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方案企业战略十篇

2024-09-03

发展战略方案企业战略 篇1

随着社会大分工的深入发展, 中国建筑企业逐步走向世界, 开展国际工程承包已经成为中国建筑企业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 大力发展海外业务,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了众多中国建筑企业的重要经营战略。在国际市场上, 不仅要和国内的市场对手竞争, 还要与国际上的建筑巨头竞争, 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 国外的业主对工程承包的要求越来越高, 只有具备了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总体来看, 我国的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力还不够强, 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上与国外同行仍然有差距, 在公司管理和项目管理上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尤其在人力资源战略开发和储备上存在的差距较大。因此, 设计合理的海外人力资源战略成为了建筑企业的选择。一、建筑企业海外人力资源战略设计的意义从全球来看, 世界性金融危机逐步消退, 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势强劲, 但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 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很多。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发展趋势看, 2010年全球经济回暖, 中东、非洲、东南亚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 海外市场前景看好。随着步入金融危机的后期, 各国政府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的落实, 超低利率及货币宽松政策释放大量流动性, 从而促使经济逐步复苏, 海外建设与投资市场也逐步回升。全球建筑市场未来十年将持续增长, 新兴国家增长幅度远超过发达国家。根据“全球建筑视角”和牛津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建筑2020》显示, 目前全球建筑业年产值7.5万亿美元, 占全球经济总产出的13.4%;全球建筑市场将以年均4.9%的速度增长, 至2020年, 全球建筑业产值将增至12.7万亿美元。该报告估计, 金融危机后, 新兴国家建筑产值将超越发达国家, 在20112020年间, 新兴国家基础设施领域的建筑产值有望增长128%, 越来越多的大型项目工程, 比如铁路、公路、机场等项目采用“EPC+F”等发包方式, 对承包商的投融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面对逐渐复兴的国际建筑市场, 建筑企业在海外人力资源储备上仍然赶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于建筑企业海外市场来说, 市场分布广泛, 环境复杂, 竞争激烈, 有很多不可预见因素。目前, 我国建筑企业中的绝大部分项目经理、技术人员以及工人的外语沟通能力不足, 单纯依靠翻译来沟通, 削弱了我国工程技术优势, 严重的还会影响工程的开展。海外人力资源储备是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核心, 拥有了充沛的海外人力资源, 就有了核心竞争力。由于中国的很多建筑企业受计划经济时代的观念影响, 在人力资源战略储备意识上还不够强, 容易造成企业人才断层和人才流失现象, 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使很多企业在进行海外市场拓展的时候举步维艰。所以, 中国建筑企业要想在国际建筑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在人力资源培养上就必须具备战略眼光, 从现在做起, 制定好符合本企业的海外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 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二、建筑企业海外人力资源战略方案设计思路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说, 中国建筑企业走向海外市场是必然的选择;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的角度来看, 企业战略的制定要经过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保障四个阶段, 本文设计的人力资源战略方案也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 (一) 海外人力资源战略分析框架战略制定的好坏, 实际上与战略分析有重大的关系。通过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才能在制定和实施战略中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 发挥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最终达到企业目标, 实现企业的整体战略。要制定海外人力资源战略, 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战略分析。1.海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分析。该角度从海外建筑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行业竞争环境到企业发展的内部环境, 分析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影响, 给企业人力资源发展带来怎样的挑战。2.海外人力资源队伍和管理现状分析。该角度是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队伍及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对企业的整体人力资源情况和海外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总体把握, 为制定符合实际的海外人力资源战略奠定基础。通过从这两个方面的分析找出影响海外人力资源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优劣势形成的原因机制, 为形成海外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战略指导思想和制定相应的海外人力资源政策措施提供一个基本框架。 (如图1) (二) 海外人力资源战略的制定在对公司的海外人力资源状况总体把握后, 下一步将依据对环境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战略。制定的战略内容包括战略思路、战略目标以及保障措施等。1.海外人力资源战略思路 (1) 以培养、提升现有人才为主导。中国建筑企业经过多年积累, 已经培养了自己的人才队伍, 但进行海外业务时, 对人的各项素质要求都比较高, 建筑行业涵盖了技术、文化、法律、金融、语言、管理等各方面的知识, 同时还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等非智力因素。所以, 建筑企业在进行海外业务拓展时应该结合实际, 在现有人才基础上, 培养、提升懂专业、懂外语、懂管理、懂国际惯例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根据员工现有能力和特长, 结合建筑企业跨国经营发展的需要, 以国际化人才的能力标准为依据, 有目的、分层次、有计划地把专业教育和实践结合, 国内培养和海外培养结合来进行, 建立自己稳定的海外人才队伍, 提高企业的内部凝聚力和对外竞争力, 为企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2) 以人力资源属地化为依托。国外工程和国内工程有很大的不同, 施工可变因素太多, 文化与社会环境的差异、信息和社会资源的匮乏、法律法规和地方风俗惯例的影响, 这些都对海外的施工管理带来新的挑战。若企业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等环境条件不了解, 而采用国内企业惯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 无疑满足不了海外施工管理的要求。而如果仅仅通过从国内外派人员, 国内员工不仅会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的成本, 造成施工困难。人力资源属地化则可以克服很多困难, 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他们更加熟悉不同国家的国情、法律, 拥有更多的资源, 可以缩短与当地员工的磨合时间, 减少冲突的可能性, 并且能有效降低成本, 为海外项目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因此, 人力资源属地化是海外人力资源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3) 以引进国际化人才为补充。根据前面分析, 我国建筑企业进行海外业务经营时, 高素质的海外人才较为匮乏。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 只依靠现有培养是不够的, 需要从外部引进各种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补充, 以保证企业的发展与活力。所以, 建筑企业除了培养提升现有人才外, 还必须走出去招聘, 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通过给他们提供职位、搭建平台等方式, 吸引这些优秀的国际化人才加盟企业。2.海外人力资源战略目标企业应该依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需求, 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的现实状况, 做好海外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具体来说, 按照建筑企业的特点, 在海外业务的发展战略中, 其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是打造三支优秀队伍。 (1) 由中高级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组成的复合型企业经营管图1海外人力资源战略分析框架海外人力资源现状分析1.企业人力资源队伍现状分析2.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现状分析3.企业海外人力资源的现状海外人力资源发展环境分析1.海外建筑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2.行业竞争的环境3.企业内部环境分析找出影响海外人力资源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为海外人力资源战略设计提供一个基本框架理人才队伍。这部分是海外业务的优秀管理者, 也是目前建筑企业紧缺的人才队伍, 也是企业海外人力资源战略中需要着重培养的队伍。因为管理层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 他们的优秀品质和能力对企业内外人员有着很大的引导作用。作为海外项目的管理者, 更需要有开阔的眼界、超前的思维、坚定的毅力以及卓越的胆识和智慧, 以适应环境的复杂性。 (2) 由各类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根据前文的现状分析, 建筑企业现有的这支队伍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锻炼, 积累了丰富的专业技术, 但距离国际化的技术人才标准仍有差距。海外工程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需要培养其创新意识、学习新技术的能力以及对境外文化和生活的适应能力, 最终建设一支结构合理、流动有序、素质优良、动态的工程技术人才队伍。 (3) 由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组成的技能型劳务人才队伍。这些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技术学习和多年的岗位培训, 能够熟练、独立地操作和维护施工设备, 并处理操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能够适应海外的文化和生活。3.海外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与保障要把战略思路和战略目标变成现实, 需要有实现目标的战略支撑体系。围绕战略方案和目标, 本文认为海外人力资源战略的实施与保障必须完善四个系统。 (1) 完善海外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海外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海外人力资源实施与保障的基础, 在对企业海外业务发展环境、发展态势十分清晰的情况下, 结合企业发展战略, 对未来一段时间人力资源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做出系统描述和规划。海外人力资源规划系统要围绕海外经营业务规划来制定, 要满足企业组织变革的需要, 适应企业海外业务的组织结构发展;与企业的经营战略保持一致, 根据企业的海外经营发展计划确定海外人力资源总体需求和海外人力资源配置目标, 满足企业海外业务经营发展需求。 (2) 完善海外人力资源开发系统。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力资本具有递增性和投资受益的多重性, 人力资本价值随着教育、培训和保健费用的投入而不断增加。企业想要通过人力资源获取持续竞争优势, 形成组织的战略能力, 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必须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由于海外市场的特殊性, 企业应该做好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做好员工培训和创新用人机制, 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 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 使得每位员工在其岗位上尽其所能, 发挥其最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使他们在工作中获取快乐和收益;增强员工的国际适应能力, 提高员工的国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适应不同文化的能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使得海外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对组织战略具有重要贡献。 (3) 完善海外人力资源薪酬激励系统。有关人力资源的研究很多, 共同点在于充分肯定薪酬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中的作用。薪酬系统是企业对员工制定的报酬体系, 包括员工的工资、奖金、福利和股票期权等。基于企业激励机制的薪酬系统是将激励机制的思想和方法运用到企业薪酬系统建立中来,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报酬体系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对建筑企业海外薪酬系统的设计建立在员工激励机制基础上, 可将薪酬系统分为海外工资系统、海外福利系统和员工持股计划等三个部分, 并针对建筑企业海外业务中的高层管理人员、项目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施工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的员工使用不同的薪酬策略, 做到制度科学合理, 同时能够有效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4) 海外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品牌优势, 实现可持续发展, 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维持的重要保障。海外文化建设应该结合企业的整体文化和企业海外发展目标, 创新文化理念, 通过观念更新不断推动变革和创新;加强对外文化宣传, 通过宣讲、课堂学习、经验交流和文化宣传等多种形式, 培养和弘扬公司提出的企业精神;加强工地文化培训建设, 组织海外施工工地一线员工系统学习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精神、工作作风、行为准则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地文化活动, 争创文明工地, 真正做到企业文化深入工程一线, 深入人心;通过组织学习、团队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 促进观念转变, 提高组织创新能力。综上所述, 海外人力资源规划系统是基础;海外人力资源开发系统和薪酬激励系统是实现人力资源战略的保障措施, 保证人力资源规划能够顺利实现, 从而为企业实现战略规划提供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可以为企业创造品牌优势,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中交四航局) ■编辑周俊

