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十篇

2024-08-07

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 篇1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是一种有兴趣的活动。幼儿容易接受, 因此幼儿在游戏活动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游戏的内容丰富, 可以使幼儿在头脑中保留印象和经历, 经过的活动比较活跃, 印象更深刻。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在游戏中, 幼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中, 不断地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游戏过程中幼儿要使用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材料, 从而认识并掌握各种物体, 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因果关系, 获得初步的自然科学知识。幼儿还能凭已有经验, 进行想象创造游戏。例如:在玩角色游戏“小医院”的时候, 幼儿首先了解了游戏规则和主要有哪些角色, 应该干些什么, 在玩的过程中, 幼儿会根据之前的观察的经验, 重新组合已有的印象, 在想象的环境里扮演角色, 用语言和动作模拟真实生活的特征。还有些孩子游戏时, 在自己的游戏过程中, 不时地会考虑自己想用什么样的玩具, 通过什么简陋的材料可以代替成为另一种工具和用具等等, 这样就发展了幼儿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在建构游戏中, 幼儿要利用积木等玩具搭建东西, 比如, 要搭一个火箭, 首先在搭之前脑子里就要有一个大概的形状出来, 火箭由哪些部分组成, 然后在搭的过程中就要运用想象和创造, 把火箭给搭出来。既培养了想象力, 又锻炼了动手能力。

二、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也是掌握语言最快、最佳的时期。幼儿的语言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与成人或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不断发展的, 而游戏更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游戏开始之前, 就让幼儿讲述、交流自己的想法, 引导幼儿说说今天玩什么, 怎么玩。在游戏的全过程中, 幼儿都要用语言来交流思想, 商讨各种办法, 这就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例如:在“烧烤屋”区角游戏中, 就有很多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怎样招待客人, 如何使用日常的文明礼貌用语, 怎样对客人的友善行为做出回答, 怎样给家人以关心帮助等等。作为服务员, 首先要问候客气, 之后要问:“客人, 你需要点什么?我们店有××××菜。需要几份?请您稍等……”作为顾客要说:“我想要××××菜, 有什么特别推荐的……”比如, 体育游戏“老狼, 老狼, 几点了?”就要有一个人当老狼, 然后其他人是小羊, 然后小羊跟着老狼走, 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老狼就要回答:“1点或2点或3点……”当老狼说:“回家了。”这时, 小羊就得赶紧回到家里。这锻炼幼儿的表达和反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 也可以用游戏的形式进行, 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比如, 《大气球》的儿歌, 为了提高幼儿的兴趣, 能让幼儿准确地指出你我, 我用夸张的身体动作, 引导幼儿分别用手指向对面小朋友和自己, 其他的内容我也编了身体表演动作, 孩子们很感兴趣。很快, 大家模仿着边朗诵边做游戏, 喜笑颜开。特别是最后的拥抱动作, 个个都很积极。小朋友们不仅很快地学会了这首儿歌, 并且做的动作也非常符合这首儿歌的内容, 能够儿歌和动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三、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能力

曾有一位学者说过:“能独自生活的人, 不是野兽就是上帝。”与人合作, 对幼儿未来发展, 适应复杂多变、竟争激烈的社会是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是一个人能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不断成长的必要条件, 否则就难以获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所以老师要教给幼儿正确合作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合作。鼓励幼儿结伴, 多给幼儿自由结伴的机会。

例如,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 《快乐做运动》在活动中探讨不同的夹球方法, 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及与同伴合作的意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完成了动作技能的练习, 真正让幼儿体验趣味体能运动的快乐。在“沙包接力”的游戏中, 讲究的是幼儿的合作和反应能力, 如果过程中间有一个小朋友不配合的话, 那这个游戏就玩不起来了。在玩拼图的时候, 也可以鼓励幼儿, 两三个小朋友一组, 合作把拼图给拼好。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 活动成功能增进友谊, 这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 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的欲望。在游戏“海底探宝”中, 我们引导幼儿以个人的能力去合作, 使每一个人都感觉“我能行”。劲大的幼儿去挖宝、藏宝;看图能力强的幼儿寻宝、找宝;女孩子可以捡宝等等, 这样分工明确, 幼儿配合密切, 便初步学会了合作, 知道了合作的目的。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非常大, 向教学活动渗透的方式也很多, 运用得当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 选择合适运用方式。

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 游戏是儿童的工作, 游戏是儿童的生命。在游戏中, 幼儿能够学习知识, 增长才干, 锻炼能力,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文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 尊重幼儿身心的规律和学习特征,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就是幼儿园所开展的活动本质上应该具有游戏的性质。游戏是一种自由自愿的活动, 幼儿在游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体力和能力进行各种活动, 可以自然地表达思想感情, 还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发挥想象力, 因而感到轻松愉快;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可以借助游戏了解周围事物。游戏活动比较生动具体, 适合幼儿动作、观察、记忆、想象创造、语言等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培养,想象创造力,语言能力,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华.幼儿潜能开发训练手册[M].广州:羊城晚报出版社, 2000:36-38.

[2]杨彦新.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读《幼儿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实施细则有感[J].教育艺术, 2011, (04) .

[3]夏晓燕.在吉林省Y县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同理心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4]陶格斯, 乌日娜.课题《蒙古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幼儿教育相结合》——子课题《蒙古族传统游戏棋牌玩法的教学研究》阶段性总结表格2008年3月—11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 (内蒙古卷) [C].2010.

[5]童颖.利用信息资源共享活动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A]//整合科普资源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

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 篇2

一、变换游戏规则体现难易层次, 满足儿童能力的差异性需求

任何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游戏都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要实现游戏的教育价值, 游戏的设计和选择必须有挑战性, 让幼儿在游戏中挑战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游戏生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变换玩法, 不断从纵向上提升难度。例如, 为促进精细动作发展, 教师设计专门的手指游戏, 但如果每天玩相同的游戏, 难免会缺乏吸引力;但如果每天都换全新的游戏, 对教师而言, 会造成备课负担, 不利于儿童享受重复游戏的乐趣。如果教师能变换游戏规则, 就能让幼儿在享受重复游戏乐趣的同时提升能力, 更重要的是, 规则的简单调整会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 根据自身能力水平调整规则。

