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创作方法十篇

2024-09-12

美术创作方法 篇1

一、激发欲望,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在幼儿美术教育之中, 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只有激发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他们才会乐于参与其中, 才可以真正专心地对事物进行观察, 并画在纸上。因此, 教师应该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使美术教育活动能够充分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例如, 让幼儿仔细观察大自然, 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 让幼儿感知这个我们每天生存的世界, 在这之后我再用游戏的形式, 让幼儿用五颜六色的画笔将自己对世界的感知画在纸上。由于幼儿还没有通过文字、数字等手段来表达自己所想的能力, 在这个时候他们的信手涂抹也就成为唯一可以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 这会使幼儿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让幼儿实际动手, 以此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兴趣。由于幼儿的年龄尚小, 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 手的动作便没有那么灵活, 但是幼儿对需要动手的活动却是十分感兴趣。因此, 可通过一些简单的手工活动, 如:拼图、捏橡皮泥、折飞机等活动来满足幼儿的动手需要。在课堂上, 将教师的手印印在一张大白纸的中间, 然后让幼儿把自己的手蘸上喜欢的颜色, 印在教师的手印周围, 把这一张印满手印的纸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幼儿看着自己的小手和教师的大手一起印挂在墙上, 非常开心, 纷纷在找自己的手印在哪里, 久久不愿离去。教师还可以通过拼画、添画的方法, 来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兴趣。幼儿可能并不知道各式各样的几何图形叫什么名字, 但是他们却很喜欢用它们拼拼摆摆。如, 在课堂上, 教师用红纸剪出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 让幼儿根据自己心中的想法进行拼画, 拼出他们喜欢的图形。在幼儿拼画完成之后, 教师便将这些几何图形涂上颜色印在纸上, 让幼儿添画, 幼儿果然不负众望, 画出许多有趣的图画。在这个拼画添画的过程中, 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美术的兴趣。

二、授之以渔, 活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往往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在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 在教学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教师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之中, 要注重将游戏活动加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让幼儿在参与美术活动同时真正地感受到开心和快乐。例如, 在引导幼儿自制脸谱的时候, 班级里的小朋友由于在玩耍时一个不小心, 便把脸谱弄坏了, 于是其他幼儿便你一句我一句的说开了。“我们可以做一个弄不坏的”“可以用塑料纸做”……幼儿们将他们的想法告诉了教师, 教师便顺水推舟, 让幼儿互相讨论, 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最后居然有一个幼儿说可以在脸上画, 于是, 教师让幼儿们各自回家准备画脸谱的材料, 第二天把材料带到幼儿园, 根据自己的想法将脸谱画在材料上。第二天, 幼儿果然带来了各自准备好的材料, 有一位幼儿居然还带来了化妆品, 身边的小伙伴都十分好奇地问她, 她神秘一笑, 说一会就知道了。在画脸谱活动开始之后, 幼儿都纷纷专心地在自己准备的材料上进行创作, 当美术活动结束的时候, 幼儿都完成了自己的大作, 而那位带化妆品的幼儿居然使用化妆品在自己脸上画了一张脸谱, 连教师都不得不佩服她的想象力。

三、半扶半放, 提供材料帮助幼儿创作

幼儿平常总是喜欢摆弄各种物件, 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日常美术教学中, 教师在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美术环境的同时, 根据幼儿美术水平的高低, 为幼儿们准备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 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这样的环境,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来选择自己适合的材料进行美术操作, 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幼儿在材料之中充分加入自己的创造力。例如, 在美术活动之中, 美术水平较高的幼儿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 而对于美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幼儿, 教师便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美术活动《母亲节贺卡》中,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小卡片、小剪刀、胶水、彩色笔、贴花等多种材料。教师让幼儿从这些材料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创作, 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 祝她们节日快乐。幼儿兴致很高, 争先恐后地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 他们都做的十分认真, 有的在白色卡片上画画, 有的将贴花贴在卡片上。当幼儿将一张张卡片完成时, 别提有多开心了。

总之, 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 挖掘幼儿的美术潜能, 充分提升幼儿的美术能力。

摘要:在幼儿时期, 幼儿的智力发展迅速, 是培养其创造力的绝佳时期, 在这个时候, 正确的美术教育方法会让幼儿在画画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潜力, 体验到愉悦, 使幼儿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乐观的心态, 开心的童年。因此, 要培养幼儿美术能力, 可以从激发欲望,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授之以渔, 活用教学方法;半扶半放, 提供材料帮助幼儿创作等方面入手。

小学美术的学习方法与创作 篇2

关键词:高年段兴趣 学习方法 学习目的

【中图分类号】G62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16-01

生活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来源,我们的学习离不开对生活的认知。美术活动最具有人性意味,因为它是有非常强的综合性、既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活动教学是调动所有感官的过程,是理论和实际结合,想象与运用结合的过程,同样具有综合性特点。事实已证明,美术教育确实具有开发人的智力、情感、思维、创造等有助于人的创造素质全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创造素质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目的。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脑中的产物,脱离生活是不可能创造鲜活的艺术作品的。美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的美术学科不是为了技能或是学科知识专业化的训练,而趣味性,应用性,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美丽,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的愿望和能力。

高年段很多学生表现出对美术课倦怠情绪,特别是美术技能方面比较弱的学生。对艺术,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在小学低年段,学生表现出对美术课非常高的兴趣。为什么在渐渐进入高年段的时候,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状态呢?我通过近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我们的教材是否有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吻合,是否包含某种惊奇,是否诱发某种疑问,是否赋予更深更强的感受,是否具有想象力,是否能够体会到成功感,是否使学生体验到表现的喜悦?

