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经费审计方法九篇

2024-09-12

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篇1

一、科学性:科研经费审计基本方法回顾

我国的科研经费审计无论是由政府、注册会计师还是内部审计来执行, 其基本审计方法都有内在的一致性, 这是审计方法科学性的体现。毫无疑问,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科研经费审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 风险评估

(1) 通用方法。用于风险评估的经典方法, 在科研经费审计风险的评估中也能使用。一是专家意见法。科研经费审计的历史不长, 在缺乏历史经验的情况下, 专家意见法是较好的选择, 而且较易与统计分析工具结合运用, 实现对风险因素的排序, 从而有助于找到重点审计领域。二是风险矩阵法。风险矩阵是“通过测定后果和可能性进行排序并显示风险的工具”。对所识别到的科研经费风险, 可以用风险矩阵来判定风险的重要性水平 (通常用五级Likert量表来反映) , 以及发生的概率 (可以用Likert量表或概率数值区间来反映) 。在此基础上, 建立重要性水平 (纵坐标) 和概率 (横坐标) 的二维风险矩阵, 经过数据处理, 形成风险图谱。这样, 通过排序、确定风险等级的方式, 来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进一步选择风险应对措施。三是鲍德方法。该方法与风险矩阵法的基本原理相同, 但是能够更有效地减少处于同一级别的审计风险的个数, 从而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效率。 (2) 专门方法。注册会计师1211号准则、内部审计16号和17号、国家审计准则第六十一条都涉及到风险评估。总结起来, 主要的风险评估方法有:询问法、审阅法、针对书面资料、检查法等, 多针对实物。观察法, 多针对业务执行活动。分析程序, 多用于了解总体情况。穿行测试, 用于了解内部控制。

(二) 控制测试

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的具体方法主要有:询问法、检查法、观察法、重新执行。

(三) 实质性程序

(1) 审查书面资料的方法。主要包括:顺序检查法, 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范围检查法, 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资料检查法, 分为审阅法、核对法、查询法、询问法、函证法和分析法。 (2) 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主要包括:盘存法, 分为直接盘存法和间接盘存法。调节法、观察法和鉴定法。

二、艺术性:科研经费审计技巧

审计方法的艺术性体现在其与工作环境的结合之中, 表现为各种审计技巧。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 科研经费审计领域的广大审计人员, 摸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技巧。

(一) 审计沟通

科研活动的高度专用性特征和科研人员的性格、思维等方面的特点, 导致科研经费审计中的沟通是个工作难题。审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如下技巧, 有助于审计沟通。 (1) 制度化, 丑话说在前面。科研人员的定向思维使其习惯于服从制度, 用制度代替能够模式化的沟通, 效果很好。 (2) 吸收有声望的科学家进入科研经费管理领导小组, 为我所用。能够有效破解审计人员不懂科研活动规律的问题。 (3) 把握沟通结点, 在关键的场合实施沟通。离任、换届、职工代表会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 沟通艺术。审计人员主动学习和训练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 活用审计心理学方面的知识。

(二) 关联关系

长期的科研活动中容易形成科研依托单位和科研人员之间的关联关系, 为舞弊提供了机会。例如研究试验中的协作关系、合作研究关系和依附于人身关系的供应商关系等。审计人员在识别和处理关联关系中形成了一些工作技巧。 (1) 虚假协作。通过验收协作成果, 必要时借助专家力量, 进行识别。 (2) 虚假合作。最典型的表现, 是科研项目主持人将款项转移到关系人处, 便于侵占和挪用。最易掌握的规律, 是关系人较为固定的情形, 通过进一步分析合作方的背景信息, 往往能够找到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3) 虚假采购。有两类情形, 一是为规避科研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监管, 将大宗采购分拆为耗材报销;二是开具内容虚假的发票、报销本来没有发生的采购业务。针对这两类业务, 最有效的措施是实施延伸审计。 (4) 内部人关系。科研项目组的内、外部相关人员串通舞弊时, 审计的难度会加大, 这也是当前“窝案”较多的重要原因。与内部人关系相伴而生的是内部控制失效。最常用的审计技巧, 是对科研项目组内外的各种矛盾善加利用, 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发现审计线索。

(三) 资金

在验证货币资金时, 有银行收付凭证来证明真实性。但是, 存在科研依托单位内部的收付凭证时, 需要通过科研部门出具的收付款通知的连续编号来加以佐证。

(四) 合同

合同是进行科研经费收支业务事前控制的重要工具。常见的问题与审计应对技巧: (1) 虚假合同。一类是合同文本有瑕疵的虚假合同, 通过审查合同的要素可以初步判断出问题所在。另一类是合同指向的权利或义务是虚假的, 需要借助过程控制或延伸审计来进一步查明真相。 (2) 效力欠缺的合同。由于签订合同过程中存在管理问题, 导致合同的效力方面有缺陷。审计人员需要对合同进行审查, 必要时借助专家力量, 进行识别, 并评估该类合同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3) 必要性不高的合同。与科研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合同, 常常与虚假合作、虚假采购、内部人关系相联系。 (4) 非正常变更的合同。指与舞弊相联系的合同变更。通过与合同指向的权利、义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进行分析, 必要时实施延伸审计, 能够识别出这类合同。

(五) 资产

图书资料、材料与耗材、仪器设备与实验室改装等固定资产常见的问题与关联关系中的问题类似。科研活动的成果表现为研究或开发支出, 以及无形资产。围绕这类资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 也是科研经费审计的重点。审计时, 通常先依据法律规定, 再看合同约定, 最后才主张惯例或职业判断。

(六) 劳务

科研经费劳务支出有两大常见问题: (1) 虚假劳务费支出。通过内部人关系, 填报没有实际发生的劳务费。除了前述审计技巧外, 还可以审查和核实被列支人员的信息来进行识别。 (2) 不相关劳务费支出。列支与本项科研活动无关的劳务费支出。可通过相关性分析、核实项目组成员信息来识别。

(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与交流最主要的问题是真实性, 其次是相关性。“段振豪事件”暴露出利用虚假机票套取资金的问题, 是通过审查登机牌来加以识别的。更多的问题在于利用出国的机会开展一些跟国际合作与交流无关的活动, 实际上挪用了相关的科研经费。“无关”表现在:出国人员与科研项目无关;列支的经费与科研活动无关;经费支出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审查科研项目的相关文件、支出的原始凭证等来查明。

(八) 测试、计算和分析

这是科研协作的具体表现形式。除了前述审计技巧外, 还可以通过审查科研协作过程的记录和检验协作成果来进行识别, 同时也可以询问相关的人员并做记录。

(九) 动力和能源

动力和能源费用列支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据实列支, 真实性较高, 审计的重点在相关性;二是分配列支, 真实性存在疑问, 审计的重点是真实性和相关性。

(十) 会议

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类似。例如虚假会议, 可以通过检查会议签到单、会议承办场所的相关业务记录、会议成果, 以及向有关人员求证等方法来加以识别。又如在会议费中列支不相关的支出, 可以通过审查原始凭证来识别。

三、特殊性:应对特别风险的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特别风险是与非常规交易和判断事项相联系的审计风险。当前科研经费审计面临的主要特别风险 (含特殊事例) 及审计应对方法有:

(一) 政策变更

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 政策变更较为频繁。而在政策变更的衔接过程中, 通常又会依赖职业判断。这样, 各种人为因素会给科研经费审计带来额外的风险。通常表现为科技政策变更、财政政策变更、会计政策变更等, 这要求审计人员熟悉各阶段的特定政策, 以区别对待不同阶段的同类科研经费收支业务。当前, 围绕着商业购物卡和会员卡的斗争, 正反映了政策变更带来的审计要求的变化。通俗地讲, 无论是“旧瓶装新酒”、还是“新瓶装旧酒”, 都是错误的, 既不利于正确维护财经法纪, 也不利于树立审计的权威。

(二) 舞弊风险

由于舞弊通常具有串通性质, 内部控制失效, 常规的审计方法通常难以发现, 因此属于特别风险。对于科研经费审计而言, 科研项目依托单位的管理层介入会计处理或科研项目正常管理, 会导致科研经费收支面临特别的风险。对管理制度的审查和走群众路线有助于识别和处理这类风险。

(三) 环境变化风险

经济环境变化和技术进步, 使科研活动本身和科研管理的环境产生较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ERP、科研管理系统等高度信息化的工具, 使穿透型审计更具重要性。

(四) 异常的交易、事项或业务风险

基于科研业务性质、会计标准和审计重要性方面的考虑, 结合交易、事项或业务本身的特点, 对非常规事项实施特别的审计应对措施。例如, 未能如期结题的科研项目、因种种原因导致科研经费被收回的项目、科研项目负责人外拨经费的“习惯性倾向” (以合作研究等形式, 把经费从管理较紧的单位转向管理较松的单位, 再实施支出行为) 、协作或采购行为的特征 (不难发现, 一些供应商、协作单位“跟”着科研团队或其中的特定人员“走”, 这里面既有合作便利的因素, 也隐藏着舞弊风险) , 等等。这些异常行为, 需要通过运用实质性程序去了解问题的性质, 再进一步应对。

(五) 审计抽样风险

在抽样审计中, 实施科研经费的管理控制测试和科研经费收支的细节测试时, 都有可能发生抽样风险, 从而影响审计的效果或效率。针对控制测试, 抽样风险一方面可能通过提高审计业务技能 (如科学设计内部控制调查表) 和保持职业谨慎来解决, 另一方面要靠发现存在舞弊的线索来解决。针对细节测试, 一方面要靠正确判断错误的性质、合理选择测试样本来解决, 另一方面要靠选择正确的抽样方法、加强审计质量控制来解决。

四、实践性:基于方法论的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模式

对科研经费审计的经验和方法进行提炼, 将其提升为可总结、可借鉴的审计工作模式, 以便于借鉴和推广。

(一) 中国科学院模式:内审为主

因“段振豪事件”的推动, 中国科学院于2011年才开始全面充实内部审计体系, 包括在分院和研究所层面设立内审机构、岗位, 引进具有CPA资格的内审人员, 从而建立了以内部审计为主的科研经费审计模式。在内部审计执行的科研经费审计中, 对于较小、重要性程度低的项目, 采用简易的审签方式完成。

受审计力量不足的限制, 对于大型的、复杂的科研项目, 也会采取由内部审计部门委托外审的形式 (即审计外包) 完成审计监督工作。图1描述了内部审计、审签和委托外审的基本工作流程。

出于成本效益考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 项目依托单位应对项目资助经费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从而实际上也采取了内审工作模式。

(二) 科技部模式:外审为主

科技部对863计划等科技项目的内部审计和控制管理, 主要是委托外审的工作模式。科技部曾于2008年发布149家 (后增至158家) 具有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财务验收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 并于2011年6月30日重新公布208家国家科技经费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名单。图2描述了科技部科技项目审计外包的基本工作流程。

(三) 美国NSF模式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实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层次的审计工作模式, 并由法律 (如, 单一审计法、1988年总监察长法案修正案、宪法, 等) 进行保障。其中, 美国国家审计总署行使宏观审计职能, 直属国会;负责制定会计、审计和内部控制准则, 并不具体实施针对NSF的科研经费审计业务。

NSF总监察长办公室 (OIG) 行使内部审计职能, 并向国家科学理事会和国会报告工作 (双重报告) ;具有权威性、独立性、综合性和制衡性;工作内容主要是审计和审查、接受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并展开调查、教育和宣传。

接收NSF资助金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的科研项目, 须由公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OIG对利用社会审计力量实施科研项目经费审计的审计成果进行持续的评估, 加强对公共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 使审计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王文岩:《我国政府科研经费运作机制初探》,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2]姚王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研经费审计及对中国的启示》, 《教育财会研究》2012年第4期。

[3]王智玉:《审计信息化与审计组织方式》, 《审计研究》2011年第4期。

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篇2

结合现有国家法律法规和审计方面的规范,笔者认为可控选择的审计模式主要有三种:在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中进行;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利用对科研项目经费审签时进行审计。三种模式各有优势和不足。

(一)结合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开展有利的方面在于,将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纳入学校整个财务运行管理中审计,便于整体了解和把握科研经费总体状况,对科研经费的总收入情况、各科研项目的经费拨入、划转、结存、结余等、科研项目经费的支出报销等方面比较清楚,对科研经费和学校其它经费管理的异同情况便于对比分析。不利的方面在于,由于学校财务本身项目较多,科目较细,财务系统庞大和繁杂,年度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工作量很大,而审计人员的数量普遍不足,精力有限,在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时可能无暇顾及科研经费的具体管理和使用情况,对科研经费的审计可能变成走马观花式的了解,不能发挥审计的指导作用和审计的威慑作用。

(二)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这是一种比较值得推广的审计模式。通过此种方式,使审计人员专注一点,集中精力摸清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从而发现管理中的风险和漏洞,还可以在审计过程中同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部门和相关人员共同探讨经费管理使用中的一些问题,从而规范和理顺管理关系,指导制定一些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通过对具体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深入审计,发现经费收支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强指导,并对项目经费管理部门和人员发挥警示作用。不利的方面在于,此种方式工作力度大,需要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需要同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协同配合,否则可能遭遇的阻力较大,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那些科研经费总体有限学校。审计工作的力度过大,把握不好审计监督和服务的度,可能在科研人员和相关领导中形成不支持科研工作的不良印象,有害于审计的权威和形象。

(三)利用科研项目结题对项目经费审签时进行审计根据现有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结题时均要求编制项目经费收支的财务决算报告,财务部门应在财务报告书上签署意见,审计部门应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核签字。这为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监督提供了切入点。审计部门完全可以利用审签的机会,对单个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审计,并根据审计结果签署审计意见。但问题在于,科管部门或科研项目组习惯于在项目结题的时间临近点才慌忙报送结题报告和编制财务报告,使得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研究部门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深入审计。考虑大科研项目结题的紧迫性,同时显示对科研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审计部门只得在面对财务部门已签字认可的财务报告中签署审计意见。因此科研经费的审签在实践中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模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应当结合进行方能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我们的做法是,除坚持每月查阅财务月度报表外,每年初一般3-4月份,对学校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和决算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在审计过程中结合国家对科研经费的要求,在翻阅财务原始凭证时对科研项目的报销单据进行重点关注,及时发现经费报销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对记账凭证中反映的资金出处和去向进行了解;在查看财务项目账时,不仅关注通过财务预算划拨到各部门管理使用的项目账,而且对科研经费科目下的收支明细进行重点关注,看科目设置和日常管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通过财务报表总体把握学校科研经费的收支、结余、结转等情况。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多次协同科管部门普及学校科研管理制度和审计制度,为审计工作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力图进一步规范科研项目经费的审签办法,充分利用审签的机会开展对科研项目经费的审计监督。

