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与处理十篇

2024-09-13

诊断与处理 篇1

1 类型

完全性前置胎盘 (Complete Placenta Previa) 或称中央性前置胎盘, 子宫颈内口完全被胎盘覆盖。部分性前置胎盘 (Partia Placenta Previa) 子宫颈内口部分被胎盘组织所覆盖。边缘性前置胎盘 (Margianl Placenta Previa) 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 不超过子宫颈内口。

以上分类系指在出现症状后, 准备处理前, 第1次阴道检查发现的情况为准, 因胎盘边缘与子宫颈口的位置关系, 随宫颈管的消失和宫颈口的逐渐扩大而改变, 如中央性可变为部分性。

2 病因

2.1 子宫内膜病变

产褥感染或刮宫感染及损伤等所致的子宫内膜炎或子宫内膜缺损等, 使子宫蜕膜发育不良或形成不全。当孕卵植入时, 血液供应不足, 为了摄取足够的营养致使一部分平滑绒毛膜继续发育, 扩大胎盘面积, 使胎盘延伸至子宫下段, 甚至遮盖子宫颈内口而形成前置胎盘。

2.2 胎盘异常及其他

如双胎, 胎盘面积较单胎为大, 而达子宫下段。双胎前置胎盘发病率较单胎高1倍。如副胎盘, 因主要胎盘在宫体部, 而副胎盘达子宫下段, 近宫颈口。甚至遮盖子宫颈内口而形成前置胎盘。

2.3 孕卵植入过迟

因孕卵发育迟缓, 进入宫腔后, 未能在宫体部及时着床, 继续下行而植入于子宫下段, 形成前置胎盘。

3 临床表现与诊断

3.1 无痛性阴道流血

是前置胎盘的主要症状, 出血是由于妊娠晚期或临产后子宫下段逐渐伸展, 子宫颈管消失, 子宫颈口扩张, 而附着于子宫下段或子宫颈内口的胎盘不能相应地伸展, 以致前置部分的胎盘自其附着部剥离, 使血窦破裂而引起出血。出血可反复多次发生, 也有一次大量出血引起休克。出血往往发生于不自觉中, 偶有半夜睡醒后, 发觉自身已卧于血泊之中。病人因失血, 多并有贫血。其贫血程度与阴道出血量成正比。

3.2 腹部检查

腹软且无压痛, 子宫大小与妊娠月份相符, 胎心音清晰。先露高浮或胎位异常, 由于胎盘位于子宫下段, 阻碍先露部入盆下降, 或造成异常胎位, 尤以臀位多见。

3.3 阴道检查

有前置胎盘可疑者, 禁止肛门检查及灌肠。如流血不多, 产前又未作过阴道检查者, 可谨慎的做窥阴器检查, 以排除其他原因的出血 (如宫颈息肉、宫颈炎、静脉曲张等) 。如流血较多 (超过月经量或活动性出血) 或已有产兆, 必须迅速确定处理方案时, 在做好输血及急诊剖宫手术的准备下, 严格消毒后做阴道检查, 动作一定要轻巧, 由有经验医师去检查。方法:先用示、中两指伸入阴道, 扪诊穹隆部, 注意诊察胎先露与手指之间有无较厚的海绵样胎盘组织相隔;如仍不能确定, 再由阴道穹隆顺宫颈轻扪宫口开大情况, 然后轻触宫口内有无羊膜囊感, 以及胎盘软组织掩盖宫口程度。如无输血及手术条件, 立即护送转院。不做阴道检查, 以免引起更严重的出血。

3.4 超声检查

通过超声断层像, 可清楚看到子宫壁、胎头、宫颈和胎盘位置, 并依据胎盘边缘与子宫内口的关系, 可进一步明确前置胎盘类型。此法简便、准确、对胎儿无害。妊娠中期超声时胎盘前置者, 应严密随访, 其中多数在妊娠晚期时胎盘位置升高, 一小部分仍为前置胎盘。

3.5 放射性同位素扫描胎盘定位

近年来应用113 m铟 (113 m In) , 因其半衰期短, 对母儿影响小, 正确率也较高, 诊断符合率可在90%以上, 但对分辨胎盘为前位或后位以及前置胎盘类型较差, 此外还需要有特殊设备, 故未被普遍使用。

3.6 X线检查

软组织造影、血管造影及膀胱、胎头造影也可以了解胎盘位置。用这种方法准确性低, 且胎儿吸收大量放射线有害, 故目前已被B型超声检查代替。

3.7 产后检查胎盘及胎膜

对产前出血的病例, 产后仔细检查娩出的胎盘, 以便核实诊断。前置部分的胎盘呈黑紫色, 有凝血, 如这些改变在胎盘的边缘, 而且胎膜破口处距胎盘边缘<7 cm, 则为部分性前置胎盘。

4 处理

前置胎盘的处理原则是制止出血, 纠正贫血。应根据出血量多少、有无休克、妊娠周数、产次、胎位、胎儿是否存活、是否临产、宫口开大程度及胎位情况仔细分析, 决定处理方案。

4.1 期待疗法

前置胎盘时围生儿死因主要是早产。对妊娠期<37周, 胎儿体重<2 300 g, 阴道出血不多, 孕妇一般情况好者, 应住院治疗, 使胎儿尽量接近足月, 从而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1) 绝对卧床休息, 尤以左侧卧位为佳。 (2) 应用镇静药。有腰酸、下腹痛时给苯巴比妥0.03g, 3次/d;地西泮2.5mg, 3次/d, 口服。 (3) 应用平滑肌松弛药 (1) 硫酸镁 (MgSO4) :25%硫酸镁20mL溶于5%葡萄糖液250 mL中, 以1 g/h的速度静脉滴注, 症状消失后改用沙丁胺醇 (舒喘灵) 口服。 (2) 沙丁胺醇:口服, 2.4~4.8 mg/次, 3次/d。 (4) 纠正贫血。口服硫酸亚铁, 0.3 g/次, 3次/d。贫血者应随时输血纠正贫血, 因孕期输血效果优于产时急症输血。 (5) 避免刺激, 腹部检查要轻柔, 禁做阴道检查及肛门检查。 (6) 每周监测胎儿宫内状态, 必要时可抽羊水检查胎儿肺成熟度, 并同时注入地塞米松10 mg以促进胎儿肺成熟, 提高出生后存活率。

4.2 终止妊娠

适于前置胎盘期待中又有大出血休克, 或近预产期反复出血, 或临产后出血较多, 都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终止妊娠, 其方式有2种:

(1) 阴道分娩适于经产妇, 已临产, 宫口开大2~3 cm, 或胎儿较小及部分性前置胎盘者。应严格掌握指征, 谨慎操作。 (1) 人工破膜:用腹带包扎腹部, 以助胎头下降, 压迫胎盘止血, 并用缩宫素催产。 (2) 头皮钳:破膜后, 胎头仍高, 宫缩不强, 加用头皮钳夹住头皮, 另一头悬以500 g重物, 垂于床脚做牵引以加强先露对胎盘的压迫止血。 (3) 臀足压迫法:臀位时, 宫口开至5~6 cm时, 破膜后可轻轻拉下一胎儿足, 悬以重物, 使臀压迫胎盘以制止出血。

