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论文十篇

2024-07-14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论文 篇1

农村生活中处处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训练资源, 集市茅舍, 青山碧野, 飞禽走兽, 小桥流水, 篱落花草……这些, 都可以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神器”。《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农村的生活资源正为这种综合性与实践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从而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开辟了一条道路。

一、以农村生活为课件, 提高学生识字写字兴趣

城镇学校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识字写字的教学效率, 同时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但农村学校尚没有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农村生活资源, 来提高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兴趣, 提高识字写字教学的效率。农村学生的生活中, 总是与农村的那些山石田土、水火草木等紧密相伴, 对那些自然景物、现象和农村的生活方式, 学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些, 学生们都迫切想把它们转化为能识认与书写的文字, 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欲望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激活。有经验的老师, 常常借此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识认和书写汉字, 效果非常明显。这种在生活中识字、写字的方法, 并不比课件学习的效果差, 甚至比课件教学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二、以农村生活为舞台, 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农村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语言, 为我们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分成两个场面, 一个是农村生活的现实场景, 一个是课堂训练的再现情景。现实场景中,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年段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不同要求, 让学生围绕着农村生活的话题, 与亲人或他人交流。因此, 一次喂鸡, 一次田间劳动, 一次圩上买卖, 等等, 都可以是一次很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机会。课堂训练的再现情景, 就是老师选择一个话题让更多的同学演示, 再现生活的情景, 老师从中点拨, 引导全体学生进行有效评价。我们在六年级组织了一个“我反对这样的农村陋习”口语训练活动, 学生因为熟悉农村的生活, 很容易就找到了交际的内容, 有的反对农村的封建迷信, 有的反对农村的不卫生习惯……这样的口语交际贴近学生的农村生活, 因此练得自然, 练得实在。实践与模拟训练结合起来, 充分利用了农村生活的资源, 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以农村生活为背景, 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理解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大都贴近学生的生活, 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阅读与理解。现代文中关于农村的情景描写, 农村的学生自然有优势, 在古诗文方面尤为有利。我国古代以农业生产为主, 古诗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 耕种采摘, 茅檐篱落, 缫丝纺织, 野牧溪渔, 等等。这些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当学生读到“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这样的诗句时, 也许城市学生还得借助课件理解“篱落”“菜花”之类的景物, 而农村学生早已明白了其中的情境。其他的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未闻孔雀为夫子家禽”“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等等, 农村学生理解起来就非常轻松了。断然不会出现近年来新闻里所报道的情况:城市某孩子不识桃李, 父母遂于农村承包一座山, 栽桃种李, 便于孩子认识体验。

四、以农村生活为素材, 丰富学生习作内容

多年来, 农村学生的写作水平普遍较低, 责任在老师。绝大多数农村老师在习作教学上死守教本的习作安排, 方法简单呆板。学生语言根底较浅, 习作兴趣本来就不高, 一看到老师郑重其事地布置作文练习, 便畏作文如猛虎了。其实, 农村本身就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库, 也是学生愿意提笔写作的兴趣源泉。农村的人、事、景、物, 都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只不过老师要善于借助它们。平时, 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时令节气, 让学生提笔写一写, 不必篇篇都是正经的作文, 可以写日记, 可以写随笔, 可以把农村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一切化作文字。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写得多了, 语言功底自然就好。再加上老师精心指导, 段便成章, 言可成文, 学生自然不会把写作当作压力了, 那还愁教本保底的习作任务不好完成吗?笔者在班上弄了几个练文字的专栏, 专写农村的人、事、景、物。学生愿意写人, 就把自己认为写得不错的稿子集中到《山野农人》;愿记事, 便归于《农家小事》……我一有时间就给他们评点鼓励, 学生的兴致非常高, 皆踊跃而写, 以老师评点为荣。从怕写到愿写到想写, 效果是那种任务式作文所不能相比的。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论文 篇2

因此, 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我在从事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体会到, 数学的课堂教学必须以新的模式面对学生, 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尝试.

一、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会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 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 并不神秘.而且, 也会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比如,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 我安排了这样一段导入:同学们, 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吗?将拳头翻滚一周, 它的长度与脚底长度的比大约是1∶1, 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 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 只要将袜子在你的拳头绕一周, 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一个警察, 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 就可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一切, 实际上是用这些身体的比组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比例来计算的,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通过利用“人体中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 引出“比例”的学习,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主动地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再如,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 我利用多媒体引进一段动画:小明在操场上跑步, 他跑了一周的路程是指操场的什么?如果在操场中间铺上草坪, 要求铺多大, 又是指操场的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动画片断来自于学生的生活, 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 所以他们很快地就投入到迫切要求学习新知的情境中来.由此可见, 学生通过借助这些有实际生活背景的问题引入新知,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知识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 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实我们的生活中不缺乏数学知识, 只是缺少一双发现数学的眼睛, 因此,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学数学, 更要让学生学会生活的“数学化”.

