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学十篇

2024-06-04

高一数学教学 篇1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1. 作文教学无计划,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有人慨叹, 最难教的是作文, 最好教的也是作文。最难教是因为没有专门的作文教材, 没有系统的作文方法和技巧, 没有固定的作文课时, 即没有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写作的权威依据。每个语文老师的作文课都与自己的兴趣、爱好、语文素养密切相连, 如爱好写作的老师多讲一些, 写作一般的老师讲得比较少。自己昏昏如何使人昭昭?最难教还因为教育对象虽然是一群十六七岁的鲜活的生命, 他们意气风发, 情感丰沛, 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渴望理解和交流, 个性张扬, 对未来充满向往。但是高中各科沉重的学习任务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家———学校, 两点一线, 读书———吃饭———睡, 三位一体的生活抑制了他们原始的创作冲动, 以致他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理科上, 在书山题海中寻求一时的满足和快感, 于是开始漠视语文, 尤其是写作。最好教是因为作文教学在很多人看来不需要备课, 写一个作文题目在黑板上就可以混一节课, 主管部门也无话可说, 加上批改作文时给学生一个好分数, 评讲作文时把写得好的念给大家听。这样课前无计划, 无目标, 课后无反思, 无总结, 长此以往, 写作水平自然无法提高。

2. 中学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强。

近年来, 全国高考作文的大趋势是变话题为材料作文, 因此从高一就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 做各种各样的材料作文, 即使学生对材料茫然不知也要亦步亦趋。老师一边从引———议———联———结四个环节给学生讲材料作文的技法, 一边让学生读相关的材料范文, 把他们训练成考试的机器。这样能提高作文分数, 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提高学校、社会对老师的满意度和美誉度。殊不知, 训练的结果挫伤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的作文不是“我手写我心”, 心有戚戚焉, 并一吐为快, 而是挤牙膏皮, 凑字数, 应付交差。

二、有效增强高一作文教学效果的建议

怎样改变作文教学现状,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

1. 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 激活学生的记忆, 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 激发学生创作的冲动。

这个工作必须从高一抓起, 把每周的晚自习上成作文课在课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 抛开一切作文之外的附加条件, 潜心于本真的作文教学。

面对高一新生, 为了走近他们, 了解他们的写作水平, 我让他们自由作文, 结果多半以亲情和友情为主题。概括起来表现亲情的经典题材是下雪天送棉衣, 下雨天送伞, 半夜生病送医院, 深夜灯下缝补衣服等, 千人一面, 大同小异。表现友谊的是同学帮我打饭, 灌开水, 早上像爸妈那样提醒起床生病时自掏腰包给我买药等。可见学生的作文不但素材陈旧, 枯燥, 脱离生活实际, 而且思想浅薄, 缺乏境界。我首先想到的是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 死记硬背, 生拉活扯, 移花接木不是作文的方法和途径。下面是我以亲情为话题进行的实战指导。

我开始讲故事, 现身说法, 第一个故事是:“我最难忘的一节课”:“那是我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 因为做错事被妈妈打了 (在灶里烤木材, 没把火埋好, 材烧毁了, 还殃及了一些家什固发现及时, 没有酿成火灾) , 一气之下没吃早饭就去十几里外的学校读书。也等于是负气离家出走, 心里很委屈地想, 饿死算了。一到学校见了自己的伙伴, 早就把这些倒霉事给忘了, 只是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 有点头昏脑涨的感觉。那个时候, 我没有零花钱, 即使有, 学校也没吃的东西卖, 有点后悔, 不该任性, 但还是强打着精神上课。大概是第三节课, 杨老师的几何, 我听得云里雾里, 不知所云, 一心只想吃东西。这时我听到同学们小声的说话声, 有的还不停地朝教室后面看, 我转过头去一眼就瞥见了我的妈妈, 她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 惊恐、拘束地站在教室后面, 面对讲得很投入的老师她不知该怎么办。我赶紧给老师告了假, 拉着妈妈走出了教室。我流泪了说不清是惊喜, 还是羞涩, 总之, 满腹的委屈烟消云散。从此我不再与妈妈赌气, 做事更谨慎小心。但今天想起这事仍然倍觉温馨。”听了我的叙述, 整个教室鸦雀无声, 有几个女同学甚至热泪盈眶。

第二个故事是“拐弯处的爱”:“一个小男孩对父亲的严厉、父亲的呵斥耿耿于怀, 认为父亲不爱他, 很郁闷!一天, 小男孩与同学上学, 父亲跟他们同行了一段路, 在岔路口分手了, 小男孩不停地数落父亲的不是, 他的同学跟他打赌说:‘你信不信, 你的爸爸会在路口的拐弯处回过头来看我们。’小男孩说:‘除非太阳从西边起来。’过了一会儿他们还是把头将信将疑地扭了过去, 正在那一瞬间他爸爸也正回头朝他们望, 无言的对视融化了小男孩心中的坚冰, 小男孩释然地笑了, 很轻松地奔向了学校!”

