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电视发展十篇

2024-08-21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 篇1

1 中国网络电视的发展历程

1.1 网络电视的概念

网络电视的概念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目前学术界将网络电视的概念分为两种,一种是狭义的网络电视概念,是指以计算机为服务载体的网络电视。在网络电视发展初期,基本上网络电视用户都是通过网络公司提供的电脑软件平台,下载软件,然后在电脑上观看,代表有PPstream、PPlive等;广义的网络电视是指以电视机为显示终端,基于宽带网络基础推出的一项以网络视频资源为主的流媒体服务。即以电视机为主体,通过机顶盒+电视机的模式,实现在家用电视上享受宽带增值服务,代表为电信的网络电视(IPTV)。

1.2 中国网络电视的发展历程

最早在中国内地尝试网络电视业务的是微软公司,其在1999年推出了“维纳斯计划”,计划将互联网与传统的有线电视相融合,以便开启电视业务的新时代,但是结果不尽如人意。虽然微软公司的计划失败了,但是中国的网络电视还是发展了起来,特别是在国家大力倡导“三网融合”的政策导向下,中国网络电视蓬勃发展。

现有的网络电视类型有:以暴风影音、PPLive为代表的P2P形式;以电信IPTV业务为代表的电信业代表;还有广电高清电视业务的介入。在各方纷纷推出网络电视业务的情况下,整个行业呈现百花齐放、蓬勃发展的势头。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61亿,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69.1%,比2014年底上升了2.3个百分点。目前全国以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网络电视发展最为领先。

在充分肯定中国网络电视得到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也应看到客观存在着制约网络电视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利益相关者博弈激烈进行;表现形式单一;公众对网络电视的接受程度不高。

2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的制约因素

2.1 利益相关者博弈激烈进行

全球网络电视行业运营商主要分为电信业与广电业两大力量,这两大势力同样影响着我国网络电视业的发展,同时它们作为利益相关者为各自的利益进行着激烈的博弈。客观而言两者拥有的优势不同,电信的优势在于拥有网络硬件优势,广电业拥有节目源优势。目前各方都提倡进行“三网融合”,但是在实际的推进过程中,为了各自的利益也出台了一些制约对方发展的政策。如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要求电视机厂商和商业视频网站只能与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商即各中央级和省级(含部分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合作,嵌入其客户端,不得自建内容发布平台。

2.2 表现形式单一

网络电视有付费收看的原则,而用户付费的原因是产品优质,可以满足用户定制节目的要求。但是我国的网络电视存在着千人一面的问题,很多网络电视的播放内容来源于传统的电视频道,网络电视起到的作用就是资料库的作用,内容的雷同不可避免。

2.3 公众对网络电视的接受程度不高

总体而言中国公众对网络电视的接受程度有限,公众弄不清楚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差别所在,造成这样状况的原因,一是网络电视宣传力度不足,二是使用的流程复杂。

3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政府监管

网络电视的发展主要的推动力应该交给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应该是受法律法规监管的市场,如果没有相应的法规政策做规范,对盗版、视频内容等问题进行合理控制,网络电视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就得不到有效保障。

3.2 促进相关利益方的融合

促进广电方与电信运营商的强强联合是大势所趋,双方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网络电视业的发展。电信运营商的优势是可以为网络电视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传输资源,而广电尽管在内容上占有绝对的先天优势,但在网络技术方面还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

3.3 增加盈利模式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 篇2

本文所讨论的内容,特指电视节目给予受众的相应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理论上说,电视内容和整个文化产业密不可分,电视节目为受众提供的核心服务是围绕内容而扩展出的创造性工作,需要具备信息性、知识性、娱乐性等特质,是电视产业的核心部分,通观整个电视内容产业,其中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内容进行策划、执行、传播、交易,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电视节目,都是电视内容的具体呈现。

电视内容产业是一个创意产业,是对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这也是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整体特征。其研发和创造水平的高低,是电视节目能否诞生和存续的重中之重——创造力的强弱与电视节目的质量成正比,更具有创新性的节目在行业中更有生命力。同时,电视产品依然有丰富性的业内考量,其内容是否丰富,又与整个社会的媒体环境和文化氛围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内容被电视媒体吸纳,国家的宣传政策和媒体管理理念得以调整,中国的电视内容产业的环境也发生了有益的变化,拓展的空间不断拉大,适合电视媒体的表现手段不断被引入,电视从业人员的视野不再聚焦于国内竞争,尤其是进入2010年之后,中国电视高端节目大大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距离。电视节目,从原来的新闻、社教、娱乐,其内容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取得了国内外的良好反应和口碑,如《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奔跑吧兄弟》等。这些节目的成功,都反映出中国电视媒体的学习、研究、制作能力的空前进步,而繁荣的荧屏从侧面反映出政府媒体政策的宽松。

中国电视内容产业依托传统,覆盖着新闻资讯、娱乐综艺、科教等方面内容,在电视节目的类型上,被划分为新闻节目、电视文艺、专题、社教、生活服务类节目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可以明显感受到电视荧屏的变化,电视从一个媒介终端变成了社会生活的参与者。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国电视播出时常不到四万个小时,而在今天,全国电视频道播出总时长已经超过200万小时,各类节目的市场份额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相关数据对比我们发现,在各种节目类型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生活服务类节目,而科教节目增长最小。从整体的播出时长来看,综艺娱乐节目所占比重上升,教育、新闻类节目所占比重下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电视节目的策划研发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改革开放初期,受限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电视内容被限定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之中,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社会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外在世界,社会上重视学习的风气使得当时对电视科教节目有很大的需求。而进入到九十年代之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家政策对媒体采取宽松政策,社会舆论更为豁达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尤为突出和高涨,这一时期,大量的综艺娱乐节目开始出现在电视屏幕之上,如中央电视台的《综艺大观》等。在进入21世纪之后,网络媒体开始兴起,数字电视得以推广和应用,中国电视台完成了专业频道的细分,电视频道的增多,对电视内容的类型起到了催化作用。更大的市场容量,更新的媒体形式,更多的观众需求,都使得电视内容开始扩容。

电视内容产品是整个电视节目生产链条的核心,影响着电视产业的整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电视内容的产生过程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利益,但电视产业是注意力经济,是把受众的注意力转换成经济效益,而节目内容是受众产生注意力的焦点。电视内容产业的另一个特点来自于电视产品的高投入,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演播室、摄像设备、舞美灯光、演职人员工资、策划脚本的使用,都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应该说,电视内容参评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资金密集性加人力密集型产业,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厂。从策划稿到最终呈现,牵扯到整个电台机构的各个工种,是一种独特的流水线作业。

目前,制播分离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而中国电视产业还没有明确实施制播分离的时间表,现阶段,电视内容产业的主体还是各个电视台,因为历史发展的原因,电视台除了拥有丰富的人力物力、技术设备等生产资源之外,还拥有相关的产品播出渠道和完整的盈利体系。电视台是政府的喉舌,是重要的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采编播一条龙的生产方式,虽然存在内部竞争不足、节目质量良莠不齐等方面问题,但由于其便于舆论引导和整体管理,所以将长期存在。依据电视台电视节目的生产模式,电视内容生产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节目中心阶段、栏目化时期、栏目中心时期、和频道中心时期。2000年开始,中国电视台完成了专业频道的分化改造,从节目中心时期过渡到频道中心时期,电视频道成为实质的电视内容制作的主体。这样的变化有效应对了时代的变化,提高了电视节目内容生产的专业化,满足了受众的专业化需求,提高了电视节目制作目标的集中度,在更高的层次上,完成了对媒体盈利市场的划分,给予整个电视媒体产业新的活力。

从英国电视现状思考中国电视发展 篇3

第一部分:英国电视业现状

一、英国最有影响力的电视频道目前,英同公众可以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有500个,包括英语语种和其他语种,在众多的电视道中,在英国最有影响力、收视人群比较多的只是少数。

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出,56%的电视观众在收看BBC1、BBC2、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第四频道CHAN-NEL4、第五频道CHANNEL5,这五个频道是英国本上实力最强、节目质量最优的。

二、英国电视创收现状

从2000年开始,英国ITV的电视广告创收逐年下降,而互联网的广告收入逐年增长。(注:ITV是英国一家商业电视台,主要通过广告创收来盈利)

可以看出,在主要广告商的广告投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投进电视台的广告费下降了,而投进互联刚的广告费增长了。

三、英国电视观众现状

现在,英国的电视观众和中国的电视观众群体几乎相同,英国的电视现状:频道繁多,竟争激烈,电视观众老龄化,并且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不小,电视观众H渐萎缩,尤其是年轻观众,而同电视收入减少。这些和中国当下的电视环境非常类同。英国电视工作者是如何应对的呢?那就是对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大胆创新。

第二部分:英国主流电视节目形态

一、综艺节目 《舞林大会》《STRAIGHTLYCOMEDANECE》)是现在英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之一,BBC制作播出,运用明星+舞伴的形式,内容不再是简单地展示舞蹈,而是涉及爱睛、两性、故事等,BBC把这个舞蹈节日形态推向了全世界。在英围ITV的《冰上之舞》(明星在冰上跳舞)等和《STRAIGHTLYCOMEDANECE》这些舞蹈类节日占据周末的主要的黄金档,让舞蹈成了英国用末最火的综艺节目。

二、真人秀节目 《老大哥》是”创了真人秀历史的电视节日,将一群人关在一个屋子里,窥视他们每天的牛活,然后不断淘汰。用真实的记录手法,通过特定的游戏规则,来展现人性最真实的一面,这就是真人秀最大的魅力。节日特有的纪实肚、冲突性、游戏性,让很多观众耳目一新,也成了现在电视节日的一个潮流。

三、纪录片 纪录片是现在英同电视节日的一个重要类型,观察型纪录片和参与型的纪录片是英国纪录片的主流。主要通过选择典型人物,长时问跟踪记录,达到触动心灵的效果。例如:《两藏年》,华人导演孙书云通过对西藏几位典型人物的一年的生活记录,来展现西臧现状,该纪录片在BBC播出后大获成功。

四、肥皂剧 英国肥皂剧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长寿,动辄播放四五十年,ITV有40多年历史的肥皂剧《加冕街》,威尔士1974年+l=播的肥电剧《POBOL Y CWM》,BBC有20年历史的肥皂剧《乐伦敦人》、《救死扶伤》。这些剧的内容,基小都是普通百姓生活的喜怒哀乐,有邻居间的勾心斗角和诚心互动,有情侣间的尔虞我诈和心心相印,有亲子的冲突,有友谊的挑战,有激情,当然也有日常生活中的平淡。

五、“多元素”融合类节目 现任英同的电视节日,各种电视节目形态开始出现融合。往往在一个节目中,把不同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以吸收更多的观众群体,例如:美食+竞技+真人秀、美食+剧情、时尚+真人秀秀+服务信息等。

除了对电视节目进行创新,还有就是顺势而为,转变传播思路。

第三部分:英国电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

一、BBC iPlayer的成功 BBC是英同电视业运用新媒体的成功典范,BBC网站可下载播放终端iPlayer,实时收看、收听或下载过去一周的广播电视节日,每月iPlayer下载节日近2亿次。BBCiPlayer的成功,因为BBC深知,它做的是传播内容,而不仅仅是电视。新闻源头开始,BBC每个出去采访的记者,都要拿回三个不同形态的新闻稿件——带图片的网络稿件、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他们已经把新媒体内容的传播视作电视工作者工作内容的一部分!这应该就是BBC对新媒体的真认识认——新媒体不是电视自对手,它只是另一个传播形式而已。

二、日常节目与新媒体的融合共生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英国的电视节目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尝试,把传统电视节和新媒体进行有机的融合。例如:在《GTAcademy》这档赛车真人秀节目中,他们的选手是从网络赛车游戏中比赛产生的,然后这些获胜者参加后来的赛车真人秀节目。而这个节目的收入主要是汽车广告和游戏广告,既有新媒体的网络广告也有电视广告。

第四部分:英国专业化付费节目异军突起

在英国,付费电视市场逐步扩大!看两个细分专业统计数剧:

可以看出,付费电视在电视的收入中是逐年增加的.一直到现在这个数字还在增长。

可以看出米,白色条状占的比列越米越大,说旧看BBC1、BBC2、ITV、C4、c5这些免费的、大众化电视频道的观众越来越少,看其他频道的观众越来越多,这些人都流向何方呢?——专业频道和付费电视!付费电视存国外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窄众化的电视节目,比如:高端时尚节日、服装搭配、生活类的投资理财等都是付费节目。这类节目制作精良,收入也不错,因为他们有有线电视费的收入,有高端广告商青睐!存国内,这类的节目基本在免费频道播出,节目要靠高收视率才能拉到广告,那就逼着这样的窄众节日走大众化路线,这样做卅的节甘,往往专业人士觉得不专业,普通百姓觉得离自己太远,广告商觉得收视率小好也小想投入广告。

第五部分:英国电视创新力探究

英曰电视节目创意新颖的深层原因到底是什么?下面一组数字,告诉了答案:2012年,英国其约30亿英英镑用于向独立制片方买节目,独立制片方约赢利10亿英镑。BBC25%,ITV60%,CHANNEL4全部节目为购买。

一、法律的强制力 BBC没有任何的商业广告收入,它的资金保障是电视执照费,所有有电视机的家庭都要支付电视执照费,一机一付,BBC是小缺钱的,在这种模式下、,BBC也曾经制作山人量的垃圾节日。为了保障公众的收视利益,开始任英同电视行业广泛推行制播分离。制播分离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丁英国,原意是指电视播出机构将部分节目委托给独立制片人或独立制片公司来制作。1990年英国颁布的广播法要求所有第三频道、第四频道、第五频道的持照人,每年使用委托独立制片人的节目数量不少于播出总量的25%。存后期运行中,英国又颁布法律,使得独立制作公司在售卖节日后依然拥有版权,较好地保护了独、立制作公司任商业上的发展。

二、电视商业竞争的内在压力 在英国,电视台之问的竞争表面风平浪静,实质波澜壮阔,BBC、ITV、CHANNEL4、SKY这此主流频道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吸引受众,数字付费电视已经增至400多频道。在这种巨大的竞争压力之下,促使英国电视产业对于节目创意、市场调研、受众细分、资金管理分配以及后期市场360度仝方位开发的运作体系。这些因素都不断促进英国电视产业的发展活力。

第六部分:关于中国电视发展的思考

一、创新能力需要创新制度保驾护航 一档有影响力的节目的诞生,节目创意何其重要,而节日创意的源泉就是创新能力!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叫好又叫座的电视节目,都是直接购买国外的版权,本土自主研发的创意节日非常少,归根到底究其原冈,是因为良性向完备的创新制度没有建立。持续而优秀的创意,需要创新制度的保驾护航。

二、精细化节目分类让节目各得其所 细分播出平台,细分节目样态,细分收视人群,这些应该是日前中国电视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把恰当的节日,放置在恰当的平台播放。考核节日指标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收视率。让大众化节目在公共播出平台占主角,让有需求却比较窄众的专业节日走高品质、专业性强的付费电视路子,应该会更受高端广告商的青睐。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趋势分析 篇4

一、2009 年 IPTV 行业发展形势

2008 年,中国 IPTV 市场实现了用户数的飞速增长,同比增长率达到 100%,同时也拉动了 IPTV 设备市场的增长。在免费和捆绑套餐的营销推动下,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区 IPTV 用户数已初具规模,然而,电信运营商在 IPTV 方面仍然盈利艰难。全球经济环境恶化、金融危机来袭的 2009 年,在 IPTV 推广方面的资金与资源的持续投入将迎接考验。

政策环境有望迎来进一步突破

2008 年 1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出台。然而,由于缺乏后续的具体法令、措施、条例,在 IPTV 的近期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

2009 年,“三网融合”的时机正在走向成熟。随着中国大部制改革的推行,“三网融合”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实现稳步发展。解决制约“三网融合”的标准化、市场准入等问题,与“三网融合”相关的具体政策将进一步出台,政策环境有望迎来进一步的突破。

市场运营从粗放推广到精细营销

2008 年,中国电信在 IPTV 方面的发力,引领了整个 IPTV市场的成长。上海电信在“IPTV 欢乐体验”的免费促销推动下,用户数一路飙升,到 2008 年底,用户数达到 70 万。浙江、福建、江苏、广东等地区的推广方式与上海电信基本一致。随着用户规模的形成,电信运营商的推广将不仅仅停留在免费和低价促销阶段。对于用户消费行为、使用习惯等细节的研究将有助于电信运营商进一步了解用户需求与期望,从而面向不同细分用户群体有针对性进行营销,IPTV 将进入精细化营销时代。

业务内容进一步体现差异化优势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为 IPTV 的发展提供了展示平台,用户对 IPTV 业务的认知度不断提高,IPTV 的回放、点播等差异化功能的美誉度不断提高。2009 年,用户数量的不断增长将吸引更多的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进入 IPTV 领域,开发更具特色的音乐、影视、游戏、公共服务等节目内容。IPTV 与数字电视的竞争将着重强调产品内容与功能的差异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行业应用向纵深化发展