教学中,一个教材是否具有这样的魅力很多时候是需要我们教师来调动,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惊奇,产生疑问,展开想象,体验成功。在最近一课上《泥塑脸谱》的教学中,一开始我没有提到今天的课题,而是进行一场简单的比赛,花两分钟的时间用彩泥塑出一个自己喜欢的造型,不需要体现具体内容。很快,学生捏出各种各样形状奇特的泥饼。然后我提出如果我们把他们变成脸谱的话,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学生“哗”的一声惊呼,因为学生塑出的形状有很多在他们看来与脸谱相差很大。而脸谱的风格是怎么样的?传统的脸谱和自己做好的造型怎么结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围绕这些问题,我引导学生对脸谱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开始有各种各样的设想。然后又出示风格各异的脸谱作品让学生欣赏,进行讨论。动作投入创作时,学生很兴奋。在这次教学中,没有直接给学生接触脸谱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展想象,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不同学习过程的不同需要,自主选择适合自己作品的知识。生成自己独特的课程经验,有了兴趣,有了技能方面的提高,有了成功的体验,学生体会到了创作表现的喜悦。

二、强调美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鼓励学生用穴道的知识技能美化生活,追求生活的艺术化。

美术创作方法 篇3

沙坪街道第二小学

黄能

“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时自始至终都赋予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创作活动,享受到真正的绘画生活。美术教学“生活化”体现在下面几个环节中:

一、创作题材要贴近生活;

二、创作过程要融入生活化;

三、美术创作过程的生活化;

四、美术创作修改的生活化。

五、美术创作讲评的生活化。这将是美术创作教学获得解放的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 命题 指导 过程 修改 讲评

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学生丰富多彩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美术教育也应走进生活,参与生活。美术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生动有趣、色彩斑斓的,然而在小学生中口中总是出现“老师我画什么?”“老师我不会画?”“老师很难画?”这种话语,显然使美术变成了绞尽脑汁的苦差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替学生想想:“不知道画什么?”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呢?“老师我不画?”“老师很难画?” 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

我们想学生创作出优秀的美术创品:

一、创作题材要贴近生活

“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给儿童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许多生动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中。真正的艺术作品都是对生活的真实的反映、独特的感受。激发学生生活素材,用画笔表现生活的乐趣,那学生创作的热情就回源源不断,题材也会越来越多。通过绘画活动去唤醒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引导他们用画笔去表现他们内心的情感。只有是学生真正关注的,喜欢的题材,才能能够引发出学生的思考才能够激起创作欲望。(举例)

学生在美术创作之前也不妨先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喜欢的事,打开自己的创作思路。教师要尽量想办法引导学生从他们自身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寻找创作素材,通过讨论、交谈(包括老师的启发),提炼出既具有表现力又能引发真情实感的题目。

二、创作过程要融入生活

1.创作指导

在美术创作中,学生常常遇到一些困难,往往会向教师求助。此时,教师千万不能“有求必应”,代为解决。而应针对其实际情况,分析困难的症结所在,通过旁敲侧击的点拨,引导他们自行克服困难。

(举例)

学生所要的不是教师的严肃教导,而是兄长般的关怀、朋友式的支持。只有如此,学生才会获得家居般的温暖与轻松,定会渡过创作难关。

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艺术就是来源于大自然中。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让大自然的万千景像奔涌眼底,让思维的触角多方接触,并用心去和大自然沟通,把自然属性和我们的现实生活与深刻体验联系起来,就会给我们的美术创作提供无限契机。

如果教师给予他们的总是“多开动脑筋”“再仔细想想”之类的空泛之词、学生一定会非常失望。因为那种“指导”对学生来说是苍白无力、毫无益处的。长此下去,学生会对美术创作失去信心,甚至产生厌恶之情。

三、美术创作过程的生活化

2.创作过程

美术创作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不必也无须给学生过多的束缚。我们往往要求学生限于多少时间内完成,色彩要怎样。其实,学生美术创作应当跟画家创作一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实在画不出时不硬画。不必一气呵成。允许学生有停顿、间歇,亦可迟交、缓交(但要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提高创作速度,努力赶上,以便尽快地与大家同步)。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没有重压,能轻松地创作。有时候,在创作过程中(如有必要),同学间可以停笔讨论、争辩。这样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亦可在讨论、争辩中得以提高,有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

四、绘画作品修改讲评的生活化

3.创作修改

美术教师大多习惯于给学生动几笔。因为它严重脱离学生,极不利于学生绘画水平的提高。我认为,给学生的作品修改分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不应该帮学生修改。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去修改他们自己的作品。

修改作品的方式,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修改,也可以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分组讨论怎样修改作品。每次修改作品,教师都要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要求和修改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明白怎样看画,能分辨什么是好画,首先要眼高,只有眼高了手才有可能提高。同学间互相修改作品,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遇到值得探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地组织全班学生集体讨论,以便取得共识。

五、美术创作讲评的生活化

设计适合幼儿创作的美术课程 篇4

案例一:“我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大班)

现在的幼儿都看过很多绘本,有的绘本非常适合用来创作。《月亮的味道》描述了一个非常简单而有意思的故事:一只小海龟想尝尝月亮的味道,因为够不着,依次请来了7位小动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最后小老鼠摘下来一片月亮与大家分享。读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故事中小动物们用的叠加的方法,特别适合大班幼儿来创作长形画。于是我将故事内容制作成幻灯片,先给幼儿讲故事,启发幼儿说出小动物用了什么办法尝到了月亮,再问:“你们想不想也尝尝月亮的味道呢?”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除了用叠加的办法,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呢?”进一步的启发,不让幼儿受限于叠加这一种办法,任由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这样他们会使用出你意想不到的方法。(见图一)第一幅画的小作者说:“我用了板凳,正着放的桌子、梯子,反着放的桌子,又用了个梯子,最后我用大铁钩子够到了月亮,月亮真好吃,我还要带一块给爸爸妈妈吃呢。”第二幅的小作者说:“我用柜子、冰箱,再加上一个好长好长的云梯,然后我用绳子套到了月亮,我舔了一口,好甜好甜。”第三幅的小作者跟我说:“我用了5个梯子,好不容易才够到月亮哦,你猜我在哪里?”我看了半天,说:“没找到你呀,你在哪里?”她说:“那个黑黑的小人就是我啦。”我又问:“我都没看出来,为什么那么小呢?”她说:“我都够到月亮了,你在下面离我那么远,所以看不清楚啊,只能看见我的后脑勺。”第四幅的小作者说:“我用了桌子和椅子,还有梯子,还是够不着,我就坐上热气球啦,后来热气球飞不动了,我用了一段好长的胶带,把月亮粘住啦,我尝了一口,有点芒果的味道哦,我想给其他的小朋友也尝一尝,他们一定没有吃过的。”多么可爱的想法!我想,这就是幼儿的视角,是最真实也是最珍贵的,是我们成人最想倾听的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一个有趣简单的故事,就激发出幼儿各种不同的天马行空的“想法”,更让他们懂得去尝试、去感受、去分享。同一个主题下的作品,虽然他们都用了梯子,用法却各不相同,画面的背景处理也各具特色;对各自作品的表述,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而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轻松表达的愉悦心情也让我收获了快乐。其实类似的绘本还有很多,那些有趣的故事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就一定会捕捉到适合我们用来创作的素材。