发展战略方案企业战略 篇2

关键词:战略管理会计,案例分析,顶岗实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残酷,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时刻关注企业的外部环境, 特别是竞争对手的相关信息, 从而有目的地制定自己的经营战略, 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塑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这就涉及到一个新的领域———战略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是以分析企业、顾客和竞争对手所组成的“战略三角”为核心, 从战略的高度收集、加工、整理各种相关信息, 协助企业战略及战术的目标制定、执行和考核, 是管理会计与企业战略管理相结合所形成的一种高层次的管理会计。20世纪80年代西方战略管理会计出现并发展起来, 逐渐成为西方世界研究的热点项目。而我国的战略管理会计的研究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 90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培训和经验积累, 已经产生了一批传统管理会计优秀人才。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从1997年开始在专业期刊上介绍并引进以来, 距现在不过十年的时间, 至今仍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 也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一、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运用存在问题分析

(一)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的问题分析

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存在如下问题: (1) 战略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 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普及程度还比较低。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战略管理, 其使用者大部分是政府部门和外资企业。经过近10年左右的发展, 在20世纪90年代, 国内一些大、中型企业才开始逐步运用战略管理理论, 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 战略管理理论在国内也未能得到普及。战略管理会计也未形成一套严密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的不完善以及知识普及程度的低下降低了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实践理论功能, 同时也影响了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2) 多数企业的会计工作的重点仍在财务会计上, 管理会计只是零散地应用。与财务会计相比起来, 管理会计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仍然不是工作的重点, 其在实务界中的地位远不如在理论界中的地位, 在企业的机构设置和人员聘用上几乎没有哪一个企业设置了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 管理会计的职责及其运用大多由企业的管理人员代劳, 只是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附属品。这种情况影响了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 也影响了管理会计人员工作经验的加深, 从而限制了战略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3) 企业高管缺乏战略管理理念。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在确定战略目标后, 全面考虑企业的内外部经济环境中的相关因素、为达到企业经营目标而制定相应的战略并在企业经营中加以实施的过程, 是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战略管理理念的具体化。因此, 对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缺乏甚至没有战略管理理念, 没有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国内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投资或经营决策失误的企业, 其原因大多是企业决策者管理水平太低, 的管理、决策程序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决策人员急功近利, 忽视企业长期利益的结果。 (4) 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的极度匮乏。与传统管理会计相比, 战略管理会计方法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战略管理会计不仅仅只是财务指标的简单整理计算, 而且还是价值链分析法、战略成本动因分析法、平衡计分卡法、竞争对手分析法、竞争优势分析法、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法、作业成本法等多种技术方法的灵活运用, 这显然与传统管理会计有明显的不同。所以, 战略管理会计要求会计人员在系统、熟练地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税法、经济法、预算会计、金融会计等一系列会计学专业的专业知识外, 还要熟悉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统计学甚至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 要具备战略的眼光、大胆的谋略以及敏锐的洞察力, 并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瞬间即逝的机遇, 战略管理会计人才能够从战略的高度制定经营战略、进行投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正是大多数企业所缺乏的。大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还没有真正意识到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也就不可能考虑会计人员关于战略管理会计相关知识的培训或促使会计人员自觉地进行学习研究, 提高自己的战略管理能力, 这就造成了我国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的极度匮乏。

(二) 战略管理会计缺失的解决对策

与财务会计相比, 财务会计比较偏重于经济业务的核算, 而战略管理会计则偏重于企业间的竞争, 偏重于用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内部信息、外部市场信息和竞争者信息。偏重于为企业创造低成本优势、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会计能把财务数据与各种经济规律相结合, 帮助高层管理人员从多个方案中做出最优决策, 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决策信息和切实可行的方案。当前中国外经贸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 需要引进当今世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 做好企业成本核算, 急需战略管理会计人才。中国现有财会人员一千两百多万, 每年由大学、中专补充的一般财会人员近三十万。此外, 社会上各种“会计培训班”、“会计证考前培训班”、“新准则讲解班”等重复“生产”过剩人才, 其中95%是财务会计。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 难以担任起战略管理会计的重任, 而真正紧缺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却是“凤毛麟角”,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 战略管理会计人才越来越供不应求, 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的缺口已达300余万人。战略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不仅需要专业的财务方面的知识, 还要掌握企业运营的各方面专业知识, 培养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人才成为目前会计界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

二、企业战略管理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战略管理会计意识

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战略管理会计意识已经成为提高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当务之急, 如果企业领导没有战略管理会计意识, 即使会计人员水平再高也难以发挥他们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的应有的作用。因此, 作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就要具有战略管理意识, 竞争优势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观念植根于自己的头脑中, 时刻指导自己决策, 使企业随时根据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如何培养企业主要领导人的战略管理会计意识?高校应担负起自己应有的使命,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已经开始着手做。为加大校企联系力度, 着眼企业存在的实际难题, 积聚人才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攻关, 为企业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在有实力的领域, 寻求合作伙伴, 为建设我校试点高科技示范园区奠定基础, 使我校逐步成为高科技的孵化中心, 不断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率, 与国内高校联合举办工程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研究生教育, 提高德州市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按照德州市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面向德州市各企事业单位, 举办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全国信息技术及应用”教育培训、IT工程师培训、执行经理证书课程培训。首先, 试培训。聘请山东省内财经类院校相关专业的知名专家教授和本系教师对德州市各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领导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分批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管理学、战略管理、管理心理学和战略管理会计等方面的知识, 在培训过程中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解答, 最后进行总结, 找出在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其次, 把培训范围扩大到全省并逐步进行推广;最后, 形成一系列制度, 进一步规范化, 形成规模, 使企业领导人真正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在2009年暑假期间举办了第一期古贝春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班, 2010年5月9日签订了第二期古贝春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开设培训班开班协议, 并与2010年6月5日开班培训。今年已陆续安排德百集团、豆工坊集团、晶峰集团等高层领导的战略管理内容培训计划。

(二) 加强在岗财会人员进行战略管理会计内容的培训

我国现有在岗的会计人员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战略管理会计教育, 对于20世纪80年代及以前的财会专业毕业生来说, 所学的管理会计内容非常简单, 当年的管理会计教材还没有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 对这一部分财会人员首先要让他们掌握战略管理会计知识, 再树立其战略管理会计意识, 才能在第一线应用战略管理会计, 这样才能促进战略管理会计实践中的广泛应用及发展。而这一部分财会人员的队伍庞大, 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节假日分批进行, 可以按照地理位置化分成不同的区域, 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编号, 再有计划的实施。在安排计划时要尽量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的生产经营, 避开单位的集中结账时间, 合理安排;同时还要考虑会计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和知识层次, 要深入浅出, 运用生动丰富的案例进行培训, 同时要分组讨论, 每个财会人员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与战略管理会计有关的重大筹资投资决策、质量控制问题、存货决策问题、竞争优势问题、绩效评价问题、成本动因分析问题……记录下来由小组成员进行讨论, 运用所学的战略管理会计知识逐个分析, 最后由培训老师总结点评, 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现结合的目的, 以便提高教学培训效果。

三、高校战略管理会计后备人才培养方案

(一) 掌握预备知识

会计学专业的学生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 还没有接触到具体的会计实践工作, 对在校生进行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 要设立一套具体的培训方案, 首先在进行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之前, 学生首先应掌握《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心理学》、《管理学》、《会计信息化系统》等相关专业课;要想成为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仅具备会计知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通晓其他方面的知识, 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及企业文化、乃至了解心理学、行为学等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开阔的思路、高瞻远瞩的谋略和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协调能力。所以, 还要安排学生自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和《质量管理学》;最后安排学生阅读, 如王化成的《企业绩效评价》、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王平心的《ABC与ABM》、章显中的《企业预算控制》和《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和尹美群的《价值链与价值评估》等相关专著, 具备了这些相关知识, 才能为下一步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 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

战略管理会计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要, 其所涉及的信息范围包括各种与企业战略决策相关的信息, 有货币性质的、非货币性质的;数量的、质量的;物质的、非物质的, 甚至还要涉及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和种类要涉及多种信息分析方法, 不仅要进行财务指标的计算, 而且还结合诸如环境分析法、质量成本分析法、预警分析法、竞争对手分析法、成本动因分析法、价值链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这样无论是相关信息的获取, 还是信息的加工、处理, 显然依赖手工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推广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加大相关应用程序的培训力度, 积极建立战略管理会计信息库, 熟练掌握电子计算机的操作。

(三) 学习战略管理会计知识

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战略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内部价值链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作业成本法”;战略管理会计的特点:“突破单一会计主体的限制, 注重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对手”、“以取得竞争优势为长远目标”、“更加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 提供更多与企业经营战略密切相关的非财务信息”、战略管理会计研究的主要问题:“竞争环境分析及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投资决策”、“存货控制”、“战略成本管理———确定现在产品与未来产品的产品组合、对未来产品进行成本管理、对现在产品进行管理。”、“战略性绩效评价”;战略管理会计对传统投资决策指标的修正:“竞争优势分析———新进入者的威胁、顾客讨价还价的能力、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替代产品的威胁、现存企业的竞争。”、“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培养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必须先让学生系统学习战略管理会计知识, 掌握战略管理会计理论, 这是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只有掌握了战略管理会计理论知识, 才能进行后续相应的培养。

