殊用火的其它临时用火。4.4.3 特殊用火;

在带有可燃、有毒介质的容器、设备和管线上不允许用火,确属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按特殊用火处理。特殊用火必须经分厂主管领导签字,用火单位对所从事的作业必须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价,制定可靠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及应急预案后方可用火。

4.5 临时用火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式样附后)后方可从事用火作业。“用火作业票”一式三联,第一联由所在车间安全员留存(存根);第二联用火人持有;第三联甲方监护人持有。

4.6 申请“用火作业票”应由用火单位向用火所在车间提出申请,由用火所在车间项目负责人填写“用火作业票”的申请栏,项目负责人由用火所在车间领导指定,车间安全员负责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进行审查。

4.7 用火所在车间项目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会同有关人员和用火人员对从事的作业分别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作业的风险识别并制定削减风险措施,填写“风险识别及削减风险措施”栏,如需要采取的措施,在该项栏中划○,不需采取的措施划×,如栏内所列措施不能满足时,可在空格处填写其它削减风险措施。4.8 在反应器、罐、塔、槽等有限空间内或容器本体用火作业,必须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分析。其分析报告单由所在车间安全员将分析报告结果填写在“用火作业票”的“分析结果”栏内,并将分析报告单粘贴在“用火作业票”的第一联上。

4.9 一级用火作业票,由车间和厂主管部门检查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后,由分厂安全部门主管责任人批准生效;二级用火作业票,由车间项目负责人、安全员检查安全措施制定和落实情况后,由车间负责人(主任、副主任)批准生效;特殊用火作业票,由车间、分厂检查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后,由车间负责人签发,经分厂领导审查同意后批准生效。节假日、正常工作时间以外的一级用火由厂生产总值班批准生效。一级用火票需要延长时间时,在火票时间填写处填写,延长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由车间安全技术人员对用火作业人、监护人及安全措施重新核对后,在补充安全措施栏内,写明检查情况并签字确认。4.10 在“用火作业票”上签字的所有人员都必须到用火现场检查确认后,并在相应栏内签字。

4.11 “特殊用火作业票”和“一级用火作业票”有效用火时间不超过8小时,二级“用火作业票”有效用火时间不超过72小时。4.12 节假日期间不允许从事用火作业,如生产需要必须用火时,须将用火作业等级相应提高一级。

4.13 装置停工大检修期间的二级用火,在30平方米范围以内,且视野清楚、无障碍物的区域,可按一处用火执行(高处用火除外)。4.14 在用火作业票有效时间内,如用火作业条件发生变化,需要继续用火作业应重新办理“用火作业票”。4.15 各单位在行政区域内或在公用管网、公用场所的用火作业,涉及其它单位的安全时,由用火单位与相关单位安全部门联系,共同采取安全措施并在“用火作业票”相应栏内签署意见。“用火作业票”仍由该单位按规定程序签发、审批。

4.16 用火作业监护一般由二人担任。车间和施工单位各派一人,以车间人员为主。本车间组织的用火作业,监护人可以设一人,应指派熟悉用火现场情况人员做监护人。因工作需要调换用火作业监护人时,接替人应在用火作业票监护人栏内注明交接时间,并签字(仅限第二和第三联)。

4.17 用火安全措施中的退料、吹扫、置换、分析等工艺措施,由生产人员落实。如需加盲板、设防火屏障等措施由车间提出,施工单位实施。一般情况,灭火器材的准备、含油污水井的封盖,装置界区内的由车间负责,界区外的由用火单位负责。上述作业无论何种情况,双方必须共同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安全措施没有落实不准用火。4.18 生产区域内的基建、技措项目等在工程设计的同时必须考虑施工用火的安全及其措施,用火安全措施所需的材料、费用应同时列入工程预算。

4.19 用火前要对用火现场的移动及固定式消防设施全面检查,确认完备后方可用火。

4.20 在存有可燃物料的设备、容器、管道上用火,须首先进行退料及切断各种可燃物料的来源,彻底吹扫、清洗置换并将与之相连的各部位加好盲板(无法加盲板的部位应采取其它可靠隔断措施),防止可燃物料的窜入或火源窜到其它部位,并应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超过1小时后用火,需重新采样分析。盲板要符合压力等级要求,严禁用铁皮或石棉板代替。4.21 用火分析及合格的标准

