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低温季节四篇

2024-09-11

北方低温季节 篇1

1 实现温拌的途径

目前沥青混合料实现温拌的途径有四种, 分别是沥青-矿物法、泡沫沥青法、有机剂添加法和表面活性平台法。

(1) 沥青-矿物法 (Aspha-Min)

采用合成沸石 (含有18%结合水的碳酸铝结晶粉末) , 在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 将其按大约0.3%这种粉末状材料加入到拌锅中, 水分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慢慢释放出来, 从而使沥青产生连续的泡沫反应。泡沫反应起到润滑剂的作用, 从而使混合料在低温下具有可工作性, 拌和温度显著降低。

(2) 泡沫沥青法 (WMA-Foam)

将软质结合料和硬质泡沫结合料在拌和的不同阶段加入到混合料中, 第一阶段是将温度为130~135℃的软质结合料加入到集料中进行拌和以达到良好裹附。第二阶段, 将极硬的结合料泡沫化后加入到预裹附的集料中。这样软质结合料和泡沫化的硬质结合料都起到降低胶结料粘度的作用而实现良好的工作性。

(3) 有机添加剂法 (Sasobit)

在沥青中加入一种长链烃Sasobit, 融化后的添加剂产生大量的液体, 降低沥青的高温粘度, 从而降低拌和温度。Sasobit的滴熔点约为115℃, 25℃密度为0.94g/cm3, 135℃的粘度为10~14mPa·s。

(4) 表面活性平台法 (Evotuherm)

Evotuherm技术有三种方式。

①温拌乳化沥青, 将一种特殊的高浓度乳化沥青 (固含量为70%左右) 替代普通热沥青进行混合料拌和, 其拌和温度为100~130℃, 施工所需设备和施工工艺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

②皂液浓缩液, 采用的方法是不再生产乳化沥青, 而是将皂液浓缩液直接加入搅拌锅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和, 其拌和温度也为100~130℃, 施工所需设备和施工工艺同样与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

③温拌沥青, 将新型温拌添加剂直接加入到沥青胶结料中, 制备出温拌沥青, 用于沥青混合料拌和, 施工温度可降低20~40℃。

国内温拌沥青混合料主要采用有机添加剂法和基于乳化平台的温拌法。

2 工程应用

2.1 工程概况

尹石线工程路线长度10.4km, 路基宽度23m, 路面宽度21.5m, 工程位于沈阳市境内。其中主线路面K0+000~K1+500段根据通车要求, 路面需在11月上旬进行施工。当时的气温最低为-3℃, 平均温度为5℃。

2.2 施工方案

施工中提出4种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方案如下:

(1) 方案a:4cm普通沥青混凝土AC-13+6cm普通沥青混凝土AC-20。该方案全部采用普通沥青。由于普通沥青在高温情况下黏度比改性沥青要低的多, 施工和易性更好, 而且由于出料温度比改性沥青混合料要求低, 温度散失的程度也要低一些, 因此施工质量更有保证。但从通车后使用性能看, 在重载作用下普通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不如改性沥青混合料。在超载、重载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车辙、推移、拥包等病害。

(2) 方案b:2cm薄磨耗层SMA+8cm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该方案下层厚度为8cm, 更有利于混合料的保温和压实, 表面层的薄磨耗层可以在第二年春季气温回升后再摊铺。由于磨耗层厚度比较薄, 施工效率高, 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整个结构强度不比其它设计方案弱, 通车后能更有保障。

(3) 方案c:4cmSBS改性沥青AC-13+6cmSBS改性沥青AC-20。该方案两层均采用温拌技术, 在不减少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前提下, 能在低温下施工。

(4) 方案d:4cmSBS改性沥青AC-13+6cmSBS改性沥青AC-20。该方案的主要缺点是:改性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较高, 在如此低的温度条件下, 降温速度非常快, 一般摊铺温度比出料温度要降低20℃左右, 初压温度比摊铺温度又要降低近20℃, 再加上钢轮压路机的喷水影响, 温度降低的更快, 使得表面1~2cm的厚度形成联通空隙,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防水性能大大减弱, 通车运营后在重载交通作用下极易形成松散、坑槽等破坏, 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根据上述四种方案分别进行成本计算, 结果见表1。

