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十篇

2024-05-25

中石油 篇1

第一怪:享受财政补贴的“最赚钱公司”

从2007年底至2008年上半年, 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暴涨。国内“油价倒挂”使中石油2008年上半年炼油销售板块亏损达590亿元。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甚至颇有豪气地说, 中石油不仅肩负着经济责任, 更要平衡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

但是, 在这位“悲情英雄”的保护下, 从2007年底, 全国各地却开始出现“油荒”。在上海市中心, 一位司机用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有油的加油站, 再排队二十多分钟才加到油。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炼油板块亏损, 但中石油来自于上游勘探的石油开采板块经营利润却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多, 即使上缴的石油特别收益金, 2008年上半年仍然获得了536亿元净利润。但是, 中石油的高管们每每谈起2008年都是一脸沉重, 口口声声地说, 炼油亏损和上缴石油特别收益金, 导致企业经营成本高企。希望国家在石油特别收益金方面, 给出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政策。

面对同样的高油价, 美国和日本的石油企业没有听说哪家向政府申请财政补贴, 他们的成品油市场供应也很正常。“全美最赚钱公司”的埃克森美孚, 2008年炼油业务盈利还有所上升。像中石油这样, 在垄断整个产业链条之后, 获得巨额利润不知足, 一遇亏损就向财政要钱的企业, 成为不折不扣的市场“怪胎”。

第二怪:政策荫庇下的石油“铁公鸡”

“到2008年年初, 全国民营石油企业死掉了80%, 剩下的也都处于亏损状态。”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指出, 其直接原因是两大集团垄断着整个石油产业的各个环节, 一点利润都不想分给民营企业。

1999年,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件, 规定国内各炼油厂生产的成品油需全部交给中石油、中石化统一经营。至此, 垄断趋势初显, 油价立刻上涨。38号文件执行之后一个月成品油零售价在从2000元/吨以下涨到2300元/吨;半年以后涨到3000元/吨。此时, 油贩子也应运而生, 并且赚得盆盈钵满, 他们与两大集团有关系, 能从炼油厂拿到油, 再倒卖给民营批发企业。

2006年11月, 我国开放了成品油批发市场, 但首批获得批发经营资格的安徽芜湖市二环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青山表示, 油源依然是最大的问题, 因此经营前景并不乐观。

全国各地发生“油荒”后, 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作出专项批示:中石油和中石化必须向民营批发企业、零售企业供应成品油。但据调查, 两大集团依然一毛不拔。因为, 在发改委的批文中, 并没有明确规定民营油企应该获得的销售配额, 也没有讲明如果不给民营油企供油, 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的批文, 在此“怪胎”面前, 只能成为一种摆设。

第三怪:“世界市值第一”如同过山车

2007年11月5日, 中石油回归A股, 开盘价高达48.6元, 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2008年3月26日, 中石油A股以18.53元报收, 将“第一”还给了埃克森美孚。2008年11月5日, 中石油A股以10.63元收盘, 市值蒸发近7万亿元。短短一年之内, 一涨一缩, 速度之快, 令人眼花缭乱。中石油在失去“全世界市值第一”桂冠之后, 完全可以得到另一顶帽子:“全世界最怪异的上市公司”。

与在国际市场上沉浮多年, 自然形成的石油航空母舰埃克森美孚不同, 中石油这艘大船好比赤壁之战中曹操的连环战船。为了在风浪颠簸的国际市场上保持平稳, 为了让不习惯颠簸的船员们不再晕船、呕吐, 中国政府用政策制造出了这艘绝无仅有的庞然大物。在国际市场风平浪静的时候, 这艘连环船还能行驶得顺风顺水, 一旦东南风刮起, 这艘怪异的连环船就舵位失灵, 无法及时掉转船头并调整航向。

中石油 篇2

一、中石油利益相关方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作为一家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中石油的利益相关方众多, 其中包括:政府、员工、客户和消费者、业务合作伙伴 (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 、有关机构 (国内外有关行业机构) 、社区等, 中石油高度重视各利益相关方的关切和利益诉求, 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是中石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兼顾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关系是中石油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一) 利益相关方责任信息获取方式多样化。

为使报告更加客观、全面、重点地反映中石油的履责实践, 从2010年起, 中石油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过程中, 不断完善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 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利益相关方的信息反馈。积极回应各方关切, 增加中石油涉及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的负责态度和履责行动的信息披露;开展所属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调研;成立外部专家委员会, 倾听他们对公司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和报告持续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专家研讨会、组织实地调研、开设社会责任子网站和企业社会责任邮箱等多种方式, 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社区、员工、业务合作伙伴等开展多层次、多角度交流;进一步完善报告审核制度。

(二) 利益相关方责任信息披露内容指标化。

中石油在与利益相关方建立沟通机制的过程中, 以政府、员工、客户和消费者、业务合作伙伴 (包括承包商和供应商) 、有关机构 (国内外有关行业机构) 和社区分类, 分别设置沟通的目标和关注点, 采用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 并且通过关键业绩指标, 例如上缴税费、油气产量、员工本地化程度、全员培训率、成品油销售量、天然气销售量、合作伙伴数量、销售收入、参与相关机构数量、就业人数及社会公益投入等业绩指标, 客观具体、公开透明的反映与各个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效果。 (表1)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3可持续发展报告》

二、中石油环境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如今, 面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越来越恶劣, 雾霾天气肆虐, 全球自然灾害频发, 中石油将“关爱生命、保护环境”融入公司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方针, 追求“零伤害、零污染、零事故”的目标,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重视环境保护, 强化安全管理, 努力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安全生产型企业。

(一) 持续不断推进节能减排。

中石油认真贯彻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 通过创新节能减排的理念、技术、管理和机制, 不断提高能效和降低污染水平, 持续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和“十大减排工程”, 取得了显著效果。 (表2)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3可持续发展报告》

1、严格考核污染减排目标。

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专业分公司, 纳入绩效合同考核, 对企业污染减排指标实行严考核、硬兑现。规范污染源在线监测管理, 制定发布《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管理办法》, 完成废水和废气监测点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数据联网, 实现对重点污染源实时监控。

2、开展节能减排宣传活动。

2012年中国石油开展以“节能低碳, 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开展节能知识网络答题活动, 让员工通过参与网络答题, 了解掌握节能节水法律法规, 提高全员节能意识。

3、保障污染减排措施实施。

2013年对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书》要求的9项催化裂化烟气脱硫项目、11项炼化废水治理工程实行挂牌督办, 实施专人负责、月度调度, 20项工程全部按期完成并投运, 降低了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在北京、河北、湖北、江苏、陕西、辽宁等地启动加油站油气挥发综合治理工程, 大力削减汽油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碳氢有机物挥发。

(二) 推进HSE管理体系建设。

2010年大连石化“7·16大连新港油管爆炸事故”、2013年大连石化“6·2”爆炸火灾等事故, 使中石油高度重视健康、安全与环境 (HSE) 工作, 不断改进HSE管理。大力推进体系建设, 开展安全环保升级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努力提升HSE管理绩效, 实现安全环保形势总体稳定可控。

1、审核HSE管理体系。

2012年, 中石油全面开展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对所有主要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两轮全覆盖的HSE体系审核, 发现并整改一批突出问题, 有效促进了体系规范运行和企业HSE管理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 再次组织了两次全覆盖的HSE体系审核, 突出现场风险管控, 提升了HSE体系的有效性。制定修订几十项制度标准, HSE管理框架更加完善。组织安全处长和安全监督等多项专职人员培训, 提高了关键岗位人员的管理能力。与国际先进企业HSE对标, 并进行总部和企业层面的多项交流合作。天然气与管道分公司融合HSE和质量管理体系, 发布了新版QHSE (质量、健康、安全、环境) 管理手册。

2、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2013年召开四次由公司最高管理层参加的全体安全环保视频会, 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 下发《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责任制管理办法》和《总部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管理职责规定》, 由所属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践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对安全八大风险和环保六大风险实行分级分层分专业管控;完成井控、海上、管道救援响应中心建设增补项目论证, 部分重点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基本建成;加强企业各级应急预案备案管理, 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完善企业应急救援联动机制, 完善专职消防队执勤战备管理和消防区域联防体系, 开展重大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事故综合应急演练。

3、加强隐患治理力度。

全面落实隐患治理责任、措施、资金、期限、应急预案和监控手段, 加强治理效果跟踪考核, 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2013年组织修订公司事故隐患管理办法, 持续投入安全环保隐患治理资金, 在油田报废井治理、加油站罩棚治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三、中石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

中石油在坚持以全面建成世界水平的国际能源公司为目标的同时, 不忘着力推进“和谐稳定和反腐倡廉”基础性工程, 全面夯实发展根基, 保障能源持续稳定供应, 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促进社会和谐繁荣。

(一) 根植社会, 回馈社会。

这是公司的应尽之责。中石油将促进经济与社会共同发展作为企业的终极目标, 关注民生和社会进步, 坚持扶贫帮困、参与捐资助学、开展志愿者行动、推动社区建设, 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责尽力。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社区和广大居民的支持和帮助。中石油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把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 共建和谐社会;健全社区医疗和养老服务体系, 提高公益行动的效果;持续不断地开展定点与非定点扶贫、赈灾救危、捐资助学, 加大科技、教育等开放式扶贫力度。同时, 不断完善扶贫帮困的长效机制, 深入送温暖活动。在开发建设中, 带动当地关联产业发展, 创造就业岗位, 回馈当地民众, 实现互利共赢。 (表3)

数据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2013可持续发展报告》

(二) 预防腐败, 惩治腐败。

反腐倡廉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方面。为了给企业提供和谐健康运行的发展环境, 中石油以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 创新反腐倡廉体制机制, 积极探索“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有效方法, 创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1、推进反腐败体制创新。

中石油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 探索形成“副职分管、正职监督、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权力运行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制定与领导人员薪酬、选拔任用相挂钩的责任追究制度。对发生重大腐败案件或者压案不查、瞒案不报的部门和单位, 实行“一案双查”, 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 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加大案件查办力度, 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开展效能监察和专项检查, 改进和加强巡视工作, 着力发现管理人员违纪违法问题。发挥网络信息化优势, 加快推进对重点业务运行过程监督, 实现由事后检查向过程监控转变, 确保权力运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 全程受控, 强化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

同时, 强化对各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对各级管理人员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 及时约谈、函询, 防止小毛病变成大问题。与此同时, 推行新提任领导人员个人有关事项公开试点, 对违反规定用人等失职渎职行为不仅查处当事人, 而且要追究责任人。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在质疑声中坚守——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解读[J].中国石油石化, 2012.9.

