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十篇

2024-09-11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篇1

一、农村财务管理理念落后

(一) 基层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

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大多数是初中和小学文化, 高中、大专文化的都很少。好多村干部没有经过规范的任前培训, 法制观念淡薄, 而且侥幸心理严重。有些乡镇领导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存在麻痹思想, 认为实行税费改革、取消提留统筹后, 村级就那么点收入, 没有几笔账, 平时根本不安排人员抓财务管理, 待到问题积累成堆、群众上访了, 才去处理, 造成理不完的乱账。一些乡镇村账镇管还只是停留在把账据资料收回乡镇集中保管、统一时间集中做账, 根本没有按照村账镇管的运行机制来操作。个别村负责人采取不负责任的态度, 无视群众要求, 不愿实行村账镇管和财务公开, 一方面引起财务混乱;另一方面影响社会稳定。

(二) 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农村财会人员素质偏低, 现在的村、社财会人员, 普遍是就地选用, 选用办法简单, 随意性大, 其文化素质比较低, 缺乏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 在业务上只能达到“记记账、算算账”, 没有能力开展成本核算、会计分析, 在实践过程中既怕得罪乡镇领导和村级主要干部, 又怕得罪乡邻及亲朋好友, 难以严格履行其管理和监督职责;农村财会人员不稳定, 相当一部分农村财会人员的聘用由村主要领导指定。因此, 目前部分财会人员中“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十分严重, 工作上依附权势, 不能坚持原则, 不能按照规定对财务实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三) 村干部对农村财务问题重视不够。

有些地方没有把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有些村干部总认为村级自治, 不宜多管, 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 导致乡村干部对农村财务管理不重视, 对群众反映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 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并且乡镇干部主观上的偏颇, 助长了村干部的违法乱纪, 也是导致村级财务管理混乱的一个原因。乡镇是直接联系农村的基层政权组织, 部分乡镇领导从自身利益和工作需要出发, 不愿得罪村干部, 在工作中只看中干部成绩, 强调工作辛苦, 而忽视干部违法乱纪, 对群众反映的问题, 即使发现, 没等查处便说情或设置门槛干扰执法人员执行制度, 助长了村干部的不正之风。对村主要负责人的违规做法不制止, 不举报, 听之任之, 有的甚至同流合污。

二、农村财务管理体制的缺陷

(一) 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设置不符合规范。

在设置村级会计机构和任命会计人员时, 应符合《会计法》相关规定。目前, 大多数村组没有符合规定的会计机构, 会计工作由没有专业知识的村民担任, 甚至有些村干部为了牟取私利任命亲友为会计。这都是有失《会计法》关于设置村级会计机构相关规定的, 最终影响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和质量, 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农村居民的利益。具体地说:一些村负责人在选聘会计时, 从个人利益出发, 任人唯亲, 人为地把村级管理人员配备成眷属型关系网, 致使内部关系失控, 丧失了会计岗位的监督作用。另外, 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 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 出现了人走了之, 财务收支情况不移交的现象。另外, 会计人员年龄老化, 学历偏低, 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 又找不到合适人选, 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二)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农村财务关键在于管理, 而有的村干部疏忽管理, 总认为只要将上级安排的事情办好就行, 从而不管群众满意不满意。主要表现在村干部多人经手现金, 不按时交账, 没有现金管理制度, 失去有效监督, 造成“公款私存”、“公款私借”、“公款私挪”等现象。当前, 农村集体对土地、企业、设施、设备等资产的发包出租已成为集体经济的重要收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集体企业为了扩大经营规模, 求助乡财政担保贷款, 加大了投资力度, 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拉动了经济的发展。由于村集体企业没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对投资项目未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估, 决策者缺乏应有的风险防范意识, 造成企业盲目投资, 亏损严重, 乡财政因连带责任被强制扣留账户资金还贷, 造成乡镇财政紧张, 债务累累。对于一些村委特别是经济发展快、经济事务多的村, 村委各项财务方面的管理根本不按照规定执行, 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三、农村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到位

(一) 财务监控制度执行不严格。

一些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配套的监督制度, 没有有效的约束体系。在现实中, 涉及村、社财务管理的制度, 虽然有章可循, 但实际上名存实亡, 往往形成村干部“一支笔”的审批情况, 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单项支出未经集体研究, 就由“一支笔”签字入账。由于村委负责人兼任, 相关财务制度形同虚设, 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 直接经手财务, 导致一些挪用公款的现象屡屡发生。

(二) 财务监管人员落实不到位。

机构改革后, 有的乡镇设了农村经济管理部门, 专门配备了编制, 然而真正从事经管工作的人却寥寥无几, 不是人员编制被其他部门占用, 就是人员与其他部门混岗使用, 严重影响了对农村财务的监督管理, 造成村级干群矛盾升级, 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

(三) 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 再加上监督水平有限, 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 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二是内部监督乏力, 由于村级财会人员由村级任用, 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 发现问题不敢管, 听之任之, 当“老好人”;三是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削弱。乡镇机构改革后, 人员相对减少, 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 使得农村财务问题久久未能解决, 导致干群关系、矛盾激化, 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和农村基层政权的巩固。

(四) 内部监督乏力。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篇2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1农村商业银行团队建设

1.1领导班子

山东某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由董事会选举产生, 董事长提名行长, 行长提名2名副行长, 同时召开监事会, 选出监事长, 并经银监部门核准。领导班子由省一级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市级办事处按照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评价、考核。

1.2中层干部

针对中层干部中的基层信用社负责人和部室负责人的任用实行招聘制和公开选拔制, 择优录用, 实现权、责、利三结合, 实行考试考核、优化组合、竞争上岗、任前公示、群众评议、岗位轮换、末位淘汰等方式;对信用社干部全部实行任期目标管理;把经营业绩与任期目标挂钩, 形成优胜劣汰、能上能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中层管理人员实行竞聘上岗和末位淘汰制;管理人员职级根据职务、岗位确定, 中层正职 (含主持工作副职) 为8级, 中层副职为6级。开展制度执行力管理年活动, 加大人事管理制度落实。开展管理人才储备竞聘活动, 通过自主报名、民主评议、竞聘演讲、总部考核等形式, 选拔出4名中层管理人员。同时加大对中层管理人员的考核力度, 对上年度考核业绩在全行倒数第一或业绩考核连续2年倒数后3位的营业网点负责人进行末位淘汰, 当年淘汰网点负责人3人。

1.3职工管理

山东某地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在岗员工238人, 35岁以下员工158人, 占员工总数的60.77%, 36~45岁员工68人, 占员工总数的26.15%, 本科 (含本科) 以上学历员工168人, 占员工总数的64.62%, 专科学历员工57人, 占员工总数的21.92%, 专科以下学历员工35人, 占员工总数的13.46%, 员工整体学历层次逐年提高。

