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在教学中运用十篇

2024-09-10

美术课在教学中运用 篇1

一、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也是学生创造精神的核心。如何在课堂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笔者觉得主要是要多运用鼓励的方式, 教会他们如何欣赏艺术品, 而且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做出自己的判断。比如, 同样是一幅画, 让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学识、不同的心境的学生去理解, 就会对美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所以, 我们在教学中, 不能事先制定一个标准或者定好框框, 否则就容易使学生丧失充分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使其创作的作品没有个性、没有特点、没有生机、没有活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去看待自己的创作, 把自己的感受放在自己的作品中, 让人觉得见物如见人。比如, 笔者在往常的讲课当中, 把所要创作的主题、背景和作者的心境交代清楚, 像在介绍俄国画家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 通过详细介绍, 让学生对作品产生一些思考:这幅画是要反映什么?应当如何运用鲜明的色彩去表达自己思想?哪个地方该如何处理?等等。这样一来, 课堂就变得非常活跃, 学生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可见,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要有个性, 可以使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大为提高, 宽松的氛围也使师生关系和谐, 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身心非常放松, 他们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二、教学中鼓励学生亲自动手, 体验成功

每个人的成长不仅需要读万卷书, 更需要行万里路, 所以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体验,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生掌握一些创作的技巧。因此, 笔者在教学过程当中, 只是讲一些原则性的要求, 在作品的主题、色彩的搭配、材料的选用等方面则让学生自己选择。同时, 笔者特别爱鼓励学生勤写生、多观察、多总结, 分析自己身边的一切, 抓住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 在真实的事物面前观察表现比对着范画临摹要形象生动得多, 从而使学生对形象掌握得更加准确。在图案创作的教学中笔者也对学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要求他们对书中的图片、教学光盘以及实物等进行观察、分析, 并把它们的特点、细节等总结出来, 分清什么是不同、什么是相同, 然后进行大胆地变形、夸张、取舍, 这样一来, 他们创作的作品就会显得形象生动、丰富多彩。

三、创新教学观念, 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当今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 要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展现艺术才华的空间和平台, 使他们在创作上的每一个细节都体现出与众不同。同时, 要敢于换个角度去发现学生创作的意图和所要表现的内容。统一的标准只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 使学生的作品显得没有特点, 没有亮点, 缺乏个性与活力。因此, 学生的创作无论是好还是不好, 我们都要辩证地看待, 用正确的方法去加以指导。要加强师生心理上的沟通, 首先就要从感情上去贴近, 再次用方法去引导, 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作更有激情。我们要真心与学生交朋友, 让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得以体现。同时还要为学生留下一个自主的空间, 让学生的艺术个性表现出来。例如在参与以“我们的家园”为主题的活动中, 笔者要求学生以“我们的海子河公园”为主题创作一幅风景画, 并于星期日布置他们去参观了海子河公园。上课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先画出草图, 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想法:有的说幽静的树林特别美, 有的认为湖水是最美的, 而有的认为公园里的人是最美的……

课堂上教师常常运用鼓励学生的方法, 让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辛勤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学生就会有无限的创作激情。同时, 要把启发学生思考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让他们在借鉴别人的好经验、好方法的同时, 学会独立思考, 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这样学生作品雷同现象就会减少甚至会避免。

美术课在教学中运用 篇2

团队学习是一个和谐且具有凝聚力、要求所学的内容相同、学习时间顺序一致、按一定的实验要求, 在操作中学习, 学习中操作, 通过大家充分的沟通和协助, 实现信息和资源的共享, 为完成共同的实验目标而努力的群体, 在实践教学中采用团队学习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效率。

●团队学习在《网络服务配置》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网络服务配置》教学特点

实践配置网络服务过程本身就需要团队协作完成, 所以在《网络服务配置》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团队学习非常合适。团体的每一位能起作用的成员提供与别人一起学习的机会, 让其发挥作用, 这是非常有益的, 他教会学生去关注团体中其他的成员, 发扬利他主义的精神, 而其行为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团队的合作性。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教会学生通过参与式的交流, 成为学习的主人, 真正在实验实践教学中把团队合作充分体现在与他人互相合作, 发挥同学间相互影响、启发的教育作用, 在主动参与的活动中完成合作意识的内化与协作能力的提高, 学会沟通、互助、分享, 既能够尊重他人、欣赏他人, 同时也能够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与理解。