采用以上处理, 如宫缩不良, 产程进展仍慢, 可加用缩宫素催产。并注意这些方法有引起宫颈撕裂加重出血的危险, 胎儿也易受损伤, 死亡率高, 现临床已较少采用。

(2) 剖宫产适用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或出血较多者。初产妇宫口未开, 胎位不正并有产科指征;有的孕妇出血虽不多, 估计胎儿可存活又迫切需要活婴者, 亦应放宽剖宫产指征。 (1) 术前输液、输血, 纠正贫血及休克。 (2) 做子宫下段切口, 尽快娩出胎儿。 (3) 胎儿娩出后一面于子宫体部及时注射宫缩药, 如缩宫素IOU或麦角新碱0.2 mg, 一面立即娩出胎盘, 使子宫下段血窦尽快闭合, 减少出血。 (4) 如有植入胎盘时应做子宫切除术。

在农村山区遇到本症, 出血量多, 就地不能处理时, 严禁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立即补液防止出血休克。并在消毒下行阴道无菌纱布卷填塞压迫止血迅速转院处理。

为了防止产后出血及产后感染, 应及时应用宫缩剂和抗生素。

参考文献

[1]曹珍修.胎盘种植异常的临床诊断与处理[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996 (5) :83-84.

诊断与处理 篇2

1. 网络硬件故障

大多数时候网络硬件故障主要表现为网线的问题, 而且其占比重相当大。另外, 端口、网卡、甚至主板的插槽都有可能损坏而造成网络不通。因此, 网络出现故障一旦出现首先应排查的是检查网络的物理线路和其硬件设备。

1.1 线路故障

网线作为一种传输介质最容易出现故障, 因此首先应该检查线路是否存在故障。对于双绞线引起的故障, 对于线路较短的, 确定一台能够正常连入局域网的主机, 该网线一端插入一台其网卡插座内, 另一端插入确定正常的交换机端口, 根据通断来判断;对于稍长线路, 或者网线不方便调动的, 网线的好坏由网线测试器测量判断其通断;如果线路正常, 则检验水晶头是否损坏, 线序正确与否。对于光纤来说, 光纤接头污染、尾纤受潮是造成故障的最主要的原因, 我们也可以借助仪器来判断光纤断通。这种方法同样可以用的其他介质的检查上。

1.2 端口故障。

信号灯的状态可以显示故障情况, 如果光纤插头或RJ-45端口脏了, 可能导致端口污染而不能正常通信。留意交换机、HUB、网卡、路由器面板上的指示灯。通常情况下, 绿灯亮表示连接正常, 红灯亮表示有故障, 灯不亮表示根本没连通, 查看交换机电源供电是否正常, 如果交换机电源中断, 则检查电源设备, 如不能排除, 须更换交换机。

1.3 网卡故障。

网卡是连接网络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由于温度变化、振动及插槽与网卡尺寸配合等原因, 可能出现网卡松动从而影响网络连接, 需要我们仔细检查解决问题;网卡指示灯是否正常。不传送数据时网卡指示灯闪烁频率较慢, 若指示灯闪烁较快, 则表示正在传送数据。有故障时指示灯不亮或者常亮。启动时登陆网络后如果提示“网络适配器无法正常工作”, 则表示网卡安装不正确, 需要重新安装网卡驱动程序;如果驱动无法正确安装, 有可能是网卡损坏, 需要更换网卡。

2. 软件故障

局域网物理故障相对直观可以通过检查从而发现, 那么软件故障则主要分为交换机、路由器配置问题、协议故障, 以及感染病毒造成的网络故障。

2.1 协议作为脑间通信的语言, 有时会出现网络协议安装错误, 这是没有安装相应的网络协议。

NetBEUI协议是Windows默认操作系统, 实现Internet访问, TCP/IP协议也必须添加。而更有要安装IPX/XPX协议来实现网络游戏和网管软件运行。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服务器IP地址共同组成TCP/IP协议。错误设置IP地址, IP地址冲突将会发生, 或者与网络内的其它计算机无法通信, 同时其它网络无法访问, Internet也不能访问。子网掩码设置错误时除了不会有IP冲突, 会出现同上情况。错误设置默认网关时, 虽然与本网络内的计算机进行通信可实现, 但其它网络 (包括虚拟网络VLAN) 无法访问, 包括Internet。错误配置DNS服务器时, 由于不能实现DNS解析, QQ能使用, 而Web浏览网页不能使用。

我们接下来重点谈一下IP冲突的解决办法。接到冲突报告后, 首先确定冲突发生的虚拟局域网 (VLAN) 。通过冲突的IP地址和IP规划的VLAN定义, 可以找到冲突地址所在的网段。IP地址的分配目前有两种方案, 一种是使用动态IP地址分配 (DHCP) 。客户端网络的配置简单, 用户可以对网络自行连接设置, 这是动态IP地址分配 (DHCP) 的最大优点。但是, 因为IP地址是动态分配的, 网管员无从在IP地址上鉴定客户的身份, IP层也将失去管理作用, 而且还需要设置额外DHCP服务器以满足动态IP地址分配。另一种是静态IP地址分配。使用静态IP地址分配可以对IP地址各部门进行合理规划, 方便在第三层上跟踪管理。MAC地址的管理加强后, IP冲突的问题会有效地解决。在用户与网络链接的同时, 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的信息档案, 始终对局域网客户执行严格的管理、登记制度, 网络管理员的数据库中将记录每个用户的IP地址、MAC地址、上联端口、物理位置和用户身份等信息。非法用户的MAC地址知晓后, 从管理员数据库中进行查寻, 如果MAC地址记录全面, 使用人的具体信息便可以立即找到。因此, 更加安全的办法是从MAC地址上进行限制。

2.2 交换机配置问题。

交换机配置问题通常是网络管理员的疏忽造成的。其中级连口的设置是最容易疏忽, 还有诸如VLAN设置有误, 端口的权限设置有误, 三层交换机的路由设置不当等, 都会导致用户无法访问另外一个子网中的计算机。

2.3 路由的跟踪

定位多子网的网络中的故障点可以使用Tracert命令。方法就是主机地址在其中某子网下的一台工作站被跟踪检测, 如果网络正常, 则返回正确的信息。如果某节点存在故障, 则数据包在该点没有数据返回。以此判断出本子网是否正常。

2.4 病毒造成的网络故障

网络故障除了自身原因造成以外, 外界因素也是原因之一, 病毒就是最泛滥、最恼人的外界因素。病毒的破坏程度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 计算机病毒大部分通过工作站的移动存储设备或互联网进入工作站和服务器。病毒一旦入侵, 网络上的每台计算机都会通过服务器被迅速感染。被感染的客户机被动发送大量数据包, 导致网络瘫痪。病毒将直接影响网络的正常工作, 轻则降低速度, 重则网络崩溃, 破坏服务器信息。

以ARP病毒为例, 局域网内ARP攻击是很多的, 也是很普遍的, 电脑上装防火墙, 最多也是对终端进行被动的保护, 并不能阻止攻击的发出, 攻击不断的发到网路中, 对网络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造成网络阻塞的几率很高, 一样影响网络的正常使用, 而且ARP防火墙防范ARP欺骗的方法也是通过IP-MAC的静态绑定来实现的, 但现在有了第二代ARP, 他是会先对静态绑定进行解除, 然后再对其进行欺骗行为。

对付ARP攻击方式为:1.路由绑定IP和MAC, 被监视电脑安装彩影的ANTIARP, 所有ARP攻击所谓监控软件就失效, 因为很多软件都是采用牺牲网络带宽为代价疯狂发送ARP攻击包, 所以网络经常掉线或网络瘫痪就是这个原因;2.用反P2P终结者和P2P软件。卡到他的IP用他的IP上网, 你开P2P查他的IP, 然后下ARP防火墙, 里面综合设置里面的ARP安全设置把安全模式打开, 那么他查不到IP, 你知道他IP后关你的P2P把你的IP改他的, 把实时通知网关打开, 截获他的IP用他的IP上网!

