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接学论文三篇

2024-09-13

口腔粘接学论文 篇1

提高牙体充填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的粘接效能一直是口腔医学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但是由于生物体和口腔环境的特殊性, 口腔材料与牙体组织的粘接效能远没有达到非生物体材料的粘接效能。1955年Buonocore提出采用磷酸水溶液预处理釉质表面的酸蚀刻技术 (acid etch technique) , 大大改善树脂修复材料对牙釉质的粘接效能, 彻底改变了无机粘接剂一统天下的局面[1]。口腔粘接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 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牙本质粘接理论的发展, 促进了新型粘接材料和技术的诞生, 如全酸蚀、自酸蚀技术等, 奠定了现代口腔粘接学的理论和技术基础。树脂粘接剂的发展大大扩展了口腔粘接修复的使用范围。对各种修复材料粘接界面的认识, 特别是新型陶瓷材料、金属材料实现化学粘接的理论和技术, 进一步完善了口腔粘接修复体系。口腔粘接学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 已成为现代牙科美容修复及口腔保存修复的重要基础和现代牙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现代社会人们对审美要求的日趋强烈, 对粘接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粘接修复的领域在不断扩大, 临床适应证越来越广泛, 能够解决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多, 口腔粘接学的内容涉及到了口腔多个专业学科包括预防、牙体牙列缺损修复的多个方面, 逐渐形成了多专业结合的、互相促进的、既有综合性又各具专业特色的、相对独立完整的新学科体系。国际上已有国家成立了以口腔粘接学为中心的学会和组织, 先后举办了三届国际口腔粘接技术大会 (Intemahon Congress On Adhesive Dentistry IAD) , 创办了专业杂志——《Journal of Adhesive Dentistry》, 为世界各地口腔粘接学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探讨提供了最佳平台。

2 我国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有关口腔粘接学教学内容与教材的现状

在我国口腔粘接学从理论到临床应用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986年施长溪、洪法康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有关口腔粘接的专著——《口腔科粘结学》[2]。1993年陈治清、管利民主编出版了《口腔粘接学》[3], 该书第一次系统介绍了口腔粘接学概念, 粘接基本理论、被粘体表面性态与粘接的关系、口腔环境的特殊性, 粘接材料与口腔组织粘接时的特点及技术, 口腔粘接剂种类与性能、表面处理方法、临床粘接修复技术以及粘接剂的性能评价和发展前景。该书基本上反映了我国口腔医学界在20世纪80年代、90代初期对口腔粘接的认识和发展, 并向我国口腔医学界预示了口腔粘接学发展的美好未来。2008年姜婷主编出版了《实用口腔粘接修复技术》[4]。该书系统全面的反映了当前国际口腔粘接学发展的成果, 特别是树脂粘接剂的发展。对牙本质粘接理论, 新型树脂粘接剂、新型修复材体的粘接做了系统的论述, 见证了我国口腔粘接学从基础理论研究到全面临床应用的发展成果。目前树脂粘接剂在我国口腔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与口腔粘接学迅速发展形成明显反差, 我国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有关口腔粘接学的教学内容却远远落后于临床实践, 不能反映现代口腔粘接学的发展状况和满足临床工作的要求, 口腔临床医生有关现代口腔粘接学的知识基本上是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 口腔粘接学还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没有与之配套的相应教材。有关口腔粘接学的内容, 分别分散在《口腔材料学》[1]、《口腔修复学》[5]、《牙体牙髓病学》[6]等教材的有关章节中。粘接学的基础理论主要集中在《口腔材料学》的口腔粘接材料和口腔水门汀章节和《口腔修复学》的粘接修复章节;粘接材料的种类则主要在《口腔材料学》的口腔粘接材料章节;复合树脂的粘接主要在《牙体牙髓病学》中讲授, 其他修复体的粘接则分散在《口腔修复学》的各种修复体的粘接内容中。这种关于口腔粘接学的教材结构体系已经不适应我国目前口腔粘接学的发展, 主要的问题如下。

