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方法十篇

2024-05-18

习作方法 篇1

在一年级上学期, 长期的拼音、识字教学, 会使学生在入学前就已发展的语言表达能力陷于停顿状态。为了不错过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我发给每人一本适合他们看的课外读物, 让他们尝试着进行课外阅读。要求两周读完一本书, 自己让爸爸妈妈帮着计划一天该读多少内容, 主要以篇章为单位分。由于初次使用汉语拼音进行阅读, 所以我就先请家长帮助, 让他们和孩子一起阅读, 并把好的词、句记在心里。最后, 让学生慢慢脱离家长自己进行阅读。

一年级下学期, 我除了要求学生每天坚持读课外书外, 还要求他们摘抄好的词句, 让很多新知慢慢地输入到了孩子们空白的大脑里。这些知识的获取为孩子词汇的积累、语意的准确表达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现在我的这群孩子已进入二年级了, 我依然坚持抓学生的阅读与写作, 因为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手段。二年级我主要从读写方法、阅读积累、读写习惯等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首先是学生自己阅读, 指导写读书笔记。和去年一样, 每人依然拿一本书, 并给出具体规定。坚持每天都要读, 两周读完一本书 (自己计划好一天读多少内容才能保证两周将这本书读完) , 每天写读书笔记。这里除了上学期常用的摘抄优美词句外, 还可以写段、写感想体会 (就是学生在读书中把自己深切感受到的写下来) , 要真实, 有多写多, 有少写少。这样, 能慢慢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总结能力、思考能力等。

其次就是集体阅读, 指导写阅读感想和体会。集体读的形式我主要放在阅读课上。教师先领着学生去试着欣赏中长篇故事性读物。然后教师读、生听, 听的过程中要从老师声情并茂的读中去理解文字的意思, 感悟文字背后所含的情感。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听读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还学会了怎样去阅读较长的文章、怎样理解较长文章中的意思和所表达的情感。读后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听后的收获, 写写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等。

三是让学生独立阅读, 独立写读书笔记, 培养他们的读写习惯。如教师可鼓励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有意识地阅读路标名、店铺名、宣传栏上的文字信息, 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汉字, 又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而言, 不作硬性规定, 除完成教师规定的基本阅读内容外, 允许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材料。在强调课堂读写习惯培养的同时,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课外读写的习惯。

总之, 小学低年级的阅读与习作要紧扣“起步”, 着眼“发展”, 在认真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课内外阅读、课内外练笔把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习作兴趣得到增强, 能力得到提高, 由要我写到我要写, 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这样, 学生的习作能力会稳步上升, 怕作文、厌作文的情绪也会得到改观。

习作方法 篇2

一、巧用总写, 突出动物的外形特征

为了把某种动物的外形特点讲清楚, 作者往往采用介绍整体外形的方法来写动物, 即先把某种动物的漂亮外形讲清楚、讲明白, 让读者对某种动物的外形美做到一目了然。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 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文艺性说明文, 又称科学小品。课文生动地介绍松鼠是一种漂亮、乖巧、驯良、可爱的小动物, 同时又是非常聪明、敏捷、警觉性非常高的小动物。课文第1自然段从总体入手, 用“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讨人喜欢”来说明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乖巧、驯良, 讨人喜欢;接着用“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可以说, 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一段话从面容、眼睛、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势几个方面具体来介绍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观看课文插图, 品读文本, 了解松鼠的外形美, 然后让学生借鉴文本, 仿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学生通过仿写的小练习, 既学习了介绍动物的说明方法, 又把某种动物的外形写得生动、逼真。

二、介绍特征, 彰显动物的聪明、勤快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文本和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为习作打好基础。作者为了把动物的吃、住、玩耍介绍得一清二楚, 常常要认真、长期观察, 通过对动物的生活习性、行为特征的描写, 如描写动物怎样吃东西, 如何居住与睡眠, 怎样活动与玩耍等, 让读者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笔下动物的特点与生活习性。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松鼠》一文, 第3、4自然段侧重描写了松鼠的行为特征———乖巧。一是用“松鼠横渡溪流时, 用一块树皮当作船, 用自己的尾巴当帆和舵”的情景来表现它的智慧;二是从“有人触动大树”时松鼠的反应来表现它的警觉;三是从松鼠储备食物过冬来表现它的聪明;四是从松鼠蹦跳的动作来表现它的轻快;五是从松鼠不高兴时发出的“恨恨声”来表现它丰富的感情。作者还通过列举松鼠搭窝的经过, 从选址、建造、居住及窝口的特点等方面来表现它的聪明、勤快, 进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品读文本, 在了解松鼠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的同时, 学习作者描写松鼠特点与生活习性的写作方法, 在小练笔中把自己要介绍的动物的外貌特征与生活习性介绍得清清楚楚。

