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十篇

2024-05-11

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1

一、相互尊重——创造师生心灵的和谐

作为教师,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信任感, 无论是表扬激励, 还是批评告诫, 都要从激发学生努力上进的情感出发, 使学生产生更高的理想与希望.教师的声色俱厉、批驳斥责、抨击贬损、恶语相加都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灵伤痛.如果学生做错了题, 不能有蔑视的眼神和动作, 而应当以友好的表情暗示他, 或提醒他再仔细看看.如一定要指出学生的错误, 也尽量不用指责的语言, 而用中性的语言, 比如:“可能你的学习基础不太好”之类.如果一个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 我们可以说:“你这个方法真巧妙, 很好.”而不是说“你这个方法真巧妙, 你真是个好学生.”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 应当努力避免一些不和谐的迹象或苗头出现, 否则就会在表扬了一个人的同时, 疏远了一大片学生.让我们学会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 学会欣赏、肯定每一个学生, 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创设情境——营造学生与教学过程的和谐

努力创设情境,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 拓宽学生视野;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 记忆清晰, 在运用时有条有理, 形象具体, 和谐一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把握最佳时机, 想方设法, 创设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 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积极动因, 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捕捉“兴奋点”, 无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 在课堂学习的过程里, 每一个学生都是“功臣”, 他们既学到了知识, 又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 学困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差, 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点, 对此我教学时主要通过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该函数的变化情况, 激起求知的欲望, 然后引导他们观察该函数的图象, 加深对该函数单调性的理解.通过这一探索过程让他们感受到收获带来的喜悦,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 以教导学, 以学促教, 变“强调”为“吸引”,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 教学相长.在“交流——反馈——再交流——创造——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促进其学习与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合作学习——构建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现代社会, 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 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在学生中建立较为固定的自主学习的合作小组, 创建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激发的多角色体验的学习模式, 能有效地化解过强的竞争压力, 降低竞争的对抗性, 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 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欢声笑语.

譬如在有理数的复习中, 为了达到学生既能对生活数学有着深刻的理解, 又能对所学新知作进一步的消化与吸收, 我设置了一道合作交流的作业:每个实验小组 (4人一组) 在课间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做, 另两个观察记录, 两个做的同学之间先画出一条南北方向的直线, 在线上找到一点作为游戏的起点, 胜者向南进一步, 负者向北退一步.联系游戏, 利用你所学知识编出尽可能多的问题, 而后作为作业交给实验的两位同学解决, 最后由另外的实验组进行评价.

这看似一个平常的游戏, 经过学生的深思与挖掘, 收获却不一般.这里仅举一组学生的作业.

(1) 请列出甲和乙的胜负情况的表格. (2) 游戏结束时, 甲站在起点的什么地方?甲与乙所站的位置与起点有什么关系? (3) 以起点为顶点, 向南为正, 在数轴上画出甲与乙游戏结束时的位置. (4) 在此游戏中, 甲和乙一共走了几步?

就这样, 教师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和谐气氛, 在成果交流中, 还积极引导学生表达所发现的数学规律和发现的过程, 将成果与同学分享、交流, 在为同学解决疑惑中增强自信, 进一步探索问题以及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下, 共同归纳问题, 看透问题的本质, 从而解决问题.

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2

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它是揭示自然规律的课程,但其方法论和思维训练的功能,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践着,理解、赏识、激励学生,就是说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中,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捕捉、分析、把握学生的内心需求。课堂上当教师以简便的方法做完题,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更简便的方法”时,老师应理解尊重和鼓励学生强烈的再现欲和敢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把握学生渴望成功的内心需求。而不应因为自己的尊严受到威胁而打击学生,抹杀这一创新精神。当差生高高地举起手时,教师应该把握他们渴望被关爱、关注的心理,通过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当今世界科学突飞猛进,随着时代的进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已经成为培养新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要求。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效果越佳。如果学生学习压力大、精神受压抑,思想有负担,就会出现心理成长延迟现象,思维迟钝、思路堵塞,影响吸收知识和信息,更谈不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尊重、理解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心理环境,以使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一、课堂上允许学生“接话茬”

“接话茬”按传统观念来说,是不尊重别人。但是到了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需要的不再是“小绵羊”,而是具有创造个性的小主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挥儿童的创造潜能,就要打破传统观念,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比如在我们的课堂练习中,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前用了新课当中的做题方法,我会认为这个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他的思维超前了,而且他没有举手、没经过我的允许就说话。这时,我若是为此当着全班同学和领导的面批评他,毫无疑问会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丢了他的“面子”,使他下不来台。于是,我调整了预定计划,我们为何不就着他的话直接引出今天的课呢?“这位同学肯动脑筋非常棒,提出的问题很有思考价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他提出的问题!”看得出来,这个学生对此感到有些受宠若惊,接着认真地投入到探究之中了。在我平时的听课中,也有很多老师都用到了这种方法,课后领导评课时对这种处理方法也表示赞同,而那个孩子当天的作业做得特别好,我想一定是我的话在滋润着他吧!“先举手,再发言”这是我们过去课堂上常用的要求,学生得到允许后再说,不少孩子就把要说的忘记了,这对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有一定得阻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事实证明学生“接下茬”并不是坏事,反而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个性品质,更能点燃他们创新的火花。

二、课堂上允许学生反驳老师

也许是几百年来,师授生学的教学形式已根深蒂固,亦或是长久以来老师的博学多才已令学生彻底折服,在当前教学中,多数学生习惯以课本和老师讲课的内容为准则,生怕自己的意见、见解同大家发生矛盾。其实,这种从众心理严重抑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帮助学生打破这种心态,对书本和老师说的话敢于提出质疑和不同见解的,老师更应保护,要尊重他们的看法,允许他们反驳或有异议,允许他们超过老师,真正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习的主人。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之后,我拿出一个色子,让他们判断是否是正方体,学生基本上都判断是正方体,惟独角落里有个学生喊:“不是!筛子的角是圆的,不是直角。”多么大胆的举动啊!多么好的想法啊!而且是出自一个差生之口,我当即给予了表扬,并号召其他同学学习他敢于反驳、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精神。这件事以后,这个孩子变得特别爱回答问题了,作业也基本能按时完成了。因此,在课堂中,我们要允许并鼓励学生反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

这样,学生就会拥有更多的发挥创造力的机会,从而逐步提高创造能力。

三、课堂上允许学生“犯错误”

