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瓶颈四篇

2024-09-11

农业瓶颈 篇1

1.1 频道资源分配不均,栏目数量少、质量差

近几年来,我国电视频道日益专业化、分众化,大多数电视台开始设置专业的电视频道。如中央电视台,其频道都是按不同领域、不同方向来分化的。在市县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在制作往往会出现资金不足、人手不到位的情况,不能深入到农村、农民、农业中去进行跟踪采访,农业栏目的包装也较为简陋。与此同时,农业栏目的工作人员和其他栏目的工作人员在待遇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在采访时不被社会所重视;还有农业栏目的发展不甚稳定,随时面临停播的危险,从而直接影响到节目的创新,最终影响到农业栏目的健康发展。另外,在同一时段播出的栏目会很多,类型也多种多样,在黄金时间段内大多是以王牌栏目为主,农业类栏目被排挤出黄金段,使其和农村人口收视存在脱节现象,进而导致农业栏目收视率低,效益不佳的现状。

1.2 栏目内容、时段与农民受众存在脱节

随着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农民的文化水平得到一定程度提高,人们对社会经济文化信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另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更多农民进城务工,在生活方式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这就改变了农村受众对电视栏目的需求。目前,我国大多数的电视农业类栏目还是一成不变地迎合传统农村观众的口味,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反映农村重大事件和新闻的栏目较少,针对农业科技普及和技能培训的栏目较少,致富信息、农业政策及农业生产典型人物的栏目少,新农村建设的生活题材较少;在形式上,部分农业类栏目在立意、策划、创作、包装等方面较为简陋粗制,栏目播出时段不合理、栏目形式缺乏新意。

1.3 投入产生率较低,辐射能力差

由于农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农产品广告的地域性较强、受众有限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广告商很少在农业类栏目投入广告费,使农业类电视栏目的广告投放量极少,导致农业投入产出率较低。另外,农业栏目没有良好的研究和制作团队,直接影响到农业类栏目的辐射能力。

2 电视农业栏目的出路

2.1 加强保护和扶持农业类栏目

在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下,农村人口较多但是消费能力相对较低,因此广告投入和收视率的重点在城市,节目内容和形式也偏向于城市。农业类栏目是一种公共性的文化产品,应该将其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保护和扶持农业类栏目的力度,不仅需要在资金上加大投入,还需要加强专业人才的投入。资金投入可以扩展农业栏目的内容覆盖面和深入程度,专业人才可强化栏目的创意、制作、包装,最终保证农业类电视栏目的健康有序发展。

2.2 找准定位提高节目的质量

以质量保证收视,是农业类电视栏目的发展的关键。要注重时间的针对性,根据农村受众收视的习惯,合理地调整农业栏目的播出时间。农村受众一般是按照农业生产规律来作息的,所以农业类栏目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播出内容和时间点。同时,还需要重视农业类栏目的地域性,应该坚持走本土化个性化发展路线,创作出有本地区特色的品牌栏目,农业栏目的本土化应该充分重视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色。只有找准栏目的定位,根据受众的心理和特点来制作节目,才能真正提高农业类栏目的质量。

2.3 丰富电视农业栏目的内容

农业栏目内容的丰富应该做好这几个方面。(1)丰富电视农业栏目的素材库。目前,我国省市级电视台的农业栏目同质化严重,栏目相关的素材较为缺乏,影响到栏目的制作水平。(2)栏目内容要贴近生活。农业类栏目必须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栏目制作团队应该走群众路线,真正走进农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中去,需找创作灵感。(3)符合农民受众的实用性。农业栏目制作人员应该深入农村,了解和掌握真实的“三农”,根据农民的实际生产和生活需要提供新技术和新品种。

3 结语

不管是省级电视农业栏目,还是市县级电视农业栏目,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创新栏目的制作形式,丰富栏目的内容,分析受众的心理和特点,以服务“三农”作为导向,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突破瓶颈,走上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摘要:电视是当前影响最大、最广的大众化信息传播媒介,对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实现现代化、产业化农业及新农村建设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电视农业栏目是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情况产生的一种节目形式,这种栏目为我国解决“三农”问题发挥着信息传递、宣传及沟通的作用,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本文主要探讨了目前电视农业栏目出现的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为电视农业栏目提出更好的发展出路。

关键词:电视农业栏目,瓶颈,出路

参考文献

[1]张永军,赵群姣.市县电视台农业节目的出路[J].新闻前哨,2008,(12).