第三个故事:“一个边远山村的女孩, 高考前几天回家调整, 相依为命的妈妈很疼爱女儿, 为了慰劳女儿高考复习的辛苦, 为了减轻女儿暑天的酷热, 妈妈跑几十里赶集买了个西瓜回来切成块状叫女儿吃, 每次女儿也叫妈妈吃一块, 妈妈都找各种理由推辞说不喜欢这玩意儿, 女儿信以为真, 把所有的西瓜都吃了, 可不经意间她发现妈妈收拾桌子时, 在啃她没啃干净的西瓜皮, 而且津津有味。她一下子恍然大悟, 内心除了甜蜜, 更多的是酸楚, 眼泪涌出来了, 但她不能让妈妈发现, 就在心中暗暗发誓:我一定要让妈妈过上好日子。在高考的考场上正是以这则真实的故事, 用一颗赤子之心作文, 打动了改卷老师, 获得了作文满分!”

孩子们, 亲情是无处不在的, 虽然表现方式各不相同, 天下父母对子女的爱都是一样的, 没有高低之别, 关键是我们是否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去洞察这一切, 是否具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去感悟这一切。

教室里开始不平静了, 孩子们若有所思, 若有所悟, 凝重的表情舒展开来了, 一个个跃跃欲试, 都好像有话要说。

我趁热打铁, 发下作文纸叫学生二度作文, 重写亲情话题。这一次交上来的作文内容丰富, 风景各异, 一篇篇都是父爱母爱的颂歌, 一段段都是孩子内心真情的倾诉, 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一改第一次作文华而不实的作风。

其中一个孩子写她寄住在姨妈家, 尽管衣食无忧, 但看到姨妈与表妹的黏糊劲, 总有一种别样的感觉, 酸溜溜的, 很想妈妈。

另一个孩子写在万家团圆之时, 她和奶奶、妹妹在家过年, 十分冷清, 没有年味, 此时她没有怨恨妈妈不陪伴自己, 而是担心妈妈, 含辛茹苦, 只身在外, 有家不能回, 妈妈你的年是怎么过的?瞬间我觉得他们长大了, 从依赖变得自立自强, 有一种强烈的责任自觉。

二度作文让我明白, 孩子们是多情的, 老师要创设写作的情境, 激活他们的记忆, 激起他们沉睡的热情, 从而形成创作的冲动, 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有了浓厚的写作兴趣, 他们就会一吐为快, 不愁写不出好作文。

有了丰富生动的内容, 再谈作文思想的锤炼, 便是水到渠成的事。

2. 及时批改作文、评讲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批改要快, 而且必须写评语, 这是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不但可以就写作谈写作, 还可以进行心灵的交流, 从而增进师生间的情谊, 亲其师, 信其道。

评讲作文, 朗读, 贴墙, 交流, 多种方式并举, 对于有特点的在班级朗读, 比较优秀的贴墙, 并拿到其他班级交流, 语言和立意俱佳的推荐报刊发表。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都有成就感, 从而形成比、学、赶、帮争先恐后的写作局面。

高一数学教学 篇2

一、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处理

1. 知识的衔接

现行初中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 虽然高一数学的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要求的层次相差较大.故在教学中要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 引导学生探求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使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尽可能平稳, 减少知识衔接的梯度.例如, 在进行函数奇偶性的教学时, 可让学生观察、比较f (x) =x, f (x) =x+1, f (x) =x2, f (x) =x2+2x+2以及f (x) =x1的图像, 形成对奇函数和偶函数图像特征的基本认识, 体会奇偶性与图像关于y轴、原点对称的内在一致性, 从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上生成新知识.

2. 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量较少, 相对比较浅显, 易于掌握, 学习方法大体靠读、记、套题型, 由于考试内容又以书本为主, 稍做努力, 即可提高成绩.升入高中后, 老师的教学方法变了, 知识量增加了, 难度大了, 套用的“模具”也没有了, 若照搬初中数学的学习观念、学习方法, 必然不能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新课程的常规教学不仅要重视“教”, 同时要更加重视“学”, 因此, 教学中要关注学法的指导, 从认真听讲、弄清“双基”, 到课后复习和总结、课后练习以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等等, 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

二、教学方法的处理

1. 导入要趣味化

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时要多举实例, 找出问题在生活中的趣味点, 然后设计出新颖有趣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其学习数学的欲望, 从而提高学生敢想、敢问、敢答的思维精神.

2. 要恰当使用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可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例如, 在立体几何初步的教学中, 在开始时, 我们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的图形呈现与制作功能, 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几何图形, 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它们, 通过不断地观察、思考, 帮助学生去认识和理解这些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建立空间观念, 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例题的规范训练

解题是深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进入高一年后, 若只重视新知识的传授, 而忽视了例题的规范化训练, 结果学生在做作业时无从下手, 既吃力又做得很乱.在学习过程中做一定量的练习题是必要的, 但一定要重“质”而非重“量”, 要克服题海战术.要强化解题的作用, 加强解题的规范化训练, 做到审题规范、表达规范、答案规范.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进行板书示范, 强化学生掌握, 达到习惯应用为止.

