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课堂教学模式十篇

2024-09-10

人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1

人本主义教育观认为:人这一个体是教育的对象, 实现这一个体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教育的目的, 这体现了人文主义“全人教育”的哲学思想。因此, 教育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教育对象有完整性的关注。人本主义教育家卡尔·罗杰斯主张尊重学生个体, 鼓励个体自主学习, 认为社会互动是人本主义教育观实现的重要方式。从人类行为选择及其所处环境的关系来看, 人本主义教育观其实是在强调和关注如何将多种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手段融为一体, 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 并通过这个教学体系来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学生作为教育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 从人本主义教育观来看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第一, 形成较为成熟、完整的自我概念, 思维方式和社会认知能力出现了变化, 思维方式逐渐由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过渡, 社会认知能力随着经历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扩大和强化。第二, 基于专业形成了以职业为中心的学习取向。大学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学习的专业性, 大学生一进入大学就选择了自己要攻读的专业并成为其今后所努力的方向和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 大学生接受和选择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职业倾向性。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中的大学生, 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着力解决当前或将来学习、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第三, 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大学生的学习过程, 是对知识和信息的接受、加工、储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具有明显的主观能动性。另外, 大学生在对所学知识逐渐理解、掌握和巩固的基础上, 独立思考、探索创造能力日渐增强。

此外,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社会急剧变迁和信息大爆炸的时期, 这一个时代将他们置于一个多元化和开放性的教育环境体系当中。无论从主观能力还是客观环境来判断, 我们都认为大学生具备了自主选择学习手段、学习方式的能力, 也具有自主学习的需求。

2 空间教学模式建构人本主义实践

世界大学城是一座网络虚拟城市, 在这座网络虚拟城市中有丰富的视频、音乐、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 越来越多的院校引进世界大学城作为日常教学的新平台, 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平台能够全天候无限制的相互沟通、全时学习、及时反馈等。

综合国内外关于教育模式的相关认识, 我们比较倾向于教学模式即教学方式, 是基于特定的教学情景而选择相适应的、带有一定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是一定的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教学行为系统。下面将在人本主义教育观指导下的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建构作出探讨。

2.1 实施步骤

2.1.1 准备阶段

教师的课前准备是教学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即通常所说的“备课”。

(1) 了解和认识学习主题。对学习主体的了解和认识, 可以使施教者对教学对象的学习准备状态及学习风格有一个了解, 以便因材施教。一方面, 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较为成熟、完整的自我概念, 思维方式的转化和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围绕专业形成了以职业为中心的学习取向。另一方面,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 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2) 解构工作过程和建构学习资源。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与行业产业发展紧密结合, 实行和强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因此, 我们应该按照行业企业工作标准, 依托特定的工作岗位将具体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解构成不同的、紧密联系的工作单元, 在教学实施中, 将其转换成对应的、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和素质点。其次, 根据某一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课程体系的实际内容逐一建构所需的课程资源。

(3) 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 可以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指明既定的方向, 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 在每门课程或者每一个课程单元, 教师都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2.1.2 操作阶段

(1) 设计教学环境。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环境, 一般包括教师个人基本情况介绍、课程教学系统和主界面的留言互动系统等。课程教学系统一般又包括:教学/学习系统、教学/学习资源库和教学/学习管理系统。这三大系统中, 第一部分“教学/学习系统”是主系统, 包括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课间讨论、自动答疑系统、师生交互系统、基本WEB的虚拟学习系统等, 构建了泛中心的学习环境和教学共同体。第二部分资源库不仅可整合 (电子) 教材, 还可融入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原创的、自主开发的素材和课件, 包括教师对各种知识源进行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主题学习资源、优秀的教学视频、名师的学习策略与文化讲座、教学案例、电子教案, 富有创意的学生作品, 师生交互资源、各种考试专题讲座、在线测试等等。第三部分教学管理系统主要是通过网络链接的方式将学生名单整合在一份电子表格上, 教师不仅能够通过链接了解学生姓名等主要信息, 随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等, 还可以和学生进行在线单个、群组式的互动交流。

(2) 组织教学资源。依靠已有的网络教学环境, 围绕教学目标, 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提纲挈领的组织自己的教学资源, 建立一个有益于施教和受教双方主体、多角度全方位、体现学生个性和特色、能够不断更新和生发的课程体系, 以及构建课内课外两种教学地点兼备、纸质电子多种教材形式并存、课堂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个性化课程资源模块, 这不仅满足了课堂教学的需要, 还可以满足学生课下复习巩固的需求, 满足其他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获取知识的需求, 从而有助于实现人本主义教育观所倡导的“全人”发展, 体现大学办学中使学生获得综合性发展的理念和宗旨。

(3) 实施教学过程。教师在上课之前依据学生特征、课程要求等设计和创建自己空间栏目, 然后将与解构工作过程相对应的教学内容“打碎”之后再“装入”各个栏目下的“资源库”。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按照教学设计, 首先向学生展示授课提纲, 使学生建构一个“图景式”的整体知识框架, 然后教师扮演指导者或者“引路人”的角色引导学生理解具体的知识点, 掌握对应的技能或者能力, 同时注重学生基本素养的塑造。

2.2 实施原则

(1) 灵活变通原则。教学模式是一种概括化、简约化的教学范型, 它只是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整体框架。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自己的授课风格和个人偏好等做出相应的调整或创新, 实现教学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其次, 社会发展所建构的教学环境和我们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千差万别, 教师在运用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时, 应充分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相关因素, 恰当地取舍、调节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及各环节的具体实施步骤, 使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更充分地发挥应有的作用。

(2) 统一性原则。按照人本主义教育观的目的即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来看, 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的建构应该遵循统一性原则, 主要包括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智商和情商的统一。具体而言, 我们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 应警惕计算机技术对人性的消磨,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情感的传达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不可否认, 人的情商或曰非智力因素比智力更为重要, 因此, 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 应重视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述两个方面, 是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必须关注和克服的顽疾。

(3) 互动性原则。无论从社会学的社会互动理论还是从传播学的学科角度来看,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或者教学信息的反馈都显得不可或缺。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提供了这种互动或反馈的广阔平台, 从而满足了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各自需求, 搭建了多方交流沟通的桥梁。

3 结语

世界大学城空间依托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 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在场”体验的严格的时空限制, 构建了一种将传统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模式紧密结合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教学双方主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无差别的个性化学习和教学互动。我们应该理性地审视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 发挥其优势, 克服其弊端, 使其效用实现最大化。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文章以人本主义教育观为理论指导, 结合长沙民政学院近三年对世界大学城的空间教学实践, 试图建构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模式, 期冀能在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人本主义,世界大学城,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

参考文献

[1]杨晰.人本主义视野下对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的超越[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2) .

