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一农场十篇

2024-07-09

二九一农场 篇1

五一农场位于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西郊20千米处, 距昌吉市8千米。乌鲁木齐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发区紧邻农场, 新疆国际机场、乌鲁木齐市火车站近在咫尺, 312国道、乌昌一级高速公路穿场而过。全场南北长约5 ~ 13千米, 东西宽约6. 9千米。土地总面积6289. 41公顷, 其中: 农用地5271. 66公顷, 占土地总 面积的83. 7% ; 建设用地647. 94公顷, 占土地总 面积的10. 29% ; 未利用地378. 8公顷, 占土地总面积的6% 。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 82亿元, 利润934. 4万元, 职均收入1. 62万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天山北坡经济带的龙头地位, 被人们誉为“都市里的乐园”。

2 五一农场土地征收补偿现状

2. 1 土地征收补偿标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针对房屋被征收或被拆迁的补偿标准, 根据不同房屋结构以及等级给出了较为详细的参考标准, 其补偿区间在200 ~ 900元/m2不等。例如:框架结构的楼房补偿标准是800 ~ 900元/m2, 砖混结构的楼房补偿标准是630 ~ 720元/m2; 砖混结构的平房根据水 (给水、排水) ﹑电﹑暖齐全, 室内地面铺瓷砖, 取下限; 有吊顶, 厨房卫生间配套等多项指标特征分成了一等、二等、三等三个级别, 其中一等平砖混结构平房补偿标准是550 ~ 595元/m2, 二等砖混结构平房505 ~ 550元/m2, 三等砖混结构平房补偿标准460 ~ 505元/m2。显然, 这些补偿标准针对地处乌鲁木齐市城市带的五一农场, 其编制的标准低于市场房屋价格。

2. 2 征地补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2. 1 征地补偿标准不合理

五一农场所采用的“产值倍数法”的征地补偿标准, 补偿范围较为狭窄“产值倍数法”的补偿对象仅限于与土地有直接联系的部分损失对象, 而对于被征用客体由间接关联或者其延伸附带损失予以较低的补偿。如残余地、相邻地损害、营业损失以及未来租金损失等。

2. 2. 2 征地收益分配不合理

根据国家一般的市场交易理论以及所有权理论, 以土地所获得的收益应归属土地的所有者, 其他权利人也可以依据相关法律关系得到相应补偿。我国《宪法》、《土地管理法》虽有明确规定农村土地应归农民集体所有, 但由于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关系较为混乱, 产权主体不清晰, 造成各级政府、村委会或集体经济组织都来争当所有权主体, 加剧征地中涉及的各利益主体间的矛盾。

2. 2. 3 一次性的现金补偿方式存在缺陷

对于征地补偿费用的处置状况,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规定, 征地所涉及的土地补偿费应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 征地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等对象的补偿费归附着物及青苗所有者所有。失地农民所获得的补偿费只涉及征地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 也只占全部征地补偿费的一小部分。

2. 2. 4 失地农民的安置缺乏保障, 征地后遗留问题多

从现行的征地补偿政策来看, 过多的只是考虑到失地农民的眼前利益, 却忽略了其长远利益, 也便忽略了农村土地所承载的多重性的社会功能。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 其原本所享有的、依附在土地上的其他权力和利益也将失去, 如财产权利和基本生活保障的权利、就业机会的权利以及享受政府支持的权利等也就一起消失。

2. 3 造成征地补偿过程中问题的原因

2. 3. 1 土地产权虚置

我国已成功地实现了农地产权制度的三个统一: 农地生产资料公有制与农地产权分离的统一; 农户自主经营与集体统一管理的统一; 按劳分配原则与国家、集体、农户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统一。即: 农地的所有权是村 (组) 内全体村民共同所有的, 只有使用权归属个体所有。这种农地制度的最大特征在于农地的使用权在社区内表现出“均分”的性质。

2. 3. 2 征地制度体现的是政府利益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道格拉斯诺斯认为, 国家是唯一一个具有暴力潜能的垄断组织, 可以创造任何产权形式。一方面, 个人权利可以通过国家法律权力的保护得以实现, 国家的出现及存在都具有其必要的合理性;另一方面, 由于国家权利具有扩张的性质, 个人权利有时也会受到国家权力的侵害。

2. 3. 3 农村土地交易市场建设滞后

除国家征地之外, 对没有取得土地的非征地途径的土地交易, 迫切需要加强建设土地交易市场, 来优化解决土地资源的配置。但由于现实中土地产权虚置, 导致农民对土地使用权以及承包权无法顺利进入到非农土地的交易市场。土地征收价格因而不能反映其价值, 农民也自然无法得到应有的合理补偿。

2. 3. 4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缺失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试点改革, 到90年代才开始真正按照一般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我国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但是针对我国农村长期实行二元化经济结构的现实, 城市实行“高补贴、广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常常容易被忽视, 失地农民始终游离于现行城镇保障制度的边缘。

3 五一农场土地征收补偿模式的构建

3. 1 征地补偿费用构成———土地征用费

土地征用费即土地征用主体对土地产权所有者村或者集体费用的一次性补偿。国家对一般征地估价的评估定价方式, 采用估算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方法来确定各不同征地地域的补偿标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是考虑到所征土地的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因素进行区间的测算。

3. 2 征地补偿费用构成———土地赔偿费

土地赔偿费用与土地征用费用的不同, 是在于前者的获益方对象更多的是直接收益方就是被征地的农户。在同样参考了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结合五一农场集体所用属性, 本研究特将失地农民的土地赔偿费由被征土地的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赔偿费用以及失地农民安置预留费用两大部分构成。

3. 3 构建失地农民合理补偿多元化模型

在综合考量到征地补偿费用的核算及估价方式方法后, 通过对辖区内失地农户的走访及民意调查结果后, 确定合理的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所涉及的赔偿范围, 如土地赔偿费用由被征土地的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赔偿费用及农民安置预留费用三大部分构成。具体应该涉及预留住房安置费用、预留社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费用、预留就业安置 (培训) 费用以及预留子女费用等相关费用, 并确定该赔偿款项可以完全落实到农户手中。

4 对策建议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要求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能够得到长久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使农民不仅得到充分的短期补偿, 而且还要获得长期持续发展的能力。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 细化相关法律、法规, 做到有法可依, 可适当增加政策的可操作灵活性。总结近几年国内的土地补偿模式及补偿案例的经验, 坚决避免概念的模糊性增加征地赔偿的可操作性, 保证失地农民生计不受侵害。

(2) 针对具有特殊性质征收的土地属性的特点, 可根据征用土地的使用目的差别而区分补偿措施。对于建设性的经营用地, 征地赔偿应将由征地所在单位带来的补偿费用内部消化。

(3) 根据目前国内征地赔偿模式的多样化, 五一农场要考虑辖区内征地赔偿模式的多样化。这样既能减轻农场的财政负担, 又能充分保障农民失地后的合理权益的保障。

(4) 为保证征地赔偿金与失地农民间的直接对付, 建议五一农场为每位征地农户建立失地农民补偿专用账户, 实现专款专用。

摘要:基于对国内类似征地补偿模式的参考, 结合对五一农场失地农民的走访调研以及通过对评估公司的调查分析, 五一农场在征地补偿费的标准及模式上, 选择采用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法。即:考虑到所征土地的地类、产值、土地区位、农用地等级、人均耕地数量、土地供求关系以及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合理区间的测算而最终确定征地综合补偿标准, 实现对征地较为科学的价值评估。

关键词:征地补偿,失地农民,新疆五一农场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对策[N].经济参考报, 2004-12-25.

[2]刘学哲, 李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05 (8) .

[3]鲍海君, 吴次芳.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J].管理世界, 2002 (1) .

二九一农场 篇2

家庭农场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权为基础,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概念,明确提出了“鼓励和支持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2014年2月人民银行出台了《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4]42号),从13个方面重点围绕家庭农场金融服务工作做出明确要求、提出具体意见。但通过对安徽省16个地市424户家庭农场的调查情况来看,家庭农场信贷融资需求较强,而目前金融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上存在明显不足,家庭农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根据斯蒂格利茨(Stigliz)和韦斯(Weiss)对信贷配给的定义,信贷配给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在所有贷款申请人中,一部分人得到贷款,另一部分人被拒绝,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也不能得到贷款;另一种是一个给定申请人的借款要求只能部分地被满足。从调查情况来看,这两类情况在家庭农场上均有发生,259户家庭农场贷款的利率结构呈分散状况(见图1),贷款年利率区间[5.5%,14.58%]、均值9.84%、年利率14.58%的贷款户约占全部贷款户数的1/3。不难发现,即便部分家庭农场愿意承担如此高的贷款成本,也无法获得贷款。按贷款需求减去实际贷款计算,信贷缺口1.64亿元,424户申请贷款家庭农场中有131户被拒绝。此外,家庭农场从事的多为农业生产,生产周期较长,有的所需要的贷款期限1年~3年,但从实际结果来看,贷款期限鲜有超过1年的,贷款期限被银行压缩,家庭农场存在期限配给。