三、运用“四法”, 凸显动物的明显特征

有些动物经过几千万年的地球变迁与气候变化, 其外形和生活习性往往会退化, 改变了原来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如教学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鲸》一课时, 要突出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教师就要巧用“四种说明方法”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1.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为了介绍鲸的体形非常大, 课文一开始就拿鲸和象进行对比, 说明鲸比象大得多。2.用列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为了说明鲸体形大和重, 课文巧用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 如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 最小的鲸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 约“十七米”长, 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重;鲸的嘴巴宽, “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 还显得很宽敞。列举这些数字把鲸的体形大和身体重介绍得清清楚楚。3.从“体形的退化”来说明鲸是哺乳动物。鲸生活在海洋里, 体形像鱼, 其实不属于鱼类, 是哺乳动物。因为鲸是胎生的, 用肺呼吸。鲸的祖先生活地点是由陆地到靠近陆地的浅海, 为了适应海洋生活, 鲸的前肢和尾巴逐渐变成鳍, 后肢完成退化, 变成鱼的样子。从而进一步说明鲸是哺乳动物。4.用层次分明法来说明鲸的生活习性。课文从第2~7自然段用层次分明法来说明鲸吃食、呼吸、睡觉、生长等生活习性。 (1) 介绍须鲸和齿鲸吃食物的不同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鲸的食量大, 捕食的方式不同。 (2) 鲸是用肺呼吸的, 须鲸喷出的水柱是垂直的, 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 又粗又矮。 (3) 鲸的睡觉方式很有趣:“总是几头聚在一起”“头朝里, 尾巴向外, 围成一圈”, 这样睡觉既安全, 又便于逃窜。从听觉灵敏, 说明鲸睡觉时警惕性很高。 (4) 最后写鲸的生长, 鲸是胎生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的, 介绍刚生下来的鲸有多大、多重, 每天长多少, 多少时间长成大鲸, 还讲了鲸的寿命很长。用“四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动物的特征, 不但条理清楚, 层次分明, 也能启发学生灵活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 提高习作水平。

四、介绍产品, 突出科学“六新”

科技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许多新的产品不断地走进了千家万户, 人们的生活蒸蒸日上。课文为了让读者对新产品的构造、特征、用途、功能了解、掌握清楚, 在文章中通过说明方法来介绍新产品。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文紧紧扣住一个“新”字, 分别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这些新型玻璃在现代化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鼓励人们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文本通过“六新”来介绍新型玻璃:1.防盗自动报警“新”。第1自然段, 介绍了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是自动报警, 作用是防盗。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接通电源, 跟自动报警器相连。当犯罪嫌疑人划破玻璃, 碰着了金属丝网, 报警器就响起来了, 犯罪嫌疑人就被抓住了, 这种玻璃是多么神奇啊!2.坚硬不易破碎“新”。第2自然段, 介绍了夹丝玻璃非常坚硬, 不易破碎的特点。3.变色“自动窗帘”“新”。第3自然段, 介绍了变色玻璃能随着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的特点, 因而能调节室内光线, 起着“自动窗帘”的作用。4.吸热冬暖夏凉“新”。第4自然段, 介绍了吸热玻璃的特点能吸热, 能阻挡冷空气, 可使室内冬暖夏凉, 多么奇妙啊!5.吃音消除噪音“新”。第5自然段“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这段话介绍了吃音玻璃能消除噪音的特点, 能让噪音强度减弱。6.文章衔接过渡“新”。作者在写作方法上, 特别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过渡, 而且富于变化。例如, 第2自然段用“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这句话来转折, 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3自然段用“还有一种‘变色玻璃’, 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来开头, 既衔接了上下文, 又直接进入下一种玻璃的介绍, 清楚明白;第4自然段用“你可能会想, 窗子上的玻璃要是能使房间里冬暖夏凉, 那该多好!”的开头过渡非常自然, 令人感到亲切;第5自然段用“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的开头以形象的比喻引起读者的注意, 激起读者阅读的愿望。课文通过多种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 能让读者对新产品的构造、特征、用途、功能等了如指掌, 也能让读者学习介绍物品的写作方法。

五、读写结合, 勤练笔学写说明文

习作起步,贵在方法 篇3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当学生升入到三年级时,智力上有了显著地提高,对事物具有了一定观察能力,在看图说话和写话方面也有了较高的遣词造句能力。但是,当他们面对作文写作时,就出现了一系列情况,因此,笔者在下文对这类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

(一)学生写作的中心意识不足

三年级在写作方面的要求就是能够写下一些见闻以及想象和感受,注重表现自己对人文印象深刻体会以及新奇有趣或是最感动的事情[1]。通常都明确规定了写作的范围以及内容,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写作,例如:在写人物时,一定要将人物所具有的性格特点凸显出来,写课外活动需要围绕一个或几个特别活动进行书写,重点突出活动的有趣性和丰富性,有一部分学生在写作时不能抓住写作的中心思想,进而无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效果。

(二)不能很好对文章段落进行组织

与三年级写作相比,低年级的看图说话以及说话写话等类作文,形式非常简单,没有特别的段落要求,重点看的就是语句是否连贯,能够清楚地将画面以及事实描写出来,一般情况下,学生只需要应用简单的一个段落就能够将作文顺利完成。而三年级的作文,在形式上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需要学生可以应用简单的段落对作文进行组织,并且所有段落都需要为一个中心思想服务。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很难顺利做好这一点,部分学生还在使用一个段落进行写作,还有的学生不能把握好何时分段,致使文章结构不清晰。

