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十篇

2024-07-2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1

民间的风俗习惯,文化特色等统称为民俗。民俗分化旅游是以民间传承文化为载体,并通过发掘或复原再生或艺术加工的手段,使游客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旅游方式。

二、东乡族自治县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东乡族作为祖国五十六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广泛分布在甘、新、宁、青等省区,是以地理方位而命名的一个民族。东乡族自称“撒尔塔”或“三塔”,信仰伊斯兰教,有民族语言,无民族文字,追溯其族源。东乡地区四面环水,相对封闭的自然条件,使没有文字的古老东乡母语得以保存。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清真寺和拱北随处可见。民族习俗传承严密,服饰、饮食、宗教活动等方面都体现出较为浓厚的文化积淀。东乡族具有丰富的饮食文化,特别是婚宴过节和待客时必备各色面食,并以全羊宴、鸡尾宴款待,以示对客人的重视和尊敬,表现出特有的民族饮食特征。东乡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对旅游者有着巨大的诱惑力。因此,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三、东乡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琳琅满目的民俗旅游让人们眼花缭乱,因此在这一类型的旅游项目发展历程中,必然要对它的内容进行甄选,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要挑出东乡族,这一甘肃特有的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文化旅游不同的、独一无二的部分来构造对于来自海内外游客的旅游吸引力。

1、物态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东乡族建筑艺术

勤劳善良的东乡族人民世代居住在偏僻,不集中的临夏边缘地带,他们需要与十分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斗争并适应它以求生存。经历过这样的抗争历史,才形成了这一少数民族绝无仅有的居住特点和建筑特色。清真寺和拱北(为伊斯兰教先哲墓地)风格迥异,既展示了中国古典建筑的特点,又富有阿拉伯风格,东乡族建筑中,广泛应用木雕和砖雕工艺,民族气息浓郁。

2)东乡族饮食文化

东乡族的面食制作方式据说是源于中亚,历史悠久。尤以拉什哈(旗花)、格打子、空苦如、罗波弱、仲卜拉等富于特色。其中“东乡手抓羊肉”是东乡族饮食文化中最有声誉的地方品牌,早在南北朝前后就为贡品,称“枹地赤髓羯羊肉”。东乡族特色饮食“地锅锅”,“吃平伙”,“吃鸡风俗—吃鸡尖”独具地方风味。

3)民间传统工艺

东乡手工业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东乡民间就有制陶业和铸铜业,在自治县沿黄河、洮河、大夏河第二台地上分布着众多的制陶窑。元代,成吉思汗西征时带来了大量的“回回色目人”工匠,民间手工业更是如火如荼,这在东乡地名中已有充分反映。东乡民间手工业产品门类繁多,品种丰富,主要有擀棉毡、织褐子、皮毛、石雕、手工毯、刺绣等。

2、动态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东乡族舞蹈

东乡族民间舞蹈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既有在其他地方普遍流传的舞蹈,也有本地区独有的舞蹈。如流传于今的宴席曲、汤瓶舞、哈礼舞等。

2)婚俗礼仪

东乡族婚俗历史悠长,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东乡族婚礼大体可分为相亲、送订茶、送大礼“送墨海勒”。如果在旅游过程中安排旅客体验东乡族的婚礼,整体感受这个喜庆的流程,一定会让游客记忆犹新,身临其境,这一活动将显著提升东乡族民俗旅游的价值,充实文化旅游项目,有效增加游人的驻足娱乐时长,还可以让游客们回到其居住地进行口口相传的广告,真正做到了一举多得。

3)体育娱乐

在东乡族的各种民俗传承中,体育娱乐习俗的产生与人们的社会物质生产水平及生活内容、生活方式以及自然条件相适应,并有一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游戏类如下方、划暗码、打响炮等,体现了该民族粗犷豪放的民族气概。

3、语态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东乡族民间文学

东乡族的民间文学包括传说故事、歌谣、叙事长诗、歇后语、谚语等。

2)东乡花儿

东乡“花儿”属于河州“花儿”的体系,在编创构思时,注重运用兴、比、赋的手法。东乡“花儿”除了具备河州“花儿”所共有的一些艺术持征外,在“花儿”的格律、押韵、调式、节奏等方面形成本民族独有的特色。东乡“花儿”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曲令有“尕马儿令”、“大眼睛令”、“脚户令”等等。

4、心态类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1)宗教信仰

东乡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东乡地区的伊斯兰教是自13世纪成吉思汗西征后,随着中亚一带信奉伊斯兰教的工匠、商人、平民、传教士被强行迁徙或自愿迁徙到东乡地区而带来的。经过元、明、清约70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教派和张门、高山、北庄、胡门门宦和伊赫瓦尼教派。

2)民间艺术

东乡族人民创造的民间艺术,主要包括宴席曲、小调、四弦、咪咪、什鸦等。这些形式多样的民间艺术,以它特有的艺术风格,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东乡各族人民从古至今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生活情况以及他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心理状态。

四、总结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2

满意手工制香厂建立于亚洲最美草原之一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 该手工制香厂位于天然药物生长最丰富的河曲草原, 因对加工无污染的高原特产品药物有优良环境。工作人员11名 (2名贫困户) 。本藏香经营员智巴尖措从小跟民间骨干人才学习藏医基本理论体系, 1998至2013年先后在西藏等全国各地出售藏医药材等高原特产品, 经过多年的工作教训后, 对高原植物药品的鉴别及利用有丰的富验。智巴尖措同志为了厂家多种产品质量的保证, 从2013年5月1日起, 项目总投资两百万元, 生产方面专门吸收有三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西藏尼木地区传统制造技术。相传是从藏文创造人吞米桑布扎开始的。因而亲自特请西藏尼木当地专家来一定时间内进行指导和加工。主要配方由根据传统藏医标准理论, 再以用檀香、沉香、柏香、草果、菊料、甘香松等天然药物构成。制造方面利用秘而不宣的古老技术, 引进当代先进医疗设备进行细化。该藏香是供养三宝的吉祥之物。它用于佛殿、经堂、佛堂等, 能够消除一切邪魔外道, 心清安康。因此每天上午燃烧公共场所, 预防多种疾病等特殊疗效。

产品远销内蒙古、北京、河南、山西、河北、辽宁、成都、、拉萨、黑龙江、南京、青海等省内外各处寺院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3

[关键词] 张家川;花儿;形成动因

【中图分类号】 D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41-1

一、张家川花儿的形成历史背景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旧称阿阳,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成分十分复杂,先后明确记载的就有西戎、氐、羌、土蕃、鲜卑、蒙古等少数民族迁徙涌入、相互融合;波斯、阿拉伯等中亚的商贾教士,在唐、宋时期,经丝绸之路远迁而来久居不归者,冠以汉姓,娶汉女,成家落户,融入当地;元代是赤马探军的驻地之一。清穆宗同治八年和十二年,又有大批陕西、固原、河洲等一带的军士家眷,迁入张家川境内,最终形成了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张家川花儿到底形成于何时呢?又是怎样发展的呢?“解释一个具体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的一种办法就是研究他的历史”。因此我们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考察张家川历史发展变化情况,以此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

张家川在春秋之际称阿阳,是秦非子牧马的地方。秦最早在此建立都邑,今天在张家川县城西南的瓦泉村任然依稀可辨。汉时,传说在中国历史上出使西域的著名人物——张骞及其子孙后代有一部分居住于此地,虽称为张家川。魏晋南北朝时期,张家川又多次被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相继统治。鲜卑慕容部建立的吐谷浑政权(329-663年),陇西鲜卑乞伏部建立的西秦政权(385-431年),河西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南梁政权(397-414年),这几股力量相继争锋,张家川作为从青海到甘肃南部的一个重要战略要地,上演了一幕幕羌人、汉人、鲜卑人厮杀角逐的壮举。