孩子在求知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允许的,更是正常的。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错误时,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我们保护孩子的自信,培养孩子的自信,要费很大气力,下很大工夫,而挫伤他们的自信只在瞬间。所以当孩子出现错误时,我总是用期待的眼光看着他,或是过一会再给他一次机会,这时我们千万不能有半点急燥,更不能冷言讥讽。在一次“口算练习”的开火车游戏中,刘叶彤因为上课不专心站起来不知道该说哪道题了,火车这样开过去了,当她这排开完时,她举起了手,要求回答另一个问题,这时另一个学生说:“不让他说,她都不认真听讲。”听了这话,她低着头,一言不发,“好吧,老师给你一次机会,希望你能珍惜。”就这样,火车又开到了她那里,发言之后,她终于松了口气似的踏实地坐下了。出现错误后时孩子最容易丢失自信心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让孩子带着遗憾回家,给予机会才是最明智的做法。这种使学生有安全感的课堂氛围,才是最适合学生创新的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的心理环境,需要我们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而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核心就是理解和尊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接话茬”“反驳老师”“犯错误”,正是老师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境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低年级孩子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学习数学会感到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数学学科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许多概念既来自生活,又要回到生活中去运用,而孩子缺乏生活经验,缺乏实实在在的生活感知。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容易出错。那么教师就要给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出错的“权力”,并且善待学生在课堂上以至课后学习延伸中出现的错误。主要要处理好下列几种问题:

(一) 善待课堂活动中“出错误”的孩子,真诚地帮助他们走向成功。如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口算练习时,学生积极踊跃,争先恐后地回答,有一名学生因急于回答,使口算出现了错误。这时,教师一定要理解他的心情,再给他一次回答的机会。当教师让“火车”返回时,这名学生紧紧抓住机会,快乐得坐上了“火车”,奔向了成功的轨道。(二)课堂上,“学困生”是经常被遗忘的对象。然而,他们很想表现自己,很渴望得到师生的赞扬。因此,教师一定要设法为他们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当他们出现错误的时候,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实实在在的帮助,使他们逐步走向成功,在教师的真诚帮助下,“学困生”也能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他们的心里将会特别高兴。教师一定要关注课堂活动中出错误的学生,及时给予他们改正的机会,不断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接话茬”“反驳老师”“犯错误”,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境界。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3

所谓“和谐教育”,就是通过和谐育人、和谐教学、和谐活动以及和谐的环境,充分发挥教育的综合影响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愉快学习,健康成长,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对学生抱有满腔的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营造一种使学生兴致勃勃的学习气氛、聚精会神的思索环境,使教学过程充满思维活跃、情景交融、默契和谐的浓郁气氛,使师生在自身的良性循环和互相促进中得到提高,真正达到认知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和谐,要做到这一点,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相互尊重——创造师生心灵的和谐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尊重学生从心底发出的对教师的信任感,无论是表扬激励,还是批评告诫,都要从激发学生努力上进的情感出发,使学生产生更高的理想与希望,教师的声色俱厉、批驳斥责、抨击贬损、恶语相加都会给学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心灵伤痛,如果学生做错了题,不能有蔑视的眼神和动作,而应当以友好的表情暗示他,或提醒他再仔细看看,如一定要指出学生的错误,也尽量不用指责的语言,而用中性的语言,比如:“可能你的学习基础不太好”之类,如果一个学生创造性地解决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可以说:“你这个方法真巧妙,很好,”而不是说“你这个方法真巧妙,你真是个好学生,”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基础上,应当努力避免一些不和谐的迹象或苗头出现,否则就会在表扬了一个人的同时,疏远了一大片学生,让我们学会尊重、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会欣赏、肯定每一个学生,学会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

二、创设情境——营造学生与教学过程的和谐

努力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拓宽学生视野;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运用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和谐一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最佳时机,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积极动因,教师若能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捕捉“兴奋点”,无疑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上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在课堂学习的过程里,每一个学生都是“功臣”,他们既学到了知识,又体会到与人合作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学困生往往抽象思维能力差,这节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个难点,对此我教学时主要通过让他们亲身参与体验该函数的变化情况,激起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观察该函数的图象,加深对该函数单调性的理解,通过这一探索过程让他们感受到收获带来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样,以教导学,以学促教,变“强调”为“吸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教学相长,在“交流——反馈——再交流——创造——发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其学习与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三、合作学习——构建学生与学生的和谐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更需要人们进行广泛的合作,在学生中建立较为固定的自主学习的合作小组,创建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激发的多角色体验的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化解过强的竞争压力,降低竞争的对抗性,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使学习的过程充满欢声笑语。

譬如在有理数的复习中,为了达到学生既能对生活数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又能对所学新知作进一步的消化与吸收,我设置了一道合作交流的作业:每个实验小组(4人一组)在课间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游戏规则是:两人做,另两个观察记录,两个做的同学之间先画出一条南北方向的直线,在线上找到一点作为游戏的起点,胜者向南进一步,负者向北退一步,联系游戏,利用你所学知识编出尽可能多的问题,而后作为作业交给实验的两位同学解决,最后由另外的实验组进行评价。

这看似一个平常的游戏,经过学生的深思与挖掘,收获却不一般,这里仅举一组学生的作业。

(1)请列出甲和乙的胜负情况的表格,(2)游戏结束时,甲站在起点的什么地方?甲与乙所站的位置与起点有什么关系?(3)以起点为顶点,向南为正,在数轴上画出甲与乙游戏结束时的位置,(4)在此游戏中,甲和乙一共走了几步?