3. 总结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和普及, 越来越多的个人、家庭、单位通过各种方式链接到互联网。局域网应用的不断增加, 也使发生故障的情况增加, 加之由于用户的不当操作和对病毒防范意识的薄弱, 造成局域网故障的频频发生。故障的防范和排查不但需要运用各种网络测试及故障排查工具, 更需要管理员的技术和经验, 今后网络的发展,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 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更加有效地控制局域网中故障的发生和解决, 但网络管理员仍需在工作中学习更多新技术, 做好工作记录, 积累经验, 以便应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辉.杨兴明.中小企业网络管理员实用教程, 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M], 2004

[2]网络技术金典, 电子工业出版社[M], 2007

[3]李瑞华等.网管心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4]杨军.局域网典型故障排除实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诊断与处理 篇3

【关键词】故障诊断;误诊断;信息不可靠;研究

故障确诊率的提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故障的误诊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为了系统地阐述机械故障诊断中的误诊问题,给出了误诊的含义及分类;按照机械故障诊断推理过程的环节,详细分析了误诊产生的机理和具体的原因,针对这些误诊的潜在原因,提出了减少误诊的方法和措施。提高机械故障诊断的可靠性,降低误诊率,在保证诊断数据准确无误的同时,必须使诊断系统合理,同时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使诊断知识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1.机械误诊断的原因从诊断的结果与诊断对象客观存在的差异来看,故障诊断的结论可分为确诊、误诊和漏诊,确诊即为对诊断对象的故障判断是准确无误的

漏诊则是对故障的遗漏。而误诊,顾名思义,就是错误的诊断,也可称之为误判。漏诊实质上也可归为对设备的误诊。

1.1故障的复杂性

在故障诊断过程中,诊断对象的故障过程是复杂多变的,在故障发展过程中,由于引起故障的因素在性质、特点及作用方式上是不同的,机械功能状况和所受损害的具体情况也不同,使得故障征兆和演变具有不同形式,诊断中往往难以迅速准确地认识故障的性质,导致误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故障的发展过程中,一种故障可能表现出多种不同故障征兆。如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中,电磁换向阀故障可能导致系统压力、流量不满足要求,脉动可能加剧,还可能导致系统工作温度升高等。而对不同诊断对象,即使是同一种机械,对同一种故障的反应也是有差异的。一个对象的反应可能快,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慢,一个对象的某征兆对某故障反应可能剧烈,而另一个对象反应可能较平稳等。

(2)不同故障在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相似的征兆,同种征兆可能对应多种故障形式。如回转机械中,各种故障的发生,往往都伴随着振动的加剧,而且在频域分析时,在相同倍频上,不同故障可能会有相似的表现形式。这种故障征兆的相似性,使我们在故障诊断中容易产生混淆。

(3)在很多情况下,随着故障的发展,还可能引起继发性故障,这种继发性故障可能会掩盖原来的故障,或原来的故障掩盖继发性故障,这都将造成故障诊断的困难。如液压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引起油液污染程度增加,这可能引起液压泵运动副的严重磨损,磨损的颗粒混人油液中,进一步加剧油液污染,液压泵磨损将引起液压系统失效,泵的失效是油液污染这种原发性故障所引起的,而原发性故障和泵磨损这种继发性故障混在一起,相互促进,造成恶性循环,这增加了查找原发性故障的难度。为克服故障征兆的复杂性给故障诊断带来的困难,必须开阔思路,不拘泥于典型故障一征兆的狭窄思路,从系统角度出发,进行由环境到机械,由局部到整体,由阶段到过程的具体分析,将征兆、原因、故障机理有机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减少误诊率。

1.2诊断知识的不确定性

各种机械设备,由于复杂程度不同,工作环境各异,使我们获得的有关故障的知识往往有不确定和不完善的一面。一般来说,我们不能等待某种故障完全发生后再得出结论,而必须实施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故障的进一步发展,这样,我们必须依据故障的部分征兆或无任何征兆情况下作出诊断,这不可避免地带来误诊。 由于故障诊断资料不足,对故障的认识受到较大限制,给明确诊断带来困难,有时不能将其有类似征兆的故障完全排除,有时所怀疑的故障的一般规律与故障征兆不完全相符,另外排除了一种故障的可能,又缺乏对某种故障作出识别的足够依据,因此故障诊断的推理过程往往也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针对这种情况,充分研究故障诊断对象,建立合理的模糊知识体和模糊推理机,利用现代人工智能原理实施诊断更符合故障诊断的性质,将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1.3理论的相对性

任何理论与实际的故障过程相比,总有局限性,机械设备作为一个与环境和人共同组成的有机体,是有差异的,理论只能大体概括故障诊断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同时,理论又受到一定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还存在尚待认知的领域。

1.4获取数据的不准确性在实施故障诊断过程中,首先应获取机械系统运行的有关数据

机械运行过程中,往往受外界环境及各种随机因素影响,使获取的数据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准确性,容易造成误诊。因此须采取必要数据预处理手段,减少随机因素的影响,剔除其中的趋势项、奇异项等,提高数据准确性,这也是降低误诊率的必要条件。

1.5诊断人员不专业诊断人员的素质也决定了诊断结论的正确程度

诊断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方法知识以及执行故障诊断时的态度都可能导致误诊。同时,诊断人员在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会影响诊断结论。

2.机械故障诊断中信息提取

2.1信息提取不可靠

机械故障诊断分为直接诊断和间接诊断,但由于受到设备结构和工作条件的限制,直接诊断往往难以进行。因而,多采用间接诊断,即通过二次诊断信息来间接判断设备中关键零部件的状态变化。而诊断测试便是获取二次诊断信息必备的关键环节。最常见的是振动测试(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声音测试。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获取的数据可能发生偏差。体现在3个方面:(1)数据没有正确反映客观存在;(2)数据的信噪比低;(3)数据的不完备性。如果把这些不准确的数据当成有效数据来分析,就很可能发生误诊。

2.2信息处理不准确

能够快速、有效地提取反映机器故障信息的特征是机械故障诊断的关键。诊断特征主要通过对设备采集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取。

2.3信息不完美对于一个诊断对象,如果其运行状态较复杂,由于客观条件和手段的限制等原因,可能使获得的信息难以确切地给出诊断结论,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信息不完备。在诊断实践中,故障与诊断信息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1个信息对应多个不同的故障,而1个故障也表征为多个不同的信息。这就需要掌握充分的有用信息来区分不同的故障。否则,就可能出现误诊。(2)信息不一致。诊断信息不一致在诊断实践中也是较常见的现象。这些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冲突。也就是说,某些信息很大程度上支持故障F1,否定故障F2;相反,另一些信息则支持故障F2,而否定故障F1。此时,误诊也容易发生。(3)信息不确定。来自于诊断对象的诊断信息经历了许多传输途径,其不确定性可能较小,也可能很大,如传感器、传输线等均影响其确定性。此外,还有定性与定量信息之间转换导致的不确定性。

3.提高信息可靠度、减少误诊断的措施

3.1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提高诊断测试的准确性是保证诊断数据可靠性的重要前提。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手:

(1)对传感器进行定期检验。

(2)可考虑用多个传感器测量。 (下转第253页)

(上接第179页)(3)采用可靠的传输线。

(4)正确设置采样参数。

3.2提高诊断系统的可靠性随着设备运行与维护的需要,各种在线、离线、远程等诊断分析系统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专家系统等智能诊断系统逐渐用于机械故障诊断,为确诊故障带来了许多便利之余,也增加了机械故障误诊的可能性。开发合理完善有效的诊断系统,提高它们在特征提取或诊断推理方面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小误诊率。

3.3加强诊断信息描述的客观性。 [科]

【参考文献】

[1]屈梁生,何正嘉.机械故障诊断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2.