元时,蒙古贵族入主中原,张家川又成为屯养赤马探军的重要地方,元朝军中以手工制作为业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军士被安置在甘青宁。因此元明时代就有记载:“元明时代有记载:‘回回’已经散居秦州”,《甘宁青史略》载:“回族群居之处,西路之甘,凉州……南路之清水(指张家川),秦州,东路之平凉,固原……皆与汉人错杂而居。”清时基本趋于稳定。

张亚雄先生在《花儿集》中指出花儿的形成是:“内地民族与蒙藏等少数民族融汇过程中,以汉语习‘蒙藏歌’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山歌”。的理论;同时,花儿研究专家柯杨先生也指出花儿的产生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由汉族与甘、青、宁等边疆少数民族共同创造,主体是回族的说法,张家川花儿是在这种民族大融合的背景下产生也有几百年的历史。

二、脚户与张家川花儿的形成

在探究张家川花儿形成过程中,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当花儿在以河州为中心的地区产生发展后,随着战争、商贸、人口迁徙向四周辐射的客观事实。张家川脚户“元明时期,为官方运送粮草,在长宁驿道上设长宁驿站,番须道上设张棉驿站,龙山铺。驿铺为递交官差乃至商团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方便。受其影响,民间运输较为繁忙……龙山镇、恭门、阎家店、马鹿以及潘家屿等地都有民间骆驼场子,骡马客店专供往来驼商、脚户食宿。”

花儿沿着“脚户”商旅活动的轨迹一路发展而来。歌唱花儿的中心地带——河州,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处,是河西地区对藏区及其周边地区贸易的中心地带。从现在花儿的流布情况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河州花儿”对西北三陇一带山歌的影响。在地理位置上张家川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必经之地,是进出关中的捷径,翻阅关山可直接进入关中,向东南可又可以进入四川藏区。我们从过去脚户所行走的三条线路上可看到,有两条是要途径张家川:

1.西南一东北线:藏区——西宁——临夏——兰州——中宁——银川——石嘴山——包头(由蒙区东去京津);2.西北一东南线:河西走廊——武威——永靖——临夏——临洮——陇西——天水(由此翻越关山经张家川南下川陕);3.南一北线:天水——平凉——固原——同心——银川——石嘴山——包头

过去在张家川境内沿途设有几处驿站。如:番须道的张棉驿、龙山铺,狄道上的长宁驿等。阎家乡、马鹿乡在解放前还保存有专门为来往的商团、脚户提供给养,住店歇脚的骆驼场子,骡马客店等。河西、宁夏、河州、陕西一带的驼帮、马帮、零散脚户往来张家川经商或过路,正是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在张家川形成了西北皮毛集散地之一。张家川花儿正是在这样的商贸文化交流条件下,通过“送来”与“拿来”的方式形成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山歌。积极主动的学唱,融入自己独特音乐元素、地域文化。让张家川花儿成为西北花儿流布范围内一个主要链条和成功的典范,体现着存在与研究的价值。

三、外来人口迁入与张家川花儿的发展

张家川花儿在清末有一个大的发展期。原因一是:清朝初期,张家川县回族少,汉族多,有“汉七回三”的说法,因此花儿的传唱范围也比较小,清穆宗同治八年和十二年,反清回民义军被残酷镇压,投降清朝的余部及其家眷3万多人,在左宗棠力主“涣其群,孤其势”“近城泽非所宜,近汉庄非所宜,并聚一处非所宜”“另觅水草不同,川原荒绝无主,多自成片段者,以使安置”的满清民族政策下,将而河州、宁夏、陕西一带战略要地和城镇附近的回族,强行迁出,其中部分被迫安置在张家川境内。

这些官兵眷属和被迫迁徙来的民众大部分是祖籍陕西、固原、临夏、洮洲一带的回回。由于宗教上的认同感以及姻亲关系等,与张家川本土回族融合,使张家川最终形成了以回族为主体。这些来此花儿传唱地的关兵眷属,将花儿带进来,使张家川花儿最终形成有了一定传唱规模,一定影响和丰富独特的艺术形式。

因此,张家川花儿的形成离不开这片土地所经历的历史背景,离不开西北脚户商贸文化的介入。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张家川花儿既有河州花儿的影子,又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英)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M].夏建中,译.北京:华夏出版,2002.

[2]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县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

[3]柯杨.花儿溯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

[4]甘肃史稿[M].甘肃师范大学历史系,1964.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4

关于修订完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

实施意见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我校推行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已初步成型,基本符合有效课堂模式理念。根据普洱市和澜沧县教育局“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实际,为进一步探索“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努力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把教学效果真正落到实处,现对我校“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作如下修订完善意见,请各教研组、科任教师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

一、指导思想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在认真编制《导学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以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为依据,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法为重点,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先学后导,讲练结合,当堂测评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教师专业技能得到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

三、“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环节要求 “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

1.“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以课堂时间分配命名,将课堂40分钟的时间划分为4:3:3的比例来进行,即教师精讲(不含点评、合作学习指导等)时间占约40%,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占约30%,课堂训练与评价时间占约30%。

2.四步三段教学:“四步”即自主学习、课堂导学、合作探究、课堂测评。“三段”即课前、课堂、课后。

(一)课前 1.导学案编制环节

(1)大力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明确导学案编制流程

编制好导学案,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教研组要加大力度推行集体备课制度。每个教研组要在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组内推选出一位学科负责人作为备课组长,带领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群策群力,用集体智慧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导学案。

导学案编制流程为:备课组长提前在放假前一周至二周召集小组成员会议,安排布置导学案编制工作任务。会议要围绕下学期学习内容进行研讨,分析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设计导学过程,确定导学案编制主备人,每人轮流主备一个章节或一单元内容。主备教师编制完成导学案初稿后,利用QQ等网络传输工具将导学案初稿传送给其他参与教师修改完善,再在教研会议上由全体教师集体研讨修改完善导学案,最后由一名较有经验的教师审定成稿,交校领导审阅批准。每个任课教师人手一份,共同使用同一份教案上课。上完课后,教师根据课前及课堂的使用情况进行反思,并进行记录,以备再进一步对导学案修正完善。

(2)编制导学案要求

导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 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教师站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编写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案。学案设计要符合学生自学的认知规律和课堂教学规律,教师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合理加工教材,科学补充教材。尽量减少了教师的无效劳动,增强备课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导学(教)案格式: 课题: 《XXXX》导学(教)案

主备教师:XXX 参与教师:XXX XXX XXX 审定教师:XXX 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三、巩固训练

四、当堂检测

五、拓展延伸

六、课堂小结

七、课外作业

八、教学反思(3)学案设计基本思路与要求

紧扣《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标”所倡导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设计思路、课程结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对每章内容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从三个维度进行分解和 细化,旨在使教师教和学生学时既有针对性,又有整体性。对各章节的知识与方法的学习和探索,要紧紧围绕双基,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技能的形成为重点,与教材紧密相连,体现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设计基本问题时,可把一个重要知识点放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考查,使学生能深刻认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同时,要注意总结方法、规律,渗透教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问题设置有层次,有梯度,有适当的比例,这样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依据初中学生认识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学案设计既要以双基为主、层层推进、清晰自然、目标明确,又要渗透新课标理念,创设基本知识自主学习及新颖的问题情境,以探究方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教学知识和方法,快速掌握本节知识和方法要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倡导学生从问题开始,在对问题探究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创造性学习。

2.自主预习:学生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自主在课外提前完成,具体任务:熟悉教材内容,按导学案要求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二)课堂