农业瓶颈 篇2

因此“十五”期间, 延安市围绕发展生产、提高生活、改善生态等目标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从1999年开展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工程, 截止2014年底, 延安累计实施退耕还林面积1071.59万亩, 占到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9.3%, 森林覆盖率达到45.4%, 植被覆盖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4年的67.7%,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程度达到68%。同时将退耕还林工程与天然林保护、经济林果、舍饲养畜、农田水利、生态移民搬迁5项工程结合, 使延安生态农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延安生态现代农业取得的成果

2011年6月延安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以建设黄土高原现代生态农业发展典型样板为定位, 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并取得了巨大成果。

首先, 科学规划农业园区的建设。延安以打造“‘33155’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特产品加工营销基地”两个基地, “洛川为中心现代苹果产业核心区”和“环延安城‘菜篮子’产品生产核心区”为重点建设项目, 实现两核多园、科学规划建设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其次, 针对延安缺乏水资源、工业化低的现实, 农业发展以生态化、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 以旱作节水技术和循环农业技术为支撑, 以生态促农业、以农业保生态, 形成了“良种+高垄+地膜+绿肥”的粮食产业模式、“大改+拉枝+肥水+套袋”的苹果产业模式、“畜+沼+菜”的水肥一体化蔬菜产业模式等一系列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模式。截至2015年, 延安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02.78万亩, 粮食产量72.2万吨蔬菜种植面积38.8万亩, 产量113万吨, 果园433万亩, 水果产量270.2万吨, 仅苹果产量261.44万吨, 猪存出栏分别为68.58万头、78.35万头, 牛存出栏分别为14.58万头、4.95万头, 羊存出栏分别为63.7万只、36.92万只。

再次, 注重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 引进中菲集团、本香集团、秦宝集团等国内外大型龙头企业, 打造延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引领的现代农业经营格局的地理品牌;在大力发展本特色农产品的基础之上引进400多个优良瓜果品种, 打造无公害绿色生态品牌、健康养生品牌;在北京、上海等主要大中城市建立112个直销窗口, 拓宽特色农产品市场, 提高其竞争力和知名度;先后累计认证“三品”农产品507个, 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农产品9个, 省级著名品牌22个;还根据地方特色发展休闲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庄, 如洛川县厢寺川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宜川县丹洲镇南街村休闲生态农庄, 为当地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最后, 在农业技术支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14年, 实施农业科技项目14个, 开展试验示范研究52项, 建立省级农作物新品种示范展示田270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3%, 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42%。建立常规病虫害标准监测点171个、新建果园防雹网1.3万亩, 建立农作物和果树病虫害防治示范点11.1万亩, 苹果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102个, 面积20.1万亩, 辐射推广绿色防控面积85万亩次。各级农业部门全年共培训农技员3540人、农村实用人才1.1万人,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3.8万人次。

此外, 延安政府在农业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上也有巨大的进展, 仅2014年, 共争取中、省各类建设项目394个, 投资3.6亿元。市农机推广服务中心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903.46万元, 市级配套补贴215.2万元, 县级配套补贴979.52万元, 共计补贴各类农机具19476台 (件) , 受益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9522户 (个) 。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支持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可见延安市在经过10多年的环境治理的基础之上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生态现代农业模式的规划体系。

二、延安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延安虽然经过退耕还林、治沟造地改善了农业和自然环境, 使得农业模式进入了现代农业的时代, 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但是目前仍然处于现代农业的起步阶段, 依然存在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程度高, 农业种植结构不合理, 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等问题, 从效益、效率上和长远的发展来看, 面临巨大的瓶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退耕还林改善生态, 促进民生的环境工程, 但也使得有限的耕地大大减少。1998年延安耕地面积为308.45千公顷, 在1999年开始实行退耕还林之后截止到2014年底, 耕地面积为240.55千公顷, 减少了约22%。由于产业结构调整, 粮食播种面积也呈下降趋势, 延安1998年粮食播种面323.82千公顷, 2014年为200.4千公顷, 减少了38.11%, 下降幅度高于耕地面积减少幅度。耕地面积不足是延安农业发展的一道硬伤。

第二, 生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但农产品的质量效益不高。从种植业结构来看, 粮食作物比重大, 经济作物比重小;产品结构上, 优质、高档、特色产品比重小, 没有使延安特色农产品发挥足够的作用, 制约农业经济收益的提高。同时, 农业科技在推广过程中对于一些根本性问题并没有起到实质的作用, 如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水资源贫乏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根据陕西省统计显示, 延安市历年农作物受灾面积和绝收面积在全省各市区中排名靠前, 可见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依然很大。