中国 IPTV 市场在短期内难以实现用户数的井喷增长,以 UT 斯达康、中兴通讯、华为为代表的设备商在 IPTV 系统设备方面的研发不断深入,基于 IPTV 的业务功能,不断开发出面向行业用户的应用内容。UT 斯达康将注意力转向视频监控市场,辽宁本溪平安城市视频监控项目揭开了 UT 斯达康的转型序幕。中兴通讯推出“网络视讯”系统,融合了视频监控、会议电视直播、可视通信、广告投放等多种业务形式,向家庭用户、中小企业、行业客户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在江苏为企业用户提供视频监控、在湖北支持党员教育、在重庆提供包括全球眼、IPTV 在内的统一视讯的综合应用。2009 年,IPTV 的行业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以行业应用为市场突破口,加速区域布局,从而拉动当地公众用户市场的增长。

二、中国 IPTV 的发展趋势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面临的长期任务。我国广播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等原本不同的网络设施产业正加快从分立走向融合的步伐。在此背景下,我国包括 IPTV 在内的三网融合性业务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IPTV 竞争优势来源于其个性化、人性化的电视节目内容和互动形式。随着应用的不断普及、市场规模的扩大,IPTV 市场将吸引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和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进入,他们将为内容的创新、业务模式的探索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随着 TD-SCDMA 的大规模商用和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

成,3G 已经走入大众市场。从用户角度来看,3G 终端可以成为 IPTV 用户终端的有效延伸。借助于 3G 终端个性化,IPTV 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将会得到极大释放。

随着新一轮电信重组的完成,运营商不同的发展战略对 IPTV 的发展将形成不同的影响。但是,对于三大全业务电信运营商来讲,IPTV 都会是其业务组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已经获得 IPTV 牌照的 5 家运营商已经借助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始发力 IPTV;而广电运营商通过数字电视双向改造和互动化也在推进向数字新媒体转型。

产业共赢是 IPTV 和数字电视融合发展的必由之路。IPTV 的媒体属性要求 IPTV运营商以市场为基础,以网络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积极与媒体、娱乐、信息内容服务合作。IPTV 业务运营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接入带宽上,而是在内容上,这是电信的弱项。因此,要满足市场需要就必须发挥 IPTV 与数字电视的功能互补性。除功能互补之外,还表现在覆盖区域的互补上。在那些有线电视不能覆盖的地区,IPTV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IPTV 是下一代网络(NGN)中最重要的业务之一,也是未来数字家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业务形态。电信网、互联网、有线电视网三网融合已成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发展要求电视机终端和 PC 终端都可以同时连接互联网和有线电视网,在接入互联网的同时能够接收数字电视广播。多种接入方式并存保证了能够以最优的方式提供单播、组播、广播和双向交互业务,满足数字新媒体的需求。在这样的趋势下,电信与广电产业价值链的融合也必然随之而实现。

三、IPTV 四大增值业务发展预测

国内广电与电信分立的现状决定了电信运营商开展 IPTV 业务不能只依靠基本的视频服务,只有充分发挥 IPTV 的交互特性,才能实现 IPTV 与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的差异化竞争。目前 IPTV 运营商已经总结出一套 IPTV 增值业务的发展规划,信息类、游戏类、通信类和交易类增值业务成为 IPTV 打开局面的杀手锏。

1、电视投票打开新互动模式

2006 年年底,上海电信 IPTV 除了传统的直播和点播业务外,增加了一种全新的业务模式——通过遥控器参与东方卫视热播节目“舞林大会”的投票。这是国内第一次通过遥控器投票的方式让普通观众参与到真人秀的节目中。

由于投票方式的简洁化,用户参与投票的概率提高了数倍。这也意味着随着 IPTV的推广,这一模式前景惊人。在相同时间段内,拥有 10 万 IPTV 用户的上海和哈尔滨两地共投下 5000 万票,而 2000 万普通电视用户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参与投票的仅有 4万多。可见,与传统手机投票相比,电视投票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

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遥控器直接参与竞猜、问答等活动,此类业务被统称为 IPTV的互动消息服务,它能做到更加个性化的消息互动。

它的技术实现同样并不复杂,只需要头端系统支持消息发布功能,支持字幕广告、文字通知业务功能。结合系统网关,可实现与短信平台的互通,实现互动消息,用户在观看过程中可参与短信竞猜、互动答题等娱乐活动,真正实现家庭娱乐的互动,为用户提供了采用遥控器直接参与各种电视节目的机会。

2、定制广告有的放矢

有人认为 IPTV 最大的特点就是点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节目,避免充斥于传统电视节目的众多广告。IPTV 不会封杀广告,也不会像传统电视一样将广告强压给观众,其特色之一就是有针对性的定制广告功能。

IPTV 的定制广告可以利用链接的方式让观众完全自主地享受更多更好的广告。比如当用户在利用 IPTV 观看节目或玩游戏时,看到主人公的衣着、装饰非常漂亮、有个性,于是按捺不住用鼠标或控制器点击屏幕,画面上出现的不仅是前文所述的节目内容链接,同样会出现广告链接;不仅可以以文字、图片、广告片的形式让用户了解衣服的质量、品牌、价格,而且可以让用户查看同品牌其他衣服的款式、样式、颜色等,甚至链接到该

品牌衣服的时装展会。但是该功能有赖于设备商开发出具有内容链接功能的 IPTV 界面,用户不用返回菜单即可直接点入相关链接。

英国一家名为 Packet Vision 的新公司开发了一种“可寻址的 IPTV 广告”技术。该公司的设备可以根据观众的特征和偏好,将最适合的广告发送给消费者。该设备可以检测观众观看某广告的次数,从而帮助内容提供商更准确的设臵观众的偏好,从而推送他们感兴趣的广告。此外,该设备还具有“(按观看)频次升级”的能力,即限制一个观众观看某个具体广告的次数。对那些已经达到观看限度的观众,内容提供商会适时将其宣传推进到下一阶段。定制广告可能存在的问题是消费者是否愿意提供个人和偏好信息。

3、3D 游戏让 IPTV 走向高端

在大屏幕电视上玩 3G 游戏将成为一种享受。IPTV 目前定位的高端用户也恰好是网游的最大用户群,两者结合市场将会更加广阔。2004 年国家广电总局对游戏类电视节目在模拟电视上的禁播令使得网游转战 IPTV 迫在眉睫。

目前,除了基于 Flash 和 Java Applet 技术实现的机顶盒棋牌类游戏之外,很多设备厂商还采用 G-Cluster 技术,利用 IPTV 增值业务平台的流媒体服务和机顶盒内臵的播放器,在低成本的机顶盒上提供 3D 图形游戏的业务体验。G-Cluster 游戏内容都是由游戏服务器生成的,然后以流的方式传到客户端,客户端接受流、播放流,并将用户操作控制信息反馈到游戏服务器,由服务器作出响应再传回客户端。

但是目前 IPTV 游戏业务仍然缺乏像联众这样的强势 SP 介入,内容还十分有限。机顶盒的成本则是其最大的制约因素,“盛大盒子”的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价格居高不下。

4、IPTV 卡拉 OK 走大众化娱乐路线

在家里拿起麦克风也可以轻松实现卡拉 OK,这是目前 IPTV 已经实现的最具影响力的增值业务之一。目前台湾中华电信已经实现了 IPTV 的卡拉 OK 功能,并且成为其最受欢迎的业务。中华电信会向点播歌曲的用户以每首 0.5 元的价格收取点播费,而其操作的简便程度和音效也可与 KTV 歌厅相媲美。相比于传统的卡拉 OK光盘,IPTV 具有海量片源、共享存储空间、互动性强、音质优良、节省投资等优势。

其实,用 IPTV 系统实现卡拉 OK 功能非常简单,只需要头端系统支持附加的功放、麦克风等功能,机顶盒支持左、右声道输出,遥控器通过左、右声道的切换,从而实现原唱、伴唱的切换。

已开通 IPTV 业务的上海电信对卡拉 OK 功能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并且和几家 SP 进行了合作开发。由于网络卡拉 OK 目前已经十分流行,这种类似的平台开发也不会十分困难。由于 IPTV 用户使用的是遥控器而非电脑键盘,相对于利用 PC进行点歌输入,语音点播更为便捷。从技术角度上讲,将现有网络卡拉 OK 资源转移到 IPTV 上已不存在问题。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战略 篇5

1.1 美国

大家都知道, 美国的数字电视应该是全世界做得最早的。熟悉数字电视发展历史的都知道, 数字电视最早是从地面数字电视开始的, 所以当时我们就以为, 美国的地面数字电视普及是最顺利的, 但实际情况是它几次推迟关闭模拟电视的时间, 本来是2006年关闭, 现在推迟到了2009年。我们从美国地面数字电视推进的历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将来数字化以后, 剩下的700兆以上的频段, 有可能会用于别的用途, 关于这个频段的应用, 将来是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 它有这种潜力, 这是美国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还有一点, 美国通过2006年立法规定, 大屏幕的电视机必须要内置数字电视的解码器, 这也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我国也需要这种规定, 就是要在大屏幕的电视机上面加装地面数字的接收机, 这对于推广地面数字电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 美国政府为2000万个家庭补贴提供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 发放补贴约15亿美元。这对将来我国推广地面数字电视来说, 也是可以借鉴的一种措施。

1.2 英国和法国

英国和法国给我们主要的启示是免费节目和付费节目。在中国, 地面数字电视免费的节目是纯公益性的节目。英国和法国曾经也做过免费的节目、付费的节目, 而且是在免费的节目上面来推动付费的节目, 有一定成功的经验。所以, 在中国地面数字电视过渡到一定阶段的时候, 也可以讨论是否需要有一些付费的地面数字电视的业务。

1.3 意大利

意大利主要是付费节目做的比较成功, 因为意大利可以提供按次付费的重要的足球联赛实况比赛。

1.4 德国

德国的地面数字电视转换是分阶段、分区域来进行的, 比如说在柏林, 先完成数字化, 再把模拟的电视关闭。这为我们在数字电视发展战略上提供借鉴, 未来关闭模拟电视时, 我们可以分区域来关闭。

1.5 西班牙

西班牙的地面数字电视也推进得很顺利, 现在主要是免费的模式。

1.6 瑞典

瑞典付费和免费的节目都有, 但它坚持的主流是收费的模式, 它也有自身的特点, 值得我们吸取经验。

1.7 日本

日本的地面数字电视是很有特点的, 大家知道日本所用的标准是ISDB, 是把声音广播和电视统一地来进行考虑的。日本也进行了很周密的频率的规划, 首先用大功率的数字化, 然后再逐步地用小功率来进行补点, 比如说先覆盖70%, 再覆盖90%, 越往后增加的小功率的发射机越多, 时间越长, 所以有一个很详细的计划。日本计划2011年在全国停播模拟电视。

1.8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频段数字化后, 频段的模拟分配都取消了, 对一些高频段的也做了安排。我们必须从现在就要考虑到将来中国全数字化后整个频段的划分。

1.9 中国香港

香港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香港在楼宇里面有比较完备的共用天线系统。这是我们现在推广地面数字电视进程中一个非常大的困难。即使可以把城市覆盖了, 但实际上居民用家里的电视机接收地面数字电视还是非常困难的。比如说现在我们在家里区域覆盖的信号很强, 但是在家收看数字电视是非常困难的, 因为周围的高楼大厦太多。所以, 将来我们在中国推广地面数字电视的时候, 对大厦内的天线是否还要有相应的一些政策、配套措施, 这也是我们应该吸取的经验。

1.10 小结

第一, 几乎所有的国家, 都把地面数字电视作为一个公益的事业, 免费收看是最主要的手段。无论是卫星与有线是否覆盖, 地面都是必备的手段。

第二, 像英、法地面数字电视付费的模式, 也是值得考虑的方面。包括了意大利、瑞典, 他们都有一些付费的地面数字电视节目。免费收看肯定是主流的方式, 但付费是不是也是可以考虑的呢?大多数的国家对接收机都进行了补贴, 比如美国发放了15亿美元的购物券, 每个家庭都可以用来去买机顶盒或者是带机顶盒的地面数字电视来看。

第三, 在覆盖方面, 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都是采用共用天线系统接收地面数字电视。根据全世界的成功经验来看, 每个国家的地面数字电视都要经过10年左右的时间来转换, 或者是叫做过渡期。中国的国家标准从2006年发布后, 由于国家之大、人口之多, 考虑到地面数字电视的定位等问题, 可以预见, 中国将会花费比10年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过渡。

2 我国地面数字电视现状

第一, 我们有了国外的经验作为参照, 很容易看出我国的现状, 我国的发展规划有待完善。

第二, 目前地面数字电视运行的主体很多, 每个省、每个市承办的主体也不一样。

第三, 有的地区采用商业化的运营模式, 不符合广电总局的政策, 比如说采取一些商业化的收费机制。

第四、地面数字电视城市接收困难, 原有的共用天线系统现为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已失去接收地面无线电视信号的功能。

第五, 由于中国地面数字电视标准2006年才发布, 所以很多的城市包括北京都是用的欧洲DVBT的标准。那么, 现在国内还有一些这样的系统, 如何将它们转变成国家标准?这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 还需要一些商业的成本。

第六, 现在信源的标准争论也比较多, AVS和DRA标准是我国自己的标准, 但目前产业化的程度还有待提高。比如说现在高清的AVS编码器, 还几乎没有或者是很少。目前国内大部分还用的是MEPG-2的系统, 将来如何利用有效的手段促进AVS更快地应用, 也是现在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第七,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明确地强制性的要求大屏幕的电视机, 必须要有地面数字电视接收终端的政策, 还有一些扶持的政策。

第八, 产业扶持政策尚不明确。

第九, 我国标准管理体系下发端和终端分别由广电总局和工信部管理, 统筹考虑不足。

第十, 与有线、卫星、CMMB的关系需明确。

3 中国地面数字电视发展战略建议

第一, 地面数字电视服务的定位。有线电视对我国来说主要是在城市里面, 99%的城市用户都以看有线电视为主。直播卫星现在主要是用于偏远的农村, 大家知道广电总局一直在做村村通。这样的话, 地面数字电视的定位是什么呢?首先, 我们认为它是一种公益服务, 无论是卫星、有线是否覆盖了, 地面数字电视都将是必备的手段。

第二, 地面数字电视的用户会在哪。可能是在有线电视通达不到的乡村居民用户, 还有城乡结合部的一些用户, 这些地方现在据我们的统计和调查, 可能是地面数字电视需求最多的用户群体。

第三, 关于信源标准的一些应用的策略。目前北京用的是MPEG-2标准, 高清是播了1套节目, 标清是播了6套节目, 如果把这个MPEG-2标准的码率降低一点, 可以在一个信道里面播2套高清和6套标清节目。

第四, 频率规划策略。我们已经在300多个地市开了几次协调会, 每个地级市给他们分配了频道。

第五, 节目的政策。模数同播很好理解, 现在要把模拟和数字同播, 以便以后对模拟关闭好管理。高标清同播, 是在一个频道内同时播出高、报清电视节目。但是我们希望县级可以在一个地级市有一个频段, 把县级的节目做在里面就可以了。

第六, 关于经济和产业政策方面的建议。根据美国的经验, 只要家里主要是以地面数字电视来收看的话, 就可以拿到政府的补贴。将来中国数字电视的用户, 如果按照2亿的话, 就需要国家补贴600亿, 这需要一些政策方面的扶持。

中国互联网电视发展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互联网电视,运营模式,发展

0 引言

随着新媒体的全面融入, 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以及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 如何与互联网更好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成为当下重要的话题。

互联网电视是电视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因此既具备传统电视直观性强、信息传达丰富等特点, 又具备网络交互性、多元化、内容海量的特性, 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随着我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推进, 及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迅猛增长, 中国互联网电视蓬勃发展, 一场“客厅革命”正在悄然兴起。

1 中国互联网电视发展概况

在国际上, 通过公共互联网直接向电视传输IP视频并和其他互联网应用融合的服务被称为互联网电视 (OTT TV) , 其接收终端一般为互联网电视一体机, 或机顶盒+电视机。而在我国, 互联网电视是指通过公共互联网面向电视机传输的由国有广播电视机构提供视频内容的可控可管服务。[1]

我国自1998年便陆续出现一些“电视机上网”的尝试。先是1998年微软向中国消费者提供一种廉价个人电脑替代品的“维纳斯”计划;接着是2004年盛大的“盒子”战略, 它试图将电视升级为网络终端, 但最终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2007年TCL与英特尔、腾讯合作推出中国首台智能交互电视——i TQQ电视, 标志着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商开始融合。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 行业政策环境也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逐步宽松的变迁。1999年9月17日, 国办发[1999]82号文件的出台, “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电业务, 广电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 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2010年,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两大文件, 对互联网电视采取“集成业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 分别颁发内容服务和集成业务两类牌照, 内容服务商提供节目资源, 集成服务提供商建立平台。但是到了2011年末, 国家广电总局出台《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理要求》, 广电总局决定改变以往通过叫停规范互联网机顶盒的“单纯监管”方式, 转而以“鼓励运营”引导互联网电视产业的发展。[2]

2013年被称为我国互联网电视发展元年, 整个互联网产业在宽带中国和三网融合的战略下, 发展势头猛进, 网络用户持续增长。目前互联网电视在中国覆盖用户数已超过5000万, 根据《2014年中国互联网电视行业研究报告》显示, 2014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终端销售量达3312万台, 市场渗透率达72.3%。按照我国原国家广电总局制定的《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时间表》, 我国将于2015年完成模拟电视整体转换, 届时将停止播出模拟信号的电视节目, 全面实现数字电视信号播出。这意味着2015年中国将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时代。