1.用火分析应由有资格的分析人员进行。凡是在易燃易爆装置、容器、管道、储罐、阀室、管沟等部位及其它认为应进行分析的部位用火,用火作业前必须进行用火分析;

2.用火分析的取样点应由用火所在单位当班生产负责人负责提出,并带领分析人员到现场进行取样;取样点要有代表性,特殊用火的分析样品(采样分析)应保留到用火结束;

3.如果使用便携式可燃气体报警仪或其它类似手段进行分析时,检测设备必须经有检测资质单位标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浓度应小于其与空气混合爆炸下限的10%(LEL);

4.使用色谱分析等分析方法时,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大于等于4%(V/V)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5%;当被测的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蒸气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应小于0.2(V/V)%。

4.22 在油罐、塔、釜或其它存有可燃介质的有限空间内用火,应将其内部物料退净后,进行蒸汽吹扫(或蒸煮)、氮气置换或用水冲洗干净,然后打开上、中、下部人孔,形成空气对流,或采用机械强制通风换气,严防出现死角。4.23 进入塔、罐、釜、槽等有限空间内用火应同时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4.24 处于运行状态的装置内,凡能拆移的用火部件,应拆移到安全地点用火。

4.25 高处用火(含在多层构筑物的二层及其以上用火)必须采取防止火花溅落的措施,并对火花可能发生溅落的措施确认。

4.26 风力五级以上应停止室外的高处用火,六级以上停止室外一切用火。

4.27 离用火点30米内不准有液态烃泄漏;半径15米内不准有其它可燃物泄漏和暴露;半径15米内生产污水系统的漏斗、排水口、各类井、排气管、管道等必须封严盖实。

4.28 二级用火作业超过一天时,每天在开工前,应由用火人、监护人、安全员共同检查用火现场,核对安全措施,合格后方可用火。4.29 用火作业结束后或下班前,施工人员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得留有火种;监火人应将用火作业票收回,并对用火作业现场进行无火种的确认。

4.30 储装氧气的容器、管道、设备必须与用火部位隔绝(加盲板),用火前必须置换,保证系统氧含量不大于21.5%(体积)。4.31 使用气焊(割)用火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小于5米,且乙炔气瓶严禁卧放,二者与用火作业地点均不小于10米,并不准在烈日下暴晒。

检修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范围:

本预案规定了吉林石化公司染料厂仪表车间及检维修人员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应急处理程序。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指挥小组 总 指 挥: 车间主任

副总指挥: 生产主任 设备主任

成 员: 安全员 设备员 技术员 苯酚维护班长 维护员工 2.2 职责

车间主任:负责组织、指挥车间突发事故下的应急处理程序,落实应急人员的职责分工,协调车间与兄弟单位或工厂应急指挥机构的应急救援关系。

生产(设备)副主任:负责指挥处理事故状态下的仪表异常处理,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落实相关的安全措施。同时负责配合安环监督部门收集事故的现场资料,分析事故原因。

设备员:负责事故救援物资和仪表设备备件的供应,协助生产车间抢修关键设备,并对事故后的仪表完好进行确认,同时负责与厂生产科救援工作的协调。

技术员:负责现场异常仪表的检修方案的制定及实施,配合检修单位人员迅速消除仪表漏点和缺陷,使仪表尽快恢复正常指示,同时负责与厂机动科救援工作的协调。安全员:负责指导车间应急小组进行消防灭火、伤员抢救等工作,落实并确认现场抢修和救援工作的安全措施,同时配合工厂安全环保处划分危险区域,设立隔离区,协调车间与工厂安全科的工作关系。

维护班长:负责组织本班组成员对装置仪表故障进行抢修、补漏,协助现场指挥传达事故处理的战斗命令,搞好现场人员调配和组织。

维护员工:负责现场抢救灾区受伤人员和物资转移、设备防护工作;负责协助切断火源、灭火、控制毒气扩散和治理灾害、恢复正常生产等工作。3 报告程序:

发生突发事故时,若主任和副主任不在,由车间职能人员(总值班)任临时指挥,负责指挥、协调应急组织工作,待上一级指挥机构到达时将指挥权向上移交,并详细介绍灾害情况。如果事故状态进一步扩大,指挥权移交工艺车间主任担任,厂级领导到达后,指挥权移交厂级领导统一指挥,车间人员从旁协助。

3.1 当发生突发事件时,最早发现突发事件者应立即向车间固定电话63995524报警。如发生火灾或人员中毒情况,应及拨打消防队(63990619)和气体防护站(6387150)电话报警。报警时应说明事故单位、事故发生地点、时间、化学品泄漏量、名称、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危害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和联系电话,并在主要交通路口引领救援人员或车辆进入灾害现场。3.2 利用电话或对讲机通知生产车间操作人员发生事故的具体地点,事故性质(外溢、爆炸、火灾)、车间职能人员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通知车间主任,由主任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通知其他应急小组成员赶赴出事地点。

3.4 应急小组赶到出事地点后,应根据现场汇报和实际情况迅速制定抢修救助方案,并依据方案下达应急处理命令,同时根据需要通知厂生产科、机动科和安全环保科。3.5 联系电话:

李华忠 *** 安全环保科:63978085 姜克寒 *** 生产调度室:63973070 姚 兵 *** 机动科: 63977721 朴承海 *** 气体防护站:63987150 崔 鹏 *** 消防队: 63990619 119 王 新 *** 车间主任室:63978967 幺占国 *** 殷宇霆 *** 4 现场应急处理:

发生事故时, 当事人要保持冷静,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前提下迅速查明事故发生源、泄漏部位和原因,凡能经关闭截止阀切断物料、紧固泄漏点等处理措施而消除或降低事故损失的,则以自救为主。如泄漏部位自己不能控制的,应向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堵漏或抢修的具体措施。

当有人员受伤时,要本着先救人,再扑救控制灾情漫延,在抢救仪表设备的原则。首先要将伤者移至空气清新的安全地带,在救援的过程中要注意风向和有毒介质的比重密度,选择较为安全的路线撤离,如伤者呼吸停止,需马上进行人工呼吸。

当发生火灾时,当事人在利用附近的消防器材灭火的同时进行报警,在使用消防水灭火的同时,要做好预防措施,防止消防水直接进入10#线,造成环境污染。

当事人或救援小组成员必须佩带相应的防护器具后方可进入现场,如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防酸面罩和塑胶手套等。

根据泄漏介质的性质、比重和凝固点,合理选择用水中和或人为降温冷凝的方法进行应急处理,在用水冲洗时,要做好充分的预防措施,避免有毒介质顺水流入10#线,造成环境污染。

仪表设备泄漏的有毒危险品应及时选用容器盛装,避免流入10#线,造成环境污染。

及时协调工艺车间,得到允许后转移灾害现场周边仪表设备。

应急小组成员到达事故现场后,应根据事故状态及危害程度作出相应的应急处理决定,并命令各应急救援队立即开展救援。如有需要,可组织成员在事故现场设立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

当因地震、飓风、打雷、闪电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装置区内发生火灾爆炸性事故、有毒危险化学品泄漏和人员中毒事件时,当事人应沉着冷静,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采取不同的救护措施,具体方法同上。现场人员的救援措施: 有人受伤或中毒时,要立即报告气体防护站,并立即将受伤或中毒者抬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若伤着停止呼吸或失去知觉,用人工呼吸法抢救,救援人员应配戴防毒面具后,才可进入有毒区域进行救援工作,当发生化学灼伤或眼中进入物料时,应用大量清水反复冲冼,如伤着是由高空坠落摔伤所致,搬运时应注意搬运姿势及方法,以免加重伤势,如发生急性中毒,应注意及时转送到医院,并提供受伤人员信息和泄漏介质等。

当伤者衣服着火时,救援人员应迅速利用衣服(沾湿)、砂土、消防器材或水进行灭火,当救援人员本身衣物着火时,如衣服较薄,可迅速脱去着火衣物,如衣服较厚,可利用身边的水源灭火,或者是就地卧倒打滚,利用身体压灭火焰。当火焰将伤者皮肤烧坏时,尽量不用水或灭火器进行扑救,防止因皮肤损坏造成细菌感染。

