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描写的作用十篇

2024-06-21

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1

一. 所见:乱花渐欲迷人眼

1. 色彩细节

看下面一段对人物的色彩细节描写:

虽然她的皮肤非常细致, 颜色却非常接近古铜。她的眼睛有点斜, 可是非常深沉……露出来的一排牙齿白得像刚刚去了皮的杏仁。她的头发可能很粗, 不过非常黑, 黑得像乌鸦的又长又亮的翅膀, 发出一种蓝色的光彩。—— (梅里美《卡尔曼》)

上段文字中, 有多种色彩如“古铜”, “白”, “黑”, “亮”, “蓝色”, 从这些色彩细节中, 我们可以推测作者描写的对象是一位健康、有着一头乌黑秀发的美女, 她的笑容一定很灿烂。

2. 形态细节

形态既包括事物静止的固定的形状, 也包括事物运动变化着的情态。细节描写可以选取人物、景物形态的独特之处, 加以细致的刻画描写。

请看下面一段人物形态的细节描写: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 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 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 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红楼梦》第三回)

这段文字选取眉、目这个细节来描写, 写形;选取“泪光”、“娇喘”、“行动”这些细节则是写态, 一静一动, 动静结合, 把一个袅袅婷婷的林妹妹形象刻画得传神自然。

二. 所闻:隔叶黄鹂空好音

生活中的声响很多, 我们也可以从听到的声响中选取典型的能冲击人心灵的声音进行细节描写。

闭上眼睛, 先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泉声叮咚, 鸟儿啁啾, 细雨淅沥, 秋风飒飒……再倾听我们人类自己的音乐, 恩雅的声音悠远而神秘, 像一个精灵, 把圣洁的天国之音送入人的灵魂深处, 涤净人心中的不安与烦躁……

请看下面的例子: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作者运用比喻, 把琵琶声的变化多端形象地描绘出来, 让人能真切地感受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 仿佛我们也置身其地在听她弹奏。

三. 所感:喜怒哀乐总关情

所感, 就是人们由自己的经历、见闻而产生的感受、感慨。喜、怒、哀、乐、忧、思、惊等都属于所感的范围。

请看下面的例子:

黛玉听了这话, 不觉又喜又惊, 又悲又叹。

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 素日认他是个知己, 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 其亲热厚密, 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 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 既你我为知己, 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既有“金玉”之论, 也该你我有之, 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 虽有铭心刻骨之言, 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 病已渐成, 医者更云:“气弱血亏, 恐致劳怯之症。”我虽为你的知己, 但恐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的知己, 奈我薄命何!

这一段复杂的心理过程, 是黛玉听到宝玉在人前赞扬她而感发的。作者从喜、惊、叹、悲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细致地描写, 让人洞悉了黛玉的内心世界。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细节描写之外, 还有对人的触觉, 味觉, 嗅觉等细节进行的描写。

如冯德英的《苦菜花》中描写一对情人握手的感受:

花子的一只手任他使劲的握着。她觉得, 那长满老茧的粗糙大手, 是那样有力, 那样炽热。而老起也感到她的劳动的有力的手, 是那样暖和……这一对人, 好像不是伫立在严寒的雪夜里, 而是置身在火树银花的环抱之中。真的, 那凛冽的西北风, 他们明明觉得是和煦的春风, 而那飘舞的雪片, 都是新鲜的花瓣。

上段文字中, 两人由握手这一亲密接触而产生了许多心理上的美妙变化。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他们握手后的感受, 严寒的风雪对他们来说却是春暖花开。

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2

一、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 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人物塑造方法, 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 让读者欣赏评价。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 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

1.写外貌, 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与神韵。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作者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 从而也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毒害之深。在她这里, 一切都是夸大了的, 是根据自己的实利考虑变了形的。她一出场, 发出的就是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 这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她的面貌特征也是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练就了一个“薄嘴唇”“能说会道”, 脸相却迅速衰老下来, 只留下一个“凸颧骨”, 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 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实际上她早已失去了自己的自信心, 失去了做人的骄傲, 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尊重她。

2.写语言, 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 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中有两段非常好的细节描写:

范进因没有盘缠, 走去同丈人商议, 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 骂了一个狗血喷头, 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 就‘癞蛤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 就是中相公, 也不是你的文章, ……像你这尖嘴猴腮, 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 就想天鹅屁吃!……”

……

胡屠夫作难道:“虽然是我女婿, 如今却做了老爷, 就是天上的星宿。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

这两处语言描写, 把胡屠户一副无耻的嘴脸刻画得十分逼真。既有前面臭骂范进尖嘴猴腮的话, 也有才学又高、品貌又好的赞扬。把“小女在家长到三十多岁”一提, 胡屠户的话越发显得不知羞耻。

3.写动作, 应精选动词, 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朱自清的《背影》里有一段父亲买橘的动作描写: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段文字作者运用了“探”“穿”“爬”“攀”“缩”“倾”六个动词, 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地表现了父亲买橘时穿越铁路、攀爬月台的艰难和努力, 衬托了父爱的伟大。

4.写神态, 应抓住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生动的描摹。

(1) 表现不安。如《孔乙己》中的一段神态描写:

他们便接着说道, “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 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孔乙己深怀科举失败的隐痛, 不幸这隐痛又被别人戳到, 他那点可怜的自尊簌簌跌落。这里的神态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出他内心隐痛被戳到时的痉挛、挣扎。

(2) 表现悲愤。如茹志娟《百合花》中对新媳妇的描写:

新媳妇这时脸发白, 劈手夺过被子, 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 半条盖在他身上。

(3) 表现惊恐。如《我的叔叔于勒》中写菲利普夫妇得知卖牡蛎的老水手是于勒时的神态: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 两眼呆直, 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

5.写心理, 也应抓住细腻的地方进行描写。刘和刚演唱歌曲《父亲》时, 评委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歌词写道: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词内容完全是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而“抚摸你的双手”“鬓角露了白发”“眼角上添了皱纹”就是几个生动的细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 这首歌才打动了所有的人。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 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 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文中四次提到“军大衣”, 而“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 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 而是遮掩因辱骂将军而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 不仅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而且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三、使主旨得以升华

文学作品中人称的变化这一细节也能深化主题,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一个细节, 就是鲁迅回到家见到闰土那一瞬间, 闰土“态度终于恭敬起来, 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个细节使作品大放异彩, 主题也因此更为深刻。另外, 人物的衣饰也能折射出时代的背景。《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衣饰的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段描写, 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 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 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 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就活现在我们眼前, 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毒害。由孔乙己的破长衫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 真可谓一叶一世界!

其实, 古人也深悟细节生情之三昧。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 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 至琐细, 至无关紧要, 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 匪不流涕矣。”

文学作品中如果没有细节, 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不能称之为艺术, 也不值得欣赏品味。细节可以让一花一木现出光彩;细节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作为教师, 也应当引导学生展开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抓住身边的每个细节, 去寻找生活中、学习中的美。

参考文献

[1].顾霞光《课文里的“瞪眼“细节》,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5期。

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3

一、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例如《范进中举》一文中的多处细节描写,就有力地刻画了胡屠户这一人物的性格特点。范进中举后,喜极发疯,待他清醒后,在回家的路上,“胡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里“低着头”的细节描写,不但表现了胡屠户心灵的卑劣,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范进敬畏的真诚。“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理念影响着封建社会的所有人。一路上替女婿扯了几十回衣服的细节描写,生动画出了胡屠户善于讨好,趋炎附势的性格特点,也与前面胡屠户奚落、鄙视范进的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这个封建市侩小人的丑恶灵魂。

文中最精彩的莫过于文章末尾对胡屠户接受范进“赠银”的细节描写。当范进把六两多银子递给胡屠户,“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胡屠户非常贪财,但又不能不推让一下,他贪婪而又虚伪,显得非常可笑。这些细节描写都明显地体现了他的内心活动,屠户见财心喜,“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他假意推让,又生怕弄假成真,生怕已经到手的银子又失去了,所以他推时仍攥着拳头,而且动作那么不爽快,是慢吞吞地“拿过来”,可见他口是心非。一听范进真心相送,他就再不客气,动作又是那么快,“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这些细节描写,使这个见钱眼开、虚伪做作的市侩小人丑态跃然纸上,使其性格特点刻画得惟妙惟肖。

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例如《麦琪的礼物》一文中,作者对德拉和杰姆这对贫穷的小夫妻家中两扇窗户中间的“一面壁镜”的细节描写,就起到推动故事情节的作用。德位夫妇经济十分拮据,而时间又是那样紧迫——“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因为按习惯夫妻在圣诞节要互赠礼物表示爱意,德拉希望送给丈夫一件“精致、珍奇的真正有价值”的礼物。然而我们的女主人公德拉因为无钱给丈夫买礼物而陷入了悲痛,她“倒在那张破旧的小榻上”急得“大哭了一场”,看样子,想给丈夫买礼物的梦想就要落空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女主人公一筹莫展,读者也为之焦急同情之时,作者让女主人公“突然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了镜子面前”。镜子使女主人公看到了实现自己计划的希望——那使“皇后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的“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的秀发!你看,“她的眼睛晶莹明亮”了,她显然是打头发的主意。作者巧用这一细节描写,使读者意识到女主人公对爱情是如此的忠贞,对丈夫的爱是如此的真挚!

故事情节让女主人公真实地犹豫了一会儿后,“裙子一摆,她飘然走出房门,走下楼梯,来到街上”,“她把所有的商店都搅翻了一遍”,终于买到了一条白金表链,圆了自己送给丈夫礼物的梦想。

当女主人公买了表链回到家之后,“她仔细而苛刻的对着镜子照了又照”,想尽量把自己因失去美发而失去的美貌打扮得更漂亮些,以此来换取丈夫对她一如既往的爱情,她等着丈夫的归来。文章至此,故事情节已经推向高潮。因此说,这面镜子在本文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突出文章的中心

例如《故乡》一文中,作者对闰土、杨二嫂、水生三人的细节描写,就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文章写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筛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住的英雄。20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经变得“又粗又笨”。更可怕的是他心灵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

杨二嫂:20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人称“豆腐西施”;20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

水生:正是一个20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宏儿招他玩,他“松松爽爽同他一路出去了”(闰土却恭敬地叫“我”“老爷”)。

从闰土“脸”“手”的变化,“老爷”的称呼,“求神拜佛”的行动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中,深刻有力地表现了以闰土为代表的旧中国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是怎样被封建社会扼杀的这一中心。

从杨二嫂年轻时人称“豆腐西施”到在“我”搬家时,总想捞点什么东西的细节描写中,不正有力地说明纯真人性被扭曲了的这一主旨吗?