第三, 农业产业化组织经营体系已见雏形, 但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延安市工业化水平不高, 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尚未形成, 龙头企业更少, 全市涉农企业1059家, 市级以上企业仅占8.7%, 500万元以上的加工龙头企业20家, 仅占1.8%。农产品技工程度不高, 附加值流失严重, “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先进模式在推广实施中流于形式, 组织化产业化发展水平低, 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第四, 农业服务保障体系初步成型, 但服务功能不强。存在着与农业产业不匹配, 与产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现象和问题;且各类服务机构中普遍缺乏专业技术人才, 农业从业人员严重不足, 全市目前人口不足20户的庄村达1720个, 70%以上人口常年外出的村达295个, 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和二胎, 主要劳动力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 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流失, 且老龄化趋势明显。

第五, 虽然农业投入力度逐年加大, 财政支农机制初步建立, 使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 但从可持续的发展生态现代农业的需要看仍显不足。并且财政支农资金在运用过程中大多分散在多个管理部门, 多个项目, 这种过于分散的状况, 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且增加了管理运行成本, 并存在监管漏洞, 最终造成主导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遍地开花的同时又有很多资助并没有落到实处。

三、突出延安特色生态农业发展的建议

可见, 延安市根据自然环境和农业资源特征, 选择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生态、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 方向是正确的, 也符我国农业发展理念, 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推广中遇到了一些体制上的、技术上的、执行力上的、实际与预期不符的问题, 成为了制约延安生态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 本文建议可以从以下方面经行调整:

第一, 退耕还林是一项能从根本上改善延安生态环境的政策, 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 应当继续坚持, 但是同时造成的耕地减少问题, 我们需要通像治沟造地这样的一些科技和方法去改善, 尽可能增加耕地面积, 另一方面则是应该通过农业技术, 提高耕地的质量, 或者根据耕地的特殊性选择、培养适合的种植物, 增强农产品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 将农业园区、将科技农业做到精细化, 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扩张。

第二, 延安自身的农业资源决定了延安不能以粮食作物创造经济效益, 但同时也产出了很多特色作物, 例如苹果、小米、红枣、各种薯类等, 我们应以这些延安特色农产品为主要创利资源, 提高其在延安农业所占比例, 再结合农业技术, 精细发展, 突出其在营养上、绿色无公害上的优势, 占有市场份额。另一方面, 在农产品的经营上, 改变以初步加工、提供原料为主的现状, 深度挖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 应当培养或者引进相应企业进行精细加工和产品的创新生产, 拓展延安特色农产品的市场。

第三, 加大力度推广农业科技, 不仅是建立服务站, 更重要的是培养延安本土的农业科技人才, 掌握农业技术的从业人员, 使农业技术真正服务于每一个农户, 从整体上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可以采用技术人员下乡的方式, 示范园区开放学习的形式, 农业从业人员集中学习的形式等, 多管齐下把农业技术的推广落到实处。用农业经济效益的增长来留住、吸引农业从业人员, 解决农业人口流失的问题。

最后, 作为民生之本的农业, 他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的带动和扶持, 不管是财政上的、政策上的、服务上的, 但政府要更加的深入实际, 根据延安的实际情况, 一方面把握住发展特色生态现代农业这个大方向, 另一方面建立具有技术、耐心、恒心、管理、沟通能力的团队, 以实践为基础, 适时适当的对规划经行调整, 做好执行工作和信息的反馈工作, 使得延安的农业能够在科技、经济效益的方向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燕, 李瑛.论延安市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榆林学院学报, 2009 (4) .

[2]延安市统计局.延安统计年鉴[J].延安市统计局, 2009年-2014年.

[3]贺春雄.延安在治沟造地基础上如何发展现代农业[J].延安大学学报, 2013 (3) .

[4]延安市统计局.2015年延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04-13.

