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十篇

2024-09-10

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 篇1

1 卫星通信的概述

卫星通信就是指人造地球卫星在反射或转发无线信号, 这些无线信号被应用于多个或两个地球站之间的通信。地球站的定义主要是地球表面的无线电通信站, 而卫星通信有一些显著的特点, 主要包含了在监测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收自发、通信电路灵活、通信质量高、覆盖面积大等等[1]。

2 应急服务的概述

在最近的几年内, 我国发生了很多起公共安全事件和自然灾害, 根据实践经验表明, 当灾害来临时, 平常的通信手段根本无法满足通信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 应当建立起应急服务的特殊通信机制, 一旦灾害发生时, 通信网络遭到损害时还可以通过多种通信方式组合的手段来实现通信能力, 以便于应急人员能够利用通线连接开展救援的工作[2]。应急的通信服务为各种紧急情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通信保障, 而它也具有时间和地点上的不确定性、业务紧急性、网络构建的快速性等特点。

应急通信服务和我们的社会活动息息相关, 并随着通信技术的进步而发展, 它在具体的灾害服务活动中应该肩负起为突发事件提供通信服务、在战争中为国家提供应急保障的支持、以及为公用的通信网络提供辅助性的服务工作。

3 卫星通信在应急服务中的应用

卫星通信凭借着其技术性能, 具备了很多优势, 主要体现在了覆盖区域广、不受时间和距离方面的限制、通信能力较强、灵活性能良好的特点。正因为这些特点, 让卫星通信在应急服务中被广泛应用[3]。由于灾害和重大的安全事件多发生在地势复杂、自然条件差的地方, 给应急服务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卫星通信则可以不受地形、气候等条件的制约, 在应急服务中被用于大范围的搜救。

4 卫星通信和应急服务应用的实例

卫星通信被应用在了应急通信服务中,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汶川地震。当时地震造成了地面上的通信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一时间汶川成为了信息孤岛, 外界无法准确了解到受灾情况, 无法开展救援工作, 在这样的条件下, 卫星通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4]。实际救援中, 卫星电话成了外界联系灾区的重要联络方式, 利用卫星基站恢复了地面上的通信网络, 让媒体的直播车进入灾区, 让全国的人民了解到当时的真实情况。

在地震中, 汶川的通信网络被严重破坏, 造成了地面上的所有电信网络瘫痪, 几乎所有的通信方式在当地都无效, 这让现场的指挥工作也难以进行。当时的北斗一号卫星和海事卫星通信勇敢接受了挑战, 通过卫星的监测功能对汶川地震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覆盖, 利用视频、图像传输的渠道让全球都了解到灾区的状况, 为灾区在全球范围内引进物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我国的交通通信中心在地震发生后不久也与国际上的卫星通信系统进行了有效的沟通, 为灾区争取到了将近两倍的救援物资。

同时, 通过卫星通信应用在应急通信服务中, 对地面上的网络也进行了灵活性、广泛覆盖性以及备份性的工作, 即使地面上没有通信设备、光纤设备, 也能通过卫星通信技术来实现视频、图像、语音的传输工作。

由此可见, 在发生重大的安全事件时或自然灾害时, 卫星通信都可以凭借着自身的优势, 广泛应用在应急服务中, 利用监测、数据传输等功能来对事故现场发挥出调度、指挥和通信的功能, 在特定的情况下, 通信卫星还是必不可少的现场抢救工具。我们应该全面认识卫星通信的作用, 让它能够更好地为应急服务贡献更多的力量。

结论: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 卫星通信技术也在不断完善, 被应用在了更加广阔的领域中, 尤其是对于应急服务方面, 卫星通信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具体的安全事件发生后, 卫星通信和应急服务的合作, 也让我们看到了, 在具体的实践中, 必须要从实际出发, 对通信网络的设计要进行专业化、科学化的分析, 并想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国家建立起专业的应急服务队伍, 并合理利用卫星通信技术, 即使在发生严重的事件时, 仍能保证通信的顺畅。

参考文献

[1]魏德邻.刍议卫星通信与应急通信互动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 2013, (04) :70.

[2]刘冬云.卫星通信与应急服务[J].数字通信世界, 2014, (01) :36-38.

[3]王晓辉.卫星应急通信与应急指挥系统对解决广域应急通信的作用[J].无线互联科技, 2013, (02) :36.

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 篇2

一、卫星通信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1. 硬件设备故障与排除

卫星通信设备作为一种电子设备在其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由设备的自身状况、环境条件及使用维护情况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下面就列举了几种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1.1 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系统故障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各设备间电缆连接不当或插头松动;二是接口电平不合适;三是设备自身参数设置有误;这些都可以通过改正错误连接方式、重新调整接口电平和修改设备参数来解决。四是因系统某设备内部故障造成通信中断的, 就需要通过以下步骤来排查故障:

首先进行卫星自环检查, 如果系统正常, 说明本端正常, 故障在对端;如果系统不正常, 则说明故障在本端。当分析出故障在本端时, 可检查信标接收机是否锁定 (就是看输出反馈电压是否正常) 。如正常, 说明故障在上行通道或者下行I D U以下的设备;如不正常 (信标电平过低或根本不能锁定) , 说明故障在下行B D C以上, 或信标接收机本身故障, 或天线没有对准卫星。当信标接收机正常时, 可通过L频段自环进一步确定故障部位。如L频段自环正常, 说明故障在上行O D U以上 (含O D U) ;如不正常, 故障很可能在IDU以下设备。当L频段自环不正常时, 再做中频自环检查, 如正常, 故障在I D U;如不正常, 则故障很可能就在M O D E M以下的设备。

通过这番严谨分析, 对出现故障的单元就能基本能锁定了。此外, 当发现系统虽能正常工作, 但通信质量不好时 (就是误码高) , 可能是由于接收信噪比低造成的, 可以通过增加发射功率来解决, 以保证解调器E b/N 0 (信噪比) 在门限以上 (一般高于门限约2~3dB) 。这种系统排故的方法对查找压缩故障范围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1.2 天线故障分析与排除

天线系统作为天伺系统的一部分, 它的故障主要表现在: (1) 加电后天线不运转。这可能是由于伺服系统没给电机供电或电压不够造成的, 再或者是电机损坏。应及时检查供电情况, 如果有必要还要更换电机。 (2) 天线方位晃动较大。可能是方位丝杠锁母松动, 解决方法就是将方位丝杠锁母重新备紧。 (3) 同步机正反输出不一致或显示角度乱跳。原因是同步机主轴与联轴节连接松动。排除的方法就是将联轴节顶丝顶紧。

1.3 伺服系统故障分析与排除

天线伺服系统的驱动单元是由固态继电器、接触器、2 4 V直流电源、2 4 V继电器板等组成, 可能发生的故障有两种:一是驱动单元能正常加电, 但微机及本地方式都不能转动天线。这时可以做以下检查: (1) 检查380V供电是否正常, +24V电源是否正常。 (2) 检查电机的连接线有无损坏。 (3) 检查限位开关是否损坏。 (4) 检查急停开关是否在弹开状态。 (5) 方位、俯仰电源开关Q A、Q E是否闭合。第二种故障是当驱动单元可以在本地位置转动天线而不能由天线控制单元控制天线转动时, 可以做如下检查: (1) 检查两个单元之间的电缆连接是否完好; (2) 检查天线控制单元是否送出控制信号。 (3) 看天线驱动单元微机/本地开关是否置于微机状态。

当然, 在操作使用伺服控制系统的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要频繁启动天线驱动单元、天线控制单元上的电源开关, 以防损坏机箱内元器件;

(2) 系统加电后, 若有发焦、发糊气味等异常现象, 应及时关闭天线驱动单元和天线控制单元的电源开关;

(3) 禁止带电插拔天线控制单元和天线控制单元后面的电缆插头, 以防损坏系统元器件, 造成系统运行故障。

1.4 信标接收机故障及判断

信标接收机作为卫星通信地球站链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把天线接收到的信标信号转换成与其功率成正比的直流信号, 此信号送入天伺控制系统, 经处理后确保天线对星工作, 获得最佳天线增益;它具有全频段跟踪接收能力。所以它给出的信息将直接影响我们对系统问题的判断。比如I本振告警指示灯亮, 表明I本振失锁;排除方法就是检修或更换I本振。如果II本振告警指示灯亮, 表明II本振失锁;可以将其更换。如果电源无输出或输出不足额定值时, 可以先去掉负载, 如还不正常, 则说明电源有故障;如正常, 则判断负载有故障。

1.5 调制解调器故障及判断

调制解调器MODEM的故障, 一般是由于与其它设备之间电缆连接不当、接口错误, 或者是MODEM自身参数设置不当所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 可通过检查设备之间连接电缆、接口及MODEM参数设置来排除。另一种情况, 是因MODEM内部部件损坏或功能失效所造成的;在这种MODEM自身出现故障的情况下, 可通过观察前面板状态指示灯和查看故障告警菜单发现问题, 或通过中频环、基带环、接口环压缩故障范围。

2. 影响卫星通信质量的其它因素及解决方法

试验中影响卫星通信的因素很多, 除了以上说的设备故障以外, 还有许多是因外部条件变化所导致的。比如卫星资源受到干扰, 或天气有大的变化时, 都会对卫星通信质量造成影响。下面就谈谈信号干扰和雨衰两方面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2.1 信号干扰对通信的影响及抗干扰能力的提升