二、科研经费审计监督新模式

高校审计工作应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对科研经费的审计也不例外。科研经费的监管和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对博弈关系,应努力形成良性互动,构建双赢局面。

(一)坚持依法审计科研经费是学校办学经费的有机组成部分,无论是来源于上级有关部门的纵向经费还是来源于合作单位的横向经费均属于学校收入,是国有资金而不是个人财产,都属于审计监督的范围。因此,审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责无旁贷,无论是财务部门、科管部门还是科研单位、项目组和科研人员均有无条件配合审计监督之责。那些认为科研经费属于项目组、科技人员,认为他们有绝对支配权的说法和做法是经不起推敲和检查的,与国家的要求和有关规定不符,也是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中容易犯错误甚至违法犯罪的。审计部门应当理直气壮,大力宣传科研经费的国有性质和公用属性,依法大胆开展审计工作,主动把科研经费的审计纳入审计监督的范围,确保科研经费真正用在科研上,防止科研经费转化为个人的福利,防止通过申报虚假科研项目骗取国有资金、通过科研合同转移国有资金、通过经费报销化公为私等现象,促进学校科技事业和学校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 二) 结合单位实际审计各高校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有自己特有的内部管理体制。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总额巨大,甚至远远超过教育财政拨款,有的高校科研经费有限,科研积极性不高;有的高校对科研经费统一由财务部门分项目核算管理,比较规范,有的则由科管部门承担具体管理任务,与财务部门分工合作,还有一些协调问题。审计部门应该结合各自单位的实际,特别是内部管理的不同模式探索适合本单位的审计模式。比如我校采取的是财务部门和科管部门分工合作的模式,科研经费的日常管理主要由科管部门负责,由科管部门建立项目卡片,进行分项目的登记,报销审核分金额大小分别经项目组、系院、科管部门、分管校领导、校长等签字报销,财务处仅设置科研经费一个子项目进行财务核算。因此对科研项目的审计就必须依赖于科管部门的卡片账,审计重点关注的是科管部门的管理流程是否合理、科研经费的划转是否及时、是否有截留项目组科研经费的情况、审核是否按申报书列示的项目严格把关、是否坚持结题结账、经费余额同财务部门是否一致等问题。

(三)突出审计重点审计工作是个无底洞,审计应当始终坚持全面审计,又突出重点,重点是否突出直接关系审计工作的成效。科研经费审计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是经费来源主体多元,项目众多,预算不科学、专业性强,有的项目周期较长,加之目前我国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突出,积弊太多,常常有无从下手之感。可以根据项目大小、经费多少确定重点审计项目;也可根据审计力量情况,选择能胜任,有实效的项目作为重点审计项目。还可以根据从各方面了解的突出问题确定审计重点。审计重点的选择应该有利于解决和规范有关问题,有利于防范管理风险和漏洞,有利于发挥审计的教育、提醒、警示等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我们一般把重点放在报销原始单据的查阅、科研经费中人员经费的支取、科研管理费的提取和使用、科研余额的处理、科研结题结账等方面,在关注这些重点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少问题和不足,并向学校提出了诸多意见建议。

(四)做到务求实效审计审计不能为了审计而审计,应当通过审计工作发挥学校经济和管理系统的免疫功能,促进学校的良性治理。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目的是发现经费管理使用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规范经费的管理和使用,通过审计提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实际的经费管理使用制度,建立有利于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确保科研经费合法合理使用,最大限度发挥经费的使用效益,促进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保护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不违规违纪,促进学校廉政建设。因此科研经费的审计既要顺势而为,借国家重视之力、之时,抓住工作开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主动介入科研经费的管理,确定一些科研经费重点审计项目,明确审计方向,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能全面开花,浅尝则止,搞形式,走过场,那样起不到审计的作用,反而会激发对审计工作的反感。正确的做法是,审计过程中要以发现问题为中心,应可能找出一些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揭示管理风险,审计后要跳出审计看问题,认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方能发挥审计的实效。

近年来,我校积极探索和践行以“风险为导向、以控制为主线、以治理为目标、以增值为目的”的内部审计高校科研经费监管新模式,并将其运用到科研经费的审计中,努力构建“服务导向型审计”新模式。审计部门同科管部门、财务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提供审计咨询服务,帮助科研和财务部门建立健全经费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防范和化解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同科管部门、财务部门等一起协助科研项目的申报,试行科研项目预算评审,积极参与对科研项目申报和拟购固定资产的专家论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中期检查、结题经费审签等方式及时反馈审计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指导项目负责人和相关管理部门防范和纠正,从而建立起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机制,增强了审计工作的主动性和建设性。审计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得到了学校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形成了和谐审计的局面,提高了审计效率和效益。

参考文献

[1]袁新文、洪少丹:《高校科研经费监管系统若干问题研究》,《中国内部审计》2013年第1期。

加强对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 篇3

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财务违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滞留经费、延缓拨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财政拨付资金未能及时拨付,将资金滞留在主管部门。

(二)挤占经费、挪作它用。一些主管部门利用手中权力,左右经费分配,并从中谋利。

(三)预算失控、决算失真。对预算编制的重视不够,编制随意性较大;使用过程中擅自扩大支出范围、超预算支出,挤占、转移或挪用;决算信息严重失真,不及时结题,不按规定上缴经费结余等。

(四)虚设课题、转移资金。与基层科研机构相互串通、虚设课题,转移资金。

(五)未专款专用。经费使用往往超越了合同规定的范围,如大额财政经费用于人员开支。

(六)监管不力。主管部门只重视资金分配,忽视监管,未及时组织验收,没认真执行项目追踪反馈制度。

二、科研经费审计内容

科研经费审计以科研经费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为核心,目的是保证科研经费收支的合理性和真实性;促进被审单位严格执行相关科研经费制度。具体审计工作包括:

(一)经费落实情况审计。审查是否按项目合同和预算及时足额到账,并找出未按进度到款的原因。

(二)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审查是否严格按预算规定的内容及额度开支;是否符合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及国有资产管理等专项规定。

(三)验收结题审计。审查结余经费的收支情况,是否存在不及时结题,不按规定上缴经费结余等情况。

(四)内控执行情况审计。内控制度是否建立,是否在依托单位的账目中进行独立核算经费支出的程序、内容和额度是否严格按单位内部的制度执行;经费使用是否有单位财务部门的监管。

(五)经费使用绩效审计。科研经费审计不可能只停留在查错防弊的简单层次上,开展科研经费的绩效审计是审计的必然选择。

三、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询问、审阅法。首先询问被审单位科研经费的预算等,了解来源与投向,经费管理内部有关制度。取得被审单位与科研经费有关的会计资料,包括会计报表、账册、凭证以及安排科研经费的项目计划文件、有关合同等,对这些资料应认真加以审核。

(二)现场察看法。抽查部分项目实施实地观察可以了解项目完成的进度情况,又可以证实项目的真实性,特别是能有效地揭露套取科研经费而采取虚立项目的问题。

(三)跟踪追查法。 经费拨付是经过财政、主管部门、使用单位的顺序进行, 因此审计人员也要按照资金的走向进行跟踪。

(四)逆查法。就是按照科研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从结题查到起点的审计方法。 从大处着手,审计面较宽,审查的重点和目的比较明确,易于查清科研经费使用中的主要问题,审计效率较高。

科研经费审计及科研合同审计 篇4

审计调查工作的通知

全校各单位:

根据学校审计工作计划和巡视整改工作要求,经学校科研经费审计联席会议研究决定,从2014年11月上旬开始,在全校开展科研经费审计及科研合同审计调查工作。为切实做好此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审计目的

