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平衡分析三篇

2024-09-11

矛盾平衡分析 篇1

一、以旧引新, 化难为易

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 而应把它看成是启发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的学习过程。 有效的复习课, 复习内容与形式不能仅仅局限在对旧知识的回顾与讲解, 也不该沉迷于试题的机械训练中;应通过旧知识的复习, 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理解和新的体会。 这里的“新”在于要有学生闻所未闻的知识点, 在于要有学生未曾发现的知识联系, 在于要有学生意想不到的解题方法。

例如, 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 课件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 这四种图形底面积是15㎡, 高是8m。 然后让学生计算出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 问:通过计算, 你有什么新发现? 学生:1.等底等高的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体积相等。 2.计算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接着课件演示:从长方形 (正方形或圆) 逐渐增厚变成长方体 (正方体或圆柱) 的过程。 小结: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样的立体图形, 我们都可以称它们为“直柱体”。 只要是直柱体, 它的体积就可以用“底面积×高”计算。

通过复习, 学生感悟到看似孤立的各个体积计算公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以旧引新”是一个知识内化不可或缺的环节, 是复习课一种常用的手段。 从复习旧知识衍生出新知识, 从“零碎”的知识中发现内在联系, 从常规解法中引出特殊的解法, 也就是学生由模糊变清晰, 由零碎变系统, 由厚变薄的学习过程。

二、以舍求得, 化腐为奇

“舍得, 舍得, 有舍才有得。 ”复习课面对众多要复习的知识点, 教师不应该面面俱到, 而要有主次轻重之分;教师在复习教学中要学会选择、懂得舍弃, 舍去简单的、已经掌握的知识点, 把精力放在学生易错、易忘、易混淆的地方, 那么学生就会有更多收获。

例如, 复习“等积变形”时, 课件动态演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实际上就是通过“等积变形”把圆锥的体积转化成1.底面积相等, 高只有圆柱的三分之一的圆柱的体积;2.高相等, 底面积只有圆柱的三分之一的圆柱的体积。 紧接着出示下面的练习题让学生讨论完成:1.一个圆柱形橡皮泥, 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 高是5厘米。 (1) 如果把它捏成同样底面大小的圆锥, 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厘米? (2) 如果把它捏成同样高的圆锥, 这个圆锥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将一个底面是15.7平方厘米, 高10厘米的圆柱形钢材锻造成一个与它底面积相等的圆锥, 圆锥的高是多少分米? 3.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等底等高, 已知圆柱的体积比圆锥的体积大36立方厘米, 那么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4.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 削去部分的体积是50立方分米, 这段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复习课中设计练习的关键要体现数学思想, 贯穿数学方法, 构建数学知识。 如上述教学中, 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真正理解了等底等高的圆锥通过“等积变形”是可以转化成等底等高的三分之一的圆柱体积。 如果将教学目标定位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梳理上, 并配置数量相当的习题, 那么整堂课定会显得十分紧张、匆忙。 反之, “以舍求得”, 舍弃简单机械的计算, 锁定混淆点、 易错点进行重点攻克, 定能做到一课一得, 每课必得, 达到“化腐为奇”之功效。

三、以点带面, 化少为多

在数学教材的编排中, 每个领域的知识都被教材编写者分为若干个知识块, 分布在小学各册教材中, 由浅入深, 螺旋上升。 新授时, 我们采用的是化整为零的方法, 把各个知识点分解开来教学, 便于学生循序渐进, 逐个学习。 但是在复习教学中, 我们没必要对学过的知识逐一进行“复盘”, 可采用“以点带面”的方法, 找准一个点, 并以这个知识点为核心, 搜索相关的知识进行梳理, 从而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教师善于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 既能克服“一讲到底”的弊病, 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复习的能力。

例如, “立体图形的体积复习”, 教材编排顺序是先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再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 最后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 其中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是推导其他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基础, 由长方体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正方体、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再由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但是, 在教学时却可以尝试从圆柱体积开始复习, 在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 学生不仅重温了“转化”的历程, 而且复习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1) 长×宽×高; (2) 底面积×高; (3) 横截面面积×长。 接着回顾圆锥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理解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导学生用网络图的方式呈现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 并用箭头显示公式的先后推导顺序及联系。

圆柱是学习直柱体与圆锥体积的衔接点, 可作为复习立体图形体积的切入点。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直柱体的体积可以直接根据“底面积×高”计算, 而“圆锥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乘三分之一”。 通过“切圆柱”与“削圆柱”把所学的四种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连成一串, 既沟通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又突出了圆锥体积计算的特殊之处。 在“切”与“削”的过程中, 让学生再次感悟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有效的复习应该“求联不求全”, 这种“以点带面”的复习定能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化少为多”, 并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 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得更完善、更牢固。

矛盾平衡分析 篇2

关键词:运用矛盾的不平衡原理 培养 提高 比较分析问题

一、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主次矛盾的含义、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含义的理解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以及方法论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解、运用能力。

(3)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进一步坚定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正确认识形势、明确我国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理,形成。

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以及方法论

教学难点:主、次矛盾的含义、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三、教学方法:案例比较法、讨论法、阅读法、问题探究法

四、教学步骤:

我主要谈谈在本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主要是比较、分析与综合的能力

1、如何通过主、次矛盾的含义的教学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案例材料: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和投资合称内需,出口称作外需。从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来看内需是第一位的因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

问题探究:从中得到什么哲学道理?