2. 团队学习的可操作性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的机会。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能力要在学习中培养, 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 因此应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任务驱动互助式团队合作学习

首先由老师针对本次实验课布置一个任务;其次, 把若干不同能力的学生分成一个小组, 这个组里既有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 (学生A) , 也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学生B) 。针对布置的任务, 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可以先上机操作, 把实验完成;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试着把实验先做起来, 如果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或是不会做的步骤, 自己找资料尽可能解决。等到学生A把实验做好之后再把学生B教会, 最后老师对本组实验成绩打分, 这个环节采用“任意点名法”, 每个小组任意叫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及把实验操作过程演示一遍, 点名的时候有可能叫到成绩优良的学生, 也有可能叫到成绩较差的学生, 因此每一个学生都有压力, 学生A要负责把实验操作过程讲给小组里的同学听, 而小组的其他成员也必须认真地听对方的讲解, 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操作提问会包括所有的这些内容。只有认真听取对方的讲解及会操作实验, 才能保证本小组实验考核顺利通过。因此, 任务驱动互助式学习使小组同学相互启发、互帮互学, 且有助于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特别是使学习后进的学生获得更大的自尊和成就感。

(2) 在参照性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有句话叫做“团结就是力量”, 如果让一个学生单独完成某项任务, 大多数情况下完成任务的质量并不高, 因为一人“作战”思路狭隘, 内容构思不精彩, 而且只善于某方面而不善于另一方面;而让学生合作完成某项任务, 大家针对这项任务产生的构思广泛, 所选的材料丰富多彩, 并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团队合作不仅省事而且完成任务的质量也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参照性活动, 在前后两次完成任务的比较中认识到合作的价值, 激发他们合作的热情。产生了对合作的需求, 培养了乐于合作的积极情感。学生将会把这种体验运用到以后的任务中自觉、主动、积极参与合作。

3. 实践教学团队学习的效果

实践教学以团队学习为基本组织形式, 其形式注重同学之间的合作性互动, 将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学习成绩、不同素质的学生组成一组, 以个人成绩替代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这样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 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 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 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让小组同学相互启发、互帮互学, 不仅有利于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有利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结束语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情境教学;优化课堂

电教媒体将形、声、光、色、动、静融为一体,它能突破时空限制,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美术课教学中,引入电教媒体,可创造生动、活泼、愉悦、高效地课堂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像一个更科学、与日俱增先进的方向发展。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在教学《明度推移》一课开始,教师可以通过电脑动画,出示一组图片欣赏,每张图片的图案色彩艳丽,不同的图片变化多样,配以优美的音乐,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以及美的享受,使课堂教学进入轻松、愉悦的氛围,图片中图案色彩逐步渐变出现,使学生对课题有了很快的理解,创设了明度推移绘制的前提。这样创设情境,导入新課,学生“疑”中生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由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再现情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掌握新知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老师合理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美术教材中出现重点、难点,需要学生探索理解、主动掌握,而学生“启而不发”、“思维受阻”时,教师可借助电教媒体,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再现情境,把教材、教师所讲和学生思维融在一起,帮助学生使其受阻思维顺畅发展,达成对事物深刻理解、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进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强理解效果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秋天》一课时,要让学生了解秋天的自然特色,就得尽可能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探索、考察、参观、实践,但由于时间、地理条件的限制,这一梦想难以实现。为此,依据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重点、难点,用电脑制成大量的动画情景:秋叶飘落、秋果累累、秋收农忙、秋林漫步、秋菊丛中…… 当这些大自然的秋景动画再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思维顿时豁然开朗,并使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愫的滋润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掌握了新知,开扩了视野,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为学生的绘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学生素质的提高创设了有利的条件。