通过审计,掌握我校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建议,杜绝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和激励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规范性和效益性,为学校科研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二、审计依据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教育部《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中央部门所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见》(教财〔2012〕7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以及《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等文件。

三、审计范围

(二)2013年结题的部分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三)2011年立项的部分纵向科研项目;

(四)2011年以来立项的部分横向科研项目。

(一)2013年结题的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以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及科研合同管理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必要时可以追溯到以前,审计过程中,涉及校内其他单位的,可以进行延伸审计。

四、审计重点内容(见附件)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七)其他需要审计的事项。

五、审计程序

(一)审计处下达审计通知书;

(二)按学院(部、所、中心)召开审计进点会,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科研负责人、课题负责人、科研秘书参会;

(三)审计人员实施审计;

(四)审计结束后出具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后出具正式审计报告。

六、审计时限和工作时间

(一)审计时限

主要以2011年1月—2013年12月,为主要审计时限,必要时可延伸审计至其他。

(二)工作时间从2014年11月4日开始实施,到12月中旬完成。

七、审计要求

(一)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部门、各单位、科研项目负责人要高度重视本次专项审计工作,充分认识科研经费规范管理的重要意义,积极支持、配合审计工作,按要求如实、及时提供所需审计资料,对提供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保障审计顺利开展。

(二)规范实施,欢迎监督

审计期间,审计处要严格按照上级及学校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山东大学科研经费审计暂行规定》要求,对科研经费管理使用进行全面、有效地审计,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和举报。举报电话:88369166。

(三)加强审计结果应用

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制定整改措施,尽快进行落实整改,切实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防止问题再次发生。学校还要对落实整改情况进行后续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各课题组充分利用本次审计结果,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和长效机制,规范管理使用科研经费,提升学校科研管理水平。

附件: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重点内容

山东大学

2014年11月7日

附件

科研经费审计和科研合同审计调查的

重点内容

一、科研经费管理情况

(一)财经法规和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的贯彻落实情况;

(二)科研经费是否全部纳入学校财务统一核算,有无“体外循环”、“小金库”现象;

(三)科研主管部门、财务部门、各学院(部、所、中心)、项目负责人等科研经费管理职责是否明确、责任是否落实到位,二级单位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执行情况

(一)项目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

(二)是否存在编制虚假预算、擅自调整、变更预算问题;

(三)预算执行是否符合项目批复的预算范围和标准,有无挤占、挪用、转移科研项目经费,自行分解、擅自转拨科研项目经费等问题。

三、科研经费支出情况

重点关注材料费、差旅费、会议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测试化验加工费、对外转拨、外协费等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及准确性。

(一)是否严格执行经费开支审批程序和履行完备的手续;

(三)是否在科研经费中报销个人家庭消费支出;

(二)经费开支范围、标准和内容是否符合规定;

(四)是否存在虚假业务,虚假票据或通过非法手段取得票据套取科研经费情况;

(五)是否存在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科研劳务费情况;

(六)是否存在将科研经费转拨、转移到利益相关的单位或个人账户等情况;科研协作协议是否真实、合法、有效,有无将科研经费层层转拨、变相转拨或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它用问题。

四、科研资产购置及管理情况

(一)科研项目购买设备、材料、软件或工程是否符合有关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相关规定,是否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和处置设备、耗材等;

(二)是否存在购买与科研项目研究无关的设备、材料等情况;

(三)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入账、管理,是否安全完整,其使用效率和效果如何,是否私自隐匿、转让、非法占有、谋取私利;

五、科研项目经费决算和结余资金情况

(一)财务决算报告是否真实准确反映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期成果及效益完成情况;

(三)是否存在科研项目经费结题不结账或不及时结题,或长期挂账报销费用、冲帐等问题,课题结余经费是否按规定使用。

六、科研合同管理及执行情况

重点审查科研合同的管理、签订、执行过程和结果的合法性、合理性、效益性。

(一)科研项目合同管理情况1.科研项目合同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设专人和部门管理科研合同、保管和使用合同专用章,合同归口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项目负责人职责是否明确、落实到位;

3.是否存在未经授权擅自以单位或个人名义对外签订合同现象; 4.科研合同登记、统计、保管、归档、查阅制度是否健全。

(二)科研项目合同的订立 2.科研合同的审查、授权审批制度和签署权限是否健全、明确;1.订立合同订立的范围和条件是否明确;程序是否合规;影响重大、涉及较高专业技术或法律关系复杂的合同,有无有关专家参与谈判;

2.合同形式是否合法、合规,重要条款有无遗漏,是否经过科研部门、学校法律事务室或财务部门审核;

3.合同订立方的资质情况;是否存在私自编造虚假合同转拨经费。

(三)科研项目合同的执行和风险管理1.是否严格履行合同,有无因违反合同出现纠纷;2.因对方或自身原因导致可能无法履行合同的,是否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无给学校造成重大影响或损失;

3.合同履行过程中办理价款结算和进行账务处理是否把有关合同作为依据;4.学校主管部门是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5.是否存在合同订立与履行过程中泄露涉及的国家、学校或工作秘密现象。

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之探讨 篇5

1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及审计的特点

1.1 科研经费额度偏少,来源渠道单一

相比公办高校而言,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长则20 多年,少则几年。 民办高校建设初期优先考虑的是校舍建设等,科研队伍建设则最受轻视甚至被忽略。即便有为数不多的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也处于高度流动之中。 其次,民办高校自身的特点,难以吸引高水平的科研人员,打临时工心态的大有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员工的科研热情, 导致民办高校教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科研项目申报数量相对较少。

1.2 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组织保障不力

民办学校特有的办学体制,基本上都是公司办学,其目标大多与经济利益相联系,而科研则是一项长期见效的活动,很难在短期内看到回报,况且民办学校的法人治理结构本身就有很多缺陷,难以获得举办者或董事会的全力支持。 加之科研经费数额相对较少,因此,科研经费管理难以进入工作重点,更谈不上深入人心了,设置科研机构者寥寥无几,即便有也不甚专业,难以适应民办高校现代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

1.3 科研项目责任模糊,制度不尽完善

由于民办高校队伍有欠稳定,流动频繁,很难固定科研项目的主要责任人及主要参与人员。 同时,民办高校也由于办学历史所限,缺少必要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即便有一些,也过于原则,管理经验极度欠缺,核算制度也与公办高校有较大区别,成本核算不甚科学,经费违规使用现象更为普遍。

1.4 科研经费审计几近空白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具有3 个显著特点, 即初级、 原始及狭隘,主要是针对公办高校而言的。 既缺少必要的理论指导,也无有效的实践经验可循。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民办学校几乎没有专设内部审计机构,缺少必备的审计专业人员,特别是与科研经费审计有关的专业人员更为稀少。 此外,到目前为止,尚无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专项法律、法规,缺少审计应遵循的规范,近乎无章可循。

2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重点

根据民办高校的自身特点, 结合其科研经费管理与审计的特殊性, 参照 《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教育部令第1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5]11 号)、 《 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教财[2011]12 号)、 《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 号)等文件精神,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重点从3 个方面着手加强。

