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改革人人有责四篇

2024-06-16

推进教育改革人人有责 篇1

我省是一个教育落后省区,是国家发展均衡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我省通过了国家“两基”工作的验收,实现了“两基”目标。为巩固“两基”成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义务教育整体水平,国家教育部督促我省于2011年签订了《教育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我县是首批要求实现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发展的1 1个县之一,教育资源相对缺乏,城乡差距较大。对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抓住机遇,为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执行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为国家教育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如何发展均衡教育呢?

发展均衡教育,首先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

均衡教育不是平均主义,也不是扶贫项目,是国家为了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之一。所以,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教师个体,都应站在国家发展的高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职责,树立廉洁从教,敢于奉献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发展均衡教育的事业中去。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专款专用,不作它用。加强经费监管,健全监管体系,加强内部审计、社会监督和专业监管。对各种教育专项资金进行总体规划,合理布局,让每一分钱都用在教育最需要的刀刃上。

一、发展均衡教育,必须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高低,直接关乎教育水平的高低。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一,提升教师素质,要创造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级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充分开展教师节活动、新年教师座谈会、教职工运动会等活动,让教师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感受作为教师的自豪,从而激发教师的教书热情。

第二,提升教师素质,需要不断吸收优秀人才。教育主管部门应健全教师的招考聘用制度,根据各地教师队伍的具体情况,源源不断地吸收优秀毕业生,从而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第三,提升教师素质,应强调教师素质的“内化”。教育改革要求改变落后的教育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同样,提升教师素质,也需要改变传统、落后的做法。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和培训。传统的教师培训,有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技能、新教材等的培训,这些培训往往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很多时候教师是不情愿的,是被动的,培训的效果是很差的。这不但耗用了大量的培训资金,也耗用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得不偿失。所以,提升教师素质得改变传统的做法,从教师的主动学习入手。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优化教师的学习研修环境,如添置教师阅览室、教师多媒体演练室等,让教师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主动学习,不断内化。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通过制订严格的学历提升办法和教师业务能力考核方案,充分激励教师加强自学,并制订合理的奖惩制度,对学历通过正规途径提升的教师和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进行充分的物质奖励,从而刺激教师素质真正地提升。

二、发展均衡教育,应充分发扬民主管理

发展均衡教育不能搞一个模式,不能千校一面,应该在加大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的前提下,充分发扬民主,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管理学校的积极性,尽可能地办出学校的特色。

民主管理是凝聚集体力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或学校领导,不能机械地强调教师要有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等,应充分尊重每一位教师,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的作用,让教师在民主生活会上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这样可以反映学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可以让领导及时改进管理中的不足,达到凝聚民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也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体会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从而使教师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自然就会尽心尽责。教代会成员是教学中的骨干,在教学经验上有充分的发言权,通过教代会成员参与教学评价方案的讨论,拟订讨论稿,再分发给每位教师,广泛征求教师意见,最后教代会和行政领导在权衡各个学科、考虑特殊岗位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地从教学及教学管理方面制订合理的激励措施。在职称方面,近年来在我县出现了大量的落聘现象,并随着评聘方案逐渐回到原来的“空岗补缺”,使得老年教师的职称趋于铁饭碗,容易滋生坐享其成的现象,这使得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打击。学校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青年教师,只有充满活力,校园才会有生机。所以,教育主管部门需多作研究,普遍征求教师意见,及时修订适合发展的评聘方案,维护教师的利益,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有了民主管理,教师就有了积极性,学校集体力量就会得到充分地凝聚,学校发展将充满无尽的活力,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办出特色学校将不是一句空话。

推进教育改革人人有责 篇2

上海,

教育工作者

推进教育改革,每个人都有责任,而不能把这都视为教育部门的责任。对于教育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老是想到行政监管,而不是想到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实际行动来扭转教育问题,这让我国的教育改革,一直走不出行政思维,也就无法打破行政治校的框架。

目前,各地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学校管办评分离,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对此,社会上存在一种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他们认为,在监管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要慎重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推进教育改革,当然需要完善监管机制——所谓管办评分离,不是不需要“管”,而是政府、学校、社会专业机构在教育发展中各司其职,但如果把深化改革的希望全部寄希望于强化行政监管,管办评分离的新体系将难以建立。相对于强化行政监管,推进教育改革,更需要参与机制。强化行政监管的思路,本质上还是行政治理的思路,而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是行政力量过于强大。在推进行政放权的过程中,学校、专业机构可能会出现诸多新的问题,但这不能通过“强化行政监管”来解决。“强化”的结果,会使权力重新回到行政部门,行政部门借治理学校、教育机构的问题,而进一步增加行政权。而应该通过与教育相关的各方积极参与,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从行政那里争得教育权、学术权、评价权、选择权。教育和评价领域的问题,要通过教育自主、学术自治和行业自治加以完善。