(三)对素材不能灵活的选用和使用

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熟悉的素材,可是学生却不知道怎么运用这些素材。他们所选取素材不是琐碎、无代表性,就是与文章中心没有关系。还有在一篇文章之中选取了众多素材,不能进行详细的描写以及叙述。

二、突破教学难点的对策

(一)提升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

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能力,背诵自己认为优美词语、语句和段落,通过此种练习,学生便会感受到语言文字所具有的魅力,进而积累众多写作素材[2]。假如学生可以掌握众多不同种类的好词佳句,那么在写作时就有词可以运用,有话可以说。让学生每天写日记也是积累材料的一个方法,且通过此种方法,学生还能够达到练笔的目的,因为日记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可以写自己听到的事情、看到的事物、还可以写自己想象的东西,同时还能够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日记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拥有了一个表达自我的空间,也能够将真实的事物、情感表达出来。

(二)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加以关注

每个学生都具有属于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可是却无法将其抒写出来。假如教师一直把时间都浪费在雕刻学生作文方面,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将无法提升。而想要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快速提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经常写,在写的过程中学生会将自己的毛病慢慢地改掉。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并将此积极性一直保持下去。不管学生写的是什么,写的怎么样,都需要给出相应的赞美。因此,学生才会在教师的赞许下积极地去写,进而在写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写作能力。

(三)教授学生观察的方法

三年级写作文主要着手于对事物的观察,例如:笔者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细心观察,为了能够使观察的更加真实,笔者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自己课下打算对什么事物进行观察,这时学生会说蜜蜂、蝴蝶、蚂蚁等等,有的学生还会说游戏。但是,不管学生说什么,只要他们说的有条理,有想法,笔者都对他们进行了鼓励。然后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并写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自己观察后的感受,次日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观察讲给同学和老师听,这样将会获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三年级学生所拥有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过渡到抽象阶段。此阶段他们可以从事物的表象上,认识到事物所表现出来的非本质属性。可是这需要依靠教师的细心指引,而此种指引一般情况下需要在相同的材料上进行,求同可谓是求异的基础,假如三年级没有“同”,那么六年级也就不会有“异”。求同和求异之间并不是非常绝对的,同之中包含异,异中也包含同,只有同和异相互渗透时,才能够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四)做好作文评价工作,使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

对于学生而言,评价对他们非常重要。一个恰当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所以,假如学生写作的作文几乎相同,也不对他们进行批评[3]。应该按照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给予不同的评价,针对那些基础非常好的学生,要求可以高一些,反之,要求可以降低一些。

例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平时写作能力非常差的一个学生应用“刹那间”这个词来描写时间过得很快,于是笔者便在批语中写了这样一段话:“以后如果可以多看一些书,并做好记录,我相信你作文会写得更好。”这样做学生会受到鼓励,进而积极进行写作。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三年级作文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非常容易,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细心引导,让他们主动去感受自然、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进而使学生可以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萍.简述情境教学对三年级学生作文兴趣培养之作用[J].大江周刊(论坛),2013(2).

[2]白静亚.探寻三年级作文片段训练的有效途径[J].小学时代:教师,2012(11).

[3]陈秀艳.如何指导三年级小学生作文[J].考试周刊,2012(32).

《教给学生习作方法》 篇4

乌市76小学李彬

-------发表于2006年3月乌市小学语文论文大赛活动中获三等奖(乌市教研中心)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教学工作。几年来,我在作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遵循学生学习作文的认识规律和心理规律,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序”和“量”,围绕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这个核心,把作文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把读与写、读与听说有机结合起来,使作文基本功训练得到整体优化组合。

一、化整为零,训练有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1、习作安排要注意序列训练

要根据作文教学的整体性及各单元组训练重点,补充一些习作内容、安排好全学年的作文序列训练。这种训练从文章体裁和命题形式两种来安排,相辅相成。

2、习作过程要注意读写结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写作基本知识,教给学生布局谋篇的方法。通过各类文章的教学,教给学生各种文体的基本结构,作者的表达手法。对佳篇佳句要反复推敲,注意其细节描写。尤其是选择典型的段落,让学生仿写。如教了《桂林山水》一文后,我让学生仿写《燕城山水》。也可以利用课文让学生改写,如让学生把古诗改写成为记叙文。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续写,如教了《穷人》一文让学生续写《西蒙的孩子有了新家》。通过仿写、改写、续写,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

3、习作训练要注意优化组合要使学生的习作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注意优化组合,我把训练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学习借鉴阶段;二是尝试点拨阶段;三是放胆创新阶段。在学生初步掌握文体结构、布局谋篇、选材立意之后,由学生自由命题、大胆习作,从不同角度去选取素材。这时,教师应提出更高的要求,力求学生习作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4、习作训练要侧重片断练习