李老师带幼儿玩“理发师”的游戏:“小朋友, 今天我们要像理发师一样剪头发啦, 伸出我们的双手, 一只手五指分开, 做头发, 另一只手做剪刀, 听到‘咔嚓’一声只能剪掉一根头发……”小朋友很快学会了。后来的几天, 孩子会自发地玩此游戏, 大部分已经玩得比较熟练。再后来, 李老师对规则进行了简单调整, “今天, 我们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剪头发, 每个人找一个好朋友跟他面对面, 每人出一只手, 一个人做头发, 另外一个人做剪刀……”小朋友玩得笑成一团。又过了几天, 李老师说:“今天, 我们仍然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剪头发, 不过这次每人出两只手, 商量好, 一个人的两只手都做剪刀, 一个人都做头发, 现在每组有两把剪刀, 两头头发, 听到‘咔嚓’的时候, 两把剪刀同时剪头发……”孩子们再次玩得兴致勃勃。又过了一段时间, 李老师说:“今天, 我们仍和好朋友一起剪头发, 不过这次每个人都有剪刀, 也有头发, 听到‘咔嚓’声的时候, 要同时剪对方的头发。”孩子们笑成一团。后面一段时间, 当孩子们再玩理发师游戏时, 有的自己玩, 有的两人一起玩……

上述案例中游戏规则的变换可以总结如下:最简单的玩法是一个人玩儿, 一只手做剪刀, 另一只手做头发;稍有难度的玩法是两个人玩, 每人出一只手;难度再高一点的是两个人一起玩, 每人出两只手, 两只手做相同的动作, 实现双侧一致的协调;最高难度的玩法是每人出两只手, 两只手分别做剪刀和头发, 实现双侧不一致的协调。基于这样的启示, 很多游戏都可以如此调整规则, 不断从纵向上增加难度。比如, “五只猴子荡秋千”、“两只小鸟”、“五个调皮宝宝”的手指游戏都可以按照这种思路进行调整:最简单的玩法是一个人玩;稍有难度的玩法是两个人玩, 每人出一只手;难度再高一点的是两个人一起玩, 每人出两只手, 两手做相同动作, 实现双侧一致的协调;最高难度的玩法是每人出两只手, 实现双侧不一致的协调。教师只要掌握了基本原则, 就可以随时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规则, 不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 同时满足幼儿能力的差异性需求。

二、充分挖掘游戏素材的多元价值, 满足儿童全方位的发展需求

规则的变换不但可从纵向上增加难度, 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还能从横向上扩展教育价值, 实现同一幼儿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小班时, 林老师带孩子们学唱“两只老虎”并进行歌表演活动。到了中班, 一天, 林老师说:“今天, 我们来玩两只老虎的游戏, 不过, 要注意听老师唱的词, 老师唱到身体哪个部位, 你们就快速地指出自己的这个部位。”游戏开始了, 林老师故意唱到一些平时提及少的身体部位, 如胳肢窝、胳膊肘、肚脐眼儿等, 孩子们兴奋异常, 笑成一团。过了几天, 林老师又说:“今天仍然玩两只老虎的游戏, 不过, 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字宝宝 (字卡背后有图片提示) , 这些字分别代表我们身上的不同部位, 注意听, 老师唱到哪个部位, 你们就快速地找出代表这个部位的字宝宝……”孩子们再次兴奋起来, 玩得津津有味。

相同的游戏素材, 稍微改变规则和玩法, 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教育价值。案例中林老师利用同一素材, 通过玩法的改变, 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听、动统合能力, 对身体部位的感知能力, 而且培养了幼儿初步的识字兴趣, 很好地锻炼了幼儿视、听、动统合能力。基于这样的启示, 可以对很多游戏素材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实现多元的教育价值。例如抢椅子游戏, 传统玩法是依次减少椅子, 没抢到椅子的人依次退出游戏。如果为了减少退出者的等待时间, 可以稍微调整规则, 如“没抢到椅子的人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坐在他腿上”, 一轮下来, 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受欢迎, 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行为。数学活动中, 还可以通过抢椅子游戏让孩子体验“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可见, 教师只要具备游戏规则调整的观念, 就能很好地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 充分挖掘游戏素材, 有效促进幼儿全方位发展。

三、巧妙变换游戏材料形式, 提升游戏生命力

游戏材料的简单变化不但可以节约老师的时间、精力, 还可以衍生出新的教育价值, 保持其吸引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为了提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安老师在角色区投放了两个托盘, 一个大水杯, 四个小水杯。刚刚投放时, 幼儿都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倒水的工作, 非常投入。一段时间之后, 新鲜劲儿过了, 倒水练习的人少了。安老师给托盘上增加了一小袋橘子粉, 幼儿又来了兴致, 爱上了冲橘子汁工作, 倒水、搅拌, 每次倒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地控制水的量。过了一段时间, 安老师又在托盘里增加了草莓粉, 孩子们又开始探索起草莓橘子汁的冲调方法。又过了一段时间, 安老师提问:怎样冲出来的饮料才好喝?引导幼儿做产品说明书, 增加记录表, 孩子们又来劲儿了, 边冲调、边记录。

相同的游戏, 使用材料稍有变化, 就能维持幼儿的兴趣。基于上述案例的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调整材料来提升游戏生命力。例如, 同样是绘画活动, 材料的变化调整至少可以从画纸、画笔两个方面考虑。如绘图纸、打印纸、色卡纸、刮画纸、宣纸、报纸、宣纸、皱纹纸、各种各样的布;同样的画纸可以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 可以是方方正正的, 也可以是细细长长的, 可以是圆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除了传统的蜡笔、水彩笔、油画棒之外, 还可以是粉笔、棉签、毛刷、布条、筷子、勺子等。教师只要掌握了材料变换的原则, 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出很多材料, 让幼儿保持游戏兴趣, 同时, 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四、借助同伴关系推进游戏水平, 提升游戏生命力

同伴关系是幼儿游戏中自然存在的一种关系, 进入活动区后, 幼儿之间会自然建立相应联系, 相互模仿、交流合作等。教师应该注意观察, 巧妙地运用同伴资源, 为原有游戏增添乐趣, 维持幼儿兴趣的同时推进游戏水平。

