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护理十篇

2024-09-12

老年冠心病护理 篇1

在一年一度的为老年人健康体检中, 筛查出具有冠心病危险因素, 对吸烟、饮酒、缺乏运动、超重、高血压、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血脂异常的老年人, 进行健康教育, 使其逐渐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 对冠心病患者从心理上、饮食上、运动上和居家治疗上, 进行居家护理干预, 作者的干预方法如下。

1 心理护理

冠心病发病时是常见的胸部压迫窒息、闷胀感、剧烈的烧灼样疼痛等症状, 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1.1 紧张恐惧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在发现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反复发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这类患者, 由于疾病治疗效果差, 对疾病恢复失去信心, 又惧怕死亡。表现为抑郁、悲观、愁眉不展、对人冷漠。此类患者一般都在医院, 对此类患者应该让其相信医院医生的技术水平, 运用暗示说服、示范、诱导的方法,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 焦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冠心病初次发病的患者, 此类患者不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 不会从各方面调节, 不知道怎样才能康复, 所以患者表现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睡眠减少、情绪低落, 使原有病情加重。对此类患者根据其个性, 讲述本病的知识, 告诉患者只要合理的治疗和调养就能减轻好转, 稳定其情绪, 正确的按照护理要求, 从焦虑中解脱出来, 自觉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忌生气、发怒、和大笑。

1.3忧虑的心理护理

多见于缓解和恢复期的患者, 出来患者对疾病的预后担忧, 对此类患者加强有关疾病的宣传教育, 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鼓励患者掌握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居家的注意事项和自我保健、自我救护等知识, 要耐心治疗、精神开朗、查明诱因并除去, 乐观地面对疾病。

2 生活护理

2.1 戒烟戒酒

吸烟是引起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尼古丁可以直接损伤血管的内膜促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吸烟致冠状动脉痉挛, 引起心绞痛, 吸烟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减低, 造成心肌缺氧。长期吸烟会使血小板凝聚增加促进血栓形成, 促发心肌梗死等, 而饮酒能产生过多的热量, 增加心脏耗氧量, 导致心脏负荷过重, 加重冠心病, 故烟酒应禁用。

2.2控制体重和防止肥胖

高血脂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故应控制总热量的摄入, 防止肥胖。

2.3 控制血压、血糖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原发疾病, 有效保护心脏。

2.4 忌缺氧

长期供氧不足会加重动脉硬化的程度。

2.5 保持良好的睡眠

精神充沛, 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增加腹压和剧烈咳嗽。

3 饮食护理

3.1 少量多餐、定点用餐, 不宜吃的过饱、过多, 尤其是晚餐, 只能吃到七八分饱, 过多的食物摄入增加机体代谢负荷, 加速心肌的缺血。

3.2 低脂、低盐、低糖、低食用油, 全面均衡营养, 做到各种食物搭配进食。适用高维生素, 富含纤维的水果、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 如燕麦、西红柿、胡萝卜、洋葱、橄榄油等。水果:山楂、苹果、香蕉、西瓜、猕猴桃等。

3.3 多喝水增加新陈代谢, 排泄体内有毒物质。平时要养成定期喝水的好习惯。

3.4 口腔经常保持卫生如果口腔不卫生使小动脉发生痉挛或血栓, 导致心肌梗死。

4 运动护理

4.1 适当的运动运动应该循序渐进, 以有氧运动为主, 每日坚持20~30 min, 运动强度以心率为标准, 心率不超过160减去年龄为宜。

4.2选择运动开始之前, 冠心病患者应常规作心电图, 征得医生同意之后, 方可实施运动计划, 在运动中一旦出现胸闷、胸痛、极度疲乏或其他症状, 应立即停止运动, 求助于医生。

4.3运动形式如步行、慢跑、骑车、游泳、健美操、太极拳等。4.4

4.4 注意事项运动前不宜饱餐;运动时不宜穿过厚的衣服, 也不宜过度寒冷;运动后不能吸烟, 不能马上洗热水澡。

5 常用维持药物

5.1 阿司匹林

1片/d, 抗血小板凝聚, 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是冠心病一级预防最重要的药物。

5.2 他汀类药物

具有降低总胆固醇、LDL-C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 升高HDL-C水平的作用, 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 在调脂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

5.3 降压类药物

血压降至正常, 才能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5.4 降糖类药物

控制高血糖, 降低冠心病危险因素。

5.5 随身携带急救药盒

当心绞痛发作时, 不要慌张, 可以就地而坐, 拿出急救药盒里的硝酸甘油1~2片咬碎含在舌下, 过1~3 min疼痛即可缓解。如果疼痛严重, 可把硝酸异戊脂小瓶裹在手帕或棉花中, 捏碎后放到鼻前吸入, 吸入半分钟既可奏效, 但它能产生血压下降等作用, 不宜常用。处置后, 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以上居家护理, 给冠心病患者在治疗上, 营造一个非常有利、宽松的身体内环境, 从而达到抑制和减少冠心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 从根本上缓解和治疗冠心病。