[2]江敏.探析中外石油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差异——以中石油和英国石油公司为例[J].新经济, 2013.11.

中石油不追俄石油 篇3

在当选之前,普京再次重申了俄中关系的重要性。他在俄罗斯媒体上撰文指出,中国经济的增长绝不是威胁,而是一种拥有巨大务实合作潜力的挑战,是俄罗斯“经济之帆”乘上“中国风”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俄罗斯大选前夕一系列推进中俄能源合作的动作:双方解决了困扰双方超过一年的原油管道运输价格纠纷;俄罗斯国有国际电力公司下属的东方电力公司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为期25年供电协议,俄计划2037年前向中方供电1000亿千瓦时,并商定供电价格公式。

事实上,尽管10多年来不断举行磋商会谈,但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能源合作却一直进展缓慢,甚至充满波折。

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数量,可以直接反映出这一现实。在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中国原油进口量一路攀升,2011年更高达2.5378亿吨,创下了新的历史纪录。但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仅占总进口量的7.77%,为1972.45万吨,在十大进口国中排第四位,位于沙特、安哥拉和伊朗之后。

即使是这个数量,也是中俄多次博弈的结果。在2008年前,中俄能源合作曾因安大线和安纳线之争陷入僵局。但金融危机的爆发让俄罗斯经济饱受冲击,中国用“贷款换石油”的方式在原油贸易上获得突破。俄石油公司与俄石油运输公司分别从中方获得150亿美元与100亿美元贷款,俄方则从2011年到2030年期间每年沿“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向中方供应i500万吨石油。

可从合同正式执行的2011年初起,伴随着油价波动和俄罗斯国内经济回暖,双方就在管输费上出现了纠纷。因为“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中国支线的投入使用,输油距离变短,中石油认为输油价格应每桶降低13.5美元,但手握资源的俄罗斯公司却不愿让步。近期这一问题虽然得到解决,但却是以中方的退让为代价——最后的降价幅度仅为每桶1.5美元。当地媒体援引俄罗斯石油公司消息人士的话说,即便算上价格变动,2012年对华输油仍将比向西方供油多获利大约6亿美元。

能源牌已经是普京最常用的外交手段,不管这些年普京是在舞台正中央还是稍远一些的位置,他当选前对于与中国关系的表态,仍然不能避免双方在能源合作问题上的讨价还价。

3月5日,在俄罗斯大选结果公布的这一天,两则路透社的消息透露了这种微妙。

报道称,中国建议将“东西伯利亚一太平洋”石油管道年输送量增至3000万吨。对此,俄罗斯能源部副部长YurySentyurin表示目前已触及运力上限,“当然,他们(中国)需要石油,他们是快速增长的经济体。如果中国需要更多输油,我们做好了准备。但暂时没有(解决问题的)技术可能性。”

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发表声明称,公司不打算追加购买俄罗斯石油。“目前我们不打算增加进口规模。”蒋指出,中俄在天然气供应价格上仍有分歧,

能源合作仍将是中俄之间重要的贸易基石,但显然双方都不想“把所有鸡蛋放人一个篮子”。

中石油 篇4

2011-06-11 20:14

三、恶意串通,欺下瞒上,诱逼职工签字划押。

1、职工在解除劳动合同期间,任何一个职工都没有见到解除劳动合同书的条款、内容,也没有向职工公开过。而解除合同签字前也不许职工看合同书内容、条款,必须签字画押拿到手后,才能看到合同内容条款,而多数职工签字拿到一看内容当场大哭一场,这才知道上当、受骗,这纯属合同诈骗行为。

2、“任何一个职工没有与法人代表或委托代理人签订解除合同书”。而法人代表也没有对局矿属领导下委托书,委托事项。而委托人也没有讲过或写过任何书面通知职工30 日内解除劳动合同。更谈不上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而解除劳动合同上的领导名字,盖章,全是一般办事人员加盖和写上的领导名字。为此事实说明:①法人代表没有按程序办理委托书交委托人;②委托人也没有按自己的管理权限和范围履行职责;③委托人不仅没有委托书,而且也没有按要求30 日内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书,严重违反劳动法第二十四条:“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的规定,也违反劳动法第二十六条规定: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所以用人单位没有任何一个领导和委托代理人以书面通知过职工,而都是热买热卖。都是采取欺骗手段诱逼职工解除劳动合同,以上事实证明,解除合同书是属无效合同。

3、逼迫职工单边去公证处“公证”,按法律要求,订立的合同内容协议书,甲乙双方达成一致,当事人双方在场公证方可有效,而单边公证,应属无效。可是职工公证后一看公证书内容,条款制作,全是甲方单边早谋划好了提供给公证处的,并在公证时,也不许解除职工见内容条款,而公证处只在公证书上填编号、填日期、加盖公章,而日期就是按矿区统一填报的,这样的公证,纯属采取串通欺诈行为的公证。不仅违反劳动法第十七条和二十四条规定,也违反民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合同是属无效合同”也违反民法第五十五条1-3 款规定。严重违反公证程序和公证法,第六条:公证当事人是指与公证事项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并以自已的名义向公证处提出公证申请,在公证活动中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公民或法人。第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或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申办公证,应当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第十五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向公证处提出,并填写公证申请表。公证申请表应记明下列内容;第十六条:公民、法人申请公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第十七条: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公证处应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第十九条:公证处受理公证申请后,应将受理通知单发给当事人,并开始建立公证卷宗。受理通知单应记明:申请人的姓名(名称)、申请人提供的主要材料、受理日期及承办人。申请人或代理人(代表人)应有受理通知单回执上签名。第二十四条:公证人员询问当事人和有关证时,应向询问人讲明他的权利、义务、法律责任和注意事项,并制作谈话笔录。第四十三条: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应在公证书送达回执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收到的日期、份数和公证书和编号。第五十四条:经过公证的事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的,原公证处可应当事人的请求进行调解。第五十七条:(三)公证书内容不真实或违反法律、社会公共利益的,撤销公证书。被撤销的公证书应当收回,不能收回的,应公告撤销。第六十一条:因公证处的过错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应全部退还当事人:因当事人的过错而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不予退还;因当事人的过错而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不予退还;因公证处和当事人双方过错而撤销公证书的,所收的公证费酌情退还。

四、职工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违法 四川石油管理局在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期间,采用“先兵后礼”,而不是“先礼后兵”的操作,首先就申请签字,兑现。而没有任何文件、款条规定给职工传达过,即是有文件也没按程序办理解除合同,是先解除后文件。四川局办公室川油办发[2000]35 号文件《关于职工与企业有偿解除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解答》第一条就明确要求用人单位要严格遵照集团公司和管理局的规定掌握范围和条件,按规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其程序是:本人申请,二级单位登记报局、局汇总审查,上报集团公司审核,批拨资金,资金到位后,再签订《职工与企业自愿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再公证,兑现经济补偿金,而局和矿属各单位没有一项,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按照上述文件规定的程序办理的,全是采取统一制作,诱骗职工解除合同。同时对某些单位人员也采取先公证,后签约,如输气处解除合同大多数人没有公证就兑现走人,油建公司:?xml:namespace prefix=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2000 年 10 月14 日公证,12 月21 日签约,这种解除合同能生效吗,操作整体程序违法,当然是属无效合同。