[2]刘洪宇.空间革命—高职院校开放发展的新起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3) .

[3]杨楚欣.高职院校知识共享应用案例分析[J].职教论坛, 2012 (15) .

[4]谢泉峰.职教新干线空间群组与课堂教学互动学习模式[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 (1) .

[5]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 (第二版) [M].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12.

人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2

关键词:小学管理,积极性,以人为本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家亟须各种人才, 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总是出现各种问题, 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国家逐渐加大了对各级教育的投入, 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新课程改革。各级教育部门在这种背景下, 纷纷结合自身发展情况, 进行相应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处于教育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 在这种背景下, 部分学校教师在结合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国内外相关的教育成果, 大胆创新实践, 找到了许多新型管理模式, 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调查研究, 系统分析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以期促进我国小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制约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在课程大纲的指导下, 按照相应的教学任务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 教师将教学主要以“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自己主要的教学目标, 一旦在教学活动中偏离这些目标, 就会被认为是不合常理, 遭到其他人的批评。同时, 学生在学校学习中往往被应试教育的各种制度和考核标准束缚, 将教材作为最主要的工具, 按照学校规定来进行学习和生活, 稍微偏离就会被制止。在这种教育模式下, 教师和学生都难以得到尊重, 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都会被束缚, 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传统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了分数的重要性, 往往以分数衡量学生成绩的好坏和综合素质的高低, 并衡量教师的成绩, 导致小学管理过分强调语文、数学和英语的重要性, 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 小学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生对各方面都有好奇心, 这就要求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发展特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综合教学,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不利于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度重视分数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主张通过学生成绩来衡量一切, 衡量教师的一切教学成果, 使得教师不得不以应试教育模式来教学生, 会逐渐丧失对自身职业的兴趣, 沦为纯粹的教书匠, 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负担, 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不利于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二、小学管理中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分析

正是小学传统教育模式出现了如此多的问题, 才会促使人们积极思考, 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人本化管理模式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小学教学管理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鼓励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参与其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制度, 加强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关心和照顾。但是, 在当前的教育制度下, 并没有对一线教师和学生给予重视, 导致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无法得到采纳, 不利于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2.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

人本化管理模式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采用人文化的方法来进行相应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要全面放手, 大胆地让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给予教师一定的空间和权力, 让他们拥有足够的时间来形成新的想法和工作方式, 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同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因材施教,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和教师通过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方式来积极地影响和带动家长, 将这种文化推向社会。

3.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人为本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 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 传统教育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尤其是作为教育基础的小学教育, 更是应该不断改革, 采用人本化管理模式。这就要求, 小学教育管理应该在充分了解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上, 全面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文化,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教学效率, 促进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浅析英语人本教育课堂模式 篇3

一、对“人本教育”课堂模式理解和应用

学生到了初中,成绩分化非常明显,个别学生丧失了求学的信心,尤其英语学习方面,学生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因此,“人本教育”要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特点,将关注学生发展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因材施教。

1.课前展示

在“人本教育”课堂上,学生是展示者、是演员,教师是点拨者、是导演,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共同点拨,评价他人,共同成长、进步,体验到成功自信的快乐。让学生主持课前展示活动,他们自己设计,自己找材料,每组科代表自己把关,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缩短了学生间的差异,把枯燥的背单词、短语、句型融合到课前展示活动中,达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此环节深受同学们的欢迎。老的教学模式犹如一潭死水;新的教学改革一石激起千层浪,浪花朵朵,水珠四溅。

有人说:课堂教学改革,是在走形式;也有人说: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我觉得:课堂教学改革,以人为本,在学生中,引进竞争机制,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通往成功的桥梁,非常必要,迫在眉睫。

课前10分钟展示。让学生展示自我,是提高学生主持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养成主人翁意识,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我的课堂我做主”。我能学的知识老师不用教,我不会的知识老师你来讲。当然,课前十分钟老师布置的内容和知识点,不能千篇一律,不能让学生信马游纲。老师在有计划布置好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发挥独创,发挥潜能。

2 确定学习目标。

使学生不至于盲目学习,找不準目标。我制作的课件,首先让学生找准本节课的重点词汇、短语及句型。掌握那些知识点以后,把书后题确定在学习目标之内。这样学生对本课知识不至于盲人摸象。

师、生破译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步骤不可缺失。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但是千万不能老师全部放手不管,这是不对的。因为学生毕竟不是老师,很多知识不会,这是正常的,这样需要老师诱导,启发,直至学生答对为止。对于学生不会的知识。老师要给学生解疑、答案。这样才能让学生最后学会知识。

3.合作探究

这个环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每个神经点,让他们都兴奋起来,让组内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我们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生活中开始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熟悉问题, 要求学生们四人为一组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必须使用条件状语从句来表达.学生们在这种半开放性的语言情景下,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交流和讨论, 提出的建议有: If you are too heavy, you’d better take a lot of exercise, such as playing basketball, go running, etc. It’s important for you to eat less for dinner. 学生可能会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在该环节中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应该如何感恩父母和老师,另外遇到困难应该学会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也是关注学生情感的教育。这样就激活全班同学的学习氛围。把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

4.展示汇报

这一环节是“人本教育”课堂模式的课堂上的最大亮点。“人本教育”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展示这一天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时间和空间。要充分调动学生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要充分利用同层角逐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让竞争贯穿于整个课堂。有了竞争,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变成学生喜欢的一种游戏活动。课堂在竞争中变得无限精彩。“人本教育”的课堂,课前展示有竞争,合作探究有竞争,展示汇报有竞争,强化训练有竞争。竞争无处不在,竞争贯穿课堂始终。让同学们体验课堂成功的自信和快乐。

5验收与考试,总结规律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习一段知识后,必须让学生总结积累知识点。总结规律,让学生通过编顺口溜形式编出自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这样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才能终身不忘。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感受

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人本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中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尝试,取得的成果虽十分显著,但还有一些地方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1.思维方式的变革