摘要: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 (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 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氧缺血 (心绞痛) 或心肌坏死 (心肌梗死) 的心脏病, 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它的形成与长期的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 包括高胆固醇、高血脂、高糖、低纤维素的“三高一低”饮食, 超重和肥胖、活动不足、吸烟、酗酒等, 冠心病又是一个进展缓慢的疾病, 护理病后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度过, 因此, 如何做好冠心病患者的居家护理, 就成了抑制和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 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老年冠心病护理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34例, 年龄60~76岁, 平均年龄66.3岁, 病程1~13年, 平均5.5年。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冠心病, 符合《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史、发病原因及家庭状况进行详细的询问, 并总结其发病症状然后做好记录。针对每个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2 结果

经过对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调查发现, 发病诱因有心理因素、情绪激动、精神刺激、过于劳累、饮食不当以及饮酒等。其中心理因素15例 (19.74%) , 情绪激动14例 (18.42%) , 精神刺激10例 (13.16%) , 劳累19例 (25%) , 饮食及饮酒12例 (15.79%) , 其他6例 (7.89%) 。

3 护理方法

3.1 心理护理

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在患病后, 由于对疾病认识的不清以及对自身疾病状况的错估, 使得很多患者会出现焦虑、恐惧、无助、抑郁等不良情绪, 这些不良情绪的存在与冠心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护理人员首先要用温柔的语言、诚恳的态度打动患者, 让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以及安全感, 然后主动热情的与患者交谈, 了解患者内心的想法, 认真的倾听患者的倾诉, 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与缓解消极情绪。护理人员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的向患者解释冠心病的相关知识, 并说明其自身的疾病状况, 是患者的冠心病的发病诱因有所了解, 消除患者对冠心病的恐惧感;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经常开导、安慰、鼓励患者, 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有利于患者保持好的心情, 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做好家属的工作, 让家属开导与鼓励患者, 作为患者的精神支柱, 往往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3.2 情绪与精神护理

过于激动的情绪与强烈的精神刺激都会导致冠心病的发病, 所以患者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清幽, 禁止大声喧哗, 为患者创造一个好的养病环境。患者最好少听一些摇滚音乐和过于刺激的节目, 并且禁止参加剧烈运动。家属要经常陪患者聊天, 让患者保持一个好的状态。

3.3 饮食护理

冠心病的致病原因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等, 这些都与不健康的饮食有关。所以冠心病的患者要控制饮食, 要清淡易消化, 减少盐分的摄入, 对于肥胖的患者要少食油腻的食物, 控制食物中脂肪和糖类的量, 多吃植物性蛋白, 避免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的发生, 从而诱发冠心病。控制能量的摄入总量, 给予含维生素和纤维多的蔬菜和水果, 有利于润滑肠道。少食多餐, 切记不能饱食, 尤其是晚餐。禁止饮酒, 因为酒精可以促进新陈代谢, 增加心肌耗氧量, 加重心肌的负荷,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 诱发冠心病的发生。禁忌饮浓茶和咖啡, 因为茶和咖啡中含有兴奋性物质, 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失眠, 增加发病的概率。

3.4 用药护理

饮食护理中提到高血压、高血脂、以及糖尿病都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 所以在用药时一定要根据药物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合理用药。如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时, 要注意测量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 并加强巡视一旦出现高血压现象应立刻停药。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低下经常忘记服药或对某些药物有抵触性而不想服药, 护理人员应该向患者解释服药的重要性并盯着患者按时服药, 不可漏服或误服。加强老年患者健康用药的教育, 首先向患者说明任何药物都是有副作用的, 但是只要按照医嘱正确服药, 一旦有不良反应产生立即停止服用, 就不会出现问题。

3.5 生活护理

老年冠心病患者在生活中要进行适当的锻炼, 如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 禁止参加过于激烈和刺激的运动, 掌握好运动的尺度, 避免使自己处于激动和精神兴奋的状态。一般运动时间可以持续20~40min, 每天早晚各一次。运动前后老年患者一定要做好舒张运动, 对于病情较重的老年患者, 应该要循序渐进, 可以选择先从散步开始。通过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减少疾病的发生。注意天气的变化, 及时增添衣物, 防止感冒。患者在生活中禁止搬运重物, 减少劳动强度, 避免过度劳累。活动时心跳不得超过130次每分钟。冠心病严重的老年患者在洗澡时要注意水温一定要适宜, 尽量减少洗澡的时间, 因为浴室内空气不流通, 可能导致患者呼吸不畅, 引起缺氧, 诱发冠心病。

3.6 健康教育指导

老年冠心病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老年人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 所以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史非常必要的。组织老年人听健康讲座, 介绍冠心病的发病原因、诱发原因、发病症状、发病特点以及怎样预防冠心病等, 让老年人可以对冠心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消除对冠心病的恐惧感, 正确的面对它。纠正患者生活中的不良习惯, 如暴饮暴食、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饮用浓茶、咖啡、抽烟饮酒等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患者要保持稳定、乐观、积极的态度, 切记过于激动、大喜大悲。避免过于劳累,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劳逸结合,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 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人数是最多的笔者, 而且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总结76例在我院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得出, 冠心病的发病诱因有情绪的多变、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劳动、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所以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因素要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加强与患者的交流, 掌握患者的心理困扰, 并联合家属一起开导和鼓励患者, 消除患者的不安和恐惧, 由于老年人害怕陌生的环境, 所以鼓励家属在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经常陪伴患者,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 禁止饮酒, 纠正患者不正确的饮食习惯;加强服药护理, 正确指导患者用药, 避免老年患者因为记忆力减退而漏服或误服药物;健康教育指导可以有效的改变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 使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 避免劳累和紧张的情绪以及精神刺激的出现;同时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锻炼, 有助于加强老年人的免疫力, 增强体质, 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 找出老年冠心病的发病诱因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实行最合理的护理措施, 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冠心病的发病诱因及其护理方法,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方案,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采取的护理措施, 并进行总结。结果 诱发老年冠心病的因素有情绪的多变、精神过度紧张、劳累过度、饮酒、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等, 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 提高护理效果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诱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发病诱因分析,护理

参考文献

[1]闫红英.365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J].天津护理, 2011, 19 (2) :90.

