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交地道桥工程

2024-09-13

立交地道桥工程 篇1

其地道桥位于山西太原市机场大道与长治路交汇处, 以实现机场大道上跨长治路的立体交叉。地道桥为现浇钢筋混凝土C30 S8, 箱式结构, 分为五段, 沿长治路中心线处分段的长度分别为19 m, 19.5 m, 8.002 m, 19.5 m, 19 m。

地道桥箱式结构总长85 m, 总宽44.9 m, 侧墙厚700 mm, 箱内净高5.6 m, 顶板厚度为900 mm, 底板厚度为1 000 mm, 下设有20 cm C15素混凝土垫层, 箱式结构总高度为7.5 m。

箱体施工流程:降水→开挖箱体基槽→基槽清底至设计标高→垫层商品混凝土浇筑→底板、下八字、商品混凝土浇筑→侧墙模板和钢筋安装商品混凝土浇筑→上八字及顶板模板和钢筋安装商品混凝土浇筑→箱体墙体、顶板防水→箱体回填。

2 模板施工工艺

2.1 模板结构形式

模板采用86系列全钢大模板。面板为6 mm 热轧钢板, 小背楞肋为[8号槽钢, 竖肋通长, 横肋断开;边框为[8号槽钢, 模板大背楞为双10号槽钢。内墙模板通过ϕ20通扣对拉螺栓加套管加固, 外墙采用组合止水螺栓加固。对拉螺栓水平最大间距900 mm, 竖向最大间距1 000 mm。顶板采用上倒角模板配合木胶合模板。

2.2 模板连接形式

模板与模板采用M16×60的螺栓连接, 模板接缝处均为子母口形式。穿墙螺栓采用T20通扣螺栓。外墙的组合止水螺栓, 止水芯浇筑混凝土, 止水端周转使用, 内墙的穿墙螺栓周转使用。为防止模板整体位移, 支模板前, 在绑扎好的钢筋上加水泥垫块限制模板位置, 保证保护层厚度。

2.3 墙端模板

墙体封端处的模板与墙面模板制作成一体, 均采用钢模板。

2.4 模板安装

由于模板的重量在1 t~1.5 t, 人工搬运困难, 采用塔吊搬运移动大型钢模板, 塔吊有效作用半径45 m, 作用不到的地方采用吊车配合安装。

3 脚手架工艺

箱体顶板的施工应先搭设脚手架, 采用碗扣式脚手架, 立杆纵、横向间距为0.9 m×0.6 m, 水平层连杆的上下步距0.6 m, 支架上铺设纵向龙骨间距0.9 m, 纵向龙骨采用10×15的方木。在纵向龙骨上面 (垂直于纵向) 铺设横向龙骨, 间距0.244 m, 横向龙骨采用8×10方木。在横向龙骨上面铺设新购木胶合板15 mm厚, 作为顶板的底模。纵横龙骨之间, 木胶合板与横向龙骨之间均用铁钉钉牢, 侧墙与顶板的八字部分设置木龙骨支撑, 木胶合板做底模。混凝土的浇筑从侧墙上八字处开始, 部分侧墙及上八字浇筑完成后再浇筑顶板混凝土。顶板脚手架的拆除应在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方可卸架拆除底模。

4 钢筋施工工艺

1) 钢筋绑扎和安装。

绑扎钢筋前要认真熟悉图纸, 核对各部位尺寸、规格、编号, 对加工的半成品要检查核对。绑扎成型后, 应根据图纸需要检查各种钢筋规格、数量和长度是否符合图纸的要求, 检查钢筋表面是否清洁, 如有铁锈油污应先行清除。

具体绑扎程序:a.划线:在绑扎部位内利用模板或混凝土垫层或部分主筋, 划出各种主筋、架立筋、箍筋的位置;b.按划线位置进行摆筋;c.绑扎已摆好的钢筋;d.垫块:相邻两垫块间距视底筋直径大小而定, 一般控制在0.8 m~1.0 m左右;e.立墙钢筋。在绑扎时, 底部应与底板钢筋焊接, 以免变位倾倒;f.箍筋转角与主钢筋交叉绑扎时, 应用铁丝按双对角线绑扎结实, 并在适当距离处加一个电焊焊点, 以免钢筋变形;g.顶、底板上层钢筋由马凳钢筋支撑, 侧墙钢筋预埋在底板内, 安装侧墙竖向钢筋时须保持垂直间距相等, 竖向钢筋一次安装至顶板高度, 侧墙水平钢筋应高出施工的侧墙混凝土1层~2层, 侧墙钢筋在绑扎时还应设置脚手架及拉锚钢筋以防止上部钢筋整体倾覆。

