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本科毕业十篇

2024-07-24

学生本科毕业 篇1

关键词:毕业实践,设计,论文,指导

毕业实践一般以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形式完成, 是本科教学最后的, 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环节。近年来, 由于各方面原因导致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而有些用人单位在储备人才方面没有足够的“库存”, 往往要求签约毕业生提前到单位见习。因此毕业设计 (论文) 只好在单位实践过程中完成。本文通过实践经历, 提出一些关于校外完成毕业设计 (论文) 的思考, 分析了如何管理和指导此类学生的毕业设计。

1 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践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在校外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很早就有, 但是以前基本都是因为指导教师承接了某些单位的课题, 或者指导教师指定的课题需要借助其它单位的实验室或者现场条件才能进行。本文所述校外毕业设计主要针对近年来学生到已经签约的单位进行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进行讨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经济发展迅速和企业人才缺乏的现状是根本原因

企业之所以非常急切的要求签约大学生提前实践, 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经济发展迅速, 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很大, 企业没有足够的人才储备应对发展。许多企业处于发展壮大的阶段。

(2) 企业的信息化节奏导致对于人才的需求变得急切。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信息化条件下, 企业对于人才的计划、引进、储备、使用往往难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当和学生签约后, 企业就希望能尽快到位, 参与到实际工作中去。

(3) 人才的流动性导致许多企业人才的突发性缺失。双向选择, 导致大专院校毕业生像“大浪淘沙”一样不断更换工作单位, 企业在3年内能“沉淀”50%的毕业生就算是不错的了。有时人员的突然离职致使企业非常被动, 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安排交接的人员。而应届毕业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实践培养才能真正胜任相应的工作。

一些中小型企业, 特别是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没有能力储备足够的人才应对发展的变化和人才流失的境况。在行业中招聘有经验的人才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和风险, 因此急切的希望于容易找到且有可塑性 (且工资成本更低) 的应届毕业生。我们传统的就业签约活动一般都在毕业前半年多, 这就导致急需人员的企业要求他们提前到岗见习。

1.2 高校严峻的就业压力迫使学校提供了制度条件

虽然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客观需求很大, 但是学校却不能提供“直接能用”的人才。加上目前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庞大, 诸多的就业渠道也显得比较苍白, 如果没有行业背景的高校就更是如此。许多高校经过各种努力, 最后也总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按时就业。因此, 对于企业提出的提前见习, 在单位完成毕业设计, 在某种意义上是教学制度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妥协”。有些学校甚至直接修改了培养计划, 称作“毕业实践”。对于有些专科学校, 甚至将校内教学压缩到二年级完成, 最后一整年都是“毕业实践”, 学校既适应了就业需求又节约了教学资源条件, 当然其教学质量水平此处难以评价。

1.3 当前学生期待步入社会的急切心理促进了这一现象

毕业生对于就业的畅想和对于“自力更生”的期待是普遍存在的。特别是应用型普通本科毕业生, 多数人将不会参加研究生升学考试, 更多的是指望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当企业要求提前进入见习的时候, 学生往往不是排斥的, 而是向往的, 他们可以提前感受到工作和领取工资的状态。

2 相对于校内毕业实践, 校外企业毕业实践模式的优劣分析

2.1 毕业设计完成质量的保障难度更大

因为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要放在工作上, 只有利用工作闲暇和下班时间思考和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客观上是有很大难度的。对于不够勤奋的学生, 可能会产生应付、搞形式的想法, 草草的完成毕业设计。因为指导教师不能经常性当面指导, 只有依靠电话和网络进行教学, 不仅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 这种模式本身就存在一些交流上的不足。由于空间、时间和方式的原因, 使得校外毕业设计的“教”与“学”之间产生了更大的障碍。因此, 校外毕业设计内容的规范性、真实性、科学性都更难保障。毕业设计环节对于学生的教学效果的目标达成情况也是难以评估的。

2.2 存在一定安全问题

企业 (特别是工厂) 工作环境往往都有各种不安全因素, 所有的工厂都会标示“安全第一”、“预防安全, 人人有责”之类的标语。下班以后则面临的各种社会环境, 远不如学校环境的“纯洁性”。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的就业生身份特殊, 虽然人已经到了企业, 但是人事关系等仍然留在学校。虽然学生都是成年人, 但是社会经验等仍然不足, 既然学校已经同意学生外出见习, 对其安全等方面就间接的负有一定责任。

2.3 设计条件差异大

对于学生毕业设计而言, 企业能提供的条件差异会比较大。如果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与实际工作的专业方向性非常吻合, 那么较好的实际工作条件, 大量直观的素材, 以及企业的工程技术人才的帮助, 这些条件无疑是对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十分有利的。更容易理论联系实际, 达到“学以致用”, “格物致知”等学习效果, 也是我们设置毕业设计环节所追求的目标。

如果学生的题目与实际工作条件的专业方向有差异, 或者企业能提供的直观条件比较差, 甚至连网络都没有, 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毕业设计增加很大的难度。

3 科学有效的指导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实践

既然我们无法避免部分学生要到校外完成毕业设计, 那么我们就应该积极地去应对。不能因为不同于传统的常规性毕业教学环节而敷衍工作, 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自古以来教学就是要适应变化的, “因才施教”、“因地制宜”的科学管理和指导学生完成校外毕业设计才是学校正确的做法。笔者认为主要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事情: (1) 一定要办理相关的手续, 做到有序进行, 信息畅通。尽量避免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 以及导致的社会纠纷问题。 (2) 毕业设计的选题要有针对性。应该尽可能根据学生见习企业的实际情况, “因地制宜”, 选择或修改题目, 不宜选择与工作不相关的题目。如果学生所从事的工作不是课题研究性的, 则不宜选择研究性论文, 而更适合设计性题目。可以根据企业需要或者将来的可能的发展做一些模拟技改性的设计题目。 (3) 最好能联系企业, 相应安排水平较高的人员协助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4) 指导教师要利用电话、网络等现代办公条件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内容等进行监督和指导。有条件的话, 让学生定期或不定期回校当面请教问题, 甚至教师亲自到现场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吴高安.深化毕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宜化模式”新路[J].中国高教研究, 2003 (02) .