三、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巩固新知

美术学习兴趣是能够推动美术学习的一种精神力量。它让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让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电教媒体,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并结合点、线、面教学,巡回辅导,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了解同龄学生的绘画创作意图,并引导他们演绎情境角色,感受创作意境。当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后,他们的创作激情被唤起、提高。此时,播放优美动听的配套音乐,并开始启迪、诱导,使学生们在所扮角色的引导下,开始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并进入创作的忘我境界。其作品结果显示,学生创作大胆果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魅力。

四、运用电教媒体,升华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强化新知

作业展评、课堂小结,是巩固和强化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重要过程,也是一节课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差异,遵循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原则精心设计一个新颖有趣的作业展评区和课堂小结,让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出现,使他们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小结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统摄知识纲目,使整节课在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地欢声笑语中结束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扬奖励等激励手段,尽量放大每个学生的优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者的体验。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教师不断地优化电教媒体的组合,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的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艾龙城.《成功的美术课堂》.西北出版社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想象所得 篇4

艺术创造需要艺术想象,老师要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

首先,以对比引导想象,阐明美术的重要性。无论教授哪一门类,教师首先要向学生阐明其重要性、社会意义等,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色彩常识课时,让学生想象曾经见过的色彩美丽的物体。然后,再让他们想象如果没有色彩的情况又会怎样。启发学生们从想象中得出结论:没有色彩存在的世界将会单调、乏味、缺少生机。

其次,以联想引导学生想象,缩短艺术与生活的距离。美术课中把现实生活中的艺术拉到学生的眼前,使课堂讲述变成生动的影像展示,消除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距离感,认识到现实中艺术无处不有的感受。如讲雕塑的类型及美感时,通过介绍市烈士纪念馆门前的烈士雕像、人民影院旁的`儿童群像等,使学生感到艺术不仅能够美化生活、美化环境,而且艺术就在我们身边的道理。

通过对生活中艺术的观赏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

再次,想象是美术设计的先决条件,新颖的作品来自大胆想象。想象力在美术中的地位是不可低估的,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用品,如铅笔刀的外形设计;大到大型建筑,如悉尼歌剧院的整体构思,都离不开大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能力不能忽视想象力的作用。如上“动物图案设计”课时,要展示一些带有动物图案的生活用品给学生看,然后提问图案中的动物与公园里的动物有哪些区别?通过对比、联想,使学生了解到图案设计的规律,即强调夸张与变形等。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化教学 篇5

一、运用电化教学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课文是小说和戏剧。学生限于生活阅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电教手段,就可以缩短学生认知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把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例如,我在讲述《孔乙己》时,就恰当地利用了录像。在上课前,先让学生带着这样一些问题看录像:小说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样式?孔乙己、丁举人之间有什么矛盾?他们具有哪些性格特点?反映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学生边看录像边思考这些问题,在真正的小说氛围中去感悟这些问题,真真切切地感受小说这一文学体裁特有的魅力。这样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压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电化教学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写作,而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写作的一对翅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身临其境,从而进入文字描述的情感氛围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说话的创新能力。投影、录音、录像等电教媒体在这方面具有强烈的优势。如教学《沁园春·雪》这篇课文时,就可使用《北国风光》的投影,把诗人毛泽东“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等文字的描绘通过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来,使学生从画面中想象到北国雪景那种磅礴的气势,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然后要求学生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些画面描绘出来。通过以上的设计处理,投影形象非常鲜明,胜过千言万语,让学生自己导演,把自己的感受加进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运用电化教学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如何发掘教材中美的要素,让学生感知善,体验美,从而创造美?感知美是审美过程的起点,学生对于艳丽的色彩、悦耳的声音、美好的情感有一种天然喜爱的倾向。根据这一特点,把语文课文中美的形象、场景、事物通过录像、投影、幻灯展现出来,创设优美的意境,让学生感知审美对象,产生美的情感,陶冶情操,进而使学生拥有鉴赏美的大脑和创造美的双手。以《春》一课为例,教学中教师运用自制的课件,为学生展示生机勃勃的春意,并配以优美的轻音乐。学生们目视着美丽的画面,耳听着优美的音乐和老师富有激情的吟诵,沉浸在课文的诗情画意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达到优化教学、高效学习的目的。

