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组织论文十篇

2024-06-03

财务组织论文 篇1

1 非营利组织的范围界定

1.1 美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在美国, 非营利组织的类型也多种多样, 职能更是五花八门。这些非营利组织主要可以包括高等院校、各种医疗组织、图书馆、博物馆、慈善组织、宗教组织、基金会等。目前, 美国的非营利组织估计至少几十万家, 多则在一百万家以上。

1.2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类型

非营利组织是指不具有物质产品生产和国家事务管理职能, 主要以精神产品或各种服务形式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组织机构。在我国, 非营利组织通常称为事业单位。具体包括:

1.2.1 科技组织, 如研究机构、科协组织等;

1.2.2 教育组织, 如幼儿园、小学、中学、职业技术学校、大专院校和大学等;

1.2.3 文体组织, 如公共图书馆、文化站、文艺表演团体、体育团体等;

1.2.4 传媒组织, 如广播电视台 (站) 、报刊杂志社等;

1.2.5 健康和福利组织, 如医院、养老院、孤儿院、福利院、儿童保护组织、红十字会等;

1.2.6 宗教组织, 如各类寺庙、教堂等;

1.2.7 基金会, 如为教育、医疗卫生、宗教及以慈善为目的而组织设立的各类基金会。

我国主要指宋庆龄儿童基金会、教育基金会、老年基金会、扶贫救助基金会、希望工程基金会等。

2 非营利组织财务特征

财务研究的对象主要是资金运动。非营利组织的任务是按政府发展计划的要求, 开展业务活动。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供应, 部分来自自身的其他业务活动, 其资金运动主要表现为经费的筹集、领拨、使用、报销等事项。因此, 非营利组织财务实质上是非营利组织在执行国家事业发展计划、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 有关经费的筹集、运用、管理和监督的活动。正是非营利组织经济活动的特殊性, 使得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成为预算会计中的一个单独的分支, 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也成为政府财政对单位控制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3 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3.1 顾客不是主要的资金来源

非营利组织不完全依靠从顾客那里获取的服务收入来维持生存和发展。有些非营利组织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服务收入, 如民办学校的主要收入是学生交纳的学费, 医院通过向病人收取医疗费和药费来维持经营。这些非营利组织通常被称为“顾客支持型组织”。其他非营利组织收入的主要来源则不是服务收费, 它们被称为“公众支持型组织”。在这种情况下, 顾客所接受的服务与其向组织提供资源的多少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 如慈善组织。

3.2 不存在利润指标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公益服务的组织。在非营利组织财务中通常缺少利润这一指标, 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管理人员经常难以就各种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达成一致;对于一定的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帮助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也难以确定;分权管理的操作难度加大, 许多决策不宜下放给中下层管理人员;不同非营利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3.3 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 由于不存在利润指标, 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的情况难于考核评价, 因而对于各部门的责权利也就无法十分明确。

3.4 所有权形式特殊

非营利组织不能对其资财权益进行转让、出售, 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必须按照资财提供者的要求来运作、管理和处置资财。资产的提供者不期望收回或据以取得经济上的利益, 因而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损益的计算, 也不进行净收入的分配。

4 对非营利组织实施财务控制

4.1 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

财务控制目标是财务控制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 是评价财务控制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目标是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所要达到的目的。促使其单位内部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财务管理结构;依法、科学地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督促非营利组织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风险控制系统, 强化风险管理, 确保履行职能过程中各项业务活动的健康运行;通过财务控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防止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欺诈、舞弊行为, 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财务、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执行,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4.2 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主要方式

4.2.1 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核心。非营利组织的预算是各项事业发展计划在财务上的体现, 也是政府分配资源方式的具体体现。因此, 它是搭在政府财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之间的桥梁, 也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财务控制所使用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预算管理方式的改革, 可以增强预算管理方式的合理性, 增强政府财政部门控制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收支行为的能力和效率。4.2.2激励控制。激励控制提供了一种进一步控制的机制。为了降低代理成本, 实现管理目标, 必须设计一套完整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励是与业绩紧密相关的。由于大部分组织的业务是可以考核的, 如果将组织的管理者及职工个人收入水平、晋升机会与业绩联系在一起, 管理者与普通职工的工作质量与个人利益就形成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 从而达到控制组织的管理者及其员工行为方式的目的。

a.重视员工的参与,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非营利组织绩效管理要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 重视员工的参与, 从绩效目标的制定、绩效计划的形成、实施计划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到绩效评估、对评估结果的运用以及提出新的绩效目标等, 都需要员工的参与, 需要管理者与员工的相互沟通。这种参与式管理方式满足了员工获得尊重的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 为非营利组织创造了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以实现人与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发展。

b.完善内部自律与外部监督机制。加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管理, 有必要建立组织内部的自律机制, 每个组织的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在组织自律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律机制的优势在于对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和行为给予一种客观上的约束。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不仅需要非营利组织的自律, 同时还必须有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此外, 政府应考虑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行为。国家监督从根本上说是法制上的监督, 即以法律的形式确定非营利组织的地位、作用和社会职能, 规定各自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形成各种社会组织在社会生活中既合理分工又协调配合的、统一有序的社会机制。

总之,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步前进和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非营利组织财务绩效管理体系, 加强绩效管理实践, 改善资金的利用和使用质量, 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水平, 促进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摘要:非营利组织是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 它不以营利为目的, 而是以实现社会效益为根本宗旨, 通过其日常业务活动的开展, 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 因此, 非营利组织大都属于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第三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快速提高, 智力劳动和智力开发就越显重要, 物质产品再生产的发展就越依赖于精神产品再生产的发展, 因而非营利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财务,财务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建勇.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2]詹姆斯.布坎南等著.类承曜译.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0.

[3]李建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

[4]萨拉蒙.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财务组织论文 篇2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指出,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具备三条特征,即该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资源提供者不享有该组织的所有权,且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取得经济回报。近年来,我国的民间组织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民政部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底,在民政部登记的社会组织已经超过了41.37万个,其中社会团体为22.97万个,民办非企业18.94万个,基金会1597个。2008年的社会团体数是1988年的51.6倍,社会组织总数是1988年的93倍。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与企业会计和政府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之间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首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要素中只包含五个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没有企业会计的利润要素。其次与政府部门行政事业会计相比,区别主要体现在净资产类科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净资产表现为非限定性净资产和限定性净资产。因此,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也就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明确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特点,是做好财务管理的重要前提,与企业以逐利为目标和事业单位以合规为目标不同的是,对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说,资金的获取并有效地使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使命的财务目标,以及区别于政府部门及企业的上述财务特征,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收入和费用的管理。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没有明确的问责机制和责任中心。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为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这使得管理的系统性受到损害,既不能像企业财务管理那样有系统的筹资、投资、成本管理,又不能像行政事业单位那样有严格的预算、决算执行管理,不同的组织之间也无法进行绩效的对比。

第二,收支的随意性较大。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由于受诸多条件的制约,自身发育不完善、会员较少、自创性收入缺乏,在目前条件下,国家的财政补贴有限,导致活动经费匮乏,财务紧张。这种现状造成有些组织巧设名目乱收管理费用,或者向社会乱拉赞助。另一方面,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制约机制普遍不够完善,对财务管理不重视,造成了许多开支不符合要求,如大量发放补贴、劳务费、奖金、过节补助等各项费用。名目繁多,支出随意,没有合理的开支标准,经费支出不透明,报销审批制度不规范。有的民办非营利组织还存在白条支出的现象。

第三,资源提供者向该组织投入资源不应取得经济回报,但有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还是出现股金分红、利用其他应收款等往来款长期占用资金的现象。例如,某地区许多高中都在校内办了高考补习班,鉴于教育部门有明确的规定普通高中不可以办全日制的高补班,因而有些学校就以一些已退休的领导和教师的名义向民政部门申请办学许可证,而这些人就成了高补班的所谓的股东。在财务检查中发现,这些股东每学期都有大量的股金分红,这个所谓的非营利组织成了这些人的生财之道。这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和财务管理是相违背的。

第四,多部门监管与社会监管并存实际上造成无监管局面。目前政府采用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双重管理的方式,但是,现行的制度缺乏有效的法律和法规依据,其主要作用仅在于民政部门规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登记行为。虽然业务主管单位对民间组织的各项管理有监督和管理权,可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监督管理工作在实施上有很大的困难。涉及到的教育、劳动、卫生、工商、编办等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的现象,导致了实际上民间组织财务管理的无监管局面。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规范管理的建议