互联网电视已然呈现出爆发性增长的态势, 尤其在2014年世界杯期间, 互联网电视以其随时点播的优越性, 借助赛事实现销售额井喷。新的媒介催生了全新的传播生态, 构建起全新的市场格局。

2 我国互联网电视主流模式

目前, 我国互联网电视产业链上的内容供应商、集成播控平台、渠道供应商和终端制造商都在力图成为运营平台的主体, 加紧实现战略转型, 出现了相互竞争与跨界合作的局面, 抢占风口的新模式不断涌现。

2.1“电视机生产商+运营商”合作模式

目前国内互联网电视对播出平台及内容来源的集成有着严格要求, 一台电视机只能植入一家集成商的客户端, 并且必须由获得OTT TV播控业务牌照的集成服务商提供, 而一般家电厂家不得涉足播控平台。当前我国互联网电视牌照有7张, 分别是CNTV、百视通、华数、南方传媒、湖南广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七家互联网集成播控牌照方均成立了实体公司, 授权其进行可经营性资源的开发和运营。

因此, 电视机生产商想进军互联网电视领域, 必须与运营商合作, 这也成为最典型的模式。例如, TCL与华数, 夏普与百视通合作等, 传统的电视厂家已不再仅仅局限于“终端制造者”的角色, 通过这种合作, 建立诸如应用商店及电子商务的业务模式, 实现终端商以自身为主导的互联网电视平台。

2.2“电视机生产商+互联网企业”合作模式

彩电业与互联网业深度融合之势必不可挡。2013年7月, 阿里巴巴发布智能TV操作系统, 并希望联合彩电行业共同构建智能TV生态联盟;9月, 创维与阿里巴巴共同推出内置“阿里OS系统”的“酷开TV”。同月, TCL与爱奇艺联合推出互联网电视“TV+”, TCL负责终端电视机制造, 爱奇艺负责云端内容;同年10月, 创维联手爱奇艺推出超清盒子, 将目标指向存量市场。电视机生产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 一方面使得电视终端能够通过新的电商渠道出货, 降低对原有渠道的依赖, 集成更多的电子商务及网络支付功能;另一方面使互联网企业将电商搭载到客厅屏幕媒介上, 获得更多的广告收益。

2.3 以乐视为代表的“内容+平台+应用+终端”垂直整合模式

2013年5月7日, 乐视网正式发布其自有品牌互联网电视——乐视TV·超级电视, 该电视搭载乐视网Letv UI系统和应用市场, 拥有90000集电视剧、5000部电影的网络版权, 垂直整合了一云多屏的视频及大屏产业链的完整生态系统, 形成了乐视在内容全覆盖上的核心竞争力。乐视也成为全球首家正式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以乐视为代表的内容供应商, 已经摈弃单一的内容分发业务, 打造出垂直化的产业链条, 构建“内容+平台+应用+终端”的四大核心路径。[3]

对于内容供应商而言, 借助自身丰富的内容资源, 逐步进军电视终端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与传统电视相比, 内容供应商打造的电视终端不再依赖于硬件盈利, 而是拥有多重盈利模式, 包括硬件收入、付费内容收入、广告收入及应用分成收入等, 通过自有品牌电商销售的模式省去营销成本、渠道成本和不合理的品牌溢价, 全流程直达用户, 这使得其定价更为灵活, 加上自有的海量用户, 优势大大凸显。

2.4 电视台独立运营模式

芒果TV是该模式的典型代表, 它是湖南卫视新媒体金鹰网旗下的网络电视台。2011年, 湖南广电获第五张全国互联网电视牌照, 国家广电允许其开展互联网电视集成服务和内容服务双业务。湖南卫视作为第一省级卫视, 拥有相当丰富的综艺节目及独播电视剧资源, 借助牌照便利和内容优势, 湖南电视台开始独立运作互联网电视。

2013年4月, 湖南卫视、华为终端及京东商城三方联合推出一款高清互联网电视播放器——芒果派M210。2014年8月, 芒果TV携手TCL推出“TCL芒果TV+”双品牌互联网电视机, 这是国内互联网电视牌照方与终端商合作推出的第一款联名电视机。芒果互联网电视是湖南卫视出品节目的唯一互联网电视播出平台, 从牌照商、内容商进入终端和渠道, 成为中国版的HULU。

3 互联网电视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年, 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进入到一个转型接轨的重要时期, 产业链条协同发展, 上游的内容供应商, 中游的集成播控平台, 下游的渠道供应商和终端制造商将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 积极寻求战略合作伙伴;用户体验多维升级, 高清晰度解码和显示正成为三网融合时代终端设备的基本能力, 用户体验从标清走向高清;同时, 客厅终端与移动终端开始实现台网联动。回顾我国互联网电视发展简史, 结合前文介绍的运营模式, 本文总结了互联网电视发展的核心思维, 引“它山之石”, 以期能为现实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3.1 内容和用户体验专业化建设是互联网电视发展的核心

互联网电视之所以能够吸引大量用户回归客厅,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依托其海量的云端内容, 用户经历了从传统电视时代被动地接受信息到互联网电视时代自由点播任意节目的转变, 消费者主导权大大增强。以海量内容为基础, 借助信息技术, 使细分客户群并为之提供精准化、定制化服务有了可能。比如Netflix的《纸牌屋》就是一部基于庞大用户收看习惯和偏好进行数据挖掘所生产出来的作品, 使数据成为生产力, 为国内诸多自制剧制作提供参考。

除了内容本身, 用户的使用体验也在互联网电视服务中占据重要地位, 体验的好坏和品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用户的使用意愿及忠实度。客厅文化之所以得到延续, 就是因为家庭客厅是一个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重要场所, 与个人电脑视频和手机视频相比, 家庭互联网电视更适合家庭成员一起观看节目并沟通感情, 实现家庭文化与情感的重建结合。

3.2 内容与渠道结合是互联网电视双赢的基石

传统电视时代, 内容生产商、播出机构电视台、传输渠道有线网络和广告公司构成了封闭的产业链, 而互联网的发展颠覆了这个生态链, 通信、电视机制造、终端生产商、视频网站纷纷进入电视行业, 产业生态圈开展深度合作。

2014年11月21日, 百视通与东方明珠合并, 成为SMG统一的产业平台和资本平台。作为内容基因的传统媒体, 必须要跨越和整合, 进入渠道建设领域。强势的内容可以帮助渠道产生、激发、吸引流量, 在这种渠道和内容的博弈中, 内容本身也是一种入口, 成为强大的吸引流量的入口。[4]类似的像TCL与爱奇艺、乐视与富士康合作, 这种内容与渠道的有机结合, 已成为互联网电视双赢的基石。

将互联网思维深入互联网电视发展过程, 无论是内容方还是渠道方, 都应把握三网融合的有利时机, 实现各方在用户人群、内容资源、制播能力和渠道建设等资源上的优势互补, 实现乘法效益, 共同完善整个产业链的布局。

参考文献

[1]黄辉.广播电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3.

[2]王传珍.三网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研究[J].广播电视信息, 2012, 10:47-50.

[3]张帆.我国互联网电视SWOT分析——以乐视超级电视为例[J].青年记者, 2014, 9:67-68.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 篇7

开幕式由中央电视台副台长何宗就主持, 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副主任、原科技司司长郭炎生, 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肖武, 湖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巡视员刘训文分别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和湖北省、武汉市广电局致开幕辞。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 杜百川副主任、钱岳林总工、侯自强研究员分别以“未来电视和互联网”、“三网融合”与媒体发展、“互联网电视模式演进——封闭和开放”为题作了3场主题报告。新华社技术局、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武汉市广电局、中广传播集团、广播科学研究院、广播电视规划院、总局设计院、中国传媒大学、萧山电视台湘湖网及网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脉聚源 (北京) 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分别在“传统媒体与视听新媒体”、“三屏融合与三网融合”、“新技术与新应用”专题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会议还组织了主题围绕“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战略”、“三屏融合与全媒体业务”的互动交流。会议内容非常丰富, 与会专家从战略、技术、应用等各个层面对我国“三网融合”和视听新媒体、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化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 对未来电视、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NGB、3D电视、新媒体监管、信息安全、云计算、物联网等进展情况及相关技术问题作了深入探讨。

尼克松访华与中国电视的发展 篇8

电视技术上中美之间的巨大落差

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电视技术处于世界最发达行列。1960年,美国有440个高清电视台和75个超高清电视台,87%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到1965年,美国所有电视网播出的节目均以彩色为主,9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1964年,国际通信卫星组织成立,1965年6月28日,被称为“早起的鸟儿”的国际通信卫星组织一号发射跨大西洋信号,随后,美国和日本之间进行了第一次电视传输。

伴随美国电视技术的进步,电视新闻报道在政治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尼克松在电视报道中饱经失败与成功的波折,深谙电视报道对其政治生命的作用。在其出访中国的随行记者团中,电视媒体记者是最庞大的群体。

美国总统的出访总伴随着强大的记者团,这既是发达的美国信息社会的特点,也是一种需要。美国总统出访期间,每天要举行新闻吹风会,通过卫星传递电视节目,并随时进行电视的现场转播。可在当时,这对中国是极为新鲜的事儿,甚至闻所未闻。

当时中国黑白电视的发展水平、电视的普及率远远落后于美国,彩电研制刚处于起步阶段,电视节目的类型也极为有限。因此,凭中国的电视水平,无法担负尼克松访华活动的电视报道。于是,在基辛格第一次访华后,保障尼克松访华期间实时通讯和电视发送转播的地面卫星站问题成为谈判的重要技术问题,也是在具体层面操作最多的事务。

一场关乎主权问题的谈判

在基辛格第一次秘密访华同周总理的最后一次会谈中,双方确定了将巴黎作为今后秘密的联系渠道,美方提出其驻法武官沃尔特斯将军为美方代表,中方提出我驻法大使黄镇为中方代表。从此,巴黎成为中美关系发展史中的一个秘密联络点,双方代表传递着两国领导人致对方的重要讯息。

尼克松访华是中美两国由长期对抗开始走向和解的重大转变。两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即将举行的首脑会晤。为了保证圆满完成这次历史性的访问,尼克松派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第二次访华前,基辛格几次前往巴黎与黄大使会商尼克松访华日期、会谈议程、新闻报道和安全保卫等问题。随同基辛格来的有后来担任驻华大使的温斯顿·洛德、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将军等。

1971年8月16日,基辛格、沃尔特斯和洛德,在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向中国方面提出了尼克松在华期间的通讯问题和媒体报道安排。9月13日,基辛格与黄镇大使会晤。基辛格提出,尼克松访华期间前往中国的记者人数至少是100到150人,而且技术问题需要提前着手。由于看到黄镇大使对这一数字的迟疑态度,在这次会晤过程中,基辛格没有提出用于通讯和电视传输的卫星地面站问题。

中美两国通过巴黎渠道商定,基辛格一行将于1971年10月20日来华访问。这次基辛格来访的随行人数相当于尼克松总统访问的全部人马,并要乘坐从未在中国领空飞行过的美总统专机来华。商谈的问题,既有重大的政治问题,又涉及复杂的技术问题。

1971年10月20日下午,周恩来总理会见了第二次来访的基辛格一行。当天会谈的技术内容主要是尼克松访华期间的通讯问题,基辛格提出要确保尼克松访华期间可靠、快速、安全的实时通讯。自10月21日起,双方进行分组会谈。周总理同基辛格会谈实质问题。在真诚协商下,双方就用于尼克松通讯和新闻采访、报道、电视转播的通讯技术问题顺利达成协议。

通讯技术问题的讨论是以20日基辛格向中国提交的美国总统出国访问媒体报道各项技术事宜的册子为基础的。在向周恩来总理递交了他们事先准备好的配有图片和文字说明的技术手册之前,基辛格用尽例证向周恩来总理说明卫星通讯技术的必要性和媒体安排人数的最低限度,并反复强调不可因技术问题干扰了这次重大访问。卫星地面站主要解决的是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的电讯沟通问题与新闻报道问题。基辛格对此进行了长篇大论的陈述后,周总理做了简明的总结。

电视转播是美国总统第一次中国之行的必备项目。美方提出要使用通讯卫星进行最快速的报道,但当时中国还没有这种设备。于是,周恩来总理与基辛格进行了反复磋商。出于先前对美国来访人员数字的大幅度删减,周总理同意将美国随同来访人数定为350人,其中包括80名记者。对于卫星地面站的问题,周恩来总理设想了两个解决方式,一是购买的方式,另一个是租用的方式。周总理还提出可否由中国建造通讯卫星站工作室,然后向美国租用他们安置的设备,或是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讯卫星,然后租给美方使用。对此基辛格表示,可能只有他和尼克松明白为什么美国方面可以无偿地提供这些设备,而中国方面却坚持要支付费用。基辛格表示他完全理解并对此非常钦佩,并表示双方要共同商讨出一个租用合同。最后,双方同意由中方购买美国的卫星地面站设备,再租给美方使用。中方在北京和上海,突击建造了几幢小平房,将美方提供的卫星地面站及附属设备由邮电部会同北京电视台的技术人员和翻译协助美方进行了安装。

10月27日,双方确定1972年1月由黑格将军为首,率技术先遣小组访华,为尼克松访华作具体准备。1972年1月3日,基辛格博士的副手——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准将率领先遣小组18人抵京。美方此行主要是为尼克松及其访华的大队人马进行技术安排,即解决访问期间礼宾、安全、住房、电视转播、记者访问等有关的所有技术问题。周恩来召集会议进行研究,原则同意美方提出的通过卫星转播尼克松在华活动实况,决定由中国政府出资买下供美方使用的通讯卫星,然后租给美方使用。周恩来说,在主权问题上,我们一点不能让。美方原来说他们自己带通讯设备,不要我们付费。我们说,这不行,我们是主权国家,我们买过来,租给你们用,你们付费。这样一方面维护了我们的主权,另外我们跟他们使用时总能学到一点技术。尼克松访华的先行官罗恩·沃尔克对当时的情形回忆说,他们帮助中国方面的工作人员了解电视报道的复杂过程。他说:“我们会把一切都写下来,细致到每一时刻的具体安排。我们会画一些图,同时编写现场安排说明。他们把这些图从英文翻译成中文后使用。我们从头到尾指导他们,他们如饥似渴地跟我们学。在电视节目录制方面,他们真的是对我们言听计从,因为他们的电视糟糕透了。我认为在某个时候他们意识到这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只要这次事件发生,那个巨大的卫星转播箱一定会投入使用。这个设备会把本次事件转播到世界各个角落。他们愿意按照我们的建议去做。我认为,这是根本,我相信这是周恩来的安排。”沃尔克没有判断错,如上所述,这正是周总理的安排,这也是当时中国不得不采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摄影师和技术人员的每一个看管员都在努力地想搞懂用于采访的复杂技术。

nlc202309011725

有关尼克松访华期间的卫星通讯和电视媒体的报道安排,中国不仅同意在中国建立卫星地面接收站,转播尼克松访华实况,而且还同意美方增加随访记者,将来访人数由367人增至374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中方决定买下美国卫星地面站全套设备,然后再租借美方使用,并签订了合同,租金607038美元,规定设备安装调试后,经中方批准美方方能使用,按记账办法收费。估计可收回50多万美元,同租金相差不多。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一种交易游戏,但在当时却是非常严肃的主权原则。

拿来主义与中国对外电视门户的打开

从负责尼克松访华电视报道的中国技术工作的人员对“鸟”(美国广播电视将卫星称为“Bird”)有了概念,到本世纪初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美国的落地,中国赶上了世界电视发展的快车。其中,尼克松访华的电视报道给中国的电视发展带来了若干方面的影响:一是让中国的电视工作人员了解到美国先进的卫星电视报道技术,二是引发了中国方面考虑引进国外先进的电视技术取代中国的自主研发,三是打开了中国电视界与美国电视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的业务增长的交往。

1972年1月7日,美国宣布尼克松总统定于2月21日来华访问。尼克松访华摆出庞大阵容:代表团正式代表12人,非正式代表22人,加上后勤、记者和技术人员共391人。这是经过双方多次协商大大压缩了的数字。这次访华的随团记者87人,加上电视、电影等技术人员共160多人。为向美国转播尼克松访华的电视节目,北京电视台代表和“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代表签订了两个合同,即中方租借美方电视转播设备的“租借合同”和“美国电视、广播机构使用北京电视台设备合同”。中方在首都机场附近兴建了“联合制片和播送中心”。1972年1月3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组成70多人的接待组,接待为尼克松访华进行电视转播的美方先遣人员和电视广播技术人员,并协助“美国广播公司”、“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等美国广播电视机构报道尼克松访华的活动。这是首次我国通过国际卫星向世界发送广播电视报道,借用美国的技术力量和新闻报道,向世界介绍中国。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电视工作人员通过亲历这一重大报道事件,切实地看到中国电视媒体与美国电视媒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并因此转变了自我研发的观念,考虑引进技术。在比较优势的原理下,拿来主义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在电视节目制作等方面,尼克松访华也打开了中美两国的交流和中国对外电视门户的打开。

1972年8月至11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视摄影队一行八人来中国访问拍片,拍摄了北京第二机床厂工人刘宝礼一家及故宫等名胜。回国后编辑成题为《故宫》的电视片,在美播放后,反映较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接待的第一个美国大型电视摄影队。期间,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电影摄影队,并接受丁简短的电视采访。1973年9月至11月,由制片人戴维·杰尼率领的“美国广播公司”电视摄影队一行七人在中国上海等地拍片,回美后编成了电视纪录片《人民中国的人民》。