四、利用电化教学,优化课外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这也必然决定语文教学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而课内语文教学和课外语文教学正是这个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要使语文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以课堂教学带动课外教学,并以课外教学促进课堂教学,建立起课内外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利用多媒体技术走进语文教学领域,不但增加了课外活动的形式,也拓宽了活动的知识信息来源,对于课堂知识的巩固,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例如:学完《羚羊飞渡》一课,学生对斑羚高超的飞渡技术和悲壮举动极为敬佩,对动物世界的神奇充满极大的兴趣。在课外,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收看《动物世界》的录像,使学生能有意识地从动物身上获得一些启示。这样,不仅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

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探索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写作兴趣,写作能力,个性发展,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 对教师而言, 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 最难写的是作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作文教学中,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促进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 开发学生的写作创造能力。

一、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连一点写作的兴趣都没有, 又怎么能够在有限的时空、有限的能力局限下有所创新, 写出好文章呢? 一直以来, 作文都是在老师的强压下或考试环境的逼迫下写出来的, 学生对写作一点兴趣都没有, 有的把写作文当成一种学习负担。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具有处理文字、图像、声音, 自动控制和存储记忆等功能, 能使图、文、声、情并茂, 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屏幕代纸, 满足了学生对新异刺激物的需求这一心理特点, 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应根据创设成功教育情境的需要, 精心设计、剪辑、制作, 使课件展示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 在一堂作文课上, 教师先让学生回顾朱自清《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四次流泪, 特别是父亲买橘送别这一段的细节描写中, 处处体现父子深情, 感人之深。接着,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同时播放歌曲《父亲》。然后让每一位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教师作适当引导, 学生是本堂作文课的主角,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本次作文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既可以让学生克服写作中的表达障碍, 又可以让学生思路通畅, 消除中差生的作文畏难情绪。在作文课上, 再也看不到学生“咬笔头, 皱眉头”的情景, 学生个个精神集中, 兴趣盎然。

著名教育家家叶圣陶认为:“学生作文中任何一点可取的地方, 都应找出来, 肯定他的想法和写法。”学生完成一篇作文后, 都希望得到老师的承认和肯定。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高。面对学生幼稚的作文, 教师要尽量发现其闪光点, 以正面肯定、鼓励为主, 不求全责备, 不扼杀学生创造的火花。即使学生作文中有一点进步 (包括字体的端正、字词的使用等) , 也应该得到老师的肯定。当发现学生作文中精妙的词、句、语段时教师应作重点批注, 用相机拍下图片, 制作成课件, 利用多媒体在作文讲评课上展示, 予以赏析、肯定和褒扬,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学生一到作文老是搜索枯肠, 抱怨没有内容可写, 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平时缺乏观察、搜集和记录, 加上缺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手头的资料各式各样, 所以, 同一内容的文章经常出现, 哪能写出什么优秀的习作。因而, 把学生从狭小枯燥的教室中解放出来, 让他们到火热沸腾的社会生活中亲身感受, 去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现在, 老师们都注意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取材。但由于受时间、学生人数的局限这样的活动并不能经常开展。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所有的问 题得到解决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把学生所经历过的事物通过多媒体重现在学生眼前, 引导学生再次进行细致的观察, 唤起其形象记忆。以形象化的素材让学生写作, 速度提高接近一倍, 学生的选材能力、构思能力、遣词造句能力、中心表达能力、修改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大提高, 不时有优秀文章出现。

三、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促进学生写作个性的发展

常有教师抱怨学生作文“千人一面”, 其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学生的个性思想往往无法表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课堂上学生更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面对屏幕可以独立思考、独立作文、独立发表不同见解, 俨然就是优秀文章的作者, 自主性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 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四、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 培养学生的写作创造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 篇7

一、类比变式, 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含义

初中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许多数学概念概括性比较强, 学生理解非常困难;有些知识包含了隐性内容, 仅仅依靠老师的情境创设和知识讲解学生可能无法全面理解数学的内涵, 所以需要教师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 在学习“分式的意义”时, 一个分式的值为零包含两层含义: (1) 分式的分子为零; (2) 分母不为零。因此, 如果仅有“当x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零”, 此类简单模仿性的问题, 学生对“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这个条件还是很不清晰的, 考虑“分母不为零”意识还不会很强。但如果做以下的变形训练, 教学效果会大不相同:

变形1:当x______时, 分式的值为零?