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稳定的卫星资源是保障通信畅通的关键, 一旦受到非法外来用户的侵扰, 整个卫星信道就会瘫痪。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卫星资源的变化, 同时将卫星资源做优化分配, 当遇到突发干扰时, 快速调整资源状况, 迅速恢复通信畅通, 以满足试验要求。但是, 作为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卫星通信系统仅仅做到这点是还不够的, 还应具备抗干扰的技术, 以增强卫星通信的生存能力。由于卫星通信网中的各用户在进行远距离通信时, 既可以直接通信, 也可以通过中心站转接。所以信号干扰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干扰卫星转发器;二是干扰网管中心。应对第一种干扰的有效方法是实现转发器的多星搭载和采用星际链路, 建立高、中、低轨道相结合的多轨道卫星通信系统。对于第二种干扰, 关键是提升卫星网管中心的抗干扰能力, 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法解决: (1) 采用更大的扩频带宽, 使网管中心比一般信道终端具有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2) 将多种抗干扰手段相结合, 如在扩频接收终端中增加干扰抵消技术来克服干扰, 使信号在强干扰环境下比原来增加30dB以上。当然要使卫星通信系统具有更强的抗摧毁、抗干扰能力, 还要加强卫星自身的防御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战争的要求。

2.2 气象条件对通信的影响及解决策略

天气变化对通信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尤其以降雨表现最为突出。随着卫星通信频段的增高, 降雨衰减成为影响通信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如何有效地补偿降雨衰减是改善卫星通信质量的关键问题。常见的雨衰补偿方法有:设置充分的降雨余量;还有频段变换, 就是当卫星链路中有大的降雨时采用低频段来运载信号, 因为雨衰对低频段信号影响不大;再就是采用功率控制方法, 使每一个接收地面站都能进行实时补偿, 从而达到经济有效的补偿效果。

二、统计方法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统计方法是一种利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 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并估计其影响程度。在通信系统中应用的好处就是能及时快速地帮助操管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其正常工作。同时将这些故障问题的规律和趋势做一个分析总结并形成具体数据, 为日后设备的维修管理和技术改进提供更有效的依据。

常用的统计方法有主次图法, 又称排列图, 是一种分析查找问题的直观图表。它将要分析的问题按照主次从上至下排列为横坐标, 各种问题出现的次数及百分比列为纵坐标。如图1 (假设故障情况) 所示。做这样一个详细的统计表, 操管人员对每个设备的性能就有了参考。当试验任务展开时, 设备状态就一目了然。再配合图2故障分析图 (以1.2天线故障排除为例) 解决问题就更加容易了。

这种图表在试验中的运用, 不但能节省宝贵的排故时间, 还为日常维修工作积累了经验。经过定期整理和系统分类可以总结出一套维护手册, 推广到基层站点, 对同志们熟悉操管设备起到积极作用, 为设备维护提供方便。

结束语

卫星通信因为其覆盖范围广, 信息扩散范围大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国防军事通信的重要手段。它的机动性、个体化、无缝覆盖的优势是其它通信手段无法替代的。但是它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也是我们一直在深入探索研究的课题, 所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一种有据的数字积累和制作完善的统计方法将对我们日后的试验工作起到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杨红俊.美国空军卫星控制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电讯技术.2002, (03) .

[2]王立军.故障统计分析在卫星通信设备维护中的应用[J].空中交通管理, Air Traffic Management.2004 (6)

[3]李茂堂, 李纪人.卫星通信系统的改进与工程化实现[Z].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2005

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 篇3

关键词 铁道通信;实训实习基地;技能竞赛;课岗对接;通信技术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8-0100-03

1 引言

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将铁道通信信号专业一分为二,其中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面向铁路运营维护及铁路施工、城市轨道交通等企业,掌握铁道通信专业知识,具备从事铁路通信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管理、施工、技术改造等工作的能力。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专业的核心是课程,通信技术课程在本专业中起着奠基石的作用,具有基础性和导论性[1]。目前,铁道类通信技术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这几个问题:通信课程专业知识更新速度快,现有教材的内容很难追踪最新发展成果,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无论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都存在与实际的工程应用结合不紧密的状况,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不到充分培养[2];虽然校企合作逐步深入开展,但基于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尚处于探索之中。由此,通信技术课程教学探索理实一体化方法势在必行。

2 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岗位的课程目标分析 铁路院校通信技术课程所对应的岗位分为两大类,分别是运营类(铁路局及城市轨道等)和施工建设类(中铁及中铁建等)企业岗位,工种为通信工程;运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通信线路、传输、接入、数据通信、调度通信、综合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电源及机房环境监控等)日常维护、检修,施工类从事铁路通信设备的安装、调试。另外,在专业培养中还需注重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培养。

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图1)

总体设计 随着高职高专招生制度改革,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的单独招生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基本录取完毕,录取至入学这5个月时间就成为学生从高中转向大学学习的关键期。由此,如图1所示:

第一段,利用通信技术网络资源共享课,引导学生提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

第二段,利用认识实习期间走进企业,感知铁路通信专业的特色和企业文化,通过教师引导确认兴趣切入点;

第三段,利用专业实习,深入企业,熟悉通信工岗位工作(包括施工与运营);

第四段,利用顶岗实习和职业技能竞赛进行现场锻炼,使学生深刻了解岗位规范,熟练岗位技能。

用这四个阶段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证工学结合的实现。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特点,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依据本课程的特点及行业特色,采用“分段递进式”工学交替的四阶一体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过程 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将课堂搬到实训室,开展项目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以此作为核心,专业核心课程实现“教、学、做合一”。注重调动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学习实践与体验中,锻炼和培养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

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评价核心。考核主体多元化,考核内容多维化,充分体现课堂考核与企业评价结合,教师和自我考核相配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融合。主要通过记录学生参加二课活动,参加国家、省内、院内的各种竞赛活动来计分,计分原则参照学生手册。

3 基于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导向的课程改革

技能竞赛导向 由于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既切合生产实际,又符合行业发展的需求,其在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每年大赛都吸收了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这也赋予专业教学新的内涵[3]。对应铁道院校通信技术课程的技能大赛有全国铁道通信专业竞赛“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以及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赛项等。

赛项分析 “华为杯”数据通信赛项主办单位是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该赛项的设置参考了2015年铁路总公司“数据通信”竞赛,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主要设备及竞赛环境,此竞赛环境模拟了整个铁路数据通信网的实体环境。国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覆盖了企业交换路由的所有内容,并且兼顾了云计算及综合布线技术。国赛“4G全网建设技术”项目紧密结合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及铁路移动通信发展规划的发展方向,通过竞赛充分考查选手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进而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与职业道德。同时吸引厂商积极参与。

竞赛作用

首先,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对通信技术(尤其是铁路通信技术)的深刻理解,而且加强了铁路院校通信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

其次,使得铁路通信技术课程确立了能力目标和具有铁路特色的技能方向;

最后,通过企业的参与加强了校企间的融合,同时加强了铁路类院校通信专业教师间的业务交流,为形成高标准化的铁路通信教学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 职业行动能力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课岗对接是培养职业行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实践过程中,职业行动能力可以具体化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指标[4]。专业能力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方法能力重点在于岗位实践,社会能力重点在于职业体验,三者相互融为一体,相互促进,皆可在课岗对接中得到有效提升。对于铁路特殊工种,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与铁道通信与信息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的实训方式尤为重要。

首先,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与运维单位和施工企业密切合作,建立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保障通信技术课程正常教学的进行。选定与路局培训基地,在建的施工项目作为课程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其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制定相应政策和签订相应协议,包括实训基地能够接纳的实训项目、内容、时间、接纳学生数,双方的责任、义务、期限等。其管理按实训基地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执行,但必须建立保证教学任务完成和教学质量提高的制度和措施。学生进入实习实训基地应按照所在单位相关规定及管理办法进行要求,由带队教师负责统一管理,所在单位现场兼职教师负责教授分派学生相关实习实训内容。实习实训结束后,应由考核小组对实习实训学生及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最后,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聘请企业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的工程师、技师及以上资格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组成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队伍,加大对兼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训力度,使其明确专业教学要求,熟练运用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4 小结

文中从铁路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通信技术的教学改革方案开展深入思考,提出基于四阶一体的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技能竞赛引导和课岗对接一体化教学,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学得到”“用得到”,毕业之后真正成为企业通信岗位“用得上”“留得住”的新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唐笑林,董武.项目驱动、赛练结合理念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J].宿州学院学报,2012(5):116-119.

[2]冷雪锋,任爱珍,蒋正炎.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理论实践一体化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4):18-23.

[3]杨建良.技能大赛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的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2):19-24.

国外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篇4

国外卫星通信现状与发展趋势

文章分别阐述了国外卫星通信中卫星固定通信、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直接广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论述了卫星通信发展总趋势.