[2]刘振华,陈晓红.误诊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

[3]屈梁生,吴松涛.统计模拟在工程诊断中的一些应用.振动、测试与诊断,2001,21(3):157-167.

口蹄疫的诊断与处理 篇4

口蹄疫的诊断与处理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并可快速远距离传播传染的.疾病.做好诊断,及时处理,对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以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 者:李月梅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县畜牧局,033200刊 名:中国畜禽种业英文刊名:THE CHINESE LIVESTOCK AND POULTRY BREEDING年,卷(期):5(2)分类号:S8关键词:口蹄疫 传染病 诊断 处理

电机气隙不匀故障的诊断与处理 篇5

电机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轻重不一的气隙不匀现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电机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不高、装配尺寸存在误差以及机壳变形等。轻微的气隙不匀对电机不会造成大的危险。但比较严重的气隙不匀就会影响电机的性能, 引起很大的机器振动, 更严重的气隙故障会引起电机的安全事故。因此, 如果电机发生此类故障时, 要及时处理解决。应用振动频谱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电机气隙不匀故障, 但应注意与对中不良故障相区分。以下介绍兰州石化一起电机气隙不匀故障的分析与处理过程。

1 事例分析

1.1 故障现象

兰州石化公司有一台多级给水泵, 在一次检修后开机时振动突然变大。尤其是电机振动更为显著, 并且伴有嗡嗡的声音。该泵由鼠笼型三相异步电机驱动, 电机型号为:AMD400LIRBABM, 功率:455KW, 额定转速:2988r/min, 该电机与泵采用直联式联轴器刚性连接。

1.2 对第一次采集数据的分析

用CSI2130型振动分析仪第一次采集了该电机和泵的振动值, 发现联轴器两侧的振动值最大, 最大达到6.8mm/s, 各测点的振动值见表1。采集该电机的振动频谱时, 最高分析频率设置为1000Hz, 谱线数为800线, 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在机壳上直接采集。

对采集到的振动频谱进行分析, 电机风扇端水平方向的振动频谱如图1所示, 振动分量主要集中在49.8Hz和99.9Hz处, 且99.9Hz处的振动分量大于49.8Hz处的振动分量, 其余各频率几乎没有振动峰值。因为该电机的旋转频率为2988÷60=49.8Hz, 所以, 分析认为振动频谱上49.8Hz为电机的旋转频率, 99.9Hz为电机2倍的旋转频率, 并且2倍的旋转频率振动峰值大于旋转频率处的振动峰值, 此为典型的对中不良故障, 因此建议复查电机与泵的找正。但是经过复查找正, 各项找正数据均在标准范围之内。重新开机后, 电机振动照旧, 振动频谱与第一次相同。这时, 对该电机进行相位分析, 相位表如表1所示, 电机与泵各同向的相位差并没有在180°左右, 因此排除了机组对中不良的故障。

1.3 对第二次采集数据的分析

对第一次采集的振动频谱再次进行分析时发现, 电机的旋转频率为49.8Hz, 2倍的旋转频率应该是99.6Hz, 而不是99.9Hz, 且99.9Hz更为接近100Hz, 由此推测, 第一次的振动频谱采集谱线数设置过低, 导致频谱的分辨率过低, 可能将2倍的旋转频率附近的振动峰值混叠在了一起。因此, 对该电机第二次采集了振动频谱, 最大分析频率仍然设置为1000Hz, 谱线数增大到3200线, 同样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在机壳上直接采集。

对第二次采集的振动频谱进行分析, 如图2所示。发现99.9Hz处的振动峰值分解成99.71Hz和100.04Hz两个振动峰值。99.71为2倍的旋转频率, 100.04为2倍的电源频率 (电源频率为50Hz) , 99.71处的振动分量只有0.76mm/s, 而100.04处的振动分量达到了2.8mm/s, 可见, 真正的振源频率为2倍的电源频率, 由此可以判断为振动和嗡嗡声是由电机的气隙不均匀引起。

引起电机气隙不匀的原因有很多, 但该电机在检修以前振动是正常的, 而且没有嗡嗡声, 检修之后才出现了上述情况, 因此判断问题出在了检修过程中。在排除了因闪脚造成机壳变形之后, 仔细查阅该电机的检修记录和其他资料, 该电机在检修前电机后大盖出现裂纹, 检修时重新测绘加工了新的大盖, 除此之外, 电机没有进行其他改动。到此时, 判断造成电机振动增大的原因是后大盖加工精度不高, 同心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 造成电机前后轴承不在同一直线上, 电机转子与锭子同心度偏差过大, 而形成了电机气隙不匀, 振动增大, 电流超标, 并有嗡嗡声。对该电机的后大盖进行复查, 内外圆的同心度相差0.10mm, 与标准要求0.04mm相差了0.06mm, 重新按照标准加工电机大盖, 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装配, 开机后电机运行正常, 上述的故障全部消除。

2 结束语

经过对此次故障进行分析和处理, 我们总结出对电机故障进行诊断时, 应注意以下三点:

(1) 对电机进行振动频谱分析时, 谱线数应当不低于1600线, 当分辨率比较低时, 要尽可能的增加谱线数, 否则, 很容易将气隙不匀故障误判断为对中不良。

(2) 在进行设备故障诊断时, 不能仅仅依靠振动频谱分析, 要尽可能的多搜集设备信息, 包括设备原始资料, 检修记录, 故障史等, 相互结合, 综合判断。

(3) 要严格按照检修作业规程进行操作, 精确加工零配件, 精确装配, 才能避免故障隐患。

摘要:本文以振动分析为基础, 将振动频谱分析与相位分析相结合, 判断出电机的气隙不匀故障。判断分析过程由最初的机械对中不良故障, 到电机气隙不匀故障, 最后又到机械加工精度不高, 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本原因, 最后简要地总结了应用振动分析分析电机电气故障时应注意的事项, 充分说明了振动分析在电机故障诊断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振动分析,气隙不匀故障,频谱分析,相位分析,对中不良,故障诊断

参考文献

【1】赵红顺.电工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11-161.

【2】盛兆顺.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6-35.

【3】虞和济.设备故障诊断工程【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4-612.