1.自主学习(共12分钟,其中学生自学约8分钟、自学检测约4分钟)。本环节教师一律不得讲课,但可在学习小组间巡回指导,主要由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或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内容,交流展示自学成果;由教师在白板上展示自学环节的重点内容涉及的题型,教师设计的问题要简明,要适中,要有梯度,重点要以理解教学内容为主。对简单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自己解决,对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要让学生在讨论或在老师的导学环节中去解决。

2.课堂导学(约14分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把本节课要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说明,按照具体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学生针对主要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者分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在课堂上,师生共同圆满完成问题的解决。可以适当开展各种竞赛,让学生在愉悦、进取、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回答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创新思维,大胆质疑,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3.合作探究(约8分钟)。本环节以学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为主,教师导学为主,但要做到学生不讨论不引导。教师在导学中,必须运用白板和笔记本电脑导学,教师事先要在笔记本电脑上结合导学案,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进行第二次备课,制作出适合于本班学生认识程度的导学课件,适时导学。但切忌展示课件,以课件代导学。教务处、教科处将不定期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推门检查,如查出不按规定执行“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者,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规章管理制度》中的“教学事故”相关条款给予处理。

教师导学可穿插在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中比较重点问题、难点问题等重要的内容进行引导,设计的问题能引发学生思考,甚至争议,并在学生激烈的讨论中分组给予适时引导,以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知识、探究知识的欲望,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4.课堂测评(包括巩固训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约6分钟)。学生自主训练与全班展演结合,学生点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做到不练不讲。

学生完成巩固练习,不单单是孤立的巩固课堂成果的活动,而是在巩固训练中要认真回顾所学的知识,它是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技能一个重要过程。因为只有让学生巩固训练并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的知识之后,才有可能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地思考并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因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慢慢积累的过程,所以,要讲究过程的落实。一个学生在学习的面前,不踏实、不务实、不求实、不真实,必然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受到挫折,这些挫折在课堂巩固训练中就会呈现出来。因此,一个学生在做巩固练习题时,首先,一定要认真检查前面所学的知识中,究竟是哪些知识没有掌握牢固,找出原因在什么地方,然后采取积极补救的措施,及时调整有效地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起到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才能避免抄袭其他学生的作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从指导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入手,把具体的练习与巩固旧知识结合起来,逐步让学生提高练习的质量,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组织学生认真反刍当堂学习的重点内容,构建清晰的课堂知识网络,当堂内容当堂清出底子,迅速、独立完成当堂检测。

组织学习组长对小组成员学习内容和学习表现的进行总结性评价,评选出课堂表现最佳个人和最佳学习小组并记录。

(三)课后 1.课后反思

学生做好课后巩固,及时查找未清问题,布置三个层次的作业题,分别要求不同层次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课后反思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查找未落实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批阅作业后反思学生巩固情况,力求做到堂堂清并对导学设计作修改完善。

2.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部分,是老师检查自己课堂教学,巩固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

课后辅导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难懂的地方、难点问题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课后辅导,了解学生的水平,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对老师的备课、讲课起到指导作用;通过课后辅导,可以拉近老师跟学生的关系,让老师了解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法;通过课后辅 导,可以面对面直接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关于晚自习:我校晚自习分两段,第一段为60分钟,第二段为70分钟。

第一段晚自习时间为19:30-20:30。上晚自习教师可针对多数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错题或提出的问题作短时间讲解辅导。

第二段晚自习为学生自主预习时间(20:45-21:55)。第二段晚自习不允许任何教师讲授新课(包括作业、练习、试卷等)。教师应督促学生根据第二天的课程安排,认真完成导学教。学习小组长要组织本组学生自学教材、查阅相关学习资料、收集相关学习信息、完成当天各科作业。每天晚结束后,由课代表将导学案收交给任课教师,上课前进行批阅,特别是学习小组长的学案要认真批改,并要求过关。

总之,我校推行的“四·三·三”课堂教学模式,已得到广大师生甚至是家长的认可,我们要努力探索,不断改进,将她推而广之,让她为边疆教育发展添砖加瓦,实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的腾飞。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第三民族中学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5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甘肃省肃南县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早在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明确指出“应把教育工作视为专门化的职业”;2001年4月1日起, 我国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 教师职业专业化进入实际操作阶段。由此可见,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已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然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许多问题。就我国国情而言, 基础教育发展的重点难点都在农牧区, 尤其是落后民族贫困地区。同时小学数学作为理科的基础, 是儿童未来学习理工科知识和技能的保障。因此本文以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为例考察民族地区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情况。

二、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选取肃南县县城中心学校和其下祁丰乡乡镇中心学校为研究对象。两所学校教育质量较高, 建校时间长, 为当地的基础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共发放教师问卷35份, 回收35份, 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选取12名数学教师作为访谈对象。研究综合使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探究其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方面的表现。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 专业知识方面

1.教师重视专业基本知识的把握, 接受和热爱自己的职业。88.3%的教师认为对教材知识的把握和数学术语的使用非常重要。

2.民族文化知识受到教师普遍重视。调查显示94.1%的教师赞同民族文化知识对数学教学很重要。访谈中教师F:“因为数学是与生活相联系, 如果教师对民族文化不了解, 不能把娃娃们从小接受的一些民族文化与教学联系在一起也是不行的。”

3.教师同意专业知识的发展需要其它综合文化知识的支持。70.6%以上的受调查教师一致同意数学学科知识、教育学及心理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知识及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对他们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贡献。

另外,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 利用好教材新增知识也得到教师们的重视。94.1%的教师认为教育教材新增知识很重要。

(二) 专业技能方面

1.教师对数学教学技能要求较高。41.2%的教师认为只具有基本的计算技能不足以教好数学, 有88.2%的教师认为还需要熟练运用现代化媒体进行教学。访谈中, 教师D说:“当前我们上课不仅要使用黑板, 还得使用好多媒体。”

2.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发展, 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有76.4%的教师做到了“等待学生思维有所准备后才介绍新的概念”, 另外老师都能做到“引导学生注意优秀学生成功的学习方法”以及“时常鼓励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数学”。

3.学生小组合作方式有效, 但教师更要注重讨论引导。访谈中教师E表示:“我经常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并且会引导学生们慢慢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使得原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转变为“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新形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4.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数学表达、师生交往能力以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对当地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技能贡献较大。问卷中88.2%的教师认为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数学表达以及师生交往能力对专业技能的发展贡献很大;64.7%的教师认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很重要。访谈中教师J表示:“像数码一体机、投影仪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数学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三) 专业情感方面

1.数学教师整体专业自信很高。红湾小学数学成绩占优势地位, 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满足感非常高。访谈中教师A说:“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师水平在全县是最高的。”

2.教师普遍尊重少数民族学生文化习惯, 少数民族文化对数学学习影响较小。问卷表明当地小学数学教师对少数民族学生没有教学和学习效果方面的偏见, 80.6%的教师不同意“少数民族学生思维方式与汉族学生差异大”以及“少数民族学生教授困难”。访谈中教师L说:“我觉得没有太大影响, 就比如裕固族的娃娃们, 他们和汉族孩子在数学学习上的表现几乎是一样的。”但当地裕固族学生大多来自县城边远的牧区, 经济、文化与县城内不尽相同, 故老师们还是会针对其独特的生活习惯进行教学, 以便学生更好理解知识。

3.教师重视家庭环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影响。访谈中教师E说:“有的父母就算想支持也没能力支持, 他们知识水平不够。像由爷爷奶奶抚养的成绩会差一点, 他们自觉学习的习惯不是很好。”

4.教师们普遍认为本地人的期望以及同事间的合作影响数学教学。在问卷中发现, 本地人的期望以及同事间的合作对于教师情感的发展比例达到58.8%以上, 强调了外部期待对教师数学教学的影响。