中班的建构区里, 4个孩子“各自为政”, 忙着搭建自己的房子, 由于幼儿对材料的使用都已轻车熟路, 似乎一会儿就完成了作品。于是他们聊起天来, 天天说:“知道吗?上星期爸爸带我去游泳了。”瑶瑶说:“我也会游泳, 我还会打棒球呢……”李老师观察到这一切后决定介入, 她扮演成买房的顾客进去了:“请问这里有别墅卖吗?我想买栋别墅。要带游泳池、球场、草坪、花园, 停车场……”几个幼儿一听, 楞了一下, 很快反应过来, 哲哲说:“有啊, 不过你得等会儿!”李老师故作为急切状:“哦, 我想马上拥有自己喜欢的别墅, 你们能尽快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李老师退出, 在外面暗自观察。只听幼儿商量到:“我们赶快盖别墅吧, 我建停车场, 你修花园……”分享环节, 几个孩子异常兴奋, 而且约定明天仍然一起玩, 计划建构一个大型购物商城……

案例中的李老师通过观察, 发现孩子们对简单的建构房子失去了兴趣, 于是, 以交叉式介入假扮成顾客, 引导幼儿设置共同任务, 启发他们进行分工合作, 巧妙地将幼儿的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转化为合作游戏, 维持幼儿建构兴趣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游戏水平。基于这样的启示, 在游戏中, 教师要善于观察, 恰当地以自身为媒介, 借助同伴关系的力量, 积极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基于以上四则案例的启示, 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游戏规则与玩法, 有效实现纵向上提升游戏难度, 横向上扩展游戏价值, 还可通过变换游戏材料形式, 提升游戏的生命力;此外, 还可借助同伴关系, 推动游戏水平不断提升, 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铭.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六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董旭花, 韩冰川, 等.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3.

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 篇3

【关键词】大班幼儿 学习能力 区域游戏

【中图分类号】G61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88-01

一、以多样性区域活动为载体,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所谓区域活动主要是指在幼儿的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实际特征,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从而推动幼儿的心理和智力取得较大的进步。其中,区域活动是大班幼儿教学过程中应用较多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班幼儿学习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幼儿的行动,观察幼儿是否对组织的活动内容是否感兴趣。一旦幼儿的行为与区域活动的规则相差甚远时,便要求老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从而将幼儿逐渐从偏离轨道上牵引回来,从而有效提升大班幼儿的学习能力。

二、借助各类主题音乐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幼儿教育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品质的重要阶段。而区域游戏是幼儿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和行为,也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其中,建立区域游戏分享交流模式对提升大班幼儿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大部分幼儿对世界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要求老师与家长合作,开展各种主题的音乐活动,从而促使幼儿的创造力在音乐区域活动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但是,在开展各类主题音乐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多鼓励和欣赏学生,让幼儿能够在老师的激励下更加积极的表现自己,以此获得成就感。同时,还应该尽量肯定具有探究精神的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创新意念能够得到延续性的发展。

例如:在组织幼儿开展“以动物舞蹈”为主题的音乐活动过程中,老师应该表扬能够自主想出不同动作或者能够全面表达对音乐有不同感受的幼儿,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特别哦!你的动作太有创造力了等,从而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较好的发展,为提升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在区域游戏中因势利导,引发幼儿的合作行为

在大班幼儿建立区域游戏分享交流模式,便需要坚持因势利导的原则,切实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因此,在区域游戏活动开展之前,便需要幼儿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明白各个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区域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能够让双方保持协调一致。同时,当有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出现越轨的行为时,别的幼儿则可以加以提醒,相互监督,训练幼儿的合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满足整个区域游戏活动的需要。其中,区域游戏在开展的过程中仅仅凭借一人之力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的,这便要求从道具的制作到完成表演,每个环节都要求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以便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例如:在开展“三只小猪”的童话剧时,老师应该组织幼儿亲自参与游戏伙伴的选择,并且合理组成表演小组、恰当分配角色,准确把握时机进行恰当的指导。同时,大部分幼儿都钟爱区域活动过程中的“玩沙”游戏,而小推车则是这些活动开展中的抢手玩具。因此,针对这种情况,为了尽量减少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现象,便需要指导幼儿严格遵守玩沙的常规。设置温馨的谈话活动,其谈话内容应包括:“你准备怎样玩沙?没有小车怎么办呢?你和你的好朋友应该怎样进行分工呢?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能够和自己的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愉快的与他人玩耍,从而让幼儿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有效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幼儿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潜力,这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进行教育挖掘。然而,当前对幼儿的教育主要依靠学校,所以在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便要求老师结合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准确把握好幼儿的心理情况,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从而深入挖掘幼儿的创造力,为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彦.生活化游戏材料在大班幼儿区域游戏中的选择与运用研究[J]. 好家长, 2016(4):23-24.

[2]余尾生. 大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 1(12):119-119.

[3]谢烨. 区域背后的“故事”——利用区域游戏提高大班幼儿叙事能力的实践研究[J]. 新一代月刊, 2015.

[4]张秀敏.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J]. 才智, 2015(13):76-77.

[5]严星路. 在学习型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自主评价能力的实践研究[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5(7):15-18.

[6]徐莉. 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大班幼儿合作能力的研究[J]. 新课程(上), 2012(09):8-9.

浅谈游戏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 篇4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幼儿在动作和语言比婴儿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便会逐渐产生渴望参加成人社会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强烈愿望。为了满足这种需要,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并由于它对幼儿潜在愿望的满足受到幼儿的欢迎。由此可见,游戏成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的重要活动形式。

关键词:幼儿游戏,游戏教育

“游戏是儿童的心理特征,游戏是儿童的工作,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这说明游戏与幼儿之间有着固定的,天然的联系。这也是新纲要中所指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充于各项活动之中”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

笔者通过日常教育,开展游戏活动发现,幼儿参与的活动和游戏越多,被知觉的环境特性也就越多,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在活动的不断尝试过程中,我们还会有新的发现、感想和见解。面对孩子们天真稚气的笑脸,直接率真的语言,还有新奇古怪的问题和想法,我们热切地希望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引导下快乐健康的成长,笔者经过多年的总结,认为教育活动和游戏对幼儿综合能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教育活动中游戏与幼儿创造力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本身的特点和性质,与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的条件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是为我们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提供了理论基础。创造力的研究已经揭示出: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三个条件:1、是主动自愿的内部动机,即幼儿内心需要引起的动机。如兴趣、好奇心等;2、是自由民主的环境气氛;3、是灵活多变的活动形式。这三个条件的共同作用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而游戏的特点恰恰满足了上述条件。游戏的特点归纳主要有三点:1、游戏是主动自愿的非强制性活动;2、游戏是自由,松散的`活动;3、游戏是虚构的,具有较强的易变性。

