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高校建设思考五篇

2024-09-10

平安高校建设思考 篇1

确保高校不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涉校重大政治事件、非法聚集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及暴力恐怖事件, 不发生危害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二、建设思路

(一) 建立综合防控体系

1.多功能的监控平台。 高校应建立系统起点高, 全部采用高清摄像头, 重点部位使用红外摄像头, 视频监控点覆盖校园各重点部位, 立足安防, 面向师生员工多方位的服务平台。 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为学校师生提供查询服务, 为公安机关查处案件提供有价值信息。 除了日常安防监控、报警求助、应急指挥功能外, 还需拓展考试巡查功能、巡逻监督、交通管理、后勤服务申报及投诉等功能, 与消防控制室合并时将更大地发挥消防管理功能。 校园“110”也是师生员工知心的热线电话, 起到良好的服务功能。

2.多样化的防护措施。 学校在物防这一方面, 实施宿舍楼门有门禁, 宿舍房门内有保险柜的模式, 路面设置交通标线、标牌、路障等设施。 这种多样化的防护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学院治安、交通秩序。

3.多层次的宿舍管理。 宿舍是大学生安全的重要阵地, 也是大学里重要的育人场所。 学校除了采取每栋设置门禁系统和专门的值班人员之外, 还应加强“六进宿舍”的管理。 “六进宿舍”指“党团组织进宿舍、学工队伍进宿舍、和谐文化进宿舍、学风建设进宿舍、心理辅导进宿舍、自主管理进宿舍”的工作。 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每间学生寝室, 把党团组织建立到学生宿舍中, 推进辅导员进公寓办公, 实施“三同” (同吃、同住、同学习) , 积极建设文明和谐的宿舍文化, 对大学生健康安全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 对整个大学的安全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二) 拓展多种教育方式

学校的安全教育采取多层次、全过程、多视角、多形式的教育方式, 具体表现:领导讲座、课堂教学、理论研究、个案干预、资助育人、主题班会、宣传手册、温馨提示、逃生演练等。 主要特点如下:

1. 安全教育进课堂。 学校的安全教育全方位铺开。 一方面, 学院书记、院长在新生入校军训期间给学生进行人生理想与安全教育讲座, 大一开设大学生安全教育必修课程, 学工部、二级学院、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 大三就业指导课也有专门的就业安全讲解。 另一方面, 学校还应在教工中以学院为单位全面开展消防等安全教育。 这种多层次、全过程、 进课堂的安全教育形成了学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特色。

2.理论研究促教育。 在学生矛盾化解和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方面, 学生安全意识形成、防范等方面, 思想道德教育方面, 成立专题研究团队, 确定研究项目, 运用研究成果进课堂。 大大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安全教育质量提高。

3.资助育人保稳定。 学校资助工作主要针对在心理上、经济上、学习上、精神上需要特殊帮助的大学生群体。 这种群体不稳定因素较多, 该方面的工作做好, 对学校的稳定起到极大的作用。 学院对特殊大学生群体采取大力度、全方位的帮扶措施。 学校应每年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学生资助的资金, 切实做到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在心理上、精神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 引导学生走出心理困境、走向自强自立, 效果较好, 有力减少大学生中不稳定的因素, 为学院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 构建全员参与机制

1.建立校院室责任制。 全院各二级单位每年都跟学校签订维稳综治和消防两份责任状, 书记和院长为第一责任人。 做好维稳与消防责任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施工队伍的治安责任状、出租门面安全协议书等各种形式安全责任书的签订, 对于“平安高校”建设的组织领导起到积极作用。 做到目标责任管理得当, 做到学校没有一个大学生上街游行, 一直保持政治稳定, 不出现重大政治事件、非法聚集事件、重大群体性事件及暴力恐怖事件, 无恶性刑事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 无涉密事件。

2.优化整合安保队伍。 学校建立专业安保队伍、门栋看守队伍、安保工作志愿者服务队, 负责门卫、交通、巡逻及摊点整治, 利于学校开展维稳综治安全工作。

3.群防群治全员参与。 学校设置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舆情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学生文明督察队、学生治保委员会、公寓管理委员会、民管会、信息情报员等组织, 实现全员参与的群防群治的安全工作体系。