就这样,教师不但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和谐气氛,在成果交流中,还积极引导学生表达所发现的数学规律和发现的过程,将成果与同学分享、交流,在为同学解决疑惑中增强自信,进一步探索问题以及在学生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下,共同归纳问题,看透问题的本质,从而解决问题。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凸显教师之心、建立师生之情、培养同学之谊,真正达到师与生、生与生的完全和谐。

和谐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篇4

射阳县明达双语小学 王文艳

[ 摘要 ] 素质教育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教育思想,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实施和谐教育.有利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

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

[关键词] 激励 民主 内化 协同 创设氛围 精心设计 营造气氛 艺术教育 树立观念

由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近年来得到国内外专家认可并大力提倡的“和谐教育”,它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 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一、和谐教育的提出 ㈠ 传统与发展的接轨

传统教育比较强调“社会本位”的思想,即强调社会需要,按同一个模子培养和塑造人,这就难免形成应试教育的状况。后来提出的“人本位”的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发展,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但也给教育带来了随意性和不可控性。我们认为,“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教育观是相对的,又是相互依赖的,只强调哪一个方面都是片面的,应对两方面都予以重视,遵循一般要求与个性发展需要相结合的观点来培养人才,使“社会本位”与“人本位”的教育观融为一体,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得到和谐的发展。2000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校提出了“发挥优势,全面育人,办出特色使学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的办学构想。㈡ 各育之间协调发展的需要

我们认为,德、智、体、美、劳各育不可偏废,既不可唯我独尊、排斥其它,也不可平起平坐,平均对待,应该使各育之间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对每一种教育,不能只重视提出这种教育的培养目标,而忽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方法、途径等问题,即忽视和谐施教的问题。因此,我们把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㈢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办学模式

素质教育是我们应该遵循的教育思想,我们认为,各校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研究不同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如愉快教育、成功教育、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和谐教育等。

和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的办学模式,研究和谐教育正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二、对和谐教育的思考 ㈠ 和谐教育含义的界定 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设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教育模式。

和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灵活的知识、创造的能力、文雅的举止、健康的心理、健壮的体魄。

㈡ 实施和谐教育的理论依据

1.马列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和关于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的教育思想。

2.哲学基础是马列主义辩证唯物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谐与不和谐这种对立统一的斗争贯穿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创造条件由不和谐向和谐转化。

3.系统论的思想。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协调各方面的因素,使学校形成一个系统,并使这个系统最优化。发挥整体功能,产生最佳教育教学的效果,使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4.现代教学论、教育论、管理理论等。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和谐,强调内化的过程,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㈢ 实施和谐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提高孩子的素养。如果把在棍棒底下,管、卡、压、讽刺、吓唬,或是放任不管中教育出来的孩子与在注重和谐教育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行比较,他们绝对是不一样的。后者培养出来的人才是高层次的,有教养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的效果是潜移默化的,是伴随终生的。因此,和谐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全面发展的要求。

2.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教育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提倡尊重学生,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为主,鼓励孩子自尊、自信、自强。

3.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益。学生学习的优劣除了智力因素外,很大程度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和谐教育对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受教育者的接受愿望。因此,教育的效果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和谐程度成正相关的关系。

学校成立了和谐教育课题小组,全体老师也参与和谐教育的研讨,不断总结实施和谐教育的经验。

三、和谐教育在教学工作中的实施

㈠ 课程设置力图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适应未来21世纪的时代生活,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我们对课程设置做了如下调整与安排。⒈ 强化外语教学

外语在今天及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不懂外语,在未来社会中,几乎无法立足。这一点是无庸赘言的。为此: ⑴ 我们从一年级起就开设了英语课。

⑵ 四至六年级把外语定为主科,每周增加一课时,开3节。最多时,曾开设过每周5节。

我校学生升入中学后,普遍反映外语水平较一般校高很多。许多过去在小学外语成绩平平的学生,到了中学,竟担任了外语课代表。⒉普及计算机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的使用已近乎普及,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无法估量的作用。早在计算机在社会上还显得相当神秘的时候,我们就建立了计算机教室,开设了计算机课程。

现在,全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均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计算机教室的设备也在一步步更新。⒊ 注重艺术教育

我们认为,“五育”中,美育对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品位,具有重要作用。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⑴ 我们尽力让学生自幼接受良好的舞蹈、形体、体操训练,专业素质较高。⑵ 我们将音乐课分设声乐和器乐,使学生从小受到较为全面的音乐素质训练。⒋ 精心开设体锻课

开设活动课程是现代课程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活动课程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谐发展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加强研究,探索规律,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我们非常重视活动课程的设置,特别是体锻课。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学校投入了大量资金,建成了塑胶运动场、乒乓球厅、舞蹈厅、健身房等。我们精心安排了体锻课,选择了既使学生感兴趣,又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容: ⑴ 低年级开设了健美课。⑵ 中年级开设了乒乓球课。

⑶ 高年级开设了轮滑课。全部轮滑鞋、护具等均由学校准备。

为了保证体锻课的质量,我们还聘请了游泳教练、乒乓球教练来辅助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涨,体锻课上得热火朝天。

㈡ 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和谐教育的原则 ⒈ 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念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人的最本质的属性。人的主体性主要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对客体的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

能动性主要表现为主体的能力,指主体的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自主性则表现为主体的权利。自为性表现在主体参与活动全过程的目的性上。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对知识有权利,也有能力进行选择与加工。学生往往选择那些自己认为有兴趣、有价值的知识,排斥那些枯燥无味或他们自认为无用的知识。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往往不等于学生的知识输入量。那么,如何使学生的知识输入量等于或大于教师的知识输出量呢?

我们认为,小学生虽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可又必须看到,他们尚未成熟,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才能去认识客体,掌握知识,并进而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因此,最根本的,是努力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作用与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得到最完美的和谐的统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体现和谐教育的原则。

和谐教育的原则是: ⑴ 激励原则

坚持正面教育,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才,并为他们成才创造条件。⑵ 民主原则

在校内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形成敢想、敢说、敢为的创造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和自主精神。⑶ 内化原则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和谐教育的内化原则是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促成内因的变化。要实施启发式教学法,提供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学能力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启发式教学,以主要精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⑷ 协同原则

整体优化的重要依据是协同,这就要求各教育因素达到最协调的结合,和谐就是要使各种力量协调一致,起互补效应,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整体优化的格局。

学校成立了10来个校级教学科研课题组,从校长到教导主任,到教研组长,各级干部注意积极参加教学科研,成为学校教科研的骨干。

为了使老师们的教学观念切实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除规定了理论学习时间,在图书馆准备较为齐全的学习书刊外,还由各教学大组为老师们打印反映现代教学观念的各种学习材料,发到每位老师手中。礼堂周围的展览中,就展出了本学期下发的学习材料。⒉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怎样才能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呢?我们的做法是: ⑴ 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① 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投入的内容。

例1:一位数学教师在讲授《倍数应用题》前,偶然得知那天是一位同学的生日,便临时改变例题,在黑板上画了一块插满不同颜色蜡烛的蛋糕,高兴地说:“咱们今天为某某某同学庆祝生日,看,老师送他一块蛋糕。数一数,蓝色蜡烛是红色蜡烛的几倍?”学生怎能不爱学呢?