(四) 注重战略管理会计案例

虽然在整个《管理会计学》教材中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所占的篇幅并不太长, 但战略管理会计的内容在整个《管理会计学》中却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重点利用案例教学法, 培养学生运用价值链分析法、SWOT分析、产品生命周期分析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投资决策、存货决策、战略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进行战略性绩效评价;培养学生会运用“适时制”进行“零存货”管理;了解日本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确定现在产品和未来产品的组合, 并用“目标成本法”、“价值工程分析”和“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培养学生对信息真假的辨别、判断能力。战略管理会计的资料不仅来源于财务会计, 还包括本企业的和竞争对手的各类资料、行业分析报告、政府政策及统计报告、国际市场行情、国际经济发展动态、重要的新闻报道以及其他有价值的信息。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平时在网络上、报纸上、杂志上、书籍中多留心相关企业的信息, 并通过这些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未来发展等进行判断, 培养学生随时获取信息资料的习惯, 并用战略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去分析、判断, 从而形成习惯, 为以后踏上工作岗位打好扎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学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 培养学生以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具体有以下案例: (1) 河南油田采油八队在业绩考评中, 把岗位责任制、按劳计酬等传统做法与战略业绩评价的平衡记分卡法等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战略性绩效评价理论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建立了企业的科学先进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2) 河北旭日集团在创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行战略决策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充分利用战略管理会计的外向性、整体性、长远性的特点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 创立了一条企业低成本扩张、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科学发展之路。 (3) 湖南韶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 实行“水泥散装优势”战略, 有效地扩大了韶峰水泥的市场占有率, 创立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4) 美国的戴尔电脑公司和沃尔玛运用价值链分析, 果断地消除价值链中不增值的作业, 将零库存和适时制相结合起来, 并致力于打造与供应商强势联盟, 只与较少的供应商建立较紧密的供货关系, 有效地降低了存货的水平, , 减少了资金占用, 节约了资金, 实现了企业的零存货管理, 降低了库存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 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5) 邯钢与许昌市许继电气保护与自动化事业部实施的作业管理与作业成本法, 运用价值链分析, 同时在绩效考核时将成本指标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创造了企业的低成本优势, 改变了企业成本核算不准确、费用分摊不合理、成本数据提供不及时的现状, 优化了企业价值链, 提高了企业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达到了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企业价值的目的; (6) 海尔集团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 在欧美、中东、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都有子公司或销售网点, 已进入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在创新实践中, 海尔探索实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场链”管理及“人单合一”发展模式, 创造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五) 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学生具备了相应的预备知识、战略管理会计知识和进行案例分析培训以后, 毕竟还处于纸上谈兵阶段, 真正用起来如何?遇到具体实际问题又会作如何反应?会不会手忙脚乱?还要到实践中去检验, 要将学到的战略管理会计理论与企业实际联系起来, 最好的措施还是到企业中去, 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与企业具体的经营实践结合起来, 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具体实际经营管理中遇到的战略管理会计问题, 用战略的眼光去分析解决企业中碰到的实际问题, 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结合, 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再用实践来发展理论, 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经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具体操作是整合学校现有办学资源, 充分挖掘利用学校优势, 选择部分重点领域与德州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对接, 建立面向德州市的开放式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着眼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积极参与企业的发展规划、产品研发, 技术创新等项目的联合攻关、咨询论证等工作。尤其是对目前德州正在着力打造的四大新兴产业 (太阳能产业集群、功能糖产业集群、中央空调产业集群、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和六大支柱产业 (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农产品深加工业、化学工业、生物制造业、林产品加工业) 要重点参与, 建立校企合作, 与相应的企业联手, 建立学生实习就业基地, 同时为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适应区域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企业发展的需求, 加快专业学科调整步伐, 校企双方共同探索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 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师资互换锻炼等方面, 加强合作与交流, 不断实现企业、学生的双赢, 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合格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目前, 德州学院经济管理系已经于德州市及周边地区的66个企业进行了联手合作, 为我们经济管理系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 信息反馈、总结经验, 模拟设计

经过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以后, 要定期将学生召回总结经验,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总结, 每个人都要把自己在实习中遇到的战略管理会计问题、如何解决的、是否还有其他解决方法、所涉及的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哪一方面知识等一一总结出来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然后回到岗位继续实习, 经过几个轮回的“实习———讨论———实习”, 每个学生都可以将战略管理会计的知识系统地掌握起来, 并具有了一定的管理才能, 然后每个人再设计一个至少涉及到3个战略管理会计知识点的案例供其他同学分析、讨论, 经过这样反复的训练, 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能独当一面、具备一定战略管理才能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孙茂竹、文光伟、杨万贵:《管理会计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富士达扶梯战略营销方案 篇3

与房地产行业的风云激荡相比,扶梯行业可谓波澜不惊。扶梯产品几近千人一面,几乎雷同的扶梯无法与概念迥异、各具风情的建筑自然和谐。这些厚重有余甚至略显土气、呆板的扶梯与追求个性的时代精神极不相称,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全民清一色的中山装、列宁服、绿军装。所有厂家均专注于扶梯的实用功能属性,无任何厂家挖掘或者洞察扶梯的其他属性。

成就大业的房地产先锋从不墨守成规,他们总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固守传统的自动扶梯行业恍若隔世、亟待变革……

加入WTO以后,中国近年的城市化进程使卖场异军突起、井喷式发展,幅员辽阔的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需要大量中低档次的经济型扶梯。奥的斯、讯达为适应中国市场,推出经济型扶梯;中国民营企业也加入到激烈甚至惨烈的价格战中。可以说,21世纪初中国扶梯行业的竞争,基本上是价格竞争。

SWOT分析

哈佛安德鲁斯(Andrews)教授1971年提出了SWOT(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分析框架,成为竞争分析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运用SWOT法进行选择分析,就是首先分析内部优势(Strength)与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与威胁(Threat),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有利于人们对所处情境进行全面、系统、准确地研究,有助于人们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

劣势:作为世界八大电梯厂商之一,与另外世界七大电梯厂商相比【欧美:美国奥的斯OTIS(1984年)、瑞士迅达SCHINDLER(1980年)、芬兰通力KONE(1996年)、德国蒂森THYSSEN(1996年);日本:三菱(1987年)、广州日立(1996年)、东芝(1995年)】,富士达扶梯2002年进入中国,主要服务于中高端市场,虽然在国外有许多知名业绩,但终究因为进入中国市场较晚,所以在市场占有率、大众品牌知名度方面没有优势。

优势:竞争厂家均同时生产电梯与扶梯,扶梯只占其很小部分的生产额,它们同时还制造同一品牌的多种电器或工业产品。富士达于1948年创业,专注于电梯和扶梯制造。50多年来,以很多为业界所称道的创新技术及卓而不群的品质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被公认为国际电梯专家。

从专业性上说,富士达只专注于电梯制造,上海华升富士达扶梯有限公司是富士达集团第12家具有全球战略意义的核心企业,是富士达集团的“扶梯世界工厂”,是中国目前唯一一家只定位于自动扶梯的专业合资厂商,这既符合战略大师波特(Michaelporter)的目标集聚战略,更是一个独特的市场宣传空隙。

从技术特点上说,GS8000系列自动扶梯充分考虑建筑物风格,拥有时尚新颖的外观、个性化的选择,传承日本风格的“精美、小巧、细微处别致”,兼顾欧美风格的“庄重、大气”,融汇“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东方神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性化、个性化”的设计理念与设计风格。

从产品特点上说,市场竞争的不二法则是:专注成就专业与产品创新。富士达GS8000系列自动扶梯初步构想始于数年前,富士达集团社长内山高一先生倡议:创造一款富士达之全球标准(Global Standard,简称GS)的国际化产品。

于是富士达率先从设计、制造、安装等方面对传统扶梯进行全方位创新,工厂完全日式管理,日本富士达派出专家,全程进行质量控制。2002年以来,53%的出口份额,证明其拥有国际化的品质与安全。在扶梯工业的发展道路上,富士达在扶梯的外观、安全、平稳、静音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相对美国、欧洲、日本厂家的其他型号扶梯产品,GS8000系列产品独树一帜,傲视同侪。

综上分析,使我们看清了富士达扶梯在竞争市场上的机会:

专业厂家,专业品质;日本技术,全球标准。

细分市场空白:独一无二的优美外形,充分考虑建筑物特点,营造自然和谐的整体。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确立了以下战略营销目标:

重新界定标准,强化品牌区分。

洞察客户需求,缔造细分市场。

打破产业格局,提升企业地位。

营销观念愿景,打造战略联盟。

营销推广策略

中国持续快速增长的经济建设给扶梯行业创造了难得的商机。2002年至2004年中国扶梯市场需求翻了一番,达到年需求2万台,占世界扶梯市场总量的60%。一方面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人们越来越高的生活品质追求。千篇一律、呆板的产品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市场已经成熟,亟待能调和这一矛盾的产品出现。

我们把目标人群按重要程度依次定为房地产开发商、使用者(商铺租用者)、乘坐者(消费者)。首先房地产开发商有购买产品的需求和决策权。根据上海博纳公司的市场调研,房地产商经营者的年龄层次分布最多的为1955年~1975年出生,也就是30岁之50岁之间的人群。他们在中国古今交融、中外文化夹杂的文化背景里追求商机,开发出各式时尚、独特、人性化的建筑,并寻求在质量、样式、价格上都与之匹配的配套设施。

开发商对扶梯功能的需求

使用者对扶梯功能的需求

乘用者对扶梯功能的需求

综合分析

开发商比较注重产品价格和长期运营成本;使用者更注重产品的安全性和运营效率;乘坐者作为普通消费者,希望在消费过程中周围的环境能给予他们美的享受,所以他们对舒适度和和谐建筑都有更高要求。

综合分析三类目标客户群对产品的各项功能需求,扶梯能否和谐建筑、构造优美环境是一个共同的需求,而且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面对市场和顾客需求,面对扶梯行业变革、发展契机,我们经过反复调研和讨论,得出几点共识:

扶梯在行之实用功能层面已经严重同质化。在20世纪90年代,各竞争厂家尚有品质的细微差别。进入21世纪,所有厂商在品质层面、功能层面几无差别。用户也不认同厂家的差别化宣传。

但房产开发商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提供行之功能的工业产品,更需要这款工业产品与建筑和谐,融入建筑,成为建筑中流动的景观。

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产品细分,定位于“景观”二字,强化细分产品“景观扶梯”。

■产品策略:引入时尚设计

富士达第一次为扶梯业引入了时尚设计 摒弃了传统扶梯刀劈般的垂直式入口立面,重新设计流线型圆润饱满的造型,赋予扶梯以灵性与亲和力,使扶梯外观华丽优雅、雍容华贵、恢宏庄重、尽显大家风范,更彰显建筑物之尊贵与气派。不仅有传统扶梯的实用功能,更兼具装饰功能,成为建筑中一道优美靓丽的风景,扶梯与建筑交相辉映。