[2]冯玉东, 张国锋, 冯明卿.毕业实践与就业一体化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01) .

学生本科毕业 篇2

1 毕业设计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1 选题不当

毕业设计 (论文) 课题的选择是毕业设计前期工作极为重要的一环, 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质量[2]。我专业每年近300名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可供选择的课题数量通常与之相当, 学生可选余地较小。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和层次不一样, 另一方面课题的难易程度、可行性差别较大。太简单的课题将使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产生轻视的态度, 草草了事, 或过早地完成设计而影响其他学生;而太难的课题使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感到无从下手, 产生畏惧感, 甚至完成不了毕业设计。

1.2 不因材施教

学生自身水平因素影响毕业论文质量[3]。我院学生综合素质实际情况, 不同于研究性本科专业学生, 主要在于其应用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没有考虑学生的特长、兴趣点、就业等方面, 随机布置毕业设计课题;没有考虑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有些学生等老师给个“葫芦”再画“瓢”) , 以及对毕业设计成绩的期望, 采取一刀切的指导方法。这样的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可想而知, 不利于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 不利于较差的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设计, 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大限度的培养。

1.3 放羊式的管理

由于毕业设计处于大学四年级下学期, 学生面临就业、深造、各种考试等实际情况, 能够全身心投入在毕业论文上的学生很少, 如果没有严格的毕业设计各阶段的时间节点和考核标准, 学生通常对毕业论文设计只是应付了事, 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或者很难及时完成。精心组织与严格管理是毕业论文的保障[3]。毕业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 时间跨度大共计14周, 如果没有精心组织, 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没有良好的保障措施, 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毕业设计的质量。

2 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2.1 以学生为本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大学校长、教育专家座谈时强调, 高等教育要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以学生为本, 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毕业设计作为应用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中,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更应该以学生为本, 最大限度地使每一名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而不是流于形式, 走过过程。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综合能力、就业方向等方面, 进行“以学生为本”的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改革。

2.2 规范要求

为了使毕业设计达到《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设计大纲》培养目标, 以《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 (论文) 评优与抽检工作办法》为参照, 制定了《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设计管理细则》, 规定了毕业设计工作流程以及各项工作必须完成的时间节点, 同时明确毕业论文中期检查、论文答辩和成绩评定的考核办法。在毕业设计动员大会上提出上述规范要求, 能够使师生从心里真正重视毕业设计工作;能够使师生从宏观上全面把握毕业设计, 做到有的放矢。

2.3 合理选题

毕业设计工作中, 最重要的就是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和感兴趣的课题。“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 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设计, 能够使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毕业设计负责人通过如下几点进行海选课题:1) 合理选题。在选题时要尽量结合课程所学的内容, 综合学生所学知识, 结合学科特点, 尽可能联系实际, 这样在有理论基础和案例参考条件下, 学生比较容易上手, 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设计过程可以融入自己的想法,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2) 注重选题的实用性、教学性。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 凡拿到实用性强的课题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其他学生。因此, 选题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生活实际。而注重选题的教学性能使知识承上启下, 一方面强化原有知识, 另一方面保证了知识的前后连贯性, 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消化原有知识, 提高自己;3) 选题难度要适中, 要考虑学生实际能力的差异。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 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在任务布置时要有所区别, 选题的准备应有层次性。在布置课题时, 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差的学生的设计课题应有所不同, 尽可能符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能力, 使他们顺利完成毕业设计。4) 课题来源广泛, 学生选择空间大, 可以满足学生顺利毕业、就业方向、继续深造等方面的课题需要。课题分机械制造、模具、机械电子、数控技术四个专业方向, 分别来至于南理工等多所高校和春兰集团、泰州林海动力集团等地方高新技术企业。5) 鼓励学生自拟课题。鼓励优秀学生在参加企业生产实习、学习专业方向课、全国各项大学生竞赛或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过程中, 发现有实用意义和适合自己的课题。

2.4 分层指导

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 按照“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 (论文) 抽检”的标准和要求, 进行分层次指导, 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而不能进行一刀切的指导方式。指导教师既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任其发挥, 也不能无微不至、面面俱到。有两种情况均应注意, 一种是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后, 任由学生自己去查资料、想方案、设计结构、撰写论文。学生接到任务后感到一片茫然, 无从下手, 逐渐失去了毕业设计的兴趣, 最终甚至会产生反感情绪;另一种是指导老师把所有的相关设计资料、文献和图纸交给学生, 学生的主要工作就是参考资料, 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整个毕业设计下来只是进行了一系列重复性工作, 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因此, 上述两种极端情况应避免发生, 指导过程中重在讲解方法而不要过多地涉及细节, 让学生拥有充分的发挥和想象的空间。