变压器过热故障的诊断与分析处理 篇6

1 油色谱分析结果

某110 kV变电所1号主变压器,型号为SZ10-50000/110,2006年11月出厂,2006年12月28日投运。2007年2月2日在投运后常规油色谱跟踪测试中,发现特征气体含量异常,随后又进行了几次油色谱追踪分析,测试结果显示,油中总烃含量在持续增长(见表1)。

2 过热故障的气体特征

故障类型与油的分解产物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过热故障时产生的主要气体为CH4和C2H4(若故障涉及到固体绝缘材料还将产生CO和CO2),次要气体为H2和C2H6;CH4与C2H4含量之和常占总烃含量的80%以上。故障温度较低时,CH4含量占的比例较大;随着温度的升高,C2H4含量占的比例增大,同时H2含量增速加快;严重过热时则会出现少量C2H2。所以,过热故障的气体特征为:①总烃含量或其产气速率较高;②总烃主要由CH4和C2H4构成;③C2H2含量较小或为零;④高温过热时,H2含量较高或增长较快。

3 故障分析

1) 根据油中溶解气体测定结果的故障分析通常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 特征气体含量比较法,即将油中的特征气体含量与GB/T 7252—2001《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与判断导则》(下称“标准”)中规定的注意值进行比较;

(2) 产气速率法,即计算油中某些特征气体的产气速率并与标准中规定的注意值进行比较;

(3) 三比值法,若初步判定设备内部可能存在故障,可用三比值法判断故障性质;

(4) 必要时结合电气试验或变压器油质试验进行综合分析。

2) 用特征气体含量比较法分析。

“标准”中给出的110 kV变压器油中特征气体含量注意值分别是:总烃150 μL/L,C2H2 5 μL/L,H2150 μL/L。对照表1中的实际测量值可知,油中总烃、C2H2和H2含量均未超过上述注意值,但总烃含量离注意值较接近。

3) 用产气速率法分析。

注意到油中一些气体组分含量增长明显过快。若以2007年2月2日与2007年2月6日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测定值来计算绝对产气速率,则总烃实际绝对产气速率已为标准中绝对产气速率注意值的9倍(见表2),如此高的总烃产气速率预示着设备内部已存在较严重的故障。

从表1可见,CH4与C2H4的含量之和已占总烃的80%以上,C2H4含量还超过了CH4;H2产气速率较高;油中出现了微量的C2H2,这些特征与高温过热故障现象比较吻合。由于运行时间较短,正常产生的CO、CO2的量很小,而空气中的CO2常会对试验有所影响,引起分析结果中CO2含量的分散性较大。尽管如此,从表1中的试验结果仍可确定CO和CO2含量无明显增长,故可排除固体绝缘材料过热,即故障应为涉及裸金属的过热。

4) 用三比值法分析,以进一步确定故障性质。

以2007年2月6日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测定值作为三比值法的分析对象,C2H2/C2H4、CH4/H2、C2H4/C2H6这三对气体比值及对应的编码见表3。对照标准可知,与编码组合0、2、3所对应的故障类型应为高温过热,这也印证了前述对故障类型的初步判断。

5) 综合分析。

变压器内部存在过热性故障时,总烃含量随时间变化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总烃随时间大致成正比例增长;另一种是总烃随时间变化没有明显的递增关系。对于第一种情况,过热常会从低温逐渐发展为高温,甚至有时会迅速发展为电弧放电而发生变压器损坏事故;而第二种情况则可继续运行,但应注意跟踪监视。而对于本例变压器油中总烃增长速度已非常高,显然属于第一种情况,且故障已发展到高温过热阶段,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已经构成威胁,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检查处理。

4 故障部位的判断

当变压器内部发生过热故障时,变压器导电回路与非导电回路的温度较接近,在油中产生故障气体组分的特征较相似,利用特征气体含量比较法、产气速率法和三比值法只能判断变压器的故障程度或发热点的温度范围,而无法判断故障是在导电回路还是在非导电回路。该变压器在投产前的交接试验结果表明,其性能符合规程要求,是合格产品。为了进一步确认故障的类型及故障的大致部位,又对变压器重新进行了电气试验,其中直流电阻测试数据如表4所示。

电气试验结果表明,绝缘电阻、介损无异常;高压侧C相1~8挡的直流电阻值超出出厂值和交接试验值,偏大约10%;高压侧1~8挡的三相直流电阻不平衡率均超过正常值2%,达到了7%~8%(见表5);其他挡位直流电阻值均无异常;C相每相邻挡位间的直流电阻差值正常,但每挡的直流电阻绝对值均比另外两相偏大约10%,说明C相的公用部分导电回路存有接触性的故障。电气试验结果证实了从油色谱分析中得到的结论,并表明故障部位应在高压侧C相的公用导电回路上。

5 故障的确认和处理

根据以上数据的分析,决定对该变压器返厂吊罩检查,检查结果发现:挡位选择开关C相K+位置的紧固螺栓明显松动,在螺杆和垫片上有严重的过热痕迹;A相相同位置的螺栓也有一定程度的松动,有轻微的过热痕迹;其他螺栓无松动。由此可以确认,该变压器油中总烃产气速率过高的原因正是由于C相K+位置的螺栓松动而引起过热故障所致。同时对C相该位置进行实测,其接触电阻高达30 mΩ,远远超出了标准所要求的不大于500 μΩ的数值,而且A相也达几个毫欧。经技术人员对该接触点进行表面处理,并更换损坏零件,重新紧固,实测接触面接触电阻数据在10 μΩ以下,回装后整体测试高压侧直流电阻值与原出厂数据和交接时的测试数据基本一致,确认合格,缺陷排查和处理完成。

6 结语

从这一起变压器过热故障的原因分析,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

1) 加强新变压器的出厂检查,特别是导电回路的检查,必须可靠连接,各类紧固件必须按规定力矩紧固到位,保证接触面的可靠导电。

2) 常规的试验项目不能有效发现导电回路接触不完全可靠的缺陷,特别是对于紧固件螺栓没有紧到位的隐蔽缺陷无法检查。所以要特别加强出厂前的最后一次吊罩检查的机会和现场吊罩检查的机会,全面检查,确保紧固件的紧固。

3) 在新变压器投运后初期,也是设备制造质量缺陷的集中暴露期,很有必要进行一段时间的油色谱分析,这对及时发现变压器在制造、安装中留下的故障隐患至关重要。

诊断与处理 篇7

变电站监控系统是远动设备、服务器、采集设备及其他设备相结合而形成的系统, 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和命令执行、信息传输、信息处理、控制和人机联系几大子系统[1]。信息传输子系统即为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通信网络, 其帮助变电站各子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帮助完成变电站与调度中心的通信任务。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通信功能要求有快速的响应能力、很高的可靠性、优良的电磁兼容性和分层式结构。变电站监控系统一旦发生通信故障, 会影响变电站运行状态信息的传输, 操作信息的下达等, 进而影响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影响变电站正常运行, 带来损失。

早期变电站监控系统广泛采用简单串行通信技术,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现场总线技术迅速发展起来, 随着以太网的成熟, 以太网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变电站监控系统中。以上几种技术各有特点, 不同的变电站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 已达到可靠通信, 实时监控的目的。

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出现最多的问题就是通信相关问题, 几乎每一个变电站都出现过通信中断或者通信干扰问题, 这些问题较难捕捉和准确定位, 为变电站甚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