第一,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提高社会服务水平。一个组织的财务管理目标决定于组织本身的目标。民间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根本区别在于,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而存在,而不是为了自身的生存而存在。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获取利润为目的,他们提供的服务是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和为公众奉献的。因此在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财会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时,一定要让他们明确自身的使命,从思想上认识到其有别于企事业单位财务的特点。

第二,建立内部问责和契约机制。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战略目标,资金流动过程,财务管理手段,绩效评估机制等。在法定代表人、成员、从业人员、资助者、受益者、支持者、合作者等相关利害者之间建立问责关系和契约关系,比如资助者的回访机制,资助者和受益者的沟通机制,支持者、合作者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机制等。通过完善机制的方法来规范内部管理。

第三,加强收入与费用的管理。组织收入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非营利性并不是说不能从事营利性活动,而是指其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从事营利活动,而是实现非营利宗旨,用企业的运营方式获取收入,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费用支出所注重的是社会效益,对于费用的管理,应当按费用的用途分为业务活动费用与管理费用分别进行。业务活动费用的管理应当从社会效益出发,通过规划与监督,保证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管理费用则应当厉行节约,尽可能控制管理费用占总费用的比重。

第四,真实客观地进行财务报告。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报告三大主表为: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应明确将财务报告向相关的个人、企业和单位提供,并接受社会的监督。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应当向业务主管部门报告接受、使用捐赠和资助的有关情况,并应当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

第五,加强审计、年检等外部监督。《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资产来源属于国家资助或者社会捐赠、资助的,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民政部门应配合工商、物价、税务、财政、审计部门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管。严格按程序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严格执行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年检,特别注意检验其非营利性。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监督检查,包括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的检查,对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的检查。笔者所在市的民政局就进行了对这一方面管理的有益尝试,由民间组织科牵头,建立了由分管局长、科长、总账会计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代表参加组成的财务监审小组。要求每个单位都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并与单位负责人签订责任状,每年还定期不定期的对相关组织进行财务检查。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篇3

[关键词]财务管理 案例教学法 传统教学法

一、引言

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讲授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自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于1921年首创管理案例教学方法以来,案例教学以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在西方国家备受青睐,已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目前已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如临床医学、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学科等得到应用。国内外的实践已经证明,案例教学对学生掌握学科理论,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资金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组织企业资金运动、处理企业同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它是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理论基础上,利用会计信息和数学工具对企业经营过程中货币资源的取得和分配进行研究,为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决策提供依据。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由于多种原因,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课程尚没有广泛开展起来,以至于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讲授法。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影响未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用应用案例教学法非常必要。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组织

要使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组织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做好课前案例准备、课中教学组织、课后报告撰写三方面工作。

1.课前案例准备

课前案例准备主要包括教师选择或编写案例和学生预习案例两项内容。其中,教师对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尤为重要,因为好的案例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科学的理财观念、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财务决策能力,实现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案例类型多种、内容各异。为保证案例教学取得预期效果,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时,应遵循如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选择或编写案例要符合财务管理课程及相关章节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案例内容及授课顺序要与课堂教学基本同步;(2)实践性原则。选择或编写的案例要符合实际情况,即使是虚构的案例,其情节设计与现实情况也应基本相符;(3)启发性原则。选择或编写的案例应蕴含能启发学生思考的一些问题,学生需要灵活运用书本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并通过互相讨论,启发才能得到问题的答案。(4)生动性原则。选择或编写案例时,要选择或编写生动活泼的案例要做到生动活泼,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在案例学习中更好地学好财务管理专业知识。

课前案例准备阶段,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选好或编好案例外,还要并认真备课,分析案例讨论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收集相关的资料(特别是背景资料),以便在讨论中向学生介绍。学生要根据教师安排复习相关理论知识,并通过阅读案例,了解案例中提供的各种信息,针对案例中的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相关对策,必要时还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以发挥群体智慧。

2.课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课中案例教学组织包括案例分析与讨论、案例总结两个环节。在案例分析与讨论阶段,教师一方面要创造良好的自主讨论的气氛和环境,并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展开;另一方面在讨论中教师不应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避免学生产生依赖思想,没有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错误之处不应立即纠正,而应在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使学生自觉地加以修。案例讨论中,学生不仅自己要积极发言,还要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

在案例总结阶段,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解决问题的途径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加以肯定,同时指出讨论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总结时并不一定要给出标准答案,因为除了个别案例外,多数财务管理案例很少有绝对正确的标准答案。关键是要从案例讨论中加深学生对财务管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从事理财工作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讨论后的书面总结。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是锻炼和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案例分析报告的要求:一是能反映案例分析与讨论中的不同观点和案例讨论的结论;二是案例分析总结报告要符合写作规范。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后,教师应对案例分析报告写出评语并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三、组织案例教学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案例教学法尽管有许多优点,但财务管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从归纳的角度展开某一专题的学习,而传统的讲课方法一般是通过演绎推理来传授知识,这使得案例教学与课堂讲课等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在知识的系统传授、教学效率、学生对知识的准确理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应把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以便取长补短,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例如,对财务管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及课程中重点与难点仍可采用课堂讲授、课后作业等传统教学法。当然,讲授教学不应是灌输与填鸭式的,而应是诱导与启发式的。除了案例教学、课堂授课等教学方法外,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组织学生进行财务管理业务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做一定数量的习题以及进行必要的测验和考试,都是十分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案例教学只有与这些传统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授课模式,课堂上的教师是主角,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而师生关系相对比较容易处理。而案例教学是一种双向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因此,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案例教学组织的难度以较大,师生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在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教师应该在选用案例、带领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案例、做好讨论后的总结等方面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踊跃发言,同时要对讨论内容加以引导,以免脱离案例主题。在案例教学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则应在课前按要求收集资料、阅读分析案例并撰写发言提纲。在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过程中,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其他学生的发言和教师的总结要注意聆听,要敢于和其他学生和老师争论问题。

3.不同类型案例的关系

财务管理案例,存在各种各样的类型。根据案例功能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可以分为描述性案例和分析性案例;按案例的范围不同,财务管理案例可以分为专题性案例和综合性案例;按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可以分为定量分析案例与定量分析案例等等。不同类型案例的功能和作用是有差异的。为此,教师在选择或编写案例时,要注意处理好不类型同案例之间的关系,注意不同类型案例的合理配置,以确保实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标。专题性案例要体现一定程度的“专”,要突出重点,避免面面俱到,以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课程中某些重点和难点的理解。综合性案例则要体现一定程度“综”,以利于提升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

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如果没有一定的课堂秩序,就会出现一位同学人大声讲,其他同学人交头接耳地小声讲的混乱局面。为此,组织课堂案例分析和讨论时,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秩序”与“活泼”、“激励”与“约束”的关系。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从“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为此,可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语言,必要时也可以对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的学生发放一些小礼品;另一方面,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地引导和实施一定的行为约束,维护好课堂秩序,以保证案例分析与讨论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4):59

[2]郑晓云: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3,12(3):62~64

[3]郑吉昌周瑞平: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1年,22(34);43~45

集团财务组织架构与财务职能 篇4

一、财务管理的原则:实行集团统一管理,对分公司垂直管理的体系。日常财务工作由集团财务部统一安排,各分公司具体贯彻实施。

集团财务部由集团常务副总直接领导,分公司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财务经理负责对财务主管、出纳人员招聘,财务主管由财务经理任命;财务部经理、副经理人选由集团常务副总审定、董事长任免。财务部经理对财务人员有考评其工作业绩的权利。

二、财务组织架构

三、财务部基本职能

集团财务经理室

1、按照集团经营目标,制定集团财务工作计划及工作重

点。

2、组织制定集团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3、制定资金计划,统筹资金运作。

4、监督各项财务工作的执行、落实情况。

5、考评财务人员工作业绩,进行绩效考核。

6、财务人员的聘用、任免。

集团财务部

在集团董事长、常务副总的直接领导下,集团财务部具体实施集团及各分公司的财务会计工作,其职能为:

1、组织编制集团及分公司的财务计划、相关成本费用核

算。

2、逐月检查集团整体财会工作计划完成进度,针对执行

中存在问题,及时控制、调整,定期、不定期地总结工作,向财务经理及常务副总汇报。

3、在组织实施计划、完成财务工作中,坚持原则、执行

财会制度、遵守财经纪律、会计法规,不定期对集团及各分公司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和会计工作秩序状况进行自查。