2.1 教材内容落后, 不能体现国内外口腔粘接学的发展状况

教学体系的重点还是无机水门汀粘接、釉质酸蚀树脂粘接这一经典的口腔粘接学内容。在所有的教材内容中没有系统的牙本质粘接理论及其有关技术的介绍, 例如混合层 (hybrid zone) 、全酸蚀、自酸蚀等这些口腔粘接学基本概念的本质;粘接修复牙髓的安全性问题, 对这一问题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 甚至一些观点过时片面;对不同修复体表面的处理技术, 例如磷酸酯类的处理剂可以与钛及其合金、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可以形成化学结合, 含有巯基的表面处理剂可以与金及其合金形成化学结合, 这些内容对于临床工作非常重要, 而在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对于树脂粘接剂发展演变的内在本质没有探讨, 导致我们的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被各种概念、厂家的宣传所左右, 丧失判断能力。上述这些内容则是目前口腔粘接学发展最活跃的领域, 也是目前口腔粘接学的精髓所在。没有这部分内容的系统学习, 学生在毕业后面对市场上的各种树脂粘接剂将束手无策。

2.2 不同教材之间的内容缺少有效的衔接

《口腔材料学》的粘接材料是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中有关口腔粘接基本理论介绍的主要来源, 起先导的作用, 在口腔粘接学的教学中所占的比例最大, 但是教材的内容偏陈旧。相应的分布在《口腔修复学》、《牙体牙髓病学》等教材的口腔粘接的内容, 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口腔材料学》的粘接材料内容的压缩和简介。没有进行各部分内容的协调, 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

2.3 教学大纲要求较低、学时严重不足

在口腔本科教学大纲中《口腔材料学》的粘接材料是必讲和掌握的内容, 但是学时最多也只有2个学时。《牙体牙髓病学》中复合树脂的粘接充填修复也是一带而过, 学时更少。《口腔修复学》的粘接修复章节, 相当一部分院校不讲授, 或只讲授粘接桥的修复学设计内容。对修复体粘接方式的选择与设计, 特别是树脂粘接剂粘接修复体的选择与技术的教学安排几乎为零。

总之, 我国目前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 有关口腔粘接学的教材内容落后于目前国内外口腔粘接学的发展现状, 无论从基础理论和临床操作技术介绍都有待于加强。口腔粘接学的内容分散于不同的教材中, 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中重视不够, 学时较少, 不能完成现代口腔粘接学的教学。口腔粘接学的教学与目前口腔粘接学的发展现状和地位极不相称。

3 口腔粘接学教材规划和教学改革的建议

鉴于目前口腔粘接学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口腔粘接学的教学改革。

3.1 教材的形式

可以从两个层次入手进行教材的规划。①规划《口腔粘接学》单独教材, 有条件的院校可以独立开课, 做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进行。②增加《口腔粘接学》章节, 代替目前《口腔材料学》的《口腔粘接材料》内容, 或修改《口腔修复学》中《粘接修复》的内容, 体现口腔粘接学的内涵和外延。

3.2 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大纲

在现有口腔粘接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 体现口腔粘接学的学科体系, 特别是牙本质粘接理论和发展、树脂粘接剂的发展、不同修复材料的粘接特点。基本内容如下。

口腔组织环境的粘接特性 (掌握) ;口腔环境对粘接效能的影响 (重点, 熟悉) ;牙釉质的粘接特性 (重点, 掌握) ;牙本质的粘接特性 (重点, 掌握) ;其它组织的粘接特性 (了解) 。

口腔粘接的基础理论 (重点, 掌握) ;粘接的一般理论 (熟悉) ;釉质酸蚀蚀刻理论 (掌握) ;牙本质粘接理论 (重点, 难点、掌握) ;牙本质粘接理论的发展是现代口腔粘接学的精髓, 也是难点所在, 更是目前教材中最欠缺的内容。透彻介绍牙本质树脂粘接的安全性问题, 混合层的概念和重要性, 全酸蚀、自酸蚀、自粘接的本质。教材说清楚了这些问题, 也就理解了现代口腔粘接学的基本内容。

常用的粘接材料 (熟悉) ;无机水门汀粘接材料 (简介) ;树脂粘接剂 (重点, 熟悉) ;介绍树脂粘接体系的组成, 特别是树脂粘接剂的发展, 尤其是酸性、两亲性 (水溶性和脂溶性) 粘接性单体的引入。讲清了树脂粘接剂的发展, 也就理解了牙体组织粘接的基本理论, 也可以帮助树脂粘接剂的应用选择。

间接修复体 (嵌体、冠桥) 粘接技术;金属 (钛及其合金, 金及其合金贵金属) 粘接 (掌握) ;陶瓷材料 (硅酸盐基陶瓷、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 的粘接 (掌握) ;间接修复体粘接体系的组成与选择 (了解) ;粘接效能的评价 (了解) 。

