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无奈五篇

2024-05-07

责任与无奈 篇1

叙述者:吴睿

吴睿曾经是个帅气的海军战士。2008年, 当了8年兵的他退役了。回味过与战友离别的伤感之后, 小吴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吴睿当兵的8年里, 几乎有三分二的时间都生活在大海上。退伍之后, 吴睿想继续自己的水手生涯, 可是母亲和妻子都不同意。理由是, 在吴睿当兵的8年里, 聚少离多也就罢了, 只要吴睿在船上, 婆媳俩每天都提心吊胆的。所以, 坚决不同意吴睿再继续走船当水手了。在母亲与妻子的双重反对下, 无奈的吴睿只好另谋职业。可是过了8年水兵生活的吴睿, 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朋友说, 各大楼盘最欢迎帅气的退伍老兵去应征保安, 可吴睿却觉得自己拉不下颜面去做保安。在家歇了几个月, 终于, 吴睿决定听取社区主任的意见, 去参加电工初级培训, 然后去一家工厂里当个配电盒安装工人。12天的培训期很快过去, 吴睿拿到了电工上岗证。可是, 成为一名配电盒安装工还不到2个月, 吴睿就又寻思着, 自己是不是应该再回到船上去。当了8年兵之后, 吴睿觉得自己和工友们共同语言少, 不知道怎么和工友们相处, 而且工资太低。当船员, 一个月能拿个好几千元的工资。而自己现在的工资却不足一千, 虽然是有业绩奖金, 可吴睿却对自己没什么信心。用吴睿自己的话说:“当兵的时候, 虽然常常在海上漂着, 可是却觉得日子过得很舒心。而现在在工厂里, 天天熬着日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快熬不下去啦。”是继续做电工, 还是再找别的工作, 或者不顾家人的反对, 重新当一名船员?吴睿不知道何去何从。

叙述者:张眉

张眉, 2009级国际贸易学学士。嗯, 说明白点就是2009年毕业的国际贸易本科生。当初高考时成绩不错, 于是盲目跟风, 报了当时的高分热门专业, 国际贸易。大学四年, 觉得会计、英语、高数、贸易学、贸易法等等课程一样没少学, 可是毕业之后, 张眉却感到茫然。应聘会计, 人家要会计专业的。想当翻译吧, 自己的英语水平跟英语系出身的比起来确实是有差距。至于数学、法律的相关行业, 张眉更是知道自己的水平不足以应付。招聘会上、招聘网站里、报纸中, 职位和张眉互相挑剔了许久, 双方都不满意。无奈张眉只好踏进了一家小家电销售公司。张眉说, 自己从中学起, 就梦想着大学毕业后能坐进写字楼, 当个白领, 像个女强人般地工作, 然后过着小资的生活。大学毕业之前, 总想着赶快毕业, 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想到, 一毕业, 梦想反而破灭了。果然, 现实是残酷的。张眉在公司里做的事情可以说是五花八门, 先是策划, 接着学了一阵子的Phototshop、Coreldraw等电脑制图和编辑, 然后是做市场营销, 恶补了一下子营销课程;接着又做了一阵子售后服务, 本是读文科的张眉又得面对各种小家电零配件, 手忙脚乱……有时张眉自己也啼笑皆非, 因为这些工作和她的专业与兴趣都相去甚远。张眉说, 自己目前开始从梦想破灭的打击中渐渐恢复过来, 审视自己的现状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综合自身的情况, 张眉认为自己的专业还是有优势的, 各方面知识都涉及一些, 而且自己的优势在于做事认真仔细。所以, 高级秘书这个职业应该适合自己。有了这个认知之后, 张眉开始应征总助、高级秘书之类的职位。可是自己的转型之路却有着两块大石挡道, 没有文秘经验, 性别“女”。退而求其次的张眉, 只好进了一家中型公司当了个初级秘书, 靠近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迈出了转型的第一步, 也许不久以后, 她可以重新叙述自己的故事。

叙述者:路姐

路姐在一家外企从事销售助理的工作。因为平时很努力, 工作表现也可以, 和上司关系也很好。2003年, 自己的直属上司要调到外地工作, 路姐从普通销售代表被公司提拔到了销售主管的位置。表面看, 路姐是一帆风顺, 其中的“苦”只有路姐一个人知道。当初因为家里经济情况不好, 路姐才选择了销售工作。虽然工作表现还不错, 但是路姐的苦只有自己心里才清楚, 做销售, 辛苦忙碌, 丈夫和孩子都没能好好照顾, 更别说照顾家里的老人。儿子马上高考了, 可是最近状态不佳, 自己看在眼里, 却一直抽不出时间跟儿子谈谈。还有, 干这行十几年, 初入行的新奇和激情早就消失。加之她发现自己渐渐体力不济, 每个月都是为了完成指标而工作, 一旦销售业绩大幅度下滑, 自己这个位置也坐不了多久。很多年轻人在销售方面都做得风声水起, 而自己年纪渐长, 而且现在家里的经济情况也渐渐好转, 40好几的路姐开始考虑转行, 希望自己能从事一个更加稳定和体面的工作, 踏踏实实地一步步发展。但是眼前遇到的困难是, 自己该往哪里转?转的话, 要再从零开始吗?还有, 年纪不小的自己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对于换岗一念, 路姐思虑良久, 可始终没有勇气去真正实行自己的转行。患得患失的路姐至今仍然在销售经理的职位上苦苦挣扎。