4.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教学中要多让学生参与,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 要给学生讨论发言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数学.教师要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时间许可的情况下, 可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 或组织一些数学活动, 让每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三、考试目标的处理

新课改后, 会考采用文、理学生相关科目“反向”会考, 其目的是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总喜欢把高三复习题作为平时的单元过关测试题, 结果适得其反.新课改后, 我们必须重视区别会考前后的考试目标要求, 控制好高一阶段试题的梯度, 力求每名学生都能通过.经过尝试效果很好,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

探讨高一数学起始教学 篇3

关键词:高一数学;起始教学;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23-02

高一数学之所以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高一的教学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必修内容,必修内容意味着学生必须要在高一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足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以便于更好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二,高一所学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也是极高的,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分布,大部分考点都来源于高一的基础知识点,学生在高一时建立扎实的功底是高考取得理想分数的保证。其三,高一数学起始教学的第一部分知识就是函数的学习,这部分内容比较的抽象难懂,一直都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可见,做好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工作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高一数学起始教学的难点

现阶段的高一数学起始教学效果存在很多难点和障碍,严重限制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根据实践经验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难点,深入剖析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难点是提高高一数学教学质量的基础。

1、学生方面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为了更好的开展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工作,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剖析。学生方面给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带来的难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高一阶段的学生刚刚经历过中考的洗礼,度过了紧张的中考学习阶段,高一时期的学生在心理上和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了松懈的情况,但是相反的是,新课改后的高中数学教材在高一时期安排了大量的必修课内容,这些内容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更是学生开始高二高三更深入学习的基础。所以,学生对于高一数学知识的错误认识以及不够端正的学习态度都给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其二,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比较薄弱。高中数学毕竟不同于初中数学,所学内容更加的抽象难懂,而部分学生的数学功底本身就比较薄弱,在初中阶段也没有能形成严谨的抽象数学思维能力,在学习高中知识时自然感觉到非常的吃力,使得其在高一初期就对数学知识产生了畏惧的心理。另外,学生在初中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习方法比较刻板单一,只会机械的做题,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会主动的进行思考和提问,其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基于高一时期的学生所体现出的以上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材施教,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来开展高一数学起始教学。

2、教师方面

高中教学工作采取的是循环教学的模式,即高一数学教师基本上都是刚刚教完高三毕业生的学生,所以他们在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上都是要求非常严格的,这使得刚进入高中的很多学生不太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不高,所以,在高一数学起始教学时老师应当适当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使其更加契合高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高中教师并不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对数学知识的把握情况,这给初中和高中的衔接性教学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教学初期,教师应当利用一定的时间充分掌握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后再开展高一数学起始教学。

二、开展高一数学起始教学的有效措施

基于对高一数学起始教学中存在的难点的分析,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开展高一数学起始教学工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通过直观的方式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

高一时期的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不高,并且由于初中阶段所学内容比较简单,所以学生在学习时更容易接受比较直观的事物。结合学生这一思维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直观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即结合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抽象到直观,让学生建立对数学知识的良好印象。

比如,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学习数学。下面这道习题,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了分类讨论数学思想和数形结合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实例,非常适合高一时期的学生进行学习。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 中,顶点 的坐标是 .一次函数 的图象 随 的不同取值变化时,正方形中位于 的右下方部分的图形面积为 .写出 与 的函数关系式。

2、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由于学生对于高一时期的数学知识有非常强的陌生感,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定量的典型数学习题还是非常必要的,通过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在解题的过程中学会举一反三,逐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充分对话与交流是信息环境下探究性学习的又一基本特性。但由于小学生的打字速度慢,因此效果还不够理想。

4、各个知识领域的探究学习的基本范式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探究性学习来源于科学探究学习,因此有把各个领域的探究性学习的方式雷同于科学探究的倾向。探索适合自己领域的探究方式,是现在教师教学研究中的困惑。

实践证明,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实践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与欲望。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与探究性活动整合,不仅可以使原本纷繁复杂、比较难懂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理解,而且通过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进入一个奇妙而神奇的自然世界,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学习又可以培养情感,增进友谊,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葆萍.王迎.鞠慧敏.《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09)

[2] 祝智庭:《网络教育应用教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09)

高一数学教学 篇4

在新学期要上好每一节课,数学课有知识的发生和形成的概念课,有解题思路探索和规律总结的习题课,有数学思想方法提炼和联系实际的复习课。要上好这些课来学会数学知识,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

概念课

要重视教学过程,要积极体验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要把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认识知识发生的过程,理解公式、定理、法则的推导过程,改变死记硬背的方法,这样我们就能从知识形成、发展过程当中,理解到学会它的乐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习题课

要掌握“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的诀窍。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给大家听,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听课时要注意老师展示的解题思维过程,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尝试,发现创造性的证法及解法,学会“小题大做”和“大题小做”的解题方法,即对选择题、填空题一类的客观题要认真对待绝不粗心大意,就像对待大题目一样,做到下笔如有神;对综合题这样的大题目不妨把“大”拆“小”,以“退”为“进”,也就是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拆成或退为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些小题、简单问题想通、想透,找出规律,然后再来一个飞跃,进一步升华,就能凑成一个大题,即退中求进了。如果有了这种分解、综合的能力,加上有扎实的基本功还有什么题目难得倒我们。

复习课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有一个清醒的复习意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从而逐步学会学习。数学复习应是一个反思性学习过程。要反思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有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程度;要反思学习中涉及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如何运用的,运用过程中有什么特点;要反思基本问题(包括基本图形、图像等),典型问题有没有真正弄懂弄通了,平时碰到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可归结为这些基本问题;要反思自己的错误,找出产生错误的原因,订出改正的措施。在新学期大家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并且数学复习应在数学知识的运用过程中进行,通过运用,达到深化理解、发展能力的目的,因此在新的一年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做到举一反