变形2:当x______时, 分式的值为零?

变形3:当x______时, 分式的值为零?

通过以上的变形, 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逐渐加深, 对概念中本质的东西有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因此, 数学变式教学有助于养成学生深入反思数学问题的习惯, 使其善于抓住数学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探索相关数学问题间的内涵联系以及外延关系。

二、模仿变式, 更快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数学方法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数学方法的掌握往往需要通过适当地改变问题的背景或者提问方式, 通过模仿训练来熟悉。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精心设计变式问题或挖掘教材自身的资源可以更快地帮助学生熟悉数学的基本方法。

例如, 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数学 (上) 中,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SSS”方法的运用, 就很好地采用了变式教学的设计形式。

(1) 如图1, △ABC是一个钢架, AB=AC, AD是连接点A和BC的中点D的支架, 求证:△ABD≌△ACD; (例题1)

(2) 如图2, AB=AD, CB=CD, △ABC与△ADC全等吗? (习题13.2中的复习巩固)

(3) 如图3, C是AB的中点, AD=CE, CD=BE, 求证△ACD≌△CBE; (习题13.2中的复习巩固)

(4) 如图4, B、E、C、F在一条直线上, AB=DE, AC=DF, BE=CF.求证∠A=∠D. (习题13.2中的综合运用)

教材中为了让学生掌握“SSS”方法, 首先安排了 (1) 中的简单训练, 其中全等的两个三角形有公共边的三角形, 相等关系较为直接, 只要验证全等的条件是否齐全、是否对应即可;而 (2) 则是 (1) 的图形略为变形, 旨在增强学生针对图形变化应注意全等条件的验证意识; (3) (4) 中的两个三角形虽然已经一对边之间有直接关系, 但其中一对边的相等关系需要经过简单的推理而得到, 难度有所加强, 对学生是否掌握“SSS”方法的要求更高。这样的变式训练, 让学生通过模仿逐步掌握数学的基本方法, 对初中学生有着更普遍的意义。

三、阶梯变式, 训练中总结数学规律

初中数学内容的形式化趋势比较明显, 而学生对形式化的数学知识理解普遍感到困难, 对某些规律的形式化的归纳往往更是无从下手。所以, 适当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变式教学环节, 让学生从变式问题中“变化量”的相互关系中, 帮助学生总结数学规律。

例如, 人教版课标教材九年级数学 (下) 关于x的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的对称轴、顶点、开口等变化规律与a的取值的关系时就是采用变式教学的形式, 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总结出这类函数的性质的规律。首先, 用描点法分别画出两个简单的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和“y=2x2”的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它们与“y=x2”的图像的不同点、相同点, 得出如下结论: (1) 三个函数图像的对称轴都是y轴; (2) 三个函数的图像的顶点都是原点; (3) 图像的开口均向上。其次, 进行变式后再尝试验证。同样用描点法分别画出两个简单的关于x的二次函数“y=-x2”“y=-x2”“y=-2x2”的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它们与图像的不同点、相同点的系数, 引导学生验证上述结论, 发现 (1) (2) 依然成立, 而 (3) 有了不同的变化, 就是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实际上与函数中系数的正负有关, 当a>0时, 开口向上;当a<0时, 开口向下。

这样, 因为需要对图形的几何性质等规律性知识进行总结或验证时, 从简单的一类问题开始进行变式, 借助变式教学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不仅如此, 数学中其他规律的发现与验证都可以使用变式教学。

四、拓展变式, 变点为面沟通新知

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下述两条才是有意义的, 否则就是灌输的、死记硬背的:其一是合理联系;其二是实质联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可从新知识产生的过程中挖掘问题, 通过问题展示新概念形成的过程;根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设计问题, 不直接将公式告诉学生;通过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类比、归纳、分析形成假设, 进而证明假设得出结论。

例1:依次连结任意一个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它是什么图形? (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P128活动3)

变式1: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变式2: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变式3: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

变式4:顺次连结哪一种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变式5:顺次连结哪一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矩形?