课堂教学改革不只是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是教师教学思想和学生学习思想的改革,只有在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这个教学原则,教师才能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学生才可能真正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进行下去。新课改实施后,教师的思想转变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然而对于学生的思想转变问题只是提及,并没有太重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体的思想若不转变过来,何谈课改的实施?因此,在对教师进行课改培训的同时,是否也应考虑如何让学生树立“学习主体”的思想。学生主体位置应摆正。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解道、受业之人。所以一言堂,满堂灌不能把知识让学生乐于接受,而是被动接受,这是不对的。我们学会了邱教授的尝试教学。让学生在尝试教育中成长。并不是一提到新的课程,就要将传统的训练方法一概推翻。我们应注意继承传统训练方法中的合理成分,如repeat ,imitate ,recite, make up sentences, retell a story等,但我们可以采取创新的活动形式,注意时间的控制和多种方式的交替,动静结合,张驰交替,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学生为主体,必须让学生行动起来。让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动脑子想,学会思考问题;动手写,让学生熟练写字解题;张口说,让学生发表见解。各科安排课代表,每组都有课代表。每人都当课代表。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都当课代表。这样人人发挥主人翁意识,都去思考问题,都去寻找答案。每人、全组、全班都在动,形成高效集体。

(1) 让学生说话——解放学生口。老师不要自己口干舌燥地去讲题。把课堂说话的空间留给学生。因为学生爱自我表现。在老师、学生面前爱自我展示。这是学生年龄固有特点,老师不应抑制,要因势利导。课堂上,教师尽量使用一些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如:Good morning Class.Class beginsGood.Right or wrong?随着学生语言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应根据情况自然而流畅地使用课堂用语。如:How are you today?Let's begin a Hew lesson.What did we learn in the last lesson?Pay attentiont.yourspelling/pronounation.Please turn to page…

(2)让学生写字——解放学生手。学生多动手写单词,计算试题,画画。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让学生动手,亲自操作是被动教学。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才能熟能生巧。

(3)让学生思考——解放学生脑。学习的根本是让学生会动脑筋,自己会思考解题思路。老师只不过是学生的柺棍。学生就像孩子学走路,开此学站,然后学走,最后学跑。学会思考的人才会有发展。

2.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许多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是他们认为学习从来就没有让他们体会到成功,他们的学习能力是遭到质疑的。在“人本教育”的课堂模式中,体会学习的成功是这一模式的一个重要目的。如何才能体会到成功呢?一般来说,在自己比较擅长的领域容易有自信,获得成功的几率大,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因此擅长的领域各不相同,要使他们先在这个领域取得成功,建立学习的自信,从而在其他的领域(学科)取得进步。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本教育”课堂教育模式可以说是全方位、立体、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一种模式,把每一个学生、每一位老师和每一个科目都包括在内。这就要求各科目任课老师应该多和班主任老师联系、沟通,掌握每个学生擅长的领域,对学生的了解不能仅仅局限在自己所教学科学习的情况,而是从整体上了解其学习情况,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体会学习的成功。

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论文 篇4

长期以来,翻译教学还是在老师讲授、学生接受的老路上前行,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不用提对翻译知识的领悟了。由此可见,传统的翻译教学理念存在着种种弊端,已经不适应现代英语翻译教学的趋势。而基于罗杰斯于1982年提出的系统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人本主义教学模式则是当前翻译教学改革的新方向。他认为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这才是翻译这门实践性极强课程应该追寻的方向。

二、翻译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翻译课堂基本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更多扮演“打字员”角色,课堂上记翻译理论,记翻译例句,记翻译技巧,而下课后则将笔记本束之高阁。这样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只能是“打字机”而不是有自主翻译能力的译员。只有真正摆正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从地位,才能真正把学生从应试教育转向综合素质培养的正确轨道上来。长期来看,翻译教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翻译课程设置不合理。虽然在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的制定上都把翻译认定为一门必修课,但是课时极其有限。以甘肃政法学院为例,翻译课程(笔译)开设于三年级,一共是两个学期,但是每周只有两课时,也就是说英语专业学生这一年只有72学时(只有短短3天时间)。再有,大部分外语院系只开设普通翻译课程,讲授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技巧。而对于时代性很强的应用翻译,由于课时的限制,都未能开设,这就存在课程单一问题。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发现自己在学校所修的翻译课程根本无法在实际工作中给予他们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第二,翻译教材陈旧,与时代脱节。目前,大多数翻译教材依然停留在单纯讲解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阶段,但是真正可以做到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并在讲解中融入理论的则很少。这就造成很多学生观念中的翻译理论无用论、翻译实践自由论。由于缺乏相应翻译理论的指导,学生的翻译实践的有效性也就无从谈起。再者,由于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发展,翻译教材中很多供教师和学生进行翻译学习和参考的译例过时,缺乏系统性。学生学起来因而枯燥也就不会产生兴趣。

第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在基础翻译课程的教学中单一沉闷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学生口中的翻译课就是枯燥无味的代名词。很多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是局限于传统思维模式,翻译教学手段上落后,仍然采用的是老师口头讲解、学生课堂记笔记课下完成练习的模式,这使学生产生了错觉,认为翻译课程的最终目的就是贴近老师提供的参考译文。这偏离了翻译教学的本质,那就是具备过硬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宽广的知识面的综合性翻译人才。长此以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日益缺乏,当他们自己遇到语篇翻译时还是无从下手。以上阐述的种种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典型性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扼杀了学生对翻译中出现种种问题的求知欲。

三、人本主义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学习对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件身心愉悦的事情,应该享受的是从学习中所获得的满足感而不是学习所带来的功利性;

第二,教师不应只是知识传播者,更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推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及时关注学习中出现的心态变化和情感波动。

第三,教师在课堂的角色是辅助者、支持者而不是绝对的权威。在人本主义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和参与度发生了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再是课堂的操控者而应该积极融入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引路人。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体,去追寻知识的本质,探究信息的真相。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当以最大可能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翻译课程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实际能力之上,结合学生兴趣特点并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并为最终打好语言基础、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与综合素质服务的学科。

四、人本主义翻译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

1.教师的支架作用。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起到课堂教学的架构作用,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他们才是学习过程的主宰者,并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愉快。实际操作如下:

第一,在翻译教学内容的使用上要与时俱进,具有针对性地去选取那些符合学生兴趣和实际翻译能力的内容。虽然教材的选取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充分依赖于授课教师的主观思维,但是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引导下,教师在收集、编写和设计相关翻译材料的过程应该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选择那些能促使学生发挥认知潜力的内容。就学生翻译能力培养的角度而言,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接触最多的就是应用类型的翻译文本,例如:法律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等。而在目前所使用的大部分教材,都是以文学材料的文本为主,其他类型的不多见;那么教师在课堂讲解中就要通过多种方式来丰富课本的素材,尽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选择那些和学生需求息息相关的`文本材料,让学生对他们有认同感、有响应度。当然,教师在这方面要起到严格的把关作用,因为学生们更乐于选择那些娱乐性强,他们认知度最高的材料,而往往这些材料更偏重于非正式文体,用词简单,结构单一,不能很好地达到翻译学习的目的。教师切记不可放任自流,要事先有设想,一切以学生翻译能力提高为根本目的。

