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领域研究论文四篇

2024-09-12

跨领域研究论文 篇1

1999年,Anders Karlqvist[6[6]通过“整体—部分—整体”的科学发展规律,对学科日益细分感到忧虑,谈到要打破学科边界,勇敢地闯入其他学科领域,同时提出了“知识联合”、“知识积累”、“综合理论解释”和“技术互补”四种模式。Jochen Jager和Martin Scheringer[7[7]强调跨领域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对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来自“现实生活”的问题,Millar称之为社会学科学议题[8[8],即在科学及科技向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会议题,这些问题对涉及民生的公共政策有潜在的重要意义。Jochen Jager和Martin Scheringe还对跨领域研究的过程进行阐述,在充分理解社会学科学议题的基础上,将主要问题分解为分支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分支问题,最后将结果集成,形成统一的结论并对科技决策或社会发展产生影响。Julie T.Klein[9[9]在研究基础上总结了7个评价跨领域研究的准则,分别是目标多样性、导向因子、集成的力量、对社会的反作用力、管理和教育、累计增长的有效沟通系统、效率。Kisten Hollaender、Marie Celine Loibl和Arnold Wits[10[10]充分肯定了跨领域研究项目组成员能够充分地理解研究成果并加以综合,成员之间沟通和交流的重要作用,特别是政府职能部门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引导、组织、协调作用。

跨领域研究是将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方法、人员、机构有效协同统一的有机整体,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使得问题的分析遵循一定的规律,相互兼容,在研究中逐渐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或看法。通过知识的分享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集成与创新、研究过程中的协作与冲突,最终产生新的突破,完成共同的目标。然而,我们一方面对跨领域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尚存在不明确的概念,特别是在如何平衡、协同各领域之间的关系方面,还未能有效利用客观评估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另一方面,公众对一项科学技术应用风险的认知(Risk Perception)直接影响到科学技术的社会接纳度,特别是对跨领域研究的决策支撑作用产生影响,但目前在这方面还缺乏足够的关注。综合这两个方面,前者制约了跨领域研究对科技发展态势的判断及战略性决策的支撑作用,后者限制了科技服务社会的有效性。基于这一背景,本文试图通过跨领域研究概念、过程及其评价的解析,对比多领域及交叉领域研究,以期揭示出未来跨领域研究应着力关注的问题。

1 跨领域研究的特征

现代科学对领域或者学科划分的不确定性,给领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

从学术或者规范的角度,我国《学科分类与代码》(GB/T 13745-2009)推荐性国家标准于1993年7月正式实施,2009年进行了修订,共设9个门类,62个一级学科,621个二级学科和近6 000个三级学科。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简称经合组织(OECD)[11[11]于2007年修订出版了基于Frascati Mannual的科学技术分类标准“Directorate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dustry”,在原有基础上补充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以及ICT等新兴技术领域,共设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医疗与健康、农林牧渔、社会科学与人类科学六大领域,40个子领域及54个具体分支。

从开展研究或者预测的角度,领域又有不同的划分和补充。日本从1970年开始每隔五年进行一次全国性大规模技术预测活动,迄今已进行了九次,涉及的领域包括:信息与通信、电子、生命科学、保健与医疗、农、林、渔业和食品、海洋和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资源与能源、环境、材料与加工、制造、销售、商业与管理、城市化与建设、运输、服务,最近一次技术预测增加了纳米技术。英国技术预测则依据四大领域:材料和纳米技术、能源和低碳技术、生物和制药技术、数字和网络技术。我国目前技术预测正在交通、新材料、公共安全、环境、农业、生物、资源、能源、海洋、人口健康、地球观测与导航、信息、先进制造和城镇化14个领域开展工作。

本论文不能给“跨领域”,甚至“领域”一个权威的定义,只能通过对领域的理解、对文献的分析,从研究对象、研究者、研究结果三个层次提炼综合出跨领域研究的特征,作为识别跨领域研究的依据。

1.1 跨领域研究的对象是社会性科学问题

跨领域研究面对的问题多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例如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激光3D打印、生物芯片、材料基因等。这些项目既涉及到科学领域,例如生物、物理、材料、微电子、光电子等科学领域,也涉及到股票、贸易等经济领域,还与政治决策者们的兴趣、价值观、能力及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研究人员多样化