由于学生自身存在差异性, 不可能所有的学生能力都一样, 必然存在优良中差。针对这一问题, 毕业设计在给学生进行指导时, 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对优秀的学生, 主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和提供相关的资料, 当然这些资料难度稍高于其毕业论文的要求, 需要他认真学习和消化吸收。对于差的学生, 主要是过程教育, 让其掌握基本知识, 符合规范等;给他们提供的资料, 主要是与其毕业论文相关的, 让他们学习领会;对于中等的学生, 定期给他们提出要求, 适应性指导, 以达到整体毕业设计效果最大化。

2.5 重点培养

毕业设计老师要善于发现优秀的学生, 加大培养力度, 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助手。让他们参与管理毕业设计小组, 帮助指导同组学生毕业论文的规范化。这样, 一方面降低指导教师的工作量, 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毕业论文层次和内容上关心更需要指导和帮助的学生;另一方面, 也利于该同学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起到领头羊的作用。我院在历年的“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大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参加这些大赛的同学通常都做与此相关的课题;在诸如《虚拟仪器技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专业方向课程设计中, 发现优秀学生, 鼓励他们深入研究, 自立课题。一旦优秀学生选定, 指导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加大培养力度, 严格按照“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设计 (论文) 评优”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指导, 为推校优、省优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6 有效监督

西安科技大学郭长立等发表的《关于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抄袭现象的思考与对策》一文对本科毕业论文重复率高 (抄袭) 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办法[4]。我院已连续3年使用中国知网开发了“大学生论文抄袭检测系统”, 取得一定的效果, 但也发现一定的问题, 笔者认为采用网络比对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为了通过比对, 会自行比对, 然后根据比对结果, 有针对地把文章乱改, 通常修改之处, 文不达意, 语序混乱。为此, 我院采取了随机抽取毕业论文总量的10%, 送兄弟院校进行外审, 外审成绩直接是最终成绩。通过以上双重措施, 有效地监督了毕业设计工作, 促进了毕业论文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

3 结语

经过近5年的努力, 我专业2010年、2011年, 连续2年都有学生获得的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三等奖,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设计 (论文) 评优与抽检结果的通知》 (苏教高[2012]10号) 文件精神, 我专业2011年度毕业设计 (论文) 抽检合格率为百分百。我专业师生充分认识毕业设计工作的重要性, 始终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不断提高我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的整体水平, 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力争使每一名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真正体现应用性本科毕业设计的实践意义。

摘要:为了全面提高应用性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使每一名学生顺利通过毕业设计, 真正体现毕业设计的实践意义, 分析了近5年工作中, 遇到的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以“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和引领毕业设计工作, 并提出了规范要求、合理选题、分层指导、重点培养、有效监督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毕业设计,以学生为本,质量控制,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婷婷, 蔡晓燕.关于大学本科毕业设计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26:175.

[2]谢黎霞, 丁德刚.提高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之我见[J].中国科技信息, 2010, 12:278~279.

[3]汪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下降的原因及对策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 4:230~231.

学生本科毕业 篇3

关键词:毕业设计 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1(a)-0172-01

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本科教育逐渐由原来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模式。与以往相比,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时在不同程度上被压缩的同时,实践教学环节学时有所增加,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即要求教师在更少的学时内高效地进行专业知识教授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兴趣、能力、潜力的开发和培养。而毕业设计作为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被赋予了更多的要求和期望。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中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也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优劣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在毕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它是对学生能力的一次综合训练和提高。毕业设计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众多方面,例如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独立工作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2~3]。但从学生长远发展以及毕业设计环节的特点来看,应更加突出以下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即高效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1 综合能力的培养

1.1 高效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指一个人能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不断弥补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能力[4]。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学习和工作的节奏也越来越快。面对不熟悉的知识领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学习、掌握并运用,是作为现代人必须正视的课题。因此,高效学习能力对于将要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来说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而本科毕业设计则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毕业设计之前,学生对即将进入的课题的了解是有限的。因此,在毕业设计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集中调研学习,以便了解和掌握课题背景、相关知识和技能。学生掌握得越快,就越能够快速进入毕业设计实质工作,并越有可能提出一些新想法、新观点、新思路,从而有助于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高效学习的实现,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要求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求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区分学习内容的主次,并主动运用各种学习方法和技能进行学习。因此,对于指导教师,除了需要努力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应提高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重视程度,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意识,特别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1.2 科学思维能力

思维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其基本过程是分析和综合。科学思维能力是运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并获得有价值的结果的能力。它对学生成长成才是非常重要的。

毕业设计作为重要实践环节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循环深入的过程,因此,非常适合归纳、演绎等思维的训练。而对于课题中的具体问题,则适合进行分析和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时,学生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和系统分析等分析方法的能力,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分解和综合的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提高。经历毕业设计后,学生对所做课题背景有相当程度的熟悉,对以往所学知识也有所巩固,从而能够进一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指导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问题的机会和条件,积极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问题、科学地分析问题、科学地选择方法解决问题、科学地进行归纳总结,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运用和强化科学思维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3 创新创造能力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过程。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造是一种有意识的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的行为。随着中国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生产分工中,社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高级人才。作为高级人才培养基地,高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也在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而毕业设计则是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

毕业设计的课题有的是从生产实践提炼获得,具有较高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的则是多年积累下来的经典难题,其解决的思路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因此,毕业设计相比其它教学和实践环节对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要求更高。这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有利于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强化的。因此,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之前应慎重选择合适的课题,努力为学生提供能够展示创新创造能力的舞台,营造活跃、严谨、民主的学习研究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发挥思维活跃的特点,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注重学生对一般创新创造方法的学习和运用,鼓励学生基于实践或理论提出新想法,并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验证,鼓励学生在创新创造基础上申请专利和发表研究论文,增强学生对创新创造成果的保护和推广意识。

1.4 交流表达能力

交流表达能力是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良好的交流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有用信息、获得帮助、排解矛盾、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个人乃至集体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毕业设计期间,学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完成课题的,特别是当遇到并不擅长或熟悉领域中的难题时,通常需要和很多人进行交流并寻求帮助,其中包括指导教师、各学科和专业的教师、企业工程师、同学和朋友等等。毕业设计结束前,还需答辩。这些过程都可以锻炼学生交流表达能力。此外,指导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口头交流和汇报等方法来强化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当然,教师的言传身教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2 结语

当然,出了突出以上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外,指导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的其它多种能力的培养,特别应当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努力引导学生扬长补短,使其综合能力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获得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李莉.教学型大学卓越工程师培养中毕业设计(论文)若干问题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1(12):109-111.