第二,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要多元化。传统的翻译教学观,教师就是拿着参考译文在课堂上对学生译文的一个纠错训练,其本质就是语言训练,然而翻译能力的训练不应该只着眼于语言层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有合理的翻译思维,架构正确的翻译模式。对翻译这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来说,仅靠老师的口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借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中,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是不错的选择。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廖七一认为:“语料库不仅拓展了翻译研究的思路,同时也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更加客观、科学的研究方法,能更加有效地揭示语言的结构、语法、词汇的特征,分析译者语言习惯、语言的行业偏好,连贯形式、主位–述位结构,客观地阐释社会、文化和观念对翻译文本的影响。此外,翻译英语语料库能快捷、可靠地发现和分析一定历史文化中的翻译规范,分析性别差异等对翻译策略和手法的制约,同时还有助于探索翻译的普遍规律。”由此可见,这种借助于计算机的翻译研究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纯粹技巧训练的方式来探索翻译的本质。要想真正提高翻译能力,唯有真正实现教学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使教学形式更加多元化,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2.教师的评价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有积极互动,是全方位的情感交流和沟通。学生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接受者,而是和教师享有同等话语权的课堂主体。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是正确与否的评判者,而是积极学习心态的创建者。因此:

第一,课堂教学中多给予肯定性评价语。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话语就是绝对权威,教师所提供的译文就是最完美的答案。学生基本丧失自主能动性,完全依赖于教师的讲解。事实上,翻译没有绝对正确答案,译本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同译者眼中得出不一样的解释。翻译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应该只关注于所谓的翻译答案,更注重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如何找出翻译文本的难点和重点以及主要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动性。那么,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自由讨论的气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各抒己见,并派代表做最后的陈述发言,在不同小组陈述完毕后,教师带领大家对不同阐释做总结说明,指出大家分析问题的思路的合理性,并最终由大家做出最佳的选择。在把学生的思维模式放在教学评价主体后,大家就会通过反思对课堂已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找出语言现象之外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翻译实践。

第二,课后练习鼓励学生积极进行相互评价。翻译课程的本质就是翻译能力的培养,而翻译能力的培养依赖于翻译实践。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课堂所进行的翻译训练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就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课后练习的数量和质量,并借助多媒体手段对学生译本实行多重评价,把其他同学的评价也作为最终分数的重要参考标准。无形中,这些充当评价者的学生就自主对译本和译文有更深刻的思考,提升了他们对翻译学习的兴趣,引导他们的学习方向。

五、结语

人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5

一、学校在管理上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学校管理理念的主线, 加强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并在管理中把尊重教师的人格、工作以及合理要求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具体来说, 首先要保证学校内部的校务管理公开, 重视民主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 坚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教师, 通过学校自身民主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来促使学校各方面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其次, 学校还要不断创新管理制度体系, 坚持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 增强管理制度制定与修改上的群众性和民主性, 以促使动态管理体系的形成。同时, 还要提升教师在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的制定权、修改权、监督权以及执行权, 切实尊重教师在参与学校管理的各项民主权利, 减少和避免学校各项管理决策执行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

最后, 还要保障与落实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进行管理决策时要多听取教职工的意见, 以保障学校决策管理上的民主性, 促使学校管理中强大协同力与凝聚力的形成。同时, 学校还可以通过聘请校外监督员和开家长会等形式来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以加强校外群众和家长对学校各项管理的监督。此外, 学校还要积极建立校风校纪监督制度、职称评审公开制度以及费用收取公示制度等, 对于涉及到教职工利益和学校改革方面的事项, 学校要实施阶段性的信息公开, 把德治与法治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而增强学校自身的公信力, 促使学校管理水平与治校水平的提升。

二、在“以人为本”治校理念引导下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师 资队伍

教师是实施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在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小学管理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今天, 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和必然要求。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 学校要注重利用目标任务、情感信任、语言行为以及荣誉责任等因素来加强对教师的激励作用, 并积极做好教师自身的思想工作。同时还要注重在物质上增强教师的福利待遇, 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责任感与事业心, 促使教师教育自觉性的提升。此外, 小学校长还要在教师个体自觉和微观激励的基础上, 加强对教师教学管理上的中观调控与宏观指导, 促使三方面的有机结合与相互渗透, 从而实现整体控制的优化。

教学质量作为影响和制约小学教学整体水平提高的主导因素, 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 学校要根据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业务水平来做好管理指导工作, 以促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具体来说, 第一, 学校可以通过层层带教和全方位带教模式的实施, 来为青年教师树立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榜样, 尤其是对于一些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 学校可以通过“导师带教”制度的推行来加强对他们的指导。第二, 学校要加强岗位责任制的建立, 积极实施教学循环制, 促使竞争机制的形成, 确保教师工作机会、条件、责任以及报酬的平等性。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强化教师的责任感, 增强他们工作的动力, 从而让他们在竞争中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第三, 对于一些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优质课评比、公开课教学等方式的实施来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身的机会, 从而让他们在评比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加强教育管理职能的改革与创新

从教育管理要素来看, 学校管理的创新包括目标创新、教育技术创新、结构创新和管理人员创新。当前我国小学管理目标上的创新主要表现为学校自身发展目标的不断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素质教育的推进, 各个小学在进行学校管理时首先要明确学校定位, 并根据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灵活调整管理目标, 从而为学校谋求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 学校管理者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 加强管理模式的创新。这里的创新不仅包括管理者自己工作的创新, 还包括广大教职工人员的创新;也不仅仅是依照安排和计划而从事的某项管理创新活动, 而是积极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 从而更好地彰显教学工作在整个管理工作中的中心位置。

此外, 在组织课堂教学时,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的学习, 坚决避免课堂教学组织的随意性。同时, 教师还要重视对教学的质量检测和常规检查, 积极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通过教学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来优化课堂管理, 从而促使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本化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创新中的一种新型的改革模式。其在小学管理中的有效运用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核心位置, 积极推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学校管理中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并通过教育管理职能的改革与创新来优化学校的管理目标, 从而更好地促使学校管理中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摘要:人本化管理是素质教育推行下所实施的一种科学合理的学校管理模式, 其强调把人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 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来更好地为组织学校的利益参与者提供服务, 进而以实现学校成员个人目标和学校整体目标而进行的相关学校管理。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 实施人本化管理已经成了当前各个小学进行学校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式与路径。本文主要从治校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管理职能创新等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以期更好地推动教学事业与学校管理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人本化管理模式,小学管理,实践,师资队伍,管理职能

参考文献

[1]常旌.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思考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 (管理研究) , 2010 (07) .

