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十篇

2024-09-1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篇1

随着企业经济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参与程度的加深, 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对其生存与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整个企业的风险管理中, 内部审计的意义更加重大。

第一, 确保企业的经营稳定, 实现资产价值。经营多元化已经成为众多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方式, 由于经营环节增多, 管理程序更为复杂, 不可控因素也随之增加, 企业经营和资产的安全性面临更多的挑战。通过企业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 保证企业资产增值, 实现预期的管理目标和经济效益。

第二, 有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保持市场竞争力。风险管理是企业持续长期发展的有效保证。借助内部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做出合理评价, 调整企业经营和发展策略, 及时纠正发现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增强企业管理制度的灵活性和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 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保持持久竞争力。

第三, 提高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程度越深, 面对的不确定因素越多, 而且这些因素对企业的经营成败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如果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 通过执行内部审计程序, 及时了解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清晰这些变化对企业的影响, 为改变和修整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第四, 解决委托代理矛盾, 保证不同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对称。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 不同的利益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 形成明确的委托代理关系。但利益主体的趋利性使该制度下难免会发生利益矛盾, 尤其是当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时, 投资者的利益往往得不到保障。而设置内部审计的初衷就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增加非经营管理者对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客观评价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实力, 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护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有序性。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已有比较长的时间, 很多企业也因此受益, 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影响效率的问题。

1、内部审计环境不理想, 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规指导

目前我国关于审计工作的法律只有两部:规定国家审计的《审计法》和指导民间审计工作的《注册会计师法》。虽然也结合企业管理实践陆续颁布了与内部审计相关的政策法规, 但普遍缺乏针对性。总体来看, 在内部审计理论方面, 至今没有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完整理论体系;同时在具体的管理流程上也没有明确的指示, 企业内部审计无法可依, 遇到具体问题时审计人员无章可循, 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权威性, 也使得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失去动力和信赖。

2、内部审计职能定位有偏差, 执行力度不足

很多企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都存在偏差。或者将内部审计等同于内部控制, 在制度设计上混淆概念, 执行过程中易出现重复管理或管理盲区, 妨碍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或者认为内部审计只是一种经济监督方式, 职能就是监督、查错, 是在国家审计机关的强迫下被动执行的, 从思想上存在一些排斥心理, 对内部审计配合度不够, 阻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诸多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上的偏差, 都不利于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 使该项工作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大大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难以得到企业的认可, 内部审计进入了恶性循环。

3、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狭窄, 无法满足企业管理需要

现行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大多把内部审计局限于对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把关, 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 范围十分狭窄, 不可能发现整个经营过程中潜藏的风险因素。而且也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执行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实际上已经成为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 形成财务与审计合二为一的职能框架, 内部审计丧失了客观性与公正性, 得出的审计结论失去了有效性, 无法提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决策的可靠依据。

4、内部审计干扰因素众多, 独立性严重缺失

独立性的缺失一方面是受内部审计本身的工作性质和职能机构所属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区别于其他性质的审计最大的特点就是职能机构是企业内设的部门, 实质上处于管理层管控之下, 承受内部政策的压力, 为经营者服务。这种管理机制很容易使审计工作的开展及得出的结论受到领导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审计过程中, 部分企业的领导出于个人私利或管理压力, 违背管理制度的规定, 故意操纵和干涉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强制其出具符合管理层意志的审计结论, 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受到极大的破坏。

5、内部审计人员专业水平有限, 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职员都没有接受专业、系统的审计技能与知识培训, 多是从企业财务部门直接转为审计, 专业素质总体偏低, 对内部审计准则、工作规范了解甚微, 职业道德标准不明确, 大大降低了审计工作的严谨性, 也同时增加了内部审计风险。这种职业素质的低下, 也直接导致内部审计方法落后, 只是采用事后审计、静态审计这种单一方法, 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的逐笔核对和对财务收支状况审查的层面上, 已经无法应付随着业务扩大而明显增加的审计工作量, 得出的修改企业管理的建议也失去了参考价值。

三、发展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1、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 增强内审工作的可操作性

首先, 政府应该发挥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职能, 结合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的变化和现代企业管理要求, 继续完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 使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其次, 要求企业认真解读内部审计质量标准, 遵守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监督从业人员坚守职业道德规范, 保证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社会公信度。

2、明确内部审计定位, 提高员工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配合度

内部审计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一项工作, 它是企业实现短期或长期目标所必需的条件, 它能够帮助企业随时适应内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损失, 绝不是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的私事。企业要通过正确的引导, 做好被审部门员工的思想工作, 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认识, 积极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提高内审制度的执行力。

3、变革工作模式, 扩大内部审计工作范围

内部审计应该突破事后监控的狭隘理念, 将其职能从经营活动、审查财务扩展到管理领域的各方面, 并执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审计监控, 综合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检查监督, 提供动态的审计结论, 警醒企业面临的可观测到的组织管理风险、经营风险, 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4、合理设置内部审计职能机构, 保持内审独立性

独立性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前提, 企业应理顺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 合理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职能机构, 配备足够数量且具有执业资格的内部审计人员, 为确保其独立性, 可以实行双重管理体制, 相互监督与制衡:在业务上向审计委员会负责, 在行政上对董事长负责, 避免管理人员借助权威对内部审计的干涉。

5、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创新内部审计方法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大, 必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的提高。一方面企业要加大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资金投入, 尽快培养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才, 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工作实践, 及时总结内审工作经验, 使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达到应有的要求。另一方面从业人员也要有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通过不断地学习既精通财务会计, 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还要了解企业所从事经营的业务方面的知识, 以便更好地实施内部审计。在从业人员具备应有的素质之后, 要逐步引入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 淘汰落后的工作方法, 如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合理分配审计资源, 充分利用统计抽样、数理统计、流程设计等信息处理技术, 扩大审计对象, 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结论质量。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关键还是措施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措施, 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控制活动, 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 良好的内部审计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我国建立并执行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已有20多年, 但该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就此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实行内部审计出现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一些改进内部审计的方法和手段, 为企业加强相关方面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审计,现状,策略

参考文献

[1]、喻青, 刘媛媛.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月上 (总第410期)

[2]、刘世林.基于决策、执行、监督分离治理模式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地位探讨.会计研究, 2010年第2期

[3]、王俊.我国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研究.财会通讯, 2008年第8期

[4]、陈国辉.中国内部审计现状研究与发展机遇.会计师, 2008年第11期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篇2

内部审计是现代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受托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经营管理分权制的产物,内部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会计系统实施审计来监督企业的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并对内部控制的充分性和经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价,最后将审计结果报告最高层管理决策机构。近年来,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已由原来单纯的财务审计,逐步向经营决策审计、内控制度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领域拓展,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监督和参谋作用。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内部审计制度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内部审计定位偏差, 内审作用难以发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尚不健全, 内审监督缺乏刚性,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手段落后,审计程序不规范,内部审计法律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几方面。

二、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内部审计提出的新要求

(一)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内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且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处于平行的地位,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技术进步,内部企业技术、管理、观念不断创新,“网上实体”、“虚拟公司”、“媒体空间”、“网上银行”及远距离多主体的网上合作,使知识、技术、产品快速更新、扩散和应用,改变着企业体制从传统走向现代,从生产管理、混和管理到电脑管理、知识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担负着双重责任。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对投资者(董事会)负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部门对其他部门及所属单位进行效益审计,对经营者(总经理)负责。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双重作用及适应这种快速发展的经济管理的要求,就成为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首要问题。

(二)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及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审计别人,首先要自己素质过硬。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生产、经营、管理、经济、财务、金融和审计等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协调工作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新世纪给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工作要树立审计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努力把审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也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通晓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还要熟知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及计算机等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

(三)现代企业制度对内部审计的业务区域和审计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要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产权制度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不再扮演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而成为投资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企业则完全成为经营者。在这种体制下,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