跨领域研究的项目组成员来自不同的学科背景及工作单位,需要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共同参与。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通过合作,在研究过程中共同学习,成员之间的信任与合作、信息交流与分享、接受与分析其他成员对项目研究过程的想法等在跨领域研究中非常关键。

1.3 高度的集成与综合

跨领域研究在不同学科之间存在一种联系,这种联系使得问题的分析遵循一定的规律,相互兼容,项目研究过程的质量与研究成果的质量同样重要,在研究中逐渐形成统一的价值观或看法。通过知识的分享与综合、研究方法的集成与创新、研究过程中的协作与冲突,最终产生新的突破,完成共同的目标。

1.4 研究成果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研究成果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体现在短期、中期、长期三个不同的阶段。研究过程中发表的学术论文、专利、举办或参加的学术会议、听证会或工作坊属于可见、可量化的成果;研究成果对项目参与人员在知识、态度、价值观或行为方式上产生的影响属于中期影响,项目参与人员对整个研究项目产生一定程度的归属感;研究成果最终对政策、方针等的制定产生的影响为长期影响力。研究结果虽然不能对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或做出怎样的决定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能够使决策者们的判断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教育或研究背景,而是通过在项目中与其他人员的共同学习和参与获得,提高决策能力。

1.5 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的引导、组织与协调

跨领域研究大多需要公共财政的支持,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从项目前期调研开始就参与到研究中,并从顶层设计的角度积极组织项目研究的科学共同体,引导确定研究目标,把握研究方向,协调公共资源及项目组内部关系、外部联络,包括与社会公众的沟通等,是跨领域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也是区别于其他科学研究的独特之处。

2 跨领域研究的过程

科学研究的过程实质上是针对选定的科学问题开展研究的学术思路。通常情况下有四个主要步骤。第一,在所有研究内容中抽丝剥茧,提炼出关键问题;第二,将主要问题合理分解,理清阶段性任务,成为具体、分阶段可完成的科研活动;第三,利用基础数据、资料、已有条件或已知的研究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第四,汇总整理研究结果,形成结论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设想。“跨领域研究”(Transdisciplinary Research,TdR)与“多领域研究”(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MdR)、“交叉领域研究”(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IdR)都是科学共同体为解决同一个科学问题而开展研究工作,其研究过程一般意义上都遵循这一思路,在具体环节又各有特点。

Jochen Jager和Martin Scheringe用图1解释了三者的区别。多领域研究在将主要问题合理分解后,由每个研究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去解读、分析、解决问题,并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发表观点和结论。研究人员的工作平行展开,不突破彼此学科的边界。交叉领域研究就像是在不同学科间架起的桥梁,指研究者将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注入到另外一个或几个学科门类中,互相获取知识信息并且交流、比较、共享每个研究者的成果,产生新的知识或能够创立新的学科。跨领域研究是指将多个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手段、概念、信息等相结合,突破学科边界产生新的方法、思维方式或知识空间。跨领域研究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统一的综合体,需要研究者从许多学科吸收信息和数据,才能把相关的各种知识加以综合利用。

图2更直观的解释了跨领域与多领域研究过程的区别。前者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分析、解决分支问题,分支问题之间会相互影响产生协同效应,重新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集成(Integration)”概念贯穿始终,主导学科需要有足够宽容的结构体系方便删改、附加内容。

在“集成”、“整体”、“融合”这些概念的引导下,对研究人员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高标准。例如人类历史的研究,需要从表面上看似乎与人类历史毫不相干的科学学科更多地提供新知识,以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些问题。包括人类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地理学、行为生态学、流行病学、语言学,以及对技术、文字和政治组织的历史研究。跨领域研究过程的实质是要建立一种统一的综合体,需要研究者从许多学科吸收材料,才能把相关的各种先进知识加以综合。多领域研究的分支问题的解决平行进行。例如激光制造技术,学材料的研究者关注光与材料相互作用后材料性能的变化;学机械的研究者关注工头、装夹系统的设计;激光器研发者仅关注如何产生光,产生高质量光束;光学设计者研究光的传输和变换,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的科学问题。但更进一步,如果涉及到激光技术的公共安全,则需要研究者具备包括激光原理、标准制定与宣讲、材料加工、光与生物组织相互作用机理、工程防护、行政防护、科普报道、教育培训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积累。跨领域研究过程是一个知识重新构建的过程,能够产生思维创新,并创造出新的知识空间。