[2]尚誉.浅谈人本化管理模式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甘肃科技纵横, 2011 (04) .

[3]易文.人本管理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 (小学) , 2012 (10) .

人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6

关键词:初中学校,管理,人本化管理,运用

所谓人本化管理模式就是在初中学校的管理过程中, 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尊重教职工以及学生的人格尊严, 在满足其内在需求的基础上促发他们工作、学习的热情。通常情况下, 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指的是教师方面, 我们要优化教师资源, 以教师资源为本开展高效的教学工作;其二指的是学生方面, 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管理以及教学活动, 促进学生的个体化成长。而本文主要针对的是人本管理中的第二层含义进行论述, 进而提高初中学校的管理效率。

一、人本化班级组织的构建

班级, 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元。然而, 在传统的初中班级管理中, 教师善于使用三角形或者金字塔型的班级组织模式, 这一组织模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班级管理的稳定性。但是这一组织模式过于强调管理的重要性,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这一组织模式所暴露出来的弊端也愈加明显, 学生的功利性不断加强, 日后必将对社会安定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人本化班级组织的构建采用的是圆形组织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 引导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内在管理者。这种组织模式, 不仅在培养学生责任心、集体荣誉感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树立自身的学习信心, 找到学校生活的乐趣, 进而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加入学校管理之中。

与传统的班级组织模式相比, 人本化班级组织的构建在满足每一个学生内在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促进他们参与班级、学校的管理之中。例如,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 设定的职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班长、副班长之外, 每门学科的课代表之外, 还可以设置更多富有新意的职位, 如礼貌维持纪律员、班级整理员、校园花草护理员等等, 通过这些创新职位的构建, 使得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各司其职, 乐在其中。除此之外, 在班级中, 我们还可以设立一个班级意见栏, 欢迎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班级的管理提出宝贵的意见。通过人本化班级组织的构建, 缓解了紧张的学习氛围, 使得班级的管理更加的人性化。

二、人本化学生管理的构建

人本化学生管理的构建, 指的是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 其实质与“因材施教”有一定的共通之处。在人本化学生管理的构建中, 可以将其分为两大模块———优等生与后进生。

1.人本化学生管理之优等生。

优等生, 不管在哪里, 都能够收获一定的赞扬与掌声, 也正是由于这些过度的赞誉滋生了学生的自负与自满心理。在长期的教学中, 我们不难发现:优等生在面对考试失利时所表现出的心理落差远超其他学生, 更有甚者, 会出现嫉妒、愤怒等不良心理状态。这种过度重视名利的行为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 要注重引导优等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积极引导他们与同学间的友好相处。通常情况下, 我们可以定期在班级里张贴一些有关得失的小故事, 利用优等生领悟能力相对较高的这一特点, 引导其进行自我疏导。在自我疏导无效的情况下, 我才会采用面谈这一形式。

2.人本化学生管理之后进生。

每一个学校都存在一定的后进生。然而, 我们必须明白:学生就像一张未经涂改的白纸一般, 所谓的后进生也是因为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才形成的。因此, 对于这部分后进生, 我们在管理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就是找到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的原因, 再根据这些原因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管理。如果学生是由于自身的自控力、学习能力较差等原因, 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就要采取一定的强制性措施, 帮助他们提高自控力;如果学生是由于家庭等原因造成自身成为后进生的, 我们则要引导其走出家庭、社会的困惑, 进而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 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人本化教学的构建

“以人为本”是人本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因此, 我们在管理、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法。例如, 我们可以要求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 减少枯燥的说教环节, 可以采用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进行替代, 如一些与“遵纪守法”“遵守孝道”相关的主题班会,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不仅如此, 我们还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要和学生成为朋友, 在了解他们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教学手法, 进而放飞学生的个性化翅膀, 推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在初中学校中巧妙地使用人本化管理模式对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以人为本”管理的巨大推动作用, 努力地将人本化管理模式从理论中抽出, 将其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本文论述了初中学校中人本化管理的三点措施:人本化班级组织的构建、人本化学生管理的构建以及人本化教学的构建, 希望这些论述能够给广大的学校管理者一点启发, 进而为初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刘丽.中学教育管理中对于人本化管理方法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4 (12)

人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7

一、一个中心:培养和发展人

语文人本教学倡导以“育人”为中心的教学观,即语文教学必须以培养和发展人为根本,坚持以下教育理念,实施归依人性,完善人格,发展人性的真正的人本的教育。

1. 关怀人性 ,发展人性。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是一个人所有行为的根源。人本教育认为人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来改善和发展。语文教学关怀人性,就是要通过语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人类基于自身的美好感情和劣根性,关注人性的善恶美丑 ;语文教学发展人性,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地修炼自己的心德和品性,去恶向善,把学生教育成心智健康、品质纯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日,笔者在学校楼道里听见几个学生边走边议论,走廊上有“地雷”。上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躺在地上的壁虎。回到办公室,笔者马上写了一首小诗《偶遇》:

学子并步出楼途,说笑一路奔一路。

忽闻一声有地雷,停步笑看是壁虎。

并加了“壁虎多闲,君子莫踏”的提示语,放到壁虎所在的位置。课间叫来学生观看,第二天,学生交来很多随笔。有人说 :“壁虎辞世的时候,头是朝着窗外的,它向往光明、生存和自由。可就在光明出现的那一刻,不幸降临了。”有人说 :“当看到那一团褐色时,我惊呆了! 我为一只来这人间偷闲的壁虎,被我亲爱的同学踩得像一团褐色的泥巴而惊呆了!”还有一个学生写道 :“壁虎一虫,命贱如土,阳人(本人的笔名,下同)怜虫,视块如玉。由是观之,小人视泥块为泥块,君子视泥块为玉石!”更有人写道 :“不知那几个踩死壁虎的同学是否有过自责,我是怀着敬畏的心情离开那个严肃的地方的。第二天,我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安,再去看壁虎,然而,它已经不在了……”很多学生都写了文章来祭奠这样一只被人类踩死的壁虎。

人性中有很多善端和恶端,一般都会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来。一个人本教育的优秀教师一定善于巧妙地捕捉时机,采用语文的方式,把它们定格下来,指导学生观照,发现其中的善恶美丑,引导学生去恶向善,发展美好的人性。

2. 开启智慧, 完善人格。人格和智慧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根本。从人的成功基础上看,健全的人格和智慧是人建功立业的基础。教育只有开启智慧,才能着眼这个基础 ;只有完善人格才能促成这个基础。人本教育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的价值,需要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现象,观照人物的行为表现,吸取做人的智慧,摒弃消极落后的人格心理,提升自己的人格水平。