[2]高玉娟,韩松岭,魏广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J].教书育人,2003(11):44-45.

[3]徐汝彝.毕业设计与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J].现代制造工程,2003 (S1):70-71.

本科学生毕业留言 篇4

几年以后,能够想起的,只是一起喊出来的军歌嘹亮。

还记得XX年那个夏天一起的金工实习,35度的天气还在操作着一堆复杂的机器。

我还记得那个暑假,陪着兄弟,晚上去网吧或者避风塘度过世界杯的一个个不眠之夜。

XX年9月,带着一声老了的感叹,走到了大三的门口。

20岁,仅仅是一个转身,但仿佛一切都已经远去。

社团学生会的例会早已从我的日程表里被永远删去,再热闹的学生活动也激不起我日子的半点波澜。

骑着自行车,穿过青春喧闹的校园,却再也不会驻足观望;

然后,手里多了一本备忘录,桌上多了一叠考研资料,电脑里多了一些公司简介。

最后,还是要拼命先拿下托福和gre,还是先准备着面对一年后的考研,还是先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找份实习先做起来再说。

对于选择,我其实还是一脸茫然;

对于未来,我还是那么不确定。

想要坚决果断地下定决心,只是,打定的主意还是周期性地改变。

每一个人都在做着面对未来的选择,尽管那些看似美好和远大的选择里有着连我们自己也无法察觉的焦虑和茫然。

XX年9月,又一次的辞旧迎新。

关于搞好本科毕业设计的思考 篇5

1 现有问题

1.1 学生投入精力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 多数高校的毕业设计都安排在第八学期, 而这一学期又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 学生择业时间提前, 使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干扰, 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 使毕业设计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够。

1.2 教学资源匮乏

随着高校扩招, 教学资源不能与招生规模配套增加, 使本来就不充裕的教学资源变得更为紧张, 学生数目的增加导致实验场地、设备严重短缺;实验经费不足;教师指导的人数增加, 因而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 难免就不能及时地发现、解答学生的问题。教师疲于应付学生试验中的试剂不足、仪器维修困难等各种“琐碎”问题, 对于每位毕业生指导的细致与深入程度大大减弱[5]。

1.3 管理工作的问题

1.3.1 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许多高校都制定了毕业设计管理制度, 然而其中的部分制度在执行时却难以落实, 尤其的是开题阶段和中期阶段。在这两个阶段, 许多学生因外出找工作而错过了煅炼的机会[4]。

1.3.2 对指导教师没有具体要求, 缺乏业务培训, 导致部分教师指导水平较低, 不能准确把握毕业设计的广度和深度。

1.3.3 对毕业设计质量没有提出全面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 对部分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 采取宽容迁就态度, 造成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

2 可采取的方法

2.1 成立指导教师团队

随着高校扩招, 出现了一名教师指导数十名学生的现象, 另外教师忙于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活动, 指导精力投入不足。另一方面, 多数年轻教师由于缺乏足够的科研项目、科研能力和工程实践锻炼, 单独指导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指导团队可以通过团队负责人对其他教师的指导和培训, 充分发挥优秀指导教师的帮带作用, 互相取长补短, 可较快地提高青年教师指导水平, 解决指导教师相对匮乏的问题[5]。

2.2 毕业论文时间前移, 推行导师制

为了更好地解决就业和研究生复试与毕业论文在时间上的冲突, 可将毕业设计时间向第七学期前移, 建立导师制, 使学生尽早地参与教师的科研活动, 在第七学期开学初让负责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列出毕业设计课题, 经过审核讨论后公布, 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论文选题进行独立思考和初步规划, 指导教师也有足够的时间对所学生进行指导, 同时严格控制每位指导教师的学生数量。由于较早地给学生安排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平时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其所选课题的科研新动向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 使学生认识和熟悉研究课题, 为毕业论文的研究做好文献资料准备[5,6]。

2.3 优化选题

选题的基本原则如下:

2.3.1 从兴趣切入。兴趣是创新的动力源泉, 在分配课题时, 让学生自己选择课题或根据其的兴趣分配课题, 并可根据学生兴趣作一定的修改, 给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空间。

2.3.2 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将毕业设计课题分为研究型、设计型。已保送或考取研究生的学生, 可结合导师的课题从事研究工作, 完成研究型毕业设计, 培养和挖掘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潜能, 同时可尽早的完成本科与硕士生教育的过渡。已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协议或正在联系接收单位的学生, 可结合就业实习, 在用人单位或校外其他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这类学生完成的多为设计型。同时鼓励优秀学生, 自己拟定毕业设计课题, 指导教师对课题进行审核。给学生从选题到设计方法和内容的选取、从问题的分析到问题的解决和验证给以较大的自由度,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3.3 课题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 选题依据在研项目, 分出子课题, 根据课题的工作量, 确定由一个或几个学生共同完成, 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4 题目尽可能反映当代科技发展水平, 让学生了解、把握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摒弃落伍于时代的设计题目。