[2]石瑞兰, 安珍.老年冠心病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28) :3670.

[3]谢静, 刘惠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 9 (8) :67.

[4]张玲.老年心肌梗死118例发病诱因分析与预防[J].长江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8 (6) :162.

[5]孙秀英, 杨静.浅谈老年冠心病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 2011, 30 (10) :170.

[6]胡艳波.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探讨[J].科技信息管理科学, 2010, 9 (25) :100.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分析 篇3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2-0189-01

冠心病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缺血性心肌疾病,常见的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衰竭、心律失常、隐匿性冠心病,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者痉挛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相应的病变,因缺血、缺氧程度不同,会形成不同类型的冠心病[1]。严重的冠心病还会使心脏衰竭,发生死亡。冠心病的发病率每年都在上升,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用药技术的不断完善,冠心病患者的护理也得到不断加强[2]。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102例冠心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患者,男59例,女43例;年龄60-84岁,平均6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制订的冠心病诊断标准。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不良的情绪状态往往导致病情的反复或恶化[3]。我国住院冠心患者抑郁症患病率为13.6%[4、5]。面对这些不良状况,需要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医者仁心的情怀,在对患者进行社会心理状态的全面评估后,制订相应的心理干预办法。护士在心理干预过程中,应建立相互信任的和谐医患关系,通过与患者耐心、温和的交谈,了解患者的内心感受,并为其分析病情及治疗计划,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把关怀体贴贯穿于治疗全过程,把鼓励和帮助贯穿治疗全过程,借助病人家属的力量把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贯穿治病全过程。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减少患者孤独、寂寞的情绪。并注意在护理工作中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护士还可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指导其在生活中照顾患者、在感情上安慰患者,鼓励患者的亲友探视陪护,强化社会支持,让患者感受到友爱与关心,使患者在良好的心态中接受疾病的治疗。护理服务人员应将冠心病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向病患和其家属讲明,并列举一些成功治愈的案例,帮助病患解除疑虑,增强病患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病患的依从性,从而使治愈率上升。

2.2基础护理 患者住院环境安静、空气清新,保证患者有足够的睡眠、休息时间。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定期协助医生抽血检验,行心电图检查,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3用药护理 遵照医嘱坚持按时服药,为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另外要将药物的各种用法用量作好标记,以免错服。对有并发症的患者,要严格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发生。对严重的冠心病患者如心肌梗死、心绞痛要随身带上急救盒,以备急用。如心绞痛发作马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或麝香宝心丸等。疼痛不缓解可给予硝酸甘油静滴,但应控制滴速,并告知患者及亲属不可擅自调节滴速,以防低血压发生。

2.4饮食护理 冠心病患者适合少食多餐,要定时定量,要避免暴饮暴食,饥饱不均。并控制钠盐的摄入,每日以6g~8g为宜。餐后应休息半小时左右。食用物应为容易消化食品,以含纤维素高的蔬菜,豆制品,多喝水,不宜饮用绿茶,少食用油炸类、生冷类食物,可控制摄入热量,保持体重。要禁烟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引发各种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对于嗜好饮酒患者可嘱咐其每天上午喝一点红葡萄酒,慢慢降低酒瘾,还可以嘱咐患者饮用丹参酒以及红花酒,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高血压患者可嘱咐其服用葛根粥,可以辅助治疗因高血压引发的冠心病[6]。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控制患者摄入糖分,并让患者适当运动,给予患者治疗糖尿病药物。

2.5运动指导 患者进行适量合理运动,如平衡性、柔韧性有氧运动,可以增强患者抵抗力,对于年老患者可以预防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衰退,有利于患者稳步行走[4]。人体在清晨、上午分别是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分泌高峰,所以患者应在下午5点左右进行运动。但对于心绞痛与心肌梗死患者应嘱咐患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运动量过度的活动。

2.6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冠心病知识的普及、疾病发作的应急处理方法、日常合理饮食、药物应用常识教育、合理活动及出院指导,指导病人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情绪激动;指导家属学习一些医学常识,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以便发现疾病发作征兆。

3结果:

87例患者治疗显效,11例患者好转,有效率96%,患者治疗满意程度97%。

4讨论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发病率逐年上升,人们对冠心病的预防及护理有了更大的需求。老年冠心病患者年龄大、病程长、反复住院,心理和生理负担都很重,针对患者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支持,以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顺利康复出院。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注意事项及危险因素,掌握简单的自救方法,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心内科护士通过不断学习和健康教育宣教掌握护理的新学说、新知识,也提高了自身专业护理水平,提高了治疗有效率及满意率。

参考文献:

[1]郭冬梅,胡蓉,赵郑波,等.重庆地区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2,31(4):350.