在审计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审计方法的运用,为使审计事项的成本最低、效果最好,就要把握全局,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采取措施,有效地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了解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不存在漏项,能够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因此要选准审计的重点内容和事项,找到切入点,从中发现控制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运用审计方法,多角度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后果,捕捉改进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的信息,推动企业发展。目前我国的审计技术相对比较落后,部分手工操作还存在着审计内容不全面、深度不够、计算结果不够精准、信息提供不够及时等缺陷,因此,在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还需积极进行探索,改变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思路,拓展和延伸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为适应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面对信息革命的挑战,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相结合,将数据审计与系统审计相结合,将传统方法和技术创新相结合,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让内部审计能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机构设置上就必须体现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国际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方式多种多样,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内审部门转为直接向总裁或董事会 (或其所属的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 报告工作, 一些知名度较高的跨国公司如福特、百事可乐等甚至设立了副总裁级的总审计师或首席审计官专门领导内审工作。纽约证交所要求所有的上市公司设立审计委员会, 由它领导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1.企业领导要重视

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是政府干预下进行,企业缺乏内在动力。内审机构的设置,企业要充分重视,不能仅流于形式,要把内部审计与企业效益真正联系起来、不同企业必须因地制宜地设置内审机构。美国、日本已演进为比较健全的公司内审制度,纵观世界各国内审制度模式有董事会领导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总经理领导模式和财务副总经理领导模式。这四种模式各有优劣,企业设置内审机构时可根据自身情况借鉴。

2.国家给予支持

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除企业要重视之外,国家审计机关及其他相关部门也应重视及承担起对内部审计体系的指导和管理责任,尽快建立注册内部审计师制度,包括考核及选拔人才,规范内部审计师执业体系,并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制定或参与制度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职业道德准则,积极推广内部审计的新技术,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的新技术,并就内部审计工作中某些具体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3.内部审计设置的形式多样

中国常见的几种企业形式有一般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互相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及采用合资、合作或联营方式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对于一般大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总经理,这样比较贴近管理层,有利于效益审计的实施。对于集团公司,宜用隶属于董事会的模式,以达到宏观控制,总体规划的效果。互相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及采用合资、合作或联营方式的企业,可相互派驻审计人员以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在我国国有独资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由一人兼任,无论隶属于谁都无分别,也可设立总审计师,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改善内审人员结构,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为满足现代审计工作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从单纯的会计人员向复合型审计人才转变。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科学、合理的专业知识和必需的基本知识。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会计与财务、行为科学、经济学、经济法规、定量分析法、会计与管理制度、程序设计、计算机基本操作等。其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包括市场营销、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必须改变,未来的内部审计需要更多的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可以由“四师”组合配备,即由会计师 (或审计师) 、经济师、工程师和律师四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

另外,坚持以人为本, 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是推动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首先, 必须改变目前的用人机制, 应在任用、培训、定岗、升迁等问题上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和要求, 选派那些具备一定思想政治素质、相应专业技术资格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其次,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 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审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熟悉会计、经济管理、经济法规、计算机等相关知识, 提高内审人员的审计查证能力、审计协调能力、审计表达能力及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的能力, 以适应工作需要。

(三)改进审计方法和程序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把审计工作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有利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作出评价,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随着管理的不断创新,对内部审计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和多样化,经济责任不再局限于财务关系,既立足于财务审计,又超越财务审计在某些专门领域有所建树。内部审计为更好地配合管理当局经营目标的实现,应在原有的财务风险管理中注入新的内容,如对债务人信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及因市价波动而招致的投资资本风险等保持关注,并及时提出预防风险的建议;审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提出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审查评价财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程度,提出更有效使用资源的途径,并进行质量审计及经济合同审计,使内部审计注入更新的内容,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

另外,在审计方法上,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审计。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单纯的事后审计方法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估。而效益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上,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的控制质量,是现代审计解决的问题。因此,内部审计必须广泛采用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四)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和法律法规

我国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滞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的健全完善不但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得以规范,而且可使内部审计人员避险有依、保护自己。应该根据我国的国情、借鉴国外先进和成功的经验、结合未来发展变化情况、参照国际通行准则,制定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规和条例。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一系列的管理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企业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效率、效果和投资效益。加强、改进和完善内部审计及其职能,是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必然选择。相信内审事业在越来越健全的法制体制下,必将逐步完善,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

摘要: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我国现有内部审计制度弊端逐渐显露, 需要根据形势进一步发展与完善。为此, 本文在对我国内部审计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加强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措施。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制度

参考文献

[1]裴芳荣, 魏素艳.论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构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4) .

[2]王光远.内部审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评述──内部审计思想概述[J].财会通讯 (综合版) , 2006, (10) .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篇3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与职能

内部审计是由组织内设的机构所实施的一种独立、客观的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对组织的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使组织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认识和解决,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内部审计的职能主要有:1.监督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督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企业股东及董事会等决策层对本企业的会计机构及其他职能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看其是否正确执行企业的经营方针政策,是否完成任务,不仅在于查错防弊,重要的是检查评价;二是业务上受当地政府审计厅局的业务领导,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2.评价鉴证职能。评价职能是由经济监督职能派生出来的另一种职能,包括评定和建议两部分,也是内部审计的一项基本职能。评价过程的实质是针对审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评议,从而肯定成绩,指出不足的过程。鉴证是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及其经济活动的鉴证和证明,据以做出审计结论。 3.管理控制职能。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审计活动,对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等各部门进行彻底的检查、取证、分析和评价,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协助领导进行科学的决策,强化内部控制,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经济效益。4.服务职能。企业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有两层含义:一是要为本企业服务,对最高层负责,完成其指派的任务;二是为国家审计机关及企业上级行业主管部门服务,完成他们交办的工作。

二、内部审计的主要内容

1.以财务审计为基础。开展财务审计,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负债和损益核算的真实情况,它包括审查会计资料的正确性、真实性和完善性,审查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及遵守财经法规情况,审查会计组织的健全度和会计制度得以贯彻执行的情况。

2.以经济效益审计为重点。经济效益审计须对财务收支、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各种因素进行审计。它应以降低成本为中心,审查企业投入产出的整个经济活动是否具备经济性、效率性;审计企业产供销计划、人财物管理、经济决策及內控制度等是否科学、合理、健全、有效;对各项目审计之后即是综合分析,针对薄弱环节和潜在漏洞,提出建设性意见。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经济效益审计,不断拓宽效益审计的领域,以找到更多风险问题,找出改进的具体措施,从根本上促使企业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3.以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为核心。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43期2014年第11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内部管理审计必须审查单位内部控制度是否健全、运功转是否正常、自我调节能力是否具备或良好。如果只审计企业财务数据,却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给予系统性评价,在此情况下,是绝对无法发现并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潜在风险的,实质性和预防性的管理意见和建议就更加不可能被提出。

4.开展专项审计调查与各项咨询业务。通过专项审计调查,企业领导可为经营决策找到政策上和经济上的论证,进而在对重大经营业务、项目投资等方面实施风险评估,以防止决策失误、避免经济损失。并在面临反映经济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和意见,最终促使企业集团领导快速了解改革措施的力度及决策行为的完善程度、对公司资源的利用程度。

三、内部审计制度的改善建议

(一)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应明确授权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直接领导人,以便于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甚至可以直接代替企业所有者参与管理。但这种管理是间接的,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的。企业领导者只有从意识上肯定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真正得到重视,真正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内部审计活动也才可能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出发,确保企业决策方案的实施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