2.4 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奖罚机制

2.4.1 制定可行制度:如学生考勤制度、论文成果审查制度、工作进度报告制度、成绩评定制度等。为学生的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重要保证。

2.4.2 引入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监察小组的检查分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 定期检查集中安排在毕业设计中期和结束以后, 重点对优秀论文进行检查;不定期检查采用随机抽查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 反馈意见。

2.4.3 引入量化管理:对于毕业设计是否完成任务、完成的质量、完成时间进度分别给予量化打分。

2.4.4 实施优秀毕业论文表彰制度, 增强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把指导毕业论文的能力和质量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指标之一, 并对毕业设计中的重点课题、优秀毕业课题给予资金支持, 充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鼓励本科生发表论文, 并对发表论文的版面费予以经费支持。对在毕业论文工作中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予以表彰,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作为教学评优的首推对象, 充分发挥评比表彰的示范作用[6]。

2.5 建立“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指导模式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毕业设计环节就必须改革教师的指导方法。建立“学生为主, 教师为辅”的指导模式就是从选题, 到方案设计, 到调查研究, 到论文撰写, 一切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 教师只在重点环节给予指导, 让学生感受从未有的压力、责任与动力, 通过自我实践完成毕业论文, 学生积极调查研究, 参阅相关文献、资料, 综合各种知识、数据、信息与实习单位、同学、老师团结协作, 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主动性, 使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真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7]。

3 结论

总而言之, 经济形态的变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它引发的各行各业大变革是必然发生的。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自觉地构筑21世纪教育模式, 不仅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也关系到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未来。当前的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实施受到了扩招、就业、考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进而影响学生的教育质量, 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 合理安排时间, 抓好各个教学环节, 对毕业论文选题、开题、写作、答辩这些环节进行全过程严格监控。只有让学校、教师、学生都意识重要性, 加以重视, 才能切切实实地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摘要:分析了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质量,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文斌, 董长双, 轧刚.机械工程类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探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 .

[2]蔡立彬, 崔英德.地方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4, (9) .

[3]朴美花, 林芳.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培养创新性的实践[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9, (12) .

[4]张超, 刘雷.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下降原因浅析[J].科技信息, 2009, (30) .

[5]段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高教前沿, 2009, (8) .

[6]李九生, 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 .

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及对策研究 篇6

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等学校的重要教学环节。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又是多方位评价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学资源紧张,师资、设备和实验室空间不足,师生比例逐步加大,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到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如何加强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的管理工作,使本科生的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真正成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成为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努力构建学院毕业论文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在管理中加入更多实质性的内容。

1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 (论文) 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也是对学院办学水平、教师素质和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次综合考评[1]。特别对于我们经管文科类的毕业生是一次相对完整的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造成本科毕业设计 (论文) 的质量在整体滑坡,此实践环节逐渐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鸡肋”。

1.1 从学校角度看:

应试教育是中国现形教育的一个突出表现,所以“考前突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其中毕业设计 (论文) 也不除外。应试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缺少创新能力,为了获取毕业设计 (论文) 的学分,能顺利毕业,已将毕业设计 (论文) 当成一种负担而疲于敷衍了事。

1.2 从社会大环境方面看:

毕业设计 (论文) 是鉴于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在很多大学里,社会实践是薄弱环节,原因具体可分析为: (1) 时间安排不合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论文) 都安排在第八学期,且五周实习完毕既是毕业设计(论文)的开题报告,学生并没有喘息的时间去整理自己的实践报告与心得。 (2) 学校里有些专业没有自己的实习基地。 (3) 来自就业与考验的压力。

1.3 从教师角度来看:

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指导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配备不足和结构相对年轻是高校扩招后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展,缺乏经验的教师不得不承担起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同时基于高校扩招、毕业生规模增大的压力,每位教师带学生数严重超标,导致指导教师精力投入不足。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1.4 从学生角度来看:

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未能全身心投入目前,就业难致使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不能全身心投入[2],找工作或考研牵涉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除此之外,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认为工作只要找到了,毕业设计(论文)意义不大。更甚者失去诚信剽窃他人写作,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

2 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

为了保证高校教学质量,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提出以下对策:

2.1 完善教学管理规范, 深化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改革

抓好基本环节,切实加强论文指导。对初次带毕业设计(论文)青年指导教师进行培训。强化选题:组织有经验的老师进行命题,与学术方向相适宜,与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专业紧密相关。对现有的命题进行筛选,剔除不符合培养目标以及不符合实际的题目。严格要求毕业设计(论文)评审与答辩质量。

2.2 对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改革与考核宜灵活务实

为了扭转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下降的趋势,很多人提出了解决方法。而我认为,从毕业论文制度上入手,建立一种灵活的毕业生考核机制,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3 高度重视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

高校要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提高相关管理部门、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视度,使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2.4 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水平

为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严格对指导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查,学校可通过聘请校外相关专业的专家等途径来改善指导教师不足的现状[3]。指导教师所带毕业设计(论文)数量严格控制,可通过采取传帮带的方式,吸收硕士生参与毕业设计(论文)的辅导,加强对他们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整个指导教师队伍的水平。同时,学校要对指导教师进行严格要求,建立监督机制,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质量。

3 结语

总之,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本科教育成果和教学质量的体现,高校只有科学安排、精心组织、强化师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意识,有效监控、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才能保证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高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毕业设计 (论文) 水平直接反映了学校本科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提高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系统分析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工作质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是非常必要的。它对于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彭斌, 黄成林, 王亚玲.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27 (1) :6-9.