[2]王玉红,贾树艳,苇 塘,等.冠心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1,16(24):186.

[3]江辅珍.浅析冠心病负面情绪临床护理中的心理护理 [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9):4412.

[4]邓必勇,崔建国,李春坚,等.住院冠心病患者1083例心理状况的调查与相关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8):702.

[5]王秀华,何国平,周文娟,等.社区老年冠心病患者并发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3):385.

老年冠心病的自我护理 篇4

冠心病是老年病中最常见病之一。冠心病的主要表现为胸闷与心前区痛(心绞痛)。胸闷是经常性的,患者常有胸部紧闷或压迫性感觉。心绞痛是阵发性的,疼痛部位多在前胸正中(胸骨后),可放射至咽部、左肩及左臂,每次疼痛发作一般一至几分钟。心绞痛发作的诱发因素多为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冠心病患者如发生心肌梗塞,其疼痛性质虽与心绞痛相似,但疼痛程度更剧烈;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达几小时甚至一两天;疼痛范围也较广,可波及左前胸甚至上腹部。同时可能伴有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不齐等表现。

为了预防和延缓病情,自我护理应做到:

一是注意个人心理卫生。心情舒畅是维持心身健康的保证,大怒和紧张可使交感神经高度兴备,血液内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作用于血管,引起血管收缩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加,原有冠心病的患者可突然诱发心绞痛。因此,冠心病患者应尽力避免情绪激动,精神紧张,以及大喜过悲,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情绪稳定。

二是加强身体锻炼,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在锻炼身体时不要过猛、过累,时间不要过久,以不引起机体不适为度,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掌握运动量。如早晚散步、做操、打太极拳等。也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如跳跳老年迪斯科等。坚持经常性锻炼,有利于提高心脏功能,但应避免连续繁忙的工作,或突然用力的动作,不要急赶车辆等。当心绞痛突然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原地休息。

三是调理饮食,注意营养卫生,做到四少三多,即少吃糖、盐、脂肪、淀粉;多吃蔬菜、水果、蛋白质。控制食量不过饱,以少吃多餐为宜,晚间不宜进食过饱,避免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荤油、动物内脏、蟹黄、肥肉等。

四是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冬季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室温,预防感冒,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老年冠心病护理 篇5

关键词:冠心病,抑郁症,护理

冠心病作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常伴发情感障碍,以抑郁和焦虑为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与健康人相比,冠心病患者患有抑郁症的相对危险系数为1.76~2.38,大量证据表明,抑郁在心血管患者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1]。对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抑郁预示着预后不良。不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而且给全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备受临床关注。为探讨此症的相关因素,以便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对我院2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共246例。其中男186例,女60例,年龄53~90岁,平均年龄71.5岁。246例病人均经体检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脏扇扫、心肌酶谱等检查确诊,符合WHO缺血性心脏病诊断标准,均常规使用扩冠、抗凝、强心、利尿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2 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作为调查工具。由经过培训的评定者对24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抑郁状况的诊断评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社会经济信息、躯体疾病信息、抑郁相关信息。HAMD评分>7分为轻度抑郁,>17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2]。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的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抑郁症患病率

冠心病住院患者246例,存在抑郁症状者90例(占36.6%),其中轻度抑郁17例(占6.9%),中度抑郁38例(15.4%),重度抑郁35例(占14.2%)。

2.2 冠心病患者的患病率

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冠心病患者伴发抑郁症的HAMD评定

抑郁情绪46例(51.1%),有罪感4例(4.4%),自杀5例(5.6%),入睡困难31例(34.4%),睡眠不深19例(21.1%),早醒10例(11.1%),激越32例(35.6%),精神性焦虑15例(16.7%),躯体性焦虑3例(27.0%),胃肠道症状22例(24.4%),全身症状31例(34.4%),性症状5例(5.6%),疑病41例(45.6%),体质量减轻6例(6.7%)。

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的影响因素中,自尊障碍53例(58.9%),日常生活能力低下50例(55.6%),目前健康评价不佳48例(53.3%),经济负担沉重37例(41.1%),家庭状况不睦29例(32.2%)。

3 分析

3.1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

本调查中冠心病抑郁症患病率为36.6%,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其症状为心境低落并至少持续2周以上,并伴有兴趣丧失、精力减退或疲乏感、自责或内疚感,并可能反复出现自杀、自伤行为,更多地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性欲减退等。

3.2 冠心病并发抑郁症原因

3.2.1 社会心理因素

冠心病常见症状为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常有一种濒死感,而且反复发生,病程较长,即使症状缓解也不意味着疾病痊愈,因此患者的精神负担很重,再加上遭受各种心理应激的机会越来越多,配偶亡故、子女分居、社会地位改变、经济困顿和疾病缠身等诸多因素都会造成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无用、无助感,成为心情沮丧、抑郁的诱因。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的能力减退,一旦遭遇生活事件便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如果又缺乏社会支持,心理活动的平衡更难维持,从而促发包括抑郁症在内的各种精神疾病。

3.2.2 病前人格特征

病人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内向、孤僻、被动、依赖、固执、情绪不稳、神经过敏和刚愎自用等。