4、定期编制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考核评价集团整

体经济效益和财务状况。

5、协同集团有关部门审查对外投资,对重要投资方案进

行决策前可行性研究及预测。

6、根据集团经营活动的正常需要,本着合理、节约、有

效原则,搞好资金的筹集、运作、回收,组织好集团资金供应分配、调节、控制、融通,压缩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7、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实

施细则等相关规定,组织本集团的会计人员,正确、及时、完整地记账、算账、对账、结账、报账等日常核算任务,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账目清楚、报告及时、手续严密、制度完善、合乎规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

8、负责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会计报表合并。

9、负责办理投资、变更资本的验证及公司资产的评估、财产清算、会计报告审计等事宜。

10、会同集团有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处理盘盈盘亏问题,监督账账、账实相符,同时督促销售部对客户应收账款的清理。

11、协调人力资源部门做好财会人员的招聘、录用、调配、奖惩工作,安排相关的会计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12、各分公司财务人员在集团财务部的领导下,负责本公

财务组织论文 篇5

各个运营单元不同的绩效指标, 导致不能整体地描画出协同合作的潜在效益。降低财务部门的整体成本, 建立共同的会计科目表, 确立一致的数据, 提高财务部门的灵活性, 加快月末财务的结算速度, 并加强对分析和业务问题的关注, 将财务部门工作从“回顾型”转变为“前瞻型”, 财务管理系统可为公司提供切合的信息和灼见, 从而为营运提供指引。通过整合的财务组织降低风险, 提高绩效。由于CFO要关注所有问题, 通过分析商业模式、运营模式和风险影响, 全球化和广泛的风险为他们原已非常紧密的财务工作事项增添了额外包袱, 难以区分处理先后次序, 必须整合财务组织, 进行标准化处理。

一、整合财务组织概述

(一) 整合财务组织定义

整合财务组织是通过制定通用标准、实施标准会计科目表、建立通用数据定义、在整个财务组织内采用通用流程, 企业可实现整合财务组织的转型, 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超越同行其他企业的绩效。

(二) 整合财务组织与传统分散管理比较

传统的分散管理的财务组织规模过大, 效率低下, 公司的财务专业人员人数是其他类似企业的两倍;数据不可用、不可靠, 从财务数据收集中通过统一形式能够有效使用数据不到1%;风险察觉能力低, 通过普通的电话网络进行风险管理, 察觉速度慢或风险规避困难。

而整合财务组织进行管理一是制定、执行标准, CFO制定了标准会计科目表和标准数据的定义, 规定了财务流程的责任制;集中交易处理型任务, 但在业务单元内仍保留决策支持活动, 便于业务单元的特定需求和决策能力相匹配;提供唯一的真实情况, 建立起有利于“提供唯一真实情况”的公司文化, 从唯一的可靠来源获取财务数据;整合的财务组织有助企业取得更佳绩效, 拥有整合的财务组织的企业, 其收入增长率差不多是同行其他企业的两倍;更易察觉风险, 整合的财务组织可对风险有更好的准备。

(三) 整合财务组织实施思想

整合财务组织不仅要集中会计核算而且要集中财务组织。财务是通用的管理语言, 集中管理前提条件是要整合全集团的财务资源, 建立一级集中的会计核算体系, 统一的信息平台, 统一的管理流程, 从而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标准统一化、交易流程化、报表自动化、内控程序化、系统集成化等能为财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财务管理应用, 并可以对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管理体系提供强大的决策信息支持。这样满足总部的综合管理, 同时也满足下级单位的个性化需要。

二、财务组织整合流程

全球化的威胁仍然停留在理论层面上, 不构成实际的商业问题, 所谓实现“全球化”的企业也只是设立了多个名称和品牌相同的跨国企业或自治实体而已。从外部情况看, 金融、实物、人力、社会和智力等形式的资本正发生深刻的转移, 改变着其来源和用途, 创造新的市场, 产生新的威胁。因而财务管理模式是否具备足够的灵活性, 能否适应并推动这种转型当前企业应该应全球整合趋势而行动, 但财务活动仍保持跨国公司原有的运作步调。但是许多公司对全球化的认识都不符合当今全球化的真实情况, 他们制定出各种本土标准。为了提高公司治理、透明度、信息完整性, 通过制定通用标准、实施标准会计科目表、建立通用数据定义、在整个财务组织内采用通用流程, 企业可实现整合财务组织的转型。CFO应负责建立企业级财务流程, 简化技术和实现模式, 为企业提供全新、唯一的真实情况信息。

(一) 整合财务组织风险

整合财务组织执行正式风险识别, 并将其正式纳入组织责任制度中的比例比非整合财务组织略高, 风险管理需要整个企业内部的团体努力和合作。风险管理需要董事会到中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协调, 从简单的风险/回报等式也可看出, 所有绩效问题在本质上都和风险相联系, 企业必须统一绩效和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包括变幻莫测的市场、企业筹资、融资过程所带来的风险以及现金流管理。一方面, 财务总监可以通过优化流程、设计比较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财务人员管理制度、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和财务核算及报告制度等, 尽可能有机融合控制制度与财务管理系统, 将人工的柔性控制转变为信息系统的刚性控制, 保证企业各部门间信息的透明、真实和正确, 提高风险防范和控制的能力。另一方面, CFO可以帮助公司“首席”管理人员平衡企业风险承受力和容忍度, 更好地了解企业整体风险概况从董事会到中层管理人员由上至下传达正式的企业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容忍度, 从而协调风险与绩效。

(二) 业务流程简化

1. 流程简化的方式。

企业内通用流程标准和数据标准有助于简化推动系统和实现模式。整合财务组织可消除结构性障碍, 以提高配置速度和财务活动执行速度。推动技术和实现模式有助于维持全球标准, 增强财务组织的灵活性, 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模式。整合财务组织从各个方面简化其运作环境。一是企业标准有利于简化技术, 实现模式则有助于维护标准。二是简化实现模式还具备优化作用, 交易处理型活动中将常规性和重复性活动合并, 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劳动力专业化、应用通用最佳实践, 尤其是世界各国做法类似的活动, 应该实现标准化。外包作为优化战略的一部分, 非常适合用于合并常规性和重复性任务企业实现流程和数据标准化之后, 可以选择执行流程的地点和人员。三是全球流程责任制起到推动财务组织整合作用。四是分析型活动上的时间和技能分配, 交易处理、校正、手工活动通常占用了组织宝贵的分析时间, 整合财务组织使用标准通用流程、技术、实现模式从而缩短时间, 充分利用技能。

2. 简化创新点:

外包。财务会计流程外包, 通常将非核心的财务活动进行外包:工资和津贴发放, 采购、应付账款和税收, 固定资产, 信用评定、债务人和收账。财务外包的公司的公司在成本方面取得显著节约, 外包可以减轻财务经理复杂的日常工作负担, 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高层次、能够增值的业务活动上, 外包促使公司能够回顾和再造整体业务流程, 外包可以使公司执行改革计划。一般先将那些商品化的业务外包出去, 相对需要分析能力的工作, 经理人员更愿意将那些重复的日常工作外包, 工资发放经常是最先外包。进行共享服务, 通过将财务会计业务标准化和集中化以及把分散的IT系统整合到一个平台, 有助于减少人员数量和巩固各地区和各国的后台业务, 有助于合并后的整合, 加速变革以及推动成本节约的创新。企业可以把非流动资产转移给外包服务提供商, 减少了在招聘、培训、激励和管理企业的员工上的再投资, 共享应用平台、人员、设备可降低成本。通过外包财务处理的主要组成部分, 许多程序能够得以控制, 从而能对应收账款、财务预测和流动资金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个强有力的、集合化的财务操作方案能够为企业提供新的、令人振奋的解决问题能力。一方面能提高运营效率, 各个供应链内贸易伙伴可以快速调查延迟原因、纠正错误, 做出预防改进, 财务供应链能为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分析工具;另一方面改进客户服务, 确保付款协调, 得到及时迅速数据来解决客户服务。

(三) 统一绩效与风险管理

CFO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实力和知识, 进行规划、预算和预测, 帮助制定风险管理战略。企业必须同时提出关键风险指标和关键绩效指标, 并根据其对价值驱动力的实际影响考虑优先顺序。有效组织会主动管理风险, 以弥合风险管理与绩效管理之间的差距, 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一些高级层面上。风险管理将在决策流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和整合财务组织运营方法类似, 风险管理策略有赖于高质量的信息, 可通过流程责任制、标准、数据治理、简化运营实现。