当伤者呼吸停止时,应进行人工呼吸,在施行前、应迅速将伤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等解开,并迅速将伤者口腔的食物、假牙、血块、粘液等取出,使呼吸道畅通。如果伤者牙关紧闭,救护人可将两手四指放在伤者下腭骨处,大拇指放在下腭边缘上,用力慢慢向前移动,使下牙移到上牙前,促使伤者把口张开。若用此法仍不能使伤者的口张开时,可用小木片、小金属片或其他比较坚硬的物品从伤者口角经臼齿、门齿牙缝插入,使伤者把口张开。然后施行口对口(鼻)式人工呼吸法,使伤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口朝天,下腭尖部与前胸部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伤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但不可在伤者头部下方垫放枕头或其他物品,以免堵塞呼吸道。操作分两个步骤:第一、先使伤者鼻孔(或口)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伤者的口(或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钟。第二、吹气完毕,立即离开伤者的口(或鼻),并松开伤者的鼻孔(或嘴唇),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钟。在人工呼吸过程中,如果发现伤者皮肤由紫变红,瞳孔由大变小,则说明人工呼吸收到了效果;如果发现伤者嘴唇稍有开合,或眼皮活动,或喉嗓间有咽东西的动作,则应注意其是否已恢复心脏跳动和呼吸,此时可停止人工呼吸。如果人工呼吸停止后,伤者仍不能自己呼吸,则应立即再作人工呼吸。6 人员疏散:

当灾害得不到控制,危及周边装置设备及人身财产安全时,由车间主任或现场总指挥对灾害进行确认,并及时向调度室或厂指挥部汇报,由工厂应急救援总指挥向本车间和相邻车间下达撤离命令,相邻单位人员接到工厂应急指挥中心通知后,由相邻单位领导组织人员疏散。

在撤离时由现场指挥确定留守岗位人员;撤离人员由车间安全员或班长利用当天考勤清点事故现场范围内所有人员,并作好记录;检修人员要与各类检修票证书进行核对,另外,使用临时入厂联系单对检查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外来送货人员进行核对。人数核准后由现场指挥组织人员根据气体的比重决定向高处或低处疏散,有毒气体比空气重的向高处疏散、比空气轻的向低处疏散,同时应根据风向,向上风侧疏散。在撤离过程中,烟雾较大无防护面具时,应将毛巾、衣物等浸湿捂在嘴上以防烟雾中毒,并按着应急指示灯方向快速撤离。7 防止事态扩大或防止衍生事故的措施:

积极调配一切可以参加抢修的人力、物力参与救援,并视现场灾害实际情况与工艺协商紧急停车,切断原料继续进入。联系检修公司对泄漏点进行带压堵漏,根据实际情况,解除相关仪表联锁,并协助工艺操作人员进行工艺参数调整。同时通知工艺车间利用氮气对泄漏管线进行置换,或切断事故点前后截止阀,阻止继续泄漏。如发生火灾,消防器材不够,或管道火势控制不住时,可利用胶管接引蒸汽灭火。并清除事故点周围的一切可燃、有毒物品,在事故可能波及的范围区域设置警戒绳,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区域。进入危险场所的救援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器材,如防酸面罩、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和塑胶手套等。如有毒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应及时通知工厂指挥人员疏散周边装置的人员。现场指挥应根据情况启动相应的工厂级应急预案,关键时刻向上级请示紧急撤离,并指挥抢险人员按照灭火疏散预案进行疏散。8 事后处理: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篇10

梁杰、刘英男 (2005) 根据SASNO.99中有关规则提出的“舞弊三角”风险测评模式, 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 建立了舞弊“三元素”理论。该理论指出:诱因、机会和手段是财务报告舞弊不可或缺的三个元素, 即巨大的利益驱动成为舞弊的原动力, 环境控制的缺乏使舞弊成为可能, 变化多样的欺诈手段促成舞弊的实现。当舞弊的三个因素同时具备的时候, 舞弊就很可能发生。

舞弊三元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其中诱因是内生动力, 机会与其相互关联性提供外在空间, 而手段则是行为策略的选择, 作为直接工具确保目的达到。各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构成财务报告舞弊的三元素理论体系。因此, 一个全面的舞弊识别模式应当包括这三个维度的基本元素。