五、有法不依,以权代法。2000 年间四川石油管理局不顾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文动员职工与企业买断工龄(其中有内退人员,有因工负伤人员,有三期女工),五万多员工被推向了社会。5 年过去了,至今85%以上的人员没能解决就业问题,很多人生活特别困难,子女上学无钱缴学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速增1 年几千元,更无钱缴纳“两保”甚至很多人停止缴纳“两保”了。造成家庭不和逐年上升。经统计,已造成达1000 对夫妻离婚,有的女工由于生活所迫、被迫卖淫、自杀身亡已达几百人。几年来,几万买断失业人员不断找四川局和各矿属单位领导,要求纠正违法行为、恢复工作。解决失业职工生活困难,子女上学缴费问题和缴纳“两保”问题。但四川局没有任何一个领导作答复,迫使几万买断失业人员把四川局告上川、渝两地各法院。但是四川石油局在川、渝各地法院打招呼,一律不准受理,迫使几万失业人员走投无路,有冤无处申;迫使全局近1000 人失业人员于2004 年底发生了静座50 余天,并出现大字报和大标语;同时30 多人连续多次赴京上访,也给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了川局违法行为的情况,但至今没有任何结果,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2004 年6 月18 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助理四川局局长廖永远在局机关离退休老同志情况通报会上讲:“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提出的要求是无理取闹,一方面管理局不欠他什么;二是有偿解除是”自愿“的;三是国家政策是严肃的,谁也不准开口子;四是和周边破产企业相比已经是相当好了”。但就是不提违反《劳动法》采取欺诈、诱骗、强迫职工买断工龄、克扣一次性补偿金和收取上税费等各项费用问题。同年9 月14 日廖永远局长在新闻中心的讲话中说:“在稳定工作方面,有偿解除劳动合同旷日持久和集访、上诉。现在都有了明确的答复:”一是南充顺庆区法院宣判败诉、驳回;二是最近重庆市劳动仲裁委员会明确表示一律不受理此类上诉,这就是我们稳定工作取得的重大的阶段性成果,我们不但在道义上成功了,在法律上也胜利了。所以我们要通过一些合适的新闻角度反映这些问题。“ 2004 年9 月川局利用局内有线电视台向全局连续播放了近一月时间,使知道真相的全局广大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更加愤怒,纯属颠倒黑白。事实真相如何:南充顺庆区法院,买断人员提起上诉一审胜利了。后来川局连续派人到南充顺庆区法院,要求法院不要二审了,如要二审就判买断失业人员败诉。在2004 年8 月底二审中,被告方川局不到法庭,并派2 人去法院叫走法官上楼去十几分钟后就赶车离开。而法官就单边宣判驳回上诉,你们案子无法判,找上面去。这就是二审的整个经过。谁胜谁败,请人民说句公道话。对重庆和四川地区买断人员十几个法院中提起的上诉,也是不断打招呼,一律不准受理此案,要求重庆地区几个法院不准受理买断案。他们搞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法律的尊严何在?公道何在?难道在中国都是”权大于法“吗? 2004 年12 月8 日上午,中油集团公司施哲彦等领导接待川、渝上访人员时作的政策解答第三条讲到:”关于有偿解除劳动合同问题,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有偿解除劳动合同,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的,是当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处于步履维艰的条件下作出的,无论是标准还是做法都是经国务院批准的,是国务院吴副总理、朱总理批准同意的,有偿解除劳动合同。一是当时中油改制后形势严峻;二是中国人长期生活在艰难境地,一见买断工龄有几万、十来万,一大砣钱,“王老五不拿白不拿”;三是下边执行政策走样,搞欺诈胁迫的情况,我肯定的说有,但不是全部(至少是一大部)我在吉林搞调查时就有人给我反映,说他们那个单位为完成买断工龄指标还采取抓阄的办法“。四条讲到:”关于你们提出返岗复职问题,实际上是你们全盘否定党中央的决策。如果中石油37 万多解除劳动合同的都要求返岗复职,全国有多少万人? 所以这个是不对的。“ 以上讲话原条摘要:我们党的政策历来是”违法必究、有错必纠“。企业没有按政策规定,更没有按《劳动法》规定的程序进行正常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而是以欺诈、胁迫等方式诱逼职工买断工龄,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理当依法纠正,这怎么能扯得上是全盘否定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呢,照施主任的说法,企业搞欺诈胁迫和诱逼职工买断工龄的做法也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所规定的吗?如果党中央国务院是这样规定和决策的,就请施主任拿出文件来。以上就是我们失业人员上访的解答,这就是公道吗?至今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只有再向有关部门求助,讨回我们的公道。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要求,并提到凡是人民反映的实际问题,只要事实充分都要得到解决。而中石油集团公司和四川局有关领导也明确地承认:在买断工龄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失误,也有违法行为,但是知错不改,不还买断人员享有劳动权和生存权,不解决百姓的实际困难,不还百姓的合法权益,怎样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精神。怎样构建和谐社会,怎样共同富裕,怎样达到小康生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 号方[劳动保障政策问答系列丛书]第三条”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六)实施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对象范围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以下简称下岗失业人员):“

1、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

2、国有企业的失业职工;

3、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

4、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该文件中的(十二)要求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男50 周岁以上,女40 周岁以上,就业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再就业援助的主要对象”。川局(2005)2 号文件有关解决就业问题;全局失业人员也进行了登记,至今未得到解决,问有关领导说:那是应付上面的文件,不可能解决就业。至今还在欺上瞒下,集团公司施哲彦对川渝赴京上访后到中央有关部门汇报时说:我们已解决了买断人员提出的有关问题,对他们处理得相当好,这纯属一片谎言,不知是官官相维吗?还是不作调查,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在买断失业人员中作充分调查,搞清事实真相,才是解决问题关键。我们恳求有关领导和部门认真落实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所讲到的:“今年在全国多数地区基本解决历史遗留的国有企业下岗失业职工问题”。还我们失业人员一个公道。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创造良好条件。以上事实说明:四川石油管理局职工解除劳动合同是违宪违法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全局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均属无效合同。恢复与单位签订的原劳动合同,还“非常失业者们”一个公道,而原签订的劳动合同变更书是没有变更的。解除仍然有效。具体要求:

1、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应予撤销,恢复原劳动合同书返回单位,妥善安排工作,并以予劳动权利、义务工资福利待遇恢复正常职工享有权利,待遇,企业负责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和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2、“非常失业”职工因自身原因不愿返回单位就业的,由企业给予补齐解除合同,三笔补偿金后,按国家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每月给予补偿到国家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为此。同时,按在册职工工资标准,负责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公积金等福利待遇,直到法定退休年龄为止。

石油产品中残炭测定方法的对比 篇5

目前我国正在使用的残炭测定方法共有5种[2,3,4,5,6,7]:康氏法(GB/T268)、微量法(GB/T17144)、电炉法(SH/T170)、兰氏法(SH/T160)和核磁共振氢谱法[6]。康氏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种标准方法;微量法是近些年国内外普遍采用的一种简便而高效的残炭测定方法,我国于1997年正式列为国家标准方法;电炉法源于原苏联,使用的国家很少;兰氏法因其残炭数据与康氏残炭间只存在近似关系,故较少被采用;微量法测定残炭是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并逐渐代替电炉法、兰氏法和康氏法。另外,近年发展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定残炭的新方法,在石油产品中,亚甲基、甲基含量比与残炭值呈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方便、快捷、精确,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尽管电炉法和兰氏法测试方法简化操作,但所测结果无法与康氏法残炭值相当,因此至今还未被石油产品标准普遍应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于近期提供的方法——石油产品微量残炭测定法(ASTM D4530)较全面地解决上述实际问题,重要的一点是用此方法测定同一样品其测定结果与康氏法相同[2]。而微量法既有康氏法的优点也弥补兰氏法和电炉法的不足,所以近几年来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大量不同类型样品的残炭数据,详细地讨论微量法和电炉法残炭数据间的相关性问题,并从方法原理、实验装置、操作条件等多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对2种方法的检测下限进行研究对比。另外还对渣油进行四组分的分离,研究胶质沥青质对残炭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原料和仪器

燃料油,原油,渣油。CR-M12自动微量残炭测定仪;SYD-30011数字温度控制电炉法残炭测定器;液相色谱柱。

1.2 实验方法

1.2.1 电炉法测定残炭参照SH/T0170[11]。

炭电炉法烧残的温度控制在500℃左右。

1.2.2 微量法测定残炭参照GB/T17144[7]。

微量法测定残炭要求氮气纯度大于98.5%,实验过程中氮气瓶源压力控制在0.196~14.7Mpa之间,经一次减压后的压力位0.49Mpa,进入仪器的压力控制在0.14Mpa,石油产品中四组分的分离[1]。

2 结果与讨论

2.1 渣油组分中的残炭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2.1.1 不同燃料油中,残炭法和微量法残炭测定对比

选取催化油浆A、委内瑞拉380号燃料油、燃料油B和京博18/5燃料油,测定其电炉法残炭及微量法残炭测定(见表1)。为研究电炉法和微量法数据的一致性,分别计算各种石油产品的微量法重复性允差r=0.077 X2。

为更好的探讨燃料油电炉法和微量法残炭测定的一致性和再现性,通过图2得到燃料油微量法与电炉法的数据相关性公式y=1.0657x+0.3424,线性相关性系数为R2=0.9992。

表1和图2均可表明,燃料油的电炉法残炭和微量法残炭数据相差不大,数据相差在0.8~1.3之间。2种方法测定的残炭数据基本一致,线性相关性较好,且4种石油产品的数据偏差均在微量法的再现性允差之内。

2.1.2 不同原油的微量法和电炉法残炭测定对比

为充分研究电炉法和微量法测定残炭的数据相关性,进一步测定原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各种原油的微量法残炭数据和电炉法数据(见表2)。

为更好的探讨不同原油电炉法和微量法残炭测定的一致性和再现性,通过图3得到燃料油微量法与电炉法的数据相关性公式y=0.9756x+2.3985,线性相关性系数为R2=0.9925。