变式6:顺次连结哪一种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变式训练, 使多数学生掌握了四边形这一章节的双基知识, 强化了对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判定方法、三角形的中位线的理解, 使学生感悟出: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到的是什么四边形与原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这样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活跃了思维, 激发了兴趣。因此,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 有重点地对课本知识进行深入浅出地归纳, 这种归纳不是概念、性质的重复和罗列, 也不同于一个单元的复习, 而是一种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一种知识概括。“概括”需要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不同于其他思维能力, 它是通过对许多知识点的提炼而得出的条理化、规律化的东西。经过概括的知识易记、易懂。

五、背景变式, 强化学生数学思维的训练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 通过改变问题背景进行变式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 通过解题后的反思, 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的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通过改变条件, 可以让学生满足对不同条件的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通过改变结论等培养学生推理、探索的思维能力, 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和严密。

例如:有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40°, 则底角为多少度?

我们可以进行如下变式教学:

变式1:有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底角为70°, 则它的顶角为多少度?

变式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40°, 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变式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40°, 则其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多少?

变式1是在原问题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变式2与前两题相比需要学生改变思维策略, 进行分类讨论;而变式3中的140°, 只能作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 否则就与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相矛盾。通过对一个问题的多种变式, 引导学生深入全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 掌握良好的思维方法, 增强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

变式教学实际上是在教学中根据数学教学要求、授课对象、数学教材内容和教学环境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 要想它能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益, 必须充分考虑上述教学因素;变式教学是外因, 学生的学习活动则是内因, 变式教学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主动参与学习的时间、空间, 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化过程。

参考文献

[1]周爱东, 赵晓楚.数学课堂变式教学的点滴思考[J].科教文汇, 2007 (2) .

[2]武岿.数学教学中变式教学的理论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6 (8) .

[3]鲍建生, 黄荣金, 易凌峰, 顾伶沅.变式教学研究[J].数学教学, 2003 (3) .

[4]张乃达.反思比发现更重要[J].中学数学, 2003 (5) .

美术课在教学中运用 篇8

关键词: 美术课堂教学 “留白” 主体艺术 探索性学习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对教授者要求很高的教学活动,这是由美术本身决定的,美术的本质属于艺术,艺术又是多样的和抽象的,所以对教学者的要求很高。用怎样的方法在美术中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是每一个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一、美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目前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更倾向于教授学生怎样绘画,告诉他们基本的美术技巧,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如果在一般教学中,这样是可行的,但美术则不行,因为艺术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如果一味教授学生,把所谓的标准答案全部告诉学生,那么这样做反而不利于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倒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扼杀。

二、美术教学中“留白”艺术的意义

美术教学说到底是一种艺术教学,艺术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但艺术教学肯定不同于一般教学,它是一门主体艺术,也就是以学生为主,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完全可以借鉴“留白”这种艺术进行教学。这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使其主动思考和探索发现,而不是学习已有的标准答案,这样就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没有条条框框的禁锢,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留白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和建议

1.知识上的“留白”。知识的“留白”,指教师不要总是生怕学生哪一个知识点没有学到,于是总是面面俱到,平时,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些教师在传授知识时面面俱到,很多教育专家也说过,灌输式教育其实比不上学生自主式学习。因此,要学会对知识有所取舍,因为很多知识,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其实是很容易搞懂的,没必要硬教,硬做反倒会阻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适当在知识上“留白”,也就是教授学生美术的主干知识,其他枝干则交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其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学生所学的知识都是自己经过思考得到的,往往比不劳而获所得的更具有价值,掌握的程度也更好。而且更会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探索和研究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问题都需要解决,尤其关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无论是一般的教学模式还是像美术教学这种偏艺术的教学模式,都要在知识上适当“留白”,留下知识的空白,就是留下想象和创造的未来。