(四) 整合财务组织转型

转型不仅是简单的制定规划和战略方案, 还需要新的管理能力, 甚至痛苦的企业重组。经验丰富的财务专业人员可能在概念上深刻了解制定全球标准、实施标准会计科目表、遵守通用数据定义、采用企业级通用流程包含的详细内容, 但首要挑战是如何真正了解自身所在财务组织的现状。

虽然定义一系列“正确的”流程和标准本身就是一项庞大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它远没有让公司严格遵守该流程和标准重要。开始整合, 如果不能确定流程责任, 企业整合所需的时间将延长。随着公司逐渐进步, 财务组织的角色将从处理棘手问题转变为通过强大的风险管理体系积极寻求新优势, 提供“真实情况”。判断所在组织在路线图上的位置是成为整合财务组织和有效管理风险的组织的第一步。每条前进的路线也都有特别之处。决定正确的线路是寻求打造整合财务组织的CFO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决定。

随着企业整合财务组织不断走向成熟, 它在整个组织内部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不断提升。其他职能的领导成员逐渐将财务组织视为“了解真实情况”的部门, 更多地邀请财务组织参与关键业务决策活动, 即使新产品概念和市场评估等业务发展和创业性活动也不例外。财务部门因而能更多关注“前瞻性”事务, 更好地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总结

CFO应负责建立企业级财务流程, 简化技术和实现模式, 为企业提供全新、唯一的真实情况信息, 通过制定通用标准、实施标准会计科目表、建立通用数据定义、在整个财务组织内采用通用流程, 企业可实现整合财务组织的转型, 提高响应速度和灵活性, 超越同行其他企业的绩效, 这些建立在治理、透明度、信息完整性基础上, 还必须正式定义风险项目, 使整合财务管理在风险管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Loughridge.通过整合财务组织平衡风险和绩效——2008全球CFO研究[J].首席财务官, 2009, (1) .

[2]胡贵毅, 任荣明, 王漫天.财务组织整合过程中的集中与分散——基于某大型超市集团的案例分析[J].生产力研究, 2009, (9) .

[3]“2010中国CFO生存状况”调查问卷[J].首席财务官, 2010, (2) :47.

[4]如何整合财务组织[J].商学院, 2008, (4) .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探究 篇6

随着非营利组织即第三部门的蓬勃发展和壮大, 其对社会发展和提高民生水平的重要意义已越来越显著, 尤其是近年来民间非营利组织所发挥的作用已被国人重视并认可。因此, 如何保证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未来的良性发展和高效运行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轻视的议题。修正现在存在于财务方面的问题和缺陷, 建立一个系统化、科学化的财务管理体系, 已是发展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当务之急。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本体概念与发展现状

(一)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分类

纵观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 我们发现好似遭遇了“概念的黑洞”———说法不一、名称繁杂。目前已知的对这一特定组织的称谓有:慈善机构、慈善组织、志愿组织、非营利组织、非政府组织、免税组织、独立部门、公民社会、第三部门等。这些称谓都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出了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众多特点, 但是却有失整体和全面性。正如美国研究民间组织的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莱斯特·萨拉蒙教授指出的那样, 这里并没有特定的术语能够将这一特殊组织准确地刻画出来。

目前,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 也没有一个权威性的概念能够打破这一“概念黑洞”的束缚, 但是, 笔者认为, 对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未来如何能够良性发展和壮大这一议题来说, 提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定义是有其指导性意义的。所以在分析与总结学者们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这一概念的界定后, 笔者提出一个较全面并具一定代表性的定义:不以营利为目的, 从事科、教、文、卫、宗教等社会公益性活动,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办型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其主要分为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间非企业单位三大类组织, 其余还有寺院及教堂等小规模组织。

(二)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特征

透过上述提出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定义, 非营利组织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1. 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意味着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与组织使命不以营利为最终目的, 但这并不代表其不可以从事营利性的活动, 营利活动在组织中是被允许和提倡的, 其只是作为组织完成社会使命的一种必要手段, 这与以利润为最终目的的企业目标完全不同, 这条性质也表明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与企业的根本区别。

2. 公益性。

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是指组织服从于某些公共目的, 活动的性质是为公众奉献、提供服务, 活动的内容范围是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及宗教等方面的社会活动。

3. 组织性。

即民间非营利组织内部制度上有一定的规章和体制, 人员结构上有自己的负责人、一定的组织结构, 业务上有经常性的活动而且其应该有按国家法律注册的合法身份, 这样方能使组织具有契约权和产权并使组织的管理者能对组织的承诺负责。

4. 自治性。

自治性是指民间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受外部控制的独立身份地位及内部管理体系, 这些使得其基本上能够独立处理各自的事务而不受其他因素干扰和左右。

5. 民间性。

民间性是指非营利组织在制度上与政府相分离, 即组织既不是政府的一部分, 也不是由政府官员主导的董事会领导, 但这并不代表组织不能接受政府的援助与支持, 恰恰相反, 实践证明,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不能与政府的帮助相分离的。

6. 志愿性。

志愿性主要是指组织的成员组成上不是法律硬性要求的, 而是依靠志愿者自愿捐献其时间或金钱所构成的, 而志愿者自身所收获的满足感是来自组织使命完成后的成就感。

(三) 民间非营利组织理论概述及其启示

民间非营利组织理论主要包括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合约失灵理论、第三方管理理论以及供给理论等。这些理论从多个理论层面揭示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产生的根源和特殊属性。

1.市场选择理论和政府失灵理论二者均围绕公共物品或服务在何组织领域能够实现良性供需这一核心议题而展开, 分别从市场失灵——由于公共物品特性与市场机制的矛盾而导致公共物品无法通过市场体系实现交易和政府失灵——由于政府的官僚组织特性而导致公共物品的提供过程中产生低效浪费等问题, 这两个角度论证了民间非营利组织这一第三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2.合约失灵理论则从内部性要素即信息不对称的理论视角出发, 论证了在信息不对称及制度失衡的条件下, 仅仅依靠营利部门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约是难以抑制营利部门坑害消费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 而为了使消费者的福利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得到有力保证, 必须由民间非营利组织来代替营利部门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

3.第三方管理理论是在总结前三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志愿失灵”和“交易成本”的概念, 认为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自身的缺陷即“志愿失灵”如慈善不足、组织和工作的业余性、福利活动的狭隘性等, 使其难以脱离政府、企业的扶持与引导, 故不能将这一第三方部门视为弥补政府和市场失灵的绝对替代体。而另一方面, 由于政府在制度上的交叉又造成其提供公共物品的“交易成本”要比利用民间非营利组织高得多, 所以应在分工上确立民间非营利组织当先而政府及市场补充、推进的体系结构, 从而使我们认识到民间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市场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合作、紧密联系的关系体系。

4.供给理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供给根源和动机进行了深入探究, 将供给动机归纳为三类:谋取个人和团体私利 (金钱、地位、荣誉、权力等) ;半利他主义动机 (期望得到某种回报, 包括精神和物质上的获得) ;纯粹的利他主义动机。该理论告诉我们, 民间非营利组织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原因, 并且在获取组织供给的资源时应注意把握供给者的动机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供给资源。

(四)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现状

回眸历史,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为适应社会全球化发展的潮流, 我国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渐进改革策略和对外开放的战略决策, 逐步形成了以“小政府、大社会”为蓝本的改革目标, 这为我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快速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也为我国的社会结构体制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正是从此起步、蓬勃快速发展起来。截至2007年底, 我国各类民间组织共计35.7万个, 其中社会团体19.4万个, 民办非企业单位16.2万个, 基金会1193个。这些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自身组织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也在为政府分忧, 帮助国家解决社会救济、扶贫、教育、养老、保健和医疗服务等问题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俨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第三大部门。

但是, 毕竟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还处于发展初期的薄弱阶段, 在组织发展的进程中, 无论是在内部机制还是外部环境等方面均已暴露出了一些致命性的缺陷和漏洞, 尤其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还是相当落后的。所以无论是对组织自身、政府部门还是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们来说, 保证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未来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将任重而道远。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 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对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许多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在此方面的观点。

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学者冯君提出了民间非营利组织加强财务管理的三点必要性:加强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是加强政府管理的需要;是建立自我运行机制的需要;是应对客观环境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天津商业大学学者赵宏伟从组织发展形式的角度出发, 认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 对内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难点, 而对外与发达国家相比无疑是导致组织发展落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所以他在文章中提到:“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体系已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中国水产学会学者范玉华则从财务管理功能的视角出发, 提出了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五点重要意义:加强财务管理能够为组织向社会提供服务创造良好的公信度;为组织保留和吸引人提供优越条件;为组织吸引社会捐助或资助争取资金与项目;为组织开展项目与活动争取政府的支持;有助于组织获得被资助者的信任, 更好地实现对弱势群体的服务。