从表2和图3可以看出,不同原油的电炉法残炭和微量法残炭数据相差不大,数据相差在基1.0~2.1之间。2种方法测定的残炭数据基本一致,线性相关性较好,且4种石油产品的数据偏差均在微量法的再现性允差之内。

2.2 不同渣油的微量法和电炉法残炭测定对比

为充分研究电炉法和微量法测定残炭的数据相关性,除研究轻质油和原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的数据相关性,进一步测定不同渣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各种渣油的微量法残炭数据和电炉法数据(见表3)。

为更好的探讨不同原油电炉法和微量法残炭测定的一致性和再现性,通过图3得到燃料油微量法与电炉法的数据相关性公式y=1.2027x-0.3447,线性相关性系数为R2=8581。

表3和图4均可表明,不同渣油的电炉法残炭和微量法残炭数据相差较大,数据相差在2.3%~12.2%之间。2种方法测定的残炭数据相差较大,线性相关性较差,且4种石油产品的数据偏差均在偏离微量法的再现性允差。由图4推测,悬浮床加氢尾油A12的微量法残炭测定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通过微量法和电炉法残炭数据对比:(1)所有石油产品的微量法残炭均小于电炉法残炭;(2)除悬浮床加氢尾油和蜡油循环尾油外,其他工艺石油产品的微量法残炭与电炉法残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方法的数据偏差均在微量法的再现性误差允许范围内,且绝大部分石油产品的残炭数据偏差在微量法的重复性允许范围内;(3)燃料油、原油和渣油的微量法残炭与电炉法残炭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但燃料油和原油的近似性更好;(4)对于悬浮床加氢尾油和蜡油循环尾油等样品,微量法残炭与电炉法残炭数据间的一致性较差,且呈现出微量法残炭小于电炉法残炭的明显规律。

通过大量实验数据考察微量法和电炉法残炭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于常减压蒸馏、焦化、减粘、加氢裂化、润滑油工艺等多种炼油工艺的石油产品,2种残炭测定方法的数据基本一致。

3 结论

微量法测定残炭比电炉法测定残炭自动化程度高,便于操作,费时少,批次处理量大,应用范围较广。燃料油和原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近似效果最好,其线性相关性系数为0.9992;渣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的近似效果一般,其线性相关性系数为0.9925;蜡油和悬浮床加氢尾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近似效果最差,其线性相关性系数为0.8581。

同一样品的微量法残炭测定结果均要小于电炉法残炭的测定结果。燃料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相差不是很大,在0.8%~1.0%之间;而渣油、超稠油、蜡油及悬浮床加氢尾油的微量法残炭和电炉法残炭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在1.9%~12.2%之间。

参考文献

[1] 文萍,王红.悬浮床加氢裂化产物中酸性含氧化合物的分布,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0,26(1) :127~131

[2] 范登利.残炭测定方法及数据的相关性探讨,石油炼制与化工[J],2005,36(10) :61~65

[3] 王永慧,杜金杰,吕克等.航空润滑油残炭值的测定,JOURNAL OF CIVLATION INSTITUTE OF CHINA[J],1998,16(3) :50~53

[4] 魏国英.润滑油残炭测定方法,合成润滑材料[J],2008,35(1) :17~19

[5] 潘翠莪,杜铜林.石油分析[M],武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

[6] 李明,梁家昌,袁汉珍,杜有如.一种用核磁共振氢谱测定航空润滑油与航空燃油残炭的新方法,中国民航学院学报[J],2001,19(3) :52~54

中石油 篇6

关键词:会计,一级核算系统

一、中国石油财务核算系统的发展及相关定义

中石油作为中国石油寡头垄断行业的一名佼佼者, 在不断创造骄人的销售业绩的同时也实现了有效统领全国各个下属公司, 完成了统一领导共同进步。2008年一份报告称“第一次实现整个公司财务数据的集中共享;第一次完成了国际软件与国内软件的无缝集成;第一次完成了‘表抵法’到‘账抵法’的转变;第一次实现了总部直接查询整个公司的账务体系……所有这些第一次都属于中国石油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

(一) 中国石油财务核算系统的发展。

中国石油财务部门的会计运作一直采用的是公司专有的PCFMIS, 通过其发展史我们可以有初步的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当时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财务资产部就委托浪潮集团开发了FMIS系统, 并且在部分油气田进行试运行, 在当时会计核算标准化、数据统计汇总的准确、及时性以及减轻财会人员核算工作量等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90年代中后期以后, 通过改进、完善后的PCFMIS3.0、5.0在集团公司内相继推广应用, 但此时的PCFMIS更主要的是解决会计电算化的问题。在2002年功能更为强大的PCFMIS6.0系统也实现了正式上线, 该系统不仅增加了大量的适应经营管理要求的新功能, 并且使地区公司一级的集中核算和网络化得以实现。

(二) 出现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 中石油规模不断扩征, 在之前的会计核算体系下逐渐显示出:报告层次多、流程长、速度慢、会计实体多、数据分散、信息共享差、难以监督控制等问题, 而且这些问题难以彻底解决。同时在有关规定中显示上市后, 中国石油的财务报告需要同时满足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但是, 不同的上市地有不同的监管要求, 不同的投资者有不同的信息需要, 不同的准则有不同的核算规定。在如此复杂的监管环境下, 没有一套集中高效的一级会计核算管理体系对国内外的各种规定进行统筹兼顾, 并在中石油范围内统一贯彻执行, 仅仅依赖地区公司的报表数据, 很难全面满足以上方方面面的要求。因此, 中国石油必须开发出一套新的会计核算系统, 使其能够充分协同国内外的准则制度, 全方位地界定和规范公司核算和披露的特定要求, 形成统一的核算标准和规定, 并通过系统将所有标准集中控制, 有效地保证财务信息的全面、真实、准确, 并及时对资本市场的各种要求做出响应, 提升公司财务管理的国际化水平和资本运营能力。因此在2006年8月, 中国石油一级会计集中核算项目正式启动。中石油对90多家分公司、子公司现有业务进行了梳理, 对现有财务报告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上百万项字典进行了整理, 对地区公司的需求进行了广泛调研, 并对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2006) 》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应用, 完成了11万字的新《财务报告流程手册》和《关键业务规则》, 修订形成了153万字的《中国石油会计手册》, 完成了新《标准化手册》, 制定了45, 000多条标准化编码和20多万条客户信息编码, 编制了261万字的《用户手册》, 改进完成了新的FMIS7.0软件。

(三) 一级核算定义。

它是指将中石油集中在会计部门完成所有的会计工作, 在这一形式下各个下属分部或者部门, 例如勘探部门及职能科室只对勘探本部门成本科室根据发生的该科室发生的经济业务来编制原始凭证或者原始凭证汇总表, 定期地递交会计部门, 并据以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及所属的明细分类账, 编制会计报表。这一核算方式便于减少核算的中间环节, 提高工作效率。集中核算对于企业集团强化会计监督, 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保障资金安全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企业集团强化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会计一级核算体系具体应用———以川中油气矿为例

(一) 川中油气矿简介。

下面我以川中油气矿为例详细阐述其在会计核算一体化中对FMIS7.0的具体应用。川中油气矿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所属的大型企业, 总部设在四川省遂宁市, 已有40余年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经营历史。拥有石油资源10亿吨, 探明储量7, 379万吨, 控制储量2, 354万吨, 预测储量3, 434.9万吨;拥有天然气探明储量782.28亿立方米, 控制储量234.8亿立方米, 预测储量526.13亿立方米。现有20个油田、4个气田投入开发。担负着川、渝两省市7个地市32个县境内6万多平方公里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销售业务。年产原油13.2万吨, 天然气7.5亿立方米,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7亿元。它是四川省和重庆市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

(二) 川中油气矿会计核算业务过程

1、设置责任中心。

以西南油气田为例, 把项目部设为一级责任中心, 例如西南油气田公司 (勘探) , 再根据区域设置二级责任中心, 如川中油气矿 (勘探) , 接着再对川中油气矿按部门继续细分划分三级责任中心, 如财务部 (勘探) 、财务部 (管道) 。

2、确定责任中心使用的主要科目。

川中油气矿的主要责任中心为:财务科 (勘探) 、财务科 (管道) 等部门。以项目计划部为例涉及的科目主要有:备用金、其他应收款、在途物资、在建工程等科目。财务科 (勘探) 涉及的主要科目有:银行存款、应收账款等科目。

3、PCFMIS7.0的具体应用及主要功能模块介绍

(1) 账务管理系统。账务管理系统是PCFMIS系统的核心模块, 主要通过账务管理系统进行录入或者自动生成大部分的业务输入, 通过账务管理系统完成账页的查询和输出。川中油气矿的日常账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记账凭证的输入、凭证确认、转账凭证与自动凭证的生成、凭证的审核与上传、凭证的记账与汇总、凭证的完成与封存、凭证查询、月末对账、凭证与账页的查询和输出、账务月末处理等。PCFMIS7.0之后, 账务的初始化数据的输入也是通过账务管理来完成的, 其操作处理模式如下:在对川中财务科勘探记账模块实施录入凭证时, 首先选择会计期间, 例如2013年8月, 选择凭证的类型, 在往来字典中查找所涉及的编号或者名称如川中财务科管道, 在通过科目帮助这一项查询需要的科目例如预收账款, 最后进行录入往来单位、票据号、收款日期以及金额并保存。