3.2.3 生物学异常

(1)神经递质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平衡。(2)抑郁症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异常。(3)生物节律紊乱,如快速动眼睡眠潜伏期缩短。

3.2.4 生理学退化

老年人大脑发生退行性变,学习及工作能力、思考能力减退,使得兴趣狭窄,主动性不够,不愿改变现状,性情固执,行动缓慢,以致对社会各种要求逐渐不适应,故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常成为老年性抑郁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此外,有抑郁症状的心血管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降低,不太接受医生的建议,拒绝改变生活方式。

4 护理干预对策

4.1 安全护理

抑郁症及自杀造成的负担之和已排在各种疾病之首。中国的自杀率为1700/10万人,属高自杀率国家[3]。抑郁症的自杀危险性随抑郁情绪加重而增加,尤以伴有厌食、消瘦、入睡困难早醒为著,其中严重失眠最危险。故及时识别和预防自杀行为是护理治疗抑郁症的第一原则。护士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经常巡视病房,发现异常及时汇报。严密监控用药,注意防止病人私自储存药物,及家属私自给患者提供镇静药。

4.2 心理护理

护士应主动介绍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及预防措施,并与患者交流沟通,遵循理解患者,尊重患者的原则,关心爱护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用恰当的语言解释,用开放式问题询问了解患者的想法,有意识地诱导患者把心中的抑郁释放出来,减轻他们的压力,同时使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知识、特点,关心病人,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饮食及药物治疗。

4.3 精神支持疗法

精神支持对冠心病抑郁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护士应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正确指导,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给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耐心倾听其诉说并做出必要的反应,留家人陪伴等,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关心,可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改善其抑郁状态。

4.4 暗示引导患者放松

音乐疗法可以调节患者的紧张情绪。音乐对脑功能的改善及对精神疾病有显著疗效。另外,还可教患者做一些放松性的动作,如平卧、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握紧拳头的同时深吸一口气然后徐徐将气吐出,同时慢慢松拳等方法,以此来缓解负性心理。

4.5 做好健康教育

给患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包括医院的制度、诊断和治疗的安排、疾病的预后、治疗的目的意义,提高患者的信心,调动其主观抗病能力及配合医护治疗的自觉性。针对不同年龄、文化素质、病情及经济条件的患者,耐心解释因势利导。同时,取得家属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保持患者情绪稳定的工作,使患者了解大怒、大喜、大悲、大恐都有加重冠心病的可能,平和心态、尽量克制个人情绪的波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复发因素,促进康复。

4.6 帮助其处理好婚姻家庭及社会关系

融洽的婚姻家庭关系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护理人员应劝患者正确处理婚姻家庭问题,与人和睦,理解别人,寻找幸福感。对于有经济困难,对治疗无信心及年高无人照顾者,尽量为其选择经济实用的治疗方案,让其对生活产生信心。

总之,冠心病伴抑郁症既是一种病理生理表现,也是一种社会、家庭、经济等的综合现象,对患者的护理是一个艰难而持久的过程,要依赖于临床生理、社会心理、社会关系、社会经济及临床护理多门学科,综合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护理手段。

参考文献

[1]Joynt KE,Whelan DJ,Connor CM.Depression and cardiovasculardisease: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J].Biol Psychiatry,2003,54(3):248~261.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1∶6.

老年慢性肺心病护理探讨 篇6

1临床资料

本组共100例, 男70例, 女30例。年龄51~85岁, 平均61.2岁。95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伴心悸59例, 端坐呼吸57例, 紫绀49例, 杵状指21例。住院时间10~110 d, 平均55.4 d。

2护理

2.1 安全舒适的治疗环境

保持室内安静及适宜的温、湿度, 温度18℃~20℃, 湿度 50%~60%为宜。定时开窗通风, 床单、地面每日用 250 mg/L的84消毒液擦拭, 减少探视, 避免交叉感染。

2.2 心理护理

老年肺心患者常有病史长, 反复发作特点, 给家庭经济造成负担, 加上年龄大, 各组织器官及生理功能的变化, 常出现消极自卑心理, 对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关心体贴理解患者, 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 解除恐惧心理,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 戒烟限酒。当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时, 患者因严重缺氧而有频死感, 应加强床旁守护, 关心体贴患者, 给予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护理, 争取早日康复。

2.3 饮食护理

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盐易消化食物。不可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特别是花生、萝卜干等食物更要严格控制。

2.4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肺心病急性发作的患者, 多为病情危重、生命垂危。因此, 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神志及呼吸、大小便的观察,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严格交接班。详细了解病情,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更好地制定护理计划, 必要时设特护。

2.5 保持呼吸道通畅, 加强口腔护理

肺心病患者常张口呼吸, 导致口腔及气道干燥。痰液粘稠不易咳出, 严重时可发生窒息。如为大量浓痰, 可采用雾化吸入法, 协助翻身拍背, 体位引流, 或服用化痰剂、痰咳净等, 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易于排出。长期使用抗生素易造成口腔内真菌感染, 应做好口腔护理。