3 跨领域研究的管理与评价

跨领域研究项目组成员学科背景及工作背景多有不同,且多有非专业群体的加入,如果参与者都用传统的方法在自己领域开展研究,会大大降低整个团队的研究能力,因此有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下,项目的管理与评价需要回答三个问题“谁来管理/评价?”、“管理/评价什么?”、“采用什么方法管理,采用什么指标评价?”跨领域研究的特征之一是顶层设计由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引导、组织和协调。因此,前两个问题可以归结为政府部门从国家战略出发,对不同领域的信息共享、知识集成及研究者之间利益、冲突、关系、沟通的正确引导、有效组织和良性协调。对第三个问题的回答建立在对第一、第二部分的深刻理解之上,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展开。

3.1 问题导向

跨领域研究是以问题导向为主体的研究,问题(real-world problem)来源于需求,而具备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会需求使得跨领域管理在项目伊始就披上顶层设计的面纱,主导和引导相结合,以关键技术、关键领域为主体,依据需求向外辐射,组织团队、明确目标、做好规划、制定规则,为后续工作的良性开展打好基础。

3.2 权重分析

权重分析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因跨领域研究缺乏较强的技术针对性,不同领域或者科学与非科学领域在项目研究中的权重分析;二是项目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文献[12[12]采用Stirling理论将不同领域以符号标记,用对数及加权方法判断领域比重及相似性。文献[13[13]则归纳出8个指标(网络平台建设、信任度、理解力、共识、知识分布、系统性、目标、知识融合),用标准偏差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来判断哪个或哪些指标对研究发挥更关键的作用,或产生更强的社会影响力。

3.3 过程实施

合理的过程设计是任何项目研究的支撑与保障。团队建设与沟通、任务分解、管理要求、组织会议、总结与汇报这些常规环节因“跨领域”而彰显出“融合、集成”的特征,更加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制定阶段性目标,分解任务、安排分工,既要避免各领域研究者“闭门造车”,又要避免家家做、样样做的零散结果。这是一个共同学习(mutual learning)的过程,将基础、方法、工具、研究者有机结合,开放且具有柔性的过程设计,保障跨领域研究有序而高效地进行。

3.4 结果输出

跨领域研究的结果通常不能被市场化,在知识转移过程中产生的新思维,创造出的新知识空间经过高度集成且呈现出阶梯状的可持续性,并对政府决策产生支撑作用。由于技术针对性不足,对跨领域研究结果的评价不能仅仅局限在文献、专利等技术层面,而是要从研究者、参与者、受益者的角度,通过研究前后客观数据的对比,回归“real-world problem”本身,从可量化的产出(output)、不可量化的结果状态(outcome)两个层面评价跨领域研究。

3.5 社会影响

社会影响力与其问题导向首尾呼应,包含了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和对公众认知的影响。公众对一项科学技术是否接纳取决于对其应用风险的认知,这些主观感觉受到心理、文化和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跨领域研究的问题首先要有公众影响力,其结果还需要在与公众的沟通中持续展现,是公众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

4 跨领域研究的建议

开展跨领域研究工作是顺应科技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其结果可能会深刻地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但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指导思想、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及支撑保障,还需要高效管理和合理评价。若宏观控制不当,会出现多领域重复研究、数据不能充分共享以及输出结果不一致等现象,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对国内外文献分析及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跨领域研究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4.1 加强对跨领域工作的宏观指导

目前我国的跨领域研究工作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所面临的社会性科学问题看上去繁多,却很难遴选识别出关键问题。应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找到在未来确实能够有力提高人民生活安全保障、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加强公共财政支持,组织、协调更广泛的机构与人员,特别是企业、行业协会、学会等的参与。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公共参与程度。

4.2 正确认识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之间的辩证互补关系

在政府宏观指导和研究者、参与者合理分工、融合集成的协同效应下,在“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相辅相成时,跨领域研究才能保证质量,才能有益于弥补单一技术领域的不完整性。主观调查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保证技术预测结果有数据、证据等原始依据,增强技术预测结果的说服力和支撑能力。客观评估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目前还尚未成熟,需要更严谨的理论支持和模型设计、借鉴和改善。

