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十篇

2024-08-31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1

一、“偷梁换柱”:从平铺直叙到情境创设

在作业的设计中,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 一个数学问题在相对封闭且理想化的数量关系中, 被直截了当地叙述出来。这样的作业设计语言生硬、提问刻板, 是导致数学无趣无味、造成学生机械学习的因素之一。

作业设计可以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创设既富有童趣又能引发思考的情境, 通过“偷梁换柱”将问题“预埋”在情境之中, 让学生有解决的愿望和要求。如, 在学生认识了直角之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小明和妈妈去为窗户配一块玻璃, 妈妈想知道一块玻璃的角是不是直角, 手头却没有现成的工具。爱动脑筋的小明利用地上的一张圆片纸, 迅速地帮妈妈解决了疑问。请问小明是怎么做的?这样的设计, 不仅改变了以往作业标准化的冷面孔, 在学生心目中, 作业变成了极富情趣的智慧之旅。

二、“金蝉脱壳”: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

作业设计要注重将问题的引入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的存在和作用。

如, 在学过小数乘法之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2008年2月26日小明双眼患红眼病, 妈妈当天就买回了两盒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给他进行治疗。使用之前, 小明仔细阅读了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每日4~5次, 每次1~2滴;【药液含量】5ml:15mg (以左氧氟沙星计) ;【生产日期】20070305;【有效期】两年。如果每滴药液大约是0.05ml, 小明每天最少滴入药液多少ml?最多滴入多少ml?这两盒眼药至少可以用到几月几日?这样的作业设计和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 体现了生活性、趣味性和综合性, 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因此, 教师必须努力去捕捉、获取和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让作业设计从远离实际到贴近生活, 如“金蝉脱壳”, 使得教师设计作业的理念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抛砖引玉”:从单向封闭到多元开放

数学的开放题是相对传统的封闭题而言。开放题一般有解题策略开放、题目答案开放、所求问题开放等几种类型。开放题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创造意识。

如, 在学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之后, 教师设计了这样的作业:一张长80厘米、宽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 请你用它做一个深10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 你打算怎样设计方案?先画出草图, 再求出铁盒的容积。这是一道开放题, 不同学习层次、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对它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想法。通过这一题目的训练, 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 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因此, 教师要努力突破教材的束缚, 敢于创新, “抛砖引玉”, 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 留给学生足够的发展空间。

四、“点石成金”:从单调乏味到趣味融融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善于挖掘数学本身的趣味因素, 通过巧改导语、变换题型等方式吸引学生, 继而促进学生兴趣的迁移。

如, 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后, 可以设计这样的一道“小蝌蚪找妈妈”的游戏性作业:小蝌蚪想去找他的妈妈, 他只知道妈妈家的门牌号是89号。可小蝌蚪到了妈妈居住的小区一看, 原来这里的门牌号都是一些加法算式, 你能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吗?这样, 就把一道计算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融合在一起, “点石成金”,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提高了运算的技能和写作业的兴趣。

五、“各个击破”:从整齐统一到因人而异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2

一、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1. 形 式单一 ,内容机械

当前小学阶段还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材中的考点、重点是学生练习的重点,因此作业在布置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课内知识点的再现,形式也多为计算题、应用题等,作业内容脱离学生生活,没有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影响了学生对于作业练习的兴趣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作业缺乏趣味性

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有趣、有新鲜感的东西,我们目前的作业设计大多是中规中矩的题目, 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所以学生在做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出现抄袭等现象.

3. 作业与生活缺乏联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所以我们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注重于生活相联系,然而目前的小学数学作业布置总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脱离,无太大联系,使学生无法与生活认知建立联系,所以在应用上也会存在欠缺.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 )使 作业多元化

在作业布置中,我们可以设计多元化的题目,比如,可以布置辅导书上的试题,布置试卷中的错题,设计书面的计算题、看图题等,也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的实践题,如计算家里的电费、水费、电话费,去超市买东西,计算花费等,这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练习多元化,学生会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我布置了这样的家庭作业:

1. 看一看 :看看教室里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 ;

2. 想一想 :想想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 ;

3. 做一做 :用纸板做一个长方体 ,一个正方体 ;

4. 说一说 : 说说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哪些特质 , 又有哪些不同;

5. 涂一涂 :将你所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涂上颜色 ;

6. 量 一量:测量你所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的长度.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做、说、涂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理解、认识和应用.