如何缓解信贷配给问题,其关键在于降低家庭农场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上,学者们对此问题进行过大量的研究,其中一种解决思路是运用抵押与抵押替代等工具。归纳起来,抵押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首先,贷款人可以构造贷款利率与抵押率的不同组合,诱导借款人进行自我选择,从而显示其风险特征,避免借款人的逆向选择;其次,抵押品是对贷款人的权益保障,对借款人违约行为的一种惩罚,激励借款人努力工作,防止道德风险发生,也即贷款人对抵押品的收回权和清算权可以抑制借款人的机会主义行为(Aghion&Bolton,1992;Hart,1995)。[1][2]即使抵押品的最终清算价值低于预期,也可以直接减少贷款人的损失。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农村改革的先锋,在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村土地流转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辖内郎溪县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农场经营制度,取得多方面突破性进展。本文拟建立关于抵押机制在缓解信贷配给作用的数理分析框架,并以家庭农场抵押融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家庭农场信贷配给的治理路径。

二、抵押机制对缓解信贷配给的作用

信贷市场最典型特征是信息不对称,并进而引发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Stigliz和Weiss(1981)以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为基础,建立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信贷配给基本模型(简称S-W模型)。该模型第一次对银行信贷中非价格配给现象提供了有力解释,认为贷款人和借款人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会引起利率提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效应,进而产生了非单调的信贷供给曲线,最优贷款利率并非是信贷市场的瓦尔拉斯均衡利率。贷款人按照最优贷款利率发放贷款,导致了一定规模的信贷缺口,市场机制无法实现资金市场的出清。下面再利用图2进行说明,其中横轴为贷款利率,纵轴为贷款额度,D为借款人的资金需求曲线,S0为完美信息条件下贷款人的资金供给曲线,两者的相交点(i*,M0)为完美信息条件下的均衡点。但在实际的信贷市场中,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当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时,一方面会驱逐低风险的借款人,改变借款人质量组合构成,导致借款人的平均风险程度增加,也即逆向选择;另一方面,利率的提高可能诱使借款人从事高风险项目,引发道德风险,从而降低银行的预期收益。于是,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即便借款者愿意接受高利率,贷款者也不愿意放贷,从而形成了弯曲的资金供给曲线,信息不对称越严重,资金供给曲线就越弯曲。

借款人能否获得信贷资金,主要取决于能否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国内外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事实上,这里的抵押品实际上发挥了信号传递的作用,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从而使得贷款人的资金供给曲线的弯曲程度降低由S1变为S2,信贷缺口由△M1降低为△M2。[3]

下面,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抵押的信号功能及其在缓解信贷配给上的作用进行数理分析。

假设一个不完全信息的信贷市场中存在银行和借款人,借款人是风险厌恶的,期初持有但到期未才能变现的资产为W,有两类投资项目:高风险项目1和低风险项目2,项目的成功概率分别为P1、P2,且1>P2>P1>0,借款人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项目,期初项目需要投入资金为M且来自于银行贷款,项目收益为Ri(i=1,2),θ(0<θ<1)为借款人拖欠贷款的概率,借款人的效用函数满足冯诺依曼-摩根斯坦利效用函数U(0)=-∞,U’(·)>0,U"(·)<0,银行提供的贷款合约为(r,C),其中r为贷款利率,C为抵押物价质量。

1.贷款人行为

银行期望收益:

等式右边的第一项表示借款人项目经营成功且归还贷款情形下的收益,第二项表示借款人项目经营失败且拖欠贷款,银行处置抵押品的收益。这里θ(r),即借款人拖欠贷款的概率与贷款利率有关,这是因为贷款利率的提高可能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从而借款人的拖欠贷款的概率增加,即θ’(r)>0。

对(1)求r的偏导数后有下式成立:

上述分析表明,借款人提供的抵押品价值大于某个临界点时,能够减少利率的“逆向选择”风险,抵押品的价值越大,不仅对逆向选择的抑制作用越强,还可以抑制借款人的道德风险。因此,这里抵押品实际上发挥了信号传递的作用,银行可以将借款人提供抵押品价值的大小,甄别借款人投资项目风险大小的信号工具。

对(1)式求关于C的偏导数,得到

从(3)式可以看出,银行的期望收益与借款人提供的抵押物价值量程正向关系,并且提高1个单位抵押物价值,贷款给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的贷款收益要高于低风险项目借款人的贷款收益(P2>P1可推出(1-P1)θ(r)>(1-P2)θ(r))。这也进一步表明,银行要求提供抵押物作为一种信贷策略,对识别高风险贷款项目的效果明显强于低风险项目贷款,而提高对高风险项目的识别能力,这一点也正是银行所最为关注的。

2.借款人行为

借款人选择项目类型i并接受银行提供的贷款合约(r,C),到期末的期望效用函数为

对(3)式求关于r的偏导数,得到:

由(4)式可知,银行提高贷款利率降低了借款人的效用,并且选择低风险项目的借款人比选择高风险项目借款人效用下降得更快,也即低风险借款人对利率更为敏感,提高利率会使得退出信贷市场的低风险项目要多于高风险项目。

对(3)式求关于C的偏导数,得到

从(6)式可以看出,抵押价值量的提高降低了借款人的期望效用,并且在同样的情况下,随着抵押量的提高,选择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效用下降要更快(由P2>P1可推出,也即选择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对抵押更为敏感,提高抵押要求会使退信贷市场的高风险项目多于低风险项目。

上述分析表明,选择低风险项目的借款人对利率敏感,而选择高风险项目的借款人对抵押敏感。这就为信贷合约的设计提供一种思路:将单一条款的混同合约(对所有贷款收取同样的利率或要求提供同样价值的抵押)改为分离合约(“低贷款利率+高价值量的抵押”与“高贷款利率+低价值量的抵押”),通过借款人的自我选择,发挥抵押的信号传递功能,降低信息不对称进而改善信贷配给。

三、抵押机制下家庭农场信贷效率改进的路径设计

抵押机制作为借款人的信号传递工具与贷款人的信息甄别工具,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贷款人对借款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行为。理论上说,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设置贷款合约:一是通过设置相应的抵押品价值量与贷款利率组合,实施分离合约贷款。二是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品,并对抵押品价值设置一定的比例。然而,家庭农场属于家庭经营的生产方式,除了生产型农机具可作为抵押品外,大棚、简易厂房等固定资产不能作为合格抵押物,家庭农场普遍缺乏传统意义上的抵押品,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类办法可供选择,即抵押品的扩展与替代机制。

1.分离合约

由于不同风险偏好的借款人对抵押与利率之间交换的敏感程度不同,并且抵押作为一种信号工具,借款人所愿意提供的抵押品价值与其自身风险呈反向关系,这就为贷款人设计一系列抵押品与利率交换的贷款合约提供条件,从而通过借款人的自我选择以甄别借款人的风险类型。这一贷款设计方法也即是一个典型的斯宾塞-莫里斯分离均衡的具体运用。由图3可知,高风险借款人的(r,C)无差异曲线更加靠近纵轴(r),而低风险借款人的无差异曲线更加靠近横轴(C轴),当借款人设计了利率r与抵押C的不同组合的贷款合约时,高风险借款人选择“高利率、抵押率”组合(r1,C1),低风险借款人选择“低利率、高抵押率”组合(r2,C2),从而有效识别出借款人的风险状况,进而缓解信贷配给问题。

对安徽省家庭农场调查中发现,259户家庭农场是通过抵押担保方式获得的,在获得贷款的293户家庭农场中所占比例为88.4%。可见抵押机制的运用已成为家庭农场信贷融资的主要方式,这也印证了抵押机制在抑制农村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上的重要作用。在抵押贷款实践中,银行采取了分离合约的基本思想,但不是采用“低利率、高抵押率”或者“高利率、低抵押率”形式,而是通过对抵押资产的类型不同,设置不同的抵押率来实现的,贷款利率大都维持相同水平。以安徽省SC农村合作银行为例,对存单质押贷款的抵押率设定为90%,住宅房产为50%,门面房、厂房与土地权为66.7%,通用设备为30%,而在贷款利率上基本都是基准利率的2倍,仅对部分优质抵押物如存单质押、农合行股权抵押的贷款利率进行下调。

2.抵押品扩展机制

抵押品扩展机制就是将家庭农场拥有的不具有传统抵押品特性的物品或物权,通过建立流转市场与设计配套政策,转变为可抵(质)押的物品。从家庭农场的拥有的资产或权益来看,主要有三类:种养(植)殖物、大型农机具、农房、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从安徽省的实践来看,抵押品扩展机制的金融创新主要有以下三类:(1)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3月末,安徽省长丰县、歙县等地开办了农村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业务,贷款对象主要为有产业特色的规模经营主体,贷款余额1610万元,累计发放6830万元。(2)农房抵押贷款。安徽省宣城市1997年以农村集镇沿街、道路沿线的商用房为抵押物,发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累计发放农房抵押贷款近40亿元。[4]安徽省金寨县于2008年试点开办农房抵押贷款,截至2014年3月末,农房抵押贷款余额2866万元,单户贷款金额最高20万元、最低5万元,利率按基准利率上浮80%~100%执行,期限为1年~3年。(3)种养(植)殖物抵押贷款。徽商银行宿州分行于2010年,以大棚蔬菜、奶牛等种养植(殖)物本身为抵押物发放抵押贷款。