强调富士达扶梯的优势专业厂家,专业品质;日本技术,全球标准。

■价格策略:提升品位保持较高价位

如前所述,富士达进入中国比较晚,大众知名度较低。为提升市场占有率,一般的出牌逻辑是,价格应比作为领跑者的第一集团稍低,以进攻姿态抢占市场。

但是,作为景观化的工业产品,品牌形象就是为建筑提升品位,是追求生活品质人群的最佳选择,是高档楼宇的最佳配套设施。所以富士达扶梯的最终定价是与第一集团的价格相比略高。

奥的斯、迅达等竞争对手为适应中国市场,陆续推出经济型低价格扶梯;中国民营企业也加入到激烈甚至惨烈的价格战中。

相反,富士达扶梯不参与价格竞争,在价格压力下通过引导客户关心的诉求进行提升。可以说,富士达景观扶梯始终以从容的姿态占领着细分市场,维护了品牌形象,体现了品牌价值。

■渠道策略:改革与前进

国外:按照“日本、东亚、南亚、美洲、欧洲”分为五极,彼此间业务渗透,资源共享,共同对快速扩张做出反应,拓展全球业务。富士达在全世界有12家工厂,均只生产电梯,它们的扶梯统一由上海富士达供货,上海富士达是富士达集团的扶梯世界工厂。

国内:全国设置4个分公司(北京、上海、沈阳、广州)、6个办事处(大连、青岛、南京、武汉、福州、重庆),由此为中心在各自区域实行代理销售,并同时展开活动,形成一个有序、通畅的销售网络。

■整合传播

竞争对手均在强调扶梯的实用功能属性,而没有突出扶梯的其他属性。在富士达看来:扶梯是建筑凝固艺术中的流动景观;扶梯要融入建筑、烘托建筑、提升建筑,它体现的是一种和谐的价值观。

因此,我们把广告语Slogan定为:景观扶梯,行景合一,风升景起。

我们的目标顾客群及其特点为:

·新富与中产;

·30岁~50岁男性为主;

·自信,一切尽在掌握;

·不满足现状,为更大的成功奋斗;

·包容心、责任心、进取心,既中庸又偏执;

·尊重自然和过去,既吸收西方现代思想也传统怀旧;

·像西方人一样高效率地拼命工作,像东方人一样诗意地栖居;

·工作在车水马龙的中央商务区CBD,居住在空气清新、绿意盎然的郊外;

·三高:高学历、高消费、高感度;四有:有房、有车、有钱、有闲;对新鲜事物热情洋溢。

他们希望为他们开发的房产倾力打造的扶梯产品:

·用于商务,性价比高且运营效率高,要本土化的国际品牌;

·用于景观,契合房地产“以个性化”打造“无竞争状态”。

为了推出独具个性的GS8000景观系列产品,打破人们对自动扶梯只提供行之功能的固有思维,让人们根据不同的建筑选择更具个性的扶梯产品,我们还做了不同类型广告的投放:

平面广告投放:企业介绍样本、产品介绍样本(中、英、西班牙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广告:多媒体宣传光盘、企业CD片宣传;

将广告语纳入企业VI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在各个事务用品上及销售资料方面反复强化;

户外广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并在天津、重庆、广州、沈阳、武汉、南京、长春、昆明、杭州等城市同时投放户外广告;

举行推广活动和大型展览会:参展电梯展览会,开展以代理商为主的销售培训活动;

制作专门的营销手册,制作标准的投标文件。

超越竞争

当代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在他的《营销新论》中谈到:“21世纪的企业,必须进行三个转变:其一,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即先产后销变为先感应后回应;其二,从规模更大和变得更好转变为速度更快和变得与众不同;其三,竞争不是存在于企业之间而是存在于合作网络之间。”

竞争的最高阶段是避开竞争,避开市场同质化产品单一的功能诉求,避开低价格竞争。

同时,这种营销策略也暗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天人合一。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孟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因人成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取乎自然,与自然相通相依,协调一致,和谐共处,具有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当代诗人卞之琳在诗篇《断章》中写道: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行景合一的概念,正是利用这种物我两忘、景物相互依存、相互平衡的哲理,一反工业产品营销的专业与只谈技术的冷漠,引起所有中国人的情感共鸣。

顺天应时,富士达把握中国市场脉动,调研与洞察、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以产品创新拉动市场创新。正应了当代定位大师杰克·特劳特(JackTrout)那句话:“第一比更好更重要。”在扶梯行业已经发展到没有哪家实质上更好的情况下,富士达扶梯第一个推出“景观”概念,在行业内先入为主地建立了与其他品牌的区隔。

竞争厂家全部在低价格、节能、节省空间、安全、平稳、舒适等传统的功能要素上做文章。富士达景观系列产品首创“景观”概念,细分了追求优美环境的目标顾客群,成为高品质、高追求人群的首选产品,富士达扶梯由此成为“景观”细分市场的绝对领导品牌。从2002年到2005年,中国扶梯行业产量整整翻了一番,而富士达扶梯4年间的产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用3~4年时间实现了第一集团竞争厂家7~10年才能取得的业绩。富士达扶梯以闯入者的身份,直接挺进行业第一集团。

同时,景观扶梯的推出,也使我们在营销观念上获得很大认同的愿景,富士达扶梯因此获得了价值链上所有参与方的认同与欣赏。无论是房产开发商、销售代理商,还是零部件供应商,均在这一观念愿景下,唯富士达扶梯马首是瞻。

房产开发公司和集团企业,纷纷与富士达扶梯签订战略联盟协议,国内的著名企业有大连万达集团、北京天鸿集团、北京SOHO集团、上海仲盛集团、上海置业集团、上海中邦集团、国美集团、苏宁集团、天安集团等,国外的著名企业有世界酒店巨子万豪集团(Marriott)、全球最大家居零售商瑞典宜家(IKEA)等。可以说,富士达扶梯不仅在短时间内迅速傲立潮头,而且获得了未来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极大空间。

上游零部件供应商,也对富士达扶梯非常看好,他们愿意以最优惠的价格与富士达扶梯建立长期的共存共荣、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方案经典案例 篇4

众所周知,adidas发家于德国,这是一个欧洲的贵族品牌,因此在初期,阿迪达斯的市场主要集中于欧洲大陆,旗下的品牌也仅限于运动传统系列。随着nike的崛起,adidas开始进驻北美市场,进而推出了运动表现系列,专门为运动员及运动会提供专业的运动器械和装备。

随着运动市场的做大做强,adidas显然已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份额,一直在寻求突破,开始转战时尚舞台,与一些著名的时尚服装设计师合作,推出一些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或街头或简约的时装。阿迪达斯现在将主要的人力和财力集中在运动表现系列上,仍然匀出一部分开发不同于运动风格的服饰和配饰。

助运动员达到最佳的成绩,一个又一个崭新的科技在他的推动下诞生,700多项产品专利权成为他不懈追求的果实,其中包括第一双带钉的`田径鞋、第一双铸模橡胶钉的足球鞋、可更换鞋钉的田径鞋、拧入式鞋钉的足球鞋、有史以来最轻的田径鞋、第一双慢跑鞋创始人达斯勒的精神鼓舞着阿迪达斯的每一个后继者不断探索、为突破运动的极限创造出革新产品。adidas的三条纹,原本是运动鞋结构上有实质作用的承力部分,如今,它已成为举世公认的运动传奇! 外部环境分析

(一)产业环境分析

波特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5力模型”,他认为:行业现有的竞争状况、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客户的议价能力、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新进入者的威胁这5大竞争驱动力,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对比这5种力量的作用,来分析一下全球运动用品企业的竞争状态。

首先,这个领域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全球运动用品产业由“不用工厂生产”的品牌型公司组成,大公司在广告、产品开发以及销售网络、出口方面都更有成本优势。

其次品牌个性与消费者忠诚度都给潜在的进入者设置了无形的屏障。

第三,运动鞋的终端消费者在意价格,同时对时尚潮流更加敏感,但是对于公司的利润率并没有极为负面的影响。因为如果存在利润的减少,那么这将通过降低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来弥补。此外,大多数品牌在产品差异化方面很成功,这阻止了购买者将品牌同不断转换的品牌形象联系起来。

第四,因为其他鞋类都不适宜运动,所以现在还没有运动鞋类的完全替代产品。

第五,美国运动鞋市场被看作具有挑战性并已饱和,充满激烈的竞争且增长缓慢,因此对于新进入者只有很小的空间。耐克、阿迪达斯和锐步,这些主要品牌抢占了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并保持相对稳定。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这是一个令人垂涎的市场,不过壁垒高筑,有较低的供应商议价能力,适度的购买者议价能力并且没有知名品牌的替代产品,很难挤出利润。另一方面,当除了高度市场集中但没有任何垄断力量时,区域里的对抗十分激烈。因此,在这个竞争环境中,独立公司的超常利润的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他们的策略。

(二)EFE 模型

在本次的企业外部量化分析中,选择了以下几个标准作为量化企业运营环境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所占的权重:

1.消费者可支配收入 10%

2.技术发展 20%

3.消费者价值观 15%

4.成本结构 15%

5.产品差异性 10%

6.竞争实力水平10%

7.资本市场(股票) 5%

8.环保意识 5%

9.人口与教育水平5%

10.政治环境 5%

发展战略方案企业战略 篇5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教育信息化,教育部制订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其目的是改革中国传统的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教育模式的改革,必然使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系统,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构建云计算服务硬件平台和以仿真实训软件为核心的教学资源库软件平台,配合前端多媒体教室中教师授课空间设备和学生互动设备,形成实施信息化教学整体方案,以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条件。

1 教室建设方案

以前的多媒体教室就是计算机 + 投影,因有线话筒、键盘和鼠标的限制,教师离不开讲台,成了课件的放映员和讲解员,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气氛呆板、生硬。

为解决目前教学手段中存在的问题,用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替代投影幕布,同时,它必须具备键盘和鼠标的功能,无线话筒取代有线话筒,让老师远离讲台,超短焦投影仪方便老师回归“黑板 + 粉笔”的原生讲课姿态而又使用现代“电教平台”。多点触控电子白板既可以像传统的黑板一样,用手指书写、批注,又可以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配备一块同等大小和材质、无互动功能的笔写白板,兼顾传统书写习惯。