作 者:闵士权 MIN Shiquan 作者单位: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北京,100083刊 名:航天器工程 ISTIC英文刊名:SPACECRAFT ENGINEERING年,卷(期):16(1)分类号:V424.21 TN927.2关键词:卫星通信 卫星固定通信 卫星移动通信 卫星直接广播

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 篇5

关键词:现代通信,信息技术,海事通信

海事通信能够保证船舶航行的安全, 并且在进行海洋资源开发过程中, 能够为人们提供较好的技术保证。人类进入21世纪后, 现代化信息技术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并且信息技术逐渐与通信技术进行融合, 将之应用于海事通信当中, 能够对海上险情进行较好的处理。海事通信当中, 主要以“海事卫星通信系统”和“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为主, 能够更好地保证海事安全。在当下国际贸易和水上运输也快速发展, 海洋资源开发不断加深的发展环境下, 海事通信技术手段得到了大幅度的创新, 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在对海事通信问题分析过程中, 本文就现阶段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情况进行了分析, 并就海事通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1海事通信技术概述

现代化海事通信技术实现了现代通信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 通过电脑与通信设备的有效连接, 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快速传播。现阶段, 海事通信主要依靠无线电进行通信, 主要通信设备有地面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数据采集设备等。这些设备在应用过程中, 对资源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在进行设计过程中, 需要立足于全面思考的角度, 确保海事通信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实际需要。

2海事通信主要系统

在海事通信技术手段应用过程中, 需要对现代化技术设备进行应用, 这就需要对主要系统进行把握。海事通信主要系统, 包括了自动避碰系统、突发事件处理系统、自动导航系统、信息交换系统。具体内容,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分析中看出:

2.1自动避碰系统

在进行航行过程中, 需要对船舶行业的周围环境进行较好把握, 能够对往来船只、海底暗礁进行避免, 从而保证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样一来, 就需要对自动避碰系统进行应用, 能够保证船舶识别, 对信息进行有效传递。自动避碰系统是船舶航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系统, 需要设置自动识别系统, 并且对系统性能要求极高。

2.2突发事件处理系统

船舶航行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这样一来, 就需要对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设置突发事件处理系统, 能够保证海上交通安全, 并设置相应的报警装置, 能够对船舶航行过程中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恰当处理。

2.3自动导航系统

自动导航系统是海事通信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利用传感器对船舶航行信息进行把握, 对其位置、航向进行明确, 这样一来, 通过实现船舶的自由导航, 更好地满足船舶航行需求。

2.4信息交换系统

海事通信过程中, 出海作业或是航行需要与地面指挥中心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就需要建立信息交换系统, 更好地实现数据通信目标。一般来说, 应用于海事通信中的技术手段主要以卫星通信、GSM为主, 能够保证指挥中心和船舶之间实现有效地信息沟通。在对信息交换系统设计过程中, 需要实现航海信息共享, 能够对船舶航行的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在出现问题过程中, 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我国海事通信技术在发展过程中, 由于这一工作起步较晚, 发展相对不够成熟, 需要在日后发展过程中, 对其进行完善和改进。

3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海事通信中的应用分析

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是当下海事通信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通过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能够有效地提升海事通信的技术水平, 使其在对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 具有更高的质量性和效率性。

3.1构建现代网络技术, 促进海事信息系统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该技术手段在当下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海事通信在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对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应用, 构建完善的现代信息网络, 这样一来, 才能够保证语音、视频、数据信息进行有效传输。目前来看, 现代网络技术应用于海事信息系统中, 主要以监控系统为主, 能够对海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

3.2提升海事通信决策的科学化

海事通信决策的科学化,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海事通信活动更好地满足实际情况, 保证其在发展过程中, 具有较高的效率性。随着现代化海洋事业的发展, “数字海洋”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和关注, 数字海洋目标的实现, 就需要海事通信决策能够更加科学化, 保证在对相关事务处理过程中, 能够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目标。这一过程中, 需要利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 制定海事通信可行性方案, 能够在对问题处理过程中, 具有及时性和效率性。

3.3扩大信号覆盖范围

海事通信在发展过程中, 信号覆盖范围, 直接影响到了海事通信发展的可靠性。现代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提升了卫星通信系统的功能, 能够更好地实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播。这一过程中, 通过加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 对原有通信手段的功能进行拓展和提升, 从而能够实现全球通信水平, 满足海事通信的需要。同时, 海事通信在发展过程中, 还需要面临较为复杂的环境, 这一过程中, 就需要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提升。随着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技术的不断成熟, 其信号覆盖范围得到了扩大, 将之应用于海事通信当中, 可以保证海事通信质量, 更好地满足人们发展海洋事业需求。

4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海事通信中的发展趋势

4.1数字化发展趋势

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海事通信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海事通信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将会进一步融合, 使其发挥更加强大的作用。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21世纪发展过程中, 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其服务呈现出“智能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并且计算机技术促进了通信技术的数字化发展。因此, 海事通信在发展过程中, 也必然会紧随其后, 注重体现出“数字化”的发展特点。数字化发展趋势下, 海事通信更加关注于对观测数据的获取, 并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分析, 能够对相关信息源进行关联和计算, 从而对船舶航行的状态进行较好把握, 更好地提升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4.2大型化和高速化发展趋势明显

海上运输成为当下交通运输的一种主要运输方式, 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海上运输势必会呈现出大型化的发展趋势。这一过程中, 海事通信发展, 也需要坚持“大型化”和“高速化”的发展特点。海上运输环境变化较大, 并且随着船舶数量的不断增加, 其信息化服务的“量”也会大幅度提升。这样一来, 就需要对传播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而现阶段应用的ARIA雷达和AIS雷达, 作用有限, 难以满足实际需要。这样一来, 就需要加快对海事通信技术的应用, 能够对最佳航线进行确定, 以满足航洋航行实际需求。

4.3对地面设备进行完善

海事通信在发展过程中, 需要对地面设备进行完善, 并且能够保证硬件设备建设符合海事通信发展实际需求。这一过程中, 就需要对硬件设备的性能进行提升, 加强无线技术的应用。无线技术的应用, 就需要对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 这样一来, 才能够不断弥补当下海事通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更好地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的海事通信发展过程中, 要注重对新通信技术手段进行应用, 保证通信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性和便捷性, 这样一来, 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航海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5结束语

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二者之间的不断融合, 为海事通信的发展和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 如何对这两种技术手段进行把握, 发挥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优势, 弥补当下海事通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是人类加快海洋开发, 促进海洋事业进步的关键举措。这样一来, 就需要在未来发展过程中, 能够把握信息技术的优势, 弥补通信技术的不足, 保证海事通信能够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系统化的发展方向迈进。因此, 需要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 能够保证其在海事通信技术中, 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振肃, 刘忠学, 王连胜, 罗建军, 王良成.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海事通信中的应用展望[J].电讯技术, 2011, 04:126-130.

[2]陈宏, 卢志刚, 李磊.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在电力移动指挥中的应用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 2011, 10:42-43.

[3]王博研, 朱玉柱.现代信息技术在海事通信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 2014, 15:53-55.

[4]王建民.科技战与信息战——浅谈现代战争中高科技通信技术的运用[J].电脑与电信, 2010, 04:66-67+72.

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 篇6

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GEO)是所有卫星轨道中最重要的一类轨道,在该轨道上少量卫星组网就能够有效完成全球通信、预警等军事任务。进入21世纪,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加速推进空间力量建设,在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控制空间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尤其是在有限GEO轨道的资源争夺中更为激烈,争相发射GEO卫星,提前占领轨道资源。由此GEO轨道变得“拥挤不堪”[1]。GEO卫星之间距离缩小,这就难免造成大型GEO通信卫星之间的相互干扰,对通信质量造成影响。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分析了GEO通信卫星之间的相互干扰技术。

卫星通信链路有星地链路、星间链路两种,星地链路可以分为星地上行链路、星地下行链路。GEO通信卫星之间的干扰主要是对上行链路干扰。在这种干扰方式下,干扰信号空间传输损耗小,对目标星的接收端进行干扰具有很大的优势[2]。本文通过分析信号的传输链路性能和天线特征,建立了对上行链路实施有效干扰的模型,并分别在X频段和Ka频段下的干扰进行了仿真和分析。

1 信号传输链路分析

卫星通信系统中,信号的传输链路主要在星地之间和星际之间。星地之间的传播特性由自由空间传播特性和近地大气的各种影响所确定,而星际链路传送可认为是自由空间传播[3]。

电波在空间传播的过程中,能量将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扩散,由此引起的传播损耗称为链路的自由空间传播损耗[3]。信号在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为:

式中:d为传输距离;f为载波频率;c为光速,c=2.997 92×108m/s。

以d B为单位,式(1)改写为:

式中:d的单位为km;f的单位为GHz。

除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外,还有大气吸收损耗、雨衰,以及由于折射、散射与绕射、电离层闪烁与多路径等引起的附加损耗。

卫星地面站与GEO通信卫星之间信息传输经过大气层,距离较远,在仿真时假设地面站与GEO通信卫星上行链路之间的链路附加损耗为200 d B,GEO通信卫星之间的链路附加损耗为4 d B。

2 天线特征分析

对目标星进行通信干扰要求干扰设备位于通信卫星的覆盖区域内,这除了与目标星天线的指向有关之外,还与天线的自身特性有关。

天线是通信卫星有效载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IEEE标准,天线定义为“辐射或接收无线电波的装置”,天线具有阻抗特性、方向特性、极化特性和带宽特性四个基本特性[3]。目前国内外的GEO通信卫星天线可分为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和相控阵天线三种。本节将对天线的特性进行分析。

2.1 喇叭天线及其方向图[4]

喇叭天线是终端开路的标准波导逐渐扩展而成的。它是最常用的微波天线,一般是作标准天线或作馈源。本节主要研究矩形口径天线辐射场的特性,对圆锥喇叭不进行讨论。由矩形波导张开的喇叭天线有H-面扇形喇叭,E-面扇形喇叭和角锥形喇叭三种基本组成。如图1所示。角锥喇叭天线中各参数的具体定义如图2所示。

角锥形喇叭口径面上的场分量,可以用下列分量方程来表示:

式中:a为波导的宽边;RH和RE分别为H-面截面和E-面截面所对应的喇叭高度。

其H-平面内的方向函数为:

式中:DH为角锥喇叭的H-面宽度;λ为工作波长。

H-平面方向图的主瓣波束宽度(单位:rad)为:

E-平面内的方向函数为:

式中:bE为角锥喇叭的E-面宽度。

E-平面方向图的主瓣波束宽度(单位:rad)为:

假设GEO通信卫星X频段宽波束喇叭天线的波束宽度为17.4°,当f=8 GHz时,DHλ=3.885 6,b Eλ=2.930 6,画出角锥喇叭天线归一化方向图,如图3所示。