案例二:“美丽的鞋垫”(中班)

美术活动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的参与性和动手实践性,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造型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审美文化修养和美化环境的意识及能力,从而使人格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一次在帮助一个小朋友脱掉鞋子准备午睡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小皮鞋里有一双手工制作的鞋垫,特别漂亮,后来得知这是外婆亲手缝制的鞋垫。这是多好的创作素材啊!我想与幼儿一起分享我发现的美丽鞋垫。我搜集了很多手工制作的鞋垫图片,让幼儿观察鞋垫上各种各样的图案,充分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特色。接下来,我设计了让幼儿自己制作鞋垫的环节:提供一只鞋垫的模型(卡纸做的),让幼儿做出另外一只对称的鞋垫(只需将鞋垫模型反过来,在纸上画下轮廓再剪下即可),然后让幼儿给一双鞋垫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在创作过程中,有的小朋友提出来:“可不可以两只鞋垫画不一样的图案呀?”“当然可以啦!只要把自己最想画的画出来就可以啦。”我想,既然我们设计的课程是要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就应该让幼儿表达他们最真实的内心感受。图二的两双鞋垫虽然两只画得都不一样,但表现出了幼儿强烈的创作激情以及运用点线面的娴熟技法,画面的构图具有一定的情节,非常有意思。活动结束后,我将幼儿创作完成的鞋垫投放到美工区域活动中,一来美化了班级环境,二来通过展示作品让幼儿体验成就感,并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创作经验。

案例三:“变形记”(大班)

幼儿知觉中的选择也是极具个性的,在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独立的世界。当他们共同观察一个物像时,他们能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感受:稚拙的、规整的、活泼的形状和线条,以及对物象不同部位的注意和夸张表现:写实的、图示性的表现等等,这些都反映了幼儿知觉中主动探索的精神。我们经常会让幼儿画一些人,除了画些简单的肖像画以外,还可以借鉴一些大师的人像作品来供幼儿欣赏和创作。特别是毕加索的一些抽象人物作品,非常适合幼儿作。我选了3幅五官形象较为夸张的毕加索作品(图三):

为了突出毕加索作品夸张扭曲的人物形象,我刻意对作品进行了黑白处理供幼儿观察,但是我在材料上作了相应的调整,用白纸、黑色油画棒来画人,用灰色和白色简单涂色,再用餐巾纸揉擦出融合的效果,然后将人剪下贴在刮画纸上,再用木棒刮画出自己喜欢的背景,这样夸张的黑白五官形象与后面刮画出的彩色背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效果。图四是幼儿创作的作品:

第一幅:小作者突出头部的刻画,四肢部分设计的是机器人,十分有趣。

第二幅:小作者用两只大小悬殊的眼睛画出了毕加索人物作品风格,长长弯曲的胳膊和灵活的手指动作,更使得整幅作品生动起来。

第三幅:小作者模仿毕加索的作品,夸张的五官及扭曲的形象,眼睛画得不一样大,用眼泪突出人物的情绪变化,背景颜色虽然简单,但是内容很丰富。

第四幅:小作者运用圆润而流畅的线条,将人物的身体动态一气呵成,实属难得。嘴上衔着一朵花,手上拿着魔法棒,脚下却在走钢丝。背景仅仅是一些色块,却和黑白灰的人物主体相得益彰。

幼儿美术活动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可能,教师应尊重幼儿,鼓励幼儿自主创作,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并肯定幼儿作品的创造性,从而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这也是设计适合幼儿创作的美术课程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杨景芝.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2]朱家雄,林琳.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修订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陈铁梅.绘画:儿童生命活动的本能显现.美术教育研究,2012(9)

大班幼儿美术创作评价研究 篇5

美术是幼儿最早用来抒发自身情感、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方法,是除了语言之外的另一种交流方式。画画是幼儿的天性,那些貌似荒诞、奇特、不符合常理、天马行空的作品,往往是幼儿自身独具奇特魅力的表现。幼儿在画画水平上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大班的幼儿在画画方面已经具有比较成熟的技巧,他们的观察力和创作力也比小中班的幼儿较强,能够清楚人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时的他们喜欢将画画作为一种游戏,或是用画画表达自己的所想和所知。绘画已经成为他们独立表现的一种方式,教师要了解这一时期幼儿绘画的特征,才能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帮助幼儿提高美术创作的热情。

二、作品评价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主导评价,忽略幼儿参与。在我国教育中,教师主导课堂的情况十分普遍,幼儿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往往以教师一个人的观点为主,一个人的意愿就确定了作品的优劣,这样的评价方式有着浓浓的教师个人主义,是对幼儿作品不负责的表现。即使有些教师意识到需要幼儿参与,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幼儿的参与往往也达不到具体的效果。