2.美术技巧上的“留白”。美术是一门观察和创造的艺术,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审美能力,这其实是美术最困难的一个地方,因为一切审美都必须建立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之中,这些操作必须以熟练掌握美术技法和技能为前提。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传授学生美术技巧技法,而不是采用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硬塞给学生?怎样让他们能够理解且活学活用?这是每一个从事美术教学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在美术技法技巧方面适当“留白”,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例如,美术技法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构图,解剖,透视,里面当然还有很多方面,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笔者的意思就是,把大致技法和技巧教授给学生,如怎样构图,怎样对一个物品进行上色,里面就会涉及很多细节,如颜料,颜料的选择,颜料的配比,以及应该用什么笔,等等,这时,教师不能将所有知识经验告诉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引导和启示,但最好不要一一告知,因为美术本身对于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如果学生没有动手,就得出结果和结论,那样只会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下降,不利于学习。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学会给学生在技法和技巧上进行“留白”,因为很多技法和技巧本身说出来并不难,一旦操作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而有的技巧根本是只能意会,与其这样没有效果,还不如“留白”,直接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和讨论学习,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并让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审美和表达上的“留白”。美术就是在审美和模仿的过程中,逐步拥有自己的学习和思想。因此,学会在审美和表达上进行“留白”,意义十分重大。比如,让学生欣赏一幅世界名画或者一件著名的工艺品,首先不要告诉这幅画或者这件工艺品的艺术价值是什么,它要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它这么有名?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审美观进行审美,畅所欲言,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创造出新思维与新想象,而不是给一个惯有的审美标准,从而扼杀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四、对教师的几点要求

1.课前要进行一个设想。“留白”并不是简单地把问题都留给学生,需要在课前有一个设想。比如,这个地方适不适合“留白”,留了,会怎样?不留,是不是更好?因此,需要教师进行一个利弊权衡,有的需要留,有的必须留,有的不需留,有的最好不留,这一方面需要经验,更重要的是以前要做一个计划衡量一下,否则,随意“留白”,反倒起不到预期效果。

2.严格要求自己,提高教学水平。美术教学的“留白”可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它对于度的拿捏要求甚高。首先,教师必须对自己教授的知识非常熟悉,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哪些地方“留白”,哪些地方不“留白”,应该是很自然的,而不是带有试验性的,这样,相反起不到预期效果,“留白”的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水平,并不是为了应对学校和上级的命令,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是美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五、结语

从上文对于美术教学中“留白”的论述中,我们需要明白,“留白”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涉及很多具体问题,很多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留白”的方式,进行教学,已逐渐成为当今美术教学模式的热点,每一个从事美术教学的工作者,都要认真学习这一新的且已被证明是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在这一模式中受益。

参考文献:

[1]马树全.生物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山东教育学院学院,2000(5).

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复习小学阶段学到的古诗。

2.在一定的情景中恰当地运用古诗,使语言增色。3.复习,积累的古诗。教学过程:

一、古诗接龙引趣。

师:大家喜欢背诵古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古诗。游戏规则:第一位背第一首。以此类推,不能重复。

二、感叹古诗运用

师生对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古诗语言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可以这么说:(出示)

春雨时,我们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冬雪时,我们吟: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春节时,我们吟: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雷点点迎新春。中秋时,我们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思念时,我们吟: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送别时,我们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伤感时,我们吟: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激昂时,我们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

有多少诗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畅谈古诗运用的感受。

师:古诗伴我们进步,古诗促我们成长。

我们现在积累,一方面是为了吸收古代灿烂的文化,一方面还可以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请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今日若不为,此事何时了。”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稍微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迅速解开了。

师:读了运用古诗的两段话后,你有什么感受?