4.3 以合理规范促进跨领域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建立系统、规范的跨领域工作程序、要求、组织方法,分阶段、分层次完成任务,在《项目总结》、《技术报告》、《技术未来分析报告》等文件、报告的撰写方面形成统一的规范,进一步完成标准化工作。合理的规范有助于中央辐射地方,在更大范围内保持一致,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学科综合优势之上的跨领域研究,才真正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摘要:跨领域研究已经从早期的重视技术本身的内推力,逐渐过渡到对“市场”、“公众影响”等因素的关注。“跨领域研究”的定义和概念是从事跨领域研究需要判断的首要问题。但目前对跨领域研究尚存在不明确的概念,特别是在如何平衡、协同各领域之间的关系方面,还存在缺乏客观评估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等问题。研究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探讨跨领域研究的内涵和外延,引导甄别跨领域研究,从而促进公众达成相对理性科学的观点。

跨领域研究论文 篇2

Vizury威睿互动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Gourav Chindlur先生表示:“全球仅有不到25%的智能手机用户在下载一款游戏后, 30天之后仍会继续玩该游戏!因此, 移动游戏研发发行环节 (包括研发商和发行商) 必须不断地吸引玩家, 将玩家带入并参与漏斗的下一层级, 这一点迫在眉睫。我们的跨App游戏重定向解决方案利用用户在游戏中的行为, 在玩家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访问其他应用程序时向玩家显示定制广告。”

Vizury威睿互动的跨App游戏重定向解决方案在三个层面发挥作用:

●游戏发现:帮助移动游戏发行商针对其现有玩家, 推广新游戏或新应用程序。

●玩家参与度:针对参与度下降的玩家, 显示可促使玩家继续游戏的广告。

●商业化:推广可帮助活跃玩家继续推进游戏的道具购买等。

Vizury威睿互动的行为定向技术精准识别目标受众并且仅吸引高价值玩家回到游戏中。实际上, Vizury威睿互动已帮助那些遭遇用户参与度下滑的中国游戏发行商, 实现参与度30%的反弹。

日本Vizury威睿互动总经理Keiichiro Tomimatsu先生表示:“凭借Vizury威睿互动庞大的移动端媒体合作伙伴网络, 游戏发行商可在大多数游戏和非游戏应用程序上吸引玩家。该解决方案可用于i OS和Android设备并完美适用于诸如日本之类的大型游戏市场。在大型游戏市场中, 玩家拥有多样化的兴趣, 因此, 适当的定向正好派上用场。中国某大型游戏发行商已试用Vizury威睿互动的这项服务, 且数据显示, Vizury威睿互动已经将重定向玩家的购买倾向增加了20%, 同时还带来一个重大转变, 将不活跃玩家变成频繁买家。”

对此, Vizury威睿互动中国区总经理刘桂荣讲到:“2014年中国手游行业井喷发展, 随着下半年老牌端游和拥有更多资源和资金的发行商强势加入, 整个手游行业明显趋于盘整, 国内游戏推广随之开始告别过去那种粗放式、顶多考核下载量、注册量的广告投放方式, 现在新用户登录游戏之后的留存率、付费率、用户终身价值等运营指标也要跟推广效果考核挂钩。但是做到这些就必须深度分析玩家行为, 向他们精准推荐有吸引力的游戏信息, 才能吸引他们更频繁登录游戏。Vizury威睿互动的重定向解决方案正可帮助游戏发行商解决这些技术难题, 为游戏的有限生命周期中实现收入最大化。”

Vizury威睿互动的跨游戏App重定向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Vizury威睿互动的专有SDK程序包, 会持续记录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客制化的广告到达页面确保点击广告的游戏玩家登陆与其最相关的页面, 而非游戏主页, 从而提供卓越的玩家体验。

跨领域研究论文 篇3

信息爆炸时代 让计算机读懂你的心

十多年前,当互联网信息还很少时,几十万网页主要通过分类目录的形式。众所周知,Yahoo就是以分类目录起家的。后来,互联网以数百亿的网页存在,分类目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有了Google和百度这样的搜索引擎。