(二)着力提高内部审计制度的有效性

企业要想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就必须提高内审工作的有效性,企业内部审计除了开展常规的审计项目除错防弊,还必须向管理审计转变,突出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服务职能,监控、参谋和建设作用。这是企业内部审计改革的必然趋势。提高该公司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具体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利用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会计及审计信息系统进行经常性的审计监督,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企业改善其经营管理;其次,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查出的问题予以揭示并提出整改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作用,通过对有关企业发展的热点问题、管理的薄弱环节展开审计调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利用内部审计涉及面广的特点,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好企业管理者和下属部门员工的沟通工作,发挥服务职能作用。

(三)保持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的特征,它是企业内部的独立控制体系。科学、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只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是比较有效的,有利于提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在结合国情和企业实际的基础上借鉴这种模式,保持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实践证明,独立性是对内部审计的基本要求,内审工作只有坚持机构设置独立、开展业务独立、行使职权独立,才能切实树立起应有的权威,从而实现对经济行为和经营活动的有效监督,更好地为领导者决策提供服务。

(四)建设高素质的内部审计队伍

由于组织经营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相关知识的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应当通过持续的后续教育,吸收新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保持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通过人员档案、兴趣调查,定期的绩效评估等,确定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需求 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培训需求,制定必要的培训计划,以保证教育需求得到适当的满足。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与学习,提高和维持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有效完成工作。

(五)建立经济效益审计制度

财务收支审计是内部审计的基础,经济效益审计则是内部审计发展到现阶段的特殊内容。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加剧,质量和效益已成为每个企业发展的直接决定力;通过内部审计找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经济效益,也成为企业管理者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主要目的。

总之,在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审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审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和制度上治理腐败,防范风险,遏制和打击经济犯罪行为,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篇4

1.1 为了规范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结合公司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1.2 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促进公司经营为基本指导思想,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完成其目标,通过内部审计师建立的执业工作机构促进专业技能并发挥其优点。

1.3 凡公司及其全资、控股子公司均应按照本制度规定,接受内部审计监督。2 目标与范围

2.1 内部审计工作是在本公司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职能,目的是对公司经营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协助公司领导成员有效的履行职责,完成公司经营目标。

2.2 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应包括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的合适程度和有效性及其在完成指定的责任过程中的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2.2.1 内部审计应审查财务和经营资料的可靠程度和完整性。

2.2.2 审查公司用于保证完成经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计划、程序、法律和规定所建立的系统,并且应确定是否遵守。

2.2.3 审查保护资产的方法,核实资产是否真实存在。

2.2.4 评价使用资源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2.2.5 审查经营或项目以确保其成果与所确定的目标相一致,并确定经营或项目是否按计划进行。

2.3 对全资、控股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审计每年进行一次,半年进行监督检查)。

2.4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中层干部(正职)进行离任审计。

2.5 对与境内外经济组织举办的合资、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项目合同执行情况审计;对投入资金、财产的经营状况及其效益审计。

2.6 对公司直属具有财务、金融、经济活动的职能部门进行经济责任制承包指标审计(以审计结果为考核依据)。

共3页第1页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

3.1 职责

3.1.1 制定内部审计职责及工作计划。

3.1.2 提出审计政策和程序,指导审计工作。

3.1.3 制定审计方案,选择和开发内部审计部门的人力资源。

3.1.4 负责协调内部和外部审计工作。

3.1.5 制定审计质量保证程序,评价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

3.2 权限

3.2.1 根据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要求有关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和有关文件、资料等。

3.2.2 审核凭证、帐表、决算,检查资金和财产,检测财务会计软件,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

3.2.3 参加有关会议。

3.2.4 对审计涉及的有关事项进行调查,并索取有关文件、资料等证明材料。

3.2.5 对正在进行的严重违反财经法规、严重损失浪费的行为,经公司领导同意,作出临时制止决定。

3.2.6 对阻挠、妨碍审计工作以及拒绝提供有关资料,经公司领导批准,可以采取必要的临时措施,并提出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建议。

3.2.7 提出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建议和纠正、处理违反财经法规行为的意见。

3.2.8 对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和造成严重损失浪费的直接责任人员,提出处理的建议,并按有关规定,向上级审计机构反映。

3.2.9 对公司下属全资、控股子公司经济效益承包指标提出审计鉴证,承包奖按审计结果兑现。

3.3 内部审计人员对所审计的活动没有批准权力,不承担责任。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4.1 根据上级部署和公司具体情况,拟订审计项目计划,报公司分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2 实施审计前,应提前三天书面通知被审计单位。

4.3 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可随时向有关单位和人员提出改进的建议。审计终结,提出审计报告,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后,报公司分管领导审批。经批准的审计意见

书和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必须执行审计决定,进行相应的财务调整等工作。

4.4 对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检查采纳审计意见和执行审计决定的情况。对拒不执行审计意见、审计决定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审计机构应向公司分管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处置意见。

4.5 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如有异议,可以在接到正式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十天内向审计部提出书面意见,由审计部门报告公司分管领导。在领导未作出处理意见之前,必须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4.6 审计部门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审计档案的归档、保管由内审人员负责。其他部门如需借阅审计档案,应经内审负责人批准;审计档案的公告必须经过公司领导、法律顾问的批准。

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为十年。审计机构和人员

5.1 公司设立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接受上级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5.2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其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内审人员在企业内部的技术职务资格的考评和聘任,根据公司有关规定执行。

5.3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不得滥用职权、拘私舞弊、泄露秘密、玩忽职守。

5.4 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实行内审回避制度。凡有内审人员直接参与被内审单位经济活动的,必须回避对该单位所进行的内审工作。

5.5 企业建立特约内审员网络。由审计机构具体组织、指导开展网络活动。特邀内审人员按照本制度规定在审计机构领导下开展工作。附则

6.1 本制度由公司审计部门负责解释。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篇5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我国于1985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 要求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和大中型企业组织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在各级主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 内部审计蓬勃发展, 为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与社会审计和政府审计相比, 我国内部审计不论是在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上, 还是在机构设置、人员数量和质量上以及在职能作用的发挥上都明显落后,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企业经营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

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部分企业领导人片面认为内部审计就是检查经济问题, 会影响企业的团结和稳定, 有的认为内部审计限制了自己的经营自主权, 削弱了自己的权威, 有的将内审机构形同虚设, 使内审人员无职无权。

2. 内审机构不健全, 设置不合理, 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

有的企业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 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 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 致使许多内部审计流于形式, 缺乏自身应有的地位和威信, 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 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 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 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会部门或从其他部门改行而来, 专职人员少, 兼职人员多, 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二是个别审计人员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丧失职业道德, 利用手中的权力送人情, 甚至以权谋私, 降低了内审人员的威信。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完善和发展

1. 提高认识, 健全机构。

提高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由“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 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同时要使内部审计机构成为企业管理机构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机构, 使内部审计人员在稳定的环境中工作。

2.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内部审计模式。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 股份制是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监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 主要职权是对董事、经理在执行公司职务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章程进行监督。监事不能兼任公司经营管理职务, 因此它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 也就难以实现通过内部审计, 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 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模式使内部审计接近经营管理层, 能直接为经营决策服务, 有利于实现内部审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的地位。然而, 总经理领导的组织模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 还需要社会审计的帮助。

(3) 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董事会是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 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 决定公司的生产经营策略以及任免总经理等。在这种组织模式下, 内部审计能够保持较高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地位。但是由于董事会集体讨论决定制, 会影响内部审计的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由执行董事和内部审计人员组成, 内审机构在审计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工作。这样的组织模式是比较理想的模式。

这几种组织模式各有利弊, 企业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3. 内部审计职能应以经济效益审计为中心。

传统的财务审计, 主要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进行审查、评价及报告。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则应该以经济效益审计为工作的中心, 着眼于挖掘企业增加利润的潜力;注重对本企业经济活动的效率、效果进行审查和评价;注重于如何当好经营管理的参谋, 发挥内部审计建设性的职能作用。