图3中,角锥喇叭天线的H平面方向图第一旁瓣的归一化峰值为0.029 3,即比主瓣低30.7 d B;E平面方向图第一旁瓣的归一化峰值为0.128 4,即比主瓣低17.8 d B。

2.2 抛物面天线及其方向图[4]

抛物面天线是反射面天线中最常见的一种。反射面天线通常由馈源和反射面两部分组成。抛物面天线根据外形的不同又可分为圆口径面抛物面、部分抛物面、柱形抛物面等抛物面天线。

对于圆口径抛物面天线所辐射的场波瓣图,可以应用惠更斯原理,按照对矩形口径的类似处理方法进行计算。得出归一化场波瓣图E(φ)作为φ和直径D的函数如下:

式中:D为圆口径抛物面天线口径的直径,单位:m;λ为电波波长,单位:m;φ为相对于口径法线的角度;J1为一阶贝塞尔函数。

大圆口径抛物面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单位:deg)为:

式中:Dλ=Dλ为口径直径的波长数。

假设GEO通信卫星的抛物面天线为Ka频段天线,设信号频率为30 GHz,半功率波束宽度为1.5°,则λ=0.01 m,D=0.39m。其归一化电场方向图如图4所示。

除了喇叭天线和抛物面天线外,相控阵天线也是GEO通信卫星的重要选择,但对于相控阵天线无法建立严格的解析模型,在此不做分析。

综上分析,假设当小型空间平台的干扰设备处于目标星的主波束边界之内时,就认为对目标星干扰有效,否则,认为干扰无效。

3 目标星上行链路干信比分析

对通信卫星的上行链路进行干扰,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对通信卫星接收的上行信号进行分析;其次,要分析干扰卫星对目标卫星的干扰信号;最后,通过分析接收信号的干信比以确定干扰的有效性。通过以上分析,对通信卫星的上行链路实施有效干扰,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5]:

(1)通信卫星上行信号工作频率在干扰设备的可干扰频率范围之内;

(2)干扰设备位于通信卫星的覆盖区域内;

(3)通信卫星接收到的干扰功率和信号功率之比大于等于卫星能有效工作的最大干信比。

3.1 卫星接收的地面信号功率

卫星地面站发射的信号经自由空间传播后到达接收天线的信号功率[4]为:

用d B来表示为:

式中:S为卫星接收机输入端的信号功率;EIRPS为地面终端发射机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G为卫星接收天线在地面发射机方向的增益;RS为地面站与卫星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f为地面站发射的载波频率;c为光速;LAS为信号功率的大气、极化等其他链路附加损耗;为传输损耗。

其中,地面终端发射机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可表示为:EIRPS=PSGS,式中,PS为电波发射功率;GS为发射天线增益。

3.2 卫星接收的干扰信号功率

干扰功率到达卫星接收天线的干扰信号功率[4]为:

用d B来表示,则:

式中:J为卫星接收机输入端的干扰功率;EIRPJ为干扰卫星有效全向辐射功率;G(θ)为卫星接收天线在干扰功率方向上的增益;RJ为干扰卫星与卫星接收天线之间的距离;f为干扰载波频率;LAJ为信号功率的链路附加损耗;为传输损耗。其中,干扰卫星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可表示为:

式中:PJ为干扰电波发射功率;GJ为干扰发射天线增益。

3.3 卫星上行链路干信比

综上分析,卫星上行链路的干信比J S为:

从式(11)给出的卫星上行链路的干信比很容易确定是否进行了干扰。如果干信比为正,则能有效干扰;若干信比为负,则干扰失效,卫星正常工作。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卫星的天线进行干扰,若不能进入主瓣,通过副瓣也能有效干扰,假设此时的平均副瓣电平比主瓣低30 d B,并且要求干扰卫星位于卫星天线辐射方向120°范围之内。

4 目标星上行链路干扰分析

假定Ka链路和X链路的地面站上行主要参数见表1。

4.1 上行X链路干扰仿真分析

由上分析,X频段的信号频率为8 GHz,GEO通信卫星与地面站的距离约为36 000 km。假设接收天线增益为34.3 d B,地面站的发射功率分别取10 W,300 W,400 W,1 000 W,链路附加损耗为4 d B,可以得到该卫星在X频段接收的地面站信号功率,见表2。

如表2所示,该卫星喇叭天线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值为-87.8 d B,最小功率为-109 d B,则当卫星喇叭天线接收到的干扰信号功率超过-87.8 d B时,就能实现对卫星喇叭天线的干扰。以下仿真将以卫星接收的信号功率为-87.8 d B的情况进行分析。

(1)仿真条件一

假设干扰卫星天线口径为0.5 m,发射功率分别取50 W,30 W,10 W,5 W,1 W,信号频率为8 GHz,与目标卫星距离变化范围为5~400 km,链路损耗为1 d B,卫星在干扰方向的增益为34.3 d B,得到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

以表2给出的该卫星接收最大地面站信号-87.8 d B为基准线,如图5所示,当曲线处于基准线以下时,干扰卫星将不能对目标卫星进行有效干扰。在同一信号发射功率下,随着距离的增大,到达目标卫星的干扰功率将减小。

(2)仿真条件二

假设星干扰卫星与目标卫星的距离分别为50 km,100 km,200 km,300 km,400 km,卫星接收的地面站信号为-87.8 d B,其他条件不变,得到不同距离情况下干扰卫星的最小发射功率,见表3。

如表3所示,在给定条件下,当干扰卫星发射功率大于15.71 W时,干扰距离在400 km以内,都能实现对目标卫星的有效干扰。

4.2 上行Ka链路干扰仿真分析

Ka频段的信号频率为30 GHz,GEO卫星与地面站的距离为36 000 km。假设接收天线增益为55.2 d B,地面站的发射功率分别取50 W,250 W,链路附加损耗为4 d B,可以得到该卫星在Ka频段接收的地面站信号,如表4所示。

如表4所示,选择卫星接收的地面站最大信号-66.9 d B为干扰对象进行分析。

(1)仿真条件一

假设干扰卫星天线口径为0.5 m,发射功率分别取50 W,30 W,10 W,5 W,1 W,信号频率为30 GHz,与卫星距离变化范围为5~400 km,链路损耗为1 d B,该卫星在干扰卫星发射功率方向的增益为55.2 d B,得到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

如图6所示,以卫星接收地面站信号的最大值-66.9 d B为基准线,当曲线处于基准线以下时,干扰卫星将不能对卫星进行有效干扰。

(2)仿真条件二

当GEO通信卫星Ka频段抛物面天线主瓣的波束角较小,干扰卫星对目标卫星抛物面天线主瓣进行干扰相对困难。因此,考虑对目标卫星的抛物面天线副瓣进行干扰,则目标卫星在干扰卫星方向的增益将比主瓣低30 d B,即到达该卫星抛物面天线的干扰信号要大于-36.9 d B才能有效干扰。通过计算仿真,得到干扰信号为-36.9 d B时干扰卫星的最小发射功率,如表5所示。

如表5所示,在Ka频段从副瓣对目标卫星抛物面天线进行干扰时对信号发射功率要求较高,可选择干扰卫星发射功率为10 W,干扰距离在10 km以内,干扰天线口径为0.5 m。

5 结语

本文从对通信卫星的上行链路实施有效干扰必须满足的三个条件出发,分析了信号传输路径的损耗,研究了GEO通信卫星所携带的喇叭天线和抛物面天线信号特征。通过分析干信比,确定干扰的有效性,针对卫星使用的上行X频段和Ka频段链路的干扰分别进行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为己方GEO通信卫星的防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UCS satellite database[EB/OL].[2012-01-12].http://www.ucsusa.Org/nuclear weapons_and_glob al_security/space/weapons/technical/issues/ucs satellite data base.html.

[2]徐敬,张生.对卫星通信链路干扰仿真分析[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0,32(4):82-85.

[3]曹志耀,丁鲲,顾有林.卫星通信对抗方法及其数学模型[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1(3):9-14.

[4]胡正群.卫星集群应急通信系统[J].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3):4-6.

[5]张爱民,王星全,张德兴,等.卫星直扩通信系统干扰检测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7):79.

通信技术与卫星通信 篇7

随着卫星通信的技术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与卫星实时数据交换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动中通天线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成为当前卫星通信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1,2,3,4,5,6]。在卫星通信系统中,地面卫星接收天线多采用性能较为优越的反射面天线,但这类天线占用体积过大,影响了移动载体的机动性[7,8,9,10,11]。因此要求动中通卫星天线应具有高增益、低噪声、较低轮廓、设备体积小易于隐蔽、可实现天线波束对卫星的自动跟踪以及在低仰角下仍保持正常通信等特点。故高性能、重量轻、体积小、低轮廓以及易于安装于移动载体的动中通天线成为动中通系统研制的热点之一。

1 动中通天线的发展历程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动中通天线从传统抛物面天线已经发展到低轮廓天线。动中通天线的发展历程可以归为3个阶段:高轮廓、中轮廓和低轮廓天线,如图1所示。

高轮廓天线:主要以圆口径的反射面天线为主,国内外相关科研单位以及公司已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反射面天线优点是易于实现高增益、低旁瓣和低交叉极化性能,缺点是轮廓高,如图2所示。

中轮廓天线:主要以椭圆口径的反射面天线和透镜天线为主,其实现方案是椭圆波束反射面天线和半球透镜天线。反射面天线经过低轮廓设计,可以在较低的尺寸下实现较好的电气性能。实现低轮廓设计的一种方法是采用赋形波束设计,天线口面设计成椭圆口面,方位面的尺寸较大,俯仰面的尺寸较小,从而形成椭圆波束,如图3所示。