由以上分析可见:游戏与幼儿成长密不可分,其本身特点决定了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载体。我们要善于利用,合理引导。

一、用游戏的环境创设对幼儿进行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只有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有丰富而深刻的印象,有较细致和全面的了解,才能顺利地构想和构造。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和了解周围多种多样的物体和建筑物,使幼儿对物体有感性的认识,为建构活动做准备,为创新构造打下基础。在积木区,大、中、小型积木是最基本的游戏材料。它的重要用处在于发展幼儿的数概念:学习几何形体、窨关系、平衡知识、锻炼幼儿动作协调、手的灵活及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另外,提供的游戏材料要不断的变化,以便构建的游戏环境具有可变性、新颖性,不断的吸引幼儿,引起幼儿的游戏兴趣,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提高。例如:为了搭好儿童游乐园,我让幼儿在重点观察的儿童游乐园布局、设施等,使幼儿对儿童游乐园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再搭起来就格外的轻松自如,不再是杂乱无章,毫无头绪了,布局比以前好多了。幼儿是在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

幼儿在游戏中通过操作获得的感觉经验就越多,越有利于幼儿的创造力的发展。

二、引导幼儿建构丰富的形象,自由想象,发展创新能力。

在结构游戏中,我从材料、内容、主题的多样性入手,启发引导幼儿围绕某一主题,建构丰富的形象,自由想象和构造。

如在“动物园”为主题的游戏中,先从主题形象——动物入手,引导幼儿说说动物园里可以建构哪些动物;在此基础上,首先为幼儿提供多种结构材料,引导幼儿围绕主题中的动物,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构造,调动幼儿构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建构欲望。接着,我又从与主题相关的环境入手,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想构造动物园里的花、草、树、房子、池塘、小河等。最后,帮助幼儿将各种内容联系起来构思、设计,布局出孩子们自己的动物园。这样,幼儿的结构作品就渐渐丰富、完整、形象。同时,幼儿的思维和想象也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型的游戏,在这就不多说。总之,每个游戏的开展都有潜在的意义,他们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同层次的提高及重要性。

其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游戏活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一种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提高幼儿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自我,遵守游戏规则,我园进行了尝试:

首先大班年级组开展以“小小建筑师”为主题的创造性游戏活动,教师在建筑区域中投放大量的自制积木如:利用废旧大小不等的纸箱纸盒涂上五颜六色的颜色,幼儿在建筑区域内自由的创作自己喜欢的建筑物。如:幼儿在建筑区域游戏中互相合作、互相协调,用酒瓶盒、饼干盒和大型积木搭成美丽长廊、凉亭、花坛,幼儿园的滑梯、跷跷板、跳跳床、公路上跑的汽车等幼儿常见的物体。运用各种各样的插塑玩具,拼插出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在这次创造性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创造性、合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发展和锻炼。

其次中班年级组开展以“我是小小营业员”为主题的游戏活动,在创建“我的超市”中,发动全体小朋友共同讨论怎样布置我们的超市?大家齐动手,幼儿们从家带来了废旧的娃哈哈、易拉罐等饮料瓶布置了食品区,废旧的洗涤瓶、化妆品瓶等日常用品布置了洗涤、化装品区,又用旧挂历制作服装、折叠玩具布置服装、玩具区。幼儿在装饰布置“我的超市”的同时,体验了共同参与装饰游戏区的乐趣,体验了做事做成功的乐趣。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了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体验了同伴之间互相合作乐趣,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要遵守一定规则。

提升幼儿游戏生命力的思考 篇5

一、变换游戏规则体现难易层次,满足儿童能力的差异性需求

任何发生在幼儿园里的游戏活动都具有“自然性”和“教育性”双重性质。教师对于游戏的选择,应该同时考虑其“教育性”和“自然性”,让幼儿趣味盎然地获得相应地发展。要实现游戏的发展价值,游戏的设计和选择必须有挑战性,让幼儿不知不觉地调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游戏生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变换玩法,不断在纵向上提升难度。例如,为了促进儿童的精细动作发展,教师可以让儿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剪纸、捏泥、搓面团,还可以玩各种各样的手指游戏,但如果每天玩相同的游戏,难免会缺乏吸引力;如果每天都换一个全新的游戏,对教师而言,可能会造成准备的负担。如果教师能对原有的游戏进行简单的规则改编,不但可以充分利用原有素材维持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不断提升能力,而且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规则的简单调整会潜移默化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让幼儿学会在其他的游戏中举一反三,根据自身需求调整规则。

李老师带孩子们玩“理发师”的游戏,先引入:“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像理发师一样剪头发啦!来,伸出我们的双手,一只手五指分开,做头发,另一只手做剪刀,我们会听着音乐来剪头发,‘咔嚓’一声只能剪掉一根头发……”小朋友很快学会了,玩得很开心。第二天,李老师又带孩子们玩了几遍,大部分孩子都比较熟练了。李老师说:“今天,我们要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剪头发啦!每个人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跟她面对面,每人出一只手,商量好,一个人做头发,另外一个人做剪头发的 人……”小朋友来劲儿了,玩得笑成一团。这样又连续玩了几天。又过了几天,李老师说:“今天,我们仍然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来剪头发,不过,今天,我们每个人和自己的好朋友都出两只手,商量好,一个人做剪刀,一个做头发,现在我们每组都有两把剪刀,两头头发啦,听到‘咔嚓’的时候,两把剪刀要同时剪头发……”孩子们再次玩得兴致勃勃。又过了一段时间,李老师说:“今天,我们仍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剪头发,不过,这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剪刀,也有自己的头发,你剪好朋友头发的同时,好朋友也会用他的剪刀剪你的头发,听到‘咔嚓’声的时候,我们要同时剪对方的头发……”孩子们笑成一团。后面一段时间,当孩子们再玩理发师游戏时,有的自己玩,有的两人一起玩……