2011年3月的一天中午,笔者到学校上班,路过某盐业公司,远远地就看见公司门前围了很多人。上去一打听,原来是在抢盐,有车载的,肩扛的,也有老人和小孩抬的,只有一个老妇人站在旁边笑。我上去问道 :“老人家,您怎么不抢?”她回答说 :“2003年抢的盐还没有吃完!”我说 :“老人家,您骗我吧,当年抢的可是板蓝根和醋。”老人一笑,说 :“当年,我们抢板蓝根,也抢盐的!”我微笑着告别了老人,来到学校,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下面这则短文 :

抢板蓝根亦抢盐

既午,杨子驱于校,过盐市,人聚车堵,有长龙。问其故,皆曰 :“抢盐!”近观,车载不绝,肩扛亦有,白发、垂髫舁而归者,往往而是。惟一姥,袖手而顾。

余上问 :“何不抢?”对曰 :“前年癸未,犯‘非典’,抢焉,今未尽。”余诘曰 :“诓也!彼抢者,板蓝根、醋也!”姥曰“妾抢板蓝根,亦抢盐!”

杨子不语,捧腹而去。

第二天,学生纷纷交来了随笔,我们从中摘录两段。

邓临风 :中国民众从古至今便深藏一劣根——人云亦云, 随波逐流,毫无主见,自此也引发诸多恶习,如,麻木冷漠, 无铮铮铁骨,俗不可耐,根深蒂固。鲁迅先生用其犀利的刀笔,都无法将其斩断,可见其之“顽强”。

陈贝茹 :世界上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没了。世界上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来了,盐不好使。世界上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辐射没来,盐买多了。世界上最最最最痛苦的是什么?人不在了,盐没有吃完。

抢盐风波凸显了国民人格方面的劣根性。教师采用语文的形式,把它定格下来,引导学生反思其中的是非曲直,学生自然明白做人的基本原则。长期接受这种教育,学生就能舍去劣根性,完善人格,走向智慧人生。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人本教育利用现实资源,通过语文教学开启智慧,完善人格,引导学生走向成功的特征。

3. 凸现人本,张扬个性。学习的本质是为了完善和发展自我,语文教学只有坚持以育人为中心,重视人的教育,才能关注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需要,因人而教,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健康、快速成长,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

2011年我校分班。高一年级三班有一个叫张怀丹的学生特别爱好文学。分班前,她送我一本精装本《中庸深解》,并说 :“杨老师,我恐怕再听不到您授课了,送一本书以示留念。”我欣然接受了学生的礼物,并回赠了一幅诗稿 :

赠怀丹君

辛卯新岁,文理设科,行别,弟子张君怀丹馈余《中庸》,有深解。余感其真,手书一绝以赠之,勉其力学。并笑曰 :“他日,你我一成,此必贵,吾与汝当力效之。”西楚阳人欣此 :

文笔翰墨连三管, 曲尽江天描万山。

莫道先贤绘锦绣, 当怀新陌第一丹。

诗意取自宜都著名的三管笔掌故,暗喻宜都地缘优美,文化厚重,养育了一代一代的文豪,催生了众多的锦绣文章,但最让人期待的还是新锐一枝,丹笔绘彩,妙绝古今。诗中含有很深的寄寓,翰墨宣纸,遒劲的书法,前途无量的学生,加上一句戏谑之词——有朝一日,假如弟子和老师一个成为大文豪,这幅书稿就将成为珍贵的文物,对师生都是激励,人本的个性化教育可见一斑。

对于一个爱好文学的学生而言,这幅诗稿,这次教学对她的影响一定是终身的,对她的个性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

二、两个基本点:学科性和多维性

1. 语文人本教育的学科性。语文人本教育必须坚持语文的学科属性,采用语文教学应有的方法来进行。简而言之,只有采用语文教学的方法进行的人本教育,才是语文人本教育。

2014年3月8日,早晨六时许,笔者到一年级十四班教室上早自习,推门一看,地上有一水瓶。拾取来一看,上面写着“佳得乐”三个字。我笑了笑,把水瓶捡起来,立在讲桌上,随手在黑板上写了一首《偃瓶歌》:

有偃瓶兮名曰佳得乐, 失爱佳人兮委以地。不入笾箧兮睡门口,怨美丽兮无情义。莫我肯顾兮遭遗弃,阳人怀恩德兮把我拾取。立讲桌兮为弃者见,赋其篇兮告天下……

闻歌,众皆喜,全班皆乐,我又笑着对学生说 :“佳得乐矣!”然后,又从文学的角度,引导学生讨论,从形式上看,作为歌是否完整,需要怎样修改?最后师生一起在结尾处,补写了两句 :

闻而起兮歌且舞,佳得乐兮佳得乐……

我们说上例是人本教育,有人本教育的创意,对那个随便抛去瓶子的人,对全班学生都是一种做人教育,但更应该说是语文教学,充满语文的情趣,有文学教学的内容。因此,语文人本教学具有鲜明的学科特性,即必须采用语文教学应有的方法来进行。如果偏离这个原则, 就失去了语文教学固有的属性,就不是语文教学,也就不是语文的人本教育。

2. 语文人本教育的多维性。语文人本教育走出以往“唯教材是语文”的狭隘圈子,确立了“人本”教育的崇高理想之后,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中几乎都可以按照人的教育的需要去深度开发,都可以采用语文教学的方法来教学,从而产生令人震撼的育人效果。语文人本教育需要利用多维的教育资源,进行综合的做人教育。

2011年秋季学期,笔者执教的二年级十班,是一个文科大班, 85名学生挤在一间教室里,很是压抑。为了改善环境,学校专门为该班开辟了一间大教室。笔者意识到,迁入新教室是一次人本教育的大好时机,早早地就制定方案,搬迁之际,启发学生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一点“语文”来。

迁入新教室两天,见学生仍然没有什么反应,笔者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了一篇小文章 :

文人重迁

古之文人每迁必属文,为铭,为记,为斋名,十班有文人乎?迁之也久,室也无名,记者、铭者未之有也。阳人每来必拭目,见之乃罢,并曰 :“文人重迁,不可亵也!”

第二天早晨,笔者又用黑墨宣纸写了下面这篇“四大宫记”,加上小注,贴在教室里 :

四大宫记

古之贤学者必兴宫,以来鸿儒 ;古之志学者养四大,以待天下。四大者 :一曰“大德”,以归正也 ;二曰“大道”,以长善也 ;三曰“大信”,以匡时也 ;四曰“大时”,以开来也。大德者不官,大道者不器,大信者不约,大时者不齐。余以彼四大者名宫,此屋必出大矣!