(二 )使作业更具趣味性

加强作业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练习的兴趣,积极思考解答方法,主动探索、求知.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些趣味作业,改编名著故事情节,利用名著中的人物(如孙悟空、猪八戒)面对数学知识时的做法来要求学生判断,或者多设计一些图文并茂的题目,将数学题目配上有趣的插图,可爱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的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的时候,在让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一个袋子,里面装有很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其他的一些几何图形,让学生伸手到袋子里摸出教师或同学说出的图形,提高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认识;让学生用纸画出所学过的四种图形,每种都多画几个,然后用剪刀把这些图形剪下来, 再用这些图形拼出各种不同的图画. 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拼出了小汽车、火车、房子、轮船等.这种堂上操作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主体意识,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又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拼出多种不同的图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三 )使作业生活化

如果细心,我们可以发现数学教学中包含了太多的生活元素,而生活中处处都包含了数学知识,可以说数学是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的. 所以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中,就要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所做的作业更加生活化,更接地气. 这样学生通过做练习将生活与数学联系到了一起,会加强数学的运用能力,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也会更有劲头. 比如说,在教学周长的时候,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用米尺测量自己家里的电视、茶几面、餐桌面、窗户的周长. 这个作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生活中的电视、茶几、餐桌、窗户联系起来,学会了测量与计算的方法,加深了印象.

三、结语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作业价值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37-01

新课标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数学作业内容应该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其变得有意义,有挑战性,要让学生能主动应用所学解决这些问题,要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变成有意义、生动和自主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的使命之一就是用自己的智慧,为学生设计出优秀的作业。

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使其成为自己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作业。作业也是教师用来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作业完成的质量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所学掌握的程度。因此,提高作业质量,可以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新课标要求之前,我们对于作业注重的是其内容的规范和统一,这样虽然让作业有效强化了“教”,但忽略了作业对学生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价值观得到生成和提高。为了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在优化作业设计上我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作业设计应有趣味性

前苏联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因此,要唤起学生对作业的兴趣,要从作业的设计入手,要让作业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对作业产生内需,而不是为了应付差事。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后,我设计了“一共有几朵花”的作业:周末,小明去公园玩,花坛里种着许多美丽的鲜花,这些鲜花按照行列顺序整齐的排好了,你能帮小明算出一共有多少朵花在花坛里吗?这样就可以把枯燥的计算题融入情景小故事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下,可以轻松掌握计算的技能。

二、作业设计应有生活性

数学应用于生活,又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作业设计时要从生活中寻找素材,让学生能运用课堂学到的东西,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使学生主动的想去学好数学,把数学的学习从枯燥的学业要求,变成一种内在的需求。例如,在教学“元、角、分与小数”后,我设计了作业:①同学们看看自己还缺哪些文具?②放学后去小卖部了解这些文具价格,并购买所需文具。③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如果有找零,找了多少?④结合今天购买文具的经历,完成一篇数学日记。通过设计像这样的作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在生活之中,让学生越发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三、作业设计应有层次性

新课标中指出了这样一个要求:“数学的课程要顺应现阶段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能适应不同学生个体自身个性发展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让不同的学生能在不同的起跑线上都获得良好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分层布置作业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分层布置作业不仅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差异,还能有效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水平,正视自己能力上的不足,全面的了解、评价自己,使自身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有深度,多层次,适应不同学生层次的作业,从而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的潜力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了两种分层法: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量来分层,另一种是按照作业的难度来分层。按作业量来分层,主要是可以让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增加一些偏基础的练习,同时让接受能力较强的同学少做一些基础练习,从而保证通过基础练习巩固所学又不占用过多时间。作业的难度分层则是根据学生掌握能力的差异,将作业设计出不同的难度系数,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可以让不同起跑线上的学生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感受到作业的乐趣。在“面积”学习之后,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一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8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二层:小张的客厅长10米,宽比长少了2米,小张家客厅的面积是多少?三层:小张客厅长10米宽8米,如果小张要在客厅铺上,长10分米宽8分米的瓷砖,一共要多少块才行?之后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道适合自己水平的题目去做,这样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之后的喜悦,增强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