从水生“正是一个20年前的闰土”一句中的“20年前”这一细节中,不同样有力地表现了旧中国封建社会苦难的轮回这一主题吗?

可见三人的细节描写,在突出文章中心方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细节描写的作用不只以上三点,还有“渲染环境”、“使故事情节真实可靠”、“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画龙点睛的效果”等等,在此不一一例说。

总之,只要细节描写运用恰到好处,一定能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感染力和生命力。

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4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外貌、心理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

二、成功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推动)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生动的细节描写,有助于折射广阔的生活画面,表现深刻的社会主题。细节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三、细节描写的分类及作用 1社会和自然场景的描写。

例如:(1)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都德《最后一课》)

作用:对社会环境的描述,简单、真实地交代自己的国土已被敌人占领。在法兰西绿草如茵的土地上,敌人在这里操练和践踏,大煞了这个法国东北部小镇幽美的风景。这个细节,向读者揭示“最后一课”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2)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远处。(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3)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2)和(3)景色描写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了菲利普夫妇在见到了于勒前后的不同心境,并用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句(2)较明快,表现他们快活而骄傲的欢愉心情。句(3)较灰暗,显示了他们满怀失望与沮丧的心情。

2、穿着打扮的描写。

例如:(1)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作用:描写长衫又脏又破,长期不洗不补,既说明孔乙己很穷,只有一件长衫,又说明他很懒,连洗补衣服都不肯动手。不肯脱下这么一件长衫,是惟恐失去他读书人的身分。这个服饰的细节描写,揭示了孔乙己懒惰而又死爱面子的特征,把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思性格和所受教育揭示得十分深刻。

(2)这藤野先生,据说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鲁迅《藤野先生》)

作用:是留级学生讲关于藤野先生的掌故,一方面表现藤野先生的生活俭朴,一方面表现他的生活随和、不拘小节、马虎、不讲究的性格特征。3.语言的描写。

例如:(1)母亲也常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情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表现菲利普夫妇听说于勒在外边发了财,因于勒的经济地位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把改变家庭拮据局面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天天盼望他能早日归来。充分表现了菲利普夫妇的自私、贪婪、庸俗、冷酷和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同时又对情节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多吃,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就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作用:这是母亲的冠冕堂皇之辞:在两个女儿和女婿面前,显得既爱惜自己,又关心别人;既疼爱孩子,又注意教育;实质却是既顾及面子,又节省开支。把她虚伪、吝啬的心理和性格暴露无遗。

4.动作细节描写。

例如:(1)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鲁迅《孔乙己》)

(2)他不回答,„„便排.出九文大钱。(鲁迅《孔乙己》)

作用:两句中,“罩”这个动词准确地描写出孔乙己在自己不多的茴香豆中分给孩子们一一颗,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不肯离开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和无奈的动作,表现出他

心地的善良。“排”的动作活灵活现地揭示了孔乙己明明穷得要命却还要摆阔的迂腐性格。

(3)“„„叶尔德林,帮我把大衣脱下来,„„真要命,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契诃夫《变色龙》)(4)“哦!„„叶尔德林老弟,给我穿上大衣吧„„好像起风了,挺冷„„。”(契诃夫《变色龙》)

作用:“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是奥楚蔑洛夫身分的象征,是他装腔势、用以吓人的工具,“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理。一“脱”一“穿”的细节,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5)“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给那个拉车的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作用这段描写形象地体现了伯父和爸爸关心、热爱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扶、蹲、跪、夹、洗这一系列细小动作的描写充分说明了伯父的细致、热心。5.心理细节描写。

例如:(1)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魏巍《我的老师》)

作用: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表现一个小学生内心对老师的感激到了极点

《药》的细节描写技法例析 篇5

一、简勾式细节描写

[例文]“喂!一手交钱, 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 站在老栓面前, 眼光正像两把刀, 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 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 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评析]这个抓住特征简笔勾勒的细节, 仅两个长句, 比喻生动, 夸张合理, 既画外貌, 又择言行, 刽子手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他亲手杀害了革命者, 且用志士的鲜血卖钱愚人。外貌表现了他的凶悍, 语言说明了他的贪婪, 而行为则更突出了他的残忍。作者俨然一位深谙丹青的画家, 寥寥数笔, 便把康大叔的丑恶相貌刻画得维妙维肖, 入木三分。

二、比喻式细节描写

[例文]路的左边, 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 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评析]细节描写中的设喻作比, 贵在新奇, 意蕴精深。小小绍兴城外的一片官地, 埋着像夏瑜一样因反抗封建统治、民族压迫而惨遭杀害的人、死在狱中的人以及在贫病交迫中死去的穷人, 其坟“层层叠叠”, 足见压迫之烈。更令人叹服的是作者将如此多的坟茔比作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既形象又寓义精警:统治者的寿命是建筑在受压迫、受剥削的人们的死亡之上的。运用艺术形象有力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 喻省世人。