逢十班迁新,阳人为之名,并记。辛卯良月,初九日。

弟子萧展深解老师的用意,第一时间写了一篇《初进“四大宫”》:

换教室,亦要换人心,进此门,须习得大德,悟得大道,守住大信,把握大时,方天马行空,鹏程万里!

室内有阳台,开窗可望远,搬入新教室,喜从中来,李娴竹写了一篇《搬迁之喜》。

搬进新教室有三喜 :一喜教室宽敞明亮,早晚有阳光爱抚 ;二喜占得地利,室后有一阳台,可以开窗望远,调息养气 ;三喜“前辈”学子做出表率,传此屋曾出过状元、探花。

另有一群学生则为室名闹不平。李星指谪老师赐名太古,不够时髦,写了一篇《三大公屋》:

阳人赐名“四大宫”,太古,不为人懂,小生愿名“三大公屋”。每日入室,观其堂堂正正,光影绕之,少年才俊伏案求学,余为之叹,曰 :居其大屋,当怀大志,创其大业,是谓三“大”公屋也!

姚嫚则力推一新室名——《阆焕轩》,不无风趣地写道 :

前日闻阳人为室名,始觉不典,虑之三日,终得一名 :阆焕轩。“阆”乃神仙之所,余观十班之众,学绝才拔,皆为神造,非此轩无以养也。且素以抢饭之速称于校,故曰“阆”。“焕”者,光鲜之谓也,焕乎其章,含采放光!吾辈迁而极焕居而至光也哉!“轩”者,内小阁也,有纯净水,此乃生命之源,由是滋养,此屋必非简单过往,故而称之“阆焕轩”!

最后我们师生合写了一篇《迁新记》,详其事。并发给全班学生学习。

吾班八十有五人也,蜗居一室久矣,长校者恤之,辟一别室。迁居之日,阳人板书《文人重迁》,赐室名 :“四大宫”,并作一记。诸君喜不自禁,能文者著文,善书者为书。吾等观室内一日,朝课夜作,中而憩,暮而练,各有趣焉,喜为记。

尚记日早,鸡鸣不久,东方微曦,先生与诸生奔东西而来, 一室沸焉。得意弟子,手卷《诗》《书》,耳濡目染,尽是他家之故事 ;偷乐先生,把玩秘本,言传身教,尚言今日之诸生。

及日中,满屋皆背披一衫,伏案而睡,鼾声鹊起。时有清风潜入,锦书乱翻,人头遍抚,不分男女,一生醒,咒其不耻,扃以绝。

已而,夕阳在山,红光照楼,长廊来雀,书声不怕。忽一铃,众皆破门而出。或占栏而观,指指点点 ;或凭槛泡面,呼呼啦啦。秀嘴果脆,尖鼻粒粘,优哉游哉,不知天晚!比及归屋,华灯已掌,气定神凝,一座无闲。又半辰,月满东窗,云映西阁,风声淅淅,笔音沙沙。一日将尽,去意尚无,明堂可遇,功业难期。盛年苦学,志在千秋,古之贤者皆若是哉!呜呼!秋高云远,空余天外景,晨钟暮鼓,窗下埋头人。

人本课堂教学模式 篇8

关键词:人本理念;小学教育;管理模式

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将人本理念作为基础,对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个性差异的培养十分有利。相比于传统刻板、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人本教育着眼关注于对学生长远发展,旨在建立“关心人、尊重人、发展人及激励人”为宗旨的教育管理模式,能够将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学生个体潜能集中起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一、存在于传统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中的弊端

1.忽略学生乃至教育管理者个性化培养

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过分强调标准化的教学要求、教学规范,以其作为约束教育管理者、学生的条件。尽管教师的主要责任为传道、授业、解惑,但同时也要注意按照学生个体差异来培养,过分的约束与规范只会让学生循规蹈矩,缺乏创新、个性的发挥。同时,教育管理者也仅会利用现有的教育标准来从事日常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管理特色。

2.不能够很好的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

传统的应试教育让学生过分的背负分数的负担,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自身能力的唯一标准。然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应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不能过分强调智育,突出教育的全面性作用。

3.影响教育管理者的全面发展

在如今教育普及,招生规模不断增大趋势的影响下,教师资源相对短缺,单独教育显示出了些许困难,越来越多呈现的是教师“大众化”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回归到传统的教书匠地位中,无精力与时间投入在每个学生上,对于学生知识领会程度及学习效果缺乏把握。

二、人本理念为基础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内容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精神文化水平层面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急需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建立,彻底摒弃传统的不合理教育管理模式。正是因为人们开始关注情感、信任、沟通、理解与自身价值,人本教育管理模式才发展壮大起来。

第一,发展具有特色素质的人才,关注学生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才是智慧、知识及创造、管理才能迸发的主体,如何有针对性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色素质十分重要。创造性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需要从根本性转变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更多的关注学生长远发展,在这一点上,主要是强调教育管理者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深入了解学生情况,尽可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了解自身优势并裨补阙漏。

第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加强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沟通。学生创造性、个体性的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做基础。现代社会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迫切追求个体性、主体性的发挥,希望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与尊严。而校方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的过程中,应该为之构建具有亲和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逐渐认识到自身的长处及优势,发现自身人格魅力所在,增强自信心,这对于其在学习中发挥创造性十分有利。另外,良好文化氛围的构建能够促进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作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个体之一,其管理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教育的进步。因此学校人性化的管理模式,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集体协作精神、凝聚力,而且十分有利于其潜在能力的发掘。针对这一方面工作,教师应不断进行新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探索,以融洽、和谐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一味批判,以标准答案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下,学生、教师的共同努力便会极大的推动教育事业的前进。

三、如何构建以人本理念为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

1.量化教育管理者激励管理机制

如今,大多数的学校按照规定的考核评定指标来衡量教师的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这样做虽然看似公正,以既定的科学依据为衡量标准,但却会在某种程度上损伤教师工作积极性。这是因为数据在某些情况下仅为工作量的片面反映,而教师学生为工作对象,数据缺乏情感基础与人性化特征,无法衡量教师工作的全面性。而若以人本理念作为基础,加强激励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则相对合情合理。

2.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作为教育管理的基本主体,教师队伍素质的加强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学校应该尽可能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为其提供与外校、外界交流的机会,提升专业素质、丰富认识。教师应将学生视为己出,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强调人性化教育管理。