2.1 制度、机构健全性审计

制度与组织保障是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与基础。 制度简言之就是行为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强制约束,可以防堵漏洞。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先行。 2013 年10 月11 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万钢对我国科研经费“恶性问题”,连说两个“愤怒”,并表示“痛心”和“错愕”。 其针对的部门和单位主体主要是公办单位。 相比民办高校,公办单位应该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设计及建设方面有其明显的优势。 优势单位都出现如此状况,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理由让人们更加担忧。 因此,对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首先,应了解有无健全、完整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如经费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报销办法、核算办法、分配办法、预决算制度、结题管理办法、科研资产管理办法等,特别关注有无完整的预防性管控制度。 只有织出一张无漏洞的管控大网,才可有效预防或降低错误与弊端的发生。 另外,建立必要的内审机构或配备必要内审人员, 也是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效果的前提之一。 民办高校由于重视程度不够或从节约人力成本考虑,很难像公办高校那样按要求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即便有,也是摆摆样子,且其职权、地位也很难获得尊重。 因此,要想取得预想的审计效果,必须要设置相应的内审机构,配备专职、专业的内审人员,消除审计盲区,并保证其有责、有职、有权、有利。

2.2 一致性审计

(1)科研项目申报承担人员与实际承担人员是否一致。 一些民办高校由于自身水平及影响力有限,特别缺少科研领军人物,恐难争取到课题,往往借鸡下蛋,通过借用外单位专家挂名方式进行项目申报,以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实际上,真正主持的则不是原申报的人员。 采用这种挂羊头卖狗肉方式从事科研工作,很难想象会有很高的科研成果。

(2)配套经费是否适时足额到位。 民办高校相当数量的科研项目都需学校提供一定量配套科研经费,自立项目就不用说了。审计时,应关注学校的承诺是否兑现,如是否适时拨付、足额拨付等。 学校承诺的配套经费是科研项目有效开展的前提,是科研质量的重要保证。 应防止学校或举办者说一套,做一套。 切忌重申报,轻研究,少投入或不投入现象的反复出现。

(3)经费预算与实际执行是否一致。 民办高校在科研项目申报上,同样需要有完整的项目经费预算,注明相应的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 审计时,应将实际开支的范围和标准与预算项目进行比对,查明预算执行力。 如出入很大,就应重点予以关注并查清原因, 如是否是预算制定水平的问题, 或是违法违规开支问题,或是套取科研经费问题等。

(4)项目开展的实际进度与申报书所列的进度是否一致。 任何一个科研项目都应有一个完整的时间规划, 需要有计划分步骤实施。 唯有如此,才能有效保证科研项目的质量。 一些民办高校因缺少必要的督促与管理,项目早期几无动静,等到项目到期日临近时,方才加班加点,突击干活,突击花钱,有的甚至企图蒙混过关,应付了事。 这种“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思想和做法,在民办高校不是少数,也难以取得预期的科研成果。

(5)实际科研成果与申报时的承诺是否一致。 科研项目申报时,一般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提交成果清单,是项目结题的重要参考依据。 审计时, 应关注实际成果与当初的承诺是否基本一致,特别关注是否有重大缩水行为。 民办高校申请课题时可能承诺的较多,但最后结果未必尽然。 一些项目可能钱花了,但效果却不甚明显,存有套取科研经费的嫌疑。

2.3 合规性、合理性及有效性审计

(1)合规性审计。 合规性审计的目的在于揭露和查处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促使其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内部控制制度等要求的审计。 合规性审计是审计的重要内容,特别关注被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程序、规则。 例如,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有无随意扩展,开支标准有无随意扩大,科研经费开支是否保持足够的透明度等。 民办高校因前述的特点,财务错误和弊端发生的可能性较公办高校而言更大, 科研经费的隐性损失和显性损失更多。

(2)合理性审计。 合理性审计即是对相互具有关联关系的逻辑性存在与否的检查,是建立在合法、合规性检查的基础之上的内涵性审计工作。 其具体表现如:报销票据是否合理、所购物品与科研需求是否一致、实际消耗与合理消耗是否一致、报销人员与科研项目实际承担成员是否一致等,保证有限的“好钢”能真正用在“刀刃”上。

(3)有效性审计。 有效性是指有效率和效益。 投入就需有产出,这是基本经济规律。 民办高校科研项目获得了各方的经费支持,理应给予恰当的回报,即提供不同形式的科研成果,或是获得直接的经济利益。 尽管科研成果评价尚无成熟的办法,但不能因此成为我们忽略对民办高校科研成果鉴别与评价的理由。

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篇6

(一) 科研经费来源的审计

高等学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 按其项目来源不同, 可分为纵向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校内科研项目三大类。纵向科研项目是指国家和有关部委、省政府和厅局、地市等有关部门以文件形式下达的各类科研项目。横向科研项目是指受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 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而开展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且有研究经费汇入高校的科研项目。校内科研项目是指由学校发文立项或使用其它纵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而开展的列入学校科研计划的研究项目。从审计的角度看, 不同来源的科研经费其使用的要求是不同的。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资金, 其使用要求必须符合相关制度规定, 防止出现科研经费有寻租现象。横向科研经费大多来源于企业资金, 只要项目符合企业要求, 经费的使用相对较为灵活。

(二) 科研经费管理状况的审计

主要是针对科研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合理, 手续是否严密、科学, 是否做到了互相制约牵制等。具体应该包括:科研经费使用是否依据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 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 严格控制开支标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是否按照全额成本核算制度以及相关管理办法、合同的要求进行确定, 其支出比例是否合适;用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时是否依据实际需要, 相关资产是否安全完整, 其利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如何;是否存在因盲目购置而导致固定资产闲置或利用效率偏低、使用效果较差等变相损失浪费科研经费的情况等。

(三) 科研经费结余情况的审计

主要审计科研项目结题后经费是否结账, 科研项目的支出是否与经费概算相一致等。科研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制度规定, 预算总额是否合理, 是否造成过多闲置资金。对于科研经费的结余情况进行审计, 这样既可以督促科研人员在进行经费概算时要严格谨慎, 又可以避免结题不结账、科研经费长期闲置沉淀、效益丧失的现象。此外, 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内容还应该包括科研经费投入后的成果回报情况, 如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情况;科研论文的发表数量及级别, 尤其是被SCI、ISTP、EI、SSCI、A&HCI收录论文和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及所占的比例;科研成果的获奖情况等内容。

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程序及方法

(一) 科研经费的审计程序

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程序主要包括准备环节、计划环节、实施环节和报告环节四个阶段。在实际工作中, 一般是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根据科研项目的实际要求出具审计委托书, 学校审计处选派人员组成审计组,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科研管理部门向被审计的课题组发送审计通知书, 并要求课题组提交所有与课题相关的材料, 包括课题合同书、课题进展情况记录、课题的研究报告等书面材料, 财务处提交课题经费使用的购置资产清单、相关账簿、会计凭证以及需要填报的财务报表等作为审计依据;审计组根据所提交的相关材料实施审计, 填写审计工作底稿, 通过整理、归纳、汇总、分析审计依据, 出具审计检查报告报送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管理部门针对检查报告中发现的问题, 按照相关制度规定, 下达监督检查意见书。被审计课题组应在监督检查意见书的规定时限内整改执行完毕, 并将执行结果书面报告科研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意见书中认定问题有异议的, 可以申请重新审核确认。