我们可以将案例中手指游戏“理发师”规则变换方式总结如下:最简单的玩法是:一个人玩儿,一只手做剪刀,另一只手做头发;稍微增加难度的玩法是:两个人玩,每人出一只手;难度再高一点的是:两个人一起玩,每人出两只手,但两只手做相同的动作,实现双侧一致的协调;最高难度的玩法是:每人出两只手,两只手分别做剪刀和头发,实现双侧不一致的协调。基于这样的启示,很多手指游戏都可以将其规则进行这样的调整,不断从纵向上增加难度。比如,“五只猴子荡秋千”的手指游戏:最简单的玩法是一个人玩,一只手五指分开,做荡秋千的五只猴子,另外一只手做大鳄鱼的嘴巴;稍微增加难度的玩法是两个人玩,每人出一只手;难度再高一点的是两个人一起玩,每人出两只手,一个人两只手均做猴子,另一个人两只手均做鳄鱼,实现双侧一致的协调;最高难度的玩法是每人出两只手,两只手分别做猴子和鳄鱼,实现双侧不一致的协调。再比如“两只小鸟”、“五个调皮宝宝”等手指游戏都可以利用这样的原则进行调整,不断促进幼儿能力的提升,同时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

二、充分挖掘游戏素材的多元价值,满足儿童全方位的发展需求

规则的变换不但可以从纵向上增加难度,满足不同能力幼儿的需求,还能从横向上扩展教育价值,实现同一幼儿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幼儿园的小朋友大都会唱“两只老虎”这首歌,小班时,大部分老师会带孩子做边唱边做歌表演活动,到了中大班,这首歌便很少被用到。中班的王老师对小朋友说:“今天,我们来玩两只老虎的游戏,不过,要注意听老师唱的词,老师唱到身体哪个部位,你们就快速地指出自己的这个部位,比如,老师唱到‘一只没有眼睛’,你们就快速地指出自己的眼睛……”游戏开始了,王老师故意唱到一些孩子平时提及少的身体部位,如咯吱窝、胳膊肘、肚脐眼等,孩子们兴奋异常,笑成一团。过了几天,王老师又对小朋友说:“我们今天仍然来玩两只老虎的游戏,不过,老师今天准备了很多字宝宝(字卡背后有图片提示),这些字宝宝分别代表我们身上的不同部位,注意听,老师唱到哪个部位,你们就快速地找出代表这个部位的字宝宝……”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

相同的游戏素材,稍微改变规则和玩法,就可以实现不同的教育价值。案例中王老师的第一种玩法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听、动统合能力,同时让孩子感知身体的不同部位;第二种玩法在培养孩子快速反应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初步的识字兴趣,而且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视、听、动统合能力。基于这样的启示,很多传统的游戏素材都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以实现更广泛的教育价值。例如,抢椅子的游戏,传统的玩法是依次减少椅子,没抢到椅子的人依次退出游戏。如果为了减少退出者的等待时间,可以稍微调整规则,如“没抢到椅子的人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人坐在他腿上”,一轮下来,看看哪个小朋友最受欢迎,大家说说喜欢他哪些地方,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亲社会性行为。另外,数学活动中,还可以通过抢椅子游戏让孩子体验“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教师只要具备游戏规则调整的观念,就能很好地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挖掘原有的游戏素材,有效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

三、巧妙变换游戏材料形式,提升游戏生命力

游戏材料的简单变化,不但可以节约老师的时间、精力,还可以衍生出新的教育价值,使游戏保持其吸引力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为了提升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安老师在角色区投放了两个托盘,一个大水杯,四个小水杯。刚刚投放时,由于可以真正倒水,孩子们在玩娃娃家游戏时,非常开心,不管是招待客人还是自己做家务,都乐此不疲地重复着倒水的工作,非常投入。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的新鲜劲儿过了,很少再进行倒水的练习工作。安老师给托盘上放了一小袋橘子粉,孩子们又来了兴致,爱上了冲橘子汁的冲调工作,倒水、再搅拌、再倒水、搅拌,每次倒的时候都小心翼翼地控制水的量。过了一段时间,安老师又在托盘里增加了草莓粉,孩子们又开始探索起草莓橘子汁的冲调方法。又过了一段时间,安老师询问孩子们,怎么样冲调出来的饮料好喝,孩子们七嘴八舌,都说自己冲出来的饮料最好喝,至于是怎么冲调出来的,有的说要放很多的草莓粉,有的说要放很多橘子粉。安老师说,要不大家都做一份产品说明书,这样其他人拿着我们的说明书,也能冲调出好喝的饮料了,于是投放了一些简单的记录表,孩子们又来劲儿了,边冲调、边记录。

相同的游戏,所使用的材料稍微有些变化,就能让幼儿玩得不亦乐乎。基于上述案例的启示,很多游戏活动都可以通过材料的简单变化、调整来提升其生命力,让幼儿有不同感受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其创造力。例如,同样是绘画活动,材料的变化调整至少可以从画纸、画笔两个方面考虑。画纸方面如绘图纸、打印纸、色卡纸、刮画纸、宣纸、报纸、皱纹纸、各种各样的布;同样的画纸可以是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可以是方方正正的,也可以是细细长长的,可以是圆形的、三角形的、椭圆形的……画笔方面,除了传统的蜡笔、水彩笔、油画棒之外,还可以是粉笔、棉签、毛刷、布条、筷子、勺子等。教师只要掌握了材料变换的原则,就能根据实际情况挖掘出很多材料,让幼儿保持游戏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四、借助同伴关系推进游戏水平,提升游戏生命力

同伴关系是幼儿游戏中自然存在的一种关系,进入同一个活动区后,幼儿之间会自然建立相应联系,相互模仿、交流、合作等。作为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巧妙地运用同伴资源,为原有游戏增添趣味,维持幼儿兴趣的同时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中班的建构区里,4个孩子“各自为政”,忙乎着搭建自己的作品。玩了一会儿,由于大家对材料的使用都轻车熟路,很快就完成了,于是开始聊起天来。天天说:“你们知道吗?上星期爸爸带我去游泳了……”瑶瑶说:“我也会游泳,我还会打球呢·……”李老师在外面观察了一会儿,决定介入。她扮演成买房的顾客进去了:“请问你们这里有别墅卖吗?我想买栋别墅,要带游泳池、球场、草坪、花园,停车场……”几个孩子一听,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哲哲说:“有啊,不过你得等会儿!”李老师说:“好,那我等会儿再来看房子。”说完,李老师退出,在外面暗自观察。只听几个孩子商量:“那我们快来盖别墅吧,我建停车场,你修花园……”分享环节,几个孩子异常兴奋,而且约定明天仍然一起玩,计划建构一个大型购物场所……

案例中的李老师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对简单的建构房子失去了兴趣,于是,以角色介入的形式假扮成顾客,引导幼儿设置共同的任务,启发他们进行分工合作,巧妙地将幼儿的平行游戏、联合游戏转化为合作游戏,在维持幼儿建构兴趣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游戏水平。基于这样的启示,在游戏中,教师要善于观察,恰当地以自身为媒介,借助同伴关系的力量,积极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