3.加强学校文化气氛的构建

人本理念基础上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着重强调以学生为本,通过人文机制鼓励、引导学生,加强管理。教师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中走出来,积极探索教学新思路、新内容,并在日常教育活动中以实际取得的教育成果为分析目标,主动反思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培养。要为学生构建敢想、敢说的交流分为,热情鼓励并给与一定的肯定,同时适当在此基础上进行点评;保护与珍惜学生的创造性和特殊性;要宽容对待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误区及对学习内容理解的偏差,并与家长一同为创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气氛而努力。

4.将人本理念贯彻于学生工作、课堂教学中

作为小学生,主要特点是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尚不定型,各方面素质处于发展潜在期,具有十分大的可塑性。因此,在小学生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不能够一味被动接受,受其他因素影响而埋没自身个体性,要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管理者对其教育管理时,应该关注其身心发展健康度,真正关心、爱护学生,同时着力发掘其潜能。另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学会理解、感受信息、知识的能力,并培养他们主动思考,善于思辨的主动性,给与学生自主交流的空间,鼓励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其生活、学习全面发展。

四、总结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篇9

1.“非指导性”教学的特点

1)重视构建课堂氛围。罗杰斯认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比教学技能、课程计划、视听教具等更加重要,他要求促进者创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创造学生乐于学习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身心愉快。

2)强调情感因素。“非指导性教学”重视情感因素,要求促进者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使教学进入学生的情感世界。

3)重视学生的潜能。学生有发展的潜能和内趋力,有思考和自学能力,促进者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潜能的发挥提供自由和帮助。

4)教学应围绕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进行。学生个人选择的学习方向不同,提出的问题也不相同,但通过讨论可以统一起来,形成小组成员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是围绕这些目标开展的[2]。

5)促进者的工作应不断变化。在教学初期,促进者主要是接受和理解学生并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促进者自由地参加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澄清学生的思想,必要时可以对学生进行讲授,但不是以先知者的身份担负指导学生学习的任务。

1969年,罗杰斯在其《学习的自由》一书中系统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

对于学习理论,罗杰斯强调意义学习。

罗杰斯把这种教学方法称为“非指导性教学”。“非指导性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准备阶段,或是进行阶段,还是结束阶段,学生都是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另一个自我。为此,罗杰斯对教师提出了四个条件:“第一,有信任感: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第二,诚实:表里如一,真诚待人;第三,尊重他人:重视学生的经验、情感和意见;第四,同情心: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给学生非条件的积极关注”。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点:

(1)教师对自己要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自信,也要能充分的相信学生,相信他们的自为、自律、向上和成长的能力;

(2)教师和学生以及其他成员共同对学习进程负责;

(3)促进者提供学习的材料,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如兴趣、基础等)制定学习计划;

(4)教师要带头学习,以形成一种具有促进学习作用的氛围;

(5)教学的关注点主要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而不是教学内容上;

人本主义思想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篇10

一、人本主义的理论内涵

(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思想主要体现在其需求层次理论中。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 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 还有自我超越需求, 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 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2]。在马斯洛看来,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爱和归属的需要属于缺失性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于生长性需要, 只有当一个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以后, 人才会去努力寻求生长性需要的满足。所以说, 马斯洛的人本主义理论是以人为本, 在满足人的缺失性需要后, 发挥个人潜能, 促进自我实现。

(二)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思想

20世纪60年代, 罗杰斯将他的“求助者中心疗法”移植到教育领域, 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论, 成为本世纪最重要的三大教学理论之一。

在该理论中, 罗杰斯完整地阐述了他的人本主义思想, 强调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 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立人格, 保护他们的自尊, 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 发展学生的个性, 最后促进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 使他们成为学会学习的自由人。在罗杰斯看来, 自由不应理解为“从外部对各种可供选择的事物作出抉择”, 而是指“能使人敢于涉猎未知的、不确定的领域, 自己作出抉择的男气”[3]。具体来说, 就是要培养能自主地进行活动, 有勇气选择未知的领域进行探索, 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 而不需要别人提供选择。

人本主义着重强调教育对人的潜能发展的作用, 把教育的过程看成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 这对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强调树立正确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作用。但是我们也该认识到, 人本主义也有不够合理的地方, 如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带有明显的主观性和含糊性, 强调了非理性主义, 忽视了科学主义教育的重要性[4];过于强调先天的潜能论, 忽视后天的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导致对教育和教师作用的忽视。

二、现阶段课堂教学现状

(一)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

班级授课制是夸美纽斯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 在那个时代是个伟大的创举, 但是到现在弊端却日益增多。教师在同一个时间, 同一地点, 教授给同一批学生同样的知识, 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很容易造成有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进度, 一旦落后, 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与对课堂教学的参与性, 学生的潜能就不能被激发, 自我实现也就无从谈起。

(二) “满堂灌”现象依然严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 为了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 教师会掌握大部分话语权, 加快进度给学生灌输知识, 却忽视了学生的反馈, 几乎不给学生提问题和反思问题的机会, 这样的课堂教学下,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方式就成了死记硬背, 不能灵活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更不用提主动地去发现问题了。

(三) 考试和分数仍然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

现在教育的评判标准是终结性的, 学生的素质如何要看高考考了多少分, 考上了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考试和分数成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5]。不能否认, 目前的教育评价制度虽然得到改善, 但是仍然是用考试来评定学习结果, 分数的高低就决定了知识、情感、能力等各方面的高低。人格的独立和完善鲜有提及, 真正的教育, 离不开学生对自身的反思与评价。

三、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启发与应用

(一)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人本主义思想认为,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 这就必然要求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想学什么, 怎样去学, 都应由学生自由讨论决定。这样就能够很好地顾及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 促进他们形成完善人格, 达到自我的实现。

(二) 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转变角色, 改“满堂灌”为“群言堂”, 变主讲为主导,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 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完善自我, 达到自我的实现。

(三) 注重学生自主评价

自主评价是由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 罗杰斯认为,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分数, 没有人能衡量我到底学会了多少, 这只有自己才知道。我相信自己对学习的看法已经从分数为中心转变为个人需要为中心了。”[6]由这句话可以看出, 人本主义主张学习是个人的事, 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学得怎么样, 是否达到了目标, 只有学生自己才能做出最恰当的评价。因此, 让学生多进行自主评价, 也是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车文博.人本主义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3.

[2]刘烨.马斯洛的人本哲学[M].内蒙古: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8.

[3]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治疗[M].

[4]方展画.当代西方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9 (1) :45.

[5]成尚荣.不要忘了素质与分数背后的人[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 2009.

上一篇:执行时间下一篇:市场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