四、作业设计应有灵活性

教科书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作业,对于这些内容,教师要能将其灵活的运用起来,根据需要可以将其改变成作业。可以修改题中的数据,或者材料的关系等等。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后,我让同学用挑选过的仅剩余1-10的扑克牌来做游戏,从牌中抽出4张,通过思考,运用+、-、×、÷、()将其得出结果是24。通过这样灵活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有效巩固所学,还能培养其灵活的思维。

数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设计适合学生当前年龄特征的作业。改变以往作业是课堂附属的地位,要通过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学会运用、掌握技能。让枯燥无味的作业成为一件快乐的事,使学生产生内需,从而爱上作业、爱上学习,为数学的教学提供生机和动力。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黄军兰.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优化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32)

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作业设计,作业分层,趣味性,作业,作业评价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应当改变传统的观念, 不仅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 通过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发现, 不断提高数学能力, 产生数学思维。”因此, 本文分析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 探索有效的优化措施, 从而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

一、作业不仅需要“量”, 而且需要“质”

这点从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我任教的班级成绩略高于其他班, 学生虽然很辛苦地学习但成绩仅仅比别的班略好。想到学生每天埋头于作业而失去活动时间的“惨状”和学生的抱怨, 我认为这样的大量的作业练习意义并不大, 有的时候还可能会起反作用。学生在面对这么多作业的时候必定有厌烦情绪, 搞不好会适得其反。1.老师布置作业时应该考虑学生的感受, 布置有价值、有意义的作业, 达到巩固提高的效果。除此之外, 也应提高作业的趣味性。2. 作业的关键是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作业量多, 却都是学生早已熟知的, 一个劲地做, 也做不出什么效果;反而, 作业量少, 却是老师精心挑选出来的, 针对学生的弱点, 这样的作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3.一些教师实行“多做多考”的政策。“多做”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多考”反映学生的“进步”。殊不知, 这种政策不仅达不到使学生进步的效果, 还有可能给学生以很大的压力:题目做了那么多, 为什么就是考不好呢? 这就是作业质量的问题。作业不仅需要“量”, 而且需要“质”。

二、作业布置要分层

所谓层次性的作业就是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对于一些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 适当减少他们家庭作业的量, 主要是为了减轻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 但是要提高这部分学生课上的基础知识练习效率。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在保证检测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程度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适合这类学生的提升空间, 从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作业层次性不仅要体现出教师布置作业内容的层次性, 还要体现出对学生完成作业时间的层次性。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确定不同的作业完成时间, 保证作业的实效性, 这种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保证学生在无较大压力的情况完全掌握作业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分层次作业布置, 在作业量及完成时间上, 为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有效避免学生在面对较难完成作业时产生厌学情绪这一情况的发生。这样学生在完成自己作业的同时, 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 调动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进行后续学习,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三、设计趣味性数学作业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潜能是通过对事物的兴趣被激发出来的。兴趣性作业设计是以小学生天 真活泼的本性和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 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而探索出来的一种贴近小学生心理特点和性格取向的作业设计模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一 段内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或童话世界出发,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因此, 在进行小学生作业设计时,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设计出能让小学生感到有趣和亲近的数学作业, 使他们能够在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激发对学习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学习“10以内各数”后, 教师可以设计出在校园里、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在自己的家里找数字的数学题。学生通过一番认真的实地考察后在作业本上写出:教室门口有3棵小白杨;学校门口有6盏路灯;我家门口有2个红灯笼……这样的数学作业能够使小学生在生活中认识数字,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汲取知识, 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 作业评价同样也是一门艺术, 评价往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作业评价不能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 一个等级, 而是集中体现在给学生的那些期待性的评价中。过去的评价方式是单一的符号法, 用红笔打“√”或“×”, 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 应改变评价方式, 结合学生的特点, 采用表扬类评语评价、激励类评语评价和引导类评语评价。除此以 外, 还可以运用等级制评语对学生的作业加以评价, 这样, 不仅可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 而且可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新课程提倡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度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作业评价是实施数学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业是学生获取、巩固、应用知识的一种手段, 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所以作业是师生交流互动的一种方式, 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 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 教师在设计有效作业时, 要认真研究教材, 充分分析学情, 找准重点, 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变被动、机械训练为自主探索式地解决问题,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裴永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析[J].科技信息, 2013 (05) .