二、财务报告舞弊识别模型的构建

(一) 舞弊特征识别卡体系的构建

首先, 基于对舞弊三元素理论及相关研究假设的分析, 建立“公司舞弊特征识别卡”。该识别卡将财务报告舞弊的各项因素按照“三元素”理论分为三大类, 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小的特征表现指标。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识别卡所列示的特征指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及相关资料进行“扫描”, 初步识别出有可能舞弊的上市公司。

其次, 根据以上对“三元素”理论的分析, 我们从舞弊诱因、舞弊机会和舞弊手段三个方面构建了舞弊特征识别卡, 并将这三个大的因素细化为26个特征指标。我们同时选取了3家舞弊公司 (浙大海纳、华源制药、S*ST科龙) 和3家非舞弊公司 (长园新材、秦川发展、中航精机) 作为初步检验样本以确定检验的标准。通过检验, 我们发现3家舞弊公司的舞弊特征符合率分别为39.29%、50%和53.57%。3家正常公司的舞弊特征符合率分别为7.41%、7.41%和14.29%。为确保检验的准确性, 我们将舞弊特征标准定为25%, 特征符合率达到或者超过25%的公司均被列为舞弊嫌疑公司, 以便进入下一步模型检验。

注:符合特征选项的填1, 不符合的填0。

最后, 选取制造行业A股上市公司110家的年度财务报告为样本, 其中假设舞弊样本55家、控制样本55家, 将其全部代入到公司舞弊样本识别卡进行识别检验, 结果显示:舞弊样本中有1家舞弊特征识别率为21.43% (符合特征指标6个) , 低于25%;控制样本中有1家舞弊特征符合率为25%, 大于或等于25%。出于样本配对的考虑, 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同时各去掉2个, 舞弊样本和控制样本各选取53家。

通过识别卡检验, 舞弊样本特征识别率平均值为39.55%, 控制样本舞弊特征识别率为11.82%, 综合平均值为25.68%。这也验证了先前假设25%的检验标准是合适的。

(二) 识别模型的构建

1. 变量的设计和描述。

(1) 变量的设计。基于前一节公司舞弊特征识别卡的思路和原则, 我们设计了样本公司的指标体系, 具体见表2, 然后从指标体系中选取X1、X2、X3、X4、X5、X6、X7、X8、X9、X12、X13、X14、X15、X16共14个指标作为研究变量, 这些变量基本上保证了识别的连续性和互补性。

(2) 变量的描述。将两类样本按0、1分组, 0为舞弊公司, 1为非舞弊公司,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数据的均值进行样本配对并进行T检验, 通过检验, 得出舞弊公司样本值和非舞弊公司样本值在财务指标上有较大的差异。

2. 模型的实证结果。

(1) 因子分析。我们运用SPSS16.0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KMO and Bartlett's Test球形检验, 提取因子及其得分系数, 最终得出因子分数。在对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 再运用SPSS16.0对因子进行分析, 就可以得到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具体见表3 (表3由SPSS16.0自动生成) 。由表3不仅可以得到各个因子原始财务比率的线性表达式, 而且可以确定各个因子的经济含义。

(2) 因子数值计算。由表3可以得到:

同理, 我们可以得到F2~F7相应的表达式。

利用因子分析法将零乱复杂的指标体系进行了结构化处理, 这不仅降低和简化了观测维度, 而且保证了原始数据的信息量。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样本公司各个主因子的得分值, 从而为逻辑回归分析提供了条件。

(3) 逻辑回归。设Fi为第i个公司的因子得分矩阵, 将舞弊公司样本用“0”表示, 正常公司用“1”表示, 则上市公司舞弊的概率Pi和Fi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上述模型的判定临界值为0.5, 因此当上市公司的P值大于0.5时, 可判定该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而当P值小于0.5时, 可判定该公司属于正常公司。

将研究样本的7个因子变量值输入SPSS16.0统计软件中, 选择逻辑回归方法, 运用ENTER (全部引入法) 方法将变量引入回归方程, 就可以通过SPSS回归分析迭代过程得到以下结果, 具体见表4。