3.3 增加教学学时

对于《口腔粘接学》独立开课情况, 要完成上述新课标大概需要10-12个学时的理论课。对与口腔粘接学作为《口腔材料学》或《口腔修复学》的一个章节的教学情况, 可以通过协调好目前各学科有关口腔粘接学内容的教学学时, 统一到上述《口腔粘接学》内, 在增加《口腔粘接学》学时的同时, 适当增加教学时间。有条件的院校应开设《口腔粘接学》的实验课, 如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开设了粘接强度评价的实验课, 约需要4学时。

总之, 口腔粘接学在目前的口腔医学本科教育体系中比较薄弱, 与其在目前的口腔医学的地位不相称。特别是有关规划教材内容偏于过时, 不能反映国内外目前口腔粘接学的发展现状。不管教材形式, 教学学时如何变化, 教材内容的更新才是重中之重, 希望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治清.口腔材料学 (第4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施长溪, 洪法康.口腔科粘结学[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6.

[3]陈治清, 管利民.口腔粘接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4]姜婷.实用口腔粘接修复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8.

[5]马轩祥.口腔修复学 (第5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口腔粘接学论文 篇2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解决问题。方法: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牙齿过敏患者共有60例,占比为40%;纤维状粘连患者共有20例,占比为13%;修复体着色患者共有35例,占比为23%;继发龋患者共有10例,占比为6.7%,技术性敏感患者共有25例,占比为16%。结论: 口腔粘接固定修复常见的问题包括了牙齿敏感、修复体着色、继发龋的发生以及技术性过敏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用相应的措施解决,从而确保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口腔粘接固定修复;口腔生物材料;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59-02

在口腔临床医疗服务中,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该项医疗技术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的考验,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口腔治疗中。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口腔生物材料的不断改善,口腔粘接固定修复逐渐出现了各种方面的缺陷,例如患者牙齿敏感,对技术和口腔生物材料具有敏感性,导致龋齿的发生等等,对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治疗的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在本文中主要通过对我院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探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中常见的问题,并且提出了相关的对策解决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一共有150例,男性患者有80例,女性患者有70例,年龄分布在15-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5岁。修复的具体情况如下:畸形牙齿修复患者为30例,牙折修复患者为21例,龋齿修复患者为29例。

1.2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修复病例报告,统计分析所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临床问题的解决方法。

1.3统计学方法

所采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12.0,采用相对数的方式来对差异性进行统计描述,采用了X平方检验方式来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比较,P<5%代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義,存在明显差异。

2 结果

在进行修复治疗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如下:牙齿过敏患者共有60例,占比为40%;纤维状粘连患者共有20例,占比为13%;修复体着色患者共有35例,占比为23%;继发龋患者共有10例,占比为6.7%,技术性敏感患者共有25例,占比为16%。

3 结论

3.1牙齿敏感问题与对策

术后患者牙齿出现敏感的问题是口腔粘接固定修复治疗常见的问题,不管是采用树脂进行直接的修复,还是采用修复体进行间接的修复,这个问题都难以避免。牙本质敏感的发病原因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解释,根据相关研究报道认为,牙本质发生敏感的原因和牙本质小管液体流动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关系。经过口腔粘接固定修复后,患者牙齿出现敏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采用酸蚀的方法去除牙齿沾污层的同时,导致患者牙本质小管过度暴露,增加牙本质小管收到外在因素干扰的机会;其次,粘接剂具有挥发性,而牙本质小管内部的液体会不断的渗透进粘接剂中,随着粘接剂的挥发,该种液体在粘接的边界上会产生许多水泡;再次,在咀嚼的时候,牙齿咬合产生压力,对修复体表面产生压迫感,促使牙本质小管内部的液体加快流动,并且对神经末梢产生了刺激性。此外,酸蚀面积过大,深度过深,超过粘接的面积大小和深度。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术后牙齿敏感所带来的痛苦:第一,使用脱敏剂对术后敏感进行预防;第二,通过自酸蚀粘接剂对牙本质的深层进行粘接;第三,对于窝洞过大的患者进行修复的时候建议选择三明治技术和分层充填技术;第四,在修复后采用矿化液进行补充巩固。