(二) 科研经费的审计方法

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采用的方法: (1) 专项审计法。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 将科研经费作为专项资金来审计, 不定期的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合理性, 以及财务收支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专项检查和评价。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的管理都是统一归属财务处负责核算。纵向科研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 其使用更多地受财经法规的制约。横向科研项目是与企事业单位协议进行的, 需要较多地遵循委托方的意愿, 经费使用的灵活性较大, 对其控制不像纵向科研那样严格。但横向科研资金在高校科研资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专项审计法对横向课题来说, 能够提高经费管理的规范性, 特别适合于对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进行审计。 (2) 事后审计法。由于高校科研经费审计的特殊性, 因此在审计整个科研项目时, 不宜采取突击审计的方式, 而应该在实施审计工作前, 给被审计科研项目的负责人下达审计通知书。如果审计科研成果的成效, 只能在科研项目结束一段时间后才能够得以较为全面的反映。因此, 对科研项目进行全面审计应该采取事后审计的方法。 (3) 绩效审计法。主要是针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和评价, 并提出改进建议的审计方法。具体的组织实施可按照财政部《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办法》 (财教2005149号) 和各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对科研项目绩效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 以及项目的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与评价。此外, 在科研经费的审计过程中还应当综合利用财务报告、巡视检查、财务验收、受理举报等多种方法。

三、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中的问题

(一) 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我国高校对科研项目大多实施课题制管理, 课题负责人主管科研经费的整体使用情况。多数人认为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 课题负责人花的是自己的钱, 自己拥有对课题经费的绝对使用权利, 甚至学校的一些领导也给予认同, 从而导致了从课题经费中提成用于人员奖励, 购买私人资产等违规现象, 不按预算开支, 不合理、私有化的开支时有发生, 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很难完成。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 无形中给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造成很大障碍。

(二) 科研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大多高校都是由学校的科研管理部门出台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科研管理部门仅仅负责科研项目的申请, 课题立项后, 对课题的进展情况、经费是否到账、经费的使用是否合理、课题是否按时结题等并不关心, 与课题的后续工作存在严重的脱节问题。而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的来源、类型不熟悉, 导致科研经费开支的合理性很难判断。对于科研项目开支的某些物品, 要达到一定的金额才要求附清单, 而低于这个限度的则不用列示实物清单, 从而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确认是否属于项目开支范围。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 是在不熟悉科研项目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使用, 与科研人员的摩擦经常发生。

(三) 高校内部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各高校目前都拥有独立的审计部门, 但与外部审计相比, 还存在着审计人员少、不够专业、独立性较差等问题, 从而使得科研经费审计的独立性很难保证, 作用也很难发挥, 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对科研创收和排名方面的考虑, 从而引起对科研经费审计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造成的。

(四) 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缺乏依据

虽然国家已经加强了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 科技部于2007年8月1日发布首个专门规范科技经费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规定——《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科技部 (或委托相关单位) 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审计, 很多高校也制定了自己的科研管理办法, 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 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如在编制经费概算时, 普遍都是由项目负责人自己编制, 学校的有关部门并不进行审核, 造成经费来源不真实, 经费概算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 审计依据很难把握。财务、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参与管理与监督的机制尚未形成, 容易造成违法、违纪等现象。

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 改变观念误区, 加大审计宣传力度

学校的科研工作管理部门、宣传部门应加强协调配合, 积极主动地做好国家和部门发布的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等财经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 使学校科研人员熟悉国家、部门和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办法, 形成对科研经费管理的正确认识。适当开展关于科研经费的培训工作, 从思想上改变对科研经费使用的错误认识, 促使项目负责人加强自我约束能力, 营造良好的科研经费审计氛围。

(二) 树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意识, 加强资产管理

高校应该引入合理、有效的课题成本核算机制, 将科研活动中直接支出的材料费, 燃料费、外协测试等费用直接计入科研成本, 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实验设备折旧费、科研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等, 确实无法准确区分的, 要按照合理的比例进行分摊, 计入科研成本, 减少科研项目支出挤占高校日益紧张的事业经费, 严格控制科研投入与产出经费的使用比例。与本项目无关的内容不得在科研经费中列支。同时对在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 如专利技术、版权、实用新型发明等, 应及时提供鉴定和认证资料, 纳入学校无形资产的核算, 确保学校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三)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加大科研经费审计力度

学校审计处应该不定期的对科研项目进行审计监督, 实行定期检查与抽查来监督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课题组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行为, 学校在其评优评先、职称评聘及今后科研经费的配套和支持方面应给予严格的限制。对做出重大贡献的科研人员, 学校在有关的奖励和优惠政策上应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倾斜, 逐步建立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考评机制, 充分发挥审计部门的职能。

(四) 建立科研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 为审计工作提供依据

科研项目在审批时, 课题负责人都会填写相应的科研项目预计经济效益和预计其他成果。因此, 科研经费投入所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是衡量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科研项目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比如年增产值、年增利润、年增税金、年创汇、年节汇等指标在科研项目初始投入时并不明显, 必须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同时应该注意的是, 绩效审计不能单纯以财务指标、经济指标来衡量, 还要利用一些非财务指标来综合考核, 例如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情况、获奖情况等, 这样才能够全面地、综合地判断科研经费的使用绩效。

参考文献

[1]朱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途径》, 《财会通讯》 (理财版) 2007年第12期。

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篇7

一、科研院所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科研院所在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课题参与人员认知上存在诸多积弊, 由于多渠道的经费争取, 财务核算要求特殊,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科研院所适用财政部《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一套相应的会计软件系统, 无法对应不同部委的经费管理条例和满足不同经费核算要求。财务人员在实际操作面上难以兼顾因科目不同, 而使课题项目支出内容归集与各类政策相统一;核算体制也难以彰显特殊资金管理的需求, 这些矛盾成为专项审计中的难点和疑点。即一套系统难以对应不同部委的经费核算要求。

(2) 多渠道争取经费, 和经费专款专用政策, 使每个课题组手里同时拥有几个课题号。如果管理不善, 同时几个章子混用, 结题时, 实际发生和预算细目对不上, 为应对专项审计, 引起财务大量的调账工作。科研院所难以在审计时对调帐现象做出合理解释, 而审计组抽查取证时发现财务监管不力, 课题经费支出未按合同或计划任务书规定执行。

(3) 科研项目人员费按国家政策规定能列支比例远小于实际发生数, 甚至人员经费在各部委经费管理办法和地方政策规定比例不同, 会计核算难以操作。科研院所大部分属于差额补助型事业单位, 科研人员工资无法全部保障其在地方基本生活。而国家各部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对没有工资性收入的参与人员、临时聘用人员计列劳务费, 但不得列支工资费。然地方政策又允许按一定比例给予工资性支出。各方政策不统一, 导致同一单位在项目人员费会计核算中难以一致。

二、改进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1) 转变思维, 制定与国家各部委政策相衔接的单位内部政策。科研院所实际情况有例行就会有例外。把国家政策和单位实情有机结合, 才能真正反映科研单位经费核算的实际内容和使用情况。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国家大政策来制定一些和单位实际相对应的内部条例, 以此弥补国家政策对单位特殊情况顾不周全的矛盾和完善财务制度建设。

如:某部委项目计价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科研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费, 按科研用设备仪器原值的5%和科研用房屋建筑物原值的2%之和计算, 然后再对某项目按工时比例分摊。即:某项目应分摊使用费=某项目年均计划工时/年计划总工时×[Σ (科研用设备仪器原值×5%+科研用房屋建筑物原值2%) ]×研制年限

上述计算公式可见, 科研单位某项目固定资产使用费是和项目工时比例有关。然这个公式套用全国所有单位是否合适呢?这个就值得商榷。笔者认为:该公式比较适用于生产性企业, 但对于科研院所来说, 这个公式所描述的内容是无法实际反映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情况。