例2:缩句练习对学生来讲比较枯燥。为诱发学生兴趣,我们就有意编写一些反映自己班里同学生活的句子进行缩句训练,使同学们能兴致勃勃地投入进来。② 挑选有利于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内容

例1:一年级说话课《鸭嘴兽找妈妈》,将学生带入一个新奇的世界,学生完全被小鸭嘴兽的经历所吸引,不仅训练了说话,也学到了有关鸭嘴兽的一些知识。

例2:作文是学生比较头疼的事情。许多老师从低年级看图作文开始,有意选择一些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文题让学生写,比如《小猫为什么哭》,4幅连续图,前3幅都是小猫在哭,地上各有一盘食物:分别是米饭、小鱼、蛋糕;图上各有一种小动物:分别是天上飞着的小鸟,河中游着的小鸭,树上在爬的小猴儿。图4是许多小动物与小猫一起欢快地笑着。有那么多好吃的,小猫为什么哭呢?一个个小脑袋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学生可爱写了。有的写小猫挑食哭,有的写小猫怕别的小动物分吃它的食物,更多的是写小猫为自己没有别的小动物的本领而难过。再如四年级的《乌龟新传》、六年级的看图作文《鹰》等,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③ 内容分量要适度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适当加强课堂教学密度是必要的。但是,量≠效。诚然,量太小,学生吃不饱,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而量过大,学生吃不消,照样难以激发其学习热情。所以,教学内容的量必须适度。在语文“品读训练”中,为了使训练项目得以落实,使教学目标得以实现,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效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注意深钻教材,选好训练点,以实现长课文短讲。这里谈的“训练点”,指的是为达到训练目的,而从教材中选取的进行重点训练的词、句、段及标点。一般一篇课文我们选取的训练点也就2-4个句子。

⑵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① 教学过程力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切和谐的事物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这就是顺其自然。教学过程只有按照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生理特点来设计,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老师新课的导入,电化教学的使用,教学过程的设计,新知识概念的形成都要符合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等这些认知规律。此外,还要张弛有致,注意节奏。我们注意在一节课内,做到有高潮,有放松。低年级还要有休息。② 注意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活动

例如低年级数学课,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圆片,来认识数的组成,来直观地理解进位加、退位减;语文阅读课让学生有动笔的机会:勾画词句,写写练练,画平面图等;外语课上的表演式朗读;自然课上的实验…… ③ 设问难易适中,注意“愤”启“悱”发

“愤”,心求通而未得;“悱”,口欲言而未能。所谓“愤启悱发”,是说必须在学生学习中产生困难,有了求知的动机,然后启发他,为他解决困难搭桥铺路。这样,既激发了学生求知的兴趣,又不至于因太难,久求不得而失去求知的信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一样东西得之愈易,愈不把其放在心里;得之愈难,一旦取得,将愈加珍贵。学生接受知识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有意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同时又事先设计出起搭桥铺路作用的提示。⑶ 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 ① 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老师们注重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联络感情。课堂上,我校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生动幽默的语言,以及给予孩子鼓励的目光、神情、手势等体态语言的运用,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热情。② 运用“正强化”原则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正强化”是心理行为训练的一种手段。是指个体在某一情境下的行为因获得满意的结果而得到强化的过程。运用正强化原则,可以有效进行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创造和谐的学习气氛。

例1:一只小鸟飞进教室,安静的课堂立即沸腾了。一年级的刘老师请孩子们帮助小鸟打开窗子,飞返蓝天。教室里很快恢复了平静。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又多了一份对小生灵的爱。

例2:某生上课没听讲,老师提问,站起来不知问的是什么。老师说:“是不是嫌这个问题太容易呀?先答这个题,呆会有难题一定请你回答。”老师亲切地重复了刚才的问题,待该生回答后不久,马上就一道稍难,估计该生回答得出的问题请该生回答。使该生整节课保持了高涨的学习热情。

老师们注意保持平稳、积极的情绪,善于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不为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所干扰,创设了一种和谐温馨的课堂气氛,使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沐浴着老师的爱。③ 情感流与信息流的交融(情境教学)学生在愉悦的情绪情感的心理体验中,才能更有效地发展思维,获取知识,形成能力,接受教育,促成内因的变化。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创造适宜的情境,努力达到情境交融的最高境界。

例1:四年级的社会课《春节》一课,老师穿着漂亮的红色中式服装,在《春节序曲》的乐声中,笑咪咪地在黑板上贴上春节对联,挂上大红灯笼和鞭炮;投影屏幕上打出门神的画面;手中展示着年画和窗花。之后,又放了《除夕的故事》的动画片。在这充满节日的气氛中使学生了解了民间习俗,学习了民族文化。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了美的熏陶,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增加了民族自豪感。

例2:体育张老师将传统教学中的“大鱼网”游戏,改成“聪明的小鱼”;再将场地精心创设为“大海”:跳箱做“礁石”,垫子做“小鱼的家”,还有水草、鱼网;老师是渔夫,学生是在大海中自由自在的小鱼;并在游戏中启发儿童通过大家的智慧,如何不被渔夫抓住,如何去救被抓住的小鱼。再加上老师的表情、动作,使儿童忘记了疲劳,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快气氛中,得到锻炼,发挥了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了互助协作精神。

④ 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参与

“无错原则”实际是“无责怪原则”,即只要学生积极参与就予以鼓励,不怕学生失误,而是千方百计找出其值得肯定的地方,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进心。这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作风、教学技巧的一种独特表现。运用“无错原则”激励学生,可以巧妙地为学生创造一种兴奋的心态和强烈的氛围,从而诱发其内部的“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老师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前进,我们提出,要“不让一个起来发言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⑤ 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是我校办学宗旨之一,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一是课堂设计要统观全局,有梯度,有层次,在引入新知识、设问、巩固练习、作业指导等方面,都注意考虑到好、中、差,让尖子学生能吃饱,后进生能跟上,即:让尖子生学活,让后进生学会。⑥ 鼓励生生互助

比如许多学科教学中采取的分组自学的方法;鼓励学生质疑,同学之间自行答疑;学生回答问题有困难,请别的同学帮助等。同学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学习了交往,学习了互助,感受了同学间的友情。⑷ 采用艺术的教学手段