该银行针对职工积极采取多种措施, 构建了一套适合本行员工实际情况的考核机制。

1.3.1实行员工内部等级管理。首先将岗位分为管理后勤岗位和营销岗, 并按照员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来划分等级, 在原有的职务基础上综合考虑员工工作年限和学历水平等因素来制定工资薪酬体系, 同时定期进行学识水平、管理能力、工作技能、工作业绩、服务效率综合评价, 将评价结果与等级、薪酬标准相挂钩。

1.3.2建立完善薪酬分配机制。薪酬分配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1.3.3人事制度改革。结合金融经营特点, 采取机构调整、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亲属回避、收入分配调节等手段, 引导人力资源在城乡合理分配。

2山东某地农村商业银行职工教育

该银行新员工入职后都会进行为期5d的岗前培训, 培训内容覆盖会计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服务礼仪、业务技能、场景模拟演练等, 并制定“一周一考”、一个月达标制度, 达标成绩与指导老师和机构负责人的奖惩直接挂钩, 着力打造一批综合素质高、事业责任心和业务能力强的队伍;每周组织员工进行不少于2h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 按季组织4次业务技能比赛和2次客户经理考试, 根据不同年龄段设定不同达标标准, 成绩达标率直接关系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年终考核和个人评优情况, 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对行总部机关人员进行规范化服务培训, 对营业机构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督导提升工作。

3山东某地农村商业银行工资制度

该银行员工薪酬分为:固定薪酬、岗位津贴和业绩薪酬三部分:

3.1固定薪酬

本行员工固定薪酬按照人力资源改革方案计算口径执行。每月个人固定薪酬=单位系数薪酬含量×35%×个人入级入档系数。

3.2岗位津贴

本行根据工作性质, 设置管理岗位、客户经理岗位、综合柜员岗位、后勤服务岗位。管理岗位人员是指信贷专管经理、各分支机构 (含营业部) 会计主管和各部室一般工作人员。

3.3业绩薪酬

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及探究 篇3

关键词:农村财会;财务管理;现状分析;探究

随着农村经济活动的深入发展,农村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是广大农村干部、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又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事关党群、干群关系的融洽,事关农村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事关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然而,近几年,不少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却不断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

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一)会计账务处理亟待规范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会计账簿、科目设置不规范。如财产物资等有账无物,有物无账,有总账没有明细账;有的村部分财产早已卖掉或报废,但账面没作任何处理,或者购买资产不登记入帐。形成有帐无物、有物无帐,账实严重不符。个别村干部对自身要求不严,打着借用公物的幌子,实则占用集体资产长期不交,最终达到个人占有的目的。二是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帐,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三是凭证传递、对帐不及时,凭证传递方式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

(二)发包、出租事宜不规范

这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手续欠规范。口说为凭,口头协议代替书面合同,书面合同少;合同要素不全,标的不清,条款不明,权利义务不平等或其他不符合法定要求等。二是程序欠规范。搞暗箱操作,没有实施政府采购,不进行招投标,有的不开“两委”会,少数人说了算,即使开了会,个别干部又擅自变更集体决定。三是付款收费欠规范。

(三)财务公开流于形式

一是少数村将公开形式化,当作政绩之一,一哄而上,图形式,求名声,对于财务、村务落实的具体情况,则告之甚少,往往虎头蛇尾,形式主义泛滥,短期行为严重。二是公开不规范,在财务公开的内容方面存在着欠细欠具体的问题,对于重大支出项目没有专项公布;三是公开时间不及时,有的长期不向村民公开,有的甚至不公布。

(四)财务制度不健全,流于形式

大部分村没有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村的制度条文比较健全,但执行情况差,或干脆弃之不用,制度条文纯粹是应付检查,形同虚设,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会计档案资料没有认真保管,鼠咬虫蛀,霉烂毁坏。有些村财会人员变动没有正常的帐目交接手续,或不交帐,有的甚至帐目丢失。民主理财不民主,缺乏群众监督。这一方面主要表现在:1.理财小组发挥作用不强,监督审核不力形同虚设;2.理财程序不规范,存在先开支后审议的情况;3.理财形式不民主,村干部说了算。

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村级自身管理弱化的问题,也有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监管不到位,甚至是放松监管的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负有监管职责的乡农村会计服务中心监管力度不够。主观原因是有怕得罪村干部的这种老好人思想,在工作中降低了监管标准;客观原因是作为监管部门的会计服务中心只是代理机构,不具备具体的行政执法权,在具体工作中限制了调查取证的手脚。

二是村干部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找各种客观理由,采取推、托、应的消极思想,不能严格执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

三是法制、政策宣传不到位,法制观念不强。四是部分财务人员素质偏低,群众民主观念淡薄。一些财会人员年龄老化,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低,难以胜任新形势下的农村财会工作;有的由于怕得罪人,或确实难以坚持原则,于是放弃职守。三、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几点建议

目前,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正在全面展开,许多具体的工作都需要村级负责推进,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能否最终惠及千家万户,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鲜明的课题。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建立一个健康高效的保障机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已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建议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把它纳入日常工作日程,建立“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纳入“三个文明建设”年度目标责任书,作为年度考核各村和乡财政所的重要依据,确保我乡的村级财务管理向规范化方向迈进。

(二)严格财务活动程序,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用制度明确村委会各干部成员的职责,村支部书记、主任一律不得直接经手现金及存款业务,杜绝谁收款谁花钱、无人管理财务、无人审批的现象,坚持一签、一批三审制度即业务经手人签字,经村主任审批和报帐员审核、村民理财小组审核、乡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审核才能报销的制度。乡会计服务中心要依照有关制度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财务会计服务中心有权拒绝报账;其次,制定完善、严格的相关制度。在开支审批、业务办理、会计核算、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约束,使财务管理有章可寻。各村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票据管理制度、内部牵制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等,使村财务的审批、公开、监督、票据的管理、财产物资的管理等都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建立严格的村级财务工作监督机制,把财务公开落到实处

首先,要实施审计监督制,乡镇要成立村财务管理监督审计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村财务管理进行高质量审计,并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其次,要制定出硬性措施,使各村在统一规定时间内公开账务。除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目清楚外,要及时负责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必要时乡政府可委派专职人员进行督办、催办。三要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各种开支实行逐级审批制,按季报账,村的开支由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批,村主任签字报销。四要建立健全民主理财制度,切实保障群众参与财务管理和依法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力。

(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严格实行“四制”管理,即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二是明确项目申报程序,项目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投资导向和行业要求,组织相关单位提出拟申报的具体项目。申报新增项目必须按照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提供相关前期资料,主要包括:1.相应资质单位编制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部门出具的城市建设规划意见,3.国土部门出具的土地预审意见,4.环保部门出具的项目环评意见,5.行业要求需要出具的其它资料,6.项目法人出具的相关资料。三是规范资金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严格专款专用,严禁滞留、截留、挤占、挪用专项资金,保证资金使用公开透明、规范合理、安全有效。项目资金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程序,资金拨付手续要齐备,主要包括:立项文件、工程实施方案、政府采购手续、中标通知书、工程概算、施工合同、监理合同(含监理资质证)、工程进度签证、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承建单位基本帐户开户许可证、项目资金用款计划申报表、税务发票和支付申请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资金管理,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总之,村级财务管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性工作,需要长抓不懈。在新形势下,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一定会促使我乡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向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胡克训.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2009年第6期.