3.抵押品替代机制

抵押品替代机制,就是借助抵押品作为一种信号传递工具的基本思想,利用借款人某种资源或者建立关联契约等外部非物质性信用约束作为还款保证,从而替代抵押物的各种方法。[5]可行的抵押替代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代理监督型抵押替代。该模式是银行与一些盈利性或非盈利性的担保组织合作,由中介组织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与贷款使用进行监督,从而放松对抵押品的要求。实践中,政府以财政资金吸引民间资本,设立农业担保公司和农业发展基金,为家庭农场提供融资性担保支持。例如安徽郎溪县设立了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担保基金,来安县政府出资300万元、天长市出资500万元设立了家庭农场贷款担保基金。(2)政府信用型抵押替代。银行与政府合作,利用政府为家庭农场增信从而降低家庭农场抵押贷款的要求,缩小银行的信贷风险,降低抵押贷款的监督成本。一类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南陵县政府财政出资500万元建立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在债权无法实现时,通过挂牌交易处置抵押物偿还贷款,不足部分由补偿资金代偿。另一类是“信贷+政策性保险”模式。界首市家庭农场按照相应标准参与国元农业保险(安徽省一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的农作物保险或土地流转保险后,银行以保险保单标的50%的比例对家庭农场进行授信,一旦农作物受灾或绝收,国元农业保险将赔偿款优先支付给银行还款,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性。界首市农村商业银行按此模式为红旗生态家庭农场、宏丰家庭农场等家庭农场发放贷款80万元。蚌埠市推出了“银行+保单+担保公司”贷款,该模式是由财政部门甄选推荐企业,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提供种植保险,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提供担保,银行以农业保单进行质押担保,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提供融资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目前,蚌埠市已发放此类贷款5800万元。(3)同组监督型抵押替代。将家庭农场联合成立联保小组,相互担保与监督,银行对联保小组成员提供信用贷款。例如,邮储银行霍邱支行通过5户联保发放家庭农场小额贷款,贷款额度5万元,期限1年,还款方式为阶段性等额本息还款法,宽限期7个月,前7个月每月只还利息约620元,后5个月平均还本。若还款正常,可享受“5+1”的优惠政策,即正常还款5个月后,第6个月免息;若用款一年,还款正常,第6个月、第12个月可免息,对破解县域家庭农场“信贷瓶颈”起到积极作用。(4)关联交易型抵押替代。银行依据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依存关系和上下游客户合作关系,由龙头企业、合作社提供担保,开展“公司+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产业链融资。农业银行阜南县支行为阜南县金色田野、丰赢家庭农场合计发放130万元贷款,解决因购买小麦叶面肥、病虫害防治以及改善承包地水利设施等资金瓶颈。除此之外,还有以家庭农场的产品订单价值作为担保额度,开展“订单+家庭农场”信贷模式。霍邱村镇银行以蒋氏家庭农场种植产品的订单为其提供20万元贷款。收购公司按订单协议收购粮食价款后,向家庭农场开出支票;家庭农场手持公司支票与当地银行结算,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后为家庭农场净收入。

四、结论与反思

本文在对安徽省424户家庭农场调研得出了家庭农场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配给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在梳理有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数理方法论证了抵押机制在缓解信贷配给的作用,提出了理论上解决信贷配给的基本思路。由于普遍缺乏那种传统的抵押物,治理家庭农场的信贷配给的办法可以借助于抵押品的扩展与替代机制。抵押品扩展机制方面,适合于家庭农场的抵押品扩展主要包括大型农机具、种养(植)殖物、农房、林权以及土地承包经营权,实践中的案例也充分论证了这一模式的有效性。不过,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关键在于要尽快建立要素登记与流转市场。但从实践来看,这些工作仍在探索与实践中,土地等要素的确权登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克服一些制度与政策上的障碍,这也是家庭农场金融产品创新环节中最难克服的困难。抵押品替代机制方面,银行做了大量的创新,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代理监督型抵押替代、政府信用型抵押替代、同组监督型抵押替代与关联交易型抵押替代四种模式。但必须警惕监督主体介入而出现侵犯农户的利益问题,同时还应避免缔约成本的增加最终传导给借款人,导致家庭农场融资成本过高的问题。

参考文献

[1]Aghion P,Bolton P.An incomplete contracts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03).

[2]Hart O.Firms,contracts,and financial structure[M].Bost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3]顾海峰.信贷配给、银保协作与银行信贷效率改进——基于信贷效用嫡的分析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04).

[4]王春贤.关于安徽省家庭农场金融服务情况的调研与思考[J].金融经济,2013,(01).

农场疑案农场疑案 篇3

那是八月末的一天,卡斯东开着一辆崭新的奔驰汽车来到了农场,主人那辆老旧的拖拉机顿时黯然失色。卡斯东讲他最近做的“项目”发了一笔财,他劝表哥也赶快介入,“假如你不反对使用某些化学制剂的话……”这句话我听得清清楚楚。

卡斯东所说的“项目”是养牛,准确地说是用添加了膨胀剂的饲料喂牛,让牛在短时间内体重激增,这样便可卖出好价钱。卡斯东一走,主人便动了心。农场里没有牛,何况主人也不敢贸然盲动,他决定先拿鸡做一下实验,他算了一笔账:小牛的个儿头是鸡的五十倍,那么按喂牛剂量的五十分之一就妥了。这是一道精彩的算术应用题呀,说到这里,我不禁要为主人聪明的脑瓜儿点赞了。

接下来该轮到哪位母鸡倒霉了呢?当天晚上,主人等到女儿(她是一个动物保护主义者)入睡后,悄悄来到鸡窝,抓住了若赛特(她是一只善良的母鸡),掰开嘴,直接把化学制剂倒进了她的嗓子眼儿。此刻,主人一定期待着第二天那见证奇迹的时刻。然而,第二天给予他的不是惊喜而是震惊——农场里发生了血案,一群原本活蹦乱跳的小鸡惨遭杀害,有的被撕扯得支离破碎,有的被直接咬断了喉咙,真是惨不忍睹。主人暴跳如雷,气得把枪紧紧握在手中,扬言要亲自毙了凶手。该怀疑的对象都怀疑遍了,人,或者动物,甚至也包括我,可凶手是谁主人还是无从知晓。虽说母鸡们一片悲泣,但若赛特的“成长”也并没有立竿见影。当然主人锲而不舍,还是每晚来到鸡窝单独为她进食“小灶”。

自从上次的凶杀案发生后,我和农场另外两条狗的巡逻任务加重了许多。尽管这样,恐怖和怪异的事情还是周期性地发生:一天早晨,我发现邻居家的猫被开膛破肚后挂在了篱笆上;另一天早晨,又发现一只断了头的公鸡在鸡窝的一个角落里僵直地站立着。为了加强力量,主人又从邻近农场借来了两条狗,这样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夜以继日,狗不停蹄,全天候巡逻,可以说是精疲力竭。这个时候,我开始动起脑筋来,虽然我不是天才的思想家,但思考毕竟是一种美德。我发现这三起案件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案发在深夜或拂晓前,都发生在离主人屋子不到一百米的地方。我想,只要我找到了“什么原因引起的”,也就能找到是“谁”干的了。

若赛特还是每晚被灌化学制剂,她已经不再反抗,表现得比较顺从。我对若赛特的观察有几天了,夜深人静时我决定约她出来谈一谈。“咱们走远点儿。”她领会了我的意图。我们谈到了农场这些天发生的血腥事件,谈到了伙伴们的惶惶不可终日,也谈到了主人的气愤与忧虑。谈话进行得很正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许久。正待我想进一步询问她服过膨胀剂后的具体感受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她瞬间开始了浑身颤抖,先是鸡冠迅速膨胀,接下来全身成了一只被吹鼓了的气球,庞大的身躯使得她走起路来变得歪歪斜斜。她强忍住周身的不适,吃力地向我挤出几个字:“走远点,若赛特已经不存在了,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她发疯似的飞过柴垛,变得比原来灵活了百倍。她飞向主人的屋子,居然用爪子轻易打开房子的大门,义无反顾地冲进去之后又将门从屋内锁上。我推断主人的花猫此刻或许正在角落里打盹儿,她很可能会成为若赛特在魔力作用下失控的又一个牺牲品。想到这里,我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尽职尽责”这四个字,我不顾一切地大叫起来,但已经没有等主人听到报警来给我开门的时间了。于是,我纵身一跃,穿过玻璃窗撞进屋去。伴随着一阵小雨似的玻璃碎片,我落在地板上,强忍着疼痛用身体挡住仍处于懵懂状态的花猫,并试图压下庞大的若赛特那不可一世的气焰。僵持中主人赶到,化解了这场危机。若赛特夺窗而逃,花猫脱险了,主人的女儿帮我包扎了浑身多处被玻璃划破的伤口。

风波过后,惊魂未定的动物们都在议论纷纷:“听说是化学制剂惹的祸,使若赛特陷入周期性的走火入魔。”“真没想到,和蔼友善的若赛特怎么会变成刽子手呢。嗨,真想念平日里同我们和睦相处的那个若赛特呀!”