三、烘托式细节描写

[例文]秋天的后半夜, 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 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 什么都睡着。

[评析]这是一段关于景物的细节描写。作者以如椽之笔, 开篇便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黑暗而冷寂可怖的秋夜图。旧时处决犯人, 多在秋天。选拟在“月亮下去”, “太阳还没有出”, “夜游的东西”偶有出没的“后半夜”, 不仅写出了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 渲染了夏瑜就义时的阴森, 为主人公的出场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定下了悲凉的基调;同时也揭露了晚清统治者杀害革命者的卑怯心态及罪恶行径。真可谓一石多鸟, 独得其妙。

四、对比式细节描写

[例文]老栓慌忙摸出洋钱, 抖抖的想交给他, 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 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 一把扯下纸罩, 裹了馒头, 塞与老栓;一把抓过洋钱, 捏一捏, 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

[评析]运用对比的方法, 将两个人的行为放在一起加以对照, 通过“慌忙摸出”、“抖抖的”、“不敢去接”、“踌躇”的种种表现, 刻画了华老栓的老实与善良。而康大叔呢, 当老栓不敢去接他递过来的血淋淋的人血馒头时, 便焦燥地高声相催;见老栓还犹豫, 便“抢”过灯笼, “扯”纸罩, “裹”馒头, “塞与”老栓, “抓”过洋钱, 不放心地“捏一捏”。连续的野蛮动作和“这老东西”的谩骂, 活脱脱地画出了刽子手的凶恶与贪婪。两相对比, 形象鲜明, 褒贬强烈。

五、象征式细节描写

[例文]华大妈……再往上仔细看时, 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 围着那尖圆的坟顶。花虽不很多, 圆圆的排成一个圈, 不很精神, 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 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 零星开着……

[评析]在小说的结尾部分, 鲁迅先生精心安排了这一细节, 造成了异峰突起的气势, 发人深思。夏瑜坟顶的花环, 是对革命者为正义英勇献身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褒奖, 具有隽永的象征意义:革命先烈的精神永驻, 它寄托了世人的哀思, 体现了作者的乐观精神, 又给读者以振奋的力量。

六、内现式细节描写

[例文]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 仿佛一旦变了少年, 得了神通, 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 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 天也愈走愈亮了。

[评析]善良而愚昧的老栓, 在去“买药”的路上, 想到买回不易得到的灵丹妙药———人血馒头, 医好儿子的痨病, 给他和他们的家庭带来许多欢乐和希望, 心里高兴, 浑身是劲, 简直有返老还童的感觉。读者之所以能准确地把握老栓此时“愉快”而“急切”的心理, 是通过他对“冷多了”的屋外天气竟有“爽快”的感觉, 对黎明前的黑暗却有路“明”天“亮”的认识, 年老体弱, 黑夜走路而“跨步格外高远”。这就是文学大家善用精用的通过人的行为表情显现其内心活动的细节描写技法。

谈鲁迅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篇6

一、描摹外貌凸现形象

外貌描写是正面刻画人物的一种写作方法,主要是对人物的容貌、体态、神情和服饰的描写。外貌描写是细节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成功的外貌描写能很好地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只要抓住人物外貌上的某一特征进行渲染性的细节描写,就能凸现人物形象。例如,鲁迅在小说《祝福》中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肖像: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她“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这段肖像白描,表明她是一位勤劳正统、性格内向、本分善良、身体健康的农村妇女,又是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年轻寡妇,因家境贫困及难言之隐而外出打工糊口,希望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改变她眼前的命运。第二次到鲁四老爷家时,“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段肖像白描表明,她在经历了被迫改嫁、丧子再丧夫、大伯收屋等一系列残酷生活变故的打击之后,精神上受到了莫大的摧残,特别是丧子之痛,更使她难以承受,忘却不了的悲哀促使她未老先衰,逐渐变得恍惚健忘起来,对生活也失去了希望;第三次到鲁四老爷家时,“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的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这段肖像白描,表明祥林嫂在经历了一生悲惨遭遇之后,最终沦为乞丐,流落街头,她对生活已完全绝望,变成一个丧失劳动能力、精神麻木的苦人。就这样,祥林嫂大半生的悲惨经历被浓缩在三段形神逼肖的白描之中,使不同时期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二、鲜活语言彰显个性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语言描写总是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印象。如《故乡》中的“豆腐西施”杨二嫂一出场就说:“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不认识了吗?我还抱过你咧!”,“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罢。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阿呀呀,你放了道台,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大轿,还说不阔……”这些语言鲜活细腻,准确辛辣地刻画出杨二嫂尖刻势利,贪婪自私的小市民那卑劣、刻薄的个性。

三、渲染动作展现内心

动作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最为重要、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人物正是在言行中站立起来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对动作的传神描绘,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突出地展现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鲁迅作品中最突出的例子动作上的细节描写是阿Q被“验明正身”前的一处精彩之笔:

“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地说。

‘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

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死到临头了,还要竭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力图向人们展示着他的“才华”,这就向人心酸地表明:阿Q依然是阿Q,辛亥革命没有使他在精神上获得新生。

总之,作为一种描写手法,细节描写在鲁迅的笔下被运用得十分娴熟,得心应手。由于成功运用了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从而生动鲜明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主题思想,增强了情节发展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细节描写,升华主题 篇7