[2]王静.农村财务管理[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篇4

【摘 要】从2007年开始,国家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特别是通畅工程项目,量大面广,由于逐年项目的叠加,近十年来,全市各县区交通管理局平均实施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近二千多公里,目前各县区农村公路建设技术人员(中级职称)仅仅不到六十人,制约着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工程尤为突出,各县区存在着重建轻养的现象特别严重,养护经费匮乏,养护机械及人员远远达不到农村公路养护需要。因此,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策略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农村公路养护方面提出了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理念,各级各部门也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但是,农村公路点多面广,“重建轻养”的思想仍普遍存在,农村公路失养的矛盾突出,抗灾能力低,通行能力得不到保障,安全隐患严重。概括起来,制约当前农村公路养护发展的主要问题有:管养主体不明、体制不顺,养护模式落后单一,养护经费投入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真接影响了农村公路的安全营运和健康协调发展。

1.1 意识淡薄,对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基层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认识不够,认为农村公路养护是某一级政府或某一个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未形成社会合力,这也与农村公路养护在宣传方面不到位,社会认知程度较低有直接关系。部分乡镇的农村公路建成投入营运以后,公路养护管理一直处理“四无状态”。即:无养护机构,无固定养护人员,无养护经费,无养护机具。“以建代养”、“重建轻养”、“养而不专”的现象较为突出。

1.2 体制不顺,农村公路养护管养责权不明

按照交通部《县乡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办法》,县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为区(县)人民政府,乡道为乡(镇)人民政府,村道为村民委员会。但是,部分乡(镇)一级基层政府往往只重视农村公路建设,认为农村公路建设更容易出政绩,认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属于交通部门的事,没有把乡村道路管理养护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更没有引入考核奖惩机制,致使农村公路管养缺乏动力,农村公路失养的矛盾日益突出。

1.3 资金投入不足,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

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养护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受农村公路体制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及财力制约,政府不可能拿出足够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目前,国家对公路养护的补助主要倾斜于国省道,农村公路补助资金远远不能满足正常养护的需要,缺口经费需要通过地方财政以及其它筹资方式解决。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提速,“重建轻养护”的矛盾更为突出,普遍存在农村公路建设经费挤占养护经费的现象,同时,路面等级的不断提高,养护成本也逐年升高,使得原本养护资金就短缺的现状雪上加霜。

1.4 养护工人文化素质低,养护机械化程度不高

农村公路养护工人大多为就近临聘的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更缺乏相应的养护专业知识,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同时,养护机械配置不全,使用年限长,有的甚至没有配备任何养护机具,全靠人工养护,不能满足路面等级不断提高的需要。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策略

2.1 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一般传统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农村公路事业发展初期,对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原有的农村公路养护体制也无法适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已成为制约我县农村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因此,需要积极推进养护管理体制改革。

2.2 加强养护管理法规体系建设

由于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对国民经济发展、公众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政府必须加大立法与执法力度,约束与规范养护管理行为,充分体现养护管理的强制性要求。

(1)尽快制定和完善农村公路有关养护管理办法,使农村公路养护科学化、规范化;认真总结农村公路的特点,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为养护工作的决策提供依据。

(2)随着养护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体系,迫切需要系统化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养护市场。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对农村公路经营立法的成功经验,加快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的细则说明,制定适合我县特色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条例。

(3)加强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的监管力度。养护的强制性可通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来实施或委托实施。有关部门要尽快组织制定相应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和规范,养护作业实行社会监理、政府监督。

2.3 发展养护机械

农村公路养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高质量、高效率,这就要求养护机械具有操作性能好、速度快、作业能力强、自动化程度高、污染少的特点。养护机械化是实现农村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实现养护机械化,除了要引进先进的养护机械外,还应该抓住我县农村公路发展的机遇,立足养护机械的国产化,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机械的使用率。其主要措施有以下五个方面。

(1)引进国外先进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开发节能、高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养护机械,提高养护机械的使用效率;开发路面的再生利用设备,促进农村公路养护机械的环保化;提高养护机械的安全性。

(2)要特别重视养护机械的选型工作,选购机械必须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生产适应的原则。

(3)为了提高机械的使用效益和适应养护作业的需求,养护管理应向多用途、大功率的方向发展,以适应农村公路快捷、安全的作业要求;同时开发简易的多功能养护机械,以满足一般路面的养护需求。

(4)加强养护机械的组织管理,成立专业的养护机械租赁公司,建立和完善机械租赁制度。

(5)积极引进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技术,提高我县养护机械的制造技术和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

2.4 提高养护管理技术

只有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才能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促使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面向21世纪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必须具备强大的技术支撑。养护管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在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工作中,建立一套具有高度自动化、规范化、实用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有效组织和管理农村公路的各类养护数据,提高这些信息的使用效率,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效率及水平,降低管理成本,推进农村公路养护的管理现代化;

(2)利用高科技检测技术促进农村公路养护的发展,实现人工检测向自动化检测发展,由破损类检测向无损检测技术发展,使农村公路质量的检测、评估和病害分析更加快捷,使农村公路养护更加合理经济;

(3)加大养护质量的科技投入,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科技含量,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农村公路使用寿命。总结

农村公路“三分建,七分养”,养护管理是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必须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农村公路养护的良好氛围,通过健全管养体制,落实养护资金,提高管理者素质,培育养护市场等方式,促进农村公路养护沿着健康的轨道良性发展,(下转第336页)(上接第294页)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篇5

陕西省是西部地区的教育大省, 随着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 我省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但由于受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我省农村寄宿制学校还存在许多问题,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例如, 教师的培养和管理问题。陕西各地区自然地理情况分布不同、财政收入不同, 导致教育的发展水平也不同, 从而使得不同地区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培训管理情况也有不同。

为准确把握和分析我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培养与管理的现状, 创新我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培训管理模式, 完善培训管理制度, 提高我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本子课题以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的培训与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 选取陕西省部分地区 (陕南、关中、陕北) 的部分市县的寄宿制小学作为抽样对象, 对教师培训与管理的现状进行重点调研, 以期对陕西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培训与管理的现状与问题作出客观评价和诊断, 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研究对象与问卷分析