平时,我把一篇作文分解成几个片断让学生练笔,让他们积累素材,为大作文做好准备。我在习作前根据本单元组的习作要求,拟订周密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多观察、多做片断练习。如写人的文章,先让学生观察某个人物,从他的衣着穿戴、音容笑貌写起,再写这个人的语言,接着写这个人所做的一件事,最后写人们对这个人的评价。通过几次小练笔,要让学生写好一个人物就不难了。

二、改革教学,扎实训练,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扎扎实实地教给学生写作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会学生判断体裁审清题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分门别类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特点,以利于在审题过程中能正确地判断,帮助学生正确地审题。如我在课堂上出一组作文题,先让学生理解各作文题的含义,然后让学生判断题目要求写的是哪种体裁的记叙文。

2.教会学生掌握各类文体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结构,这样写起文章才能做到条理清楚。如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和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学生往往在结构上混淆不清。记事的文章应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或按时间推移的顺序或按空间位置的变

换,把事情的起因、发展、高潮、结果记叙清楚。写人的文章则按材料的不同类别把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特点描写清楚。它的文体一般可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先总叙人物的特点,再通过一、二个具体事例来说明这个特点,在举例时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事例写清楚,最后才写出人们对人物的评价或人物在社会中的影响。

3.教会学生围绕中心,精心选材

学生能较正确地审题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导学生围绕中心从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中去提炼素材。

一个作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确定不同的中心,教会学生如何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写好习作的关键。有些题目本身就点明了中心如《一位热爱集体的同学》,中心就是赞扬这位同学“热爱集体的好思想”,但有些题目只规定了文章的写作内容与范围,至于确定什么中心,应从自己平时积累的材料中去提炼。教师在日常作文课堂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围绕中心选择小、真、新的材料来写。经过反复训练,学生就能准确地给文章确定中心,精选材料。

4.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

生活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而教会学生捕捉这长河中溅起的朵朵浪花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这就需要教师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让他们善于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随时留意身边的变化、事态的发展,才能为较好地获取作文材料提供保证。

我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由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到整体、由远及近、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顺序观察事物。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物的动静发展、活动表现、人情百态、社会现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学生扎实地训练自己的观察能力,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好观察日记,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为学生创设的辩论、演讲,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我经常利用早读课让学生即兴演讲。学生可以讲前一天家里、路上、学校里的见闻,也可以简介影视的主要内容,同学们津津乐道,这些材料的积累会为学生的习作增色不少,而那生动的口语表达更为学生习作创造了很好的范例。还有复述课文、讲故事、口头作文等等也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很好方式。

习作方法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前言

语文学习能力主要表现在读、写方面, 如果学生的写作水平无法提升,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 因此, 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并提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应用能力提供借鉴。

1.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待提高, 在习作教学时, 教师将写作题材固定, 使学生按照固有的写作题材进行写作,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有限, 对其不感兴趣的题材, 不会主动搜集资料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 因此固定的写作教学内容很难提高所有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使习作教学课堂效率难以提升, 同时局限性的写作题材, 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其次, 小学语文习作写作教学中, 部分教师教学水平有限,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习作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先为学生简单的讲解写作要素, 之后为学生留出时间, 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进行写作,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 加之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不够, 学生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散思维, 搜集素材写出较好的习作, 因此, 出现学生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避免教师批评, 进行快速写作现象, 学生在写作中单纯的追求速度, 习作中出现词句不搭, 语序混乱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1]。

第三,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缺少教学实践活动, 学生的写作思路受限, 写作经验与写作基础积累不足, 使学生写作中遇到各种困难, 严重打击了学生写作积极性, 导致学生对习作学习产生畏难心理, 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难以提升。

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2.1 加强习作写作题材的创新

加强习作写作题材的创新是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关键, 由于以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写作练习的题材由教师设计, 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 因此, 教师应使学生参与到习作写作题材选择中, 使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写作题材, 以此提高学生写作练习的积极性[2]。例如, 在小学语文《写一段话》习作教学中, 教师指导学生写一件简单的事情, 教师使学生自由命题, 可以描写东西、事件、景物、人物等,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 发挥想象力, 搜集大脑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作为写作素材, 学生自主选择写作题材, 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同时自由题材的选择也是学生在习作教学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充分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自由命题写作时, 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 使学生充分做好写作准备工作,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记忆深刻, 并能按照正确的顺序, 清晰的叙述与写作, 有效的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2.2 应用多媒体教学拓展写作思路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 能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的体现出来, 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各个感官感受事物, 使学生的思维细胞活跃起来, 提高其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例如, 在小学语文记叙文教中, 学生在头脑中回忆搜集写作素材, 由于记忆中的事物不够完整, 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影响, 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为学生播放一些生活片段或者教学内容片段, 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如, 教师播放教材中的《乡下人家》教学内容片段, 使学生通过观察乡下人家的日常生活以及语言行为等, 为学生的写作积累基础,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教材中的《蜜蜂》, 学生对学过的教学内容并不陌生, 通过多媒体展示内容的观察, 对蜜蜂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了解了蜜蜂采花粉、酿蜜的过程, 学生在观看多媒体视频时, 对蜜蜂有了新的认识, 并通过蜜蜂联想到生活中一些认真、辛勤工作的人, 有效的拓展了学生的写作思路, 为提高习作写作教学效率奠定了坚实基础。