三、规划与设想

(一) 队伍建设专业化

1.严格控制招聘环节, 逐步提高安保队伍整体质量;

2.做好岗前、岗中培训, 建立具有职业化特征的安全培训教育训练体系, 提高群防群治队伍的业务水平。

(二) 校地互动常态化

1.聘任法治副校长, 面向全体师生进行法制教育;

2.学院举行重要活动、进行基础工程建设时聘请公安、城管等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安全秩序管理, 为学院建设发展保驾护航。

3.属地派出所、 街道综治办等部门常态参与涉校涉生矛盾纠纷处理;

4. 学校与属地街道、 社区例行日常安全隐患交叉排查事务。

5. 属地派出所专业人员参与学校安全教育教学、 专题讲座。

(三) 安全教育实用化

1.建成 “微学工”微信公众平台, 定期推送防骗 ( 盗) 等实用性安全常识、典型案例, 提高学生安全防范与法制意识;

2.进行安全教育课程改革, 创新实用性教学模式。 结合典型案例, 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四) 技防建设智能化

1. 建成校门道闸智能管理系统; 实现校园车辆智能化管理。

2. 建设完整学生公寓门禁系统; 实现学生入住信息化监控。

3.建设教学楼、图书馆、 办公楼信息管理系统; 实现安全现代化管理。

4.落实学校所有重点场所安装红外防盗报警系统; 实现重点防控无缝化监控。

摘要:为贯彻落实深化平安中国、平安湖南工作会议和教育部、公安部关于开展“平安高校”建设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 引导高校加大对安全稳定工作人、财、物的投入, 逐步构建完整的人防、物防、技防体系, 提高校园维稳综治安全工作水平, 认真思考平安高校建设思路。

平安高校建设思考 篇2

关键词:高校,深化,平安校园

1 深化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意义

“平安校园”指的是校园及周边地区的一种和谐稳定状态。深化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政治安全、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也是推进高校科学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创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不仅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工作, 也是一个长期的、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使命。

1.1 高校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形势

随着中国不断走向开放, 高校面临的环境和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从国内大环境看, 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 伴随这一过程而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着转换、改变与震荡, 若处理不当, 极易引起社会的动荡。

2010年, 我国在校大学生达2800万, 在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中, 近年来每年发生的各类师生伤害事故多达2000多起, 包括学生宿舍火灾、学生自杀事件。如2008年11月上海某高校宿舍区发生火灾, 4名大学生慌不择路从6楼跳下当场身亡;2008年10月北京某高校学生付成励弑师之案;今年4月, 四川某高校三日内发生两起学生死亡事件;南京某大学副教授的换偶事件被网络炒得是沸沸扬扬;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宗大学生自杀事件, 其中北京、上海各有23宗;2009年, 学生自杀趋势有增无减, 仅上半年, 北京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 抢劫抢夺、入室盗窃、拎包扒窃、非法推销、上当受骗、寝室内盗、打架斗殴、学生坠楼、离校出走、食物中毒、甲流爆发、交通事故等等更是层出不穷。校园安全问题严重威胁着师生的安全、严重妨碍着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严重损害着师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教育方针的贯彻和合格人才的培养, 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有关人身伤害事故处理等问题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以及今年6月曝光的127名大学生枪手替人高考事件, 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2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和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高校是一个小社会, 同时也是整个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稳定历来是社会稳定的晴雨表、风向标, 一旦发生校园安全事故, 就会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 威胁社会和谐稳定。因此, 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一方面, 构建和谐社会为平安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 高校是高级人才、先进知识与文化相对集中的地方。在高校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 平安校园建设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良性引导作用。

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基础。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 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一个稳定和谐的校园, 是维护学校正常教育、教学及生活秩序的必要保证。和谐稳定成就事业。有安全才能有学校的稳定与和谐, 才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因此, 进一步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对于促进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增强师生的安全稳定意识, 构建维护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 保证和促进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有效举措

2.1 以教育、管理、服务一体化工作体系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以顶层设计统筹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研究制定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和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意见, 进一步将多年形成的经验上升为理论指导, 从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把平安校园建设着力点从打击、防范、管控, 进一步拓展到校园教育、管理、服务以及与周边社会平安建设联动等各个环节中, 着力深化更广的平安校园建设领域。