四、对策

1.教师要坚持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及更新。在兼顾数学教学基础知识和民族文化知识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新教材, 结合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和心理, 创造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2.加大对数学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和学习, 提高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和监控能力;鼓励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小组合作的方式, 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此教学方法;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现状, 相关机构和学校要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师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 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具体直观。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6

由于历史、地理和现实等原因, 少数民族地区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上与东部地区相去甚远, 教育、文化事业处于弱势地位, 为了实现各民族平等, 共同繁荣发展, 以补偿照顾少数民族考生为初衷的加分政策由此产生。

粤北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在有关通知中中作出了如下规定“报考中央民族大学本科的少数民族考生, 在高考总分基础上加10分投档;报考第二批民族院校普通类民族班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普通类民族班的考生, 单独划线;报考其他高等院校专科层次的考生, 可在其高考总分基础上加20分投档。”[1]

二、粤北乳源瑶族自治县高考加分政策实施概况

乳源瑶族自治县地处广东省北部, 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和16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截止2012年底,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9.1亿元, 同比增长6%;[2];全县有普通高中1所, 教师223人, 学生3282人,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有241人, 占总人数的734%;职业高中1所, 教师118人, 学生2016人, 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59人, 占总人数的22.77%。[3]

为了能够对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的具体实行状况进行深入的了解, 笔者走访了乳源考试中心、高级中学和民族宗教事务局。通过实地走访, 深刻理解了高考优惠政策的实际成效, 同时, 也发现了该政策的局限性。

1. 少数民族考生上线率呈上升趋势

近三年乳源高考少数民族考生上线状况主要如下表格:

从上面两个表格来看, 少数民族高考考生上线数量呈上升趋势。上线率上升既得利于优惠政策的实施, 同时也与各大高校扩招政策分不开。

2. 少数民族考生对政策的了解程度较低

2013年3月, 笔者选取了乳源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进行调查。在对多个班级的15名学生进行访问后, 笔者整理了学生对于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了解状况的几个典型观点。

在关于政策的公平性上, 主要有两种观点, 1是认为政策很公平, 毕竟少数民族考生与汉族考生在起点上存在差距, 且贫穷地区教育资源有限, ;2是认为政策不公平, 因大部分少数民族考生家庭经济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 在同等条件下, 汉族考生不享受该政策的照顾, 瑶族考生占有明显的优势。

在关于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 在接受访问的这些学生中, 有50%以上的学生表示对于该政策不太了解, 只知道瑶族的学生高考可以加分。

在了解政策的渠道上, 大部分学生表示是从老师的介绍中了解到的, 还有从网络上查看到相关信息。据个别老师介绍, 由于少数民族考生少 (57中有3个瑶族学生) , 一般很少在班上对加分政策进行详细解释, 只在单独谈话时向学生简单说明。

3.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文件存在的局限性

综合乳源县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负责人所述, 乳源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目前主要存在三个需要完善的方面。一是少数民族考生高考报考专业受限, 例如艺术生与体育生;二是同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层面的汉族考生不能享受该政策;三是考生在报考本科院校时, 仅在报考民族类院校才能享受该加分政策。

少数民族考生大多在艺术方面具有先天优势, 但由于经济、地理劣势, 使得他们没有条件接受传统西方音乐教育, 乐理知识难与汉族学生比较;第二点是乳源县城汉族考生认为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不公平的其中一个原因。他们中的大部分认为自己跟班上的瑶族学生在家庭状况、学业成绩等方面都处在相当的水平, 按照顾的原则, 他们理应与瑶族学生享受同等的优惠。

三、关于未来高考优惠政策发展趋势的思考

总体来看, 少数民族高考加分政策在乳源有着广泛的社会支持与民意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很多同学表示“对政策的具体状况不太了解”这种情况, 作为于政策的受益者本身来说, 这种现象非常不合理。尽管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教育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逐年增加, 但是教育在少数民族地区仍然是一种稀缺资源, 需要国家政策的帮助来进行合理性配置。

与访问中部分学生所述, 近几年瑶、汉族考生各方面的差距已逐渐缩小。因此, 在这样的变化之下, 少数民族高考优惠政策如果仍然只是针对那少部分的瑶族学生, 认为其现与瑶族学生处于同一生活水平的汉族学生便会产生不公平感。

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能力及其教育质量的质疑使得不少人对于享受优惠政策而进入高校的少数民族考生带有一些鄙夷。但在笔者看来, 优惠政策的另一种输出结果应得到人们的注意, 即很多民族院校的学生所面临的就业上的歧视。民族院校的学生在找工作时往往发现, 部分企业不太承认来自受到国家各种倾斜政策照顾的高校。

参考文献

[1]张玲.对少数民族考生高考加分政策的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 2012年.

[2]马少云.从高考看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中国民族教育, 2009.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7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鄂西南山区、清江中下游, 行政隶属湖北省宜昌市, 是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长阳县境内有土家族、苗族、满族、蒙古族、侗族、壮族等总共23个民族, 其中土家族人口所占比重是最大的, 约占51%, 因而这里也是土家族自治县。该地区城乡发展程度存在很大差异,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 以此为个案研究, 相对于民族地区来说, 长阳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特殊性。

一、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

1.经济发展总体落后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经济总量不高, 人均收入水平低, 是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经济面临的最大困难。正是这一劣势导致了民族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优势, 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即使是一些已经开发利用的资源, 由于技术的限制而造成了较严重的环境污染, 或者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比较低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这不仅对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十分不利, 而且损害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与基础。我们根据《宜昌市统计年鉴2009》、《宜昌市统计年鉴2010》的有关数据以及向各县市有关部门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相关评价, 经最后计算得出宜昌各县市的综合排名及单项排名 (见表1) 。

从表1中可以看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许多方面都落后于其它县市。[1]

2.农村经济发展中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短缺的约束

人口与资源 (特别是土地资源) 的匹配关系, 在民族地区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欠发达地区, 影响尤其突出。目前, 民族地区能用于农作的土地基本都已开垦, 人多地少的矛盾使人们对自然界索取过度, 毁林开荒使一些不应开垦的土地也已过度开垦。随着人口增加, 退耕还林实施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 耕地还将日益减少, 民族地区人地矛盾将更加尖锐, 依靠传统的以耕作为主的经营模式很难致富。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全县耕地面积较少, 仅5.09万公顷, 占全县总面积的14.9%。有限的土地资源还受到水土流失和农业生产污染的威胁, 县内水土流失面积为1685平方公里, 占长阳国土总面积的49.21%。水土流失在长阳县内分布较广, 并且以水力侵蚀和重力侵蚀为主, 年土壤侵蚀量约为827.16万吨。全县有坡耕地流失面积320.3平方公里, 占流失面积的17.8%, 而坡耕地年侵蚀总量达218.36万吨, 占总侵蚀量的26.4%。[2]

3.劳动力素质整体水平不高

经济社会的发展, 说到底是人才的开发。人才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取胜的关键因素, 并且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知识和人才已经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两大支点, 但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水平落后, 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长阳县12岁以上的农业人口中的文盲和半文盲占人口总数的17.3%, 大多数农民由于文化素质较低, 习惯于生产那些容易过剩的农产品, 而没有能力生产那些市场所需求的他们过去没有生产过的农产品, 或因生产能力小难成规模, 出现了“卖不掉, 上不去”的进退两难的局面。虽然政府也在引导农民生产有市场潜力的产品, 但却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低下给他们在接受新观念、获取信息、提高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带来极大困难, 使之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因此, 用现代农业的生产知识、经营知识、科技知识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当务之急。