基于以上四则案例的启示,教师可以通过改变游戏规则,从纵向上提升游戏难度;挖掘游戏的多元价值,从横向上扩展游戏玩法;变换游戏材料形式,保持游戏吸引力;借助同伴之间的关系和力量,推进游戏水平等几个方面提升游戏的生命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泽铭.幼儿园音乐有效教学六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董旭花、韩冰川.小区域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李建君.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 篇6

积极参与游戏的幼儿要不断的思考,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并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

比如:在玩角色游戏时,幼儿要确定游戏的内容和情节.选择用什么物体来代替什么用具;没有现成的,还要想办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在游戏中广泛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巩固、加深幼儿的.知识,幼师教学反思-游戏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发展着自己的口头语言。幼儿在与同伴就游戏的交流中可见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的锻炼过程。

通过语言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游戏内容(主题、情节)、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在于使幼儿有机会以各种方式练,游戏就为幼儿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因为幼儿通过模仿学到的简单句,在游戏中他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因素,并将它们结合起来,以便表达出复杂的意思,用他已经掌握的语言来处理问题。

乐享集市游戏提升综合能力 篇7

一、幼儿对集体活动更有兴趣

集体活动是幼儿园中主要存在的教学形式,也是幼儿获取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主要途径,而幼儿园集体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的纪律以及规范意识,但是幼儿的天性是好玩,两者之间不免造成冲突,如何让幼儿有目的、有规则的玩,又能尽情地自主的玩,是我们要思考和改变观念的问题所在。一个比较成功的集体活动,必须建立在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关注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质量,是否促进了幼儿的能力发展,那么选择有意义、有趣味的集体活动就十分重要。

幼儿园集体活动中融入集市游戏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和简便性,集市活动中种类多,取材便利,特别是其中的买卖游戏,对于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非常具有吸引力。在我们小时候逛集市,看到各种卖小玩具的、捏糖人的、套圈的……立刻就会拉上大人们前去,这就充分体现了集市游戏存在的趣味。例如,我园的“小集市”游戏一条街中,融入了吃、玩、看等多类元素,模仿现实集市中的场景,在教室外走廊为幼儿创设便于活动的场地。在开展集市游戏时,规则也比较简单,一个班级的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卖家,一组为买家,教师可以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等不同身份介入,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并及时回应,游戏时幼儿会乐享其中,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游戏,要管理自己的游戏材料或道具,并分类整理。在熟悉游戏后,我们还能加入混班制度,相邻班级的幼儿可以来回穿梭,去选择其他教室设置的“小集市”游戏,这样的集体活动,幼儿不仅能开心地自由游戏,还能在游戏中学会规则意识。

二、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

幼儿喜欢游戏,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一样,陈鹤琴先生曾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根据我园的园本特色,开展集市游戏的目的就是能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在乡镇,集市对于我园幼儿并不陌生,每月在固定几日都会有一场赶集活动,父母及长辈们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在班级活动中,也时常会听到孩子们讨论关于集市里好玩的事情。所以近几年,我园就把集市游戏作为了园本课程来研究。

游戏过程是幼儿真实体验的过程,幼儿喜欢参与社会活动,模仿成人,而创设这样的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在“小集市”中,买卖活动就是很好的游戏,任何玩具、瓶罐、盒子、图书都可以作为幼儿之间交易的商品,简单的数字钱币又巩固了幼儿对数的概念,在买卖中,卖家为了能卖出商品,买家为了买到喜欢的商品,幼儿之间的谈话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集市游戏中,还有食物一类,这些买卖食品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用彩纸、泡沫、彩泥等,作为材料,幼儿在画画剪剪、捏捏贴贴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创造能力,当然也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耐心。

与其他游戏相比,集市游戏更加体现了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多种感官体验玩玩、做做、说说的同时,幼儿的独立性也在增强,而且集市游戏具有可创造性,幼儿在一次又一次的游戏时,会因为游戏伙伴的不同、选择游戏的种类不同,而产生新的想法,从而在游戏时得到新的体验,并通过每一次的游戏体验转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所以,教师应当细心观察、正确引导,才能使游戏发挥更好的作用,幼儿的能力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三、幼儿了解乡土文化并萌发热爱之情

现如今,全球化和开放意识已经逐渐在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国外的一些节日冲击着我们的本土文化,对于幼儿,吃洋快餐、学英语等,不知不觉导致部分家长已经忽视了对孩子进行民族文化的教育。我们需利用包含趣味性、知识性、自然性、实用性、情感性的教育模式,培养幼儿热爱乡土文化意识。

在集市里随处散发着我们的民俗文化气息:皮影戏、木偶戏、常州吆喝、梳篦刺绣、草编竹编等,而在幼儿集市游戏中,我们巧妙地把这些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在传承这些民俗文化的同时,我们也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点、教育意义等进行筛选和整理,归纳出适合幼儿的游戏玩法,《指南》中也提到:让幼儿在乡土文化的氛围中形成对家乡、对祖国的感性认识,培养初步的审美情趣、探索精神和想象、创造、合作的能力。相信贴近幼儿生活的、充满童趣的、立足于本土文化的集市游戏,会为幼儿在园生活创造更自由快乐的学习平台,也在心中种下热爱家乡的种子。

在当前普及低结构游戏材料的精神下,创设乡土集市游戏具有较大的优势,所用材料都是生活中随处可取的,节约成本并且材料还具有可变性,使孩子们创意无限,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兴趣点是我们组织和开展游戏最想看到的。今后我们会在一次次的游戏活动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究方法,并带动家庭一起来优化幼儿集市游戏,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挥教育的功能,让幼儿了解本土文化、热爱家乡,让我们的孩子快乐游戏、智慧成长!

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篇8

造成以上孩子生活不能自理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要数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施行不良的教养态度和方法。随着独生化程度的提高,家长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对自己的孩子百般呵护,事事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也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认识不足,认为孩子现在年龄小,需要大人照顾,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地就会了,用不着现在刻意地去教他。还有的家长因为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关心孩子吃饭、洗漱等一些小事上(他们觉得那是小事),认为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洗脸,只会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等孩子吃完了还不得作父母的收拾,倒不如大人喂来得省心又省事。其实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呢?