2.3 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是增加学生写作素材的关键, 是学生将写作结合生活实际的重要途径, 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中大力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写作能力。例如, 在事件记叙写作练习时, 教师为学生布置实践内容, 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最后结合实际情况记叙实践活动, 教师设置“9天护蛋”实践活动, 使学生每人从家中拿一只鸡蛋到课堂中, 教师给每一位学生的鸡蛋做好记号, 使学生每天学习与生活都带着这只鸡蛋, 看谁可以保证在9天看护实践后, 鸡蛋还能够完好无损, 同时, 教师要求学生每一天都要对自己的护蛋行为进行记录, 护蛋行动极大的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天学生都小心翼翼的呵护自己的鸡蛋, 9天结束后, 教师使学生在课堂中对这些天的护蛋实践活动做总结, 有些学生如释重负, 还有些学生对自己精心呵护的鸡蛋依依不舍, 教师使学生结合每天的护蛋行为记录与自己此时的感受进行写作, 学生纷纷进入写作状态, 实践活动有效的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压力, 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 良好的写作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前提, 鉴于目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应对教学不断反思, 创新教学方法, 使学生热爱习作写作,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玲.浅析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亚太教育, 2016 (30) .

小学高年段语文习作教学方法研究 篇6

创新思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表现出更多层次的思考, 能够不受传统方法的约束开放思维, 正是小学高学段语文教学的关键点。 针对小学高年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要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有启发性的教学内容,保持学生活跃的思维,调动学生主动表达的积极性。

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 老师不在场的时候》 主题的习作时,由于学生缺少实际体验,在写作中很难组织素材。 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自我假设一个老师不在场的环境,来创造一个故事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实际创造一个老师不在场的情境,让学生在真正没有老师的场景下自由发挥,观察其他同学在做什么, 记录自己和同学之间的对话等, 以此作为习作的基本素材。 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的创新思维,来假设一个情境,并通过习作的方式表达出来,从实际生活出发,加上自身的构想,往往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用自己的视角体会和抒情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通过习作表达的内容往往是多层次的,通过习作这种表达形式,从自身的真情实感出发,习作教学才能摆脱模式化的弊端。 比如,习作《 写一篇读后感》 ,学生选择的文章或者书籍,首先要能够理解,不能为了习作而选择一些模式化的内容, 这样不利于抒发情感,缺少情感的习作也就缺少内涵,运用一系列的修辞手法也是在说空话套话,并不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所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就选择真正有所感悟的文章,不管感悟程度深浅,表达出自身的感受非常重要。

例如,学生阅读《 西游记》 有感,首先学生对整个故事非常感兴趣,其次,对师徒四人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感悟,体会到坚持、 正义与勇敢,这些才是学生真正的情感,写作过程中也能通过自身的感触更加深刻地抒发阅读的感悟,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突出习作中心,言之有物才能更好地抒发情感。

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力量

联想和想象是对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有效化实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能缺少合理性,在习作中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启发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 则能够极大地增强习作的感染力,强化艺术效果。 联想和想象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来展现,比如,拟人、拟物、夸张等,让学生的习作更加富有感染力。

比如,习作《 童年趣事》 ,希望学生通过描写童年的一件趣事, 练习记叙文的基本写作方法。 有的学生可能会写小时候和小树比个子的故事,可是单纯的描述,将整个事情非常写实的描述出来, 很难突出“ 趣”,这时候就需要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将小树拟人化,想象一段自己和小树的对话,比如“ 小树在风中轻轻的摇动,仿佛在向我说:‘ 以后你也可以像我一样高! ’我和小树拉钩约定要好好学习,茁壮成长。 ”这样就充分体现出学生童年的天真,和读者一同分享一段美好的回忆。

四、让习作言之有物,避免空洞化

维果斯基教学理论中,认为历史和文化会对学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习生活中,一些历史事件和国家新闻同样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有所触动。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对语文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对学生词语应用、语句组织和逻辑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除了摆脱习作教学的模式化弊端外,习作教学的主要任务,还是教学生如何写出好的文章。

生活化命题习作是最接近学生日常生活的习作, 规避一些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主题, 让学生有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更多的真情实感,生活化的习作内容,确保学生言之有物,抒情更加真挚, 习作内容也不再空洞脱离现实。 比如,写一次有趣的实验,借助生活中的直接素材构造习作内容, 将学生的观察和感悟转化成习作活动,能够有效的实践习作技巧,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有趣的实验一定是学生在生活中对某一现象产生了好奇,所以才要进行实验, 这个好奇心理就可以作为学生写作的动机和动力, 学生想要和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更有习作的积极性。 比如,学生观察了“ 蚂蚁搬家”的现象,好奇蚂蚁是如何排队行动的,于是对蚂蚁行动的轨迹进行了干扰,发现蚂蚁失去了行动规律,这就会引起学生一定的猜想,排队行动应当是地面上的某种气味指引的,或者是蚂蚁在行动轨迹上留下的某种物质。 学生从好奇到实验,从猜测到想象,可以说有很多的写作内容,这就是避免写作空洞化最好的素材。