2.重视作品两头,忽视中间作品。在许多教师心中,评价工作就是为了找出好与坏的作品,而选择忽略“中间”作品,对于中间作品,教师没有指出其可取之处与不足之处,这样不加评价的态度,不利于这些作品的幼儿作者们找到改进的地方,同时,优秀之处没有得到肯定,往往也会挫伤幼儿绘画、创作的积极性。

3.不适当的评语会损害幼儿的积极性。作品评价是一项极为细致的工作,前期准备也十分复杂,大部分教师会在作品评价前对幼儿的绘画水平以及绘画风格进行充分的了解,并给予幼儿的绘画作品肯定性的评语,对于幼儿作品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幼儿的学习情况,分析后制定出相应的激发幼儿美术学习热情的措施。但由于幼儿绘画天马行空,有些幼儿的绘画作品很难看懂,评价工作需要仔细认真,耗时较长,一些教师在评价中会出现不良情绪,导致在评价作品时对一些幼儿的作品进行批评,有时甚至在课堂上直接呵斥幼儿。例如,教师当着全班的面说:“某某,你上课不认真听讲,还总是影响其他小朋友,你看,你画的是什么?就不能画漂亮一点吗?”这样过激的评价语言,会让学生产生紧张情绪,甚至会让幼儿形成自卑心理,长期如此,会导致幼儿对绘画产生抵触心理。

三、作品评价方法多元化

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中,单纯只使用一种评价方式得出的结论是十分片面的,在现阶段,教师的评语是主要的评价结论,作为教师,不能从一个成人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幼儿的美术作品,这必然会造成作品评价的不完整,而如果只是让幼儿们进行作品评价,则会丧失掉评价的效果,不利于幼儿创作的水平提高。因而,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势在必行。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出现,弥补了原有单一评价所有的不足,将评价这一环节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使得教育活动的实施更加有效和完善。

1.幼儿自评。幼儿自评是所有评价方式中难度最大的一种评价方式,对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多元评价中,幼儿自评是必不可少的评价环节之一。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审美能力,能够看出画面中人物、事物和情节的联系,对色彩搭配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评语还停留在“好看与不好看”、“像与不像”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开展幼儿自评活动,指导幼儿学习自我鉴赏,从而使幼儿在自我评价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幼儿互评。随着年龄的增大,大班幼儿对于绘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在语言上有了较多的积累,审美的能力和意识也开始出现。这时,教师就应该提供给幼儿们一个互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对其他小伙伴的作品进行评价,提高自身对于美的鉴赏水平,同时也能学到其他小朋友作品中的优秀之处,帮助其提高自身的绘画水平。实践表明,人人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弥补教师不能逐一评价的不足。

3.教师评价。教师身为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其对于作品的评价是最为重要的,教师对作品的评语,能够正确引导幼儿绘画的发展方向,正确、恰当的评语对评价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在评价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运用恰当、正确、准确的评语对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优点进行肯定,帮助幼儿增强他们绘画的自信心,提高其绘画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绘画中的不足,教师要用较为委婉的评语指出,如:“你这张画画的东西很丰富,要是能它们摆在适当位置的`效果会更好哦。”运用此类较为委婉的语言,在起到指导作用的同时又不会让幼儿产生抵触情绪,运用生动、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评价语言,是教师在今后美术作品评价中的发展趋势。

4.家长评价。在幼儿眼中,能够获得教师的肯定是十分开心的,同时,家长的肯定也能提高幼儿对于美术创作的信心。教师在评价活动中,就应考虑到家长评价的重要性,应经常组织家长对孩子的作品进行评价,通过家长的鼓励评价,能够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和创作成就感。

5.社会评价。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是十分奇特的,也是其自身魅力的展现,具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教师评价时不能局限于一个小的范围,而是要将幼儿的天地向社会展示。例如,将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发布到网络上,让更多的人发表对作品的看法。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创作作品向媒体投稿,或推荐幼儿参与各类绘画比赛。这样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方式,让教师不仅关注幼儿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将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自己的观察范围内,从而更容易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发光点。在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多元化评价的作用,充分解读幼儿的美术创作作品,这样才能给出正确、积极的评价,帮助幼儿认识自我、建立绘画信心,在绘画方面能够有所发展。

画画是幼儿与世界沟通的第二种语言,是开发幼儿智力的方法之一,教师在对幼儿美术创作作品评价中,要采用积极的鼓励性语言,帮助幼儿建立绘画的信心。此外,由于教师的评价具有片面性,所以,教师在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活动中,需要调动各方参与到评价活动中,将幼儿自我评价、幼儿互相评价、家长评价以及社会评价相结合,促进评价多元化,使得幼儿绘画作品评价活动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国静玉,戴红琴。收获快乐——兼谈幼儿美术作品的解读与评价[J].考试周刊,,(8)。

[2]赵小丽。浅谈幼儿园美术作品的评价——对幼儿绘画的评价[J].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2013,(3)。

拓宽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作思路 篇6

一、欣赏作品,激发自我

面对孩子们创作贫乏的弱点,给孩子们欣赏同一年龄的优秀作品,让他们通过观摩、体验,说出内心的感受,引导孩子们欣赏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表现方法。在组织孩子们进行作品欣赏时,第一要注意选材的恰当,我们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选择孩子们看得懂的、熟悉的、地域鲜明的、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如我们选择了《甜甜的午觉》为题材,孩子们立刻被熟悉的画面吸引住了,他们对睡觉的姿势、小床的摆放十分敏感,因此理解就非常深刻。欣赏之后,马上对类似的在园生活产生了观察探究的兴趣,萌发了创作欲望。第二要注意方法的得当,我们经常采用最直接的作品对比欣赏法,突出优秀作品线条的大胆粗放、造型的奇特有趣、色彩的张扬等特点,充分领悟作品的创作技巧和小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重视生活,积累素材