目标完成过程:

学生先读课本相关内容,然后讨论、比较总结

教后反思:材料的选取具有时代性,因为在出口形势严峻的背景条件下,要促使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表现把主要精力放在国内需求即内需上。材料的选取具有针对、可比较性,因为从能力目标的培养来看,材料通过内需和外需的选择上设问,学生要做出正确的选择必须通过分比较、析与综合,从而提高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从问题的解决上来看,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内需和外需在对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不同,而是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讨论来得出结论,一方面为学生获取新知识提供了范围空间,另一方面获取新知识的途径上要求学生讨论,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得到自觉提高。另外材料的选择贴近学生实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和能力。

总结:主、次矛盾的含义。

2、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方法论教学中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情景材料: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同时要积极进行宏观调控调整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扩大出口、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收入?为什么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问题完成引导:回忆经济常识中学过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积极采取措施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结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其次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教后反思:学生对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以及为什么要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发展外向型经济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经济常识中已经学过,所以采取了复习旧知识的方法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新知识,这其中学生用已知知识做基础,通过比较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和采取种种措施积极扩大出口两种方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用快递发展,从而得出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精力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这一过程是一个比较、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主、次方面含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保证思维能力。

案例选取:

互联网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21世纪,是一个虚拟时代;21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

互联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通过互联网学习,工作,交流,获取和传递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从天文到地理,从城市到国际,从深水到太空,大千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浏览各国的新闻杂志,获知国内外正在发生的时事要闻,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增广见识,开阔眼界。在当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很少有时间去各地亲身游玩,放松自己。可是,在网络里,有各种娱乐性的游戏消遣,可以欣赏幽默的动画,flash,可以点播音乐,观赏电影……从而在丰富的网络中感受生活的丰富。

但是 很多学生出于对学习的厌倦,为了逃避他们认为“枯燥”的学习生活而选择了“精彩”的网络世界,深陷其中,不可自拔。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不良网站屡禁不止,不良信息泛滥,网络资料往往是精华与糟粕共存。据统计,网上非学术信息中47%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入互联网……

问题探究: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利和弊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

问题的解决:学生自主探究,自己思考。

提问后老师总结: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

教后反思:学生对互联网特别感兴趣,所以材料的选取比较好。在问题的解决上没有讲解、讨论的环节,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解决,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地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学生对哪一个是主要方面、哪一个是次一方面做出选择就是一个通过比较,先个别分析,然后再综合对比的辩证思维过程,从而自觉地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从而使本节课的能力目标的实现有合作实现到自主完成,是课堂效果得到深化与发展。

4、通过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知识的掌握来实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背景材料:同上(互联网的利与弊)

要解決的知识问题:如何看待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问题的解决:

提示:主要要求学生谈一谈如何看待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利和弊。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后回答。

老师总结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矛盾平衡分析 篇3

事实上,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升,很多女性开始步入职场,不再只是单纯的家庭主妇。正所谓,女人撑起半边天。由此可见,封建社会里男尊女卑的思想已经过时了。在中国社会,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男主外,女主内”。换言之,男人都在外边打拼,闯事业;女人则多半在家相夫教子,将全部的重心放在了家庭上。但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已经不甘于仅围着灶台转悠,而选择了走出去,和男人们一起在商界浮沉或是在政界起伏。

巾帼不让须眉。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时代,女人和男人一样可以创造财富,拥有自己的事业。但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女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呢?或者,女性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呢?对此,女强人的代表杨澜女士的回答或许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一问题。

关于事业和家庭的关系,有很多媒体问杨澜这两者会不会矛盾,她又是如何处理的。杨澜如是说:“我曾经有个比喻:无论是男人或是女人都要担两桶水,这两桶水分别是事业和家庭。有的人觉得,如果我只挑一桶水会不会省点儿劲,但是力学的原理告诉我们不会。你一只手拎一只水桶特别沉,还不如拿一根扁担挑两桶水,这两个水桶彼此间有一个平衡关系。大家都是要挑这两桶水的,人生这一路上肯定会有两个桶不一样重的时候,也有可能洒出一点儿水的时候,不过每个人都在尽可能平衡两个水桶之间的平衡,希望在到达终点的时候不要洒得太多,

资料

杨澜将事业和家庭比作两桶水,在她看来,家庭和事业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同样地,家庭和事业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平衡点。只要找准家庭和事业的平衡点,那么女性特别是职场女强人便可同时轻松驾驭家庭和事业。具体说来,女性要想成功平衡事业和家庭之间的矛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学会适当示弱。很多女强人都会犯同样的毛病,就是完全忽略自己是一名女性,比男人还男人。也许,若不如此,女性将很难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立足。但是,如果女性懂得适当示弱,将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帮助与慰藉。在事业上,女性可以风风火火,甚至杀气腾腾,非常强势;但在家庭中,女性则应该回归本真的自我,多倾听丈夫和孩子的心声,更忌讳将工作中的烦恼和情绪带入家庭中。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很好地维持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其次,要学会角色换位。职场女性在结婚后就不再只是一个人,而同时扮演着职场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角色。所以,女性应该学会角色换位。两者不应该同时存在。在工作当中,一是一,二是二,一切按工作流程办事;在家庭当中,女性可以放下所谓的规矩和负担,全身心地融入到家庭的氛围中来。特别是要注意多和丈夫保持良好的沟通,如果有了小孩也应该注意和孩子定期交流。事业和家庭其实并不矛盾,只要学会角色换位就好。

最后,要学会用心投入。其实,女性平衡家庭和事业的关键不是时间花费的多少,而是用心投入的程度。特别是有了小孩的职场女性,你可能整天跟孩子在一起,孩子也不觉得你有多重要;但是如果你时间不太多,只要跟孩子在一起,特别用心,孩子能真切感受到你给予的爱和温暖,这就足够了。有时候,你一个特别用心的动作,可以让孩子温暖很长时间,这样的话,孩子也会记忆很深刻,会感受到妈妈是爱我的。当然,对待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也同样需要用心。

上一篇:小说《交错的彼岸》论文下一篇:流程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