总而言之,小学高年段习作教学,综合了语文的基本技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习作,学会习作,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小学是重要的基础学习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会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习作教学对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来说是一个重点,很长一段时间小学习作教学面临内容过于封闭、指导教学模式化的问题。在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不同习作教学模式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习作方法 篇7

一、读写结合,给一泓积累的清泉

朱熹指出:“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必须强调平时的大量阅读,引导学生自觉地把习作根植于阅读,从中汲取别人的言语智慧,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和文章样式,从而畅达准确地下笔成文。先积累后表达,由模仿到创造,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

1.阅读仿写学表达

写作前,应推荐或指导学生多读内容和表达方法都值得取法的文章作品,以丰富积累。如:指导描写家乡的景点前,可先让学生细读课本中的《桂林山水》《美丽的小兴安岭》《草原》等写景美文,探寻作者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采用怎样的描写顺序,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把景物写美的;再推荐课外阅读文章《荷塘月色》,学习作者如何细致深入地对景物进行逐一观察,同时模仿文章中的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迁移创新。如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繁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教师可将这段话引入习作教学现场,师生一起品味文句修辞的精妙,然后让学生进行模仿迁移,有学生写道:“纷纷的飘雪之间,影绰地闪现着些蜡梅,有张扬地开着的,有娇羞地合着瓣儿的;正如湖面上的粼粼碎金,又如夜幕中的星星,又如纯净天真的少女。”“淡淡的晨雾之中,隐约地林立着几栋高楼,有闷声不响地钻进雾霭的,有大大方方地露出面容的;正如一个个高大强悍的巨人,又如苍天中腾空的巨龙,又如直插云霄的灰色屏障。”……此外,还可以补充阅读教师写的同题下水文,让学生看看老师是怎样选材和组织语言介绍家乡景点的。

学生对文章范式接触多了,语言材料的积累就会丰厚起来,也就能从阅读到仿写,进而学会组织语言进行顺利表达。

2.由仿到创求个性

仿写的最终目标是个性创新。在学生大致学会模仿习作范式后,就可要求他们对范式灵活地加以整合、变迁,创造出新的习作形式和内容。

如学习了《桂林山水》之后,我要求学生不再僵化地模仿课文的写法,而要灵活地取舍。可以打乱先比较再感叹的修辞顺序;可以不露痕迹地对文中的比喻手法进行改装换貌;可以站在不同于常人的立场看人观景察物,鼓励学生从儿童的思维和视角看待事物思考问题……如有位三年级的学生以“风”为主题写了这样一段话:“风来了,风来了!嘘——哇,树枝就是他的武器,房子就是他的铠甲,他全副武装像马上就要开始战斗的警察一样,好壮观哦!怪不得,他那么有男子汉气概!”这段话不拘泥于模仿,极其自由活泼,充满童真、童趣,用童言,抒童心,非常有个性创新色彩!

二、先玩后写,营一方素材的蓝天

生活是学生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先玩后写,将游戏、座谈会等活动与习作指导结合起来,创造鲜活的素材库,就能让学生有材料可写,从而喜欢上写作。

1.游戏活动集“趣”材

游戏活动要将“趣”进行到底,同时强调学生要细心观察,留心收集素材,并极力培养他们做即兴速记的习惯,用手中的笔留住每个精彩有趣的瞬间。如在《“枪弹”打“麻雀”》习作课中,我将参与的学生分成两队,一队扮演场中的“麻雀”;另一队扮演“神枪手”,用纸球做的“枪弹”砸“麻雀”。队员参与游戏,其他学生进行“现场文字素描”,习作课堂就这样诞生了。学生们观察收集的素材有很多:“麻雀”“神枪手”的形体动作、表情;观众的态度;自己参赛时的表现及心情;比赛的即时“战况”;裁判员(老师)的点评等。“左躲右闪”“上蹿下跳”“如临大敌”“一箭双雕”“鲤鱼打挺”“吃一堑,长一智”等好词佳句跃然纸上。实践证明,学生完成的习作就像一场趣味横生的现场实况转播。

2. 亲临实境生“真”材

多姿多彩的自然万物是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让学生走出教室,亲临实境,更能加深学生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寻觅春天的尾巴》习作课,我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内外实地观察春末夏初的景物特征,学生在观察时调动了多种感官去观其形,闻其声,嗅其味,摸其质,察其变,得到的情感体验远比坐在教室内观察几幅图片深刻真切。活动之后学生写出的习作真正描述了自己所见,体现了自己所想,抒发了自己所感,具有鲜活的个性特征。