触控技术的选择是涉及整个系统应用成败的关键,只有对投影对象的放大、缩小、旋转等手势的判断精准无误,才能替代键盘和鼠标,否则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的触控技术主要有电阻、电容、压感、声波、光学、红外、表面光波、纳米电路等多种技术,表面光波基本原理是在白板表面形成纵横交错、不可见的光网,当手指触碰时,阻断了光线,从而判断出触点的位置,它能够真正实现4点、10点、16点、32点、48点触控,触控点越多,对手势判断越精准,使用操作更轻松。

2 教学资源库提供教与学的互动平台

教学资源库是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教师是教学和教育改革的主体,要使网上教学资源真正建好、用好,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教学资源的建设应以教师自己收集、整理和制作的课件及其相关资源为主,制作难度较大的仿真软件、成套的视频教程主要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立足于课堂教学,构建一个开放的、共享的、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资源库。要建成这样一个师生广泛使用的优秀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的开发是必须的,功能不一定要多么强大,主要要求是操作、使用简单,能实现各类文档的在线播放,要方便教师上传资源和学生上传作业,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和播放,要集成仿真实训平台和远程辅导功能。

“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云综合平台”,教师采用工号、学生用学号登录,系统采用“学院——专业——课程——教师”的基本架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空间,教师本人对自己的空间拥有完全控制权,其他人只有下载、播放权,教师在自己的空间中建立什么样的文件夹?如何存储自己上课要用到的资源等,完全由自己做主,对某些文件夹也可以屏蔽他人的下载和播放,对如“作业”之类的文件夹可以对自己任课班级的学生开放上传权、屏蔽下载权。

教师自己上传的资源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更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和使用习惯,必然会得到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应用。

对于制作难度大、成本较高的成套视频教程,可以购买专业公司制作的产品,分学院存放,共同使用,不放在教师个人空间中。

虚拟仿真技术是当今非常流行的新型教学媒体,它解决了实操实训进不去、看不见、难再现、多污染、高消耗、不安全、设施设备不足、实训指导教师不足等众多难题,而且将趣味性、现场氛围、个性化导训、智能化考核、分层次实训等先进的教育思想融人其中,创造出智能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实训环境。各类专业仿真实训软件的开发难度是很大的,可以购买专业开发公司的成熟产品,集成到教学资源管理平台中。

远程辅导是除作业提交、作业批改以外,师生课后互动交流的主要场所,远方的老师通过笔记本电脑或带摄像头和话筒的台式计算机,在规定的辅导日期和时间内,进入教师姓名对应的辅导室,学生可以在教室参与辅导,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笔记本或手机在其它地方参与辅导,“白板共享”可以让老师和学生在同一块白板上书写,配合语音进行远程辅导,同时书写的人太多、太乱的话,老师可以取消任意学生的书写权。同时说话的人太多,也可以取消任意学生的话语权。“文档共享”或“网页共享”,老师可以在远方打开一个任意类型的文档或网页让学生观看,同时配合语音讲解,可以更加清楚地解答学生的问题。“程序共享”,可以在远方打开任意的应用软件,如 :auto cad、excel等,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对软件类课程的远程辅导非常有效。

3 云计算保障教学资源库的高密度访问

供全校师生大规模使用的教学资源库和仿真实训软件的应用,用过去的方式,把应用系统安装在某台物理服务器上,访问规模必然受限,数千人同时使用某一应用系统要么服务器崩溃,要么根本就登录不了。同一应用系统装在多台物理服务器上,数据的统一性、完整性存在很大问题,管理也复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用服务器虚拟化集群技术是必然的选择,所有应用系统部署在若干虚拟机上,一个虚拟机总是依赖于某台物理服务器,当某台服务器超负荷时,云计算平台会复制一台虚拟机从另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启动,供更多人使用,而对用户来讲好象没有区别,用户提交的数据必须使用统一的云存储,而不放在服务器的本地,这就解决了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4 应用虚拟化构建虚拟实训平台

云计算中的应用虚拟化,可以将应用软件变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器使用的服务,因此应用软件不再需要安装在本地,而是安装在虚拟服务器上,虚拟服务器可以建立很多,有冲突的应用软件可以分开安装,永远不会冲突。特别是对于单机版的仿真实训软件,不需要一台计算机购买一套,只要一套安装在虚拟服务器上,通过应用虚拟化发布后就自然成为了“网络版”,可供多人同时使用。当某一应用软件访问人数过多时,云计算平台会自动实现虚拟机的跳转,但许多仿真实训软件都有加密狗,加密狗是物理设备无法跳转,可以用一台物理服务器和若干USBHUB作为USB服务器,所有加密狗都插在它上面,虚拟机的应用程序都访问该服务器的加密狗,保证了虚拟机在动态迁移过程中的正常运行,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5 结论

云计算可以解决过去许多无法解决的难题,是互联网产业中最具生命力的一项技术,在发展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为教学手段的更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水平才能走向世界的前列。

摘要:本文从实例出发,对如何实施信息化教学,从前端多媒体教室建设到教学资源库平台开发、资源建设思路以及后台云计算服务平台的搭建,提出了具体的整体解决方案。

发展战略方案企业战略 篇6

关键词:中医医院,医院管理,战略管理,SWOT分析

1985年,国务院批准了卫生部1984年8月起草的《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由此,我国的全面医疗卫生改革正式启动。今时今日,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大众对健康观念的不断注重,医疗保健的支付能力大幅提升,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多方面、多层次以及多样化日趋凸显,特别是国家对于扶持中医药健康事业发展的利好性与政策性文件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台,开创了中医药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崭新局面。中医医院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多变,中医医院如何在这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准定位,明确既独具特色又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方向,已成为每一所中医医院刻不容缓亟需解决的问题[1]。为了中医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医院管理者开始把战略管理理念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为医院定思路、谋发展[2]。本研究以SWOT分析法为例,对我国中医医院所处的优势、劣势,所面临的机会、威胁进行了全面分析,通过内部优势来化解外部威胁,同时避免内部劣势还可以抓住外部机会,外部环境也提供了诸多的市场机遇,还有很多领域有待中医医院开拓发展。

1 战略管理工具SWOT分析法介绍

战略概念,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应用于工商企业。1962年,美国管理学家钱德勒在《战略与结构:美国工商企业成长的若干篇章》一书中首次运用军事术语“战略”分析公司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开启了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先河。之后,战略管理鼻祖安索夫教授在其1965年出版的著作《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及了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促进了战略管理理念在企业中的应用与推广[3]。时至今日,战略管理的方法早已经不局限在企业、公司等营利性组织中使用,它正在无数非营利性组织内被广泛而十分有效地应用着。

“SWOT分析法”最早于1965年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肯尼斯·安德鲁斯提出,是当今社会应用最多、使用最广泛、最为经典的的战略管理分析法之一。在战略管理中,它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框架和思路,从组织所面临的内部环境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的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四方面入手,并通过内、外环境的综合性分析与评价,形成相对应的SO、WO、ST、WT四种战略模型(图1),以供选择使用[4]。

2 医院采用SWOT分析法介绍

在医院管理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SWOT分析法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被广泛用于卫生组织与卫生系统的相关研究,而直至21世纪初期,这一分析法才在我国的医院管理领域研究中得到初步应用[5]。SWOT分析法在医院管理实际应用过程中,要将医院的发展战略和医院的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清楚地确定医院的资源优势和劣势,了解医院所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尤其需要将这些因素与竞争对手加以比较,对于制订医院未来的发展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1 医院优势(S)

医院优势是指医院在医疗市场进行细分后,在一定竞争范围内竞争对手无法超越或者无法效仿的独特能力和资源。医院的优势包含优势资源和优势能力,医院的技术、人力资源、组织架构、服务体系等诸多方面都可以构成其优势资源,优势资源能否得以发挥依靠的是优势能力的培养,优势能力对于企业如何利用优势资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2 医院劣势(W)

医院劣势是指在一定的竞争范围内,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较缺乏或不足的资源或能力。例如医疗技术水平的低下、医疗设备的老化、服务质量的缺失、管理水平的落后、资金的不到位等。而某些劣势将给医院发展带来致命性的打击,从而影响医院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形成医院的劣势。

2.3 医院机会(O)

医院机会是指在外部环境变幻莫测的今天某些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积极的、正面的、有利于医院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出现,能给医院的发展带来无限的机会[6]。例如医疗新技术新设备的发明、新的医疗细分市场出现、医疗市场的贸易壁垒降低以及医疗市场需求量猛增等。

2.4 医院威胁(T)

医院威胁是指在医院外部环境变化发展趋势中对医院生存和发展消极的、不利的、有阻碍作用的方面。医院若不能及时进行回应有效地回避或者消除这些威胁,将会对医院现阶段所处的市场地位带来威胁,给医院的发展带来阻碍。例如医疗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药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不断提高、医疗设备及医疗辅助器材价格的不断攀升、医疗服务的替代品逐渐出现等。

3 中医医院SWOT战略方案评价

3.1 内部优势

3.1.1 中医药特色优势

中医是国宝,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医学,在人民的心目中有着较高的认可度。同时,中医的诊断方法及诊疗过程较为简单,诊疗费用也相对较低廉,有别于西医诊断要借助各类复杂的器械以及器械使用背后所产生的高额费用,在医药费用高涨的今天,有利于推广和实践。另外,中医药材主要来自自然,药物采集、加工、制作过程相对于西医来说较为简单易行,药物所产生的毒副作用也较小,且药价低廉,为患者减轻病痛的同时也减少其医疗费用的支出,让患者真正受益[7]。

3.1.2 人才优势

早在公元443年,秦承祖奏置医学,开启了中国古代医学教育的先河。随着时间的发展,国家对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统筹规划,逐步推进“中医药院校教育-毕业教育-继续教育”有机衔接、师承教育贯穿始终等独具中医药特点且符合中医药发展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方案,使得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多样化[8]。为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手出台了根据我国中医药自身特点所制定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试行)》《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等相关人才培养文件。

3.1.3 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的推广与实施

我国积极开展了中医药标准化、规范化与法制化战略及相关问题的探索,努力提升中医药理论研究对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支持力度[9]。在此基础上,《中医药法》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有望在2016年出台。同时,在整体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找出重点、突破重点,开展基础、技术、管理等领域中医药标准的制订,完善中医药在各个方面的标准体系。