目前,互联网信息仍然在爆炸式增长,下一阶段网页数将超过数百万亿,搜索结果中符合要求的内容可能成百上千,搜索虽然给了用户准确答案,但用户仍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个答案。显然,传统的搜索引擎已在满足用户需求方面产生局限,需要更加智能更加个性化的方式去满足诉求。

记者获悉,数年前,百度已经开始围绕“跨领域推荐技术”进行深入研发。目前,这一技术已初见成效,并广泛运用到了百度知道、贴吧、新首页、图片等产品中。

“跨领域推荐技术,能够聪明地理解和感知不同用户对于信息的需求,并跨越产品、平台的局限,调用全网资源去努力满足这些不同类型的需求。”百度主任架构师、推荐引擎负责人廖若雪介绍称。就比如选择报志愿这一需求,推荐引擎将能够基于对考生以往的搜索行为及知识兴趣点,并综合考虑社会热点、甚至教育及就业专家的建议,为考生打造专属的志愿填报方案。

想要做好推荐技术,关键要有足够规模的用户数据和技术积累来准确感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这一点来说,百度拥有先天的优势:通过十多年来在网页搜索、贴吧、知道、百科等方面的积累,百度拥有中文互联网最大的数据仓库,同时在复杂语义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海量数据计算方面也有深厚技术积淀。

在此基础上,百度专门抽调技术精英,成立了一个独立的研发团队,专攻跨领域推荐技术,以“每天至少更新升级一次、每月大调一次”的频率快速升级迭代。在全新的百度首页,推荐导航已经成为深受网民欢迎的应用,在其背后,是每天超过 1.5PB的数据挖掘量。这些数据打印出来超过 5千亿张 A4纸,全部摞起来超过4万公里高,接近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平铺可以铺满海南岛……

不一般的搜索:不搜即得

对于很多网民来说,“推荐引擎”可能并不陌生:当你在亚马逊上购买了一件商品之后,经常可以看到网站提示称“买过此商品的人也看过XXX”,以此来推荐类似商品;登陆豆瓣社区,系统就会为你推荐“你可能喜欢的”电影、图书、音乐。

网站已经开始挖掘用户的潜在需求。也就是当你不一定能够表达或者不一定产生明确意识时,系统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去尝试满足你的诉求。

“与常见的推荐引擎不同,百度的跨领域推荐引擎是一个系统的推荐技术平台,可以支撑多媒体介质、多语言环境,可以跨越产品、平台而存在,为用户提供无所不在的推荐服务。”廖若雪介绍称。潘多亚是音乐推荐引擎,Pandora主要是DVD购买和租赁层次上面做推荐,亚马逊是做商品推荐,实际上它们都是限定于某一个领域的垂直应用。而百度的跨领域推荐则是利用各个垂直领域的资源,把它们结合起来满足用户需求。

廖若雪还表示,百度的推荐技术将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快捷精准,能够整合时效性热点、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搜索习惯、兴趣爱好和生活情景等综合信息,针对每个用户自身特点进行智能化感知,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换言之,基于这项技术,当一个网民在自己喜爱的明星贴吧里查看帖子时,他可能会获得这位明星相关的最新消息、图片或视频的推荐;而当网民用手机调用地图查询一个地址时,系统可能会根据网民目前所处地理位置、时间段及其个人喜好,给出一套完备的行进路线方案以及个性化信息,要是恰逢就餐时段,方案中还会包含符合该网民口味的周边饭店信息。

有意思的是,为了测试评估推荐技术和算法的效果,百度的工程师们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小实验室,设置了各种奇思妙想的推荐需求,并尝试用技术手段进行解决和评估。例如尝试为单身工程师们推荐“最佳女友”。而即便是闲暇时的娱乐活动,也往往会与推荐技术挂上钩——工程师们甚至开发出了一款基于推荐的小分析软件,将其运用到最喜爱的“杀人游戏”里,来分析游戏中每个人的发言,从而帮助判断和寻找“杀手”。