什么叫细节?简言之, 它是指文学作品中描绘人物、事件或环境的最小组成单位。什么叫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细节的刻画, 是对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或周围事物、环境某一细微特征所进行的具体而细致的描绘, 是文学作品完整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和环境、景物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常见的作用表现如下。

一、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

在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塑造人物的方法。它往往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丑恶和盘托出, 让读者欣赏评价。要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就要采用多种恰当的方法对人物进行细腻传神的描写。

1. 写外貌, 应力求写出人物的风度、气质与神韵。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吓, 赶忙抬起头, 却见一个凸颧骨, 薄嘴唇, 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 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 张着两脚, 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这是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作者运用肖像描写、细节描写, 把杨二嫂尖酸、刻薄的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 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毒害之深。在她这里, 一切都是夸大了的, 是根据自己的实利考虑变了形的。她一出场, 发出的就是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 这是她不感惊奇而故作惊奇的结果。她的面貌特征也是在长期不自然的生活状态中形成的。她一生只练就了一个“薄嘴唇”, “能说会道”, 脸相却迅速衰老下来, 只留下一个“凸颧骨”, 没有了当年的风韵。她的站姿也是不自然的, 故意装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 实际上她早已失去了自信心, 失去了做人的骄傲, 但又希望别人看得起她, 尊重她。

2. 写语言, 应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语态, 让个性化的语言充分展示人物性格特征。

孙犁的《荷花淀》中有一段非常好的细节描写:

女人们到底有些藕断丝连。过了两天, 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 大家商量。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 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 得和他说说。”

“听他说, 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

水生的女人说。

“哪里就得那么巧, 我们快去快回来。”

“我本来不想去, 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这段商议探夫的简单的对话描写中, 没有一句表达的不是对丈夫的思念牵挂之情, 又生动地表现出她们每个人鲜明的个性。

3. 写动作, 应精选动词, 对其行动过程进行生动的描摹。

4. 写神态, 应抓住人物的面部表情进行生动的描摹。

5. 写心理, 也应抓住细腻的地方进行描写。

刘和刚演唱歌曲《父亲》时, 评委张也和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这首歌为何如此感人?我们看看歌词: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词内容完全是一段心理活动描写, 而“抚摸你的双手”“鬓角露了白发”“眼角上添了皱纹”就是几个生动的细节,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 这首歌才打动了所有的人。

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契诃夫《变色龙》中“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 是奥楚蔑洛夫身份的象征, 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 文中四次提到“军大衣”, 而“脱”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热, 而是“判”错了狗, 急得浑身冒汗的胆怯心理。“穿”大衣的动作表现的不是天气冷, 而是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一“脱”一“穿”的细节, 不仅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而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三、使主旨得以升华

文学作品中人称的变化这一细节也能深化主题, 如鲁迅的《故乡》中有这样一个细节, 那就是鲁迅回到家见到闰土那一瞬间, 闰土“态度终于恭敬起来, 分明地叫道:‘老爷!……’”这么一个细节使作品大放异彩, 主题也因此更为深刻。另外, 人物的衣饰也能折射时代的背景。《孔乙己》中对孔乙己衣饰的描写:“穿的虽然是长衫, 可是又脏又破, 似乎十多年没有补, 也没有洗。”这段描写, 抓住了“长衫”这一典型细节, 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 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 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就这样活现在我们眼前, 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由孔乙己的破长衫而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的毒害, 真可谓一沙一世界, 一花一天堂。

古人早已深悟细节生情的道理。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有归有光怀念早逝母亲的细节描写:“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这极普通的动作描写, 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 却如林纾所言:“震川之述老妪语, 至琐细, 至无关紧要, 然自少失母之儿读之, 匪不流涕矣。”

巴尔扎克说:“当一切的结局都已准备就绪, 一切情节都已经过加工, 这时, 再前进一步, 唯有细节组成作品的价值。”“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文学作品中如没有细节, 就等于人没有了血肉, 失去了光彩一般。没有细节的文学作品就不能称之为艺术, 就谈不上去品味去欣赏。细节可以让一花一木现出光彩;细节可以让肤浅走向深刻;让枯燥走向生动。朋友们, 让我们展开广泛的联想和想象, 抓住身边的每个细节, 去寻找生活中、学习中的美吧, 因为细微之处显真情。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之友, 2010, (341) .

[2]顾霞光.课文里的瞪眼细节.毋小利.小说知识.