2 变电站监控系统常见通信故障诊断

光纤通信误码故障, 误码主要分为背景误码和突发误码。背景误码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内部干扰源及节点设备所引起的误码;突发误码主要由电磁干扰、接触不良、设备故障、静电放电等外部干扰使得信号原来的电压发生变化, 传输信号遭到破坏, 从而产生的误码。在通信系统实际运行中, 主要误码为外部干扰造成的突发误码。

光缆通道故障, 光缆为通信底层传输媒介, 如果发生故障有可能造成电网重大事故。光缆故障包括长期光缆磨损造成系统告警和内部纤芯断裂、因保护操作不当造成断裂和腐蚀和光电转换器故障等。

通信出错或者通信网络出错, 测量装置的电源损坏、测量装置通信接线端子松动、控制装置通信芯片故障都能够导致通信出错。通信管理机芯片损坏、电源板故障、通信参数设置错误、通信线短路、通信线匹配电阻不合适或者损坏、通信串口故障等都能够导致通信网络出错。 

3 常见通信故障处理

使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 利用通信记录仪取得记录报文, 利用预先设定故障分析模型 (SV、MMS、GOOSE模型) , 将诊断故障内容与后台监控数据进行对比, 以便及时发现故障和隐患, 辅助运行维护人员快速、准确定位原因, 为及时处理故障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光纤通信发生误码故障时, 要尽可能的掌握设备运行状况, 充分利用SDH设备的种种警告信息, 弄清楚故障的现象, 不能够轻易下结论而贸然动手, 造成不必要的损失[2]。要使用远动数据分析仪和误码测试仪测量通信通道中的数据传输状况, 提供可靠数据, 以确定误码产生原因, 进而进行故障处理。要把故障涉及到的网点了解清楚, 要考虑到故障相关联的地方。

光缆发生故障时, 要采用对芯的方式进行排除, 通过光功率计算进行定位测试, 找到变化区间, 发现解决故障。光电转换器发生故障, 从产品质量上来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表明, 适配电源质量差, 影响光电转换器使用寿命, 不能满足长时间连续运行, 要提高产品质量, 延长光电转换器使用寿命。

通信网络发生故障时, 通常采用排除法处理故障, 原则为先内后外。若为内部节点故障引发通信出错:由报警信息确定故障的控制装置。然后, 检查该控制装置的连接线, 若是连接通信线脱落导致故障直接接好即可。若连接通信线无故障则可能是内部电路板发生故障, 需要更换。系统外通信网络故障处理较为复杂, 托后台数据不更新, 则可能是后台监控网出现故障。如果通信管理机没有报警, 则可能是管理机和监控机之间接线故障, 通信串口损坏等。管理机报警, 可能是管理机自身发生故障。

4 案例分析

某500k V变电站频繁发生500k V保护装置通信故障, 该种情况多数是因为一台或者多台500k V保护装置发生通信故障, 导致500k V通信网络部分或者全部中断, 该种通信故障处理后容易复发。另外, 通信芯片的过压保护功能引起该故障, 在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 串口芯片的过压保护动作造成500k V保护装置信息不能被通信管理及接收, 造成500k V通信网络中断[3]。

故障处理方法:一般采取改接发生通信故障的保护装置的通信线接口, 如果改接通信线接口故障仍存在, 则要更换保护装置内部芯片, 但这种方法往往不能根治, 容易反复。要提高通信网络的抗干扰能力, 改善通信装置地网特性, 调整通信装置接线, 使线路规范统一, 为保护装置更换抗干扰能力强的通信芯片。

某500k V变电站监控系统通信监控数据采集丢失, 但经检查发现变电站全站所有测控装置、后台监控系统、远动装置和交换机等全部正常工作, 发生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该变电站重要通信设备采用双网通信, 在配置过程中, 工作网规约配置信息错误, 没能及时对应更改。

故障处理方法:将规约版本配置定义修改, 重新抓取通信报文, 修改之后远动装置本地数据库和调度端主站数据均能够正常刷新。监控系统重新启动过程中如果工作网选择与远动系统工作网不相符, 也会出现数据不刷新情况, 此时重新启动系统, 更改工作网则数据刷新回复正常。

某变电站在建成工厂验收中, 给自动保护和测控装置逐一上电, 后台监控状态监视界面出现全部保护、测控装置通信中断, 持续5S后恢复正常。通过检查通信记录仪记录GOOSE通道网络通信记录文件字节数突增到正常记录文件的100 倍左右, 发现通信协议现存在大量序号相同的重复报文, 判定是产生了网络风暴, 通过报文头信息初步判断出有异常的装置, 再逐一将所有保护、测控装置上电, 发现某套保护测控合一装置在开机过程中, 由于装置光口通信短时间异常, 造成交换机负载突增到100%, 引起组网交换机快速自愈环网判断错误, 导致以太网通信自环引起网络风暴, 当装置光口通信开机过程中短时间异常后恢复正常, 恢复网络通信的正常运行。由于分析系统准确定位了故障原因, 查明了保护测控合一装置和网络交换机的故障隐患, 避免造成误判设备故障。[4]

5 结论

通信系统是变电站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变电站智能化的不断发展, 通信系统在变电站安全稳定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不断加大。本文介绍变电站安全系统常见通信故障的诊断及处理方法, 监控系统通信故障处理时应尽可能多的掌握设备运行情况和警报信息, 把故障涉及的网络结构的情况了解透彻, 考虑到故障相关联的地方, 进而排除故障。文章为变电站通信系统故障的发生提供一些判断依据和解决方法, 为变电站稳定运行, 电网安全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尹静.变电站监控系统中通信网络的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彭粤端.变电站光纤通信误码故障处理办法[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3]赵月玲.一次变电站监控系统通信问题分析及处理[J].数学技术与应用, 2013 (3) :52-53.

胃潴留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思路 篇8

何为胃潴留?

一般来讲,胃潴留又称胃排空延迟,因胃内容物未能及时排空所致,凡呕吐出4~6小时前的食物,或空腹8 h以上,胃内残留食物仍大于200 ml者,均提示胃潴留的存在。胃排空是在胃窦收缩、幽门运动及胃十二指肠的协调运动作用下完成的。其中,近端胃收缩是胃内压的来源,当单纯胃内压降低或十二指肠压力或幽门阻力增加时,均有可能出现胃潴留。胃排空的调节受神经、内分泌因素影响,包括迷走神经、消化内分泌激素(如胃动素)等,这也是药物治疗胃排空障碍的基础。

胃潴留的分类

胃潴留包括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前者多见于胃窦部肿瘤压迫、十二指肠反复溃疡导致炎性狭窄、肿瘤或腔外压迫等,可为外科疾病的惟一表现。一般来说需手术解除梗阻,以避免延误病情并导致营养障碍。因此,胃潴留的诊断一旦确立,需首先除外器质性因素导致的潴留。由于器质性胃潴留多为胃出口梗阻所致,因此胃内压往往升高,临床上常可见胃形,并可见由左至右的胃蠕动波,从查体上可初步诊断。若仅见胃形而无蠕动波,提示胃张力缺乏,则需考虑功能性胃潴留的可能。