低轮廓天线:主要有透镜天线、反射面和阵列天线3种形式。其突出优点是具有轮廓低、机动性好、体积小、易于安装以及重量轻等的特点,如图4所示,用于动中通时最大的特色是风阻小,适宜高速行驶的载体平台应用,并可用于汽车、坦克以及飞机等多个应用平台上,也非常有利于进一步推广。

未来动中通天线技术将向两维有源相控阵天线技术发展,即在整个波束覆盖的空域内,均使用无惯性的电子波束扫描,亦能实现良好的跟踪,其中伺服系统将会消失,无需采用机械扫描的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天线的轮廓。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还将实现天线与载体表面共形,极大减小了平台的安装空间,尤其适合于机载、舰载等对隐身和动力学要求严格的载体,相信在将来可以发展为集天线罩、天线单元、馈电网络以及有源射频器件等为一体的“智能蒙皮”型动中通天线。

2 低轮廓动中通天线

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低轮廓动中通天线逐渐被人们关注,力求成为当前世界动中通发展的主要方向,特别是高空载体和小型化车辆的安装,对动中通的高度、重量和功耗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传统的抛物面天线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动中通天线逐渐向赋形反射面、平板阵列天线和相控阵天线发展。

2.1 低轮廓动中通天线的分类与特点

从技术层面看,目前低轮廓动中通天线如图5所示,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类型:反射面天线、介质透镜天线、阵列天线和相控阵天线等,这也是动中通天线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这几种天线各有自己的特点,都有自己的应用范围,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作为用户,应该根据卫星天线使用的环境、承载的方式、地理位置、主要业务和预算等情况,综合来进行选择。

低轮廓动中通天线常用的形式有:小口径反射面天线、介质透镜阵列天线、平面阵列天线或多组阵列天线以及相控阵天线。各种形式天线在性能上各有优劣,根据载体的安装要求和卫星系统的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天线形式。

2.1.1 传统口径反射面和赋形反射面天线

传统抛物面天线用作动中天线时,需要将轮廓降低,方能更好发挥其优良的作用,如大轴比椭圆波束天线等。在工作时,其姿态调整采用机械式,该类天线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Trac Star天线等。其特点表现在:

优点:增益高、带宽高;

弱点:普通反射面体积和重量大,安装不方便。

2.1.2 介质透镜以及阵列天线

介质透镜天线采用馈源机械扫描的方式,具有良好的电气性能,并且可以实现多波束、多频段共用等性能。其关键技术有:介质材料特性的控制、馈源的收发共用、极化调整等功能的实现和天线跟踪的实现。该天线可方便形成多波束,其特点主要在于:

优点:易实现多频段、宽频带、多波束;

弱点:插损大,阵列控制实现较难。

2.1.3 平面阵列天线

平面阵列天线分为一片与多片形式,采用机械扫描方式,其特点表现在:

优点:安装相对简单,搜索锁星时间短;

弱点:天线口径效率低,增益不高,带宽也不高(比同天线口径抛物面天线要低得多)。

2.1.4 相控阵天线

相控阵天线以一维有源体制为主,在卫通领域,两维阵列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其姿态调整采用电调式,其特点表现在:

优点:体积小、重量轻、安装简单;

弱点:天线有效口径低、增益低、带宽窄、成本高。

2.1.5 基于新材料新工艺的特种体制天线

这一类天线是近期发展较为迅速,并且研究较热的天线形式,主要基于新型的电磁材料和工艺技术,如超材料和纳米技术等,这类天线在形式上或能颠覆目前传统天线的构架,其特点表现在:

优点:剖面极低、重量轻,安装方便、易共形;

弱点:设计难度大,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较高。

从保障通信的“高可靠性和高可用度”出发,在选择动中通天线类型时,首先考虑采用高增益、高性能的天线形式,而不能拘泥于其外形结构。如果对于特殊应用平台,如机载、舰载等需要与载体共形时,则要考虑采用相控阵体制。

2.2 相控阵体制的动中通天线

对于卫星接收的相控阵天线,一般采用一维相控阵天线,即只在俯仰方向采用相控阵波束扫描,在方位方向采用传统的机械扫描。

从国外对相控阵体制的卫星通信天线研究来看,主要集中在一维有源相控阵天线阵列的研究,这主要原因是高机动装载平台的姿态会随时随地发生较大的变化,在对星时天线的方位面需要及时调整,有时甚至会近180°的变化。而对于两维相控阵来说,天线的扫描范围大致在±60°之间,难以满足如车载、舰载等高机动运动载体在快速姿态变化时的性能要求,设计难度大,指标要求难以满足。

以下分别介绍国外典型的用于卫星移动通信中的相控阵产品。

2.2.1 西班牙TTI公司产品

西班牙TTI公司从事相控阵动中通天线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一是图6所示的单极化一维相扫体制的阵面形式,主要应用在车辆的机动通信,工作在K与Ka频段,天线在方位面机扫,俯仰面电扫,电扫范围为10~80°,G/T值为4 d BK,EIRP为38 d BW,收发阵面分开,需要有倾角方能实现一维电扫。二是串馈微带天线,该阵面为双极化、只接收。工作在Ka频段,俯仰面扫面范围20~55°。接收增益大于28.7 d B,方位面副瓣电平10~13 d B,俯仰面副瓣电平7~8 d B。交叉极化大于20 d B。该天线系统插损较大,噪声系数较大,因此G/T值偏低,为5 d BK,且扫描范围相对较小,副瓣较高。目前该天线主要用于接收欧洲的直播星,已形成产品化,每年有批量生产。

2.2.2 ERA的系列产品

为提升欧洲在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以欧盟成员国为主的国际化参与并建立了“欧洲研究区”(European Research Area,ERA)。该战略体旗下研制了一些系列的动中通产品,如图7所示。该系列天线工作在Ku频段,采用了混合机械与电子扫描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低轮廓特点。俯仰面扫描范围几乎可以覆盖整个上半空间,且副瓣很低,不需要电子移相器。在结构上采用了注塑成型的低成本制造技术,其成本低,制作工艺坚固耐用,可以将这种技术推广到X和EHF频段。

该公司一次推出了几款不同极化要求的天线,如单极化接收天线阵面、双极化接收阵面以及双极化收发共口径的天线形式,如图7所示。

目前推出这几款天线尚处于推广阶段,是否能够真正应用到实际工程中,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2.2.3 JAST产品系列

JAST是瑞士洛桑一家主要从事卫星通信系统终端的公司,旗下的产品设计海陆空等三军设备,其中低轮廓卫星接收终端的研制成果卓有成效。

其一为车用收发天线阵面分开的卫星信号通讯终端,采用了一维相控阵技术,收发分开,如图8所示,工作在Ku频段。在俯仰面扫描35°时EIRP为30.5 d BW,G/T值为3.2 d BK。天线高度小于7.5 cm,尺寸为25×65 cm2。

其二为系列产品中工作在Ku频段的Hi Sat3000RX,内部单元的排布如图9所示。这款产品只具有接收功能。单元采用了微带贴片单元形式,6个单元为一个子阵,每一子阵后端接低噪放。产品尺寸280×210×40 mm3,G/T值在2~6.7 d BK,交叉极化大于15 d B,具备电子极化跟踪功能,俯仰面电子扫描20~90°。

采用该种结构后,需对每一子阵进行时延补偿,以使得天线的最大值指向在单元的倾角方向上。由于单元间距较大,阵面向低仰角扫描后在远区出现较大的栅瓣,使天线增益降低得非常厉害。且由于使用了微带馈电网络,故其插损较大,整个天线系统的G/T值相对偏低。

2.2.4 韩国EIRT的研究成果

韩国的EIRT研究所在2005年时针对低轮廓卫星移动通信一维相控阵技术做了初步研究,并做了原理样机,其外形如图10所示。该样机中的天线形式为微带,方位面机械扫描,俯仰面电子扫描,扫描范围为±10°。工作频率在Ku频段,ERIP值大于34.0 d BW,支持CDMA通信,下行速率为384 kbps,上行速率为10 Mbps。其跟踪模式为采用倾斜波束法,通过产生2个波束,比较其幅相,首先进行搜索模式,当信号检测到时,转为跟踪模式。

该天线形式同样具有电子扫描范围较小的缺点。

2.2.5 Thin Kom公司产品

Thinkom是美国一家从事车载和机载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的公司,该公司旗下生产的Thin Sat300是一款工作于Ku频段,低轮廓、高机动性的动中通天线系统,如图11所示。收发天线分开,采用VICTS天线形式,性能优良。整个系统采用全机械制动,收发天线阵面均采用层式机构。整个系统没有使用分布式低噪放、高功放和移相器等有源器件,故成本低廉且轮廓低,易于载体共形、尺寸比传统的电子扫描相控阵小,研究表明,对于给定的G/T值,传统的相控阵口径尺寸是该体制下天线口径的2.5~4倍大,并且扫描后波束的副瓣低,可以达到-20 d B以下。这种体制的天线形式可以推广到X波段、Ka波段以及W、Q波段等。

Thin Sat300的性能指标优越,剖面低于110 mm,双线极化,收发分开,接收G/T值一般为10~13 d B/K,在俯仰面扫描到20°后为8 d B/K。发射EIRP值为47~50 d BW,俯仰面扫描到20°后为45 d BW。跟踪速度为100°/s,跟踪加速度为300°/s2,初始捕获时间为60 s,重新捕获时间为1 s。

该系列产品具有技术和工程的领先水平,考虑深层次剖析其内部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并以此完成自主研发。

2.2.6 IMST公司两维相控阵天线

IMST是德国一家从事卫星移动通信天线的专业技术公司,该公司于2007年推出了一款数字化Ka频段两维有源相控阵天线,如图12所示,该天线采用LTCC技术,实现了高度集成,将天线单元、圆极化器、馈网、LNA、PA、混频器、数字处理模块以及毛细冷管等通过17层板材进行了集成,可以实现±60°空间的两维扫描[12,13,14]。