本子课题在获取全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基本信息的基础上, 选取主要抽样研究对象为:陕南地区的安康市四所农村寄宿制小学, 陕北地区延安市四所农村寄宿制小学, 关中地区宝鸡市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这些学校有建在县城的, 有建在镇上的, 有建在乡上的, 有的是中心小学, 有的是九年制学校。本次调研共发放教师问卷160份, 回收有效问卷155份。调研从三个维度来进行, 分别是教师信息基本情况、寄宿制小学教职员工的配备和工作情况, 以及教师的培训与管理情况等。

其一, 通过分析全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信息统计表可知, 我省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队伍主要以青壮年教师为主。除陕南个别较为偏僻的地区教师出现老龄化的现象外, 总体上教师的年龄在26岁到40岁之间, 占总人数的65.3%;在教师的性别比例上, 主要以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 占整个教师队伍的85%。在学历方面, 约86%教师的第一学历是高中或者中专学历, 经过继续教育后, 专科和本科的学历达标率在95.5%, 基本达到了教育部门的要求。

其二, 寄宿制小学教职员工的配备和工作情况:按照寄宿制学校的需要, 学校还应适当配备生活教师、安保人员、医务人员、食堂炊事人员等。实地走访发现, 由于经费和各方面条件限制, 我省许多地区的寄宿制小学在专职生活教师、厨房人员、医务人员和安保人员的配备方面仍是空白。在陕南和陕北地区, 学校的相关工作几乎都是在校的课任教师兼职完成。医疗保健人员缺失, 造成学生看病难, 同时集体生活造成的健康隐患也是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 寄宿制小学教师一身数职的情况较为普遍。统计结果显示, 约有43.3%的教师工作时间在12小时或者以上, 教师普遍感到工作时间太长, 工作的压力较大。寄宿生活要求任课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从学生学习到日常生活起居、身心健康等各方面都要负担, 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这就从心理上给教师增加了压力和负担。寄宿制小学普遍缺乏专业课, 如美术、音乐、体育、英语等专业的教师。这些科目的教学均由语文、数学教师兼任。包班情况下所有的科目由一人兼任, 教学质量值得怀疑。

其三, 教师的培训与管理基本情况:目前, 针对寄宿制学校教师的专门性培训在农村地区仍然是一个空白。几乎有95%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没有参加过此类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仅有的只是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在培训内容方面, 主要以新的教学观念和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手段以及所教学科的知识培训为主, 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教师普遍希望能够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调研结果显示, 教师培训机构并没能让教师真正在能力上有所进步, 教师普遍对这些培训机构持排斥态度。

陕西省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培训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 从全省的农村寄宿制小学来看, 普遍缺乏专门的生活教师, 绝大多数学校的生活教师基本由在校的任课教师兼任, 或者班主任兼职。学校无能力聘请合乎生活教师资质的人来担任专职生活教师, 只能让学科教师兼任生活教师, 从而使儿童日常生活的质量和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此外, 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也因之而加大。结果显示, 寄宿制学校的教师每天工作十二小时及以上的教师人数占43.3%。

其二, 学校医务人员和安保人员的选聘存在问题。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医疗人员的聘用方面是个空白, 学校普遍没有专门的医务室和专业的医务人员, 学生就医几乎都是就近在乡村医院, 给学生就医带来诸多不便。另一方面, 学生群居所产生的种种健康隐患需要专业的医务保健人员给予必要的预防和指导。安保人员的配置也因学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 规模较小或者经费短缺的学校就没有专门的安保人员, 是由该校的男教师兼任。

其三, 在教师的编制问题上, 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等专业教师缺乏。为了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实现新课程在农村的实施目标, 首先应该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形成, 使每位在校的教职员工都能业有所专和业有所精, 尤其是专业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争取有专业的教师来担任。

其四, 各类教师的培训存在一些问题。从调查的结果来看, 95%的教师没有参加过针对寄宿制的培训活动, 他们至多是与走读制学校教师一样去参加一些基本的培训活动, 如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技能和相关的学科知识等的培训。教育主管部门极力倡导的校本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教师认为, 即便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技能的培训, 也应采取合理的方式以求培训的效果。

其五,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教师管理也存在不到位的问题。在教师的管理方面, 各校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 但由于寄宿制学校没有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安保人员以及食堂工作人员和医疗人员, 教职员工存在一身兼数职的情况, 故而导致分工和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培训与管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的经费投入。尤其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学校, 教育部门应该有针对性的予以扶持。建设寄宿制学校, 配备基本设施和后勤人员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保障, 各级政府应积极主动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上, 建立和完善财源稳定、资金充足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体制, 使农村寄宿制学校在人、财、物方面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第二, 加强对农村寄宿制小学各类教职员工的选拔和任用。教育相关部门要制订相应的政策制度, 使寄宿制学校的用人趋于规范化和合理化。首先, 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公开竞聘, 选用德才兼备、管理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来担任农村寄宿制学校的领导。其次, 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核定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编制, 补足音、体、美、英语、计算机、科学课等学科教师, 优化教师专业结构, 尽可能多吸纳一些年轻大学生到农村寄宿制小学任教。再次, 学校要配足合格的后勤管理人员、专业校医和炊事人员, 为他们解决入编问题, 对在岗的后勤人员要进行集中岗位培训, 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第三, 加强对寄宿制小学的内部管理工作。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情感管理。要求每位教职员工要时时处处关心每个孩子, 与孩子同吃同住, 努力营造家的氛围。二是制度管理。学校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做到每项工作、每次活动、每个环节、每位教职工都要有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学校要监督到位, 奖惩严明。三是安全管理。学校要加强安全管理, 明确安全职责, 昼夜巡逻值班, 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要高度重视接送孩子往返学校的车辆安全。四是目标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成立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领导组, 制订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 对学生一日吃喝玩乐住学等环节都要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2]

第四, 对于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员工, 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适当增加教育心理学知识、教师的师德培养、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培训, 尤其强调寄宿制学校教师的责任心、爱心和奉献精神。在培训方式上, 可以组织相关人员到办得较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 开展交流活动。在培训机构的选择上, 应将高校、教师进修学校、校本培训三者有机结合, 争取更好的培训效果。

第五, 强化家校之间的联系, 给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予以特殊的照顾。学校要建立昼夜开通的家长热线电话、家长意见箱、家长例会、家访、家长探视接待日等制度, 加强家校联系, 定期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情况。家长也可通过这些制度与途径随时向学校反馈意见和建议, 从而达到家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育人目的。

结束语

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必将面临着新情况和新问题, 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采取新办法, 解决新问题。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 工作上大胆创新, 努力推进工作内容、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就一定能开创出教师培训与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贫困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课余生活管理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县、河北省丰宁县的调研[J].教育研究, 2008 (4) :9.