[2]李彦.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 (10) .

简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篇5

一、设计生活性作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社会, 应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使生活经验数学化, 数学知识生活化。如在教学统计表和统计图的教学时, 让他们深入各村统计该村已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和纯农户家庭中一月的家庭收入和开支情况, 并制成统计表。 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回归生活的“大课堂”, 经过自己的调查、计算、比较、分析概括, 既学到了知识, 又使学生明白该村生活水平与人才的关系, 更明白学习能改变人生, 成就未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想学习”的念头, 感受到学数学就是在生活, 从而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这一新理念。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参与者

练习设计时, 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具有趣味性和亲近性的数学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参与者和主动参与者。 如上三年级 《可能性》这一课后, 可设计“猜球”“猜硬币”等游戏的作业, 课后相互之间玩一玩、猜一猜, 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从而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

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 对一些枯燥乏味的计算题, 他们往往很贪玩, 不去认真做。 这时可设计一些如“登上宝座”“西天取经”“小兔闯关”“小蝌蚪找妈妈”等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 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兴趣。

三、设计实践、操作作业,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教学单凭教师讲、学生听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 而要调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 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 画一画, 比一比, 量一量, 拼一拼, 剪一剪, 这样学生积极性就高, 教学效果就好。 特别是几何知识教学, 例如在学习“圆柱”时, 布置作业是让学生用硬纸围一个圆柱 (有上、下底) 并在制作过程中理解圆柱的表面积的概念, 了解计算表面积的方法。 在硬纸围成的圆柱中装入沙子, 理解和掌握圆柱的容积和体积的概念与计算。 通过操作, 正确理解和区分概念, 懂得计算方法, 这样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获得一定的知识。又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时, 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 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一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 为了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 用它量一量已剪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图形的面积, 再量一量数学书的封面有多大。 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参加实践, 兴趣浓厚, 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理解深刻, 记忆牢固, 从而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提高。

四、设计自编题, 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索者。 数学作业的安排应留给学生自己的一片天地, 学生能在教师的点拨下自觉应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观察、分析、探索, 大胆动手编写类似试题, 展示自己的思维结构。 如一年级看图写算式学习中, 先让学生直接利用课本中有关分与合的思路, 看图编出“已知左边有4个苹果, 右边有5个苹果, 问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或“已知一共有15只小鸟, 其中左边有5只, 问右边有几只小鸟?”这一类题。再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和思路。如将“已知左边有几个, 右边有几个, 问一共有多少个”的看图题编为“小红有4个苹果, 小芳有5个苹果, 他俩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将“已知一共有15只小鸟, 其中左边有5只, 问右边有几只小鸟? ”的看图题编为“树上有15只小鸟, 飞走了5只, 树上还剩多少只小鸟? ”学生不断联系实际生活编出许多意思相近的题。 这样, 学生不但学会了探索、学会了学习, 而且为以后分析解答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设计合作性作业,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数学作业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完成, 如开展小组活动等形式,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观察、猜想、归纳等探索过程, 并在探索中相互取长补短, 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 形成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 先让学生完成准备题:“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21、9和11、63和21、8和5, 仔细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让学生讨论发现了什么? 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 归纳出:7和21, 63和21, 这两组数之间是倍数关系, 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较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而9和11, 8和5两个数是互质数, 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结论, 鼓励他们合作, 学生就找到了求最小公倍数的两种好方法。 从第一个学生谈起到最后一个学生的实践验证, 人人参与, 互相谈论, 各自在实践中得出结论。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而且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 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六、设计层次作业, 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试论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 篇6