3.2 内部劣势

3.2.1 中医药管理体制及中医医院管理团队存在缺陷

现行的中医、中药行政机制为多头管理,涉及的国家行政部门较多,管理职能和管理体制均不统一。再加上,大部分医院管理者的教育背景为医疗教育,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尤其是战略管理以及管理技能实践方面的训练,经过专业培训的中医药管理人才极为稀缺,导致中医医院对未来发展没有进行系统而科学的规划,从而影响医院长久健康的发展。

3.2.2 医疗服务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市场上产品品种过于单一,大多数中医医院只是单纯的以医疗作为其主要经营产品,忽略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带动的消费者对于自身健康的重视以及对疾病预防、医疗保健、慢性病康复、医疗旅游等健康产业方面的多元化需求,因而从整体削弱了中医医院的竞争能力及发展动力。

3.2.3 医疗质量的不断下降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药分开政策的实施,药品加成收入的取消,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只剩下医疗服务费用。但是,医疗服务项目的费用是由我国政府统一规定,价格需求曲线无弹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控[10]。医院只能通过增加就诊人数,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从而导致了医疗质量的不断下降。

3.3 外部机会

3.3.1 国家政策给予的大力引导与支持

中医药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卫生资源,其发展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建设无论在政策支持、中医医院建设规划还是相关经济投入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强有力的支持态度,特别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而制定《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11]。

3.3.2 中医医疗需求服务增大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百姓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常见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发病率居高不下,使得百姓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有着“养生”“治未病”等明显具有中医诊疗特色的中医医院及医疗保健机构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与前景。医学模式的改变经历了从“病本位”“利本位”到目前的“人本位”医疗模式的发展过程。“人本位”的医疗模式与中医讲究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注重患者的整体感受不谋而合[12]。

3.3.3 国内外交流日益频繁

将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东盟(10+1)、澜沧江-湄公河对话合作机制等次区域合作机制为平台,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发展格局,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各项条件和机会已趋于稳定与成熟[13]。中医药事业在深化我国医疗体质改革、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良好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努力加速中医药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同时,还提高了中医药的国际化服务水平,为中医医院的发展带来了更广阔的前景。

3.4 外部威胁

3.4.1 西医在现有医疗服务体系中占据强势地位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环境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竞争压力不断加强,与传统中医所倡导的生活方式背道而驰。中医理论体系着眼于全局,具有一定的揣测性,生产的方式讲究精耕细作。而西方医学是建立在精密的微观结构和严密的科学逻辑推理之下,能够批量的复制与大规模的生产,机械化程度相当高,在现代社会资源配置上,具有强大的产业优势。同时,西医的疗效快、手段直接、标准化程度高,使得人们更容易接受西医、更方便利用西医。

3.4.2 医患关系的紧张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且呈多发趋势。与此同时,医疗纠纷导致的医院给予患者的经济赔偿额度不断刷新记录,这使得医院运营时所承担的风险不断增加。患者向医院所要高额的经济赔偿已经成为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这种“理所当然”背后又催生了“医闹”群体的诞生。“医闹”的出现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及诊疗秩序,给医务工作人员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医患矛盾逐渐成为社会焦点话题[14]。

3.4.3 配套政策的出台对基层中医医院的发展促进效果不显著

我国诸多社会经济政策与中医药相关,这些配套政策都希望促进中医药又好又快的发展,但实际对基层中医医院发展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医医疗项目价格过于低廉,在中医药的定价上不能体现中医药人员的服务价值与社会价值,特别是一些非药物治疗的中医药特色服务,例如针灸、推拿、理疗等。同时,有些地方纳入医保报销范畴中的中医药项目较为稀少,导致基层中医医院的发展遭遇难以躲避的瓶颈[15]。

4 中医医院SWOT战略方案选择

4.1 SO战略

利用内部优势,抓住机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各项支持,中医医院要努力抓住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开展科学管理,明确中医医院现发展先阶段的市场定位,同时注意市场的细分,充分发挥中医药专业优势与特色,注重品牌效应在社会的影响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品牌特色与品牌优势的中医医院,以点带面,全面推动中医医院所在地区的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16]。

4.2 ST战略

利用内部优势,避免外部威胁。中医医院应该继续发挥现有优势,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优质中医医疗资源的公平与可及,并且努力优化重点病种的临床诊疗流程与诊疗方案,加强中医临床医疗路径管理,稳步开展中医药优势病种的项目梳理工作,加速推进中医临床示范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加大中医成药的研发速度和推广速度,逐步打造具有鲜明中医特色的医疗品牌。同时,加强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17]。

4.3 WO战略

利用外部机遇,克服内部不足。随着中医院内部管理团队的专业化,以及战略管理的不断深入,中医医院的发展模式也将摆脱经验式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中医医院不应该只停留在为患者提供单纯的医疗服务上,更应该注重“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健康旅游”等独具中医药特色的多元化服务,与消费者建立长期健康互动服务体系机制,树立良好品牌形象,为医院获取利益的同时,把中医药文化发挥到极致[18]。

4.4 WT战略

避免外部威胁,克服内部不足。完善中医医院管理体制,将中医医院“管”和“办”分开,减少对中医医院管理职能的交叉与资源的重叠配置[19]。将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努力融入到中医医院的绩效考核机制当中去,利用多重手段、多重方法调动医务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医务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工作效率,改善当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20,21]。同时,国家以及各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基层中医事业发展的倾斜力度,避免患者分流增加、群众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增多等外部威胁的扩大化与严重化;加强风险评估,建立危机预警系统,切实做好公关危机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5 总结

发展战略方案企业战略 篇7

“数据”是驱动物联网产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如何将数以十亿计的设备相连, 使之能够彼此之间、并与云进行通信和共享数据, 通过智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使之生成商业模式各异的多种应用, 将是物联网产业迎来下一座里程碑的关键。

面对一个庞大的物联网应用, 英特尔正在全面加速物联网的发展和部署, 并将此作为未来企业战略的重点之一。要将数以十亿计的设备相连, 并与传统既有的更庞大的IT系统互联, 物联网发展需要克服系统碎片化、互操作性、安全性等各方面挑战。陈伟坦言, 正是基于此类技术和市场的需求, 英特尔去年组建了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 整合了智能系统事业部与英特尔旗下的风河 (Wind River) 软件, 通过和迈克菲 (Mc Afee) 的合作, 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和可管理性。

针对快速发展的物联网, 陈伟介绍, 英特尔架构是计算能力的代名词, 提供最好的计算性能来处理数据。英特尔的策略是不仅致力于提供领先的芯片计算能力, 更要加速开发和部署面向零售、安全监控、网络通信、节能环保、车联网和车载系统等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以连接传统系统与新系统, 使原本孤立的系统转为互联设备, 以此推动设备与设备、设备与云、数据分析与终端之间的通信和共享, 将小数据汇聚成为大数据, 并通过过滤、分析、共享最终形成巨大用户价值, 以此创建更好的商业模式。

物联网战略之布局

嵌入式业务是英特尔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从嵌入式系统到智能系统, 再到物联网的战略转型中, 英特尔向生态系统合作伙伴提供了从Quark、凌动、酷睿到至强的完整平台, 以及配套的软件解决方案, 用以帮助合作伙伴开发新设备、系统和服务, 提高运作和生产效率, 改善实时决策, 解决关键问题, 从而提供全新的用户体验。“英特尔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包括智能设备、网关、数据中心, 结合大数据分析, 用计算力和智能互联创新确保设备和现有基础设施产生的数据安全共享、用于分析目的, 以利于客户更快地开发、构建和部署应用服务, 创造全新的增值服务。”陈伟这样强调物联网战略中端到端整合的价值。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飞速发展正在成就一个计算无处不在的时代, 每个设备、每个物体都将具备计算能力, 这意味着集成的计算解决方案必将向尺寸更小、运行速度更快、功能更灵活、产量更大的方向演化。半年多来, 英特尔为终端设备推出了可扩展的产品路线图, 包括专为物联网智能系统而设计的全新英特尔®凌动™处理器E3800产品系列, 以及低能耗、小内核的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X1000, 帮助提高设备的智能性, 可靠地在本地过滤和管理数据, 使其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理想选择。另外, 英特尔最新的Edison计算平台, 也会为各式新型智能设备和创新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

Quark产品的推出, 瞄准的是最贴近用户的终端应用。英特尔Quark技术属于低功耗、小内核的新产品系列, 同时保持既有X86系统的兼容性, 有助于英特尔快速切入多个新兴领域, 包括能源、工业和交通等物联网市场以及未来的可穿戴领域。X86生态系统已历经40多年的计算创新和标准演变, 借助英特尔Quark技术, 其进入新兴市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得以大大增强。

随着时间的推移, 英特尔Quark技术将广泛推动不同形态的设备向尺寸更小、集成度更高的方向演进。陈伟强调, 英特尔正在快速开发新品, 以实现尽快进入新兴市场的目标, 从而为消费者提供一系列创新产品和技术, 通过真正的系统芯片 (So C) 实现更多功能。

物联网战略之生态系统

英特尔新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与产品事业部, 从资源准备上就不仅仅是硬件资源, 还包括收购过来的两大软件公司的业务, 这是英特尔瞄准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战略考虑。

物联网远非部署几套设备或传感器那么简单, 其真正潜力需要通过完整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得以实现。陈伟特别指出, 英特尔拥有众多关键技术, 包括来自风河的中间件和API管理技术 (源自子公司Aepona和Masher y) , 以及从设备到云、实现了成本和性能优化的可扩展计算架构。此外, 物联网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英特尔通过相关服务、软件以及全面的解决方案 (包括软件和硬件) 确保物联网的安全和可管理性。

物联网市场竞争激烈, 解决方案需要考虑多重因素, 陈伟相信, 凭借广泛的产品系列、领先的制程工艺和计算优势, 英特尔完全有能力提供先进的解决方案, 助力物联网生态系统的日益完善。英特尔网关解决方案面向物联网提供了包括英特尔®Quark系统芯片和英特尔®凌动™处理器在内的一组平台, 并结合了风河®智能设备平台XT开发环境和迈克菲嵌入式控制。该解决方案基于开放架构, 可确保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允许广泛的应用开发和方便的服务部署。为了推动物联网创新和生态系统发展, 英特尔将继续专注于提供领先的计算产品和技术, 从终端设备到后端云计算以及两端当中的一切, 不仅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实现快速创新, 同时也兑现“最好的计算源自英特尔”的承诺。