早点知道,上百度“找”知道

百度“找”知道,是百度目前另一个新的实践:为百度知道用户推荐它可能能够回答、愿意回答、喜欢回答,并且它真的是能够回答的问题。

众所周知,百度知道是一个大平台,它上面的用户和问题量以及回答问题的量非常巨大。网友在百度知道平台上面问了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尽快找到一个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并且,他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的人能够快速的回答这个问题。“百度‘找’知道”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以前网友发布一个时效性的问题,比如:我现在在开车,发现上了五环很堵,现在该怎么办?原来这种问题在百度知道上面问并不合适,因为它回答的速度不是很快。推荐引擎上线了之后,我们发现用户真的在这上面问了类似的问题,并且他可以很快得到回答。这是因为我们在很短的时间之内,把问题推荐给了一个能够回答的并且愿意回答的用户,这是推荐技术很直接的应用。”廖若雪告诉记者,基于该技术,百度知道的回答率提升超过50%,一个问题从提出到被推荐给合适的回答者,最多只需要5分钟。

个性化媒体平台未来将全面开放

对于百度来说,除了不断完善跨领域推荐技术、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外,跨领域推荐技术的意义远不止这么简单——如何帮助更多第三方网站和开发者从这项技术中受益,从而带动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和变革。

“我们期望,到2014年,跨领域推荐可以占百度新增流量的10%。同时,我们也将会把百度的跨领域推荐引擎技术体系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平台,支持第三方开发者在这个平台上开发属于自己的推荐系统产品和服务,为他们的用户带来更好的搜索体验。”廖若雪表示。

廖若雪认为,量身定制的上网入口和个性化的媒体平台将是未来引擎产品市场的发展趋势。“每个人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网友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面一站式的获取信息,这些信息都是个性化的,以推荐方式呈现在你的面前。通过跨领域资源和服务的整合,可以整合到视频、音频、文字,包括不同网站上的来源资源整合在一起提供给用户。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娱乐、资讯和生活平台服务,用户能够看到跟他需求最匹配的东西,而不是说他看到的是和每个人看到的都是差不多的东西。”

跨领域研究论文 篇4

中药止血散剂,是云南白药传统优势领域,但年销售额只有2亿多元;在牙膏市场,宝洁、高露洁棕榄、联合利华等都是国际一流公司,云南白药却在挑战他们的过程中,取得年销售额5亿多元,并且成为市场排名第五的品牌。云南白药另外的一款创新产品,“白药创可贴”则反超竞争对手,彻底颠覆由强生公司的“邦迪”品牌一统市场的市场格局。

云南白药集团这个巨大的改变自开始,那一年由王明辉(现任董事长)这家公司的总经理。十年之间,云南白药的销售额从2.32亿元,增长至57亿元,增长了24.6倍;净利润从0.34亿元,增长至4.6亿元,增长了13.5倍。

在中国小创伤护理市场,“邦迪”一度占领了大部分市场,很多用户想到创可贴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还有其他品牌存在。云南白药认为自己的市场机会在于,同为给伤口止血的创伤药,“邦迪”产品的性能只在于胶布的良好性能,而没有消毒杀菌功能,而云南白药对于小伤口的治疗效果可以让用户更快的愈合,

于是邦迪成为了云南白药第一个模仿、也是超越的对象。

挑战“邦迪”,云南白药缺少的是胶布材料的技术。王明辉选择的解决方案是,整合全球资源来“以强制强”,与德国拜尔斯多夫公司合作开发,这家拥有上百年历史的拜尔斯多夫在技术绷带和粘性贴等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不到两年时间,双方合作的“白药创可贴”迅速推向市场。如果由云南白药自己来开发创可贴的全部技术,即使最终研发成功,那么开发周期也要延长几倍的时间。

20,云南白药推出以“防治牙龈出血”为主要诉求点的白药牙膏,将云南白药的品牌和中国消费者特有的结合起来。云南白药经过调查发现,中国80%的消费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龈出血的问题,而云南白药在止血领域的经验,同样可以借鉴到牙膏这样的日用消费品领域。云南白药品牌的牙膏,也不像国内牙膏品牌那样走低端路线,而是定价20多元,比大多数国际品牌的牙膏还要贵一些。但是因为独特的定位以及医药领域积累的品牌效应,在大多强调美白牙齿的牙膏市场里,迅速赢得了一批忠实用户。

上一篇:磁性研究下一篇:人才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