1. 创设生活情境, 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 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境, 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 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让学生体验自己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加深理解教材所学的内容, 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

2. 感受生活数学, 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 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 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 让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线段”时可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将弯曲的道路改道, 怎样做才能得到最短的道路.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 从而总结成公理: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

3. 探究生活问题, 让生活数学化

在数学教学中, 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生活数学化.如, 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形式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利用已学过的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知识, 美术知识、语言知识、生产常识对长方体和它的表面进行探究.以此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 并通过小组合作自我解决问题, 提高了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切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因此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 去构想社会现实, 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只要学生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 那他的学习资料将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

三、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巩固数学学习的新知

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 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价值所在, 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 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熟练、更透彻, 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让学生逐步获得数学的思考方法, 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们教师要把教材内容与生活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要创设一切条件, 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这样不但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 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验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提高他们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答数学问题的技能技巧;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促进他们长知识、长智慧;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 引导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的纵横联系, 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应用新知的能力、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

实践证明, 只要教师积极创造条件,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境来帮助学生学习, 养成运用数学的态度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 都要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 去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学习为生活所用的数学.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 寓于生活, 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 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激发兴趣, 导入新知;联系生活学数学, 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 将新知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在巩固新知时, 返回生活现实, 用生活中的例子来对新知进行巩固和应用.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篇3

一、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在阅读时能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形象的浮现、感情的共鸣、思维的活跃达到迅速、准确、鲜明的程度。例如读朱自清的《春》,随着课文中一幅幅特有画面的展开,学生脑海中迅速产生相似的联想,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如小草、花、春雨……从而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得到美的熏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自然使学生联想到自己捕捉小昆虫、玩各种游戏等童年有趣的生活画面。凡此种种,都说明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理解才真切、深刻,语感才越强。

二、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这本大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学生若经常“阅读”,能使其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现实生活,阅读社会这本“活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霜雪、天体运行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只有用“活书”,学生的学习才会活起来。因为从实践中来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学好了这种知识,才会更具创造力。

三、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教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同情弱者、同情不幸。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拓宽他们的生活领域,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激发他们写作、倾吐的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清甘的水喝”。生活素材的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学生写作时视野更开阔、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写出的文章才更具真情实感。

然而,学生因阅历和经历所限,可写生活资料储备亦少,怎么办?我们可以借用“新闻作为作文教学的船和桥。

1关注新闻所积累的大量信息,能激活思维由单一变多维,找到拓宽作文教学视野的船和桥。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它的方方面面,大到影响全球,震动宇宙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新闻,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小镜头。且媒体形式多样,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更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们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活跃了写作思路。新闻是百科全书,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互动,有取之不尽的话题和议题。

2留心身边发生的新闻,养成对新生事物敏感吸纳和分析的好习惯,找到学会观察事物的船和桥。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从中悟出作者是怎样调动“五官”观察采访的,同时要求学生多留意校内外发生的新闻,学会用新闻的敏感去观察周围的新人新事。这就是要求学生做发现新闻的有心人,训练自己具有一定穿透力的观察能力。

3像新闻那样用事实说话,用典型事例去记、去议,找到充实作文内容的船和桥。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要真实就要用事实说话,作文也要具有真情实感才有生命力,才能打动人,新闻中的事实除了泛指一般的事实外,主要是指典型的人和事。而这恰好是学生作文空洞的毛病所在,学生通过读、听、看新闻,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慢慢领悟事实在新闻和作文中的作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军营采访先进人物的突出事迹,促进学生学会运用典型事例作文。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doc 篇4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

作者:胡织娥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年第06期

现实生活更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从古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生活实践说,到现今的“大语文”教育观;从“传道,授业,解惑”到现在的开放式语文教学。先哲曾说,艺术即生活。语文更是如此。

一、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语感

学生在阅读时能经常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使形象的浮现、感情的共鸣、思维的活跃达到迅速、准确、鲜明的程度。例如读朱自清的《春》,随着课文中一幅幅特有画面的展开,学生脑海中迅速产生相似的联想,仿佛置身于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如小草、花、春雨……从而进入一种审美的境界,得到美的熏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很自然使学生联想到自己捕捉小昆虫、玩各种游戏等童年有趣的生活画面。凡此种种,都说明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理解才真切、深刻,语感才越强。