英特尔物联网生态系统正在不断壮大, 例如基于最新推出的英特尔物联网智能网关, A D I、凌华科技 (ADLINK) 、研华科技 (Advantech) 、Eurotech和瑞传科技 (Portwell) 和万创科技等合作伙伴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了专业解决方案;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正在开发基于英特尔架构的交通、能源、医疗保健、零售和制造业专用网关, 包括Shaspa推出的能源和楼宇自动化方案、罗克佳华推出的能源管理方案、中交兴路和Vnomics推出的运输解决方案, 以及Zebra技术公司用于零售、医疗和制造业的定位解决方案等。

Quark的出现, 配合英特尔现有的多个处理器平台, 可以打通英特尔产品端到端的物联网战略布局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方案研究 篇8

一、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必要性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是降低企业成本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通过对成本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实现企业成本管理的目标。随着企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已经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实力和发展壮大,因此做好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工作,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企业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企业总成本,通过价格手段增加产品的销售量,更好地满足市场变化的需求。

(一)成本费用控制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产品所耗费的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造利润能力,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加强对成本费用的管理力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内部成本费用的控制有利于保证企业的财务安全 企业不同项目有不同部门负责,因此,其项目资金的使用和保管也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关的成本费用控制制度,可以对各部门资金的使用起到约束和牵制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减少资金浪费、贪污受贿的现象出现,也为企业的财产资金安全提供良好的保证。

(三)成本控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好坏的指示灯,有利于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可以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盈利状况,综合性比较强,在企业的整个经营管理中起着综合的控制作用,为企业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企业通过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合理控制企业的成本费用,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的资源紧张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二、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相关知识

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控制依据和控制方法、具体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内涵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以计划方案中制定的成本目标为依据在企业的正常运营过程中,对一些产品成本所消耗的费用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及时纠正偏差,使产品的成本费用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成本控制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成本费用控制主要是以实现计划范围内的成本费用为目标,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在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执行决策过程中采取各种成本控制方法,从而实现既定的成本费用目标。

而广义的成本费用控制涉及范围广,贯彻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选择正确的经营方案,做出决策并执行决策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控制企业的总成本,实现成本费用的相对节约,达到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成本费用控制的内容是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正确把握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核心内容,才能充分发挥成本费用控制理论对企业成本管理的指导作用,努力使企业达到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合理性主要受到企业产品质量的制约,不仅要使产品支出金额符合计划预算的开支范围,还应该从时间和用途上加以限制,使其在有限的范围之内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消耗占用的企业成本费用比例最大,针对不同的企业的成本费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企业成本费用的管理和控制。这里所说的成本费用控制内容主要包括材料成本控制、人工成本控制和综合性成本费用控制这三个方面,下面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材料成本控制。在企业的材料采购方面,要严格控制材料采购的数量和质量,争取以最小的采购成本买到质量较好的材料,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使用情况,避免材料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材料成本支出费用。在企业材料的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企业应该严格控制材料的消耗,制定严格的材料验收制度,及时了解材料损耗和短缺的情况。在企业的材料管理中实行材料限额发放制度,严格控制材料的购买成本,加强材料的购买成本管理,实现选购材料的合理化。

第二,人工成本控制。企业内部应该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制定固定的劳动时间,完善企业的内部分配制度,从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采取多样化的分配形式,严格控制人工成本,避免“一刀切”现象的出现。企业主要是通过内部工资总额和平均薪资水平高低来实施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尽量在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的情况下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

第三,企业综合性的成本费用控制。企业应该制定合理的费用开支标准和成本费用的管理制度,每个月制定固定的费用开支数额,提前对制造费用和期间管理费用进行预算,从而有利于企业掌握其运营期间的财务费用开支,有利于采取必要的财务措施,降低企业的综合性成本费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应该根据编制的企业成本费用预算方案,严格审批成本费用开支,把企业的各项费用限制在预算范围之内,促进企业成本最小化目标的实现。

(三)主要依据与方法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主要依据包括成本费用预算方案、企业项目的进度报告、工程项目变更资料、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方案等。企业的成本费用预算方案是成本费用控制的基础性资料,而工程的进度报告直接为领导者提供了工程项目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工程材料费用的开支情况,更加有利于企业高层领导对企业成本费用的直接控制,也是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的重要依据。

很多工程可能会由于某种原因在施工中出现变更现象,应该及时把工程设计变更图纸和相关治疗,以及变更后的费用开支预算重新整理后交给财务部门审核,这要求财务部门必须做好成本费用的控制工作。企业在拟定合同时,尽量实现规范化、详细化,为以后解决纠纷提供必要的依据,也有利于企业严格按照合同等控制企业的费用成本。

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目的是为了把企业的实际成本费用开支控制在预算范围之内,增加企业的利润收入。企业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主要是依靠偏差控制法。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根据原来拟定的成本费用预算方案,找出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之间的偏差,并分析出现偏差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解决对策减少偏差促进企业成本费用目标的实现。

在企业成本控制过程中,主要出现三种偏差:实际偏差、计划偏差和目标偏差。计划偏差主要是指项目的计划成本和预算方案中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偏差主要是指预算方案中的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目标偏差主要是指项目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偏差,通过对项目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尽量减少目标偏差,实现预期的控制效果。

(四)具体步骤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进行必要的数据比较。企业以制定成本费用预算方案为主要参考依据,将企业的成本费用计划数额和实际所产生的成本费用相比较,通过比较确定成本费用实际耗费情况是否超出预算,从而确定企业成本年费用目标的完成情况。

第二,分析偏差。企业通过比较数据,找出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确定成本费用之间差异大小和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进一步采取有力的措施避免相同偏差的重复出现。企业成本费用一般出现偏差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价上涨,包括人工成本费用、原材料成本费用和利率、汇率的调整等;

施工过程中,施工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施工质量水平低下,工期拖延等;

业主临时增加工程量,或者由于项目管理者监督管理力度不够,协调能力低等;

工程项目设计的图纸存在缺陷或者设计图纸不符合要求,法律等外界条件引起偏差出现。

第三,纠正存在的偏差。针对企业施工中出现的实际费用偏差,通过分析偏差,针对出现偏差的不同原因制定相同的方案纠正偏差,从而把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实现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

第四,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对企业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及时的纠正,在纠正偏差以后要及时做好纠正措施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对于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也应该重视材料、技术的管理和应用,保证工程项目的建筑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

三、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转向核心技术和产品成本方面的竞争,很多企业已经及时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加强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还有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还比较低,在控制管理成本费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部分企业成本控制观念薄弱,没有意识到控制成本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企业的生产计划是根据市场需求拟定的,也需要通过市场销售企业的产品,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大部分企业是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采取价格战略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可是这种生产模式不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的生存发展的风险比较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还有部分企业过度强调降低成本,节约费用,忽视了产品质量,从而影响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不利于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

(二)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建立完整的成本管理体系 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理论逐渐形成框架,可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却相对缺乏,这就直接影响企业的控制目标的实现。还有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失去控制,造成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

还有部分企业领导人的成本费用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成本控制是在事后,对于零部件的成本计算只是凭借个人主观印象,没有意识到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能达到有效的成本控制效果。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制,监督和管理力度不够,从而导致很多企业的成本费用日益增多,利润却在减少,为企业的生存发展留下隐患。

(三)企业成本控制理论不完善,控制方法比较落后很多企业仅仅把成本控制的对象定位在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各项成本费用,却忽视了在产品销售和储存过程中所耗用的成本,企业的管理起点比较低,缺乏战略性思维。企业单纯靠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和费用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想法缺乏科学性,还需要采取必要的辅助措施,只有正确把握所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耗费的成本,做好相关的管理和控制工作,才能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都是从制定企业目标成本开始的,通过制定相关的成本预算方案,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严格控制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找出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正确分析存在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这种成本控制模式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不能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企业成本控制目标缺乏科学合理性,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有限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考虑企业的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看待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很多企业在制定成本控制目标时,主要是从企业现有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条件,却忽视了外部环境,如市场需求、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等因素。

再加上成本控制目标主要是由企业的某个部门设定的,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企业控制成本费用的目标的实现。

企业产品成本的降低主要是靠技术水平和先进设备的引用,只有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才能保证企业具备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四、企业加强成本费用控制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企业在加强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对策,以充分发挥成本费用控制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中的作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企业成本管理的宣传力度,树立企业成本控制意识 在企业内部应该强化经济观念,在思想上达到控制成本费用的一致,充分发挥宣传栏的作用,对各部门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树立控制成本的整体观念。企业在内部开展节约成本的重要性宣传活动,增强企业内部的员工成本责任意识,共同维护企业的共同利益,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要求企业员工把企业的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积极服从领导的调配,共同治理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不断完善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制度,建立强有力的成本费用控制体系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成本费用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的各项成本费用控制措施得到贯彻实行,才能促进企业完成成本控制目标,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三)加强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理论研究工作,引进先进的控制方法企业成本费用的控制应该涉及到企业的整个过程,包括购买、生产、销售三个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支出进行严格控制和审核。现代企业的成本费用控制应该从企业的自身实际出发,贯彻到企业的预测、决策,生产和销售等各个领域,只有做好全方位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争取以最小的成本费用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企业应该主动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符合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的控制方法,如责任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四)树立科学合理的成本费用控制目标,注重创新人才培养 成本费用控制目标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合理的成本费用目标,促进企业全面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控制工作的正常工作。企业内部大力提倡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研发新技术,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成本费用,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

综上所述,只有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成本费用控制方案,才能强化企业内部的成本费用管理工作,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经济支撑。

参考文献:

[1]浦滨清、张和平:《连续式生产企业成本控制初探》,《上海会计》1985年第3期。

[2]盖黎:《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探讨》,《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2007年第1期。

战略合作方案[定稿] 篇9

甲乙双方建立全面友好的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在成都电子科大学院校内,通信业务、网络覆盖、校园基础教学方面开展合作。乙方作为甲方校园内主要通讯类运营商合作伙伴,为学校提供综合通信解决方案。