[2]蹇兴东, 张斌.高校扩招与强化教书育人意识[J].中国农业教育, 2004 (2) :22-23.

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初探 篇7

一、毕业实习的组织分工

毕业实习涉及到学校、专业学院、医院等单位, 我校毕业实习管理三级管理体系。教务处对毕业实习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各学院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具体管理;各医院负责毕业实习工作的具体实施。其中各附属医院及教学、实习医院, 成立由一名副院长负责的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科教科或医教科 (医务科) 指定专人负责日常教学管理事务;临床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 指派专人负责毕业实习的具体事宜。为了更好地开展毕业实习工作, 学校、学院、医院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实现信息沟通, 实时掌握学生毕业实习情况, 并将问题汇总, 统筹研究对策、方案。[1]

二、毕业实习前期工作

充分利用我校模拟医院、附属人民医院和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的资源, 使学生提前为毕业实习做准备。

另外, 学生进入毕业实习前必须进行为期二周的岗前培训与考核, 培训主要内容为强化辩证论治能力、临床应诊能力、临床操作技能、临床辅助检查判读和医患沟通能力, 了解医疗体制、卫生法律法规等。通过培训, 让学生全面了解熟悉毕业实习的目标与任务, 并初步建立临床思维, 以提高临床工作的适应性与针对性, 增强实习效果;学生也可从中获知各实习基地优势科室。

与此同时, 学校稳步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按临床教学基地标准、加强临床教学基地建设若干规定等实习基地管理文件, 进一步规范实习医院临床教学工作, 在逐步加大实习基地的资金、物力、人力投入的用时, 组织各种实践教学交流会, 并且每两年开展一次实践教学工作会议, 围绕临床带教、实习管理、医风医德和非医类专业实践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对先进带教科室、先进带教教师、先进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者进行表彰, 调动了实习基地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进毕业实习工作的顺利、高效、有序地开展。

三、实习过程管理

实习期间严格执行考勤制度, 除学校统一通知的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外, 因病因事请假的学生, 根据请假天数分别由带教老师、科室主任、医院主管领导审批。所有请假均需在《实习考评鉴定记录本》的考勤表中记录。

为切实掌握实习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所遇到的困难, 教务处及相关学院组织老师到实习医院进行教学实习巡视, 与学生召开座谈会, 详细了解实习生实习、生活的情况、思想动态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收集学生对实习过程的问题与建议, 整理分类, 寻找共性内容, 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和方案。

四、建立师生交流平台

在利用传统电话、传真等通讯手段前提下, 为进一步保证实习期间的信息畅通, 将现代信息技术如采用QQ群、电子邮件等用于与医院、学院、学生之间的沟通。

五、开展实习生临床知识与基本技能大赛

通过各项比赛考验了学生们的操作能力, 也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竞技风采的平台, 更激发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贯彻了医学校学生早临床, 多临床的方针, 从而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六、毕业实习考核

(一) 实习考评鉴定

在转科前进行, 出科考核成绩由平时表现和临床技能测评组成。考核不合格, 需补考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科室的实习。实习期间每周至少完成一份完整病历。实习结束, 上交经批改后的完整住院病历24份给医院实习管理部门。实习生的实习考评总鉴定成绩=平时平均成绩×10%+技能平均成绩×90%-扣分。

(二) 临床综合理论考试

在毕业实习结束后, 进行临床综合理论考试, 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 考试内容、题型参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三) 临床综合技能考试

临床综合理论考试之后, 需进行临床综合技能考试, 考试内容以《毕业实习大纲》为依据, 参照执业医师考试。为保证教学质量, 实习考评鉴定、临床综合理论和技能考试等有不合格者, 延迟毕业或结业。[2]

七、总结

我校对医学类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管理的多年研究、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 规范了学校对实习基地的管理;通过一整套的实习管理, 使学校、医院、学院各项工作都能有序、有效进行;最终实现实习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更有利于我校医学类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和提高, 为临床培养优秀的人才。

摘要: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是本科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是学生掌握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新形势下医学类专业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关键词:毕业实习,医学类,管理

参考文献

[1]郭聂涛, 伍中庆等.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实习质量[J].中医药管理, 2011, 11 (11) :1040-1041.[1]郭聂涛, 伍中庆等.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实习质量[J].中医药管理, 2011, 11 (11) :1040-1041.

日语本科毕业论文书写现状及对策 篇8

【关键词】日语 选题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在毕业前按照规定提交给学校的有一定学术价值的文章。毕业论文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高等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评价内容,是四年本科教育成果的重要物化表现,同时毕业论文的书写也是高校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论文作为一个意义重大的教学环节,在实际操作中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没能朝着不断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相反却是步履蹒跚,整体质量在走下坡路。

笔者针对目前本科日语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一些做法,提出如何提高论文书写质量的一些方法,以期对本科毕业论文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一、日语本科论文书写现状

(一)选题不恰当。选题就是选择研究的问题,就是选择、确定研究与写作的内容。确定好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歩。论文选题一般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能力和兴趣,选择根日语专业有关的题目。目前日语专业本科论文题目都是学生自己拟定。选题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普遍缺少深度和广度,题目过于宽泛或过于狭小。比如:《浅析日语复句》《日语助词「の」的用法》。二是学生认为文化方面的论文书写起来较容易,资料收集和理解要相对简单,所以综合近年来的论文题目来看,写文化方面的论文要占60%以上。