小学美术创作课的课型设计 篇7

于雅云

小学美术创造课包括绘画创作课、图案创作课和立体造型创作课等多种课业。创作课是实施美育,开发智 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学有必要加强创作课的设计与 研究,重视形象思维的开拓和智能的开发,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创作课不仅是“命题创作”,“记忆画创作 ”和“想象画创作”,还有很多种创作课型,提出来敬请专家指教。

一、联想创作课

联想创作课是借助图象或实物,引发学生的联想,并经过加添、改编、创造出一种类似而不相同的形象和 情节。

借助图象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不让学生死板地临摹范图,要 求学生借助范图,进行联想创造。例如,面对一辆汽车的临摹图,提出两种作业要求:第一种临摹加添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图,再根据自己的联 想加添出汽车上的装饰、乘客及汽车周围的公路、行人和环境;第二种,临摹联想创作课。让学生先临摹汽车,再根据自己的联想创造一种或几种新型的汽车图形。这种课又叫临摹联想创作课。

借助实物的联想创作课——这种课要求学生面对写生对象进行联想创作。例如,进行校园写生联想创作课 :第一种,设计成写生加添创作课。要求学生先如实写生校园建筑,再通过联想添画上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飞翔着和平鸽,教室前盛开着鲜花,操场上竖立

着五星红旗和师生们做着各种课间活动。总之,可以通过联想 把校园画的更美好;第二种,校园联想创作课,要求学生面对校园,通过联想,画一座新的校园,或理想的校 园、未来的校园。

联想创作课的设计,目的是增加临摹课与写生课的趣味性和创作因素,既训练了学生的临摹与写生能力,又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作能力。

二、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是以某种图形或实物为发散点,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扩散出与图形或实物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新形象。

图形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图形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描绘出与这种图形有关的近似而不相同 的很多新形象。例如,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或贴上一张圆形纸片,然后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物象是 圆形,画在作业纸上。比一比,看谁画的圆形物体多。这种课称为圆形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实物的发散思维创作课——以某种实物为发散点,引发学生的联想并创作出与实物近似而不相同的很多种 新形象。例如,教师以手套为发散点,引发学生通过手套的联想并创作出与手套形象近似而不相同的仙人掌、茶壶、果树、侧面人像、小兔、手枪、五指山等很多种新形象。这节课称为手套的发散思维创作课。

发散思维创作课的价值在于,它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视点观察同一个固定区域,用同一种想象思维发散出很 多种不同的新形象,从而

活跃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三、记忆创作课

记忆创作课是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象或经历过的事情,凭借记忆默画出来。具体课型包括:

范图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在临摹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范图,然后抛开范图进行默画。第一 次默画不成,可重复进行。

实物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在写生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默记实物的形象特征。然后抛开实物进行 默写。进行以上两种课型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图象和实物要难易适度,默记的时间和次数适 当。

情节记忆创作课——要求学生先观察默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变化、场面道具及印象最深的情节,然 后凭借记忆创作成一幅画。如看一场电影,一个文艺节目,一种游戏,一个生活片断等,然后凭借记忆进行创 作。

参与创作课——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某种活动,活动结束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种活动。例如,亲自参加了 一种游戏,或一种文体活动,或某种劳动,然后凭借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绘画创作。

回忆创作课——就是把时隔较长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形象或情节,凭借回忆创作成一幅画。例如,在 教室里让学生回忆再现某座建筑,或某种活动情节,或动物园中某种动物的形象。夏天,回忆再现冬天的景色 和生活情节。

记忆创作课有利于促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记忆形象,逐渐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提高观察能力、形象记 忆能力和创作能力。

四、想象创作课

想象创作课是通过形象的或抽象的、实在的或虚妙的等多种表象,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从而创作出一 种新的形象和情节。

美术作品启发想象创作课——用儿童的或成人的优秀想象作品,启发儿童展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出新的作 品。例如,用儿童的想象作品《百果树》启发学生创作出《百花树》、《糖果树》等新形象。用成人的想象作 品《孙悟空》、《猪八戒》、《米老鼠》、《唐老鸭》等形象,启发儿童创作出新的人物或动物造型。逐步使 学生学会运用夸张、变形、浓缩、粘合、印象、感觉等多种手段和方法创作出新形象。

文艺作品启发想象创作课——用富有想象性的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学作品,启发学生的想象创作。如戏剧中 的奇特形象与梦幻,科幻电影中的夸张与反常,音乐形象的塑造,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与寓言故事,“白发三千 丈”的夸张诗句等来启发学生创作出新的想象形象和情节。

自由想象创作课——启发学生打破现实生活的种种限制,去自由的想象,随意的表现,任意的组合,创作 出独特、离奇的新形象。可以创作成人到外星球生活,飞行走路,遥控干活。植物、动物可以像人一样会说话、有生活、有情感。要教育学生明白,在想象中一切界限都消失了,一切都有可能性,现实生活的经验、逻辑 思维的规律、时空的限制、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等等,一切都不存在了。幻

觉、梦境、神话、传奇、现实、理 想在这里都融为一体,使想象获得了无限的自由性和广阔的驰骋天地。

梦幻创作课——让学生把记在脑海里的梦,或甜蜜的梦,或痛苦的梦,或真或假,都可以把梦中的形象或 故事情节画成创作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的愿望,崇高的理想或虚妙的幻想,无论是否能实现,都可画成画 展示出来。

猜想创作课——教师设计一些问答题,谜语或画谜,要求学生不用口答,不用笔答,而是用绘画的形式解 答。这种课型更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创作兴趣。例如,外星人是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清,谁也不用说,画在纸 上给教师看。这样每个学生都创造一种外星人的形象。

想象创作课的设计,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意,独辟蹊径的新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 能力。