2) 主钢筋的连接。

主钢筋的连接采用闪光对焊, 在预热闪光焊前加一次闪光过程, 目的是使不平整的钢筋端面烧化平整, 使预热均匀, 其工艺过程包括:一次闪光、预热、二次闪光及顶锻过程。

5 混凝土施工工艺

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 由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到现场, 设置2台泵车东西对称浇筑在中线处合龙, 每施工段大约1 000 m3混凝土, 预计22 h~24 h完成浇筑任务。混凝土浇筑采取“分区定点、一个坡度、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浇筑工艺。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间歇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 (4 h) 。

1) 振捣。

底板厚度达1 m, 根据混凝土泵送时自然形成坡度的实际情况, 在每台泵车的出灰口处配置3台~4台振捣器, 因为混凝土的坍落度比较大, 在1.0 m厚的底板内可斜向流淌1 m~2 m远左右, 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下部斜坡流淌处的振捣密实, 另外1台~2台振捣器主要负责顶部混凝土的振捣。下部2台振捣器主要确保下部混凝土的密实, 为防止混凝土集中堆积, 先振捣出料口处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 然后全面振捣, 严格控制振捣时间、移动间距和插入深度。振捣时间宜为10 s~30 s, 以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准, 应避免漏振、欠振和超振。振捣器的插入间距不大于50 cm, 并置于下层不小于5 cm。

2) 表面处理。

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 在混凝土初凝前和混凝土预沉后采取二次抹面压实工艺, 以防止表面产生细小裂缝。在浇筑混凝土2h~5h后, 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 然后用木搓板反复搓压数遍, 使其表面密实, 在初凝前再用铁搓板压光, 这样做较好地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 减少混凝土表面水分的散发, 促进了养护。

3) 测温。

为了准确地了解大体积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状况,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应设专人配合预埋测温管。测温线应按测温平面布置图进行预埋, 预埋时测温管与钢筋绑扎牢固, 以免位移或损坏。每组测温线有2根 (即不同长度的测温线) , 在线的上端用胶带做上标记, 便于区分深度。测温线用塑料带罩好, 绑扎牢固, 不准将测温端头受潮。测温线位置用保护木框作为标志, 便于保温后查找。

配备专职测温人员, 分两班作业。对测温人员进行培训和技术交底。测温人员必须认真负责, 按时按孔测温, 不得遗漏或弄虚作假。测温记录填写清楚、整洁, 换班时进行交底。

4) 养护。

由于施工处于盛夏季节, 气温较高,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 随混凝土的浇筑顺序, 在每一施工段混凝土表面收光后, 即混凝土处于硬化阶段, 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并浇水养护, 一方面保证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增长, 另一方面降低了混凝土的干缩应力, 防止了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产生。

摘要:结合具体工程实例, 对立交地道桥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介绍, 分别阐述了模板、脚手架、钢筋、混凝土等方面的施工工艺, 着重对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步骤及操作要点作了说明, 对同类立交地道桥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道桥,模板,脚手架,混凝土

参考文献

地道桥工程勘察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篇2

关键词:地道桥 勘察 软土 天津

中图分类号:[U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c)-0090-01

地道桥是道路下穿运营铁路或道路的工程构筑物。本文以天津地区为例,就地道桥工程勘察中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探讨。

1 关于勘察测试方法的选择问题

地道工程的勘察应结合设计意图和不同的施工方法采用合理有效的勘察方法。地道开挖多采用明挖法,其开挖基坑常用的围护结构方案有钻孔灌注桩+止水帷幕、地下连续墙、SMW(Soil Mixing Wall)工法、钻孔咬合桩和钢板桩等。地道桥勘察中常用的勘察方法见表1。在勘察过程中,应结合地道桥工程的特点和要求,选用相应的勘察方法。