器质性胃潴留的诊断

临床上怀疑器质性胃潴留时,需行进一步检查了解梗阻部位及病理,常见方法包括胃镜、上消化道钡餐、腹部CT等。胃镜为首选方法,但需在充分胃肠减压后进行,多数可明确诊断。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胃镜检查未见异常,也不能除外十二指肠腔外压迫所致的梗阻,一些少见病如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小儿环形胰腺,均可引起胃潴留表现。尽管自行缓解,但患者多存在营养障碍,临床医师不能因胃镜检查无异常即轻易排除器质性胃潴留的诊断,尚需安排钡餐及CT检查除外器质性因素,亦可请外科会诊。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多见于过度减肥的中青年女性,由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距离变小,导致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与肿瘤导致的幽门梗阻不同,该病突出的特点是症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压迫症状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位时可使症状缓解。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行十二指肠空肠侧吻合术或Treitz韧带松解术。环形胰腺为先天性发育畸形,病理上表现为十二指肠降段受压,多见于小儿,偶可见于成人,普通内镜诊断价值不大,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CT、MRCP等检查有助于诊断,治疗上仍以手术为主,方法包括十二指肠侧侧吻合及胃空肠吻合术等。

功能性胃潴留的诊断

临床上功能性胃潴留较器质性胃潴留多见,与胃动力紊乱有关,多见于腹部手术引起的胃动力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胃轻瘫、消化性溃疡、系统性硬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病等。此外,酸中毒、尿毒症、严重低钾血症、低钙血症、严重感染、贫血,某些抗精神病及抗胆碱药物亦可引起本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有时也有阶段性胃潴留的表现。

功能性胃潴留的诊断需除外器质性因素。因此,胃镜或上消化道钡餐、腹部CT、超声等为必须检查项目,亦可通过其他检查评估患者胃动力学状况,包括盐水负荷试验、放射钡囊法测定胃排空时间、实时超声测量胃窦体积、磁共振成像、胃电图测定胃肌电活动等。

功能性胃潴留的治疗

由于功能性胃潴留常常为一些疾病的合并症状,故治疗上首先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同时积极纠正急性水盐紊乱,往往胃潴留可有所改善。其中,消化性溃疡或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针对原发病治疗后,临床症状往往可大为改善。腹部手术引起的胃动力障碍亦称急性术后胃轻瘫,与胃电活动节律紊乱有关。近期文献证实,腹部手术中扩张幽门或留置胃管,术后及时行针灸治疗、口服中药、术中扩张幽门或留置胃管,均可有效预防功能性胃潴留或缩短胃潴留时间。糖尿病胃轻瘫严重时也可发生功能性胃潴留,其机制可能与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平滑肌变性、高血糖、低钾、酸中毒等有关,因此,治疗上除积极控制血糖和代谢紊乱外,也可采取中医中药治疗。

此外,对原发疾病治疗效果不佳的功能性胃潴留,也可考虑胃肠减压、中药针灸、饮食控制或药物治疗,建议该类患者少食多餐,同时以低脂肪饮食为主,适当给予外源性消化酶补充。在药物治疗方面,考虑到功能性胃潴留与胃张力缺乏有关,而胃张力调节受食物理化性质、神经及内分泌因素影响。迷走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平滑肌收缩,提高胃内压,故迷走神经反射是决定胃窦运动的主要因素,这也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发生胃潴留的主要原因。体液调节机制主要与一些肠肽类激素有关,包括胃动素、胰多肽、生长抑素、胃泌素、胆囊收缩素等,其中胃动素激动剂可使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出现高振幅的收缩。因此,针对胃窦运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的研究成为功能性胃潴留药物治疗的基础。

胃潴留的药物治疗

目前,胃潴留的药物治疗主要指促动力药物,其目的在于增强胃肠道收缩力,协调胃肠运动规律性,促进胃肠排空和转运。

常见药物包括:

1 胃复安 胃复安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了肌间神经丛的乙酰胆碱释放有关,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和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潴留,其副反应主要是与剂量相关的椎体外系反应。

2 多潘立酮 多潘立酮为外周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间接促进胃动力,对多种功能性胃潴留均有效,由于其不通过血脑屏障,不良反应显著少于胃复安。

3 红霉素 红霉素虽为大环内脂类抗菌药物,但其及衍生物可与胃动素受体结合,进而促进胃蠕动,适合于糖尿病胃潴留患者。

4 莫沙比利 莫沙比利为新型的全胃肠道动力药,为选择性强5-HT4受体激动剂,能促进胃肠肌间神经丛胆碱能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增加胃排空和促进肠蠕动,增加全消化道动力,使胃肠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无椎体外系及心血管不良反应,故目前莫沙比利为治疗功能性胃潴留最有前途的药物。

小结

总之,功能性胃潴留和器质性胃潴留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治疗上不应仅满足于胃肠减压来缓解症状,而应通过多种检查积极寻找胃潴留背后存在的器质性梗阻因素,及时采取外科手段干预。对于功能性胃潴留,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辅以生活方式改变及胃动力药物治疗,减少复发机会。

诊断与处理 篇9

A.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B.国家计划生育主管部门

C.各级人民政府母婴保健部门

D.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2、《食品卫生法》中对保健食品的相关规定是 D

A.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其产品及说明书应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查批准

B.对保健食品实行两级审批制度,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终审

C.产品的功能和成分必须与说明书一致,不得有虚假

D.保健食品是人工合成的食品,适应各人群的营养需要 3、5mm,针距1mm B.距创缘1mm,针距2mm

C.距创缘

4、A.代谢活化成终致癌物过程的中间代谢产物

B.不经代谢活化即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C.需经代谢活化才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D.兼有引发(启动)、促长、进展作用的物质

E.经代谢转化最后产生的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

(1).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不需要经过体内的代谢转化,而直接可以促使细胞出现恶性转化,形成肿瘤的物质;

(2).完全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化学物的致癌过程有三个阶段,引发、促长和进展阶段,在任何一个阶段发挥作用的物质都是致癌物,如果一个物质在所有的三个阶段都可以发挥作用,那这样的物质称为完全致癌物。

(3).近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在间接致癌物于体内进行代谢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称为近致癌物

(4).终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最终产生的具有致癌活性的代谢产物叫做终致癌物;

(5).间接致癌物是指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间接致癌物是需要在体内代谢转化以后,形成的代谢产物为具有致癌活性的物质

5、那些人群不得从事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D

A.传染病病人治愈前

B.病原携带者排除传染病嫌疑前

C.疑似传染病病人排除传染病嫌疑前

D.以上都是

6、颌下间隙感染较多见的感染源是

A.牙源性 B.外伤性 C.过敏性 D.腺源性 E.血源性

7、表浅粘膜下脓肿切开常用

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阻滞麻醉

D.气管内插管全麻 E.基础麻醉加局麻

8、放牙钳钳喙与病牙长轴方向一致在摇动时可导致

A.牙槽骨骨折 B.牙龈损伤 C.邻牙损伤

D.颊组织损伤 E.舌侧粘膜损伤

9、医疗机构施行特殊治疗,无法取得患者意见又无家属或者关系人在场,或者遇到其他特殊情况时,经治医师应当提出医疗处置方案,在取得

D

A.病房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B.科室负责人同意后实施

C.科室全体医师讨论通过后实施

D.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被授权负责人员批准后实施 10、5mm,针距1mm B.距创缘1mm,针距2mm

C.距创缘

11、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前已开业的单位应当 D

A.无需补办卫生许可证

B.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C.重新办理营业执照

D.经卫生防疫机构验收合格,补发“卫生许可证”