如采用热拌沥青混合料, 降温速率快, 难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该道路进行面层施工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拌和料拌和、运输、摊铺和压实等各个环节的温度损失, 保证低温施工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质量。由以上分析综合考虑选择方案c。

2.3 路用性能验证

AC-20热拌沥青混合料与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室内试验结构, 由表2可知, 在相同状态下, 温拌混合料的降温速率要比热拌沥青混合料小, 表明温拌混合料的保温性能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 有利于低温季节施工时沥青混合料压实, 施工质量更有保证。

由表3可知, 温拌混合料动稳定度指标有所提高, 提高幅度在15%左右, 大大改善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性能温拌混合料要比热拌混合料降低4%左右, 但仍满足规范要求;抗水损害性能温拌混合料要比热拌沥青混合料提升5%。

3 结语

试验研究表明温拌混合料的保温性能优于热拌沥青混合料, 温拌混合料动稳定度指标、高温抗车辙性能及抗水损害性能要优于热拌混料, 低温性能温拌混合料要比热拌混合料降低, 但仍满足规范要求。根据通车后的跟踪观测结果表明, 温拌沥青混合料路面使用性能良好, 表明温拌沥青混合料是解决低温季节路面施工的有效途径。

摘要:介绍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特点, 通过具体工程实例, 从方案比选、经济性对比及路用性能试验研究等方面对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北方低温季节的道路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为温拌沥青混合料在北方低温季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参考资料。

关键词:温拌沥青混合料,北方低温季节,路用性能

参考文献

[1]郭平, 祁峰, 弥海晨.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J].长安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03) .

[2]徐世法, 颜彬, 季节, 高原.高节能低排放型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现状与应用前景[J].公路, 2005 (07) .

[3]秦永春, 黄颂昌, 徐剑, 李峰, 腾飞.温拌沥青混合料在草帽山隧道道面的应用[J].公路, 2010 (07) .

[4]张久鹏, 裴建中, 徐丽, 邢向阳.温拌SBS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特性 (英文) [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1 (01) .

[5]周燕, 陈拴发, 郑木莲, 张凯.温拌沥青混合料拌合压实特性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0 (01) .

[6]耿九光, 戴经梁.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拌和温度及压实温度研究[J].公路, 2011 (04) .

[7]Joe WB, Cindy E, Andrew W.Asynthesis of warm-mixasphalt.2007.

北方低温季节 篇2

关键词:季节性河流,景观要素,生态修复

1 北方季节性河流概况

季节性河流在北方普遍存在,随着北方地区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激增,北方季节性河流生态系统严重损害,自净能力下降,加剧了水资源的短缺。我国对河流修复的研究起步较晚,认识上存在局限性和盲目性,许多河流在治理上更注重功利价值,关注焦点是河流的开发利用,完全忽视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这些工程不仅无法改善河流水环境,还造成了严重破坏。

2 北方季节性河流景观要素

2.1 水体

水资源的匮乏,致使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提升河流供水能力,成为北方季节性河流改造的主要任务。首先要避免工业、生活污染物排放入河流中,减轻河流污染。其次,提高河流自净能力,河流上游需进行初步截污,利用水生植物初步拦截污染物;河流中游设置水洼,增加水体的滞留,使植物可以深度净化水体;河流下游设置大面积水域,储蓄净化过的水体,供合理利用。城乡段适当设置跌水、喷泉等,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活动,并可提升河流的含氧量,改善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2 河床

国内大部分的河流治理依旧采取裁弯取直的做法,改变河床的天然形态,这种做法严重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河流的自然弯曲,对水流速度、水生植物、河岸的冲刷、调蓄洪水的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

设计时应去除不必要的河床硬质防护,增加河床的横截面,提升泄洪能力。用缓坡代替水堰,其间形成的小洼地可成为鱼类的栖息地。北方季节性河流往往还有蓄水的要求,受气候、地质地貌的限制,大面积蓄水并不经济,设计中应在河床中留出一条相对稳定的水流带,以保证常年有水。