合作经济破解“大农业”发展瓶颈 篇3

近日,《经济参考报》记者在讷河市走访了30多家农民合作社,几乎在每家都能听到如郭振海一样津津乐道的增收故事,他们不约而同地将自家的“致富经”归结为当地组建的农民合作社。记者采访发现,讷河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独创地实施多次分配机制,将农民紧密连接成为利益共同体,并通过统一种植、技术推广、市场对接等经济活动,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使当地农村出现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农业走向现代的崭新景象。

合作社“火”遍讷河大地

讷河市隶属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松嫩平原北端,耕地面积600万亩,总人口74万,农业人口60.5万,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2008年以来,这个市把农民专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经济现实问题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生产关系,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目前,该市已组建各类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8,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规模经营土地30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

记者在讷河市同义镇盛源无壳白瓜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这里是村里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人气很旺。

合作社社长高相斌:合作社2009年注册成立时,大家还心存疑虑,通过发动亲属,才凑了6名成员。但通过统一采购、种植、销售,合作效益体现出来后,发展之快已经超出他的想象,现在有31家分社,3000多户社员,种植面积从几百亩增长到7万亩,覆盖范围跨越行政界线,已辐射到周边的克山、依安、富裕等县市。

自称是合作社“铁杆社员”的同义镇广义村四屯农民田长平:跟种大豆一亩二、三百元比,无壳白瓜子效益要高得多,一般能达到1000元每亩,好年份还到过1700元。加入合作社就不用再为行情操心了,我家种100多亩地,20亩白瓜子一年收入就二、三万。

讷河市九井镇水稻专业合作社不仅实现了规模经营,而且实现了品牌经营,他们种植、生产的“一秤金”、“玉飨稻”等品牌有机大米行销许多大超市,价格卖到每500克17元。成本下来了,效益上来了,被品牌吸引的农民急着入社,目前,这个合作社已经有500户社员,范围涉及周边市县,最远到了吉林省镇赉县。

2006年组建的同心乡双喜村的板蓝根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11户农民、几十亩土地,发展到现在123户、3000多亩地。2010年初成立的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目前拥有8700多户农民,51.8万亩土地,经营范围横跨10个乡镇66个自然村。事实上,合作经济这根纽带正让农村经济生活发生着悄然而深刻的变化。

告别分散小农经济

讷河市委书记马志军:组建合作社有效调整了生产要素,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了农村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经济效益由高成本低效益向节支增效转变,转变了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同時,解放了农村劳动力,使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

许多讷河当地农民:自从加入合作社,已经多年没有品尝备耕之苦了。购买种子、化肥、办理贷款都由合作社负责,农民只要将投入产出的账目算明白,尽管放心等着秋收。

记者在讷河采访了解到,这里的农民60%以上都将家中的土地托付给合作社打理,常规的种子化肥采购、整地、播种、灌溉、秋收、粮食出售等环节都由合作社统一操作,农户只要签订“入社”协议,就可以从事副业或离开“故土”外出打工。

讷河市委副书记韩枫:在多年的农村和农业工作中,越来越受到一家一户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束缚。当地农村长期以来保持的土地分散经营,不仅制约了以规模化、标准化、水利化为标志的现代农业发展,还限制了农业生产直接与市场对接,导致农民卖粮难、增收乏力。在合作社出现之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形成的“花花田”,使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无法应用,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困难。一个时期以来,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种体制表现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韩枫:以前国家在农机、水利等方面对农村也没少支持,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却难以发挥作用。三年前,我刚到讷河任职时,有一次到二克浅镇走访发现,当时这个镇就有每台达6万多元的掣肘式水利喷灌设备25台套,却个个排列整齐、颜色像新设备一样。当时镇上负责人面露怯意地小声告诉我,这些设备好是好,设备使用起来能喷灌到方圆20多米,但咱农民的土地分散、未连成片,大型水利设备根本用不上。还有就是科技推广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很难实现,所说的统一品种相当困难,我们曾有个水稻种植村,全村种植的水稻品种达19种,良种、差种混在一起,质量无法保证,科技成果到了农村出现了“肠梗阻”现象。

为打破小农经济对农业生产能力的制约,讷河市自2008年开始,引导农民在自愿基础上组建合作社,将分散的耕地自发集中起来,运用大型农业机械统一播种、统一施肥、统一耕种,收获的粮食由合作社统一销售。目前,讷河市合作社1623个,占黑龙江省总量的1/10;入社农民5.7万户,占当地常住农户的62%。记者在讷河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看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具一应俱全。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理事长吴恒革: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成立时只有10户社员、121亩土地,现在发展到500多户社员、5万亩土地。目前,全社土地连片,实行大型农业机械集中作业,扩大了土地经营规模,提高了农业效益。