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篇6

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 建设新农村成为农村发展的首要目标。农村经济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国家对农村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投入了较大的经济和政策的支持, 加大对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如何做好农村的财务管理, 做好财务监督工作, 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但是, 农村现有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存在了较多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原有的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越来越显示出其中的弊端。如果改革农村现有的财务管理状况, 采用何种与经济发展相对应的有效管理模式, 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我国农村现有财务管理工作的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 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机制

根据对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统计和分析, 农村财务管理模式中没有统一的管理机制, 都是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自行采用财务管理体制。具有很大的财务管理漏洞。归纳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务工作由村委会进行管理

受乡镇财政机关的督导, 财务工作由村委会来组织聘请村里的人员进行整个村集体的资金管理等一系列财务工作。村财会人员工作于村委会, 由村委会监管, 以整个村委会的名义对村民的资金管理负责。这种财务管理模式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自主权, 对集体的所有资产, 村民或者村委会进行管理工作。但是这种管理制度使人员的聘任和财务的决策都由村委会的干部来决定, 具有决策的独断性。不利于民主监督工作的进行, 财务工作模糊和不规范, 不能有效的执行财务管理制度。

2、财务工作由农村会计代理执行

农村会计有由乡镇政府进行委派和授权代理机构两种类型。委派会计因为独立于村委会, 直属于乡镇, 其财务管理工作具有公正和可靠性, 也使会计工作相对来讲具有一定的规范性。授权代理由乡镇政府下的财政部门来代理管理。这两种形式相对于村管财务来讲, 都具有规范性和监督性。对一些公款的私用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抵制。是村里财务工作的透明度有所增加。但是也限制了村民和村委会对自身财产的使用权, 不符合村民自治的政策。

(二) 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 账务的透明度有待提高

农村工作的范围广泛, 各种情况复杂多变, 在监督方面主要依靠村民群众的监督。上级主管部门对村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也只能是个别阶段的审计对账。在一些农村地区, 也有民主性监督组织的建立, 但是多数只是形式上的, 实际投入工作不多, 基本等同虚设, 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所以村里的财务经常出现资金空缺, 而对于上面的管理层来说却不知道款项的具体用处, 收入上交不及时, 资金透支的现象屡屡发生。村里的资金浪费严重, 有的被私吞, 有些被挪用。这些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是因为村干部的家族利益使然, 亲戚关系参杂较多。这样使村里的工作得不到大多数民众的支持, 对集体的利益不能做以代表, 不能使充分的发挥民主的职能。虽然现在农村都开始实行财务上的公开化管理, 但是其公开化的程度仍然做不到位, 公开不及时依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村的财务公开工作模糊, 没有针对性, 内容也存在很多漏洞, 做不到完全的透明公开, 收支的账目表现笼统概括。人们群众对所公开的账目不清楚、不了解, 群众对资金的开销有很多的疑惑, 这些导致了群众对村财务管理的怀疑性, 不信任性, 起不到真正监督的作用。使群众和村领导部门的关系紧张, 不利于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 农村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队伍素质较低

对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本身有章可循的, 无论是资金的预算和收支, 物资和财产的管理还是资金支出利用的审批等各方面都有相对应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财务工作的实际状况中, 存在着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制度的认识不清, 管理状况的混乱缺乏规整意识。在农村, 很多集体的资产买卖、利用、销售等制度不能规范的执行, 很多集体资产账务脱节不符。对于财务状况的公开不够彻底, 只是形式上有一些作为, 没有实际的意义。尤其在农田水利的方面, 直接按工人的清单来结算, 没有正规的进行预算和决算, 资金流失的风险较大, 直接对集体资产造成浪费。有些村委会存在吃喝占等不良风气, 扩大非建设性的资金投入。对国家给予农民的补贴, 也存在着村委会挪用占用或者发放不及时等现象。更有很多村委组织和领导缺乏规划意识, 在投资上比较盲目和急功近利, 导致资金状况更加的紧张。

对于农村的财务人员一般直接由村干部选任, 人员往往素质不高。在处理财会业务时候也是按照村干部的决定或者意愿来进行工作。会计的财务核算工作糊弄了事, 情况存在不实的状况。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 对财务管理的知识缺乏, 对程序手续的流程不了解, 对各种财务上的问题也不能做到有效及时的处理。很多财务人员缺乏正规的上岗证, 对换届交接的手续上也不能做到完整细致。

三、改变农村现有财务管理状况的决策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 推动财务管理的制度的落实

对着建设新农村步伐的不断向前迈进, 建立完善严格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势在必行。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 切实可行。建立健全民主的财务管理制度, 包括诸多方面, 如财务的收支审核制度、资金的有效管理制度、财会档案和票据的保存管理制度、集体资产投资预算制度、债务往来的管理制度、村干部换届离任的审核制度、财务明细公示制度, 财务监督检查制度等等涉及农村财务工作的各个方面。使农村的财务管理严格的做到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更加的具体化, 细节化。

在财务的收支上, 制度严密的收支计划。将支出建立在收入的基础之上, 将资金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 对于非生产建设方面的投资, 尽量进行压缩。对一切收支都尽量要求使用专门的票据, 对票据严格的进行保管登记, 做到一次收支有据可查, 有据可依。由专门的人员来对管理进行负责, 采取责任制管理。定期对收支进行审查和公开, 做到资金规范透明的管理。建立会计档案, 整理会计账簿和报表。对农村的一些审批工作, 要求做到严格, 相关手续齐全, 完整有序的管理。随着会计点算化的发展, 还可把会计电算化引进农村的财务管理当中, 实现更加高效率的管理。

对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 各个乡镇和基层干部要提高认识, 加强管理意识。在我国大力发展农村建设的今天, 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仅只是农村工作中的一项, 也是保持社会稳定, 建设和谐社会新农村的一项大事情。领导要加以重视, 对乡村干部进行监督和检查, 以确保和推动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各级领导要清楚的了解, 并适时调整策略, 不断使管理制度完善。对财务工作实行奖惩办法, 对违规违纪进行严厉的处罚。督导基层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按章工作,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 做好财务工作的民主监督, 推进财务公开工作的进行

要改变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现象, 加强农村财务的民主监督, 使财务工作公开, 增强其透明性是一项重要的举措。国家农业部的财务公开的规定, 财务管理部门要严格进行贯彻执行。要将财务活动的明细及时诚实的向人民群众进行公布, 对于群众有疑义和异议的问题, 财务人员或村委负责人要给予明确的解释回答。对于财务工作的公开透明, 要与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可以每月或者每季度进行公开一次, 为了简单明白, 公开间隔的时间不宜过长。可以设立公示栏, 地点设立在村民居住的中心或者村委会的附近, 便于长时间的展示和群众的观看。对于公开内容, 要真实统一, 具有全面性和真实性, 对财务的收入、支出、物资管理、利润分配等等有关财务的各方面都要进行公开。对财务工作拒绝执行和工作不到位的人员和组织进行严厉处罚。

