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五篇

2024-07-28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 篇1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和计算科学领域的基础及核心技术之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数据库原理相关的基础理论, 比如: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函数依赖理论以及范式理论等。 (2) 数据库设计的方法和内容, 包括需求分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数据库的物理设计以及实施和应用等整个数据库设计的生命周期, 在此过程中需要完成E-R图的绘制、关系模式的转换以及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进行规范和约束。 (3) 与数据库系统相关的开发和应用, 包括如何应用DBMS有效的管理数据库、如何应用SQL语言以及其他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编程和开发等内容。目前, 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方法大多还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模式为主, 这种教学模式以课程内容为中心, 以教师讲授为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传统教学方法注重该学科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严谨性的特点, 对于学生掌握理论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而且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

案例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法学院Langdell教授于1870年首创, 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内容, 以学生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教学重点, 以提升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它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 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 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1]。与“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 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通过组织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2]。案例教学法最初应用于管理类[3]和法学类的专业课教学中, 但随着其在课堂气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的优异表现, 逐渐被广泛关注, 包括政治[4]、医学[5]、农业[6]、计算机科学[7]等各类学科都开始探讨如何设计适合本学科的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全程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一般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总结等三个基本阶段。它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 掌握案例相关的基础理论, 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要求教师课前选好合适的案例, 课堂上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 保证讨论效果并做好点评工作, 课后进行总结[2]。

鉴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是该课程的核心任务, 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这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因此, 不少的学者对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课程教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7,8]。张海燕等强调, 作为一种全程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数据库课程的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积极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握案例准备和小组讨论的效果, 并指出教师要通过循序渐进的讲解、演示和实验, 让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技术[7]。刘畅[1]结合数据库课程的特点, 提出了一种项目驱动式的“数据库原理”课程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以数据库课程中的内容为主线, 以项目为核心, 将数据库课程分块零散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实践教学串联起来, 让学生像在做数据库开发工作那样, 不断地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从而经历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研究过程, 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实际上, 数据库的基础理论较为抽象难懂, 自学起来较为困难。因此, 在设计案例教学法时, 无法沿袭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步骤, 因为, 无论是安排学生课前预习还是课堂讨论, 都比较困难, 教师有必要在开展案例讨论之前, 进行适度的讲解。本论文将根据计算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特点, 在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二、学科特点及教学现状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具有以下特点:首先, 需要掌握很多基础理论, 比如:函数依赖、范式、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等, 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 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理解和掌握。其次, 数据库课程中的前后内容关联性较强, 比如:数据库的设计需要参照三层结构两级映射的结构体系进行, 关系模式的构建需要符合范式要求, 要消除不合理的函数依赖关系等。最后, 数据库课程的实践性较强, 所有的基础理论最终都要应用于包括数据管理、数据库编程等在内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学内容抽象难懂、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加上数据库课程的教学领域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脱节严重等问题, 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不高,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而且, 由于教学内容零散、孤立, 学生很难达到系统化了解和综合运用的境界, 学生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应付考试, 很多学生虽然成绩很好, 但是动手能力很差, 不知道如何应用这些基础理论解决现实问题, 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

三、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法设计

针对以往教学方法的不足, 本论文依据《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 设计了一种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方法, 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 问题设计及案例准备。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与管理、法律等文科类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不同, 不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大量高质量的案例形成丰富的案例库, 不需要适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案例, 不需要强调案例形式多样性和案例内容的广泛性, 而是要针对核心教学任务设计一个科学的问题, 并围绕着问题进行案例准备, 要求所设计的案例, 在纵向上能体现出数据库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完整生命周期, 在横向上能覆盖《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要求掌握的所有基础理论。

比如我们要求学生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所涉及的基础理论, 设计和开发一个学生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完成以下任务:查询出有哪些学生选修的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由教授开设。要完成该任务, 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以及应用到的理论包括: (1) 描述教学关系, 需要绘制E-R图; (2) 将E-R图转换成合理的关系模式, 并编制数据表, 需要应用范式理论和函数依赖理论; (3) 将数据文件保存在物理磁盘上, 要求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并能进行高效检索, 需要应用物理结构设计理论; (4) 客户从操作终端检索所需要的信息, 形成视图, 需要应用SQL语言; (5) 保证数据视图—数据表—存储结构之间的相互独立、相互关联的关系, 需要依赖数据库系统的三层结构和两级映射。案例需要围绕着上述内容进行设计, 不能遗漏。

2. 基础理论的讲解。

由教师进行精练的理论知识讲解, 讲解过程最好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介绍在哪些环节需要用到它, 这样有助于将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见表1。