作文中的细节描写 篇8

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契诃夫的《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四次穿脱作为沙皇“警犬”标志的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把主人公在公众面前装腔作势、耀武扬威,在上司面前惶恐惧怕、身价如狗刻画得活灵活现,读罢令人拍案叫绝。《范进中举》中“不想胡屠户虽然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心里到底还是怕的,那手早颤起来,不敢打到第二下……胡屠户站在一边,不觉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这一段细节捕写,寓讽刺于夸张,传神地把胡屠户的市侩嘴脸和无知品性表露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讽刺效果。

细节描写还是表现主题的重要艺术手段。《阿Q正传》中,有一段阿Q临刑前画押的经典细节描写:“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只是抖,于是那人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平生的力画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结果成了瓜子的模样了。”这个动作细节,具体,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阿Q的性格特点——直到死还恪守着白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当人们读到这一细节描写时,准又能不觉得阿Q的可笑、可悲、可怜?又怎么会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进而深思国民的劣根性呢?又如,在《孔乙己》中,掌柜四次反复强调“还欠十几个钱一,极其鲜明地刻画出掌柜自私冷酷的嘴脸,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含蓄地说明了孔乙己悲惨命运的必然性,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和想像空间。

许多文学作品中成功的细节描写,为增强语言的生动性,还恰当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于法,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有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藤野先生》中,“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这段文字中把“清国留学生”的辫子“高高耸起”,夸大比拟为“富士山”,形象突出,突现了他们的庸俗丑态、腐朽糜烂,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厌恶反感和鄙夷之情。

我们在具体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时,要注意:

①要注重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细节不真实,编造的痕迹明显,便会严重削弱文章的表现力。要做到写作中细节真实,平时就要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生活积累。

⑦要注意精心选择。要明确细节捕写的H的,根据需要选择要刻画的细节进行精当的描写,如果所选细节平淡,缺乏典型意义,就不能表现甚至会有损人物形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③细节虽好,但描写不力,如同厨艺不精,糟蹋了美味的食物一样。在细节描写中,我们要锤炼字句,选择恰当的词语,以期以少胜多,乃至一字传神,切忌繁琐的描写。

阅读训练《钟点工》(P51)[参考答案]

1、①工作繁多;②要求苛刻;③工钱很低。(或:工作繁,要求高,工钱少)

2、①不能把对于做事方式的批评与个人恩怨混为一谈。②工作其实没有好坏之分,能否干好取决于你;你要决定工作的好坏,不要让工作决定你的一切。(意思相近即可)

3、因为在爸爸的教育下,“我”转变了对雇主、对工作的态度,女主人对“我”也越来越好。

4、回答能与不能都可以。这句话的作用是提醒了“我”并印证了“父亲非常敬业”,所以父亲的话在“我”心中特别有分量和有影响力。解释理由时要结合这点来谈。

5、不是:因为爸爸对“我”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父亲的言行教诲是“我”转变态度干好钟点工的最直接的原因。

描写细节的句子 篇9

2、夏天的下午,我坐在窗前做作业,抬头看见乌云密布,天灰蒙蒙的。突然,一阵狂风刮来,顿时,飞沙走石,树枝乱摆。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雨点一开始像一串串珍珠,转眼间,便变成了倾盆大雨,不一会儿天空中就挂起了一望无边的雨帘。大街上,屋顶上,走廊里,都成了雨的世界。雨点打在窗上,不是哗哗的声音,而是啪啪的响声;落在身上,觉得像一块块橡皮打在身上,又痛又痒。

3、感伤于午写时的你趴在桌上小憩,为了批改两个班共100多篇作文,你竟用方便面代替了午饭,然后耐心细致地为我们批改作文,直到上课,拖着疲惫的身体,您脸上写的却不是疲倦,而是辛苦后的微笑,对于学生,您从未把自己的伤感带到课堂上,每当看到你黑着的眼圈,我总是默默哭泣,不为别的,只为有一个不知道是全世界还是全宇宙最好的老师。

4、那是由两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表演的转伞杂技。节目开始了,只见一个小女子蹲下射,另一个女孩稳稳地踩在肩上。蹲下去的女孩慢慢地直起身,两个人手依然保持平衡的样子。只见,下面的小女孩慢慢拿起伞递给了踩在自己肩上的小女孩,凌空转起了伞。就这样,一支两支……伞在她们的手里又一次转了起来,旋转的小伞就像一支支翩翩起舞的彩蝶,两个纤细的身躯轻盈地移动变换着各种姿势恰似优柔的柳枝,蝶绕枝飞,是那样的和谐,完美。

5、三个小家伙竟能够跳上椅子了!它们从椅子上爬到桌面上来,仿佛也在享受这和谐的气氛,小家伙们又跳到窗前,仰起头望蓝天,一会儿,其中一只从窗台蹦到桌面上,向四下里望了望了,竟爬到一个小壶上面坐了下来,自豪地发出了咪呜的一声叫,窗台上的两只小猫便一齐回过头来看,显出无比惊叹的神色。不知何时老猫已站在桌下,它抬头望着自己的三个孩儿,发出不知出自怎样动机的咪呜声,三个家伙忙往桌子下看,壶上那个小家伙歪着头,下颚把勃子上的毛压得皱了皱,瞪着两眼瞅着伫立在桌下的母亲。

6、我们先拿篮,像农民伯伯一样挽起了裤角,来到了大棚,棚里红的黄的和青的西红柿挂满了秧,我一边走一边扒开伸到外面的枝条,“这儿有一个又红又大的!”我一边嚷着一边奔向它,踩着泥泞的田间小路,拨开枝条,猫着腰伸手摘了下来,放在竹篮里。“哎!农民可真是太辛苦啦,我们还真应该珍惜他们的劳动果实!”我感触很深地对妈妈说。

7、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睡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8、这时,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猛的一抬头,看见肖大名正从讲台上走下来。他立马又紧张起来。他的目光四处移动,似乎在搜寻什么,他是那么的不安,甚至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然后他又把头低下去,好像怕被别人看见似的。他的十个手指头不停地搓来搓去,一会儿便被汗水打湿了,滑滑的。