4.公共服务明显滞后

一是行路难, 用水难。交通条件仍很落后, 乡镇与村级公路仍存有较多的断头路, 现有公路等级较差、路面质量不高。长阳县顺国道、省道、县道的行政村, 基本通公路, 其余村组多处高山峡谷, 公路建设点多、难度大, 且通村路常年利用率仅为60%左右。长阳县几乎每个乡镇都已经通公路, 但却缺少客运车辆, 村民出行一般乘农用货车或摩托车, 生命安全无法得到保证。全县有5万人饮水仍较困难。以总人口3.3万人、农业人口占85%的磨市镇为例, 到目前为止, 全镇仍有1.2万余人的人口饮水困难没有得到解决。全镇耕地面积为3.04万亩, 大多是依靠降雨灌溉, 靠天吃饭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二是看病难。2010年, 全县现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38个, 但70.8%的行政村仍无医疗条件, 缺医少药的状况十分普遍。特别是边远乡村存在着缺医少药甚至无医无药的状况。农民群众对“有时去看病, 没有医生;有时医生在, 但没有药对症”的情况反映强烈。三是增收难。民族地区农业的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不合理, 生产经营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 很难带动家庭收入的增加。种养业、林果业、采集业等是民族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 而这些产业依靠“天帮忙”才能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农民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加之无特殊劳动技能, 绝大多数只能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使用的生产工具主要是挖锄、薅锄、犁耙、背叉、斧头、镰刀等, 生产出的产品主要是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而不是投入市场, 很难实现家庭的增收。民族地区少部分出外打工的农民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 所得报酬也不多。他们非常羡慕平原地区农业机械化的生产, 非常渴望过上城里人现代化的生活, 并且也在付出各种各样的努力, 因此, 特别需要国家和政府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引导。[3]

总而言之,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很多, 但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条件也客观存在, 其关键在于追根溯源, 加强认识。

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经济存在的优势

1.资源优势

一般意义上的资源优势, 主要是指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民族地区自然资源比较丰富, 是资源富聚区, 农林、水能、矿产、旅游等自然资源丰富, 也是国家重要的生态环境屏障和水源保护的特殊地带。复杂的地质地貌, 悠久的历史文化, 浓郁的民族风情, 使得民族地区无沦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的旅游资源都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为民族地区发展农村经济提供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长阳县的资源优势突出的表现在丰富的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在矿产资源方面, 长阳已探明矿产地70余处, 矿种30余种, 占湖北省发现矿种的57%, 不少矿藏储量丰富, 品位高, 地质条件优越, 易于勘探和开采。生物资源方面, 长阳的鄂西大黑猪、清江白山羊为地方优良品种。长阳的名贵稀有鱼类有:银鱼、美国叉尾回鱼等。长阳水利资源丰富, 年降水量达45亿立方米, 清江在湖北省境内是仅次于汉水的第二大支流, 县域内水能理论储量158万千瓦。长阳也因其山水风光之美和人文景观之奇, 形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全县旅游资源以清江为轴而呈线状分布, 随着清江流域的开发和隔河岩、高坝洲水电站的建成, 使长阳形成了20万亩水面和108个岛屿, 昔日波涛汹涌的清江如今变成了水平如镜的百里长湖, 呈现出“高峡出平湖”的自然景观。

2.人文优势

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灿烂的文化, 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积累形成了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文优势。以长阳为例, 19万年前, 长阳境内就有“长阳人”生息繁衍, 4000多年前的巴人部落在这里开疆拓土, 开创了古代巴国的历史。千百年来, 勤劳智慧的长阳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积累了深厚的巴文化底蕴, 有“歌舞之乡”之美誉。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被誉为土家文化“三件宝”, 蜚声海内外。“土家族舞蹈——撒叶尔嗬”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996年, 长阳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 1998年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丰富的人文资源, 充分展示了长阳人民的聪明智慧。所列种种人文优势, 有的是特殊资源条件出产的特殊产品, 如“清江奇石”, 是在清江的内力地质作用和风雨、冰川、温度等外力地质作用下, 将山岩逐渐冲成千姿百态和异彩纷呈的奇石精品;有的是一种文化资源, 如长阳山歌、南曲、巴山舞等。种种文化资源有待于充满智慧的长阳人去发现、去挖掘、去改造、去利用、去发扬光大。如果利用得好, 有的可以成为发展契机, 有的可以成为名品, 有的则可能做成大产业, 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3.特色产品优势

民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中一般都拥有一些品质优、声誉广、价格稳、市场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相对较高的特色品牌产品。例如长阳的清江奇石, 采集奇石的农民不断增加, 已达2000多人, 年交易额近千万元, 有的奇石还远销韩国、美国、德国、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再如湖北长阳清江碰柑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清江牌”碰柑, 自2000年以来连续三届被评为省优水果。同时, 长阳境内云雾缭绕, 雨量充足, 气候温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加上适宜的土壤环境, 使长阳出产了一大批名茶。“亻艮山茗峰”、“亻艮山贡珍”获全国“中茶杯”一等奖;“静安移尖”、“雾冲剑毫”、“雾冲茗峰”获“中茶杯”优质奖;“柳林剑”、“天柱玉叶”、“亻艮山箭毫”、“巴山移尖”分别获湖北省“鄂茶杯”金奖、银奖。一大批名优茶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正在走向全省全国, 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由此可见, 民族地区的特色产品优势与资源优势、人文优势密切相关, 资源优势为特色产品优势奠定了坚定的物质基础, 而特色产品优势为资源优势实现其经济价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虽然拥有特色产品是一大优势, 但是, 要使特色产品优势的潜在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挖掘, 还需要不断的养护、锤炼、推展和升华。

4.后发优势

后发优势是指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反而带来的有利条件或机遇。长阳县作为一个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 有着明显的后发优势。比如, 经济落后使劳动力成本较低, 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由于经济相对落后, 在发展的过程中, 可以通过技术引进、利用先进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借鉴先进地区的被实践证明较好的制度等手段, 实施跨越式发展。[4]

当然, 后发优势是潜在的, 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必须具备必要的条件。如果仅仅把落后当作优势来看, 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 后发优势的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只有正确看待后发优势, 努力营造稳定的政策环境和建设便捷的基础设施, 才能使后发优势转化为实际的优势或者利益。

5.政策优势

政策优势是各级政府给予民族地区农村发展的特殊政策。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 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5]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 逐步提高扶贫标准, 加大扶贫投入, 加快解决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贫困问题, 有序开展移民扶贫, 实现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6]这为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 而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优势, 可以大大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长阳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 获得了国家和省政府许多优惠政策和扶贫财政支持。这种扶贫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大于国家和省政府对其他贫困县的支持力度。如国土资源部门对重点贫困县和重点贫困村的土地开发项目, 要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企业按照国家规定捐献的扶贫资金可以在税前列支, 列入营业外支出;直接用于农、林、牧、渔的生产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个体工商户, 或个人专营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 其经营项目属于农业税范围, 而现在农业税已完全取消;在国家确定的重点贫困县新办的企业, 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 减征或者免征企业所得税3年;对重点县农药、农膜、化肥、部分饲料、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农机按国家有关规定暂免征增值税等。此外, 长阳还是我国比较少数的国家小水电开发先进县之一, 但是, 水电的大量开发形成的库区移民对长阳社会经济带来了重要的影响, 为此, 国家对库区移民安置给予较多的优惠政策。同时, 电力营业收入也有部分返还给当地政府, 这也是长阳可以充分利用的政策优势。

总之, 加快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 任重而道远, 认真研究和分析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和优势, 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也对全国其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参考文献

(1)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统计局.长阳统计摘要 (2009) [Z].2009.

(2)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编纂委员会.长阳县志[M].北京:城市出版社, 2009.

(3) 高焕喜.县域经济发展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4) 李见顺, 朱国庆.重建三峡民族地区农村社会资本的路径选择[J].三峡大学学报, 2008, (02) .