二、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这本大书包罗万象,取之不尽,学生若经常“阅读”,能使其眼界更开阔、知识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创造力更强。

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要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通过各种方式接触现实生活,阅读社会这本“活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花草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霜雪、天体运行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活的知识宝库。”可见,只有用“活书”,学生的学习才会活起来。因为从实践中来的知识是真正有用的知识,学好了这种知识,才会更具创造力。

三、从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生活是作文之源。叶圣陶先生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教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学会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同情弱者、同情不幸。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此拓宽他们的生活领域,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激发他们写作、倾吐的欲望。

只有这样,学生写作时才会有“清甘的水喝”。生活素材的积累,积之愈厚,发之愈佳,学生写作时视野更开阔、材料更丰富、思维更活跃,写出的文章才更具真情实感。

然而,学生因阅历和经历所限,可写生活资料储备亦少,怎么办?我们可以借用“新闻’作为作文教学的船和桥。

龙源期刊网 http://.cn关注新闻所积累的大量信息,能激活思维由单一变多维,找到拓宽作文教学视野的船和桥。

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各种新闻媒体中看到它的方方面面,大到影响全球,震动宇宙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重大新闻,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小镜头。且媒体形式多样,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互联网更带来了一片新天地,它们极大地开阔了作文教学的胸襟和视野,活跃了写作思路。新闻是百科全书,师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互动,有取之不尽的话题和议题。留心身边发生的新闻,养成对新生事物敏感吸纳和分析的好习惯,找到学会观察事物的船和桥。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篇5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说:“宇宙之大……无处不用到数学。”数学来自于生活, 现实世界才是数学教学的源泉。从古到今, 数学就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有“鸡兔同笼”的问题, 现在, 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越来越密切, 实用性也越来越强, 例如:银行贷款、股票行情、统筹运输、市场营销等,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体现出来。”因此, 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时, 我特别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认识时间》时, 我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 你们早晨几点起床, 中午几点吃饭, 晚上几点睡觉?这是学生很熟悉的生活问题, 他们一一作了回答, 接着, 我拿出一面钟表和大家一起学习时间的有关知识;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 我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 老师这里有很多钱, 到超市买东西, 桔子三块钱一斤, 我买一斤, 你给我找出三元钱, 你能做到吗?我叫一名学生上讲台, 他很快找出三张一元的钞票;接着, 我问:“哪位同学还有其他的付钱方式?”一名学生走上讲台, 找出了6 张5 角的钞票。学生的热情很高涨, 正是这生活化的问题开启了学生的智慧, 他们觉得数学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学好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有着更高的要求, 因此, 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方式, 不能只是以教材为中心, 而是应该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 我将继续注重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论文 篇6

一、提高对数学深层内涵的认识

说到数学, 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 学生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 我逐步体会到了, 数学它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 它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描述、刻画、解释、理解, 其目的是发现现实世界中所蕴藏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 为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服务。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 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我认为, 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 是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可以用心去体会感悟的。

首选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 它是在这个现实世界中生存的, 离开了现实生活这个世界, 数学将是一片死海,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

其次, 数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数学是思维与线条的文化。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由于实际的需要, 数学在古代就产生了, 现在已发展成一个分支众多的庞大系统。数学与其他科学一样, 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作为21世纪的数学教师, 不能只让学生学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 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 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数学中蕴涵的宝贵的东西。

二、数学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如何感悟与思考

《数学课程标准》建议教师“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可见在体验中感悟数学知识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 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使学生能有所悟, 能自悟自得, 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

一般来说,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实践功能, 即它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数学教学的内容来自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 并通过对一代代新人的培养, 而越来越明显和能动地促进各个时代,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精神功能, 即它联系于人们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对儿童的数学教学, 在早期就尽可能充分地开启儿童的智慧, 发展儿童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能为他们日后乃至终身的良好发展, 创造高质量的生活, 奠定不可或缺的极为重要的基石。

三、教师应该重新认识数学和感悟数学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 开发他们脑中未被开发的脑细胞, 要想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充实自己。

1. 创设和谐的情境, 使学生能有所感悟。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 体验和理解数学, 感受数学的魅力, 从中能有所感悟, 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触动生活积累, 在体验中使学生自悟自得。