2.3 河岸

根据河段两侧城乡建设情况和人们的活动区域,进行河岸型式的选择。城乡近郊区,河道两侧可利用空间一般较大,可做双边自然型驳岸处理;城乡区,若城市道路建设直临岸墙,可仅做单边自然型驳岸处理;在无人段,则可选择自然植物岸线、自然石材岸线、人工石材岸线,降低经济成本,以整理河岸为主。

2.4 堤岸

堤岸具有防洪、围贮、通路和观景等多重功能,也是城乡空间与河流空间的连接要素,应综合考虑堤岸与城乡滨河公共空间的关系。

岸线形状的选择,可顺其河流自然走向,稍加人工整治处理。护岸形式可以绿化为主,增加其丰富性,提高景观效果。通过流域防洪措施与城乡防洪措施的结合,在保证防洪综合能力的前提下,控制与降低城乡区防洪堤的高度,避免出现与其它景观要素极不协调的高大堤墙;对于修建防洪堤的滨河地段,应尽量保持其自然特征,利用各类植物构建具有城乡特色的滨河生态系统。

2.5 植物

河床上的水生植物、灌木、杂草丛常被看作有害要素,故以草坪代之,减少维护成本。然而,合理的河流绿化,不仅可以提升河流自净能力,还可以给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河流绿化不是单纯的植被种植和景观绿化,而是具有更综合的性能,通过保护原生植被与生物,构成河流生态保护的自然屏障。在植物选择上,河道上游选用具有拦截功能的水生植物,初步拦截污染物,河道中游选择具有水质净化功能的植物,河道下游可选择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堤岸旁可种上攀爬植物。注重植物的有机搭配,疏密适当。

2.6 道路

道路系统的组织是人们开展各种活动的关键,关系着区域内多种元素的连接,在设计时,应尽可能地保证城乡肌理与自然水体空间的一致性,道路的布局应尽量增强水域空间的可及性。在铺装设计上,采用坚硬、耐磨的天然材料,通过铺装形式提高道路的方向感,并通过粗糙不平的路面铺装,使人感到行走不适,防止行人误入歧途。

2.7 环境设施

河流空间不宜设置雕塑、景观柱、构筑物等,对环境设施的设计应从多功能性出发,与地形的高差变化、材料的组合等结合进行更为灵活的设置,以便为更加丰富的休憩方式提供可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采用天然物品进行代替,不仅容易与自然环境相协调,还能减少破坏生态环境。

3 总结

低温冷害对北方粳稻生产的影响 篇3

正常年份,浸种催芽的水稻种子播后3~5d齐苗,而低温年份,由于播种后持续低温,水稻出苗明显延期,出苗晚,插秧时秧龄不足,苗小,苗还弱。另外,苗期低温,秧苗非常容易感染立枯病。立枯病是水稻苗期常见的病害,也是水稻苗期危害最大的病害。一旦发生,将导致成片枯死或全床死亡。低温多雨、光照不足是水稻立枯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低温,影响最大。气温愈低,持续时间愈长,立枯病的发生也就愈重。当气温及土温过低时,水稻出苗慢,根系发育差,呼吸强℃小,对磷、钾的吸收能力降低,因此,抗病能力减弱。当持续低温后突然暴晴,土壤水份不足,幼苗生理失调,也常导致水稻立枯病急剧发生。因此,苗期一旦出现低温冷害天气,就应及时做好立枯病的药剂防治工作。