以服务型管理深化平安校园建设。在今天的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只有将管理与服务不断深化融为一体, 实现安全管理与安全服务的统一才能真正服务于师生, 也才能赢得广大师生理解支持, 形成师生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管理、积极参与管理的平安校园建设管理体系。例如, 在多年的安全稳定工作中, 我院依托其“政治”和“青年”优势, 不断总结创新工作方法, 以正面教育引导为基础, 管好校园思想文化阵地并服务于学生在各领域的安全。在安全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中, 发挥了宣传、保卫、学生、团委和武装部等各系统资源优势, 开展了安全法制教育和以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以及在基地的安全技能培训教育活动等;在困难学生群体的服务管理工作中, 以关爱困难学生为出发点, 对贫困生实行动态服务管理。采取奖学金、助学金、学生贷款、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绿色通道”等方式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以及增设校内勤工助学岗位来为生活困难学生提供服务并加强了管理;在校园及周边综合治理工作中, 开展了管理与服务的工作窗口, 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理解支持, 探索出了集教育、管理、服务为一条龙的安全稳定工作模式, 增强了我院平安校园建设的软实力。

2.2 以师生为本, 倡导人人参与, 加强各部门间的工作联动

以充分发挥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平安校园”建设从现象上看是高校主导, 但真正的决定力量在于广大师生, 要建立保障师生权益的有效机制, 从根源上杜绝导致“平安校园”的潜在危险。学生是高校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一个重要因子, 帮助处于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和价值观, 引导他们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和对待社会及社会现象, 认清当前形势, 准确分辨善与恶、美与丑, 是当前高校深化“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此外, 校园治安问题是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直接问题和基本衡量指标, 要把校园治安管理由短期的管理变为长期的管理, 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减少校园各类案件的发案率。

以科技创安、部门联动、综合防控的支撑体系建设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深化“平安校园”建设是一个整体工程, 是高校综合水平的反映, 需要学生、保卫、宣传、后勤等多个部门协调配合和广泛参与。各部门要自觉将部门工作放在建设“平安校园”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开展、去提高, 找准本部门开展深化“平安校园”建设的切入点, 从履行本部门职能、职责出发, 努力从源头上抑制和消除产生各种不平安、不稳定的因素, 共创校园平安大局。每个人也都要树立人人有责的意识, 要主动应对, 克服“与我无关”的思想, 建立起学校引导、部门实施、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的“平安校园”建设的立体三维模式。

2.3 抓好重点工作, 多措施并举, 形成有效的立体防护体系

以巩固长效机制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不仅需要校园全方位网格化管理, 还需要建立涵盖多项重点工作的立体防护体系, 才能着力抓住核心, 维护学校政治稳定, 着力抓住源头, 有效化解校园矛盾, 着力抓住重点, 解决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 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矛盾和安全隐患问题。

完善畅通信息渠道。设立“书记、校长信箱”, 收集来自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各部门安全员、每个班级的班级安全委员,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消息反馈, 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信息反馈, 确保信息顺畅。及时编发《校园安全简报》等相关资料, 加强对校园不稳定因素的及时通报和舆论引导。

建立健全信息搜集和研判工作机制。积极依托各级党团组织、学生工作队伍、安全员 (兼职保卫干部) 队伍、网络信息员队伍, 特别是学生信息员队伍, 把信息的触角延伸至全体学生、扩展到他们学习生活全过程, 摸排不安定因素, 定期在学生工作例会上分析学生思想动态和舆情动向, 重点排查和关注特殊群体和人员。增强预见性, 提高发现、控制和处置不安定因素的能力, 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不断完善校园应急处置规章制度 (预案) 。近年来, 高校各种情况的突发事件增多, 要驾驭复杂多变的情况, 就要建立应急反应机制, 未雨绸缪, 方能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一是完善高校安全稳定应急处置工作总体预案, 明确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全体校领导参加的学校安全稳定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加强了应急处置的决策性、统一性和紧急信息报送原则以及对应急工作的规范管理。二是建立了操作性强的各种突发性专项预案。针对校园实际制定了群体性事件专项预案、校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治安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预案、火灾事故应急处置专项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传染病) 应急专项预案等。三是各系单位根据学校应急处置工作总体预案的整体要求, 结合本部门的具体情况,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办法, 明确分工, 责任到人, 提高了突发事件时的前期应急处置能力。四是保卫部门建立和完善《中控室管理规章制度》、《技防消防设施设备维修保养审批程序》、《突发事件接警、处置工作流程》等工作规程。