该天线具有数字波束形成功能,在可视的空间内具有最小9.5 d B/K的G/T值,以及40 d BW的EIRP值,上下行带宽均可达500 M,代表了毫米波段相控阵天线的最高水平。

2.2.7 Ky Meta公司超材料相控阵天线

Ky Meta公司是美国一家与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合作的从事卫星移动通信的专业公司。该公司于2013年4月新推出了一款基础超材料的Ka频段相控阵天线,如图13所示。其产品的天线剖面极低,适用于机载等对外形即为苛刻的场合。其中应用的超材料可以实现无移相器的电子波束扫描,因此天线可以与机身共形。天线采用收发分开的阵面,剖面低于50 mm。

以上分别介绍了国外比较典型的相控阵天线的产品,其中有许多产品对天线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动中通相控阵天线系统关键技术

相控阵卫星通信天线是目前最先进的动中通卫星通信天线,但也存在设计难度很大、关键技术尚待解决等缺点。相控阵天线的主要关键技术体现在以下方面。

3.1 宽角扫描天线技术

由于相控阵天线在卫星通信领域使用时,不需要机械伺服或者只需一维机械伺服辅助,故需要在所工作的空域内,天线能实现大范围的波束覆盖,这就需要天线单元和阵列具有较强的波束覆盖能力,一是单元的波束宽度要足够宽,二是在波束宽角扫描过程中,增益下降不大,故需要突破具有宽角扫描技术的天线技术[15,16]。

3.2 天线-射频集成化设计技术

在相控阵天线的系统研究中,接收组件和移相器部分是核心部分,其中LNA的性能直接影响天线系统G/T值,从而影响系统的信噪比将“子阵”为基本单元进行设计,内含辐射单元、馈电网络和低噪声放大器等模块,将有源器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如采用MMIC或LTCC等技术[17,18,19];对于低轮廓天线,采用层压的方式排布有源与无源模块,是实现低轮廓低损耗有源相控阵天线的关键技术,这也是整个系统最为关键的技术。

3.3 高精度跟踪技术

单脉冲跟踪接收机一般需要较高的信噪比才能较好工作,而动中通天线一般口径较小,难以满足工作条件,因此经常采用机械抖动实现圆锥扫描形式的跟踪体制[20]。利用阵列的特殊形式,采用电子波束扫描的跟踪体制,是实现快速跟踪的较好方法。特别是随着天线口径的增大,天线的波束宽度会越来越小,导致跟踪精度和速度越来越低,如何通过良好的算法使天线快速准确地跟踪,也是该体制天线的关键技术之一。

3.4 相控阵天线的幅相校准技术

相控阵天线能够迅速改变波束指向,形成特种方向图并且一部相控阵天线兼有多部其他品种的天线才能完成的功能。在它的研制和试验过程中还必须进行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包括对相控阵天线各通道幅、相的检测与调整,阵内故障或失效单元的排除,以及测定相控阵天线及其所属系统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相对应的发射或接收方向图。

如何快速准确地对相控阵天线进行幅相校准也成为其关键技术之一。

4 结束语

动中通天线的发展方向:高性能(相控扫描跟踪)、易共形(低轮廓)、模块化和集成化等。

相控阵动中通天线的优越性在于体积小、重量轻、轮廓低,灵活、优化地使用波束,减少干扰和被干扰的机会,提高了频率的利用率,改善了系统性能。但其缺点是成本高,只能用于民航客机和高速火车等要求较高的高端用户,还不能被普遍使用。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天线的成本必然会降低,应用面也会大大提高。所以,应本着从科研规律的基本事实出发,积累相控阵天线在卫星通信领域中的技术经验,实现相控阵动中通天线从无到有的突破,逐步提升自身的科研品质,为我国的卫星通信事业做出贡献。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策略探讨 篇8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也有所发展。为了更清楚的了解我国目前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状况,我们将以此为题,简单的探讨一下。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策略

引言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网络、使用网络、依靠网络。因此,光纤通信技术在全球范围之内迅速发展。面对这样的态势,国家也在积极的发展着光纤通信技术。今天这篇文章就是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与策略为题,分别从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互联网的发展与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十五”国家863计划光纤通信研究的总体目标与实施策略。几个方面阐述了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对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一、光纤通信技术研究与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快,在各方面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因此,我国的网络的发展以及信息量的需求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态势,国家对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高标准下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我们以波分复用技术为例子来看:最近几年由于波分复用技术具有容量大、透明性好、重构性强等等的优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尤其是在光器件、光系统、光网络等方面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所研究的重点。目前,欧美国家、包括亚洲的日本都一级投入了相当大的物力与财力对其进行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面对这样的国际形势,我国也开始注重研究和发展光纤通信技术。最具代表的就是我国颁布的“863”计划。所以说,在“863”计划的引导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之下,我国在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上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自从“863”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一系列变化,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陆续完成了155Mbit/s、622Mbit/s、2.5Gbit/s的SDH系统、并且已经完成了8*2.5Gbit/s、32*10Gbit/s、16*10Gbit/s、2160*10Gbit/s的WDM系统、同时还完成了互联网接入系统、自动交换光网络平台等等的一系列成就,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综上所述的发展成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在光纤通信技术上的发展是非常丰硕的,在世界的光纤通信系统领域已经占有了一席之地。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考虑的就是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下一步发展路线。

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科技等方面都有着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国的电信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着,于是也给我过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一些新的机遇。以下的内容将是对我国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趋势的一个研究,也可以说是一个展望。

(一)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将会朝着高速系统的方向发展

我们通过对过去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在以往的发展历程当中,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总是面临着网络容量的大小以及信息传递速度之间的矛盾。并且这样的矛盾在目前并没有被很好的解决。为了切实的解决好光纤通信技术当中遇到的这一矛盾,目前我们已经将光纤通信系统从45Mbps增加到了10Gbps,这样一来光纤通信的传播速率就可以在二十年的时间中增加两千倍,这样一来网络网络容量的需求和传输速率就可以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同时这样的高速系统不仅仅可以解决光纤通信技术中遇到的矛盾,同时大大增加了网络的容量大小以及信息的传递速度。除此以外还增加了一些全新的业务,比如说,我们家家户户都会用到的宽带服务。

(二)实现真正的光联网

目前我们使用的波分复用系统虽然具有传输容量大的特点,基本上可以满足目前我国的需求。但是它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还是不够好。因此我们需要研发出一种新的技术。目前,我们在考虑是否可以

光路上也能实现类似SDH在电路上的分插功能和交叉连接功能,如果这一设想可以成功实现的话,将会对我国光纤通信的发展增加一层新的动力。目前,我们在实现光联网方面的基本目标包括以下几点:其一、努力创造一个具有大容量的光网络系统;其二,是光纤通信技术能够有更广泛的服务市场;其三、真正实行网络的重构性,最终达到可以灵活组建网络的目的;其四、实现网络的覆盖性,达到任何的系统和信号都可以连接到网络;其五、真正实现网络的快速恢复系统。正是因外构建光网络系统具有上述的优点,我国目前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实现光网络的构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可以实现真正的光网络系统,为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三)研发出新一代的光纤系统

随着最近几年来,网络在国内的普及和发展,IP的业务量也在急剧的增长。因此,我国的电信网正在向一个新的方向发展,而在目前的发展当中构建具有巨大传输容量的光纤基础设施是下一代网络的物理基础。因为传统的光纤通信系统在传输量以及容量方面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国内的需求,所以开发出新一代的光纤系统是目前光纤通信系统发展的重点。目前,为了适应我国对光纤通信系统的需求,已经研发出了以下两种新型的光纤系统:其一是即非零色散光纤(G.655光纤);其二是无水吸收峰光纤(全波光纤)。

(四)光网的顺利接入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网络不论是在交换还是传输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发展的深入我们也发现了目前的接入网还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现在我们的接入系统任然是传统的接入网,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还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而能够很好解决这种缺陷的唯一方式就是让光网可以顺利的接入。我们之所以选择光网作为光纤通信技术的接入网,主要是因为光网接入具有以下的优点:减少维护管理费用和故障率:开发新设备,增加新收入;配合本地网络结构的调整,减少节点,扩大覆盖。正是因为光网接入具有以下优点,我们才要大力的发展,才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

三、国家863计划光纤通信研究的总体目标与实施策略

(一)总体目标

经过国家相关研究部门对“863”计划的充分研究和论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国家“863”计划的总体目标是:其一、在我国“863”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发展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并且要注意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是适合我国人民的需求和总体规划的。其二、同时我们还需要了解和掌握一些具有市场前景的、面向国际的、解决人民切实问题的新的应用技术。其三、我们需要开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纤通信管理技术,创造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准的研发团队。最后,我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光纤通信技术,力求在国际上有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二)实行“863”的具体计划

我国在制定并同意实施“863”计划之后,为了达到“863”计划应有的目标,制定了一套具体的实施计划,我们将这个计划称之为“光时代”计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O--TIME计划。所谓的“光时代”计划就是针对最近几年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和趋势来制定的。在研究当中我们可以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些研究的重点不仅仅体现了时代的战略性,而且具有广阔的市场,同时还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在某些关键技术上面还保持了与国际接轨的特点。因此,这个计划完全满足了我国当前的状况与需求。那么,我们在实施“光时代”计划时应当采用哪些策略哪?