归纳而言, 各学者从多个角度论述了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另外在强调加强财务管理重要性的同时也反映出了加强过程中所涉及的部门及领域, 从而在明晰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为以后具体实施加强财务管理的措施指明了方向。

(二)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内容

经过探究发现,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目标及内容与组织目标三者间存在如下的逻辑关系。

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 具体说来, 组织的收入是指组织开展业务活动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按收入来源可分为非自创性收入与自创性收入。非自创性收入, 是指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 这是民间非营利组织收入的重要来源;自创性收入, 是指组织通过提供产品或劳务向消费者直接收取的收入, 以及通过投资而从受资方取得的收益。鉴于目前国内民间非营利组织广泛面临资金短缺筹资困难这一情况, 扩大自创性收入并加强其管理应当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组织的支出是指组织为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和开展业务活动以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各种资金耗费。按支出的用途可分为项目及活动支出与行政支出。前者是指非营利组织为了实现其社会使命而发生的支出, 这部分支出是能够实现组织目标的标志性支出, 故此类支出应当从社会效益出发, 通过一定的规划与监管实现其应达到的目的与意义;行政支出是组织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而发生的支出, 对待此类支出应厉行节约, 尽力控制其占总支出的比重, 当然从一定意义上讲, 为了确保组织外部环境及自身能力建设能够呈现良性, 保持一定基准的行政支出是十分必要的。

(三) 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的特殊性

通过将民间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做一个比较分析后, 我们发现,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资金来源、考核体系、责权利以及产权形式等四个方面的特殊性质。

1. 组织的资金来源不同于营利组织。

与企业等营利组织不同, 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只依靠从服务对象或受资方那里获取的自创性收入来维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相当一部分资金还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捐助, 故其资金的主要来源由多方构成:政府拨款、社会捐赠、会费收入、服务收费和经营性收入等。

2. 组织没有一个明确的绩效评估体系。

与企业以利润或市场占有率为评估标准所不同, 民间非营利组织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故在它的财务中缺少像利润这样可以衡量绩效的具体指标, 这就使得在财务管理的决策与执行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目的性, 也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与动力。

3. 组织中的责权利不是十分明确。

这一特性属于上一点的延伸, 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并不存在一个明晰的考核标准, 使得对各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难以考核和评价, 因而对各部门的责权利就无法划分得十分明确。

4. 组织所有权形式的特殊性。

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所有权形式进行探析后, 我们会发现组织各方面的权力在多方集体间分配的特殊性:作为组织的出资人并不拥有组织的所有权、收益权, 而只有对组织的监督权和一定的决策权;对于组织自身而言, 只拥有对其资产的经营权和决策权, 同样不具备组织资产的所用权和对组织收益的分配权, 这是由组织的非营利性所决定的, 因而民间非营利组织通常不进行利润的分配, 也不对其损益进行计算, 是一个具有特殊的所有权形式的组织。

以上通过与营利组织的对比得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的四点特殊性质, 对其特殊性质的总结与关注, 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对象及其复杂性, 也能够为我们应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

三、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问题

(一) 国内学者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概述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 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视角集中于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上来, 现归纳如下。

江苏省学会服务中心学者冯君指出七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现存的问题:法律、制度体系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工作不规范, 财务信息缺失透明度;管理者缺乏专业的管理技能;投资人外部监督不力;财会人员素质低下;自律机制和审计机制不健全。

中国水产学会学者范玉华从组织内外环境入手分析了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并提出四点问题:组织内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合理;内部规章制度不完善;外部法律法规与监督不健全;自身缺乏自主资源, 可持续发展能力弱。

天津商业大学学者赵宏伟经过大量社会调查后提出, 资金短缺是组织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 并罗列出调查中所发现的财务管理问题:普遍缺乏财务管理与控制制度;会计工作不规范;活动资金严重不足;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自律机制和审计制度不健全。

福建水利水电研究院研究员侯臻从较微观的专业层面指出,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财务信息不透明, 财会人员素质低, 以及票据不全, 造成组织运行困难等问题和漏洞。

哈尔滨铁路局对外经济技术公司职员凌霄虹指出, 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对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视不够、监督不力, 以及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现象。

通过研读上述各个学者对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现存问题的总结与分析, 我们能够从一定程度、某些视角上解读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方面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缺陷。但是, 这些学者的理论所存在的共性在于:虽然他们都或多或少提到了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存在的一些问题, 但是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在整体上显得零散杂乱, 并无系统性, 而且缺乏与国外财务管理方面的比较分析。

(二) 从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美、英、法、澳等发达国家的发展一直是十分先进和快速的, 这点无论是从其组织规模、所创收入的数目、所拉动的产业部门数量, 还是从其成熟的管理模式和高效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均可体现出来。当然这些是与其拥有一个发达的财务管理体系所分不开的, 因此我们在明确差距的同时, 从与之财务管理的比较中发现问题并获得借鉴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多方面的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 国外先进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主要在筹资模式、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估三个方面达到了非常成熟的高度, 同时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方面。

1. 筹资模式。

从组织收入的结构上看, 对于英美等国的民间非营利组织来说, 服务收费等营业性收入和政府补贴基本上分别占组织总收入的50%以上和35%—40%;而对于我国而言, 两者分别占总收入的35%和53%。这里, 从收入结构的比例上看, 似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结构较英美等国的组织只略有差距, 但如果从资金收入的额度来分析, 我们会发现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额远远不及英美等国, 这也是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长期以来备受资金短缺问题所困扰的原因所在。因此, 如何提升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入能力, 从而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2. 管理体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 美国有一套先进的会计原则和制度, 使其无论在会计体系的制定、执行、评估和修改方面都存在科学的体制作支撑;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均采用了英国的管理模式———有一套先进的预算体系, 包括严密的预算管理、科学的项目管理和规范的代理管理三个模块, 不但使得体系严密全面而且能够应对新的问题和挑战。从此方面来看, 如何从政府及组织自身两方面建立一个全面先进的财务管理体系确实是我国应该审视的一大问题。

3. 绩效评估。

为了确保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全面发展, 国外建立了非常健全的评估框架, 通常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使命和战略规划、项目、组织能力、绩效方面进行评估, 达到提高责任和社会公信度、提高效率和能力、按照宗旨持续发展的目的。虽然在绩效评估的手段上, 国与国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或矛盾, 但是相比国外长期实践中所积累出来的评估经验和应用收益, 如何创建一个合理优化的评估体系或控制制度已然成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完善其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议题之一。

(三)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现存的五大财务管理问题

在归纳了国内学者的相关论断及观点后, 结合与国外财务管理方面的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 我国民间非盈利组织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点。

1. 政府宏观法规及执行力度的不完善。

目前, 我国政府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工作中, 有关部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整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法规或条例, 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 主要参照的还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另外, 政府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执行不力以及财务票据不规范所带来的组织运行困难等问题依然不容忽视。因此, 法律及制度依据的不完善和滞后性及有关部门的执行不力使得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在客观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2. 组织内部制度与管理方法有失规范性。

组织内部制度的有失规范性包括财务管理的制度———对收入与支出的管理、会计制度、预算制度、控制制度等的缺失或执行不力;组织管理方法的有失规范性是指组织在决策与管理方法上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与成本效益分析。 (1) 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这里主要包括收入与支出管理混乱、成本管理混乱和会计工作执行不规范三个方面。收入与支出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有的组织认为盈利是组织自己的, 做账意识淡薄, 记流水账或不记账, 在收入方面不使用专用票据, 代以市场上购买的收款收据, 而支出上, 虚列公务开支和会议支出, 随意性极强。成本管理混乱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例如, 许多“民办学校”在计算教学成本时, 将学校购建校舍的资产成本一次性计作教学成本, 从而提高其收费标准, 扩大收入, 然而这样便使得“非营利”教育演变成了“暴利”行业。会计工作上, 民间非营利组织因其自身的特殊性, 并不适用于《企业会计制度》, 长期以来使用的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地方性社团会计制度等。直至2004年8月财政部才颁布了《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 但实施过程中仍然暴露了许多问题:许多组织使用不合理原始凭证报账, 不按规定开具、保管票据, 会计核算不规范, 会计制度有时形同虚设, 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其中, 2007年牙防组和中国牙病防治基金会严重违规案件所暴露的严重问题并不是个别现象, 如不及时加以规范整治, 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未来生存发展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2) 预算制度的缺失。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尚未建立编制年度预算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第七十一条规定:“财务状况说明书要求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业务活动基本情况, 年度计划和预算完成情况, 产生差异的原因分析, 对下一会计期间业务活动计划和预算等内容进行说明。”但是, 很多单位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对执行预算制度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强, 不编制或不执行预算现象普遍。这点与建立了先进预算制度的英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相比显得尤为明显。 (3) 控制制度的缺失。由于组织自身的非营利性使得组织很难对自身的运营活动进行评价, 进而缺少相应的自律机制与对上述各个制度的反馈、控制与协调功能。而发达国家则通过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此类问题。 (4) 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尤其是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类型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并未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不能及时有效地为其资源的提供者呈报资金的使用情况, 严重影响了资源提供者的积极性, 降低了组织的信任度, 进而阻碍了组织的健康、持续发展。 (5) 决策与管理方法上缺少风险意识。由于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特点, 民间非营利组织未能充分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投资成本、保值增值以及现金流量等因素, 造成在重大投资项目上, 财务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决策与成本效益分析, 使得一旦投资失利则损失惨重的现象广泛存在。