由表4可见, 变量F1、F2、F6的显著性值都小于0.05, 变量F5的显著性值约为0.05, 说明其预测能力较强;其余3个变量的显著性值稍大, 说明其预测能力较弱。

将回归结果代入上式, 可得到如下舞弊识别模型:

模型中P值的范围为[0, 1], 该值越大, 表明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越大, 反之, 则表明公司财务报告较为真实。由于此模型以样本的先验概率0.5作为判别的分割点, 因此当P值大于0.5时, 则判定该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而当P值小于0.5时, 则判定该公司财务报告真实。

(4) 模型回判检验。在实证研究中, 如果研究的样本数量不是太大, 就可以考虑将所有的样本均用于模型的参数估计, 再将样本的指标值回代得出所有样本的预测值, 然后根据模型的准确率或误判率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本文选取制造业样本总数106个, 先采取回判法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利用得出的主因子回归模型对样本组数据进行回判。从回判结果来看, 该模型将53家财务报告舞弊公司中的5家误判为正常公司 (第一类错误) , 将53家正常公司中的1家误判为财务报告舞弊公司 (第二类错误) , 两者相加平均得到总误判率为5.7%, 即判别模型的预测能力达到94.3% (见表5) 。

通过对样本详细的P值预测, 我们发现在所有的样本中, 舞弊样本共有五个P值大于0.5, 而其他样本的P值则趋近0;控制样本中只有三环股份P值小于0.5, 而其他的各个公司P值则趋近1。当上市公司的P值大于0.5时, 可判定该公司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迹象;而当其P值小于0.5时, 可判定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舞弊迹象。

3. 预测样本检验。

模型体系构建的假设之一是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相关财务指标必然会出现异常。2007年, 我国实行了新的会计准则, 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具体表现在对公司债务重组、公允价值变动、金融资产、股份支付、投资收益、股权投资、职工工资福利和所得税等方面的影响。为了进一步验证识别系统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我们按照同一类型、同一时期和同等规模的原则, 采用两步检验法, 选取了24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年度财务报告作为预测样本, 其中12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 12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 以此再次验证所构建的模型体系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1) 特征卡识别检验。通过将24家上市公司的特征值引进公司舞弊特征识别卡, 可以得出初步检验结果:12家舞弊样本的舞弊特征符合率全部大于25%, 而12家控制样本的舞弊特征符合率全部小于25%, 验证了上述识别卡检验的结论 (24家上市公司舞弊特征符合检验表已省略) 。

(2) 模型检验。我们将样本数据引入模型, 进行相关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得出P值以及回判结果, 见表6、表7。

由表6、表7可以看到, 假设为舞弊样本的12家公司中只有1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被误判为非舞弊的财务报告, 其他11家公司财务报告的P值都逼近于1。控制样本12家公司中也只有1家公司的财务报告被误判为舞弊财务报告, 从而验证了此前得出的检验体系是比较有效的。

三、模型检验总结

本文通过对我国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7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建立了双重检验识别体系, 有效地提高了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的效率和效果。

第一步, 公司舞弊特征识别卡可以快速、有效、直观地识别出财务报告舞弊嫌疑公司, 可操作性很强。

第二步, 为了进一步检验模型的准确度, 经过第一步检验过的舞弊嫌疑公司再一次进行模型检验。本文基于17个财务指标构建出财务指标体系, 并进行了相关的因子分析、回归分析以及模型回判检验, 最终建立了基于Logistic方法的识别模型, 通过预测检验, 该模型具有相当高的检测识别能力,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摘要:财务报告舞弊一直困扰着广大投资者, 因此提高广大投资者识别财务报告的能力已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财务报告舞弊“三元素”理论, 结合我国现有的财务舞弊识别方法, 构建了“公司舞弊特征识别卡”识别法和数学模型识别法相结合的双重识别体系, 能较快捷地识别财务报告舞弊, 方法简易、有效, 可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关键词:财务报告舞弊,三元素,双重识别,识别模型

参考文献

[1].梁杰, 刘英男.会计舞弊行为理论和甄别技术研究.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05

上一篇:小企业员工满意度提高下一篇:初中物理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