五、学科辐射创作课

学科辐射创作课是将美术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设计创作课。

结合语文教学的创作课——要求学生在认识、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用绘画造型的形式再现语言文字所 表达的意思。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记叙文都是进行美术创作的好体材。我听过一节结合古诗《宿 新市徐公店》的创作课。教师见同学们把篱笆墙画得整整齐齐、密密麻麻,知道同学们对“篱笆疏疏一径深” 诗句的意思还不理解,于是让学生停下画笔解释诗词。当学生理解了这句诗 的意思是“在一条小路的深处有稀 稀拉拉的篱笆”,知道画错了,立刻修改画面。这样的课既考验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程度,加深了认识、理解和记忆,又训练了绘画造型能力。

结合音乐教学的创作课——歌词精练优美,适合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听“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 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是一幅多么美的色彩画呀!音乐课用曲谱再现歌词的 美,创作课用绘画重塑歌词的美,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画音乐也是一种好课型。音乐与美术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激发创作灵感。

结合思品教学的创作课——思品教学的八项内容,都是绘画创作的好课题。例如,集体教育方面的:热爱 集体、遵守纪律、团结友爱、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等都是很好的创作题材。思品课是通过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 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创作课是让学生用绘画形式再现具体事例,创作课与思品课有机结合,既能提高学生 的人品,又能提高画品。

创作课与其它学科有机结合,不但开辟了丰富多彩的创作内容,还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其 它各学科的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综上所述,我们以绘画为例谈了五类十几种创作课型,同样也适合图案课、工艺课和欣赏课的创作课型设 计。此文论述虽然不尽完美,但是它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了多种创作课型的设计思路。实践证明,按照丰富多 彩的创作课型教学,必然会出现:兴趣浓厚,思维

活跃,杰作涌现,人才辈出的教学效果。

设计素描课教学探索

于雅云

随着时代的前进,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高等院校素描课教学也在改革浪潮中不断发展。分别以传统素描、结构素描及以培养创新意识为主的三种教学模式并驾齐驱,各有所长。如何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具有创新思维习惯的设计人才,已经成为诸多院校研究的主要目标,经过多年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现谈谈以下几点心得: 发挥传统素描优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人们在教学和实践中,通过学习前苏联先进经验,在借鉴其先进模式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培养学生造型能力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传统素描之所以长期以来成为人们依赖的重点,正是因为其在造型训练方面的突出优势。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传统素描注重艺术造型规律的掌握和艺术语言表现力的思考和训练,学习及研究素描造型语言的基本规律和相互关系是其学习的核心内容。设计素描注重造型能力训练和新思维及想象力的充分表达,与传统素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设计素描课程中安排适当课时的传统素描教学有利于发挥其自身优势,易于奠定学生良好的造型基础。素描手稿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意图的主要途径,因其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受国内外设计师的青睐,设计素描训练的目的也在于此。基础训练不可一蹴而就,但长时间的基础训练会使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局限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思维的敏锐性

和创造性受到抑制。因此在造型训练课程中适当的穿插命题性的计时创意表达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作用是能用最迅捷的方法扑捉瞬间的灵感,可以在锻炼学生的思维反应能力的同时,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思维观念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针对性的专题训练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思维观念的转变和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密不可分。填鸭式教学往往会造成这方面的缺失或不足。学生由高考进入大学课堂,重新接受新的专业训练,课程设置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相应提高,更多的是实际应用的转变,因此学生要适应大学教育模式,跟上课程进度,顺利完成课内外的作业,如果思维观念跟不上节奏很难实现以上目标。譬如空间转变的问题,从三维到二维的空间转变本身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我们可以将现实中三维空间的物象在二维空间中呈现出来,或将二维空间中的三维物象转变成二维平面图形,面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怎么解决这一问题,自然少不了教师专业性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必要的训练。

要彻底转变学生对素描的认识需从转变思维观念开始,对优秀作品进行赏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讲解分析经典作品和往届优秀的学生作品,使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创作的构思、材料、技法等诸多内容,还可将将一些经典作品所展现出的风格特点进行纵向比较,强调作品在思维观念转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个性特质和独特魅力。实践证明对经典作品的分析对于引导学生转变思维观念具有引导和启发意义,容易引起学生的模仿和创新兴趣,是转变观念,形成新

型思维模式的强生剂。当然,要完全使学生的思维从单一的模式中跳出来,养成多元化和开放性思维习惯还需要进行系统的专题训练。把培养创新观念融入每一堂课,使创新思维教育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一切以转变观念,培养创新新思维为主线展开进行。众所周知,现代本科毕业生步入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眼高手低”。设计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满足客户需求,制作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是设计者的生存之道,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育者改变对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要求,培养同时具备“会观察”、“善分析”、“勤思考”、“强动手”等综合能力强的优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强化“眼”、“脑”、“心”、“手”的协调运用,把综合能力训练作为每堂课的必然过程并使之成为习惯,眼高手低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解决。以创新性思维为前提进行专题训练,在简单有趣的命题中实现教学目标

如在四开纸上,根据命题《我和苹果》画三幅创意素描插图,时间为十分钟。这种真实性的命题是测试学生素描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式,与现实需求紧密联系,有效地将创新思维训练与实际需要相结合。专题训练使老师的职能从灌输转向引导,教学的重点由技法指导转移到思维引导。辅导内容主要根据学生在专题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很大的不固定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一个个专题中不断得到训练,为此他们需要在课下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但要善于从传统中学习,在传统艺术中挖掘潜存其中的创新意识和表现方法等丰富资源。而且还要以自然为师,通过不断的学习,丰富自己的视觉语言,不断 的转变视角,多角度观察,用心思考其中的变化,体会微观和宏观之间的巧妙关系,完善自己对整体的把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在目的性较强的命题训练中会逐步得到提高和改善。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课堂小结,让学生深刻了解到在对未知的紧迫感中强化自己的创新能力,深刻认识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而不是只停留在技术、知识或美学的层面。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做好专题训练,教师要及时严格做好作业点评,及时对学生作业进行品评提出指导性意见,将那些企图通过抄袭或草草了事的学生杜绝于萌芽之中,使学生在不断成长中完成蜕变。