3. 资金短缺及解决方式的非科学性。

由于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所获的政府拨款和社会捐赠较少以及组织自身盈利水平较低等原因, 资金短缺一直是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主要困难之一, 这点从根本上限制了组织的活动范围和服务质量。有关数据显示, 截至2005年底, 全国60%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基金会除外) 每年的资金运作不超过2万元, 只有5%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开展了一定的国际合作。而面对这一问题, 组织的解决方式却有失科学和专业性, 主要体现在组织在财务管理中只重视增加收入额, 而忽略了对收入来源的控制和规划, 从而走向两个极端———对政府资助的过度依赖而失去其自治性, 有演变为政府附属机构的趋势, 或对自身业务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过度依赖而失去非营利性, 有演变为营利性组织的趋势。

4. 人力资源能力素质的非专业性。

一方面, 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相对于企业和政府组织而言, 存在规模较小, 运行机制不完善, 人员福利待遇较低等劣势, 因而对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没有强大的吸引力, 使得财务人员由非专业人员兼任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而造成组织财务水平低下, 管理混乱, 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的缺失与财务管理在组织管理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的现状存在。另一方面, 由于组织领导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造成财务管理人员的岗位配置上存在严重的失衡。很大一部分组织在财务管理的岗位上只安排会计和出纳两人, 而且很少有组织拥有会计师和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来负责组织的财务分析和资金管理工作。

5. 外部监督不力。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不力主要体现于政府、投资人和社会三个方面。

政府方面, 严格地讲, 政府有关部门并没有建立起能够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实施有效监督的完善监督机制, 组织注册登记程序的不规范, 偷税漏税现象的经常存在, 是外部监督不力的有力证据。

投资人方面, 组织的出资者在交出资金所有权的同时往往也交出了资金使用的监督权, 因此并不会关心资金的应用途径和使用效率, 也不会对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情况给予更多的关注。

社会方面, 曾被提供服务的群众集体是对组织的工作绩效最有发言权的集体, 而其余大部分的民众只能被动地依靠少量媒体报道而增进对组织工作绩效的了解, 但是从现实来看, 来自社会方面的外部监督却缺少两者的声音支持。

四、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针对上述所归纳出的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存的五大问题, 笔者从解决问题的视角进行深入分析, 并提出对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系的五点对策性改革建议。

(一) 宏观法规、制度网络体系的构建

民间非营利组织若想弥补现存的在宏观法规、制度上的缺陷, 不能仅从微观层面针对阶段性出现的问题而采取渐进性填补式的体系完善工作, 而应该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宏观法规体系, 并要切实保证法规的执行力度。笔者认为, 对这个法规体系的构建应该借鉴我国企业发展中所依据的《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公司法》等法规体系, 建立一个集规范登记管理、组织运行管理和以收入支出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式法规体系, 力求以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申请建立和运行发展为基础, 以规范组织财务管理为主要目标, 为民间非营利组织提供有力的科学法律依据, 实现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流程的全方位管理。

(二) 组织内部制度与管理方法的完善

针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在组织内部制度与管理方法上的不规范, 笔者认为, 应该在组织内部建立健全以绩效管理为核心, 预算和会计制度为主要手段的财务管理体制。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体系, 依法管理组织的收入和支出活动。二是建立和完善组织的财务机构和财务制度, 确保科学的财务预算制度、会计制度、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的完善及有效执行。三是引入绩效管理机制以及成本———收益的方法进行决策与管理, 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健康运行。四是确保财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五是增强筹集资金的能力,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 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对财会人员加强专业培训和业务能力的培养, 以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 更好地完成组织的会计记录和核算工作。同时, 还应该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树立诚信服务的意识, 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 使财务人员能够适应新形势下民间非营利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另外, 还应提高组织的待遇水平及竞争能力, 一定程度上构成对专业财务人士的吸引。

(四) 加强外部监督机制的建立

政府方面, 应从四个部门入手加强监督机制的建立:一是加强工商管理部门的监管职能———严格审批组织的设立过程, 对组织实行进入规制, 包括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的严格把关。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职能———对组织的收费标准等非营利性指标加以严格监管, 发现弄虚作假者应予以重罚。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的监管职能———包括对从业人员专业资格的检查、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监督、对单位执行《会计法》情况的审查等三方面。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职能———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税务登记的管理及对偷税漏税现象进行严格的稽查。

投资人方面, 通过宣传和教育, 加强组织投资人的责任意识, 在投资领域内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出资和监督氛围, 从整体上带动投资人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方面的监管。

社会方面, 根据资金使用与运作效率等指标建立评估机制, 对组织进行评级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同时, 加强行业公信力的建设。

(五) 财务管理体系内容的规范与扩充

为完善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体系, 提出对其内容体系的规范和扩充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的, 因为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社会形态的进步演变以及利益集团格局的变化,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面临越来越繁杂的新型的问题或矛盾, 所以按照与时俱进的思想, 针对未来出现的问题, 及时科学地对组织财务管理的内容体系进行修正和填补是十分必要的。

财务组织论文 篇7

一、我国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

一个企业要想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就要建立一个具有统一性和综合性的职能组织, 并且通过各组织间的协调配合、分工协作, 使得企业的竞争力明显的提高。那么, 这种柔性的战略组织, 就需要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为企业的跨业务组合提供竞争力和技能的相关帮助, 切实地实现分工的、高效率的工作组织。大量的实践经验表明, 分权化的管理机制能够极大地提高业务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企业的业绩自然会提高很多。但是, 企业也要意识到分权化也是具有成本的, 一旦实行分权化就对总部的控制机制减少了, 也就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管理难度, 另外, 企业的总部设立的网络机制和协调机构也很难发挥它们的作用, 使得具有不同利益的单位与公司的矛盾加剧。

要真正地实现这种“分而不乱”的管理机制就必须想办法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因为这是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战胜其它对手的关键。与此同时, 企业的业务单位也要制定一个财务战略, 使得企业在变化莫测的市场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这就需要财务管理者认真的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跨业务单位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总结, 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核心竞争力, 是总部与分权化公司之间协调合作, 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柔性战略对于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 项目小组及交叉组织的建立

企业管理的柔性战略是通过跨职能的组织而形成的, 那么什么是柔性的管理组织呢?就是指企业中的那些没有相关规定约束的标准化组织, 它们可以随着竞争中战略形式以及市场经济中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灵活的调整管理战略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技能柔性管理组织最早是存在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的, 我国借鉴其成功的管理经验来使得我国的企业更健康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观察发现, 这种柔性组织由于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等优点, 在竞争中具有很强的生存力, 尤其是公司设立的各种项目小组, 它们不仅可以进行组织整体化, 还能够跨职能部门工作, 例如市场开发、资金管理、生产运营、采购、销售及服务等部门, 这种项目小组的建立就是典型的柔性化管理战略, 这些项目部门互补互助、互相承担责任, 向着共同的目标奋进。

交叉组织是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建立而成的小组, 以确保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大环境下, 能够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传统的层级制和专门化的管理手段已经被淘汰了, 我国的企业要大力发展跨职能部门, 提高分权化管理的重要地位, 实践表明, 生产企业要及时地将顾客最需要的产品开发出来, 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畅销, 另外售后服务机制的改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我国己经逐步地从工业化生产转变成服务业的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促进跨职能部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在组织学习和企业管理中都显得十分重要。