12、表浅粘膜下脓肿切开常用

A.表面麻醉 B.局部浸润麻醉 C.阻滞麻醉

D.气管内插管全麻 E.基础麻醉加局麻

13、用1%普鲁卡因进行局麻时,一次最大用量不应超过

A.100ml B.90ml C.80ml D.70ml E.50ml

14、患哪些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D

A.伤寒

B.痢疾

C.病毒性肝炎

D.以上都是

15、对甲类传染病,向卫生防疫站报告的时间 A

A.城镇最迟不得超过6小时,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B.城镇应于12小时内,农村应于24小时内

C.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12小时

D.城镇和农村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

16、一患儿以肠梗阻入院手术,术中医师将膀胱认作囊肿切除,造成患儿储尿、排尿功能严重受损。该事件中,医师的行为属 B

A.术中并发症

B.过失

C.意外事件

D.直接故意 17、5km处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根据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的规定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为水源保护区,不得排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根据提供的材料,第5题应选择A。

(3).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中砷的最高容许浓度(mg/L)是

A.10

B.5

C.O.01

D.18、医疗机构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依法采取的措施是 B

A.立即抢救

B.及时转诊

C.继续观察

D.提请上级医院派人会诊

19、拔牙时牙挺应安放于

A.远中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B.近中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C.颊侧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D.舌侧牙颈部与牙槽骨之间

E.近中相邻牙之牙槽嵴顶 20、A.阻断D1、D2受体

B.使突触间隙的NA浓度下降

C.阻断中枢胆碱受体

D.对心肌β1受体有兴奋作用

E.使突触间隙的5-HT浓度升高

(1).苯海索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苯海索为中枢胆碱能受体阻断药,是最早治疗帕金森病和帕金森综合征的药物。作用机制在于中枢抗胆碱作用,通过阻断纹状体胆碱受体,使相对增高的胆碱受体功能降低而起治疗作用。

(2).丙咪嗪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丙咪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抗抑郁的作用机制为抑制中枢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间隙递质浓度,增加NA和5-HT能神经作用。碳酸锂用于抗躁狂症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抑制脑内NA和DA的释放,并增加其再摄取,使突触间隙递质浓度降低。

21、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的 C

诊断与处理 篇10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56例病例均为娄底涟源市人民医院2007年至今收治的不典型早剥患者, 年龄20~38岁, 孕周28~40周。

1.2 方法

结合临床表现, 采用B超、胎心监护仪及二者合用进行诊断;结合母婴情况, 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1.3 诊断标准

参照第7版《妇产科学》[1], 根据胎盘剥离面积将胎盘早剥分为3度, Ⅰ度:胎盘剥离面积少;Ⅱ度:胎盘剥离面积占胎盘面积1/3;Ⅲ度:胎盘剥离面积占1/2, 其中Ⅰ度和Ⅱ度为不典型范畴。

1.4 发病原因分析

对所有患者进行追踪记录, 对可能的病因进行总结分析, 做成统计表。

1.5 统计数据处理

所有的数据形成Excel表格, 计算其所占比例。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不典型早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阵痛、阴道出血、胎儿异常等, 具体分布见表1。

2.2 相关因素

导致不典型早剥的原因主要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胎盘前置、炎症等, 具体分布如表2。

2.3 诊断方式

所有的患者采用B超、胎心监护仪及二者合用进行诊断, 合用确诊率最高, 具体表现如表3。

2.4 处理方法及分娩结局

根据母婴情况, 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中剖宫产32例, 顺产24例, 其中产后出血20例, 胎儿窘迫16例, 低体质量儿3例, 新生儿死亡4例。

3 讨论

3.1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认识

不典型胎盘早剥主要是轻型, 早期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且B超检查也无明显特异性表现, 加之临床差异性大, 因此临床常容易忽视, 且容易被误诊为先兆早产[2]。

3.2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诊断

胎盘早剥对母婴均构成危害, 临床应加强早期诊断, 提高确诊率。本研究中, 我们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诊断, 每种方法的确诊率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中B超联合胎心监护仪再结合临床表现确诊率最高。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为底蜕膜血管破裂出血和底蜕膜层血肿形成, 从而使胎盘和子宫壁分离, 导致血肿或血块压迫胎盘, 因此以往常通过超声检查以诊断, 此种方法主要显示胎盘和子宫壁间的关系, 为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但此种诊断方式对典型的胎盘早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 CDFI显示的结果仅是重度胎盘早剥的特征[3], 而对于非典型胎盘早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且超声检查阴性也无法彻底排除不典型胎盘早剥。而胎心监护仪容易受妊娠时间、体位、饮食和药物的影响, 其显示结果有较大的误差, 仅凭此种监护难以断定是否存在不典型胎盘早剥。因此, 鉴于以上的不足, 我们将临床特征与B超、胎心监护仪相结合, 明显提高了确诊率, 表3的结果充分显示联合诊断的价值。

3.3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原因

虽然不典型胎盘早剥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但对于其诱因临床通过大量的资料证实,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异常和炎症等是主要的诱因, 更有研究结果显示,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是胎盘早剥最直接的原因。从本组研究结果表2中可以看出, 本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结果相一致。原因在于当孕妇存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后, 底蜕膜螺旋小动脉会出现痉挛或硬化, 从而引发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坏死, 最后破裂形成血肿, 从而导致胎盘早剥的形成影响胎儿血氧供应, 预后较差[4]。胎膜早破也是导致不典型胎盘早剥不可忽视的原因, 本组此种原因占据第2位, 与国外报道相一致, 分析可能是因胎膜早破导致宫腔压力减少及感染有关。

3.4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处理

对确诊的患者, 及时正确的处理关系到母婴的预后, 根据母婴情况, 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主要为终止妊娠。对于病情比较平稳, 出血少, 腹部疼痛轻, 宫缩比较好的患者, 我们主张顺产, 通过人工破膜, 仔细观察羊水, 降低宫内压力, 同时可以给予缩宫素, 加强宫缩, 促进产程顺利进行, 分娩后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情况, 并及时给予处理。对于不适合顺产的患者, 应及时进行剖宫产, 以防出血过多而造成休克, 在手术过程中, 根据患者出血情况给予输血, 及时补充血容量, 保证正常血运, 若手术后出现出血情况, 可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方法止血。通过对症处理后, 本组剖宫产32例, 顺产24例, 其中产后出血20例, 胎儿窘迫16例, 低体质量儿3例, 新生儿死亡4例。

摘要:目的 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临床特点和原因, 总结诊断要点, 探讨早期处理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娄底涟源市人民医院2007年至今收治的56例不典型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6例不典型早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阵痛、阴道出血、胎儿异常等, 采用B超、胎心监护仪及二者合用进行诊断, 合用确诊率最高;导致不典型早剥的原因主要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胎盘前置、炎症等;根据母婴情况, 采用相应的处理措施, 其中剖宫产32例, 顺产24例, 其中产后出血20例, 胎儿窘迫16例, 低体质量儿3例, 新生儿死亡4例。结论 诱发不典型胎盘早剥的因素比较多, 给母婴带来危害, 临床应结合多种检查方法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以便尽早处理, 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

关键词:不典型胎盘早剥,诊断,原因,处理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18.

[2]罗红.子宫后壁胎盘早剥的早期识别与预后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 (20) :2790.

[3]Doubilet PM, Benson CB.Atlas of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gynecology[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 2005:198-206.

上一篇:老年人脑力劳动的卫生下一篇:石材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