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控制餐后高血糖

2024-06-08

重视控制餐后高血糖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患者年龄:45~62岁, 体重指数 (BMI) 20~30 kg/m2, 病史2~8年, 口服降血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 FBG (12.2±3.1) mmol/L, PBG (18.7±4.9) mmol/L除外高血压、肥胖及血脂异常和明显肝肾功能受损;排除胰腺炎病情严重且胰腺已切除的。血肌酐高于177 umol/L;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不能配合或难于顺利完成本实验的;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PH配合二甲双胍治疗组26例;B组Glargine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28例。

1.2 方法

A组每晚22点皮下注射NPH起始剂量为0.2u/ (kg·d) ,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二甲双胍;B组每晚22点皮下注射Glargine起始剂量为0.2 u/ (kg·d) 配合口服二甲双胍, 起始剂量0.25 g/d, 餐前口服, 每隔3 d调整流量0.5~1.0 g/d, 最大每餐前剂量为0.5 g/d, 每日最大剂量为3.0 g/d。胰岛素的剂量根据血糖测定值每3~5 d调整一次, 目标血糖6.0 mmol/L≤FPG≤7.5 mmol/L, 7.1 mmol/L≤H2PG≤10.0 mmol/L, 每日采用血糖检测仪进行8个点血糖监测;三餐前, 三餐后2 h血糖, 睡前 (24:00) , 夜3点, 低血糖的发生次数, 达标时间BMI。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两组治疗前指标见表1,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血糖、血脂等指标均相近,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两组治疗后FPG 2HPG及HBA1C水平下降较明显, 与治疗前相比有时显差异 (P<0.05和P<0.01) 。3个月后FPG, 2HPG和HBA1C水平先后达标, 且相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 , 治疗后B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0.05) 见表2。

注:△与A组比较P<0.05 (1) P<0.01

3 讨论

低血糖尿对糖尿病患者危害更大, 甘精胰岛素作为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 它是人胰岛素A链21位天冬酰胺由甘氨酸代替, B链31, 32位加两个精氨酸再加入少量锌, 其性质更加稳定, 注射到皮下 (PH为7.4) 后形成胰岛素微沉淀, 这些微沉淀在较长的时间里持续、稳定地释放胰岛素单体, 注射以后的作用呈一平稳、24 h无峰值的曲线, 能更有效平稳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2,3]能模拟人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可提供类似胰岛素泵的基础胰岛素作用, 注射时间灵活, 血糖控制更稳定, 低血糖发生率低, 补充基础胰岛素 (甘精胰岛素) 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关键。NPH作用时间短, 睡前皮下注射4~6 h, 也就是在凌晨3点左右, 达到作用高峰, 至次日凌晨作用已明显减弱, 为使空腹血糖达标, 常常需要增加NPH的量, 结果增加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机会, 而糖尿病患者, 多合并糖尿病多种并发症如植物神经病变, 肾病, 脑血管意外, 缺乏对低血糖的自我保护的反应, 加之多并发冠心病, 低血糖会造成严重后果, 二甲双胍是T2DM治疗全程的核心, ADA/EASD共识指出, 二甲双胍是T2PM治疗的第一步至最终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始终贯穿整个过程, 二甲双胍减少肝糖输出的作用不容忽视, UKPDS已证实, 唯有二甲双胍能在改善HBA1C同时控制体质量, 无论是基础胰岛素还是胰岛素强化治疗联合作用, 皆可使胰岛素剂量减少15%~30%, 高血糖下降达30%, 二甲双胍和胰岛素联合治疗可以缩短血糖达标时间, UKPDS发现:二甲双胍显著降低大血管并发症, 可能与共适度的胰岛素增敏效应有关, 可使甘油三酯水平、总胆固醇、LDH-C水平明显下降, 内脏脂肪含量减少, 可改善纤溶系统。本研究中显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服及餐后2 h血糖, 严重低血糖发生率低, 体重无明显增加, 治疗方法简单、安全, 依从性好, 是2型糖尿病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案。