9、那个运动员,在沙坑前做着准备活动,弯弯腰,踢踢腿,做两个开蹲。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下一位”,裁判叫道。那位运动员走到起跑线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形成“弓”字步,双手托地。眼睛睁得大大的,像一只猎豺找到了猎物,准备进攻。“砰”的一声,运动员似箭般冲了出去,才开始是慢慢地,稳重的慢跑。到了中间那条红白相间的我,他的后面似乎有人在推,开始加速,脸上的笑容也不见了,换成一副严肃的表情。到了最后一条红白相间的线,用尽全力,脚上像了动翅膀,飞奔踏板。在左脚踏上踏板的时候,时间似乎凝住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只见他用力在踏板上一蹬,随即蹦高半米,在空中划过一个漂亮的圆弧,坠入沙坑,双腿弯曲整个人蹲在那里,双手握拳在腰旁。

10、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11、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有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12、我们很快看见有一个长满爬山虎的大院,院外还种有月季海棠和翠绿叶的樟树。走进大楼,我们感觉到读书的氛围,楼的侧面挂着两幅关于宣传读书的水墨画和大楼的示意图,楼上的借书大厅有许多人正在翻阅图书,十分安静。

13、突然,我发现地上有一只死了的蟋蟀,我好奇地走了过去,一只小蚂蚁正在朝这边走来,它似乎看见了这个庞大的目标,爬上前去,左看看右看看,决定要把这只蟋蟀拖到蚂蚁窝里。看到这里,我心想:真是一只自不量力的蚂蚁!小蚂蚁用自己的身体用力地向前推,可推了又推,蟋蟀还是纹丝未动,我不禁大笑起来。这时,小蚂蚁的伙伴们全都来了,我大吃一惊,怎么会有这么多的蚂蚁?小蚂蚁们把蟋蟀一齐用力地向前推,蚂蚁我就在前方不远的地方,小蚂蚁们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一起吧蟋蟀推到蚂蚁窝里。看到这里,我不禁对小蚂蚁们有了敬佩之情。这时,我想到了中国女排,她们就是靠着小蚂蚁们的这种“团结就是力量”的精神,为中国多次获得了金牌。

14、他们有着黑玫瑰一样的皮肤,历经艰辛而依旧坚定的眼神,铁铲,锤子一些工具静置其旁。我看得呆住了,是啊,这风景就是像他们这样的人创造的,为了完成一次这样的风景,他们要遭受多少次来自烈日的炙烤呢,他们耗费了多少青春呢 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农民工,他们是这风景的创造者,他们也是时代的奠基者。也许他们没有很遥远的梦,只希望给家庭带来未来,于是来到这他们陌生的城市,闻着这沉重的城市的气息,做着他们那卑薄的工作。但是他们的存在,就是这座城市的根,没有他们,这座城市的风景,高耸的大楼,艳丽的闹市,葱郁的绿化也就会轰然破碎。他们的心维系着家庭与国家,让彼此心脏的跳动,激情而有力。

15、哦!原来他们是从农村到我们小区卖菜的。厚厚的棉被掀开了一角,我立刻把目光朝向了棉被下的蔬菜,棉被下有着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蔬菜。翡翠一样晶莹的大白菜,女孩子脸蛋一样娇红的西红柿,鹅黄色的韭黄,翠绿色的蒜苗,他们都是那么鲜嫩欲滴。我快步跑上前问道:“伯伯,这些蔬菜都是从哪儿运来的?”“杏林啊。”“哇,好远啊,他们肯定很早就要起来……”我自言自语的嘀咕了起来。那个伯伯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我们四点半到五点就要起床。”“那么早,要是我的话……”我又犯起了嘀咕。

16、每一个新的起点,都会是一次新的体验。在小学里,我们拥有了人生中第依次接触社会的体验:第一次捉迷藏第一次被老师罚站第一次忘带作业……在中学里,我们会拥有更多的体验,以此来丰富自己的人生:第一次做化学实验第一次做生物标本……这些第一次给我们带来的或喜或忧,或酸或甜,但都可以让我们增长见识丰富生活增添情趣……生命因第一次而精彩!

17、记得进培训班的第一天,教练就扯着嗓门,板着脸,神情严肃地对我们说:“我是你们这期培训班的教练,我只给你们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以后每位学员必须通过自由泳的考试,大家听到了吗?”天呢!两个月!这对从未下过水的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听,听……,听到了。”我的心不禁打起颤来。我意识到,我遇到了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但既然选择了它,我就必须跨过去!