九井镇水稻合作社社员王全才:以往春耕时都要自己购买化肥和种子,花费多,还可能买到假货。现在自家的10多亩地都交给合作社经营了,不用拿钱也可以种地,秋收还能得到合作社的返利,土地流转收入一年2万多元,又都是大机械耕作,水稻亩产比未入社的每亩要多收800多元,比农民自己种时产量高出一大截。平时我还在附近乡镇的工地干点零活,一天能赚80块钱,一个夏天就挣了6000多块。

掌控市场“话语权”

记者采访时还发现,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合作社业务的不断延伸,在讷河,合作社之间联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市场议价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内在动力越来越强劲,当地甚至出现了由多个合作社共同组成的联合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组建联合社不仅通过横向一体化实现了规模经济,还紧紧围绕与农产品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通过涉足生资购进、农产品深加工,减少中间环节,延长产业链条,开创了“社企合作”走农业产业化的新路子。

讷河市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是由当地24家大豆专业合作社组成,入社农户5895户,覆盖9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20万亩。

优质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理事长罗颖:联合社组建后,由于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议价能力也大大增强,使许多农资生产企业找上门来洽谈。2011年初,联合社还专门举办了由国内31家农资生产企业参加的集中公开采购招标会,采取竞标方式,经过反复质量对比、参数计算,联合社最终与两家国内知名农资企业签订集团采购协议,厂家提供联合社专用品牌、独有包装统一发放到各分社。当时化肥的市场价格为每吨3350元,由于集中采购联合社最终以每吨2900元的价格成交,低于市场价450元,共购进化肥4000吨,仅此一项就为社员节支180多万元。合作社通过自己搭建的网络平台,通过网络销售,节省了此前许多分社通过粮贩代理每吨约50元的收粮费,按合作社收粮20万吨计算,又省下1000万元。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讷河市高蛋白大豆联合社种植规模在当地占据优势,众多国内大型高蛋白精深加工企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提出在当地建设高蛋白大豆精深加工项目,开创了“社企合作”推动大豆产业化的新模式。目前,联合社正在与福建闽中有机食品集团、成都香香嘴豆制品有限公司、国柱豆制品有限公司、重庆顺发麻糖厂有限公司洽谈合作。

“绿色农业”的发展瓶颈 篇4

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今日拉开大幕,今年的“一号提案”是九三学社中央所提的“绿色农业”。九三学社中央在该提案中指出,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日趋严重,全国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在16%以上,大城市、工矿区周边情况更为严重。提案认为,发展绿色农业已刻不容缓,确保农业生产和餐桌安全。

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绿色农业是指以生产并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轴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粮食产量实现了“九连增”,农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食品安全问题却也愈加严峻,重金属招标的“问题大米”、“速生鸡”等一系列事件,让人们对日常食用的产品,忧心忡忡。

九三学社提案发展“绿色农业”,正是看到了我国农业发展模式粗放、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食品安全无保障等问题。然而,“绿色农业”概念在我国引入的较晚,2003年我国才正式提出发展“绿色农业”。人们对绿色农业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与此紧密相联的“绿色食品”也存在发展难题。

首先,在市场经济时代,必须考虑供求因素。从常规经验来看,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理念趋向理性、科学化,对自身健康问题更加关注,有意愿和一定的经济基础来选择价格虽然相对高,但是质量更有保障的农产品。毋庸置疑,这种潜在的消费需求,肯定是有巨大的市场空间的。但在现实中,绿色农产品的销售量并不是很高,其种植成本高、价格高,在价格上不具备竞争优势;鲜活农产品,尤其是冠名“绿色”二字,大众对其品相、质量的要求更严格,当天无法销售出去的农产品,只能被处理。

其次,发展绿色农业,产品销售渠道存在很大的制约。和一般农产品一样,从事绿色农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并没有获得不一样的“待遇”。生产者照样需要为其搭建销售渠道,“农超对接”依然是首选。进场费、包装费、标签费、促销管理费一样不少,再根据销售额缴纳提成,绿色农产品虽然价格高,但投入也高,且产量有限。高成本的绿色产品流通渠道,让生产者不堪重负。

最后,前瞻网指出,发展绿色农业,监管的重点不在于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而是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目前,我国绿色农业发展还缺乏完善的生产标准,绿色农产品认证还需更加规范。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只在于产品是否安全、“绿色”,然而,对产品的检测只能是其中一部分。而且对农产品进行检测,一方面需要高端先进设备,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存在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即使用了农药,经过一定的生产周期,可能也检测不出来。因此发展绿色农业,规范绿色农产品生产应该从源头、从生产过程上控制。

上一篇:家庭制度下一篇:电学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