1、让宝宝通过玩水.玩肥皂泡泡来培养他们的洗手能力

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的湿湿地,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的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宝宝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宝宝们不会用肥皂,我让宝宝开始了一个新的游戏,水和肥皂就成了他们的新玩具,我让宝宝看到手上那儿脏乎乎,就把肥皂来来回回的擦在那儿,肥皂和水用手搓产生了许多泡泡,宝宝们可兴奋了,在玩中他们发现肥皂泡越搓越多,泡泡渐渐由白变黑,被水冲走了.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使用了肥皂.2、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自己吃饭,我们在生活区开设了“给小动物喂食”的游戏。用硬纸板剪成各种可爱的动物头部形象(如小猫、小狗等)贴在鞋盒上,并把嘴巴部位挖空,便于幼儿喂食。同时准备黄豆、绿豆、蚕豆等大大小小的“食物”及长柄勺等喂食工具供幼儿练习。每到区域活动时间,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去玩,连平时不爱吃饭的小慧也抢着去玩。有一天,小慧又在喂小猫吃饭饭,只听她口中念念有词:“小宝宝,来!‘妈妈’喂你吃饭饭。”边说边舀起一勺绿豆小心翼翼地送到“猫宝宝”的嘴里,看着“猫宝宝”顺利地吃下,心满意足地又喂上第二口,还不住地夸奖到:“恩,宝宝真乖,要多吃饭饭,宝宝才会长大!”瞧,多尽职的“妈妈”呀!我一直冷眼旁观,没有打断她当“妈妈”的热情。在讲评活动情况时,我表扬了她,并让其他的孩子向她学习。然后,提出对她的要求,希望她也像她的“猫宝宝”一样乖,多吃饭饭,长得高高大大的。她听了高兴地点点头,小朋友们都露出了羡慕的表情。接连几天,小惠吃饭都很认真,吃完了还不忘给我看看,虽然吃得很慢,但那是她自己吃的,我及时地表扬了她的进步。以后每当小慧吃饭问题出现反复,我就提醒要向“猫宝宝”学习,做个乖孩子。在我的鼓励下,小惠坚持了下来。现在已能较快地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为增加兴趣,动物的“嘴巴”可以挖成不同形状,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提供的“食物”(如“饼干”)也可以有相应的形状上的变化。

3、为了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子,我设计了“穿鞋比赛”的游戏。一个暖和的下午,午睡起床,我说:“小朋友,今天我们来穿鞋比赛吧。”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喜欢有成人参与游戏,尤其喜欢和老师做游戏。在游戏中你和他不再是老师与幼儿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这样的关系有利于放松他的心情,使他能自由自在地练习穿鞋子。赢了很有成就感,还会叫你跟他比,他会为此感到自豪;输了他会不服气,总想赢一次,而要求再来。如此不管是输还是赢,他却不断地重复着一个动作:穿鞋子。同时也让这种能力不断地发展提高。这样的游戏对于老师和幼儿来说是获得了双赢,既让幼儿学会了自理,又增进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

4、创设情境,以“情境表演”的游戏方式,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准备幼儿洗手时的照片五张(分别代表“五步洗手法” 的五个步骤),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加上老师的示范讲解,教幼儿“五步洗手法”,能帮助幼儿较快地掌握怎样正确地洗手。儿歌是这样的:第一步,打湿小小手;第二步,擦点香香皂;第三步,搓出小泡泡;第四步,用水冲一冲;第五步,擦干小小手。教儿歌的时候,可以让幼儿跟着老师徒手练习五步洗手法,等幼儿掌握了动作要领以后,就可以实地操作了。需要注意的是:洗手之前,别忘了提醒幼儿做准备工作和扫尾工作,即卷起衣袖和冲干净泡泡后关紧水龙头。这两步虽然儿歌中没有编进去,但图示中都有,老师可以指给幼儿看看,提醒他们注意。另外,在实践中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会很仔细地看老师的示范动作,洗的时候就只搓手心,而把手背和手指间给漏过去没洗。所以洗到第三步时,需要提醒幼儿:手心、手背都要搓,手指间也要搓。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幼儿也一样。很多东西教的当时学会了,很快就会遗忘的,开始的时候老师要辛苦点,时刻提醒他们按要求做好,慢慢地习惯了就好了。

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 篇9

关键词: 角色游戏 幼儿教育 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性交往的起点,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在体验成人的生活经验中初步认识了社会,但是在交往过程中不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在角色游戏中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一定的指导,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

1.提升经验,丰富幼儿的知识

角色游戏能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在假想的动作、情景和交往中,反映他们眼中的世界。如:在三月份的花儿朵朵主题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美丽的花朵特别喜欢。针对这些,我决定请家长带幼儿去花店参观,调动班上开花店的家长提供场地,工作人员接待幼儿。从中孩子们知道了解各种花朵的名称,了解了各种花的花语,还尝试了插花,并学会了如何与花店工作人员交往。星期一,每个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盆亲手插的花,互相欣赏着:我这个是康乃馨,我自己插的哦!我的是玫瑰花,是爸爸送给妈妈的花!老师,这是我昨天跟妈妈一起种的观音莲……孩子们兴奋地聊着,决定我们班也开个“白水洋花店”。孩子们带来的各种花摆在了“白水洋花店”的柜台上。有了先前这些观察和动手经验的积累、进入各个角色游戏区时,孩子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怎么玩,玩什么。

2.尊重幼儿,允许孩子自由选择

“孩子是游戏中的主体”。教师在角色游戏指导过程中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幼儿的意愿:尊重幼儿选择主题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情节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玩具的自由,尊重幼儿选择角色的自由,还要尊重幼儿自由地讲评自己的游戏。这样,游戏才能变为孩子们自己的游戏。教师在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游戏前,可以观察孩子日常活动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主题、内容和玩具材料,孩子近来感兴趣的是什么。教师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在“花店”这个主题游戏中,孩子们就先后分出花店、花店回收站、花艺园等角色区,还玩出了宝宝过生日,探望病人,过节等游戏情节。久而久之,游戏变成了孩子们表达情感、认识社会的一种手段,是孩子们一日活动中最喜欢、最开心的时刻。