2.6 正确氧疗

长期氧疗可以改善肺心病患者的缺氧症状, 增加运动耐受力, 减轻呼吸困难, 缓解肺动脉高压, 延缓肺心病的发展过程, 故长期氧疗对老年肺心病患者甚为重要。一般主张氧流量1~2 L/min, 氧浓度24%~28%, 每天吸氧15 h左右较为合理。加强正确的氧疗指导, 避免出现氧浓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氧疗效果。

2.7 防止并发症, 做好皮肤护理

保持衣服、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加强受压部位的护理, 预防褥疮、压疮的发生, 定时翻身、轻拍背部。警惕“肺性脑病”, 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变化, 如出现头痛嗜睡、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神志恍惚、兴奋谵语及烦躁不安等症状, 或结膜充血及眼角处结膜轻度水肿时, 或体温突降, 临床上是提示肺原性脑病先兆。

2.8 健康教育

肺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 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 患者不可能长期住院治疗。患者病情稳定, 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得到较好的控制即可出院。出院前应做好健康指导。

2.8.1 消除呼吸道不良刺激, 耐心劝告患者戒烟, 让患者知道吸烟可刺激呼吸道黏膜组织, 使腺体大量增生, 分泌物增多, 导致气管阻塞的道理, 使患者能够主动戒烟。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 保持空气新鲜, 定时开窗通气, 防止忽冷忽热的温差刺激。

2.8.2 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预防交叉感染, 肺心病患者在感染后症状加重, 又易反复感染, 故应在感染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感染时及早选用抗生素, 有效的控制呼吸道继发细菌感染。预防感冒, 急性呼吸症感染是诱发肺心病急性加重的主要因素。嘱患者随气温变化及时增添衣服, 避免着凉。

2.8.3 指导患者坚持氧疗与锻炼。患者要坚持长时间应用鼻塞给氧, 并防止脱落或堵塞, 指导患者用鼻腔呼吸。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但只要密切配合治疗, 结合季节气候进行有效的预防, 同时做好心理、生理、社会全方位护理, 重视康复锻炼, 不仅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 对护士而言, 体现了护士在治疗、预防、康复和保健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老年冠心病护理 篇7

收集我院自2009年12月份以来收治的46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18例, 女148例, 年龄61~89岁, 平均 (69.7±2.9) 岁。病程3~18年, 平均 (6.6±1.1) 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233例, 实施社区护理治疗和干预;对照组233例, 不实施社区护理治疗和干预, 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中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进行社区护理的内容

2.1 行为干预

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行为干预护理, 使人群理解行为对健康的影响, 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采取各种方式对患病人群进行冠心病有关知识的讲解, 使人们自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提高对行为的控制能力、嘱其保持愉快的心情, 进行适量有度的有氧运动, 以提高心肌用氧气的能力,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1], 增加心肌供氧量, 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健身操、游泳等, 每周保持4~5次, 尽可能的戒烟戒酒, 并指导冠心病病人避免或减轻冠心病的其它危险因素, 如预防便秘, 避免负性情绪、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教会患者病情自我监测, 做到早发现, 早就诊, 早治疗。

2.2 心理干预

冠心病是目前公认的身心疾病, 在心理学中A性行为人群和有负性情绪的人群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 改善其焦虑、抑郁、苦闷等负性情绪, 通过与患者人群的交谈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 给予安慰、支持、鼓励, 疏导, 帮助病人消除对疾病和某些因素的恐惧感, 指导患者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 保持良好心态, 引导患病人群走出阴影, 融入集体和自然, 倾听音乐、兴趣培养等, 都有重要的意义。

2.3 饮食干预

合理安排饮食, 严格规律服药。对患病人群进行必要的饮食知识讲解, 了解饮食对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性。采用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多食蔬菜、鱼类、豆制品、水果等, 适当补充钾和钙盐;进行低盐、低油、少糖饮食, 每日食盐量<6g, 油每日≤25g, 避免刺激性食物和烟酒, 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

2.4 健康教育宣传

向患病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有计划的宣传预防冠心病的有关手册和画页, 讲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不良生活习惯、负性情绪对冠心病的影响, 讲解冠心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用药、注意事项、个人护理、心理保健等基本医学常识, 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和预防做到人人知晓、人人重视的效果。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后2组患者血压、血脂变化比较 (表1)

2组在干预前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干预后观察组的TC、TG和LDL-C低于对照组, (P<0.05) , 观察组HDL-C水平略有升高, 但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2.2 2组遵医嘱情况比较

观察组在合理饮食、运动锻炼、行为、定期复诊和按时服药等几个方面的遵医嘱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与对照组相比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3 讨论

冠心病多是由于冠状动脉硬化, 使血管狭窄、阻塞,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冠心病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冠心病的发生因素多种多样, 不能依靠长期的住院和吃药来解决。目前, 社区护理干预已成为预防和控制冠心病发生的主要治疗手段, 得到认可。社区护理干预手段强化了冠心病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2], 获得了有关防治的知识, 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了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水平, 延长了寿命, 减少了冠心病急性事件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为提高冠心病的治疗更上一个新台阶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张艳梅, 薛晶.冠心病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 2009 (23) .