4. 内部审计方法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企业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的一个管理职能部门, 是企业管理机能的一部分。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多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 单纯的事后审计已不能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因此, 内部审计要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 贯穿于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首先, 要对企业的计划、决策进行审计, 审查决策方法的科学性、资料、数据的可靠性。其次, 项目上马后, 要进行跟踪审计调查, 对计划的实施、方案的落实进行审查。最后, 经济活动结束后, 应对完成情况作全面审查、分析和评价, 总结经验教训, 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降低企业在项目建设中的消耗, 挖掘企业的潜力, 从而保证企业预期效益的实现。

5. 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能否真正地为企业实现最终目标服务, 最重要的是需要有一批合格的、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高素质的内部审计人员除应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高度的责任心, 还须有过硬的业务能力。要健全我国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 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 使内审人员及时更新知识, 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 成为既懂财务会计、熟悉审计业务, 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从而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审专业队伍, 提高企业内审质量。

6. 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 推行总审计师制度。

总审计师制度是指总审计师在企业法人代表领导下, 协助法人代表工作, 主管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推行总审计师制度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总审计师;二是建立审计委员会;三是建立每半年一次的审计通报制度。实行总审计师制度, 可使企业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得到客观评价, 降低了企业法人对企业的驾驭难度, 使企业内审领导机制更直接、更具体, 提高了内部审计的地位, 提升了监督层次, 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

为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内部审计必须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从职能、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突破传统审计的制约, 通过评价企业组织内部的控制, 揭示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 确保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 从而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生存与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丽芳.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定位及相关问题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

浅谈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构建 篇6

1.1 内部审计的涵义

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 组织的治理机构和管理高层迫切需要以可靠地信息为依据做出决策, 内部审计恰好能满足组织需求, 它与董事会、高管层、外部审计共同构成公司治理四大基石。国际内审协会认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 其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动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进行评价, 提高它们的效率, 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目标。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2008年4月15日召开的“推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研讨会上指出, 加快法治建设, 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历史机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给内部审计提供了客观基础;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和平台。

1.2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

(1) 财务收支审计, 是对企业资产的完整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经济活动收支的合规性、合理性及合法性, 会计记录和报表分析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评价和监督。 (2) 经济责任审计, 是对企业内部各机构、人员在一定时期内应负的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确定其经营业绩、明确经济责任, 为相关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3) 经济效益审计, 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果、基本建设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的审查, 评价经济效益的高低, 经营情况的好坏, 并进一步发掘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和途径。 (4) 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是针对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 (5) 其他审计, 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 开展对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审计工作。

2 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对企业内部审计认知上存在偏差

监督和评价是内部审计的两大基本职能。发达国家的内部审计属于“管理导向”的“控制系统”, 在认知上侧重于为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评价职能。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是在政府完善国家审计体系的宗旨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它不仅代表单位高层管理者对本单位下属各部门的经济活动的监督, 而且代表国家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 属于“监督导向”的“检查系统”, 侧重于财务收支的合规性与合法性审计, 过于强调其监督, 而忽视了评价的职能。这种只能事后发现问题, 而不能提前解决问题的内部审计认知无法满足建立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也不利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

2.2 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相关法规不够完善

独立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本质特征, 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从我国现状来看, 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 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为管理经营者服务, 导致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而且, 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的相关法规不够完善, 大多是笼统的原则性的条款规定, 有关内部审计独立性问题的规定形同虚设。尽管我国制定了《内部审计准则》, 但对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问题同样触及不多。目前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缺乏一套完整、科学和具备相当权威的准则。

2.3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健全, 内部审计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企业的只有一部分设有内部审计部门, 而且机构权威性不够, 基本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 有的单位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上仍是一个空白或流于形式, 这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在实际工作中, 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就无法彰显, 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由于地位的不独立, 内部审计部门即便发现公司的一些违纪行为, 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参与时, 也不会进行纠正和披露。

2.4 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不合理, 综合素质较低

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内部审计人员来执行, 这必然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内部审计为整个企业的监督评价部门, 其人员应具有多元知识结构和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而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数由从财务人员转岗出来的, 独立性不强, 知识结构单一, 识别、判断风险的能力较差, 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 计算机审计几乎处于空白, 且有的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欠佳, 不能经受各方面的诱惑, 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这导致了内审人员结构不尽合理, 整体水平不高, 无法满足现在企业的发展需要。

3 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措施

为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 而内部审计建设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

3.1 完善内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近年来, 审计署和中国内审协会先后发布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二十余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而且, 相关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 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来看, 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具体情况, 建立较为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 保证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3.2 准确定位内部审计职能, 加强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必要性的认识

内部审计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在运营管理机制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企业管理开始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靠拢。内部审计作为当代企业管理的一部分, 其职能范围也随之增加, 内部审计职能不仅查错防弊, 更是作为“智囊团”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 对单位的机构设置、战略发展、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 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 以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控制度, 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发展。

3.3 优化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

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内部审计发挥作用的保障。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将影响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而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决定其独立程度, 即在企业中, 内部审计部门处于什么地位、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制衡关系, 决定着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程度。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做法是内审机构直接隶属内审委员会或董事会, 有利于保持内审机构较高的权威性和较强的独立性, 从而有利于发挥其监督评价职能。为提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我国企业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经营管理实际, 建立适当的内部审计机构模式。

3.4 改善内审人员结构, 提高内审人员自身素质

提高审计队伍素质, 是实现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突破的关键。随着内部审计工作范围的扩展和深入, 对人员数量和质量都有更高的要求, 而且还需要内部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多元化, 如引入具有管理、经济、工程、法律、金融、信息技术等专业背景的人员。企业日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 我们要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养, 加强内审行业的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审计人才, 以便高质量的为企业服务。

4对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展望

内部审计是我国企业前进发展的需要, 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审计理论体系不断发展, 内部审计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内部审计工作要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要显示出它在企业治理中的作用, 就必须在审计领域和审计深度方面不断探索。而且, 内部审计作为当代企业组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管理者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帮助内部审计部门建立其独立性和权威性, 以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同时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发展, 注重内部审计工作结果, 不断完善企业现代内部审计制度, 促使内部审计更好地帮助企业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体制。

参考文献

[1]王立彦.面对双维挑战的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J].中国审计, 2003 (7) .

[2]薛军, 施慧萍.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J].现代管理科学, 2003 (8) .

[3]程新生, 张宜.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 2005 (1) .

[4]林钟高, 王书珍.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 2007 (2) .

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篇7

一、现代企业制度呼唤内部审计

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 依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所建立的一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1年新《标准》赋予内部审计的新定义是“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运作, 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通过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 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深化企业改革, 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趋势。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法人制度, 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 使企业不仅有人负责, 而且有能力负责。二是有限责任制度, 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享有所有者权益, 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管理人员等权利: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 对企业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三是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是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使企业各类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并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现代企业制度对现代企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现代企业投资主体逐步多元化和产权关系明晰化, 企业组织形式逐步多样化, 企业经营自主化, 企业经营范围的不断扩大等等。正是由于企业规模的扩张和技术及管理复杂程度的提高, 有必要加强公司内部的集中领导和自我约束, 设立专门的机构代表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对下属及分支机构进行监督, 并对公司下属单位领导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审计评价。现代企业在自我发展的同时, 必须要形成强有力的自我约束和监控机制, 而内部审计则是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现代企业的必然要求。因此, 现代企业制度呼唤新形势下内部审计的出现。

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一) 审计的目标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产权制度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财务审计只审查企业经营活动的合规性与合法性, 已不适应经营者的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审计, 重点在于审计和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它的根本目的是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因此, 我国的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 逐步由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经济效益审计转变, 把审计的重点放在内控制度和经济效益上, 为企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出谋划策。