采用命题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赏析经典作品进而掌握其魅力源泉,全面理解艺术与设计的渊源,模仿优秀设计作品中的某些创意手法进行尝试性创作。虽然模仿性创作在教学初期是十分有必要的,但随着教学的深入,大量的模仿会影响学生个性的展现,减弱创新能力,因此还需要更深一层的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改善这种状况。发挥小组教学优势,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其创作潜能

小组教学突出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激发创新潜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创意潜能,拓展其思维领域需要在教学中借助小组教学的力量,以三个或四个学生为单位,将搜集素材、制作草图、设计方案、规划进程、具体实施等任务进行合理分配,每个人不但要承担相应的任务还要保证质量和进度。因为小组教学是以小组作业质量的高低来拟定作业成绩,为提高大家的成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

能把工作做的最好。为了使自己的作品在诸多小组中脱颖而出,与其他小组拉开距离,每位成员都会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争取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供全班分享,有时一套方案会改来改去直到最终被大家认可。

遇到困难时大家会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使大家在团队的进步中不断成长,壮大。这与他们走上社会进入公司所做事情的步调相一致,既节省了时间,整合了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结语

设计素描教学的成功与否首先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已无法与新时代青年的特点相匹配,其结果只能是老师卖力的讲而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降低,积极性不断下降。进步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实现的,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必须注重探索和尝试,在艺术领域里最能体现艺术家探索成果的主要工作就是创作。艺术家为了推出有别于他人的优秀作品总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实现。在新的材料、新的技法中找到激情和灵感。设计作品是设计师将设计元素和材料合理安排的必然结果,要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就必须进行大量的尝试,而这个过程是创作的必然历程。尝试中不断出现的无法预知的新情况会带给创作者许多新鲜的视觉享受和心理体验,这便是创作的乐趣所在。在设计素描课程的各个阶段,注重创新性体验有利于学生找到创作灵感,达到创新性思维训练的目 的。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篇8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创造能力

【分类号】G623.75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美术教学方面,社会各界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在小学阶段不断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审美境界得到提高,还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作能力,使小学生的美育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在课堂美术教学中,对于相应的美术技能,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灵活运用,使学生的美术思想充分展现出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美术创作的教学方法

1、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

在美术教学中,对于创作过程,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其个体间的差异和内心感受尽可能的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对于小学生的相关美术创作精神要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引导,比如敢想、敢画等精神。尤其在学生创作时期,不能约束学生的作品,致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使小学生表现出不敢画或不愿意画,应该注重课堂的氛围的营造,使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绘画环境。对于学生的不同表现,教师不急于批评和指责,不要以绘画的好坏作为评判标准,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注重绘画兴趣的培养,通过适当的鼓励,使学生的表现形式更具有多样化特点。在美术创作方面,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具体表现为:(1)小学生创作时,教师不能给予任何形式的约束,可以运用的自己的印象成分,尽量表现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2)在绘画过程中,小学生的绘画精神必须具有果断性,对于颜色和线条能够大胆的使用;(3)在绘画时,可以合理使用夸张和对比,不要受现有素材的约束,绘画发挥尽量具有随意性,在无意中尽显奇特之美。

2、教学与创新的有效结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这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矛盾的,创作来源于丰富的知识,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于绘画相关的知识,使小学生充分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具体的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给予支持,创新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师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的基础上,充分与创新结合,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多样化的美术创作

在小学阶段,在美术教学方面,只有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好了,学生才有能力积累大量的素材,为自己的美术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小学生的相关美术能力进行培养,比如手眼协调能力、表现能力等,使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绘画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使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培养,充分施展学生的绘画特色,更好的展现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1、获取素材

对于小学生而言,记忆能力比较强,在平时绘画中,基本是基于印象来创作的,在此阶段,对于学生的绘画兴趣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际生活中,多多鼓励学生绘画,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才能汲取丰富的素材:(1)在写生实践中积累绘画素材:当面对新的事物时,对其特点,教师应该不断提醒学生积极发现与辨别,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画笔随时记录下来。在观察过程中,对于事物的细节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在创作时,学生应该充分展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基本形状、主要结构等,教师应该不断提醒学生观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和比较,在绘画中,将自己的感受展现出来;(2)图片写生中素材的积累。在小学生的创作过程中,绘画的基础就是图片写生,在教师提供的大量图片中,使学生的视觉素材得以丰富,在绘画中,使学生的创作手法得以多元化的展现,让学生对于各种绘画工具得以充分的、灵活的使用,比如水粉、蜡笔、水彩笔等,使小学生的绘画兴趣得以激发,美术创作能力得以提升;(3)記忆创作中素材的积累:比如情节记忆、实物记忆、范图记忆等,通过学生的记忆创作不断积累素材,使学生对素材的记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深和够巩固。

2、小学生创作欲望的激发

在美术创作中,想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教师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想象能力,在绘画创作中,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应该给予肯定,通过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绘画思路回归正轨。在联想的基础上,学生的想象力也能得以开发,联想作用的发挥,主要是对实物的想象,通过对实物的减少或增加,进而创造出其他实物。接着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让学生欣赏和体会,使学生的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得到启发,在此基础上,绘画出自己的美术作品,,同时不可以忽略自己自由想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3、丰富化的表现力

(1)多样化的创作手法。比如颜料、彩纸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充分利用现有的绘画材料,创作剪贴画等,总之,在自由创作中,将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充分展现出来;(2)对各种杂物材料的综合运用。在美术创作中,很多创作材料都来源于生活中的“垃圾”,比如包装盒、易拉罐、纸杯等,还有一些具有特色性素材,比如吸管、牙签、扣子、豆类和米等,这些创作材料都主要靠学生平时的收集,为美术创作做好的充足的准备。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挖掘其利用价值,在生活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发现能力与观察能力,充分展现学生的优良品质,比如热爱生活、珍惜生活和大自然,在美术创作中,使小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得到充分的展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小学生而言,在美术创作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实物写生、图片写生,由浅入深,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大量的、丰富的素材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进而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凤.注重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4(6).