(二) 组织构造与融合情况

当企业的各部门在履行任务的时候要遵循规定的制度时, 就会造成组织的整合性降低, 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 美国的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经过观察分析认为, 设置相应的规则制度可以促进信息传递机制的形成, 这就说明这种管理方式是能够提高企业各部门间柔性的方式。

一些日本的学者认为企业集权化的程度不会因为新产品出台的相关决策而降低, 日本企业的管理者运用人事管理的集权化和信息管理的分权化管理模式,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 总结出在跨职能融合的柔性管理模式方面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企业中的各部门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融合其拥有的自主权, 这也是柔性战略的财务管理理念之一。

(三) 考察组织习俗与融合情况

从市场组织和研究开发的角度来看, 企业跨职能部门的融合度与市场结合的程度、服务经验、管理者的支持和风险程度是息息相关的, 企业的各个部门要相互的尊重和信赖, 这样才能实现共同的工作目标, 并且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和生存需求, 加强信息的交流, 考察组之间的习俗和融合情况, 这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企业一定要把握住市场的发展趋势, 实施好柔性管理战略, 使企业发展得更好。

(四) 考虑结合报酬, 促进融合

在分析柔性战略对财务管理的影响时还要考虑到结合报酬促进融合这种情况, 结合报酬就是从各个项目小组中拿出收入的一部门进行分红处理, 在中国这种方法显得很有效, 它可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更加努力的为公司工作, 但是这种结合报酬方法对于美国的工作人员似乎并不奏效, 因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强, 可以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投入百分之两百的热情。

(五) 增强跨职能组织的效率

不同的企业文化与组织特性有时也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情况, 人们通常会认为, 增加信息交流的促进因素, 减少阻碍因素, 将有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性。然而在美国, 其产品开发是以面向市场为优选, 市场管理者兼任生产管理者。同时, 在外来订货较多的日本, 更注重开发与购买间的信息交流, 并将改善研究与开发间的关系作为关键的课题。其生产管理者由研发设计部门人员担任, 通过研发项目带动管理, 并随着项目的变化而频繁变动。这种管理方式在财务评价时, 由于技术因素的阻碍很难达到公正, 会对财务管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提出挑战。

三、柔性的财务管理激励机制

财务管理实施的是一种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的一个载体就是等级的升迁。升级可给予职工很大的激励, 而且现金报酬也伴随着升级而上升。以日本企业为例, 人事考评是决定升级与否的重要杠杆, 等级的升迁与职务不相关, 在人事部门强烈的集权化下, 公司采取了一致的报酬体系, 人事考评结果因为影响个人的升级而具有强烈的激励效果。据有关专家调查, 许多人希望作为技术开发系列的管理者得到晋升。为了不使薪金的增长过快, 日本公司采取了减人不减产的管理体制, 以及允许一些人按志愿自由选择作业小组。这种柔性的激励机制, 由于存在选择的自由, 因而在作业业绩评价方面不会因报酬的分配而引起个人间的冲突。然而, 随着作业柔性化程度的提高, 在集团从事开发工作的个人的业绩更难以测定, 因而这种机制在个人利益分配中有时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从日本公司的现状看, 对于个人, 企业通过目标和人事考评, 注重长期性的评价并以此与升级制度挂钩。对于企业, 则重视公司内的协调, 强调企业的整体协作。日本企业曾认为将个人的业绩评价直接与报酬挂钩无太大的必要性, 然而近年来随着劳务市场流动性的增强, 以及对节约人工费的考虑, 业绩薪金制已得到了企业的重视。以往企业人员不转职的一个因素是考虑退休金的影响, 现在看来其作用也在减弱。伴随职务程式化、专业化、标准化的推进, 对那些经营成果与自身工作成果具有相关性的职员, 采用业绩薪金制是十分必要的, 它更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应该在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经济多变的大背景下, 迎接挑战抓住机遇, 我国还应该借鉴国外的先进的财务管理经验, 运用柔性化的管理方式和战略手段对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做出良好的规划, 并却学会运用各职能部门间的信息处理体系以及企业共同的配置系统, 来实现共同的生产目标, 柔性的管理战略不仅可以让企业的各职能部门间协调配合, 有助于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 还可以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制, 使我国的企业在国际的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华夏出版社, 2007.

[2]木村彰吾.网络式企业间分工经营组织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J].会计 (日) , 2009 (06) .

财务组织论文 篇8

【关键词】绩效管理 组织战略 财务管理 功能性探究

任何形式的管理模式都是基于企业自身组织战略基础上的,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也不例外,都是以促进企业的良好发展,达成企业战略目标为管理目的,此两者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工作效率都不尽相同,如何能够使员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就依赖于绩效管理,对每位员工的工作成果实行阶段性考核,并进行实时监督,这样能够使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不断上升。进行绩效考核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考核员工的财务活动,通过分析数据和指标来评估员工的工作效率。因此,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是有密切联系的,财务管理对绩效管理的考核监督能够使企业领导者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态,从而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使其工作成果更为卓著,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2]。

一、财务管理人员为绩效管理服务

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管理都是基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个部分——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更是严格遵循这个原则。企业核算员工的绩效是依照数据进行判断的,为了保证绩效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企业内部会有专人对绩效数据采集并且监督管理。相比之下,财务管理更是涉及公司资金的管理模式,在数据的采集管理上需要更严谨,所以财务和绩效的数据管理都有专人监督。但是现在企业财务部门内部会有专项绩效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只针对绩效,这样绩效部门的岗位设置就会有些繁琐,不能在绩效管理中设置与财务部门相同的岗位,否则岗位会出现重复的现象,更不能专项针对财务工作内容,这样的问题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是需要改进的。

有些企业内部在财务部门设置专项统计绩效的人员,在财务部门的岗位管理中算是兼职人员,这些人员都是从财务部门选拔出来的专职绩效人员,选拔方式严格遵循绩效管理需求和财务岗位不重复的原则,这种选拔方式较为容易,在财务部门选择出分析管理绩效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人员是平衡两者的选择。这样的“兼职”岗位设置[3],需要绩效部门管理者重视财务兼职人员的素质和培养,要保证给予财务兼职绩效的管理人员良好的培训,使其更加专业化,同时需要绩效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财务兼职绩效人员有良性的沟通方式,这样就能有效的开展工作,保障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同一时间有效进行。工作人员的有效沟通给两个部门减少重复繁琐的工作量,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加速达成有重要意义。

二、探究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内在联系

如何使企业不断进步,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有长足发展,考验的就是企业内部的管理模式,同时最重要的是企业要有良好的财务循环。财务管理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企业想要正常运营并且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经济效益,都离不开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商言商,盈利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想要实现不断盈利,企业就需要不断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企业发展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即为绩效管理,良好的绩效管理可以调动员工的潜能,使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将企业整体的管理层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企业的组织战略出发,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都是在此基础上努力开展工作的,此两者的有效结合对一个企业的长足发展是有重要作用和关键意义的。所以,不断挖掘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融合点最为重要,这样就能不断完善两者的管理方式,使财务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协作性更强,相互辅助开展管理工作,为企业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更长远的计划[4]。

三、探究绩效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功能性

企业绩效的最终实现形式就是财务,财务是渗透到绩效的每一个环节,所以想要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探究绩效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功能性最为重要。企业的绩效管理分为几个阶段,分为前期计划,中期实现和后期完善,下面将针对这几个方面探究绩效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功能:

(一)前期计划

企业项目运营前,绩效管理部门会制定出整体绩效考核目标,将此目标进行划分,分配至各个部门以及每位员工,形成其个人绩效目标,然而绩效的最终体现形式即为财务,所以,企业的计划目标分配到部门和个人最终将转化为财务实现[5]。因而,企业内部计划出绩效目标,以此形成部门和个人的目标,采取定期考核评估的方式,激发部门管理人员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对有绩效的员工进行嘉奖,发放财务奖励,同时制约一些浑水摸鱼的员工。这样从根本上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塑造其个人能力,使其不断完善个人工作的方式,以达到绩效目标为目的甚至远远超越绩效目标,获取更多的财务利润。

(二)中期实现

这个时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分析财务数据来评估每位员工的工作进展水平,指导员工工作同时给予相应的帮助,进而帮助员工加快工作效率,同时对员工工作的进展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其对整体项目的发展走向了然于胸。在绩效考核的阶段,企业通过分析财务数据和指标衡量员工的表现[6],对各部门和员工个人的岗位重新分配,将分析指标下达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通过进一步的考核重新确定人员岗位,这关系到人员的岗位晋升,解聘或者增减薪资。

(三)后期完善

企业实施一个阶段的绩效管理,会发现其中的问题所在,此阶段即为完善绩效管理阶段。其中的问题包括制定目标不明确、在工作进程中不好开展、或是与企业组织战略不相符等等。此时绩效管理部门要及时对这些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从而继续推动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不断进步。财务管理要根据绩效管理的改善方向,分析企业收益,监控绩效管理,对为企业有贡献的工作人员实施嘉奖。财务管理的功能要深入到绩效管理的每个阶段,二者基于企业的组织战略,相互依存,不断改进,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企业实现更多的经济收益。

四、结束语

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方法有许多,其中管理工作最为重要。而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加强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关系,是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的重中之重。绩效管理和财务管理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在经济的不断发展中,二者也逐渐产生了相互制约的影响[7],因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如何使两者发挥最大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到达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朱清华.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基于组织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2014,26(24):158.