3.2染色着色、继发龋的问题与对策

在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过程中,要求粘接剂必须满足良好的封闭性要求,要求修复的材料必须符合边缘修复的需求,和所修复的边缘相吻合。目前,粘接系统以及口腔生物材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导致口腔修复治疗出现微渗漏的问题比较多。当微渗漏发生,生物修复材料和牙体之间会出现细微的缝隙,细菌和其他的污染物容易通过细缝进入牙髓腔内,不仅引发修复体染色着色的问题,还会导致龋齿的发生,对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针对这类问题,建议通过下面几个措施进行解决:第一,对患者发生龋齿的风险进行合理的评估,对于容易发生龋齿的患者,采用具有抗菌效果的粘接剂,提高粘接剂的抗菌能力;第二,为了预防口腔生物材料在修复后出现收缩而导致材料和牙体之间出现缝隙的问题,建议采用分层充填的方法进行根管充填,可以减少生物材料局和收缩对修复效果所带来的影响,同时确保修复体和牙齿的边缘相吻合、平滑;第三,对修复体边缘的完整性进行判断,并且对牙齿深层是否发生龋齿进行细心的观察;第四,需要对树脂修复体进行清除和再次修复的时候,一般需要对牙体组织进行更为彻底的打磨,所造成的牙齿缺损会比过去的缺损更加大,此时应当注意通过微创操作的方法,尽量降低损伤的程度。

3.3技术性敏感问题与对策

技术性敏感问题,由于在口腔修复的时候,因为操作不当所造成的问题。目前,全酸蚀与自酸蚀作为牙本质粘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全酸蚀需要经过繁杂的操作缓解,一旦某一个环节操作不当,则会对粘接修复的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针对技术性敏感问题建议采取几点解决方法如下:严格控制酸蚀的时间,防止过度酸蚀或者酸蚀时间过短的情况出现;在酸蚀之后,可以使用气枪对牙齿表面过多的水分进行去除,并且避免牙齿表面过度干燥;在粘接剂涂上后,应当保持静止一小段时间,然后使用气枪对粘接剂轻吹,对过多的溶剂进行清除。

综上,口腔粘接固定修复常见的问题包括了牙齿敏感、修复体着色、继发龋的发生以及技术性过敏的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采用相应的措施解决,从而确保口腔粘接固定修复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娜,郭新喜. 激光拉曼光谱在口腔粘接剂-桩粘接界面的应用[J].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2(06)

[2]张晓,陶培. 表面不同处理方法对POPO纤维桩粘接固位力的影响[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1(05)

[3]翁蓓军,李国强. 全瓷冠及其相关陶瓷粘接剂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9)

[4]周团锋,王新知,张桂荣. 前牙IPS热压铸造全瓷粘接桥修复的3年临床应用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1)

口腔粘接学论文 篇3

1.病史采集

(1)主诉

(2)系统病史

(3)口腔专科病史

(4)家族史

2.口腔检查

(1)口腔外部检查

(2)口腔内的检查

(3)x线检查

(4)制取模型检查

3.修复前准备

(1)口腔一般处理

(2)余留牙的保留与拔除

(3)口腔软组织处理

(4)牙槽骨的处理

(5)修复前正畸治疗

二、牙体缺损修复

1.牙体缺损修复概述

(1)牙体缺损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牙体缺损的影响

(3)牙体缺损的修复方法

(4)修复体的种类

(5)口腔印模及模型制作

2.牙体缺损修复设计原则和固位原理

(1)修复治疗的原则

(2)固位原理

3.嵌体

(1)嵌体种类

(2)适应证与禁忌证

(3)牙体预备的基本要求

(4)牙体预备的方法

4.铸造全冠

(1)铸造全冠的适应证

(2)铸造全冠的设计

(3)铸造全冠的牙体预备

5.烤瓷熔附金属全冠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对烤瓷合金及瓷粉的要求

(3)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设计

(4)牙体预备的方法

6.桩冠和桩核冠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桩冠的固位要求

(3)桩冠牙体预备的方法

(4)前牙桩核的类型及要求

7.3/4冠

(1)适应证与禁忌证

(2)前牙3/4冠的牙体预备

(3)后牙3/4冠的牙体预备

8.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完成

(1)试合

(2)抛光

(3)粘固

9.牙体缺损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处理

(1)疼痛

(2)食物嵌塞

(3)龈缘炎

(4)修复体松动、脱落

(5)修复体损坏

(6)修复体的拆除

上一篇:参数辨识系统下一篇:解除纠纷社会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