3. 召开座谈定“准”材

这是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环节,学生们围绕习作课的主题,畅所欲言。谈自己对习作话题的理解或质疑;说自己所联想到的丰富多彩的选材点;汇报自己的观察所得;相互交流习作构思;听取他人对自己发言的评价或意见……这个过程,教师要认真倾听并适时引导,听学生的表达是否通顺、准确;注意他们收集的素材是否生动有趣,提示他们从发言信息中作补充;引导他们将表达的重点紧扣住习作活动。

如在《妈妈,我想对你说……》习作课上,我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想对妈妈说的一些感恩、建议、祝福或抱怨的心里话,回忆妈妈十几年来为自己的辛苦付出及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说说妈妈的外貌特征或性格特点,讲讲自己准备怎样开头又以怎样的形式倾诉心声,谈谈同学发言中的哪些内容最有特色最能打动人心,听听同学对自己发言的评价建议……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准自己的写作切入点,拥有准确合适的素材,并且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拟好腹稿。从而在动笔后一气呵成,写出声情并茂、打动人心的好习作。

三、聚焦细节,架一道体验的彩虹

细节指的是人物细微的表情、动作、语言、服饰等。写文章最不易写的是细节,最能打动人、最让人不易忘却的也是细节。聚焦细节,学生就能轻松快乐地写出生花习作。

我曾经批阅过一篇寥寥数语的习作:“今天早读课老师不在,班里有的同学读书很认真,有的同学很吵,班干部管那些吵的同学,他们不听,还与班干部顶嘴。”从中我知道这位学生对那节早读课的情景有了深刻的记忆,但对早读课上人物的细节并没有仔细观察,这正是培养他细化体验感的契合点。于是我引导其余学生针对他的习作内容,调动自己的感官记忆,通过联想想象,尝试从多角度、多层面帮助他聚焦细节。大家给出的提示如下:“老师不在的早读课与以往相比整体读书氛围怎样?有什么不同?”“这时候的教室里像什么?”“认真读书的人有多少?他们读书的目光、脸部表情及拿书的姿势与不认真读书的同学有何区别?”“吵的同学多不多?是站着还是坐着吵?书是拿着还是丢在一边?”“他们在吵什么?是大声吵还是小声吵?是独自吵还是与旁边人一起吵?”“吵的时候他们的表情动作怎样?吵闹的双方让你联想到什么?”“哪个人吵得最过分?过分在什么地方?那些吵的同学有没有影响到其他一些认真读书的同学?是怎么影响的?”“被影响的人是怎么对待的?班干部是怎么对吵闹者进行管理的?是用语言阻止还是动作阻止或是其他方式?”“吵闹者是怎样顶嘴的?班干部被顶又是怎样的反应?”“你作为在场的一员,当时又是在干什么?你目睹一切心里有何感受?”……

通过这些具体的细节提示,我引导学生顺着情感线索回忆当时的情景,逐步在学生头脑中再现出一个个典型细节。经过引导,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的细节产生有意无意的注意,并能进行观察、联想和体悟。长此以往,学生的体验感将不断细化,叙事则如经其事,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习作也将越写越细致生动!

四、多元评价,铺一条笔底生花的成功路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理念和方法。语文课程评价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励同伴、家长参与到评价之中,使评价成为教师、同学、家长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把自己定位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把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人,把家长聘请为评价的好帮手,以实现多元评价。让学生从中体验到被肯定的喜悦,获得继续前进的动力。

如在《奇妙的两分钟》习作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即时写三次体验活动完成后不同的心理感受,然后当堂进行交流。我先对一名优等生的片段进行点拨和讲评,为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作示范,接着请学生修改自己的片段。当学生写好整篇文章后,我尝试着让学生相互交换评批,然后把感觉写得特棒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可以是一篇,也可以是一段甚至是一句话。这样,学生通过自评和互评,在反复修改推敲中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促进了主体发展。之后,我又让学生把习作带回家与家长交流,共同修改,并请家长发表评价。家长对孩子的习作进行客观、实际的评价,既是一次有意义的亲子活动,又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评价能力尤其是习作水平的提高。

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的方法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水平;提高

一、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

“说”是“写”的前提,如果学生能够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内心情感,那么,他们写出真情实感的流畅作文也就轻而易举了。为此,教师应空出一些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大胆表达。例如,在教学了《诚实的孩子》一文后,笔者专门空出一节课,让学生们说说自己以前是否干过不诚实的事,说过不诚实的话,父母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不诚实表现”的,自己对列宁的“诚实”有什么看法,以后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由于学生没有顾忌,所以这堂课的气氛相当活跃,很多学生都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以前的不诚实表现和原因,表示了自己日后将如何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第二节课,趁热打铁,组织学生以“我想做个诚实的孩子”为题写作文,并当堂帮助学生纠正一些意思混淆不清的语句,四十分钟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上交了一篇真实而充满童趣的作文。

二、拓宽学生写作视野

阅读是输入,作文是输出。因此,可以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就要善于双管齐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即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目前,小学生的阅读量小,面窄质差。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提问占据了大半时间,对一篇课文读一两遍,理解、吸收都由教师说了算,语言的特色到了学生那里都成了“夹生饭”。如果在这样的课内阅读上去训练学生的习作水平,必定没有实效。所以语文教师在做好课内阅读指导的同时,要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外阅读训练。