(二) 审计的职能

内部审计是由专门人员在企业内部检查各种业务活动以向管理部门提供服务的独立评价活动, 是一种通过计量和评价其它控制的有效性来发挥作用的控制。内部审计的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审计职能不仅与审计的本质紧密相连, 而且也反映审计具体目标的变化。因此, 内部审计的职能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最初人们认为内部审计只具有经济监督职能, 对于内部审计是否具有鉴证职能则存在争议。本人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不仅具有监督、评价和咨询职能, 也具有监证职能。

(三) 审计工作内容和范围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外部监督机制的加强, 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 会计电算化的普及, 帐务表面的错弊会越来越少, 内部审计的重点也应从内部审核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化。内部审计已经摆脱了财务领域的局限, 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 将管理职能向企业横向和纵向延伸, 审计工作由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转向企业经营管理审计, 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

(四) 审计人员的资格化和人员结构的多元化

随着审计领域的不断拓展, 内部审计必须提高队伍素质, 突出多学科, 高智能的特点。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 工作能力都应有所提高。

三、建立我国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观念认识问题

众所周知, 我国审计在80年代初期恢复时, 就将内部审计看成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时至今日, 这种陈旧观念仍然左右着审计界的思维, 制约着内部审计乃至整个审计事业的发展。当前, 尽管内部审计的实践领域在拓宽, 企业对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依赖性在加大, 社会公众对其信任度在提高, 在许多方面发挥着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无法比拟的作用, 但理论界的既定认识尚未彻底改革, 因此, 必须重视现实, 更新观念。

(二) 内部审计机构问题

现行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最理想的组织结构是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大多企业是国有企业改制成为股份制, 改制以后国家股占全部股份的一半以上, 董事会由公司法人代表主持, 这样就很难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 使得内部审计在机构设置上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为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科学性, 如:借助国家法律、法规的力量, 科学合理的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在内部审计工作中与内部审计协会和兄弟单位加强沟通与交流, 寻求他们的支持;内部审计应与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保持适当的沟通, 就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展开讨论等。这样将有利于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从而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三) 从业人员问题

缺乏一支高水平的内部审计队伍, 是我国社会审计恢复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从业人员年龄结构偏高、知识结构偏低、法制观念弱、创新意识差、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稳定性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大多数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如果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满足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那么由内部审计来改善企业经营和为企业提供多种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内部审计的效果。因而要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建设一支“思想领先、业务过硬、技能娴熟、务实高效”的内部审计队伍。

(四) 形象塑造问题

良好的形象, 既要依靠审计组织内部的科学管理, 更离不开执业行为和质量。因此, 各审计部门必须坚持“以质量求信誉, 以信誉求发展”的方针, 从自身做起坚决反对不正当竞争。牢固树立公众利益优先, 社会责任第一的指导思想,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在公平、公开和公正的前提下, 拓展执业范围, 提高竞争能力, 谋求合法收益, 树立良好形象, 求得不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完善, 企业的内部审计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在审计组织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从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和特征出发, 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目标、职能等方面, 并对企业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宋常, 刘正均·完善与发展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 2003 (6)

[2]叶新宇, 李海洋.走出企业内部审计的误区[J], 财会月刊, 2006 (3)

[3]张庆龙.内部审计价值 (第二版) [M], 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 (10)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篇8

1999年6月26日由12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就内部审计的定义进行了新的解释: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以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的经营。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五号——内部控制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描述是:“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证资产完整,保证对国家法律、法规的遵循,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和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二、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由内部牵制制度经过内部控制制度而发展到内部控制结构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过程中,内部控制的内容得到了不断得的丰富和发展,监督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由财政部等5部委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应当按照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程序进行报告;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2.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相对独立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能够在不影响或尽可能小地影响经营管理活动的情况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运行与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对企业已经发生的错弊及时予以纠正,并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失控性质、失控程度、潜在影响以及各控制点,在实际工作中执行与否和执行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将改进意见反馈给管理者,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建议,可见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3.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方法。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构成要素,担负着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的职责。内部审计不仅将内部控制系统作为实质性检查的基础,内部控制评价作为对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评价手段,担负着对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评价的功能,是对组织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和方法。

三、企业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地位。随着内部审计的角色由监督者逐步转变为控制者,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运行进行监督,提供管理咨询已成为内部审计的日常性工作,这种日常监督也是组织内部控制整体中的一部分,它有利于保持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是实施内部控制环境的基础环节,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内部控制中发挥着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运行的重要作用。

2.内部审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作用。(1)对企业经济绩效进行评价。通过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经济绩效的审计,着重考核和评价其预测、决策、目标和计划是否先进可行,经济活动是否按照既定的决策和目标进行。(2)对企业质量进行控制。企业质量包括产品质量、生产质量、管理质量、销售质量等等,而无论产品、生产、管理和销售都跟企业内部审计有着密切的关系,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监督和管理、优化和促进,做好了企业质量的审计,也就基本上完成了内部审计的职责所在。

四、企业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审计的实施

1.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内部控制审计计划。(1)审计部门根据本企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提出内部控制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点审计单位,编制年度、半年内部控制审计计划,并根据实际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2)根据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直接布置的专项工作制定专项内部控制审计计划。

2.组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组。根据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性质、业务量、难度及时间进度,并结合有关领导及部门对内部控制审计任务的特殊要求和规避原则,组织有经验的审计人员和聘请有关专家,组建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组,任命工作组组长,并对工作组成员提出任务性质、工作量、完成时间、注意事项等要求,同时进行审计前有关法律法规、主要业务培训,为现场审计打好基础。

3.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方案。(1)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组组长负责编制内部控制审计方案。(2)内部控制审计方案主要内容包括内部控制审计的目的、审计的时间、审计的范围、审计的方式、审计的内容、人员的分工等。(3)内部控制审计方案要保证能够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

企业内部监管制度 篇9

公文处理制度

一、公文处理包括来文的收签、传阅、批办;发文的草拟、审签、打印及分发;文书的归档和管理;公司收发通信等。

二、公文处理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安全。公文统一由办公室收发、分办、用印、立卷、归档。

三、文书人员要做到文件传送中的 “三及时”,即及时传阅送签、及时送达承办人、及时归档立卷。

四、各部门的公文处理工作,必须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确保机密。

会议制度

一、本公司会议归纳为三类:

1.公司级会议:主要包括公司董事会、全公司中层管理干部会、全公司干部职工大会等,会议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组织召开; 2.各部门工作会:各部门内部会议,由各部部长组织召开; 3.工程技术讨论会:由工程部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召开。

二、每周三下午为公司环节以上干部例会,无重要会议内容时,变更为学习例会,学习时间不少于1.5小时。

三、上级或外部门在我公司召开的会议及公司级会议,一律由公司办公室统一安排。

四、各部门内部工作会议由各部门自行组织,提前报办公室协调会议室。

五、参会人员提前5分钟到会场,不得迟到早退。

印章管理和使用制度

一、公司的印章统一由办公室主任管理;各部门公章及业务专用章由各部门指定专人管理。

二、使用公司印章,需由公司领导签字批准;使用各部公章,需由各部部长签字批准。

三、各部门的综合公章只限公司内部使用,不得带出公司,如业务需要确需外出办理的,应请示公司领导后方可带出。

四、对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印章管理人员有权拒绝盖章;对擅自使用印章的,公司将根据情节严肃处理。

接待工作制度

一、工作原则:热情周到、文明节俭

二、接待分类:

1.贵宾接待:指公司领导重要客人、公司重要投资单位、外宾及参观团或政府部门的接待; 2.普通接待。指一般来客的接待。

三、接待分工

1.办公室负责贵宾接待; 2.各部门接待对口单位人员。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固定资产由财务部统一设台帐登记造册,专人负责管理。