关键词:数学教学,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还能让老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对作业的精心设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注重数学基础,进行作业设计

打好数学基础是作业设计的前提。老师要以数学课程标准、数学课本的基本内容为依据,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与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题目,通过将数学作业与课本相结合的方式,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并且在数学作业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 趣味性作业

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轴对称图形”后,我布置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绘画式作业,即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然后在班上展览。这样的作业,学生感到有趣,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作业变成了艺术品。

2. 游戏性作业

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将所学的知识寓于游戏中,可以提高学生作业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一课后,我设计一个购物游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我出示商品:一支铅笔1角,一支钢笔5元,一块橡皮5角,一支牙膏3元,一个足球42元,一个文具盒8元,一把手工刀2元。你想买什么?要付多少元?可以怎么付钱?……在此活动中,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形式的多样化

教师设计作业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最高要求。优秀的数学作业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它能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小学生感觉到做作业的快乐。老师在设计这类作业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从形式与层次上同时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题目的难易程度分层设计,从简到难,由浅入深。要让学生摆脱机械式的学习,避免学生死记硬背,照搬书本。

三、活用课本材料,加强实践教学

老师要从原来的“教课本”转化为“用课本教”。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活用课本材料和习题,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死板的数学内容转变成与他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并且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五年级的“抛硬币”实验中,课本要求这项实验在课堂上完成,但老师可以将它放在学生的课前作业中,让学生记录好抛硬币的次数以及正反面分别出现的次数,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记录下准确的数据,会观察到正反面出现的次数几乎相等,这对接下来的教学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从作业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

老师要在平时的作业布置中,注重作业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学生可以通过生活化的作业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他们能够联系生活,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并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例如,我会安排学生回家统计家庭成员在一个星期中买菜花去的钱数,或者去比较安全的路口统计1分钟内通过路口的车辆数。让学生将这些数据做好相应的记录,制成统计表,使他们能够直观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数学作业,学生会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从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数学实践中获得新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采取多种方式批改作业

传统教学模式下,作业都是由老师批改的,学生在批改下来的作业当中通常只知道答案的正确与否,而不清楚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因此,我在批改作业中采用了下面的两种批改方式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1. 学生自己批改

学生将作业完成后,老师不作直接的修改,而将错误点与批改的要求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检查批改,并记录下相应的错误原因,最后再经过老师的检查,提高正确率。

2. 学生之间相互批改

在一个班级中,一定有成绩的优劣之分。因此,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都有成绩优劣的同学,然后让小组内的学生交换作业进行批改。在批改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错误的地方,同时学习别人正确的方法。当批改完成后,老师要进行统一检查,并指出作业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总而言之,作业设计要在打好学生基础的情况下进行变化、发展,老师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正确全面地因材施教,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惠祥.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与评价[J].上海教育科研,2011(6).

[2]李德林.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9).

[3]王九红.小学数学作业的功能与设计[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

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陷入了为做题而做题的误区,做作业成为了他们的一种负担。另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也很少顾及学生的学习水平、智力以及个性发展的差异,均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让学生“平等”地完成教师每天所布置的作业题。这种单调的作业设计无法激发起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和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悖的。小学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着眼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创新多种新的作业形式,从而让学生得以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下面笔者就针对小学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如何布置数学作业这一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层次性的作业

每一位数学教师面对的都是个性千差万别、数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不能简单地采用一刀切的形式,对所有的学生都布置统一的作业。这样会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吃不饱”,而后进生则会感到“跟不上”。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个性差异,将学生分成多种层次,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难度不一的作业,从而使我们的数学作业的设计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获得长足的发展。对于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们要对他们降低要求,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并多鼓励他们,从而使他们重获学习的信心。对于学习好的学生,我们可以为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作业,但也不能放手不管,要对他们加强引导,避免他们在求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却忘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在为那些处于中层的学生布置作业时,我们则可以在教材例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完成“圆的面积”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后,我就为学生布置了层次性的作业。我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半径为5米,求它的面积。而中层次的学生所要做的作业是:已知公园里的圆形花坛周长为314米,求它的面积。学习较好的学生所要完成的作业是:有一只山羊被主人用长为5米的绳子栓在一个长着青草的长方形院子的木桩上,这个长方形院子的长为11米,宽为10米,请问小山羊能吃光所有的青草吗?为什么?它能吃到多大范围的青草呢?这样的作业设计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避免了传统数学作业的单调、枯燥,充分体现了“不同的人要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同时也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知识的要点,提高了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实践性的作业