找到若赛特时,她已经恢复了常态,她竟然不知道自己曾经想了什么、做了什么。面对惨烈的事实,主人幡然醒悟,当即停止了化学制剂的使用,动物们也以宽容的心态重新接纳了若赛特……

深秋时节,卡斯东骑着摩托车又来到农场,这一次,他的表情有些沮丧。主人拍了拍他的肩膀,似鼓励他迷途知返,重新振作起来。原来,卡斯东的不法行为受到卫生检疫部门的查处和警方的惩罚,他因此失去了一切——他的农场,他的牛,他的奔驰轿车。

(责任编辑 徐家成)

二九一农场小学拒收礼金自查报告 篇4

根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继续深化我校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规范教育工作者廉洁奉公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我们采取制度先行,严格执行、惩错必行等系列方案措施,正人先正己,取得了好效果。现将具体内容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1.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郭恩福 副组长:孙绪成

成员:魏宏

朱萍

胡伟芳 2.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认真抓好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工作。

3.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检查落实,坚决刹住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不正之风。

4.签订承诺书

要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切实落实此项工作责任制。每位教师签订承诺书,确保此项工作领导到位、责任到位、任务到位、措施到位,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全面做好宣传教育

1.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专题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召开全体会传达文件、进行师德教育宣讲、签订承诺书、责任书;将《关于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规定》、学校的要求、教师的承诺书放到公开栏、广播、校讯通等公开渠道;将有关要求印制家长信发给学生家长;在学校的公示栏中将《关于严禁教师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的规定》公示。做到将相关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确保教师、学生家长两个层面100%全覆盖、全知晓。

2.坚持从实际出发,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坚持以正面宣传教育为主,挖掘和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大力弘扬高尚师德,积极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以反面案例为警示,教育引导教师坚决抵制社会不良风气,提高对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危害性的认识,增强抵制收受礼品礼金不正之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牢固树立廉洁从教意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工作环境。

四、严格监督严肃查处

1.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利用校园网、公示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及时查处违规违纪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学校专项检查组将对自查自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抽查和明察暗访,对于发现违纪违规的教师,一经查实,坚决严肃查处,并按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认真开展自查自纠

简论家庭农场 篇5

1 家庭农场的概念分析

家庭农场是一个起源于欧美的舶来品。早在上世纪80年代, 山西、湖北、浙江、吉林等地就已经出现了家庭农场, 只不过, 在当时, 我们称之为“种、养大户”, 因为它缺乏家庭农场的两大要素:工商注册、农业现代化。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其中, “家庭农场”的概念在中国官方文件中首次出现。这标志着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 无论是官员还是普通民众均意识到, 在农业社会形态与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交融一体时, 农业必须要由低资本技术向高资本技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以市场交换为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来进行专业化商品生产。对此,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把家庭农场定义为,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济实体。由此可见, 家庭农场具有以下特点:

1.1 家庭经营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和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并存。“谁来种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农户间的土地流转和工商资本进驻农业成为普遍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但随之而来是农民权益的不断被侵害, 致使全国2/3的农村群体性事件由土地问题引发。因此, 家庭农场作为创新性的农村经营模式, 它区别于小农经营、企业经营、合作社经营等三种模式, 强调家庭劳动力在本村农业生产中的充分就业, 雇工为临时现象, 生产经营专业化 (即以某一两种农产品为主) , 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 (许多地方, 如眉山市农民的务工收入占到家庭总收入的60.1%) 。由于家庭农场的务工人员主要由家庭成员构成, 相互间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及利益高度一致性, 因此, 劳动不需监督就会有极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灵活性, 能自觉自愿地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负责、对农业产品质量负责。尤其是当市场环境、生产经营环境出现变化时, 能够快速地作出反应。西方国家家庭农场发展的经验表明, 家庭经营在内部控制、人事协调、剩余索取等方面比其他组织形式更具有优势, 更适合农业生产的自身特点和规律。

1.2 规模经营

农业部认定的规模经营标准为: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即无常年雇工或常年雇工数量不超过家庭务农人员数量;以农业收入为主, 即农业净收入占家庭农场总收益的80%以上;种植粮食作物的, 土地租期或承包期在5年以上的土地经营面积达到3.33hm2 (一年两熟制地区) 或6.67hm2 (一年一熟制地区) 以上, 种植经济作物、从事养殖业或种养结合的, 应达到当地县级以上农业部门确定的规模标准;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示范带动作用。对于规模经营的标准, 全国各省份各不相同, 如四川省认定的规模经营标准为:种植业至少有田地2hm2以上, 养殖业养猪50头以上, 家庭成员之间从生产、经营、管理到市场全过程都能完成, 同时可借助一些社会化服务, 如种子配送、机械化服务、市场营销。眉山市的规模经营标准为:种植业3.33hm2以上;畜牧业存栏奶牛10头以上、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年出栏肉鸡2000只以上、年出栏肉兔500只以上;水产业1.33hm2以上;林产业20hm2以上。由此可见, 规模经营是家庭农场的本质要求。

1.3 工商注册

家庭农场以市场交换为目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行专业化商品生产, 经过工商注册后, 面向市场, 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实行自主经营、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负盈亏和科学管理的企业化经济实体。它不同于小农户和某些流动的承包大户, 其经营特性明显, 必须按照企业管理模式来核算成本、加强管理、追逐利润。由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中的科技含量较高, 并非传统农民都能经营, 在工商注册时还必须要有从业资格的审查。比如日本, 职业农民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其次要有经营管理能力, 最后还要懂科学技术。如果达到这些要求, 在日本是要给补贴的。因此, 经农业主管部门审核、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既是企业化运行的需要, 也是农村经营体制创新的需要, 从而便于政府的识别、管理与政策支持。

1.4 农业现代化

在农业走向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 分散的、微型的、孤立的生产经营主体, 不仅无法加强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且必然面临种种难以克服的局限性。家庭农场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 它具有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一是生产的集约化。家庭农场经营的土地一般都集中连片, 规模在3.33hm2以上, 便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二是生产的现代化。在家庭农场的生产全过程中, 包括土地耕耘、播种、施肥、除草、收获与储藏等, 均为机械化操作, 用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科技改造家庭农场。三是管理的现代化。家庭农场不仅有正规的会计制度进行经济核算, 还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和其他信息工具对农业生产进行远程监控, 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2 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

发展家庭农场是创新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农民收入, 为此, 各地纷纷提出了农、林、牧、渔业的经营规模, 却并没制定相应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 更没有形成一个全国通行的界定标准。一方面, 各地的自然环境制约了区域性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出台。如东北地区地广人稀, 人均耕地面积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机械化程度也非常高;而西北地区则处于高寒地带, 尽管也地广人稀, 但地形地貌多为丘陵或沙漠化平原, 亩均种养殖成本非常高, 即使在同一县份内也存在着差异化的县情。另一方面, 按照我国城镇化目标, 大约还有近1亿的农民需要转变到城镇, 这需要一个过程, 从而导致土地的流转与集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同样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 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不能实行“一刀切”, 而要根据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速度、农民的职业化程度、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配套程度等因地制宜。本文结合地区差异、技术水平、现代化程度等将我国家庭农场的界定标准按东北、西北、东部沿海、中西部等4大类、11个指标进行分类认定。

上述11个指标均以家庭平均劳动力4人计算。其中: (1) 土地租赁指标强调家庭农场经营的稳定性与生命力。 (2) 农场主来源指标强调其户籍为农村, 资金来源可以多途径化, 但要区别于工商资本。比如仁寿县的“蜀色天乡”家庭农场, 从农场主的户籍来看, 是当地村民;从资金性质来看, 却是工商资本进驻农业, 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农场。 (3) 从业人员来源指标强调从业人员可以外聘, 但外聘总人数不能超过家庭农场主的家庭从业人员总数。若为家庭农场经营星级农家乐或乡村酒店, 其外聘人员将远远超过家庭成员数, 因此不能认定其为家庭农场, 已经注册的, 应该取消其称号。 (4) 从业人员的职业化程度指标强调, 东北和东部沿海地区的从业人员应当有专门机构认证的农业种养殖技能资格证书、机械化农具的从业资格证书;而西北和中西部地区由自然地理环境较为恶劣, 机械化程度不高, 科技应用能力较弱, 因此, 在进行家庭农场认定时则需要农场主和相关从业人员一定要有相应部门培训的结业证书。 (5) 经营范围指标强调家庭农场的生产与经营一定要与农业相关, 如从事种养殖业的生产、加工、销售, 农业的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等, 不能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

3 家庭农场的必备条件

3.1 确权的土地

从目前各地报刊的报道来看, 农场主们共同反映了一个问题, 即没有办法扩大经营规模, 即使能够流转到一定数量的土地, 往往土地流转合同只有为2~3年, 时间太短, 不能对租赁土地进行物资和科技投入。长期以来, 我国农村土地实行的“以队为基础, 三级所有”的所有权制度, 产权主体虚置, 致使农民离家不敢离土。正是由于农民对自身土地权益的担心, 使其更在意承包地的实际“控制权”, 这恰恰成为家庭农场规模经营的土地瓶颈。因此, 各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农村土地的确权、登记、颁证, 清晰界定集体所有权和农民经营权的产权关系, 明确权利义务, 使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由虚变实。农民在产权证激励下, 才敢于把农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从而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分散的土地占有给家庭农场发展带来的障碍因素, 也能更好地矫正工商资本大规模、长时间占用农地从事非农生产现象。