感悟是一种心理现象, 也是一种心理过程, 先有所感, 方有所悟。感悟主要借助感知, 感知的形成又要依赖于学生的亲身体验, 依靠平时积累。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就可以通过自己的感受、体会、揣摩而有所感悟。在数学课堂中, 教师不能过早地将具体的知识抽象化, 感性的知识理性化, 使学生匆匆跨过感性阶段而步入理性的殿堂, 有的知识讲得越多, 学生越不明白, 而应主要让学生自悟自得。

3. 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与思考。

悟性的高低, 标志在一个人的智力水平。在教学中, 不同学生往往表现出不同的悟性, 言语、思维有的产生“奇思怪想”, 有的是“平淡无奇”, 作为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学生中因为思维撞击所溅起的“智慧”火花, 引导或利用学生去矫正学生的思维方向, 由学生自己去梳理自己的思路, 去捕捉别人思维的闪光点。为了真正让学生走进生活、感悟数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

(1)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组织大量的数学活动, 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关于活动课国家有统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受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 扩大视野, 动手动脑, 增长才干, 发挥志趣和特长, 丰富精神生活, 增进身心健康。

(2)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 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教师要针对他们的特征, 选择适当的素材, 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在生活中学英语 篇7

关键词:英语学习,英语资源,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英语学习资源,随时都可以学习英语。我们接触到的各种日常生活用品,或多或少都涵盖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只要我们留心,一定会收获不小。例如在电影、广告、报刊里,衣服、玩具、食品说明书上,都可以学到一定的英语知识。小至一个单词,几个句子,大至一篇优秀的产品介绍,都为我们提供了广阔而丰富的英语学习空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我们的英语学习会变得更加的有趣而灵活,在不知不觉中,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还了解和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要花几节课来讲的语法知识,这难道不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我们家乡的特产——“鲜玉米窝窝头”的产品说明书吧。

Brief introduction: This product is made of innocuous freshcorn growing among the high mountain in Lijiang,YunnanProvince.It’s natural and pure without any pigment or additive.Ingredients: fresh corn,cane sugar,soda,leaven.Usage:1.Steamed: Put the product into the steam box without thaw,steam it for 8 to 12 minutes and it is ready to enjoy.

2.Fried: Put the product into the oil pan without thaw,fryit on mild fire until it begins to float on the surface.

Standard code of the product: Q/HHQQA

Storage: keep in the fridge

Shelf life: 180 days

Production date: at the seal

Manufacturer: Rongjiang Fresh Corn Limited Company,Huaping County,Lijiang City.

Address: Individual and Priv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Estate,Rongjiang Town,

Huaping County,Lijiang City.

在家闲暇的时候,或是烹饪玉米窝窝头之前,通过阅读这篇简单的产品说明书,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生动、有趣的英语单词。在第一段的产品简介中,我知道了“innocuous”和“harmless”是同义词,译为“无公害的”;“pure”意为“纯洁的”,在这里则译为“纯天然的”;“product”特指”农产品“;“thaw”意为“解冻”,这是我以前不知道的。我还学到了两个课本以外很常用的单词“pigment色素”,“additive添加剂”。观察它们的结构就知道是名词,而且记起来也不费力,因为我们已经知道“add”是“添加”的意思,再联系记忆就很容易记住了。同时,通过阅读这篇产品说明书,我们还可以再次巩固be made of,be ready to dosth.等一些常用固定搭配。我们利用零散的时间记住这些零散的知识,既节约了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第三段的“食品食用方法”中。“steamed”是动词“蒸”的过去分词,在这儿作定语,表示窝窝头是“被蒸的”;同样,“fried”表示窝窝头是“被油炸的”。还有第一段“…innocuous fresh corn growing among the high mountainin Lijiang ,Yunnan Province”中,“growing”也作定语,修饰“corn”。因为玉米是“生长在……”,动作是主动的,所以使用了现在分词。这些平常在课堂上搞不懂的非谓语作定语,读过这则广告之后茅塞顿开。

又如本段中的“steam box”,“steam”意为“蒸”,“box”意为“盒子”,两个单词合起来就是“蒸笼”的意思。“Frying pan”译为“炸锅”,frying是动名词,作定语,表示pan的用途。这正是高中英语学习的重点,在此,我们又学了一遍。

再举一个例子,在介绍产地时,英语表达为“RongjiangTown,Huaping County,Lijiang City”,这和汉语“丽江市,华坪县,荣将镇”的表达正好是相反的,这个知识点是学英语的人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它将对我们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再看一篇产品说明书,也是介绍我们家乡的特产——“雨台山绿茶”的:Yu Tai Green Pistil grows in the deepmountain of Yu Tai in Northwest of Yunnan,which is circled bycloud and mist,and faces Snow Mountain of Yulong.Its color isclear and green.Its taste is mellow,fresh and sweet,which canrefresh yourself,give you a cool head,help you digest food,strengthen your body and improve your look.It is an ideal gift forkith and kin.在这篇说明书中,连续出现了两个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书本中的知识再次重现,起到了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如何让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篇8