3. 问题分解及教学过程控制。

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设计阶段所布局的问题, 引导学生将核心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 在依次解决子问题的过程中主动的学习《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中的基础理论, 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度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 适时地进行讲解和点评, 确保学生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和灵活应用 (表2) 。

4. 总结和评价。

对案例教学法的全过程进行回顾, 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 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 并从以下三个维度评价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方法的总体效果: (1) 案例维度, 包括案例项目的构思、任务的分解以及问题的设计; (2) 教学过程维度, 包括课前的准备、课中的引导和控制、课后总结等; (3) 绩效维度, 包括教师表现、学生成绩、课堂反映等。

四、结语

基于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 要求教师围绕着课程的教学任务和课程内容进行案例设计, 案例由若干个问题构成,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主动学习课程的理论知识, 并达到灵活应用的效果。在案例探讨的过程中, 教师扮演的是引导和辅助的角色, 一方面, 引导学生按照设计的流程和步骤进行案例的分析和探讨, 另一方面, 负责讲解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虽然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但是, 随着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的进步以及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模式将不断趋于合理。

摘要: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以课程内容为中心, 以教师讲授为主导, 学生被动接受, 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低下, 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本论文针对《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 提出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通过案例的设计和问题的分解, 达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分析和处理案例的过程中, 熟练掌握课程内容的目的。

关键词: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数据库

参考文献

[1]刘畅.案例法和项目驱动法在“数据库原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09, (19) :75-77.

[2]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 (1) :59-61.

[3]李文武.工商管理专业本地化案例教学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 2011, 22 (1) :49-52.

[4]杨慧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6) :23-28.

[5]汪斌, 陈晰辉, 赵志青, 等.案例教学结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3, 27 (5) :592-594.

[6]冯永忠, 韩新辉, 任广鑫, 杨改河.案例教学方法在农业资源与区划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1) :11133-11134.

[7]张海燕, 陈志泊, 王春玲.《高级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9) :126-127.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 篇2

1.1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模式,无法使得学生体会到主人公的身份,单凭听老师讲,无法是其亲身感受计算机操作的乐趣。而当学生实际操作时,往往还是要边问边看边操作,教师在90分钟的课堂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如此一来,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授课效果。

1.2虽然素质教学不断深入课堂,但仍无法摆脱传统授课方法的束缚,老师要求学生怎样做,学生招就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新知识的探索热情。

2.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三要素是任务、目的、及时间要求。其中任务时前提,目的是出发点及落脚点,而时间则是对任务的限定。

学生的主体性、实践的导向性是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指导作用。在此过程中,任务的来源大多与典型案例有关,学生可以结合成小组,以讨论的形式研究和解决难题,为个体的思维拓展及团队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被人诟病已久的传统教学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存在一定的优势,例如,它所依存的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它的情境创设及自主学习环节。就教学目的而言,传统的教学法较倾向于传授知识和技能,然而后者侧重于运用。就教师作用上来说,前者是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起主体作用,而后者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就学生的角色而言,在传统教学中,二者是被动与主动之分。

4.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中我们以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任务来驱动学生的学习。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只要是通过案例来显现问题,实现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4.1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的主要脉络是建立在实际的任务安排的基础上,并且教师会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选择相适应的任务,在给学生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也相应的进行。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教学任务也会相应地实现。

4.2任务的数量一般控制在四个以内,但具体的还要请教师仔细考量,教师可以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以及自己对课程的思考,灵活的做出调整,调整任务的数量及内容。但制得住注意的一点是,教师的思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不脱离实际。另外,学生也可以积极参与任务的选定,及与教师协商探讨之下,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学任务范围内的任务。

4.3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是基于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以协调合作为方式,通过积极发挥个体的智慧,同时结合集体的力量,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完成既定的任务。

4.4学生的平时表现及平时成绩的评判比较灵活,也比较全面,具体分为三级来评判:第一级是有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打分;第二级是各小组成员之间根据个人对此项任务的贡献情况进行打分;第三级则是每一位同学对自己的变现打分。综合以上三项,得出最终的分数。