(三) 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建设高素质的财务队伍

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思想认识,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负责的对待本职工作, 敢于坚持原则, 按章工作。在财务人员的应用上, 公开公正的选拔会计专业的精英人才, 要求具有上岗资格证, 数量财务工作流程, 择优录取。对精通业务、热爱岗位的财务人员优先选拔, 建立业务水平优秀的财会队伍。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进行有力的奖惩制度, 对财务人员的工作进行有效监督。

综上所述, 搞好农村财务管理, 是发展我过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工作。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及时发现, 采取有效的方法和决策给予解决, 对农村领导组织和群众的关系的改善大有好处。同时, 随着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全面, 更加稳定, 更加健康的发展, 整个农村经济建设也将随之全面飞速的向前发展。

摘要:建设新农村是当今农村发展的目标, 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财务管理工作是核心问题。本文针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现实状况, 分析现有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制度

参考文献

[1]吴家真.村级财务人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07;6

[2]刘菁.我国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J].农村经济, 2007;10

农村财务工作现状与改革方向 篇7

一、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要求下农村财务会计要与之相适应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发展目标, 做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提出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 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方略, 要求在政策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推进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引导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的竞争, 这也是做好农村财务工作的基本方向。农村集体经济要快速稳步发展, 农村改革要稳步推进, 就要有一批好的财务管理人员。同时,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的需要, 为了准确反映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保证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工作的顺利进行, 农业部、财政部组织有关专家和实践工作者, 结合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实际, 制定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要求于2005年1月1日起在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 1996年财政部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 (试行) 》同时废止。在这种新的形势下, 只有加快改革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工作, 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现状

随着整体经济的发展, 村级经济组织所面临的经济状况也不断变化, 既带来机遇又面临挑战。特别是最近五年, 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农业会计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中日益显现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逐渐成为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一是农村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比较低, 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农村财务人员属于基层工作人员, 接受过国家正规教育的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或拥有会计初级职称的人员非常少。有些农村甚至无专门的会计人员, 由村干部兼职。整体而言, 目前农村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业务素质不高,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不熟悉, 难以适应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要求。另外,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会计政策法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大, 而村干部和村新老会计接受新知识与新政策的速度相对滞后。二是农村财务会计人员队伍不稳定。村委会的换届选举不能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稳定, 往往是一任班子一任会计, 新旧账目衔接不到位, 手续移交不清, 造成大量财务遗留问题。村会计对村干部往往带有较强的依附性, 工作中易受影响和干扰。三是农村会计的选拔任用不规范, 唯亲任用并且实行终身制, 不利于选拔和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四是财务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对农村会计的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和奖惩机制, 致使部分会计人员缺乏上进心和责任感, 应付了事, 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严重制约了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 导致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核算不规范, 账目出错频繁, 收支透明度低, 以及账务不公开等情况, 不同程度地遮掩和加剧了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乱吃喝等违法乱纪行为, 导致农民负担加重, 造成干群关系紧张, 诱发农民上访事件的发生, 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了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农村财务会计的改革方向

要改变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杜绝腐败的发生, 必须要严把农村会计核算关, 关键是要建立一支高标准、高素质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

㈠实行农村会计人员委派制度

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 可全面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由于委派制打破了地域、人员身份等限制, 实行动态化管理、准职业化管理, 并且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和奖惩待遇, 能将素质高、有专业会计业务能力的人选拔到会计岗位上来, 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改善农村财务状况, 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管理, 提高农村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提高整个农村财务工作水平。

实行农村会计委派制, 可提高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委派会计能够大胆履行职责, 维护财经纪律, 不但公布村民小组的财务账目, 而且公开行政村的财务账目, 公布内容详细可信, 可使农村干部胡花乱支及吃喝挥霍、贪污挪用、公款私用等违纪行为大为减少, 提高资金利用率, 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降低非生产性开支, 减轻农民负担, 遏制村组干部的违规、违法行为, 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不但化解了基层矛盾, (下转第68页) (上接第63页) 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㈡严把农村会计委派关, 严格农村会计审计制度

必须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有关要求选拔培训委派会计, 委派会计必须熟悉会计业务, 具有《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证》, 并热心会计工作, 坚持原则, 办事公道对由各村委会推荐的会计人选, 须由乡镇农经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选拔人员。对选中的人员, 由镇农经站组织学习现行村合作经济组织财务会计制度以及有关政策法规, 考试合格后由乡镇发给特聘证书, 持证待聘。乡镇农经站要结合农村职业会计人才库, 对委派会计人员建立委派会计档案, 并将其业务培训、职称晋升、定期工作考核实绩入档, 作为奖励、评比和下届委派的主要依据, 从而保证委托会计人员的素质。这样由于委派人员完全独立于被派入单位, 可以避免委派人员与村级干部共同违规、违法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但派出单位也要对委派人员施行定期或不定期审计, 真正做到“给群众一个明白, 还干部一个清白”, 并对派出人员实行2年~3年任期轮岗制度, 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价值。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现状分析 篇8

根据多年来一直在农村初中教化学的经历和近几年来对我校初中化学课堂的思考,把我们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以下的列举。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我们学校地处较偏远的农村,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里的化学老师年龄普遍较大,对近年来我省推行的新课改思想接触较少。这也是我们农村初中化学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老师虽然参加过这方面的学习,可是学规学,回到学校里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教学,感觉还是原来的用起来得心应手。比如说,许多老师在化学教学中,对元素及基化合物、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的教学仅停留在表层的重复操练,而忽视了新课改要求的对学生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等的培养。甚至出现老师让学生死背化学实验现象、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而忽视对学生实验操作思路、方法的指导,还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写化学概念、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等,而不帮助学生理解,揭示其中的规律。

记得有一次,听取了学校一位老师的常态课。课前,这位老师叫了一位学生上讲台默写化合物和氧化物的概念。这位学生把氧化物的概念写成了“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是氧化物”。(正确概念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是氧化物”)老师并不是给学生去评析错在哪里,而是让该生站着把书中氧化物的概念读了三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人来培养,主要指向的是知识的记忆,这样便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二、重“预设”,轻“生成”

有些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出现多“预设”,少“生成”。课堂教学以教案为中心,严格按课前备课的内容展开,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到按时间顺序分别书写在教案里。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引导、发展了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教学目的是否真正达到?学生能力是否提高?就不重要了。这种以课前的预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它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程序化、机械化,缺乏生气和乐趣。要使老师和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就必须在我们的预设中多包涵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生成,备课时多备学生,将以往的“显性教案”转向“隐性教案”。