在电视管理层的交往上,1973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董事长和“美国广播公司”董事长等先后来中国访问,同中央广播事业局进行了业务会谈。并且美国三大广播公司联名邀请中国派广播电视代表团访美。1977年美国合众独立电视新闻公司主席和亚洲地区经理访华,希望中国购买该公司的电视新闻。

在电视播制合作方面,1973年中央广播事业局抽调40人组成接待班子,接待随法国总统蓬皮杜访华的法国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并协助他们进行实况转播和节目传送。1975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组成接待小组接待为美国总统福持访华进行电视报道、转播工作的美国广播电视技术人员,并协助他们报道福特访华的活动。

在向外国提供电视节目方面,最典型的事例是周恩来总理的逝世。周恩来总理逝世消息公布后,外交部、邮电部、中央广播事业局分别相继收到英国“全国广播公司”香港分公司、“日本广播协会”、“日本电视网”及“东京广播”等机构的电话、电报,要求通过卫星转播周恩来总理丧事活动的电视片。1976年1月9日,邓小平批复中央广播事业局“关于通过卫星转播周恩来总理丧事电视片的请示”。

这些点点滴滴的事件,为20世纪70年代后中国电视和文化的发展无不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 篇9

第一章:网络视频行业产业环境分析

2005 年以来,中国网络视频行业迅速发展,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网络视频行 业的运营模式逐渐规范和成熟,并探索出顺应市场的发展路径,已经成为媒体行业中最重要 的新兴业态之一。2015-2016 年,网络视频行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宏观政策环境

随着视频网站的媒体影响力不断增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对网络视频行业的监管也日益 严格,这对于提升网络视频行业的竞争力、规范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15-2016 年,影响网络视频行业的政策主要集中如下:

2015 年 7 月,国家版权局下发《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 的通知》,规定在线音乐服务商需在 7 月底前下架所有盗版歌曲。同年 10 月,国家版权局下 发《关于规范网盘服务版权秩序的通知》,要求网盘服务商应主动屏蔽、移除侵权作品,防 止用户违法上传、存储并分享他人作品,严格网盘监管,打击盗版。2016 年 2 月,国家新 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申网络剧的审查要求,同时加强对优秀网络剧的引导,走有中国特色的网 络剧发展之路。版权环境的变化对于塑造国内文化产业的正版市场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网 站自制内容的监管也有利于整个视频网站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16 年 2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 5 号令,发 布《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该《规定》要求,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必须取得《网络出版 服务许可证》,同时对网络出版服务单位实行核验制度。该《规定》明确提出,网络游 戏上网出版前,必须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出版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 后,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必须取得《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图书、音像、电子、报纸、期刊出版单位从事网络出版服务,应当具备确定的从事网络出版 服务的网站域名、智能终端应用程序等出版平台;有确定的网络出版服务范围;有从事网络 出版服务所需的必要的技术设备,相关服务器和存储设备必须存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2016 年 3 月,在 2016 全国电视剧行业年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李京盛 司长、网络司罗建辉司长分别作了讲话,核心要点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加强管理网 剧和网络自制节目”,强调“电视不能播什么,网络也不行”。总局重申对网络剧的审查要 求:

1、网络剧审查实行线上线下统一标准;

2、网站节目审核员需要接受上岗培训考核;

3、自审后播出引发热议的剧目将会进一步由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组织的专家审核团队审核总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8 结,有疑义的还会更进一步审议;

4、24 小时不间断的监看模式;

5、对网络剧制作机构也 有相应管理要求。

2016 年 5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6 号令),于 2016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同时废止 2004 年 7 月 6 日发布的《互联网等信息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39 号令)。6 号令主要是针对 IPTV、专网手机电视以及互联 网电视的监管,而通过 PC、手机、Pad 等终端接收视频网站通过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提供 的流媒体视听服务不在此管理之列,这部分是按照《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56 号 令)进行监管。6 号令管理专网以及通过公网提供的互联网电视服务“定向传播”目前主要 指的就是互联网电视,业界俗称 OTT TV。6 号令的出台,完善了新兴媒体的监管体系,将 对我国视听媒体产业的发展走向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6 月,广电总局公布了新的《互联 网视听节目服务持证机构名单》(截至 2016 年 5 月 31 日),全国有 588 家,较上一份(截至 2014 年 3 月 5 日)发布的数据持证机构减少了 25 家。2016 年 6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旨 在加强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信息服务的规范管理,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保护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2016 年 7 月,国家版权局联合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 布正式启动“剑网 2016”专项行动。“剑网 2016”专项行动的目标是从 7 月开始利用 5 个 月的时间,“突出整治三类作品、重点查处四个平台、规范巩固三个成果”。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剑网”专项行动还创新监管手段,将建立“黑白名单”制度,即在网络文学、APP、网络广告联盟等领域建立重点保护作品“白名单”库,同时公布侵权盗版互联网企业“黑名 单”。旨在通过“黑白名单”制度,树立版权保护典型企业,推进版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2016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 融合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总体目标,力争两年内,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在 局部区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几种基本模式;在“十三五”后期,融合发展取得全局性进 展,建成多个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打造出数家拥有较强实力 的新型媒体集团。

2016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网 络视听节目持证机构参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通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9 知》),明确指出,应符合国家关于外资不得进入网络视听节目服务领域的有关规定,股权变 化应该报备广电总局审批。《通知》提到:《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持证机构参与全 国股份转让系统应向所在地省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新闻出版广电管理部 门审核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审批后,方可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已经在全国中小企 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应按本通知要求重新履行申报审批手续,在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 总局批准之前,不得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交易。

2016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文给 7 大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牌照的申领电视 台,强调根据“181 号文”做好互联网电视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通知中,总局 指出,根据前一阶段的检查来看,各互联网电视集成许可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产品不符合 规定,与相关企业合作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在传播的内容上存在不合法合规的情况出现,因 此要求各大牌照机构就现存问题进行整改,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总局要求各持牌 机构对自身负责集成的各类型互联网电视终端严格把关;不能用 OTT平台变相开展 IPTV 业务,不得擅自开展 IPTV+OTT 业务等。

2016 年 8 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京召开专题座谈会,就网站履行网上信息管理 主体责任提出了八项要求。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的网站要建立总编辑负责制,总编辑要 对新闻信息内容的导向和创作生产传播活动负总责,完善总编辑及核心内容管理人员任职、管理、考核与退出机制;发布信息应当导向正确、事实准确、来源规范、合法合规;提升信 息内容安全技术保障能力,建设新闻发稿审核系统,加强对网络直播、弹幕等新产品、新应 用、新功能上线的安全评估。

2016 年 9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网络直播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 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该《通知》指出,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网络直播的相关单位 和个人需要具备相应的许可证。许可证有两类:一是通过互联网对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活动、事件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颁发 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一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五项;二是 通过互联网对一般社会团体文化活动、体育赛事等组织活动的实况进行视音频直播,应持有 《许可证》且许可项目为第二类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第七项。不符合上述条件的机构及个人,包括开设互联网直播间以个人网络演艺形式开展直播业务但不持有《许可证》的机构,均不 得通过互联网开展上述所列活动、事件的视音频直播服务,也不得利用网络直播平台(直播 间)开办新闻、综艺、体育、访谈、评论等各类视听节目,不得开办视听节目直播频道。未 经批准,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在互联网上使用“电视台”“广播电台”“电台”“TV”等广播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10 电视专有名称开展业务。同时,在开展直播活动前应将相关信息报属地省级以上新闻出版广 电行政部门备案。另外还对直播节目内容,相关弹幕发布,直播活动中涉及的主持人、嘉宾、直播对象等作出具体要求。

2016 年 10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公布 2016 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建设专项 资金扶持项目评审结果的通知》表明,总局将继续引导和鼓励优秀网络视听节目制作播出,不断提升网络视听节目内容品质,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开展优秀内容扶持工 作,并投入内容建设扶持资金推动媒体融合以及网络视听内容品质的提升。2016 年 11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 业促进法(草案)》,从电影创作、摄制、发行与放映等各方面入手,较为全面地对我国电影 产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明确的可操作性的规定,这对于促进我国电影市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 义,也为视频网站及付费用户规模的不断增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经济环境

2015-2016 年,在中国经济整体触底的形势下,互联网产业却以“产业生态”的模式积 极地带动上下游产业链扩张发展。网络广告市场持续侵蚀传统媒体的广告资源,同时网络视 频行业创新运营模式扩大吸金能力。传统媒体的广告预算持续向新媒体转移,网络广告在整 体广告市场中的份额继续扩大。据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综合估算,2016 年中国网络 广告市场规模预计为 2295 亿元,在去年基础上增长 21%,增速仍处于较高水平。从媒体终 端看,广告主营销费用继续向移动端和垂直媒体转移;从广告形式来看,原生广告、内容营 销及创新互动营销等更受广告主青睐。

2016 年,中国在线视频广告市场规模预计为 375 亿,在 2015 年基础上增长了 30.7%。伴随着在线视频广告市场的稳定快速发展,视频企业开始着眼为广告主提供更为丰富、精准 的营销服务,大数据及其他技术类应用,更多的新型广告模式被开发,视频媒体的价值被进 一步挖掘。

截至 2015 年年初,各大视频网站基本完成了从 PC 端向移动端的布局,用户在移动端 的视频使用率已经超过 PC 端,适合移动端的广告传播方式和效果评估模型也都准备就绪,目前移动端广告收入在各大视频网站收入中的占比达到 50%左右。

2012-2016 年中国在线视频市场广告规模

3.社会环境

就整体社会环境而言,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家庭宽带普及带动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增长。2015-2016 年,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国家利好政策的持续出台,以及互联网对 于各个行业的渗透,共同促进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 7.10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1.7%。随着“宽带中国”战略的深化,宽带网络的光纤化改造工作 取得快速进展,中国各地光纤网络覆盖家庭数已超过 50%。

就具体收看载体而言,智能电视、网络盒子等设备的推广为视频网民提供了多样的收看 设备。自 2012 年开始,传统电视厂商、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电视产业,智能电视销量 逐年迅速增长,传统电视市场份额被不断压缩,智能电视在电视市场中的比重不断扩大,据 多家数据研究机构的综合数据显示,2016 年上半年智能电视的渗透率已超过 85%,未来智 能电视用户仍有增长空间。

互联网电视在中国是政策管理下的市场运营产业,整个行业需要按着“181 号文”的要 求规范发展。目前,互联网电视行业产业链中,牌照商、内容提供商、终端设备厂商等各环 节的品牌格局已经初步形成,牌照方和内容方的结合提供了互联网电视最重要的内容价值,加上终端设备方的密切合作,使互联网电视行业的生态价值不断提升。这一切都为网络视听 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4.新技术新业态 在技术环境方面,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开放性,某一项新技术的开发在很短时间内就传遍 全球,中国新兴的互联网媒体都是紧跟甚至领先世界潮流的。2015-2016 年对网络视听行业 影响最大的新技术及新业态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4.1 网络视频新技术

2016 是虚拟现实产业元年,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也可以 称作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为使用 者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上提供一种模拟环境,该模拟环境让使用者如同现实般身历其 境,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当前国内 VR 用户中,超过七成人数使 用 VR 设备观看视频,而使用 VR 设备玩 VR 游戏的用户仅占两成左右,由此可见 VR 行业 中的影视行业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在目前的 VR 影视中,全景内容可划分为:UPGC、影 视剧目、综艺节目、直播等四个大类,目前国内 VR 影视行业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为 UPGC 以及综艺节目。

由 VR 设备带来的观影体验和互动效果的提升,推动互联网视频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 段,国内各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在技术和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应用,希望能够通过从内容生 产到网络分发、内容播放、社交互动等多环节,形成开放、完整的产业链布局,让虚拟现实 真正走进千家万户,人人都能够享受全新观影体验。

4.2 网络直播

2016 年也被誉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实 时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充分融合了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互联网发展趋势,并不是 简单的“电视直播+移动端互动”,而是以社交为基础,满足碎片式、场景化、主题性的互 动需求。2016 年,资本市场对网络直播趋之若鹜,正说明网络直播将是带动网络视频产业 的新契机。相关行业数据显示,2015-2016 年 10 月,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超过 200 家。预计到 2020 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 600 亿,有研究甚至认为 2020 年网络直播及周边 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

网络传输是直播的必备基础条件,未来的大视频和 VR 时代更不能离开网络传输。目前,直播平台相当一部分的成本是花在了宽带上,带宽、网速直接关系到平台的用户体验,在以 直播为代表的互联网应用需求增长的驱动下,全网流量快速增长。长期来看,互联网多媒体 内容需要依赖软件加速,做 CDN(内容分发网络)及网络加速器的公司将长期受益于行业 的整体机会。

4.3 短视频

短视频,是指视频长度以秒计数,主要依托于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快速拍摄和美化编辑,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分享的一种视频形式,它融合了文字、语音和视频,可以更加直观、立 体的满足用户之间展示与分享的诉求。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越来越碎片化,网络用 户对于个性化、垂直化资讯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短视频逐渐兴起于 2013 年。2014 年,美拍、秒拍、微拍等主要的短视频应用确立了各 自在行业内的领先地位。目前,单纯的短视频应用规模相对较小,短视频更多地是作为即时 通信工具、社交媒体的一个基本功能为用户所熟悉并使用。短视频所具有的视觉效果与社交 应用的传播力相互叠加,形成具有身在其中的现实传播效果。

目前,中国短视频应用的热门内容产生主要集中在大 V、明星和网红。未来,短视频应 用的商业价值仍有较大的开发空间。

4.3 移动音频

移动音频电台,则是指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车载音响、可穿戴设备等移动终端作 为载体,通过在线收听、APP 下载等方式,提供语音收听等服务,包括传统电台,音乐电 台,相声评书,综艺娱乐,百科知识,小说,影视原音,广播剧,教育培训,新闻资讯等音 频内容的业务总称。在移动互联网下,则诞生了更丰富、更强大的音频媒体。在传统媒体与 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广播电台的优质音频内容搭上了移动互联网的“快车”。

2010 年 10 月,豆瓣上线,移动音频开始兴起,随后三年内蜻蜓、凤凰、喜马拉雅、多 听、考拉、荔枝等移动音频服务逐步上线,移动音频队伍逐步壮大,整体行业进入稳定期。2014 年-2016 年,喜马拉雅、蜻蜓、荔枝分别完成 C 轮或 D 轮融资,移动音频在新业态发 展中已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喜马拉雅和蜻蜓依靠资本和用户优势,通过版权购买和 PGC 内 容自制率先突围,获得相对领先的地位。

4.4 弹幕网站 弹幕(Barrage),即大量评论以字幕弹出形式同时出现在视频播放过程中的社交模式。弹幕视频系统源自日本弹幕视频分享网站(niconico 动画),国内首先引进为 AcFun(一般 称为 A 站)以及后来的 BiliBlili(哔哩哔哩,一般称为 B 站)。“弹幕”的使用人群多为二 次元爱好者,主要是 90 后,特别集中在 95 后。二次元即二维平面的世界,主要指动画(Animation)、漫画(Comic)、游戏(Game)、轻小说(Novel)构成的平面世界。二次元 文化是指在以 ACGN(动画、漫画、游戏、小说)为主要载体的平面世界中,由二次元群 体所形成的独特价值观与理念。

第二章:网络视频行业规模变化

一、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变化

截至 2016 年 6 月,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 5.14 亿,用户使用率为 72.4%,与 2015 年底相比,用户规模增长了 1000 万人,增速略低于整体网民,用户使用率略有下降。

2008-2013 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都以 14%以上速度稳步增长;2014 年新增网民对网络 视频的使用率在 50%左右,网络视频对新增网民的拉动作用减弱,导致网络视频用户使用 率略有下降;2015 年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网络娱乐产业链展现出巨大的商业价值,用户规 模和增长率均大幅提升,2016 年上半年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在高位基础上持续增长。

2016 年 6 月,手机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 4.40 亿,在 2015 年基础上增长了近4000 万人,使用率为 67.1%,比 2015 年底提升了 1.7 个百分点,网络视频用户持续向手机端转移,手 机视频用户的增长依然是网络视频行业用户规模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从 2012 年开始,网 络视频用户开始大规模向手机端转移,历经四年左右时间,这一转移基本完成,手机网络视 频用户规模增速开始放缓,但仍高于网络视频整体,未来,手机端将是网络视频行业主要用 户、收入来源所在。

2008.12-2016.6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和使用率

二、网络视频与其他互联网应用发展对比

网络娱乐类领域的互联网应用主要包括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网络游戏和网络文学,从 用户使用率来看,五年间网络视频用户的使用率增长较快,其他应用的使用率均保持平稳或 略有下降。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网络娱乐类应用的用户规模会保持平稳,在用户使用深 度、用户付费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010-2015 年,网络音乐一直是用户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这期间数字音乐提供商 不断涌现,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多元化选择,且版权闭环尚未形成,曲库规模庞大,用户可以 免费获取、欣赏高品质音乐。2015 年 11 月,国家版权局发布的《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 停止未经转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正式落地,国内网络音乐版权问题得到明显改善。网 络音乐平台之间开始采用音乐版权转授权的方式进行合作,在保障作品来源合法的同时也实 现了盈利,为未来网络音乐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2010 年到 2016 年期间,网络游戏的用户使用率呈下降趋势,但用户规模一直稳中有升,行业进入稳定发展期。设备移动化、版权正规化、内容影视化成为网络游戏发展的主要趋势。首先,PC 端网游用户不断向移动端流转,未来随着手机端游戏品质的不断提升和玩法的不 断拓展,移动端游戏规模将持续增长。其次,网络游戏版权的正规化进程加快,2016 年 6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移动游戏出版服务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移动游戏 必须经过审批才可以上线。最后,网络游戏作为泛娱乐产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网 络文化娱乐形式加速融合,以网络游戏故事背景为轴心,联动其他多种网络娱乐内容形态协 同发展,进而形成健康的泛娱乐产业生态,将是未来网络游戏厂商的重要发展方向。