(二)资料收集渠道简单、单一。要写好一篇本科毕业论文,需要收集大量相关的先行研究和资料,资料的多少、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论文成形的质量。首先,目前国内日语资料、原版资料相对较欠缺,学生很难收集到需要的资料,很多学生的大部分资料是通过百度、google、sohu等搜索引擎直接搜索来的,不是专业的学术论文,即使从全国期刊网查找,也由于数量不足,出现研究深度不够等问题。很少有学生能很好地利用大学的图书资源,如硕博论文数据库或相关学术专著。其次,本科论文写作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功底,还需要综合处理大量文献资料的能力。很多学生收集资料后,逻辑能力、对资料的归纳整理能力较差,论文结构混乱;引用别人的原文时不加注释,常常照搬照抄;很难把别人的观点消化理解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书写时间不够充分。目前论文书写还存在一些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论文写作与择业、考研、考公务员时间冲突。部分大学考虑到毕业生就业率,一般大四下学期会让学生离校自主择业,5月返校答辩。写作时间有限,老师指导一般通过网络、电话,学生还要忙于找工作、各种考试;用于毕业论文的写作的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对论文敷衍了事就成了自然。

(四)老师指导欠缺。导致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学校、教师、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识。教师在指导论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指导教师平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有的导师指导学生人数过多,导致用于指导每个学生的时间不够,精力投入不足。其次,部分指导教师指导能力有限,还有学生写作内容与导师研究方向不同,导致指导教师无法发挥自己的研究特长,不能给予学生有益的指导。再者,有的教师碍于情面,怕影响学生的前程,不管学生平时是否努力,质量好坏,水平高低,都予以通过,这就会在学生中造成不良的负面影响。

二、本科论文书写改进策略

要改变目前毕业论文写作面临的问题,提高写作质量就要紧紧围绕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目的,推进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对毕业论文写作模式进行创新。结合桂林理工大学的写作模式,可以提出以下几点可供操作的模式:

(一)大一二积极申报校内科技立项,大三书写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是对四年学习水平的综合测试,写作基本功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训练,非短期培训的速成,而且日语专业的学生必须用日语书写毕业论文,难度更大,在教学安排上应该把论文写作训练渗透在整个学科教学中。我校的具体做法有两点:一是大力推行学生科技立项。在大一、二阶段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课题和指导教师,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审,择优立项并给予一定经费,书写时限半年至一年,以论文形式结题,并进行无记名评比,获奖者给予奖励。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老师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二是大三阶段书写学年论文。作为大三阶段实习环节,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要用日语书写一篇学年论文,格式、要求与毕业论文一致。学生在这个环节中,基本能掌握日语论文书写的格式规范,题目选择恰当的话可以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继续研究下去。学年论文中的导师基本与毕业论文导师一致,这样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个毕业论文的演练,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学生根据研究方向选择导师。论文写作开始前,指导教师先列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方向选择导师。同时把同一个导师组的学生组织成一个以导师正在研究的科研课题为背景的科研团队,将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作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课题,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及提高创新能力。

(三)贯彻毕业论文开题答辩制度。在很多本科院校中只有硕士、博士阶段才需要开题报告,也存在一种误解:本科毕业论文不需要开题报告答辩。但我校日语专业一直贯彻开题答辩制度。毕业论文题目虽然有导师的修改,但是难免会有偏差,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分组进行答辩,让更多的老师对学生拟研究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批评和建议。这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乃至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四)灵活安排答辩时间。为解决毕业论文书写与择业、考研、公务员考试在时间上冲突的问题,我校分别在大四第一学期末和第二学期末,设置了两次答辩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答辩时间,能更好安排自己的大四生活及留有充分的时间书写论文。

本科护理学生毕业自我鉴定 篇9

时光荏苒,岁月匆匆,进修生活已接近尾声,在进修过程中,本人严格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认真学习护士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尊敬师长,恪守劳动纪律。

在带教老师的悉心指导与耐心带教下,本人能规范熟练进行各项产前基础护理及接产护理操作技能。我相信我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熟悉掌握了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各突发情况的应对处理方法。

我也很感激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带教,使我在进修生活中加强了业专素质,精进了操作技能,提高了水平,以期更好服务于患者!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探索 篇10

目前,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作用, 这些问题逐渐呈现出互相浸透影响、愈发密切相关的发展态势。

(一) 学生层面上。

一方面, 学生态度不够认真, 论文写作投入不深。就当前的本科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而言, 部分本科生并没有高度重视或充分意识到, “毕业论文的目的不仅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还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尝试”[1]。由此而出现的现象有:对待学校的论文写作规定及指导教师的论文修改意见敷衍了事, 有的甚至不按格式要求写作和基本不作修改;东拼西凑, 不论出处不看来源, 在网上搜罗出相关文字内容就直接拼凑成文;平时基本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 更有甚者, 从头到尾都避开指导教师的多方联系, 只在最后答辩的前夕才和指导教师碰面;较多学生在论文写作期间并不留在学校, 而是在校外寻找就业工作岗位或实习岗位, 重心并没有放在毕业论文写作上, 只寄希望在答辩之前返校突击完成。

另一方面, 学生自身专业基础不牢, 科研素养不够。部分本科学生在大学期间并没有认真学习, 反倒是将较多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谈恋爱等等之上。甚至有的同学习惯性地逃课、旷课, 到了期末考试时期就突击复习, 认为所学课程只要达到及格即可。而恰恰有别于高中时期的传统教育方式, 大学中的学习更需要本科学生主动探索专业性、积极拓宽知识面。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专业探索和寻求教师帮助, 才能夯实自身的专业基础, 同时不断提高个人的科研素养。正是本科期间不甚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及不够深化的科研素养, 造成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出现语句不通、格式错误、专业术语不对、论文研究面宽而泛等等基本性问题, 从而导致论文质量很难得到保证。