师:这两段话,正如大家说的,一用上古诗,或是增加了丰富的表现力,或是增添了文采。其实我们也可以试试。

四,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一)、选择填空。

第一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要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啊,怎舍得霎那间的别离。“

”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我们语文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

”来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第二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了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凄然泪下,“

”。

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此景象真可谓是:“

”。

第三组: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到了瀑布脚下,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撞击岩石的棱角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使我想起:“

”。

梅,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数不胜数了,“

。”就是一个例子。

(二)、运用古诗。

1.小组合作,用一段话,描写画面,并运用古诗。

2.学生反馈,修改提高。

(三)、自我创编语言环境运用古诗。

师:小组合作时,我们能根据画面情景描写,现在我们用提示的古诗,进行创作。

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欲穷千里目,更深上一层楼。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提示:也可以运用其他的诗句编写一段话。

美术课在教学中运用 篇10

一、建构人文关怀学习氛围, 体现和谐课堂

中学生处在青春生长期, 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是其心理基本需求。教师不妨根据学生学习心理需要以人文关怀形式来为学生建构学习情境, 不仅能够赢得学生的尊重, 还能够让学生在愉悦学习环境中自由学习。

教师应以人文关怀的生本主义教学理念来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学习环境, 真正让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得以激活。在创设过程中, 应该紧扣“主体性”和“尊重性”原则, 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严和发展内涵, 以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动力。同时, 教师应该多以咨询关怀的口吻, 让学生能够大胆表达自身的见解和主张, 体现主体能动性。

建构人文关怀学习氛围, 更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情商, 以带动其智商的发展。例如, 在《牛津高中英语》 (Advance with English) 模块七Unit 2 Fit for life的“Reading Two life-saving medicines”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妨创设“医药研讨交流发布会”情境, 建议学生针对文本阅读中的表达主题, 围绕“How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medicine?” (未来医药发展前景怎样?) 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搜集素材自由交流, 让学生见解主张得到交流。

二、创设自由表达合作氛围, 提高语用能力

英语课程倡导运用任务型教学原则来优化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充分表达交流, 更利于提高其综合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学生在彼此表达交流中, 不仅能够熟知文本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还能够在互动交流的学习情境中, 增强认知感悟, 提高综合语言表达技能。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 多创设自由化表达合作氛围情境, 让学生能够在问题引导和主动交流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首先, 设计任务式学习情景模式,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知识要点来灵活予以表达。其次, 尊重学生主体表达欲望和学习思维习惯, 让学生在自由表达过程种享受快乐学习过程, 真正体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和作用。再者, 尝试运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 运用同桌对话帮助学生互相解答疑难, 相互学习;运用小组讨论, 帮助学生激活学习思维, 强化认知感悟;运用角色扮演, 增强理解体验, 培养发散性学习思维, 提高语言表达技能。

学生在自由表达合作过程中, 更能够激活学习思维感知, 增强语言表达认知体验。像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Unit 3Understanding eachother的“Culturaldifferences”教学中, 可要求学生根据“Welcome to the unit”的表达内容, 结合自己的文化知识积累, 自由表达。教师不妨建议学生围绕“Iknowgreetingcustomsinthe world”来深入表达交流。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以小组、角色扮演等形式, 就Thailand、the Middle East、Japan等问候方式, 分别表达交流。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体验中, 能有效增强学习主动性, 促进跨文化意识能力内化生成, 提高语言表达运用能力。

三、营造积极展示才华氛围, 增强学习自信

学生的表现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这样的才华展示, 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了语言学习的交流机会, 还能够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不断增长知识。围绕学生语言表达才华展示来创设学习环境氛围, 更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内在动力。

课程教学实践证明, 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示学生学习才华, 更能够拉近师生之间距离, 形成“亲其师, 信其道”的良好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不妨根据课程学习需要, 放手让学生在多表演, 多表达, 仅仅做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 针对学生的不同表现予以形成性激励评价, 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中发现自身的学习价值。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展示才华, 更能够保持学习激情, 提高学习动力, 激活学习认知思维。

正如前所言, 创设接近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能够让学生释放学习的主动学习激情, 消除紧张心理。情境教学模式多从学生的英语学习认知需要展示学习主体作用, 鼓励学生在情境学习认知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多元表达交流, 增强理解感悟体验, 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内化生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

[2]孙纯芹.情景化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17期

[3]张馥荔.英语教学中情景模拟初探[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1年09期

上一篇:液体静压导轨下一篇:中级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