相信许多人面对转行, 都有着跟几位讲述者一样的问题, 行动还是观望, 两难选择。当然, 转型不是简单地说说想想就可以行动的。职场人士, 对于职业转型的态度存有两种极端:一种是, 晚上想想千条路, 早上起来走原路, 机会流失了自己也不清楚;另外一种是, 卤莽行事, 想到什么做什么, 往往失败居多。真正想要转岗的人士, 必须要好好为自己打算起来, 作好准备再行动。

那么转岗之前, 需要做那些准备呢?

首先必须要先了解自我, 包括自己到底喜欢什么、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质是怎么样的、自己的能力在什么位置、自己目前的优劣势是什么, 把自身情况先客观了解清楚。

其次是需要对外部环境进行系统了解。行业岗位不是单一存在的, 行业与行业、岗位与岗位都有相关连性。自己要清楚各行业、岗位的背景要求和发展趋势, 明确自身所经历行业、岗位与其他行业、岗位的相关连性, 整合以往的工作经历中自身积累的核心竞争力。这点, 对于长期从事某个领域工作已有成就的职业人来说尤其重要。从零开始, 并不现实。成功的转型是将自己已有的优势扩大化, 而不是从零开始。

最后需要根据自身的内部因素结合职场环境外部因素来确定自己的转型方向, 明确自己下一步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可以进入相关切入口还是需要进行相关竞争力的再积累。所有都确定了, 那么就是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转型是改变, 有改变就会有风险, 虽然经过系列的准备, 风险降到了最低, 但是心态上还是需要做好新的开始的准备。

另外, 转岗还有“四要四不要”, 值得注意:

一要思量自己价值几何。

不能准确地为自己定位, 不清楚自己的各项能力孰强孰弱, 只是盲目跟风或跟着感觉转行是绝对不行的。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客户群、个人兴趣、特长、气质、性格样样都要考虑到, 当然还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要全方位了解“目标行业”。

首先了解该行业前景, 而且要深入了解, 不能仅靠报纸或杂志介绍。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最理想的状况是在该行业中有几个熟人, 能随时提供可靠信息, 其内容包括升迁制度、薪资状况等各个方面, 总之多多益善。

三要看自己与新行业是否匹配。

了解后就要比较, 寻求共同点, 一般来说知识技能、面对客户群、工作模式三方面中有一方面有共同点就比较好转行, 比如都是做销售, 原来是销售日用品的如果改做销售可乐了, 虽然行业变动了, 但面对的客户群并没有变化, 就比较好上手。

四要行动果断。

原有领域走得越远的人, 转做他行的难度也就越大。但只要认为转换方向是正确的就不要再犹豫, 因为等待、观望的时间越长, 付出的代价也就越大。如果将这些都看做是投资的话, 整个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你并不是在换工作, 而是在对一个新领域进行投资。

一不要盲目跟风。

哪热往哪转, 不管适合不适合自己。职场中发展犹如爬树一样, 当发现自己所攀援的枝干不够粗或已经腐朽时, 往往想到的就是退下来, 换一根树枝继续爬, 但却没有仔细考虑自己能否爬上这根树干, 是否已经有太多的人在爬它, 是否已经“超载”了。

二不要强迫自己转行。

二十四五岁时是转职的高峰期, 因为这个时期的人正是自我独立、精力充沛、年轻有为的阶段, 而且开始重新审视工作是否适合自己, 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再造性在转职时具有一定优势。但同时, 30岁也是转行的一个高峰期, 除了正常原因下转行外, 三十而立影响了许多人的心态, 往往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感觉自己在这行没机会了, 希望能换个行业换个环境, 带有冲动性, 所以是转行失败的高峰年龄段。专家建议, 不应该用年龄来强迫自己是否转行, 年龄不是衡量标准, 而是要看自己是否具有这行中的核心竞争力。