(二) 教师层面上。

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如何, 是与教师的指导程度密不可分的。现在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较大的提升, 这其中, 论文指导教师层面上所出现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深思的。第一, 教师指导的毕业学生人数超负荷。在较多的高校中, 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者, 有很大一部分的教师承担着超负荷的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 即使再勤奋再负责的老师, 在精力和时间上也是捉襟见肘的。例如, 有些高校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20多位, 基本上不可能对每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都进行精心的指导。造成这种毕业论文超负荷指导的原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学校院系里本来就师生比例失衡, 导致毕业时每位教师必须指导较多甚至严重超负荷的学生论文;二是有些教师为了完成课时量, 争着抢着要带更多的毕业学生, 但实际上确定下来后, 又根本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一一指导。

第二, 教师本身的科研教学任务繁重。在高校中, 很大一部分教师都承担着较为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任务, 尤其是科研任务。许多学校对教师的各方面评定都是依据其申报和完成的科研项目来进行的, 由此导致高校教师自身也非常重视科研项目的相关工作, 有的甚至将其看重于教学任务之上。于是, 面对着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 部分教师在承担着繁重科研和其他教学任务的同时, 并不能做到很好的具体指导。

第三, 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现今, 在部分高校的少数教师中存在有这样的观念, 即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只是走个形式, 并不指望其真的能够写出具备一定专业水准的精品, 所以只需要简单指导一下, 能够马马虎虎通过答辩就行。“也有些教师认为, 本科生的就业形势严峻, 让他们安下心来写论文是不太可能的。因此, 在论文指导中, 教师对学生的论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阅与修改”[2]。如此等等, 教师对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不重视, 直接导致学生自己在论文写作上的放松和懈怠, 有的学生甚至更加觉得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件没有多大利害关系的事情, 随便糊弄一下就行, 反正在答辩时指导教师最终都会帮忙通过的。

(三) 学校层面上。

本科学生在毕业阶段一般都面临着两件大事, 一是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和最终答辩, 二是外出毕业实习解决自身就业。本来这两件大事都是与学生切身利益休戚相关的重要环节, 但在时间安排上, 往往二者都是重合的, 以至于学生很难在外出实习的情况下进行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写作。迫于高校就业率的统计压力, 部分学校会在教学安排上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开绿灯, 有的甚至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负责自己所带毕业生的就业催促工作, 导致上至指导教师下至学生自己都产生了这样一个错觉:解决就业更加重要, 毕业论文只要不是太差, 学校一般都会让通过的。

另一方面, 学校在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基本上, 高校都会制定有关本科毕业论文的管理规定或细则, 用以对本科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小到格式字体、大到版权原创的各方面约束。但在实际的操作当中, 学校自身又对这些毕业论文管理规定或细则的具体执行缺乏强力有效的监督机制, 以至于当学生毕业论文出现质量问题时, 并不能准确地界定是指导教师没有悉心指导, 还是学生自己敷衍了事, 由此而导致的本科毕业论文蒙混过关, 甚至当问题解决不了时还会出现师生互相推诿责任的负面情况。

二、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对策

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上所出现的问题, 应该充分引起学校、教师、学生这三大主体的关注与重视。笔者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来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

(一) 提高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 增强其科研素质。

目前来说,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本科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要性、严肃性的认识, 已经成为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要让学生端正态度, 严格按照要求, 积极与指导教师沟通, 认真写作和修改毕业论文。同时,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是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的认知与实践过程, 应当就这些过程增设研究与写作课程或专题讲座以进行专门的学习与训练”[3], 以此提高学生们的科研素质, 逐渐培养其科学正确的研究习惯。

(二) 增强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合理分配其指导精力。

通过建立专门针对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奖惩机制, 从制度规范上提高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的责任意识, 使其能够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作品, 定期与学生见面交流, 通过提出修改意见等, 不断督促学生提高论文质量。同时, 也需要通过控制论文指导教师所带的学生数、减轻教师平时的科研压力、改革教学任务量等方式, 合理分配教师的指导精力与时间, 提高其毕业论文指导质量。

(三) 创新高校的培养模式, 规范完善论文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

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上, 高校应该从创新自身的培养模式开始, “应该有一个通盘的安排, 这个安排要贯穿于学生本科学习的整个过程。各个专业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 把学术素养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 渗透于学生四年的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同时, 学校应规范完善论文质量管理的监督机制, 真正明确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指导教师、学生等各方的职责与权利, 让相关的规定或细则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落到实处。

三、结语

对高校来说,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阶段和过程, 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综合检阅和掌握知识程度的总结, 是对学生查阅文献、科研、独立工作等方面能力的考查, 也是学生最初科研工作的尝试”。同时, 也是对高校自身教学水平的直观体现。所以, 对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疏忽不得。本文希望通过以上的分析和建议, 能够为不断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贡献力量。

摘要: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教学计划当中的重要教学环节, 它不仅体现了高校对学生人才进行四年培养后的成果结晶分量, 也充分体现了高校本科生四年以来对自身专业学习的研究掌握程度。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出发, 深入分析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工作所面临的几大问题, 并通过研究给出具备实用价值的解决对策,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 能够为不断提高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效果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毕业论文,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杨文超.本科论文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48

[2]吴永梅.高等院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 2011, 12

上一篇:档案网上展览论文下一篇:中小学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