[例]某审计组对单位X课题组A课题进行审计, 在项目应分摊多少科研房屋使用费和单位发生分歧。按惯例, 科研房屋使用费的收取是按科研房屋的折旧和维护等费用计算出建筑物年度损耗, 除以建筑物使用面积, 核定该建筑单位面积年度应收取多少费用, 再根据不同课题组占该建筑多少使用面积, 计算出单位当年应收取各课题多少房屋使用费。

A课题在4号楼5楼占3个房间, 使用面积175平方米, 单位对4号楼每平方米收取180元/年的房屋使用费, 那么A课题当年固定资产使用费-房屋占用费是31500元。而A课题是3年期项目, 课题成本中反映出科研房屋使用费为94500元。审计对该笔成本支出不做认可, 认为单位没有按照该部委颁布的规定方法计算, 即按工时比例分摊。另外如何证明175平方米的科研用房在3年里对X课题组就只有A课题一个项目在使用呢?课题组有挤占经费之嫌。

焦点:审计方:3年的房屋使用费不能由A课题一个承担。X课题方:4号楼5楼的3个房间是A课题项目参与人员主要工作场所, 围绕项目购置的关键设备均放置在那里, X课题承担国家其他任务, 工作场所另有他处。这种情况审计很难审定94500元有多少能列支进A课题成本, 而单位方也很难说采购的关键设备难道也就A课题一个项目在使用。此外, 对科研用房一定按政策以计划工时/年计划总工时这样的切分比例计算, 在科研院所实际运作中找不到依据和立足点。

科研院所和生产性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 科研场所的分散性以及某些科研要求的特殊性, 不能用简单的工时去套用计算科研房屋使用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实情和政策不一致或有矛盾时, 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根据单位实际, 制定与国家各部委政策衔接的单位内部政策。科研用房屋建筑物如何计算固定资产使用费, 可以在内部政策中明确:按某项目年到款经费占该课题组当年全部到款经费的比例乘以科研用房屋建筑物原值的2%计价, 并按研制年限分年度计算。这样计算依据是客观可信, 贴合实际。通过在国家大政策背景下制定适合单位实际的内部政策, 完善国家政策的不足, 而使审计结果真正做到重事实, 有依据。

(2) 有效搭建课题组和管理部门之间的秘书桥, 转变专项经费管理模式。专项经费管理工作还源自于课题组自身对项目经费的管理和把握上。无人专管, 使得同一课题几个课题图章混用。科研人员只关注结果, 研究成果得到评审通过就结题交账。而对专项审计来说, 关注的是过程和结果, 课题支出内容在几个课题号里互串, 和预算细目无法一一对应。这个是科研人员长期来经费使用观念上的问题和积弊。针对这样的情况, 首先要转变科研人员的思路, 通过多次审计, 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和外来审计组都加强对基层课题组政策宣传力度。此外, 要建立有效手段, 搭建管理部门和课题组之间的秘书桥, 建立核算员制度, 在每个课题组建简易台账, 来控制项目经费支出。课题项目在基层建立报账控制, 杜绝调账现象的大批量发生。

通过课题核算员制度, 把专项经费管理模式转变成:事前谋定→事中控制→事后弥补的格局。事前谋定指项目预算的编制;事中调控指到位经费的合理使用, 也就是如何按预算合理安排支出, 并分配到不同的项目 (课题号内) 报账, 完成年度 (中期) 决算;事后弥补指结题审计前, 对照项目预算, 计划任务书和国家相关经费管理办法自查, 弥补漏洞, 规避审计风险。同时在审计结束后, 针对存在的问题, 和管理部门一同研讨解决方法。

(3) 以当前软件为母本, 重新设计接口, 通过软件功能直接对接各部委经费政策。以科研节点或时间顺序按需把原系统中课题收入支出数据, 按不同核算要求直接对接进各部委需填报的决算报表中。机器自动结转, 减少很多人工工作量, 同时也避免因个人主观原因造成对政策理解不同。就专项审计而言, 这更能反映单位整体财务管理理念和思路, 为审计组判断分析审计事项, 提高审计取证的效率, 更快更公正出具审计报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 项目人员费必要时通过人工计算, 达到合理分配的效果。工资性支出在各部委和地方性政策中所规定各不相同, 其人员工资如何切分并列支呢?如果这部分支出通过软件功能直接分配进课题, 也是不合理的结果。针对上述情况, 财务就应做相应的计算。

第一步, 根据项目计划任务书中参与课题的人员名单和级别, 列出相应的人员表格。同时.根据项目参与人员的实际工资发放额测算人员费预算数和实际发放数之间的差额。

第二步, 人员费实际发放数应扣除国家事业费中拨付给该项目组占事业编制并参与项目人员的基本工资后, 根据该课题所有项目经费到款比例, 分别计算出每个项目应分摊多少扣减事业费后的人员经费。

第三步, 综合比照项目任务书和国家经费管理条例规定, 对每个项目的人员工资应分摊列支多少进行账务处理。如地方性经费可按比例直接列人员费;国家各部委的经费对事业单位不能列支人员费的项目, 人员费应由下拨的事业费承担, 再有不足部分, 通过课题横向收入 (如和企业合作后的税后利润等) 抵补。

参考文献

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篇8

一、前言

科研是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基础,科研活动离不开科研经费的支持。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经费数量不断增长,主要来自于国家和各级政府的纵向科研经费以及各社会团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横向经费,还包括高校内部科研经费的配套资助。高校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建立了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加大了内部审计力度,保证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严格管理,为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巨大帮助。但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存在诸多漏洞,有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善,导致科研成本信息失真;有的缺乏严格监管制度,导致科研资产浪费严重或者大量流失;有的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导致大量的科研经费游离于监管之外;有的科研经费的支出核算不规范,导致大量科研经费被挪作他用,科研人员违纪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产生严重的违法事件。例如2014年10月,浙大原教授陈英旭将科研经费900多万转入自己的私人公司,被查处后判刑10年。山东大学刘兆平教授采取虚开发票的方式,骗取科研经费300多万,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并不是个案,根据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显示,高校科研经费中被用于科研本身的仅占40%左右,其余大量的经费游离于科研项目之外,这些现象已经充分引起人们的关注。

二、提高高校科研经费财务审计质量的措施

目前,很多高校都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起到了监督和信息反馈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认识的不到位和制度建设的不规范,高校的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大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

1、建立多元化的审计机制

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漏洞较多、难度较大,很多案件都涉嫌腐败违法,单靠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应该形成内部审计部门与纪检监察部门的联合机制,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全面监督高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其中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主要对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过程进行全方面监督,从科研项目的申报直到项目结题实施实时控制和管理,及时发现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风险点,并合理划分风险等级,高风险级别的要重点审计,例如科研项目预算的真实性、科研经费的预定开支等,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并督促科研项目负责人进行及时整改,对于涉嫌违纪违法的,不能瞒报,要及时向纪检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配合纪检部门的工作。另外,由于高校经费大多来源国家财政拨款以及一些社会团体,因此要发挥社会团体和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反映的重大案件,进行重点审计,形成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相结合的多元化审计机制。

2、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

传统的高校科研经费审计主要是事后审计,也就是项目结题后再进行审计,发现问题也无法及时修改。而科研经费财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促使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和效益化,并不以惩处为主要目的。因此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将事后审计改进为全过程审计,对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状况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在项目结题后再对项目合同经费决算状况进行审计,充分体现内部审计工作的灵活性。当然,由于高校科研项目众多、科研经费数量多,审计人员少,要想对每一个科研项目、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审计难度很大。高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制度,查找科研经费中存在的问题。这里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联网,通过互联网来追踪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充分体现内审工作的灵活性,对异常情况进行重点关注,争取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外,还可以实行重点科研项目的审计制度,对科研经费多、社会影响力大的科研项目在结题前,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全面审计,确保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