三不要心急。

转行绝不同于跳槽, 跳槽可以为新企业在短时间内创造价值, 而转行的人往往需要一段的适应期, 卧薪尝胆, 而缺少耐心、没有放平心态就使许多转行者半途而废。在转换行业时, 就像另选树干, 有一个退下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收入的减少和职位的降低很难避免, 但只要再选的方向也就是行业正确, 这一现象只是暂时的, 超越旧有职位与薪水也只是时间问题。反之, 如果半途而废, 其代价也是惨痛的, 因为想要再转回原行业是否还有空缺或获得原来的报酬和地位就很难讲了。

四切忌上瘾。

责任与无奈 篇2

牙雕技艺不能消失

北京的象牙雕刻可以考证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千年演变中,象牙雕刻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成为我国文明中不可磨灭的灿烂一笔。然而,就是这么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却曾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成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缔约国后,中国全面停止了象牙及其制品的国际贸易。那时,北京象牙雕刻厂停止了招工和进料,同时不允许牙雕工艺品出口而仅限国内销售。由此进入“吃老本”的状态:有多少存料做多少活,做完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这样,厂里欠下巨额债务。牙雕属于工艺美术行业,除了大师的智慧,没有什么可以抵债的工业设备。原料少了,大师亦无用武之地,工厂失去造血功能,一度到了无法开出员工基本工资的程度。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4月,肖广义临危受命,接手北京象牙雕刻厂厂长兼书记职务。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与其说是当领导,不如说是当“债主”。

“牙雕艺术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它也是世界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牙雕的技艺不能失传。”肖广义说,“在当时资不抵债的情况下,能够支撑我改变这个企业状况的信念就是,牙雕这个传统技艺不能消失!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里断掉!可以说这就是我的一个精神支柱。这也是我们车间里每一个员工的信念。”

传承是一种责任

此前,记者曾听说北京象牙雕刻厂是在一处不起眼的平房,但到了雕刻厂却发现这是一座简洁明亮的办公楼,在一层入口处悬挂着一块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先进单位的牌子。旁边一门之隔的房间内,就是加工象牙的工作室,在这里记者看到一群年轻人在做不同工序的加工雕刻。他们戴着口罩,在纷飞的粉末中,用刻刀细心雕琢着手中宝贵的资源。

这是北京象牙雕刻厂在2009年招入的一批美术雕塑专业的大学生。2008年,经《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常务委员会投票决定,中国成为特定的非洲国家库存象牙的贸易伙伴国。直到这一年,北京牙雕厂才得以进口原料,恢复生产。“我们再一次开始招收新人,就是旨在传承北京牙雕工艺。”肖广义说。“我们当年招收的大学生,至今没有一个人半途而废、放弃这个工作。现在这些大学生已经出师,都可以进行独立创作了,他们有的擅长花卉,有的擅长老人、仕女等等。”

牙雕技艺的传承具有特殊性,没有一本全面的教材教人如何雕刻象牙,凭的是老艺人保存下来的经验与一些历史资料中的记载。可以说,这是一项完全靠师父带徒弟传承的技艺。为此,北京象牙雕刻厂抢救性地保留了一批面临失传的绝技。例如,业内最权威的宫廷造办处传人陈吉品老人在80岁高龄收徒,他的徒弟正是当时任北京象牙雕刻厂副厂长的郑士儒。而被誉为“中华铁笔第一人”的庄忠文老人在雕刻完金刚经象牙笔筒的三个月后就与世长辞了。他们的技艺得以保留和传承,使中国牙雕文化得以继续流传发展。

“虽然北京象牙雕刻厂是一家企业,但这些大师的作品我们是不出售的。2005年我们厂建立了非卖品制度。那个时候库存的料极少,我们只能给那些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来做,一年都出不来几件,但每件都是精品。如果大家都认可这件作品很好,值得留存,我们就采取双向签字,这样谁都不能再动这件作品了。很多人都想来买,但是我们说不卖,给多少钱都不卖!这些作品留下来是对社会的功德!”说到激动处,肖广义甚至用力地拍了一把桌子。

需要更多理解

“大家都说‘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但这句话在牙雕技艺上其实并不准确。北京象牙雕刻厂使用的所有象牙都是有大象自然死亡证明的。每年自然死亡的大象的象牙已经足够牙雕技艺的传承。”说到这里时,肖广义的表情带着些许无奈。

确实,因为并不了解,当前有舆论盲目认为,是中国的牙雕正在造成非洲大象的死亡,这其实有“偷换概念”之嫌。在肖广义看来,一旦牙雕技艺消失,再想将其文化脉络续上,是几乎不可能的。“我们把这些几乎失传的牙雕技艺保留下来,就是希望它们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们的牙雕文化是多么的博大精深。”