(5)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Z].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2007-10-15.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8

[关键词]业主自治;居民自治;自主治理;社区自治

[中图分类号] D6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09-0028-03

社会学家费孝通很早就观察到这样一个新趋势:“在城市,随着居民组织从无到有并走向成熟,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开始成为居民的内在要求。”[1]从当下来看,费孝通所讲的“社区公共事务的自治”,是指社区的群众性自治,包括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居民自治是社区内的全体居民通过居民委员会对社区的各项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业主自治是伴随着住房市场化改革而出现的,是小区的全体业主通过业主委员会来对物业管理和相关的公共事务进行自我管理。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都属于我国城市基层社区群众性自治。整合这两种自治资源和自治力量,才能真正促进社区自治的实现。

一、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理论的核心要件

社区自治,在本质上属于对社区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范畴。对于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埃莉诺·奥斯特罗姆通过分析各国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总结和界定了实现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8项原则:“清晰界定边界、占用和供应规则与当地条件相一致、集体选择的安排、监督、分级制裁、冲突解决机制、对组织权的最低限度的认可、嵌套式企业。”[2]

认真研究可以发现,8项设计原则内含两个核心要件:一是充分的自治,二是充分的知识。充分的自治包括明确的自治动机、自主的自治组织和适宜的自治制度。在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归纳的8项原则中,第1项原则意指要有边界清晰可辨的、有形的现实利益才能吸引社区成员主动参与自主治理,也就是说,实现自主治理要使社区成员有明确的动机;第2至6项是指要有社区成员参与制定并认可、从而能有效执行的具体规则和程序来处理资源分配、集体选择、监督、冲突解决、制裁等自主治理过程中的重要事项,也即要有适宜的制度规范;第7项和第8项意指承担自主治理的组织必须不受外部组织的直接干预,必须拥有处理自身事务的相应能力,也就是说要有充分的自主性。除了充分的自治,充分的自治知识,也是实现自主治理的必备条件之一。组织社会学代表人物詹姆斯·汤普森所指出的是“组织的工具性行为一方面植根于所欲求的结果,一方面依赖于对因果关系的信念”。[3]这里,“所欲求的结果”即组织集体行动的动机,而“对因果关系的信念”则是关于实现组织集体行动所需的复杂知识。缺少丰富的知识,自主的自治组织和适宜的自治制度也不可能顺利地建立起来,对公共事务的自主治理也就难以实现。

二、居民自治与业主自治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结合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的主要原则,可以看出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在自治动机、自治组织、自治制度和自治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两者也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一)自治动机。居民自治是由国家推动自上而下形成的,而业主自治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两者在自治动机上存在明显不同。业主自治根源于房屋所有权基础上的一系列经济利益,而居民自治的动机则相对比较空泛。我国居民自治的事务主要是非经济性的社区公共事务,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居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虽然居民之间也有共同利益所系,但其广度和深度远不如房屋所有权基础上的业主共同利益那样普遍和深刻。联系居民自身角度,这些共同利益有时是无形的,比如推动社区文化建设,而不是有形的、直接的、核心的利益,因而居民也就缺乏参与自治的明确动机。

业主自治的产生是出于业主对房屋所有权及相关合法权益的维护,是由经济利益导致的。由于房产除了占居民家庭个人财产的份额较大以外,还有不同于一般财产的更多的“社会性”。除了维护个人的私有房产,对小区道路、绿地等属于业主们部分共有或集体共有部分的维护则要靠业主的集体行动。因此,“房产维权不仅表现为个人行为,更多地表现为集体行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业主自治显然具有较强的内在动因。”[4]业主自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维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二)自治组织。就自治组织而言,居民自治组织主要是居民会议及居民委员会,但在具体实践中,这两者没有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从法律上来看,社区居民会议是社区最高权力机关,但现实中社区居民会议主要是在社区换届选举期间,或者罢免社区居委会成员时才会召开,在平时更多的是由居民代表会议来履行居民大会的职能。”[5]居民自治主要是通过居委会来组织实施的,但在法律上是群众自治组织的居委会在实际上却演变成行政系统的神经末梢,由于承担过多政府部门下派的行政事务,其自治功能遭到严重削弱。而且,居委会在人、财、物及运作考核等方面依赖于政府及其派出机关,与政府之间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依附的关系。以上这些都导致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发挥受到极大影响。

业主自治组织是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业主大会是业主自治组织中的最高权力机关,业委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然而,业主大会却容易被业委会夺权,失去本该由业主大会决议的物业发包权、维修资金使用权、公共收益分配权等权力。从业委会自身来看,还面临着成立难和换届难的困境。《物权法》第75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设立业主大会和选举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6]但一些基层政府却没有切实履行好责任,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做法。一是错位,变“指导”为“领导”,直接干涉小区业委会的正常选举,擅自罢免业主委员会主任;二是缺位,撒手不管、没有尽到指导和协助责任,导致业委会换届前准备不足、换届中未遵照法规程序、换届后交接难等问题的产生。

(三)自治制度。完善的自治制度,是保证自主治理实现的必要条件。居民自治的制度基本上是由政府创制的,而且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框架体系,但仍存在问题。比如社区自治组织法律的自治性与现实中承担的职能过多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是群众自治性的组织,同时又规定了居民委员会的任务包括向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的意见、要求等17项工作,“协助”政府之责之多,任务之重,使其在日常工作中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政府的任务。还有,一些现行的法律已经无法满足居民自治的现实需要,需要修订和完善。

业主自治中的许多制度规范是业主自行创制的。例如微观层面,不同社区的业主一般都会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出业主自治运行过程中所需的规则,如业主管理规约、业主委员会会议制、机动车停车管理规约等。但自创的规章制度缺乏顶层设计,而且尚未形成体系。当前,业主和开发商之间围绕房屋质量、维修资金产生的纠纷,物业管理费收缴率低、物业公司入不敷出经营难的困境,业主对业委会的信任危机等问题应是制度设计的重点,但相对应的业委会和房产开发商的协商对话机制、业委会会务公开机制、业主对业委会的监督机制等制度却尚未建立或完善。

(四)自治知识。在自主治理过程中,无论是自主性自治组织的建立,还是适宜的制度规范的形成,都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做支撑。由于缺少居民自治的传统,居民对于自治的知识缺乏主动获取的意识和行动,往往是被动接受的。与居民自治不同,业主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会自觉地关注和探索自治知识,但是现有的知识储备似乎不足以顺利地支持实现业主自治。目前,大部分的业主委员会还没有走上职业化道路,业主委员会委员、主任都是以志愿者或者兼职身份参与工作,虽然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大多缺乏岗位要求的法律、财务、物业管理、建筑工程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有专业背景和技能的业主不愿意担任业委会的职务,而积极参与的,却都存在年龄偏大、不具备专业知识等问题。”[7]

三、对进一步推进社区自治的思考

通过以上结合公共事务自主治理理论对居民自治以及业主自治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两种自治组织在运行中有各自的优势和困境。作为社区自治重要的组织载体,其运行的成效和功能的发挥影响着社区自治的进程。因此,针对如何破解运行困境,增强自治功能,更好地推进社区自治,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明确政府在社区自治中的合理定位。不管是居委会还是业委会,当前都面临着自治功能弱的问题。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基层政府和这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政府的越位、错位限制了自治组织的生长、发展空间。因此,准确定位政府在社区自治中的职能,合理发挥政府的作用,十分重要。

从中国国情来看,实现社区自治既不是完全地摆脱政府,也不是一味地依赖,而是在政府的主导之下,保障居委会、业委会这些重要自治主体的功能得到应有的展现。合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指政府要在宏观上为社区自治营造良好的基层社会环境,为自治保驾护航。