2 关于勘探孔布置和孔深确定的问题

文献[1,2]认为,地道工程勘探孔平面布置的间距宜控制在20~40m。勘探孔位均应布置在地道结构边线外3m~5m区域,勘探孔尽可能不进入地道结构范围内,否则应做到有效封孔,这是为了不使勘探孔成为基坑周围地下水汇聚的通道。勘探孔深度宜根据地道埋深、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分别考虑,并满足设计对地基稳定、变形、渗漏分析、结构安全等要求。地道勘探孔深度一般按开挖深度的2.5倍确定[1,2]。地道桥一般由敞口段和暗埋段两部分组成。开挖深度大于3.0m的敞口开挖区域,需要采用基坑围护措施,孔深同时要满足围护结构入土深度要求;在需要考虑结构抗浮设计的区域,还要满足采用抗拔桩选择桩端持力层的要求;对于开挖深度最大的暗埋段,需要考虑含承压水土层对地道的不利影响,孔深需揭露下卧含承压水土层。

3 关于取样和原位测试的问题

不同的土层应采取不同的取样设备和取样方法。原状土取样设备及取样方法见表2。对于扰动土样,其质量等级根据扰动程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不同级别的土样可做的试验内容不同。在做试验之前应先鉴定土样的级别。《岩土工程勘察规范》规定,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这是因为当取样个数或测试数据少于6件(组)时,就无法统计出岩土参数的标准值。应合理布置取样或原位测试间距,尽量使每层土在每个勘探孔中都有原状土样或原位测试数据。

4 关于土层的定名和划分问题

实践证明,土层的定名和划分采用静探和钻探取样、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可行。同时,天津地区地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天津地区埋深大致在75m以上的地基土层均属于第四系全新统及上更新统沉积,其下为中更新统沉积。全新统地层底界埋深约20m,上更新统地层底界埋深约75m。第四系全新统地层由人工填土层(Q4ml)、新近沉积层(Q43N)、第Ⅰ陆相层(Q43)、第Ⅰ海相层(Q42m)和第Ⅱ陆相层(Q41)组成;上更新统地层由第Ⅲ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eal)、第Ⅱ海相层(滨海~潮汐带相沉积Q3dmc)、第Ⅳ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cal)、第Ⅲ海相层(浅海~滨海相沉积Q3bm)和第Ⅴ陆相层(河床~河漫滩相沉积Q3aal)组成;中更新统地层由第Ⅳ海相层(滨海~三角洲相沉积Q23mc)组成。天津地区土层的定名和划分应紧密结合天津地层的这一沉积韵律。

5 关于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和评价

天津地区浅层地下水类型主要由埋藏较浅(埋深一般小于70m)的潜水和微承压水组成,而深层承压水的埋藏深度大于70m。在天津地区中,表层潜水主要赋存于人工填土层、第Ⅰ陆相层及第Ⅰ海相层中。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第Ⅱ陆相层及其以下地层中的粉砂、细砂及粉土层中。在地道工程勘察中,应分别提供各含水层的稳定水位。对于分层测定承压水位,在水文地质勘探中,应该严格控制成孔、止水、清孔、观测等操作程序。天津地层含有多层粉砂性土,多呈松散~稍密状,土性变化大,易产生流砂、潜蚀、管涌等现象,对施工不利。应加强水文地质条件的勘探和评价,确保地道工程的施工安全。

6 关于场地类别、液化判定和软土震陷的问题

建筑场地类别表示建筑物所在的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天津地区的大范围软土属于抗震性能最差的一类,应加强抗震设计。天津地区的地粉砂性土多为新近沉积,土质较为松软且含水量大,在动荷载和地震力的作用下易产生液化。1976年唐山地震时天津塘沽、新港和汉沽等地很多建筑物地基都发生了软土液化、震陷。天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Ⅶ度,且上部土层分布有厚层软土。根据规范要求,应判别软土震陷的可能性和估算震陷量。

参考文献

[1]周黎月.上海地区城市下立交的勘察设计[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4(1):131~134.

[2]季军,张惠中.软土地区地铁、隧道工程勘察[J].上海地质,2006(4):35~38.

上一篇:南浔古镇下一篇:情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