(2) 地区公司间交易管理。为了满足川中油气矿与中石油总公司以及内地区公司间的交易管理与业务抵消需要, 通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 构建总部与地区公司、地区公司与地区公司公共交易服务平台 (B2B) 。川中油气矿中该系统涉及比较多的主要是总部与地区公司月末对账、地区公司间往来确认、银行划拨业务、地区公司上交业务等往来型项目处理。同时, 财务部门还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 定义灵活的业务模型, 完成数据的采集、加工、输出;同时, 该管理模块还支持多格式的电子数据交换 (EDI) , 通过读取财务公司文件、总部各处室办公文件以及银行文件, 提高工作的效率;最终通过数据的自动处理和自动交换, 实现各环节数据的共享, 协调并调动业务各方的工作, 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减少资金占用, 最终实现业务流程的最优化。

(3) 应收应付。应收应付模块用于川中油气矿的债权债务往来管理, 功能覆盖了往来明细初始、科目定义、凭证录入、核销、账龄分析及各种查询, 例如财务部通过账龄分析发现与某一民营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已处于较危险的界限, 发生坏账的可能性非常大, 因此财务部会及时进行收款。同时在FIMS7.0版本中对原有功能进一步理顺和完善, 增加了事中清账功能, 丰富了应收应付查询功能, 以满足中石油总部进行对川中油气矿的查询监督以及对一级集中核算的需求。

(4) 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模块是总部为了加强油气田的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测算、成本分析而在FMIS下补充挂接的一个应用系统, 是川中油气矿勘探开发业务板块重点推广项目。该系统是账务管理系统的有力补充。

(5) 辅助管理。辅助管理是财务核算集中管理化的一个体现, 它为账务信息的归集显示提供了一个实现的过程。其功能主要包括各种常用的余额表及账页查询, 此外为增强查询和核算管理的需要, 辅助管理还提供了分组查询的功能, 除专项核算、台账外的全部的各项辅助核算对象包括科目, 可根据已经定义好的辅助分组来进行汇总查询。

三、实施的效果

(一) 会计一级集中核算在川中油矿的成功应用

1、规范、简化业务流程。

优化、简化财务报告流程, 在川中油气矿实现一套账、一级核算, 由总部直接生成板块及合并报表;统一内部交易抵消流程, 实现直接抵消地区公司内部、地区公司之间、板块内部、板块之间, 以及总部与板块及地区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内部往来;统一标准管理流程, 实现总部和地区公司标准化的严格一致。

2、统一规范会计核算政策。

重新梳理、实现了川中油气矿与中石油总部会计政策的统一;同时, 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修订并完善会计手册, 规范川中油气矿的核算行为, 并制定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及使用说明;制定主要业务的核算程序;明确中国准则、美国准则、国际准则之间需要转换的项目及具体的转换方法。

3、建立统一的标准化体系。

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架构体系;建立统一的标准编码体系, 实现报表、多组织机构、会计科目、往来单位、现金流量、区块、资产类别、产品、物料等的统一规范管理, 满足总部直接生成报表和对外信息披露的要求。

4、重塑财务管理信息平台。

改进了以前的FMIS;实现了FMIS内部集成;实现了FMIS和SAP进行技术整合。

5、构建一级集中的软硬件环境。

基于公司现有的网络环境, 形成总部与川中油气矿服务器之间、地区公司客户端与总部服务器之间的信息通道;建立川中油气矿集中的财务数据中心;建立财务系统的数字安全认证中心。

(二) 对中石油总体影响。

对于中石油采用会计一级集中核算系统的成效, 财政部王军在调研时表示, 这一核算体系的运行为中石油长远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石油一级集中核算体系做到了五个实现、五个创新, 实现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会计准则执行、内部控制规范和会计信息化的有机结合, 分部管理与总部管理的有机结合, 会计人员与信息技术人员的有机结合。同时, 在核算标准、并表方法、软件发展、系统集成、数据集中等五个方面实现了创新。以一套账生成报表的思维, 优化简化业务流程, 实现内部抵消创新;以统一集中的标准, 保证会计政策的严格一致, 实现标准管理创新;运用先进适用的技术方案, 保证大数据量集中, 实现系统集成创新;建立ERP和FMIS融合方案, 保证ERP有效实施, 实现自主和集成创新。会计集中核算取得的结果是地区公司实现一套制度、一套标准编码、一个账号、一次自动生成报表, 会计核算更加统一和规范。同时, 简化了财务报告流程, 会计信息更加及时和准确, 未上市公司由七层减为两层, 账号数由2, 600多个减为目前的50多个。股份公司由七层缩减为一层, 账号数由2, 700个减为目前的1个。同时, 也优化了业务处理, 内部往来实现自动核对, 减少了人均量和对账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房剑慧.东方股份有限公司会计集中核算优化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

[2]杨育龙.谈企业集团会计一级集中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实施[J].会计之友, 2011.

浅述石油开采中增产技术的运用 篇7

1 热力采油法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 热力采油法是应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是向开采出来的原油中注入一定的热空气, 从而提高开采效率。根据应用方式的不同, 可以将热力采油法细分为不同的开采手段, 其中, 比较典型、高效的方法有2 种。

1.1 蒸汽吞吐热采法

蒸汽吞吐热采法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热力采油法, 它主要是在油层内部注入相应的饱和蒸汽, 促使饱和蒸汽在油层内部发生反应, 以达到石油开采的目的。具体来说, 使用饱和蒸汽能够降低石油原有的黏度, 提高其活化效率, 促使其更好地流动。随着饱和蒸汽的涌入, 油层内部的压力也会相应升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石油开采的效率。使用这种方法时, 主要是按照相应的周期采油, 即先在油层内部注入一定量的饱和蒸汽, 之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开采工作。一般来说, 使用这种方法后, 开采时间可以维持数周, 开采周期一般6~8 周最佳, 直至开采量降低后便可再次注入相应的饱和蒸汽, 促使其再次发生反应, 进而执行下一周期的开采任务。该方法适用于开采地下800 m以上的油层, 并且开采效率最佳。

1.2 蒸汽驱油热采法

除了蒸汽吞吐热采法外, 蒸汽驱油热采法也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由开采原理可知, 这种方法主要是由蒸汽吞吐热采法发展而来的, 它主要是在蒸汽吞吐热采法的开采效率降低之后使用。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弥补由蒸汽吞吐热采法造成的不足。随着开采周期的缩短, 油层内部的油汽比不断降低, 严重影响了采油效率, 但是, 其内部的饱和蒸汽仍有一定的驱动效果。如果能够有效利用这种驱动效果, 那么, 必然会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从我国蒸汽驱油热采法的应用情况看, 其应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无法达到增产的目的, 所以, 必须要优化和完善采油法。从目前存在的影响因素来看, 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有以下3 点: (1) 选择恰当的油层开展开采工作, 对那些存在明显不适标志的油层, 不能使用这些方法; (2) 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 要充分关注地层压力造成的影响, 以保证蒸汽驱动效果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3) 合理设计油层开采中的井网布局和相应的结构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如果设计不当, 会对蒸汽驱油热采法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干扰。

2 复合介质热采法

复合介质热采法是我国石油开采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相对于蒸汽吞吐热采法和蒸汽驱油热采法来说, 使用这种方法的应用优势比较明显, 能提高石油开采量。

2.1 工作原理

复合介质热采法主要是在相关的发生器中添加一定量的水, 以此来提升蒸汽含量, 进而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就目前的油田热采工艺来说, 发生器中主要的材料是原油或柴油, 燃烧这些油料必然会使内部温度升高。如果能够在此时注入一定量的水, 不仅能够达到降温的目的, 还能使其内部温度满足石油开采工作的要求。另外, 添加水产生的蒸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石油开采效率。也就是说, 合理调节发生器的气-汽比例能够有效调节其内部温度和压力, 提高石油开采效率。

2.2 具体应用

复合介质热采法, 应用时并不是持续注入气-汽混合气, 也不是一次注入大量的混合气, 而是应该采取段塞式的注入方法。这样做, 能够更好地控制其流度, 从而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切实提高石油开采量是当前社会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石油开采量的提高必然会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基于这一点, 研究相应的技术是极为必要的。对石油开采来说, 热力采油法和复合介质热采法的优化应用有明显的作用, 增产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 所以, 能够在相应工作中被推广。

参考文献

[1]齐丽丽.探究采油工程新技术[J].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3 (05) :167-168.

[2]蒋建勋, 赵勇.论石油开采中增产技术的运用[J].石化技术, 2015 (04) :72, 87.