行政部门要对学校、教育机构进行监管,但监管必须依据法律法规,不得越权干涉。动辄呼吁强化行政监管,会出现两方面问题。一是公众还是认为办好学校、教育,是政府部门的事,与自己无关,主动放弃自己的教育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甚至受教育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也要求监管部门监管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内容、培训质量,这完全超过监管部门监管职责的范畴。如果监管机构顺势“监管”,这不就把办学权也交给了行政部门吗?以监管之名干涉学校教育、专业评价,导致我国学校办学缺乏个性,行政评价泛滥,弄虚作假严重。在放权给学校和专业机构时,行政部门要监管学校、教育机构依法办学、开展活动,而不能再介入干预办学活动、评价过程。防止办学活动、评价活动出问题,关键在扩大受教育者(消费者)的选择权,以选择权落实监督权,同时建立学术共同体,形成新的教育标准和学术标准。在这过程中,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要有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学会选择、评价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所有办学者和教育者应从自身思考解决问题,从教育和学术角度建立规范和制度,而不是等行政出面。二是行政部门在放权改革中,有的故意制造障碍,让学校、教育机构自主办学,难以顺利进行。比如,在科研立项时,要求明确各项预算支出;在进行研究时,必须按预算支出。这表面上看,是让每一笔钱的使用都得到监控,可是,这却是违背基本科研规律的。学者在研究时,无法充分预计究竟在哪方面支付多少钱。

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办学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积极参与,履行各自的责任十分重要。比如,针对校长公选,有专家认为这只是走过场、搞形式,如果大家都认为这是走过场,不把其当回事,结果确实可能就是走过场,而如果教授们不愿意让其走形式,是完全可以有作为的。在目前推行的校长公选中,有教师、学生参与的民意测评环节,公选组织者称,这一环节的民意测评结果,将影响公选人选,但测评意见并不当场公布。对此,大家怀疑测评究竟起不起作用,既然怀疑,那么为何不要求测评环节的意见当场公开?如果所有(或者大多数)参与的师生都有此要求,组织部门如果拒绝公开,就将承担很大的压力。如果当场公开,这不就促进校长公选前进一步吗?

再比如,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只是摆设,学校乱收费屡禁不止,培训机构侵犯消费者权益频频发生等问题,如果仅仅依靠行政部门,是不可能得到根本治理的。而只有每个受教育者、教育消费者增强自身的权利意识,并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才能对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办学者、经营者形成制约。这比健全监管机制,其实更为现实。如果消费者认为培训机构质量低、收费高,就不选择,靠市场生存的培训机构怎么能继续生存下去呢?

教育笔记:安全教育,人人有责! 篇3

上周是安全教育周。为了进一步敲响孩子的安全警钟,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选取了“贴红点”“有人来敲门”“汽车上”等一些跟生活安全有关的教育活动。

在开展“有人来敲门”活动时,孩子们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当讨论到“当你一个人在家,有人来敲门的时候你该怎么办”时,有的孩子说“我不搭理他”,有的说“我看看猫眼,如果是我认识的人就开门,不认识的人就不给他开”......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好不热闹。最后讨论的重点也发生了转变,孩子们讨论的不仅仅是怎么来对待陌生的敲门者,而是把话题转移到了怎样预防骗子。随着孩子们讨论话题的转变我在最后的环节增加了情景表演。我当骗子,请部分孩子当小主人,当家长不在的时候陌生人出现,并想方设法诱骗小主人开门。可能是因为孩子们有心理准备,在表演的这一环节谁都没上当。为了进一步考验孩子在特定场合防骗的意识,在周四下午,我们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了实地防骗演习。我随意在班级请了7个孩子,并把他们带到大厅,自己则借机离开,这时邻班一家长手拿泡泡器出现。孩子们看到陌生人先是定睛看着她,只见那人举起手中的泡泡器对这孩子们亲切地说道“孩子们,我这里有好玩的东西,谁要玩?”听到对方跟自己讲话,史韵菲向后退去,一边退一边说“坏人,你是坏人!”,随后其他孩子也纷纷向后退,王瑄浩则躲到了小型玩具的后面。接下来,无论对方怎么使用绝招,孩子们就是不上当。从这次演习中我发现了孩子们安全意识在逐渐提高。因为同样的场地,同样的诱骗方式,只是对象换了,孩子们的反应却完全不同。曾记得上个学期我们很失望地看到了孩子们被骗出校门,而这个学期却有这与上学期如此反差的表现。我们很欣慰。