5.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的实践

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根据一个实际需求完成一个文档排版、演示文稿制作、电子表格的使用等。在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制作“求职简历”或者简易式毕业论文模板的操作,来达到多Word模块教学的基本操作的掌握。同样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小组制作“展学校风采”的PPT制作竞赛,以熟练演示文稿的制作步骤。还可以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帮助下,将班费的收支情况以及学生的到课情况进行电子表格的统计,此任务一举两得。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一定要融入教师的指导功能,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及在此之中遇到的问题,同步记录学生的任务进行情况。在不断的教学探索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任务的提出、任务的分析、任务的分配及结果的评定。教师可以以“期末成绩汇总表”的制作及分析来引出Excel的基本概念及功能:创设情境:假设你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请你用计算机帮助老师设计一个“期末成绩汇总表”,登记班上同学的考试成绩并分析考试结果。条件:利用所有office知识完成。

分析任务:(1)录入表格中的所有数据并使表格美化,就能引出“格式设置”和“基本操作”的知识点。(2)要进行计算、统计,就能引出“单元格地址引用”、“公式与函数计算”、“数据管理”的知识点。(3)为解决重复计算的烦恼,就能引出“自动填充功能”的知识点。

展开学习:学生可以根据一些辅助教学的工具,例如网络、教科书、导学案、参考材料等先进性初步的操作,其次,再根据教师的指导加以修改和美化。

实践过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分组,安排学生独立上机操作,依据之前自己的思路,再加上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要从旁协助,及时记录问题,解决问题。

结果总结:最后教师要对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及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最后的总结及讲解。将学生出现多的问题集中讲解,并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积极表扬也鼓励学生敢于面对错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小结

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的侧重点在于“授人以渔”而非仅仅“授之以鱼”。在这种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更加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能够良好的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更好的,运用和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伍宏钰,杨桃.任务驱动式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G].福建电脑,2013,9.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 篇3

【关键词】任务驱动式 大学英语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前言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而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是当前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文章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来探讨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翻转课堂通过微课形式的学习内容以及课前微视频,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进度和速度,在教师的个性化指导下实现掌握学习。转课堂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并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在课下学习知识、解决问题,在不断的沟通、探讨与交流中,强化了学生社交能力。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对于高职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介

1.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林地公园高中。2007年春,该校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开始使用录屏软件录制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讲课声音,并将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让学生在家看教学视频,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并对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模式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翻转课堂”是相对传统课堂的教学过程而言的。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简称翻转课堂或反转课堂。

2.翻转课堂的本质。概括来说,传统教学过程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来完成,而知识内化则需要学生在课后通过作业、操作或者实践来完成。当这种形式受到了颠覆,知识传授通过视频播放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在课堂上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而完成的,就形成了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实现了将学习主体归还于学习者。其最大好处就是增加了师生、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翻转课堂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放在课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自主执行任务,其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更积极有效。

三、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

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将总体教学目标细化为单元子目标,再将单元目标转化为子任务提供给学生,根据细化的任务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制作相应的学习资料。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应尽量围绕任务的解决,同时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学习者在实施任务的同时,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掌握来完成子任务。通过子任务的完成,最终实现总体教学目标。

四、任务驱动式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

目前,很多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缺乏特色,教学方法陈旧,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也一直成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改革的几大难题。而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模式改进了传统课堂的弊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可操作的单项任务,任务即是起点又是考察学习效果的落脚点,以任务为驱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利于实现知识内化和达成教学目标。在设计模式时,应以课前和课中两个教学环境的创设为主。针对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实现课下教师及学生间的交流互动等。伴随不同形式的交流互动,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实质内涵,有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课前教学模式。在课前,教师发布课前学习任务后将教学课件、微视频等学习资料上传。学生则通过手机和电脑平台看、听、读教师上传的资料,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提出自己的问题及疑问供大家讨论,通过平台记录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反馈给教师,完成课前的“知识获取”过程。

学生在完成“知识获取”后,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网络平台上完成一定的课前练习,预习朗读单词并填写《课前学习任务单》,教师根据学生上传的《课前学习任务单》,收集有代表性及典型性的问题。翻转课堂教学过程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师通过学习平台中的测试系统、微信、QQ、论坛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测量,修正自己的教学设计,考虑如何引导、答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以便创立问题情境,为课堂教学作好准备。

《Unit Seven Paying a Visit》是大学英语课程中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就以这篇课文为例,介绍《课前学习任务单》:

(1)达成目标。通过阅读文章,观看教学PPT,学习拜访时要注意的一些基本礼仪及相关的词汇、短语、句型:通过学习,写出英国人的拜访礼仪。

(2)学习任务

A: 基本任务:(70分)

①朗读单词及课文,读熟后上传至手机终端。(10分)

②听读课文,写出中文大意。(15分)(请写在任务单的背面)

③跟读功能句,读熟后上传至手机终端。(15分)