一、校内模拟营销中心的合作

为方便校内师生员工接受联通公司的通信服务,在第一时间享受最新的各项通信业务,同时给本校学生一个实习、锻炼的机会,双方拟在校内成立创业社,发展联通业务。

(一)、创业社由双方联办,校方指定专门同学做为创业社社长,签订协作协议。

(二)、副社长及以下各级人员由双方共同在本校学生中招聘产生。共计招聘:副社长一人,负责在主任和联通主管的指导下在本校区内开展联通公司的各项市场推广、产品营销、营业服务等工作;市场推广人员若干,负责校内营业厅的所有销售、服务及现场管理工作,并接受联通公司的工作指导和考核,联通公司提供营业及服务的相关营销用品。

(三)、校方提供创业社办公场所。

二、基础教学、实习项目的合作

联通公司在校方的基础教学、学习实习、就业等方面予以校方倾力支持。

(一)、除前一项中所述创业社以外,联通公司同意每年接纳校方一定数量学生的见习(原则上无工资,可根据工作性质适当考虑生活补助),见习岗位包括:市场营销、通讯维护、市场策划、营销管理等。其中优秀的见习生毕业后可直接入司工作,创业社人员优先。

(二)、根据校方需求,联通可安排相关营销、技术、管理专业人士到校讲座,校方应支付相关人员交通和授课补贴

三、移动通信业务的合作

为更好地保障校内师生的移动通信服务,让广大师生享受到更优惠和通讯资费,双方就移动通信业务在校内的合作达成以下共识:

(一)、联通公司向校内所有联通手机用户提供“校务通”SP端口平台(包括校务通软件和联通网络的接入端口,价值150万元),予以校方免费使用。(具体内容附后文件)并将所有联通手机用户组成VPN内网,网内1分钱/分钟通话免费(每月1元钱功能使用费)。

(二)、联通公司可就赠送2G、3G号卡销售、移动业务授理、代收移动业务话费等项目给予校方或校方指定的团体,用于营销中心或校方安排其他校内项目使用。

具体内容如下:

1:全校教职员工可享受“0”元购手机活动。(IPHONE、乐IPHONE、三星、索爱等)

2:新生入校可享受联通赠送2G号卡一张(含30元赠送话费),3G号卡一张(赠送含20分钟通话时间,150MB流量,30条短信,全国接听免费)。两者可二选一。

3:可组成V网,提供小号码供师生间使用,方便学校管理。小号码相互通话0.01元/分,功能费1元/月。

4:新生入网存298元话费可获免费赠送折叠自行车一辆。5:新入网3G号卡可享受入网送720元话费活动。

6:联通公司在校园内开展一系列针对学生的优惠活动。

(三)校方应就移动业务在校内实现与联通合作的唯一性

1、自本协议签定以后仅使用联通提供的“校务通”短信平台进行校方所有通知的唯一通讯类发放平台。

2、合同期内不再授权其他运营商在校内发布各种形式广告以及摆摊设点促销。

3、校方提供一定数量的宣传载体供联通使用(如校园网站、校内广告栏、寝室课表等),费用由联通支付,联通确保在校方的指导下开展各种宣传。

四、迎新合作

1、每年新生入校期间,由联通提供手机号卡夹让学生免费入网,并附带校内通信保障简介,每年迎新工作由联通作为独家通信运营合作伙伴,具体事宜另行商定。

企业移动应用安全方案研究 篇10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 电子化、数据化的工作方式已进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 信息化建设在企事业内部编织起一套高效、畅通的信息互联体系, 极大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的生产力发展。尤其是移动应用的出现, 打破了依赖固定的工作场所和固定的配套设备的时空上的信息束缚限制, 跳出了固化的信息化建设窠臼。移动应用可以随时、随地、随手使用信息系统, 使得公司管理者和员工不管置身何地, 都能随心所欲地和企事业内部信息系统关联。

移动应用给企业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 应用安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移动办公对企业IT基础架构的影响, 以及移动化在安全防护技术方面的滞后, 移动安全问题已成为企业移动信息化的一大障碍。一方面是移动安全的技术发展滞后, 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移动应用安全重视不够。移动应用安全问题也影响到企业开发实施移动应用的源动力和企业用户对移动应用的使用积极性。

2 移动应用开发模式

2.1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物理架构

企业移动应用平台主要分为平台部分、后台应用系统部分和前端应用部分。从物理结构上, 应用平台的计算机集群 (包括认证服务器) , 后台应用系统都是通过物理链路部署在企业内网的环境中。内网中各个系统间的通讯都是在局域网内, 所以速度快、安全性高。前端设备通过HTTPS协议和后台应用系统进行通讯, 前端应用数据要经过两道防火墙才能进入内网。两道防火墙之间是负载均衡服务器和中继服务器, 较好地提升了系统稳定性和效能。

2.2 前端开发技术框架

2.2.1 前端技术选型

移动应用前端开发, 目前主流的是三种开发模式:原生开发模式, 混合开发模式, WEB开发模式。三种开发模式各有所长, 其特点对比如表1。

相对于互联网应用, 企业应用一般操作相对比较简单, 对本地终端操作相对较少, 而且考虑到企业员工移动终端的多样性, 再者跨平台也是企业应用的重要关注点。为此, 混合的开发模式成为移动应用开发技术的主流。

2.2.2 前端技术框架

对于前端的技术架构, 主要分为两个层次:界面展现层, 应用引擎层。前端技术架构图如图2所示。

2.2.2. 1 界面展现层

分别为HTML技术处理界面展示、CSS技术处理页面展示、Java Script技术处理页面逻辑。

2.2.2. 2 应用引擎层

(1) 基本功能组件。处理基础的本地化服务, 包括:电话, 短信, 通讯录, 地理位置, 音频, 视频, 压缩, 传感器, 上传下载, 本地存储, 异步通讯等。

(2) 第三方插件扩展。对于多变的业务需求, 应用引擎支持插件式的扩展, 其中可包括:二维码, 移动支付, 同步, 即时通讯, 加密解密, 消息等。

前端框架使用混合开发模式, 利用前端应用引擎强大的适配功能, 整合各种应用到各种移动平台 (IOS, Android) 。应用引擎虽然是混合开发模式, 但是也兼容原生开发模式和WEB开发模式, 通过标准应用接口, 任何开发模式都可以迅速的和应用引擎进行集成。

3 移动应用安全方案

3.1 权限控制

设定不同级别的用户服务权限, 各级别用户权限拥有相应的服务范围。为各级别用户设定移动终端应用的数据访问权限, 确保特定的权限访问特定的数据。

3.2 数据加密解密

通讯数据传输通过加解密机制保证在网通讯数据的安全。存储在移动终端的数据, 以持久加密方式保存。临时缓存中的数据, 在操作会话结束后直接删除。

3.3 应用配置

配置后端应用服务信息, 例如服务地址、服务方式和服务权限。配置前端应用信息, 例如应用版本, 应用开关, 应用访问权限。

3.4 设备管理

对于终端设备访问权限管理。对设备进行远程管控, 包括挂失和锁定, 尤其对遗失中单设备远程禁用。

4 移动应用用户验证方案

4.1 手机首次登录验证

(1) 用户输入系统账号时, 程序自动读取已输用户名和手机数据库, 检查是否有该账号的登录记录, 若没有, 则会在用户名输入框下方加载验证码输入框和获取手机验证码按钮。

(2) 用户点击获取手机短信验证码按钮, 手机调用内网服务接口, 将用户输入的账号传递给服务端, 服务端检查该账号是否存在, 如果存在则向该账号关联的手机号发送一条验证码短信, 并记录到系统缓存中, 如果该账号没有关联手机号, 则返回给手机端没有绑定手机号码的指令, 手机端提示用户需要到电脑端绑定手机号。

(3) 用户成功获取并输入手机短信验证码, 继续输入账号对应的密码。

(4) 用户点击登录, 手机端获取当前手机唯一标示IMEI码, 将登录用户名、短信验证码、登录密码和手机IMEI码发至服务端。

(5) 服务端收到四个数据, 做短信验证码校验、密码校验之后, 将手机IMEI码保存到数据库中, 返回给手机端人员权限数据, 则用户登录成功, 进入使用界面。若校验不成功, 返回给手机端相应指令, 提示用户登录失败。

(6) 若用户登录成功, 手机端将用户名和手机IMEI按照固定算法加密后保存到手机底层数据库中, 留作之后登录使用。

4.2 用户第二次登录

用户使用手机不改变登录账号情况下登录时, 需要通过验证手机IMEI码获取登录许可。

(1) 用户输入系统账号时, 程序自动读取已输用户名和手机数据库, 检查是否有该账号的登录记录, 若账号和手机IMEI码验证成功, 则不需要做任何提示, 等待用户输入密码。

(2) 登录过程中手机端将用户名、密码和手机唯一标示IMEI码发送至服务端, 服务端先进行用户名和IMEI的认证, 然后进行账号密码验证, 将验证结果及其它数据信息返回给手机端。

4.3 切换用户登录

用户使用手机切换登录账号情况下登录时, 需要通过短信验证码的方式重新获取登录许可。

(1) 用户正常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点击登录。

(2) 当用户名输入框失去焦点时, 程序自动读取已输用户名和手机数据库, 检查是否有该账号的登录记录, 若账号和手机IMEI码验证失败, 则按照首次登录验证方法进行验证。

4.4 手机遗失处理

当用户手机遗失后, 可通过修改服务端存留的手机IMEI码进行限制登录。

(1) 用户发现手机遗失后, 可通知系统管理员, 管理员在管理界面查询该用户手机IMEI, 并将IMEI码添加到黑名单中, 该丢失的手机将无法使用手机端登录。

(2) 用户发现手机遗失后, 还可以直接用电脑登录修改个人关联的手机号码, 然后用其它手机重新绑定自己账号, 这样丢失的手机也无法再登录。

(3) 当发现遗失手机有登录请求时, 移动端自动删除手机端的任何保存信息, 保证系统数据不会被窃取。

参考文献

[1]李新辉, 邹绍芳.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项目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4.

[2]雷擎, 伊凡.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互联网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

上一篇:商业地产新逻辑下一篇:电缆外护套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