首先,完善社区自治立法,夯实自治基础。一是通过社区自治立法保障社区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明确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二是通过修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其次,提供自治资源,拓展自治空间。社区自治组织的运行离不开“人、财、物”等重要的资源。政府要创新社区自治经费的投入机制,通过财政支出和社会捐助等手段,保障自治资金多样化、稳定的来源,支持自治活动的基本运行。对于居委会,政府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主动放权,并建立科学的财政支持制度。对于业委会,要通过规范制度,保证物业费收缴、合理开发和运用公共收益等手段来解决自治经费问题。政府还要通过专业化的培训来提高社区自治组织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自治的能力。再次,培育自治意识,增强自治动力。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及社会制度的影响,社区居民总寄希望于靠政府解决,普遍存在社区参与不足的现象。政府一方面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来宣传自治的理念,另一方面要通过打造思想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培养自治的习惯、增加自治经验,改善自治意识薄弱的现状。

(二)构建社区自治组织之间的新关系。居委会和业委会都是自治组织,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过于浓厚而自治功能弱化,但在社区公益性事务的管理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业委会虽然在与物业相关的社区事务上有较强的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但是其组织成立、运作存在障碍,法律地位也没有得到明确。从推进社区自治角度来看,“居委会和业委会虽有部分功能的重合,如公共卫生和社区安全管理方面,但两者在权利来源、管理边界、职责功能、代表主体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两者在功能方面是互补的。”[8]因此,为了更好地完善社区自治,两者应建立合作互动型关系,共同构成自治管理系统的核心。

要实现互动合作型关系,至少需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第一,避免将业主委员会边缘化。居委会要辩证看待业委会的存在和运行。一方面要从实际出发,做好业委会成立和运行的指导、支持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其作为业主利益代言组织的地位,有序引导其聚合业主利益诉求,保证其独立活动的空间。第二,明确界定居委会和业委会的职能范围。在社区管理中,居委会集中于社区居民事务管理与协调,并发挥主导作用,而属于物业管理的内容,如治安、清洁、卫生、绿化、车辆停放等事务可以逐步由业委会通过合同委托物业管理公司管理。第三,建立居委会和业委会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这是居委会和业委会增强合作的基础,是构建两者良性关系的重要条件。政府要承担起裁判员的角色,不是过多的介入自治组织,而是在出现矛盾、问题时公正地进行评判和调控。

社区自治,是大势所趋,但是任重而道远。社区自治的实现有赖于居民自治和业主自治的共同发展,更寄希望于居委会和业委会这两个自治组织的互动合作,但政府仍然是最大的推动者和引导者。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推动社区自治,助力城市基层民主的发展,达到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目标。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居民自治: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新目标[J].江海学刊,2002(3).

[2]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108.

[3][美]詹姆斯·汤普森.行动中的组织——行政理论的社会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唐忠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162.

[5][8]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社区居民自治与社会组织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36.158.

[6]http://www.gov.cn/flfg/2007-03/19/content_554452.html.

[7]业委会专职秘书有望成新工种,http://samuelchina.blog.sohu.com/131431017.html.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讲师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9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招聘审判辅助人员公告

2018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招聘审判辅助人员公告已发布,报名方式:现场报名。报名时间:2018年7月23日至7月27日上下班时间(早上:8:30--12:00;下午:15:00--18:00)。报名地点:贵州聚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大厅报名点。铜仁事业单位招聘网特别整 理了相关内容供考生浏览。以下为公告具体详情:

为践行“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题,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促进审判执行工作取得新进展,构建和谐沿河,维护沿河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建设“美好幸福新沿河”。沿河土家族自治人民法院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审判辅助人员。为做好本次招聘工作,贵州聚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受沿河土家族自治人民法院委托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审判辅助人员

本次招聘的审判辅助人员不具有公务员身份,不纳入机构编制部门管理范围,属劳务派遣合同工,按劳务派遣方式管理。

二、招聘原则

按照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实行公开招聘,择优聘用。

三、招聘名额

本次招聘审判辅助人员共7名,其中院机关招聘4名(3名不限专业,1名招聘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人员)、第一人民法庭(负责审理谯家镇、甘溪镇、夹石镇等辖区内的民商事案件)、第二人民法庭(负责审理土地坳镇、泉坝镇、中寨镇等辖区内的民商事案件)和第四人民法庭(负责审理洪渡镇、塘坝镇、后坪乡、新景镇、客田镇等辖区内的民商事案件)各招聘1名。

四、招聘条件

(一)报考本次审判辅助人员的基本条件如下:

贵州中公教育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热爱审判辅助工作;2.审判辅助人员不设性别限制;3.报考院机关的人员户籍不限,但报考派出法庭的人员限经常居住地为法庭所在地的人员报考,即报考第一人民法庭的人员经常居住地应为谯家镇;报考第二人民法庭的人员经常居住地应为土地坳镇;报考第四人民法庭的人员经常居住地应为洪渡镇。

4.同等条件下,取得C1以上的驾驶证件人员优先聘用;5.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人格健全,具有胜任应聘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6.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7.熟悉计算机操作;8.年龄在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时间截止2018年7月15日,年龄以有效身份证为准;9.报名的审判辅助人员男性裸足身高须达到165CM及以上、女性裸足身高须达到155CM及以上。

10.本人无任何违法犯罪记录及不良行为。(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1.受过治安、刑事处罚、劳动教养、少年管教的;2.有违法违纪行为正在被立案调查的;3.受党纪、政纪处分的;4.曾被辞退或开除公职的;5.其他不适合从事审判辅助人员工作情形的。

五、招聘方式

贵州中公教育

本次招聘的审判辅助人员由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委托贵州聚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招聘。根据委托,贵州聚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按照本方案组织实施招聘工作,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参与指导。

六、招聘程序

(一)发布招聘公告。采取网上公布等形式,发布招聘公告。(二)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为:2018年7月23日至7月27日上下班时间(早上:8:30--12:00;下午:15:00--18:00)。

2.报名地点:贵州聚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驻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大厅报名点。

3.报名采取现场报名方式,应聘人员须到现场报名,填写报名表。报名时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或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具的附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户口本、毕业证等其他有效证件(证明)的原件和复印件,携带近期同底1寸彩色照片3张。资格审查与报名同步进行,主要审查报考者是否符合招聘条件。资格审查贯穿于招聘工作的全过程,凡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即取消其聘用资格。考生应对提交的信息和材料负责,如个人填写错误或填报信息失真,不符合应聘条件和岗位要求的,或与其他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未经用人单位同意,隐瞒真实情况,擅自报考的,造成的一切后果,责任自负。考生报名通过后发放准考证。

(三)笔试、面试、体检和考核

1.应聘人员参加笔试只进行计算机应用测试,主要对应聘者计算机汉字录入(看打和听打)速度和质量进行测试。计算机应用测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占总成绩的60%(看打和听打各占30%)。

贵州中公教育

2.应聘人员的笔试(计算机应用测试)时间为2018年8月10日早上9:30--11:30;笔试地点为沿河县第五中学(原沿河县第二中学)。应聘人员应按照准考证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考试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和准考证。

3.面试。面试成绩实行百分制,占总成绩的40%。对应聘审判辅助人员,根据考生笔试成绩从高到低排列,按聘用人数1:3的比例依次确定面试人选。对进入面试的学员需在户籍所在地公安部门出具无违法犯罪证明材料(可到本公司出函前往)。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方式,主要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以及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方面的适应性。面试的地点、时间另行通知。另外,应聘计算机专业职位的审判辅助人员,还需增加专业水平测试。专业水平测试的地点、时间另行通知。

4.总成绩=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四舍五入的方式各保留小数点后2位。如有总成绩并列的,以笔试成绩分高者进入体检环节。