3.2 职业化的农民

目前, 家庭农场主大多是农村的种田能手、村组干部等, 他们尽管在农村中素质相对较高, 一部分人还通过学习和实践, 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但是, 就多数家庭农场经营者而言, 他们与现代家庭农场经营管理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客户资源的获得———订单生产, 以规避市场风险;产品质量的保证———生产与收获环节的规范化, 储藏环节的科学化, 运输环节的时效性等, 以获得长期的合作信誉。因此, 农民身份需要职业化。只有有技术、有经验的职业化农民, 才能依据自身能力适量流转撂荒土地, 才能从客户和市场的角度思考产品经营的种类、要求、质量, 才能更加自觉地重视农场信誉, 才能更好地规避诸如禽流感类的自然风险, 从而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日趋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 以保证家庭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3.3 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包括服务的社会化和经营的市场化, 是发展家庭农场必须的环境条件。包括: (1) 不断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加强乡、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组织建设; (2) 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 大力扶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市场中介组织,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反应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 准确、及时地搜集和反馈市场信息; (3) 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把家庭农场同大市场联接起来, 开展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配套服务。上述服务内容为农业规模经营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降低了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 提高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4 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对于普遍人多地少的农村来说, 要发展家庭农场, 首要任务就是解决人怎么出去、到哪里去的问题。以眉山为例, 截至2012年底, 全市居住在农村的16~60岁 (女性为55岁) 劳动力人口达到161万人, 其中约有40%左右的人愿意转变为城镇居民。但是, 由于城乡差异缩小、惠农政策的吸引, 以及就业岗位不足, 如丹棱县的三个工业园区用工人数只有1.3万人, 占转移务工人数的22%, 许多农民在家门口找不到工作, 只能选择老弱病残留守在家务农。再加土地产权不清晰, 即使这类农民的种粮效益非常低, 也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家庭农场主, 这也是眉山市第一个家庭农场主刘子刚反映的问题之一。因此, 只有较高的城镇化水平, 才能将农民转移出农村, 才能保障家庭农场有足够的土地进行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耕种。

4 家庭农场的运行机制

4.1 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机制

家庭农场的资源配置机制是指以家庭为单位, 自主决定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经营种类等, 充分尊重市场规律, 由市场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年初, 自中央提出家庭农场概念后, 有些地方政府就立即制定了各个区县的家庭农场年均注册数。这样家庭农场虽然注册了, 但注册前后并没任何变化, 只是种养大户多了一张营业执照而已, “三丹口”家庭农场和“遛鸡哥”家庭农场的现状就说明了这一点。家庭农场经营什么、物资供应怎么解决、销售渠道怎样建立、生产与管理技术怎样支撑等, 无需要政府手把手地教导, 只需在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瓶颈时, 协助其处理, 引导其发展即可。改革开放30多年了, 经过市场与社会双重洗礼的当代家庭农场主必定是职业化的科技型现代农民, 他们具备了敏锐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 具备了在市场规律下如何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 从而使农业的比较效益远远高于分散经营时的收益。

4.2 家庭农场的激励约束机制

根据弗鲁姆的期望值理论, 人们只有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种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的情况下, 才会受到充分的激励, 才会采取行动以达到这一预期目标。这个目标反过来对个人的动机又是一种激发力量, 而激发力量的大小则取决于目标价值 (效价) 和期望概率 (期望值) 的乘积。家庭农场的激励约束机制是指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收入水平提高为前提, 以家庭农场绩效考核为手段, 以激励约束制度为核心的一整套激励约束管理制度。若缺乏家庭农场的激励机制, 那么农村经济体制的创新与改革将停滞不前, 工商资本滞留农村的非农化经营现状将很难改变, 因此, 包括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在内的政府激励政策必不可少;若缺乏家庭农场的约束机制, 那么家庭农场享有了国家的扶持政策, 却没有专注于农业的生产经营, 将使家庭农场这个新生事物偏离预期轨道, 因此, 包括家庭农场的定期考核、验收等约束机制必不可少。

4.3 家庭农场的风险分担机制

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一般较普通农户大, 其承担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也高于普通农户。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中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与农户共同分担的风险机制不同, 家庭农场的风险分担主体主要由农场主自身承担, 它有利节约产业化经营中风险分担的内生交易费用、避免囚徒困境等, 但也会促使家庭农场主更加偏向于风险规避, 即农场主不敢尝试农业新品种、新科技, 不敢承担未知风险, 而倾向于保守的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对此, 有必要借鉴资阳市的“六方合作”模式, 探索“政府+保险公司+家庭农场”的风险分担机制。比如在农业保险上, 市、县两级政府由财政按比例拨款, 承担农业保险的15%左右, 并对承担家庭农场农业保险的保险公司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家庭农场承担85%的农业保险费用, 若家庭农场加入了当地的农业合作社, 则由两方共同商定和分担;保险公司则根据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实际, 定向制定农业保险条款, 最大限度地减轻家庭农场的经营风险。

4.4 家庭农场的服务保障机制

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家庭农场必须的环境条件, 为农村组建家庭农场, 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因此,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不断开拓农业生产资料市场, 加强乡、村农业生产资料供应服务组织建设;二是发展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庄稼医院、专业服务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涉农企业加专家加农户等服务模式, 积极推行技物结合、技术承包、全程托管服务, 促进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到田到户, 让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优质、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体系, 大力扶持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市场中介组织, 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反应灵敏的市场信息网络, 准确、及时地搜集和反馈市场信息;四是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 发展市场中介组织, 把家庭农场同大市场联接起来, 开展农产品的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的配套服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90.

[2]中央组织部.农村基层干部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 1999:109.

[3]梁丽.我国农村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的创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4, (1) .

二九一农场 篇6

2009年,南京农业大学浦口校区国有实验农场拆迁了80户职工宿舍,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标准,对房屋进行了补偿,对人员进行了安置,当时对于补偿政策和补偿标准并未有异议。2016年3月,校区进行第二次搬迁补偿,由于要把整个校区全部搬迁,涉及国有农场试验田农用地和建设用地总面积约6 200亩。此时,对于国有农场的拆迁补偿政策到底是适用国有还是集体,出现了争议。因此,本文对于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收回中补偿政策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国有农场土地性质划分存在的问题

目前,土地按照所有权性质,分为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按照利用现状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那么显然,国有农场的土地性质属于国有,现状里可能是包含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地征收报批程序下,只有涉及到集体土地才需要进行征收报批,但是,对于国有农用地有这样的规定:“因国家经济建设或地方公益性建设需要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的,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同时,依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政策精神,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应按照征收集体农用地的相关补偿原则进行补偿,即将收回国有农场农用地的补偿分为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费。

所以,从土地的性质上,虽然决定了国有农场是国有土地,但是进行了农转用报批程序,并且征收补偿政策也适用集体土地征收政策。这种既按照土地性质又按照土地现状的双重划分标准,使得国有农用地的征地拆迁补偿比较混乱。

二、国有农场使用权收回补偿安置政策执行中的法律障碍

(一)土地补偿政策的法律障碍

对于国有农场农用地土地收回的补偿,《南京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规定:“经批准占用国有农场、林场、果牧场等农用地,导致原单位受到损失的,应参照征收集体土地标准,由征地主体单位支付征地区片价补偿费、青苗和附着物综合补偿费。”

那么实际操作中,国有建设用地补偿应该按照哪个文件来实施?在2009年,南京农业大学国有实验农场拆迁中,依据的是《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国有农场土地使用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202号)》:“需要收回国有农场建设用地的,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建设用地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保障农场职工的长远生计。”

国土部门和农业部门对于国有农用地和国有建设用地,都建议采用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的政策。在土地管理法上,按照征收土地的原用途予以补偿是征地补偿的一个原则,那么,看起来国有农用地参照集体土地补偿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国有建设用地的补偿跟《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是否是相违背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与补偿活动,是适用本条例的。因此,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收回适用集体还是国有政策,这是土地补偿方面的法律障碍。

(二)房屋拆迁补偿政策的法律障碍

在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不同性质上盖的房屋,造成了补偿安置的高低不一。对于集体土地上房屋拆迁,通常是基于农村宅基地的面积,在宅基地范围内建设房屋。非农业人口的认定、房屋产权面积的认定以及安置房的性质和面积等,同国有土地上标准不一致。就南京而言,集体土地的房屋补偿安置标准比国有的要低。

以南京为例,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补偿,是在“拆一补一”的原则下进行,即拆迁1平方米的农民房屋补偿1平方米的安置房,使得农民原有住房条件不降低。最终,拆迁房屋的单价通常跟安置房价格持平,保持在5 000~6 000元/平方米,价格基本是安置房的建安价格,相对比较低廉。除此之外,被征收人有一部分搬家奖励费、安置过渡费等现金补偿。如果被拆迁人去市场上购买商品房,通常商品房价格较高,与安置房价格相比差价较大,所以不会选择货币补偿,选择保障房的居多。

国有房屋拆迁的补偿,主要是根据国有房屋权证面积计算,相比集体土地房屋更加简单透明。所以,评估的价格也是参考周边的国有商品房,基本上能够达到周围商品房的补偿价格,选择货币安置和保障房的都有一定比例。