(三)实施策略

我们在实现“光时代”计划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用一些策略,通过总结可以归纳为以下的几点:(1)要在“光时代”计划中体现国家对光纤通信技术的要求以及规划,“光时代”计划一定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2)在“光时代”计划的建设当中一定要突显出务实、创新的理念。要以创新、尖端、精确为指导思想,充分重视知识产权以及战略目标的发展。理性的面对当今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现状,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光纤通信技术。同时又要注重光纤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创造出一种既有实用性又可以体现出我国高超科技水平的光纤通信技术。

(四)在“光时代”计划的建设当中一定要造就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研发领军团队

既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一定的技术储备,又要密切关注需求重点的转移,面向应用、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们在”光时代”计划的建设当中,应当将实施的重点放在评、合、引、转、聚5个字。评:将滚动机制、评价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有机结合。合:加强产、学、研等方面相结合的力度。引:引导技术走向,并根据发展动态及时调整。转:采用承担单位及社会力量科研资金配套的实施方案。聚:鼓励公平竞争,并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

结语

随着目前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国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中我们更应该加强对光纤通信技术的研发。本文中我们从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概况、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策略、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论述了光纤通信技术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策略,希望本文可以对我国光纤技术的发展起到一个帮助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明杰.通讯光纤传输衰减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4(05)

[2]朱志强.光纤传输损耗及解决方案[J].中国新通信,2013(07)

[3]赵梓森.世界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与湖北的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4)

[4]阿斯哈尔,张殿旭.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军事应用[J].国防科技,2007(04)

[5]曹茂虹,刘礼.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光机电信息,2007(03)

采访与通信写作 篇9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富于变化,内容充实。

描写:叙述中,适时描绘人物、环境、心态等特征,让读者看到精彩的画面,感染读者。

抒情:紧扣新闻事实,表达喜、乐、爱、憎等感情。饱含感情的墨汁,能使作品更加动人心魄。

议论:叙述新闻事实时阐明道理,它是紧密结合事实进行画龙点睛的发挥。少而精,尤其避免事实不够,议论来奏。

通讯与消息不同之处:

1、概括与详细完整;

2、注重与不注重情节和细节描写;

3、叙述为主和叙述与描写为主;

4、生动性;

5、时效性。

通讯写作要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通讯必须完全真实,包括情节、细节甚至人物心态都要真实。不能违背这一原则,无中生有,加油添醋,更不能歪曲事实,任意拔高主题。

通讯失实的原因:

1、与文艺作品混淆,虚构情节。文艺作品以虚构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真实。通讯不是文艺作品,是新闻体裁,只能真实报道新闻事实。

2、作者不严谨。采访阶段不够深入,或没有吃准事实,或听一面之词,或只看到虚假现象;写作时敷衍塞责,偏离真实轨道,幻想一鸣惊人;发稿时不进行核实。

一、通讯写作的第一步:新闻线索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记者或通讯员来说,新闻线索就是“米”,是开启新闻作品的钥匙,有了线索,记者就能做到一道道大餐,不断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没有线索,文笔再好的记者也是无用武之地。

新闻线索就是新闻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新闻线索可能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一个数字、一句话、一种现象;也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事。它的来源十分广泛,记者的所见所闻,都有可能成为线索。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和写作的第一步,决定着一条新闻是“有”还是“无”。改革发展的进程中,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层出不穷,需要弘扬、亟待报道的典型时时涌现,能不能捕捉到新闻线索,关键要看我们留不留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没有新闻敏感性。

敏感性在新闻写作中积累。要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去发现线索。在采访实践中不断总结分析,依照石油媒体的特点,从新闻规律出发,不断培养自己寻找新闻线索的能力。要做到脑勤、眼勤、腿勤、手勤和嘴勤。大家关注的、议论较多的、想知未知的、扣人心弦的话题,往往就存在着价值很高的新闻线索。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线索都能成为新闻,新闻线索具有片面性、梗概性和不确定性的几个特点,还要求深入采访,核实,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待新闻线索,既要积极主动,决不轻易放过,同时更应认真仔细,决不可轻信上当。要写好通讯,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业务修养:

具有扎实的新闻业务功底。要有过硬的本领,熟练运用通讯体裁。

具有优良的采访能力。记者要有新闻敏感,善于寻找新闻线索,熟练运用各种表现手法,写出新、深、精、美的好稿。

具有文字表达能力。记者任务完成情况,最终要体现在新闻作品上。好记者的突出标志是写出群众称道的优秀新闻作品。

具有较高的新闻写作理论水平。新闻写作是新闻采访实践的总结和提高,优秀的记者要善于总结自己的采访经验,以促进自己更上一层楼。

学习要加,骄傲要减,机会要乘,懒惰要除。成功就是不懈的努力加上一点点机遇,努力是加法,机遇是乘法,两者兼备将得到最大的结果。

二、通讯写作的第二步:判断新闻价值

怎样寻找新闻线索?它首先制约于记者的新闻敏感。政治敏感提高了,新闻敏感就形成了,就会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大量价值更高的新闻线索。关于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是新闻本身存在的客观理由。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我个人的体会,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一条新闻的关注程度,以及一条新闻对社会的影响。

生活并不是天天有大事件,等待记者去记录。更多时候,我们要面对相对平静,看不出风浪的生活。老题材、旧题材如何出新,是对记者最大的考验。

许多人抵制不了美丽的诱惑,知道放弃和离开,只有智者才能做到。新闻价值的判断和取舍。

紧紧围绕热点、难点、疑点,围绕员工所思所想所虑所盼来聚焦。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做到三贴近,就要到员工中去,到基层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找到更多有价值的新闻。

实践看,没有捕捉不到的猎物,就看你有没有心去捕;没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没有心去做。没有猎物就去寻找猎物,发现猎物就去追逐。寻找、发现、追逐、收获——这就是新闻工作的意义。

三、通讯写作的第三步:采访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失去了真实,记者也失去了职业上的生命。造成新闻失实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为了追求生动,为了尽快见报,不顾新闻事实的做法是极其错误和危险的。当一个人民信得过的记者,报社信得过的记者,读者信得过的记者,是要经过长期艰难而严格的努力,一时的疏忽,写出了失实的报道,一下子就可以砸掉报社的牌子,使报社在读者中失去信誉,使人民不再相信报纸的言谈。“写假新闻的记者”这个称呼,无疑是对记者的最严厉的批评。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不停地跑,时刻与新闻在一起,才能捕捉更多的原创新闻。网络时代,信息获取渠道多元化,很多采访可以通过电话、邮件完成,但是,现代通讯手段不能代替记者去采访,“脚下出新闻”、“眼见为实”,这些传统永不会过时。我在地方媒体时,跑遍各县市区,无数乡镇和村组,回归后,输气处和川中各作业区输气场站、井站都去过,很多新闻是在现场发现。

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新闻很美,一百次心动不如一次行动。

恩格斯:所谓偶然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砸货”,其实是长期矛盾积累的一个发泄口。隐藏在偶然性中的必然性,则是员工“低、老、坏”习惯和管理考验。)采访的深度决定思考的深度,思考的深度决定价值的高度。想做一个好记者,要有强烈的现场意识,这是前提。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新闻现场,这是记者的天职。离现场越近,越能捕捉被假象裹藏的真实;离现场越近,越能发现被人忽略的新闻;离现场越近,越能向读者传递带露珠的生活。采访肤浅是新闻工作者的大忌,采访深入是新闻工作者成功的起点。

采访前要做好准备。

王者与强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只拥有强大的力量,而王者则兼具力量与智慧,凡事都准备充分。强大的力量不如万全的准备。

不重视准备,缺乏采访功力,进入阵地后难以圆满完成任务。这种准备,一是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平时要善于学习,增强理论修养,熟悉政策,了解各层次的动态,了解各侧面的信息。二是知识的准备。一个获格的记者,也是一个知识广博的人。天文地理到地面建设,尽力多懂一些。对科技知识、经营管理,也要知道一点。记者和通讯员或许不是社会科学领域的全能专家,但力求多学习知识,可以成为“杂家”。我们的知识面宽了,在采访时起码能做到理解对方,还能提出问题,否则,会遇到各种困难。采访主要通过谈话、提问的方式进行。

(多听、少说、负责。关键是负责,对自己负责,对报纸负责,对采访对象负责。)

提问是采访中的一门艺术。《时代》周刊编辑艾迪曾说:懂得提问,必须提问,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天职。

采访者提问水平高,能开启对方心灵的大门,获得真实、生动的新闻材料。相反,对方心灵的大门没有开启,新闻事实不跳出来,就是失败的采访。

七、《王学洲:用生命雕刻生命》 提问时要注意的内容。

提问方法包括正面、迂回、反问、诱导、设问、追问等。

(1)、区别对象,确定提问的方法。采访者要了解被访问者的思想素质、文化程度、知识水平,还要知道对方的职业、年龄、性格,采取不同的提问方法。

关于劳模。目的:从劳模精神中汲取不竭的动力。传承劳模精神,大力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

穿越时代变迁,不同时期的劳模,贡献各有不同,但传承始终的是伟大的劳模精神。劳模精神: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2)、提出的问题,由粗到细,由一般到特殊。抓住有意义的线索,顺藤摸瓜,直到新闻事实完成为止。

(3)、可实现拟定提纲,但不能一成不变,一旦发现新的角度,新的亮点,可以改弦更张,追踪下去,扩大成果。

(4)、既对大的、重要的情况感兴趣,又不放过细小的情况。这在特写、通讯捕捉细节有重要意义。

(5)、注重启发式。善于根据对方的特点,打开思路,引出新鲜活泼的事实,审问式是一问一答,效果不好,场面尴尬,难以探明对方埋在心底的事实。(草鞋队长)

(6)、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诚恳、坦率、真挚,对尊者不卑,对常人不傲,尊重采访对象,言谈举止大方。要注意的是,善于把紧张的气氛缓和下来,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进入采访。人有两只平行的眼睛,应当平等看人;耳朵分左右,不可偏听一面之词;心分左右心房,所以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7)、要有从现象看到本质的本领。辨别对方提供的情况的真假。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访问,获得真实的材料。