老年冠心病护理 篇8

【关键词】老年;高危;冠心病;介入手术;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38-02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冠心病的发病率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4%-7%,而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1]。冠心病患者介入是冠状动脉动脉内注入造影剂,是心脏的表浅的动脉呈影的方法,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为可靠的方法和主要手段之一。笔者现将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科收治的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67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60-88岁,平均年龄在(65.29±4.02)岁。其中冠心病介入技术包括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患者有28例;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0例;PTCA+支架置入术(STENT)的患者有16例;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3例。

1.2方法此组患者均经过有效的术前准备给予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术后给予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的护理措施。

2围手术期护理

2.1术前心理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详细的讲解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的相关基本知识,使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要注意些什么。讲解患者患有此类疾病采取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必要性以及愈后的效果等,讲解介入手术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疗效好、恢复快的手术特点,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手术成功率高。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风险以及愈后问题的担心。护理人员还要讲解手术的费用以及对于国家医保的患者采取部分费用由医保承担,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经济心理问题。告知患者愈后可以正常工作,不影响日常当中的各项基本生活,增加患者对手术的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

2.2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患者术后即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但避免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以加速造影剂的排泄;加强生活护理,协助日常生活的各种需要;24小时候指导患者逐渐增加活动量,起床、下蹲时动作缓慢,不要用力过猛,术后一周避免抬重物,防止穿刺部位再出血。

2.2.2病情观察及监护持续心电监护可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并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术后患者应进入ICU观察24h.监测患者的神志、体温、心率、血压;进行心电图监测和记录,严密观察有无频发房早、室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出现异常告知医生处理。注意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情况以及肢体的颜色、温度和感觉,了解其血运情况。

2.3伤口护理患者安返病房后,制动卧床休息,经桡动脉穿刺需卧床制动6-8h,进行穿刺点压迫止血,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以及血肿等,观察患者穿刺侧肢体末端皮肤温度,有无感觉障碍以及血液循环情况。仔细观察血管方向有无包块发生,对于出现血肿的要观察血肿是否出现扩散,可在血肿局部用硫酸镁湿敷或者马铃薯切面后覆盖消肿[2]。

2.4并发症的护理

2.4.1出血及血肿一般见于术后4小时拔除动脉鞘管,按压时间不够导致出血,一般按压穿刺点15到20分钟。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沙袋压迫六小时,右下肢限制活动24小时,可防止出血。如病情严重,一般拔管后一小时根据凝血时间决定使用肝素抗凝治疗[3]。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血尿、便血等,指导患者不要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或耳道。指导患者咳嗽、排便时按压穿刺点,预防血肿出现。发现血肿时,可进行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缓解症状[4]。

2.4.2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冠状动脉造影出现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时,患者常伴有主要临床表现有:面色苍白、头晕、四肢湿冷甚至严重者会出现神志的改变[5]。迷走神经反应主要是低血压和心律减慢,一般心律会低于60次/分,呈窦性心动过缓。迷走神经反应一般会出现在手术中,手术后和拔管时。出现迷走神经反应时迅速遵医嘱给予阿托品静脉推注,给予扩容补液治疗,例如静点低分子右旋糖酐或氯化鈉注射液等。

2.4.3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原因一方面是手术的应激反应,机体自身产生激素使心律加快、血压升高、耗氧量增加,冠状动脉供血量明显减少,导致心肌供氧不足,最终心肌缺血、缺氧导致心律失常。另一方面是因为手术过程中神经丛的损伤,迷走神经改变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6]。因此在患者手术后要充分准备抢救心律失常的药物及抢救设备如:除颤仪、气管插管包、药品抢救车等,出现心律失常遵医嘱迅速准确的给药,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为主要任务。

3结果

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7例,包括出血及血肿的患者4例,低血压患者2例,血管迷走神经反应1例,经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

4讨论

老年高危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在临床上以及广泛开展,此手术作为一个有创的治疗措施,无论是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均可以发生严重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提高警惕,严密观察患者的状态,不能因一时疏忽而引起并发症对患者带来的不良影响[7],护理人员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要熟知心电图的变化急相关体征,尽早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医生采取预防和有效的救治工作。熟练掌握围手术期的各项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苏兴华.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手术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3(8):718.

[2]王瑛.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前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0,10(3):371.

[3]刘洋兵.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的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1,33(9):552.

[4]汪涵雨.心血管介入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9,14(8):361-362.

[5]胡伟芳.老年冠心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护理体会(J)心血管预防杂志,2010,10(6):479-480.

[6]汪涵雨.心血管介入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09,14(8):361-362.

冠心病日常护理方法 篇9

1、对冠心病患者而言,碰到不顺心的事应保持心平气和,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总所周知,情绪过于激动,可能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因此,那些脾气急躁、爱管闲事、易生闷气的冠心病患者,必须经常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谈话应心平气和。若心情一时难以保持平静,应走开到别的地方去,换一换环境,或进行适当劳动或体育活动,以缓解、释放内心的不痛快。

2、正确对待冠心病,化解心中的压力。在医生帮助下,患者先了解心脏的构成、冠心病形成的原因以及冠心病常见的诱发因素,使患者能更清楚的了解冠心病,从而消除那种“为何偏我得冠心病?”的不正常心态,建立起一种能与病共处的正常心态,减轻不必要的思想压力,有助于预防心肌梗塞、猝死等心脏意外事件的发生。