三、熟练应用,避免以“练”代“复”的题海战术。

浅析高一数学教学中的困惑 篇5

一、高一新生受心理因素影响

首先, 高一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 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错杂的时期。他们会因某些小事而情绪显得十分不稳定, 常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刚刚还是情绪高涨, 可一转眼就心灰意冷, 一会儿还是极度的自信, 可转眼就变得十分的自卑。高一学生经厉了中考的挑选, 能进入高中学习的都是比较优秀的, 在进入高中后仍保持良好的心理定位, 思想意识上出现自负倾向。自认为是班级上乃至学校中的拔尖者, 是老师们的关注对象, 是同学们的仰慕对象。然而, 到了新的环境, 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平时学习中,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浮躁、懒惰、不深入、浅尝辄止。

其次, 现在学生生活环境较好, 没吃过苦, 更没有受过多大挫折, 从而困难面前无所适从, 导致厌学乃至逃避学习。有不少新生进入高一前, 己通过各种途径听说高中数学难学, 进入高一后, 教材一开始的集合符号语言、运算语言、映射、函数、图形语言、函数性质研究应用、指对数等确实有一定难度, 似乎证实了耳闻的正确性, 使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 不敢学甚至于不想学。

针对以上情况, 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沟通, 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的异常, 以便及时疏导。在疏导过程中应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自我定位, 建立自信, 积极鼓励, 帮助找回学习乐趣;同时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使他们能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找出自己的思维误区, 对症下药, 以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提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升自己的学习状态。

二、高初中数学知识的差异导致

首先, 与初中数学相比较,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容量剧增。初中数学知识少、浅, 难度不大, 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 将对初中的数学知识推广和引申, 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同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 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 如函数的定义, 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 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 比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 直观性强, 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 紧接着就是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学生始终无法理解) , 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

其次, 高中数学知识的独立性大。初中知识的系统性是较严谨的, 给我们学习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因为它便于记忆, 又适合于知识的提取和使用。但高中的数学却不同了, 它是由几块相对独立的知识拼合而成 (如高一有集合, 命题、不等式、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 , 经常是一个知识点刚学得有点入门, 马上又有新的知识出现。因此, 注意它们内部的小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联系成了学习时必须花力气的着力点。

总之,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特点、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决定了学生按初中的老套路学习是得不偿失的。征对以上高初中数学在知识上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 在授课时一定要降低难度, 夯实基础。在教学新高一数学时要放慢进度, 降低难度, 注意高初中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让学生能逐步、稳健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次, 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 如讲映射时可举一些实际、直观例子, 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在教学中把难点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 有助于数学思维能力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高一新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吸收, 从而提高知识的可接受性。

最后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 所以在这一类问题上可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 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 从而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并及时调整、指导。在合理的时间安排章节考试, 但难度不能大。通过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及时指导, 让高一新生在不断总结、强化吸收知识的同时增强信心, 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 降低教材难度, 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 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三、高初中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差异

首先, 高初中教师教学方法大相径庭。由于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 知识难度不大, 教学要求较低, 因而教学进度较慢, 对于某些重点、难点, 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 从而各个击破。因此, 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的, 便于操作的定势教学方式。但是进入高中以后, 教学教材内涵丰富, 教学要求高, 教学进度快, 知识信息广泛, 题目难度加深,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 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 启发引导, 开拓思路, 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 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 倾向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 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

其次, 高初中学习方法也应不同, 而很多同学没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在初中, 教师讲得细, 类型归纳得全。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 一般都可以取得好成绩。他们上课注意听讲, 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 没有做笔记的习惯, 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子思考, 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 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到了高中, 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 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 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 笔记记了一大本, 问题也有一大堆, 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 只是赶做作业, 乱套题型,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 机械模仿, 死记硬背。

也谈高一化学兴趣教学 篇6

其实化学在生活中无所不在, 科研成果、食品安全都和化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学生对化学价值的认可与教师有着直接关系, 教学是一门艺术, 从高一起化学就应该进入学生的心灵, 让他们产生好感, 发觉化学的神奇、奥妙。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有了兴趣, 基础不好的学生就能克服困难, 锲而不舍, 孜孜不倦。

高一化学教师教学任务并不繁重, 完全有时间去围绕教材, 联系生活中的趣事、时事、新科技, 精心构思, 适当降低知识的难度, 让一些准备考文科和将来不想选修化学的学生感受到化学无穷的魅力, 而不是畏惧、憎恶, 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谈谈如何提高高一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一、新奇独特的引入, 别开生面。