在深海中开采石油 篇8

油气开采新战场

近半个世纪以来,石油时代即将终结的预言始终催促着勘探者前进。1956年,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预言,美国石油产量将在10~15年之内达到峰顶,此后将不断下降。1974年,哈伯特更进一步将预言扩大到全球范围,认为世界石油产量在1995年达到峰顶。持“石油峰值论”的学者保罗·罗伯茨在《石油的终结》一书中,将欧佩克国家峰顶出现的时间设在了2025年前,而非欧佩克国家很可能在2015年前就会达到这个拐点。应该说,深海石油的开发和飞速发展,使得一个又一个预言被推迟。

深海这个概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变化的。100年前,可能50米就是深海;50年前,100米才算是深海。而且,这个概念在各个国家也不尽相同:巴西是以300米为深水,1500米为极深水;其他一些国家,包括美国,是以500米为限,极深水都是1500米。按国际石油界的定义,一般将水深500米以内的海域视为浅海,超过这一水深标准则为深海,超过1500米则为超深海。

事实证明,深海石油开发到底能达到多深,谁也不知道。时至今日,国外的作业水深突破了3000米,生产水深达到2500米。预计不久的将来,作业水深将达到3500米以上。

从最近十几年来全球大型油气田的发现情况看,60%~70%的新增石油储量均源自海洋,其中深海中发现的储量大概占45%~50%。因此,深海已成为全世界油气田储量接替的主要区域。

深海采油,技术说了算

1887年,美国人在加州浅海用木桩打基础,建成了世界第一个海上钻井平台。10年后,又以栈桥方式在加州海岸200多米处打出了第一口海上油井。1947年,他们在墨西哥湾建造了第一座钢制石油平台,水深6米。1965年,埃克森石油公司在南加州海域打出了第一口深水油井,水深193米。从此,世界石油工业踏入深海。

归根结底,深海石油竞争,比拼的是资金和技术。其中,最关键的是深海探测和深海钻井。

目前,用于深海探测的主要有无人和载人深潜器、深潜机器人、深海钻探船和深海观测光缆。1960年,美国的“迪里雅斯特”号无人深潜器首次潜入马里亚纳海沟,最大潜水深度超过1万米。迄今,世上的载人深潜器共有5台:美、日、法各1台,俄罗斯两台。2007年,俄罗斯利用“和平1号”载人深潜器,将国旗插在了北极海底。

美国的“杰逊”号机器人曾下潜到6000米深处,日本的“浦岛”号机器人可根据计算机程序自主航行。其正常工作深度为3500米,能够获得高清晰的海底地形和地层构造数据。

1968年下水的美国“格罗玛·挑战者”号深海钻探船长121米,中部钻塔高出海面61米,最大钻探深度7615米。它不用抛锚,以计算机自动控制推进器调整定位。它先后收集了百万卷的资料,证实了海底扩张,功勋卓著。当今最大的深海钻探船当属日本的“地球”号,排水量5.75万吨,在水深2500米的深海也能钻探到7000米深处的地幔。深海观测光缆为美国独家所有,全长52千米,能自动监测记录海底风暴、地震、火山喷发、生物情况等数据。

如影随形的高风险

如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大爆炸和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失事一样,与高技术相伴的常常是高风险。面对着深海恶劣的自然条件、人类有限的认知和深海勘探及开采采用的复杂工艺等因素,开采深海油田的高风险可谓与生俱来。

在钻井工程上,海上钻井工程设备的结构要复杂得多,海上钻井必须使用钻井平台。由于受海洋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海上钻井工程要考虑风浪、潮汐、海流、风暴潮、海岸泥沙运动的影响,要考虑水深、海上搬迁拖航等因素的影响,陆地钻井工程则无须考虑这些。因此,海上钻井装备从技术上说与陆上类似,但在系统配制、可靠性、自动化程度等方面都比陆上钻井要求更苛刻。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风险:

首当其冲的就是项目失败的风险。在深海油田探测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不可预知性,对尖端科技的要求也最具挑战性。以墨西哥湾为例,其海床上覆盖着厚厚的盐层,这些盐层厚度并不均匀,很容易将探测波反射回来,使得地质学家难以绕过盐层发现下面是否含有油气构造。但近几年来,随着3D地质成像技术的发展以及计算机处理速度的提升,石油公司已经能够清楚地了解墨西哥湾和巴西近海海底盐层之下的情况。不过,迄今为止,地震成像、声波感应等技术尚在研究中,人类还不能对海底作个全面的CT检查或者拍个断层扫描照片。雪佛龙公司曾不无骄傲地宣称,它近年来勘探的成功率为45%。言外之意,至少有55%的项目没有成功。雪佛龙公司尚且如此,其他公司的项目失败率就不言而喻了。

在深海,时间就是金钱。如果说55%的项目白忙了,那么至少数十亿美元的勘探费和几年的时间也就打了水漂。这还只能算小巫见大巫。因为初期浅尝辄止,投入的只是零头。后期投入才是真正的无底洞。一般来说,深海油田的开采成本是陆地的3~10倍。

当然,整体来说高投入会有高回报。但财神并非处处光临家家惠顾也是事实。

鉴于油轮与船舶抑或油轮与海上设施撞击的偶然因素、钻塔或者油井因故爆炸倒塌的人为或设施因素、海上飓风或海底地震等自然因素以及战争因素等的不可预见性,在海洋石油工业中,泄漏事故如影随形不可避免。事实上,仅在石油工业刚刚踏入深海的1967~1991年的25年问,重大海上漏油事故至少就有11起。

科学客观地说,高风险的概率永远不会为零,人类只能尽量提高技术可靠性,却永远不能杜绝缺陷甚至灾难的发生。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高效率高可靠的预防、应急和堵漏机制及设施的缺失就是一大缺陷。有专家认为,“在1500米这么深的钻井平台投入使用时,对油井的遏制技术却比钻井技术落后”,这令人失望。而这方面,恰恰需要足够先进的高新技术来应对。

海上钻井平台等大型设施的设计、钢铁构件的焊接加工等等永远不会十全十美,缺陷也就防不胜防。在海上恶劣的盐雾盐水环境中,各种设备和构件的老化腐蚀速度必然加快。这就既要有先进的高性能防腐徐装材料,也要有相应的高新技术手段和仪器来检验维护设施,以保证它们完好运行。

在潮湿、多碳氧化合物的海洋中,易产生多氢环境。氢分子分解成原子或离子后吸附在钢材表面,随后扩散至其内部,并逐渐聚集在钢材的各种微观缺陷处,从而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应变,使应力集中,进而又富集氢。氢在陷阱位置的聚集使材料的断裂应力下降,以致在材料中出现裂纹,裂纹扩展后导致材料脆断,是为“氢脆”。

“氢脆”常使大型工程架构强度大大降低,从而倒塌。因为没有前兆,防不胜防。除了其他更直接的原因,“氢脆”也往往是钻井平台倒塌、沉没的原因之一。

中石油实习报告 篇9

大三下学期结束的时候,随着期盼已久的暑假的到来,实习也成为了一个必要的事情提上日程。我是很期待能够好好的实习一下的,我深知实习能够让一个在校大学生离开学校,到公司里去经历每日的工作,去学习,去成长。

1、找实习实在不易,也在寻找中锻炼自己

曾经有个名人说过这样的话“你思维的高度决定了你所处的位置”,所以想到要去找实习就该马上行动起来,于是我开始了实习机会的寻找。虽然决定了在学校附近寻找实习机会,仍然比较茫然。突然要自己去找实习,我是一点经验也没有,我找什么样的实习,具体去哪里找实习,我该准备些什么,我该怎么自我介绍,找到后又怎么办……这些问题都一直在我心里萦绕着。站在岸边看游泳是永远学不会的,还是要自己去试一下。首先是搜索有哪些公司、单位,又有哪些公司和单位有跟我所学专业相关相近的部门;然后按照地理位置来选择,首先选择比较近的公司和单位;另外我还准备了自己的个人简历和一些我所想到的可能有的自我介绍。怀着紧张和好奇,还有一丝丝的惧怕,我来到了公路局。也不管人家需不需要实习人员,也没有事先联系,我就这样走进了公路局。一路上我都鼓励自己要勇敢地迈出这一步,要对自己有信心,可是真的到了公路局的时候我确变得犹豫和徘徊起来。真的要进去吗?我是不是改天再来呢?我进去后找谁呢?一系列的问题又涌上了心头,我是有过胆怯,但还是勇敢地进去了。经过询问,我找到了财务科。当我走进财务科的时候,看着忙碌的工作人员,我很有礼貌的敲了门,希望找到科室负责人毛遂自荐一下。但是一个工作的阿姨告诉我科室负责人不在,然后向她简短的表明了来意,得知我是想来实习的学生,她很热情地接待了我。本以为可以把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和相关的知识展示出来的,可是那位阿姨委婉地说了负责人不在,她也不能做主,等到负责人回来,她会请示负责人,如果需要实习人员就会跟我联系的,并且谢谢我来他们科室。办公室里的人都在做着各自的事情,也不知道再找谁说好,带着遗憾我离开了公路局。一路上想着这个事情,或许负责人真的不在,或许对方也并不需要一个短时实习的学生,或许是不合适。想想现在找个实习也不容易啊!不顺利当然也是正常现象,机会也是多寻找的嘛!我又继续走在的街上,计划着下一次的寻找。

在街上走了好久,本想去政府的,但我对政府的印象是,大一做社会实践的时候去过,比较远。由于想找个比较近的单位,一天都觉得没有遇到很合适的公司和单位。想想也是由于自己准备不够充分,怎么没有买张地图来看啊!