④熟读对话,和同伴新编一个对话,并表演出来。(25分)

⑤完成练习,将不懂或困难的题号标出来:(5分)

B: 拓展任务:(20分)

①归纳拜访时的常用句型。(10分)

②请在上课时分享其它方面的拜访礼仪。(10分)

(3)问题或建议(10分)

针对课文内容,提出1-2个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将课前任务完成情况与学分挂靠起来,鼓励学生完成课前任务。同时定期对能按时完成课前任务的同学给予表彰,以激励全体同学形成良好的学风。

2.课中教学模式。课中教学模式分为师生互动探索问题以及小组讨论展示汇报两个阶段。通过这两个阶段完成课上“知识内化”过程。

(1)师生互动探索问题阶段。教师先根据题目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成员先对问题进行独立研究,再通过讨论进行协作探究。教师通过组织组内交流和组间答疑活动,尽量使更多的问题由学生自行解决,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过程。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自学情况并结合学生上传的学习任务单进行检测,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有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有难度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则可以请教教师。

(2)小组讨论展示汇报阶段。在小组讨论展示汇报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或小组来展示成果。学生经过独立研究和协作探究后,将本小组的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成果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演讲、辩论等,以加深学生对该问题所涉及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对话,学生根据主线编对话并表演,然后教师根据小组展示汇报的情况进行反馈点评。通过这种学习成果交流展示设计,实现学生团队精神的提升。对过程的评价强调学生在独立研究和小组协作中的表现,对结果的评价强调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对完成任务的学生要予以表扬或奖励加分。

五、总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成熟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文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设计了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教学模式与课中教学模式两方面研究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有效应用。任务驱动式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实施、实际问题的解决贯穿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得以充分体现,因此对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对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2]李海龙.邓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务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3(9).

[3]张志林.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2):173-175.

[4]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任务驱动法教学案例一 篇4

案例背景:“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信息技术课中广为使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些尝试,因为笔者教授十个班的信息技术课,所以可以利用一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对普通教学方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实践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是相当有效的教学方法。

案例主题:应用普通教学法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对比,检验教学效果 案例事件:笔者有一堂课是教学生如何申请免费邮箱,并通过自己申请的邮箱发邮件到指定的邮箱。笔者下午一共是两节课,分别是七(2)班七(3)班的。第一节是七(2)班。在第一节给七(2)班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通过多媒体演示软件,向学生进行屏幕广播,也就是我在教师机上演示,学生在下面观看屏幕,我按照教学步骤,打开传神2000虚拟网站,按照申请免费邮箱的步骤一步一步的讲解,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讲解完毕,学生再自己练习,练习过程中会出现比如“此用户名已存在”、“您输入的用户名不合法”等小问题,这时我就要给每个同学解释,把自己搞得很累,但一堂课下来效果并不好,到课后只有二十来位同学成功的申请了邮箱并发送了邮件。

因为七(2)班的课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给七(3)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因为大家都是新升入初中的学生,为了学好这门课,同学们可能会对我有一些建议和意见,但是当着我的面可能不太好意思讲,因此可以通过给我发送电子邮件来实现。这样一说,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课堂的气氛马上就活跃了起来,我马上又指出学习的方法,一是可以在课本中找申请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同学间合作探究学习,尝试着如何去申请免费邮箱,并且看谁最早完成,给我的邮箱中发送电子邮件。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当有某位同学成功发送邮件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我已经收到了某某同学发来的邮件了,然后这样我不断的刺激还没有成功发送的学生,此时这些还没有成功申请、发送的学生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已经完成的同学,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全班基本上都成功的发送了电子邮件,最后我还趁着同学情绪高涨的时候,问他们在申请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问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这样一来,申请邮箱需要注意的地方基本上都涵盖在所发生的问题中了,学生们都记忆深刻。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还在津津有味的探讨刚才的过程,这节课取得了非常好的课堂效果。

案例分析与启示:通过采用任务驱动和不采用任务驱动的对比实验,证实了在课堂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较好,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善于去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乐趣,只要有了乐趣,学生就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从这个案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到两点:

(一)在采用“任务驱动”法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创造真实,良好的情境。要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首先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进入学习的境界,这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另外,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因此,我在上课的导入时,首先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感觉到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是相当重要的。此外还要注意在驱动的过程中,不断的给学生刺激,激发学生通过各种方法去完成任务。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关键是设计好任务

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成败就在于任务的设计,好的任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完成课堂的教学要求,而失败的任务设计只能让学生有一种望而生畏、无力完成的感觉,这样的任务,不管怎样驱动学生也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应该具备以下四点:

1、科学性,任务的设计不仅要考虑信息技术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特点,由浅入深、合理安排,不宜将任务设置的过深、过于繁琐,让学生无所适从。

2、教育性,任务的教育性体现在任务的实施与完成过程中,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互助、不怕困难的品质,通过完成任务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

3、实用性,任务的设计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其感到不是在学习很空洞的知识理论,而是在完成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小问题而已。

任务驱动式的案例教学 篇5

1 课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课程教学现已基本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 并且通过引入案例分析等形式来丰富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学生参与课堂度不高、由于缺乏实际演练实际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是存在。

1.1 课程入门障碍

管理学是一门交叉、边缘学科, 教材内容偏重于管理职能的介绍, 较为系统和理论;而学生刚进入大学, 没有相应的理论基础, 并且没有形成相应的学习方法, 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

1.2 教学手段相对单一, 缺乏教学情境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 虽能保证充足的信息量, 把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但一次课下来学生吸收接纳的知识有限, 需采用其他形式加以强化;引入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虽把理论内容形象化, 但因缺少学生熟悉的情境, 学生很难进入状态或角色, 故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课堂气氛也较沉闷。

1.3 课程考核形式单一

现有的考核方式以期终的书面考核形式为主, 较为单一, 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状态, 也无法体现在实际操作中的管理水平, 在实际教学中因没有过程性的评价要求,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难调动。

2“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的运用

在实际教学中, 以学生为主体, 采用“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的情境教学手段, 通过自主学习、团队学习等学习方式, 构建互动式、开放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而实现对学生知识目标的掌握, 能力目标、素质目标的培养。

2.1“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管理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将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融入教学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围绕任务展开学习, 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 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该教学方法是将传统的“案例式”教学融入“任务驱动”元素, 将课堂最终还给学生。可以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管理情境和管理过程, 从而建立真实的管理感受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2.1.1 创设情境

创设与当前管理主题相关的、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情境, 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 唤起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将知识点与实际顺利衔接。

2.1.2 确定任务

在创设的情境下, 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紧密相关的任务, 让学生面临一个立即需解决的问题。任务的解决可以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运用相关的知识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 进而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理想的平台

2.1.3 自主、协作学习

该阶段主要让学生通过交流协作, 自主解决问题, 教师作为辅助者, 提供一些关键性线索。对于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突显的问题, 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1.4 效果评价

效果评价实行过程化、多元化的评价, 由师生共同参与, 制定评价标准, 一方面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 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 另一方面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2.2 教学效果

该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带动理论学习, 具有生动、具体的特点, 针对大一学生从未接触过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经验的特点该方法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2.3 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2.3.1 调动学生课前准备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学生的参与热情是该教学法是否有效的重要前提, 所以教师应在课前大力宣传, 课中积极引导, 课后给予肯定。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有参与的热情, 另一方面学生也会仔细体会, 多次回忆, 加深印象。

2.3.2 控制课堂节奏,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该教学方法每次时间一般控制在80分钟以内, 在这有限的时间中, 教师要合理分配时间比例。第一阶段 (10分钟) , 创设案例情境, 布置任务;第二阶段, 任务实施, 因学生组要组队、讨论并实施方案, 所以安排40-50分钟;第三阶段 (15分钟) , 学生团队交流;最后, 教师10分钟左右总结及评价。

2.3.3 充分准备及合理点评。

教师应根据课程主题、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案例及任务, 充分运用多媒体将文字、图形、图片、声音等直观展现给学生, 创建情境。讨论之中, 教师应合理过渡, 既不影响学生判断, 也不跑题或耽误时间。讨论结束, 教师的点评应客观准确和积极鼓励。一方面要客观评价;另一方面, 也要对学生正面鼓励, 保护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期今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采用“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 可以实现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做到学习与应用“无缝”对接, 使学生们真正融入课堂, 形成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一体化, 进而实现知识型学习向能力型学习的转变。

摘要:《管理基础与实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在实际教学中, 既要保证理论的讲授, 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文通过揉合案例教学法和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激发学生积极性, 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案例式,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文娟.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探析和改进[J].经营管理者, 2012 (16) .

[2]任真礼.基于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的探讨[J].市场周刊, 2008 (5) .

[3]狄寒梅.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职业时空, 2011, 1 (3) .

[4]张国平.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突破技巧[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 (9) .

[5]冯国珍.管理学课程实践型教学方法应用效果调查和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0 (5) .

上一篇:数学课堂的活动模式下一篇:说话训练微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