三、重“讲”,轻“做”

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重要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才能得到,一些难点知识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的理解。同时化学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启发思维,培养能力。我县许多农村初中,由于学校重要条件较差,化学实验需要的许多仪器和药品都不足,有些学校在以前“两基”检查时配制过一些,可后来一直没有补充,导致一些基本的化学演示实验都无法完成,更不用说让学生到实验室去做学生实验。老师平时养成了不做实验的习惯,没有实验用品也不愿意找一些生活用品来代替。以至有的老师在实验课时“动口不动手”,以“讲”代“做”。他们认为,做化学实验只是验证书上已经写出的结论,还不如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去记、去背,既能节约实验用品,也能节省时间。有些老师上课时也会做些演示实验给学生“看看”,那也只是机械的模仿,做到了书上写出的实验现象就大功告成,很少有老师引导学生去认真分析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

两年前,听取了我校一位化学老师的公开课,这位老师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的实验时,学生当时的兴致很高。可后来看到老师打开止水夹后,水位上升不到1/5,而是小于1/5时,不由的都泄了气,纷纷说实验失败。这位教师也“从容”地收拾好实验用品,说了句话,算是打个圆场。他说:同学们,今天的实验失败并没什么关系,大家只要记住书上的结论就行。这位教师没有及时分析本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从而引出本次实验导致数据偏小的各种原因。却轻描淡写地将自己的“失败”加以掩饰,充分暴露了我们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重要性认识不足。

四、重多做题,轻拓展延伸

化学属于理工类学科,当然离不开适量的题目练习,特别是进入总复习阶段。一些化学老师却不能正确地处理好练习与讲评的关系,往往练的多,讲评的少。还有些老师不知道如何去讲评,认为讲评就是告诉学生答案。较好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如何得到答案,于是出现了许多初中毕业班的墙壁上贴满各科的答案。有时在学校,通知某位老师说下节课去听他们的课时,便出现“这节课我讲习题,没什么听的,下次上新课再听吧”。却不知道上习题课也是最难上的一种课,不仅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选择性的讲评,还要对学生中普遍出现的错误作详细的讲解,从中找到解题方法。讲完了之后,还应该出一些类似题目和拓展延伸题型让学生加强和巩固,最终达到教师讲一道题,学生会一类题的目的。

农村初中化学课堂出现的许多不尽如意的地方,究其根源就是教师教学理念的问题,“师道尊严”。“传道、授业、解惑”在脑海中根深蒂固,理念上没有强调“以学生物发展为本”,把学生当成充满活力的个体,从“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发展”考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精选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并力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区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篇9

体制,完全不适应新形势下对村社财务管理的要求。

一、农村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财务人员队伍庞大,人员素质低。撤乡并镇后,我区辖6镇4乡,94个村,1048个村民小组,现有会计人员315人,其中:村会计106人,组会计20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248人,占78.75,接受会计专业系统学习的仅22人,占6.98,60以上的会计人员年龄偏高。文化程度低,专业素质不高,对新会计制度不熟悉,难以适应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

(二)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财务管理有章不循、有规不依,个别干部既当家,又管钱,既是审批人,又是经办人,白条抵库,坐支挪用时有发生。会计记帐不规范、帐目混乱、漏帐错帐、节节帐、包包帐、帐外帐等问题严重,影响班子团结,造成干群关系紧张,诱发农民集体上访,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2005年1—5月,区农林局、区监察局处理农民因农村财务引发的上访和信访案件5起,接待农民来访30多人次。

(三)财务公开不落实。一是财务公开不及时、不彻底,公开的财务数字比较笼统,没有明细,达不到群众监督的目的;二是财务公开内容没有相关部门监督认可,使内容和数字的真实性大打折扣,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达不到民主理财的作用;三是由此造成各乡镇收取各种税费困难,既使是合理的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尾欠,全区到2004年末税费累计尾欠575万元。

(四)会计聘用制度不健全。一是会计任免随意性大,更换频繁,换班子就换会计;二是会计选拨、任用不规范,近亲繁殖,不倒翁式的终身制,近亲顶岗的世袭制,安插配人的任命制现象存在;三是监督管理乏力,对会计人员缺乏有效的考核管理制度和监督约束机制。

(五)非生产性开支大。在开支上大手大脚,不量入为出,寅吃卯粮,公款办私事,公款吃喝,挥霍浪费严重,致使集体经济不堪重负,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

(六)负债金额大,且不良债务比例重。1999年对村级债务清理的情况表明,全区村级负债总额为172.7万元,平均每个村负债1.69万元,且不良债务占负债总额的79.2,村级负债还有增加的倾向。

二、对策

(一)建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实行村社财务“双代管”。依托乡镇农经站设立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由农经站长任主任,配备专职会计、出纳各一名,实行村社财务“双代管”。在确保不改变村社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得益权和审批权的前提下,由村社分别与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签定委托代理协议书,取消村社财务管理人员,服务中心代理村社会计、出纳业务,村里只设一名报帐员。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为各村社分别设立银行帐户,分别建立帐簿,分别核算财务收支,银行帐户实行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与村社双方印鉴共同管理。

(二)统一模式,规范运作。

1、村社收支票据统一在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领、用、存”,实行登记制,年终收回,从源头上堵住村社收入漏洞。

2、实施民主理财小组监督。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社由3至5人组成,村由5至7人组成。民主理财小组要定期召开会议,审议集体财务收支事项,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和建议。

3、规范村社帐簿、表册。由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内部往来登记簿”、“库存物资登记簿”、“固定资产登记簿”和“村社财务结报单”、“会计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村社收支月报表”等帐簿、表册,杜绝村社帐簿五花八门,报帐凭证白条多的现象。

(三)实行财务公开。按照农业部、监察部制定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公开暂行规定》的要求,抓公开内容、公开时间、公开程序、公开形式的统一。一是统一公开内容,按照《暂行规定》确定的7大项38小项内容要全面逐项公开,没有确定但村民要求公开的其他事项,也必须如实细致公开;二是统一公开时间,全区统一每季度末次月5日为公开日,村财务每一季度公开一次,社财务每半年公开一次;三是统一公开程序,公开前,由民主理财小组对拟公开内容进行审核,报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同意后公布,公开后,认真接受群众查询,对公开中反映的问题及时整改,整改或纠正结果向群众再公开;四是统一公开形式,公开栏要设立在主要交通路口、群众聚集地,并设立举报箱或举报电话。

(四)坚持“两审议”制度。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要坚持走民主管理的道路,大力推进民主议事制度,要充分发挥群众管理集体财务的积极性,坚持“两审议”制度。一是坚持村党支部、村