[2]李淼.论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J].中国集体经济,2013(25):70-71.

[3]高玥.组织战略的财务管理在绩效管理中的功能性研究分析[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10):98.

[4]刘赫男.加强高校财务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商贸,2013(32):137-138.

[5]倪渐照.财务管理对绩效管理的重要性[J].新财经(理论版),2013(9):323-323.

[6]徐燕华.小议医院财务管理与绩效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8):225-225.

财务组织论文 篇9

各公司:

为编制2014财务预算,使管理层全面、准确、及时了解各公司、项目未来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各单位应根据项目经营计划及发展计划编制2014年财务预算。具体要求如下:

一、范围

沈阳华显置业有限公司、大连乾豪坤实置业有限公司(湾里项目南地块和北地块)。

二、编制基础1、2013完成情况预测2、2014项目经营计划/发展计划

三、编制上报内容

1.明细预算报表

2.预算编制说明

四、上报时间及要求

1.明细预算报表:于2013年12月20日17:00前,以邮件形式上报电子文档;

2.预算编制说明:于2014年1月15日17:00前,以邮件形式上报电子文档;

特此通知!

附件2014明细预算报表-房地产开发类

财务管理部

浅谈民间非盈利组织的财务管理 篇10

1.1 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对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重视不够, 监管不力

有的单位领导虽然兼任民间组织的主要领导职务, 但对其财务管理不重视, 造成了许多开支不符合要求, 报销审批制度不规范。由于内部制约机制不完善, 导致不少民办非营利组织的“一把手”一手遮天, 为所欲为, 毫无制约。有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内部制约机制形同虚设, 经费支出不透明, 存在使用白条和收款收据等现象, 严重违反票据管理制度, 一些单位存在着“变相”将经费作为“小金库”福利基金等。

1.2 财会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一是没有规范的账簿, 收入和支出管理混乱。许多民间非营利组织普遍认为盈亏是自己的, 做不做账无所谓, 有的记记流水账, 没有原始凭证, 有的甚至连流水账都没有。在收入方面不使用财政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 而是使用市场上购买的收据收款, 或者就像牙防组那样借用牙防基金会的票据收款, 以逃避管理;有不少“官办”民间非营利组织还使用财政监制的“收款收据”, 以逃避财政部门对其预算外资金的留成和管理, 以至使付款企业的费用因票据不合法而不能在税前扣除;还有些组织收了款不给任何收据。在费用的支出方面, 虚列公务支出和会议支出, 而其中却包含了大量的各项劳务费用, 且大量发放补贴、劳务、奖金、过节补助费用, 有时从事业支出列支, 有时从专项经费列支, 且标准不统一, 名目繁多, 支出随意。

二是成本管理混乱。许多“民办学校”、“校中校”在计算教学成本时, 将学校购建教室、校舍的资产成本一次性地计作教学成本。之所以要人为膨胀教学成本, 是为了报送物价部门, 好让物价部门根据“补偿成本、略有赢余”的原则确定学费收取标准。这也是“非营利”的教育能够演变成“暴利”行业的重要原因。

1.3 民间非营利组织普遍存在财会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

很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根本不知道主要负责人的会计责任;部分会计、出纳人员没有会计资格证书, 未经岗位培训上岗, 对新旧会计制度衔接不清楚, 未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执行, 从而造成了会计账目混乱现象。

1.4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偷税现象严重

一是不按税法要求办理纳税登记与申报;二是账面上不计或少计收入、乱计成本费用, 偷逃营业税、城建税、企业所得税等;三是个人 (包括出资人和员工) 净收入不按税法规定交纳个人所得税。

2 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的建议

2.1 严格界定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性质

目前, 许多所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 虽然登记为“民办”, 但实质是“官办”。他们和政府内部的职能部门往往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或者由政府的职能部门指定挂靠在一个直接听命的关联单位, 他们利用政府资源谋求部门和个人利益。在行政事业编制、行政许可、收费限制等行政约束面前他们自称为“民”, 而在社会和百姓面前行使权利、收取利益时他们就成了“官”。这是许多所谓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根据思路统一、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法规体系, 应严格理清官办和民办、公益和私益、营利和非营利的界限。将各种官办的“灰色收入地带”根据其性质分别归位。凡具有行政职能的划归行政单位系列;凡国家出资的公益非营利机构 (如官办协会等) 划归事业单位系列;凡国家出资的营利组织、或者民间出资的私营组织划归企业系列;只有真正由民间出资的、且受到严格监管的非营利组织 (如民办协会、民办学校、民办医院、民管基金会等) 才能划归民间非营利组织系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 那就是能为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放开公益性捐赠扣除限制打下科学坚实的基础。

2.2 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行业自律与诚信服务

目前, 我国规范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法规主要是《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以登记管理为内容的法规, 不像国家规范企业那样, 既有《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规范企业登记管理行为的法规, 又有《公司法》等规范企业运作的法规。由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缺乏运作的法律规范, 因此, 其行业自律无法进行。

为解决此问题, 国家应尽快制定“民间非营利组织法”等法律法规, 使民间非营利组织从设立、运作到注销的所有活动和整个过程始终处在一个思路统一、体系完整、结构严密的法规体系之内, 从根本上堵塞民间非营利组织运作无法可依的漏洞。

2.3 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根据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有关登记管理条例, 在我国成立社会团体, 全国性的需要10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 地方性和跨行政区域的需要有3万元以上的活动资金;设立民办非企业单位也要有与其活动相适应的合法财产 (一般起点为3万元) 且需要提交验资报告。但在现实中, 有许多登记机关只需要出资人提交存款复印件即可, 从而导致民间非营利组织出现“空壳”现象。而对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年检, 本是监督组织正常运作的一个有力手段, 而现实中又多是流于形式。政府监管的不到位, 也是民间非营利组织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

为此, 应进一步加大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工商部门的监管。严格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设立过程。根据设立民间非营利组织法定条件, 对从业人员、场地、投入资金等严格把关。年检也要切实地“检”。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年检来说, 特别要注意检验其非营利性。二是加强物价部门的监管。所谓的非营利, 实质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的关系。因此, 物价部门的监管显得格外重要。应由真正的社会中介专业机构核实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业务成本, 上报物价部门, 并接受物价部门的监督管理。对弄虚作假者给予重罚, 从而保证成本的准确性。在算准成本的基础上, 根据“略有赢余”的原则审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收费标准, 并切实检查落实。逐步改变目前社会上几乎所有的“监管物价”都比“市场物价”更高的奇怪现象。三是加强财政部门监管。如加强对民间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检查。一是对从业财会人员专业资格的检查;二是对财务部门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监督检查;三是对单位负责人执行会计法情况的检查。并根据《会计法》赋予财政部门的职责权限, 对会计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违法违规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四是加强税务部门的监管。加强税务登记管理, 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登记率偏低的现状。加强税收征管, 改变目前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大面积漏征现象。加强税务稽查, 严格按照《税收征管法》打击偷税行为。

2.4 积极开展对民间非营利组织出资人和管理人培训, 使其认真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单位负责人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条件的, 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并以《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条例》、《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工作基础规范和内部制约制度为内容, 加强民间非营利组织财会人员培训, 提高财会人员的根本素质。同时, 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严格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规定, 建立健全本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以加强本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2004年8月, 财政部、民政部联合发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民间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宗旨和目的, 并要求民间非营利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结合本单位的会计特点, 制定相适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管理水平等。但2007年发生的牙防组事件, 却突显出我国民间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混乱状况, 必须引起社会各方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民间非盈利组织,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参考文献

[1]王国生《.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5.

上一篇:作品处理下一篇:指纹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