数学是一门实用科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实践来提高自身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实践性的作业,将小学数学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类作业可以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某个研究专题来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实践性的作业联系了数学教学的课内与课外,拓展了数学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了自身的数学应用能力。例如,在教学完有关长方形的一系列知识点后,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利用剪刀、直尺、胶带等材料为饮料公司制作一个饮料盒的样本。假如你制作出的饮料盒的长为7厘米,宽为6厘米,高为4厘米,请你求出这个饮料盒的表面积。这样学生在动手制作饮料盒的实践活动中,对于长方形的各个知识点就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又如,在教学玩“统计初步知识”这一部分内容后,我们可以为学生布置这样的作业:学校附近的小商店商品众多,琳琅满目,请你对商店中的哪些商品最畅销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进而制成统计表,然后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在这一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这样不仅可以切实提升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三、设计性的作业

设计性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提高自身综合处理多种信息的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针对一项工程或一个活动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活动方案、规划图等,从而让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创新与策划能力。例如,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有关知识,我们可以就这一知识点为学生布置这样的设计性作业:教师提供一定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为客户设计一个单元房,学生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要求是用合适的比例尺将效果图画在设计纸上,并附上设计所需要的数据和计算过程,同时设计成果要符合经济实用的要求。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会在众多的条件、信息中选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要重视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数学作业中解脱出来,创新多种数学作业形式,使学生的数学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只有这样才更加符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才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最终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彦,文春蓉.新课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0).

2.曹宇.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13(43).

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的论文 篇8

面对全社会一致呼吁为学生减负的大环境,许多教师都在苦苦求索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增强实效的途径。对于如何才能“减负”不“减质”,实现“减负”与“增效”的有机统一,许多教师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作业设计”。随着减负热潮的影响,我在教学中针对如何“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

一、加强实践,跳出作业的“纸上谈兵”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如果脱离实际,那么,数学学习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谈不上学生有意义地学习数学和获得有意义的数学知识的目的。

为此,数学作业设计倡导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盘活知识。

例如:教学《认识千克和克》后,可以设计学生调查物品的重量:一袋洗衣粉、一个鸡蛋、一袋大米、一台电视机……;教学《认识时间》后,可以设计学生在星期日记录整点时的活动;教学《统计》后,可以设计学生统计城市里主要道路上车辆通行的情况,为交通局制定车辆分流方案提供参考……

这样实践性的作业设计,引导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给学生以更广阔的学习数学的空间。学生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观察、分析、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立体整合,步入作业的“你中有我”

新课标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强调课程与课程之间的整合。数学学科本身与其它学科就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因此,数学作业的设计也应该顾及整合性。

例如:教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可以设计这样的整合性作业:出示一首古诗:“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色。”问题:(1)、哪一个字出现的次数最多?(2)、“春”字一共出现几次?(3)、“春”字出现的次数占全诗总字数的几分之几?(4)、找一首诗,某一个字出现的次数至少占全诗总字数的1/5。

这样似数学非数学的作业,新颖独特,既让学生品味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美,又拓宽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视野,为学生构建了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化的发展环境。

数学本身就是整合的而非分科的;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是广域的而非限定的。加强数学作业设计的整合性,不能仅仅拘泥于一种方式,而要从立体的、多维度的角度把握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联,注重知识的重组和综合运用,真正使数学作业成为学生益智、长知,陶冶情操的有趣活动。

三、发展学生思维,体现作业的开放化

如果能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求“新”、求“全”、求“活”的调控。那么,将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各种问题,进行大胆创新。