不断巩固完善安全稳定的考核体系。进一步健全工作体系, 完善工作制度, 加强工作考核, 推动专项组及各成员单位立足本职岗位做好安全稳定工作。在发动师生参与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活动中, 同时发挥期督促各部门落实和履行综治责任的作用。建立一套由保卫部门具体牵头实施, 相关部门协调配合, 自上而下、程序公开、责任明确、验收规范的达标验收组织体系, 从而实行每年底对各单位进行安全稳定工作年度达标验收, 对验收考评不合格的单位或个人视为年终工作考核不合格。同时, 实行安全稳定工作一票否决制。

防火保障工作系统化。防火是高校要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目前, 高校房屋大都是早期年代的低层木结构和现代的高层建筑构成 (尤其是高层学生公寓) , 是高校防火工作突出的两大难题, 仅有完善的防火设施设备和维修保养是不够的, 还要做好防火工作的宣传教育和防火设施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 以及对学生开展防火演练等, 提高师生员工的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确保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深化。

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加强思政课的主渠道教育作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对学生人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努力使师生深刻认识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和维护稳定的重要性, 并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立场, 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二是以日常管理和党团活动等各种工作渠道, 充分发挥党团干部、学生工作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力量, 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到师生的日常工作和学习中, 融入师生日常生活中。三是加强对困难学生思想跟踪了解。在加强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基础上, 对生活、心理、思想等困难学生进行深度访谈, 有力地保证。四是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依法办事的能力。保卫、学生、宣传等部门与相关院系或者公、检、法等部门合作, 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普法宣传。

参考文献

[1]赵天宝.浅论高校“平安校园”的构建[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 .

[2]杜纯婷.关于新形势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11) .

[3]王林川.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确保高校稳定发展[J].北京教育, 2013.

平安高校建设思考 篇3

关键词:高校;网络安全建设;安全隐患;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08

当前,高校网络运行的主要特点是:用户数量和类型众多,信息资源分散,网络应用方式等。但是,由于校园网保护和防御等方面措施的不完善,导致高校网络中存放着大量科研成果、论文、教案等重要的信息资源被非法盗用,使得高校网络面临着众多不同的安全隐患。

1 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诸多,包括主观和客观的,显现和潜在的,自身问题和外在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病毒感染

计算机病毒可在计算机之间进行传播,利用多种手段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或是通过对屏幕显示内容的篡改来干扰用户。网络技术被广泛应用的同时,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速度更加快,破坏性更加大。高校网络中,诸如U盘、移动硬盘、各种数码存储卡等移动存储设备的广泛使用,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更多渠道,使高校网络更易感染病毒。一旦高校网络中的计算机感染病毒,除了会造成文件损坏和数据丢失,甚至还会造成系统崩溃、无法运行,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无法正常进行。

1.2 遭受黑客的网络攻击

黑客利用网络工具,除了有选择的破坏网络信息的有效性和完整性,或是冒充合法用户进入网络,以最大限度占有资源、篡改网络数据、窃取重要文件和毁坏网络系统为目的。以上网络攻击行为会阻碍高校工作的正常化,破坏高校形象。

尤其遭受黑客入侵后,高校信息网络极易被其破坏,甚至造成高校信息网络无法运行。学生的对网页的浏览或是资料的下载等都会造成一系列问题,对网络安全产生威胁。在这种环境下一些有病毒或木马的资料通过被学生下载而使计算机感染病毒并快速传播,严重威胁高校信息网络安全。

1.3 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

安全漏洞在很大程度上给包括系统自身和其支撑软件、网络客户和服务器软件、网络路由器和安全防火墙等在内的软硬件设备造成影响。换句话说,以上软硬件设备都存在不同的安全漏洞问题。这些漏洞问题会给计算机产生严重威胁,黑客通常利用漏洞扫描工具侦探计算机,从而毫不费力的获取整个计算机的信息。