最好的引课方式就是一上来就抓住学生求知的眼球, 设计与新课有联系的问题, 让学生好奇和困惑。在以往的教学中, 我们总是这样四平八稳地进入课堂:强调重要性, 引起学生的重视。如必修1“物质的量”这一部分, 很多高一学生在这里就怕上了化学。高二文科班的学生和笔者交流时就说, 到了高二都没搞明白摩尔是怎么回事。有的老师一上来就说明它如何重要, 贯穿高中化学始终, 是计算的核心, 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高中化学, 一开始就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和畏惧, 结果适得其反。笔者在上这节课时带着几瓶道具走进教室, 立即引来学生猜测和好奇的目光。展示物品:一盒粉笔, 一大烧杯的玻璃球, 一瓶小药丸, 向学生提出问题:如何知道每种物质的个数?学生立即展开热烈的讨论, 总结出对一些较小的物品往往采用“集合体”的方法, 将小的集合成大的, 部分集合成一个标准, 但对于小药丸都觉得太小了, 用常用的数数、称量的方法都不方便。笔者再提问:如果是比小药丸还小肉眼看不到的微粒, 如何去计数呢?引导学生对于微观世界的微粒要用新的方法, 学生欣然准备好接受这种新方法“物质的量”, 它的有用性就不言而喻了。

二、重新设计实验使其直观, 浅显易懂。

前段时间, 听了南京大学刘霞教授的一次关于教育的讲座, 一个互动的环节让笔者记忆犹新:刘霞教授让大家和她一样举起右手, 嘴里说:请拍下巴。让人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大部分人拍向了脑门。为什么呢?原来刘教授自己拍向脑门, 大家跟着去做了。这就启发我们:看到比听到印象更深刻, 更容易接受。基础再不好的学生也是热爱探究的, 要给予他们发现的机会, 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 感受智慧的力量, 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现在高一化学课本彩图比较多, 一些实验都有明显的现象图, 甚至比我们在实验室做的现象还逼真。有些老师认为本来高一化学课时就少, 有了课本这么明显完美的彩图, 就不需要做实验了, 于是就把分组实验变成演示实验, 有的甚至是以讲代做。这样一种赶进度、完全包办的课堂无任何热情, 没有激发兴趣, 学生觉得压抑、麻木甚至厌烦, 对化学的态度很冷淡, 化学课毫无活力可言。

一些知识, 讲得再多, 也不能代替亲身体验。学生每每遇到实验, 都是眼睛一亮, 流露出想要探索的欲望。这是因为他们的好动性被长期压抑在教室里。有些实验, 教师重新设计, 分解成简单易操作的, 让学生自己动手, 比讲很多遍效果要好很多。笔者始终坚信让学生自己参与探索求得答案的课才是最有效的。如必修1“SO2的漂白性”的知识, 课本上是收集一试管SO2, 倒扣在水槽中, 证明SO2易溶于水, 然后用SO2的水溶液漂白品红。笔者在操作时发现实验不易成功, 可能是由于SO2暴露于空气中, 使水溶液浓度不大, 漂白效果不太好。而且SO2有毒, 没有尾气处理。笔者改进了方法, 将该演示实验设计成分组实验:先搭好SO2的制备装置, 再和品红、KMn O4溶液分别用导管连接, 最后连一个尾气处理。这样学生易操作, 又安全, 实验现象很明显, 学生还发现了品红、KMn O4褪色原理不同, 产生好奇心, 想要探索答案。

三、巧妙设计有效衔接, 丰富内容。

高一化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三学的化学知识太简单了, 与高一的要求严重脱节。有些知识在初中根本不做要求, 升入高中, 如果不注意铺垫、设计衔接, 学生会感到很吃力, 自然无兴趣去探索。高一化学在必修1第一章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对于学生的新知识“萃取”, 教材设计跳跃过大。笔者在讲这一部分内容时这样设计:首先将CCl4和水混合于试管当中, 学生立刻发现互不相容, 分层。再设计问题:如何把两者分离开来呢?学生展开讨论, 发现已学的过滤、蒸发等方法不适用。讨论结果: (1) 慢慢地直接倒出上层的液体。笔者让学生自己操作了一下, 方法不可取。 (2) 试管下能开一个小口就好了, 直接放出下层液体。有学生反驳说不行, 不好控制, 上层的也会放出来。这时笔者拿出分液漏斗, 学生立即明白这种仪器的妙处:从下口放出下层液体, 而且有活塞控制。有了“分液”的有效衔接, “萃取”就能给学生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四、发挥语言的魅力, 别出心裁。

化学课为什么就一定要严谨, 使用刻板枯燥的专业语言呢?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要让学生对化学课产生兴趣, 教师就要发挥语言的魅力, 将化学性质、反应原理用口语化、时尚化的语言加以描绘, 使学生听来既亲切, 又容易理解, 使课堂紧张气氛变轻松, 让学生愉悦地掌握知识, 在快乐中学, 在学中得到快乐。

如对于高一学生很陌生的定义“萃取”课本是这样定义的:“利用物质在互不相容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 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取出来。”概念过长, 话里套话, 学生难以理解。笔者这样形容两个关键: (1) 萃取剂与原溶剂“水火不容”; (2) 溶质“见异思迁”、感情转移的原因是溶解得更好。

再如“强电解质”这样描述:“强电解质如HCl溶于水后H+与Cl-就分手了, 两人完全自由, 不存在情侣组合HCl分子;离子键阳离子为男方, 阴离子为女方。电子就是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氮气性质很淡定, 因为有三键。”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语言, 学生爱听, 有深刻印象, 对我们的概念自然留下印象。

学生都喜欢上语文课, 他们说那是对语言的一种欣赏。用优美的语言形容化学用语也未尝不可。如《硅》这一章, 笔者将大标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换成“文化底蕴、青春活力、充满潜力的元素———硅”。