二、分配给个人使用的固定资产(包括电脑、办公用桌、椅、设备仪器、汽车等)都要妥善保管。发生损坏或丢失应及时报告,并要查明原因,属个人失误造成丢失或损坏的,根据具体情况按原价的一定比例赔偿。

三、本公司公共场所及各个部门公用的财产,各部门要专人负责,不得乱拿乱用,更不能化公为私,如发现有损坏、丢失要查明原因,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四、废旧的固定资产,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商定折价,处理或变卖的收入要如数进帐,不得挪作它用;任何个人无权处理和变卖。

办公用品购臵及发放制度

一、公司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用品的购臵及发放。

二、各部门在每月底前申请办公用品,办公室于下月初按计划统一发放。

三、对于固定控购的物品,办公室汇总后统一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购臵和发放。

四、除消耗品外的办公用品,各部门要制定专人管理,如有丢失、损坏,由使用人负责赔偿。

内部稽核制度

一、由部门负责人指定两人以上执行稽核工作;一般每半年进行一次,遇特殊情况可不定期进行;

二、主要稽核范围为公司账务资料、财务数据、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状况、档案、文件和合同归档管理工作以及其他需要稽核的项目;

三、稽核人员对所审核的事项负责任,应保守秘密,写出稽核报告呈各有关领导;

四、账务的稽核遵照账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依法进行;财务的稽核严格按其财务制度和规定进行。

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和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

档案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本公司各类档案的规范管理,确保档案保管和使用的安全,提高利用效率,更好地为公司发展服务,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称的档案是指公司成立以来,在经营、管理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备用、备查价值的各类资质证照,文书、公文、公函,合同、图纸,影像、实物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以及员工的人事档案等。

第三条 公司档案管理制度实行既确保档案完整又利于工作的原则。

第四条 根据公司现阶段管理特点制定本制度,档案的管理范围包括人事档案、用户档案、文书档案。

第五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属于鄂尔多斯市通惠供热燃气有限公司党政综合部。

第六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条 人事档案内容包括员工基本信息档案、员工异动档案、员工业绩档案、员工培训档案。

第二条 员工基本信息档案是对员工个人基本信息情况的详细记录,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个人基本情况;2.联系方式;3.直系亲属、主要社会关系及在公司内部的亲属关系;4.工作现状及工作履历:主要指员工目前的工作现状、员工进入公司之前的工作履历及在公司内部的工作履历。

5.教育背景:主要指员工的基本教育情况和员工个人详细的教育经历。

6.文件材料:求职个人简历、求职人员登记表、应聘人员面试结果表、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书复印件、学位证书复印件、资格证书复印件、与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证明原件、员工转正审批表、职务变更审批表、员工续签劳动合同审批表、劳动合同书等文件的复印件。第三条 员工异动档案

员工异动档案是对员工自进入公司开始个人岗位发生变化、个人调动的详细记录,这样可以详细记录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发展轨迹。人事调令公布后,连同该调令复印件及签批文件复印件合并归入员工个人档案袋,并由人事专员将此变化记录在员工异动档案上。

第四条 员工业绩档案

员工业绩档案是对员工在公司内工作业绩情况的详细记录,是对员工各段时期工作的评价和考核。员工工作业绩档案内容主要包括:

1.考评记录:员工的考评记录主要通过《员工业绩考核评分表》来进行考评。公司人力资源部应按照规定对员工工作业绩及工作表现进行定期考评,员工个人考评结果相关表格复印件归入员工个人档案袋。

2.奖惩记录: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违反纪律而受到各种奖励或处罚的记录是对其工作能力、忠诚度、工作责任心及工作态度的一种检验尺度,也是考察员工表现,使用与提拔员工的重要依据。

3.职级变更:员工在工作中,根据工作表现及服务年限等条件、其职务、级别与工资待遇等内容会有变化,这种变动也体现了员工工作能力、工作表现、贡献大小。员工业绩档案中员工职级变动的记录作为考查员工工作表现的客观依据。第五条 员工培训档案

员工培训档案是对员工所参与的各种培训的详细记录。员工培训档案与员工基本信息档案、员工工作业绩档案一起作为人力资源部对员工奖励、晋职、晋级、加薪时参考的依据。

员工培训档案内容包括: 1.职前培训:主要指员工进入公司前接受的各种专业培训,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的课程名称、培训机构、培训成绩等有关材料。

2.在岗培训:主要指员工在公司内部参与的专业培训,包括培训时间、地点、课程名称、培训讲师、考试成绩、评估表格、总结报告等。

3.其他培训:在工作期间,员工自费/公费参加社会上举办的各类业余进修课程,包括培训时间、地点、培训课程名称、培训机构及证明附件/证书复印件等有关材料。

第六条 在员工档案中,还应对员工工伤情况、客户表扬或投诉员工信件(复印件)等进行详细记录进行归档,这对于全面、有效的考察员工工作表现都有重要作用。第七条 人事档案管理

(一)、管理原则

1.档案编号原则:所有在编员工档案实行统一编号管理,编号一旦确定,不能更改。

2.真实性原则:员工信息必须确保真实,有据可查。3.完整性原则:确保员工档案信息完整,没有遗漏。4.保密性原则: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员工的个人档案绝对保密,除工作和管理需要不得私自向任何个人、任何单位提供员工个人档案。

5.动态管理原则:新入职员工,在到岗前,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本管理办法,新建档案;在职员工,员工信息一旦发生变化,及时更新,并将相关信息录入归档;员工调动发生后,员工本人从调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处取出本人档案复印后,将复印档案带入调入单位,调入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根据此档案继续建档;离职、辞退等解除劳动合同员工,各单位设立离职人员档案库,对离职人员档案封存管理,离职人员档案按照员工级别分类归档,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不得泄露离职人员档案信息。第八条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所有员工人事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保证档案不损坏和遗失,同时按照要求完善、健全员工个人人事档案。

第九条 公司相关部门对员工人事档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与核对,若未按照管理要求进行人事档案建设与管理,将视情节给予口头警告、通报批评、扣该公司人力资源部及人事专员考核分。第十条 公司对员工人事档案按照公司的保密制度进行保密,对于违反规定者按照保密制度进行相关处罚。

第十一条 员工人事档案应为文本版和电子版两部分,各单位应确保两版信息的完整性,一致性。

第十二条 档案管理期限:凡在公司就职的员工,档案永久保存;对于不在职员工,档案保存期限为二年,超过二年,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 档案的利用包括外部利用和公司内部利用。外部利用是指由于需要,员工档案需要对外提供,需经过公司人力资源部第一负责人同意,报公司分管领导同意后,员工相关信息才能对外提供;内部利用是指由于工作需要,各公司其他部门或员工自己需要使用员工档案时,需经过人力资源部第一负责人同意后,人事专员方可提供相关信息,但需求者必须对相关信息进行严格保密,若出现相关信息泄漏,对泄密者按照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考核管理制度

为全面了解、客观评价各干部职工全年德才表现及工作实绩,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现就年终考核工作安排如下:

一、建立考评领导小组:

考核工作在总经理统一领导下进行,由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组 长:张 勇 公司总经理 副组长:王治东 公司副总经理

李 瑞 公司副总经理 陈 跃 公司副总经理

成 员:温云祥 办公室主任

王小丹 综合部部长 李国平工程部副部长

二、考核内容:

考核分民主测评(30分)、个人总结(30分)、领导评议(40分)三部分组成,要按照干部职工所在岗位和承担的工作任务,重点从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德,主要考核日常工作中能够顾全大局,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的利益关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积极主动参加各项集体活动;关心他人,善于沟通、合作,能够虚心向领导及同事学习;积极参加献爱心、帮扶救助工作,能够认真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能,主要考核有较广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积极参加各类学习培训,善于学习、善于钻研,熟知本职工作的业务知识;认真撰写调研报告及各类信息;工作思路清晰,善于统筹规划、能够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回避矛盾、敢于承担责任、能够圆满完成本年度职工工作任务及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勤,主要考核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态度认真,工作效率高、不拖沓,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重视并及时督导他人执行各项任务,局室学习出勤率95%以上,无迟到、早退现象。绩,主要考核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协助工作完成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的成果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廉,主要考核在自身工作岗位上能够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分管口子上未出现行贿受贿现象,群众反映良好(具体详见考核评议表)。