因此,不同土地性质的房屋,导致了不同的补偿安置政策。国有农场的房屋拆迁,涉及的宿舍、实验用房或者管理用房,都面临一个选择集体政策还是国有政策更划算的问题。由于补偿切实关系到国有农场每一个职工的利益,选择何种政策也是房屋拆迁补偿上的法律障碍。

(三)人员安置政策的法律障碍

《南京市征地补偿安置办法》规定:“经批准占用国有农场、林场、果牧场等农用地……其人员不列入被征地农业人员社会保障范围。”但是,在国土资发[2008]202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依法收回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应给予经济补偿。经济补偿参照征收农民集体土地的补偿标准计算,并安排相应的社会保障费用。”

国有农场的编制一般都是国有企业工人性质,不是农业户口,但又是从事农业生产,属于“事业单位,农业管理,人员复杂”。到底社会保障费用有还是无,国有农场的人员性质如何界定,最终导致了安置方面的法律障碍。

三、国有农场土地使用权收回的政策建议

国有农场所在土地性质上属于国有土地,使用权是归农场使用。但是依据现状,属于农业生产用地,如果参考部里的文件,对于国有农场的征地补偿,应当按照农村集体土地性质补偿。对于人员身份,农场人员也有工人,也有未招工农民身份,由于城乡的二元结构,导致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有差别,由此带来补偿安置的差异。因此,对于国有农场的土地使用权收回中的补偿安置政策有几点想法:

第一,理顺政策,做好衔接。由于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性质不同而导致的补偿标准和安置条件,对于基层执行政策的工作人员来说,也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不但关系到国有农场全体职工的利益,更是对于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严格要求。因此,地方政府和国土部门,应当对于国有农场政策的适用深入研究,以使用权和现状为基础,以不损害农场权益为前提,做好政策的衔接。

第二,保障农场权益,做好长期规划。对于国有农场转用后,没有其他劳动技能,需要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安置人员,征收单位应当预留部分土地,作为生产安置留地,用于解决就业人员生活、生产用地,或作为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等。

第三,专款专用,补助救助。对于安置费用,应当予以列支,专款专用。对于未满16周岁的应当发放一定数额补助,对于满60岁以上的给予一定的医疗费用补助。其他人员尚未进入社保的,可以自愿选择,进入社会保障。失地后自谋职业并与农场解除劳动关系的,给一定的安置补助费,也可以由国有农场重新安排就业岗位。

第四,尊重历史,差别化管理。各个地方的农场有其历史原因,通常涉及到农场转型发展和体制改革。在各地方政府的调查和完善基础上,切实加强国有农场的权属管理和职工安置。根据地方国有农场的发展,尊重历史,切实地制定出补偿安置政策。

结语

让学校成为“故事农场” 篇7

故事指旧事,以往的事情。这种事可能是以前的,利用某种媒介记载着的事,也可能是正在进行的历程。农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使用机器、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的企业单位。而现代新农场不再是单单用来种农作物的场地,而是融种植加养殖、加休闲、加娱乐等为一体的混合型场地。

我校的“故事农场”把视整座校园视为一个农场,把学生视作自由生长、个性发展的作物,打造具有融合学习、阅读、休闲、娱乐、种植、养殖等各种功能,适合学生健康成长、个性发展的混合型农场式校园。让学生在“农场”中自由地学习、探究,阅读、交往,种植菜蔬、饲养小动物;记录成长故事,撰写身边的故事,宣讲、表演各色故事等,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牧场,学生成为有故事的人。

二、“故事农场”特色文化建设背景

我校是一所处于禄口空港工业园中的乡村中心小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生主要由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子女构成。作为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受部分家长影响,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兴趣且没有养成好的习惯。而外来务工子女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语言、风俗、习惯都有着深深的家乡烙印。这些孩子的课余文体生活非常贫乏,无书可读、无兴趣读书。为此,学校积极开展“读书做人”特色活动,积极倡导学生“快乐阅读,健康成长”,致力推进“书香校园”特色建设。

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记录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增强儿童记忆的添加剂,更是儿童想象力的源泉和语言发展的激素。它通俗易懂、耐人寻味,易于小学生阅读和接受,对于学生有着特别的教育价值。儿童在阅读故事中可感受阅读的快乐,体验故事的语言美,与同伴交流故事和阅读感受可增进友谊,沐浴童年的快乐和幸福,从而携手进步,健康成长。由此,我校在原有“书香校园”的基础上,建设“故事农场”特色文化。

三、“故事农场”特色文化建设的目标

1.以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塑造学生向善人格。即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七彩故事”(古今中外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科学故事),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读故事、讲(说)故事、编(写)故事、赏故事、画故事、演故事、仿故事的“七彩”表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受到美的熏陶,积淀人文素养。

2.以故事为媒介,以育人为目标,让学生阅读故事、寻找故事、发现故事、传诵故事、仿效故事、成为故事,最终让学生在七彩的童年中,成为有七彩故事的人。

3.结合儿童阅读故事的快乐体验和学校的快乐阅读故事氛围,提出以“自主探究、快乐体验”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践行教学改革,打造快乐课堂、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阅读、成长。

四、“故事农场”特色文化建设内容

(一)打造有“故事”的各个园地

我们的“故事农场”打造可以由各种含有故事元素的园组成:休憩园、养殖园、种植园、游戏园、图书园、荷园、茶园等。学生能在每个园中领略制作、种植、养殖等的快乐,学习其中的知识与故事,健康成长,形成故事;在养殖园中体会养殖蚕、蜗牛、乌龟等;种植园中种植蔬菜;在游戏园中快乐游戏;在茶园中采茶、炒茶……体验成功、学习知识、健康成长。重点打造的基地如下:

1.休憩园。类似于动物园,在空地上建立起多个露天的“馆”,每一个“馆”拥有一个主题,每个主题按历史时间顺序,设计若干故事场景;用一组组人物雕塑来再现故事场景,以达到展示故事的目的。如:设计爱国主题的“馆”:用苏武牧羊、闻鸡起舞、岳母刺字、文天祥与正气歌、小英雄王二小、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等几组人物雕塑来进行展示。“馆”与“馆”之间或在“馆”中还可放置石质长椅,添置石凳,方便学生休憩读书,便于班级学生排演故事,祭扫活动等,一“馆”多用。

2.游戏园。由各个游戏项目组成,重点是有选择地展示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中国有趣的孩子游戏项目。每个项目展示游戏的玩法、工具、场地,既能让学生玩起来,又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展示的场地可以露天和馆舍相间,馆舍主要放置一些室内游戏,而露天的设置室外游戏。露天的游戏展示个人、群体项目都可以。比如:滚铁环,可以放置数个铁环和钩子设计一定的场地,让学生娱乐。又比如跳方,可以在空地上画上方或河,就是在地上画长方形条格或连接的圆圈,有三格、五格,每格大小不一,游戏时再提供方块就行。其余还有棋类、拼摆类、放风筝、投壶、射箭等,都可有选择放置在露天游戏园中。还可以将露天和室内结合,如馆内设置棋类游戏,室外也可以把运动和棋类游戏相结合,如木质大象棋。既提高了智力,又锻炼了体力,使学生体力和智力同时得到锻炼。总之,学生把此地真正当成娱乐园地、休憩场所,能真正得到锻炼成长。当然,玩游戏时的规则和有关故事、人物都可以在图书园中或老师口中学到。

3.荷园。在学校池塘种上荷花,打造荷塘,池塘边用咏荷的诗词来装点,形成学校农场中的荷园。既可美化学校,又可做成教育基地,还可开发与荷有关的故事教育,塑造学生品性。

(二)营造有“故事”的校园环境

根据学校原有基础,我校从总体上构思,精心布局。在环境的布置和构建上,结合七彩故事校本课程的内容来设计,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

1.播讲评书,让学生自由“听书”。学校广播站每天开播,每天有60分钟的评书、故事内容。固定分为午饭、放晚学两个时段。学校由于规模较大,学生在学校食堂吃中饭。午饭时间有将近两个小时。固定30分钟为中午古典评书、故事时间,学生一边吃饭一边听书,既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利于培养学生食不语、静吃饭的好习惯。放晚学时,从学习结束到学生真正走出校门,我校学生大概有30分钟,学生如果等校车接送大概有一个多小时空闲。利用此段放晚学时间播放故事、童话、笑话等既可陶冶学生情操,又可消除一天学习的疲倦。所以每天将近一个小时的听书应是“故事”农场的旋律。

2.建立学校的“故事长廊”“经典诵读台”“故事墙”等学生固定读书处。

3.营建学校故事园。根据学校“向善”教育主题,在学校合适的位置,用雕塑、铜像再现故事场景,再现故事原貌。如:以“孝顺父母”为主题的黄香温席、卧冰求鲤雕塑;以“报效祖国”为主题的岳母刺字、闻鸡起舞等铜像。

4.构建故事班级。全校53个班级,班班都围绕学校“故事”特色创建班级文化。开辟“故事角”“创作园”,组建形式多样的“故事”兴趣小组,开展贴故事、画故事、演故事、写故事等常态化的故事活动。如此,班级才能散发出故事育人的功能和魅力。

5.开辟“故事农场”。开辟学校空地,营建开心农场,班级轮流承包,拓展故事天地。每个班级在承包期间收集有关种植故事、科学故事;收集承包管理故事;积累植物成长、收获故事;表演、宣讲种植故事等。让学校的开心农场成为故事农场,成为学生边实践边读书,边讲故事边写体验的实践基地。