2010-2016 年间,网络文学的用户规模也一直处于增长中,用户使用率稳定在 44%左右。经历了 2013-2015 年行业大规模的并购重组,目前网络文学市场已经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市场 格局,移动端成为网络文学平台的核心市场,以网络文学为核心 IP 来源的产业生态逐渐形 成,网络文学市场的版权正规化进程得到持续推动,网络文学正迎来良好的发展前景。

第三章:网络视频行业内容建设

一、网络视频节目生产模式及节目分类

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大致兴起于 2005 年 5,在发展初期,视频节目内容以盗版的影视、综 艺节目和网友自制的 UGC 内容为主。普通用户把拍摄的视频内容上传到在线视频网站进行 观看和分享,构成了在线视频网站的初期内容,也是在线视频网站初创期的原型。全球最大 的视频网站 YouTube 在 2005 年就全面采用了 UGC 模式,国内一批早期的视频网站包括土 豆、优酷等也都模仿 YouTube 模式,靠 UGC 内容异军突起。

2008 年起,国内网络视频版权意识兴起,网络视频产业步入多元化发展时期,UGC 模 式不再被作为主要模式,各大视频网站开始纷纷转战正版视频市场。2011 年,随着视频网 站版权内容的同质化竞争,版权价格不断提升,各大视频网站开始考虑减少版权购买节目数 量,尝试自制节目生产。

2010 年,电信运营商提高传输技术水平,带宽问题得到明显改观,传统影视纷纷拓展 互联网播出渠道,网播节目的在线媒体覆盖人数及用户使用黏性有了大幅提升。2011 年,国内影视版权价格不断攀升,迫于成本压力视频网站开始了网络自制节目的初期探索,制作 了《搜狐大视野》《微言大义》(搜狐出品),《爱 GO 了没》(奇艺出品),《泡芙小姐》(优酷 出品),《乌托邦办公室》(土豆出品)等网络原创节目。2012 年至 2013 年,随着广电总局 53 号文以及行业协会《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审核通则》的出台,网络原创视听节 目的制作与传播逐步进入规范发展轨道,网络节目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2014 年,竞争 激烈的视频网站实行差异化内容发展战略,“网络自制节目”与“网络自制剧”成为主要发 力点,网络剧《午夜计程车》(土豆出品)、《深爱食堂》(新蓝网出品)、《灵魂摆渡》(爱奇 艺出品),网络电影《新年快乐》(风行网出品)、《奔跑的鸭蛋》(中国网络电视台出品),网 络节目《经济百人谈》(中国经济网出品)、《新华微视频》(新华网出品)等成为亮点。2015 年,网络节目在专业性、观赏性、艺术性上提升明显,品牌意识和精品意识增强,从 多维度展示专业化内容制作趋势,节目数量也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制作了如网络剧《最 好的我们》(爱奇艺出品)、《他来了,请闭眼》(搜狐出品),网络电影《老兵》(优酷出品)、《判若云泥》(重庆网络广播电视台出品),网络综艺《明星大侦探》(芒果 TV 出品)、《我 们十五个》(腾讯出品),网络节目《黄河大合唱》(中国网络电视台出品)、《十三五之歌》 5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19(复兴路上工作室出品)等一批受众喜爱的网络节目。

目前,综合各大视频网站的情况看,版权购买依然是最主要的节目内容获取方式,但整 体支出的比例在下降。视频网站开始倚重自制节目或第三方制作团队,网站自制节目在投入 和产出上均呈上升趋势,自制内容朝着精品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截至 2015 年底,主流视 频网站均成立了各自的影视公司,网生出品陆续出现在影片出品方的位置,先网后台的播出 方式也屡见不鲜。2016 年,网络自制剧进入稳步发展期,部分网络热剧实现了台网同步播 出,并跻身热剧行列。

本次调研中,我们结合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会 员单位中主要视频网站的实际情况,从两个维度对中国网络视频节目做了分类:

维度一,主要根据视频网站网络视频节目的生产模式和地域来源,分为网站自制

6、内 地版权购买(电视台及院线作品)和境外版权购买三大类;维度二,主要根据节目类型,分 为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纪录片、娱乐、体育、新闻/资讯、少儿/亲子、音乐、教育、财经、其他等十三个类别。

二、网络视频节目规模与时长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备案情况 2014 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 听节目管理的补充通知》,要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自审自播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 视听节目,应在上网播出前完成节目信息备案和备案号标注工作,旨在进一步完善管理,营 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网络视听节目备案库数据显示,2016 年 1 月 1 日-2016 年 11 月 30 日,视频网站备案的网络剧为 4430 部,共计 16938 集,微电影、网络电影总计 4672 部。

从栏目备案的情况来看,娱乐栏目备案数最多,共计 618 档、6637 期;其次是文艺节 目,共计 318 档、4881 期;财经栏目的备案数量为 94 档、4541 集,排在第三位;科技、教 育类节目相对较少。

2.主要视频网站节目数量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7,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参与调研的五家主要视频网站 上线网站自制/原创节目 5162 部,内地版权购买节目 15941 部,境外版权购买节目 7847 部。在网站内容供给方面,主要视频网站更多地采用购买传统影视版权作品,在网络自制/原创 方面投资的策略是择优而投、宁缺毋滥,对网生内容的购买、播出的态度也更为谨慎。除大 型视频网站外,垂直化、小众的视频平台也是网络原创内容制作和传播的重要途径。

从集数上看,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五家主要视频网站上线网站自制/ 原创节目 90747 集,内地版权购买节目 600771 集,境外版权购买节目 158258 集。内地版权 购买节目,尤其是内地版权购买电视剧,集数通常都比较多,因此在集数上的优势更为明显。

从时长上看,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五家主要视频网站上线网站自制/ 原创节目 10981 小时,内地版权购买节目 211148 小时,境外版权购买节目 64839 小时。网 络原创节目在节目部数、集数上均低于版权购买节目,在时长上与其他两类节目的差距进一 步拉大,精品化、差异化是未来网络原创节目的发展方向。

3.主要视频网站重点节目类型细分规模

(1)剧集

主要视频网站的上报数据显示,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期间,五家主要视 频网站共上线版权购买和自制剧集 4346 部,共计 104614 集,时长总计 82452 小时,其中版 权购买剧集 4190 部,共计 102425 集,时长总计 81530 小时。过去一年内,视频网站自制网 络剧成为吸引用户付费的一大亮点,未来这部分内容也将是主要视频网站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2015.10-2016.9 上线剧集细分规模

(2)综艺节目

2015 年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进军综艺自制领域,制作和播出网络综艺节目。传统影视人 和制作机构也纷纷转型,掘金网络综艺。过去视频网站以采购电视台综艺节目合作为主,如 今网络综艺的内容开始反向输出给电视台,一些电视台甚至开始主动寻求与视频网站联合制 作综艺节目。

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期间,五家主要视频网站共有 2959 部版权综艺节 目上线,总计 155907 期,节目时长近6 万小时。

(3)电影

随着国家政策对文化产业的倾斜,我国电影产业在 2015 年进入了新的高速增长期。电 影产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近年来,互联网与电影的融合成为大势所趋。2014 年-2015 年,优酷、爱奇艺、腾讯先后成立了各自的影视公司,开始布局互联网影业,投资院线电影和互联网电影,孵化 IP 大电影。互联网商业模式与电影产业嫁接,对中国电 影体系的成熟起到重要作用。8包括视频网站自制网络剧、内地版权购买电视剧(包括电视台播放剧目及其他内地生产的版权剧目)、境 外版权购买电视剧。

从主要视频网站上报的数据来看,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期间,五家主要 视频网站上线的电影中,网站自制或投资的网络大电影 99 部,原创电影时长约 192 小时。视频网站上线的电影中,内地版权购买的电影数量略多,为 5956 部,境外版权购买电影的 整体时长略长,为 7716 小时。表 5 2015.10-2016.9 上线电影细分规模 电影 数量(部)节目时长(小时)内地版权购买 5956 6695 境外版权购买 4618 7716 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综合统计

(4)新闻/资讯类节目

五家主要视频网站上线的新闻/资讯类节目主要有三大类:网络原创(包括网友上传和 视频网站采编的信息资讯节目)、国内新闻节目(所有内地电视台的新闻)转播和国际新闻 节目(所有国际电视台的新闻)转播,其中有关国内新闻的节目转播有 678 档,总共 246955 期。

(5)动漫

2015 年 10 月 1 日-2016 年 9 月 30 日期间,五家主要视频网站共上线动漫节目 2408 部,其中境外版权购买的动漫节目 1250 部,内地版权购买节目 885 部,网络站原创动漫节目 273 部;从集数上看,内地、境外版权购买动漫节目的集数分别为 3.7 万集、4 万集;从时长上 看,内地、境外版权购买动漫节目的上线时长分别为 7812、13270 小时。

第四章:网络视频市场格局

一、网络广播电视台发展态势

2015 年 12 月,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发表致辞 指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一步将重点强化三项措施。一是实施“宽带广电”战略,加快推 进广播电视网络双向化、宽带化、智能化建设,加快全国有线网络整合和网络互联互通平台 建设。二是实施“广电+”行动,抓紧推进网络视听业务创新和综合信息业务开发。充分发 挥广播电视基础信息网络的优势,坚持以视听业务为核心,在保障提供好基本广播电视节目 服务的同时,积极发展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互动电视、3D 电视等新业务新业态。三是 积极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基础信息网络平等互联、融合发展,积极指导相关企业双向进 入,丰富信息消费内容、产品和服务,加快促进融合性业务发展,服务企业、惠及社会、造 福人民。

2016 年 3 月,总局副局长田进在 CCBN2016 主题报告会上发表题为《深化媒体融合 推 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的演讲,围绕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融合发展,推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主要谈四个“强化”和四个“着力”。四个“强化”: 即一要强化学习总书记科技 创新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二要强化对当代科技进步和媒体演变趋 势的认识和把握;三要强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的服务意识;四要强化加快广电 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感紧迫感。四个“着力”:即着力实施深度融合战略,打造“新视听”; 着力推动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培育和激发新动能;着力推动科 技创新与应用,让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广电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着力构建适应新视听产业发 展与应用、管理与服务技术体系,带动广电全面转型升级。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国家总体战略指导下,2015-2016 年,各地网络广播电 视台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总体格局变化不大。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用户访问量主要反映电视 台节目对网络用户的吸引程度,数据调研期间在网络广播电视台领域强弱的分界线依然明显,芒果 TV、央视网、新蓝网这三大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用户访问量相较其他网络电视台依然遥 遥领先,位居网络电视台第一阵营。

湖南台自 2014 年 5 月宣布停止向商业视频网站售卖内容版权,所有自有版权内容只在 以芒果 TV 为平台的网络视频、互联网电视、IPTV、手机电视上传播的独播战略,芒果 TV 的品牌影响力开始逐步提升。芒果 TV2016 年发展战略定位在“构建视频生态 2.0”,芒果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4 TV 不仅局限于做电视内容的搬运工,更要将内容+产品+用户+交互等全方位互通互联,将 视频内容和视频前端产品交互融合起来,变成一个全新“产品”,在这一过程中,用户不仅 是视频的点击者、观看者,还是网络互动的参与者,更是视频内容的制作者、导演者。2.0 时代让视频不仅“好看”还要更“好玩”。本《报告》数据统计的结果显示,芒果 TV 总访 问量排在所有网络广播电视台的首位,且与其他网络广播电视台拉开较大差距。

2016 年年初,央视网全面改版升级,突出“平台化、智媒体、新主流”,聚焦主题主线 宣传,全力打造“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改版后,央视网用户增量显著,进一步提升央视新 媒体传播能力和水平。央视网一方面利用自身国家主流媒体的优势,探索重大宣传报告台网 同频共振,以春晚等现象级节目为引领,实现内容、频道、平台的“三个打通”,凸显媒体 融合的传播效应,另一方面运用虚拟现实、无人机、移动直播等视听新技术,创新主题主线 宣传报告,建设“融媒体云平台”,推动实现内容与平台的有机融合。这一系列举措在吸引 线上用户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用户总访问量排在网络广播电视台第一阵营。

新蓝网依托浙江广电集团雄厚的内容、技术、人才资源背景,追求“高起点、大手笔、全互动、新业态”的发展目标,秉承“全球视野、兼容开放”的媒体理念,坚持“服务社会、推动进步”的立网宗旨,“重内容,重特色,重传播,重人才”,立足“民生、娱乐、互动” 三大主题,产品涵盖全方位的新闻资讯、影视作品、娱乐互动、名播名博、游戏动漫、深度 访谈、新锐时评、财经产品、应用服务、分享社区等,充分满足网上人群浏览、表达、交流、分享、娱乐、理财等多元化、个性化诉求,用户访问量仅次于芒果 TV、央视网,排在网络 广播电视台的第三位,同处第一阵营之列。

其次,山东网络广播电台(齐鲁网)、安徽网络电视台、江苏网络广播电视台(荔枝网)、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跻身网络广播电视台总访问量 第二阵营。

二、商业视频网站市场格局

2015-2016 年,网络视频行业依旧未能摆脱对资本和流量的诉求,马太效应愈发凸显。无论在电脑端还是在移动端,行业的角逐主要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之间展开,乐视视 频、搜狐视频、暴风影音、聚力传媒或有独家内容资源、或占据应用工具、多终端优势,亦 有较好的市场表现;凤凰视频、酷六网、风行网、响巢看看等视频网站偏垂直类,用户相对 小众。2015-2016 年,从电脑端看,爱奇艺在版权购买上获粉丝热捧,拉动付费会员数量迅速 上涨,同时自制剧收获了良好口碑,热门网络综艺节目也有不俗表现,引发了视频网民对爱 奇艺的持续关注;在优酷的大开放平台下,优酷一方面升级 UGC、强化自频道,增加更多 的垂直化内容和自媒体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超级大综艺、超级网剧等大制作,以及收购方阿 里在内容投资、家庭娱乐、数据分享、视频电商等方面的联动,在各方面都有不俗表现;腾 讯视频一方面在版权内容方面实现规模化覆盖,另一方面抢占更多顶级 IP 资源,并与国际 一线内容资源品牌建立独家合作,形成亮点及差异化,为用户奉献“视全视美”的视听盛宴 体验。这三家视频网站的整体用户规模居行业前列,处于第一梯队。

乐视视频、搜狐视频、暴风影音、聚力传媒等综合视频网站的整体用户规模相对于第一 梯队略低,处于网络视频行业第二梯队;凤凰视频、酷六网、风行网、响巢看看等视频网站 第一阵营: 芒果TV、央视网、新蓝网 第二阵营: 齐鲁网、安徽网络电视台、荔 枝网、北京网络广播电视台、上海广播电视台、城市联合网 络电视台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26 处于第三梯队。

2016 年商业视频网站整体格局 从移动视频方面看,以手机 APP 为主构成移动视频收看节目的主要渠道。与 PC 端的 使用行为不同,在手机端,因为手机内存容量的限制,用户通常会安装 1-2 个视频类的 APP,有想看的视频节目时,会在现有的 APP 里搜索。如果是独播节目,现有的 APP 里找不到时,50%的用户不会“为了某部剧或者节目而新装一个 APP”,另外 22.8%的用户虽然会因为某 部剧或者节目而新装 APP,但看完之后会立即卸载,只有 27.2%的用户会新装 APP,同时看 完这部剧之后还会继续使用这个 APP。因此,用户对视频类 APP 的安装和使用较为集中,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这三个 APP 的安装、使用率相对较高,处于第一梯队;乐视、搜 狐视频处于第二梯队;聚力传媒、暴风影音、百度影音、360 影视大全、凤凰视频、风行网、酷六网、响巢看看等 APP 应用处于第三梯队。

第五章:网络视频用户消费行为

一、网络视频行业用户画像

1.性别结构

2016 年 6 月 CNNIC 第 38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的结果显示,网络视频用 户占整体网民的 72.4%,视频网民的性别构成与整体网民相当,男女比例为 53.1:46.9,男性 占比比女性高出 6.2 个百分点。

2.年龄结构

从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网络视频用户相对年轻化,年龄在 29 岁以下的用户占比为 57.4%,比整体网民高出 3.9 个百分点,40 岁以上用户占比相比较小。

3.学历结构

从学历结构来看,网络视频用户学历相对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用户占 23.3%,比整体 网民高出 2.9 个百分点,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用户占 13.7%,比整体网民高出 2.2 个百分点。

4.职业结构

从职业结构来看,与整体网民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中,在校学生相对较多,农民、退休 人员相对较少;学生、个体户/自由职业者、企业/公司一般职员是视频网民的主要职业构成。

