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激发三篇

2024-04-29

善于激发 篇1

等他醒来,对方立即表示要和他签约,宁可放弃另一家公司承诺的优厚条件。这位“幸运的”推销员喜出望外,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对方说:“你竟然冒着烈日赶来,差点丢了一条命,我们实在是太感动了。你这样的人,我们信得过!”

让顾客看到你的真诚,用你的行动去打动顾客,这是推销取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1997年8月下旬的一天,台风扫过海南岛东北部,海口市内到处是积水,很多单位关紧门窗,安排员工休息。有一位保险推销员本来和一位住在郊区的准客户约好当天上午去签约,但是一看这天气,就没有去,等到下午风势、雨势减小些,才跑到客户那里,客户却告诉他,已经买了保险!原来,另一家保险公司的两个推销员在上午风势最猛时,坐出租车去拜访,客户被冒雨登门的推销员们感动了,当即决定和他们签合同。

如果你和对方约好商谈时间,就绝不能擅自更改,太阳、风、雨、雪,都能为你所用。固然,一身清爽地出现在对方面前可以抬高你的身价,还可以强化你的专业形象,但被晒得喉咙冒烟,被雨淋得像落汤鸡,被风吹乱发型,被泥泞弄脏鞋袜和裤子等等,都会使你看起来更像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比较脆弱的人,从而激发对方的同情心,同情弱者是人类的本能。那么准时抵达呢?当然会加强你守信用的形象。

广州的《羊城晚报》集团公司旗下的金羊发行有限公司专门负责报刊及书籍发行。1999年8月23日,广州遇到了当年最大的台风。当晚,金羊公司服务热线响个不停,一半以上是表扬感谢电话。

“请务必代我感谢投递员,他全身湿透,却为我送来了一份完整无缺的晚报,我太感动了!”

“我现在正拿着金羊送来的干爽的《羊城晚报》,可是楼下积水已齐腰深了啊。”

在这个例子里,送报的投递员只是尽其职责罢了,但正因为他们不怕艰难险阻,完成自己的任务,才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

善于积累 激发潜能 篇2

关键词:积累;潜能;引导;个性

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够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更需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不仅要求学生在作文中大胆创新,更要在作文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把不愿写作文的被动心理变为主动心理,作文才能创出新意来。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引导,丰富生活,诱发创新动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许多学生害怕作文,主要是因为生活单调,缺少题材。因此,教师务必使写作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让学生走出围墙,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这个世界,再用自己的笔把这些感受物化,这样作文与写作欲望就大大缩短了距离。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首先,观察引导,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就是说,要给学生自我发挥主体性的机会。对此,观察引导作文是提高学生写作欲望的方法之一。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能力,是提高表达能力的基础,通过观察,使学生获得写作材料,便可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例如,通过参加某项活动后写记叙文,应事先向学生说明写的是“记人”的还是“记事”的记叙文;一种所见所闻的材料、景物会不会起到什么作用;哪些材料和要表现的主题相关等。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的东西,通过内化以后,便会产生自己要说的东西,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其次,注意平时的知识积累。作文教学不是空穴来风,阅读是培养学生作文创新之源,这一点对农村孩子尤为重要。这种知识积累可以在阅读中积累,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化名著,是学生提高积累、丰富语言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在学生阅读方面作了大量的规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在具体的指导时,教师还应从阅读内容的选择、月度计划的制订等方面规范学生课外阅读行为。也可以在诵读中积累。诵读文质兼美的优秀诗文,是学生汲取人类优秀营养、积累语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推荐古诗文120篇(段),在实施中教师要适时开展阅读辅导讲座,以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欣赏水平。另外,搜集积累材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在广泛的阅读中才能挖掘文本的创新因素,加以张扬,进行创新思考,培养创新品质。

再次,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在实践中激发创新能力。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样更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写作材料。学生走出教室,他们的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对于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一些事以及和教材中所固有思想形成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认识,懂得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理解社会现象和知识,打破思维定式,积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材料,一旦“量”已足够,“质”便不会沉默太久,“灵感”来了,写作动机就会产生,作文所表现出来的就会是自己在实践中所获得的新的看法和思想。

二、尊重学生个性,激发创新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不是说一定要使爱学习的学生都成为作家或评论家。我们认为,创新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在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有目的地分层次教学生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作文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和创造,以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文章是一种精神产品,它的个性特色应该是最明显的。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学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应该不同。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作文不必过于强求统一,要让他们打破同向思维方式,大胆求异。因此,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多方面正确地、客观地去评价,只要合乎基本要求,都要加以鼓励。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多数同学喜欢看电影、电视剧,剧中主人公的悲欢离合成为他们的热门话题。我于是参与其中,教他们学会评价、学会鉴赏,并鼓励他们谈感受,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积极准备。这样既训练了口头表达,提高了写作兴趣,也丰富了写作内容。可见,教师尊重学生个性,给他们思想、言论以自由,他们便会毫无顾忌地道出自己的心聲,讲出自己要讲的话,这样文章才有个性,才能创出新意。

三、借助文本,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材里所选的大部分是比较有影响、有代表性、实用性较强的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有的是长篇文学名著的节选,有的是短篇经典。因此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时要多动脑筋,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一定的帮助。教学中应借助文本,利用作品中精彩的文字描述,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对作品进行续写、补写、改写、扩写、缩写的练习。如在学习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对游行大典后的情节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续写;学了《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之后对赫尔墨斯听说自己只能算“添头”、“白送”的尴尬心理和表情让学生进行补写。这种拓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想象,学生在原著的主题、情节环境、人物性格所允许的范围内,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式,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

四、指导学生互改作文,培养学生乐于创新的能力

校长要善于激发教师内在活力 篇3

作为一校之长,经常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通过上课来熟悉教育教学,是其守土之责。但更为重要的是,校长肩负伯乐的使命,需要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与干劲,让教师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成就感,让一匹匹“千里马”驰骋教育热土,让学校充满活力。

教育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教育有其内在规律,其职责在于激发和唤醒,让孩子们在对平凡小事的担当中埋下责任的“种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首先,校长必须精通业务,必须是内行领导,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好校长,那你首先就得努力成为一个好教师、一个好的教学专家和好的教育者。”校长只有成为教育教学专家,才能真正实现专家治校、教育家办学,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才能办出有特色、有品位的学校。

其次,要为教师成长营造宽松的土壤。要及时发现教师自身发展中的一些难题,鼓励教师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不怕观点偏激,不拘泥条条框框,为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通过阅读漂流、思想讨论会、成长论坛、项目研究等方式为教师成长助力。

再其次,校长还应为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的教师,建立成长档案,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添砖加瓦。要关心爱护年轻教师,先“输血”再“造血”,引领他们从合格到超越。对于那些不显山不露水的教师,唤醒与点燃他们心中潜藏的“活火山”。还要建立骨干教师的“蓄水池”,理解、宽容处于瓶颈期的中老年教师,帮助他们突围。当教师对校长的期望得到回应,参与感得到维持,成就感得到维系,个人的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自然会乐于教书。

上一篇:历史课堂的艺术品味下一篇:延安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