(三)开发“七彩故事”校本课程

开发“七彩故事”校本课程,就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科学故事等七彩故事,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获得基本的阅读能力,在故事中感悟人性的真善美,获得审美体验,促进生命成长。我们把“七彩故事”校本课程列入课程表,在地方课时中每周安排一节,使用自己编写的“七彩故事”教材,由语文教师执教,形成学校“故事”教学特色。授课时采用“走班制”和“上大课”两种主要形式。平行班的老师每人选择一课为各班级上课,推磨展开为“走班制”;集合几个班,由一人来“上大课”。阅读推荐课和汇报课采用年级学生集中上大课与班级授课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当然,教师还可以探索新的,使用“七彩故事”教材授课的授课方式。

(四)探索以故事为载体的德育新模式

以故事引领德育活动,让故事成为育人的媒介,学校的德育活动紧紧围绕故事来展开。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易于接受,又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的,可谓事半而功倍。

1.“班级微故事”述评

以前的“一言堂”晨会课使学生厌烦,成为既不可舍,又不可取的“鸡肋”。为此,我们把晨会课改成师生讲评“班级微故事”的活动。由师生收集、编写、宣讲班级发生的故事,评点故事和人物。你说、我说、大家说;你评、我评、大家评,以”故事“为抓手,评点行为,互相激励,促进学生一日常规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2.德育主题教育活动

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学校的德育主题,学校、大队部分阶段拟定育人目标和活动方案。以主题班队会形式,组织班级学生围绕主题寻找相关的故事,阅读故事,结合休憩园中的各个主题雕塑群,排演故事,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为故事人物献花;找寻身边的类似典型,撰写学习体会,争做这样的人。如三月份,大队部以纪念英雄、热爱祖国为主题。班级学生收集英雄故事,读英雄书籍;结合休憩园中的爱国英雄故事雕塑,排演闻鸡起舞和岳母刺字英雄故事;为董存瑞英雄塑像献花;以英雄塑像为班级偶像,以英雄的名字命名班级;邀请老志愿军战士做校外辅导员,聆听老志愿军战士的讲座;学校组织祭扫烈士墓,撰写活动感受……

3.节日“故事”阅读

抓住中华传统节日特点,采用诵经典、知习俗、明事理、炼情感、修品性这一育人手段,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每年的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这四大中国传统节日,分别以幸福、感恩、报国、和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符合各自年龄特点的诵读与节日相关的经典故事、走访调查、实践体验等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

五、“故事农场”特色文化建设的实施

(一)编写“七彩故事”校本教材

本教材编制12册,每册15课。教材的内容以活动方案的形式呈现,既向学生提供阅读素材,又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理解的方法,还对教师的阅读指导作出提示。每册教材有两大板块,一是活动方案,二是资源库。“资源库”由“七彩故事”和“阅读链接”两部分组成。每课的“七彩故事”收集了2~3个经典故事,全套教材共有377个小故事。故事的类型有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历史典故、民间故事、科学故事等。“阅读链接”的安排,一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主要有词语注释、作者及故事背景介绍等;二是为了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内容主要是介绍与“七彩故事”相关的课外书。

(二)成立“故事社团”

(三)开展七彩故事活动

1.“我把快乐告诉你”读书交流活动

2.快乐的读书节

3.“幸福的牵手阅读”假期共读活动

学校鼓励家长参与亲子共读,提倡“全家总动员”,要求学生、家长、老师三位一体,利用假期共读一本书。教师指导学生在小学阶段利用假期的时间精读几本名著,每学年由各年级组长在征求组内教师意见的基础上选定几种儿童书籍,由学校一次购买每种50本,以供该年级整班学生共读;一次性购买美绘版《小鹿斑比》、青少年版四大名著和《巴黎圣母院》各500本,分别供1~6年级学生暑假共读。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末,在《七彩故事》教材中安排一课,从组织学生阅读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开始,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校为各年级学生分别提供一份“名著阅读自测题”,引导同一年级学生暑假在家中带着问题反复仔细地读同一本名著,做到读有收获。在假期里,我们还要求全家总动员,亲子共读这本书,随时交流,撰写感受;新学年开学,学校举办“家庭读书故事”和“亲子读书体会”的评比活动。每学年开学的第一节“七彩故事”课就是阅读汇报课,由教师组织学生交流阅读名著的收获,并邀请家长参加。学生、家长、教师一起叙述自己假期阅读的收获和体验,共同分享阅读的快乐。

4.“诗词天天诵”活动

我们收集了包括《语文课程标准》指定的75首在内的165首古诗词,制作了11册诗词画册,画册可随身携带,一年级全一册,其他年级每学期一册。每册有15首古诗词及注释供学生理解诵读,并采用“一日三诵”的形式来实施。教师、学生每周诵读、熟记一首古诗,查找、交流、了解此诗的诗外故事;每天早晨学生到校后,由语文教师组织一次集体诵读;每天早操后的晨会课交流下一首,再由班长组织学生齐背一遍;晚上放学,由送队教师组织学生齐诵一次。

5.“锣鼓声中的家乡寻根活动”

借助我校编排的兼具民族风格和艺术韵味的“马铺少儿锣鼓”鼓乐舞蹈,引导学生寻找家乡的故事,让他们了解马铺锣鼓、禄口皮毛等家乡历史文化遗产及其中的故事。收集整理家乡故事集、阅读家乡故事,学习马铺少儿锣鼓、吟唱禄口山歌,从而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我运动、我阳光”健体活动

7.“生命中的绿色”种养殖活动

我们组织学生认养或种养一种植物,在家在校均可,提倡邀请家长共养,历时一年,学习有关种养方法,了解有关种养故事,记录植物成长过程和种养体验及相关故事。活动循着“识习性、知其事、悟其品、学做人”的思路,引导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读书,在动手实践中感悟,在交流分享中提升。

(四)培训教师,提升素质

“故事校园”的打造离不开教师的文化素质提升,课堂教学改革也离不开教师。因此,教师的素质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加大了教师培训的力度,号召教师读经典,学理论;自学、听讲座、外出学习、上网……一个不落。我们不仅要让教师掌握相关理念,提升文学素养,更要掌握相关操作方法。学校一方面继续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探索和研究。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动、群体跟进的策略,促进教师内化为自觉行为,提高操作能力;通过建立网上学习平台、聘请专家坐堂、成立教师沙龙、举办教师基本功比赛等形式提高其阅读经典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和业务水平。

垂直农场等 篇8

“垂直农场”对农作物的生长进行电子监控,使其全年都能种植、收割庄稼。农场中的农作物灌溉系统所需要的水全部来源于经过处理的城市废水。农场还具有相应的发电系统,主要分为生物燃料发电、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等。不久,这种新型“垂直农场”将建成。

自制太阳能电池

美国的科学家已研究出了一种方法,可让人们在家里就能简单而快速地制造出太阳能面板和电池。

据悉,有了这种方法,人们可以用喷墨打印机将电池“打印”出来,或是在塑料薄层上将面板“画”出来,之后再将太阳能面板粘在室外的墙上、屋顶上或广告牌上,“打印”、“画出”的面板和电池就能通过吸收太阳能来为家庭提供能源。

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求采用碳作为太阳能电池原料,这样,将电池“打印”或“绘制”出来已成为现实,因为碳是制造纸制品及塑料制品的主要原料。最近,科学家们用一种特殊方法,制造出了新形的太阳能电池原料——微型碳管。该微型碳管在电池中的功能和电线差不多,但它在外形上要比一根发丝还细上多倍。它的导电能力要远远强于普通电线和铜丝,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好材料。

该碳管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研究者使用一种保护性混合物质包住微型碳管,制造出了新型太阳能电池。当阳光照射到碳管上时,管中的混合物质会被阳光激活,发生化学作用,之后微型碳管再将化学作用产生的能量转换成电流,提供给家用电器。

黑色牙膏牙刷

黑色渐渐被人们所喜爱,现今黑醋、黑芝麻等食品渐渐成为一种风潮,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卫生纸、切菜板、棉花棒这些天经地义白色的东西,在日本,却陆续被黑色替代。

日本大阪府东大阪市日用品生产商生产了“黑色牙刷”,黑色毛刷中掺有白金等微粒子,据说不需要使用牙膏,仅用水就可以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当初这种牙刷的手柄设计为白色或其他颜色,消费者并不太喜欢,后经多次改良,商家干脆把手柄也制成黑色,此后消费者的抵触心理大大减少,他们开始接受这种特殊牙刷了。

除了黑色牙刷,还生产了“黑色牙膏”,据说能有效去除口臭、牙周炎,还能保护牙龈。

神奇的“音乐椅子”

近日,一款名为“音乐椅子”的高科技音响设备,在欧洲的电器市场上大受欢迎。

“音乐椅子”将音响与躺椅融为一体,它的外观与普通的躺椅无异,在躺椅的上部、两侧及椅背分别置有扬声器。躺椅上设有音响的控制器和唱片播放器,躺椅内部还有一个震动器,用于制造丰富的触角效果。坐在“音乐椅子”上听音乐,你能体验到完全“立体”的音响效果,因为美妙的音乐完全“围绕”着你的身体,它的清晰度、高低音效果和威力,都是普通音响所不能比拟的。此外,震动效果也能使你完全沉浸到音乐氛围之中。