(8)、新闻的灵魂是发现。参加会议,跳出会议写新闻。(9)、边提问边思考,查漏补缺。

(10)、一些采访时间跨度长,要有耐心。

没有足够的知识,会给采访带来许多困难,更不能发现新闻苗头,难以判断新闻事实的价值;不能准确理解被采访人话语的真实意思,导致稿件失实,听到什么就记录什么,缺乏探求事物本质的能力,写出来的稿件就没有深度。被访者发现采访者知识不够,可能会中断谈话。因此,要学习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生活知识及新闻业务知识。现场观察。

这是采访过程的重要方式。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就是“用眼睛采访”。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人的面孔要比人的嘴巴说出来的东西更多,因为嘴巴说出的只是人的思想,而面孔说出的是思想的本质。

现场观察,可以在现场了解真切的事实,验证第二手材料的真实性,避免报道失实。能加深对事物的印象,有助于寻找新闻角度,发现新的线索,进一步挖掘新的深度材料。可以在情感上受到感染,产生写作冲动,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笔记

心记和笔记。心记,在现场用头脑记,事后可补记到采访本上。心记的好处是不影响与对方的谈话,打乱对方的思路,保持采访的完整性,也有助于观察对方和环境。缺点是易遗忘细节,尤其是时间和数字不准确。因此,需要尽快补记上。

录音。对采访重要人物、重大事件,可以用录音方法。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录音,整理录音费时费力,再者,一些被采访者一见录音机,可能会很紧张,影响其情绪。严重的,有碍于采访交谈了。善于构建关联。黑格尔:偶然性一般来讲,指一物存在之根据不在其自身而在他物。就偶然写偶然没多大价值,挖掘背后的内涵。最基本的关联,把事实放进背景。《贵州告别最后一条马班邮路》,起初只写到开汽车邮路,就事论事,显得平凡。放进全省看,是最后一条马班消失。获中国新闻奖。《为了新干线的贯通》,如果单纯写员工的艰辛,意义不大,放进北外环的背景,价值(300亿大气田)凸显。四:通讯写作第四步:写作 弄清楚几个问题。

1、新闻材料 生活是新闻材料的源泉。新闻材料是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的主题,通过新闻材料表现。

2、新闻素材:采访到的未经挑选的原始材料。它必须是真实的。

3、新闻题材:按主题需要,从素材里选择的某方面的真实材料。选材应注意的问题:

1、选材要严。材料和主题紧密联系。要善于从庞杂的材料里选择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

2、选材要真。鉴别材料真伪,保证新闻的真实。

3、选材要新。紧贴时代,选取大众关注的材料。

4、注意可读性。新闻是给人看的,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新闻主题

作品中全部事实所体现的思想和观点。也是作者对事实的判断和倾向。新闻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新闻材料是新闻主题的血肉。主题要求

1、正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作者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2、集中。吃透材料,一篇稿件只表现一个主题。主题不集中,必然是杂乱堆积材料。

3、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意义。

4、新颖。选择新的着眼点,进行新的解剖,写出独到的作品。新闻主题提炼

1、作者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水平,能深透解剖社会。

2、有新闻敏感,有一定的写作水平,能自如驱谴材料。

3、深入采访,获取丰富的事实材料。新闻角度

作者在采写中找准切入点、突破口,或者选取什么新鲜事实,寻找什么巧妙写作方法。

1、从捕捉事物的特点中选择角度。

2、从新鲜事物中找角度。

3、靠近读者找角度。

4、选择小角度表现主题。

以宏大入题、空泛抒情、口号收尾的歌曲,实际是创作者的一种懒惰。脱离实际,传播受阻。从小角度诠释大主题,作品平实而非高高在上,让每个心灵都能触及、能领会、能传递、能释放。亲切朴实,贴近地气、人气和时代气息,才能让人听得懂、记得住、传得开、留得下。新闻的可读性

读起来容易或有兴趣。

1、寻找新闻事实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2、运用多种技巧生动反映新闻事实。

标题的艺术、构思的新颖、结构的巧妙、节奏的变化、画面的跳动、语言的选择等。

新闻的语言

1、准确。用词造句,修辞手段,准确表达客观事实。

2、精练。用最经济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容。

3、生动。语言累赘、干瘪、八股味没人看。

4、通俗易懂

善于总结。这是分析、比较、优选、提高的过程。要提高报道质量和上稿率,就要像竹子一样,扎根泥土,每生长一段就有一个小结。多以一个读者的身份,看自己发了的稿件为什么发了,没发的稿件为什么没发。别人的稿子比自己的有什么优点。

多修改,提高文字表达素养。不管干什么活,精雕细琢是少不得的。写好通讯,修改是重要的一关。谁都保不准一次成型。要不就是口气大了,要不就是文字表达欠妥,空话废话多,甚至标点不正确、还有错别字或重要数据出错。这是报道的大忌。唯一的办法就是不厌其烦地修改。这是任何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不能偷懒的一件重要事情。

好的通讯反映时代精神。好就好在其永恒不在于巍峨地凝固于历史深处,而是如流淌的清泉,在每个时代都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浅析通信传输与接入技术 篇10

1 通信传输技术分析

1.1 ATM网络传输技术

ATM作为一种基于信元的交换和复用技术, 这就是一种转换的模式, 这个模式中的信元就是由信息组成的。这种模式传输的各种数据, 声音等都是采用的信元, 信元的前5个字节是信头, 主要是用来传输信元方位和一些控制信息, 后面的48个字节是用来传输通常的信息的, 这样就构成了信元的53个字节。这种数据包通过硬件的转换是软件所不能比拟的。

在使用网络传输的时候, 往往需要多个用户公用一个高速线路, 这就需要采用时分复用的方式。这种传输方式还可以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同步传输, 一种是异步传输, 通常情况下数字通信中采用的是同步传输, 这种同步传输是把时间分成一个个相同的时隙, 而异步传输的时隙是不固定的。

1.2 RTK GPS网络传输技术

从目前的情况看, 传统的电台数据链的传输模式已经难以满足RTK作业的需求。取而代之的是网络RTK技术, 这项技术的传输距离远, 信号也稳定。并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GPRS是一种通用分组无线业务, 是在GSM系统上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传输业务。利用通信网络的设备, 在GSM的网络设备上增加一些设备, 形成网络实体的作用。

1.3 WDM传输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光纤上可以同时传输不同波长信号的技术, 也叫DWDM传输技术。这种技术的过程是, 发射机发送出各种波长的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在一根光纤上复用传输, 并且在节点的地方能够进行解复用。

2 接入网技术分析

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也在不断的加快, 人们对于通信技术的要求也在增加, 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更新着自身的通信网络。

接入网技术是企业集团通信网络中的关键, 下面就对接入网技术的多样化进行分析。

2.1 本地多点分配接入系统 (LM DS)

LM DS技术曾经在1998年被美国评选成为十大通信新兴技术。这种技术有很大的优越性, 频谱能够高达1GHz以上。在不同的国家, 电信部门分配的工作频段和宽度是不一样的, 我国采用26GHz及38GHz, 其他国家大部分是采用的27.5GHz~29.5GHz。

这种技术的传输业务非常广泛, 语音, 数据, 图像都可以, 并且有着不错的可靠性能, 这种技术的成本比较低, 而效益非常的好, 很迎合新兴的运营商使用。

2.2 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

这种非对称数字用户环路技术主要适用于视频点播VOD系统中, 主要是因为它的上行和下行速率可以不相等, 这样的话可以利用下行信道传输数字图像的信号和语音信号, 而上行信道主要传输控制信号。

2.3 移动无线宽带接入通信系统

这种通信系统针对的是处于移动状态的对象之间的通信, 通常都是采用无线网络的方式进行。移动无线接入通信系统和蜂窝移动无线通信系统是移动通信系统的两种类型。前者是利用的现有的网络, 仅仅是一个接入的系统;而后者是需要建立的独立的网络系统, 除了骨干网络外, 都需要重新建立。

3 结语

我国的电力通信技术目前正处于稳步上升发展时期, 其具有光明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政府各部门也应该加大关注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 同时电力通信行业还要积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素质, 在技术和装备上不断改进, 将科技含量更高、技术更全面的成果广泛实施, 为我国的电力通信行业和全国人民带来便利和服务。通信方式的发展深深改变了我们和世界, 它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已经紧密相连。目前移动通信、图象通信和互联网正走向融合, 多媒体业务将成为今后移动通信业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无线将越来越多地被用于提供接入, 而使用有线网络提供长途大容量传输。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发展, 传输网络技术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目前, 通信业处于急剧变革的时代, 业务的发展导致电信网产生巨大的变革, 未来的业务发展也对传输网络的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阐释了主流通信技术及它们的应用。

关键词:通信技术,信息化,发展,传输技术,变革,网络

参考文献

[1]李海清, 陈如明.无线接入技术在中国的应用与相应频率规划[J].中国无线电管理.2001 (01) .

[2]鲁义轩.中国的无线接入频率规划及频率分配的评选 (招标) 尝试——访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陈如明[J].通信世界.2001 (24) .

[3]米国旗.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J].无线电工程.2001 (07) .

[4]梁军杰.固定式无线接入技术[J].通讯世界.1999 (08) .

[5]刘东明, 张利萍.无线接入技术的新亮点——WLAN[J].当代通信.2003 (10) .

[6]孟华.无线接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 (12) .

[7]周朝宣.铁路通信工程光纤接入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23) .

[8]蔡鸣.传输网和IP承载网的演进与融合[J].电信科学.2007 (09) .

上一篇:识别检测算法下一篇:商品煤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