其实从国内外成功企业的案例来看,他们都非常重视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料的保护。北京象牙雕刻厂也不例外,每一年该厂都向野生动物保护基金捐款,用于保护非洲大象。真正依赖象牙去传承技艺的人,往往是最不希望大象灭绝的人。反而,那些只为一时利益、用象牙粗制滥造的人,才会给大象打来毁灭性的打击。

伤悲与无奈散文 篇3

不可否认的,我已经厌倦了这个社会。

有那么多的伤感和无奈,却只能将它隐藏到心里。

有太多的、虚伪、假象、肮脏、都一一的在我眼前划过。

我写着属于我的心情,只是希望得到一丝慰藉。

我真是害怕了那些无聊的人。总是一味的来中伤你。

我只想用乖巧,安静。来换来安定。可是老天不眷顾我。

那么多伤人的话语,让人听了快要窒息。

我只是想安安静静的过我自己的生活,别无所求。

可是有谁能真正的理解呢?

在这样大的一个世界里,我只不过是一个渺小的不能再渺小的人罢了。

要的只是一分安宁而已。

我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我再也不想与人争执什么了,

我累了,为什么都容不下我呢,为什么我总是被人遗弃呢?我做错什么了

诺基亚的理性与无奈 篇4

和解固然在意料之中,但和解的时间却出人意料。7月19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诺基亚在净销售额比去年同期上涨4%、达到132亿欧元的同时,净利润却只有11.03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了61%,这还没有计入关闭德国工厂和“诺西重组”等费用,否则财报会更加不好看。这跟诺基亚维持了多年的形象大相背离。

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因为财报不好看,诺基亚立刻就不准备跟高通打架了。但是,诺基亚的决策层也不是直到财报发布的那一天,才知道自己的经营状况出现问题的。此时,尽管双方都不会说是由谁主动提出和解,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而达成了和解。但是,如果“不许联想”显然并不现实。

我的判断是,这桩和解的主动权在高通手中,而提出和解者,则是诺基亚。而且,这不是意气用事,能够达成和解,最终还是基于双方对自身利益的判断。在任何一桩交易中,时刻都会存在着主动权转瞬即逝的可能。对诺基亚而言,它能够选择的技术合作伙伴毕竟还是太少,而跟高通相比,那些潜在的技术提供方毕竟还是太弱了。

在新的合同中,我注意到一个细节,诺基亚将不采用任何针对高通的技术。虽然这并不是一个排他性的协议,但却也是一个高通保护自己的协议。同时,高通还有权采用诺基亚在芯片领域的相关技术。想当初,主动与高通为敌的可是诺基亚,而理由是专利费太高了,而且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诺基亚已经交了10亿美元的专利费。但从这个条款上看,虽然双方的措辞是“合作”,但诺基亚的被动是显而易见的。

或许如帕累托原则所言,尽管人人都不满意,但人人都还过得去。在商业社会,这就是最佳生存方式。高通与诺基亚,以及众多的中下游通信技术与设备公司之间的关系,正是这一原则的印证。

“就业难”成商机是苦涩与无奈 篇5

无独有偶,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城市出现职业装租赁服务,许多大学生求职面试时都去租一套大方得体的服饰武装“行头”,除交足押金外,每次租赁费50至80元不等。除此之外,与大学生求职有关的简历制做、电子光碟、个人写真、形象设计、面试技巧培训、“就业经纪人”等服务五花八门,无所不有。就业难成为难得商机,催生各地“求职经济”火爆,商家们为此动足了脑筋。

“就业难”成商机,生意人自然乐开了花,但对大学生来说则是苦涩与无奈。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是舍不得花费过多的求取成本的,但大家都这么做,你不随流就业更难,实属无奈之举。如果好找工作,何必花那些冤枉钱“美容”简历、“武装”脸面,皱着眉头去听所谓专家大侃什么“面试技巧”呢?“就业难”成商机是怎样“炼成”的?笔者分析,首先是一些用人单位喜爱“人力资源”带动“求职经济”膨胀。如有的招聘者对简陋的纸制简历不屑一顾,要求提供“声情并茂”的视频简历;对着装简单的大学生心存鄙视,“逼”着求职者打扮“行头”。招聘单位对“面子工程”趋之若鹜,求职者岂敢不“趋炎附势”?人靠衣装马靠鞍,很多大学生认为,穿着时尚,形象“修理”的楚楚动人,就能给招聘单位留下好印象,从而抢得先机。

据调查,近年来大学生求职花销四、五千元相当普遍,主要包括制做简历、购买服装、化妆美容、电话费、路费等,如果是找关系就业的还要送礼,要花更多的钱。这对大多数求职者,尤其是贫困大学生来说不堪重负,难以承受。可见“求职经济”是从大学生口袋里掏钱的一只“贼手”,必须降温。

上一篇:基层员工下一篇:粘度指数改进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