就这样过了一天,可以说我的第一天多半是在街上逛过来的,自己并没有做很多的尝试。主要原因是我只有一个星期的空闲时间,10号左右就要开始培训班了,然后我自己又希望能够去比较正式的单位,所以总是没有碰到合适的。回到寝室后,我决定还是利用一下身边的资源。想想我在有没有认识的工作的人,想来想去居然就真的有!张师姐和吴师兄不就在工作吗?而且还是中石油呢!如果他们能够帮忙的话,不就比较顺利吗?于是我联系上了他们,得知母校的学妹想来实习,张师姐很热情,很帮助我。于是第二天我就自己找到了中石油财务资产科,就这样我便开始了我的实习工作。

2、实习的点点滴滴

我在财务资产科的实习工作比较简单,做的工作和师姐平时的工作差不多,可以说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主要是审核多种会计凭证,将会计凭证录入“中国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打印复印资料,同时完成师兄师姐交待的其他工作。

财务资产科在大楼的四楼,这里一个办公室里就有11个工作人员工作。在师兄和师姐简单介绍了工作做了示范后,我就开始我独立的工作了。本以为这样的工作比较简单,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还是很有难度的。

首先是审核多种会计凭证,包括:加油站库存商品盘点明细表、加油站商品进销存数量核对表、记账凭证稽核记录、存货盘点盈(亏)及报废审批表、7月份批发零售统计表、7月份损耗处理统计表等等。审核的内容是审核其完整性、正确性等。一份完整的加油站零售日报表包括:现金存款凭条、中国工商银行终端交易汇总-扎账单(上盖有附件章)、加油站交接班记录表、加油站交接班记录附件。然后还要看其相应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如果借贷方不正确,要做出正确的“调账说明”。审核完整性比较容易,但是正确性的时候我就遇到了困难,虽然说这些凭证都是工作人员认真填写的了,理应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了,但还是要自己看一遍。虽然学习过会计,但是仍然对会计科目不熟悉,所以在第一天的审核工作中进度很慢。最不好意思的是,我常常对某些科目拿不准就要去问师兄师姐,师兄师姐很耐心地给我讲解,但是我自己心里还是暗自很不好意思的。原

因不在于我觉得不懂就问有什么不好意思,而是在于我觉得我问得实在有些频繁,看着师兄师姐忙碌工作的样子,我都不好意思多加打扰。当时心里真有“书到用时反复恨少”的强烈感觉,当时就在心里下决心回去要好好看看会计基础!

然后是将会计凭证录入“中国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这个工作是在把会计凭证和各类表整理好后进行的。“中国石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是个财务软件系统,专门用于管理和存储公司的财务信息。听说这个系统的功能很强大,不过可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里也没有能够见识到一下它强大的功能,自己不好任意翻看,师兄师姐工作也忙,也没有过多的时间教给我。我就是要把纸质凭证上的信息输入这个系统,输入的时候还是比较简单的,基本上都是在进行Excel工作。做单纯的输入工作我还很上手,没有什么苦难。我遇到困难是在把数据都输入后如何做基本的分析上,这时我又有强烈的“书到用时反复恨少”的感觉!主要是基于Excel做一些筛选、排序等工作,做筛选、排序倒还可以,但整体上我对Excel还是不够熟悉,很多操作都不会。每当这个时候吴师兄很耐心地给我讲解,让我收获了很多Excel的实际操作知识!

实习期间还有一部分工作就是帮着师兄师姐复印打印点资料。别看是简单的打印复印工作,一开始我还真不会。打印机我不会熟练使用,打印的排版等我也不精通,做起事来效率很低。还是在师兄师姐的耐心关照下,我慢慢熟悉了打印复印工作。

第一天回去,我就立刻找出了会计基础来看,真是恨不得马上补上自己的会计知识啊!然后就是仔细回忆了第一天工作的各个细节,想想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好,哪些方面改进了,哪些方面还可以再改进,还有复习了电脑的操作。第一天工作自己身上很有股兴奋劲儿,对这个好奇对那个也好奇,虽然对工作很生疏,但很想把工作做好,很想学习,所以也就特别精力充沛!实习了一天,虽然做得都是些办公室的轻松活,但还是感觉很累,第一天晚上我久久没有睡着,我在思考一天的实习,想着第二天一定要做得更好,一定要在这几天的实习里保持充沛的精力,给师兄师姐给财务资产科的工作人员留下好的印象。

3、感悟实习

由于我中途要上培训班,时间不好安排,所以这次实习被分成了两部分,在培训班之前去过一段时间,培训班结束后又去了两天。短暂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然而实习的每个场面却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虽然中间有苦有累,但我觉得这是一次非常好的经历!

想想自己平时用电脑的时候都是上上网啊,看看邮件啊,差点资料啊什么的,从来就没有利用电脑好好的把自己使用Office软件的能力锻炼一下,所以当时强烈的感觉就是下来要多锻炼啊!吴师兄跟我说如果能够熟练使用Office软件,特别是Word、Excel会占有优势,所以让我在大学里尽量的多学一点,多锻炼一下自己这方面的能力,真正的学点电脑知识。

果然是实践出真知,在几天的实习里。我硬是在实践中对会计科目相当的熟悉,对Word、Excel更加熟练。不管是审核凭证还是录入凭证我的速度都快过了,也很少有错误的地方,我的效率提高了很多。

我去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习,为了锻炼自己。除了业务知识的学习和锻炼,比如对会计科目更加熟悉,对Word、Excel更加熟练,我还需要有更高的思维去实习,去观察我所实习的环境。实习科室里别的工作人员都对我很礼貌,也很乐于跟我交谈。遇到合适的机会我就会问问他们一些关于工作的问题,在工作中应该注意点什么啊,公司近几年、近几个月的财务状况啊,主要依靠什么盈利啊,主要消费者是哪些人,有没有不同的财务结算方式,平时搞不搞什么活动啊等等的问题。虽然并不是我想到的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并不是我每个问题都适合问,并不是我每个问题对方都会回答,但是我还是在问,我想多了解一些信息,多用我所学到的专业思维去思考,一点一点的进步。

我是个新人,就要勇敢地在实践中尝试,敢于犯错误又要吸取经验,不断学习。实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去熟悉对方的日常业务,还要争取有更多的收获,如果我能做到比别人想得更多一点,做得更多一点,那么就是有进步的。

对于这次实习,我要衷心得感谢张师姐和吴师兄,如果不是他们我估计不太可能去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财务资产科实习。是他们给了我实习的机会,也是他们在我的实习中教会了我很多的知识,让我得到了锻炼。同时我还体验了该公司的食堂,待遇挺好的,饭菜既便宜又好,听师兄说食堂是有公司补贴的,所以对员工收费比较便宜。

我的这次实习比较顺利,当然在实习过程中也有一些困难,我也努力地去克服了。从只认识张师姐和吴师兄到跟科室的工作人员都比较熟悉,我在人际关系上得到了锻炼,就是要真诚地跟别人相处,要主动热情,这样工作环境就会融洽

很多很多。很高兴能有这样一次实习,通过这次实习我在业务知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的锻炼,收获很大!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包括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也更多的有人际交往的技巧,这些东西将让我终身受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的一生中,学校并不是真正永远的学校,真正的学校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这次实习让我第二次走出校门走进公司去体验工作,去了解,去接触社会。

4、透过实习,提出个人意见及建议

中石油作为大公司有其很多优秀的地方,中石油包括其各分公司当然都继承了中石油很多优秀的地方,但是中石油的各个地区的分公司却不一定都是运作的很完美的。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分公司,就我短短几天的实习经历,我受到了其很多的影响喝各方面的熏陶,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大型比较好的企业,但是也看出了一些它表面上的疏漏和不足。对于其好的方面我就不说了,在此提出我个人对于疏漏和不足的建议。

(1)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

实习期间我发现我所在的科室内很多员工不仅内外网混用,而且使用内外网的时间上也没有严格的区分,这样很容易造成公司内部机密的泄露。中石油各个分公司都有自己的内网,外部是进不去的,如果内外网混用特别是使用时间上频繁的交替,很容易造成内部资料的丢失和被他人窃取。我想财会科存在这样的情况,别的科室可能也差不多,所以中石油销售分公司应该明确外网使用的限制,包括人员限制、时间限制、频率限制等等,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合理监督授权。

(2)严格考勤制度

我发现中石油销售分公司的上下班考勤制度不够严格,存在着上下班有人代签到的情况。如果上下班考核不够严格,就容易造成工作的疏散和组织纪律性的下降,所以应该严格考勤制度。

(3)倡导效率为先

我认为工作重在效率,提高效率是很重要的。我所在的科室内好些员工做事工作效率不高,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在挨时间,挨到下班就是解放。有的工作非要等到负责人来催促了,才会开始真正着急着快速去做,而之前都是慢慢地做。

(4)采取措施提高工作人员凝聚力

从与师兄师姐的交流中我得知,中石油人员待遇分配不均,即做同意的工作,但是内招人员和外招人员的人拿的是不同的工资。内招人员即是四川总部自己招聘派来工作的员工,外招人员就是销售分公司招聘的员工。内找人员的工资比外招人员高很多,有近千元的差距。做着相同的工作,如此不均的待遇分配自然打消外招员工积极性,不利于提升公司工作人员之间的凝聚力,不利于公司和员工个人的发展。中石油应该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和合配套措施,做到公平公正、避免赏罚不均,比如也对外招人员给予一定补贴在减轻这种工资待遇上的差距,提高公司凝聚力。

(5)多角度激励新人

新员工是公司的新鲜血液,是公司前进的动力,是公司将来发展的主力,对于新员工的激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石油销售分公司应该健全管理体制,从多角度激励新人。