为活跃气氛, 扮演角色也是一种方法。如离子方程式, 离子共存正误判断, 让学生扮演医生, 各种题目为病人, 让他们去诊断谁有“病”, “病灶”在哪里, 学生很愿意去做。一些隐含条件易被忽略, 而被一些学生找出错误, 笔者及时表扬:“真是名医啊, 这种疑难杂症都被你看好了。”学生信心倍增, 做题更加仔细了。

独具匠心的课堂, 再加上教师设计的各种形式, 学生一上课就很有激情, 觉得上化学课很有趣, 对下一节课充满期待。

高一英语写作分层教学初探 篇7

一、写作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写作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始终伴随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教学而展开。《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将英语写作技能以能作什么的描述为标准, 量化为九个级别不同目标要求, 高中阶段完成八级目标。要求学生要能写出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 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 语句通顺, 能用英文书写摘要、报告、通知、公务信函等, 能比较详细而生动地用英语描述情景、态度和感情, 能阐述自己的观点, 评论他人的观点, 文体恰当, 用词准确, 能填写各种表格, 写个人简历和申请书, 用语基本正确、得当。在高考中它占有相当的比重 (全国试题中占25分) , 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而在现行英语教学实际中, 写作教学是最难教、最难学的环节之一。因此, 教师要从高一开始就要充分重视写作教学, 使写作训练贯穿整个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始终。

二、高一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写作内容表现来看, 经过中小学几年英语的学习, 学生获得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 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彼此间的差距。从写作内容表现来看, 有的学生词汇不足, 语法混乱, 句型结构不当, 写出的东西没有可读之处;有的学生有些语法错误, 但不影响理解, 能使用简易的衔接手段基本满足要求;有的学生能使用较为丰富的语法和词汇, 层次清楚, 能够很好地与读者交流。从写作习惯来看, 有的学生能自觉地, 积极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 而有的学生对英语写作作业没有兴趣, 只是被动消极地应付了事, 甚至有的学生干脆放弃, 不写了之。

三、分层教学理论及措施

1. 分层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分层教学, 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加以区别对待, 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它比较集中地强调了几点: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 分层次, 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2. 分层写作目标

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 实现最终达到新《大纲》要求的目标。

满足不同智力层次、不同基础类型学生的写作要求, 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挖掘其潜能, 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欲望, 达到促使人人成功的教学效果。

3. 分层原则

(1) 可接受性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可接受原则要求教学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的可能性, 使他们在智力、体力、精神上都不会感到负担过重。”在承认学生存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 为全体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教育, 这也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2) 激励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教师要善于用语言和行动来鼓励学生, 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跳一跳, 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 促进他们的最优化发展, 积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

(3) 灵活性

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写作情况, 实行阶段性调整, 使分层具有动态性,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从而增强英语写作的自信心,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4) 循序渐进性

写作要先易后难, 先短后长, 先学会运用简单句、并列句, 后学会用复合句表达, 先写正确句子, 逐步过渡到围绕一个人、一件事、一个观点去写有中心的文章, 由不限定时间到限定时间, 由限定时间由长到短, 限定字数由少到多……

(5) 层次性与整体性结合

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的不平衡既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又要控制同一学生个体不同层面的潜质;既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又要坚持对每名学生全方位的培养, 切忌顾此失彼。

4. 分层表现

(1) 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学生的写作基础、智力水平和写作态度等, 结合学生个人的意见, 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扎实, 接受能力强, 写作自觉, 写作成绩优秀;B.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 学习比较自觉, 有一定的上进心, 写作成绩中等;C.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 接受能力不强, 写作积极性不高, 成绩欠佳。

(2) 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分层设置是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备课时, 教师首先要按班内各层次学生的写作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对C层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当于“识记”“理解”水平, 对B层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当于“应用”水平, 对A层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当于“分析”“综合”“运用自如”水平。笔者试行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分层:A.发展性目标;B.提高性目标;C.基础性目标。基础性目标是每个学生必须而且可以达到的。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选择提高性和发展性目标。

(3) 施教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确认了课堂学习目标后, 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去实现各自的目标, 这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其主要操作技巧是:由浅入深, 分合有致, 分类指导, 异步发展。为了激励学生勇于动口, 动手, 动脑, 并实现高层目标, 教师应引入竞争机制, 可把全班学生编为几个4人 (A层1人、B层2人、C层1人) 合作小组 (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 。另外,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 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

(4) 作业分层

作业分口头作业和笔头作业。学生作业由各层次组的组长收齐。对C层学生给予个别面批, 并及时反馈、订正, 必要时做课外个别辅导;对A层学生批阅的要求高于C层学生。由于分层评价, 采用“同分不同质”的原则, 对学困生只要达到C层次教学目标即可获得好成绩, 这样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向高一层目标的要求努力。对个别失误多的C层学生, 可发动A、B层学生互帮互学, 或教师作个别指导。这样, 使各层次的学生均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高, 形成积极的递进氛围。作业的批改可围绕写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整体、分项批改。常见错误表现为以下几方面:拼写是否正确, 语法、词汇运用是否正确, 内容是否完整, 逻辑性是否强, 有无创造性等。