5.收入结构 从收入结构来看,网络视频用户收入相对较高,月收入 3000 元以上的用户占 45.2%,比整体网民高出 2.2 个百分点。

二、网络视频用户节目内容偏好

1.用户对不同网络视频节目的偏好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网络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是电影,81.1%的用户经常在视频 网站上看电影,其次是内地电视剧、综艺、新闻资讯节目,60%以上的用户经常在视频网站 上收看这些类型的节目。据主要视频网站用户调研数据分析,电影、内地电视剧、综艺、新 闻资讯节目数量和时长均占整体的 70%左右。

8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 440.69 亿元,比 2014 年增长 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增幅。大型互联网企业直接参与电影 创作生产,视频网站更是成为电影观看的重要平台,81.1%的网络视频用户过去半年内经常 在视频网站看电影。

电影作为网络视频用户最经常收看的节目类型,不同人群的喜好也略有差异:男性、高 中及以上学历、39 岁以下年轻用户在视频网站上收看电影的比例显著较高,视频网站的大 电影制作、电影宣传以及广告投放可更多地考虑这部分人群的喜好,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部门统计,2015 年全年全国共计生产完成并获得发行许 可的电视剧剧目共计 394 部,较 2014 年的 429 部有一定下降,但是集数却由 15983 集 上升至 16540 集,单部剧时长在增加。国产电视剧长期存在供过于求的情况,近年电视剧 产量逐年下降也是行业逐步去库存的表现。

内地电视剧作为各大视频网站数量最大、播放次数最多的节目类型,72.6%的用户经常 收看,用户喜好度仅次于电影,排在第二位。内地电视剧的受众人群与电影有显著差异,女 性、初高中学历、19 岁以下、30-39 岁用户群体对内地电视剧的收看比例明显较高。

随着视频网站自制能力的增强,综艺节目成为各大视频网站自制的主要节目类型,也是 各视频网站的特色所在。过去半年内,68.5%的用户经常在视频网站上收看综艺节目,仅次 于电影和电视剧。分人群来看,不同学历受众对综艺节目的偏好无显著差异,女性、19 岁 以下年轻用户爱看综艺节目的比例相对较高。

新闻资讯类节目一直是传统媒体的优势所在,随着网络媒体影响力的日益提升、传统媒 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不断加快,网络媒体也成为信息资讯类内容重要的播出平台,61.8% 的网络视频用户在视频网站上经常看信息资讯类内容。除了转播传统媒体的新闻节目之外,视频网站的信息资讯自制内容也逐渐成规模。此外,随着网络环境的改善、社交媒体的普及,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信息传播者,网友 UGC 信息资讯内容也成为一大亮点。

从人群分类来看,不同性别用户对新闻、信息资讯类节目的喜好无显著差异,中高学历 受众更爱看新闻、信息资讯节目,19 岁以下用户对新闻、信息资讯类节目的偏好相对较低。

2016年8月1日至2016年10月7日期间,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设置了统一后台的网 络问卷链接,调研主要视频网站9用户过去一年内收看过哪些电视剧、综艺节目,共收到网 民主动填答问卷20909份。

从广义电视剧概念来看,《盗墓笔记》《花千骨》《余罪》《太阳的后裔》《欢乐颂》是网 民过去半年内收看比例最高的电视剧,其余十部收看比例较高的电视剧见下图所示。在这15 部剧中,有视频网站的自制剧、专业的PGC剧目、境外版权购买剧目、内地版权购买剧目兼 而有之,呈现强大的IP效应。网民调研结果顺序见下图:

热门综艺节目在电视台、网络视频平台同步播出,为视频网站带来流量的同时,也提升了节 目知名度和收视率。

三、网络视频用户收看行为

本次网络视频用户 CATI 调研显示,从网络视频用户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94.9% 的视频用户选择使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手机成为视频用户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最主要 设备;台式电脑的使用率为 54.1%,排在第二位;使用智能电视收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占 比为 47.5%,在去年基础上增长了一倍以上,智能电视的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 家庭娱乐需求,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家庭娱乐模式;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网络盒子等设 备的使用率都在 30%以上,不同收看设备满足了不同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娱乐需求,网络 视频收看设备呈现多样化趋势。

从常用率上来看,80%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经常用手机收看网络视频节目,与其他设备 间拉开非常大的距离,手机作为网络视频第一收看终端的地位稳固。未来,以电视屏为代表手机端实现在高位的持续增长,电视端的使用率则翻了一番 以上,不同收看设备满足了不同群体在不同环境下的娱乐需求,网络视频收看设备呈现多样 化趋势。

网络视频满足的是用户娱乐需求,收看网络视频节目在网民生活中是一种高频行为。结果显示,过去半年内收看过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中,几乎每天都看的用户占 46.4%,每 周看 5-6 天的用户占 5%,网络视频成为网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娱乐方式。经常使用各 类终端看网络视频节目的用户中,智能电视、网络盒子由于其在客厅中的重要地位,其用户 最为忠诚,分别有 56.4%、64.5%的用户几乎每天都看网络视频节目。

四、网络视频用户付费行为

2010 年,各大视频网站开始尝试付费服务,主要涉及在线点播和会员付费,内容以好 莱坞电影为主,辅之以少量国产新片。2013 年以前,各视频网站版权库储量较少,加之电 影窗口期较长、更新较慢,网上支付技术也不够成熟,操作复杂,这些都限制了会员付费业 务的增长。2014 年后,国家打击盗版的力度不断加大、移动支付便捷,为视频行业付费会 员规模的快速增长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片库的极大丰富,让越来越多用户关注和使用视 频付费服务。目前,各大视频网站在自制剧、独播剧、演唱会、纪录片、教育等领域持续发 力,未来针对付费会员的用户增值业务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1.付费视频使用情况

2015 年,主流视频网站联合各方力量,打击盗版盗链,营造了行业健康的影视版权环 境,再加之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给用户提供安全、便捷的用户付费体验,整体行业的付费 用户迎来了快速发展,用户付费习惯逐渐养成。2016 年,一方面各大视频网站继续通过热 门剧目的差异化编排来吸引付费用户,另一方面,影视版权方逐步缩短窗口期12,视频网站 成为电影重要发行渠道,付费内容向多元化发展,带动用户迅速增长。

调查结果显示,过去 半年内,35.5%的网络视频用户有过付费看视频的经历,在去年基础了增长了 18.5 个百分点,实现了近几年内最为快速的增长。

2.付费用户构成

本次调查的视频付费用户中,男性占 59%,女性占 41%,与整体视频用户相比,男性 占比高 5.9 个百分点。

从视频付费用户的年龄结构来看,39 岁以下用户占 90.7%,其中 20-29 岁之间的用户占 比为 44.2%,年轻用户有较强的付费意愿,且对网络支付的使用更为熟练,是付费用户的主 体。

从学历结构来看,付费用户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用户占 62.1%,比整体视频用户的占比 高近10 个百分点,中高学历受众更愿意为视频内容付费。

从收入结构来看,付费用户中个,个人月收入在 3000 元以上的用户占 54.6%,比整体 用户占比高出 9.4 个百分点,其中月收入在 8000 元以上的用户占 12.6%,比整体高出 3.8 个 百分点,收入状况良好的视频用户更容易为内容付费。

此外,付费后“清晰度更高”、“下载速度快”也是吸 引付费用户的重要原因,但不会换 10.9% 一般,有考虑换 18.3% 不满意,不会购 买会员了 5.4% 不确定/不好说 10.4% 付费会员满意度 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网络视频用户调研 2016.9 Base:最近一年内购买过视频网站付费服务的用户,N=1299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46 内容,60%以上的人愿意为之付费;此外,用户对独播网络剧、电视上热播剧的付费意愿也 相对较高,50%左右的人愿意为之付费;愿意为独家自制综艺节目、动漫、体育节目/直播 等付费的用户比例分别为 35.9%、31.4%和 26.2%。

3.付费支付情况

中国网络视频付费主要有三种形态,即单次点播、去广告服务和包期服务。通常,我们 把后两种付费形态的个人用户视为付费会员。单次点播就是指用户单次点播视频内容收取一定费用。这种付费形态多见于视频付费的 早期阶段以及现在的好莱坞大片专属,用户可以按照单部进行购买,一般用于电影内容的观 看,每次点播付费 5 元,在有限时效内(如 48 小时)可以无限次点播该内容。会员模式,指用户通过付费买断一定时间段视频内容服务的行为,这些用户被称为视频 企业的“会员”。按照不同目的,会员模式分为两种,即为达到去除广告的目的支付费用以 及为长期享有优质视频内容产生的包期支付,一般有月包、季包和年包三种不同期限。在会员模式下,纯粹去广告(白银会员)的包期行为仅是出于观看省时的便捷需求,而 为追求优质内容(黄金会员)的包期行为才是我们普遍认知中的最精准的会员付费。对比可 以发现,去广告的白银会员在资费上往往比黄金会员便宜很多。对于付费会员来说,包月是主要的付费方式,过去一年内,63%的人采用包月的方式付 费。此外,电影作为视频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各大视频网站上的热门电影大都在会员包 月之外仍需要用券(即点播付费)观看,因而单次点播依然在付费中占有重要地位,有 23.4% 的付费用户采用单片付费的方式,这部分人群主要为爱看的电影买单,未来随着网络大电影 的扩大、院线电影“窗口期”的缩短,视频网站必将成电影重要发行渠道,对“热映电 影”单片付费的用户比例将进一步增长。包年相对于包月而言,有一定的优惠,有 13.2%的 忠实用户选择包年的方式。包季度、包半年的用户占比相对较小,分别为 4.1%、3.8%。

4.非付费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

等到免费了再看”、“可 以找到免费的节目资源”是非付费用户不愿意付费的主要原因,占比均在 70%以上;此外,54.2%的非付费用户是因为不经常使用视频网站而没有付费,48.2%的非付费用户则是因为 只为了一两部剧而开通 VIP 付费用户,“性价比不高”而选择不付费,另外也有 39.4%的非 付费用户觉得“视频网站的片库资源太少”而选择不付费,各大视频网站可以针对潜在付费 用户的具体原因,采取合适的策略,进一步扩大付费用户比例。

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 目前尚未为视频网站付过费的用户中,3.2%的用户表示未来一年内肯定会付费,33.1% 的用户表示“如果有特别想看的内容,不介意付费”,另外有 57.7%的用户表示“绝对不会 考虑付费”。未来视频网站如能进一步提供制作水准精良的多元化内容,付费用户将有进一 步增长空间。等到免费了再看 可以找到免费的节目资源 不经常使用视频网站 性价比不高 视频网站的片库资源太少 其他 用户不愿意付费的原因 来源: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网络视频用户调研 2016.9 Base:最近一年内没有购买过视频网站付费服务的用户,N=1701 绝对不会考虑付 费 57.7% 如果有特别想看 的内容,不介意 付费 33.1% 肯定会 3.2% 不确定/不好说 6.0% 未付费用户未来一年内付费意愿

五、网络视频用户广告消费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视频广告的到达率为 45.5%,这部分人在视频节目出现广告时会选择收 看,与去年相比,这一比例下降了 7.9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15.8%的用户会使用白银会员13 “去广告功能”,比去年提升了 8.2 个百分点,随着视频网站用户增值服务的丰富,越来越 多的人倾向于用付费换取好的用户体验。此外,有近40%的用户在放广告时会“离开一会 再回来”或者“先在网上看点别的”,对于这部分用户而言,广告的传播效果相对较差,植 入广告、中插小剧场等广告形式或许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图 38 网络视频用户对广告的态度 对于看广告的用户而言,能忍受的广告时长也是有限度的,71.5%的用户能忍受 60 秒 以内的广告,其中 12.8%的用户对广告的忍受度是 15 秒,16.9%的用户对广告的忍受度是 30 秒,四成以上用户能忍受 60 秒以内的广告。广告时长设定在用户能忍受的范围之内,一 方面能实现较高的广告触达率,另一方面不会引起用户反感,是双赢的选择。视频网站在创 新广告形式的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广告时长。13视频网站的特权会员功能型会员名称。不看广告,使用会员去广告功能 不看广告,先在网上看点别的 不看广告,离开一会儿再回来 看广告,反正也没多久 网络视频用户对广告的态度

第六章:国家重点新闻媒体融合发展

1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是广播电视媒体革新图存、赢得未来的 必由之路。经过两年的摸索与实践,媒体融合已经从一个形式上的“合”转入全方位“融” 的时代。搭乘“互联网+”的快车,深入转型、深层融合、深度洗牌,正在整个行业内不断 上演。近年来,全国各级广电机构积极探索、奋力开拓,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省级以上广 电机构、绝大部分城市广电机构和部分市县广电机构“两微一端一站”(微信、微博、客户 端、网站)建设已经卓有成效。一云多屏、多屏互动、城市信息云平台、中央厨房式智慧融 媒体中心等不断涌现。还出现了以新兴媒体、新业务为依托和纽带,进行跨区域、跨层级、跨行业、跨媒体联合发展、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的融媒体平台联合体。此外,传统报业集团也创新媒体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与管理,转变媒体发展理念与 思维,整合平台与渠道,重构媒体商业模式。各大报业集团拓展渠道,开门办报;搭建平台,试水电商,线上线下抢占市场;报商结盟,战略投资社会项目;股份制改革,筹措上市,中 国报业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路径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一、央视网——融合创新,一体发展 2015-2016 年,央视网作为中央电视台的新媒体机构,在助力中央电视台推进台网深度 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实践。央视网的做法与思考,可以概括为“重视”“重点”“创 新”三个关键词。

1.领导高度重视,“一把手工程”是推进深度融合的关键 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依靠一把手亲自协调和直接 推动。中央电视台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媒体融合发展作为台长工程、一把手工程全力推进,明确提出融合发展的战略思路:以新闻为龙头,以视频为重点,以用 户为中心,以“三微一端”为抓手,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央视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为此,成立了全台融合发展领导小组,聂辰席台长任组长,明确“节目和职能部门要积 极主动地谋划设计新媒体应用,使之发挥更大效用;央视网要创新业务模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技术应用,主动对接,提供平台和技术手段。”为央视网在全台媒体融合发展中明立了 14此章节内容根据公开资料整理。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3 定位和使命。央视网紧紧围绕这个定位,积极与台内容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接,在提供平台和技术手段 服务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2.聚焦重点,以重点项目示范效应带动融合发展 央视网按照中央部署和台里的要求,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明确方向,打牢基础,聚 焦重点,围绕核心资源,找准突破口,进行台网融合重点项目设计。

(1)全面改版升级,打造主流新媒体领域的领军者。2016 年年初,央视网全面改版升级,突出“平台化、智媒体、新主流”,聚焦主题主线 宣传,全力打造“首页首屏首条”工程。改版后,央视网首页总点击量增长 30%以上,央 视节目官网首页独立访问用户量提升 31%,CCTV 智能电子节目单独立访问用户量增长 155%,央视网视频日均播放时长同比增长 70.6%,进一步提升央视新媒体传播能力和水平。

(2)探索重大宣传报道台网“同频共振”。在全台统筹下,央视网在 9.3 胜利日、全国两会、高访等重大报道实践中,以独家资源 为依托,快速形成融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台网紧密结合的宣传报道“大合唱”。在“9.3 大阅兵”新媒体报道中,央视新媒体多终端直播、点播独立用户(UV)达 7800 万人,视频直点播收视次数(VV)为 1.2 亿次,分别是 2009 年阅兵当日的 2.2 倍和 4.5 倍; 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达到 621.5万,比 2009年阅兵增长137%,比 2015 年春晚增长119%,创下视频直播在线人数最高纪录。中央电视台特别给予了新媒体九路独家信号,央视新闻中 心和央视网共同制作了百余条与电视屏幕差异化的大阅兵微视频,打通了电视和小屏。“V 观大阅兵”微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 1 亿次。央视网将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作为国际传播的重要突破口,在 Facebook、YouTube 等海外社交平台形成 CCTV 全球、CCTV 中文等账号集群。截至 2016 年 6 月 30 日,央视 网海外社交平台账号总粉丝数已超过 3812 万。2015 年,央视网系列账号在海外社交平台共 发布习近平主席相关报道 4800 条,海外总曝光量达 8.3 亿,独立用户访问量达 4.7 亿,收到 网友点赞、转发、评论等互动共 2321 万,视频观看总量超过 1450 万。

(3)以春晚等现象级节目为引领,凸显融合传播效应。通过猴年春晚、中国谜语大会、六一晚会等现象级节目的融合传播,实现内容、频道、平台的“三个打通”,努力实现“大屏带小屏,小屏回大屏,多屏联受众”。通过重大活动宣传报道,实现电视观众向“新媒体用户”的不断转化与沉淀,将内容优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4 势快速转化为覆盖优势和积聚用户优势。截至 2016 年 8 月,央视网月度独立访问用户 5.1 亿,“央视影音”客户端用户下载总量超过 5.2 亿次,是中央主流媒体中下载量最大的新媒 体产品。3.跟踪前沿技术,内容创新与技术创新互为驱动 对于媒体融合而言,内容是根本,技术也是至关重要的驱动力。央视网以持续的内容创 新需求驱动技术的不断进步;同时又以技术创新的成果驱动和刺激新媒体内容产品的持续创 新。