二、影响水稻插秧及返青分蘖期

水稻从插秧到拔节被称为返青分蘖期,这一阶段主要是长根、长叶、长分蘖。此期如果遇到低温,根、叶、蘖都将受到影响,低温的直接影响就是水稻返青慢、分蘖晚。一般情况下,水稻移栽后10d左右开始分蘖,20~25d达到分蘖盛期,30~35d到最高分蘖期,而能够成穗的有效分蘖期很短,只有5~10d,最多15d左右,此时,一旦低温,有效分蘖期延迟,有效分蘖数减少。据测定,水稻分蘖发生的最适气温为30~32℃,水温为32~34℃,最低气温为15~16℃,水温为16~17℃。当气温低于20℃、水温低于22℃时,分蘖发生将十分缓慢,甚至受到抑制。据我们调查,低温年份多数稻株每穴分蘖数都不足20个,尤其是一些分蘖力相对较差的品种,有效穗数更少,所以即使生长后期温度很高,但水稻产量也并不理想。

三、水稻生长中后期遇低温,导致病害加剧

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遇低温,水稻易染细菌性褐斑病和稻瘟病。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对水稻危害不重,只危害水稻的叶片,低温过后,将不治自愈,对产量影响不大。水稻的稻瘟病对水稻危害很重,水稻叶瘟的症状与水稻细菌性褐斑病相似,但其危害程℃要远远大于细菌性褐斑病的危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它可能诱发后期的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水稻感染穗颈瘟,稻穗下折,发病早而重,稻穗抽出后便成白穗,发病晚的秕粒增多。枝梗瘟是指在水稻枝梗上发病。发病后,籽粒不能正常成熟,产生死码子,严重的形成半白穗。谷粒瘟是指在穗上有部分褐色谷粒,严重时病粒变黑。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对水稻的产量影响最大。一般年份减产10%以上。特殊年份,个别水稻品种发病率在50%以上,甚至达到绝收程℃。稻瘟病防重于治。但如何选择防治时间是提高防效的关键。水稻稻瘟病防治最佳时期是水稻破口期和齐穗期,此时施药,能够达到理想效果。

四、低温导致水稻秕粒增多,粒重下降

北方低温季节 篇4

冬季来临,随着外界气温的逐渐降低。为了保证施工质量稳定,避免质量缺陷的发生,我部针对现场施工工程实际、结合天气状况,制定保温等施工措施,保证冬季施工质量。2编制依据

(2)主体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

(4)工程所在地区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及施工电源、水源、交通条件等;(5)本单位现有人员、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情况等。3工程气象

根据招标文件,本段沿线多年平均气温12.9℃,月平均最低气温-7.7℃,出现在1月。极端最低气温-21.1℃,多出现在1月份。12月份多年平均最低温度为-5.2℃;11月份多年平均最低温度为0.5℃。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530h,无霜冻期200d,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终霜期在3月26日~4月21日。封冻期在12月4日~1月6日,解冻期在12月27日~2月21日。最大冻土深42c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67%。多年平均风速2.9m/s,最大风速16m/s,多为北风或西北风。4施工保证措施

(1)土方开挖工程:按设计断面预留50cm保护层,防止衬砌基础面出现冻土现象。

(2)土方回填工程:土方回填不进行冬季施工,出现温度骤降前,及时平整碾压,边坡预留50cm保护层。对于未能碾压的及时摊铺整平。

(3)土方换填工程:对于开挖未能进行换填的,开挖时按设计断面预留50cm保护层,防止换填基础面出现冻土现象,待冬季过后再进行保护层开挖;对于已换填未能进行衬砌的,换填按设计断面预留50cm保护层并换填到渠顶,防止衬砌基础面出现冻土,待冬季过后开挖保护层进行衬砌。对于未能换填至渠顶的,冬季来临前覆盖50cm保护层,防止未换填到渠顶的换填基础面出现冻土。

(4)混凝土不进行冬季施工,气温变化加大时,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防止已浇混凝土早期受冻。

(5)加强混凝土的表面保温养护,避免由于内外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6)供风系统越冬防护:在空气压缩机与供风管路接头处安装排水阀,每次孔钻完毕后,打开排水阀将接头处的水排出,并将空气压缩机回水管路的循环水排净。