老师们认识到,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越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教师在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运用录音、录像、计算机 辅助教学,运用幻灯、挂图、各种直观教具使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比如三年级数学中的连乘连除应用题,是教学当中的一个难点。我们自己设计软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堂上,学生看到了生活中熟悉的活泼可爱的小兔子抱着萝卜进了房子,从而了解了兔子、萝卜、房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演示,进而顺利地理解了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突破了难点。这样的课堂生动有趣。学生在非常愉悦的情绪情感中掌握了新的知识。

早在办学初期,学校就安装了闭路电视系统,我们为每个教学班配备了彩色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幻灯、电教一体包等,鼓励老师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注入时代的气息。⑸ 探索灵活的教学方法

和谐的课堂教学中切忌通篇讲、满堂灌,无尽无休地分析、讲解。而应该把培养能力,加强训练放在重要位置上。

① 语文的“品读训练” “品读训练”是特级教师胡孟炎老师集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在现代教学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语文教学改革实验。它的主要特点,是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优化课堂“听、说、读、思”各项“动因”组合,以“读”为中心环节,“引导学生在读中注意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句、段中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实践形式。”3年的实验结果,已证明它是一种有利于学生朗读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适合儿童主体参与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② 英语的直接母语式教学法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采用了直接母语式教学法。我们的英语教材,使用的是21世纪实验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不说中文,为学生创造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⑹ 建立协同的教学环境

整体优化的重要依据是协同,这就要求各教育因素达到最协调的结合,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配合,学校内部各部门、各学科的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和谐就是要使各种力量协调一致,起互补效应,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形成整体优化的格局。① 多学科协同

如为配合一课书的教学,一篇作文的写作,语文、音乐、美术、自然、队活各科相互协同。② 课内外协同 a.强化课外阅读

新教材每册仅有24篇课文,阅读量太小;现在学生课外阅读习惯不够理想,兴趣不高。要切实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必须从现状上有所突破。我校语文课外阅读课题组今年开展了“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的研究。b.日记、作文的互动

要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仅凭几节作文课也是远远不够的。我校作文实验课题组近年来开展了“日记、作文互动”的课题研究。c.多种宣传阵地的创建

学校创办了全校教师、学生、家长人手一册的的《童心校刊》,内设“敬业篇”、“和谐篇”、“休闲篇”、“心理咨询”、“教师工作笔谈”、“学生作品选登”、“反射镜”等栏目,全面反映学校生活;开通了架设家庭与学校联结桥梁的“166”电话语音信箱,家长可以随时随地拨通电话,收听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建立了旨在化解学生心理障碍的心理咨询室,及挂在心理咨询室门外的“童心信箱”,学生随时把自己的疑惑、烦恼、痛苦、欢乐,以及心中的秘密写在纸上,投入信箱,心理课题组每周定时开箱,以不同方式与孩子们沟通;各班自办了班级小报,“小苗”、“小木桥”、“幼芽”、“浪花”……以及展示孩子们各方面的创造才能的学校少先队队报“小螺号”,校园里外语、书法、美术、科技等专科橱窗,形成了和谐、完善的宣传教育网络。

(结论)我校实施和谐教育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校干群间,师生间,教师间,学生间,家长与学校的教师、领导间,关系融洽,配合默契,形成了和谐的教育集体。

我校学生在参加国际、全国、市、区组织的各学科各类比赛中,每年均有200左右人次获奖…… 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获得了全面发展。

我们的努力方向是:让和谐教育在我校结出更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5

师生关系概述

本文所探讨的师生关系主要是指师生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以下从三方面进行说明:

1. 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

师生之间的业务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教育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是设计者、组织者、授业者、管理者和研究者,对整个教学活动负责;学生一般是受业者、参与者、学习者和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

不管是哪一种理论占据上风,师生之间和谐的业务关系都应该表现为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和学生的协调一致,它对教育教学的效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2.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

师生之间的组织关系,教师总是施教者和领导者,学生总是受教者和被领导者。但是这种组织和制度化的师生关系,在不同社会的教育制度和教育观点的指导下,乃至在教师不同的教育修养和个性品质的影响下,它的具体表现模式是有差别的。

3.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

师生情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然形成的态度和感受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系。师生情感关系是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富有魅力的教学过程和高效优良的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反之,则可能使师生情感关系恶化。另一方面,师生情感关系也对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育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直接影响师生业务活动的动力状态,并制约着教育教学的最终结果。

师生关系矛盾冲突的主要表现

师生关系总是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但从整体上说,师生关系的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主要表现有:

1. 权力主义盛行,师生关系僵化。

改革开放以来,师生关系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主流思想。然而,在实践中,教师绝对权威与学生机械服从的师生关系模式仍随处可见。这种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活力,反而会压抑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和当前倡导创新教育是背道而驰的。改革权力主义的师生关系,是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2. 权利义务混乱,师生关系恶化。

当前,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师生关系恶化的情况。一方面,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另一方面,在有些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师生关系倒置的情况。不论是侵犯学生权利还是关系倒置,都不是恰当的师生关系。为了提升教育的伦理境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要努力消除上述弊病,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3. 缺乏有效沟通,师生关系淡化。

师生之间有效地沟通能加深彼此的了解,增进彼此的情感,从而更协调完成教育教学的中任务。但是,在现实中,师生之间缺乏沟通、情感冷漠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所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教育教学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现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现代素质教育中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有利于教育教学目的的实现,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师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在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需要,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和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摒弃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成绩的做法,真正明确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明确学生的基本特征,明确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在正确教育观的指导下,才能建构真正和谐的师生关系。

2.尊师爱生

这是建构和谐师生关系的感情基础。要树立平等意识,在人格上能平等对待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服务学生。不管哪一种有缺陷的单向情绪活动,都是与素质教育的精神相悖,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

3. 教学相长。

教学相长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随着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教学相长的思想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必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我们要克服长期以来片面强调师道尊严、“师云亦云”的做法,摒弃那种片面强调教师权威、拒绝向学生学习的心态,剔除那种片面强调学生自我设计、“走自己的路”而拒绝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的思想。只有按照教学相长的原理,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质量,建构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4. 社会和家长的配合。