例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后,可以布置类似的开放作业:“六年级(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本价格为5元的书。而书店对于一次性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的优惠。根据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90%×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90%×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转卖出去,全班共付:5×90%×50-5×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而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

这样开放化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且从中发现最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闪烁着学生独特的创新精神,也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感和创新的成就感。

四、拓宽学习空间,体现作业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的确,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能用到数学。生活中也有取之不竭的数学教育资源。因而,如果作业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经常布置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作业,就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继续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例如:教学《利息》前,可以布置学生到银行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的计算方法。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交流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后,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

这些生活化的数学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篇9

一、以学以致用为根本原则

学以致用是学习最初始的目的, 因此, 作业设计也应当秉承这一原则, 从实用性出发去设计。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元、角、分》为例, 这一章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元、角、分这三个计量单位及其之间的换算。由于元、角、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货币单位, 使用频率相当高。因此, 教师在设计这一章节的作业时, 就应当抛弃传统的流于书面纸笔的换算与计算, 而是要引入生活实例。例1, 让学生从家里找出若干元、角、分纸币与硬币, 在课堂上通过实物来换算, 比如一张贰角的纸币可以换几张壹角的纸币, 一张伍角的纸币可以换几张贰角的纸币与几张壹角的纸币, 有几种换法? 例2, 在课堂上模拟简单的采购行为, 如模拟去文具店, 要买一块五角的橡皮擦、一元的羽毛球、四角的铅笔、一元七角的笔记本, 让学生从若干元、角、分的纸币中抽出合适的纸币来完成采购行为。又或者设计成给学生三元, 让学生利用这笔钱可以买到尽量多的文具用品, 该如何买, 等等。总的来讲, 以学以致用为根本原则的目的一是要尽量缩短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是要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以知识内化为基础要求

知识内化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接收到学科知识后, 能够真正地输入到脑中, 印记在心上, 让知识成功地嵌入到自己的能力之中, 这也是作业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作用。因此,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内化效果。比如小学数学中的乘法口诀, 让学生背诵并识记是绝大部分教师都会要求的课外作业, 但更深入的一步是, 学生在背诵并识记后, 是否真的能够自如地运用。因此, 教师可以再另外布置几道简单的乘法计算题, 如3 × 7、4 × 6、2 × 9、8 × 7、5 × 9, 等等, 这些题目的完成需要限定时间, 如一分钟内完成几道题目等。为了更好地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 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作业监督之中, 如监督子女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计算, 或与子女进行随机乘法计算对答, 进而让家长反馈其子女的回答情况, 等等。总的来讲, 以知识内化为基础要求的目的一是要帮助学生真正地通过完成作业来掌握相关的知识, 避免作业流于形式; 二是要帮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再次复习相关知识, 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业设计目的。

三、以兴趣使然为动力驱使

兴趣几乎是每一门学科在教学设计时都会提及到的一个话题。的确, 没有兴趣在内的学习不仅乏味枯燥, 而且也难以让学生有持久的耐心与激情去持续进行学习。因此, 教师在作业设计时, 还应当以兴趣使然为动力驱使, 只有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学生愿意并且乐意完成的作业, 才能算是有质量的作业。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为例, 这一章节主要要培养学生对数据的采集、分类、归档等管理能力, 假如单纯从数据的角度来看, 这是一项较为枯燥与无趣的工作, 无非是数据之间的流动与编排, 但若是教师能够给数据一个由来与归属, 参考《了解你的好朋友》, 以“美食”为标签, 收集一下自己的好朋友最近吃过的零食种类、最喜爱的美食有哪些、最讨厌吃的东西有哪些等。或者以“玩具”为标签, 收集一下自己的好朋友家里都有哪些玩具、最喜爱的卡通人物都有哪些, 等等。当数据采集与管理的理由变成一项了解好朋友爱好兴趣的方式时, 不仅显得更加有趣, 而且无形中也借此拉近了与好朋友之间的距离, 这些作业特征都会让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更加高效、高质。