(1)运用虚拟现实、无人机、移动直播等视听新技术,创新主题主线宣传报道。央视网运用 VR 虚拟现实、移动直播、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创新主题主线报道。从今年 两会报道开始大规模地应用 VR 和无人机技术。央视网首次将主题主线宣传与无人机、虚拟 现实(VR)全景 720°拍摄等新兴技术有机融合,推出《两会新视角》原创产品,中央网 信办向全网推送,Facebook 相关账号总浏览量超过 1145 万次。在 2016 两会视听新媒体优 秀报道评选活动中,“两会新视角”获最高奖项“大奖”。2016 年七一期间,央视网推出了大型移动多点直播报道《道路:回望 1921》,选取 12 个具有关键意义的地点,以移动视频多点直播的方式进行了 10 个小时的直播,多终端独立 访问用户为 445 万人,视频收视次数达 768 万次。这是目前为止业界移动直播时长最长,全 程无缝连接,安全顺畅的主题主线直播中最成功的案例。央视网还制作 H5 交互产品《重温 入党誓词》,以党的发展历程中的 12 个典型地点和场景为主要内容,设计场景选择、交互任 务、虚拟宣誓等系列互动,增添动画特效,重温入党誓词并进行社交化分享传播。

(2)建设“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提升技术支撑服务能力。目前,央视网已建成“一云多屏、全球传播”新媒体传播体系,包括桌面互联网(央视 网)、移动互联网(手机央视网、央视影音客户端、公共场所视频传播平台、4G 视频集成播 控平台)、宽带互联网(IPTV、互联网电视)以及社交媒体(“两微”矩阵、海外社交媒体 账号)等新媒体平台,以及网络视频数据库、新媒体集成播控平台、全球网络视频分发体系 等基础设施,实现“用户在哪里,央视的服务就在哪里,央视的覆盖就在哪里”。9.3 阅兵新媒体直播最高同时在线人数 621.5 万,创下新媒体视频直播在线人数的最高 纪录。2016 年 8 月 21 日,奥运女排决赛,央视网直播同时在线观看人数达 545 万人,创奥 运报道以来新高。重大活动的巨大访问量又倒逼技术支撑能力的提升,促使央视网开发国内 最强的视频直播技术。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5 央视网聚焦用户最为关注的视频观看体验,提升视频支撑能力。CDN 带宽提升五倍,直点播码率最高提升至 2M,启用自主研发的 H.265 高清视频编码,清晰度提升 69%,画面 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并提供多终端多码率自适应服务。此外,利用云技术在直播过程中提供 即时回看等功能,让用户不会错过每个精彩瞬间,全面提升收视体验。

(3)建设“融媒体云平台”,推动实现内容与平台的有机融合。2015 年,“9.3 大阅兵”大型融媒体报道要覆盖多终端、多网络、多平台、多语种、多 国家。央视网配合内容部门,开发了各类专题页面、多屏互动、客户端改造、H5 轻应用,搭建“V 观”采编发平台、数据采集平台、网络安全及播控平台等,利用 P2P 大规模并发 直播技术进行实时互动直播。目前,央视网正在建设“融媒体云平台”,为全台频道和栏目提供“存、用、播”全流 程、一站式、智能化的新媒体运营支撑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动实现内容与平台的有机融合; 建设用户数据库,运用大数据和用户画像技术,推动节目内容的精准化传播。

二、人民电视——加速跑进“融”时代 2015 年至 2016 年,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常态下,人民电视积极开拓创新,进一步加强 与人民日报的不断融合、联动,同时在报道形式、技术应用等方面谋篇布局、大胆尝试,推 出了大量优质的视频报道作品,传播力建设不断加强,既保持了鲜明的党媒属性,又具备较 强的互联网特色。

1.融合发展之:技术创新支撑 正如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所说:传统媒体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技术创新搭建统一的技 术平台,着力推动不同渠道、平台间的深度融合。这种融合,应当是对内打通体系内各类媒 体形态,对外无缝对接各类平台资源,从而实现全媒体传播渠道的融通共享。人民电视在媒 体融合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技术创新立足,探索新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可以说技术 创新支撑起了融合发展之“形”。2016 年 2 月 19 日,总书记来人民日报社调研,人民电视首次启用网络卫星双报 告,让总书记与两千公里之外的福建宁德赤溪村视频连线,实现视频直播连线,为此 人民电视团队制订了 4 套直播预案,启用卫星+网络双重保障,开创了人民网异地视频连线 直播的先河;2016 年 3 月,人民网携手美国高通公司、零度智控在京启动无人机报道战略,三方共同组建无人机新闻报道的“国家队”,开启新闻报道在重大突发事件时的“飞行模式”;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6 4 月,经过悉心准备后,由中央网信办作为指导单位、人民网主办的系列微纪录片项目—— 《启航:新棋局 瞰长江》正式启动,这是人民网无人机团队的正式亮相;VR 全景视频作 为今年的视频新技术,人民电视第一时间进行了技术储备,了解业界动态,对 VR 的拍摄和 播放技术做了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春运、两会等活动,制作了 VR 视频,并且开发 了 VR 播放器,实现了 PC 和手机的 VR 播放器自适应。

2.融合发展之:多报道形式的融合 人民电视在新闻报道和新闻策划方面,时刻牢记党媒属性。做到正本清源,力图靠近第一现场,做最真实、最客观、最有深度的新闻报道,把握好舆论导向,并且进行主流媒体 传播形态的创新和探索。同时,人民电视始终坚持紧扣热点,做到有深度、有张力、表现力 强,以音视频、图文等方式制作并形成多屏多端传播常态化。时政报道有新意,创新表达获点赞。时政主题报道、重大主题宣传,是人民网工作的重 点,也是人民网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优势所在。在一系列重大时政主题报道中,人民网 认真研究网络传播规律,摸准网民脉搏,创新表达与传播形式,实现“重”主题与“轻”表 达的有机统一。大型策划显深度,有态度更有温度。2016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人民电视策划的《启航:新棋局 瞰长江》系列微纪录片也同期上线。这也是内容创造收益 的一次有益尝试,优质的内容往往带来优质的价值,美国高通公司成为《启航:新棋局瞰长 江》项目的联合出品方,不仅在摄制过程中提供无人机及技术支持,还全程赞助本次线下活 动。未来美国高通公司将与人民电视在更多优质视频栏目上开展更为深度的合作。文化节目有看头,立体传播效果好。人民电视《传家》《倾城》等多项文化类产品品牌,以精良的制作逐渐赢得口碑。《传家:非遗背后的故事》在拍摄手段、画面风格方面都进行 了诸多尝试,一步步确定栏目的品牌,成片以非遗人物故事为主线,展现人物情怀,揭示传 统手工艺,制作精良,品质极佳。目前和文化部非遗司进行了一些初步合作,参与了果洛非 遗文化回访之旅,希望能进一步提升节目的内核和外延。互联网+体育,试水垂直领域新阵地。2016 年 3 月,人民电视全新打造的原创体育视频 栏目《体育公开课》正式上线。人民电视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拍摄上,采用多机位拍摄,并注重运动镜头的运用,旨在呈现示范教练的动作细节,既确保了动作要领的全方位展示,又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目前电视媒体、各体育网站和商业网站的体育频道多将报道重心放 在专业体育赛事上,对普通网友日常运动的关注普遍不够。《体育公开课》栏目的上线不仅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7 填补了这一空白,也为人民网打造全新的体育报道平台提供了宝贵的原创内容资源。

3.融合发展之:跨平台传播的融合 人民电视已初步形成多平台传播格局。在优酷、土豆、搜狐手机客户端建立专区,其中 2014 年在优酷的访问量超过 200 万。优质节目落地电视台已成常例:《一说到底》节目落地 8 家电视台,《两会 e 客厅》落地广东卫视和湖北卫视,《抗战记忆:70 年 70 人》落地广东 教育电视台。人民电视积极应对移动化传播的挑战。依托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强大资源,人民电视在其 中开辟二级视频栏目,成为在无线端推广视频内容的主要渠道之一。人民日报客户端的装机 量达到 7000 万,视频栏目极大地丰富了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内容,也是人民日报客户端今后 将着力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同时,人民电视自行研制开发了微站,节目实现了网页版、移 动版、客户端、微博等同步推送。

4.融合发展之:品牌栏目走进“融”时代的升级改造 人民电视围绕聚合人民日报、人民网资源,经过多年谋篇布局,在栏目建设方面已经形 成团队建设、内容研创、招商创收等全要素生态链。目前,自制栏目共有《一说到底》《十 分感动》《朋友别慌》《51 搞笑》《51 看电影》等 6 档周播品牌栏目,以及《两会 e 客厅》《超 级专车》《创客讲堂》等数十档季播策划栏目。原创网络栏目精品化建设、品牌化建设取得 长足发展,节目质量保留 TV 水准,同时又去 TV 化,贴近网络传播需求,社会效益和经济 效益实现双营利。此外,海外商业化高端节目制作堪称人民电视新的业务增长点,完善了人民电视的现有 节目体系,赢得了高端品牌对人民电视的认可,对人民网的经营形成有利的支撑和补充。

三、湖南台——以我为主、融合发展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2014 年 4 月 20 日,湖南台走 上了“以我为主、融合发展”的路子。湖南台的“互联网+”行动,可以用平台化、引擎化、资本化三个关键词来梳理:

1.平台化

在未来的全媒体大格局中,将自己定位为一个内容提供者,还是平台建设者,出发点不 一样,归属也不一样。目前,由传统电视台出发做媒体融合的,绝大多数是采取捆绑社会新 媒体的做法,不能参与新媒体的正面竞争。湖南台率先打破了这一格局,整合了旗下所有的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8 新媒体业务,用互联网的办法做自己的平台,一云多屏,以芒果 TV 为品牌,打造自己的新 媒体,展开与互联网企业的正面竞争。一是独立。在建立与互联网的关系上,提出“湖南卫视+@”,变“异体共生”为“一 体共生”,也就是变“它加我们”为“我们加它”,建设“为我所有”的互联网媒体平台。二是独播。湖南台率先启动了芒果 TV 独播战略,自有版权在一定时间内暂时不再向社 会视频媒体分销,只在自主网络视频、IPTV 和互联网电视、手机电视等平台播出。三是独特。秉承“独播”的原则,芒果 TV 通过自制、定制、购买等方式,不断实现内 容的规模化、多元化、精品化,已成为娱乐视频第一媒体,被看成是电视台对网络媒体的成 功“逆袭”,也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独播一年多来,包括 PC 端、移动端和 OTT 在内,芒果 TV 已实现全平台日均活跃用户 超过 3500 万,日点击量峰值突破 1.37 亿;移动端以每月 10%、日均新增 30.3 万人的增速,累计下载量突破了 2 亿次。它的成长速度比较快,比如累积一亿用户的时间,比微信少用了 103 天。

2.引擎化

过去,湖南台的发动机是单一的,只有湖南卫视,其它各个业态是附着于它的,芒果 TV 也不例外。随着芒果 TV 不断地迭代升级,它也正在加速从“附着”的地位变成了“独 立”的平台,越来越具有“引擎”的价值。在战略定位中,湖南台领导层提出,芒果 TV 的 终极表达不是当网上“专卖店”,在互联网上做传统媒体的业务,而是要加速成为又一个 “引擎”,与湖南卫视形成“双平台”带动、全媒体发展的新格局。也就是说,芒果 TV 今 后要不断“去湖南卫视”化,不再被动接受来自传统媒体的内容,而是湖南广电的新发动机。一是效益增长的引擎。2015 年,芒果 TV 广告收入已超过 7 个亿,同比增长了 10 倍之 多,总体收入过 10 亿,2016 年的目标是翻番。与之相反,大部分地面媒体广告在普遍下滑,加起来已经不到 10 个亿。假以时日,新老媒体的收益对比,很有可能发生倒挂。

二是内容创新的引擎。芒果 TV 节目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构成模式:

模式一:将传统电 视 IP 品牌搬入芒果 TV(案例:《爸爸去哪儿》4 和《超级女声》),将湖南卫视的强 IP 品牌 搬入芒果 TV,发挥长尾效应。

模式二:芒果 TV 做新的品牌,反过来反哺湖南卫视(案例: 《明星大侦探》等)。芒果 TV 完全自制的网络综艺,数量较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四挡: 《明星大侦探》《开普勒》《黄金单身汉》《完美假期》等。

模式三:网络剧会员先看,先网 后台(案例:《青云志》)。今年暑期的热播剧《青云志》尝试芒果 TV 和腾讯会员先播,湖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59 南卫视再播的先网后台模式。

模式四:先台后网(案例:《我们来了》)。湖南卫视制作的《我 们来了》大型季播节目,先湖南卫视播出,然后再在芒果 TV 播出。

模式五:与国外电视台 同步播出(案例:《云画的月光》)。芒果 TV 购买了韩剧《云画的月光》的网络独播版权,采用网上与韩国的传统电视台 KBS 同步播出模式。

模式六:购买国外演唱会和颁奖典礼的 网络独播权(案例:奥斯卡颁奖典礼等)。芒果 TV 已经购买了 2017 年国外所有著名演唱会 以及影视颁奖典礼的独播权。比如,奥斯卡、艾美奖、格莱美等将在芒果 TV 同步播出。其 中奥斯卡颁奖典礼免费分享给了电影频道的“1905”网站,但仅限于网站,不能在电影频道 同步首播。

三是生态聚合的引擎。在芒果 TV 的平台上,率先发力互联网视频,在用户聚合到一定 规模后,开始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向多元产业生态演化。一年多来,芒果 TV 与三星、飞 利浦、TCL、创维、长虹、华为、海美迪和清华同方等 40 多家企业合作,推出芒果互联网 电视一体机和机顶盒系列产品,已经拥有了 1600 万用户,实现飞速成长。

另外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在互联网视频、影游互动、网络新闻以及“芒果铺子”视频购物等领域布局发 力。在遵循广电总局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湖南台准备对软硬件领域进行双向渗透,研发 OS 操作系统,甚至自主生产芒果电视。同时,全台在按照“双引擎”的格局,尤其是以芒果 TV 的发动机效应为重点,创新管理和组织结构,比如建立版权管理和授权体系,等等。

3.资本化 在“唯快不破”的互联网时代,只有快速完成产业整合,实现整体战略布局,才能建立 起一定的规模优势。为此,湖南台战略性地选择了资本运作,打造一个巨大的传媒生态圈。

一是引资改制。2015 年 6 月,芒果 TV 完成了 A 轮融资,实现投后估值超 70 亿,资本 对价增长 10 倍以上。目前,芒果 TV 已启动了 B 轮融资,有超过 60 家机构申报,总计超过 200 亿资金认购,预计投前估值将超 120 亿。对芒果 TV 的发展来说,股份多元化打开了资 金渠道及来源,也有利于解决市场化人才机制问题。

二是战略投资。2015 年以来,芒果传媒发挥战略投资的主体功能,在推进媒体融合、新媒体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比如:完成对中国最大音频内容原创平台荔枝 的投资,推动广播与互联网融合,构建继芒果 TV 之后的音频新媒体平台;以 OTT 为战略 发展方向,直投国内领先的智能微投企业极米科技,进入到智能硬件领域;实现对环塔汽车 越野拉力赛、移动互联网音乐社交平台“唱吧”的股权投资,旨在打造出体育、音乐、动漫 等全新的业务单元;此外,以资本为纽带整合游戏团队成立的合资公司,从品牌电视节目成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60 功衍生开发了《爸爸去哪儿》、《武媚娘传奇》、《花儿与少年》等热门手游,目前公司已进入 A 轮股权融资阶段。

三是基金运作。由湖南台联合海通证券、厦门建发、中南重工等战略合作伙伴,2014 年正式成立芒果海通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通过资本的杠杆来撬动社会资本构建大芒果生态圈。基金以 TMT 和泛文化产业为重点,完成投资大道行知、精灵数字、顺荣三

七、华尔街见闻 等 10 多个项目,并在视音频、动漫、数字营销、手游、大数据、社交、安全等方面储备了 30 多个项目。芒果基金首期 5 亿已投完,第二期规模 25 亿,募资已经超额完成。

此外,湖 南台将以荔枝、芒果 FM 为平台,设立面向内部为主的音频孵化基金;以芒果 TV 为平台,设立面向影视内容创作为主的视频孵化基金;以境外文创投资标的为重点,设立并购基金和 专项基金。

第七章:互联网电视发展状况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互联网电视是指以公共互联网为传输介质,以绑定特定编号的互 联网电视一体机(智能电视机)或机顶盒为输出终端,并由经国家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集成平台向全国范围内用户提供视音频等多媒体内容及其他相关增值业务的服务。互联网电视是 一种具备传统媒体特色,并通过新型媒介传播手段提供以电视节目服务为基础业务的新兴媒 体服务15。针对互联网电视的规范化管理始于 2009 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在 2009 年相继发布了《互 联网电视内容管理规范》和《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形成了对互联网电视的集成 服务+内容服务的管理模式。为了便于内容管理,总局给互联网电视播出机构颁发两种牌照:

一是集成业务牌照,二是内容服务牌照。截至 2014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共颁发互联网电视集成牌照 7 家,分别是中 央电视台(未来电视)、上海广播电视台(百视通)、浙江电视台和杭州市广播电视台(华数 传媒)、广东南方广播电台(南方传媒)、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银河互联网电视)、中国国际 广播电台(国广东方)和湖南广播电视台(芒果 TV)。另有包括北京广播电视台、江苏广 播电视台、山东广播电视台、云南广播电视台、城市联合电视台(CUTV)、中国电影网等 机构共获得 15 张内容服务牌照。根据原国家广电总局 2011 年 10 月发布的 181 号文件《持有互联网电视牌照机构运营管 理要求》规定,电视机厂商和商业视频网站只能与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商即各中央级和省级(含部分副省级城市)电视台合作,嵌入其客户端,不得自建内容发布平台。