1.4 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

在高校网络中,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客户端和管理层两方面较为集中。一方面,高校校园网络建设的客户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学生大多思想活跃,使校园网络运行具有复杂性,一些不正确的操作都有可能威胁高校网络的安全。另一方面,高校网络建设管理中,现存的对服务器和数据接收设备不科学的管理都会造成校园网络数据管理不全面,存在遗漏的现象。通常情况下,高校校园网络不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有使用权限的人才能进入,然而,校园网络的管理者对权限设置不够完善,存在缺陷,使网络病毒有侵入的机会,给高校校园网络的安全造成威胁。

2 加强高校网络安全建设,构建文明平安校园的对策

2.1 严格控制网络权限,构建网络安全体系

第一,严格控制网络权限。校园网络在进行安全管理时,尤其需要在登陆控制上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和密码验证等方面的审核,使审核更加有效。高校网络中每个使用账号都应通过更改安全级别的设置来提高安全性,切不可随意使用任意软件和随意登陆没有安全性的网站,通过设置密码来防止自己电脑中的重要文件及账号不被泄露,在共享高校公共资源时,还要注意完善个人身份认证体系;第二,加强网络安全体系的构建。相对脆弱的校园网络运行,因此在构建安全防范体系时,要通过设计多层防范系统使网络保护的覆盖面更加广泛。第三,加强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高校需要从自身做起,通过组织与网络安全知识相关的讲座和交流会等,提高学校每个网络用户自身预防的能力,从根源上切断那些对高校网络安全存在威胁因素的侵入。

2.2 安装防病毒软件,阻止木马和病毒入侵

安装防病毒软件对木马和病毒的入侵有较好的阻止作用,这是防止病毒和木马入侵计算机的最好方式之一。良好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都应当被安装在高校电脑中,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阻止病毒和木马侵入计算机,还可以防止一些不明程序或软件自动运行,从而使系统承担较低的风险。

有条件的高校可以摆放一台高配置服务器在学校网络中心处,并安装一个网络版本的杀毒软件在服务器中,用服务器来管理所有使用校园网络的电脑,然后各个电脑中都要安装相对应的杀毒软件。安装完成后,高校管理人员可通过控制服务器监测校园网络中所有的电脑,并定时杀毒,这就保证了高校网络即使是在没联网时也能研究和分析网络信息是否安全,而且不影响杀毒与升级操作的正常进行。

为更方便地管理高校网络,保证其安全性,网络中的系统会定期到杀毒软件的网站自行下载全新的升级补丁,包括程序文件、病毒定义码、扫描引擎等,而后再由网络中心把升级补丁派发到高校网络中其他的计算机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中,并对计算机中的杀毒软件进行更新。通过进行以上操作能够防止高校网络中心被病毒侵入,保证高校网络的安全。

2.3 建立对校园网用户的内部网络监控机制

高校校园网络逐步发展和完善,这就使得校园网重的信息数据更加重要,与此同时,由高校校园内部用户引发的校园网络攻击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对校园网络用户日益严密的监控是十分有必要的。

网络能够平稳运行时,可通过内部监控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包括IDS入侵检测系统,IPS入侵防御系统,安全侦测与监听系统等。通过对这些内监控系统的应用,不仅能使网络防御水平更高,还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保障网络正常运行。另外,还可使用网络管理软件、日记录软件等分析工具,对网络安全情况进行分析,使内部监控机制更加完善,提升网络管理水平。

2.4 构建网络安全综合告警系统

为提升网络管理人员分析检测不安全因素的准确性,辅助管理人员及时有效地进行针对校园网络进行监控,可在校园网内构建网络安全综合告警系统。网络安全综合告警系统设计遵循模块化的设计思路,由监视模块、网络传输模块、信息管理模块、Web管理模块、数据库模块构成。

具体而言:(1)监视模块监视计算機系统的各类实用信息;(2)通过数据库模块,存储监视所得相关告警信息、状态数据、用户信息以及存储系统日志等,供系统管理和使用者进行查询与分析。(3)通过信息管理模块,保证信息传递的通畅性和安全型,协调Web管理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数据库模块。(4)通过网络传输模块搭建客户监视子系统和中心服务端子系统二者之间的信息传输桥梁。(5)通过Web管理模块为管理者访问信息安全综合告警系统的管理操作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张学.浅谈影响校园网安全的因素及其对策[J].信息系统工程,2014(03):75.