老年冠心病护理 篇10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人性化护理,预后影响

近年来,人口结构渐趋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冠心病属其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对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其为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诱导心肌缺血缺氧、坏死所致,诊治复杂,且焦虑、抑郁情绪较为严重,对护理质量有较高的要求[1]。人性化护理为新型“以患者为中心”的医护模式的重要内容,加强老年冠心病的人性化护理,对保障预后价值重大。本次选取相关病例,随机分组,就人性化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预后的影响展开探讨,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老年冠心病100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60-74岁,平均(68.4±2.9)岁,均与WHO制定的冠心病相关诊断标准符合。患者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划分,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选取病例应用常规方案护理,观察组加强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重视诚恳的态度、良好语言的应用,使患者有信任感、安全感、亲切感,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解,予以尊重和理解,体贴和关心。因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心肌梗塞和心绞痛发作时,焦虑、精神紧张呈持续状态,并有恐惧感、垂死感伴发,故需对患者诉说认真倾听,对意图细心分析,就心理、生理需要进行满足,使其困难得以解决,保持心情通畅,避免病情加重。做好患者思想工作,规避不利环境,强调保证充足休息,适当娱乐,以使紧张状态得以缓解[2]。

1.2.2 饮食指导

健康饮食可使冠心病发病率、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需加强饮食护理,应坚持低盐、低胆固醇、低脂、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优质蛋白质原则,对总热量摄入进行控制,摄入的热能应对患者的正常生量消耗可维持,防控肥胖,特别是肥胖者,应控制食物中的脂肪在一定水平,植物蛋白多食用,特别是大豆蛋白,控制多糖和单糖摄入,食用复合碳水化合物。定点用餐,少食多餐,不宜过饱,减少食盐摄入,不吃过于咸或油腻食物,多食水果、蔬菜[3,4]。

1.2.3 生活干预

预防便秘,戒烟,保证充足睡眠,保持生活规律,注意保暖,对上呼吸道感染进行预防。适当运动,病情缓解期少量活动,依据病情对运动的强度、时间、频率等进行选择。循序渐进,以降低血脂、减轻体重,使心血管功能提高,促疾病康复,增强体质。

1.2.4 病情观察

对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心率、疼痛持续时间、血压、心律密切监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者,需加强夜间巡视,患者通常自觉症状不明显。若心肌严重缺血,床边需备抢救药品及心电监护仪,对有无心梗先兆进行观察。硝酸甘油静脉滴注,需对输液点数进行控制,可应用输液泵,确保安全。加强用药过程中临床症状、心电图、脉博、血压的观察[5]。1.2.5健康指导护理人员需与患者和主管医生加强交流,对患者的情况全面了解,如心理状态、症状,针对性制定预防措施,促进患者康复。依据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为习惯、文化层次、性别、接受能力对教育方法进行选择,考虑个体差异性。主要包括控制肥胖、合理膳食、适当运动、心理保持平衡等内容。有原发性高血压者,需积极抗高血压。饮食结构上保持优质蛋白、低胆固醇、低脂肪,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钙。患者刚出院时,为中、高危险期,要平衡心理、科学膳食、使危险因素消除,对不良的生活方式纠正,通常不行运动锻炼。低度危险者,恢复期结束,保健锻炼即可开展,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心功能不全反复住院者,需重视实效。原发性高血压,就安全干预措施进行设计,全面干预,重视自护行为。

1.3 指标观察

采用生活质量(QOL)量表,评定干预后生活质量,包括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均康复出院,观察组物质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老年冠心病病情变化快,危重,有较高死亡率。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技术需精湛,业务水平需娴熟,并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同情心,对病情观察到位。重视与患者的沟通,就精神需求、心理活动、信息和资料加以了解,针对具体特点,对不同护理方案进行选择。在治疗全程中贯穿关怀体贴,建立爱和情感的桥梁[6]。关怀体贴的护理效果促进作用明显,掌握患者病情特点的同时,建立良好沟通,协助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使生活信心和生活乐趣增强,减轻心理负担。患者疼痛剧烈,在应用吗啡等止痛时,并加强交流,有目的的使其注意力分散,避免精神紧张,以减轻疼痛及心脏负担,加快康复进程。老年冠心病在病理特点上相对特殊,即起病急骤,若抢救不及时,几小时可猝死,轻者自觉症状不明显。对患者焦虑程度进行了解,取得家属配合,就患者心理行为障碍进行矫正,系统护理,可防范冠心病发生及复发,使死亡率降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更重视“人文关怀”理念在临床医护工作中的应用,人性化护理属新型医护模式的重要内容,即除疾病本身外,心理、精神、社会方面的干预也为临床实施要点,使患者在精神、心理上达到满足的状态,为维护其权益,保障医院和社会效益提供了良好基础。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重视人性化护理的运用,通过开展心理护理,使患者负性情绪解决,促使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发挥。加强饮食指导和生活干预,可以避危险因素,使机体调整到理想状态,重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可及时发现异常变化并处理,使患者掌握疾病防范技能,提高遵医依从。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两组均康复出院,观察组物质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加强老年冠心病患者人性化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慧萍.人性化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影响[J].湖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11(3):65.

[2]刘金光,于艳华,克纳新.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99-200.

[3]谢静,刘惠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8)

[4]张翠领.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220.

[5]杨丽红.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3)

上一篇:应急办法下一篇:生态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