2016 年 5 月 4 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 定》(6 号令),并于 2016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6 号令的发布施行为互联网电视行业设定了 更清晰的监管规则,为专网及定向传播视听节目服务的未来发展打下了基础。2016 年 7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文给 7 大互联网电视集成播控牌照的申领电视 台。就关于做好互联网电视整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知中指出,根据前一阶段的检 查来看,各互联网电视集成许可机构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产品不符合规定,与相关企业合作不 规范等问题。导致在传播的内容上存在不合法合规的情况出现,因此要求各大牌照机构就现 存问题进行整改,同时也提出了具体的整改要求:

1、各持牌机构必须对自身负责集成的各 类型互联网电视终端严格把关,从内容源、应用接入、用户认证、计费管理等方面都需要做 15定义摘自《2011 年广电新媒体蓝皮书》 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 2016 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62 到可管可控。

2、严格按照 6 号令和 181 号文的规定开展互联网电视业务,不能用 OTT平台 变相开展 IPTV 业务,不得擅自开展 IPTV+OTT 业务。与电信企业合作开展的电视业务,要 按三网融合规定(65 号令)等有关 IPTV 的法规予以规范。

3、各持牌机构做好对现有业务,产品及合作企业的梳理,凡不符合规定的,视情况采取软件升级或关停并转等方式进行整改。

一、互联网电视用户规模

随着网络视听产业生态的建立,智能电视硬件技术的快速发展,广义互联网内容的扩张,包括传统电视内容、联网游戏、社交功能、网络购物等一系列联网产业链的发展,电视作为 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显现。从互联网电视的终端规模来看,截至 2016 年 9 月底,互联网电视累计覆盖终端达到 1.96 亿台,激活终端 1.10 亿台,激活率达到 56.0%;其中一体机覆盖终端 1.34 亿台,激活终端 7787 万台,激活率达到 58.2%;OTT 机顶盒覆盖终端 6185 万台,激活终端 3164 万台,激 活率达到 51.2%。16 图 40 中国互联网电视各接入设备规模 从互联网电视用户的分布来看,全国 32 个省、市、自治区中,江苏省互联网用户规模 最大,占整体的 10.7%,其次是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用户占比在 5%-10%之间,这五 个省的互联网电视用户占全国整体用户的 38.1%。

二、互联网电视用户行为分析

1.节目类型 2015 年 9 月至 2016 年 8 月,综合未来电视、银河互联网电视、芒果 TV、南方传媒、国广东方等五家的数据来看,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电视剧节目的时长最长,达 21.7 万小时,其次是综艺节目,总时长为 14.4 万小时,动漫、电影、纪

录片的节目总时长分别为 6.3 万、5.8 万、3.7 万小时,排在第三至第五位。互联网电视平台上的节目类型以长视频为主,这也 吸引了用户长时间观看,数据显示,互联网电视用户的日均开机时长为 298 分钟,将近5 小时,远高于传统电视。

从各时段活跃终端的数据来看,用户对互联网电视的收看习惯与传统电视类似,凌晨 3:00-5:00 间收看比例最低,5:00 之后用户逐渐攀升,在午间 12:00-13:00 之间达到一个小高 潮,然后又缓慢下降,傍晚 16:00 开始又逐步提升,在晚间 20:00-21:00 之间达到高峰,随 后开始缓慢下降。一天的收视高峰集中在晚间 19:00-22:00,尤其是 20:00-22:00 时段,此外,午间 11:00-14:00 之间有个小高峰,跟人们的日常生活形态紧密相连。

第八章:网络视频行业发展趋势

1.移动网络成为个人网络视频服务的最重要渠道,家庭网络视频蓄势待发,助 力家庭娱乐生态圈建立 截至 2016 年 6 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 6.56 亿,视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 为 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 24.5%,手机在上网设备中占据主导地位17。从 本次调查网络视频用户对终端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手机、智能电视、网络盒子收看网 络视频节目的用户占比分别为 94.9%、47.5%和 30.7%,经常使用这三类设备的用户分别占 80%、13.1%和 5.5%。手机成为个人网络视频服务中最重要的一屏,智能电视/盒子的共享性、智能性和可控性迎合现代家庭娱乐需求,为视频用户的增长开拓了新的空间,未来有良好的 发展空间。

2.网络视频付费产业崛起,带动上下游产业加速繁荣 自 2015 年起,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大、网络支付的便捷、网 民付费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我们对正版内容的需求,共同促进了视频付费产业的崛起。各大 视频网站通过大剧排播模式创新、VIP 会员内容的有效开拓,积极拓展会员服务在网民中的 渗透。本次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半年内,35.5%的网络视频用户有过付费看视频的经历,在 去年基础了增长了 18.5 个百分点,实现了近几年内最为快速的增长。随着网络付费用户的迅速增长,影视版权方逐步缩短窗口期,视频网站成为院线电影的 重要发行渠道,院线电影从而也能获得更高的分账收入,用户、片方和平台实现多方共赢。当前在美国和英国电影院线后付费市场是院线期间的 1.8 倍,日本则高达 3.3 倍,而该数据 今年在中国市场预计为 20%左右,电影在中国的院线后收入拥有极大增长空间。

中国网络电视发展 篇10

(一) 网络新闻视频传播的优势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 新闻成为其生存的基石。早期的网络新闻信息量很少, 重复性也比较高。大部分的新闻网站都是对传统媒体上新闻的全盘复制, 不只是这样, 网络新闻通常都会晚于传统媒体的新闻, 并不能体现出网络新闻的时效性, 还有就是对于新闻的分类不够科学, 而且在编排上也不醒目, 只是一味的追求数量和规模, 造成了大杂烩的现象。不懂得新闻的规律, 将不重要的信息放到了首页, 重要的信息却放到了后面, 将不健康的信息放到重要醒目的位置, 这些其实都跟最初从事网络工作的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 大多数的网络编辑人员都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 缺乏新闻的修养和素质, 此外, 网络新闻信息相对比较陈旧, 都只是互相抄来抄去, 甚至造成很多网上的假新闻、假消息, 服务功能也非常的单一, 网络新闻媒体主要是对新闻信息的传播, 很少利用自己的信息资源来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而在这方面国外却是开展得非常广泛。

对于一些重大新闻事件, 使得网络的传播特性彻底的显露了出来, 尤其是对于丑闻的传播, 更是速度奇快, 在受众人群以及传播的范围上, 网络就远远的超过了传统的媒体。在未来的发展中, 人们看新闻的主要来源很可能将是互联网, 网络新闻之所以可以在短短的时间内赢得群众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它具有非常大的优势。

1. 网络新闻视频的内容非常的丰富,

而且形态上也是多种多样, 而传统的报刊只是平面纸张上的文字和图形, 只是一种静态的新闻传递信息, 网络新闻极大的丰富了新闻的形式, 以视觉信息作为主导, 对版面赋予了新的内涵。首先, 在文字上, 传统的报刊只能是一种静态的传达, 而电子报刊却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字体变化的, 更具视觉冲击, 其次, 网络新闻可以随时进行跳转阅读, 而且可以通过超文本和超链接来打开不同的文本和视频图像, 读者可以通过结构, 图文并茂的对新闻事件和现实的生活来进行报道, 网络利用超文本和超媒体的方式来对新闻信息进行组织, 用户可以对新闻进行联想和跳转, 更加方便人们的阅读, 同时也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

另外, 网络新闻还增加了大量的动态信息比如动画或者视频等等, 就使得新闻信息更加的生动和形象, 这点是传统的报刊所不能做到的。

2. 网络新闻视频传播的速度非常快,

主要是因为网络新闻视频在制作上比传统媒体简便一些, 直接可以在电脑上进行制作然后上传, 网络媒体容量大, 制造成本低, 可传送的信息更多, 也是传统的媒体所不能比拟的, 而且网络新闻的语言可以是口语化的, 也可以是书面化的, 而对于传统的新闻来讲, 新闻的表现形式大多都比较书面化, 口语化的语言非常少, 网络新闻并没有地域的限制, 不管大事小事, 都同样具有时效性, 而且集合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所有优点于一身, 使得新闻的传播不但速度而且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

3. 时效性直接体现了新闻的价值,

网络新闻视频对于世界各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传播都是非常及时的, 它不像传统的媒体还要进行审稿编辑等等一系列的环节, 然后才能被群众所看到, 网络新闻视频大大的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 通过网络可以对世界各个角落的新闻进行现场报道。

4. 网络新闻视频可以进行持久的储存,

对于时间的报道和大量的新闻信息,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和浏览以前的新闻, 了解事件的全部过程。

5. 网络新闻视频具有很好的互动性,

传统的新闻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 虽然可以进行一定的选择, 但是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 而网络新闻视频可以做到想看什么自己做主, 需要什么信息, 就直接通过链接打开观看就可以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站也还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 用户可以不必每天搜索和登记, 只要设定自己的需求, 就可以看到自己所关心的新闻或者天气的最新消息。

(二) 网络新闻视频传播中的失真性

网络的虚拟化和快速传播等特点, 给网络新闻呈现出了不同的传播形式, 使得网络传播的真实性, 也就是新闻所呈现的信息内容和客观事实之间的一致程度呈现出了两个方面:一方面, 网络新闻表现出了新闻的多元化和及时行, 提高了新闻的真实性, 另外一方面, 虚拟化的网络使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很难控制, 甚至削弱了新闻的可信程度, 在网络中, 网络新闻的失真现象屡见不鲜, 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网络新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缺乏专业的新闻知识, 存在严重的失职情况。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 网络媒体也在迅速的发展中, 但是专业化队伍的成熟程度与传统媒体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对新闻方面的专业知识都比较缺乏, 对于新闻采编的能力并不足。在这样的一种形势下, 有些新闻网站甚至还能够将新闻的一整套采编过程交给一个人来负责, 没有专业人员审核, 直接进行粗略的剪切和拼凑就可以发布于网络, 由此可见, 网络新闻很难保证其真实性。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失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不高。很多的网站在新闻编辑的时候, 工作人员大多都是没有受过专业教育或者培训的, 对于新闻的编辑缺乏经验, 对于新闻行业的规范和要求更是不了解, 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新闻信息的虚假传播, 不能真实地反映新闻信息, 对新闻的真实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要求网络新闻从业人员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

2. 很多的网络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

只重视新闻发布的速度和数量, 很少关心新闻的质量和真实可靠性。新闻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播内容的新奇性直接反映了一个网站点击率的高低, 正是因为网络传播所特有的这种特点, 很多网站为了追求第一手资料和最快的传播速度, 通常对新信息不经过认真的核实就直接进行编辑, 然后发布出去, 还有些网站为了要吸引观众, 更是不加思索的转发一些经不起推敲的新闻, 面对这种只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带来新闻失真的现象, 要求网络从业人员必须加强职业道德规范, 要加大网站管理人员对新闻的负责力度。

3.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为虚拟新闻的发布和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 新闻传播的手段和渠道都是很有限的, 一条虚假新闻的传播只会影响到新闻的阅读者, 而在网络技术十分发达的今天, 信息的共享和传播速度极快, 在这种形势下, 新闻的抄袭和拼接就更加易如反掌, 人们甚至不能够轻易分辨出一张照片的真假。

4. 由于网络具有虚拟性, 所以网络新闻发布者的真实身份就很难确定, 存在很大程度的虚假性。

这里所指的新闻发布者并不是政府机构网站或者一些大型的专业化的新闻网站, 我们所指的新闻发布者指的是个人, 因为在目前, 对于互联网用户还没有实行实名认证, 任何人都能够通过网上的新闻聊天室、个人博客或者微博进行匿名的言论发表, 甚至还可以自己制造新闻, 在这个过程中, 新闻发布者的身份是很难被确定的, 正是因为这种不确定性和虚假性, 就有可能产生出对于新闻的胡编乱造, 对于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针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失实情况, 为了能够对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进行更好的控制, 专家和学者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设想, 比如可以从政府的角度健全法律法规, 对网络传播进行规范化管理, 加大网络新闻传播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从网络的角度为了自身的长远发展, 应该加强自律性, 从技术层面加强信息的管理, 从从业人员的角度加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尤其是对能力的培养, 从公众的角度, 要进行自觉的监督和防范, 加强自我约束。

(三) 网络新闻视频的趋势化

传统媒体的视频新闻跟公民自拍的新闻都有其各自的优缺点,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补充和反击的作用。所以视频新闻的发展不能说是谁取代谁, 它们会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 各自继续发展下去。

1.网民个体以及群体的“碎片化”形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碎片化”。网络的传播特别重视每一个个性化群体的特征, 以及每一个消费者的心理和个性的需要。公民视频新闻就反映了这样的传播方式, 公民视频新闻最早的形态就是以“碎片化”的形式来为网民所呈现的, 完整化的视频并不适用于网络的这种碎片化的传播思维, 所以, 很多的传播媒体也在对此进行着一系列的改进, 比如金鹰网就把新闻视频分成了很多的小段来进行视频传播。但是, 传统的电视媒体和网络电视台还是以完整的视频来作为主要的呈现, 传统的电视媒体如果要想拓展市场, 赢得更多的利益, 就必须适应网络化的生存环境, 学习网络语言生态, 必须对视频进行碎片化的分割。

2.新闻中重要的一个元素就是信息量。公民视频新闻与传统的媒体视频在专业水准上是没有可比性的, 但是公民视频新闻却还是受到了大众的广泛喜爱, 主要是因为公民视频新闻是在第一时间所获取的有用的第一手资料, 当有了充足的有用的信息时, 人们已经不在乎画面和清晰程度以及信息的呈现和解说的专业程度了。有很多的新闻媒体在新闻的播报中不断的变化角度来防止呆板和乏味, 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 是一种新闻传播的误区。在网络新闻的传播中, 有用信息量是决定视频新闻可看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所以, 公民视频新闻要加大有用信息的采集量, 来获得大众的普遍接受, 而并不是流水账一样的记录。

3.虽然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碎片化, 但是碎片化的信息很容易导致人们碎片化的思维, 网民的价值观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网络碎片化使人们提升了个人的主体性, 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使人们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家园, 产生了一种空虚的感觉, 这种现象影响了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网络的碎片化传播给我们带来个人娱乐的同时, 也给我们的身边带来了很多的不安分因素, 在网络新闻视频快速发展的阶段, 传统的媒体应该采用碎片化的方式, 学习互联网的传播策略, 但是完整化的视频并不能伴随互联网的碎片化发展趋势而被丢弃掉, 还是应该得到完好的保存, 互联网时代各种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是瞬息万变的, 所有的事情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4.当其他的视频新闻终端在不断强大的时候, 视频新闻就会转变或者拓展到这种媒体上来, 拍摄之后能够直接的发送, 视频新闻将会以更加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进行呈现, 当然, 我们在传播的同时还要重视一个很大很重要的因素, 就是政府的网络管制, 现在政府也针对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 出台了一系列的管制措施, 视频新闻的未来, 不仅取决于网络的发展, 同时也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

(四) 网络新闻视频的法制化

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势必会推动媒体之间的联合, 不同传播媒体之间的强强联合, 会给新闻工作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网络新闻视频的发展, 将会促进网络新闻宣传法规的健全, 网络的开放性同时也造就了虚假信息的泛滥, 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使人们形成了与现实不相符的意见, 造成了思想上的混乱, 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极端行为。网络同时也是谣言产生的摇篮, 有的谣言发布者对政府以及国家的政策进行诽谤和诋毁, 影响国家正常的政治生活, 对国家的安定很不利。应该在开展舆论监督的前提下, 保证信息畅通和真实无误的进行传播。

网络因为没有国界的限定, 很多的国家都没有建立有效的网络法规, 更加没有国际公认的关于网络新闻宣传方面的法规, 但是各个国家也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应的网络法规, 我国也正在逐步的对网络法规进行完善和健全, 将网络管理纳入到了法制化的制度中, 从各个环节对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传播进行遏制。

所以, 网络新闻也应该不断的促进健全网络法制体系的发展, 对于网络运营方面法制法规的健全, 同时也是依法治网的要求, 国家有关部门在对依法治网的同时, 也在不断的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体制, 通过法制和网站管理的不断健全和改善, 能够提高网络新闻的可信度, 能够很好的对侵权行为进行约束, 同时净化互联网服务的环境。■

摘要:互联网的诞生, 使新闻传播又增加了一条新的途径, 也成为了我国的第四大传播媒体, 由于它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 可以对新闻进行很好的互动, 所以具有很大的自主性, 而伴随着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本文主要通过对网络新闻传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进一步探讨网络新闻传播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新闻,互联网,新闻,视频,传播

参考文献

[1]孙博:《网络传播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D].郑州大学2002

[2]潘胜华.:《对网络新闻视频传播的探讨》[J].东南传播.2009 (05)

[3]吴信训、王建磊:《我国互联网上公民视频新闻的传播解析》.国际新闻界.2009年08期.

[4]李军林:《网络新闻失实的原因与对策》[J].当代传播.2008 (2) :66-68.

上一篇:腰痛的社区预防下一篇:经济生活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