实施素质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有教育外部各种政策、制度的支持与保障,有正确的人才观、就业观、用人机制,地方政府不再对高考升学率进行奖惩,教师和学生自然不会出现唯分数是论的情景,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完成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从而减少对立情绪产生的可能。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如果能切实际,减少一些不合理的刁难,这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杨再铭.试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2]睢文龙等.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6

1 教育内容的和谐———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关知识

上下五千年, 悠悠中华史。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风雨兼程中凝练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如如儒家经典《中庸》提出的“中也者, 天下之本也;和也者, 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育焉。”《荀子》提出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养以成。”等。

教育者应当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这些优秀传统文化, 在紧密联系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与思想实际的基础上, 利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知识, 创造出“中国味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这一过程中, 教育者应当要求大学生通过学校图书馆或网络等查阅有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 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掌握情况进行考评。但在注意, 考评的分数高低并不是最终目的, 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查阅、理解、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式, 使和谐成为他们的价值取向。

2 教育过程的和谐———教育工作要有目的、有计划, 切忌无章法的教育

从概念上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有关心理学的方法和手段, 对他们的心理施加影响, 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活动。因此, 教育者在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教育时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关于这点, 教育者要做到两个要求:一是坚持循序渐渐、由浅入深的教育;二是坚持有步骤、有轻重缓急的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项短期内可以完成的工作, 这是因为它的教育对象———大学生存在着太多的差异性。同时, 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 也有很大的易变性。

3 教育互动的和谐———善于利用情感交流, 增强教育工作的人文性、亲和性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质上是教育者与大学生情感的对话与碰撞。在这一过程中, 教育者若能持着真诚之心组织、实施教育工作, 必定能够引起大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让他们了解到这项教育活动是真真正正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有利的。具体而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互动的和谐可以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育方法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情感变化等三方面入手。因此, 教育者应当关注大学生的情感生活, 若发现他们出现情感问题, 及时解决, 以防他们衍生出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

4 教育环境的和谐———构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

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当中, 或是政治环境, 或是经济环境, 或是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而言, 其最主要的就是校园文化环境。就大学生而言, 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校园, 无论是生活、学习、娱乐还是进行各种情感交流, 都离不开校园这个重要载体。因此, 构建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于大学生心理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 教育者应当积极构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当然构建公正、公平、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也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它不仅需要教育者的努力, 也需要广大大学生的精神支持与积极营造。

摘要:“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社会建设领域的价值诉求, 是经济社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将“和谐”一词运用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以独特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

参考文献

[1]俞卫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教育对策[J].教育与职业, 2015 (11) .

语文教学中和谐教育 篇7

一、师生之间要和谐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 部分教师观念还未转变: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 “真理”的传播者, 是语文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被填的鸭子”的语文课堂的被动接受者。教师的权威不容挑战, 学生的沉闷不能改变。语文课堂怎能和谐?

在教学中以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信息为背景, 以语言为中介的一种沟通。教师与学生各自凭借自己的经验, 用各自独特的精神表现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 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中没有训斥带给学生的伤害, 只有浮想联翩的头脑, 精神焕发的面貌。师生都在快乐中对以往的知识进行改组, 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当然教师要能让学生在课堂中有一个平等的地位, 就要了解学生实际, 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等。

二、学生和学生要和谐

在语文教学的课堂里, 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刚提出一个问题, 学生立刻七嘴八舌, 纷纷回答起来……看似场面热烈, 实则是不和谐的表现。现代社会被人们描绘成一个地球村, 是一个紧密相关的世界。中国人是不善于与人合作的人。当然坐在教室里的学生受社会的影响, 也不愿与人合作。探究也就无从说起。语文教学中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人的能力毕竟很小, 一个人想法毕竟不很完整。使学生产生与人合作的欲望。再让学生在同桌间、前后桌的同学间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进行讨论, 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得到了提高, 同学间通过交流, 感情得到了加深。这样学生间才能和谐相处, 共同进步。今年, 在我上的七年级 (1) 班中, 有两个同学, 他们是同桌。但据我的观察, 他们俩之间基本上不交流, 课后也没见他们在一起过。作为教师是不容乐观的。为此, 笔者在上课过程中, 设置问题, 指定让同桌间进行讨论, 然后回答。例如我在教学《空城计》时, 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 (1) 假如这次魏国领兵的不是司马懿, 而是他的次子司马昭, 诸葛亮还会用“空城计”吗? (2) 诸葛亮身为蜀国的丞相, 在当时的形势下, 他的生死可谓关系到蜀国的存亡。而此时诸葛亮却把自己置身于作战的最前沿, 还冒险用了空城计, 如果他的计谋不够周密, 如果他的部下表现得不够镇定, 如果司马懿并不完全像他设想的那样多疑, 如果司马懿能听取他儿子的意见, 如果司马懿也冒险进攻等等, 后果都将不堪设想, 三国的历史恐怕也要重写!你对诸葛亮的这种冒险做法有何看法?”开始时, 他们都不敢吐露自己的心声。经过教师的点拨后学生能够轻松的交流, 回答的问题都比较全面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 与周围的同学探讨。能听见讨论问题的声音, 也能看见出入的身影。其学习成绩也稳步的提升。可见和谐是敲开孤寂心扉的钥匙。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环境要和谐

语文课程应突显工具性与人文性。只有这样才能阅读与表达, 才能学好其它科目;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才能使人的思想更加健康, 使人的品质更加高尚, 使人的个性更加张扬。

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和谐,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目标脱离内容, 成为拔高的“空中楼阁”。学生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只学会了一些空话、套话。我们只有从内容出发, 进行教学方法和过程的设计, 学到应学的知识、达到应有的能力、获得恰当的情感体验、形成一定的价值观。也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完全融入教学活动中, 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我在教学《勇气》这篇文章时, 提出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文中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本文的故事情节, 学会复述故事;3.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 体会作者赞叹的是什么样的勇气。【过程与方法目标】1.了解作者独特的叙述视角;2.体会人物形象的含蓄深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法国妇女的勇气和力量;2.养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和爱国情怀”。我所教学的内容是:一、导入课文: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 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老师总结:见义勇为是勇气, 敢说真话是勇气, 大胆创新是勇气, 不畏强暴是勇气, 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 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 浴血奋斗, 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 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 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 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让一个同学来说说二战的有关情况。师再进行补充。二、整体感知课文, 理清故事情节, 学生默读课文。1.词语积累:2.让学生用“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3.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这几方面对文中出现的故事进行概括。三、剖析课文。1.这里, 整个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在那里呢? (事件的经过部分———法国妇女两次隐藏美国伞兵) 面对残酷的战争, , 法国妇女两次这样做, 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勇气) 那么, 作者是如何对具有巨大勇气的法国妇女进行描写的?第一次第二次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2. (过度) 美国伞兵的到来使他们一家遭受巨大的灾难, 但法国妇女两次都以她的勇气回答说:“哦, 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比较之下, 法国妇女哪一次更需要勇气?3.文章的题目叫做“勇气”, 作者在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 同学们知道是哪两种勇气吗?4.你认为两种勇气一样吗?作者更看重哪种勇气?为什么?四、拓展迁移。学生自拟有关“勇气”的格言。老师先出示相关的格言:

五、小结。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构建和谐教育 篇8

一、师生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基本条件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创建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情感交融、通力合作的新型的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和谐教育所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条件。

(1)要在教师中开展以爱生为核心的师德教育。理解学生是实现师生关系和谐的感情基础,要理解学生就必须研究学生。只有进入儿童心理的奥秘世界,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师生间才能有感情上的共鸣。“多一份童心,就多一份对学生的理解。”以此为教育导向,促进每个教师都要认真地研究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在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心态下开展教育,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要把学生真正视为学校生活的主人,一切工作,一切人员都应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应该把学生视为学校生活的小主人,增强工作中的民主意识,使孩子们感觉到学校就是他们温馨的“家”。因此必须在学校工作中,经常利用谈心、问卷和召开少先队代表會等多种形式,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教与学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核心内容

教与学是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性环节。其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在进行和谐教育时,只有实现教与学的完美和谐,才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之间的关系。学生和教师都必须各自做好自己应该做到的要求。学生要体现主体地位,就应该做好以下五个方面:明确学习目的,增长学习兴趣,不断加强学习的“内驱力”;积极思维,不断追求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自觉形成自己的个性特长;学以致用,亲自尝试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也必须做好以下五个方面:采用多种教育媒体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使教法与学法融为一体;结合学科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思想教育和智力因素的培养;注意运用知识迁移规律,使知识系统化;还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注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效应,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

必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了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务必做到以下三点:一个注意;两个民主;三个尊重。一个注意,即注意教态。两个民主,即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体现民主意识;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民主平等的气氛。三个尊重,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无知,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允许学生对某些学科或某部分教学内容有所偏爱。

三、学校、家庭和社会关系和谐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保证

从大教育观的角度来看,学校、家庭、社会是整个大教育中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就构成整个大教育的统一整体。因此,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者的关系也必然贯穿到整个和谐教育过程的始终。因而在构建和谐教育时,应做到如下几点:

(1)学校可采用介绍校史、组织咨询、召开家长会等形式统一教育目标、协调教育步骤,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还可以建立家长委员会,以增强家长教育学生的责任,并为学生提供社会教育的实践场所;同时,还要特别注意通过学校渠道发挥学生在协调两者教育的媒介作用,这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还可以以学校的正确观点去纠正家庭教育中的不当之处。从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

(2)组织一批由离退休老干部、先进模范人物、优秀公安干警、驻军指挥员所组成的校外辅导员队伍。请他们讲传统、讲中华民族美德、讲雷锋精神,加强法制教育,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文明活动。这样就可能使孩子们在与社会接触中拓宽眼界,提高对真善美的理解和认识,从而使社会教育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正效应。

(3)成立班校两级三结合教育委员会,并建立校长信箱和校长接待制度,以校长为轴心沟通三方面的教育信息,协调好教育步骤。这样就能充分发挥三个方面的教育合力,减少和消除相互抵消的现象,实现三教之间的完美和谐的关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教育环境。从而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之目的。

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9

当前,有效教学已经受到普遍关注,并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被广大教师广泛实践,相对而言,有效教学领导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只有将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和教师的有效教学结合起来,教学改革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李森:新课程改革呼唤校长的有效领导》一文,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理论内涵和现实针对性,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长有效教学领导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对于当前我镇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结合凤凰镇实际,我谈一下关于校长教学领导的看法。

一、当前校长教学领导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李森教授指出的当前校长教学领导中存在的问题,在我镇也不同程度的存在。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长领导以行政领导为主,繁杂的事务占用了校长的时间和空间,教学领导被忽略;二是校长教学领导的手段和方法落后,教学领导的手段以行政手段为主,教学领导的方法以“大一统”模式为主;三是教学领导体系缺乏开放性,属于单一的自下而上的领导。

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校长(农村学校除外)一直由政府任命,具有很强的行政色彩;二是校长对自身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校长就应该抓大放小,教学是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的事;三是校长承担了太多不应该承担的事务,外部关系的协调、内部的师生管理、迎接上级检查考核、组织开展上级安排的各项活动等等,使校长事实上无暇顾及教学。校长脱离了教学,自然就谈不上校长的教学领导,更谈不上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

二、新形势下校长教学领导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校长应该是什么

新形势下,加强校长的有效教学领导,观念是关键。观念不转变,一切都是空谈。要转变观念,首先要明确“校长是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校长的角色定位是什么。从人事制度的角度看,随着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推进,校长的行政级别将随之取消,校长的行政职能也将不复存在。因此,校长将不再是行政领导。从专业的角度看,学校是从事教育教学的地方,教育教学属于专业技术,因此,校长的领导更多的应该是业务领导。也就是说,教学领导才是校长的本分,而有效的教学领导应该是校长的追求。

为了转变校长的观念,凤凰镇建立起了校长培训长效机制,每月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学习。镇中心校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为全镇校长做报告。同时,镇中心校还通过理论研讨、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效果。通过几年的努力,全镇校长的观念有了明显的转变,校长逐步由行政领导角色过度为教学领导角色。

(二)校长应该做什么

明确了校长是什么,接下来就应该明确作为校长应该做什么,也就是要明确校长领导的工作定位。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牺牲师生身心健康为代价换高升学率,已经不应该是校长工作主要目标。新的形势下,校长应该的工作内容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学生。作为校长,应该通过教学领导,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发展。

为了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凤凰镇中心校制定出台了《凤凰镇中小学教学质

量评价实施意见》,将学生的行为习惯等纳入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内容,使评价办法更加科学,评价内容更加多元化。同时,在全镇中小学实施“艺体带动”战略,通过艺体带动,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年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发展更加全面。