[2]张杨娟.试论网络安全技术在校园网建设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3):145+147.

作者简介:曹旭(1975.07-),男,湖南长沙人,在职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教育管理和计算机;刘运祥(1972.11-),男,湖南长沙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和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思考 篇4

一、新时期“平安校园”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校是培育高等专业人才的场所,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高校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日趋复杂,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问题愈加凸显。我国正处在一个特定的、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期和发展期,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现象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态度和行为选择,维护高校安全稳定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开展“平安校园”建设,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开展“平安校园”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社会发展,紧跟时代步伐的重要表现,高校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始终坚持“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以满足师生员工的教学、科研、学习、生活等方面需求为宗旨,努力营造平安和谐、崇德尚能、环境优美、充满生机的党和国家放心、人民满意的高等学府为最高要求。

二、“平安校园”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一)维护高校政治稳定的形势依然严峻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同时,势必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境外非政府组织进行渗透、破坏活动,试图插手人民内部矛盾,挑起事端。大学生是充满热情和激情也是较容易激动和偏激的群体,高校则成为他们开展渗透活动的重要阵地。

(二)消防安全隐患突出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的大量建设,各种仪器设备的增加,亦使得发生火灾和其它事故的概率增大,加之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设备老化,部分师生消防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违章用电现象时有发生,使得高校存在着诸多消防安全隐患,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的“3.13”东南大学动力楼和“11.14”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亦给我们敲响警钟。

(三)校园及周边治安问题凸现

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高校管理社会化,外来人员增多,校园及周边环境复杂,校园治安管理任务不断加重。社会闲散人员和不法分子,利用学校安全防范的漏洞,伺机盗窃实施破坏活动;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安防意识薄弱等弱点,在校园及周边对学生实施盗窃、诈骗、抢劫、伤害等犯罪活动。

(四)学生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薄弱

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社会经验不足,维权意识淡薄,遇事易冲动,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致使大学生中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盗窃财物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抢劫、诈骗、杀人等恶性案件。许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对严峻的社会和校园治安形势认识不足,经常出现宿舍无人门窗不关、贵重物品保管不善、随意使用违章电器、轻信陌生人被骗、过马路不走斑马线等行为,大学生安防意识有待提高。

(五)校园环境日趋社会化、复杂化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高校校园不仅有教学区、生活区,还混杂家属区、居民区;不仅有教学、科研设施,还有工厂、公司、超市、书店、银行、邮局、医院、宾馆、浴室、饮食店、影剧院、歌舞厅等生活服务设施和机构;到校园务工的外来人员,文化素质普遍偏底,法制观念淡薄,流动性较大,不易管理,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造成诸多不利因素。

三、“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制

建立由校党委牵头,由校办、综治、保卫、学工、外事、网络、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平安建设领导小组,担负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制定平安校园各项工作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自上而下层层签订校园平安管理责任书,全校要形成上下贯通、相互协调、组织严密、运作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不断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中的政治核心、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工会、共青团及学生组织要按照学校要求,在“平安高校”创建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深入细致做好维稳工作

针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新特点、新动向,研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严防敌对势力对学校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要严格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严防境内外非法宗教势力向学校渗透。要进一步加大对报纸、广播电视和各类社团自办刊物、印刷品等传媒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各类报告会、讲座、论坛的管理,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防止信息传媒的管理失控。要健全网络管理机构,落实管理措施,强化网上监控,最大限度地封堵反动有害政治信息的传播渠道。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自我防范意识教育

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切实抓好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真实施“五五”普法教育,完成普法计划,增强学生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规范师生文明举止,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违法犯罪,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学生特点,经常举办安全知识专题讲座或演练,引导学生普遍关注安全问题,帮助学生掌握安全防范技能,要特别注意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挫折教育,增强学生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教育学生要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不断提高其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能力,这样不仅能提高师生防范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消除安全隐患。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师生的业余生活,形成诚信友爱、相互尊重、遵纪守法、团结互助的校园氛围,努力实现师生法制意识、文明程度、思想道德显著提高,校园法制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和管理纳人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四)加强人防、物防和技防建设