三、考核步骤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计划采取以下步骤进行考核:

(一)组织开展民主测评,从德、能、勤、绩、廉五方面进行评议。

(二)提交个人工作总结,总结要突出个人一年来承担工作任务及完成情况(本职工作及协助工作),为公司整体工作作出的特殊贡献、参加学习培训、出勤、献爱心、帮扶救助等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三)进行领导班子评议,从日常纪律执行情况,责任心、工作作风、团队意识、执行力五方面进行考核评审。(四)汇总成绩。

四、考核范围和考核时间 考核范围:公司全体干部职工。

五、考核结果说明:

经考核被评为优秀的干部及员工将被树立为典型,并在全公司范围展开学习,同时考核结果将作为使用和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评优总分原则不得低于80分,评优比例按照优20%、良30%、中45%、差5%确定,最终结果将根据具体实际适当作出调整。

信息工作考核制度

信息工作是公司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公司实现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加强和改进公司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推动公司各项任务的落实,推进信息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调研水平,根据新区党政办下发的《康巴什新区党政系统信息调研工作考评办法》文件精神及要求,经研究决定,对公司各部门实行信息工作考核制度。

一、报送内容

1、有关贯彻落实上级党工委和管委会关于党建和组织工作重要决策的部署、措施、工作进度、工作经验和工作亮点;贯彻落实公司工作重大部署和有关政策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有关政策的意见和建议。

2、领导同志深入施工现场基层调研、指导工作的有关指示、要求及落实情况。

3、关于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人才工作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创造性的新经验。

4、新区建设的重点工程招投标、开工、建设、竣工、资金利用等情况,进度、质量、造价控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二、报送要求及任务

(一)报送要求

1、明确信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宗旨。信息是领导实现科学决策的基础,要通过信息,让领导及时掌握有关党建和工程建设各个方面情况,站在领导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判断问题,围绕上级组织及领导的需要报送信息。

2、坚持客观分析、实事求是的原则。信息的来源必须真实可靠,要全面、客观、如实地反映情况,坚持喜忧兼报。

3、保证信息的时效性,报送信息要快速及时。

4、努力提高信息质量。重视反映倾向性、普遍性、全面性的情况和问题;扩大信息的收集面,注意对原始信息的积累,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在对信息的分析、筛选、综合上下功夫;要选取最有说服力的素材,语言要生动,特别要注意运用群众语言,努力提高上报信息的层次和质量。

5、严守组织人事工作纪律。强化职能意识、保密意识,坚持内外有别的原则,严肃认真地对待信息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事,把保密工作贯穿于信息工作的各个环节。

6、各部门报送信息,统一采用“国投工作信息专报”的格式,采取以下报送审签制度:个人信息→办公室审核→分管领导审核

(二)报送任务

各部门及子公司各指定一名信息报送员负责向办公室报送信息。综合部人员(七人)每周至少三条,其中招标口上信息及时报送;工程部各项目组每周至少报送信息一条;财务部每周报送信息一条;水务公司、弱电公司、旅游公司、会展公司、房地产公司五子公司每周各报送信息两条。不按时报送的部门及公司将予以通报。

三、信息考核和评比办法

1、努力提高信息业务工作水平。重视信息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过问关心信息工作,办公室抓好落实信息收集、整理工作。

2、实行信息工作考核评比制度。实行信息采用计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科室、优秀党员、优秀工作者、优秀信息员的评比标准。

3、具体计分办法为:信息考核基本分为100分,具体计分办法如下:

(1)报送信息满足报送任务的得基本分100分。

(2)《康巴什信息》头条采用加3分,副条及简讯采用加2分。

(3)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有批示的信息,重大紧急信息每条加3分。

(4)其它如调研的课题等,酌情加分。

4、建立信息工作定期通报制度。每月对信息采用情况进行一次排名通报,年底公布得分及名次。

5、信息考核工作由办公室负责考核。

6.信息报送数量、质量优秀部门及职工,公司年底给予适当奖金奖励。

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一、为促进公司规范管理,维护正常办公秩序,提高工作效率,严肃劳动纪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员工考勤实行各科室、各部门自行签到和办公室随机查岗相结合的办法,考核分为100分。在规定上班时间15分钟后签到为迟到,1小时后签到计为旷工。在规定下班时间前1小时内离岗为早退,早退1小时以上按旷工计。

三、签到范围:各部门全体员工。

四、员工请假审批程序及权限

(一)员工请假需提前填写《员工请假审批单》。

(二)员工一周内请病事假3天以内(包括3天)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由分管领导批准;3天以上15天以下,经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同意,由总经理审批;一次性请假15天以上的由人事局审批。

(三)国家规定的婚、丧、产假由部门负责人签注意见后报总经理批准。

(四)部门负责人请假由分管领导,总经理批准。

(五)部门负责人及员工将审批后的《员工请假审批单》当日交

办公室存档

五、续假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单位,应及时续假,上班后两日内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工论处。

六、在考勤督查中,发现未办理相关手续中途脱岗,且部门负责人故意隐瞒或尚未查出的,所在部门负责人与被查处人承担同等责任,个人问题个人负责并当天通报。

七、员工考勤情况由办公室每月公布一次。

八、奖惩

(一)员工全年未请假,且没有迟到、早退、旷工等情况的,在绩效考核中除得到考勤满分外,年终评优优先。

(二)员工每迟到、早退一次,扣考核分2分,同时扣发工资50元;每旷工一天扣考核分6分,同时扣发工资300元;连续旷工

315 天或半年累计旷工7天由部门主要负责人退回公司或终止工作,必须停岗一个月反思,发生活费600元,第二个月由本人申请工作但第二个月如再没有部门接收此人则继续停岗,第三个月此人仍然没有部门接收,如是聘用人员即终止合同,如是正式职工退回人事局并建议人事局给予停岗。

(三)对消极怠工、不负责任的行为,公司将予以严肃处理。本人引发重大责任事故或督查结果严重的必须停岗一个月,并在全公司范围进行通报;个人出现重大问题的,必须在职工大会上做深刻检查,并上交书面检查书,检查书内容不低于2000字。

(四)事病假可以抵顶国家规定的休假,抵顶后,员工每请事病假1天,扣一天工资(月工资总额∕21.75天),并扣考核分0.5分(请病假有市区医院诊断证明的不扣分)。

(五)员工请病假停工治疗1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的工资为:连续工龄不满十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5%发给;连续工龄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5%发给;连续工龄满二十年不满三十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5%发给。

(六)全年累计请病假(工伤除外)超过2个月不满3个月或累计请事假超过15天不满1个月,全年奖金按50%发放;全年累计请病假(工伤除外)超过3个月或累计请事假超过1个月,不予发放奖金。

(七)全年累计请病假(工伤除外)超过6个月,累计请事假超过2个月,除不予发放奖金外,取消各类评先进资格,并酌情予以免职或降职。因病(工伤除外)确实无法继续完成本职工作的或累计请事假超过3个月的,经公司研究予以解聘。

(八)年底按照考核成绩实行末尾淘汰制,淘汰率为3%-5%。

九、说明:

(一)公司工作时间按本公司实际情况执行。

(二)员工请病假超过3天,须出具市区医院诊断证明。

(三)用不正当的方法,骗取、涂改、伪造请假证明的按旷工论处。

(四)法定婚假为3天,晚婚(女23周岁,男25周岁以上)的15天。

(五)法定产假为90天,晚育(满24周岁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加30天;难产加15天(同时给予男方护理假十日);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加15天;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加35天。