美术创作方法 篇9

[日期:2011-10-18 来源:市委宣传部 点击:228 评论:0]

2011年10月17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楚雄创作基地在楚雄龙江公园江心楼市文化馆正式挂牌。

来楚雄进行实地采风创作的中国美术学院金阳平教授师生一行;中共楚雄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长姜扬;中共楚雄州委常委、楚雄市委书记、市长、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袁鹏;州招商局局长朱梅品;州文联主席张林敏;州文体局副局长张殿洪;州书画院院长、州书法协会主席李剑明;州美术协会主席周智;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远等领导和来宾以及州市部分美术家、书法家参加了挂牌仪式。

挂牌仪式上,中国美术学院金阳平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楚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及楚雄繁荣发展的文化事业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对楚雄各级党委政府对艺术创作的关心支持支达了衷心的谢意。表示将拓展创作灵感,以艺术的形式宣传好楚雄、引介好楚雄。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周志远在致辞中对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将楚雄作为创作基地表示感谢,并指出,楚雄市将借助此类艺术载体和平台,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化创作事业,加大对楚雄的宣传推介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楚雄、了解楚雄、热爱楚雄。

浅谈美术课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篇10

一、找创作源泉

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被纯技能、技巧的追求的所垄断,并将此放在教学目标之首位,用它作为衡量美术学科成与否的标尺,在这样一种教学动机的指导下,学生就会跟在教师后面去模仿。他们能观察到什么?能感受到什么?这答案可能学生很难找到。我认为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是孩子对生活经验的积累。没有对生活的密切接触、认识、体验,就如同盲人摸象,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形象,又何谈有新的创造呢?

我在教学《迷人的游乐场》一课时,发现有很多学生无从下手,还有学生直接说“ 我不画了,我不会画!”我感到很奇怪,开始他们一个个兴趣盎然,举着手,争先恐后地告诉我游乐场里有那些东西。后来我看了学生作业,发现学生对游乐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因为像我们这小城市没有游乐场,学生也没有去过游乐场,只是在电视里看过。这时,我才突然领悟:创作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接触与观察,学生怎么画得出游乐场了,游乐场器械的部件、构造都不明确,难道我还能要求学生凭空来设计、想象吗?那不是闭门造车吗?

生活处处有美,艺术就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而孩子们还不是艺术家,就像一头刚刚学习捕食的小狮子,还必须在母狮的循循善诱下学习捕获,掌握时机。我在上《人类的朋友》一课时,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小动物,仔细观察动物站、走、睡等姿态。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潜在的能力需要教师的引导、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并从中捕捉到美 ,产生对美的表现欲望,以达到创造美的目标。

二、抓创作兴趣

喜欢涂涂画画是学生的天性。但这种兴趣是短暂的,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

(1)猜谜激趣。《古诗配画》一课,我首先就以猜谜形式揭示课题,引入新课。“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不是我们第二册时学过的《画》那首谜语诗么?”一时,小手像雨后春笋一齐竖了起来。接着,我把课前画好的范画一出示,诗与画一搭配,学生思维就更加形象化了,只用几分钟时间就帮助学生想象到了“古诗配画”的题意。

(2)故事激趣。《字谜画》一课,我先给学生讲一个《唐伯虎卖画》的故事:“……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来,上面画着一只黑狗。他对围观的入说,这是一幅字谜画,谁猜对了,我就把这幅画送给他,可是很久都没有人猜中。突然,人群中走出一个少年学生,他说:‘我猜中了!’说完就一声不响地把画取走了,唐伯虎望着少年学生的背影哈哈一笑,说:‘多聪明的小家伙!’”故事讲完了,有不少小朋友也猜出来是个“默”字,大家很自然地沿看“故事”导向的思路想象开了。

(3)儿歌激趣。《我喜爱的动物》一课,教师课前编好一首儿歌:“妈妈带我上公园,各种动物真好看:大灰象喷水玩,小猴子荡秋千,熊猫戴上黑眼镜,孔雀展开大花扇……”听着听看,小朋友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那些动物。这样,小朋友们自觉地随着记忆进入了想象世界。

(4)音乐激趣。在上《小鸟齐飞》一课时,上课时轻轻播放《快乐的节日》,教师随着音乐唱起来:“小鸟在前面带蹈,春风吹向我们,我们像春天一样,来到花园里,来到草地上……”小朋友们也跟着唱了起来。唱着唱着,小鸟齐飞的画面自然地呈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学习小鸟画法的兴趣。

三、鼓创作信心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全部知识进化的源泉。一幅小小的作品,就是一个小小世界的探索。其想象之奇特,构思之大胆,手法之自由,尽情宣泄之色彩不受约束,这正是儿童作品最动人、最精彩的价值。

美术课上,我经常发现,学生的创作各有其独具魅力的地方,尽管有些创作上比较欠缺,但是,当你换一种角度去欣赏的时候,会发现,它也是很完美的。我看到这样一个学生,他的写生作品总是和实物相差甚远,有时还遭到同学的嘲笑。他害怕上美术课,害怕自己的画被人看见。其实,哪个孩子不想表现自己、展示自己,享受成功,這是孩子的天性。于是,我给他看了一张“凡高的自画像”。于是,那个孩子自信的举起了自己的“印象派”,这至少是个好的开端。

我们在指导儿童创作的过程中,尽量让儿童作为画画的主体,让他们去发现其中的乐趣,画他们最想画的事物,老师只是事先做一些启发式的引导,让儿童自己想象,然后老师再作一些修正式的补充,这样能让他有一种成就感,树立自己的信心,孩子就不再畏难;有了自信,孩子就敢画了,有了自信,孩子就可以描绘自己的生活;有了自信,想象的翅膀就可以自由飞翔,创作出精彩的一幕。

上一篇:液压支架安装下一篇:房地产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