要进一步提高技术防范水平,加快学校安防监控系统项目及校园安防联动指挥中心的建设,提升以科技手段为重点的覆盖要害部位的技防网络水平,广泛实行电子监控和红外报警。要逐步建立起人防、物防和技防相结合,优势互补的防范网络,要能实现以联动指挥中心为平台,以重点部位和主要场所为对象,以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为主要手段,构建覆盖全校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针对学校发展迅速,大量引进贵重教学仪器设备的现状,要按要求设置必需的技术防范设施,技术防范设施应与新建的实验室、机房等同步进行,逐步实现“三防”结合,全面防范的监控网络。

(五)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

要高度重视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入国际互联网的终端按规定登记备案,严防输入有害信息及利用国际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密等案(事)件的发生。校园网建设的飞速发展,已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觉抵制网上不良信息,及时查处有害信息。

(六)建立健全安全防范机制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的机制。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防火、防盗、防中毒、防意外事故发生为重点,以人防抓落实、物防抓巩固、技防抓提高为主要手段,落实“三位一体”的防范措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防控网络,逐步构建覆盖全校的安全防范机制。建立完善的经常性安全自查和定期安全检查的机制,对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一时整改有困难的,要采取相应措施,落实整改责任人,限期进行整改,严防出现安全问题。

2、建立排查调处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的机制。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抓源头”的要求,把问题和矛盾纠纷解决在内部和萌芽状态。特别关注困难职工、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严重心理障碍和违纪学生等,确保其不发生意外。要加强食品卫生管理,认真落实好卫生防疫措施,严把食品进货关,确保食品质量,坚决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建立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共同整治学校及周边环境的合作机制。地方派出所、高校保卫部门、高校所在地的街道(居委会或村委会)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共同研究解决高校周边突出的治安问题。公安机关应当担负起打击校园周边违法犯罪分子主力军的作用,高校保卫部门要密切配合,当地街道(居委会或村委会)要积极支持。

(七)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安全保卫队伍建设

要按照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精神,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在政治上高标准,在工作上能吃苦,在数量上有保证,确保队伍的战斗力,做深、做细、做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对保卫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训,从队伍、装备、经费着手,加强对保卫职能部门的能力建设,组织保卫干部参加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保卫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技防设施,保卫干部配置不低于在校师生总人数的1‰。保卫工作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增强为师生员工服务的意识,努力树立保卫队伍的良好形象。

(八)将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

安全教育是被国内大多数学校所忽视的教育。目前在全国也只有上海率先制定并下发了《上海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大纲》,各高校可以在结合实际,制定科学、针对性强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分年级安排相应教学时间,将大学生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新生入学教育和每学期大学生第二课堂主题教育,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理论教育要生动有趣,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

同时,注重发挥高校保卫干部、大学生辅导员、法律基础课和心理辅导老师的作用,要能够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防范技能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拓展,不断提高学生对校园和社会安全环境的认识,提高自我防范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平安高校建设思考 篇5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平安校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有效发展。而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现各大高校各类校园安全事件频发, 师生员工时常处于忐忑不安的境地, 他们对校园安全有着强烈的渴望和需求。因此, 建设一个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就要高校党委和管理人员将这项内容作为重点来抓, 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参与, 营造人人关心、支持和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良好氛围。

一、构建平安校园的关键性

鉴于全国大环境建设“平安中国”“和谐社会”的要求, 那么创建“平安校园”自然也成了这一时代的必然性。因此, 想要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自身发展情况为依据, 进而提升对创建平安校园的认识水平。

首先, 我国宪法以及刑法中明确规定生命健康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利, 随着校园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因此, 构建平安校园能够有效保证学生自身的安全, 使其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1]

其次, 高校校园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地方, 和谐、文明、安全的校园环境, 能够有效维护校园内的秩序, 同时也为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这样才能让师生员工更好地进行学习生活。

最后, 创建平安校园能够有效落实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措施和政策, 同时也能完善高校自身的防范体系, 保证校园环境的稳定安全, 推动高校各项创作科研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学生党员的重要地位

截至2012年底, 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学生数约为2537万人, 高校学生党员数已达290.5万名, 占学生总数的11.5%。因此。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构建平安校园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传播正能量。就目前情况来看, 学生党员是高校校园中具有一定先进性、积极性的群体, 其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特性使得学生党员成为了平安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撑。[2]