建设和谐社区,人人有责 篇4

据相关部门做过的一份小区噪音调查显示,居民反映最强烈的噪声,往往不是周边环境产生的噪音,名列前几名的,绝大部分都是邻里之间制造的生活噪音,分别是装修、车辆报警器、文体活动、车辆进出、电梯和水泵间,其中邻居发出的声响,比如邻居弹琴、唱歌,以及饲养的宠物发出的叫声,在往地板上放东西时手重,以至于抽水马桶的冲水声等生活细节问题……不一而足。

城市噪音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尤其是社区生活噪声已经影响到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些隔音效果差的楼盘,就更让人头疼——你家的秘密,他家全知道……这些看似自家平常的事儿,却造成邻里之间的紧张,给邻里关系带来诸多影响和不便,惹来邻里之间的纠纷,引起邻里之间的矛盾甚至在矛盾激化后引发伤人事件,还可能触犯法律。

如今,噪音污染已与水污染、空气污染一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的“三大公害”,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为此,2008年10月1日,国家环保部就颁布了包括《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在内的三项新标准,为防治噪音污染提供了具体的实施标准及测量办法。

但毕竟治理噪音污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对于为什么投诉后多数案件难解决的问题,中国室内环境委员会主任宋广生表示,部门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多元分散是造成目前噪音整治力度不够的重要原因。新标准的出台虽然提供了可依据遵循的执法标准,但现在需要的是相关部门尽快形成综合执法的有效机制。

有律师说,买家都不如开发商精,那么最有意义的提醒,就是在购房时,在与开发商签订商品房买卖合约时,作为买方的业主一定要注意有无住宅隔声条款,对自己的权益先行保护,毕竟隔音问题在发现时间上是滞后的,提前把购房合约条款看仔细,问明白,以防日后投诉完迟迟难以解决的困扰。

生活中的噪声几乎无处不在,应对的方法也五花八门。虽然有律师说,这类官司很难打赢,即便投诉,多数也是悬而未决——犹如此封读者来信。尤其是事态严重的邻里纠纷,就要由多方出面进行调解,如街道、居委会、乃至派出所人员联合施职,积极做好调解工作,我们相信,只要不流于形式,不敷衍了事,不和稀泥,以严谨的态度去处理邻里纠纷,问题是完全可以解决的。

况且,处理好邻里关系,社区居民人人有份,人人有责,将邻里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也并非难事。建设和谐社区和人文环境,需要通过大家的共同的努力,共同的协作精神,能够互助、互敬,摒弃那些坏的生活陋习,互相之间多体谅,凡事多为对方着想一下……如此,相信还您一个清静世界,一个身心愉悦环境的时间就不会太遥远。

编辑同志你好:

我搬入购买的新房后,本想过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没想到祸从天降,几年来无论白天黑夜,时时受到楼上各种噪音的严重“骚扰”。我们家的两位老人,身患多种疾病,其中一位老人有严重心脏病,一有噪音就窝到沙发上缩成一团,十分痛苦;另一位老人身患高血压、心脏病。无止无休的噪音使我们痛不欲生,整日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精神高度紧张,时刻担心楼上随时发出的跑动声、拉桌椅声、摔重物声等各种噪音。尤其在夜间,直至凌晨1—2点钟,噪音不断,使人无法入睡。即使每天戴上耳塞,吃安眠药也无法入睡。

刚开始,我们曾经上楼好言相劝,甚至哀求,而他们非但没有一丝歉意,反而蛮横狡辩,强词夺理。后来我们又请求居委会和派出所片警调解,结果楼上反而变本加厉,更加肆无忌惮。长期以来,使我们的身心受到严重摧残,精神几乎崩溃。

以后随着矛盾的逐步升级,我们经常吵闹,以至于大打出手。警察在处理过程中要求我们双方要克制,不许再出现欧斗现象。但他们一直未停止骚扰,故意挑衅。而我在公安部门处理过程中,一直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配合工作,保持克制,极痛苦地忍受着他们的骚扰,在实在受不了时便报警处理,警察走后,他们骚扰得更厉害了。

我们不想犯法,只能依靠政府和法律来帮助解决,但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我们的出路何在?难道只能要么痛苦地忍受下去,要么采取极端作(做)法,触犯法律,害己害人吗?这样作(做)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违背的。

据了解这(噪声困扰)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很多人都在遭受这种痛苦,这是一种很容易引起社会治安(的)问题,甚至刑事案件的社会不安定因素,希望政府有关部门、法律部门以及众多媒体不要认为这是一个邻里纠纷的小事,应予以严重关注,一方面希望技术部门提供提高隔音效果的新技术,一方面呼吁法律部门健全法律制度,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呼吁人们提高道德素质,互相谅解,建立和谐社区。

上一篇:TPM精益生产管理下一篇:学会关注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