民委员会审议制度。村社集体每年的财务预决算、经营项目的承包、集体资产的处理、集体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基建项目资产安排等重大财务活动必须经村支部、村民委员会讨论审议;二是坚持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制度。经村支部、村民委员会审议的事关全局的重大事项,必须由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才能施行。

(五)强化农村财务审计。加强对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固定资

产增减变动的情况,集体土地征占收入管理使用情况、应收款项的回收情况、集体资产对外投资收益情况的审计,对离任的村社干部进行离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六)整训队伍,提高素质。农村财务管理混乱是农村干部违法违纪的重要根源,而造成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就是农村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素质不高。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财务人员的培训和考试,经考试合格的颁发会计人员上岗证,持证上岗,提高财会人员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能力。

三、实行村社财务“双代管”的好处

(一)能从根本上改变过去的“节节帐”、“包包帐”、“帐外帐”问题。由于村社干部换届,调整中不存在调整财务人员的问题,而且一切收支都必须通过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办理,杜绝收入不入帐和坐收坐支的行为,保证会计帐务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二)促进和保证农村财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实行村社财务“双代管”后,由于财务管理比较规范,能够按要求进行财务的月(季)公开,使农民群众能够了解村社财务的收支情况,消除农村不稳定因素和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集体上访。

(三)减少不合理开支,减轻农民负担。实行村社财务“双代管”后,取消村社会计、出纳,减少干部职数,全区可减少村社财会人员221人,减少干部报酬66.3万元,农民人平减少负担3.58元。由于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加强对村社财务的监督和管理,可杜绝贪污、挪用和胡支乱花行为。

当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篇10

一、生活状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经济的发展, 吃饭、穿衣, 这在我们看来很简单的问题, 并且或许本身就不是问题, 但现实是在留守儿童中, 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小的孩子, 他们却连这个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 缺少照顾, 留守儿童生活问题急需关注。

留守儿童父母双方或母亲一方外出务工时的儿童年龄较小, 主要看护人多为祖辈。百分之四十七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时自己需要下地劳动和承担大量的家务劳动, 还要经常照顾生病的爷爷、奶奶。劳动负担较重。

2. 生活习惯不好。

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在祖辈监护人的溺爱下养成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一是作息习惯不好。二是饮食习惯不好。三是卫生习惯不好。

3. 留守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

喜欢零食、挑食、偏食, 营养水平低, 尤其是肉类、鱼虾类食物日均摄入量较少。留守儿童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 患病率较高。体重、身高、坐高均低于相对照的同年龄同性别儿童。

环境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与非留守儿童相比, 不论是在生活质量上还是心理的健康成长上, 都呈明显的劣势。

二、监护状况

就目前而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状况令人担忧, 小孩本小, 正是需要人照顾的时候, 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是反过来行事, 不是大人照顾小孩, 而是小孩照顾大人。当然这里的大人不是指他们的父母, 而是他们的爷爷奶奶。首先我们对目前留守儿童的监护加以总结。

留守儿童监护类型包括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和同辈监护四种, 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 这在研究的所有监护人中占到了近百分之八十, 其次是单亲监护, 所占比例为百分之十七。由于隔代监护和单亲监护占所有监护类型的绝大部分, 这里主要说明这两种类型。

1. 隔代监护及其特点

隔代监护又叫祖辈监护, 是指父母外出后, 由祖辈来抚养教育孩子的监护类型。但是, 首先由于祖辈观念陈旧, 无法按照现代生活标准照顾留守儿童, 导致留守儿童养成不良的卫生习惯, 对孩子的身体成长十分不利。其次, 祖辈们与留守儿童代沟较大, 无法与留守儿童进行良好的沟通, 对孩子行为管教极少, 当孩子犯错误时也常常袒护, 造成孩子养成不辨是非的习惯, 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十分不利。

2. 单亲监护及其特点

单亲是指父母一方外出务工而由另一方在家行使监护权 (父亲留在家行使监护权的很少) , 所以这里仅讨论母亲单独作为监护人的情况。这种监护类型占所有监护类型的百分之十七,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显然与我国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传统有关。

家庭教育是完善儿童道德品质的根本, 每个儿童都具有强烈的模仿心理。儿童会在无意识中模仿家长的道德语言以及道德行为。对孩子来说, 父母给予的刻骨铭心的爱往往是润物细无声的行为的作用胜过千言万语。但现实中由于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留守儿童失去了其人生路上最早的最好的老师, 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容易发生偏离, 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三、心理状况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可能就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在现实社会的压力下, 在社会各方各面都存在激烈的竞争的时候, 拥有一个健康的积极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因此,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不可忽视。在此我们简要谈下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 留守儿童长时间缺乏亲情的关怀, 没有安全感, 信任感, 缺乏对社会的好感。这样, 对孩子的人格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1. 感情脆弱、焦虑自闭。

他们所接受的教育完完全全是农村式的农民式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有饭吃, 有衣服穿, 平时自由散漫, 不会关心和尊重他人;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能力低下;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合作精神,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1]

2. 逆反消极、价值扭曲。

长期缺失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独立性迅速发展, 易我行我素, 常常和长辈的要求背道而驰。容易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2]

3. 心理缺陷。

人类从形成开始就离不开父母的教育, 孩子们的许多习惯都是模仿父母形成的。通过[3]观察、调查、了解, 发现留守儿童们总是沉默少语, 学习做事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有时还有敌对心理。

四、学习状况

百分之八十的留守儿童表示喜欢上学。认为学习可以增长知识, 找工作容易, 成为有用的人。能认识到当农民和父母外出打工的辛苦, 希望自己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将来上大学, 摆脱贫困, 改变命运, 回报父母。但是, 由于缺少关怀, 家庭与学校协同教育不够。留守儿童没有直接受到父母更好的家庭教育, 相对于非留守儿童, 逃学、辍学比例较高, 学习成绩不佳, 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学习自觉性差。祖辈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低, 大多数还是文盲, 无法检查辅导孩子作业。再加之, 儿童的自我约束能力不强, 贪玩, 有时还要承担较多的劳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父母在外打工, 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 学习时间减少, 学习成绩欠佳。另一方面是孩子们绝大多数是由隔代亲属抚养, 由于祖孙年龄悬殊, 无论是认知代沟还是心理代沟都比较明显。

学习成绩仅仅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方面, 更让人担忧的是孩子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管理放纵自流, 留守儿童很难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不良行为比其他儿童更为突出。

摘要:立足于我国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个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本文从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监护状况、心理状况及学习状况四个方面着手, 揭示出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一特殊群体的现状及发展情况。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1]、李刊文.普通教育学[M].甘肃省教育出版社1997.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天燕.家庭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光环背后的王昭君下一篇:发展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