(7)构建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

石油炼制中的催化剂问题研究 篇10

关键词:石油炼制,催化剂,催化裂化,反应再生,失活

现阶段, 随着石油资源逐步向劣质化、重质化的方向发展, 石油中的碳氢比不断增大, 然而市场中需求的石油产品主要以轻质油品为主, 并且需求量在急剧增加, 这就要求石油中的碳氢比必须有所下降。如何利用现有的石油资源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 现已成为石油炼制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经过人们大量的实践证明, 催化剂对降低石油中的碳氢比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为此本文就石油炼制中的催化剂问题进行研究。

1 催化裂化在石油炼制中的作用及地位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 催化裂化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加工程序, 起着深度转化的作用, 能够有效地提高石油炼制企业的经济效益。党员有经过常减压蒸馏处理以后, 能够得到10%-40%的轻质油品, 其中主要包括煤油、汽油和柴油, 剩余的部分为残渣油以及种植馏分油, 对于这部分油而言, 如不经过二次深加工处理, 其仅仅只能被当做重质燃料油及润滑油原料。此外, 随着近年来内燃机压缩比的不断提高, 对汽油的辛烷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催化裂化过程的发展。

催化裂化是一种能够将重油、重质馏分油以及油渣等转化为汽油、柴油、气体、焦炭以及重质油的生产过程, 前提条件是需要有催化剂的存在, 并且温度要在460~530℃这一范围内, 压力则为0.1~0.3MPa之间, 然后经过裂解等化学反应, 最后生成上述物质。通常情况下, 催化裂化反应主要是在催化剂的表面完成的, 通过分解反应生成柴油、汽油和气体等分子结构较小的产物, 它们离开催化剂后则会进入到产品回收系统当中, 而由缩合反应生成的焦炭, 将会沉积在催化剂上, 在这一过程中其活性会慢慢降低, 为确保反应能够不间断地行, 必须将催化剂表面上的积碳及时烧掉, 以此来使其恢复活性, 我们一般将这个过程称之为再生。催化裂化的整个过程主要由反应再生、分馏、吸收稳定以及能量回收这四个系统完成, 有些新装置中还设有油品精致系统。

2 导致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分析

催化剂根据功能通常含有以下三种组分:第一种是分子筛。该组分是催化剂活性的主要来源之一, 一般采用的是H S Y;第二种是基质。其属于分子筛活性稀释剂, 它的作用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催化剂本身的机械强度, 其中大孔活性基质可以增加油渣的裂化性能;第三种为助剂。用于改善催化剂的选择性、钒钝性、活性及捕获性。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经常会发生催化剂失活的情况, 导致失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水热失活

水热失活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 一般与停留的时间长短有关。它是催化剂在高温及水蒸气存在的条件下, 因催化剂表面结构发生变化, 如孔容及表面积减小或是分子筛晶体结构遭受破坏等, 从而造成催化剂本身的活性选择性降低。例如较为常见的R E Y型沸石分子筛催化剂, 其结晶崩溃温度大约为870~880℃左右, 而超稳型分子筛催化剂则能够达到1010~1050℃左右。这两种催化剂在进行缓和及中等深度的水处理时, 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是很大, 而当温度唱过870℃后, 前者的结晶体基本会全部崩溃, 而后者在这一过程中结晶仍能保持较为完好的状态。也就是说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应对温度进行严格控制, 当温度小于等于650℃的时候催化剂失活比较缓慢, 一旦温度超过730℃, 此时催化剂失活现象就会较为凸显。因此, 应尽可能将生产中的温度控制在730℃以下, 这样才能确保催化剂的稳定。

2.2 结焦失活

结焦失活主要与反应生焦的速率有关。反应生焦通常会沉积在催化剂的表面, 并覆盖在活性中心上, 而这种情况则会导致催化剂的选择性及活性有所降低。通常在工业生产中由催化裂化产生出的焦炭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 催化谈。这是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焦炭; (2) 附加炭。属于原料中及生焦过程发生前的物质, 如稠环芳烃等; (3) 可汽提焦。这种焦炭一般是由于汽提不完全造成的, 主要为残留在催化剂上的重质烃类; (4) 污染焦。当重金属沉积在催化剂表面时, 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缩合及脱氢反应的发生, 由此生成的物质为污染焦。

2.3 有毒物质造成的失活

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主要包括一些重金属, 如铜铁钒镍等, 还有一些碱性氮化物。

3 石油炼制中加氢催化剂的具体应用

催化剂实质上就是一种能够在特定条件改变物质化学反应速度的一种物质。其不仅能够使某些物质的反应速度加快, 而且也能够对一些反应起到抑制的作用, 催化剂是不会对在热力学上没有可能进行反应的物质起任何作用的。同时对于可逆反应而言, 催化剂可以相等地对正向及逆向反应进行加速, 也就是说它不会对反应的平衡性进行改变。如从热力学的角度看, 在一般的反应条件下, 烃类能够进行烃化、分解、氢转移、异构化以及叠合等多种反应, 但在些反应过程的速度却各有差异, 那么此时则可以利用催化剂有选择性地对加速反应中希望快速完成的反应, 并相对地抑制不希望发生的反应, 以此来提高产品的质量, 并相应的改善产品分布, 催化剂的这种功效是一般热裂化过程很难实现的。如为提高汽油的辛烷值, 便可以采用催化剂有选择性的加速反应过程中的异构化, 并相应地抑制氢转移等反应, 进而达到理想效果。就催化剂而言, 其必须具备以下特点:其一, 良好的干气及焦炭选择性;其二, 较高的热及稳定性;其三, 超强的抗金属污染能力和对大分子烃选择性裂化的能力;其四, 抗碱氮中毒能力及有利的脱氮、硫性能。

催化剂本身对炼油装置的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确保生产效益最大化, 并符合个地方相关环境标准的规定要求, 除了需要具备较为小金的生产工艺之外, 还必须配备完善的催化剂技术。下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催化剂在石油炼制中的开发应用进行分析。

3.1 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的开发应用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清洁型低硫汽油的需求量不断增大, 对汽油炼制过程的脱硫率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简称RIPP) 成功地开发了RSDS技术, 即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该技术的出发点是在加氢脱硫的同时尽量使烯烃少饱和。主要有以下两种解决措施:其一, 按照催化裂化过程汽油中烯烃及硫的具体分布特点, 并针对不同种的原料以及目标产品, 通过分馏点对汽油进行切割, 然后在进行加氢精制,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较少烯烃饱和;其二, 从催化剂方面着手。经过大量的研究论证后, 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法, 研究新型的加氢脱硫催化剂, 即第二代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R S D S-2X。与第一代相比, 该催化剂在脱硫率相同的条件下, 能够有效地降低烯烃饱和率达40%以上, 并且通过石油炼制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发现, 该催化剂在更深的脱硫深度下, 依然能够保留较好的汽油辛烷值。

3.2 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的开发应用

现阶段, 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相关环保条例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运输燃料的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RIPP开发了R T S技术, 即高空速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技术。R T S技术的大体设计思路如下:将第一反应区设为适度高温反应去, 并在该区域内完成大部分的脱硫及氮化物脱除工作, 同时使多环芳烃在这一过程中部分饱和;将第二反应区设为低温反应区, 主要用于实现剩余硫化物的脱除及多环芳烃的加氢饱和, 进而便可得到超低硫的柴油。在以高硫柴油为主要原料的炼油过程中, 采用该技术能够比常规技术高50%左右的空速下产出硫含量较低且颜色呈水白色的柴油产品。

3.3 渣油催化裂化技术的开发应用

在石油炼制过程中, 通常会对渣油进行提炼处理, 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效率。对渣油进行加氢处理不仅能够使产品清洁, 同时还能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的清洁, 属于一项环境友好技术。因此, 渣油加氢处理目前已被各大炼油企业广泛应用。在渣油加氢催化剂开发方面, 较为关键的问题是催化剂本身的活性及寿命。RIPP经过大量的研究, 终于开发出了RICP技术, 即渣油加氢催化裂化双向组合技术。随着该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 一方面优化了各大炼油厂的加工流程, 另一方面也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 结论

总之, 对于石油这种资源而言, 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石油的质量也并非一成不变的, 那么如何将劣质石油变为可供使用的石油产品, 是每个炼油企业都较为关心的问题。虽然随着催化剂的应用, 有效地解决了眼下的这些问题, 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 未来石油资源的枯竭问题, 因此, 作为催化剂的研发人员, 应不断致力于研究一些质量过硬、性能优良的催化剂产品, 为石油炼制过程提供必要的保障, 以此来降低石油资源的使用量。

参考文献

[1]吴俊升.李晓刚.公铭扬.几种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磨损机制与动力学[A].第五届全国腐蚀大会论文集[C].2009 (9) .

[2]戴立顺.杨清河.聂红.吕政芳.RHT系列渣油加氢催化剂性能评价及在台湾桃园炼油厂工业应用[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 (9) .

[3]武鹏.石玉林.宁文生.吴秀章.陈化时间对沉淀铁催化剂的费托合成性能影响[J].石油炼制与化工.2010 (10) .

[4]朱赫礼.季海峰.张力志.柴油加氢改质催化剂的预硫化及加氢工艺条件优化[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1 (1) .

上一篇:阅读流程的探索和创新下一篇:方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