四、以层次分档为教学尝试

作业设计彰显质量因素的其中一个特质, 是每一名学生都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来达到提升个人学科能力的目的, 这给教师的启示就是作业设计时应当尽量避免“一刀切”, 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对同样的作业会有不同的反映。因此, 为了尽量满足班级内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对作业的不同需求, 教师可以尝试以层次分档的方式来设计作业。例如, 在设计四则运算的作业时, 教师可以设计出以下若干个等级: 一颗星: 4 × 5 × 50、 ( 12 + 25) × 4、102 × 25 等, 一颗星的难度系数最低, 是每一名学生都应当掌握的题目; 二颗星: 88 × 88 + 88、37 × 2 + 60 × 37 + 38 × 37 等, 二颗星的难度系数有所提升, 不仅在数据的位数上会较为复杂, 而且计算步骤会在两个及以上; 三颗星: 66666 × 33333 + 77778 ×99999、1999 + 999 × 999 等, 三颗星的难度系数最高, 基本上是保持在超过学生应到能力之上的一点, 是对于学生课外能力的一种拓展。总的来讲, 以层次分档教学一方面可以让作业能够尽可能地覆盖到全班学生, 让大家都能够通过作业得到应有的锻炼; 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以自愿、自励为前提的自我提升空间, 因为通过层次分档, 能力与层次对应, 教师可以借此来鼓励学生通过“提档完成”来提升自己的学科能力。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 篇10

一、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策略

(一)注重内容多元化,增加学生的体验维度

1. 推进数学问题生活化

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传授思想,小学数学的学习更是充分应用到了生活中,让数学问题不再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应灵活,要充分使书本知识真正走向生活。在设计作业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情景、动手操作、视听媒体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直接感官体验,加深对数学课堂理论的理解。如结合三角形的知识学习,可以安排如下家庭作业:请你用小木棒拼出一个三角形,并考虑生活中哪些应用了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学生在思考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对数学知识掌握更加牢固,而且丰富了教学活动经验。

2. 增强数学家庭作业应用性

数学知识广泛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时,应充分与日常生活深度结合,以解决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设计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运用者。

3. 推动家庭作业的综合化

在作业设计时,应注重创新,将多学科知识融合设计,使数学作业更趋向于综合化。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语文、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进行巩固,还能促进自身发散思维的形成,进而提升综合能力。

(二)注重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

1. 家庭作业完成主体多元化

家庭作业通常是独立完成的,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并没有体现新课标中提到的合作性精神,因此,在新要求下设计家庭作业时,教师应注意设计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作业,有效引导学生间、学生与家长间、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家庭作业完成水平多元化

为了增强例题的掌握,作业中会有一部分单纯模仿的练习内容,若学生的数学家庭作业只设计这些内容,是不科学的,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过程中,应多布置一些探究性的家庭作业,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体现作业类别化,适应学生差异化需求

1. 作业内容可自选

家庭作业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天赋、学习程度、家庭环境等各种影响因素,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教师有责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完成基本作业的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家庭作业,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2. 作业要求分层次

对于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也应该有所侧重,基础好的学生会很容易完成家庭作业,而基础差的对于学习的积极性本来就低,若家庭作业内容过难,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注重设计出符合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的家庭作业,使其自己选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注重评价多元化,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1. 作业评价形式多元化

教师对于学生家庭作业的修改方式应当转变,不能以对和错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自尊心很强,若学生一直处于被否定状态下,会对其的心理造成消极的影响,从而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若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以更积极鼓励的方式,可能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家庭评价主体多元化

数学家庭作业在老师一人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向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向转变,形成多主体评价体系。学生自评过程中,可以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学习方法及学习态度,能够更加深入地分析存在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方法。学生互评更加增强了评价的客观性,在日常学习中督促学生学习。家长评价可以让家长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作业内容,而且对学生进行引导、监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作业的多元化主体评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结语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操作型、适用型、多元化型、综合型作业内容的结合,设计出适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摘要: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小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家庭作业往往过于单一,设计内容偏重模仿,因此,应积极引导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多元化设计,为学生在更高阶段的学习提供助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本文主要提出了优化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小学数学,家庭作业,多元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郭明也.小学中年级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上一篇:国防建设下一篇:研究生三自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