关键词:数学发现;学习情境;对策措施;工程方案;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2-119-01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要与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从中感悟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也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考虑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有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去重新体验“数学发现”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要能和学生一起走进生活,使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形象、通俗易懂,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这样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数学,从而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如何把握数学与生活的衔接,提高教学效果呢?现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要生活化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使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鉴于此,教师的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

二、小学数学探究中,教师设置数学问题要生活化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如此切身的问题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更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的最佳途径。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数学情境要生活化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实践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需要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集体的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巩固中,教师布置数学作业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 ,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由于课堂时间短暂,所以作业成了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成了创新的广阔天地。学生适当运用课堂内容的自然延伸,能从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欲望,引导学生自觉地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会计算图形面积可以算一算自己家里的面积,所用瓷砖的块数等。再如布置学生“你家一天的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这样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如三年级“寻找家中的周长”;四年级“生日派对方案”;五年级“我的设计”;六年级“走出课堂、走进银行”等活动,都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衔接,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强烈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型,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

总之,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数学教学一定要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促进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篇9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臵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一.语文教学应回归生活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回顾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如《秋天的雨》一文,雨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秋天才会有变化,使他们做到脑中有秋、心中有秋。然后在课余生活中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秋的特点去观察,从而了解秋的特点,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进一步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样,2、体验生活,再现生活。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新课程非常关注学生的体验。所以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不是把别人的文字化为自己的生活,而是要借自己的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从而达到主动地吸收、自觉地获取、高能力地反馈。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例如,在教学古代寓言《滥竽充数》时,把课文编排成小型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又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感悟。

又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加之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使学生入境动情,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同时获得情感的陶冶。

3、运用生活,设计生活。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 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因为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用。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依据教材的特点,设计一些如当推销员、导游、解说员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如学习了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选学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后,启发学生根据学到的“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明白”的方法,让他们做“推销员”,将自己家乡最出色的水果介绍给“客户”,看谁说得好。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他们运用自己学到的方法将柿子、琵琶、桃子、西瓜等水果描绘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通过这样采用多种“生活化”方式的技能训练使学生既学得有味,巩固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又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快乐,开发了他们自主创新的潜能。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二、生活中孕育教学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因此,我们应当具备一双慧眼,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教材。

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在学校中学习语文。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 交给老师,五年级的同学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坚持在学校执勤,这些事情学生都刻意去观察,去讲,去写。

2、在社会中学习语文。

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如我们家乡黄河三角洲,黄河大桥等,就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

3.在家庭生活中学习语文。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如何在生活中学好语文 篇10

关键词:晨读;游戏;实践;现代工具

语文教师应该结合一切身边可以运用的资源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语文,才会主动学习语文。

一、在晨读中学习语文

晨读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朗读增强朗读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通过朗读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熟悉。每天早上的实践虽然十分有限,却是非常宝贵的。在早上短短的晨读时间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押韵之美。也可以朗读三字经、弟子规等,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的忠孝之美德。

二、课前几分钟进行语文活动

上课前,教师可以空出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个自己喜欢的小故事,也可以进行成语接龙比赛,或者背诵诗句。让学生在这几分钟的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美,并且在活动中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气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在语文课堂上学习语文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习写作的精美之处——经典句段的描写,写作技巧的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

四、在游戏中学习语文

孩子天性都爱玩,如果教师一味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学习效率是非常低的。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开展游戏,这样学生就会在游戏中爱上语文。如,学习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可以在一堂课的末尾开展“我来比划,你来猜”的游戏,学生在无尽的想象中掌握了词语,也巩固了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五、班级形成语文文化氛围

班级应该设立图书角,学生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放在图书角让大家一起学习,通过交换,学生可以阅读到更多的书籍。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分享,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手抄报来学习语文知识。每期都由一个小组的学生来负责。

六、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有趣事情写到日志中。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摘抄的好习惯,学生在报纸上看到的好文章可以剪下来,贴到摘抄本上,也可以将书中读到的精美诗句摘抄下来,有时间就读一读。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其感受生活的美,感受学习的乐趣。

七、利用现代工具学习语文

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这样就给教学带来了生动形象的画面,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生活中的语文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多观察,细心留意,语文也会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上一篇:高清互动平台下一篇:集中供热系统管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