高灵敏度癌细胞检测仪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能够检测血液中癌细胞的高灵敏度仪器,这种仪器能够分离、统计并分析血液样本中的游离肿瘤细胞,从而为医生更好地治疗癌症提供新方法。

在医学界,对游离肿瘤细胞的研究已经有一段时间,但由于这些细胞的数量很少且很脆弱,所以一直很难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离和研究。但正是这些游离癌细胞的扩散,才导致患者病情的逐步恶化。

新仪器使用了一种名片大小的芯片,在仪器上的微型端子上涂有能够识别癌细胞的抗体,当血液流经芯片时,这些端子就会像胶水一样粘住癌细胞,但对血细胞置之不理。

研究人员指出,这项技术大大提高了检测癌细胞的灵敏度,可以帮助医生为癌症患者制订更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种方法获取的活体癌细胞也必将促进癌症研究领域的发展。

咖啡增强老人记忆

近期经研究发现,一天喝3杯咖啡能够增强中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科学家们在4年内通过对7000名志愿者的跟踪调查,发现在智力因素、教育背景、年龄、健康水平等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比起一天只喝一杯或更少量咖啡的人,一天饮用3杯甚至3杯以上咖啡的中老年人在记忆力测试中的表现更为出色。同时随着人的年龄的增大,咖啡对记忆力的增强作用越来越明显。在65岁组中,多喝咖啡的人,其记忆力水平比少喝的人强了30%;而在80岁组中,差距被拉大到了70%。

九一八事变演讲稿:难忘九一八 篇9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盛京事变、满洲事变、柳条湖事变等,下文为大家介绍九一八事变演讲稿范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多少次,我曾在田野中凝神;多少次,我曾在坟墓前流泪;多少次,我曾在睡梦中惊醒。

九一八,又是一个九一八。

记得前辈们说过,几十年前的今天,曾经有许多可爱的战士,为了保卫祖国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或许,对于鬼子来说,区区几百肉体之躯罢了,一阵枪声过后,寂静无声。

但他们错了,罪恶的子弹只是让这些肉体倒下,但无数个爱国的灵魂,却在此刻得到升华。他们用满腔热血,震慑了凶恶的敌人;他们用满腔热血;保卫了祖国的尊严;他们用满腔的热血,换来了几代人的尊敬。

清晨,当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蓝天,我无比自豪。回想当年,又是何等凄凉,穷凶极恶的鬼子向我国大好河山步步逼近,多少无辜的百姓惨死在鬼子的屠刀下……

敢问!如果没有这些爱国志士,我们的大好河山,是否早已支离破碎?也许,我们再也看不到出生的太阳;也许,我们永远不会感受到幸福的霞光;也许,我们已向这个世界永别……

难忘九一八,难忘当年的壮志豪情;难忘当年的勇猛无畏;难忘当年的满腔热血……

我国家庭农场问题探究 篇10

一、家庭农场的涵义及认定

2013年2月, 农业部对家庭农场的涵义作了明确的界定, 即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 利用家庭承包土地或流转土地, 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运行, 且以农业经营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由此可见, 家庭农场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 以“农业”为主业, 以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的经营主体[2]。同年3月, 农业部又提出了家庭农场认定的7项条件, 即:第一, 家庭农场经营者应具有农村户籍 (非城镇居民) ;第二, 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第三, 家庭农场收入应以农业收入为主;第四, 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标准并相对稳定;第五, 家庭农场经营者应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第六, 家庭农场经营活动有比较完整的财务收支记录;第七, 对其他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有示范带动作用。

二、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性

家庭农场发展具有适度规模效应, 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率。我国现在的土地呈现一种零碎化现象, 农业资源配置效率较低, 由于受到自然和市场的双重影响, 农民难获得更高效益, 而家庭农场是解决土地零碎化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可以获得比传统农业更高的效益并且通过利用现代经营理念, 逐步建立起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3]。

家庭农场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利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技术的进步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由于很多农业技术不适宜应用在地块过小的土地上, 因此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 (如农用机械和灌溉技术) 在比较零碎的土地上无法应用。家庭农场由于具有一定规模, 具有农业技术应用所需的条件;并且由于家庭农场的生产方式具有集约化和商品化特点, 其急需增加农业科技含量, 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

三、发展家庭农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困难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一家一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将土地零碎化进行耕种。而家庭农场的一大特征就是适度规模经营, 产生规模效益。这就必然会产生农村土地的流转。现如今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有一系列的问题。土地流转的出让方和受让方双方信息不对称, 双方没有沟通渠道, 因此土地无法通过公开方式进行大规模流转, 许多地方的土地流转都是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很多土地的流转周期较短, 1年的居多, 5年以上的极少[4]。土地流转的口头协议居多, 书面协议较少, 而且即便有些签订了书面土地流转协议, 也会出现手续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 为土地流转纠纷埋下了隐患。

(二) 家庭农场融资困难

发展家庭农场资金需求多样, 并且前期投入较大。土地流转、种子肥料农机具购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发展家庭农场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民自有资金和政府支农专项资金, 在家庭农场的经管发展过程中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支持以及亲朋好友的借款。农民自有资金和向亲朋借款相对于家庭农场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金投入说来, 显得微不足道。政府支农专项资金是一项政府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模式, 但是实际上, 政府资金支持是对所有种粮农民的支持, 而由于家庭农场的特殊性, 其需要专门的政府支持政策。

(三) 家庭农场经营者文化程度偏低

我国农民受教育年限少, 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由于家庭农场经营者大部分也都是农民, 其文化程度也偏低。在松江区1173户家庭农场中, 农场经营者小学文化程度的290户, 占24.7%, 初中文化程度的816户, 占69.6%, 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67户, 仅占5.7%[5]。家庭农场主受教育程度偏低, 反映出家庭农场经营中依赖传统农业生产经验较多, 接受现代农场管理理念较少, 与现代家庭农场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6]。家庭农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农场主的经营管理水平, 因此家庭农场经营者的文化水平以及经营管理水平急需提高。

四、发展家庭农场解决对策

(一) 构筑土地流转渠道

要实现家庭农场的规模化发展, 必然会出现土地流转。农民没有土地流转意愿的原因有二:第一, 虽然很多农民进城务工, 但是只有一小部分成为了市民, 而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农村户口, 因此很多农民将土地视为自己最后的退路, 即使荒废仍不会流转;第二, 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 农村土地还具有一定的农村社会保障性质, 农民的“惜地”情节比较严重。因此, 提高农民土地流转意愿, 需要加快农村地区的发展, 具体来说有:第一, 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 农民只有在城市中稳定工作并且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 才能够脱离土地, 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第二,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消除农民流转土地后没有生活保障的心理负担, 这样才能实现土地流转。

(二) 搭建良好的融资体系

良好的融资体系对于家庭农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完善政府对家庭农场的资金扶持力度。根据地区的不同, 各级财政部门应尽快出台一套针对家庭农场的资金补贴政策, 对于本地区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农机具购置、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进行分别补贴, 补贴标准应当按照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对于家庭农场银行贷款来说, 政府应鼓励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设立更多分理处, 增强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功能, 为家庭农场的资金需求提供“绿色服务”;要积极引导农信社、农业发展银行等在农村扎根较深的金融机构向家庭农场推行便捷结算、“阳光信贷”等针对性的服务, 加大对前景看好的家庭农场的支持力度[7]。总之, 家庭农场的融资需要各方的资金支持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基础进行发展。

(三) 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主

发展家庭农场必须积极培育适应社会发展的家庭农场主, 使其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政府可通过给予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业科技人员、返乡农民工补助和贷款支持创办家庭农场。应当广泛开展针对农村的实用型人才培训, 扩大人才培训, 扩大农业教育的覆盖面, 扩大阳光工程培训规模, 鼓励农业院校和各类培训机构开展“定向培训”, 培养出一批种养专业人才、科技示范人才。

五、结语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家庭农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对我国家庭经营制度的继承和完善, 必将成为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家庭农场模式既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保障我国经济建设的正常运行, 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我国农村人口就业问题, 维护我国农村地区稳定。

摘要:家庭农场作为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其发展具有适度规模效应, 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利用。而当前土地流转、资金问题以及经营者的文化水平严重限制着家庭农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 笔者建议通过构筑畅通的土地流转渠道, 搭建稳定良好的融资体系, 并积极通过培训教育提升农场经营者专业素质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农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家庭农场,内涵及认定,重要性,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万宝瑞.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 2014 (4) .

[2]方志权.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J].科学发展, 2013 (12) .

[3]董亚珍.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 (5) .

[4]曾超群.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0 (6) .

[5]刘守英.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调查[J].上海农村经济, 2013 (10) .

[6]屈学书.我国家庭农场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4 (6) .

【二九一农场】推荐阅读:

家庭农场08-23

农场管理06-15

尖山农场07-18

亲子农场08-14

科研农场08-17

试验农场09-02

农场发展09-06

农场生活09-14

公司农场09-16

农场事迹材料06-26

上一篇:建筑物安全鉴定下一篇:图书馆评估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