5.体检。根据考生笔试和面试成绩之和,从高分到低分,按聘用人数1:1的比例依次确定体检人选。体检不合格的依次递补。体检标准参照《贵州省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体检费用由参加体检的考生自理。体检由本公司指定的医院进行。

(四)考核

体检合格人员列入考核对象。在考核中发现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即取消聘用资格:(1)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员;(2)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3)组织纪律涣散,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人员:(4)报名时提供虚假证明和材料的人员;(5)发现有其他较严重疾病的人员。

贵州中公教育

考核合格人数达不到招聘职位人数的,从该职位总成绩中按高分到低分依次递补参加体检。体检合格者列入考核对象。

(五)确定招聘人选

沿河土家族自治人民法院从通过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的应聘人员中研究确定拟招聘人选。

(六)上岗培训

对拟招聘人选进行上岗基本素质能力培训。培训工作由沿河土家族自治人民法院组织实施。

(七)聘用

对上岗培训合格的拟招聘人选,由沿河土家族自治人民法院研究决定后送贵州聚点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公司根据用工单位提出的岗位安排方案,制定派遣方案,试用期满考核合格后与招聘人选签订聘用合同,办理派遣手续。聘用合同期限为1年。聘用合同期满后,根据工作需要和考核情况确定续聘。

七、待遇

(一)聘用人员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工资按每人1680元/月标准发放。试用期满后由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的工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聘用。综合考核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工资按每人3000元/月标准预算,扣除养老保险、失业险、工伤险、管理费等后月收入人均不低于1800元/月,如遇工资政策调整变化时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八、招聘工作要求

(一)用工单位与派遣单位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密切配合,严格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确保公开招聘工作顺利进行。

贵州中公教育

(二)严格招聘纪律。参与招聘工作的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开展招聘工作,对违反有关政策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论文 篇10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东部的中朝边境, 面积约4.27万平方公里, 总人口218.6万, 其中朝鲜族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36.5%, 首府为延吉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州, 也是我国最大的朝鲜族聚居地。

1.1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的形成

朝鲜族是一个迁入民族, 他们的祖先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自19世纪中叶, 朝鲜半岛的百姓由于不堪忍受封建暴政、肆虐的自然灾害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陆续地迁入我国的东北边疆。1885年, 清政府取消了封禁令, 设置了朝鲜人开垦区, 大量的朝鲜半岛居民迁徙到了东北, 一度达到了顶峰, 跟随他们一起迁徙而来的还有他们的文化。朝鲜族具有自身丰富的文化, 他们能歌善舞, 拥有独特的服饰文化和饮食文化, 这使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赋予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在漫长的历史河流里,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文化事业得到了蓬勃又空前的发展, 不仅传承了朝鲜族固有的传统文化, 而且在新中国成立后, 出台了一系列民族政策, 使得延边的朝鲜族文化形成了今天人们所看到的, 具有自身魅力和独特风格的中国特色的朝鲜族文化。

1.2 自治州文化的特征

以朝鲜人口迁徙为起点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地域文化的形成, 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同样经历了变异和发展, 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在形成过程中, 在意识结构方面继承了朝鲜固有的传统文化, 并以此作为牢固的根基, 不断传承和发展形成今天的延边的朝鲜族文化。朝鲜自有的以农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文化形态, 随着迁入人口一同来到一个新的, 同样以自然经济为主的环境中。使朝鲜族的民族文化意识形态得到了巩固, 与当地原有的文化相融合, 形成新的民族文化圈。在延边文化形成的过程中, 各个时期无不刻上了时代的烙印,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 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 历史的不断变迁促使了民族文化的跌宕起伏。如今延边人的饮食起居、建筑风格、婚丧嫁娶、传统的节日、民族歌舞和伦理道德都继承和保留了朝鲜的文化传统, 是朝鲜文化在新的土壤上, 生根发芽, 经过雨露阳光的滋润结出的丰硕果实。

2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文化建设历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前身是清政府的“龙兴之地”, 是封禁地区。所以朝鲜人口迁徙时, 这一地区人烟稀少, 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文化环境, 都处于十分匮乏的状态。朝鲜人口迁徙后没有遇到气候不适、自然条件恶劣、文化环境冲突等不良因素, 很快将自有的产业和文化融入这片肥沃又富饶的土地, 为朝鲜传统文化的保留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我国在1950年设延边专区, 1952年9月3日延边专区改设延边朝鲜族自治区, 1955年延边朝鲜族自治区改设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每年的9月3日也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庆日。

2.1 自治州自身的文化建设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文化, 不同于朝鲜文化, 又有别于韩国文化。其性质是社会主义文化性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民族文化得到全面振兴与发展。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经有了正规完善的文化机构和艺术团体, 在不断发展的民族文化建设体系中, 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富有浓郁朝鲜族韵味的风格。改革开放以来,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不仅在原有的民间歌舞团, 民俗团体的基础上建立了延边歌舞团, 延边话剧团、延吉市朝鲜艺术团等专业团体, 而且拥有了相当规模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传播机构, 让更多的人了解记录延边地区的文化建设进程。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 始终为本民族所铭记, 朝鲜族也不例外。延边大学的朝鲜语专业、朝鲜语民族研究所、延边社会科学院和民族研究所等都为延边地区的语言文化建设和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传媒事业也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构筑了完整的集出版、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于一身的整套体系。不仅拥有延边日报社、延边人民出版社和延边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出版机构, 还创办了《延边文学》、《延边妇女》等多个被赋予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的朝鲜文刊物。延边的广播电视传媒, 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延边电视台于成立1977年12月31日, 是我国唯一用朝鲜语、汉语两种语言播出节目的地区级综合电视台。2006年8月10日, 延边电视卫视频道正式开播, 成为中国第一家地区级上星电视媒体, 是中国唯一一家朝鲜语卫星电视媒体。不仅覆盖了中国全境, 而且在亚洲、欧洲和大洋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收看, 收视覆盖人口突破了一亿, 让国人了解延边、让世界了解延边, 成了近在咫尺的现实。

2.2 对文化建设政策上的扶持

2007年, 延边州召开全州民族文化工作会议, 制定了《中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员会关于加强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民族文化发展若干政策》, 对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从27个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将延边州朝鲜民族的民族节日“九三”, 由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扩展为包括教育性和经贸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 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传统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天空。在政策的推动下,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考古发掘进展顺利, 文物得到了妥善保护。文艺事业蓬勃发展, 展现传统农耕生产生活的朝鲜族舞蹈长鼓舞和农乐舞, 作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充分彰显了独具魅力的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朝鲜族农乐舞已于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推进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建设, 各专业文艺、文化团体长年在各地举办演出、展览活动, 大大推动了民族文化的繁荣。

如今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已发展成以文化为中心点, 对外辐射出旅游、贸易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国际化地区, 促进了各省市间、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

3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影响

3.1 文化建设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中, 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文化建设将传统的朝鲜族文化发扬光大, 同时大力带动了延边地区的经济、教育等事业的发展。

3.2 文化建设的影响

不断发展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文化事业, 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 丰富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新的一面展现在世人眼前。更将民族文化推向了全国, 推向了世界, 加速扩大了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更了解延边。延边的文化建设也将秉承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精髓, 肩负起历史的责任, 和时代意义, 将自身的民族生命力熔铸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 展开双臂推动历史的车轮, 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不懈的动力。

摘要:党的“十七大”、“十八大”都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之一, 可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吉林省唯一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其民族文化深远, 改革开放后自治州文化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推动了全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姜淳和.试论中国朝鲜族文化[J].北方民族, 1998 (04) .

[2]许明哲.论当代延边朝鲜族文化发展战略[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1) .

[3]李勇.论延边朝鲜族文化建设与展望[J].延边党校学报, 2012 (03) .

上一篇:兽药产品追溯下一篇:物理课的引入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