3.适时指导,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在游戏中幼儿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花怎么摆?没有钱了怎么办?游戏结束了,太多材料一人收拾不过来,等等。教师有意识地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处理,使他们从小就看见问题不足为怪、看见问题不害怕、看见问题肯动脑筋解决。在角色游戏中,我们通过游戏情节引导幼儿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培养幼儿乐于与同伴合作交往的性格。如:在游戏结束时,花店里的花、花盆、制作花朵的材料很多,一个人收拾忙不过来,需要与其他小朋友一块完成。第一次游戏时,小朋友们一股脑儿地把全部材料都放进了收纳箱。在第二次游戏时,问题就出现了,选择花店的小朋友发现材料很乱,整理了很久“花店”才能开业,于是大家商量:在收拾的时候应该把材料分类放好,在下次游戏时就方便些,就能快点整理好开业。幼儿在合作交往中发现、探索、尝试解决问题,这样孩子们既有成功的体验,更有合作交往的愉悦。

4.善于发现,对游戏中表现出的合作交往行为及时肯定、鼓励

教师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加入到活动中,教给孩子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动作、态度等,如:“你是花店工作人员,你应该怎样问顾客呢?”这样能帮助学生较好地与同伴合作学习、游戏。当孩子出现初步的合作交往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对不大会合作、缺乏合作意识的孩子,教师应给予适当的引导、鼓励与指导。如:我们班的豪豪小朋友,经常我来我往,玩具也不愿跟大家玩。在玩花店游戏的时候,他很想当回收员,可是回收员只有一个,他慢了一步,回收员的牌子被小雨拿了,他显得很不开心。“你可以去当顾客呀,或者主动去帮小雨”。在教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豪豪勉强去花店买花,他买了一盆盆栽送给娃娃家,过了十分钟左右,他又到娃娃家把盆栽拿到小雨面前说:“这盆花要回收。”小雨告诉他拿不动。豪豪很乐意地说:“我帮助你吧。”不知不觉中,幼儿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就得到了培养。

5.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长资源是一块宝地,为了游戏活动更顺畅、生动、丰富、实在地开展,为了帮助幼儿交往能力得到发展,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经验,更要重视家长积极有效的参与。家园互动不仅使教育活动落到了实处,更增进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家长的参与能较好地推动幼儿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幼儿的角色游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而促进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对幼儿能力的提升 篇10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班级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占据幼儿一日活动大部分时间。游戏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培养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本课题报告中探究了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和适合小班幼儿的交往类型研究了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游戏实施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了解交往的基本技巧。通过提供适宜幼儿交往的环境,及时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强带弱,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交往技能。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状况分析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社会,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哭闹;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要的食物、玩具、椅子等一定要抢到手。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群体意识,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小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课题缘由

在集体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时,有的幼儿会一人独坐,不愿与同伴一起游戏;区域活动时,会将喜爱的玩具占

为已有;有时也会因争抢玩具而哭啼打架;见到老师、同伴也不会热情地打招呼,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等等。总之,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溶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小一班确定了本课题。

(三)问题提出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非常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这是因为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不能顺利与同伴交往,强占玩具、攻击性行为较多,经常与同伴产生矛盾与冲突,很难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幼儿不能接纳同伴提出的合作玩游戏的要求,孤立、惟我独尊,常喜欢以哭闹解决问题或是请老师、父母来解决问题,不知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解决。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游戏也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而培养交往能力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所以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生活的开心点。新《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中有比较多的人参与,提供了交往的范围。在活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

游戏可以为孩子社会交往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和表达愿望。让他们感到无穷欢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提供条件。在众多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以中大班孩子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小班的新生第一次从家庭生活步入集体生活,获得了走出家庭、面向社会的机会,每个幼儿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游戏又是重要的手段。一是能培养幼儿对交往的兴趣,孩子们在交往之中得到娱乐,交流信息,能简单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二是能启蒙良好的交往习惯。人们在交往中,需要真诚和友爱,合作和帮助,机智和灵敏等等。而从幼儿期加以培养,能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熟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

(一)总目标:

1.探索培养小班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2.促进小班幼儿积极社会交往的和谐发展,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学习和锻炼幼儿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幼儿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幼儿的交往技巧,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4.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园本课程。

(二)本课题预期目标:

1.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 2.逐步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愿意与同伴合作; 3.在游戏中学习等待和轮流;

4.逐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在游戏活动中愿意帮助他人,自己有困难时知道求助他人; 6.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7.能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活动中去,愿意进入陌生的环境;

四、课题研究对象: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全体28名幼儿为实验对象.五、课题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发挥每个幼儿的优势,培养其特长,开发其潜能,使不同类型的幼儿得到有效地发展。

2.互动性原则: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幼儿有制约作用,同时,幼儿在活动中也具有能动作用;



3.效用性原则:区域活动的创设,实质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在教育上的投资,我们力求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用。在区域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以物代物,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育功能。

4.特异性原则: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每个班每个幼儿的特异性,创设出适用的、针对性强的、有特色的区域活动形式。

5.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遵循本原则,既要考虑物品的摆放位置,还要考虑心理上对幼儿的影响。6.主动构建原则:人的素质的形成,不是自然积累的,而是有选择的、有结构的主动构建。创设的条件要适时引导、促进幼儿素质的主动建构。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适时投放,将为幼儿的主动构建提供充分的机会、内容和时间,使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达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行为特点,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活动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户外游戏、器械游戏。

(二)研究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语言交流法、行为交流法,鼓励幼儿积极交往的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在游戏中培养尊重他人、乐于谦让与人分享的幼儿。

(三)设定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



(四)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欲望。发挥教师、同伴、家长的榜样作用。

(五)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的与同伴交往、合作。

2.通过游戏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方面有所突破:

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②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选择游戏。

③游戏中角色的分配。

3.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灵活、极富创造性的。4.①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精神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翁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

②教师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③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适时指导,将使教学过程社会化、生活化,使教学交往突破原有教学形式的束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幼儿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2.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区域活动,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

3.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高正确交往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除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各种游戏中,幼儿有着交往的需要,并在游戏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在日常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一种既简单又随意的良好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到只有友好相处,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确保良好关系的建立。

八、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探索幼儿社会交往的策略。

2.观察法: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交往的表现,个体的差异,分析研究要求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3.案例研究法: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情况,找原因。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1.课题组各成员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2.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3.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6--2014年7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课题研究人员:



课题组负责人:李晓梅

课题组成员: 张静怡 董 悦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指导》 北师大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冯晓霞主编; 3.《幼儿教育》 浙江幼儿教育编辑部

2013

上一篇:数据交换系统设计思路下一篇:山区旅游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