三、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1.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对于有些学生来说是件难事,因为他们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作为一名现代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去经历一些事情,帮助学生多寻找一些写作素材。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写一场劳动的记事作文时,先有意识地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了一次大扫除,并且对学生进行了分工,与此同时,要求各位学生认真观察,想象劳动有什么收获……第二天第一节课,笔者就要求学生以“大扫除”为主题写作文,要写清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劳动场景和自己的感受。由于前一天有切实的亲身体验,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且有相当部分学生的作文语句非常通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师除了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外,还要指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主动参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教师在指导学生积极融入生活的同时,还应该要求学生写日记,及时记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2. 指导学生积累词汇。“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语文教师一是要指导学生积累词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语汇,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这样作文时所需词句就会随着思绪自然流淌出来,写起来也就感到得心应手。二是要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技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掌握段式写作技巧(如并列式、总分式、连续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审题、开头、过渡、结尾以及写人、记事等的训练。当学生逐步积累了写作技巧,所写的文章就会大有进步。三是要指导学生积累修改方法。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有效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更应该注重积累修改的方法。掌握修改符号的使用方法,懂得作文修改要与作文起草前教师提出的主要要求保持一致,要学会边读边修改文章,看看句子是否通顺、完整,条理是否清楚,前后是否连贯,有没有错别字或是否用错了标点符号等。

有关于语文习作和阅读的学习方法 篇9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是受益终身的,家长不但要引导学生自觉的预习,也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的是在第二天的课堂上使学生学习有兴趣、有信心,使学生觉得学习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预习是为了课堂学习服务的。

预习要求大体包括:①正确、流利地熟读课文,至少5遍;②思考勾画重点词句的理解;③相关资料的搜集,必要时简单写下来;④勾画生字词;⑤查字典解释生词的意思;⑥思考课后问题,将理解写在课文旁边(这叫批注);⑧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习作方法 篇10

一、关于习作的概念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主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看来,作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

二、习作教学的理念

多年以来,对习作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一直不断,《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与实施,为习作教学注入了新的教学理念。

1. 低年段的习作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试想一下,一个学生平时写作的主动性长期受到压抑,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没有该命题的生活经验,写不出自己感受的命题作文,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就逐渐消失。慢慢地,提笔写文章就变成一种负担。

新课标要求学生成为习作主体,提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习作教学中,要始终体现这一思想。放手让学生自己收集素材,或是安排体验活动,如蒙眼让学生亲身经历一天盲人的感觉,这都可以很好地在作文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 写作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活

学生作文要有话可写,有情要表,习作课就必须紧紧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新课标中要求学生:“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把写作当作是记录生活,传情达意,就不会觉得枯燥无趣。

3. 写作教学要注重平时的阅读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离开了语言的积累,就像是鱼儿离开了水。

在指导学生读书的同时,要提醒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角度和表达方式,学会了方法就好比掌握了利器,从而逐步使自己也学会思考和观察。

4. 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创意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创意表达,这应该是习作的关键。然而,我们有时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表现、个性发展和独特创造,使学生的作文中有程式化与成人化倾向,少见学生的个性和灵性。

三、习作教学中的策略

1. 把兴趣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喜欢上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平时作文教学时,少用命题作文,而采用半命题或自命题,只给学生提出一个大的范围,在内容和写作形式上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其他类型的习作也要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自己的选择。现在的小学生有个性,喜欢标新立异,所以,习作课堂也应该多多考虑学生的学情。

2. 结合阅读,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课文是习作的范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借助课文,帮助孩子提高写作水平。例如《三顾茅庐》一文中,有一段卧龙岗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衬托了人物的特点。在教学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借景喻人的妙处,鼓励他们在自己的文章中尝试这一写作手法。

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的教学素材很多,如音像材料、参观访问等,这些生动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习作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3. 观察有序,思考有据,心手合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时,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边观察边记录,随时提出内心的想法和疑问,课堂上展开讨论,去粗存菁。同时把观察与想象结合起来,这样,同样的观察对象,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眼光,赋予它不同的表象。

在学生动笔写之前,要鼓励学生把观察到的先说一说,帮助他们纠正一些错误,特别在低年级更要重视“说”这一环节。到了高年级,除了让学生重点说习作内容外,更应该让学生讲一讲习作思路。

4. 习作之后要做的事

写完作文后的批改,是一个回顾和细化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弥补创作过程中的遗漏,重新审视自己当时的想法。除了自我修改以外,同学互评和老师指导性的评语可以多角度、更全面地帮助写作主人完善自己的作文。另外,互相评价也是集体进行情感交流的一个很好的契机。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我们所有老师都有责任,作为语文老师责任是第一位的,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修养、文章鉴赏水平和课堂调度能力来体现。

参考文献

[1]周立群,庞车样.语文新课程教学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填写和管理下一篇:瑞典的教育理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