(7)贮备棉被、草帘等保温物资,对施工机械车辆加大调配,增强气温骤降和雨雪的防范能力。5成型混凝土越冬防护措施

(1)垫层混凝土越冬防护措施

垫层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帘和保温被进行防护。(2)底板部位越冬防护措施

底板混凝土在冬季来临之前达到设计龄期的可不用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只要做到整个冬季混凝土表面无积水结冰现象既可。冬季来临之前未达到设计龄期的混凝土,冬季来临之前,在混凝土表面覆盖草帘和保温被进行防护。针对马记湾沟排水倒虹吸地下水位较高,冬季停工后不间断排水,在

底板两侧覆盖50cm土进行防护,表面覆盖草帘和保温被进行防护。

(3)墙体及顶板部位越冬防护措施

墙体及顶板混凝土在冬季来临之前,达到设计龄期的可不用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冬季来临之前未达到设计龄期的混凝土,涵管管身部位的墙体及顶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布封堵涵洞进出口部位,当温度过低时,在涵洞内加设电热风,以提高涵洞内部温度,避免冬季冻伤涵洞内面混凝土。涵洞墙体及顶板外面混凝土面覆盖一层保温被,进行保温养护。挡墙墙体在迎水面和背水面,混凝土面上均覆盖一层保温被进行覆盖。

(4)钢筋越冬防护措施

外露钢筋采用塑料布包裹,并用胶带缠紧,最后用彩条布封盖,防止钢筋长时间外露而生锈。

(5)橡胶止水带越冬防护措施

对于外露可打卷的,将橡胶止水带打卷绑扎,并覆盖塑料布与保温被,对于外露不可打卷的,同混凝土覆盖草帘与保温被,并将覆盖橡胶止水带处压实,防止长时间外露而老化。6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土石方回填与混凝土浇筑不进行冬季施工,选定冬季施工的项目主要是土石方开挖。

在冬季施工地段,应将中桩、边桩、护桩处,作出明显标志,以防被雪掩埋难找。对运输机械和施工道路均要采取防滑措施,保证运输安全。

土方开挖时,每天开挖结束后,在开挖面上铺一层松土,防止下部土层冻结。施工地段的积雪,在动工前应清除,施工中遇到大雪或其它原因中途停工时,整平填土并加以覆盖,继续施工前,将表面冰雪清除。

石方开挖前认真做好爆破方案设计,根据爆破试验,以选择和确定合理的爆破参数,获得比较满意的爆破面和最终开挖断面。爆破区作业的布孔按照爆破设计布孔图进行,钻孔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钻孔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孔角度,发现不合格立即停止,加以纠正调整。炮孔的装药、堵塞和引爆线路的联结,由经考核合格的爆破工负责,并严格按爆破图的规定进行。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及实际情况,现场进行爆破试验对爆破参数进行调整,以便尽量减少超挖和欠挖。石方开挖采用自上而下进行,为保证基础岩体不受开挖区爆破的破坏,按留足保护层的方式进行开挖。开挖后的建基轮廓不能出现反坡,若出现反坡,处理成顺坡。建基面经锤击检查受爆破影响震松的岩石,予以清除干净。7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冬季施工必须确保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开展冬季施工前的质量、安全综合检查,对各分项施工项目、机械设备使用等情况逐一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职工宿舍、现场临时用电、施工防火、防冻、防滑、防煤气中毒和临边高处作业防护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和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的场所,按“三定”措施(定人、定整改措施、定隐患整改时间)整改后,由项目工程主管领导、施工技术人员和专职安全员复检合格后,才能实施施工。

2、开展班组冬季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活动。对冬季施工的班组和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按工作性质开展安全技术交底、操作规程和安全知识教育活动。要求各班组长,严格按冬季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要求,合理安排组员日程工作安排,不违章作业。

3、现场内的各种物资储备材料按材质分类堆码到指定地点,堆放高度不得高于1.5m并有防止倾倒保护措施和防火、防盗措施。

4、安全标识设置。在施工现场危险场所、通道口和临边醒目位置,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牌,提示作业人员加强自我安全保护意识,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5、施工、运输场地不的因积水现象导致因温度过底时而结冰,造成安全隐患。

上一篇:土地规划建设下一篇:信贷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