(六)丧假一般为3-5天,其中: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配偶父母)丧假为5天;非直系亲属(祖父母、兄弟姐妹、姑婶叔伯等)丧假为3天。另外,适当考虑路程假。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篇10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 市场化经济行为成为了必然, 在行政干预和计划体制下的经济行为必将成为补充,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规范运作, 依法经营不仅成为企业生存的要素, 而且还是企业提升自身社会美誉度的必由之路。钢铁企业的竞争建设的供给空间是有限的, 可是, 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是无限的, 加上其他行业的渗入, 使得钢铁企业的经营难度雪上加霜, 拼价格已经成为了钢铁企业不得不去面对的事实。主营业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认真分析一下, 如果没有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制约, 钢铁企业的管理无疑就是一盘散沙。在这种情况下, 就是有生产任务, 生存依旧是困难重重。所以, 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 而主营业务是企业生存的客观条件, 二者相辅相承, 缺一不可。管理就是把决策层的意志传达到作业层, 是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效引导每个员工按照程序办事。管理者执行决策有效的手段就是内部控制制度, 因此, 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就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审计及其评价工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二、钢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审计的重点及内容

(一)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全面性、经济性、协调性、时效性、行业性

1. 合法性。

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是否合法, 合法性是内控制度的灵魂, 不合法的内控制度无论制定的如何全面和完美, 都是不能适用的内控制度。只有在合乎法律法规的范畴内的内控制度才是有生命力的, 才是被采纳和认可的。

2. 全面性。

内控制度是一个企业有效运转的系统工程, 一个企业只有建立了一套全面的内控制度, 才能不顾此失彼的高效前进。仅注重一方面的管理, 而忽略或淡化其他的管理, 那样最后是整体的不和谐, 造成企业要么停滞不前, 要么退出市场的舞台。例如, 钢铁企业往往只重视生产的进度、安全管理。这些的确非常重要, 但是在这方面的强化力度太大, 对其他的管理弱化和淡化, 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譬如经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等。如果这些管理跟不上, 仅去片面的强调工程进度和安全管理, 那么将是企业面临更大的困境, 甚至破产倒闭。

3. 经济性。

制订内部控制本身也应讲求经济效益, 应尽量以少量的投入成本去获取较好的控制效果。可能在制定内控制度时的初衷都是这样的, 并且能够在初始投入时注重成本与产出的关系, 但是往往忽略了内控制度运行带来的成本与实现的效益增长之间的比较。因此, 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首先要论证现在的程序和做法有哪些不适用, 哪些阻碍了效益的提高, 使其他的管理降低了效率和受到了冲击, 必须进行内控制度的重新建立。其次,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要进行模拟的程序实验, 反复征求意见, 避免一个部门就事论事, 只强调自身的管理职能而不与关注其他部门的横向沟通, 使制定的内控制度千疮百孔, 运行效率和运行成本大打折扣, 所需花费的代价与其能够实现的效益不成正比。

4. 协调性。

内控制度的协调性, 就是内控制度的制定不仅要与外部关系和谐, 而且内部管理系统之间要和谐, 不是闭门造车, 更不是管理做秀, 应该是内外部协调并进的一种制度互补。钢铁企业往往是连续作业, 属于项目部制的管理模式。在检查项目部时, 关注它的内控制度是否与生产单位、设计单位、监督单位的管理程序有机结合。

5. 时效性。

在制定内控制度时, 一定要进行大量的资料调研工作。通俗说, 就是要找到有效法律法规的支撑平台, 而不是已经作废的或过时的法规标准。在审计实践中, 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照搬其他单位内控制度的现象, 根本不去看这些内控制度的适用时间, 使一些过期的内控制度还冠冕堂皇的在合订本中。

6. 行业性。

钢铁企业隶属与钢铁行业, 但是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钢铁行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关系重大。虽然没有了钢铁行业的优势, 但是市场竞争面临的压力却增大了。因此, 钢铁企业在制定自身内控制度时要充分考虑这些行业特色, 所以, 检查内控制度时要考虑到这种行业特色。

(二)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否坚持了职务不相容和合理授权的原则

在进行内控制度审计时, 要检查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制定是否坚持了职务不相容的原则, 经济业务是否进行了合理授权。在对施工项目进行审计时, 个别单位为了降低人工成本, 压缩开支, 人员缺少, 不能配备过多的人员, 往往一人多岗, 多职责。这样一来, 有内控制度也是起不到相互的牵制和监督作用, 成了一纸空文。因此要详细地画出流程图, 并且标注责任人。这样就能很清晰地勾勒出内控制度执行的情况, 发现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 在实践中, 有的单位片面强调“一支笔”的管理效力, 认为通过这种集权管理可以实施有效的控制管理。从内控制度的实质内涵分析, 这种管理模式是内控制度的最大忌讳, 因为某个人的高度集权, 把内控制度中的控制环节链条给人为的割裂, 形不成闭环管理, 产生更大的漏洞, 更加容易出现一些大的问题, 把管理所产生的压力演化成个人的权力和一笔无法衡量的良心账。

(三)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是否有完整的记录

内控制度执行与否的标志物就是保存完整的记录, 例如, 在某项目部实施内控制度审计, 询问是否对固定资产等实物资产的盘点情况, 被询问者的回答是盘点过, 并且是按文件要求半年进行一次盘点, 可是没有盘点记录, 并且抽查了一个实物保管人, 已调出该单位, 可见没有进行盘点。这些盘点记录主要是针对资产类的实物。

三、钢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审计评价

(一) 评价程序要不拘一格, 承前启后

评价程序可以从宏观到微观, 也可以从微观到宏观。可以分别评价, 也可以总体概括, 无论评价的顺序是什么样的, 但是评价结果一定要承前启后, 要与前期的审计评价和外部审计评价相结合, 不能出现相互抵触和矛盾的结论。如发现前期审计或外部审计结论中有不妥之处, 在审计评价中不要去推翻前面的结论, 而是尽量不去评价是非。应该更多地去解释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应该做的。只有这样, 被审计单位才能从评价结果中, 有的放矢的开展自己的内控管理工作。

(二) 评价对象要避轻就重, 褒贬结合

内控制度没有标准, 更没有止境, 不能仅依靠我们的经验和学识去草率地去评价一个单位内控制度的好与坏。个别单位没有什么内控制度, 仅凭领导个人的管理素质和管理风格却把企业打理的井井有条。当然, 并不是说这样做正确, 但是我们不能去说人家没有内控管理;有的单位内控制度制定的风雨不透, 无论流程还是授权严密的很, 但是执行中却走了样, 我们评价时能说这样的内控制度好吗?在内控制度的评价中, 要避轻就重, 不能将所有的问题统统写进去。那样就没有重点感觉, 别人会因为小问题而忽略大的问题, 评价结论要褒贬结合。内控制度是一种行为学, 一种管理学的思想可能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会发生不同的效用。因此, 评价结论要褒贬结合, 多提建设性建议, 少一些指责和批评。

(三) 评价结论要言之有物, 有理有据

审计结论评价一定要有理有据, 不能泛泛而谈, 要言之有物, 并且对发现的问题追根溯源, 把牵涉的事件弄清楚, 不能存在似是而非的印象。只有把事实弄清楚了, 在交换意见和评价时才能使人信服和接受。

参考文献

[1]张春华.企业内部控制浅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2) .

[2]郭晓梅, 唐予华.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J].上海会计, 2002 (11) .

[3]张先吉.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若干问题的思考[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6 (6) .

[4]焦鸿根.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失真[J].财会研究, 1998 (6) .

上一篇:成都市高校下一篇:教育全球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