摘要: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联用控制餐后及空腹高血糖的疗效。方法 将5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NPH配合二甲双胍) 26例, B组 (Giarrgine联合二甲双胍) 28例, 按照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目标血糖值6.0mmol/L≤空腹血糖 (FPG) ≤7.5mmol/L, 7.1mmol/L≤餐后2h血糖 (H2PG) ≤10.0mmol/L。治疗时间三个月, 结果 两组FPGH2PG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 ;B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 (P<0.05) 。结论 Glargine联合二甲双胍能更好的控制空腹及餐后高血糖, 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低血糖发生率低, 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

关键词:甘精胰岛素 (GLargine) ,二甲双胍,糖尿病 (T2DM)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参考文献

[1]Riddle me, Rosenstock J, Gerich, et al.The Terat-to-talget trial ran-domized additon of glargine or human NPH insulin to oral therapyof type2aliabetic patients.Piahetes care, 2003, 26:3080-3086.

[2]Mckeage K, Goa kl, Znsulin Glargine.A review of in’s the ta-pen-tic use as a long-acting agent for the managem ent of type1and2oliabetes mellitns.Prugs, 2001, 61 (11) :1599-1624.

重视控制餐后高血糖 篇2

李大妈62岁,患2型糖尿病12年。半年前眼底出血后加用胰岛素治疗,现在每日三餐前服美吡达5毫克,睡前注诺和灵N20单位。但是血糖总是控制不好,李大妈非常苦恼,甚至对生活失去兴趣。一日7次血糖检测结果(mmol/L):早餐前7.8,餐后2小时12.5,午餐前9.3,餐后2小时13.7,晚餐前10.6,餐后2小时14.3。糖化血红蛋白7.8%。医生对李大妈的药物进行了调整,停用美吡达及诺和灵N,改用诺和锐30特充,早、晚餐前各16单位,一个月后调为早上20单位,晚上18单位。血糖控制满意,空腹5.0,三餐后2小时:7.8、8.3、8.0。李大妈的脸上露出笑容,活跃在公园的舞蹈队里。

专家解读

把血糖控制好是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全面控制血糖,要求空腹、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都要达标。正常人进餐后血糖也会升高,升高的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在2-3小时内回落到空腹水平。糖尿病患者不仅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且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不能与餐后血糖高峰同步,使餐后高血糖不容易控制。每天人体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餐后状态,餐后血糖增高对并发症影响更大,也是许多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不能达标的重要原因之一。

该患者用美吡达控制三餐后血糖,中效胰岛素诺和灵N补充夜间胰岛素,控制清晨血糖,结果三餐后血糖明显增高,三餐前血糖也高。说明不仅餐后胰岛素不够,白天基础胰岛素也不足。改用诺和锐30后,同时补充了餐时胰岛素和基础胰岛素,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

胰岛素治疗常选用人胰岛素,医生给该患者用的是诺和锐30,这是一种全新的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它是由30%的门冬胰岛素(速效)和70%的精蛋白结合的结晶门冬胰岛素(中效)组成。速效的门冬胰岛素注入皮下后,能在10-20分钟迅速起效,模拟生理状态的胰岛素分泌,与餐后血糖升高几乎同步,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70%的精蛋白门冬胰岛素可提供基础状态下的胰岛素需求,控制了空腹血糖。研究结果表明:诺和锐30与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比较,起效时间增快50%,峰值增高50%,具有更快更强的降糖作用。Boehm观察近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用诺和锐30比诺和灵30R降低餐后血糖更有效,达到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治疗2年后均未发生重度低血糖事件。REACH研究中,用动态血糖监测仪观察到,诺和锐30夜间低血糖发生频率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由于胰岛素类似物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优于人胰岛素,2005年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指南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应用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作为新一代预混胰岛素类似物,与传统的预混人胰岛素相比,在餐后血糖控制和防止低血糖发生方面都有很大飞跃,值得尝试

诺和锐30起效迅速,只需要在进餐时立即皮下注射,不必像传统人胰岛素那样,在餐前30分钟注射。必要时餐后立即注射仍可控制血糖,这使患者用药和进餐更加灵活方便,不仅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简单方便的注射方法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新型双相人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30,能有效全面降低血糖且更少低血糖发生,将帮助更多的糖尿病患者达到持久、稳定控制血糖的目标,预防和延缓并发症。

上一篇:本科教学评估后反思下一篇:危化品道路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