第一, 发展学生党员, 都是由高校经过深入了解、教师推荐以及多次选拔而确定的, 这部分学生不管是日常操行还是学习能力, 都是受到教师和同学所认可的, 这也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 文化水平和实际素质的影响, 使得学生党员自身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政治觉悟, 能够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并且在参与高校相关活动时, 还具有一定的活跃性以及积极性, 这使得学生党员成为平安校园建设中的中坚力量。[3]

第三, 就大学生实际情况来看, 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养, 同时还能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 因此, 其自身的言行举止都起到了一定带头和模范作用, 所以他们是平安校园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三、在平安校园构建过程中, 学生党员的作用

1. 先锋作用

想要构建起良好、稳定的平安校园, 就需要学生和教师主动并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加大对平安校园的宣传以及教育力度, 进而提升教师和学生对其认识程度。而学生党员是保证学校党组织凝聚力以及战斗力的有效执行者, 同时也担负着落实平安校园建设, 沟通和配合学校党组织进行有效工作的重任, 并且还要运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和策略, 帮助学生提升对构建平安校园的认知程度, 发动学生能够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到平安校园构建过程中去。例如, 可以让党员学生自行组织和建立相应的研究会、建立宣传平安校园构建作用的队伍、组织学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邀请学校所在辖区的消防人员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制作宣传板报等。通过多样化的活动以及丰富的内容, 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自身的先锋作用。

2. 模范作用

大学生有着较浅的人生阅历, 容易被外界的新鲜事物以及思想所影响, 并且可塑性还非常强。对他们而言树立高尚的思想理念、建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以及价值取向, 能够促进他们健康地成长。所以, 学生党员应该构建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模范, 运用先进的文化以及主流思想去帮助和引导更多的学生, 让他们可以应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各种思想和文化相互交锋的过程当中可以判别自己的立场, 提高对事物的鉴别能力, 对自我进行修正, 对学校的一些改革制度和发展局面进行维护, 使校园能够更加地安全和文明。[4]同时,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学生党员要构建文明健康的行为模范。例如, 进出校门主动下车推行, 上课不迟到早退, 食品饮料不带进教室, 不旷寝等。遵守校纪校规, 以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周围的同学。

3. 骨干作用

在构建平安校园的同时, 学生党员要和党中央在政治认同和高度上保持一致性, 认真学习和执行我党方针和相关政策, 进而有效发挥自身骨干作用。学生党员要不断加强自身党员认识和意识, 时刻铭记自身党员身份, 学习我党各类指示文件, 保证自身的与时俱进, 在同学之间起到表率作用。帮助和引导其他同学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示下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明确自身立场以及增强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正确把握自身发展方向, 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主动且自觉地参与到校园维护和建设中去。要时刻关注同学间的思想变化以及情绪上的问题, 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相应问题, 使得能够快速解决疑惑, 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4. 纽带作用

学生党员是协助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良好沟通的纽带, 因此,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要协助班级干部做好相关工作, 做好教师以及辅导员的辅助工作, 尽可能地为同学、班级服务。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党员要始终以集体利益为主, 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同学, 带领同学建设良好的班级和集体。此外,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仅要对平安校园构建理念进行宣传和推广, 还要充分发掘校园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例如, 同学之间的矛盾纠纷、打架斗殴, 学生公寓中的上门推销行为, 消防设施损坏, 校园违章停车等, 及时将安全隐患反映给学校相关部门, 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整改建议, 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进而为维护校园稳定做出贡献。

总而言之, 随着校园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 校园安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 因此, 构建平安校园对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意义。而学生党员则是构建文明、安全校园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支撑, 其自身作用不容忽视。也正是有这些学生党员的存在, 才能更好地推动平安校园的建设, 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且健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

参考文献

[1]顾斌, 钱慧文.高校学生党员如何在平安校园建设中发挥作用[J].学园, 2015 (07) .

[2]秦卫东, 魏斌.高校学生党员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探索和思考[J].数字化用户, 2013 (18) .

[3]田海荣, 王传刚.大学生党员在“中国梦”引领下的中国特色高校校园建设中的作用[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14 (05) :70—72.

上一篇:市场准入制论文下一篇:系统脱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