(5) 测试分层

在每次考试中, 作文批改, 教师不作统一标准, 而是根据学生的层次作出相应的评定, 做法同笔头作业的批改。以鼓励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5. 分层写作训练策略

(1) 输入过程

写作属于语言输出, 为了做好输出工作, 教师首先要做好必要的输入工作。教师要准备摘抄、背诵、阅读等多种形式的输入任务, 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以不同的要求。

如背诵这一工作, 主要利用所学课文, 结合学生的层次:A.全篇背诵, B.背大部分, C.只背诵一到二段。阅读文章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是利用所学课文, 一种是布置学生课后自选和统一选读材料。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阅读, 教师都要有不同要求的检查。A层学生要能复述所读文章大意。B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说出文章中的重要内容。C层学生要能够熟记一些重要和常用词组、句式。

(2) 输出过程

(1) 控制性写作

此过程分为两部分, 一是范文赏析, 二是仿写。在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阅读范文, 完成教师给出的不同任务。因为要学某一体裁的特定规则并运用于写作, 学生必须阅读才能熟悉该体裁的模式, 培养对体裁的敏感性, 形成知识网络储存于大脑。认知心理认为, 阅读模仿是一个有意识积极主动的摄取信息、建构图式的学习过程, 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分析,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以从词、词组、句式到语篇结构等不同方面的指导。

(2) 引导写作

教师对一命题作文, 给出不同层次的指导, 再让学生补充完成。A层按照教师所给的文章的框架, 完成全文, 达到提高全篇的整体布局和上下的衔接上。B层的学生根据教师所给文章中的要句, 用不同句式译出, 达到一句多译的能力, 最终实现能用多种句式写作, 使文章生动多彩。C层学生要求按教师所给文章中的重要词组、句式, 译出相应的句子即可。

(3) 自由写作

学生根据教师所给题目, 自己组织, 完成各自层次应该达到的要求。

学生每次写作成绩教师都进行登记, 建立学生成绩档案, 让学生见证自己的成长, 并且在下次的写作课前10分钟对学生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表扬成绩高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 并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 要求所有同学与此对照, 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

实践证明, 这种做法确实起到了转差、培优、拔高的效果,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写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符合新大纲要求。当然, 这种方法还有不足之处, 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树生.简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许秀兰.浅谈英语分层教学.

[4]叶芗美.“写作小组”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07.7.

高一新生如何学好数学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数学将会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抽象的数学不能引起你的兴趣以至你不喜欢数学,那么也不必焦虑,因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多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例如,把压岁钱存入银行,选择哪种存款方式最划算;你的手机用哪一种资费套餐最经济实惠;雪花有着非常美丽的几何图案;密码是如何编写和被破译的等等。这些都表明数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并且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是一个现代人的基本素质。如此,你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逐渐被调动起来并且会越来越高,就会越来越喜欢数学,这就迈开了学好数学的第一步。

持之以恒是学好数学所必须的,这也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必备条件。高中三年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这期间会有各种各样影响你学习的事情发生。面对困难,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爱迪生做了几千次实验才最终发明了电灯;马克思撰写《资本论》查资料,把他在图书馆坐的座位前面的地都用鞋磨的凹陷了下去。这都表明坚持下去才会有收获,半途而废永远不会成功。如果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闷在心里,要多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及时调整状态,缓解压力,尽快摆脱困难,全身心的地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中去。

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一生受用,对学好数学很重要。例如,认真听讲,解题规范,作业及时完成,自动自发地学习,注意学习效率等等。其中最重要也是最好的习惯应该是记笔记。这是因为虽然数学是自然学科,概念、公式等在书上都有,但是笔记不同于书本,它是你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亲手记的,即使是抄老师写的,也最起码在头脑中过了一遍,用手写了一遍,印象自然会比看书本更加深刻,而且笔记就好比书本中知识的提纲,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学习和复习。记笔记也要记好、会记,从一开始什么都记到有的放矢并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高考结束后有高考状元出售自己笔记的新闻,对于这一现象在这里不作评论,但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记好笔记对学习的重要性。坚持记笔记会对学习数学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会发现自己的数学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对学好数学也更加有了信心。

打好基础并加强知识的积累。万丈高楼从地起,基础不牢想学好数学是不大可能的。越是基础的知识就越应该熟练掌握,而且打好了基础更有利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知识的积累也非常重要,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只有对知识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学习数学才会有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在平时对知识的学习要做到学之、疑之、悟之、化之,要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把他人的经验真正转化成自己的心得,建立起自己的学习体系,为学好数学做好充分准备。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

在我校整体建构和谐教学模式下,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

1.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

2.提高空间想像、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

3.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包括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

4.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涵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二、教材特点: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A版)》,它在坚持我国数学教育优良传统的前提下,认真处理继承,借签,发展,创新之间的关系,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典型性和可接受性等到,具有如下特点:

1.“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问题性”: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数学活动,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与“思想性”:通过不同数学内容的联系与启发,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思想方法的运用,学习数学地思考问题的方式,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育理性精神。

4.“时代性”与“应用性”:以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感的素材创设情境,加强数学活动,发展应用意识。

三、教法分析:

1.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2.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3.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高一班学习情况良好,但学生自觉性差,自我控制能力弱,因此在教学中需时时提醒学生,培养其自觉性。班级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计算能力太差,学生不喜欢去算题,嫌麻烦,只注重思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其思维能力。同时,由于初中课改的原因,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力度不够,需在新授时适机补充一些内容。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高一英语教学尤为重要 篇10

一、抓好知识衔接, 重视基础教学

新课标倡导, 任何形式的学习, 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一的英语学习更是如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一味地进行高要求、快节奏的教学。要适当降低起点、减小坡度、放慢速度, 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英语教学。教师应通读初中英语教材, “温故而知新”。高一新学期开始, 教师可利用三周左右的时间把初中所学的重要单词, 短语, 基本句型和语法集中复习一遍。为新学生学习新知识架设桥梁, 也使基础差的学生能补习追上。在授新课时, 教师应始终坚持新旧知识的联系, 以旧带新, 有易到难, 把新的语言点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尽快地从知识上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二、抓好词汇的识读识记,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词汇是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最基本的语言材料。在英语教学中, 学生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和能否正确熟练地运用词汇, 对语言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很多学生反映学英语单词量大, 难读, 难记又难写。记住了过几天又忘了, 学习很费劲, 效果很差, 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帮助学生克服“过单词关”的困难, 高一第一学期, 我采用以下措施:

1.帮助学生提高对记忆单词的重要性的认识。单词是英语语言的最小单位, 没有单词作基础就不可能学好课文, 更谈不上用英语进行交际和写作了。要想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就必须狠下决心记住单词。

2.指导学生学习记忆单词的方法。抓好音标的复习教学, 总结拼读规则使学生能够准确地识读单词, 进而指导学生根据读音规则拼写单词, 运用所学单词。弄清单词的词义、词性, 适时地归纳, 掌握基本的构词法。学生熟练地掌握了英语读音规则和构词法, 便为准确地速记单词, 扩大词汇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语境中加强词汇教学, 巩固单词记忆。孤立地记单词是枯燥乏味的, 也特别容易遗忘, 又无用处。大多数单词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的意思, 语境成为正确理解其意义的必要手段。因此, 创设语境对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要改进词汇教学手段, 想法设法积极创设合适的语境, 在语境中呈现词汇, 在语境中讲授词汇。这种方式的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在学课文时,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新单词的词义。通过在语境中学习新词汇, 学生才会记得牢, 学过的内容才会有实用价值。

三、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 指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古人云:“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 我们在教学改革中, 尤其是在英语课教学改革中必须全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预习的习惯。预习既是学习方法的问题, 也是学习习惯的问题。预习对于学生理解新内容和对于师生在课堂上的默契配合都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学新课前教师应要求学生进行预习。预习主要是运用所学音标和拼读规则学习单词;浏览课文, 了解大意;找出难点并做上标记;了解要学的语法等。

2.查阅词典的习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英语词典就是英语学习的得力助手。通常情况下, 英语词汇的问题都可以通过词典找到自己所需的答案。如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词汇的基本搭、一词多义、派生词变化、规则与不规则变化, 更重要的是词典中有地道的例句。但是事实上, 很多学生不愿意查词典, 只是记住词汇表里与英文对应的中文, 不注意词的变化和用法。甚至在预习课文中遇到不熟悉的词或发音拿不准的词时, 一些学生也不查词典, 其理由无非是没时间或怕麻烦, 殊不知这是典型的学习误区。其实查词典的过程就是学习英语的过程。因此, 我们教师应遵循词不离句, 句不离篇的原则, 引导学生多查词典, 多参考词典中的例句。

3.朗读和背诵的习惯。任何一种语言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 即使学了英语, 也是“哑巴英语”。对每一位英语学习者来说, 朗读和背诵是必不可少的。背诵有利于语法和词汇的巩固, 有利于语感的形成, 有利于口语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 也有利于记忆的锻炼和增强。因此在高一阶段每天早读时我都要求学生开口朗读, 养成朗读和背诵的好习惯。

4.及时纠错的习惯。在平时的英语练习中, 难免会出错。不要为了省事在作业本、试卷上订正错题, 时间久了, 复习时不但要一张张、一本本翻找很麻烦很浪费时间, 作业本、试卷还会被遗弃、丢失难以保存。因此, 从高一开始, 我就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本, 它归纳集中、便于存放、简洁明朗、易于梳理, 而且学生在抄写整理错题的同时加强了记忆、加深了印象。教师切记要求学生在抄写错题时, 不能为了抄而抄, 要用心分析、总结, 要在错题下面写出错误的症结所在:词汇不熟悉、知识点没掌握、句子结构不清、书写格式不规范、粗心还是考虑问题不周全等。

四、关注语法教学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有其内在的规律, 有其可遵循的规则。如果我们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学科规则, 对其内在的东西梳理归纳, 就不可能很好地掌握学科的精髓。一定的语法知识课满足英语学习者的求知欲, 大大提高其自学能力, 也可减少母语的负迁移。我们的学生一般只有在课堂里才能听到和学到英语, 而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听不到英语, 那么习得语言的环境就不存在, 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去学习语法, 并以此来指导学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 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在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之后, 如果再掌握相应的语法知识, 语言学习就会事半功倍。

摘要:高一英语教学是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阶段, 身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为高二、高三英语学习奠定基础的重任。

上一篇:施教主体下一篇:感情的信用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