3、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素质

与其他审计项目不同,高校科研经费审计工作有着较高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审计工作的质量。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轮岗制度。审计人员长期任职于一个部门,对其他岗位和专业比较陌生。科研项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如果不了解其他专业,无法有效的进行科研经费审计。因此,审计人员要定期到科研部门、财务部门等工作一段时间,来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流程以及专业特点,从而可以多视角的进行审计工作。二是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目前,国家对科研经费管理的制度不断出台,一些新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手段不断涌现,审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审计的政策,同时也要强化自身的业务技能,高校应该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一些技能培训班,也可以引入熟悉高校科研状况的优秀会计师参与到科研经费审计中来,可以大大提高科研经费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4、加强内部审计的目标控制

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如何既是资金提供者所关注的重点,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必须加强效益审计,对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其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确定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重点审查科研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合理性,科研项目在立项是否经过认真调查,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估,结题项目是否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及时转化,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实现的价值与科研经费投入的价值以及科研项目的预期研究价值相比较,以确定其经济效益,并提出审计建议,从而促进学校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

三、结语

科研经费审计方法 篇9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法,成效评价分析

医院科研经费是指医院科研人员获得的, 由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所提供的, 用以完成共同规定的医学科研项目所需要的资金费用, 科研经费对于医院科研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一般来说, 医院科研活动所需要的四大基本条件就是科研人员、仪器设备、基础材料及研究经费, 而研究经费是科研活动赖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其管理自然也是医院科研管理的关键环节, 管理的目标不仅要监督好经费的使用, 更要实现以经费的最大效率化杠杆效用推动整个医院科研项目的研究进程, 充分发挥项目研究社会与经济双方面效益, 促进医院综合实力的提高。

1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上的问题

1.1 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脱节

对于大部分医院的科研人员来说, 项目成功立项后, 课题的主要负责人会将研究的重点锁定在项目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上, 研究小组的成员也会更多地关注解决主要困难与障碍的有效路径, 而少有科研人员负责与关心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效益。这是经费管理上的重大漏洞, 科研人员都投入到关键技术的研发中, 没有主要的责任人督促科研经费的到账、使用及调度进度, 这样会造成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与经费的合理使用严重脱节, 在关键时候阻碍科研的顺利进行, 严重影响项目工作的整体效率。

1.2 制定预算与执行预算脱节

医院的科研工作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小组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反馈机制, 科研小组没有专门的责任人监督与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进度和情况, 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也没有工作人员对于科研经费的预算主动与科研小组负责人进行及时沟通。这样, 一方面科研小组按照制定的预算进行项目的设计与研究, 而实际的经费支出却不一定能满足预算的理想状况, 给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与科研经费的审计工作都带来严重的影响。

1.3 科研经费的开支管理过于松散

一般来说医院科研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多为在医院中资历较老的专家教授或科室主任, 在医院中属于有份量的关键人物, 而医院的财务工作者只是医院基础岗位的初级员工, 所以当科研项目小组以各种名目去财务部追加科研经费的后期资金投入时, 尤其是当主任或教授亲自进行经费索要时, 财务工作人员无法深入透彻了解项目进度和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 很多时候只能同意科研经费的后期补充。这样不利于科研经费的财务统计和记录管理, 也很难有效地根据经费预算执行项目计划。

1.4 科研项目的设备或材料缺乏统一的安排与管理

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必然会进行研究设备或材料的购买, 但对于科研项目使用的设备或材料却没有归入统一的管理流程体系, 所有的设备或材料属于专买专用的管理模式, 很容易造成设备或材料的重复购买, 造成资金的浪费, 导致科研经费的超支或透支, 严重影响科研活动。

1.5 科研经费收支核算过于笼统

一般医院科研经费的收入、支出都会通过“专用基金—科研经费”的科目进行核算, 但科研经费的来源形式很多, 如财政拨款、企业赞助或医院自配等, 而科研经费的研究项目支出渠道更多, 如科研业务、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等。所以, 其准确的科研经费收支核算项目是细化和复杂的。但目前医院对这部分科研经费的收支核算却很笼统, 各种来源与支出项目标注并不清楚, 不同的项目课题与核算区间也没有进行准确的区分, 这样的收支核算体系很容易造成科研经费的整体管理混乱。

2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上的方法改进

2.1 构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间的沟通渠道

有效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一定要把握好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之间的关系, 保证三者的有效沟通与信息共享。三个部门之间要定期定时地进行研究进度与经费使用方面的讨论, 每个部门要选派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经费的监督与管理, 切实加强彼此间的工作联系和密切配合, 保证经费的最大使用率。构建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科研项目小组间的沟通渠道, 各部门的执行负责人互相督促, 高效、合理、灵活地运用科研经费, 保证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进行。

2.2 构建计算机网络化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

原有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在开支端与收支核算上都过于松散和笼统, 对于较为复杂和细化的科研经费收支具体项目可以通过构建计算机的网络化管理体系来进行智能化、信息化的经费财务管理。在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科研项目小组间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 三个部门对于科研经费的项目明细是资源共享、互相监督的,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对每一个总的科研项目及每一个大项目下的小课题都进行清晰准确地录入。财务部门可以分别针对每一个课题的经费收入及支出进行录入和结算, 科研管理部门也可以定期浏览和检查每一项课题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 而科研项目小组间的工作开展进程和经费使用状况也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极大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效率。

2.3 构建科研经费的审计与项目整理制度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加强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和跟踪反馈, 定期对每一笔科研经费进行财务审计。审计的内容不仅包括科研经费的项目投入与产出情况, 同时对于科研项目中每一次设备或材料购买都要专项记录, 统一管理。科研项目小组没有专款专用的权利, 每一次科研购买都要进行审计申报, 专门记录, 这样既便于有效地统一管理, 也能极大地减少设备的重复购买和科研经费的不必要损耗。同时, 还要对医院的已结项目或小课题及时进行整理, 对超支或透支项目进行资金补充, 避免问题不能有效解决造成更加严重的恶劣影响。

3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方法改进后的成效分析

通过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方法改进后的医院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及科研项目小组等医院其他相关工作服务支持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改进后科研管理工作的具体成效情况并对其进行进一步分析。共设计问卷205份, 对医院主要部门的所有工作人员与其他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的发放与收集, 问卷问题的设计全部涉及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效率与具体情况方面, 共发放问卷205份, 回收问卷205份, 问卷调研有效率100%, 是一次成功的问卷调查研究。

通过对问卷问题的整理与分析, 将所得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处理, 并对模型假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信度分析, 以信度系数在0.6~0.65为不可信, 0.65~0.7为最小可接受值, 0.7~0.8为相当好, 0.8~0.9之间为非常好, 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改进效果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8, 高于一般临界值0.8, 信度为非常好, 详见表1。

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经过统计分析, 发现在显著性水平P=0.05时, 每个原先的问题管理部分P检验值都小于0.05, 证明检验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医院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认为改进后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在效率上和管理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 详见表2。

注:显著性水平P=0.05。

参考文献

[1]田书墨.大学附属医院科研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 2014.

[2]卿颖.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4.

[3]欧阳春.国防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0.

上一篇:韩国语的语法教学下一篇:能量收集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