18、懊悔过了,又是一次和妈妈的风雨大战。中午,妈妈坐车跑了四五公里回来专门为我做饭。而在饭桌上小谈时,又因为某些事情而和妈妈大吵,摔筷子,碗里剩下半碗饭,转身走进自己的房间,啪!把门砸得巨响。妈妈只有孤零零的吃完剩下的饭菜。妈妈去上班时,仍用甜美的声音和我道别,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那时我气也消了,也甜甜地和妈妈说“再见”。

19、过了一会,来了一个五十多岁农民模样的人,他骨瘦如柴,身上穿着一件蓝色的大衣,下身穿着一条淡色的长裤。他那顶黑帽子同那油光发亮的脸简直叫人分辨不出来,一双目光柔和的眼睛显得很突出,在嘴角上带着微笑时,露出微微发黄的牙齿。手背粗糙得像松树皮,裂开了一道道口子,手掌上磨出厚厚的老茧。他拽了拽棉被上的四个角,回过头来大声的吆喝起来:“卖菜喽!新鲜的蔬菜喽!有芹菜青菜包菜西红柿……”

细节描写的作用 篇10

一篇小说, 如果离开细节去刻画人物, 就缺乏感染力和说服力。只有精确真实的细节描写才能塑造出鲜活灵动, 有血有肉,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林冲在闲走间遇见旧知李小二, 在回答小二“恩人不知为何事在这里?”时, 林冲指着脸上道:“我因恶了高太尉, 生事陷害, 受了一场官司……”后来到了小二家里, 林冲又说“我是罪囚, 恐怕玷辱你们两个。”林冲本是东京汴梁八十万禁军教头, 武功高强, 衣食无忧, 生活美满, 因妻子貌美, 与高衙内发生冲突, 进而得罪了高太尉, 被刺面发配沧州。本是由于高俅生事陷害才遭此劫难, 但与李小二谈及此事时却硬是咽下了这口恶气, 默默忍受了一切:痛苦、侮辱, 还有冤屈。他把事情归咎为自己“恶” (冒犯、触怒) 了“高太尉”, 甚至自称“罪囚”, 这里最为充分地表现了林冲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一味忍让的性格特点, 此其一。他善良天真地幻想着服刑期满, 回家与妻团聚, 但是当李小二把从东京来的尴尬人请管营、差拨鬼鬼祟祟吃酒、谈话的情形告诉恩人时, “林冲大怒”, “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 带在身上, 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 “街上寻了三五日”, 作者对人物神态和动作的细节描写表现林冲奋起反抗的勇气和决心, 此其二。当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谦等人的阴谋诡计时, “轻轻把石头掇开, 挺着花枪, 左手拽开庙门, ”“林冲举手, 肐察的一枪。”“劈胸只一提, 丢翻在雪地上,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 七窍迸出血来, 将心肝提在手里”。这些细致形象的动作描写显示豹子头林冲刚烈勇武的侠义精神, 真是大快人心, 酣畅淋漓, 这种感受既是读者的, 更是林冲的, 他彻底放弃安心做囚的幻想, 走上了与仇人, 与朝廷的彻底决裂之路, 此其三。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都在昭示:林冲在血的事实面前, 他忍辱求安, 只想平安地过普通人生活的幻想彻底破灭, 他的性格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再到彻底决裂的变化, 有如凤凰涅槃般惊心动魄, 最后手刃仇人后决绝而去!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不仅生动地表现了人物性格的动态发展过程, 而且疾缓有致, 推动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式向前发展。林冲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无不牵动着读者的神经。林冲自从与故旧李小二重逢之后, 小二夫妻俩与林冲相互照应, “光阴迅速, 却早冬来。”不经意的一句话写出林冲服刑期间还算平稳的生活。“忽一日, 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酒店里坐下, 随后又一人闪入来。”作者有意的抓住两个“闪”字, 将陆虞侯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刻画出来, 暗示一场不可告人的密谋, 这些细节描写顿时让故事紧张起来, 推动情节迅速发展。接下来小二报信给林冲, 林冲先是“大惊”, 然后“大怒”, 立刻买刀, 遍地寻仇。一场血肉横飞, 惊心动魄的厮杀似乎就在眼前。读者屏息阅读, 紧张凝视, 然而, 林冲寻仇未果, 情节由紧张逐渐趋于平缓。管营莫名其妙地要抬举林冲看管大军草料场, 表面平静的背后实则暗藏杀机。但林冲不知何意, 和老军交接任务以后, “仰面看那草屋时, 四下里崩坏了, 又被朔风吹撼。”寻思着“这屋如何过得一冬?”似乎林冲又可以安心做囚了, 于是踏着“碎琼乱玉”, “行不上半里多路, 看见一所古庙……”, 作者安排古庙这一细节, 宕开一笔, 看来似乎很不经意, 其实却巧妙地体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 为此后写林冲因草厅被大雪压塌而无容身之处暂时借宿古庙埋下伏笔。 而林冲“入得庙门, 再把门掩上。 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 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一处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进一步发展, 下文陆虞侯等三人放火回来, 欲进古庙躲避风雪而不得, 只能在门外“庙檐下立地看火”说话, 林冲才有可能听到陆虞侯等纵火杀人全过程。[2]情节发展至此, 骤然紧张, 扣人心弦, 林冲在门内可是亲耳所听, 内心的怒火已经熊熊燃烧。终于, 林冲抛弃一切幻想, 挺起花枪, 手握那把解腕尖刀, 一“扯”一“剜”一“提”, 手刃仇人, 何其快哉!故事情节也达到最高潮。

摘要:成功的文学作品离不开真实细腻的细节描写。本文着重从突出人物性格变化, 推动情节波澜起伏这两个方面, 分析细节描写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中的巧妙运用。

上一篇:浙江省衢州市下一篇: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