2、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是教育工作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要发展,教师就必须发展。因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育。作为校长,应该对教师的发展进行长远规划,并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争做学习型教师,不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凤凰镇中心校连续两年开展了“教师读书年”活动,投入4万多元为全镇教师购买了专业书籍。中心根据自身需要,加强了对教师的校本培训,通过教研活动、教学能手评选、树标学标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同时,深入开展了“爱与责任”主题教育,建立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改革了师德考核办法,师德建立得到进一步强化。

3、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学校的发展包括多个方面,如基础建设、硬件配备、校园文化、师资力量等等。人们常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在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各学校的实际情况不同,优势劣势各异,作为校长在促进学校整体发展的同时,应该立足现实,善于发现并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校的发展成为特色发展。

为了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凤凰镇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通过分析研究、确定方向、强化措施、考核奖惩等办法,积极鼓励学校走特色发展的路子。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基本形成了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大好局面。如路山中学的艺体特色、召口小学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特色、南坞小学的感恩教育特色,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三)校长应该怎么做

明确了校长应该做什么,接下来就是要明确校长应该怎么做,也就是要明确校长领导的方法定位。校长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高质量完成一系列工作,决不能是一团乱麻,而应该主次分明,有条不紊。这就需要正确的方式方法。

1、明确发展愿景。李森教授认为,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学校发展愿望的共同景象。学校发展愿景的设定,是校长教学领导的首要工作。有了发展远景,就有了发展目标和动力。作为校长,要和师生共同确立发展愿景,这样才能使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学校发展愿景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凤凰镇中心校成立之初,就在广泛征求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愿景,把优化教育资源,遵循两个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创建“务实、创新、和谐”的凤凰教育作为发展愿景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始终坚持发展愿景,并不断向发展愿景迈进。先后成功合并了中金小学、中金幼儿园和南金小学,使全镇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2、转变领导方式。李森教授认为,作为有效教学的领导者,校长要改变过去以科层制为中心的领导方式,代之以服务为中心的领导方式,变以物为本为以人为本。教学领导,不能单纯依靠行政权力。作为教学领导的校长应该是教学服务者,校长应该通过教学专业能力来引导教师向目标迈进。

近年来,凤凰镇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选拔了一批精通业务的年轻校长,并要求校长必须上课,规模小的学校校长则必须上主课,使校长的领导由行政领导逐步过度为以教学为主的领导。这些措施,有力推动了校长的教学领导,改变了传统的行政式的领导方式,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3、建立支持系统。学校工作,单靠校长是不可能完成的,因此,校长需要

团队作战,而不能单枪匹马。作为校长,必须善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工作目标。李森教授称之为“建立支持系统”。这个支持系统,既包括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也包括家长和社区。

凤凰镇历来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把“团结、实干、创新”作为班子建设的首要条件,并大力推行民主管理,让教师真正参与学校管理,赢得了广大教师的支持,形成了一个以校长为中心的内部支持系统。各学校还通过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和家长的沟通,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大力支持。同时,与学校所处村队、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各村队、企业为凤凰教育提供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支持,从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外部支持系统。支持系统的建立,为凤凰教育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发展环境,使凤凰教育呈现出健康和谐的良好发展势头。

校长教学领导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新课题,它既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持,也需要脚踏实地的长期实践,今后,我们将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加强校长教学领导,推动凤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凤凰镇中心校

数学教学中的和谐教育 篇10

关键词:和谐教育,职业学校,班主任

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教育的一贯追求,和谐教育的创设,也就成为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教育的结果,唯有和谐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和谐的人。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贯彻 “和谐”、体现 “和谐” 成为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学生教育工作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年龄小、阅历少,但其大部分毕业后将直接被输送到社会生产一线,促其形成健全的品格是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核心。

一、赋予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以新的内涵

职业学校同一班级中学生的年龄、 知识结构、家庭、阅历等方面差异较大是当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守纪律、难以约束是职业学校学生给人的直观印象。在此情况下职校班主任首要任务是建立平等的意识,即建立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相互之间的平等意识。

和谐教育最重要的是人格和谐,教师首先要在潜意识里消除 “师道尊严” 的传统思想,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可共同探讨问题的朋友。允许学生发表各种见解,包括意见相左甚至错误的见解; 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 教师自己没有把握回答的问题敢说 “不知道”; 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信赖。在教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己。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真实情感基础上注重引导的策略

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学习基础差兼之无升学压力,易造成无目标、学风差的普遍现象,从而引发一系列事端。因此,实施和谐教育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个人的完善发展,班主任要不拘泥于单一评价,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点。切忌批评过多,造成师生情绪对立,不利于教学相长。

现身说法的鼓励,更容易引发学生共鸣。班里有几个学生家庭经济情况较好,花钱大手大脚,家长意见挺大,谈心、批评均无明显成效。恰好兄弟班级一名学生,由于常年生病,家徒四壁, 其父为其求医过程中发生车祸,导致骨折。了解到这一情况,我组织这几位学生到生病学生的家中开展志愿者活动, 一向啥都不在乎的几个孩子,出奇的乖巧、安静。回校后以这几个孩子为骨干, 组织了全校救助捐款活动,后来这几个孩子彻底改掉了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

三、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和谐人格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和谐的教育就是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平衡地配合起来: 一种职能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素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社会阅历跨度较大,差异较大,突出特点是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而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自负和自卑心理又是制约多数学生发展的最大桎梏。因此,重视学生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对人格养成的重要性, 是和谐教育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集体荣誉感可使学生的注意力由过分关注自身的劣势转向发挥自身的优势,让他们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和位置,潜移默化地把自我意识适当转变为集体观念,提高积极性。同时老师还需注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卑心是看似相反的两极,实质都在于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 但本身素质的差异性导致了这种矛盾心理。班主任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认真分析每名学生的优缺点,促其成材。

四、把对学生前途负责贯穿到学生就业观念转变中

学生毕业前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鉴于就业压力,一般会对就业、 择业怀有恐惧心理。因此,班主任这阶段的首要工作是稳定学生的情绪,帮助学生克服心理恐惧,多向学生介绍择业常识,组织模拟招聘,积极推荐,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择业技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脚踏实地地去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上一篇:对外经济发展下一篇:中华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